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度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的通知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文件 苏科高〔2012〕57号
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度江苏省
高新技术产品的通知
各市、县科技局: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引导企业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大幅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现就2012年度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申报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单位
凡在江苏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单位均可申
报,军工配套产品不在申报范围。
二、支持领域
根据“十二五”江苏省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工作的整体部署要求,支持生产符合《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2006年)》、《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2008年)》、《江苏省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参考目录(2003年)》内的产品;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装备等我省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新产品,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能形成自主品牌的新产品。
三、申报材料
1、《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申请表》。
2、产品技术及产业化分析报告:对所申报产品的技术路线、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存在的风险、经济和社会效益作简要的分析,字数不少于1500字(统一用A4纸打印)。
3、必备的附加材料:
(1)特殊行业许可证。对医药、医疗器械、农药、计量器具、压力容器、邮电通信等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新产品,申报时必须提交相关主管机构出具的批准证明(如: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医药GMP认证证书、新药证书;食品生产许可证;农药
生产许可证(或批准证书)、登记证;通信产品入网证;公共安全产品、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属于国家强制认证产品需提交3C认证资质证明等);
(2)产品采标证明;
(3)可说明申报产品知识产权归属和授权使用的证明文件(如: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技术转让合同等);
(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5)上年度企业财务报表(复印件);
(6)由省辖市以上(含)有资质的检验或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性能检测(验)报告,重大产品需提供省级以上有资质的检验或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
(7)由省(部)级以上(含)查新单位出具的查新报告;(8)涉及环保的项目,需提交环保达标证明。
4、其他辅助附加材料,由企业视情况提交。如:用户使用意见(报告)、产品图片(照片)、列入其它国家科技计划的批准证明、省级以上获奖证书、ISO质量体系认证证书、银行信用评价证明、国家核准的企业从事申报产品相关的专业资质证明等。
材料时效性:检测(验)报告原则要求在2年之内,重大技术装备类产品可放宽至3年;查新报告、用户意见原则要求在1年之内。
四、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申报材料
1、属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2006年)》的范围。
2、除提交本申报通知第三条明确的高新技术产品申报材料外,还需提交出口产品海关报关单(出口退税联复印件)一式二份。
3、凡产品由外贸公司出口的,生产企业还需提供增值税发票。
五、其他事项
1、为了解申报产品的开发生产的真实情况,提高申报材料的质量和水平,省辖市、县(市)科技局须对辖区内所申报的产品进行现场考察,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在确保材料真实、符合条件的基础上,再行推荐上报。
2、高新技术产品采取常年申报、集中受理的方式。请申报单位对照《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2006年)》、《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2008年)》、《江苏省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参考目录(2003年)》(上述目录可在江苏省科技厅网站(www.xiexiebang.com)查阅),认真填写申报材料。2012年度高新技术产品申报的分批截止日期为3月15日、4月25日、7月25日、9月25日。省科技厅根据各地申报情况进行定期评审,原则上每年认定四批高新技术产品。
3、高新技术产品实行网上申报,申报材料除需在江苏省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网(www.xiexiebang.com)上填报外,还需报
送由系统在线生成并用A4纸打印的纸质材料。纸质申报材料(一式一份)以省辖市、县(市)科技局为单位,统一报送省科技厅委托受理单位——江苏省火炬计划管理中心(地址:南京市广州路37号江苏科技大厦307房间)。各省辖市、县(市)科技局在高新技术产品组织申报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与省科技厅高新处或省火炬计划管理中心联系。
省火炬计划管理中心: 联系人:闫煜,黄伟,刘龙生 电
话:025-83231098,83232728 省科技厅高新处: 联系人:罗阳
电
话:025-83212790、83359254(FAX)
二○一二年三月一日
主题词:高新技术
产品
申报
通知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12年3月1日印发
共印150份
第二篇:关于组织申报2007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的通知
附件:
关于组织申报2007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的通知
苏科高[2007]14号
各省辖市科技局:
为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品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的引导作用,认真组织好2007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申报、认定工作,现就2007高新技术产品申报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凡在江苏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生产符合《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江苏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领域和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参考目录的产品的企业均可申报。
二、申报重点
根据《江苏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江苏省培育高新技术产品群的实施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2007年申报认定工作的重点为:
1、围绕加快沿江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软件园)建设申报的产品;
2、围绕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群、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申报的产品;
3、围绕组织实施“三药”科技产业示范工程、制造业信息化示范 工程、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能源产业科技示范工程申报的产品。
三、申报材料
1、《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申请表》;
2、产品技术及产业化分析报告:对所申报产品的技术路线、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存在的风险、经济和社会效益作简要的分析,字数不少于1500字(统一用A4纸打印);
3、必备的附加材料:
(1)特殊行业许可证。对医药、医疗器械、农药、计量器具、压力容器、邮电通信等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新产品,申报时必须提交相关主管机构出具的批准证明(如: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医药GMP认证证书、新药证书;食品生产许可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批准证书)、登记证;通信产品入网证;公共安全产品、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属于国家强制认证产品需提交3C认证资质证明等);
(2)产品采标证明;
(3)可说明申报产品知识产权归属和授权使用的证明文件(如: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技术转让合同等);
(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5)上企业财务报表;
(6)由有资质的检验或检测机构[省辖市以上(含省辖市)]出具的产品质量、性能检测(验)报告;重大产品需提供省级以上有资质的检验或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
(7)由省(部)级以上(含)查新单位出具的查新报告;
(8)涉及环保的项目,需提交环保达标证明。
4、其他辅助附加材料,由企业视情况提交。如:用户使用意见(报告)、产品图片(照片)、列入其它国家科技计划的批准证明、省级以上获奖证书、ISO质量体系认证证书、银行信用评价证明、国家核准的企业从事申报产品相关的专业资质证明等。
材料时效性:检测(验)报告原则要求在2年之内,查新报告、用户意见原则要求在1年之内。
四、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申报材料
1、属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2006年)》的范围。
2、除提交本申报通知第三条明确的高新技术产品申报材料外,还需提交2007出口产品海关报关单(出口退税联复印件)一式二份;\
3、凡产品由外贸公司出口的,生产企业还需提供增值税发票。
五、其他事项
1、为了解申报产品的开发生产的真实情况,提高申报材料的质量和水平,县(区、市)科技局须对辖区内所申报的产品进行现场考察,符合条件的上报省辖市科技局。省辖市科技局需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在确保材料真实、符合条件的基础上,再行推荐上报。
2、高新技术产品采取常年受理的方式。请有关部门对照《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江苏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领域及江苏省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参考目录,认真填写申报材料。为提高受理、汇总 效率并便于安排专家咨询,原则上每季度的第一个月(4月、7月、10月)为集中受理期,2007年第一批的集中受理截止日期为2月28日。省科技厅根据各地申报情况进行定期评审,原则上一年认定四批高新技术产品。
3、申报资料(一式三份)及软盘以省辖市科技局为单位,统一报送省科技厅委托受理单位----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省科技计划项目受理服务中心(地址:南京市龙蟠路175号)。
4、各市科技局请到江苏省科技厅网站(网址:www.xiexiebang.com/productmulu.asp)、高新技术研发领域及参考目录,并自行下载2007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申报软件和认定申请表,上报省科技厅的高新技术产品申报表须由申报软件自动生成,省科技厅不再统一印发申报表。各市(县)科技局在高新技术产品的组织申报过程中,对申报软件和申请表有何问题或建议,请及时与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处联系。
5、申报的每项高新技术产品须交300元专家咨询费,各省辖市科技局(除南京市)代收并统一汇省科技厅指定帐户,汇款时请注明“项目评估费(高新产品)”。汇款凭证复印件请与申报材料同时送交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项目受理服务中心。本地(南京市内)交费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转帐支票。支票不能直接汇入我厅工行基本户,由省科技计划项目受理服务中心收取,统一交财政专户。
户 名:江苏省科技厅
开 户 行:工行成办
帐 号:***3234
项目代码:103042898(高新产品)
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处联系人:倪菡忆
电 话:025—83367509、83359254(FAX)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联系人:孙杰 孙 逊
电 话:025—85485926 85485928(FAX)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二○○七年一月十一日
第三篇:甘肃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
甘肃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 2009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省直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市(州)科技局,有关单位:
为做好2009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现就有关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原则
1.突出重点原则。2009年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须紧密围绕《甘肃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规划》确定的10个科技重大专项和48个优先项目主题的技术创新目标与内容,通过项目的组织与设计,以解决制约我省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问题为重点,集成攻关,实现突破。
2.突出自主创新的原则。把促进自主创新摆在各类科技计划组织申报的突出位置,加强知识产权和风险分析,对项目所涉及领域,要在进行知识产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出项目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3.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技术化优先原则。有条件的单位要以推进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升级作为应用型科技计划项目遴选的主要任务,通过项目实施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技术化创新能力;各企业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和新税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重点遴选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创新项目。
4.坚持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原则。应用型科技项目申报选题必须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各申报单位推选项目应优先考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化项目,促进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加强院地院企合作,加速成熟成果的转化应用,实现项目组织实施与经济、社会目标的统一。
二、申报程序
1.请各有关部门、市州科技局和有关单位,在分析近年行业、区域科技进步目标的基础上,按照申报原则,遴选本行业、部门和本地区重点领域的重点技术需求项目,根据各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和具体要求,通过甘肃省科技计划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进行网上信息传输。
2.通过“信息系统”已注册并取得用户名和密码的申报单位,请妥善保管用户名和密码。为便于申报单位组织课题组编写项目,申报单位可通过“信息系统”内的信息维护功能,增设下属单位(个人)并授权密码。(建议申报单位用户登录名后缀课题负责人名,如:登录名-wangtong)
3.为提高网络传输效率,“信息系统”设计了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客户端软件,各项目申报单位可下载离线版本并安装,在本地计算机上填写审核后,再导入“信息系统”申报。
4.项目申报须经推荐单位通过网上申报受理平台推荐。申报单位通过“信息系统”填写相应数据完毕后,须通知推荐单位。推荐单位应严肃、认真、科学、公正地履行其职责,对申请单位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做出审核评价,并填写推荐评价意见。
三、申报要求
1.只受理具有法人资质的机构进行网上注册和申报。2.涉密项目不得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网上申报。
3.同一项目不得在不同科技计划或不同申报渠道间重复申报。
4.项目主要负责人年龄不超过60岁,原则上只能申报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正在实施或尚未结题的项目主要负责人不能申报新上项目。
5.项目申报应坚持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合理编制预算。
6.项目经推荐单位审核推荐后,申报单位通过“信息系统”打印1份项目申报书,报送省科技厅。
四、联系电话:
信息系统技术支持 0931-8887734转87 省科技厅计划处 0931-8885176 省科技厅条财处 0931-8882079 省科技厅政策处 0931-8834614 省科技厅高新处 0931-8873211 省科技厅农社处 0931-8882037 省科技厅国际处 0931-8412723 省科技厅星火办 0931-8831017
五、各计划受理截止日期
2008年10月10日至2009年1月31日开启网上项目申报系统。
附件:
1.2009年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2009年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3.2009年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4.2009年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计划项目申报要求
5.2009年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计划项目申报要求 6.2009年甘肃省星火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7.2009年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8.2009年甘肃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9.2009年关于征集市(州)组织的科技重大专项及工程中心计划专项申报指南 10.2009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及科技特派员项目申报指南 二〇〇八年十月八日
主题词:科技
计划
通知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
2008年10月15日印
附件1:
2009年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
申报指南
2009年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按照《甘肃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总体部署及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集中支持对整体提升我省优势及战略产业竞争力,具有全局性影响、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社会可持续发展带动作用大的新产品、新工艺、关键技术及其配套集成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
一、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
(一)工业重点支持领域
1.冶金、化工、建材等流程工业节能及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专项
重点内容: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技术,提高材料质量、降低成本和减少污染的新工艺,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新技术等。特别是对行业、区域节能降耗指标有重大影响的技术难题,以及对现有矿产资源利用效益有显著提高的突破性技术。
2.新材料技术专项
重点内容:铝、镍、铜、锌、镁等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精深加工、产品升级,稀土新材料,化工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和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以及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等。
3.装备制造专项
重点内容:石油钻采及炼化关键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大型精密数控机床,凿岩设备,真空设备,换热及蒸发设备,电子加工设备,电力电器设备,高端特种电缆,矿山机械和环保设备,试验机设备,大型农用机械等。
4.制造业信息化专项
重点实施设计制造一体化的“甩图纸”示范工程和经营管理信息化的“甩帐表”示范工程。
(二)社会发展领域
5.新药创制与特色中药现代化专项
重大新药、原料药、药物中间体、中药新药的研制与开发,重大新药的临床及临床前研究;中药材种植(GAP)基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6.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专项
高寒区草场退化、沙化、鼠害综合防治及植被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
7.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专项
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循环经济技术、模式和装备研发。
8.民用核技术开发专项
民用核技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以及相关治疗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
(二)农业领域
9.动植物新品种创新与产业化专项
采用高新技术培育高产、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加快相关技术的推广和产业化;开展畜禽优良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
10.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
特色农产品、畜产品保鲜、储运及加工转化增值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功能健康食品开发与产业化,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的标准化、产业化技术的研发与技术示范推广。
11.农业丰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专项
大宗农产品高产、优质、节水、节肥和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农林植物重大病虫害、农产品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农区畜禽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的研究与示范,畜禽重大疫病监控制技术,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5.12”地震灾后农业生产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
二、申报要求
1.重大专项项目原则上要以企业作为申报主体,实行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机制,项目承担单位具有良好的研究条件和研究开发团队。
2.申报项目研究及产业化目标明确、具体,研究内容重点突出,研究成果应用转化前景明确,产业化机制可行,项目承担单位具有研发成果产业化的良好基础。
3.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4.项目申请单位要提出科学合理的专项目标和阶段目标,总体目标要突出与“十一.五规划”战略目标的紧密结合,阶段目标要明确突破的关键技术及其具体技术指标,产业化类专项应明确经济效益指标。切忌大、全、散,力求科学、明确、集中;围绕确定的目标,详细分析技术路线的先进性和可行性,要重点进行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分析,找出存在的技术障碍及解决途径,进行知识产权分析和技术标准分析,对于产业目标明确的专项,要进行产业发展和竞争力分析,提出对未来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涉及引进的专项,要制定系统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案。
附件2:
2009年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申报指南
科技支撑计划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重大工艺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以培育支持科技创新活动为目的,注重兼顾不同的行业、领域、地区布局,发挥培养创新人才、发现创新成果的基础性作用。
一、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
(一)工业重点支持技术领域
1.制造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先进制造技术改选提升传统产业,开发应用设计、制造、管理的集成技术,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流程工业的绿色化和自动化及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及电子信息产品开发,煤矿安全生产远程数字化监控系统。
2.能源:节能建筑技术开发及试验示范,可再生能源新技术研究,太阳能光伏电源,太阳能保温建筑,天然气利用相关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3.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及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以嵌入式软件为主的应用软件,以现代物流为核心的集成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电子政务技术。
4.新材料:电池用材料,各种粉体新材料,纳米新材料,功能材料,新型建材,新能源材料等。
(二)社会发展重点支持领域
5.新药研发与中药现代化技术领域:生物、化学新药研制,中药新药研发;中药材质量标准和GAP种植技术体系研究。
6.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技术领域:重要生态技术问题与典型生态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技术体系研究;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技术、农社类企业减排关键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发与示范。
7.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领域:疫苗、诊断和检测试剂等生物技术产品研制,高附加值天然提取物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开发;转基因动植物育种、微生物发酵、新型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农产品深加工中的发酵技术、酶工程技术、生物催化转化农产品技术与设备研发等。
8.人口健康与重大疾病防控技术领域:流行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疾病、重大传染病治疗、预防、控制技术研究。
(三)农业重点支持领域
9.现代农业技术领域:旱作农业、节水农业高效生产技术体系,食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设施农业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特色农产品保鲜、贮运、加工转化增值关键技 4 术,畜禽重大疫病防控技术与动物健康养殖技术研究等。
10.动植物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技术领域: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家畜品种改良与良种繁育技术研究,特色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生物技术在动植物品种选育中的应用等。
二、申报要求
1.项目承担单位具有良好的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项目主要负责人具有良好的工作信誉或科研资信,能按期完成研究任务。
2.申报项目研究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研究内容重点突出,研究成果能够直接服务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3.为提高医学项目的资助强度,各申报单位推荐科技支撑计划医学类项目数不超过5项,超限项目不予受理。
4.项目实施期一般不超过三年。
附件3:
2009年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
申报指南
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在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区域科技合作与交流。
一、支持重点
1.围绕《甘肃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甘肃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2.执行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或组织签署的双边或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中的重大国际科技合作研究项目。
3.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着力解决重大关键技术和瓶颈技术问题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4.鼓励在甘科研单位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和一流科技人才开展国际合作,重点支持促进“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合作项目。
5.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或大学联合申报项目。
二、申报要求
1.国际合作项目以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为主要内容,不支持软课题研究和基础建设类项目,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理由充分。
2.合作项目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合作方案合理可行,技术指标可考核。
3.中外合作双方具备较好的合作基础。已列入科技部政府间科技合作议定书的项目优先;与外方已签订合作协议的项目优先。
4.申报单位具备完成申报项目所需的设施、设备条件并能配套所需资金。中方项目承担单位具有相应的项目自筹资金,外方合作单位具有相应的项目技术、资金、设备等科技资源投入。项目申请单位属企业性质的,需有不低于申请合作专项资金数额的自有资金匹配;属事业单位性质的,申请单位及项目组织(推荐)部门需有一定的自筹资金和匹配资金。
5.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5岁,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并从事相关研究两年以上。
6.要求至少有3人以上具有副高职称的高素质高水平研发队伍。7.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得超过三年。
附件4:
2009年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基金计划项目申报要求
依据《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重点如下:
一、具有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产业化前景好的项目。
二、培育、孵化有望申报国家创新基金的项目。同时对紧密结合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农业与社会发展技术领域开展的产业化项目,省级创新基金择优支持。
三、我省具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产业优势的产业技术创新项目。
四、鼓励我省中小企业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项目申报;鼓励省内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技园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
一般性建材、耐火材料、水泥、建筑玻璃、日用陶瓷、食品、保健品、化妆品、饮料、烟酒类、消毒类产品和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中明确不支持的项目;外资企业及控股公司申报项目,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亦不予支持。
附件5:
2009年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计划项目
申报要求
2009年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计划(以下简称“基金”),从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支持原始创新性研究和孕育创新成果的前期研究,努力培养和发现优秀人才,培育和扶持创新研究群体。同时鼓励学科交叉,跟踪国内外学术前沿的应用基础研究。
一、重点资助方向和范围
1.突出“以人为本”的立项宗旨,重点资助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和原始性创新的应用基础研究。
2.鼓励交叉学科研究,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对其提出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发现进行探索创新的应用基础研究。
3.支持具有甘肃特色和研究优势的重点学科所开展的应用基础研究和部分基础研究。4.支持省级重点实验室所开展的应用基础研究和部分基础研究。
5.支持古典医籍文献、历代医家医案、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传统制药技术经验等系统研究。
6.跟踪国内外学术前沿的应用基础研究。
二、申报条件
1.各申报单位和个人根据“基金”资助强度,要求项目研究目标明确、集中、针对性强,研究内容不宜大而全。
2.项目承担单位具有良好的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
3.项目主要负责人具有良好的工作信誉或科研资信,能按期完成研究任务。4.省中青年基金继续向省级“555”创新人才工程、“333”科技人才工程和“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倾斜。
三、申报要求
1.为证明申报项目研究内容的新颖性,可提供本研究领域的查新证明或能够证明其属前沿研究的学术研究动态信息资料。
2.不支持软科学研究项目。
3.为提高医学项目的资助强度,申报单位推荐省自然基金医学类项目数不超过5项,超限项目不予受理。
附件6:
2009年甘肃省星火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按照《甘肃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规划》、科技部《关于深入实施星火计划的若干意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的总体部署,2009年星火计划项目重点支持的方向是:
一、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
按照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规划,围绕河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重点支持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区域内和区域外的技术合作和产学研结合的项目,有利于培育知名产品与品牌的项目,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项目,提高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的科技支撑能力。
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紧密围绕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草食畜业发展科技需求,以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高效种植养殖技术、高产优质标准化配套技术、农产品储运保鲜与精深加工技术为重点,培育知名产品和品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
重点围绕我省已设立的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发展的科技需求,示范推广农村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生产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支持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开发技术及示范推广;农村太阳能、生物质能源技术开发及示范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及示范推广。
附件7:
2009年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依据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支持方向和《甘肃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规划》精神,按照《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结合我省实际,2009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计划(以下简称“农转资金”)着重支持促进种植、养殖、加工、农业装备与信息化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集成,强化对现代农业、节能减排和农村民生科技以及重大冰雪灾害等自然灾害预防及灾后重建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和支持。
一、重点支持领域
(一)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
1.高产优质高抗农作物新品种及高效安全生产集成配套技术; 2.名特优林果蔬菜和经济作物新品种及配套种植技术;
3.农林作物种子与种苗规模化、标准化繁育技术和种质资源检测保护技术。
(二)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与健康养殖
1.畜禽水产新品种及良种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循环养殖技术; 2.安全新型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疫苗生产关键技术与工艺;
3.畜禽水产品与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疫苗质量安全评价、检测、预警技术及产品;
4.畜禽水产重大疾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快速诊断、应急处理技术及配套产品;
(三)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1.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加工、清洁生态型加工技术与设备; 2.农产品保鲜、产后减损、绿色储运与配套技术、产品和设备; 3.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快速检测监测、全程质量控制技术。
(四)农村绿色社区、民生科技及节能减排
1.农村生物质能转化、生物基材料开发和绿色节能建材等村镇小康住宅建设集成配套技术与产品;
2.农村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及设备;
3.农村饮水安全新技术、农业面源污染预防、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
(五)农林生态恢复治理与重大灾害防控
1.农田保育、中低产田改造、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性耕作技术;
2.农业高效节水、水土保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及不同区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技术;
3.主要植物病虫害及抗药性检测、诊断技术与外来生物入侵等生态灾害监测、防治技术与产品;
4.重大农林植物病虫鼠草害、重大冰雪旱涝等气象灾害以及区域性农林重大生物灾害监测、预警、防控及灾后重建新技术与产品。
(六)农业生物技术及产品
1.经国家、省级管理部门批准的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安全释放; 2.新型畜禽生物兽药和生物疫苗生产技术及产品; 3.生物肥料、农药、饲料生产技术及产品; 4.动物胚胎生物技术及产品。
(七)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
1.新型农田作业机械、高效施肥、施药机械和设备;
2.新型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饲料加工、林产机械和技术装备; 3.农业生产过程监测、控制及决策系统技术与产品;
4.精准农业技术、遥感技术及农村信息化服务系统与产品。
二、申报要求 1.“农转资金”支持对象以涉农科技型企业为主,鼓励产学研结合,鼓励科技成果持有单位以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成果转化和市场竞争。鼓励科研单位和大学承担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公益性强的转化资金项目。重点支持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区域试验,为大面积应用和产业化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
2.“农转资金”项目采用无偿资助支持方式,支持金额10-20万元,实施周期为两年。新增投资中,申请企业需有与申请转化资金数额相等的自有资金匹配,事业单位需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匹配。优秀项目推荐申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
3.项目申请文件包括《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请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相关附件(包括申请单位法人证明(复印件)、成果证明、能说明项目知识产权归属及授权使用的证明文件、财务报表、企业章程等)。
附件8:
2009年甘肃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专项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09年甘肃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计划(原科学事业费项目计划),根据《甘肃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重点支持科研院所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努力培养和发现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团队、提升院所的创新能力。
2009年支持的重点和方向如下:
一、优先支持产学研结合应用研究开发项目,鼓励科研单位与中央院所、高校和企业的合作。
二、重点资助具有创新能力的中青年科技骨干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和支持交叉学科和创新方法的应用开发研究。
三、支持以院所的改革与发展为目标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引导和扶持科研院所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和市场开发能力,增强自身活力和实力。
四、为提高医学项目的资助强度,申报单位推荐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数不超过5项,超限项目不予受理。
附件9:
2009年关于征集市(州)组织的科技重大专项
及工程中心计划专项申报指南
为加强市(州)科技工作,引导和推动地方经济依靠科技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创新型甘 9 肃建设进程,省科技厅决定继续围绕市(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需求,在省科技重大专项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两个计划方向,与市(州)共同协商沟通,组织一批具有市(州)区域特色的重点项目,实现两个层面科技工作思路和重点发展方向对接,引导区域特色产业以提高创新能力为基础加快发展。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申报要求
1.结合2009年科技重大专项重点支持领域,各市(州)科技管理部门须加强项目组织管理,遴选及组织申报的科技项目能够代表区域支柱产业或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大技术需求,是市(州)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密切关注的重点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
2.符合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一五”科技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和专题方向。3.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和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原则,项目承担单位和技术依托单位能代表省内同一领域的先进水平。
4.经费预算要符合《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甘科计[2007]6号)和省财政厅有关管理办法的要求,技术依托单位研发经费不能低于总经费的40%。
5.各市(州)原则组织申报重点项目1-2项。鼓励跨区域联合申报,支持院地院企合作项目。
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申报要求
1.符合《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甘科计[2003]47号)的原则要求。2.坚持依托企业的组建原则。依托单位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最高水平和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3.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要定位在主导产业的产品上。其主体建设任务和学科方向应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称相统一。
4.坚持产学研联盟共建的原则。依托单位无论研发能力强弱,原则上应有省内外具有同行先进水平的研发机构共同申报和共建。
5.经费预算要符合《甘肃省科技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省财政厅有关管理办法的要求,依托单位必须具有支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发展的条件和投入能力。
6.有条件的市(州)可组织申报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1项。
三、其它事项
1.为避免项目方向和重点领域重复,各市(州)在完成项目设计后,须与省科技厅业务处室进行衔接沟通,再按网上申报有关要求正式申报。
2.正式申报由市(州)政府具函排序推荐。
附件10:
2009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及 科技特派员工作项目申报指南
2009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及科技特派员工作支持重点及要求如下:
一、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持重点
1.市县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围绕提高市县科技管理系统基础能力和农村科技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等各类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2.科技科普培训。围绕抗灾、减灾、生产自救等开展农村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及生产 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普文化水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生产自救能力。
3.科技富民强县项目。支持县区发挥地方优势,积极构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科技富民强县长效机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延伸特色产业链条。
此类项目通过科技基础条件建设补助专项计划申报。
二、科技特派员工作支持重点
1.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开展。通过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引导科技人员和机关干部深入农村基层开展创业行动,激活人才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科技特派员团队试点。面向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将坚持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加快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建立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农民,带动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3.科技特派员培训。对科技特派员培训;科技特派员对农民的生产技能培训。
4.科技特派员科技项目示范。鼓励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围绕农民和合作组织成员的需求开展科技、流通、市场方面的服务,支持其发展多元化科技服务载体,为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提供示范。
此类项目通过星火计划申报。
第四篇:高新技术产品申报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文件
苏科高〔2012〕57号
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2012江苏省
高新技术产品的通知
各市、县科技局: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引导企业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大幅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现就2012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申报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单位
凡在江苏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单位均可申报,军工配套产品不在申报范围。
二、支持领域
根据“十二五”江苏省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工作的整体部署要求,支持生产符合《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2006年)》、《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2008年)》、《江苏省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参考目录(2003年)》内的产品;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装备等我省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新产品,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能形成自主品牌的新产品。
三、申报材料
1、《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申请表》。
2、产品技术及产业化分析报告:对所申报产品的技术路线、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存在的风险、经济和社会效益作简要的分析,字数不少于1500字(统一用A4纸打印)。
3、必备的附加材料:
(1)特殊行业许可证。对医药、医疗器械、农药、计量器具、压力容器、邮电通信等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新产品,申报时必须提交相关主管机构出具的批准证明(如: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医药GMP认证证书、新药证书;食品生产许可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批准证书)、登记证;通信产品入网证;公共安全
产品、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属于国家强制认证产品需提交3C认证资质证明等);
(2)产品采标证明;
(3)可说明申报产品知识产权归属和授权使用的证明文件(如: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技术转让合同等);
(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5)上企业财务报表(复印件);
(6)由省辖市以上(含)有资质的检验或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性能检测(验)报告,重大产品需提供省级以上有资质的检验或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
(7)由省(部)级以上(含)查新单位出具的查新报告;
(8)涉及环保的项目,需提交环保达标证明。
4、其他辅助附加材料,由企业视情况提交。如:用户使用意见(报告)、产品图片(照片)、列入其它国家科技计划的批准证明、省级以上获奖证书、ISO质量体系认证证书、银行信用评价证明、国家核准的企业从事申报产品相关的专业资质证明等。
材料时效性:检测(验)报告原则要求在2年之内,重大技术装备类产品可放宽至3年;查新报告、用户意见原则要求在1年之内。
四、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申报材料
1、属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2006年)》的范围。
2、除提交本申报通知第三条明确的高新技术产品申报材料外,还需提交出口产品海关报关单(出口退税联复印件)一式二份。
3、凡产品由外贸公司出口的,生产企业还需提供增值税发票。
五、其他事项
1、为了解申报产品的开发生产的真实情况,提高申报材料的质量和水平,省辖市、县(市)科技局须对辖区内所申报的产品进行现场考察,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在确保材料真实、符合条件的基础上,再行推荐上报。
2、高新技术产品采取常年申报、集中受理的方式。请申报单位对照《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2006年)》、《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2008年)》、《江苏省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参考目录(2003年)》(上述目录可在江苏省科技厅网站()查阅),认真填写申报材料。2012高新技术产品申报的分批截止日期为3月20日、4月30日、7月31日、9月30日。省科技厅根据各地申报情况进行定期评审,原则上每年认定四批高新技术产品。
3、高新技术产品实行网上申报,申报材料除需在江苏省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网()上填报外,还需报送由系统在线生成并用A4纸打印的纸质材料。纸质申报材料
(一式一份)以省辖市、县(市)科技局为单位,统一报送省科技厅委托受理单位——江苏省火炬计划管理中心(地址:南京市广州路37号江苏科技大厦307房间)。各省辖市、县(市)科技局在高新技术产品组织申报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与省科技厅高新处或省火炬计划管理中心联系。
省火炬计划管理中心:
联系人:闫煜,黄伟,刘龙生
电话:025-83231098,83232728
省科技厅高新处:
联系人:罗阳
电话:025-83212790、83359254(FAX)
二○一二年三月一日
主题词:高新技术产品申报通知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12年3月1日印发
共印150份
第五篇: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申报细则及指南-2013年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实施细则
浏发布日期:2013-07-03
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2013年修订)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我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从整体上提升我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的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第三条 高新技术产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运用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的科学技术手段生产出来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
第四条 根据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我省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主要支持符合《江苏省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参考目录》的产品(详见附件)。
第五条 《江苏省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参考目录》将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定期进行补充和修订,由省科技厅发布。
第六条 申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产品类别必须符合本细则第四条所规定的要求;
2、申报产品应该是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型产品,或为省内首次生产的换代型产品,或为国内首次生产的改进型产品;
3、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相关的行业政策;
4、产品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申报的产品利税率不低于20%;
5、产品应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用于该产品的研究开发经费占产品的销售收入不低于10%;
6、从事申报产品研制开发的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占产品研制开发总人数不低于20%;
7、没有与申报产品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第七条 优先支持下列范围内的高新技术产品:
1、利用国家计划及省部级科技计划成果转化的新产品,特别是对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能起重大促进作用的新产品;
2、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能
— 3 — 形成自主品牌的新产品;
3、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新产品;、我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新产品;第八条 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所需材料:
1、《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申请表》、《产品技术及产业化分析报告》(在线填写并打印)。
2、必备的附加材料:
(1)特殊行业许可证。对医药、医疗器械、农药、计量器具、压力容器、邮电通信等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新产品,申报时必须提交相关主管机构出具的批准证明(如: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医药GMP认证证书、新药证书;食品生产许可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批准证书)、登记证;通信产品入网证;公共安全产品、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属于国家强制认证产品需提交3C认证资质证明等);(2)产品采标证明;
(3)可说明申报产品知识产权归属和授权使用的证明文件(如: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诀窍说明等);(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5)上企业财务报表(复印件);
(6)由省辖市以上(含)有资质的检验或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性能检测(验)报告,重大产品需提供省级以上有资质的检验或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
(7)由省(部)级以上(含)查新单位出具的查新报告;(8)涉及环保的项目,需提交环保达标证明。
3、其他辅助附加材料,由企业视情况提交。如:用户使用意见(报告)、产品图片(照片)、列入其它国家科技计划的批准证明、省级以上获奖证书、ISO质量体系认证证书、银行信用评价证明、国家核准的企业从事申报产品相关的专业资质证明等。
材料时效性:检测(验)报告原则要求在2年之内,重大技术装备类产品可放宽至3年;查新报告、用户意见原则要求在1年之内。
第九条 申报和认定程序。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实行网上申报,凡申请认定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单位,可在产品小批试制阶段或批量生产之后,按要求向当地科技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报材料除需在江苏省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网(www.xiexiebang.com)上填报外,还需报送由系统在线生成的纸质材料并附所需材料;各市、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主管部门按本实施细则第六条规定的条件对申报产品及其材料进行审核
— 4 — 后上报省科技厅;省科技厅定期组织专家咨询,对符合条件的产品给予认定,并颁发“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
第十条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的有效期一般为3年,技术周期较长的高新技术产品可延长至5年。
第十一条 凡持有经省科技厅认定的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的生产企业,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向省科技厅申请变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承担单位或补发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
1、企业改制、兼并、组建合资企业、成立新企业;
2、认定证书遗失。
第十二条 申请变更高新技术产品承担单位的申报程序:
1、由企业提出申请变更或补认定证书报告;
2、经企业所在地科技主管部门审核后,统一上报省科技厅;
3、各市、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主管部门在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内将符合变更或补认定证书条件的企业材料一式二份上报省科技厅;
4、省科技厅受理各市、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主管部门申报材料后,组织相关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或论证,对符合变更或补办条件的产品在每季度末的最后一个星期内统一打印新证书,并由各市、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主管部门统一领取。
第十三条 申请变更高新技术产品承担单位的申报材料要求:
1、凡属企业改制,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工商注册登记、认定证书原件、改制批文;
(2)企业提交申请变更承担单位的报告,若企业仅部分改制,原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单位需在申请变更承担单位企业提交的报告上签署意见;
(3)企业所在地科技主管部门签署的意见。
2、凡属企业兼并的,需要提交以下材料:(1)企业工商注册登记、认定证书原件;(2)工商部门出具的被兼并企业的注销证明;(3)企业提交申请变更承担单位的报告;
(4)企业兼并协议,包括对认定产品的知识产权归属的说明;(5)企业所在地科技主管部门签署的意见。
3、凡属组建合资企业,需要提交以下材料:(1)企业工商注册登记、认定证书原件;(2)合资企业章程;
— 5 —(3)企业提交申请变更承担单位的报告,同时,原认定产品的生产单位需在申请变更承担单位企业提交的报告上签署意见;
(4)企业所在地科技主管部门签署的意见。
4、凡属新成立公司,需要提交以下材料:(1)企业工商注册登记、认定证书原件;
(2)企业提交申请变更承担单位的报告,同时,原认定产品的生产单位需在申请变更承担单位企业提交的报告上签署意见;
(3)企业所在地科技主管部门签署的意见。
5、凡认定证书遗失,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在省级以上报纸刊登的证书遗失声明(包括:认定名称、承担单位、证书编号);
(2)企业工商注册登记;
(3)企业所在地科技主管部门签署的意见。
第十四条 对于弄虚作假,骗取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者,省科技厅将撤消认定,其生产单位在两年内不得再向省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产品。
第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由江苏省科技厅负责解释。
附:江苏省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参考目录
江苏省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参考目录
(2013年)
一、电子与信息领域
(一)电子计算机
1、超级计算机系统
2、数据中心及相关产品
3、高性能计算机
4、高性能工作站
— 6 —
5、高性能服务器
6、便携式个人信息终端、平板电脑、移动计算机
7、嵌入式计算机
8、工业控制机(含集散系统)
9、各种板卡类产品
(二)计算机外部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
1、大容量光、磁存储器及其驱动器,网络存储器,移动存储器,固态硬盘(SSD)以及PB级海量存储管理集群系统及其部件,其它新型存储部件及设备。
2、大屏幕高端LED显示、TFT-LCD、PDP、OLED显示、场致发光显示(FED)、激光显示、电容式触摸屏、电子纸、3D显示等新型显示器件及其部件。
3、新型打印装置(二维、三维激光打印技术产品等)
4、高稳定抗干扰智能化电源
5、自动扫描输入设备
6、办公自动化设备与系统
7、自动排版设备与系统
8、激光照排设备与系统
9、图形、图像处理设备
10、文字、语音、图像处理设备
11、光电信息处理设备
12、印鉴、文字与图像鉴别系统
13、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14、激光全息照相系统
15、激光高速摄影系统
16、先进的扫描成像系统
17、微光、红外及热成像装置
18、数字投影机及其部件
19、无线网卡 20、模式识别输入设备
21、生物特征识别及智能卡系统
22、基于北斗、GPS的定位、导航设备和GIS系统
23、各种信息终端和面向行业应用的专用终端
(三)计算机网络产品
1、适用于下一代高速宽带信息网和三网融合应用的网络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
2、支持IPv4/IPv6的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和终端
3、能够提供端到端服务质量(QoS)、支持多功能多业务、安全的网络技术及设备
4、IP多媒体子系统(IMS)设备
5、流媒体系统设备
6、无线局域网设备和终端
7、无线宽带接入设备
8、家庭网络与终端产品
9、防火墙、网闸、入侵检测等网络安全设备
10、网络检测设备
11、网络系统互联及集成技术产品
(四)计算机软件产品
1、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2、支持软件(软件开发和测试平台、中间件软件、网络及通信协议处理软件等)
3、嵌入式软件(智能手机软件平台、信息家电软件平台、汽车电子软件平台等)
4、中文信息处理平台(办公套件、中文的全文检索、内容管理、多媒体数据库以及检索系统等)
5、面向行业或面向专业应用软件(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系统、金融信息化系统、社会信息化系统、企业信息化系统、工业软件,审计软件、重要行业管理和应用软件等)
6、智能类软件(专家系统、模式识别、机器翻译、机器人等软件)
7、辅助类工具软件(CAE、CAD等)
8、图形图像软件(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地理信息处理软件、语音处理与识别等多媒体软件)
9、虚拟现实与平台、仿真及控制软件
10、安全与保密软件(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等软件,防病毒和防攻击系统、内容安全防护系统,以及数据容灾系统等)
11、网络应用软件(网络管理、监控、网络搜索引擎等)
(五)广播电视设备
1、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平板数字电视机、新型数字投影电视装置等)
2、演播室数字视频服务器、数字视频切换控制台、数字音视频非线性编辑服务器
3、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4、地面数字电视传输设备
5、卫星直播及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设备
6、数字电视发射与转发设备
7、广播电视监控系统及设备
8、电台、电视台自动化设备、影视节目制作设备
9、支持有线数字电视和卫星数字电视运营商的运营支撑系统
10、以电子节目指南、综合信息发布、视频点播、数据广播、以及交互电视等构成的业务应用系统
11、数字音视频编解码(AVS、DRA等)设备
12、机卡分离的数字有线电视产品
13、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接收设备
14、卫星直播电视专用芯片及终端产品
15、数字电影产品及设备
16、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机及关键部件
17、数字摄录一体机及数码相机
18、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关联应用技术与产品
19、高档数字音响系统等家庭信息终端 20、网络电视
21、手机电视
22、交互式控制系统的服务端系统和设备
— 8 —
23、新型有线电视系统设备
24、IPTV系统和设备
25、海量广播影视内容资源管理系统设备
26、内容集成分发与节目信息交换系统设备
27、与数字电视内容有关的数字版权管理、内容分发、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和设备 28、4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融合产品等新型消费类电子产品
(六)通信设备
1、软交换设备
2、超大容量密集波分复用(DWDM)设备
3、可重构的光分插复用器(ROADM)及其它光网络节点设备
4、智能光网络传输设备(ASON)
5、大容量光路由器设备
6、新型光纤、光缆:光纤预制棒(含高纯石英管);用于接入的软光纤(带状)光缆、塑料光纤光缆、全波光纤光缆
7、无源光网络(xPON)接入设备
8、FTTx设备
9、近距离无线通信(WLAN、LMDS、蓝牙、UWB等)设备
10、卫星通信系统及地球站设备
11、数字集群通信设备
12、车载通信(包括汽车、船舶等)智能信息处理设备
13、电信业务(包括ISP/ICP)运营支撑管理系统
14、各类增值业务应用软件与平台
15、基于IP多媒体、流媒体的系统设备
16、基于P2P和M2M技术的应用系统设备
17、应急通信系统
18、数字保密电话机等保密终端设备
19、智能移动通信手机 20、民用雷达
21、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设备
22、同温层通信系统关键技术设备
23、新型数字移动通信产品及配套设备
24、新型通信终端
(七)微电子元器件及电子元件
1、集成电路芯片及其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等技术设备
2、纳米级芯片设计平台(EDA工具)及配套IP库
3、中央处理器(CPU)及其系统级芯片
4、移动通讯配套集成电路
5、网络与通信用集成电路
6、厚、薄膜混合集成电路及消费类电路
7、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SP)
8、新型机电元件,微机电系统(MEMS)芯片
9、微波器件与电路
10、高清晰度电视(HDTV)配套集成电路
11、片式半导体器件
12、片式电子元件
13、CATV专用集成电路
14、电力电子器件
15、电源转换集成电路
16、功率器件与功率集成电路
17、高频器件与高频集成电路
(八)光电子元器件
1、半导体激光器
2、光电探测器
3、高速宽带光收/发模块
4、集成光学产品(滤波器、隔离器、耦合器等)
5、大功率发光二极管
6、非线性光电器件产品
7、平面光波导器件产品
8、全固态激光器产品
9、光纤激光器产品
10、全光纤器件产品
11、光纤通信专用模块、子系统及系统,包括:激光器、新型光纤放大器、半导体光放大器(SOA),高速光调制器,波分复用/解复用器,光环形器,偏振控制器,光纤色散补偿器,波长转换器等。
12、光子集成芯片(PIC)
13、光电子集成芯片(OEIC)
(九)物联网与云计算
1、高性能敏感元器件、传感器及关键芯片
2、无线射频标识(RFID)芯片、标签、读写器、中间件等产品
3、智能传感器及传感器网络节点、交换及终端设备
4、与物联网有关的分布式感知、拓朴控制、信息资源调度、协同计算等关键设备和产品
5、云计算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资源管理软件、基础中间件等)
6、云计算模式下的新型终端、新型云计算结点、网络存储及海量存储设备
7、高性能服务器及配套软件
8、云计算应用平台、云安全产品等
9、基于云计算的海量数据管理软件、海量数据挖掘软件、大数据管理和分析软件等
10、物联网安全产品
11、物联网应用产品
二、生物技术与新医药领域
(一)农林牧渔
1、新型兽用基因工程疫苗
2、有害生物检测及疫病诊断试剂
3、农业环境控制设备
4、农业节水设备与设施
5、无土栽培设施
6、工厂化立体种植、养殖设备
7、农林产品储藏、保鲜、流通与加工设备
8、生物资源深度加工产品
9、新型农作物生长病虫害防治产品
10、新型兽用、水产品用生长及病虫害防治产品
11、生物源农药及辅料
12、新型高效生物饲料及食品添加剂
13、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14、新型兽药、农药中间体及助剂
15、农兽药残留快速监测试剂、仪器和成套设备
16、农业机械装备
(二)轻工生物技术产品
1、食品加工用新型食品级酶制剂
2、其它工业用新型酶制剂
3、新型工具酶
4、酶、辅酶的固定化技术和再生技术设备
5、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维生素、氨基酸等)
6、单细胞蛋白
7、新型淀粉糖及其衍生物
8、微生物多糖及多糖酯
9、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微生物的培养及制品
10、絮凝性细胞连续发酵技术设备
11、新型有机酸
12、新型生活微生物及制品
13、天然色素及高档香精香料
14、新型、安全、高档食品添加剂
15、食品安全检测试剂与试剂盒
(三)生物工程产品
1、基因工程生产活性蛋白与多肽
2、基因工程疫苗及新型疫苗
3、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产品
4、基因工程抗体药物
5、DNA 探针与基因诊断试剂
6、DNA数据分析软件系统与平台
7、单克隆抗体偶合类药物
8、医用单抗诊断试剂与试剂盒
9、药用动植物细胞工程产品
10、酶诊断试剂及酶用试剂盒
11、新型给药系统及装置
12、生物药物新剂型
13、各类新型生物反应器
14、生物技术后处理中破碎、分离、纯化、提取
15、高效分离纯化介质
16、新型药用辅料
17、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
18、生物化工新产品
19、环境治理用生物制品 20、天然及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制品
21、生物高分子缓蚀阻垢、絮凝剂及制品
(四)化学合成药物
1、新型抗肿瘤药物
2、新型心脑血管疾病药物
3、新型地方病药物
4、新型传染病防治药物
5、新型精神神经系统药物
6、新型抗感染药物
7、新型代谢综合症防治药物
8、新型老年病防治药物
9、重大工艺创新的药物及药物中间体
10、新型诊断用药物
11、新型化学合成和半合成药物
12、各类多发病、常见病的预防药(一、二类新药)
13、药物新制剂
(五)现代中药
1、濒危动物中药材生产及替代新产品
2、濒危植物中药材生产及替代新产品
3、去除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及硫化物的新技术及产品
4、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
5、新的中药材及其制剂
6、中药材的代用品及其制剂
7、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8、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位或几种有效部位组合物及制剂
9、基于中医药理论创新的临床有效中药复方制剂
10、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以及速效、高效给药新技术及新产品
11、中药配方颗粒新技术及新产品
12、有毒中药饮片炮制(减毒增效)新技术及新产品
(六)医学工程产品
1、临床检验分析仪器、相关试剂及关键部件
2、医用X射线影像设备及关键部件(含DR、XCT等)
3、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
4、医用超声诊断、治疗设备
5、医用光学仪器及设备
6、生理信号检测、监护及医用传感器
7、核医学成像装置
8、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
9、人工器官(含脏器、骨、皮肤、关节等)及相关修复材料
10、介入器材(含支架、导管、植入器具等)
11、组织工程产品(含骨、软骨、肌腱等)
12、口腔设备及装置
13、医用专用网络环境下的软件产品(含医院管理、诊疗和培训的临床信息系统及数字化医学影像后处理软件系统等)
14、急救用仪器、设备(含新型急救便携式呼吸机等)
15、手术室设备及装备
16、新型传统医学(中医)仪器
17、医用消毒灭菌设备
18、医用放射治疗设备
19、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器具及装备
(七)生物医学材料
1、介入治疗器械材料
2、心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
3、骨科内置物
4、牙和口腔材料
5、新型手术器械材料
6、生物可降解医用材料
7、生物活性物质载体材料和药物控释系统用材料
8、其它生物医用材料
三、新材料领域
(一)高性能金属材料
1、高纯金属材料及化合物
2、超细组织高性能、低成本金属结构材料
3、新型金属箔材及异型材
4、非晶微晶合金
5、智能合金
6、超导材料
7、高效大功率储能材料
8、特殊晶粒硬质合金及超硬材料
9、特种粉末冶金材料及其制品
10、稀土功能性材料
11、稀贵金属及其代用材料
12、大直径硅单晶及抛光片、砷化镓、磷化镓、磷化铟及氮化镓等新型半导体材料
13、其它新型功能和结构金属材料
14、高性能铝、镁、钛及其合金材料
15、高温耐蚀及难熔金属材料
16、高性能工模具材料
17、金属纤维及微孔材料
18、电磁屏蔽材料
19、高效触媒材料 20、电真空材料
21、表面技术材料
22、超精细加工技术产品
23、热处理新技术产品
24、新型高性能金属材料
25、高效电池材料
26、快速凝固技术产品及快凝材料
27、新型焊接材料
28、特种金属功能材料
29、高性能和专用特种钢材
(二)先进非金属材料
1、高纯超细陶瓷粉体材料及陶瓷蜂窝材料
2、绿色高性能结构和功能性陶瓷
3、高性能高强度陶瓷基复合纤维
4、高性能玻璃纤维及连续玄武岩纤维等
5、光学纤维
6、光纤面板及微通道板
7、超硬材料
8、高性能隔热材料
9、新型功能薄膜材料
10、特殊玻璃及镀膜材料
11、人工合成晶体及产品
12、石墨制品及特种碳素材料,高性能碳纤维
13、特种密封及摩擦材料
14、新型建筑材料
15、特种涂料、填料
16、高效过滤材料
17、车用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剂及制品
18、环保型阻燃材料
19、无机分离膜
20、新型光源用发光材料等光电子材料
21、光致变色防伪材料
22、高效防水及耐火材料
(三)新型精细化工材料
1、新型环境友好染料
2、高耐晒牢度、高耐气候牢度环保有机颜料
3、新型高效农药、化肥
4、环境友好型新涂料
5、新型电子化学品
6、新型高效催化剂
7、无卤新型阻燃灭火剂及制品
8、新型表面活性剂
9、新型精细化工中间体
10、其它新型精细化学品
(四)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1、新型工程塑料、改性塑料、可降解塑料及塑料合金制品
2、有机功能膜
3、有机光电子材料
4、含有机硅、有机氟等元素高性能新材料
5、特种合成纤维材料
6、特种橡胶及密封阻尼材料
7、新型改性高分子材料
8、工程子午胎及特种轮胎及其配套专用材料
9、其他高性能、功能性特种专用合成树脂产品
10、新型药物载体材料
(五)纺织新材料
1、碳纤维、芳纶、芳砜纶、高强维纶、高强高模聚乙烯、聚苯硫醚(PPS)、聚苯并双噁唑(PBO)等高性能纤维及制品
2、新型聚酯纤维,PTT、PEN、碱溶性聚酯(COPET)、高收缩聚酯、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PCT)等品种
3、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及制品
4、新型再生纤维、新型氨纶纤维、非棉天然纤维及制品
5、新型产业用纺织材料及制品
6、数字喷射印花等数码技术产品
7、多元纤维、纱线复合技术制品
8、高档出口创汇真丝复合新型质产品,高支轻薄、舒适、易护理棉、毛、麻针纺织品
9、功能性整理技术产品
10、高效环保型纺织、印染助剂
11、利用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技术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差别化和功能性纤维
(六)复合材料
1、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制品
2、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制品
3、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制品
4、增强体材料
5、碳—碳复合材料及制品
6、绿色玻璃钢—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输气管道、轴承、船舶、汽车覆盖件等专用玻璃钢
(七)纳米材料
1、纳米钨粉及纳米硬质合金材料
2、纳米膜材料
3、纳米催化材料
4、纳米晶金属材料
5、纳米能源材料
6、纳米生物医用材料
7、纳米环境材料
8、纳米多孔气凝胶材料
9、纳米电子、光子、传感材料及器件
(八)环境友好材料
1、绿色包装材料及其产品
2、绿色建材及其产品
3、环境降解材料及其产品
4、不含有毒有害元素环保材料(铅、镉、汞、砷、六价铬、PBB、PBDE)
5、高效空气、烟道气等过滤材料及制品
6、汽车尾气净化及工业废气净化、空气与水净化用新型催化剂
7、具有抗菌、释放红外线、防紫外线等功能的无机材料及制品
8、生物质来源的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四、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
(一)新能源
1、太阳能利用技术产品
2、高效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新产品
3、风能技术产品
4、地热能和海洋能技术产品
5、民用核能应用技术产品
6、小型水能利用技术产品
7、氢能技术产品
8、其它各种新型能源技术及产品
9、风光互补综合利用技术(太阳能与风能结合互补)产品
(二)能量转换与储能装置
1、锂离子电池及其应用新产品
2、镍氢电池及其应用新产品
3、直接醇燃料电池新产品
4、新型太阳能电池新产品
5、超级电容器和热电转换新产品
6、分布式能源技术与产品
7、其它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能装置
(三)高效节能
1、新型高效节能大吨位电弧炉
2、新型高效节能变压器
3、半导体照明与高效照明产品及高效智能照明系统
4、节能电子产品
5、新型高效电机调速装置
6、节水、节油等节约资源型新技术装置
7、节约燃料新产品
8、新型高效节能炉窑产品
9、节能型自动化控制设备(节能计量仪器仪表自控装置等)
10、能源转换、输送、储存新产品
11、节能新工艺产品
12、新型余热、余压回收装置
13、高效蒸汽管网设备
14、节能型空气分离设备
15、节能型空调器与空调机组
16、热泵与高效制冷机
17、新型高效节能冶金新产品
18、新型高效建筑节能新产品
19、热工新产品
20、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与产品
(四)智能电网
1、新能源并网及控制设备
2、智能电网储能设备
3、智能输变电设备
4、智能配用电设备
5、智能调度通信系统
五、光机电一体化领域
(一)先进制造技术设备 l、检测、传感元件及产品
2、中高档数控系统及高性能伺服控制系统、功能部件
3、工业机器人产品
4、光电控制系统
5、柔性制造单元(FMC)及柔性制造系统(FMS)
6、高性能(高效、精密、复合)数控机床及成套设备
7、超重型数控机床、铸锻设备、纳米及微细加工数控机床
8、大型空分设备
9、高性能材料表面处理及改性设备
10、机械产品开发用先进计算机软硬件产品
11、智能化的电器、电力设备及元器件
12、大型精密模具设计、制造设备
13、大型真空电子束焊设备
14、可控气氛及真空热处理设备
15、新型的激光加工设备
16、等离子技术加工设备
17、变频调速装置
18、高效的物流系统
19、三维成型等快速制造技术及设备 20、精密高效成形设备
(二)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
1、新型高速、大型塑料机械
2、新型纺织机械
3、新型包装机械
4、新型高速印刷机械
5、其它新型机电一体化的轻工机械设备
6、新型的电力、石油、化工设备、合成材料加工设备
7、特种行业专用车辆、专用设备
8、新型轨道交通、船舶等先进交通运输设备
9、高性能、安全、环保、节能类车辆用电子装置及汽车关键零部件
10、新型纯电动、混合动力、清洁燃料车专用关键零部件及总成
11、高性能的车辆行业用检验、检测设备
12、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机械设备
13、高精度工程机构无损探测设备
14、矿山安全保障关键设备与系统
(三)机电基础件
1、高性能精密机械基础件
2、高压、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发电设备及电器
3、新型大功率电源
4、高速、超硬精密模具及新型量具、刃具
5、核电、燃气输送用等新型专用泵、阀
6、新型液压、密封、气动元器件
7、新型电子式低压电器
8、高强度异型紧固件
(四)仪器仪表
1、新型工业自动化仪表
2、高性能分析仪器
3、高性能信号记录仪器
4、新型高精度测量、计量仪器
5、新型实验机与模拟仪器
6、高精度新型传感器
7、先进摄影器材及缩微系统
8、微光夜视及热像仪
9、电镜
10、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检测设备
11、食品、日用消费品快速筛查设备
(五)监控设备及控制系统
1、高性能高档可编程序控制器
2、集散控制系统
3、高性能分布式控制系统
4、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
5、在线自动测试系统
6、安全检测及控制系统
7、光电检测和控制技术设备
8、智能化自动识别系统
六、环境与资源利用领域
(一)环境污染防治设备
1、高效能防爆装置
2、脱硫固体物回收利用装置
3、高效有机工业废气净化回收装置
4、汽车尾气高效净化装置
5、城市污水低能耗处理、深度处理与回用设备
6、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设备
7、工业废水、垃圾处理沼气高效利用设备
8、有毒、有害化学毒物、重金属废物处理设备
9、饮用水安全保障与处理装置
10、新型空气净化设备
11、城市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设备
12、危险废弃物的安全处理设备
13、噪声和振动污染防治设备
14、电磁辐射污染防治设备
15、放射性污染防治设备
16、使用清洁燃料的运输设备
17、绿色制造及产品
18、其它减少污染(清洁生产)及综合利用技术设备
19、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循环利用设备
20、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废旧汽车等回收利用资源化设备
21、医疗废物安全处理设备
22、雨水、海水、苦咸水利用技术设备
23、高含盐污水处理设备
24、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安全处置设备
(二)环保监测仪器
1、空气质量和气体污染源监测仪器
2、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水质监测仪器
3、节能检测仪器和管网安全监测系统
4、气体及颗粒物检测仪(小型便携式)
5、有机毒物分析仪监测仪
6、环境遥感监测仪器
7、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监测仪器
8、环境污染应急和快速监测仪器
9、环境污染在线监测仪器和系统
七、航空航天领域
(一)航空器
1、客机
2、运输机
3、直升机
4、轻型、超轻型飞机
(二)航空机械设备及地面装置
1、航空发动机
2、机上导航设备
3、机上控制设备
4、地面导航设备
5、地面飞行训练装置
6、航空仪表
7、生命保障系统
(三)运载火箭
1、运载火箭产品
2、运载火箭结构系统及产品
3、运载火箭动力装置、动力系统及产品
4、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及产品
5、运载火箭能源系统
6、运载火箭测试设备、实验设备
7、运载火箭地面测控与接收设备
8、运载火箭发射与控制设备
(四)应用卫星
1、应用卫星产品
2、应用卫星结构系统产品
3、应用卫星动力装置、动力系统及产品
4、应用卫星控制系统及产品
5、应用卫星能源系统及产品
6、应用卫星温控系统及产品
7、应用卫星测试设备、实验设备
8、应用卫星地面测控与接收设备
(五)卫星应用
1、卫星导航应用系统
2、卫星通信应用系统
3、对地观测卫星应用系统
(六)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
1、月球探测产品
2、日地环境探测产品
3、火星探测产品
(七)临近空间飞行器
1、系留气球及其地面设备
2、平流层浮空器及其地面设备
(八)探测火箭及其发射装置
1、探测火箭及其发射装置
(九)其它航空航天产品
1、气象雷达
2、航管雷达
3、探测雷达
八、现代交通
(一)新能源汽车
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燃氢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重要部件
2、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等关键零部件产品
3、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
4、智能充换电站关键技术设备
(二)汽车电子
1、汽油机和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
2、自动变速控制系统
3、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4、主动和被动安全控制系统
5、电子控制制动系统
6、关键元器件和车用集成电路芯片
7、关键车用传感器零件系统
8、车用总线(CAN总线)网络系统
9、车辆维修诊断系统
10、汽车性能检测设备
11、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北斗卫星GPS等装备)
(三)汽车关键零部件
1、自动变速器、电动转向装置、主动(半主动)悬架系统
2、防抱死制动系统/牵引控制系统/电子稳定装置(ABS/TCS/ESP)/高性能低噪声轮胎
3、安全气囊
4、铝车身
5、电动驻车制动系统
6、双离合器变速器
7、智能前灯和中央照明系统
8、载重车用盘式制动器
9、商用车与越野车用空气悬架
10、电控悬模块
11、高性能电涡流缓流器
12、启动/发电机/飞轮一体电机
13、驱动电机;42V电源系统
14、电控空调压缩机模块
15、汽车零部件检测设备
(四)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1、30万吨以上超大型矿沙船 2、1万标准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
3、液化石油气船
4、液化天然气船
5、化学品船
6、滚装船
7、大型疏浚船舶
8、大型船用柴油机
9、推进装置
10、船用设备
11、导航和自动化装置
12、大型自升式钻井平台
13、大型起重兼铺管船
14、超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液化天然气浮式生产储卸装置
15、海上稠油及边际油田开发装置
16、深水水下采收系统
17、深水探测装备或系统
(五)轨道交通设备 1、200km/h及以上动力分散式交流传动动车组 2、200km/h交流传动客运电力机车 3、160km/h大功率(轴功率1200KW及以上)交流传动货运电力机车
4、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
5、交流电传动及其控制系统
6、机车、地铁网络控制及信号系统
7、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及列车控制系统
8、高速磁悬浮交通车辆(悬浮导向系统)牵引供电系统、运行控制系统
9、中低速磁悬浮车辆等
10、高速动车、城轨车辆整车和关键零部件
(六)重交道路沥青
1、利用环烷基原油资源生产重交道路沥青
2、用重油和含硫原油生产高质量的AH-70、AH-90等牌号的重交通道路沥青
3、沥青材料改性剂
4、高性能抗车辙材料
(七)高性能密封材料
轿车及中高档轻型车动力传动、减振、制动系统用密封材料
(八)子午线轮胎生产关键原材料
1、天然橡胶专用胶及其生产技术和成套设备 2、1万吨/年以上子午线轮胎用改性尼龙帘子布、高模低收缩聚酯帘线纤维
3、单套生产能力达5000吨/年丁苯吡胶乳、3万吨/年硬质新工艺炭黑、3万吨/年软质新工艺炭黑、3万吨/年溶聚丁苯橡胶及丁基橡胶 4、3000吨/年助剂新品种生产装备
5、再生胶与胶粉新产品
6、高模低伸聚酯长丝、高强度锦纶长丝、无碱低密度E-玻璃纤维、高强度钢丝
(九)高效节能内燃机
1、满足国Ⅴ排放和节能的汽车用柴油机、汽油机
2、船舶、铁路机车、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等配套用新一代柴油机
3、汽车配套用各种代用燃料发动机、混合动力车用发动机
4、电控直列式喷油泵、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电控高压单体泵以及各种新型喷油器、喷油嘴
5、机动车控制用高性能蜂窝载体、满足国Ⅴ标准汽车净化器
(十)其它
1、高档汽车用金属颜料,水性重防腐涂料
2、卫星导航多模增强应用服务系统(含连续观测网络、实时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基于位置信息的综合服务系统及其应用服务终端(与无线通信网络结合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和室内定位技术)具有导航、通信、视听等多种功能的车辆信息系统。
3、路面再生利用装备及材料
4、高性能、环保型混凝土表面防护材料
5、桥梁安全监测传感器
6、智能交通系统
7、空中交通管制与地面支持设备及系统
九、地球、空间及海洋技术领域
1、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探
2、固体地球观测设备
3、大气海洋观测实验仪器及监测系统
4、空间环境要素探测设备及监测系统
5、大型工程、海底设施基础稳定性勘探监测设备及系统
6、遥测遥感技术及产品
7、其他地球空间海洋工程
十、核应用技术领域
1、核辐射产品
2、同位素及应用产品
3、核材料
4、核物理、核化学实验仪器及设备
5、核电子产品
6、核反应堆及其配套产品
7、核能及配套产品
8、核三废处理技术及设备
9、其他核应用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