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粮食进口配额制度:历史演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9-05-14 11:1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韩国粮食进口配额制度:历史演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韩国粮食进口配额制度:历史演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韩国粮食进口配额制度:历史演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韩国粮食进口配额制度:历史演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韩春花

(青岛农业大学 合作社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摘要】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达成以后,韩国对粮食进口实行以配额管理为核心的调控方式,对稳定韩国粮食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韩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FTA)逐渐增多,如何协调好FTA下的配额管理与WTO下的配额管理成为了韩国粮食进口制度的一个重要任务。

【关键词】韩国

粮食

配额

一、引言

近几十年来,韩国粮食产品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日益严重,韩国已成为世界上可数的几大谷物进口国之一。基于粮食产品的特殊重要性,很多国家历来对粮食市场的开放比较谨慎。特别是在进口环节上,若管理失控会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冲击甚至可能会引起政治危机。那么,作为谷物的进口大国,韩国是如何调控粮食进口的呢?本文就该问题做一分析。

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止,韩国一直对大米、大麦、大豆、玉米等主要粮食实行了全面的进口限制。然而,随着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实施(1995年),韩国粮食进口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被动限制进口转变为以配额(TRQ)管理为核心的主动调控进口方式。配额管理制度有效地避免了粮食进口的恶性竞争和混乱无序等问题,对稳定韩国粮食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韩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FTA)逐渐增多,如何协调好FTA下的配额管理(以下,简称为FTA/TRQ)与WTO下的配额管理(WTO/TRQ)成为了韩国粮食进口制度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韩国粮食供需及进口的演变

1970年至2010年的40年间,韩国总耕地面积由270万公顷减少为100万公顷,减少率约为60%(表1)。其中,水稻由120万公顷减少为90万公顷,减少幅度最小。但麦类、豆类、薯类的耕地面积出现了大幅度的减少,分别由80万公顷、35万公顷和18万公顷锐减为4万公顷、8万公顷和4万公顷。

从产量来看,大米因单产的提高,在水稻面积减少的情况下总产量还有所增加,由400万吨增至430万吨。但麦类、豆类、薯类等的总产量因种植面积减少率过大都出现了大幅下滑,分别由18万吨、27万吨和78万吨减少为8万吨、11万吨和21万吨。

年份表-1 韩国主要粮食的面积和产量的推移(单位:千公顷、千吨)合计大米麦类豆类薯类面积产量面积产量面积产量面积产量面积产量2,6996,9371,2033,9398331,***1,9825,3241,2333,***924311,6696,6351,2445,6061604***081,3185,9111,0725,***62481,2345,5209804,768612001***,0834,7968924,295398***

***020052010 资料来源:韩国农林水产食品部,粮政统计,2011

从需求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受欧美文化的影响,40年来韩国粮食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米消费明显下降而面粉类和大豆及玉米等的消费急剧增加(表2)。1970年,韩国人均大米消费量是136公斤,而如今仅为73公斤,几乎削减为一半,而小麦由26公斤增至31公斤。对肉类的需求增加带动了韩国畜牧业的发展,这直接导致了大豆的人均消费由5公斤增至9公斤,玉米则由1公斤骤然增至5公斤。

***020052010合计219.4195.2167153.3135.5125.8表-2 韩国人均粮食消费量(单位:公斤)大米大麦小麦玉米大豆136.437.326.11.15.3132.413.929.43.18119.61.629.82.78.393.61.635.95.98.580.71.131.84.9972.81.3314.68.5薯类10.26.33.34.34.23.5其他32.11.73.53.84.1资料来源:韩国农林水产食品部,粮政统计,2011目前韩国只有大米能满足自给以外,其他粮食自给率都很低。比如大麦的自给率为26.6%,大豆为8.7%,而小麦和玉米的自给率不足0.8%。不断扩大的产销缺口只能由进口来补充,据统计,2010年韩国进口谷物超过1400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五大谷物进口国。

三、WTO规制下的韩国粮食配额制度

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达成之后,韩国粮食进口制度由全面管制转变为除大米以外全部实行关税化(即只要交纳关税任何人都可以进口这些产品)的政策。

之所以唯独对大米特别关照的原因在于大米对韩国农业的重要性。稻米是韩国传统的、也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韩国担心大米的贸易自由化可能会摧毁韩国农业的根基。WTO农业协议接受了韩国的要求,允许韩国推迟l0年实施大米关税化,但同时规定了该10年间韩国的大米最低进口量(MMA)。具体是:1995年大米的进口数量为基期(1988-1990年平均)韩国大米消费量的1%,之后逐年增加,2004年增至4%。而过了10年之后,韩国于2004年又提出再推迟10年实行大米关税化,并承诺:从2005-2014年韩国每年多进口大米2.03万吨。

大米以外的其他粮食产品实行关税化,原则上是全面放开进口经营权。但实际上对主要粮食产品,韩国实行严格的配额制度,对进口经营主体和进口数量进行管制。1994年,韩国政府向WTO秘书处提交了列举韩国农业开放进程的履行计划书。根据该计划书规定,韩国政府可以对部分农产品的进口实行配额制,对配额内的产品征收低关税,但对超过配额的产品征收高关税。缴纳超过300%以上的高关税大量进口粮食的情景是极其罕见的,所以对配额的管理成为了韩国宏观调控粮食进口的重要手段。

签署农业协议的当时,韩国设定了67种产品的配额,而现在对牛肉、猪肉、鸡肉、橙汁饮料的配额已被废除,只剩63种产品。粮食产品中有大米、大豆、玉米、大麦、淀粉类、绿豆与红豆、荞麦、木薯等。但对大豆和玉米而言,配额并无实质性意义。因为韩国进口该两种产品主要用于加工或饲料,为降低下游产业的成本,只要有大豆和玉米的需求,即使超过配额政府也都按低关税进口。

韩国农林水产食品部每年末发布《农畜产品准入量的优惠关税及进口管理要领》,就下一年度配额管理的一般事项比如配额分配方式、申请材料、事后管理等作出说明。按照实际运营方式韩国配额管理可分为四类(表3)。

配额分配方式指定机关运营(1)表-3 韩国的WTO规制下粮食产品的TRQ运营方式(2012年)管辖产品大米-种用马铃薯根据实际需求发放(3)木薯玉米(1)+(2)混合方式(1)+(3)荞麦大麦进口管理授权机关农林水产食品部-国立种子管理所按实际需求发放配额。具体操作上,可农水产品流通公社,农分为资格审查型和申请顺序型协中央会,饲料协会等国营贸易方式为主,但一部分实行拍卖制农林水产食品部,韩国国营贸易方式为主,但一部分根据实际饲料协会需求发放农水产品流通公社拍卖制和实际需求发放相结合农水产品流通公社韩国酒类产业协会备注只允许指定机构进口销售参加由许可证拍卖管理机关主持的拍卖会并中标后才能进口 进口许可证的拍卖(2)

(2)+(3)马铃薯资料来源:韩国农林水产食品部,农畜产品准入量优惠关税及进口管理要领,2011年12月第一类是只允许指定的机关进口销售方式(国营贸易方式)。大米产品属于该类,由农林水产食品部垄断经营。如前所述,韩国每年必须履行大米的最低进口量的义务,而该进口工作只能由农林水产食品部操控,其他组织和企业不得介入。

第二类是拍卖进口许可证方式。该方式针对的是国内外价格差距较大的部分奶制品,由奶加工协会进行管理。粮食产品中没有该类型的方式。

第三类是根据实际需要分配的方式。种用马铃薯、木薯、玉米等适用于该类型。具体操作上,该方式又分为资格审查型和申请顺序型。比如玉米等产品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国产购买率、加工设施的有无等时才能分到配额。而一些产品则依据申请顺序分配配额。不同的产品授权管理机构也都不相同。比如种用马铃薯由国立种子管理所授权管理,木薯由酒类产业协会管理,玉米由农水产品流通公社、农协中央会及饲料协会联合管理。

第四类是上述三种类型的混合方式。比如荞麦,采用指定机关+进口权拍卖形式,即以国营贸易为主的同时,部分配额采用进口权拍卖的形式,由农水产品流通公社管理。大麦则采用指定机关+实际需求形式,虽然以国营贸易为主但部分配额依据实际需求发放,由农林水产食品部和饲料协会共同管理。而马铃薯采用进口权拍卖和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形式,由农水产品流通公社管理。

十多年来,在粮食产品贸易自由化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韩国依据配额制掌握了粮食进口调控的主动权,把握了进口的规模和节奏,使进口成为韩国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但随着韩国于本世纪初开始积极推进FTA战略,WTO/TRQ和FTA/TRQ之间的脱节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注意。

四、FTA环境下的韩国粮食配额制度

韩国目前已经签署了10个FTA,其中8个已生效。涉及到粮食产品开放最多的是韩美FTA,所以本节以该FTA为例说明FTA环境下的粮食配额相关问题。

韩美FTA中,韩国对大米规定不做任何开放承诺。其实,韩国签署的所有的FTA都将大米设为例外处理,这与韩国在WTO坚持的主张一脉相承,不再赘述。

其他较重要的粮食产品的开放模式如下。玉米的关税分7年取消,期间提供零关税配额。大麦、麦芽、啤酒麦关税分15年废除,期间提供零关税配额。对于大豆和马铃薯分,则分成食用和加工用,采取不同的开放形式。对食用大豆和食用马铃薯维持487%和304%的现行关税的同时采用零关税配额制(配额每年按一定比例增加)。但对加工用大豆立即废除关税,对加工用马铃薯则采取了季节关税形式。种用马铃薯的开放幅度处在食用和加工用产品之间,分10年废除关税,期间实行配额制。

那么,FTA/TRQ管理与WTO/TRQ管理有何异同呢?FTA中对于进口主体的规定与WTO是相同的,即不放开粮食进口经营,实行业必归会的制度,由进口行业协会统一对外,杜绝分散经营的情况。

但是,就配额的分配方式和管理机构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协调之处。首先,在配额的分配方式上FTA采用进口权拍卖和按实际需求分配两种形式,WTO配额分配方式中的指定机构方式(国营贸易方式)在FTA配额管理中是原则上不允许使用。问题在于,当同一产品的配额分配方式上WTO和FTA规定有所不同时,很容易引起混乱(表4)。比如土豆,WTO下 ①

②①加工用大豆和马铃薯的开放模式与食用的明显不同的原因是:加工用大豆和马铃薯原本一直依赖进口,降低关税不会影响到国内生产,而且还能提高加工行业的竞争力。但食用的玉米、大豆、马铃薯等粮食产品若降低关税将直接影响其国内农业生产。

② 每年12月到次年4月期间是立即废除关税,每年5月到11月期间是前7年维持现行税率,第8年开始逐年降低关税,第15年完全废除。的配额分配采用进口权拍卖和实际需求相结合的方式,而韩美FTA则仅采用进口权拍卖方式。大豆和大麦,WTO下的配额分配采用制定机关+实际需求相结合的方式,而韩美FTA则仅采用依据实际需求分配的方式。

表-4 WTO和FTA下的TRQ的差异配额分配方式授权管理机关WTO韩美FTAWTO韩美FTA土豆进口权拍卖/实际需求进口权拍卖农水产品流通公社农水产品流通公社农水产品流通公社/韩国大大豆加工行业组织联大豆指定机构/实际需求实际需求豆加工协会/国立种子管理合体所/韩国饲料协会麦芽实际需求实际需求农协中央会农水产品流通公社啤酒麦实际需求实际需求农协中央会农水产品流通公社农林水产食品部/韩国饲料大麦指定机构/实际需求实际需求农水产品流通公社协会资料来源:根据笔者整理。产品

其次,在管理机构上,同一产品的配额管理机构在WTO和FTA中不同时,也很容易引起不便和效率的低下。比如,大豆,WTO下的管理机构有农水产品流通公社、韩国大豆加工协会、韩国饲料协会、韩国国立种子管理所等四家,但FTA下的授权管理机构是由韩国酱类工业协同组合、食品工业协会等组成的大豆加工行业联合体。麦芽、啤酒麦和大麦产品也存在相似的问题,WTO下由农协中央会、农林水产食品部、饲料协会等管理,但F TA下均由农水产品流通公社一家管理。

作为贸易立国型国家,韩国将在FTA实践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如何将庞大的FTA网络下的配额管理制度与WTO下的配额管理制度及时衔接起来,已成为韩国粮食进口制度面临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韩国农林水产食品部,农畜产品准入量优惠关税及进口管理要领,2011年12月 [2] 韩国农林水产食品部,粮政统计,2011 [3] 干玉兰,粮食安全问题困扰韩国,新华网,2008年04月20日 [4] 陈锡文,粮食生产靠国际市场很明智,凤凰网,2012年11月29日

第二篇: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粮食流通流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李静食工095班 摘要

在逐渐激烈的粮食市场竞争条件下,我国粮食流通面临现代物流的挑战,暴露出许多弊端,同时又有多年积累下来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要积极分析我国粮食流通的现状,发现其面临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就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无限商机和强大生命力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不仅能对我国的粮食产业及整个社会经济产生积极地影响和保证作用,更是解决中国“入市”后粮食问题的重要手段,将力的推动中国粮食贸易与国际贸易的接轨,顺应国际粮食流通业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符合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流通模式。

关键词

现代粮食物流现状问题改革

前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变革,粮食购销已全面走向市场,粮食流通环境明显改善,粮食流通速度明显加快,市场调控粮食供求能力显著提高,所以一个顺应市场需求,大规模,高效益的新型产业应运而生—现代粮食物流。不难预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我国传统粮食流通业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大粮食,大市场,大流通”框架的确立,我国传统粮食流通业的许多特点与现代粮食物流业接轨中所发生的体制性障碍将日益显现,与现代粮食物流业的结构性摩擦将日益升级,所以解决我国在粮食流通领域的问题,突破以往僵化的体制和机制的束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加快与国际接轨,是我们现在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正文

一我国传统粮食流通模式特点分析:

从建国初期开始,人多地少,粮食紧缺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的难题,尽管“以粮为纲”曾经打下时代的烙印,政府也曾千方百计试图解决粮食共给问题,但综合其特点不难看出传统粮食流通模式一直是按照短缺经济的运行模式设计的。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粮食流通模式的计划性

由于粮食长期实行高度的封闭计划经济。因此粮食流通也是全国一盘棋,无论收购还是销售,无论是调拨还是加工,均受制于计划这根无形的“魔杖”。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名单是粮食依旧沿袭了计划经济的经济模式,粮食流通效率并未提高流通规模流通组织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计划思想的约束。

(二)粮食部门思维的定向行

在计划经济时期马零食流通主要是靠政府统筹安排,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层层编制粮食调拨计划,国有粮食企业具体实施计划。粮食流通的目的、效果及费用全部由政府包揽。体现、企业不承担任何实际责任,也不直接体现经济效应,而是间接享受政府的费用补贴。因此,整个粮食流通全部由政府掌控,从上至下也就自然地形成了粮食部门两眼向上的思维定势。

(三)粮食购销范围的边界性

由于粮食长期执行“传统购销”政策,粮食购销范围对于某一特定的机构具有明确的边界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也不准越雷池半步,从而形成了粮食购销区域边界极强,管理者不能考虑“边界”管理范围以外的任何事情,无疑限制了粮食部门的发展空间。同时,受计划经济的束缚,粮食流通也一直徘徊在效率低,流通成本偏高的低发展阶段。

二实行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综合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粮食流通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

(一)粮食商品流通不再受中家指令性计划的直接控制,而是通过市场进行相对的自由调节。

(二)粮食价格经历了国家统一定价,价格双轨制,到订购价与保护价并存,以及随后实行粮食收购保护价和顺价销售的政策,直至今天部分粮食退出国家粮食收购保护价范围推向市场定价的变化过程。

(三)不同所有制的粮食企业在取得粮食收购许可证后进入粮食流通领域,实行垂直的粮食收购,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一批非公司成分的不形式的多渠道,少环节的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的大规模。

(四)由于资产纽带的制约和经营利益倾向的分离,传统的粮食流通渠道发生变化,特别是原有和国营粮食商业网络已失去昔日控制市场的能力多种经营成份的粮食销售商逐步成为城镇销售市场的主力。

(五)伴随着进入高速信息化的时代,粮食流通与粮食市场信息成为一对忠诚的挚友,并与现代化书融合在一体,粮食商品流通的速度超过以往任何阶段和时期。三我国粮食流通业面临的问题

(一)行业局限,区域分割,功能单调

政府对国有粮食批发,储运企业限制太严,既有粮食定购任务,粮食保护价的限制,又有各地工商部门对夸地区粮食购销限制,还有粮食主管部门对粮食企业面向市场跨行业经营的限制,这不尽导致粮食流通链萎缩,经营机制不灵活,服务单一,而且造成大量剩余生产能力闲置,资源浪费,市场分割,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与此相反,欧美,日韩等国的流通体系中,几乎不存在单一的批发业,其批发业已经发展以物流配送为主体的流通中心。近几十年来,大量的现代化,大规模的物流配送中心作为一种现代流通形式发展起来,他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销售或消费,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批发企业。成为一条少环节,低成本,高效率的流通渠道。

(二)政府对粮食物流市场建设投入少,重视不够,对发展粮食物流缺乏统筹规划

我国粮食流通业竞争较强,许多粮食批发企业,储运企业各自为政,缺乏组织协调和市场规划安排,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和资本优势,以致粮食流通不畅效率低下,库存积压日渐严重,资金周转不灵,经营亏损包袱越背越重。世界上大多数地区1/3的物流运作是承包给第三方的,发达国家甚至达50%——80%。许多生产加工企业和零售企业都实行“零库存”,而把仓储、包装、运输留给物流配送中心代理。美国目前约有许多90%的日用工业消费品、20%的工业生产资料和绝大多数农产品是通过批发渠道销售的。发达国家的政府都重视对物流系统

建设的投入,并以优惠政策鼓励发展以网络为支撑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

(三)粗放经营,力量分散,设备利用率低

我国现有粮食的70%左右仍由国有粮食企业经营,在长期计划经济模式下,几乎每个国有粮食企业都建立了仓库、车队,搞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多,自备仓储和自备运输利用率低,成本过高,粗放管理问题突出。这与中国“入市”背景下企业市场化趋势和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格格不入。

(四)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信息不灵,物流运行效率不高

不少国有粮食企业的设备使用多年,早已落伍,粮食经营手段陈旧,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靠人力加工,人力管理经营,以致费用大、成本高、效率低。据统计,中国粮食产后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12%-15%,如能挽回此项损失的50%,可供2000万人人口消费4年,相当于开发几百公顷的“无形粮田”。造成粮食产后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粮食流通信息滞后、管理不善。而新兴的现代物流产业都以信息网络为主导,广泛开展电子商务,广泛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自动化装备,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全程自动化的物流管理系统,实行高效,便利的物流配送。

(五)经营观念落后,员工素质偏低,缺乏现代物流意识

许多国有粮食企业的员工们人沿用计划观念,面向上级,依赖国家扶持,用行政管理替代经济管理,忽视市场,缺乏物流服务意识,更缺乏现代物流技术素质。然而,根据WTO有关协议,我国必须进一步开放物流服务业和粮食流通市场,国外成熟的物流配送企业将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经营观念,在我国广泛开展粮食物流配送业,这对我国传统的粮食流通企业势必形成一种巨大的冲击,按照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不少未经市场化改革和物流现代化改造的国有粮食企业及其员工,难免会在残酷无情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市场竞争中遭到淘汰。

四建立现代粮食物流模式的思考

粮食流通体制正从计划经济的时代,逐步向市场经济的时代过渡,市场调控粮食供求能力显著调高,粮食市场化运作改变了粮食原有的僵硬面孔,粮食与其商品一样逐步融入了社会大流通,积极研究和探索现代粮食物流已成为粮食仓储工作的一个全新课题

(一)加快培育粮食产业链

1在粮食产前要协助农业部门加强对农民选种、育种、栽培等技术指导和农资服务工作。

2在粮食产中要协助农技部门为农民提供防治病虫害等指导工作,并广开粮食信息渠道,为农民提供粮食行情,信息服务。

3在粮食产后,粮食部门要为农民提供粮食干燥、储藏、运输、加工等粮食流通服务工作。

(二)加快培育现代粮食物流市场体系

1选择在大中型城市尤其是商业氛围浓厚的城市,重点培育、扶持大中型骨干粮食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的思路重组现有资源,催生新的物流资源,提高其参与国际,国内粮食流通竞争力,增加辐射面,扩大影响力。

2在小城市,小城镇,重点培育面向零售网点的粮食配送中心

3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中小型粮食批发中心,向配送粮食及其制品的方向发展。

(三)加快粮食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建立

(四)加快实施粮食品牌战略

1粮食企业要树立品牌即资源的意识,鼓励支持粮食企业积极创立属于自

己的品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2粮食主要产区不仅要打响成品粮品牌,而且要打响原粮品牌。

(五)加快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六)加快粮食物流设施建设

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对物流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快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粮食行业要以“四散”技术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粮食物流业。

(七)谋求与外资外贸企业合作合资,推进粮食流通的国际化

总之,政府有关部门应按照粮食物流的要求,实现物流业务流程重组。发现并改进我国现在在粮食流通领域所出现的问题,全面改革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粮食流通企业业务流程,变传统粮食流通重视功能管理,产品管理,存货管理为先代物流的过程管理,客户管理,信息管理。不断强化专属我国的竞争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化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印州 如何认识现代物流以及引导物流业大发展.商业经济文萃,2011

2.曹正 改造传统批发商业,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商业经济文萃,2011

3.刘春浦 中国粮食流通业如何应对“入世”.粮食流通技术,2004

4.王遐见 论我国粮食物流管理体制的完善.经济体制改革,2002

5.张峻岭 散粮集装箱装卸运输的现状及技术发展研究.粮食加工,2009

6.唐蕾蕾发展我国粮食物流的对策思考.现代商业,2009

7.邢小苗 发达国家粮食物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武汉商业服务学院,2008

8.杨海民 粮食物流通道研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

9.朱东红 福建省粮食物流现状及策略分析.物流技术,2005

10.廖红丰 关于我国粮食物流现代化的思考.现代经济探讨,2005

11.杜长乐关于我国粮食物流现代化的思考.农场紧急管理,2005

第三篇:浅谈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现状及存在问题1

浅谈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曹为食工095班090107828

摘要 粮食流通,一般是指粮食商品生产出来以后,通过交换实现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这种转移过程是以货币为媒介,借助货币流通职能和支付职能来实现的。粮食流通是整个社会商品流通的组成部分。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对比,我了解到当前我国粮食流通领域存在着诸多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粮食流通,必须对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有一定了解。

关键词 粮食流通;现状;存在问题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粮食情况如何,既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政局的稳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4个环节有机地构成了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生产是起点,消费是最终目的,分配和交换是联系生产和消费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而流通的功能就是完成交换,是处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中介。粮食流通是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枢纽,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粮食流通对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调整生产结构,调节消费需求,减少供求波动,合理引导消费、保障粮食安全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而现今我国粮食资源短缺,处于国内生产加适量进口紧张平衡的格局,粮食流通的实质是地区间、品种间、丰歉间实物余缺调剂,尚不是以规避和分散风险为目的。因此充分认识和掌握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现状和存在问题对于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和贸易国均对粮食流通高度重视,并根据本国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粮食流通体系。发达国家的粮食流通发展现状和运行模式,对我国粮食流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粮食仓储体系是基础

作为世界粮食主产国和头号粮食出口国,美国建立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市场化仓储体系,除产地储存仓外,还包括中转储存仓及出口储存仓。加拿大已经形成了包含4层储存设施完善的粮食仓储体系。

“四散化”程度决定粮食流通效率

发达国家的粮食物流成本低、效率高的一个最根本原因就是“四散”程度高。粮食实现四散是粮食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这些国家相当重视对粮食物流散运技术的研究,拥有专门机构为粮食“四散化”提供服务。

相比之下,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现状和不足是,既没有有组织、有限制、规范化的粮食市场,又缺乏宏观调控和计划指导,粮食批发交易处于分散、私下、秘密的混乱状况。

一、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粮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流通管理体制至关重要。粮食流通体制,包括政府对粮食流通过程中的经营主体、流通渠道、流通方式、购销政策和价格政策的制度安排等内容。而政府粮食流通管理组织改革和配套的其他各项制度改革没有实现整体制变迁。因此构建符合国情、省情、市情的市场化粮食流通管理体制,是个非常艰巨而又迫切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粮食流通法律体系不健全。当前除《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吃呗粮管理条例》外,的法律法规很少。法律体系不健全的直接后果是粮食流通关系的非法制化。主要表现有:政府在粮食流通管理中难以定位,导致粮食购销行为在自由政策和控制政策之间摇摆;在粮食流通服务方面职责缺位;以及由于以上原因进一步导致的流通秩序混乱和调控失控。法律体系不健全是影响当前粮食流通政策制定、政府粮食管理职能确定和实现、建立市场化粮食流

通新秩序的根本原因。

2.粮食流通行政管理体系不健全。国家粮食局和地方各级粮食局市政府的粮食行政管理机构,但是职能却不完善。从中央涉粮权力部门来讲,目前涉及粮食经营主体、流通渠道、流通方式、购销政策和价格政策管理的部门有7个。粮食事权多头管理、职能边界不清、动力机制不合理。约束机制不完善,调控政策协调难、速度慢、效益低,时有政策抵触发生,是当前行政管理体系的突出特点。从省、市级来看,粮食事权存在着与中央粮食事权相同的分散情况,同时省、市级粮食行政部门存在不断弱化的倾向。目前的粮食流通行政管理体制现状,造成权利的争夺,问题和责任的相互推让。这是影响当前粮食流通政策制定、政府粮食管理职能确定和实现、建立市场化粮食流通新秩序的直接原因。

3.粮食流通市场体系不健全。随着粮食价格、经营和市场的逐步开放,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收购市场和零售市场为两翼的粮食流通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但由于设施落后,运行机制不配套的问题,难以发挥沟通产销、引导供求、搞活流通的作用,多数批发市场是有场无市,大部分粮食还是场外交易,期货市场尚未对生产者、经营者起到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和发现价格的作用,炒作性大;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导向作用,市场法规建设滞后,导致市场管理规范化水平不高,在实际管理中无法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无序的粮食市场给粮食流通领域带来了混乱;分散的生产者与规范的交易市场之间的固有矛盾没有解决;市场价格由于流通体系不健全,出现供求脱节现象。市场体系不健全是影响当前粮食流通政策制定、粮食流通管理职能确定和实现、建立市场化粮食流通新秩序的社会性内在原因。

4.粮食流通调控体系不健全。粮食政策调控的目标是保护种粮农民收入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工具少,保护农民收入仅有普惠制的直接补贴,保护粮食安全只有靠中央和地方储备。这里面存在着许多问题:(1)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粮食安全上责任不清,省长负责制与开放的自由粮食流通制度相违背,不符合各省区位差异的实际情况。(2)粮食风险基金变成了农业补贴金,以优先的基金进行无目标的大面积补贴,对粮食生产的刺激作用不大,粮食生产质量明显下降。(3)生产的区域化分工尚未形成,粮食品种品质不优,粮食生产能力差,结构性矛盾突出,致使在供求基本平衡的形势下,粮食供求关系出现结构性失衡,年年都要进口大量的优质农产品。(4)粮食流通服务体系不健全,包括粮食流通的公共信誉体系、标准体系、品质检验体系等。粮食流通服务体系不健全是制约粮食流通市场化的重要原因。

二、粮食专业物流的滞后

粮食专业物流作为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粮食流通业能否在市场上进行有效的竞争上起着重要作用。而现在有诸多因素制约着粮食专业物流的科学运作和发展:1.认识上的片面性2.技术问题3.硬件设施落后4.宏观调控缺乏力度5.人才缺乏。

三、绝大多数粮食流通企业缺乏现代物流理念,经营管理缺乏系统思考。

骨干型、规模型、专业化的粮食现代物流企业是以运输合理化,仓储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为标志的功能齐全的现代粮食物流管理系统。现代物流业主要通过在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中获得利润,高效优质的服务理念应贯穿于物流全过程,粮食物流要以传统粮食仓储业务流程管理为导向,从功能管理、产品管理、存货管理中挣脱出来,转变为以服务为导向,重视物流过程管理、客户管理和信息管理,实现物流流程的重组,组织结构的改革。而这些正是我国粮食流通企业所缺乏的。

四、目前仍处于低水平阶段,主要表现在流通效率低、流通成本高。

从我国目前粮食流通的范围来看,主要有:1.区域内粮食流通2.区域间粮食流通3.国际粮食流通。从目前粮食流通的形式来看,原粮主要通过粮食经营企业从生产环节转到加工环节;粮食成品主要由粮食加工企业通过中心粮食批发市场和粮食经营企业向粮食零售网点转移,并由零售网点完成向消费环节的转移。而这种粮食流通还处在一个低水平的发展阶段。比如,粮食运输以包装为主,导致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经常出现散粮打包、包粮运输、运

后拆包等重复性作业,收纳库、中转库和储存库之间未能形成有效衔接。同时,由于地理条件原因,适合粮食散装、散运的交通设施不完善,制约了粮食的快速流通。而粮食流通涉及的铁路、交通等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没有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粮食流通体系,致使粮食流通成本高、效率低。

目前我国粮食流通领域还是处于低水平的,有缺陷的,亟待发展和改善的。所以,加深对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认识和了解是必要的,这为我国粮食流通的后续发展和科学运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我个人对这些问题有一些想法:

1.在改善我国粮食流通体制上可以做一点大胆的创新;比如加快粮食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区域粮食市场;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粮食市场主体等。

2.增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加大对粮食流通的重视度;培育粮食流通方面的人才等。

3.对现代物流理念有充分地认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

4.增加粮食流通信息交流平台,更快更准的掌握把握利用有关信息;鼓励和引导带动在“四散化”方面的研究等。

参考文献:

1.李林轩 我国粮食专业物流发展概况与趋势分析[期刊论文]-粮食流通技术 2010(4)

2.四川省南溪县粮食局 南溪现代粮食物流规划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期刊论文]-粮食问题研究2010(2)

3.韩净宇 李媛 李志刚 兵团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期刊论文]-产业发展 2010

(6)

4.邱汉武 黄吉青 湛江市粮食仓储物流发展状况及建议粮[期刊论文]-粮食物流2010(5)

5.徐盛惠 对当前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的分析及建议[期刊论文]-经营管理2011(2)

6.《聚焦》综合整理 国外粮食流通提效之道[期刊]-农村工作通讯2011.08

下载韩国粮食进口配额制度:历史演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韩国粮食进口配额制度:历史演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