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中国硅谷”的发展策略——基于北上深综合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 - 副本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017届毕业设计(论文)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中国硅谷”的发展策略——基于北上深综合创新能力的比
较分析 Hangzhou west kechuang big corridor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ilicon valley” in China-based on north deep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innovation ability
学 院
: 专 业 : 班 级 : 学 号 : 学生姓名 :
经济管理学院(3号仿宋)
_____________(专业全称,3号仿宋)_____________(2013级101班,3号仿宋)_____________(3号仿宋)_____________(3号仿宋)
指导教师 : _____________(3号仿宋,写全名,不加职称、头衔)
二○一七年
五 月十七日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浙江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学位论文
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 学号 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学位论文《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中国硅谷”的发展策略——基于北上深综合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人员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毕业设计(论文)、学位论文作者愿意遵守浙江科技学院
关于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管理办法及规定,允许毕业设计(论文)、学位论文被查阅。本人授权 浙江科技学院 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在校园网内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毕业设计(论文)、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月**日
签字日期:
****年**月**日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内 容 摘要 世纪 70、80 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几乎同时在对美国硅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模式进行效仿。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模仿硅谷模式,尝试将高新技术进行产业化的试验地。25 年过去了,“硅谷模式”空降到中关村后,上海、深圳纷纷建立“硅谷”。但这些城市创新能力离“中国硅谷”的理想还有距离。
本文从硅谷模式入手,讲述了硅谷的内涵、发展、形成、其实。之后分别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例讲述了中国硅谷的创新模式,以及启示。最后介绍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基本情况,以及在杭州建立硅谷的优劣势。最后给出了在杭州建立中国硅谷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杭州;科创大走廊;中国硅谷;北上深;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Since the 70 s and 80 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developing country almost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silicon valley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attern to follow suit.Zhongguancun is China's first imitate silicon valley model, trying to will be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industrialization of testbed.Over the past 25 years, parachuted into “mode of silicon valley” zhongguancun, the Shanghai and shenzhen have established “silicon valley”.But the city innovation ability from the ideal of the “China silicon valley” and distance.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the silicon valley model, tells the story of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formation, and in fact in silicon valley.After respectively in Beijing, Shanghai, shenzhen, for example about the China's silicon valley innovation mode, and enlightenment.Final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hangzhou west kechuang large corridor, and set up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ilicon valley in hangzhou.Finally set up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silicon valley in hangzhou.KEYWORDS:Hangzhou;Kechuang corridor;China's silicon valley;
North deep;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第一章 硅谷模式..........................................................6 第一节 硅谷的发展..............................................................................................6
第二节 硅谷模式的内涵......................................................................................7 第三节 硅谷模式的形式......................................................................................7 第四节 硅谷模式的启示......................................................................................7 第二章 中国硅谷..........................................................8 第一节 中关村的硅谷模式..................................................................................8
一、发展现状................................................................................................8
二、启示........................................................................................................8 第二节 上海的硅谷模式......................................................................................9
一、发展现状................................................................................................9
二、启示........................................................................................................9 第三节 深圳的硅谷模式....................................................................................10
一、发展现状..............................................................................................10
二、启示......................................................................................................10 第三章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探索历程.................12 第一节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发展现状........................................................12
一、发展成绩..............................................................................................12
二、发展问题..............................................................................................12 第四章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发展策略.................14 第一节 管理运行................................................................................................14
一、建立协同性管理机制..........................................................................14
二、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14 第二节 资金支持................................................................................................14
一、要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14
二、推进社会融资加速............................................................................15 第三节 研发体系................................................................................................15 第四节 产业体系................................................................................................15 总结..............................................................................16 参考文献......................................................................17 致 谢..........................................................................1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硅谷模式
第一节 硅谷的发展
硅谷是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崛起的,发展到今天只用了六十多年,却为人类的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幕,它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诞生。硅谷的最大原动力是技术,而技术对人类的贡献是急速化的,所以硅谷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硅谷的发展到现在为止,主要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一)20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是硅谷的发展和起步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为军事服务的半导体、大型计算机、仪器仪表是主要的生产范围。期间美国政府向有科研潜力的大学、研究机构拨款,用于科技研发和积淀科技力量。这个阶段硅谷的发展模式是“学术、工业综合体”。
20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的,是硅谷的大规模发展时期。由于微处理器的发明,使得硅谷进入了微电子行业。而且硅谷当时的前50家电子工资的生产总值占到了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4%。由于微电子行业的发展需要超大规模的投资,所以硅谷有中小企业群体模式逐渐发展成为垂直集成的工业模式。
(二)20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硅谷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研发中心。由于硅谷在八十年代初建立了软件业,很多软件公司抓住了创业的最好时机,获得了巨大的利润。集成电路产业结构向高度化专业化发展,硅谷逐渐形成了设计业、制造业、封装业、测试业综合的局面,成为设计发明的中心。这些都加速了硅谷的发展,时期迅速进入信息时代。
(三)20世纪90年代至今,硅谷进入网络发展时代,网络发展带来了软件业的繁荣昌盛,硅谷抓住了契机似的软件业和网络业并驾齐驱,稳坐信息产业链的顶端。
由上几个阶段可知,因为硅谷的生产技术能力的进步,以及产学研综合发展的原因,硅谷从产品生产发展进入知识生产的阶段。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节 硅谷模式的内涵
从本质上看,硅谷模式是保证该地区在生产力状况和市场机制的合力作用下产学结合不断创新的制度安排。这种安排无论是市场力量主导下自然形成还是政府力量主导形成都必须合乎本地的生产力状况和市场机制的状况。世纪 40-60 年代,硅谷生产力相对比较低下,工业规模较小。例如,1959 年硅谷的高技术公司有 109 家,只及 128 公路地区的 40%;高技术公司就业人数只有 17376 人([11],3 页),仅为 128 公路地区的 30%。在这种生产力状况下,硅谷的竞争力远不能与 128 公路地区相比。幸好当时有国家军用研发拨款以及大量的军用和军转民用设备的制造,从而形成了政府扶持下的“学术——工业综合体”模式。这种模式帮助硅谷地区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大规模、积蓄力量。到60 年代后期,硅谷就被公认为航天工业和电子工业的中心。世纪 70 年代初-80 年代末,此时硅谷已具有较强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微电子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硅谷企业轻率的放弃了硅谷早期的活力源泉:在空间上割裂了各个生产过程,还把研发和制造隔离。虽有大批量的生产却忽视了创新的要求,这种模式最终被抛弃也就不足为怪了。
硅谷由较低端的制造业发展而来,经历过第二种模式的考验最终形成产学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十分符合硅谷地区的特点,不断巩固硅谷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地位。1998 年,美国硅谷聚集了多达 8000 多家电子科技和软件公司,其中全球前 100 大高科技公司有 20%在此落脚,此外,还有超过 700 家制造商聚集此地。
第三节 硅谷模式的形式
从上文分析的硅谷发展阶段来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硅谷模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政府扶植下的“学术——工业综合体”
2、大而全的工业基地
3、市场力量主导的产学基地
第四节 硅谷模式的启示
硅谷模式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便是:清醒认识本地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发掘优势资源,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保持市场的活力,运用市场的力量促进资源优化组合,不断激活创新的能力。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章 中国硅谷
第一节 中关村的硅谷模式
一、发展现状
中关村科技园区一靠采用高新技术,二靠推行符合市场经济的新型机制,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对发展内地的高新技术产业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到1996年,仅国家级科技工业园区的技工贸收入就达到2300亿元人民币。在1999年,中关村等五个园区6690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64.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9.6%,工业总产值527亿元,增长了44.5%,完成增加值 226.1亿元,增量占了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量的近70%。上缴税费29.9亿元,利润总额40.1亿元。出 口创汇大幅上升,总额在8.2亿美元,上升了60%以上;技术合同登记总额有达43.6亿元,表现出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园区电子信息企业紧跟世界IT产业潮流,骨干企业全面进军互联网;创业出现热点,新办企业数量明显增加,1999年新认定新技术企近2000亿美元;中关村有企业4000多家,年技工贸总收入400多亿元人民币。美国仅硅谷一地 GDP已超过2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600亿元, 是我国全部国家级科技工业园区GDP的10倍以上。
中关区高科技园区弊端分析:一部分高科技园区没有以大学和研究机构 为主要技术依托,园区内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并没有高新技术的研究力量。因此,园区不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更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科技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没掌握核心的产品技术,产品就不能算作是高科技。北大方正核心技术的创造者王选指出,目前中关村的企业,包括北大方正在内,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不多。在中关村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中,有代表性的联想集团去年销售额达178亿元。然而尽管联想的产品是国产品牌,但里面的核心构件却大都是进口的“洋芯”。中国的电脑制造,包括那些著名的大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电脑拼装,说得直率一点,像是整个行业都在给外国人打工。
二、启示
(一)研发投人的优惠政策
2016年中关村企业内部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达到1224亿元,比2015年的1033亿元增长了18%。中关村整合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己初步形成一个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能够覆盖科技创新的整个生命周期(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目前,中关村的中外风险投资机构超过500家,同时产生了批以“孵化+投资”模式的创业工场、联想之星、车库咖啡等为代表的专业创业服务机构,并且还有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机构。
(二)人才政策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北京市为中关村的人才引进大开绿灯,制定了从国外引进人才和吸引国内人才进入中关村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中关村先后推出“千人计划”、“海聚工程”、“高聚工程”等政策,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引进和发展格局。同时通过依托留学人员创业园、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举办创业大赛和政策宣讲会等,加快聚集海外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特许人才资源,并且,深入落实人才特区13项特殊政策、健全海外人才引进机制、创建高端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才创业扶持体系、建立高度人才创业基地、健全全方位人才培训体系等。
(三)政府支持
国务院批复北京政府,同意其在中关村示范区采购首次或首台创新性技术装备项目下的产品,以促进自主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这是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与此同时北京市政府及中关村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落实上述政策,并将采购领域扩展至市政措施、科技研发、技术改造、公共安全等政府投资领域。
第二节 上海的硅谷模式
一、发展现状
上海在提出到 2020 年建成“四个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总体目标之后,2014年又明确提出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的目标。《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2015年5月26日发布,其从各创新主体出发,即政府、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提出了创建科创中心的框架政策。从全球科创中心的发展规律看,良好的创新网络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重要支撑,能否营造高质量的创新网络,已成为衡量全球科创中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本文结合上海未来发展目标,以上海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为背景,从“意见”出发,探讨上海创新网络关系链具有重要意义。
二、启示
(一)向外围延展科创价值链硅谷发展依赖于国家、地方政府以及政府间合作,其相互间的联系机制和对其他创新主体的直接资金支持向外延展了硅谷的科创价值链,进而促进了硅谷的发展。我国以上海为核心,江浙沪地方政府也可联合解决制约区域科技合作的政策障碍,联合制定有利于区域科技合作的优惠政策,联合出台促进跨地区产学研合作的激励政策,联合发布科技资源开放与共享的协调政策和科技合作项目的管理政策。
(二)建立相互依赖和信任的关系链
在创建区域创新网络过程中,由于息时代知识将成为一种普遍的、可快速扩散和复制的资源,因此网络中个体之间基于合作的信任关系将是关键因素,信任 9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度高的区域更便于结网和系统创新。因此,为了建立相互信赖的稳定合作创新链,可考虑建立健全各创新主体的信用评估机制。
(三)建立政府与大学关系链
美国政府运用拨款和其它财政手段作为对大学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政府不直接干预大学的具体事务,而只是从政策上提供帮助,由此与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而大学的资源供给来自各种渠道,各种力量按照自身意愿以及方式来支配大学运行,因此美国的大学有办学自主权,美国高等教育体现出极大的市场性,这均为大学培养人才和科研创新构建了良好宽松的环境。
我国政府也采用立法、拨款、监督等手段对大学实行调控与管理,但在实践中,在扩大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方面,还需在分权与集权、自治与控制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管理机制,即建立一种由政府、大学、社会力量三者协调发展的模式,使大
(四)建立政府与科研机构关系链
我国大学创立的科研机构还依附于大学,并未独立运作。大多数国内企业研发机构由于是在企业内设机构的基础上,对其原有职能进行完善和补充,因此导致研发主体的市场化程度低。
我国政府需聚焦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释放,积极推进其独立的合理化;科技创新政策需推进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创新机制的改革创新,使其发挥最大效益;积极引导大学科研机构、国家科研机构和企业科研机构实验室资源共享开放模式,构建稳定的协作关系。
第三节 深圳的硅谷模式
一、发展现状
深圳制定了全国首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先后出台自主创新“33条”、创新驱动发展“1+10”若干措施等一系政策措施。2015年,在已有政策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了示范区发展规划、空间布局规划和建设实施方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供政保障。出台“深圳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出台促进创客发展若干措施和三年行动计划,全方位引导和支持创客发展,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今年又集中推出了关于促进科技创新、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促进人才优先发展、完善人才住房制度、加快高等教育发展五大政策,努力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的领先优势。
二、启示
(一)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参与更高层次的全球科技合作竞争,努力在全球范围集聚配置创新资源,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在深设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二)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积参与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项目、欧盟地平线2020研发计划、国际基因组计划、国际植物组学研究等国际大科技划,支持企业在全球布局研发机构。
(三)深入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两地累计投入4亿元联合资助科技合作项目,6所香港高校在深建立了产学研基地。设立青少年创新专项计划,深港共建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四)集聚科技创新人才,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打造人才宜居宜业城市。制定出台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1+6”文件、人才安居工程等政策,落实省“珠江人才计划”,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累计引进“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31个创新团队76个、“海归”人才近6万人。同时,大力推动造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后建校招生,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等启动建设,一批专业化、开放式、国际化特色学院建设正加速推进。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章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探索历程
第一节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绩
城西科创大走廊是杭州创新产业主要集聚地,依托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已逐渐显现出产城融合发展、创业创新活跃的良好局面。
(一)生产力水平先进。作为科创大走廊的空间主体的城西科创集聚区,2015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579 亿元,占杭州市生产总值5.7%,增速是全市约 2 倍,经济总量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各产业集聚区之首,集聚区财政收入超过 100 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1%。特色小镇发展势头强劲。如梦想小镇已入驻 500 多个创业项目和 4000 多名创客,创业项目达到 300 余个,创业人才 2000多名,各类投资基金有 70 家,管理资本逾 300 亿元。
(二)科研素质水准较高。截至 2015 年,城西科创集聚区科研经费支出列全省集聚区第一位,累计培育和引进“国千”专家 102名、“省千”专家 142 名、两院院士 25 名,科技活动人数达到近7000 人。城西科创大走廊内科研院所众多。区域内拥有国家第三批海外人才创业基地、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汇聚浙江大学研究院、香港大学浙江科技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等一大批大院名所。
(三)生态环境优良。西北部生态带位于“科创大走廊”北部,西南部生态带位于“科创大走廊”南部,科创大走廊位于两条生态带之间,地势由西南西北向东逐渐倾斜,湿地与青山同存。同时,区内有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约为 12.39平方公里,主要集中为青山湖片区,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总体生态环境优美。
(四)创业创新生态体系健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不断夯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立了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快了海创园、梦想小镇、云制造小镇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创业创新扶持政策不断完善。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市、区出台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政策。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对在校大学生、城乡劳动者创办个体工商户有相应的补助政策。杭州市政府出台《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堂”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关于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偏才专才认定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完善扶持政策、优化生活保障,不断完善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打通了科技与产业结合的通道,努力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态系统。
二、发展问题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一)创新创业发展水平仍相对滞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在全省已处于领先水平,但在开发年限、产业类别、区位环境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限制性因素,区域工业总产值及服务业营业收入、创业投资等方面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地相比差距较大。从创新投资机构和私募股权机构发展看,不论从全省范围还是大走廊区划,与先进省市都存在较大差距。
2015 年,北京、上海、深圳创业投资机构及私募股权机构的管理资本量分别为 10702、5918、1965 亿元,而浙江省仅为 632 亿元;以杭州未来科技城和北京光谷科技园作比较看,2015 年杭州未来科技城创业投资机构及私募股权机构管理资本量为 105 亿元,而 2013 年北京光谷科技园该指标已达 216 亿元。
(二)大城西区域重大基础设施还不尽完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内尚缺乏医疗、文体等大型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区域交通规划布局明显滞后,公共交通服务能力薄弱,与主城区快速通道不足,造成区域通勤效率低下。区域管理体制亟需理顺,科创大走廊涉及西湖区、余杭区和临安市及相关高校,管理主体较多,较难形成统筹规划、统筹开发、统筹管理的合力。
(三)创新体制机制不畅通,城西科创大走廊是基于打破地域限制的科技创新带,涉及到杭州市、余杭区、西湖区、临安市等不同行政区划。亟待理顺行政区划间的界线,实现创新联动机制。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未来科技城管委会、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杭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等相关职能机构的所属关系有待调整,需统筹整合创新资源,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在市县、城区间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形成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设施建设、创新政策等相互统筹的现状。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四章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发展策略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有着较为良好的发展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发展弊病,要充分发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整合资源、集聚人才、吸引资金等方面的创新要素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创新示范窗,探索其运作模式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模式探究中对我们都将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笔者将主要从大走廊管理运行、资金支持、研发体系、产业体系等方面进行模式探索。
第一节 管理运行
一、建立协同性管理机制
要充分发挥省市统筹力、激活大走廊沿线各区(市)积极性,需探索推进建立区域层级较高、权责清晰、运作高效的管理机制。在省级层面成立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在联席会议制度下,设立类似于总体规划组、省直部门总体组、城西综合交通组等机构,形成了既有交叉又有融合,各有侧重,统分结合,迭代推进,综合集成的工作机制。在打破区域间工作隔阂中实行“三统三分”,即统规划、统重大基础设施、统重大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分别建设、分别招商、分别财政。建立信息通报、例会制度和责任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与考核评价,协调解决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实行工作推进的“项目化、工程化、具体化”。
二、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
建立“重市场化、轻行政化”的运营模式,以市场化的手段统筹协调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各方主体利益,探索成立西湖区、余杭区、临安市和高校多方参与的城西科创投资开发公司。公司承担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推动国有资产安全增值。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和政府资金利用效率。探索建立税收分成政策补偿机制,在科创大走廊范围内,孵化毕业的企业迁至其他区市发展的,由相关区市按新增税收的一定比例分成。
第二节 资金支持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在建设过程中,在资金支持上,探索采用政府和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合作模式,一方面在杭州城西大走廊发展初期保证基础性资金来源,同时激活民间资本力量,打破财政资金依赖,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盘活资金动力。
一、要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一是要加大省政府在“十三五”时期对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的年度财政资金投入。二是对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 14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载体,予以财政资金支持。三是对中央直属企业、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知名跨国公司、国家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大学,在大走廊内设立独立法人资格、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研发机构和研发总部,予以资金支持。四是对承担国家科技计划(专项)项目,予以最高 1:1 的资金配套支持。
二、推进社会融资加速
在公共设施建设等过程中,通过政府投资放大辐射效应,带动社会资本进行项目投资,以 PPP项目合作的方式建设和运营。政府和非政府的市场主体以合作协议方式确立利益调节机制,确保社会资本按照协议取得合理的社会回报,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推进平台公司向资产运营公司转型,更好地促进城西科创大走廊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
第三节 研发体系
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要有效汲取 128成功经验,充分发挥院所高校的智力作用。注重研发过程中产业界与学术界交错进行。探索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内建立类似于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共性开发主体,充分依托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名校、名企的基础上,发挥区域内每个创新单元作用,辐射带动省内、国内乃至国际创新主体,建立协同创新中心,关注前瞻性和基础性技术研发。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内,基础性研究由协同创新中心或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来承担,生产技术及配合销售尽量由产业界完成。廊内协同创新中心与产业界和学术界建立广泛联系,鼓励高校院所、企业研发人员参与协同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也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建立企业出题协同创新中心破题的机制,可由企业就特定研究主题与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合作研究,拉升产研合作纵程度,在廊内形成研发链与产业链一体化的良性发展。
第四节 产业体系
对高科技企业来说,在抓好创新和市场的同时,更需要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才能支撑发展的良性周转。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内,探索建立集企业、金融机构、教育、专利服务等各类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于一体的弹性化产业体系,建立开放共享的维持机制,使不同机制的资源有效集结组合,形成网络互动结构。充分依托市场要素,以专业化分工为纽带,以创新 2.0思维,着力培育“互联网 +”和“中国制造 2025”融合融创的产业链,形成“1 个引领融合 + 多个发展培育”的“1+X”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各类社会化服务,利用产业发展带动地区发展。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总结
本文通过剖析硅谷发展模式,并总结我国北京、上海、深圳对硅谷模式模仿的成功经验后,对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路径探索上的一点启示:
(1)决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的基本因素是本地的市场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硅谷在上世纪前半叶形成的政府扶植下的“学术——工业综合体”发展模式便是由这两个基本因素决定的。
(2)对于先进模式的模仿必须要因循导势,结合本国的优势资源找到现实的发展路径。1980 年代初台湾新竹园区不可能选择“研发”的发展思路,而选择“吸收-消化-出口”的路径就是考虑到当地的现实条件。中关村最初的发展也是找到了市场和政策资源优势,“以贸养技,以贸养工”,从而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3)路径选择必须着眼未来
产业的发展也是历史的演进过程,它着眼于未来,必须强调对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即强调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诚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良性的制度创新环境。所谓良性环境并不意味着直接的政策优惠和倾斜,而应当是立足于培养核心竞争能力的规划和引导制度。
直接着眼某一产业需要制定出来的政策往往比较狭隘,实际上是以牺牲其他产业的利益来达到这一产业短时间的迅猛发展。科学的制度创新应该综合考虑全社会产业均衡发展的需要,结合优势,以科学的引导、提高行政效率和强化服务意识来创造良性的环境。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袁志彬.波士顿“128 公路”历史及对我国的启示和政策建议[J].科技促进发展,2012(5)
[2] 陈倩.美国 128 公路高技术园区的兴衰对陕西科教产业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2(2)[3] 刘希宁.硅谷与 128 公路地区的对比分析及对我国高技术园区发展的启示[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5)[4] 王益苓.波士顿 128 号公路高技术园区[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95(3)[5] 马永斌.美国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的角色定位、特征与不足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9(12)[6] 布什等.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关于战后科学研究计划提交给总统的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 李新春.高新技术创新网络———美国硅谷与 128 公路的比较[J].开放时代,2000(4)[8] 杨勇.粤港科技创新走廊科技服务合作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7)[9] Scott C.Beantown/ Gentown and beyond:biotechnology inMassachusetts[J].Bio process international, 2007 [10] owen-Smith.Knowledge networks as channels and conduits;The effects of spillovers in the Boston biotechnology community[J].Organization Science,2004(1)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致 谢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我的导师xxx老师的精心指导。从选题到提纲的确定,以及论文的大量细节,胡老师都给予了认真严格的指导。尤其是在我的研究遇到困难时,xxx老师更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帮助。可以说,没有xxx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极力督促,就不可能有这篇论文的完成。xxx老师严谨认真,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使我颇受感动。在整个论文撰写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和培养出来的理论思考和逻辑推理能力,这对我一生而言将受益无穷。在此,我谨向xxx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xxx同学在论文写作期间提供了很多资料上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的鼓励关怀,无私奉献以及经济上的大力支持使我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在此,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