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资内资纷纷出逃 中国经济转型三驾马车驶向何处
外资内资纷纷出逃 中国经济转型三驾马车驶向何处?
【机电在线讯】外商撤资外逃现象开始蔓延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日前在人民法院应对金融危机商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所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在司法领域已经出现明显反映。
去年2月至2009年2月,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比上年同期上升19.62%。
根据奚晓明的分析,当前案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如借款合同案件数量激增、买卖合同主动违约比例增大、虚假按揭贷款案件开始暴露、外商撤资外逃以及弃企逃债现象开始蔓延、企业改制遗留问题逐步暴露、民营企业破产清算比例明显增多等。
去年12月3日最高院曾出台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在审理与企业相关的纠纷中区别对待不同企业,并充分利用破产重整,帮助有希望的企业走出困境。
按照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商事审判工作重点为:慎重妥善处理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在国家扩大内需和加大公共投资中涉及重大项目和重要工程的案件、涉及国家资本金纠纷案件、企业改制案件以及企业清算破产案件等。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日渐扩散,少数日资企业开始从中国撤资。据悉,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组织还举办了“在华投资企业顺利撤资工作研讨会”,为欲撤资的企业提供法律、信息等方面援助,有的日资企业做好了撤资并迎接违约诉讼的准备。
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认为,尽管日资企业未出现大规模的撤离,但仍需要关注企业撤离引发的产业链上的连锁反应。同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为增加就业保持增长,政府部门宜积极开展预警、防范、引导等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因外企撤资带来的损失。
日企撤资集中于制造行业
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调查,目前在华日资企业撤资的个案中,72%集中于制造业;在华日资企业撤资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一地区恰恰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最快的区域,也是土地、电力等生产要素最为紧张的地区。而在中国的东北,如辽宁省的日资企业主要集中于沈阳、大连两地,两个城市的劳动力成本也大幅高于省内其他城市,同长、珠三角地区的情况有类似之处,因此值得关注。从撤资企业类型看,日资企业多为小型、“便携式”企业,以IT、电子类等产业为主,这类产业竞争激烈、技术更新速度快、产业流动性强、退出成本低,因而撤资风险也较高。
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吕炜教授说,根据日企撤资的特点和趋势可以发现,撤资主要源自两方面因素。首先,金融危机成为目前日资企业撤资的首要诱因。金融危机使日本经济陷入严重萎缩。自多年的经济低迷之后,2008年四季度日本GDP出现了两位数的负增长,成为发达国家中经济衰退最快的国家,且IMF预计,日本今年经济仍将继续萎缩6.2%。日本经济不景气直接影响到了日资海外公司的经营和生存。
其次,日资企业撤资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国际产业转移对劳动力成本的敏感性。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全球范围内虽然仍可归为较低行列,但在亚洲范围内已经不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已经低于中国。这些国家在吸引外资领域已经对中国展开强有力竞争,并获得部分从中国撤资企业的投资。“从这两方面看,个别日企撤离也是优胜劣汰、市场经济自然选择的结果。”东北财经大学博士郭晓丹说。
金融危机日渐深入外资会有暂时性回流
日本着名经济学家、日本丸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美甘哲秀教授日前表示,日本经济遭遇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短时期内影响对华海外投资,会出现暂时性资金回流。在国际金融危机日渐蔓延深入的大背景下,由于韩资企业曾经出现大面积撤资现象,个别日企的撤离让人们产生了新的担忧。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肖兴志认为,尽管日资企业未出现大规模的撤离,但仍需要关注企业撤离引发的连锁反应。首先,撤资会通过产业链条向上下游传导,影响与撤资公司相联系的地方企业,为日资企业配套原材料或零部件的前期投资可能全部沉淀。在乘数效应下,这种影响将进一步放大。其次,占有重要地位的日资企业撤资还将具有“示范效应”,影响日本及其他国家投资者在当地投资的信心,激发更为严重的外资回撤。
以辽宁省为例,截至2008年,全省有日资企业3307家,占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22.4%,日资企业投资总额为147547万美元,占外商投资总额的13.7%。在辽宁,日本是仅次于香港、韩国的第三大投资主体。几十年来,日资对于辽宁利用外资发展经济、吸纳就业、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日资企业的变化因而也备受关注。
事前做好“防稳引调”实现未雨绸缪
为回应以韩资企业为代表的部分外企“消失”现象,去年底商务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相关利益方跨国追究与诉讼工作指引》。如果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中方将跨国追究并诉讼,坚决维护中方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
一些学者认为,对于非正常撤资现象,事后追究责任维护中方利益不可或缺;但对于正常撤资事前建立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避免两败俱伤也十分必要。吕炜、肖兴志等人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压力的背景下,辽宁、山东等日资较为集中省份宜加强对外资企业撤资的研究和预判,实现未雨绸缪。
浙江老板出逃“骨牌效应”加剧
近日,涉嫌非法经营罪,携款上亿元潜逃的浙江老板温州女商人郑珠菊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被抓获,并已被刑事拘留。郑珠菊事件正在处理过程中,但“跑路”效应似乎正在温州扩散。据不完全统计,从9月12日至22日,10天时间内,温州当地已经有7家企业的老板被卷入“失踪”漩涡,行业涉及机械、阀门等制造业。
●浙江老板出逃正现“骨牌效应”
借钱放贷收不回了
49岁的郑珠菊事发前是温州市龙湾区“百乐家电”法人代表,曾拿下格力电器在温州市龙湾区的总代理,此外还兼营西门子、索尼、海尔、松下、TCL、LG、海信、美的、康佳等品牌电器。据悉,郑珠菊共欠债权人的现金借款、银行承兑汇票等高达 2.8亿元,其中现金1.8亿元,银行承兑汇票1亿元左右。
“主要是借来的钱再放出去收不回来了,资金链断了。”温州当地一知情人透露称,目前警方已经开始清理郑珠菊的债务,郑珠菊一家开始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公开自己的房产、汽车、以及库存家电等资产,并拿出别人欠给他们的借条,其中有一笔涉及8000万元左右,郑珠菊其子主动与债权人见面协商。
借贷人跑路债主恐慌
有人将因陷入高利贷漩涡而引发资金链断裂的事件进行梳理,并列出一份不完全名单:4月,江南皮革、波特曼咖啡、三旗集团;6月,浙江天石电子,欠债约7000万元;7月,巨邦鞋业,欠债约1亿元;8月,锦潮电器、耐当劳鞋材、宁波唐鹰服饰、百乐家电„„粗略汇总,至少有20起以上借贷人“跑路”事件发生,引起大批债主的恐慌。
“身陷高利贷而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的事,现在全国都有发生。浙江民间借贷活跃,表现得明显一些并不稀奇,温州毕竟是民间金融的风向标,不管是优势或弊端,都是最为集中和超前的。”浙江一金融监管机构官员称。
政府部门紧急斡旋
“实际上,借贷人失踪的,企业主失踪的,并没有舆论中传的那么严重。”9月20日,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金融办主任张韩杰谈起区域内因高利贷而“失踪”或停业的借贷人、企业,显得百口莫辩,“这主要还是产业转型中必经的阵痛,当然高利贷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货币政策趋紧的形势下,向融资中介却很容易借到大额高息资金。乐清人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这种高息资金日利率高达3‟~6‟,企业一般情况下只用来垫资还贷,期限非常短。
当地金融监管机构连续数月的调查报告总结:“从三旗集团的圈地行为,到天石电子的过度融资,民间资本的高利贷行为都直接影响了经济、金融的稳定。必须严厉打击高利贷,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
“近期资金监管得紧,不仅银监系统查,人行系统也不断强调资金贷款风控申报。”9月20日,浙江一股份制银行的金融稳定信息联络员称,上周五,又一波自查行动至收官大限。
目前,一方面是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开展自查,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则积极抚平银行的情绪,避免提前收贷恶化企业的资金链。
以下都是今年媒体报道过的或比较大的知名企业,无数逃跑的小企业,私人的不包含其中。
4月初,位于温州龙湾区的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失踪。目前公开的原因黄鹤参与大额赌博,欠下巨额赌资出逃„„
4月,温州波特曼咖啡因经营不善,企业主向民间借入高息资金,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出走,相关门店停止经营„„
4月,位于乐清的三旗集团董事长陈福财,因资金链出现困境、企业互保出现问题出走„„
6月初,温州铁通电器合金实业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范某出走,估计涉及上千万元民间借贷„„
6月中旬,位于乐清的浙江天石电子公司老板叶某出走,据传叶某欠下7000万巨债无法偿还„„
7月,瑞安的恒茂鞋业老板虞正林出逃。
7月底,位于温州龙湾区海滨街道的巨邦鞋业有限公司老板王某出走,据记者了解其参股一家担保公司,涉资金约一亿„„
8月24日,位于温州瓯海区的锦潮电器有限公司老板戴某失踪,原因可能是其参与经营的担保公司出了问题„„
8月29日,位于温州鹿城区的耐当劳鞋材有限公司宣布停工,传言老板戴某因欠巨债潜逃„
8月31日,永嘉县温州部落之神鞋业公司老板吴伟华失踪了„„
9月1日,永嘉县蝶梦儿鞋厂老板黄杰失踪了„„
9月9日下午,在龙湾颇有名气的家电老板郑珠菊,郑珠菊共欠债权人现金借款、银行承兑汇票等高达2.8亿元,其中现金1.8亿元,银行承兑汇票1亿元左右“落跑”半个月之后,在温州经济开发区滨海园区被警方抓获。
9月13日左右,温州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300名员工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往年只发一箱方便面当作中秋福利的老板,今年居然要送全体员工集体去雁荡度假,包括5名保安,费用由公司全包。意想不到的是,当中秋节后他们欢天喜地的游玩归来,却震惊的发现,两天一夜里,公司40多台、总价值上千万的精密加工设备全部不翼而飞,董事长和总经理等负责人也不知所踪。
中秋节期间,温州龙湾新耐宝鞋业老板跑路„„
中秋节期间,温州唐风制鞋老板黄伯鹤跑路„„
中秋节期间,温州金竹工业区的星际鞋业老板跑路„„
中秋节期间,温州欧霸标准件有限公司老板跑路„„
9月15日左右,浙江祥源钢业、温州宝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保忠失踪,欠银行贷款2亿多元,民间借贷8000万元,承兑汇票5000万元没有归还。
9月19日,开业仅2年的信河街温州福燕兄弟实业有限公司(燕窝之类饮食的)倒闭,房产易主,老板跑路。老板欠了几个亿的高利贷资金链断了,房产被银行转卖。
9月21日,公司占地200亩,年总产值达10个亿的浙江温州东特不锈钢制造有限公司老板姜国元跑路,一名在东特公司门口揽客的当地驾驶员告诉记者,这两天他看到一些手持借条陆续来东特公司要债的债主,其中有两名债主操温州龙湾当地的口音,一人展示的借条有1600万元,另外一人的借条共计1800多万元,他俩一看到公司搬抢一空的情形,当场腿就软掉了。日前警方正在审理中,涉案金额至少上亿„„
9月22日,温州龙湾蓝天大药房老总跑路,涉案资金8000万,但按照龙湾三甲庄泉移民村的居民反映,涉案资金估计超亿,目前老板手机全部关机。
9月22日,位于温州瓯海区娄桥工业园区内,厂房占地120亩的,温州最大的眼镜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欠款8亿跑路(具知情人透露,实际欠款达20多亿)。
中国经济转型之思
外资内资纷纷出逃,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中国经济正在痛苦转型。传统拉动经济方式已经走到尽头。大举投资特别是政府主导的投资弊端越来越大,已经不可持续。依靠粗放式、竭泽而渔式、极大浪费的刨鸡窝式的挖煤挖矿等资源能源推进型拉动,环境资源都已经难以承受。出口拉动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大,一个通胀持续走高就非常头痛,加之巨额外储带来的缩水和投资管理问题都暴露出来。长期依靠房地产泡沫式发展创造的GDP,酿造了巨大房市金融风险向,而且使得住有所居的民生矛盾异常激烈。
中国经济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如何转?转到哪里呢?从三驾马车上看,转到主要依靠消费拉动上;从生产要素看,转到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效率提高和自主品牌上;从产业上看,要转到低耗能、低耗资、节约土地、高科技上来。然而,所有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和一日之功。都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很长的过程。这就是为何被称作痛苦转型期的原因。当然,这完全是我国自主调控、自我加压、自我转型的调控政策使然。目前,最为担心的是,外部经济二次探底预期增强与中国内部经济回调、金融乱象等结合在一起,使得我国经济下行超出自主调控范围而变得不可掌控。这是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
中国当务之急是在控制好物价的同时,必须防止经济大滑坡、大波动,财税和金融调控必须双剑齐发。财税政策做一件事:大幅减税降费。央行和银监会的主要任务是除了恰当运用利率和准备金率外,急需从管理金融体系内流动性尽快转为管理社会总体流动性。当务之急是通过对金融秩序的整顿和调控使得社会总体流动性向实体经济流去。当前社会不缺流动性,缺的是流动性不进入实体经济而进入投机炒作领域和高利贷市场。管理、引导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是央行、银监会当务之急的事情,也是应对中国复杂经济局面的关键对策。
首个GDP环比数据开门红 转型期三驾马车新面目展露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15 发表评论>> 新华网上海4月15日专电题:首个GDP环比数据开门红 转型期“三驾马车”新面目展露
新华社记者 杨毅沉
与众多预期一致,虽然“十二五”开局之年首个季度的GDP同比增速,从2010年全年的10.3%降至个位数,但首次亮相的经济增长环比数据却显示出中国经济趋势依然向上。在中国经济迈出结构转型关键性步伐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有何新面目展露,GDP数字上的增长又将如何承载保障改善民生的重任?
“十二五”开局起步平稳
2011年第一季度,“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首季,中国GDP增速一降一升,同比增速小幅下降0.6个百分点,而最新公布的GDP环比增速则较前一季度上升了2.1个百分点。
从2009年一季度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内GDP同比增速降至6.6%的低点,到去年同期经济增速达到11.9%的阶段性高位,再到2011年一季度经济增速稳中有降至9.7%,中国经济在“十二五”开局阶段保持平稳运行。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在近日召开的“野村中国会议”上表示,随着前一阶段的政策力度开始逐步减小,从GDP季度环比增速看,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将延续回升趋势。而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闫伟则表示,GDP环比数据的首次公布,对未来衡量经济增长趋势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1年年度增速仍是8%左右”的目标相比,中国经济增长显示出与最新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的判断相符。
范剑平认为,虽然一系列高频率调控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的抑制效应将逐步显现,但初步估计,全年中国GDP增速应该在9.5%左右。
在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看来,中国经济增长在去年三季度就已恢复动力,但在控制通胀和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政策措施下,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下降至9.7%,这其中也包括一些年化季节性的调整。在三大行业中,工业和建筑业受累于政策调控,而农业和服务业则保持稳定。
业内专家表示,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仍然极为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特别是国内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多数城市房价还在上涨,宏观调控仍然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三驾马车”新面目初现
在一季度经济增速同比回落的情况下,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展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这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变量因素。
“出口与投资在‘三驾马车’中依然强势。”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说,“不过从消费增速放缓可以明显看出,前两年政策刺激的痕迹正逐渐消退。”
2011年一季度全球经济环境显然并不安宁,从西亚、北非的政局动荡带来的能源价格持续攀升,到日本地震灾害引发的地区性经济损失,再加上人民币兑美元在一季度的持续升值,都给中国“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一些从日本进口高技术原材料进行生产加工组装的国内企业,受制于日方上游企业的停产,自身的出口受到影响。而北非政局的动荡也对一些企业产生了实质性影响,从事新材料、建筑产品、节能产品生产销售的江西泓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情况颇具代表性,记者了解到该公司一季度出口下降主要是由于考虑到中东地区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为保证收汇安全,主动放弃了部分订单。
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一位长期从事进出口企业贷款业务的人士表示,产业结构的转型要求,也使得部分传统加工制造业出口企业在今年资金有所收紧、成本有所提高的情况下,面临转型的阵痛。
在出口环境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同样肩负经济增长重任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在一季度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目前投资同比增速已降至25%左右,同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与中央项目投资这些“刺激性”投资增速的大幅下降,显示出“十二五”开局“上项目”的冲动有所减弱。
与此同时,随着商品房成交的下降以及成品油等消费成本的上升,再加上一些购买优惠政策的逐步取消,原先伴随购房催热消费的家电、家具、汽车等商品销量有所下降。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指出,虽然今年一季度消费仍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但名义和实际消费增速都有所放缓。
保障改善民生任重道远
虽然GDP同比增速依然全球领先,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但老百姓最希望实现的依然是改善民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2011年经济增长8%左右这个目标的解释是:8%左右的增长目标比去年实际增长速度要低,主要是为了把各方面的注意力和工作重点引导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8%左右的增长目标是就全国来讲的,是一个预期性、指导性目标,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科学确定增长目标,切不可盲目追求和攀比高速度,更不要层层加码。
对此,闫伟认为,GDP指标在今年不难达到,但如何让百姓从经济增长中受益,还需要诸多保障、改善民生的举措。
在百姓最关心的房价问题上,去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并未像一些市场人士预期的那样,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负面因素,而保障房的建设则成为未来拉动投资的一项长期工程。今年,全国将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中央财政为此拿出1030亿元。对此,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将2011年称为中国的“保障房之年”。
此外,如何从源头上保障百姓消费能力,成为未来消费升级这一重大转变的前提。国务院常务会议新近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改善民生,改善消费环境,从根本上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 “三驾马车”更趋平衡 转型曙光闪耀2011 2011年01月24日 14:0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三驾马车”更趋平衡,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恢复,推动经济继续2010年的稳增趋势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新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2010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0.3%,增速比2009年加快1.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结束了连续两个季度回调的态势,开始重回上升轨道。“三驾马车”更趋平衡,经济增速回落趋于稳定。
如果说2009年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快速回升靠的是刺激政策的作用的话,那么从2010年起,刺激政策已经逐步退出,特别是从2010年下半年起,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其内生动力。
2010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8%,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7.9%,拉动2010年GDP增长0.8个百分点。
综观之,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进一步恢复,“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增长将稳健起步。就经济增长的动力而言,预计2011年“三驾马车”将呈现“两降一升”的格局,即消费的增长将加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而投资和净出口的增速将有所放慢。
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与中央宏观调控之间的博弈使2011年投资增速可能小幅回落,但仍将维持较高水平。从目前各地已经公布的未来投资规划来看,我国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在“十二五”期间丝毫未减,尤其是中西部省份,如湖北、重庆、山西、海南等。因此,2011年以及未来整个“十二五”时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不会出现大幅回落。
具体在房地产行业,由于2011年政府提出了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计划,相比2010年的580万套,增长72.4%。根据计划,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需求投资约1.34万亿元人民币(超过2009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的1/4)。这一计划如果能如期完成,保障房建设将对2011年全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形成较强的支撑。
收入分配改革预期推动2011年消费维持稳定增长。预计2011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可能正式出台,具体措施可能包括提高中低收入者工资水平,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个税改革)等。这些改革措施的推出,将从根本上促使消费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这种改革的预期将促使2011年消费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11年名义消费增速为19%左右。
刺激政策到期及高基数效应,使2011年汽车消费增速可能放缓。近期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宣布对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汽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三项政策到期停止。加上近期北京出台了治理交通拥堵的相关措施,预计其他一些大城市也可能效仿出台相关汽车牌照限制或限行政策。这些都可能对2011年国内汽车消费产生负面影响。与此同时,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突破1800万辆,同比增速超过30%,高基数也使得2011年增速将会比2010年明显放缓,预计2011年国内汽车销量可能在2100万辆左右,增速降至15%左右。
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将继续,所以2011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滑的趋势仍将存在,这将对2011年家电类、家具类及建筑装潢材料类产品的消费产生负面影响。但如果2011年保障性住房供应增加较多的话,这类产品的消费增长仍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撑。
2010年我国出口的恢复性增长超出了市场预期,特别是下半年开始,我国月度出口值连续数月刷新2008年7月的历史记录,均创历史新高。但这种高基数效应将导致2011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速可能较2010年明显放缓。未来一年发达经济体的复苏将有所放缓,失业率将持续居高不下。而新兴市场由于通货膨胀压力,不得不收紧国内宏观政策,从而使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因此,对于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仍然偏于下行。这也将使2011年我国出口增长面临压力。
展望2011年,虽然国内消费仍能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出口增速可能下降,因此,初步预计2011年国内GDP增速可能有所回落,全年将达到9.8%左右。从季度增长率来看,由于2011年基数的原因,2011年经济增长很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从具体操作工具来看,在金融体系总体流动性依然较为充裕、信贷需求较为旺盛以及资本流入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仍显迫切,但考虑到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措施可能实施并设定过渡期安排,预计2011年存款准备金率统一上调和差别上调将会同时进行。
在2011年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利率仍有上调的必要。预计2011年底之前,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可能会上调。2011年公开市场操作继续灵活进行,总体方向会偏向净回笼资金。人民币将维持渐进升值的态势,幅度略有扩大,预计全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在5%左右,并仍将呈现明显的双向波动、富有弹性的走势。
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怎么跑
漫画:杨威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竞争力。这要求消费、投资、出口必须均衡发力。
让“三驾马车”跑得更欢,居民还有哪些期盼?亟待破除哪些机制体制障碍?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经济,企业的压力和动力有多大?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中外企业面临怎样的机遇与风险?我们走近普通百姓,也走近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以他们的视角来展望越来越近的2011年。
消费:强化“车头”作用
——重建经济发展动力结构,内外需并重
——加快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百姓消费能力
——创新产品和服务,拓展消费空间
家在东北的李阿姨每月和老伴有6000元左右的退休工资。谈起明年开销,她觉得还是挺紧巴。“希望物价别涨太快,要不然心里没谱,不敢花钱。”李阿姨希望退休工资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标准能继续提高,“只要收入增加了,保障充分了,没啥后顾之忧,我们也想出去旅游,把家里的旧冰箱、电视换换。”
宏观经济向好、通胀压力减轻,衣食住行不断改善,医疗、养老保障不断提高,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更完善——采访中,人们对于明年的新生活,还抱有很多期望。
今年前三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029亿元,同比增长18.3%。内需走旺,巩固和扩大了我们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荆林波认为:横向比较,我国消费率明显偏低,居民消费率自1978年以来一直在53%以下,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下降到35%左右,而且情况仍然有恶化的倾向。“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国际需求不稳的情况下,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动力绝不能像过去那样过度地、单纯地依靠粗放式的外贸,要重建经济发展动力结构,内外需并重,稳外需与扩内需相结合,稳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这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荆林波认为,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当务之急是破除一些机制体制障碍。“一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尽合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6%和 12.6%,低于GDP增长水平,普通劳动者不能充分分享经济增长的蛋糕。二是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居民购买力低下,农村市场的开拓尚未根本见效。三是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程度还不是很高,未能充分发挥在再分配方面的调节作用。”
“扩大内需应制定明确的战略性目标。”荆林波说,必须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包括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并实施“居民收入增长规划”,将居民收入增长率和消费率的增长目标,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中。
此外还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稳定居民收入与消费不断增长的心理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特别对于低收入群体,防止其储蓄倾向进一步上升而消费意愿进一步下滑。“要提高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从制度上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
扩大内需,难点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荆林波认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健全农村社保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是农村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现实基础。“此外,应尽快从制度层面解决1.6亿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市民化问题,由此可以释放的消费空间将难以估量。”
近年来,居民消费亮点、热点频出。荆林波分析说还要进一步净化消费环境、创新产品和服务,连“点”成“面”,拓展更广阔的消费空间。比如:打击投机需求,使住房消费理性化、合理化;改善路网条件,应对城市汽车销售的“井喷”局面;改变粗放经营,精耕细作旅游市场;规范秩序、加强培训,做大社区服务业蛋糕;推动“三网融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等
投资重在结构优化
——投资将向发展薄弱环节倾斜
——投资与消费并非此消彼长,可实现互相促动
——给民间投资提供更公平的机会
福建省福清市一家陶瓷企业的总经理林先生最近在考虑明年发展时,有些举棋不定。他告诉记者,陶瓷业一直被认为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双高”产业,近年来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市场需求放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传统建筑陶瓷发展已经遇到明显瓶颈。作为企业来说,加快转型,发展高技术陶瓷是大势所趋。公司正在考虑太阳能陶瓷面板等新项目,但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都缺少相应的准备和支持,新项目投资还面临不少困难。
林先生的想法,代表了不少传统产业经营者的一个普遍心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钱应该往哪儿投,才能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谋取更大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的作用一直最为突出。然而,从今年的情况看,趋势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非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行,前三季度分别为24.2%、22.1%和20.6%。专家预期,在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严控投资产能过剩行业,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等诸多因素作用下,明年投资增速很可能较今年有所回落。
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琨说,“十一五” 时期,我国在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进行了大量投资,目前基础产业已经趋于完备,可投资项目的数量相应减少。我国经济过于依赖投资拉动,消费不足,是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投资的作用相对下降,让经济增长更加依靠消费带动,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
不过,她也认为,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阶段,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仍然离不开固定资产投资的推动。从企业的角度看,想要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也需要在自身转型、技术改造或扩大生产规模等方面进行投资。因此,可以预期,投资增速仍将保持一定水平,不会出现快速回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优化投资结构为重点,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李琨表示,投资结构的优化,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整体经济结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认为,消费需求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与公共服务投资相关。通过加大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资,既可以更好满足百姓在这些领域的消费需求,同时也能增强稳定感,让百姓放心加大其他方面的消费力度。这说明,投资与消费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可以实现互相促动。
此外,在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投资。我国节能减排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无论是政府投资,或者民间投资,都需要加大节能减排设施的投资。而正处于孕育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的力量,也离不开政府投入的支持。从地区结构看,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等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发展潜力大,需要的投资量相对较多。这些地区的投资,对于改变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也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在投资结构调整的方向上,就是要进一步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向自主创新倾斜,向节能环保倾斜。此外,还应该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打破垄断,让民间投资有更公平的机会进入社会事业、市政公用和社会服务等领域。”李琨认为。(人民日报,记者 许志峰)
出口更要加速转型
——贸易摩擦向产业政策、汇率制度等宏观层面延伸
——加快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在稳出口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进口
“今年出口形势好了很多,前三季度格力电器出口同比增长达85%,其中绿色节能空调出口增长超过110%。”格力电器副总裁望靖东说,“2011年,我们将着重调整出口结构,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扩大绿色节能产品出口的比例。”
格力电器的业绩,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今年以来我国外贸整体形势。由于世界经济总体处于复苏通道,国内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我国外贸保持稳定增长。今年1至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67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6.3%。据商务部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全年进出口约为2.8万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5%左右。
展望明年,应如何做好外贸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创外贸竞争新优势,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商务部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明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世界经济总体上将延续复苏态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多双边经贸合作仍是国际经贸关系的主流;国民经济向好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前两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采取的一系列外贸政策总体将保持稳定,有利于对外贸易持续平稳增长。
但与此同时,外部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国内要素成本呈继续上升态势,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遭遇的贸易摩擦从纺织、轻工等低附加值产业向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蔓延,从具体产品层面向产业政策、汇率制度等宏观层面延伸的态势更加明显。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可能有所回落。”商务部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稳定外需,更要加快转型升级。与欧美等发达贸易强国相比,我们在出口产业结构、产品技术含量、创新能力以及人均贸易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也面临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迫切任务,基本思路就是稳出口,增进口,调整外贸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水平,使国际收支和对外贸易更加平衡。
这位负责人表示,稳定出口并不是减少出口,而是在出口基本稳定增加的同时,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发展自有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争创新的竞争优势。同时,引导加工贸易延长产业链,提升加工贸易附加值,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扩大进口被提到更重要的位置。实际上,当前中国的贸易平衡状况已经有所改善。今年前11个月,中国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7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已从2008年的2954亿美元下降至 2009年的1960亿美元,减少近1000亿美元。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明年要继续扩大进口,争取更加有利的位置,扩大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所需要的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短缺物资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