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保护监管执法
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中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明确指出了环境保护工作已经被党和政府当成也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艰巨任务来完成。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行三步走的方针,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和国民文化程度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已经基本建设完成了小康社会,但是在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很大程度上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的,这造成了局部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的环境恶化,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中央决定将环境保护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并及时提出了“走可持续之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保证经济快速、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针对当前环境保护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其现状、原因、以及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执法体系,强化环境执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等,分别、论证,并提出改革的设想和建议。
1、威海环境保护是什么现状? 1.1、空气环境
截至12月29日,威海今年有320天环境空气质量达优良水平,优良率88.2%,均居全省第一位。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氮年平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二氧化硫达二级标准,一氧化碳达到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超过二级标准,臭氧日超过二级标准。全市城市降水未出现酸雨。1.2、水质环境
威海市三条主要河流母猪河、乳山河和黄垒河共布设12个监测断面,5个断面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6个断面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1个断面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IV类标准,所有断面水质均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要求。崮山水库、所前泊水库等全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优良状态,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全市近岸海域水质继续处于优良状态。1.3、声环境
威海市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平均等效声级范围为52.2~54.6分贝,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二级,处于较好水平。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强度为一级,处于好的水平。城市0至4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1.4、辐射环境
全市电离辐射装置放射源使用单位有28家,放射源总数为64枚;非密封型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单位有2家共计6种;射线装置138家349台套;电磁辐射单位22家,电磁辐射设备5622台(套)。全市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在稳定状态。电离辐射环境质量处于天然本底变化范围内,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标准要求。1.5、固体废物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71.2万吨,主要产生于电力、热电、矿业等行业,综合利用率达到91.4%。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4座,年处理生活垃圾量60.40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全市医疗垃圾处理量为1108.0吨,医疗垃圾统一收集范围覆盖全市镇级以上医院及市区医疗诊所,医疗垃圾实现了当日收集,当日处理。1.6、生态环境
全市建成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13个,风景名胜区8个,森林覆盖率达到4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8.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5.32平方米;累计创建市级以上绿色学校153所、绿色社区165个。
2、当前环境保护监管执法工作中存在那些问题? 2.1、环境管理偏重于末端治理。
在环境管理实践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末端治理模式,不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结果不能从源头上减少原料的消耗,中间环节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减少资源废物的排放,实现总量控制目标。根据循环经济理论,我们知道“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实际上是“先污染后治理”,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结果治理的技术难度大,治理的成本高,很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2.2、环保体制与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在管理体制上,根据规定我国地方环保由各级政府负责,基层环保的人事权和财务权都在地方政府手中,而环保总局对各地环保部门只有业务上的指导关系。这样常常使基层环保部门在地方经济与环境保护发生利益冲突时,处于尴尬、被动的局面。在环保队伍建设上,基层环保人员数量及业务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缺乏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经济发达地区,基层环保管辖范围不断扩大,但在行政村还未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配备环保专管员,使得基层环保直接监管污染企业显得力不从心。2.3、监管手段不足与监管不到位并存
目前,由于环境治理受到监管手段不足的客观限制,对企业违反国家环境治理收费政策的行为缺乏必要的约束和制裁。一是法律手段不足,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健全,这导致部分工业单位为谋取私利来钻法律的空子,造成环境的污染;二是行政手段不足。对企业违反环保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许可证等手段,因缺乏行政强制措施的保障而难以落实。三是经济手段不足。治理环境收费是对资源价格进行合理补偿和对环境污染的惩罚性成本,目前的环境治理收费标准偏低,收缴率不高,远远不能弥补环境治理成本,无法充分发挥收费的杠杆调节作用。四是技术手段不足。对环境污染以事后治理为主,缺少事前的监督和防范手段,环境监测网络有待完善,环境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够健全,环境治理能力缺乏技术手段的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环保监管不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是法定责任不到位。根据环保相关法律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最高罚款金额不超过100万元;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其经济责任仅仅是按照国家规定征收两倍以上的超标准排污费。对这些造成巨大财产和人身损害的污染环境行为,法律责任畸轻。企业自建污染物处理设施耗资大,周期长,技术更新快,进行污染物处理的成本高于环保费用和罚款,而且企业常常以已经交费为由逃避或放弃自身的治污责任。二是行政处罚执行不到位。一些地方环保部门乐于只收费不监测,或是以罚代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仅仅处以少量罚款。环保监管力度偏软,行政处罚执行难以到位,企业守法成本远远高于违法成本。三是职能履行不到位,有些地方环保部门在实施环境评价的过程中,由于把关不严,收费心切,出现了“假环评”、“不环评”也出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等现象。2.4、体制、机制、法制、能力方面的障碍是环境执法的主要因素
2.4.1、体制障碍
顺畅的执法管理体制是环境执法的关键环节。目前,环节执法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横向分散、纵向分离、地方分割。突出表现在:基层环保部门难以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环境执法工作的“瓶颈”集中在县级政府。执法权越放到下面,受地方保护主义势力的影响也越大,这是一个共性的。2.4.2、机制障碍
工作机制是环境执法与监管工作正常进行的保障。当前,环境执法的工作机制散而不全、有而无用。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部门联动协调机制有而不完善。一是缺乏事前监督机制。许多环境违法问题都是决策不当造成的,仅靠环境执法的事后监督,难以奏效,应加强事前防范,预防为主。二是部门日常联动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三是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对环保做得好的企业缺乏鼓励和重奖措施,降低了企业做好环保工作的积极性。2.4.3、法制障碍
规范、严格、完备的法律是环境执法的必要前提。现行的许多有关环境保护单行法规过于宏观,难以体现环境具体法律,往往要求或禁止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实施某种行为规定很多,但是却没有对应的法律责任条款,致使环境执法机关面对违法行为常常束手无策,难以查处。一是行政处罚额度低、抓手少,影响了执法力度。有的大型造纸企业治污设施每日运行费用在10万元左右,而规定的处罚额度仅10万元,企业宁愿受罚也不愿正常运转治理设施。二是法律规定不具体,操作性差,难落实。对于关停措施,缺乏断水断电、吊销执照、拆除销毁设备、取消贷款等法律规定。三是限期治理、停产治理决定权在当地人民政府。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地区,政府不愿意下达决定,有的甚至只发空头文件,不抓落实,应付检查。四是强制手段少,难以落实到位。对于拒不履行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的行为,环保部门缺乏查封、冻结、扣押、强制划拨等行政强制手段,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容易造成执行难。2.4.4、能力障碍
执法能力是确保环境监察执法任务落实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任务重、装备差、人员少且素质参差不齐,加之经费难以保障,环境执法能力严重不足。一是环境监察队伍缺乏主体资格,没有法律授权,对下级开展行政稽查也缺乏法律依据。二是力量弱。生态环境监察、环境监察工作量更大。三是执法能力差。环境监察机构执法车辆少,没有取证设备。四是人员素质不适应执法工作需要,有一部分环境监察人员对法律法规、生产工艺、产业政策不熟悉。
3、怎么加强环境治理监管执法的能力 3.1、强化环境治理的责任意识
一是要增强威海公民责任意识。要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和方式,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强化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二是要强化政府责任意识。环境问题必须引起有关政府部门高度警醒,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以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促进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并采取更加务实的措施整顿环境治理收费秩序,规范环境治理行为。三是要提高行政执法责任意识。治理环境是环保等相关部门的法定职责,要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既不能借履行职能之机向企业乱伸手,也绝不能在防污治污的问题上手软,确保国家环保政策落到实处。
3.2、突出环境治理重点
在环境治理资金总量相对不足、环境治理能力不平衡的情况下,必须突出环境治理工作重点。一是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环保工作。在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和农村承担了较大的污染物转移成本,农村环境保护设施十分薄弱,各类污染引发的疾病发病率在农村急剧上升,农业对一些突发性、灾害性的污染事故无力应对。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努力克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后发劣势”,向农村适量投入环保专项资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健全污染事故的补偿和赔偿机制。二是加强城市排污治污工作。加快城市排污管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三是严格环保收费资金的使用管理。环境治理资金经过层层上解,不仅分散了地方财力,也不符合环境治理的属地管辖原则,本级财政调控则违背了资金专项使用的初衷。必须按照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原则统筹规划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确保重点环保项目的资金投入,加强审计监督。
3.3、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
威海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三面环海,海洋资源是威海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海洋污染物的排放严重影响威海市民的生活环境;淡水方面,北方地区严重缺水,江河湖泊污染严重,这些问题都与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有着密切关系。现行污水处理费标准偏低且收缴不到位,污水超标排污费与污水处理费政策界限不明,长此以往,既不利于保证居民饮水安全,也不利于水污染的防治,更不利于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水源污染的意外事件时有发生,治理水污染任务十分紧迫。要尽快建立促进保护水资源和优化水资源配置的价格机制,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明确污水超标排污费和污水处理费的征收范围,最终实现供水建设与运营成本、污水排放和处理成本,严重缺水地区的远距离调水成本的完全补偿机制。
3.4、建立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要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办法,将环境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损益和保护费用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和水平,确保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实行建设项目环保“一票否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规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环保要求及有环境隐患的项目,实施严格的环境评价和准入制度;对多次责令整改后仍治污不达标的建设项目,强制实行市场退出机制。三是实行环境监管“目标责任制”。根据各地的环境现状和治污能力,制定区域开发和保护政策,因地制宜确定地方环境保护的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将环境监管目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和干部政绩考核。四是推行环境治理行政“问责制”。对负有环境保护法定职责的相关部门,推诿责任、不开展环境治理工作的行政不作为,或对监管管辖范围内的污染问题失职渎职的行为,必须推行行政问责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3.5、加强环境治理收费监管
一是严肃查处环境治理乱收费行为。要坚决查处环保部门不出具检测报告而收取费用或以罚代收等违法收费行为,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案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并将经济制裁和追究行政责任结合起来。二是切实纠正任意减免环境治理收费行为。要严格执行有关环境治理收费减免或缓缴的范围和审批权限的规定,对欠缴的挂账企业可采取提前通知、方便缴费、服务上门等多项措施,保证环保专项资金的及时足额收缴到位。二是建立重点监督联系制度。要将价格监督检查关口前移,充分发挥价格举报信息平台的作用,并选取一些缴纳环境治理收费的企业大户作为监督联系点,随时掌握环境治理收费执行情况,分析环境治理收费违法行为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3.6、推行环境保护监管执法的网格化管理 3.6.1、网格划分
一级网格:以威海市行政区域建立一级网格,责任主体为市政府,环境监管相关部门按职责承担相应的环境监管任务。
二级网格:以区市(含国家级开发区,下同)所辖区域建立二级网格,责任主体为各区市政府(管委),环境监管相关部门按职责承担相应的环境监管任务。
三级网格:以镇(街道)所辖区域建立三级网格,责任主体为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明确具体部门承担相应的环境监管职责,并充实加强环境监管力量。
四级网格:以村(社区)为单元建立四级网格,责任主体为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四级网格可以根据当地实际设立环保监督员,具体承担相应的环境监管职责。
一级、二级、三级网格可根据监管实际需要,可将多个同级行政区合并划为子网格,实现有效监管。3.6.2、网格运行管理
一是明确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和“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逐级明确各级网格和有关部门的环境监管职责。部门职责按照权力清单确定,做到职责边界清晰(《实施方案》对部门职责以附件形式同时印发)。
二是落实责任。1.领导责任。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分别为一级网格领导责任人和直接领导责任人;各区市政府(管委)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分别为二级网格领导责任人和直接领导责任人;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分别为三级网格领导责任人和直接领导责任人。2.主体责任。市政府负有环境监管职责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一级网格主体责任人;各区市政府(管委)负有环境监管职责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二级网格主体责任人;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所明确的具体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三级网格主体责任人;村委会(社区居委会)主要负责人,为四级网格主体责任人。3.直接责任。市政府负有环境监管职责的部门在一级网格的子网格内派驻的监管人员,为一级网格直接责任人;各区市政府(管委)负有环境监管职责的部门在二级网格的子网格内派驻的监管人员,为二级网格直接责任人;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所明确的具体部门在三级网格的子网格内派驻的监管人员,为三级网格直接责任人;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指派的环保监督员,为四级网格直接责任人。各级环保部门及负有环境监管职责的部门根据各子网格的监管任务量和执法工作要求,合理确定监管人员数量。3.6.3、健全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完善环境监管相关制度。各级网格要按照管理全覆盖要求,制定完善环境监管网格内部管理、环境执法监督、重点工作督办、监察稽查、信息报送、档案管理、目标考核、绩效管理、责任追究、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等环境监管制度并督促落实。
二是建立监管对象信息库。各级网格应当建立全方位联动机制,充分利用移动执法、污染源自动监控、12369热线、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等系统平台,开展网格监管对象普查,建立“一对象一档案”的监管对象信息库并实时更新。
三是组织开展日常巡查。一级网格直接责任人应当每季度对网格化监管实施情况进行一次调度,并按照一定比例组织对网格内的市控以上重点监管对象进行抽查。二级网格直接责任人应当每月对网格化监管实施情况进行一次调度,并按照一定比例组织对网格内的县控以上重点监管对象、一般污染源和特殊污染源进行抽查。三级、四级网格的直接责任人应当每月对网格内的监管对象至少进行一次现场检查,对部分重点监管对象可适当加大检查频次。现场检查要按照相关要求填写日常环境检查记录并归档。环保及相关部门具体监管人员要加强联系沟通,采取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执法等方式,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环境问题。
四是建立快速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各级网格监管机构或监管人员应当对巡查发现和接到的环境案件尽快组织处置,对网格内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当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开展前期处置工作,并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五是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一级、二级网格应当依法依规处置网格内的环境违法行为,跨区域或者超越查处权限的应当及时向相应的上一级部门报告或移交移送。环境违法案件办结后,应当及时将有关资料整理归档。3.6.4、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各区市政府(管委)环境监管网格划分方案要于2015年年底前报市政府备案,并向社会公开。
二是提升监管能力。充分借助“智慧环保”等系统平台,运用视频监控等现代化手段,推进精细化、数字化管理。加强环境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并逐步与省网格化环境监管平台联网。加强环境监管队伍建设,统筹安排环境保护资金,推动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实行“一级督一级”的督查方式,上级网格要对下级网格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制度不落实、管理对象出现严重环境违法行为或发生污染事故的,实施行政稽查;对网格监管不认真履行职责或不作为、乱作为的,由监察机关依纪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涉嫌职务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篇:环境保护执法自查情况汇报
环境保护执法自查情况汇报
邵阳市林业局 2006年7月10日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环境保护中的主体作用,突出生态环境、加工工业、基础建设三个方面的执法管理和监督,以环保促发展,以发展带环保,实现了林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一、主要成绩
1、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我们认真落实市委书记盛茂林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指示,把“全面打造绿色邵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指南。实施大工程带动战略,相继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国土绿化工程、公益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一批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争取国家投资37亿元,植树造林230万亩、绿化河道1800公里,公绿化路2000公里。现在,全市林业用地达到1800万亩,有林地达到158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544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6.8%,较2000年分别增长21%、34%、28%、17.8%,主要生态指标居全省第二位。据监测,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90万亩,年流失量减少了50万吨,部分地区生态恶化状况得到了治理。隆回县荷香桥、六都寨等原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乡镇,通过退耕还林,昔日怪 石嶙峋,如今翠柏满坡;过去不毛之地,现在红枣灿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宝贵财富。
2、林业产业发展井然有序。为正确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我们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新模式。一是壮大了特色资源。我市基本建成了四大优势资源基地,即200万亩的杉木、松树、桉树、杨树等速生丰产林基地;资源总量全省第一(190万亩)的毛竹林基地(年产原竹1100万根,产笋17200吨);52万亩的金银花、红豆杉、杜仲、厚朴等木本药材基地(隆回县被誉为中国金银花之乡);132万亩的邵阳它栗、雪峰蜜桔、新宁脐橙、隆回腰带柿等经济果木林基地,都产出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二是规范了加工工业。坚持加工业的发展与森林资源的承载能力相适应。通过经济、法律、行业准入等手段,将高消耗、低技术、低效益、小规模的加工企业淘汰出局,重点扶持了10家技术含量高、综合利用好、环境污染小的木竹加工企业。新上项目前开始执行资源和环保论证,有效解决了林产品加工企业过多过滥问题。
3、林业生产建设环保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营林生产落实了环保措施。以退耕还林工程为契机,营林作业加入了环保内容,最大限度地减小施工作业对原生植被的破坏,避免水土流失。对陡坡地区,在坡改梯或营造生物埂后,以三木(厚朴、黄柏、杜仲)+两花(金银花、雪花皮)+草 本药材,建立生态经济型立体栽植模式;在平缓地上,采取计划密植、合理搭配、少量移栽、逐年补种的办法滚动造林,既保持了水土,又增加了短期经济收入。二是林区公路建设落实了环保方案。近三年来,全市国有林场共修建公路8条,长度62公里。在公路修建中,我们尽量减小路基开挖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清运,做好取土场地、弃土场地的植树造林,绿化林区公路62公里、场地102亩。
二、主要做法
1、以全民义务植树为载体,扩大环境保护范围。始终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生态的方针不动摇,把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作为宣传环保、关注环保、落实环保的主要载体。每年请市四大家主要领导和机关干部参与活动。市委书记盛茂林、市长黄天锡等领导多次到基层开展生态建设调研,每年带头参加义务植树。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2005年,邵阳县动员所有机关干部筹集资金186万元,栽植绿化苗木78.5万株,着力打造县城绿化工程,县城新区被评为“全省十大街道绿化示范工程”。新宁县掀起四旁绿化“百万大行动”,全县以村旁、水旁、路旁、宅旁为主战场,每年户平植树100株,村平植树1万株,乡平植树10万株,全县义务植树160万株。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参与义务植树人数已达387.9万人,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6%;累计创办义务植树基地600个,植树1.3亿株,义务植树活动、生态环境保护真正成了全 市人民的自觉行动。
2、以专项执法整治为行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林业公检法每年都开展联合执法,先后开展了“春雷行动”、“绿剑行动”、“火案行动”,对乱批滥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乱采滥挖珍贵野生植物、乱火滥烧林区等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每年查处各类涉林案件数百起。今年,全市查处了森林资源案件616起,其中刑事案件74起,批准逮捕21件25人;行政案件542起,处罚668人,收缴木材799.4立方米,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特别在5月份开展的“打团伙、挖窝点、破大案”为重点的破案攻坚战中,破获各类森林案件228起,其中刑事案件30起,逮捕2人,刑拘20人,给违法犯罪分子以沉重打击,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了林区社会稳定。
3、以林业技术创新为基础,巩固环境保护成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我们注重技术创新,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果。一是在营造林技术上下功夫。造林绿化的基本目的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在造林施工作业中,我们改过去的全垦整地、炼山造林为小穴整地、保留原生植被的方法造林,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水土流失;改林粮间作为封山育林,加快了区域植被的自然恢复能力;改单一树种造林为乔灌草多树种混交造林,提高了森林的抗病虫害性和水源涵养能力;采取“选地适树、引入客土”等办法,展开了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治理。二是在推广 清洁能源上下功夫。一边在山上抓封山育林,一边在庭院搞沼气建设;退耕还林推进到哪里,沼气池就配套建设到哪里。我们在认真做好农户钱粮兑现的基础上,配套安排清洁能源建设资金200万元,全市共建成沼气池10万口,大大减少了伐木取薪和人为毁林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生态环境正处在恢复期,环境资源总量不足,承载能力脆弱,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1、对现有资源的保护不力。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高速增长期,各地追求加快经济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形成了招商引资大于一切、优化经济环境高于一切的局面,星星点灯,四处开发,造成了一些地方森林被滥伐、林地被滥占,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2、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严重。全市现有林产品加工企业1214家,基本是小作坊、小企业,缺乏龙头;主要加工单板、方板、竹胶板等初级产品,加工对象雷同,小打小闹。这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既消耗了资源,又破坏了环境。
第三篇:国土资源执法监管长效机制
国土资源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节约资源,保障支持发展为目标,以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准绳,以强化基层执法监管为基础,以预防和制止各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以依法严肃公开查处重点典型案件为手段,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原则,全面构建预防、查处、监管、部门联动的国土资源执法长效机制,推动我县国土资源的依法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加强整改,巩固成果。各乡(镇)和国土局要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对去年以来的国土资源执法监管情况及“违法违规清理专项行动”认真进行一次“回头看”,对遗留案件查处纠正和整改落实工作进行查漏补缺。对符合条件尚未立案的,要抓紧立案查处;对已立案尚未处罚到位的,要抓紧处罚;对处理偏轻偏宽的,要及时纠正;对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要积极跟踪检查,确保案件查处执行到位,对整改方案确定的各项整改措施必须落实到位。
(二)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坚持预防在先,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的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和便于操作实施的要求,由国土局牵头负责建立完善预防、查处、监管和部门联动的国土资源执法监管长效机制。
(三)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坚持依法依规办事。一是搞好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查限期整改,改变事后监督的被动局面。二是加强执法巡查,采取动态巡查和重点检查两种方式,对交通沿线、城乡结合部和重点乡(镇),进行全面的拉网式的动态巡查。三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通过执法动态巡查,设立群众举报电话,畅通信访渠道等方式,及时梳理和掌握一批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依法立案查处。并进行公开曝光。四是加大对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水平。
(四)完善体制,提升管理水平。要建立健全基层土地监察网络,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各乡(镇)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乡(镇)、村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全面配合和支持县国土资源所工作,发挥基层在动态巡查中的作用,健全土地动态巡查责任制,坚持动态巡查,预防并举,力争把土地违法违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保护资源,保障发展。要严格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对建设用地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从快办理项目建设用地报批手续,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全力支持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要严格执行项目用地“三到现场”监察制度,防止新增建设项目出现未批先用、边报边用、未供即用等违法违规问题。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国土资源管理执法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和省关于加快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长效机制有关文件精神,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执法理念,促进执法水平和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专栏等媒体,多层次、多角度,大力宣传建立国土资源执法长效机制的意义和要求,为建立国土资源执法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对举报的案件,要认真核实。确认一起,查处一起,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土地保护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公开曝光一些重大土地违法违规案件。
(三)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县政府成立由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国土局、监察局、财政局、人社局、发改局、审计局、工商局、住建局、公安局、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及法院分管副院长、检察院分管副检察长为成员的国土资源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国土局,办公室主任由国土局局长易兵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长陈衍著兼任,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四)靠实责任,狠抓落实。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总体目标要求,明确部门工作任务和承担的主要责任,将建立、完善和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限和质量要求,自觉负担起科学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和依法管理的责任。
第四篇:农村环境保护监管现状调查表
附表3:旗县级环保部门调查表
农村环境保护监管现状调查表
注:对于选择“是”“否”的问题,请在括号中添加“√”。
第五篇:环境保护现场执法课件讲义
环境保护现场执法
铜鼓县环境监察大队
罗武根
第一部分:环境监察的执法依据 第一节、环境法律体系
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主要包括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资源与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和与环保有关的相关法律法规。
污染防治的法律主要有:
《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这些都是污染防治方面的有关法律。
资源与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森林法》、《草原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护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
污染防治方面的法规有: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江西省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等。第二节、环境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者对其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某种法律上的责任。环境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有三种: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环境刑事责任。
一、环境行政责任
指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所应承担的行政管理的法律
责任。
(一)环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1、行为的违法性
2、行为的危害结果
3、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的主观过错
(二)环境行政责任的形式
追究行政责任的形式分为:行政处罚、行政处分两种。
1、行政处罚的种类:责令改正、警告、罚款、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吊销许可证或者其他具有许可性质的证书,责令停业整顿或关闭,以及环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种类的行政处罚。
2、行政处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二、环境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或者法人因违反环保法的行为,污染或者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或者他人的民事权利所应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一)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实行无过错责任制的原则。就是说任何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只要对他人客观上造成财产损失,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者过失也应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一)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构成环境民事责任的要件有以下三条:
1、行为的违法性
2、行为损害的结果
3、致害行为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
(二)环境民事责任的形式
1、排除所造成的环境危害
2、支付消除危害的费用
3、对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例:
2012年12月24日上午,兴达成品油运输有限公司的一辆装满柴油的油罐车在运输过程中,在铜鼓江头村发生翻车,致使柴油外泄,对周边水体造成了污染。事后我局责成当事人采取了紧急处臵措施,将柴油隔离并清除,在处臵过程中责任单位也支付了一定的消除危害费用,并对造成的损失进行了赔偿。
三、环境刑事责任
环境刑事责任是指因违反环境法或相关刑事法律而严重污染或破坏环境,造成财产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刑事制裁的法律责任。
1)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
2)造成人员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的,或者轻伤10人以上的
3)使一定区域内居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危害的
4)其他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严重后果的情形
(一)环境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1)有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 2)造成严重后果
3)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犯罪
(二)环境刑事责任的形式
根据刑法第六章第六节的规定,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并处罚金等四种形式 第二部分:环境现场执法
第一节、环境现场执法工作的概念
一、环境现场执法的概念
环境现场执法是指环境行政机关设立的环境监察机构根据法律授权或者行政机关委托,实施环境现场监督检查,并依照法定程序执行或适用环境法律法规,从而直接强制地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环境现场执法的内容
(一)现场监督检查有关组织和个人履行环保法律法规义务的情况,并对违法行为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现场监督检查有关组织和个人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情况,并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依法给予处理处罚
(三)现场监督检查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并对破坏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行为依法给予处理处罚
(四)现场监督检查海洋环境保护情况,并对污染海洋的行为依法给予处理处罚
(五)针对突发环境事件、环境污染事故、环境污染纠纷、环境信访或举报的现场调查取证
(六)环境保护执法防范
三、环境现场执法的特点
(一)环境现场执法是一种单方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环境现场执法是直接影响环境行政管理相对人权利和义务的行政行为
(三)环境现场执法是具有程序要求的行为
(四)环境现场执法是具有技术性的行政行为
四、环境现场执法的意义
(一)能够直接有效地督促排污单位和个人遵守法规
(二)能够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
(三)能够更直接、更具体、更生动地向广大人民群众以及排污单位和个人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宣传教育
(四)对于树立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环境的权威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环境现场检查制度
一、现场检查的主体与对象
法律规定:现场检查制度的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
环境现场检查的对象是有环境问题或者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地方。
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察机构是环境保护系统唯一的一支现场执法队伍。
二、现场检查的性质与作用
现场检查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自身职责、依照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在环境现场执行公务的执法行为
三、现场检查中被检查对象的法律义务
在环境监察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时,被检查的单位和人员应当接受检查并积极配合。所提供的信息和实物应当真实可信,不能拒绝检查,更不能弄虚作假。
四、现场监察人员现场检查工作程序
(一)污染源监察工作程序
1、计划管理(l)污染源调查;(2)排污申报登记(3)环境保护档案材料
2、现场监察(l)正常;
(2)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通知监测站采样分析。
3、工况调查
(1)查环保设施运行及管理情况;(2)查生产及工艺状况;
(3)查现场技术资料与运行记录;(4)访现场操作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5)现场取证;
(6)记录现场查访情况。
4、视情处理(1)正常;
(2)异常,征收排污费.并依法做出相应处理:
对违章的,填发《现场处理决定通知书》,对违法的,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察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察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察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
5、定期复查
对异常情况按规定期限进行复查。
6、总结归档
(l)按月总结监察情况,注明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2)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
(二)污染防治设施监察工作程序 l、收集信息
(l)环保系统内部沟通;(2)日常现场监察信息;(3)群众举报。
2、分类建档
(l)分列辖区内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设施目录;
(2)按台(套)建立设施档案。
3、目标管理
(l)每年每台(套)至少计划监察一次,反映最佳处理效果;
(2)每年每台(套)至少随机监察一次,反映日常管理水平和处理效果。
4、日常监察
执行《污染源监察工作程序》。
5、视情处理(1)正常;(2)异常:
对超标排污的,按规定征收超标排污费;对运行不正常的,责令恢复正常运行;对擅自停运或拆除的,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察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察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察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
6、总结归档
(1)按年总结,注明其运行率、处理率、达标率;(2)按规定向上级报告设施运行率、处理率、达标率;(3)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
(三)、征收排污费工作程序
1、排污申报
通知辖区内一切排污单位按《排污申报表》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其排放污染物的情况。
2、排污量核定
(1)拟定排污收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计划,报主管部门审核后交由监测站组织实施;
(2)根据监测数据、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日常现场监督监察记
录及有关资料,核定各排污单位的实际排污量。
3、核算排污费
(1)按规定的收费标准和排污单位的实际排污情况,计算各类污染物的排污收费额;
(2)根据日常现场监察情况及有关情况,核算排污费的征收额。
4、依法征收
(1)发出征收排污费通知书,限期排污单位20天内缴纳或委托银行收款;
(2)对逾期未缴纳者发出《限期缴纳排污费通知书》;(3)对限期催缴无效者,发出《环境监察行政处罚决定书》。
5、强制执行
对超过起诉、复议期仍不缴纳排污费和不履行有关行政处罚决定者,填写《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按规定应上交上级环保部门的排污费,应分级解库或交由上级环保部门解缴国库。
6、解缴国库
(l)按规定及时将所征收的排污费全额解缴国库;
7、排污费减缓免
(1)因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或浓度发生变化而需要减免排污费的,由缴费单位提出申请,经监察人员核实后,按规定予以减免;
(2)因排污量核定有误或执行排污费“四项收费”政策有误或核算有误的,一经发现,由监察人员予以纠正;
(3)因排污单位经济状况不佳而要求缓缴排污费(但不得减免排
污费),由缴费单位写出申请,报请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批准的缓缴期间内,不再征收滞纳金。
8、总结归档
征收排污费过程中的一切文件材料、票据等均须按规定整理归档。
(四)、环境监察行政处罚基本程序
1、立案登记
对现场监察中发生或发现以及群众检举或控告的违法行为,填写《查处环境违法案件登记表》。
2、调查取证
核实违法事实并取证,制作《询向、调查笔录》。
3、按处罚权处理
(l)属现场处罚范围的,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2)属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处罚的,填写《环境监察行政处罚建议书》,与调查材料一并上报。
4、审核决定
(l)监察小组提出行政处罚意见;(2)听取被处罚单位陈述;(3)审议小组审议处罚决定;
(4)监察机构负责人鉴发《环境监察行政处罚决定通知书》。5.送达签收
送达人要求受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对拒绝签收的要注明送达情况。
6、强制执行
对超过起诉和复议期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填写《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7、结案归档
填写《查处案件终结报告》,按一案一卷归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简介
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后果:
规划审批机关对依法应当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而未编写的规划草案,依法应当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而未附送的专项规划草案,违法予以批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环评法第三十条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第三十二条)
问题
1、发现某建设项目未办环保审批手续擅自开工建设,怎么办?
立即责令停建,报环境保护局
未报批、未重新报批、未重新审核而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可处5-20万元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环评法第三十一条 ‟
问题2:环评审批权不在本地,当地环保部门应如何履行职责? 《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试行)》环发[2009]150号第五条: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建设项目“三同时”日常监督管理
发现问题后向有管辖权的环保部门书面报告
受委托审批时,可以自己决定处罚(以谁的名义?)第三节、环境保护行政处罚
一、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一事不再罚原则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2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一个法律规范,由一个行政机关实施处罚的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给予两次以上的罚款。
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一个法律规范,可由两个行政机关实施处罚的,只能由其中一个行政机关给予处罚。
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了两个以上法律规范,依法两个以上行政机关给予罚款的,如一个机关给予了罚款,其他机关不得再实施罚款。
(一)、行政处罚的种类 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6)、行政拘留;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二)、行政处罚的程序分为 简易裎序和一般程序
(一)简易裎序;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
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
(二)一般程序
除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检查。
二、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
只有在实施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给予较大数额等行政处罚时,才需要适用听证程序。至于较大数额罚款的具体限额,《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较大数额罚款”是指对个人处以5000元以上罚款、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50000元以上罚款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的地方法规或者地方政府规章对“较大数额罚款”的限额另有规定的可以不受上述数额的限制
三、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执行的三个时间点
1、处罚15日,180日内申报法院执行
2、行政复议60日,180日内申报法院执行
3、排污费90日,180日内申报法院执行
四、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行政机关依照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