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教师“进城热”影响教育均衡发展应引起关注
农村教师“进城热”影响教育均衡发展应引起关注
农村教师是工作在教育战线最基层的教师,是支撑整个教育大厦的基石,但 是当前愈演愈烈的农村教师“进城热”现象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应引起关注。农村教师“进城热”有四个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农村教师的大量调出,使得农村学校的师资结构严重失调,留任教师的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有些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出现无法正常开课的现象,导致教学成绩下降。同时,因调走的多数是优秀骨干教师,带走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影响学校声誉,导致生源流失严重。近几年,伴随计划生育的实施和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再加上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所以择校的要求也高了。骨干教师的调走,在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家长对学校失去了信心。再有老师与学生长期相处,一旦调走,学生在教学方法和师生情感等方面的适应性都会形成落差,造成学校的转学率上升,生源流失严重,进而影响学校声誉,制约了学校发展。三是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导致教育腐败的滋生。骨干教师的频繁调出,造成其他教师人心思走,极不稳定。许多年轻教师从分配到农村教书的第一天起,就给自己定立目标,要在几年内调走。为了能够逃离农村学校,一些偏远农村学校的年轻教师到处跑门子、找关系,甚至不惜重金,想方设法往走调,这就给教育腐败的滋生提供了土壤,营造了环境。四是影响教育的公平性,导致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优秀骨干教师大量流向城区学校,使得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越来越低,教育质量越来越差,而城区学校的师资却因此得到了有益补充。二者差距不断拉大,同样的学龄孩子,农村学生却享受不到好的教育资源。农村优秀骨干教师的调走,造成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加大,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这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相悖的。
对策建议:一是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二是提高教师待遇,给予农村教师适当的补贴。三是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四是进行“撤点并校”改革,优化城乡教育布局。五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教学水平。
第二篇: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郧县教育局局长 吴忠恒
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2006年以来,在市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通过积极参谋,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教育、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和校长队伍建设工程,把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工作来抓。我们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抓手,通过强化教师培训,均衡教师配置,规范教师管理,补齐师资“短板”,较好地解决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分布不均、结构不优、人心不稳等问题,进一步激发了校长和教师两支队伍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盘活存量,让教师资源配置“优”起来
针对县域教师分布不均、学科教师分布不均的问题,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合理配置现有教师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建立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制定《郧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衡配备实施意见》,每年组织部分城区教师到乡镇缺编学校支教,选派部分偏远乡镇学校干部到县直、城区学校挂职锻炼。三年来,全县选派了672名教师下乡支教,选拔了58名优秀年轻教师到城区挂职锻炼。通过城乡教师双向交流,从教育管理和教学业务等方面,带动农村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2.建立教师竞岗分流机制。根据山区学校分散和寄宿制学校多的实际,县编委增加了教学点和初小编制,增设了寄宿制小学保育员、完全小学和初中学校保卫人员岗位。同时,全县中小学校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4589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参加了竞争上岗。通过竞争上岗,125名初中落聘的年轻教师分流到小学任教,375名年龄偏大且不能适应教学岗位的教师,分流到学校后勤服务性岗位工作。3.挖掘潜力,补齐师资“短板”。教师结构性缺编、民转公教师比例大等农村教师队伍的先天不足,是农村师资的“短板”。为补齐“短板”,郧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深挖内部潜力。一是实行走教制,充分发挥专业师资作用。以乡镇中心小学或完小师资为依托,让体、音、美等学科专业教师负责区域内多所学校相应学科教学工作,保证每所学校开齐课程。二是采取执教制,充分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认真选择小学英语执教教师,加强培训,使原来没见过电脑、没学过英语的老教师都能熟练运用空中英语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老百姓生动地说,“校校建个接收站,上课围着电视转,教外语的却是门外汉。”三是实行流动教学,充分利用完全小学师资优势。根据少数学校布点分散和生源不稳定的情况,部分学校在学生低谷时每周把学生集中送到附近完小学习,上完一周课后,再由教师送到家长手中。原学校继续保留,教师即“看孩子”又“看房子”,待学生高峰期再稳定办学。
二、扩大增量,让教师补充源头“活”起来
1.招聘“补”。2006年以来,县教育局积极当好县委、县政府参谋,在控制编制总量的同时,建立了教师队伍长效补充机制。坚持每年公开招聘一定数量的新教师,防止教师编制大起大落和教师青黄不接,形成合理的老、中、青教师梯队。一是实行择优“补”,面向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公开招考,择优录用。二是实行定向“补”,所有招聘教师的编制指标一律分配到农村中小学校,考生报名直接到农村中小学,经考试考核被录用的,一律按定向报考志愿到报考的农村中小学任教,并签订在农村任教5年的合同。三是实行对症“补”,招聘的教师编制指标向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教师紧缺学科倾斜。
2.资教“补”。根据全县学科教师需求,结合国家、省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特岗教师)和“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资教教师)。三年接收资教教师132人,缓解了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3.支教“补”。制定《郧县支教教师管理规定》,城区、城郊教师定期支援缺编乡镇学校一至三年,并将支教教师考核和绩效考核放在受援学校,与支教教师绩效考核补贴挂钩。同时,把支教与教师职称晋升挂钩。城区及城郊乡镇教师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具有一年以上的支教经历。县财政将支教教师交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直接拨付受援学校。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支教的积极性。
三、提高质量,让教师业务培训“常”起来
我县启动实施了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建立以高等院校和县教师教育资源管理中心为依托、乡镇教师培训辅导站为阵地,以校本培训的主要组织形式,以《中国教师教育行动网》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以及现代远程教育为支撑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优化培训环境,提高培训质量,保证教师业务培训常态化。
1.优化培训环境。一是建立郧县教师教育资源管理中心。将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县教研室、县教科所、县教育装备站四个单位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服务全县教师教育的综合部门,负责管理全县教师教育资源和培训工作。二是实行免费培训。按规定将学校公用经费总额5%用于教师培训,每年预算教师培训经费120万元,制定《郧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管理暂行规定》,对参培教师实行了免培训费、资料费、住宿费,报销差旅费,补助生活费的“三免一报一补”政策,实现了教师培训由自己掏钱为政府买单的转变,增强了教师参培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拓展培训途径。一是走出去学。三年来,先后组织200多中小学校长和高中、初中教师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衡水中学、新洲一中、栟茶中学学习考察,组织教育干部和教师19人到广州参加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学习。召开了“郧县教育干部赴洋思中学考察学习报告会”。去年暑期,全县组织中小学校长参加省、市、县举办的校长专题培训306人次。组织774名教师参加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选派3303 名教师参加了国家和省、市组织的其它各类培训。开展“内学居峪、外学洋思”活动,在全县中小学校推广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经验和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学模式。二是请进来教。先后聘请了全国知名专家丁榕和李湘蓉教授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现场授课,邀请湖北省“老区支教行”7名专家来郧讲学,邀请由教育部中南高师培训中心组织的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团来郧讲学,聘请省教研室和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专家开展英语执教教师提高培训248人次。三是开展网上培训。先后争取了国家西部农村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和全国万名中小学班主任培训项目,培训班主任和教师1989人次。建立“中国教师行动网”郧县工作站,19个乡镇中心学校和8所县直学校建立了网络培训工作室,136所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建立了网络培训学习室,已注册并参加网络学习教师4689人。通过各层次的培训,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补充,能力得到提升。
3.提高培训质量。一是“按需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开展了新课程培训、师德师风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薄弱学科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培训、远程教育应用培训、班主任培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等14项培训,每年县、乡两级培训教师7000余人次。特别是通过送教下乡、同课异构、联片教研、一帮双带等形式,培训小学英语教师,使一大批45岁以上的农村老教师走上了英语执教教师岗位,确保小学英语空中课堂顺利开设。二是严格管理,保证培训不走过场。制定《郧县教师暑期培训管理制度》,对县内组织的各类教师集中培训,实行“凡培必考”,每次培训都统一考试,统一发证;实行“培考分离”,授课教师不参与培训结业考试工作,考试命题教师不参与授课;实行“局领导座班制”,每期大型培训开班仪式,局主要领导都亲自到场指导,分管领导基本做到每天与学员一起座班听课;实行“考勤与学分挂钩”,固定座位,对号入座,每天4次点名,旷课半天或迟到、早退4次的,学分为零;实行“结业成绩三挂钩”,即教师培训结业成绩与授课教师津贴和参培教师的职务评聘、培训经费报销 挂钩。
四、激活能量,让教师工作热情“高”起来
1.整顿作风,增强教师战斗力。刹赌风,出台《郧县教育系统禁赌规定》,提出了教师带彩娱乐下岗、干部带彩娱乐下课的强硬要求,有效遏止了歪风邪气的蔓延;治师风,认真落实师德承诺制度、师德宣誓制度、师德档案制度,开展“弘扬正气,树立新风”和“学英雄讲奉献,学法律讲政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评政风,组织开展“八查”不良作风活动、民主评议干部和学校活动、“提高执行能力建设”主题活动,维护了教育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2.动态管理,提高教师执行力。完善《郧县教师队伍管理暂行办法》,实行教师编制三年核定一次制度,边清编边核编,清退在编不在岗教师;建立教师异动月报制度,切实加强对教师岗位的监管;严格实行教师病、事假请、销假制度;实行离岗教师限期归队通知书制度;坚持教师编制网上公开制度,受理网上投诉,接受社会监督;严肃党纪政纪,及时清除了教师队伍的害群之马。通过严格管理,全县教师令行禁止,提高了工作效能。
3.落实待遇,增强教师凝聚力。在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尚未出台的情况下,郧县采取积极措施,保证了教师的待遇不降低,收入不减少。一是按政策及时足额兑现了省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人均每月200元的绩效考核补贴;二是保持原人均每月126元的津补贴和人均1150元的年终一次性奖金继续发放;三是县财政按教职工工资3%足额安排教师住房公积金,按工资的5%和人均60元的标准预算教师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全县教师津补贴年人均达到4000元,缩小了与当地公务员收入的差距,及时稳定了工改后教师的波动情绪,清除了杂音,凝聚了人心。
4.绩效考核,提升教师竞争力。县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联合制定《郧县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分配 暂行办法(试行)》,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省发人均月平200元)的分配原则、核定办法、发放形式、考核量化办法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初步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增强了教师竞争意识。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县“两支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校长队伍开阔了眼界,创新了思路,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学校工作方方面面,打造了一批精致学校。全县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现了备课电子化、上课媒体化、培训远程化、教研网络化;全县农村学生人人坐上了新桌椅,吃上了新鲜菜,睡上了铁架床,洗上了热水澡,用上了多媒体和洗衣机。省教育厅副厅长黄俭高度评价说:“郧县的每一所学校管理得都很规范,经营得都很精细,很值得学习”。教师队伍比工作、讲学习、钻业务蔚然成风,全县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08年中考综合成绩保持全市前列;普通高中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全市高考质量综合评价中,郧县在六县市中首次获得第一名;职业教育创出品牌,郧阳科技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成为全省7所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中唯一一所县办中职学校。中央电教馆主任陈庆贵和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在我县调研后评价说:“没想到这里开通了班班通;没想到这里资源整合运用这么好,而且很有特色;没想到这里常态化教学开展得这么好,像广东、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一样,随时可以推门听课;没想到这里课题研究开展得这么扎实有效”。
我们在加强基础薄弱的农村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建设中,开展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主要作法被省教育厅推荐到教育部在全国交流。但我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今后,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名师培养工程和绩效考核等,努力建设一支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
第三篇:外来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的三大问题应引起关注
外来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的三大问题应引起关注 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人口逐年增多,与本地妇女儿童相比,流动人口中妇女儿童地位相对弱势,生存状况相对贫乏,三大问题必须密切关注。
一是外来妇女的就业保健需要关注。外来妇女综合素质较弱,就业相对困难;外来人员在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计划免疫等方面的管理和监测还未真正落实;外来家庭普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外来女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还得不到切实保障。
二是外来婚嫁女权益维护需要关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促使很多村被征地拆迁,随之也带来一些社会和家庭问题;家庭经济纠纷的产生,婚姻矛盾的激化等等,导致外来婚嫁女离婚后,主张不到房产权,给外来妇女的权益维护带来冲击。
三是外来儿童的就学监护需要关注。信息化迅猛发展促使电脑走进千家万户,网吧也挤身电子娱乐场所;外来儿童由于普遍缺乏家长的教育监护,容易受到黑网吧的诱惑,使他们沉湎于不良游戏中,并受到互联网等发布的一些毒害少年儿童的精神污染。
建议政府将流动人口全面纳入属地管理,建立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把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计划生育、卫生保健、文化教育、权益维护等纳入统一的服务内容,建立相关制度,保证监测系统正常运转,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各项措施对外来流动人口中得到有效落实。一要加强政策扶持,在巩固现有妇女儿童发展和保障条件的前提下,制定外来妇女儿童发展政策及其扶持措施,使所有妇女儿童享有平等的发展、教育和社会保障权利。二要设立外来妇女儿童法律救助
站,为外出生活的势单力薄的外来妇女儿童,尽可能地提供法律上的救助。三要加大涉及有碍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执法监督力度。
第四篇:心系薄弱学校建设关注教育均衡发展
心系薄弱学校建设关注教育均衡发展
刘寨小学地处枣庄镇的西北方向,北与插花镇相毗邻,东和老庙镇接壤,距镇中心校7千米,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区教育局颜局长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安排,使我校的道路硬化及时顺利地实施,并优质完工,使我校摆脱了困扰多年的泥泞道路。今天,颜局长在中心校领导的陪同下,再次来到我校进行视导工作,详细地听取了刘天水校长的工作汇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和做出了规划,为刘寨小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真正地体现了局领导对薄弱学校的关心,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五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个“本”的意义,往往被理解为精英培养,其实,国家要发展,民族要进步,根本在于国民基本素质的整体养成与提高,这正依赖于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的提高,而均衡发展,正是整体高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强调区域内的学校要均衡发展,并不是说学校都要变成同一个模式,同一种发展水平;所谓的均衡发展就是政府提供的办学条件要基本平等。同时我们应该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在社会提供的比较公平的环境中比赛竞争,去追求特色、追求质量,最大限度的激发教育的活力,调动教师职工的积极性;只有表现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最终获得百姓的认可;才是一所成功的学校。
然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却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除了我国区域性经济与社会进步的差异外,这些年还表现为同一地区、同一教育行政管辖下,基础教育的学校与学校之间出现极大反差。强势学校与弱势学校无论是教育资源的厚薄多寡,还是办学质量与效益的优劣好坏,其间的差距判若云泥。要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现代化与标准化的关系。
2、强势学校与弱势学校的关系。
3、教育服务与教育收费的关系。
4、教育达标与教育升格的关系。
5、教育人才留存机制与流动机制的关系。
6、同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
7、教育的加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