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问题答疑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问题答疑
1、一般项目面向哪些学校申报?
——2010年2月中国教育统计网(和 http://)上述高校系统外的人员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但可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项目。
2、一般项目是否实行限额申报?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一般项目不实行限额申报,但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提高申报质量。
3、西部与边疆地区项目面向哪些省市普通高等学校? ——西部与边疆地区项目资助范围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广西十二个省(区、市)的普通高等学校。
4、西部与边疆地区项目如何申报?
——西部与边疆地区项目不单独组织申报,申请评审书、申报时间、申报条件、评审标准、评审程序与其他一般项目相同,只是在评审结果中单独划线,面向西部与边疆地区高校择优确定。西部与边疆地区高校教师在申报时,可选择规划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自筹经费项目其中一类进行申报。
5、已申报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其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者能作为负责人申报教育部一般项目吗?
——可以申报。但获得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其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者不再重复立项。
6、项目申请者是否可以同时作为课题组成员再申报项目? ——每个申请教育部一般项目者限报一个项目,可以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另外一个项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的申请。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7、副教授/副研究员可以申报规划基金项目吗? ——可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包括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两种。
8、需要同时拥有中级职称和博士学位才可以申报青年项目吗?
——不需要。中级职称(讲师/助理研究员)凡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无论是否具有博士学位,均可申报青年项目。青年项目课题组成员没有年龄及专业技术职务限制。
9、博士后能否申报一般项目?
——所在博士后流动站高校出具同意申报并承诺进行管理的证明,可以申报。出站后工作单位为高校者,经双方学校同意可变更项目管理单位。出站后工作单位为非高校的则项目不能转出,由原申报单位承担项目管理与监督责任。
10、在内地高校工作的外籍教师和港澳台教师是否可以申报?
——可以。由学校人事部门出具该教师在编在岗的人事证明,发传真至010-58803011,经审核同意后可以申报。如果申请人没有身份证,请学校社科(科研)处联系系统管理员索要专门的项目申请书电子文档。
11、申报自筹经费项目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必须在《申请评审书》后附上学校财务处提供的委托研究单位经费到账凭证或银行回单等证明材料复印件,同时填写《申请评审书》中的“其他来源经费”栏。校内资助的项目不能申报自筹经费项目。申报自筹经费项目的到帐科研经费不得低于7万元。
12、项目申报的学科门类与2009年国标学科分类是否完全一致?
——不完全一致。本项目申报学科门类以2009年国标《学科分类与代码》为基础,共分为24个学科门类。
其中需要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国标中的“马克思主义”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逻辑学”是国标中的“哲学”二级学科;“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分别是国标中“文学”的两部分;“心理学”不包括国标中的“医学心理学”二级学科;“国际问题研究”、“港澳台问题研究”、“交叉学科/综合研究”为国标之外为促进相关领域研究发展而专门设立的申报门类。
13、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如何填报学科范围?
——要按照“靠近优先”的原则,根据选题方向和研究重点,填报最为相关或最为接近的二级、三级学科。
14、体育学在本次申报时,应该选择哪个学科? ——体育学中涉及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项目等可按相同或相近的学科申报,如涉及体育经济问题的按经济学申报,涉及体育教育问题的按教育学申报等。
15、《申请评审表》中研究类别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与发展三类,如何理解实验与发展?是否等同于综合研究或其他研究?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项目研究类型的分类标准,项目分为三类,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与发展”。
基础研究是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
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实验与发展是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做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具有新产品基本特征的产品原型或具有新装置基本特征的原始样机等。在社会科学领域,实验发展是指把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获得的知识转变成可以实施的计划(包括为进行检验和评估实施示范项目)的过程。人文科学领域除了个别学科的特定领域如艺术学的乐器方向等外,一般来说没有对应的实验发展活动。综上,在研究类别的选择上应结合项目主攻方向进行确定,原则上多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16、一般项目资助经费中是否包含研究成果的出版资助? ——一般项目资助经费中不包含研究成果的出版资助。
17、《申请评审书》B表“资料准备情况”应如何表述? ——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按相关要求进行规范表述。一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概括式表述;二用清单的方式进行罗列式表述。
18、《申请评审书》B表有关论证中能否出现申请者已发表文章的期刊名称、文章题目?
——可以出现申请者已发表文章的期刊名称、文章题目,但不得出现本人所在单位、姓名等个人身份信息。
19、项目申报通知有关内容与项目管理办法不一致时以哪个为准? ——基于现阶段发展状况,结合当前形势需要,为更好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项目申报通知对项目管理办法的部分要求进行了适度调整,因此,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应以项目申报通知规定为准。项目申报通知未涉及内容,执行项目管理办法。
第二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改革和完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体制,规范和加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旨在以管理创新推进学术创新,提高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水平,引导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调发展,多出优秀人才、多出优秀成果。
第三条 项目管理贯彻“科学、公正、高效”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日常管理以学校为主的体制;注重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引入公平竞争机制,择优立项;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管理成本。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管理。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 教育部负责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社科研究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和发布社科研究中长期规划和课题指南,并负责组织实施;
2.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及相关的实施细则;
3.组织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资助、中期检查及成果验收;
4.管理项目经费;
5.指导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工作。
第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负责组织所属高校的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申报、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等工作。
第七条 全国各高等学校负责组织本校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的管理,主要职责是:
1.依据教育部的项目管理办法,制定和完善本校项目管理的实施细则等有关规章制度,并负责实施过程管理;
2.组织本校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的申报,协助教育部做好项目评审、中期检查以及项目成果鉴定验收和结项等工作;
3.做好本校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及时将有价值的成果报送教育部和其他有关部门;
4.为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尽可能的支持和方便,帮助本校项目承担人员解决项目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三章项目申报
第八条 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包括:
1.重大项目:①重大攻关项目,以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及人文社科基础学科领域的重大问题为重点;②基地重大项目,指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2.一般项目:①规划项目,含规划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青年基金
项目,经费由教育部资助;②专项任务项目,指从校外实际应用部门获得经费资助的自筹经费项目。
第九条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的申报条件是:
1.申请者必须是高校的在编教师或研究人员,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独立开展及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和精力,能作为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并担负实质性的研究工作。
2.选题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研究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基础研究能在理论创新上有所突破,并有利于学科建设;应用研究在解决现实问题方面能有独到见解,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3.课题研究采取联合攻关的科研组织形式。应组成课题组申报,由申请人担任课题负责人。应用性、对策性研究课题,提倡并鼓励吸收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员参加课题组;根据课题需要可吸纳国外专家学者加入课题组。对于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跨系统组织优势科研力量进行研究的课题组优先予以资助。
4.所在学校承诺为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
第十条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地方院校以省区市教育厅(教委)为单位,有关部门(单位)所属高校以教育司(局)为单位,教育部直属高校以学校为单位,集中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
第四章项目评审
第十一条 教育部负责对申报课题进行资格审查,将资格审查合格者提交专家进行评审。项目评审的主要标准是:
1.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并富有创新性。优先资助列入规划目标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重大课题,鼓励深入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回答新问题的理论探索课题。
2.课题研究方向正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拟突破的重点难点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可行。
3.课题申请人及课题组成员对该课题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即有一定数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一定的资料准备。
4.课题申请人有完成研究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时间和条件。
5.申请经费及经费预算安排比较合理。
第十二条 项目评审贯彻公平竞争、择优资助的原则,由教育部聘请专家进行评审。
1.实行同行评审制度。教育部建立社科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库,从专家库随机遴选评审专家;必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熟悉被评项目领域学科专业领域。
2.实行评审回避制度。每个申报项目的评审专家由5人以上的单数组成,评审专家应分别来自不同的单位(不含申报者所在学校),且不得是申报项目的课题组成员。允许项目申请人提出需要回避的评审专家,但不得超过二人。第十三条 项目评审采取通讯评审或会议评审的方式。通讯评审实行网上匿名评审,按评分高低确定拟立项名单。会议评审应在评审专家进行充分讨论评议的基础上,进行无记名差额投票,获三分之二以上多数票通过的申报项目方能立项。第十四条 教育部对专家评审通过的项目进行复核后,正式批准下达立项通知并公布评审结果。
第五章项目经费
第十五条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根据经费来源分为教育部资助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教育部资助项目包括重大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规划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自筹经费项目主要指从校外有关部门获得经费资助的专项任务项目。鼓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或其它部门提供配套经费,配套经费除有特别规定者外,由学校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六条 教育部资助项目,资助经费实行“一次核定,分期拨款”的办法,由教育部分期下拨项目承担人所在学校。第一次拨款与立项通知同时下达;后续拨款视项目研究的进展情况确定。
第十七条 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由项目负责人(申请人)统一支配,不得用于与研究无关的开支。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包括:
1.图书资料费:指收集资料过程中购买图书、翻拍、翻译资料的费用以及复印、誊录、制图等费用;
2.调研费:指为完成项目研究工作而进行的国内调研活动开支的差旅费,其标准参照国家财政有关规定执行;
3.文具费:指研究所需的纸、笔等各种文具用品;
4.小型仪器设备费:指个人计算机(含消耗材料)、收集资料所需的数码相机、扫描仪等;
5.通讯费:指电话费、机时费、网络使用费等;
6.印刷费:包括调研问卷材料、调研报告和不宜公开出版的研究成果的印刷费用,以及供评审、鉴定结项用的研究成果的印刷费用;
7.小型会议费:包括为完成项目必须举行的成果评审鉴定、专题研讨等小型会议费用;
8.人力资源费:包括专家咨询费、鉴定评审费,以及科研辅助人员的劳务支出等;
9.其它:项目研究过程中必须开支的其它经费。
第十八条 项目经费的日常使用,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依据本办法的规定进行监督检查,并在国家财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为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年终由学校财务部门按编制决算报告,上报教育部。各高校可从项目经费中提取不超过5%的管理费,用作学校科研、财务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经费。
第十九条 因故撤销的项目,除停止拨款以外,项目所在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部门视情节追回已拨经费的全部或剩余部分,留在本校用于自选课题立项。
第六章项目中期管理
第二十条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均需进行中期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是否按计划开展,研究进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阶段性研究成果等。
第二十一条 项目中期检查由教育部统一布置。中期检查的结果,作为后续拨款的依据,并予以公布。对于无故不接受中期检查或中期检查不合格者,停拨后续经费。
第二十二条 项目批准后不得擅自更改课题名称和项目负责人,确有必要进行变更时要履行报批手续。在不违背原申报内容的前提下,如需对课题研究范
围和重点进行调整,应由所在学校审查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涉及转换学科和研究领域的项目,以及变更项目管理单位或更改项目负责人,须经所在学校审查同意并报教育部批准。
第二十三条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自批准之日起,研究周期一般为3年;应用对策性项目一般应在2年内完成。因故不能如期完成者,应提出延期或撤项申请。
第二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和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由于项目负责人因工作变动、健康等原因导致未能正常开展研究工作的项目,以及遇有项目负责人亡故、出国不归等不可逆转的情况,应主动向教育部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七章项目结项和成果验收
第二十五条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在中期检查通过后,按原定计划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符合结项条件者可申请进行成果鉴定和结项,并履行必要的结项手续。
第二十六条 重大项目的最终成果一律先鉴定后出版。鉴定工作由教育部统一组织,以通讯鉴定或会议鉴定的方式进行;通过鉴定后须按教育部提供的带统一标识的封面和规格出版。
第二十七条 最终项目成果出版或发表时,须在显著位置注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全称)字样。否则不予结项。
第二十八条 教育部在确认项目完成后,拨付项目批准经费的其余部分,并将结项情况予以公布。
第二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高等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和资助项目优秀成果的出版;积极做好项目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的宣传、推广应用工作。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咨询报告、调研报告,在提交有关部门的同时须报送教育部。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教育部负责解释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原1996年印发的《国家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推进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加强和改进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简称教育部社科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研究质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育部社科项目管理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鼓励对策研究,支持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注重成果转化,大力提高科研质量和创新能力。
第三条 教育部社科项目管理贯彻“科学、公正、高效”的原则。规范管理,择优立项;集中征集选题,集中申报,集中评审,集中公布结果;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扶持青年社科研究工作者和边远、民族地区高等学校有特色的社科研究。
第四条 教育部社科项目实行分级管理。教育部负责制订社科研究中长期规划和课题指南;制订项目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组织项目申报和评审立项;布置项目中期检查及验收结项;负责重大项目的成果鉴定等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负责组织所属高等学校的项目申报、中期检查、成果验收推广等工作。各高等学校负责制订本校项目管理细则并进行日常管理;组织项目申报、跟踪检查和成果验收;负责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等工作。
第二章 项目类别与项目申报
第五条 教育部社科项目是教育部面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设立的各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总称。主要包括:
1.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指以课题组为依托,以解决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领域重大问题为研究内容的项目。选题由教育部向全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实际应用部门征集,面向全国高等学校招标。
2.基地重大项目。指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立的、围绕基地学术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重大项目。选题由重点研究基地根据基地中长期规划确定,并经基地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教育部统一组织招投标。
3.一般项目。①规划项目,含规划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经费由教育部资助;②专项任务项目,经费由申请者从校外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自筹。选题由申请人根据教育部社科研究中长期规划和个人前期研究积累自行设计。鼓励申请人从实际应用部门征得选题并获得经费资助。
第六条 设立教育部社科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后期资助项目指面向基础理论研究设立的,已完成大部分研究工作并有阶段性研究成果,预期能产生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第七条 教育部社科项目申报工作由教育部统一布置。一般在每年第一季度征集并确定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合称重大项目)选题;第二季度发布各类项目的申报通知或招标公告,集中受理申报材料。
第八条 各高等学校根据统筹规划、分层设计、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原则,有针对性地组织申报。
1.申请人必须是高等学校的在编在岗教师,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独立开展及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身体健康,能作为项目实际主持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
2.申请人每次只能申报一个项目。重大项目、规划基金项目和博士点基金项目申请者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青年基金项目申请者应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年龄不超过35周岁;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者须获得校外实际应用部门的经费资助,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原则上应组成课题组申报。应用对策性研究课题,提倡吸收实际工作部门人员参加课题组。鼓励根据实际需要吸纳境外专家学者加入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对于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跨系统组织优势科研力量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的课题组予以优先资助。4.申请人所在学校积极支持,承诺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
5.已承担国家级或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尚未结项者,不得申报教育部各类项目;已承担国家级或教育部一般项目尚未结项者,不得申报教育部一般项目;已获得立项的课题或其中的子课题,不得重复申报。
第三章 项目评审与立项
第九条 教育部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视不同情况分别组织通讯评审或会议评审。1.通讯评审实行匿名评审。评审专家对申报课题进行独立评审,提出是否立项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2.会议评审公开进行。专家评审组在经过充分评议后,进行无记名差额投票,获三分之二以上多数票通过的申报课题方能立项。
对于涉及国家机密或需要紧急决策的国家特殊目标的课题,由教育部另行规定评审立项程序。
第十条 项目评审贯彻公平竞争、择优资助的原则。项目评审的基本标准是:
1.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鼓励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鼓励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回答新问题的理论探索课题。2.课题具有学术前沿性,预期能产生具有创新性和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鼓励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课题,鼓励新兴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课题。
3.课题研究方向正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拟突破的重点难点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可行。
4.课题申请人及课题组成员对申报课题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有相关研究成果和资料准备;有完成研究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时间和条件。5.申请经费及经费预算安排比较合理。
第十一条 建立和完善各项评审制度,严格评审纪律。
1.实行同行评审制度。不断更新项目评审专家库,通讯评审专家从专家库随机抽取;评审专家必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熟悉被评项目所在学科专业领域。
2.实行评审回避制度。评审专家组由5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应分别来自不同的单位(不含申报者所在学校),且不得是被评项目的课题组成员。
3.建立专家信誉保证制度。评审专家必须廉洁自律,评审期间不与课题申请人私下接触,不接受申请人任何宴请或礼物,不泄露与评审有关的情况。项目评审结束后,教育部对评审情况进行评估,建立专家信誉度档案。
第十二条 教育部在正式下达立项通知的同时,公布项目立项情况。在有关网站设立专栏,为批准立项者提供专家评审意见的查询服务;对竞标落选的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投标人反馈未获立项的信息。
第四章 项目过程管理
第十三条 教育部社科项目实行项目合同制管理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
1.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在正式批准前,教育部与中标人和依托学校签订项目合同和研究任务书,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基地重大项目、一般项目经批准立项后,申请人填报的项目申请评审书即为双方的项目合同。项目合同是进行项目管理的依据,有关各方应严格履行合同规定。
2.项目申请人即项目责任人,一个项目只能确立一个项目责任人。项目责任人依照合同规定,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负责项目总体研究计划的实施,推动课题组成员间的协作研究。
第十四条 为保证研究质量,教育部社科项目实行中期检查制度。
1.中期检查由教育部统一布置。一般在每年第二季度下发项目中期检查通知;中期检查的结果,作为后续拨款的依据。
2.中期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是否按计划开展;研究进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阶段性研究成果等。原则上至少须有1篇项目责任人作为第一署名人正式发表的论文,并标明“教育部社科研究基金××项目”字样,否则中检不予通过。
3.教育部在每年第四季度公布中期检查结果。对于没有进行实质性研究的项目、无故不接受中期检查或中期检查不合格的项目,进行通报批评并停拨后续经费。
第十五条 教育部社科项目经批准后不得随意更改研究计划,确需变更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项目依托学校在审查变更申请时应严格把关。
1.项目自批准之日起,研究周期一般为3年,特殊情况可申请延期1~2年,但须经依托学校同意并报教育部批准备案。
2.变更项目责任人或依托学校,须经原项目责任人和依托学校提出申请,报教育部批准。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做撤项处理:
1.项目实施情况表明,责任人不具备按原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条件和能力; 2.未经批准擅自变更责任人或研究课题;
3.在规定的项目周期内未能如期完成研究任务者。
凡被撤销的项目,由依托学校追回已拨经费或其剩余部分,用于本校自选课题立项;项目责任人3年内不得申报项目。
第十七条 教育部社科项目应严格遵守下列各项保密规定: 1.涉及保密内容的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2.项目研究活动中所使用的未公布数据、内部文件资料仅限于课题内部使用,不得公开。
3.项目研究活动中有关涉密和敏感问题的专项调查、学术会议和其它学术活动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批。4.涉及保密内容的研究成果要注意保管,使用去向要登记备案;报送有关部门要通过机要渠道。涉密信息不得上网,不得通过互联网传送。第五章 项目经费与使用
第十八条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根据经费来源分为教育部资助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教育部资助项目包括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规划基金项目;自筹经费项目主要指从校外有关部门获得经费资助的专项任务项目。鼓励项目依托学校或其它部门提供项目配套经费。
第十九条 项目经费实行“一次核定,分期拨款”的办法。由教育部资助的项目经费分期下拨项目依托学校,第一次拨款与立项通知同时下达,后续拨款视项目研究的进展情况确定。未通过中期检查的项目,不予拨付二期经费;未通过验收结项的项目,不予拨付剩余经费。
第二十条 项目经费专款专用,不得用于与项目研究无关的开支。项目责任人按项目合同所列的各项经费支出范围,在依托学校财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支配和使用项目经费;依托学校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
1.图书资料费:指购买图书、翻拍、翻译资料以及打印、复印、誊录、制图等费用。2.数据采集费:指围绕项目研究而开展数据跟踪采集、案例分析等所需的费用。
3.调研差旅费:指为完成项目研究而进行的国内调研活动、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的交通费、食宿费、通讯费及其它费用。确需赴国外境外调研者,须经依托学校审核同意并报教育部备案。
4.设备购置和使用费:指购买和使用收集资料、采集分析数据所需器材的费用。设备使用费包括资料录入费、资料查询费、上网费和软件费等。
5.会议费:指围绕项目研究举行的项目开题、专题研讨、成果鉴定等小型会议费用。6.咨询费:指为开展项目研究而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专家咨询等支出的费用。
7.劳务费:指直接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助研津贴,以及非课题组成员、科研辅助人员的劳务支出等。
8.印刷费:指打印、誊写调查问卷材料、调研报告和研究成果的费用。
9.管理费:指项目依托学校提取的用于管理项目的费用。一般项目的管理费每项不超过2000元,重大重点项目每项不超过3000元。严禁超额提取和重复提取。10.其它:与项目研究直接相关的其它支出。
第二十一条 教育部资助的项目经费一律纳入依托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参与项目经费的日常管理。
1.项目责任人要合理编制项目经费预算,严格执行项目合同的经费预算方案,保证将项目经费用于科研本身。项目结题后要及时办理结账手续。
2.依托学校对项目经费开支行使监督权,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内容真实、核算准确、监督措施有力,确保项目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年终由依托学校财务部门按编制项目经费决算报告,上报教育部。
3.用项目经费购置的图书、设备等属于国有资产,其使用权和经营权一般归项目依托学校,其中固定资产必须纳入依托学校的固定资产账户进行核算与管理。资产处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六章 项目验收与成果转化
第二十二条 教育部社科项目完成后,均需进行验收和结项,履行必要的结项手续。1.一般项目最终成果鉴定工作由依托学校组织,鉴定专家主要由校外同行专家组成;成果鉴定合格者方可申请结项,并提交由鉴定专家签名的鉴定证明材料报教育部备案。
2.重大项目最终成果鉴定工作由教育部组织,项目责任人可选择通讯鉴定或会议鉴定方式进行。通过鉴定后,须按教育部提供的带统一标识的封面和规格出版。
3.申请结项须填写《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终结报告书》,提供最终成果鉴定证明及成果原件、成果摘要报告(含电子版),经依托学校和申报单位审核同意后,在每年第二季度由申报单位汇总后集中向教育部报送。
4.教育部对通过验收、确认可以结项者,颁发结项证明或鉴定证明,拨付项目经费的其余部分,并将验收结项情况予以公布。
第二十三条 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成果评价体系,注重成果质量,注重实际价值。
1.最终成果形式可以是论文、专著、咨询报告、软件、数据库、专利等;除学术成果本身外,项目责任人及课题组成员结合项目研究进行的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学术报告、咨询服务及其实际效果和社会影响等,一并纳入验收范围综合考虑。
2.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是:项目责任人按项目合同和任务计划书完成了研究任务;最终成果与立项时批准的“最终成果形式”相符,不存在署名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争议;经费开支合理合法。最终成果须在显著位置标明“教育部社科研究××基金项目”字样,否则验收时不予承认。咨询报告类成果须有采纳单位的证明材料,并详细注明采纳内容和实际价值。
3.项目验收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一般项目中的优秀项目由依托学校推荐报送,教育部对学校推荐的优秀成果进行复审。教育部每年对一般项目组织抽查。重大项目由鉴定专家在打分和投票基础上确定成果等级。
第二十四条 建立项目成果奖惩制度。对成果验收为优秀的项目,予以通报表扬并作为项目责任人下次申请项目的重要参考;对成果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一律做撤项处理,项目责任人3年内不得申报教育部社科项目。
第二十五条 强化成果转化意识,拓展成果转化渠道,充分发挥教育部社科项目成果的社会效益。
1.各类项目结项时,须同时报送3~5千字的成果摘要报告,简述本课题学术价值、创新内容、社会影响等情况,经依托学校审核后报教育部。教育部除择优选报有关部门外,还可向有关媒体推荐刊登,或结集出版。
2.鼓励项目成果向课程、教材、教学转化,为培养优秀人才服务;向决策咨询转化,为政府和企业科学决策服务;向社会转化,为提高全民族人文素质服务;向文化产品转化,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服务。
3.项目责任人应注意收集本课题的引用、转载、采用、获奖或进入教材、产生效益的情况,由依托学校择优上报教育部。对那些通过一个项目形成一个创新领域、一支创新团队、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要认真总结和推广其成功经验。
4.建立教育部社科项目成果库和学术精品库。所有验收合格并正式出版、发表的项目成果转入成果库集中保存、展阅。对其中优秀的作品以“学术精品”的形式统一出版和展示。成果库分设实物展示库和电子文本库,面向高等学校和社会开放。
5.申报单位和各高等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和资助项目优秀成果的出版,积极做好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工作。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咨询报告、调研报告,在提交有关部门的同时须报送教育部。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的一般性规则,各类项目可根据需要据此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构成本办法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1996年印发的《国家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2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常见问题释疑
2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申报常见问题释疑
1.2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评审周期安排是怎样的?
——2017教育部一般项目定于2017年1月5日启动网上申报,2017年3月5日结束网上申报,3月10日截止纸质材料报送;计划于4月完成材料审核并组织评审。
2.一般项目面向哪些学校申报?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都可以申报(普通高校名单)。上述高校系统外的人员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但可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项目。
3.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及西藏、新疆项目面向哪些省市普通高等学校?
——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资助范围: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广西、海南十一个省(区、市),以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上述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新疆、西藏项目专门资助新疆与西藏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
4.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及新疆、西藏项目如何申报?
——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及新疆、西藏项目不单独组织申报,申请评审书、申报时间、申报条件、评审标准、评审程序与其他一般项目相同,只是在评审结果中单独划线,面向西部和边疆地区、新疆西藏地区高校择优确定。西部和边疆地区、新疆、西藏地区高校教师在申报时,统一按照《关于2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和申报办法申报。
5.一般项目有申报指南吗?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一般项目不设申报指南,申请者应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扣学术前沿,根据自身的研究基础和特长,自行拟定研究课题。
6.一般项目是否实行限额申报?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一般项目不实行限额申报,但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提高申报质量。未经申报单位审核并统一报送的申报材料,一律不予受理。
7.连续申报一般项目是否有限制?
——连续2年(本次指2015、2016年)申请一般项目(含专项任务项目)未获资助的申请人,暂停1年一般项目申请资格,即2015、2016年连续两次申请项目未获资助,暂停2017年申请资格。
8.201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人能否作为负责人申报教育部一般项目?
——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项目的负责人同不能申请教育部一般项目(含专项任务项目)。同一申请者以不同题目、不同内容也不能同时两边申报。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可以同时申报教育部一般项目,但在教育部一般项目批准立项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者视为在研项目,将取消教育部立项资格。
9.对同时申报2017教育部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者如何处理?
——查实同一申请者同时申报2017教育部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我部将取消其此次申报资格。
10.正在办理教育部一般项目结项的项目负责人能否申报2017教育部一般项目?
——2016年12月31日前,在研的教育部一般项目报送结项材料(以邮戳时间为准),符合结项条件的可申报2017教育部一般项目。
11.项目申请者是否可以同时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项目申报?
——每个申请者限报1个项目,可以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项目的申报。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需要注意的是,不得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以不同申请人的名义提出申请。
12.副教授/副研究员及其他系列副高级职称可以申报规划基金项目吗?
——可以。高级职称包括正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
13.是否需要同时具有中级职称和博士学位才可以申报青年基金项目?
——不需要。中级职称(讲师/助理研究员)凡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无论是否具有博士学位,均可申报青年基金项目。
14.对课题组成员的年龄、职称、职务、国籍等有限制吗?
——没有限制。课题组成员为中国公民的,证件号一栏应填写身份证号;外籍人士,可填写其台胞证号、港澳通行证号或护照号等。
15.博士后能否申报一般项目?
——所在博士后流动站高校出具同意申报并承诺进行管理的证明,可以申报。出站后工作单位为高校者,经双方学校同意可变更项目管理单位。出站后工作单位为非高校的则项目不能转出,由原申报单位承担项目管理与监督责任。
16.在内地普通高校工作的外籍教师和港澳台教师是否可以申报?
——可以。由学校人事部门出具该教师在编在岗的人事证明,发传真至010-58803011,经审核同意后可以申报。如申请人没有身份证,请学校社科(科研)处联系系统管理员索要专门的项目申请书电子文档。
17.项目申报的学科门类与2009年国标学科分类是否完全一致?
——不完全一致。本项目申报学科门类以2009年国标《学科分类与代码》为基础,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作了部分调整,共分为25个学科门类。
其中需要注意:“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国标中的“马克思主义”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逻辑学”是国标中的“哲学”二级学科;“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分别是国标中“文学”的两部分;“心理学”不包括国标中的“医学心理学”二级学科;“体育学”不包括国标中的“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学”、“武术理论与方法”二级学科;“国际问题研究”、“港澳台问题研究”、“交叉学科/综合研究”为国标之外为促进相关领域研究发展而专门设立的申报门类。
18.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如何填报学科范围?
——要按照“靠近优先”的原则,根据选题方向和研究重点,填报最为相关或最为接近的人文社会科学类二级、三级学科。以自然科学为主的项目将不予受理。
19.《申请评审书》中研究类别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与发展三类,如何理解实验与发展?是否等同于综合研究或其他研究?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项目研究类型的分类标准,项目分为三类,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与发展”。
基础研究是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
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
实验与发展是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做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具有新产品基本特征的产品原型或具有新装置基本特征的原始样机等。在社会科学领域,实验发展是指把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获得的知识转变成可以实施的计划(包括为进行检验和评估实施示范项目)的过程。人文科学领域除了个别学科的特定领域如艺术学的乐器方向等外,一般来说没有对应的实验发展活动。综上,在研究类别的选择上应结合项目主攻方向进行确定,原则上多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20.《申请评审书》A表:申请者承担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情况以及完成情况,是否包括作为项目参与者参加的研究项目?
——不包括,应填写申请者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情况以及完成情况。
21.《申请评审书》B表“资料准备情况”应如何表述?
——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按相关要求进行规范表述。一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概括式表述;二用清单的方式进行罗列式表述。
22.《申请评审书》B表有关论证中能否出现申请者已发表文章的期刊名称、文章题目及承担课题的名称?
——为保证评审专家能够充分了解申请课题的研究基础,同时保证评审的公正,《申请评审书》B表可以出现申请者已发表文章的期刊名称、文章题目及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的课题名称,但不得出现本人所在单位、姓名等个人身份信息。
23.一般项目资助经费多少?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根据2017年《申报通知》规定,规划基金项目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0万元,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8万元。
24.今年经费预算填报要求有何新变化?
——项目经费执行《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简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严格规范的预决算管理,项目申请者应在资助限额内,根据实际需求准确测算总经费预算,列明预算细目,同时还要列出分经费预算。研究项目资金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间接费用由项目依托学校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核定,统筹管理使用。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项目研究需要,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直接费用预算。直接费用计算公式为:直接费用=资助总额-资助总额×间接费用相应核定比例。
项目资金需要转拨协作单位的,应在预算中单独列示,并对外协单位资质、承担的研究任务、外拨资金额度等进行说明。间接费用外拨金额由项目依托学校和合作研究单位协商确定,但学校间接费用和外拨间接费用之和不得超过该项目核定的间接费用总额。
项目批准立项后,将按照审核通过的分预算进行拨款。
项目负责人要严格执行批准后的项目预算,后期确需调剂的,应当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履行单位内部调整审批程序,并通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项目中后期管理系统报教育部备案。
25.申报自筹经费项目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必须在《申请评审书》后附上学校财务处提供的委托研究单位经费到账凭证或银行回单等证明材料复印件(文字说明类证明材料无效),同时填写《申请评审书》中的“其他来源经费”栏。校内资助的项目不能申报自筹经费项目。申报自筹经费项目的到帐科研经费不得低于8万元。
26.一般项目研究周期是多长时间?
——项目自批准之日起,研究周期一般为3年,特殊情况可申请延期1-2年。申请延期一次最多不得超过1年,一个项目申请延期最多不得超过2次。
27.项目申报通知有关内容与项目管理办法不一致时以哪个为准?
——基于现阶段发展状况,结合当前形势需要,为更好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项目申报通知对项目管理办法的部分要求进行了适度调整,因此,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应以项目申报通知规定为准。项目申报通知未涉及内容,执行项目管理办法。
28.教育部在审核各高校申请的项目时重点审核哪些内容?
——重点审核以下内容:(1)申请者所在学校是否是规定申报范围内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纸质《申请评审书》封面是否加盖申请者所在学校公章、封底是否加盖科研管理部门公章及申请者本人签字,课题组成员是否签字。(3)填报的项目类别、学科门类、研究方向及其他申请书内容是否齐全、正确。(4)申请者本人是否符合申报条件,包括申报规划基金项目的专业技术职务是否符合规定,申报青年基金项目的年龄是否超龄,申报自筹经费项目的是否有到款证明,申请者是否有在研的国家社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5)申请者是否同时申报2个及以上项目。(6)上报的纸质《申请评审书》与网上上传的电子版是否一致。(7)《申请评审书》B表是否出现申请者学校、姓名等有关信息。
审核完成后将在网上公示申报情况,对于不符合申报条件和要求的将一律予以撤销。
29.项目批准立项后是否可以变更项目管理单位或调整课题组成员?
——可以。变更后的项目管理单位必须是普通高校,变更申请必须由新旧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同意并签章,经批准同意后将项目转入新工作单位。
30.重要事项变更申请如何办理?
——办理项目延期、变更管理单位、调整课题组成员以及其他变更事项,申请者必须登录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www.xiexiebang.com
32.各类专项任务项目通知什么时候下发?
——专项任务项目申报通知将另行下发,请关注教育部网站社科司网页(www.xiexiebang.com)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www.sinoss.net)。
第五篇:201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常见问题释疑
20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常见问题释疑
1.20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评审 周期安排是怎样的? ——2018 教育部一般项目定于 2018 年 1 月 23 日启动 网上申报,2018 年 3 月 12 日结束网上申报,3 月 16 日截止纸质 材料报送;计划于 4-5 月完成材料审核并组织评审。
2.一般项目面向哪些学校申报?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都可以 申报。上述高校系统外的人员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但可作 为课题组成员参加项目。
3.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及西藏、新疆项目面向哪些省(区、市)普通高等学校? ——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资助范围:重庆、四川、贵州、云 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广西、海南十一个省(区、市),以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 族自治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上述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新疆、西藏项目专门资助新疆与西藏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
4.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及新疆、西藏项目如何申报? ——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及新疆、西藏项目不单独组织申 报,申请评审书、申报时间、申报条件、评审标准、评审程序与 一般项目相同,只是在评审结果中单独划线,面向西部和边疆地 区、新疆与西藏地区高校择优确定。西部和边疆地区、新疆与西 藏地区高校教师在申报时,统一按照《教育部社科司关于 2018 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申 报。
5.一般项目有申报指南吗?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一般项目不设申报指南,申请者应围绕本次项目申报的指导思想,根据自身的研究基础和 学术特长,自行拟定研究课题。申请者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申报课题要体现 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基础研究要密切跟踪国 内外学术研究前沿和学科建设需要,体现具有原创性、开拓性的 学术创新价值;应用研究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聚焦全 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体现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决策参考价值。
6.一般项目是否实行限额申报?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一般项目不实行限额申 报,但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提高申报质量。未经申报单位审 核并统一报送的申报材料,一律不予受理。
7.连续申报一般项目是否有限制? ——连续 2 年(本次指 2016、2017 年)申请一般项目(含 专项任务项目)未获资助的申请人,暂停 1 年一般项目申请资格,即 2016、2017 年连续两次申请项目未获资助,暂停 2018 年申请 资格。
8.201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 2018 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的申请人能否作为负责人申报教育部一般项目? ——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项目的负责人 同不能申请教育部一般项目(含专项任务项目)。同一申请 3 者以不同题目、不同内容也不能同时两边申报。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可以同时申报教育部 一般项目,但在教育部一般项目批准立项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者视为在研项目,将取消教育部立项资格。
9.对同时申报 2018 教育部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者如何处理? ——查实同一申请者同时申报 2018 教育部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我部将取消其此次申报资格。
10.正在办理教育部一般项目结项的项目负责人能否申报 2018 教育部一般项目? ——2017 年 12 月 31 日前,在研的教育部一般项目报送结 项材料(以邮戳时间为准),符合结项条件的可申报 2018 教育部一般项目。
11.项目申请者是否可以同时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项目申 报? ——每个申请者限报 1 个项目,可以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 他项目的申报。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 为违规申报。需要注意的是,不得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以 不同申请人的名义提出申请。
12.副教授/副研究员及其他系列副高级职称可以申报规划 基金项目吗? ——可以。高级职称包括正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
13.是否需要同时具有中级职称和博士学位才可以申报青 年基金项目? ——不需要。中级职称(讲师/助理研究员)凡年龄不超过 40 周岁(1978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无论是否具有博士学位,4 均可申报青年基金项目。
14.对课题组成员的年龄、职称、职务、国籍等有限制吗? ——没有限制。证件号一栏请填写身份证号、台胞证号、港 澳通行证号、护照号等有效证件号码。
15.博士后能否申报一般项目? ——所在博士后流动站高校出具同意申报并承诺进行管理 的证明,可以申报。出站后工作单位为高校者,经双方学校同意 可变更项目管理单位。出站后工作单位为非高校的则项目不能转 出,由原申报单位承担项目管理与监督责任。
16.在内地普通高校工作的外籍教师和港澳台教师是否可 以申报? ——可以。由学校人事部门出具该教师在编在岗的人事证 明,发传真至 010-58803011,经审核同意后,索要专门的申请 评审书电子文档。
17.项目申报的学科门类包括哪些? ——本次项目申报学科门类以 2009 年国标《学科分类与代 码》为基础,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作了部分调整,共分为 25 个 学科门类。其中需要注意:“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国标中 的“马克思主义”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逻辑学”是国 标中的“哲学”二级学科;“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分别是 国标中“文学”的两部分;“心理学”不包括国标中的“医学心 理学”二级学科;“体育学”不包括国标中的“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 物化学”、“运动训练学”、“武术理论与方法”二级学科;“国 际问题研究”、“港澳台问题研究”、“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5 为国标之外为促进相关领域研究发展而专门设立的申报门类。
18.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如何填报学科范围? ——要按照“靠近优先”的原则,根据选题方向和研究重点,填报最为相关或最为接近的人文社会科学类二级、三级学科。以 自然科学为主的项目将不予受理。
19.《申请评审书》中研究类别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 实验与发展三类,如何理解实验与发展?是否等同于综合研究或 其他研究?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项目研究类型的分类标准,项目分 为三类,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与发展”。基础研究是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 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 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 用或使用为目的。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 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 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 利为主。实验与发展是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 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做实质性的改进而 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具有新 产品基本特征的产品原型或具有新装置基本特征的原始样机等。在社会科学领域,实验与发展是指把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获 得的知识转变成可以实施的计划(包括为进行检验和评估实施示 6 范项目)的过程。人文科学领域除了个别学科的特定领域如艺术 学的乐器方向等外,一般来说没有对应的实验与发展活动。综上,在研究类别的选择上应结合项目主攻方向进行确定,原则上多为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20.《申请评审书》A 表:申请者承担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 情况以及完成情况,是否包括作为项目参与者参加的研究项目? ——不包括,应填写申请者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省级以上社 科研究项目情况以及完成情况。
21.《申请评审书》B 表“资料准备情况”应如何表述? ——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按相关要求进行规范表述。一用描述 性的语言进行概括式表述;二用清单的方式进行罗列式表述。
22.《申请评审书》B 表有关论证中能否出现申请者已发表 文章的期刊名称、文章题目及承担课题的名称? ——为保证评审专家能够充分了解申请课题的研究基础,同 时保证评审的公正,《申请评审书》B 表可以出现申请者已发表 文章的期刊名称、文章题目及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的课题名称,但不得出现本人所在单位、姓名等个人身份信息。
23.一般项目资助经费多少?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根据 2018 年《申报通知》 规定,规划基金项目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 10 万元,青年基金 项目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 8 万元。
24.经费预算填报有何要求? ——项目经费执行《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 金管理办法》(财教〔2016〕317 号)(简称《专项资金管理办 法》),实行严格规范的预决算管理,项目申请者应在资助限额 内,根据实际需求准确测算总经费预算,列明预算细目,同时还 7 要列出分经费预算。研究项目资金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 用,间接费用由项目依托学校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 规定核定,统筹管理使用。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项目研究需要,科 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直接费用预算。直接费用计算公式为: 直接费用=资助总额-资助总额×间接费用相应核定比例。项目资金需要转拨协作单位的,应在预算中单独列示,并对 外协单位资质、承担的研究任务、外拨资金额度等进行说明。间 接费用外拨金额由项目依托学校和合作研究单位协商确定,但学 校间接费用和外拨间接费用之和不得超过该项目核定的间接费 用总额。项目批准立项后,将按照审核通过的分预算进行拨款。项目负责人要严格执行批准后的项目预算,后期确需调剂的,应 当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履行单位内部调整审批程 序,并通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项目中后期管理系 统报教育部备案。
25.申报自筹经费项目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必须在《申请评审书》后附上学校财务处提供的委托研 究单位经费到账凭证或银行回单等证明材料复印件(文字说明类 证明材料无效),同时填写《申请评审书》中的“其他来源经费” 栏。校内资助的项目不能申报自筹经费项目。申报自筹经费项目 的到账科研经费不得低于 8 万元。
26.一般项目研究周期是多长时间? ——项目自批准之日起,研究周期一般为 3 年,特殊情况可 申请延期 1-2 年。申请延期一次最多不得超过 1 年,一个项目申 请延期最多不得超过 2 次。
27.项目申报通知有关内容与项目管理办法不一致时以哪 8 个为准? ——基于现阶段发展状况,结合当前形势需要,为更好推动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项目申报通知对项目管理办法的部 分要求进行了适度调整。因此,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应以项目申报 通知规定为准。项目申报通知未涉及内容,执行项目管理办法。
28.教育部在审核各高校申请的项目时重点审核哪些内 容? ——重点审核以下内容:(1)申请者所在学校是否是规定 申报范围内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纸质《申请评审书》封 面是否加盖申请者所在学校公章、封底是否加盖科研管理部门公 章及申请者本人签字,课题组成员是否签字。(3)填报的项目 类别、学科门类、研究方向及其他申请书内容是否齐全、正确。(4)申请者本人是否符合申报条件,包括申报规划基金项目的 专业技术职务是否符合规定,申报青年基金项目的年龄是否超 龄,申报自筹经费项目的是否有到款证明,申请者是否有在研的 国家社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5)申请者是否同时申报 2 个及以上项目。(6)上报的纸质《申请 评审书》与网上上传的电子版是否一致。(7)《申请评审书》B 表是否出现申请者学校、姓名等有关信息。审核完成后将在网上公示申报情况,对于不符合申报条件和 要求的将一律予以撤销。
29.项目批准立项后是否可以变更项目管理单位或调整课 题组成员? ——可以。变更后的项目管理单位必须是普通高校,变更申 请必须由新旧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同意并签章,经批准同意后将项 目转入新工作单位。
30.重要事项变更申请如何办理? ——办理项目延期、变更管理单位、调整课题组成员以及其 他 变 更 事 项,申 请 者 必 须 登 录 教 育 部 社 科 司 主 页(www.xiexiebang.com/s78/A13/)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 32.各类专项任务项目通知什么时候下发? ——专项任务项目申报通知将另行下发,请关注教育部社科 司主页(www.xiexiebang.com/s78/A13/)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 信息网(www.sinoss.net)通知公告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