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峰阳高小旧房拆除暨预算报告
关于峰阳高小旧房拆除暨预算报告
峰阳高级小学
为了保证我校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我校决定首先拆除学校影响新建校舍地面的旧房。目前主要拆除对象为大门南北轴线以东四栋30间旧房,以西第二栋房(9间),大门两边门房(4间),大门以东50米处围墙5米,作为工队车辆出入的临时大门,通平临时大门内外道路。
现将具体情况向学区报告如下:
为使学校教学工作与建筑工程进度两不误,我校决定,拆除工作分为两阶段进行。
⑴ 拆除西边第二栋9间和东边前三栋24间。⑵ 工期需10天。
⑶拆房和清运垃圾费用500元/间,33间共需经费16500元。拆除东边第四栋房屋(6间),门房(4间),新餐厅建成后,解决了师生吃饭问题后,再行拆除东边第四栋房屋(现为师生灶)。⑴ 工期5天。
⑵ 费用500元/间,10间共需经费5000元。新开门与通平道路需1000元。
拆除房屋后教师住宿问题校内已无法解决,需在校外租赁民房5间,50元/间/月。六个月共需50×5×6=1500元。提升中院地面40厘米需1000元。总之,本次拆房共需经费为25000元。
妥否、请批示!
峰阳高级小学 2013.2.28
第二篇:关于申请解决峰阳高小维修资金的报告
关于申请解决峰阳高小维修资金的报告
咸阳市教育局:
峰阳高小位于乾县峰阳镇西一公里处的刘家村,占地面积30余亩,现有学生354人,覆盖教育面积一万余人。辖:刘家、西胡、东胡、川子、吴家、云村等六所初小。该校在峰阳镇地理位置适中,面积较大.为撤点并校必须保留之学校。
我校现有单层平房53间,其中土木结构45间,砖木结构8间。二层教学楼一座(6个标准教室)建于90年代初期。土木结构房屋均属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建,绝大部分已经木朽墙危,5·12地震后,作为教室已无法使用。今年入秋以来阴雨过多,17间教师宿舍9间已无法再住,18名教师被迫搬进教学楼中暂宿(占用2个教室)。另外学校460多米围墙均系土围墙,在今年雨季中相继倒塌60余米,其余墙体也有随时倒塌的可能。学校师生厕所墙基下陷,墙体严重裂缝,已无法使用。现在校园一角,搭建临时露天厕所。以上因素,给我校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排除将会对我校正常教学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我校特向市教育局申请解决目前急需的维修资金:50万元,为盼!
维修项目:
1.更换460米土围墙。2.翻修改造14间教工宿舍。3.重建师生厕所。
申请单位:乾县峰阳镇高级小学
2011.10.13
申 请 报 告
乾 县 2011.10
阳 级 小 学
峰 高
第三篇:岷阳镇岷峰春蕾小学综合督导自评报告
岷阳镇岷峰春蕾小学综合督导
自 评 报 告
岷阳学区:
按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周中心工作要求及学校评估标准,我们适时召开全校教职工会议,并认真学习评估细则,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成立了学校自评领导小组,统一思想,职责到位、到人,并将此次督评活动作为一次整顿改进、学习提高、规范办学的机会来认真对待。现就学校自评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岷峰小学始建于1941年,是一所六年制完小,位于县城西郊,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1995年被国家妇联确定为春蕾计划项目学校,同年更名为“岷峰春蕾小学”。学校服务半径主要有岷阳镇、十里镇的5个村和2个社区,服务区(岷峰村)总人口约3800人。
学校占地272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41平方米(生均3.1平方米);学校拥有图书4770余册,生均7.9册。现已建成图书阅览室、“两基”办公室、仪器室、少先队器材室、德育室、医务室等,基本实现了“六配套”;同时建有一个计算机教室,配备计算机17台,装有1套卫星宽带网。
学校现设有13个(其中学前班1)教学班,在校学生561人,其中女267人,学前生37人。教职工33名(包括县聘代课1人,镇聘代课2人),其中女21名;平均年龄35.2岁,目前全部在岗。教职工中本科学历10人,占30.3%;大专18人,占54.5%;中专(含高中)5人,占15.2%;学历合格率为100%。教职工中有县级优秀教师7名,市青年教学能手1人,县级骨干教师1人。
二、自查自评情况概要
(一)、办学方向:
学校始终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学校办学目标(见章程)和《四法一纲》,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结合实际,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并认真
学工作考核与奖罚办法》)。
2、建立了“校务公开、民主监督”五人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关系到教师聘任、晋级晋职等与教师切身利益有关的事宜进行监督,对关系到学生重大利益关系的监督,对学校财务收支情况的监督,以及对学校制定计划、制度落实、工作考核和措施安排等方面的监督。
3、建立健全一系列管理制定、预案、条例及各类责任书等,基本做到有章可循,措施得力;同时,也有力地保障了正常有序地开展学校教育教学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各项制度正在完善的关键段)。
4、规范和完善了学校各类档案管理。
5、加强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班子成员团结协作,求真务实,乐于奉献,且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在做好本职工作(教学)的同时,全力做好其它兼职工作,能廉洁自律、率先垂范、任劳任怨,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6、领导班子分工明确,熟悉业务,能够胜任教学及管理,工作无推诿和掣肘现象。年龄及专业结构合理,形成以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管理队伍。
(三)教师管理:
1、教师综合素质是搞好教育的关键性因素,提高教师素质,就是要求教师全心全意献身于教育事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思想,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用人格魅力感化和教育学生,使教师从讲政治的角度认识未来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增强职业道德感,提高敬业意识,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促进校风转变,着力深化学校在社会上的信誉度。
2、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逐步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及终身受教育的思想。一是开展校本培训和完善电教制度,丰富学习内容、形式,开阔视野和思路。二是鼓励教师参加函授、自考、在职进修等,提高学历层次(近几年已有6名教师通过自学取得本科学历)。
3、完善了岗位机制,坚持师德、能力、学历三位一体的用人标准,实
3、主抓学校工作的核心——教育教学。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标,开齐课程,开齐课时,开全各类活动课。不得随意补课、延长在校时间。建立健全教学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做到有计划、实施、检查、考核、奖励措施。规范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等常规工作。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和课改工作,树立教研兴教、兴校意识,深入实际地开展教研活动。一是健全了学校教研机构,定课题、定人员、定班级等,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能手”、“新秀”的带动作用,从而促进教法改革,优化课堂教学。二是改进教研的单一形式,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认真开展“三个一”活动,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借鉴交流,多实践创新,为学校教研工作注入新的生机。三是认真组织师生参加各科教学和学科竞赛活动,提高师生参与竞争的能力与水平。同时办好校刊《春蕾一角》,提高办刊质量,交流经验和方法,以增进合作与资源共享。
5、加强学生习惯的培养及体育、卫生、美育和劳动教育。学校建立《体音美课的要求》及《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制度完善,责任明确。坚持上好“两操”,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审美教育,积极参加县举办的“五一”运动会等体育竞技活动;因场地有限,无法组织校际田运会,但学校内每年仍将“春、冬季越野赛”、“体操比赛”、“拔河赛”、“乒乓球赛”等计划在常规工作中,同时每学年对学生进行四—五项的体育达标测试,作为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状况的依据。严格卫生监督评比制度,从个人到集体树立“五讲四美”的高尚审美观和培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利用劳动课、活动课及节假日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6、学校重视考试改革,细化评价方式,严明考风、考纪,把考试视为激励学生积极上进的动力,掌握教师教学状况和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继续完善、细化教学检查、评估制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促教师提升业务素质和全面衡量个人与学生实际。建立了完善规范的“两基”档案、学籍档
除使入学率、辍学率、毕业率、德育合格率分别达到99.5﹪、0.20﹪、100﹪、100﹪外,学校将学科的“两合率”及“三合率”进入学区前三位作为奋斗目标。从2010年至2011年第一学期期末成绩汇总看,全校语、数双科合格率(76.7﹪)及三科合格率(65.8﹪)列岷阳学区9校第五位,横﹑纵比较均有上升;但发展、提升的空间很大,需要反思和探究。
2、体育、艺术、卫生:学校以“活跃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并多次获得组织者奖励、肯定(体育:1996年至2010年13次获奖,艺术1996年至2010年10次获奖),也为学校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和群众的信任。同时学校内积极开展各类文体及竞赛活动,坚持体育达标测试,95﹪以上学生体质合格,达标率为97.5﹪。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养成了良好的用眼、读书、写字、休息等卫生习惯,讲究个人、集体卫生。为全面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学校坚持一贯的体检制度,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多发病率低于5﹪。
3、劳技方面:我校主要生源来自农村,学生大多数有良好的劳动习惯,懂得和掌握简单的劳动知识与技能,会使用常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具有不怕苦、不怕流汗的劳动品质,尊重劳动人民、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爱护公物、珍惜劳动成果,生活上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上级、同行、群众的肯定,办学效益明显增强,但也存在的问题较多:
一、学校管理效益还不高,用作还不够流畅,处、组负责人的“机能”未充分发挥,特别是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够,有待改进和加强。
二、部分教师思想理念陈旧,专业知识需要及时的补充;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尤其是教育教学的艺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各学科教师之间对于教育学生的合力还没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养成教育还有待加强。
四、教学的评价机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