煤炭工业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印发 《关于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困

时间:2019-05-14 11:3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煤炭工业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印发 《关于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煤炭工业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印发 《关于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困》。

第一篇:煤炭工业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印发 《关于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困

【发布单位】煤炭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 【发布文号】煤办字[1996]第361号 【发布日期】1996-07-03 【生效日期】1996-07-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煤炭工业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印发

《关于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困难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保障工作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煤办字〔1996〕第361号)

各煤管局、省(区)煤炭厅(局、公司)、煤矿工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煤炭部直管矿务局(公司),北京矿务局:

为了进一步做好煤炭企业困难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实现煤炭工业“九五”战略目标,保持矿区和队伍稳定,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千方百计解决部分群众生活困难问题的通知》精神以及劳动部等11部门和全国总工会《关于做好困难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生活保障、生产自救和分流安置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总结近年来各煤炭企业开展生活保障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研究制订了《关于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困难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制度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关于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困难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制度的意见

一九九六年七月三日

关于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困难职工和

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制度的意见

长期的计划经济和各种历史原因的影响,使煤炭企业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时期,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部分企业亏损严重,欠发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生活费。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企业之间的竞争、就业岗位的竞争更加激烈,会出现少数企业倒闭、破产和一些富余职工下岗,这也将影响到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企业的伤、病、亡职工和“农转非”职工,因家属失业或其它原因也会出现生活困难问题。做好困难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为保持矿区和社会的稳定,保障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必须使这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文件精神,结合近几年各企业这方面工作的经验,现就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困难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制度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各级扶贫解困工作责任制度。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把做好困难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做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各省厅(局)、矿务局(公司)应由主要领导负责,组织财务、劳动、离退休管理、劳动服务公司等部门和工会参加的企业扶贫解困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扶贫领导小组”),明确负责扶贫解困工作的办事机构,负责制定所辖范围内企业的扶贫解困规划并组织实施,领导开展困难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生产自救和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工作,研究制定有关措施办法,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劳动部门是企业劳动就业、工资分配工作的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抓好困难职工生产自救、分流安置,解决职工工资和离退休金拖欠问题,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扶贫解困工作制度,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会在继续开展“送温暖”活动同时,抓好“职工互助基金”和“扶贫基金会”组织,做好困难职工及家庭的调查、统计管理工作,发动困难职工、职工家庭互助互济、解困脱贫。

二、明确扶贫解困范围、对象和重点。各省厅(局)、矿务局(公司)要从实际出发,把停产、半停产,衰老报废、资源条件很差矿井或长期超亏的困难企业列入扶贫解困工作范围。将所属企业中基本生活特别困难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列入保障对象,并根据困难程度进行分类,将其中基本生活特别困难的职工定为保障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这一工作。困难职工和生活困难的离退休人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困难职工是指因企业停产半停产、矿井衰老报废或长期超亏,在一定期限内实际领取的工资达不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在岗职工和本人收入达不到当地基本生活费标准的下岗职工。其中,家庭没有其它收入来源,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职工为特困职工;

2.停产半停产、衰老报废或长期超亏困难企业中不能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或基本生活费的离退休人员;

3.企业职工因病、伤长休以及家属“农转非”等原因,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且没有其它收入来源的特困职工。

三、建立困难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登记管理制度。各企业应按照困难职工分类标准,对困难职工和离退休人员逐个进行登记,并对其资料加强管理。登记管理制度包括申报、核实、确认、建册、备案、变更或注销、发证等基本环节。

困难职工申报一般可由职工本人或企业工会提出,其所在企业进行登记并建立名册,扶贫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进行审查确认。有关部门应定期进行复核,对困难程度发生变化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及时变更,并报扶贫领导小组。

四、建立统计、调查、报告制度。各省厅(局)要对困难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情况定期进行调查统计,内容主要是困难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人数,分类状况,停发、减发工资、生活费或养老金情况,以及组织生产自救和开展分流安置工作情况等,为切实做好保障工作提供定性、定量分析依据。统计分析结果特别是拖欠、停发、减发工资或离退休金情况,要每月定期上报。

各省厅(局)扶贫领导小组要及时掌握情况和动态,出现紧急情况和特殊重大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向部通报情况。

五、建立扶贫基金会。国有重点煤矿、直属直管企业可以结合实际,试行由工会负责组织建立企业扶贫基金会。拟定章程和有关规定,经同级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和扶贫领导小组批准后,即可开展工作。企业扶贫领导小组负责协助筹集资金,资金的主要来源可以是:(1)上级拨款;(2)企业拨款;(3)各级工会拨款;(4)职工捐助;(5)社会募捐;(6)其它可供利用的收入。扶贫基金主要用于:扶助困难职工及家属开展各种生产自救活动,对困难职工的生活救济,保障其基本生活等。具体办法可由企业扶贫领导小组根据资金来源、承受能力等具体情况确定。有条件的省,在总结企业扶贫基金会经验的基础上,由省煤矿工会负责组织成立全省扶贫基金会,经省扶贫领导小组批准,即可开展工作。省扶贫领导小组负责协助筹集资金。资金来源和使用,同企业扶贫基金会。

六、建立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制度。各企业要按照困难职工分类标准,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生活救助措施。

对因停产半停产、矿井衰老报废或长期超亏,在一定期限内实际领取的工资达不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且没有其它收入来源的在岗职工,可补助到最低工资水平,并应逐步补发所欠发的部分。收入在一定期限内达不到当地基本生活费标准,且没有其它收入来源的下岗职工,可补助到基本生活费标准水平,并可适当补发所欠发的部分。

上述两类人员生活保障所需资金先通过本企业工资预留户等自筹解决;工资预留户解决不了的,经当地政府核定,由地方财政补贴、企业主管部门调剂一部分资金、银行提供一部分贷款的“三家抬”办法解决。对于其中参加失业保险的困难企业中基金生活确无保障的职工,还可由困难企业提出申请,经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提供一定期限的救济。

七、完善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凡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困难企业离退休人员,行业保险经办机构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养老金;对于无力上缴养老保险费的困难企业,经批准可以缓缴,在批准的缓缴期内,由行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向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确有困难的,也应先发给基本生活费。

八、进一步健全生产自救制度。各地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改进、完善生产自救制度,引导困难职工和家属转变观念,立足于自身努力解困。各级扶贫领导小组,一是要继续贯彻执行国家规定的各项扶持生产自救政策,并结合实际逐项制度实施办法,形成制度化规定;二是要总结本地开发生活自救活动的成功经验,将兴办多种经营、组织劳务协作、开展以工代赈、参加社会公益事业等各项生产自救活动归纳分类,并相应确定其操作程序和方法,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要开创新的生产门路,并逐步改进完善,为生产自救制度化充实新的内容;四是要实行定点或包干扶持生产自救办法,即各级领导或效益好的企业,分别与困难企业、困难职工结成对子,逐户、逐人帮助其进行生产自救。困难职工或家属开展生产自救可以向扶贫基金会申请无息或低息贷款。具体办法由扶贫领导小组或其指定的有关部门制定。

九、建立困难职工分流安置制度。各企业要结合实施“再就业工程”,切实抓好下岗困难职工分流安置工作,通过为其寻找新的工作岗位、创造新的效益来解决其生活困难问题。要继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分流安置富余职工的政策,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研究制定困难职工分流安置规划,拟定分流安置的对象、规模、去向,并逐级逐户落实责任制;二是要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开展困难职工转岗、转业训练,为其分流安置到新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三是要疏通分流安置渠道,主要通过困难企业举办从事第三产业的独立核算实体、劳动服务企业,组织下岗困难职工和富余职工开展劳务输出,到联营企业或乡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继续做好困难职工在行业和企业间的调剂;组织困难职工通过以工务农、以工务牧等途径实行转岗、转业;鼓励下岗困难职工自谋职业等渠道,进行分流安置。同时逐一确定各渠道分流安置的步骤和措施,使之逐步制度化。四是抓好有关分流安置的政策落实,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资金、场地、设施、能源等方面按政策规定给予扶持。

十、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各级扶贫领导小组要统筹规划,安排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困难企业及其职工进行走访慰问。工会要把送温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要把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长病、长伤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家庭负担重的特困职工,作为走访慰问的重点。要在元旦、春节及时给特困户送去慰问款、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对其平时生活也应尽力做好安排。

十一、建立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系制度。各级扶贫领导小组和企业有关部门,应主动向当地政府和劳动、工商、民政、税务、银行等部门汇报煤炭困难企业、困难职工和扶贫解困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积极争取减免税费、民政拨款救助、低息贷款等优惠扶持政策;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并提出政策建议。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全国总工会、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企业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

【发布单位】全国总工会/劳动部 【发布文号】工总劳字[1989]3号 【发布日期】1989-02-15 【生效日期】1989-02-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全国总工会、劳动部关于印发

《关于加强企业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的报告》的通知

(工总劳字〔1989〕3号)

为了进一步加强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全国总工会、劳动部报送国务院的《关于加强企业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的报告》已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年二月十五日

关于加强企业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的报告

国务院:

遵照中央领导同志的多次批示,我们对退休职工的现状和一些地方加强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的情况,作了一些调查,认为对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必须加强,现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国退休职工人数激增,目前已达到1900多万人。这些退休职工,几十年来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且在许多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因此,如何加强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使他们安度晚年,并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继续发挥作用,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党和政府对退休职工是一贯重视的,有关部门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实行退行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制度以来,初步缓解了企业负担畸轻畸重的问题,对保障退休职工生活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方面,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已在一些大中型企业和地方建立了退休职工管理服务组织,但还有些地区和单位没有建立。许多退休职工的思想工作没有人去做,一部分人生活有困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退休职工许多人有一技之长,想为国家和社会继续作贡献,也无人去组织。广大退休职工反映:工会是职工之家,也应该是退休职工之家。迫切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继续在政治上、生活上给予关心,使他们愉快地度过晚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辽宁、福建、广东、江西、江苏、上海、天津等省、市及其他地方的部分市、县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了“专群结合”、“条块结合”的退休职工委员会。“退委会”多由地方政府领导同志负责牵头,有工会、劳动、经委、财政等部门一定数量的退休职工代表参加组成(厂矿企业由行政、工会共同组建)。“退委会”下设办公室,多数是在各级工会组织的指导下,负责日常工作(少数是由劳动部门负责)。办公室实行“专群结合”,主要是聘请部分退休职工,依靠退休职工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为自己服务。

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应逐步向社会化管理过渡,但在一定时期内,退休职工的许多问题,如患病医疗、住房、子女就业、生活困难的补助等,离开原单位还难以解决。因此,各地“退委会”实行了“条块结合”的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办法。

各级“退委会”对退休职工的情况进行普查,建档立卡,加强管理和服务工作;同时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因陋就简地就近建立退休职工活动室,组织退休职工学习政治时事,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退委会”除了依靠自己的网络及时进行了解和帮助退休职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和单位行政提出建议帮助解决外,还组织退休职工发挥各自的专长,兴办各种老年事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在街道从事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充分发挥退休职工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有积极作用。

各地实践说明,建立这种“条块结合”、“专群结合”的退休职工管理服务组织主要有以下几点好处:

1.节省人员、经费,而又服务周到。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主要依靠广大退休职工积极分子去做(只需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机构精干,省人省钱(一般只需工资总额的0.3%左右)。

2.“退委会”实行“条块结合”,形成管理服务网络,了解情况及时,解决问题迅速。也符合“社会化管理与单位管理相结合,以社会化管理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向。

3.“退委会”组织退休职工自己动手谋福利,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发展老年事业,补充社会福利事业的不足,减轻国家的负担。

鉴于以上情况和各地经验,根据工会十一大报告中提出的“各级工会都要关心职工生产,做好劳动保险的群众工作,协同行政做好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的要求和统一领导、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原则,提出以下意见:

1.加强对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导,根据各地条件,逐步建立“专群结合”、“条块结合”的退休职工管理服务网络。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繁琐复杂,涉及各个方面,必须由政府协调和决定政策性问题,但它又是一项群众性工作(企业基层由行政和工会共同组建“退委会”)。因此,退休职工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可由中级工会负责组织指导,以进一步体现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的“在党和政府同群众组织关系上,要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逐步做到群众的事情由群众自己依法去办”的精神。

各地如何组建“专群组合”、“条块结合”的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由地方政府确定。

2.通过各种渠道,筹集退休职工管理活动经费。管理活动经费主要用于聘请退休职工参加管理服务工作的补贴,购置文娱用品和报刊杂志,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组织对退休职工的慰问,以及“退休办”的日常开支等等。退休职工管理活动经遇的标准及具体提拔办法,由地方政府确定。

此外,退休管理服务组织,还可以向聘用退休职工再工作的单位收取一定的管理费,也可以接受社会各方面的资助,还可以组织退休职工开展咨询服务工作,从其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活动经费的补充。

3.各地、各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采取多种形式,逐步解决和办好退休职工的活动场所,开展适合于老年人的文体活动。

4.各地“退委会”要组织退休职工,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继续发挥作用,并支持退休职工自己动手谋福利,兴办各种老年事业和经济实体。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给予支持和帮助。

以上报告,如无不妥,建议批转各地。

全国总工会 劳动部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八日 c60213--011225fjk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全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劳部发〔1994〕406号,1

劳动部 国家经贸委 全国总工会

关于印发《全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

劳部发〔1994〕406号

(1994年10月8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劳动人事)厅(局)、经济贸易委员会、总工会:

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于1994年7月30日至8月1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会议。现将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请按照《纪要》精神,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安排好当前的劳动争议处理工作。

全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会议纪要

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和全国总工会于1994年7月30日至8月1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或劳动厅(局)分管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厅(局)长,经济贸易委员会主管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副主任或处长和总工会主管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主席或副主席,以及首都新闻单位的同志等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副部长朱家甄、张左己、刘雅芝,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副秘书长朱焘,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杨兴富、书记处书记肖振邦等同志出席了会议。会上朱家甄、陈清泰、肖振邦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许。会议闭幕时,朱家甄同志代表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作了大会总结。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由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全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会议还是第一次,这次会议召开的时机好,采取三方原则好,达到了总结经验、认清形势、明确方向、携手共进的目的。它将打开新时期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新局面,其重要意义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显现出来。

会议回顾了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恢复七年来走过的路程,肯定了在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领导下,经过劳动部门、工会和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所取得的可喜成绩:初步建立了以《劳动法》为龙头,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及其部门配套规章和地方规章为主体的劳动争议处理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了以29万个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为基础,2800多个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骨干的劳动争议处理组织网络、广泛开展了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劳动合同的鉴证工作,有效地预防了劳动争议的发生;坚持三方原则,积极开展了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仅1993年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达84824件,1987年至1993年底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处理劳动争议62861件,有效地维护了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坚持进行工作调查和理论研究,针对劳动关系的新特点和劳动争议的新动向,探索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新途径,为相关的劳动立法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会议认真总结了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只有把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摆在适当的位置,坚持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的方向,才能使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得到发展与完善。二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只有坚持“双维护”的宗旨,提高办案质量,才能真正化解矛盾,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 1

持。三是必须坚持三方原则,完善三方机制,才能使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不断成熟,尽快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四是必须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方针,才能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把大量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五是只有重视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队伍的思想建设,才能造就一支业务精、作风好、责任心强、素质高的队伍。六是必须加强理论研究和劳动法律、政策的宣传,才能提高劳动关系双方的法制观念,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创造较好的环境,取得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主动权。七是只有密切与有关方面的联系,主动向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汇报、请示工作,才能赢得各方面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理解、重视和支持。

会议认真分析了劳动争议处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当前的任务。会议认为,目前我国劳动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保持劳动关系良好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劳动关系双方之间、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显性化。劳动力市场逐步成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渠道,致使劳动力流动明显增多,带来劳动关系双方之间的纠纷增多。一些企业发生拖欠职工工资的情况;有的在关停并转中没有把职工安置好;有的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不落实,离退休费不能按时发放,这些情况使一部分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生活遇到了困难。部分外商投资企业经营者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些新情况、新矛盾将导致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劳动争议数量的增加,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面对新的形势,今后一个时期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发展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完善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全面推行仲裁员、仲裁庭制度。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发扬开拓进取精神,重点解决如何更好地把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工作结合起来,如何完善处理劳动争议的三方机制,如何建立集体合同争议调解制度,如何增强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司法性等问题。以使劳动争议处理机构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及时化解改革进程中劳动关系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缓解当前劳动争议不断增长的趋势,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为保证社会稳定创造条件。

会议对近期的劳动争议处理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一)认真学习贯彻《劳动法》。《劳动法》既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又是规范劳动工作的基本法,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此,近期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贯彻《劳动法》。在认真学习、积极宣传《劳动法》的同时,做好对以前法规的清理工作,特别是把《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与《劳动法》的相关内容衔接好,做好1995年1月1日实施《劳动法》的准备。要围绕贯彻《劳动法》把《条例》的贯彻引向深入,通过贯彻《条例》,不断落实《劳动法》。

(二)大力加强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建设。目前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不足与劳动争议数量争剧上升,处理难度不断增大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大力加强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劳动部门、经贸委、工会要主动配合,共同努力,争取在近期内按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落实机构,增配人员,加强培训,稳定队伍。到1995年底,力争使仲裁委员会的组建率由90%上升至95%以上,人员配齐比例达到98%,使绝大多数薄弱区、县劳动仲裁委员会建立仲裁员、仲裁庭制度,正常开展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组建工作也要力争有较大发展,争取经过两三年努力,组建率由目前的48%上升到80%。

(三)深入做好预防劳动争议的工作,预防劳动争议是一项社会综合性的工作,劳动部门、经贸委和工会要相互配合,遵循“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方针,首先要重点做好对企业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使他们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制定、完善企业各种内部规章,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和职工民主管理。其次要重点抓好指导基层工会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预防劳动争议和处理劳动争议的工作,把劳动争议更多地解决在基层,同时促进职工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使之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三要重点抓好劳动合同鉴证工作,劳动部门要于1995年底之前,将劳动合同鉴证服务范围扩大到各类企业,工会要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预防违法和无效合同的产生,从而主动、及时地消除和减少劳动争议的隐患。第四要积极开展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特别是要创造条件,设立法律咨询服务电话和长期咨询服务机构。

(四)继续加强办案工作,不断提高办案水平。要重点做好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工作,消除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仲裁委员会在提高办案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办案效率,于1995年底,力争使调解及其它方式处理案件的比率由目前的82%回升至90%,使结案率由目前的73%加升至85%以上。

(五)加强理论研究,促进劳动立法,各地要经常采取工作交流会、理论研讨会、案例分析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工作及理论研究,促进劳动立法不断完善。特别要重点为探索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发展方向服务,为《劳动争议处理法》的起草工作奠定基础。

会议指出,劳动争议处理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既不能忽视企业调解,也不能放松仲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依法处理劳动争议不仅不会给外商投资环境带来不良影响,还会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改善投资环境。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因此政府对仲裁委员会的领导应是方针、政策的领导,而不能干预具体案件的处理。会议强调,在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三方机制的问题上,各地劳动部门承担着主要责任,应经常主动地与工会、经贸委协商,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应定期向仲裁委员会汇报工作,并在实践中创造实行三方原则的新方式、新做法。在工作中三方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补台、相互支持,不断增强团结。三方代表应在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发挥各自的作用。会议还就《劳动法》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衔接问题提出两个原则:第一,1995年1月1日前发生的劳动争议按《条例》执行,1月1日以后发生的劳动争议按《劳动法》执行;第二,《条例》有规定,《劳动法》有明确新规定的按《劳动法》执行,《劳动法》没有明确新规定的,继续执行《条例》。

会议号召,全体劳动争议处理战线的同志,一定要同心协力,学习、贯彻好《劳动法》,为开创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新局面,为发展良好的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煤炭工业部印发《关于推广使用四项通风安全装备的决定》的通知

煤炭工业部

印发《关于推广使用四项通风安全装备的决定》的通知

【分类号】221009199409

【标题】煤炭工业部印发《关于推广使用四项通风安全装备的决定》的通知

【时效性】 有效

【颁布单位】 煤炭工业部

【颁布日期】19940910

【实施日期】19940910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 安全

【文号】煤安字〔1994〕第425号

【名称】煤炭工业部印发《关于推广使用四项通风安全装备的决定》的通知

【题注】

【章名】通知

各煤管局、省(区)煤炭厅(局、公司)、直管矿务局(公司)、北京矿务局、华能精煤公司、华晋焦煤公司:

为提高全国煤矿的安全装备水平,增强矿井抗灾能力,防止重大瓦斯事故发生,部制订了《关于推广使用四项通风安全装备的决定》,现印发给你们。请按该《决定》的要求,制订实施细则,认真抓好落实。

附:推广使用四项通风安全装备的决定

为提高全国煤矿的安全装备水平,增强矿井的抗灾能力,防止重大瓦斯事故发生,部决定在全国煤矿推广使用瓦斯报警矿灯、便携式瓦检仪、移动式瓦斯抽放泵站和对旋式局部通风机,即“四项通风安全装备”。具体要求如下:

一、推广使用“四项通风安全装备”是煤矿“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要内容,全国煤矿都要把这项工作当做防止瓦斯事故的大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研究落实推广使用“四项通风安全装备”的具体办法。各煤管局、省(区)煤炭厅(局、公司),要对所属各类煤矿推广使用、四项通风安全装备”工作负责。煤炭主管部门要切实搞好乡镇煤矿推广使用“四项通风安全装备”的统筹规划、制订政策、信息引导、协调、服务、检查监督的工作。

二、在推广使用“四项通风安全装备”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煤矿应区别对待。国有重点煤矿,要继续按照“十完善、十消灭”的标准,建立和完善矿井安全监测网,做到点面结合,即点上有便携式瓦检仪或瓦斯报警矿灯,面上有安全监测系统等。地方国有煤矿除对年产15万吨以上的高突矿井装备安全监测系统,建立矿井安全监测网络外,面上普遍推广使用瓦斯报警矿灯、便携式瓦检仪,并在高突矿井逐步推广移动式瓦斯抽放泵站和对旋式局部通风机。乡镇煤矿要在努力实现“五消灭”、建立健全矿井通风系统的同时,强制性推广“四项通风安全装备”。

三、推广使用“四项通风安全装备”的原则是:

1.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井下掘进工、电气维修工、信号工、绞车司机及单独作业人员要装备瓦斯报警矿灯。乡镇煤矿区(队)长、班(组)长、井下采掘作业人员、电气维修工、放炮员和采掘工作面领班人员要装备瓦斯报警矿灯。

2.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矿井有关领导、生产安全管理人员、区(队)长、班(组)长、放炮员要装备便携式瓦检仪。乡镇煤矿矿长、生产安全管理人员、放炮员要装备便携式瓦检仪。

3.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乡镇煤矿的高突矿井,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要建立井下移动式瓦斯抽放泵站:

(1)矿井需要建立瓦斯抽放系统,但目前经济条件不具备;

(2)个别采区或工作面需进行瓦斯抽放且抽放量不大的;

(3)靠正常通风不能解决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的。

4.解决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高突矿井大断面、长距离掘进工作面的通风问题,要装备对旋式局部通风机。

四、各煤管局、省(区)煤炭厅(局、公司)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各类煤矿推广使

用“四项通风安全装备”的工作计划,立即进行部署、实施。煤矿企业要千方百计落实推广使用“四项通风安全装备”所需资金。乡镇煤矿按照“谁办矿谁受益,谁负责安全”的原则,由所在省、地、县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制定规划和经济政策,落实推广使用“四项通风安全装备”的资金。

五、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国有煤矿要认真执行《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每个矿井都要建立仪器设备的维修校正室、存放备用仪器和备品备件的库房、便携式瓦检仪发放室等工作场所,并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对“四项通风安全装备”实行正规管理、科学管理。

六、完善必要的配套设施。各矿务局通风实验室,各省(区)通风仪器仪表维修站,各瓦斯监测仪器设备使用较集中的地(市)煤炭局,必须装备校准气样配气装备,负责向所属煤矿及所在地区的乡镇煤矿有偿提供校准气样。各矿必须配备足够的校准装置,每隔7~10天使用校准气样对便携式瓦检仪、瓦斯报警矿灯及瓦斯探头进行标定,保证仪器设备的准确性。

七、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使用人员的业务素质。除各产品生产单位组织培训外,各煤矿安全培训中心也要办中短期培训班,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通过2~3年的努力,全面提高煤矿现场管理、使用人员的技术水平。

八、加强“四项通风安全装备”质量的监督,严把产品质量关和产品订货关。凡在煤矿推广的安全装备,必须具有防爆检验合格证、性能检验合格证、技术鉴定证书及MA标志(三证一标志)。供货单位要确保产品质量,做好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图纸,保证零配件的供应,以方便用户维修使用。

九、在安全监测检测仪器设备产品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新的质量分级标准,今后每年由煤炭部组织对符合“三证一标志”的产品进行检测评级,逐步扶持一批产品质量好、性能可靠、售后服务及时、价格合理的有信誉的生产制造单位,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创出中国煤矿安全装备的名牌产品。

十、各煤管局、省(区)煤炭厅(局、公司),要切实抓好“四项通风安全装备”的推广使用工作,对本省(区)落实的情况每年进行定期检查,并将有关情况报部。

下载煤炭工业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印发 《关于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困word格式文档
下载煤炭工业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印发 《关于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