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试行办法[最终版]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放基金试行办法
2008年5月
一、总则
为了推动我国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自主创新,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作用,发现和培养本领域的科技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设立开放研究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资助国内外科技工作者依托本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每年公布一次《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每次资助的具体研究内容作明确界定。
二、资助对象
具备博士学位、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均可在《指南》规定的范围内提出资助申请。同时实验室也接收国内、外研究人员自带课题和经费,利用本实验室设备条件开展科学研究。
三、开放课题申请
1、申请课题须符合《指南》资助范围的研究,且学术思想新颖,具有创新性。
2、申请课题的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近期可取得重要进展。申请者与项目组成员具备实施该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经费预算合理。
3、申请者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申请者,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并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4、基金项目的研究年限一般为二年。研究工作开始时间为次年的1月1日,特别优秀的或有潜力的研究人员,经学术委员会批准可追加一年。基金资助强度一般为3-5万元/项(面上基金项目)和10-15万元/项(重点基金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适当浮动,由学术委员会审议决定。
四、开放课题审批与立项
1、实验室室务委员会对开放课题进行初审,对于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基金申请书不予报送学术委员会。
2、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以会议或书面通讯评议方式对基金申请项目进行评审,根据择优资助的原则,批准资助课题及资助额度。
3、实验室将学术委员会的评审结果报送主管部门。
4、根据评审结果,由实验室主任于每年12月签发立项批准书,通知申请者及其所在单位。
五、项目的实施与检查
1、实验室指派专门人员对项目进行管理,基金项目的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应按计划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2、研究计划实施中,涉及到预定目标、研究内容、计划实施等的改变、以及提前结题或延长年限等变动,项目负责人须提出报告,经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后,报实验室审批。
3、一般情况下,项目负责人不得代理或更换,遇有特殊情况,所在单位应安排合适代理人,并报实验室备案。项目负责人工作调动,可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在原单位或调入单位完成基金项目,但须调入、调离双方及实验室签署意见,并报实验室审批及备案。
4、实验室每年度对基金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项目负责人应于每年度结束时提交《基金资助项目年度进展报告》。对不报送进展报告、工作无进展、经费使用不当的项目,缓拨下期经费。项目负责人如不能纠正、补报,实验室将中止资助。
5、工作中用开放基金购置、加工和研制的仪器和装置归实验室所有。
6、基金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结题报告,三个月内向实验室报送《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总结报告》,学术论文复印件及有关的软硬件原始资料。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将对开放课题完成情况进行评议,对优秀研究成果将颁发“优秀成果证书”。向实验室提交的材料包括:
(1)研究工作总结及研究报告;(2)发表学术论文复印件,著作;(3)专利与获奖成果证书复印件;
(4)研究工作中的原始技术档案、数据记录、图纸、底片、软件、程序等和其它资料,以及目录清单;
六、课题成果管理及评价
1、基金资助课题所取得的论文、成果和专利,归实验室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有,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通讯作者)的第一完成单位为实验室。一般情况下,要求面上基金资助课题至少发表SCI论文3篇,影响因子加和达到6.0以上;重点项目基金资助的课题至少发表SCI论文5篇以上,影响因子加和达10.0以上。
2、基金资助课题的有关论文、专著、成果等,均应标注“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英文名称:Supported b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Wate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HIT))。属自带课题和经费者,必须在研究成果及论文中注明“本研究在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3、鼓励已获得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开展的研究项目继续申请更高层次的基金、攻关和其它重大项目。
4、对于基金课题所发表的论文,单篇论文或累计影响因子超过3.0的研究者,实验室将给予奖励,奖励办法为:(单篇影响因子-3.0)0.5万元,或:(累计影响因子-3.0)0.3万元。
七、开放基金的使用与管理
1、项目经费开支的范围及比例
(1)基金资助课题中,科研业务费占60%(包括实验材料费、小型器材购置与加工费、小型仪器租用费、客座人员旅差费、学术活动费、资料费等);
(2)实验室公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费占40%(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零配件购买、仪器设备维修材料、维修费、测试分析费等);
2、项目经费的管理
(1)项目经费按年度分两次划拨。首次划拨经费的70%,第二次划拨经费的30%。经费的60%将划拨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财务处,由项目负责人按照计划书预算使用。40%将划拨到实验室仪器室,由项目负责人依据项目需要用于分析测试支出。项目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分别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财务处和实验室财务进行资金决算。
(2)基金资助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可以结转到下一年度使用,但不得挪作他用,一经发现,中止资助。
(3)对于进行中期终止的研究项目,实验室将中止资助,将根据情况全部或部分收回以发放基金,用于资助其它项目。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二篇: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指南-河(精)
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放研究基金指南
为了促进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及学术交流,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吸引、凝聚国内外优秀学者,促进新兴和交叉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科学研究人才,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开放研究基金,热忱欢迎和邀请各有关领域的国内外学者、科研人员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共同推动我国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开放研究基金紧密围绕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资助具有相当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分别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水旱灾害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水生态与水环境演变规律及保护、河口海岸综合治理与保护研究、水经济与管理研究。
一、本期开放研究基金的支持范围
1. 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研究
(1)区域水资源演变机理研究(2)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理论与方法(3)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可持续利用(4)雨洪资源利用
(5)水资源高效利用基本理论与试验研究(应用重点实验室相关平台及试验研究基地)2. 水旱灾害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
(1)大气-水文动力耦合模型研究
(2)水文基本规律实验研究(应用重点实验室人工降雨大厅和试验研究基地)(3)洪涝灾害风险分析与灾情评估
(4)基于遥感及雷达信息的洪水预报及调度系统(5)土壤水动态模拟及旱情预报系统(6)水文不确定性分析 3. 水生态与水环境演变规律及保护(1)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规律(2)环境污染过程的生物效应及生态修复技术(3)河湖水源地生态健康及供水安全机制(4)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4. 河口海岸综合治理与保护研究
(1)感潮河段至河口的河床演变机理研究
(2)河流入海泥沙亏损情景下的三角洲海岸发育模式研究(3)河口海岸泥沙运动研究
(4)重大工程(流域与沿海)对河口海岸生态环境的影响(5)沿海灾害的预报、监测与评估研究(6)海岸带管理研究 5. 水经济与管理研究
(1)中国水权的市场化配置研究
(2)水资源运营管理数字仿真平台及群决策支持系统研究(3)水污染管理政策与机制设置
(4)水电开发虚拟研究组织的理论与应用研究(5)流域水资源一体化管理(6)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二、申请要求及评审
1.实验室客座人员及访问学者的申请项目要求以各方向团队申报; 2.支持实验室野外试验研究基地与团队人员合作申报;
3.优先支持将在国际期刊发表本实验室第一署名论文列入研究目标的项目申报; 4.所有申请项目必须来本实验室(实验平台或试验研究基地)进行具体实验和研究; 5.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申请项目数,连同在研的基金项目数不得超过两项。已获得资助者再次申请,申请书须附已资助项目的研究进展报告或结题报告和主要研究成果(一式一份)。
6.请申请者登录网址:http://wr.hhu.edu.cn下载申请书,按要求认真填写,在规定日期前递交本实验室。本实验室收到申请书后,经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择优资助。
三、受理时间及方式 自本“开放研究基金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接受课题申请,截止日期为2007年9月30日。
申请者需在规定日期内提交纸质申请书一式三份(以邮戳日期为准),并通过E-mail将申请书电子版提交到本实验室的E-mail: wdl@hhu.edu.cn, 或hriskl@chinalab.gov.cn。
四、基金资助及管理
本期开放基金项目的资助额度为人民币1-5万元,并将按照“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管理办法”进行基金项目管理(请登录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hriskl@chinalab.gov.cn 网页:http://wr.hhu.edu.cn
第三篇: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及管理办法
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及管理办法
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结构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科学基金主要由国家科技部与中国科学院拨给,也可从其它方面筹集。课题资助实行基金制,具体规定如下:
1.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内外开放。本室固定人员及相关成员不能申请实验室基金;国内外各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和其他部门科研人员及博士后,均可根据本实验室科学基金申请指南向本室提出申请;鼓励国内外各单位与本室人员联合申请实验室基金,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资助;不具有高级职称的申请人应有两位高级职称的专家推荐;申请人年龄一般不超过六十岁。本实验室优先支持青年科技工作者。
2.申请本实验室科学基金,应按规定认真填写《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基金申请书》,经所在单位评议,落实人力、时间与可能提供的条件,由所在单位领导签署意见后邮寄到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50002 福州市杨桥西路155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3.申请书须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与实验室主任批准。实验室的基金申请一般在7—9月间,课题评审是在书面评审基础上,再由每年一度的学术委员会上最后审定。一般安排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审定。
4.实验室实行基金制。工作为1月1日至12月31日,课题期限一般为 3年,基金分拨给,课题应有计划与安排,超过三年的课题要重新申请开题。每个课题的研究人员以不超过7人为宜。
5.获得实验室基金的研究课题,从批准的起始年1月1日开始执行。课题原则上要在本室完成。本室向客座研究人员提供化学实验室及各种工作条件,本室及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拥有的各种仪器设备可供客座研究人员使用。
6.取得本室科学基金并在本室完成的研究成果归本室和研究者共有,论文发表署研究者名,并注明本室名称,格式如下:
××× 研究者名
(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 福州 350002)
(研究者单位名称)
或者: ××× 研究者名
(研究者单位名称)
(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 福州 350002)7.课题管理:
(1)课题负责人须向本室提交(电子版):
1)研究工作计划、开题简表 2)工作报告 3)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
(2)课题结束后,课题负责人须向本室提交: 1)研究工作总结及成果评价
2)学术论文及其它与本课题有关的成果
3)与课题有关的原始实验记录本及技术资料
(3)为了规范本室开放课题的管理,对未能按时提交工作报告或研究工作总结的课题,将暂缓下一经费的拨款或暂缓受理新课题的申请。
8.实验室课题基金的开支只限于:
(1)实验室基金的开支将由政府国库支付,请申请者做好科研经费的预算;(2)与本课题直接有关并在本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的科研费用,包括材料费、测试费、专用小型仪器设备购置费、科研业务费和协作加工费等(约占总金额的60%);
(3)学术活动费(学术会议、调研与出版费等),来本室从事研究工作的客座人员旅差费、住宿费及生活补助和科研津贴等(约占总金额的30%);(3)管理费(10%)。
9.实验室欢迎国内外科研人员自带课题与经费来实验室工作,其申请办法同上,本实验室将提供科研与生活条件。
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7月
第四篇: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管理办法(精选)
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管理办法
2007-10-24| 编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访问次数 59
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放研究基金管理办法
2007年8月
一、总则
为了推动我国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自主创新,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本领域的科技人才,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设立开放研究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资助国内外科技工作者依托本实验室的开放研究环境开展研究工作。
1、资助范围
实验室每两年公布一次《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对资助的具体范围予以明确规定。
2、资助对象
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非本实验室科技工作者(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均可在《指南》规定的范围内提出资助申请。
二、基金项目的申请
1、实验室接受具备下列条件研究项目的申请:
(1)符合《指南》所规定的研究内容范畴;
(2)学术思想新颖,立论根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近期可取得重大进展的研究;
(3)申请者与项目组成员应具备实施该项目的研究能力和可靠的时间保证,并具有基本的研究条件,能到本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4)经费预算实事求是。
2、申请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一般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申请者,必须由一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3、基金项目的研究年限一般为两年,不得超过三年。研究工作开始时间为次年的12月1日。单项资助经费强度2-5万元。
4、基金的申请,实行全年受理,每一的申请项目截止到本11月15日(邮寄申请书以投递日邮戳为凭)。申请者必须认真填写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申请书》,非标准格式的申请不予受理。申请书(一式四份)寄送到实验室。逾期申请书可顺延至第二年受理。
5、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申请项目数,连同在研的基金项目数不得超过两项。已获得资助者再次申请,申请书须附已资助项目的研究进展报告或结题报告,以及主要研究成果(一式一份)。
三、基金项目的立项与评审
1、实验室各大研究方向的技术室负责人负责基金项目的初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建议不予资助:
(1)申请手续不完备,申请书填写不符合规定;
(2)不符合基金资助范围;
(3)申请者或项目组主要成员的项目数,连同本基金所支持的在研项目数超过两项;
(4)与同类研究低水平重复;
(5)明显缺乏立论根据,或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不清,无法进行评审;
(6)不具备实施该项目的研究能力,或缺乏基本的研究条件;
(7)申请经费过多,基金无力支持;
(8)已从其它部门获得充足的经费;
(9)申请者对已获资助项目不执行开放基金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且未按要求补正的,或不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未发表一篇论文或未取得研究成果的。
2、研究室主任负责同行评议工作。对通过初审的每项申请,选择至少两名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学术造诣较深、学术思想活跃、熟悉被评项目学科领域的国内外情况,学风严谨、办事公正的同行专家进行书面评审。
3、实验室负责人在初审、同行评议的基础上,对申请项目进行复审,提出客观的项目评审意见及资助强度,提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进行终审。
4、学术委员会听取初审和复审报告,对所有申请项目进行审查,确定资助项目及资助金额。实验室将学术委员会的评审结果报送主管部门。
5、实验室主任于12月底签发评议结果,通知申请者及所在单位。
6、课题负责人应于12月底前,在申请书的基础上,根据批准通知,认真填写《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研究计划》,并签署研究合同。经所在单位审核后,报送实验室,作为拨款和检查的依据。逾期不报,又不在规定期限内说明理由的项目作为自动放弃处理。
四、项目的实施与检查
1、基金项目的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每年应按计划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指派专门人员对项目进行管理。
2、研究计划实施中,鼓励项目组对研究工作进行创新。涉及降低预定目标、减少研究内容、中止计划实施、提前结题或延长年限等变动,项目负责人需提出报告,经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报实验室审批。
3、项目负责人工作调动,可在原单位完成项目研究,经调出、调入单位双方签署意见报实验室备案;如调入单位具备条件,也可将项目转到调入单位继续研究,经调出、调入单位双方签署意见报实验室审批。项目负责人一般不得代理或更换,遇有特殊情况离开研究岗位半年以上,所在单位应安排合适代理人,并报实验室备案;离岗一年以上的按中止计划实施办理。
4、软件开发应按一定格式模块化,以便能够在本实验室环境下使用。
5、实验室每对基金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项目负责人应于每结束时提交《基金资助项目进展报告》。不在本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的项目负责人,每末需到本实验室来作演示、报告,交流研究进展。对不报送《进展报告》,或工作无进展,或经费使用不当的项目,缓拨下期经费。逾期不纠正、补报的,中止资助。
五、项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1、项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必须符合财务制度,同时要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项目负责人应本着实事求是、精打细算的原则,在研究计划中作好资助经费预算。
2、项目经费开支的范围包括业务费(包括实验材料费、小型器材购置与加工费、小型仪器租用费、客座人员旅差费、学术活动费、辅助人员费、资料费等)、项目组研究人员劳务费(一般不超过10%)和实验室公用设备的使用费等。
3、项目经费的管理
经费使用权由项目负责人掌握。项目经费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按划拨。首次划拨项目经费的40%,按管理办法规定视完成情况再次划拨项目经费的40%,其余20%的经费在项目结题时使用。项目负责人应于每年12月前将所在单位财务部门开具的上对帐凭证报实验室,逾期不报,缓拨该经费。
(2)基金资助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可以结转到下一使用,但不得挪作他用,一经发现,中止资助。
(3)本实验室将优先资助来实验室工作的项目。为了确保研究工作的有效进行,须在《研究计划》中认真估算实验室公共设备的使用强度。
(4)对项目按中止资助处理的经费,将根据情况全部或部分收回,用于资助其它项目。
六、项目的结题、成果管理与评价
1、项目结束后,三个月内向实验室报送《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总结报告》、学术论文复印件及有关的软硬件原始资料。
2、基金资助项目的有关论文、专著、成果评议鉴定资料等,均应标注“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英文标注“项目编号Funded by the Research Fund of LREIS, CAS”。未标注的,验收时不计入研究成果。
3、基金资助项目结题后,实验室将对优秀研究成果提请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通讯评议或技术鉴定,颁发优秀成果证书,并对课题组进行奖励。实验室将优先资助曾取得优秀成果的项目申请者。
4、基金资助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包括收集到的资料、研究报告、相应软件及其测试检验报告等)归研究者与本实验室共同所有。
第五篇: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
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
水是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源泉,也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更是城市的血液。而城市化是我国走向世界强国的不可缺少的阶段,因此我国目前正以世界罕见的速度推行城市化,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中的20%左右,预计2050年将达47%左右。城市是人地关系的焦点,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生产和消费最为集中的地方,因而城市也成为污染最为集中的地方,因而在城市化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水资源问题与水环境问题。
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用水需求量不断增长,水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以致形成“地下水越抽越深,水源越来越远,远距离取水的城市越来越多,用水成本越来越高。”
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系统
(夏军,朱一中,《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2002 07)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水循环和水环境物质代谢的失衡严重影响着城市水环境的量和质,水资源污染严重造成水危机,不但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使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的发展需要一个和诣的环境,因此我们在发展城市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城市发展与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那么城市的发展是令人担忧的。尤其是在水环境方面,是举足轻重的不可忽视的。
我国城市发展中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中国是个水资源严重缺水的国家,全国670个城市中,严重缺水的有110多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m3(赵鹏,《城市水利的特点与发展》2008 04)。城市水资源问题与水环境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发达国家在各自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都曾不同程度地遭遇过这一问题,并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和巨额的治理费用。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水的危机带来的困难与挑战将更多更复杂。
我国城市水资源特点:城市水资源是指一切可被城市利用的天然淡水资源和可再生利用水,它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城市供水的源泉。我国城市水资源的特点主要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小,水资源严重短缺,开发利用强度大,因不合理使用水资源产生的环境问题突出。
我国城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非常小,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济南26市的统计资料表明:城市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30%左右。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我国水资源短缺越来越严重(崔亚莉,邵景力-《现代地质》—浅谈我国城市水资源管理2000年02期)。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供水能力增长缓慢,全国供水能力年增长率约为1%左右,而同期国民经济以8~12%的高速度增长,同期人口又增加了约2.5亿,更加剧了缺水矛盾。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产流与汇流条件都在发生变化,有些江河的天然来水量己呈现衰减的趋势。黄河下游频频发生断流、海河成为季节性河流,以及内陆河部分河流干枯。人类对水资源的开采与利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生活环境,因此许多城市在大量的使用的不多的水资源的情况下还进行开采地下水,从而导致了地下水超采。这种情况已使我国形成8万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导致地面沉降的地质灾害,目前有30多座城市发生地面沉降。
水资源开发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提高,使城市供水能力增加。我国水资源开发的不合理带来了如用供需矛盾加剧、水效率不高、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缺乏合理配置等一系列问题。
从我国水资源特点以及开发利用,在我国城市发展中要更加关注水资源,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保护水环境。可以根据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中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再从当今的现实来提出措施逐渐解决问题。
城市化引起的水危机
城市化是我国走向现代化强国不可阻挡的大趋向,但是在城市化发展中以城市为中心的供水、排水、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日益严重。“水灾害加剧”“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恶化”等等问题在某些地区已发展成“水的危机”。
水灾害加剧:90年代以来,我国的水灾害损失急速增长。1994年突破1000亿元,1996年突破2000亿元,其中水灾损失增长最快的是城市及快速城市化的地区。目前,我国600余座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80%防洪标准低于50年一遇,一些城市防洪标准达不到10年一遇,其中10%基本不设防(刘华晓《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2005 05)。水灾害的加剧从而影响城市水资源供给以及水质,同时也加剧了水危机,反过来也将影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水资源短缺:为了满足城市日益增加的用水需求,一些城市大量超采地下水,出现地下水位性下降、地面沉陷等严重现象;一些城市被迫采取长距离引水、跨流域调水的措施,虽然缓解了城市的困境,但也引出一系列环境问题。在严重缺水的城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水环境恶化:我国水体水质总体上呈恶化趋势。1999年全国污水排放量为606亿m3,其中 80%以上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水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8%。全国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约74亿m3,已形成164个地下水超采区,部分地区出现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问题。北方地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南方许多重要河流、湖泊污染严重(郝吉明院士《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大学课件 2009 08)。水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周边农村被迫利用污水进行农田灌溉和水产养殖,江河中氮、磷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21世纪全国新增的用水量将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未来30年内中国人口的增长是对水资源和水环境最大的挑战,也是对可持续发展最大的挑战。这一切都加重了城市的负担,带来了一系列危及城市生存与
发展的问题。因此,在发展城市化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的保持。
经济上的发展使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
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用水大幅度增加。
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用水将适度增长。预计 2030年,工业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西部转移,加重本已十分紧张的北方水资源形势,考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节水因素,届时工业需水量达到 2000亿m3左右。
农业用水将逐步趋于稳定。在粮食立足自给的基本国策下,按人均占有粮食450kg计算,人口高峰时的粮食产量要达到7亿吨,通过节水措施提高农业水有效利用率,力争农业灌溉用水维持在现状水平,每年4000亿m3左右。
生态环境用水程度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面对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方向,水资源问题已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
运用可持续发展来解决水环境问题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进一步减少,而用水量却进一步的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采取各方面的措施来应对当今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成为了一大任务。要改变目前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环境严重恶化的不利局面,必须改变传统粗放型的用水模式,转变到先节流、后治污、综合利用各类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城市水资源战略上来。
城市化是我国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趋向。在城市化进程中,水的危机必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果说过去的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的无知导致的,那么今天,我们已经逐渐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水环境的现状要求我们不懈地坚持用可持续的方法治理下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