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化融合贯标管理体系所需资料
请收集以下资料: 方针目标管标准 公司财务制度 绩效管理手册 人力资源管理标准 技术创新活动管理标准 企业信息管理制度 信息资产识别表 通信与操作管理程序 岗位说明书 访问控制管理程序 介质管理规定 数据备份管理规定 网络安全管理规定 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 业务持续性管理程序 业务持续性管理实施计划
请准备如下项目资料: 项目需求分析 项目技术方案 使用说明书 项目周报 用户培训手册 数据导入记录 测试报告
请完成如下工作: 评估与诊断报告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管理体系文件颁布令 申请书 新型能力策划书
第二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实施手册
讲义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实施手册
第一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基础知识
1.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特点
1.1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与其他管理体系贯标的异同
一、相同或相似之处
首先,不同的管理体系都是在各自系统化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则指导下的一种模式化的管理方法,针对的都是管理活动。目的是通过模式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确保与管理对象相关的各项过程和活动都处于可控并受控的状态下,从而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并确保通过管理可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其次,由于zso}ooo族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实施和巨大影响,后续的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 I 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及最近的GBlT 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等管理体系基本都是遵循了PDCA循环、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性等管理思想和原则。
二、不同之处
不同管理体系的最根本的差异是针对的对象不同。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的对象是对组织持续稳定地提供合格产品有影响的过程(其体系运行绩效可以用产品质量水平来反映):环境管理体系管理的对象是对组织持续稳定地控制其重要环境因素造成实际环境影响有关的过程(其体系运行绩效可以用环境影响水平来反映)。
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的对象是对组织在信息化环境下持续稳定地获取竞争优势有影响的能力建设过程(其体系运行绩效可以用能力提升水平来反映)。注:如在CADICAEICAPPiPDMIVPD等技术部署和应用的信息化环境下,通过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同步创新和持续改进,来打造并不断提升研发能力,从而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同样也可以在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分析、产品质量在线监测/分析等信息化环境下提升环境和质量管理的能力。
1.1.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可以借鉴的经验
近二十年来,包括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内的各种管理体系己经在世界各地广为推行,获得了普遍接受。截至2013年底,仅在中国大陆,己颁发的上述三个管理体系的有效认证证书就己超过52万张。因此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中可以借鉴以往管理体系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质量管理体系早期贯标的经验),包括:
一、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方法
各种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体系普遍采用如下方法:确定体系输入、建立方针目标、提供所需资源、确定并实施为实现目标所需的职责和过程、确定并实施各过程的测量方法、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体系的过程。
二、不同管理体系的整合方法
目前绝大多数组织在同时导入ISa9001, ISa14001, aHSAS18001等不同管理体系时,都对管理体系进行了整合,形成了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提高了体系的运行效率。
三、建立和传递信任的方法
认证认可等合格评定的本质是:以诚信为基础,以相关标准为准则,遵循客观、公正和专业性的原则,通过内部审核、第二方审核、第三方认定,证实特定的要求得以满足,并对经证实的结果加以明示,从而帮助需求方对被认定的对象建立信任。
当前ISa9001, IS014001, aHSAS 18001等不同管理体系,普遍采用第三方认证认可的模式加以证实,并且在商业贸易等活动中通过采信第三方证实结果来建立和传递信任。这种管理体系贯标结果的推广模式在国内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1.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需要汲取的教训
随着上述管理体系认证的日渐普及,业内人士普遍感觉到,目前企业在按照相关标准建立、实施和保持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体系文件规定与组织的发展战略和日常管理脱节,越来越多地单纯关注能否通过认定、只追求从形式上满足标准提供的模式化的管理体系的最低要求。如方针和目标长年不变、有规定不执行或文件规定教条僵化、多年没有采取过预防措施、数据分析和纠正措施体系改进机制流于形式、为了应付认定而编造记录等,导致贯标成了“两张皮。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认为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组织在导入各种管理体系时,没有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理解和消化吸收各种管理体系的方法论。而是以获得或保持认证证书为贯标的根本目的,只关注了标准推荐的模式化的管理方法以及认定审核的要求,却忽视了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所基于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恰恰这两者正是“皮,和“毛,的关系。
以iso90001质量管理体系贯标为例,由于认证审核时审核员通常只关注受审核组织的管理体系与标准4MB章要求的符合性,导致组织贯标过程中只关注标准4.8章中哪些地方要求形成文件、就编写文件,哪些地方要求保存记录、就留存记录,确保形式上满足标准提供的最基本的模式化的管理要求,而忽略了该标准引言部分提到的“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本标准的制定己经考虑了ISa9000和ISa9004中所阐明的质量管理原则”,以及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还有该标准正文的总则中提到的贯标的目的之
一是“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过程的有效应用,二旨在增进顾客满意”。另外,在贯标过程中既没有考虑到ISO9004追求组织持续成功的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也没有把ISO9000的8项管理原则和12项管理基础落实到自身的管理体系中。
因此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过程中,切忌只关注标准正文第4章到第8章部分的符合性,一定要以打造新型能力、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附录提供的导向与原则、框架与方法等内容,以学习这种管理思想为主、借鉴这种模式化的管理方法为辅,结合本组织的实际情况、整合原有的其他管理体系,策划、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本组织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上述贯标流程既适用于贯标企业在咨询方指导下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也适用于贯标企业依靠自身力量独立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为了便于贯标企业和咨询方共同使用,本手册第二、三章将以咨询方介入贯标的情况来展开介绍。(注:企业独立贯标时,通常会由少数骨干人员承担起“内部咨询师”的角色)1.2贯标咨询的产生与作用 1.2.1贯标咨询的产生
自国际标准化组织(1507 1987年正式发布IS09000族国际标准以来,己被世界上100多个国家采用。随着IS09000族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的巨大成功,ISO及其他国际/区域标准化机构相继推出了ISO 14000, OHSAS 18001等系列管理体系标准。目前依据相关标准建立管理体系并寻求第三方认证,是组织展示自身实力的一种通行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际/地区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国际标准的贯彻,促进了各种管理体系认证的发展。而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是伴随着管理体系认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它最初出现在质量管理体系领域中。随着以IS09001,ISO 14001, OHSAS 18001等管理体系认证事业的发展,各种管理体系的贯标咨询己经成为认证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2贯标咨询的市场需求体现在: 1.IS09000, IS014000, OHSAS18001等系列标准是建立在一套系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基础之上的模式化管理方法。也是经过高度提炼总结而成的通用性要求,其文字描述非常简练,初次接触时往往难以准确、深入、全面地理解管理体系的方法论。2.IS09000, IS014000, OHSAS18001等系列标准普遍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各种组织。标准本身只是对各种管理体系提出了要求,并没有告诉组织如何符合标准要求、提升管理水平的具体办法,也无法穷举不同组织的应用实例。如何将管理体系的思想、原则和方法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与自身的生产、经营等各方面日常管理活动相结合,形成符合自身发展战略和管理现状、有鲜明特色的管理体系,就成了摆在组织面前的一个难点。
3.IS09000, IS014000, OHSAS18001等系列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组织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组织的诸多过程、诸多部门和诸多接口,如何来进行系统的策划和协调,企业通常缺乏这些方面的经验。而咨询专家在组织中的权威性,又往往有利于推动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1.2.2贯标咨询的作用
管理体系贯标咨询作为认证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包括:
一、帮助组织解决“做什么”和“为什么做”的问题
使组织从战略高度上,准确、深入、全面地理解管理体系的方法论。全面导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需要充分发挥领导的核心作用,将两化融合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和协调。因此贯标咨询的首要作用就是给领导层“洗脑。
另外咨询要帮助组织准确、深入理解《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以及附录A中的管理体系基础的内涵,使组织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方法论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二、帮助组织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使组织能够根据自身特点灵活运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方法论。
帮助组织准确、深入理解《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附录B中的实施指南的内涵,使组织能够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提供的平台上,结合组织的愿景、使命、发展战略和自身的特点,对管理体系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体系,并在日常运作中真正导入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和各项管理要求,引发企业管理深层次的变革,从而实现预期的方针目标、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1.2.3贯标企业与咨询方的分工配合
即便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其管理基础、企业文化以及发展战略也各不相同,而各种管理体系标准是针对不同企业提出的一套通用模式化的管理方法,并且这套管理方法也只是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如何在管理体系标准提供的管理平台上融入企业自身的特点、充分应用各种体系标准的管理思想,就需要贯标企业与咨询方充分配合,为企业量身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文件化的管理制度体系。
在贯标过程中,组织需要借助咨询方的“外脑”开拓思路、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对于组织而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一套全新的管理理论,如何准确、深入、全面地理解它的思想内涵,区别于以往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借助“外脑,开拓思路、并借助咨询人员的专业经验,逐步引发组织自身的管理变革。
由于咨询人员在短时间内难以深度理解组织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特点,因此组织在贯标过程中切忌完全依赖咨询人员,要积极主动参与体系的策划,确保设计的管理体系符合自身的愿景、使命、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
另外组织在贯标过程中还要积极主动学习体系策划、建立的方法,充分消化和吸收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管理原则和模式化管理方法,确保掌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方法论,并真正应用到日常管理中。同时实现内部管理团队的建设和培养。
这样才能做到,不光是依据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8章建立、实施了管理体系,而且在本企业内导入并成功运用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各项管理原则和管理思想,确保咨询方撤出后企业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推动管理体系的持续完善和改进。第二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是指导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是在当前信息化条件下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最佳理论实践,是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中革命性的创新,这是该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最大的不同。
企业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中需要在理念、制度、利益等各方面进行协调,在推进过程中将会涉及很多人既得利益的重新调整,面临各种困难和阻力,对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充分认识,要有心理准备,在推进过程中要做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扎扎实实开展每一项工作,仅仅是形式上的满足要求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2.1项目准备和启动大会 2.1.1项目准备
企业管理层在确定了准备推动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后,应首先指定主管领导和前期工作人员开展项目准备工作,一般包括: 1主管领导和前期工作人员参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知识培训,了解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步骤、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向最高管理者汇报;2.咨询机构接洽,初步明确自身需求、此次工作目标;3.咨询机构招标,签订合同;4.总体工作进度规划;5.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候选人提名;6.当前的管理体系组织机构情况确认;7.拟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进领导小组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进工作小组(其中领导小组应由组织的一把手挂帅,工作小组应由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8.落实咨询单位咨询工作组人员名单和职责清单;9.拟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项绩效考核奖惩办法。2.1.2启动大会
一、召开项目启动会的必要性
1.发挥领导的核心作用,进行战略决策的宣导
全面导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目的是通过实施在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变革,推进企业的管理现代化。需要放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
2.全体动员、全员参与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涉及到组织借助信息化手段获取竞争优势的任何可能的过程,其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需要与组织的各项日常管理有机结合,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有赖于组织内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及充分参与。
二、如何召开项目启动会
召开项目启动会一定要明确的目的,一般围绕以下内容组织进行: 1,在公司范围宣布项目已经启动,起到项目宣传的作用;2,表达企业领导对本项目的支持、决心,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3在项目涉及的部门及人员范围内,宣讲项目的目标、范围、实施策略、实施计划;4.宣布项目组织结构情况和人员职责,互相沟通配合的要求;s.咨询方项目组代表表达对成功实施项目的决心;6明确项目的阶段、关键里程碑及项目的实施方法;7.强调项目对于公司的重要性,强调各种资源的保证,强调各部门必须鼎力支持;8宣布与项目相关的奖惩制度、考核制度。
三、注意事项
为了确保项目启动会的圆满召开,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凝聚共识、统一思想
领导层事先应就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换意见,首先在领导层将其放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以便在各自分管领域内推动。(贯标工作在领导层内也不仅是管理者代表或CIO的“专利)2明确任务、全员考核
组织内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一方面有赖于理念灌输、统一认识,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激励及考核措施的推动。对此应在启动大会上将相关信息包括必要的保证措施明确传达到全体员工。
3.制造声势、营造氛围
当前大多数组织基本都经历了从zso}aaa贯标到其它各种体系的贯标,但后续的体系贯标往往演变成了由少数人参与文件编写、准备记录、应对审核的模式,缺少了最初zso}aaa贯标时轰轰烈烈、全员参与管理变革的氛围。
4.机构建设、组织保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办公室、内审员)领导机构和常设的工作机构是对贯标工作能否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的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手段。领导机构的成员应在各自分管的领域内配置资源、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工作小组的成员应承担起上传下达、组织推动的职责。但需要注意的是,工作小组成员应避免单纯的“包办。
内审员培养的人选可结合贯标工作小组人选一并确定。内审员选择最好确保每个部门都有一定数量的骨干人员接受过标准理解以及审核知识的培训,从而各部门的管理体系建立和推进工作可以齐头并进。另外条件允许时尽可能将内审员人选纳入贯标工作小组。(实际开展内审时,可由上述参加过培训的内审员轮流参加,因此确定内审员人选时切忌局限于两、三个少数人。同时建议管理者代表应参加内审员的培训。)2.2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在组织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中,培训工作应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通过持续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一方面能使相关人员逐步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另一方面也是组织能力和意识建设的重要一环。将组织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融入于具体、直观的岗位培训之中,从而使企业管理逐步向“人管人一制度管人一文化管人,的方向演进。
为确保贯标顺利开展,至少应组织如下培训: 2.2.1标准宣贯培公l}
一、培训目的
1了解两化融合标准的基本内容;2,了解领导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的作用;3了解为什么要推行两化融合;4.了解如何推行两化融合。
二、学习内容 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的重要依据、国家在这方面的整体工作部署和安排以及近期工作重点等;2.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包括两化融合的背景、现状、重点、趋势,企业层面两化融合的基本认识等: 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包括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定位、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哪些问题等;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三、组织要求
该培训应结合贯标动员,由咨询方或企业内训师(组织自行建立体系时,下同)来讲解,决策层及全体员工参加学习。
2.2.2标准解读培训
一、培训
1,了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内容;2了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要求;3.了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办法;4.了解企业推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意义和计划。
二、学习内容
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包括构建思路、管理原则、基本框架等;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条款的详细解读,包括每一个条款的出发点、目的与实施方法等。
三、组织要求 该培训应结合内审员培训、管理体系知识强化培训,由咨询方或企业内训师来讲解,内审员、文件编写人员、相关业务及管理人员参加学习。
2.2.3贯标实施培训
一、培训目的
1.了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方法和流程;2.了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关注重点。
二、学习内容
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异同;2.从其他管理体系贯标中汲取的经验教训;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的基本流程;4.各阶段的关键活动和注意事项等。
三、组织要求
该培训应结合内审员培训、管理体系知识强化培训,由咨询方或企业内训师来讲解,内审员、文件编写人员、相关业务及管理人员参加学习。
2.2.4文件编写技能培习
一、培训掌握文件编写方法;2结合本公司实际如何编制有关文件。
二、学习内容
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框架的策划与构成;2.管理手册编写;3程序文件编写;4工作文件编写;5.记录的制定。
三、组织要求该培训应结合文件编写工作安排,由咨询方或企业内训师来讲解,文件编写人员参加学
2.2.5两化融合体系文件实施培训
一、培训目的
1介绍两化融合体系文件主要内容;2讲解各文件中的重点内容和操作要求。
二、学习内容
1.学习两化融合体系文件的总体架构;2.学习管理手册;3学习有关程序文件;4学习有关工作文件;5了解相关记录的使用;6学习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处理。
三、组织要求
该培训应结合文件发布和试运行准备工作安排,由咨询方或企业内训师来讲解,全体人员参加与自己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体系文件学习。
2.2.6内审员培训
一、培训目的 1深入理解标准条文的要求;2掌握审核步骤和方法;3了解审核技巧。
二、学习内容
1深入学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和企业内部文件;2审核的相关概念;3.审核策划(审核方案、审核实施计划);4.内部审核检查表;5.审核技巧(抽样、观察、提问、记录、报告);6内部审核不符合项的判定;7.内部审核报告编制;8.审核后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及其跟进。
三、组织要求
该培训应结合内审工作安排或管理体系知识强化培训,由咨询方或企业内训师来讲解,内审员、管理人员参加学习。
2.2.7培训效果跟踪
培训结束后对效果进行评估是各种管理体系的通用要求。效果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识别后续培训的需求,从而使培训工作长期、持续地开展。效果评估的方法可以是笔试、问答、实操、个人总结、实际工作效果评价等各种方式,但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保留效果评估的记录。体系建立初期的各种培训不应该是一次性的,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期、反复地灌输。
2.3调研、评估与诊断 2.3.1贯标企业调研
一、调研的意义和作用
调研是为了定性地评价组织的管理现状(包括过程设计、职责划分、资源配置、执行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对于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能力以及实现的程度,寻找能力上的差距、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改进方向。因此,即使没有咨询服务机构介入,组织也应该实施贯标的前期调研工作。
二、调研的关注点
寻找与领导层理念及战略意图的契合点。由于组织领导层对贯标工作的态度和认识对贯标结果影响重大,因此贯标工作能否被放到战略高度来看待,关键取决于它是否契合并有可能帮助实现领导层的战略意图。
找准标杆,对当前的管理现状进行摸底评价。调研应从组织的愿景、使命、发展战略、中短期经营目标、当前的重点工作、考核指标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提出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化的管理方法等入手,评价了解组织的管理现状、发展要求以及目前的实现程度。
三、调研的开展
充分的调研是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保证,是咨询方的重点工作,也是企业应重点配合的一个阶段。调研一般分为调研规划和调研实施两个阶段。
1。调研规划 CI)双方确定调研工作范围;
C2)双方确定调研工作进度时间表:
C3)明确双方角色、分工和沟通方式;
C4)一般采取会议讨论的方式进行规划讨论,规划结果应以书面形式经双方确认,并在组织中正式公布。
2.调研实施
调研一般应到组织的生产、服务、办公现场,对组织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的过程,除非条件不允许,否则咨询师必须亲临所有重要现场。
(1)调研的内容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应在调研中协助咨询机构获取一下信息;a组织的战略,包括:组织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企业文化等;b.组织的主营业务及发展规划,在行业内的地位,行业发展和国内外情况;c.组织的内部管理模式,包括:组织机构设置、职责分配情况、绩效管理情况;d.组织现有的资源配置情况,包括:人、财、物、技术、管理等;e.组织内的核心业务流程现状,核心管理流程现状,依据的标准和法律法规;f组织应用信息化管理的现状,数据开发利用现状;9.组织在现阶段经营管理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制约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组织内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h组织拟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所覆盖的范围。
C2)调研的形式
企业应协助咨询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可包括但不限于;a.现场查看、询问 b.一对一访谈 c集体访谈 d专题研讨 e问卷调查 f.数据库分析 g.内部资料及行业研究 <3)需访谈的人员范围
一对一访谈是调研的重要手段之一,涉及到各级领导干部和骨干员工,应提前做好相关访谈日程安排,一般被访谈的人员范围有: a.高层管理人员,例如: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及以上人员,二级公司总经理等。b主要部门负责人,例如:集团公司部门负责人,二级公司副总经理级别人员,三级公司总经理等。
c.关键岗位、关键流程的骨干人员,例如:集团公司关键岗位人员、二级公司部门负责人,生产一线负责人等。
2.3.2建立评佑体系,开展自评估
一、自评估的意义和作用
自评估是为了定量地评价自身现有的两化融合真实水平、定位自身与行业标杆水平及平均水平的差距,并寻找改进的方向。同时也为后续的定期再评估提供初始的本底值。
二、科学建立自评估体系
组织在依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制定自评估体系时,应考虑指标的科学性、导向性和激励性,并保持GBIT 23020-2013所要求的评估框架的完整性。评估指标应覆盖与两化融合目标相关的所有职能和层次。自评估体系一经建立,应保持其相对稳定。
组织也可直接采用中国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的自评估指标体系,并借助该平台进行自评估。了解自身总体及各项关键指标与行业标杆和平均水平的对比情况等信息。
三、有效开展自评估
实施自评估之前务必认真研究自评估问卷的指标内涵,对于之前没有统计或提取过的数据,一定要在统计并获取第一手资料后再填报。切忌凭印象或为了追求高分而盲目填报。
自评估结果应明确自身两化融合所处发展阶段、关键环节、重点、切入点和发展方向等结论。
2.3.3完成初始评价,形成诊断报告 咨询机构根据对组织调研、自评估的情况,汇总分析,对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诊断,提出管理体系诊断报告,企业应对咨询机构提出的诊断报告初稿进行评审,与咨询方共同确认最终内容。
一、诊断报告的内容
1.组织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一般情况下,组织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与认定的范围是一致的;2.提出组织当前在机构设置、职责分配、资源配置、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3,结合组织目前的发展战略、管理现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提出两化融合体系建设方案;4.梳理、显现和分析目前组织的核心管理过程和业务流程,结合组织两化融合目标、两化融合水平自评估结果,提出组织机构优化需求、管理过程和业务流程优化需求、技术实现需求、运行维护需求、数据开发利用需求、基础条件和资源需求;5.提出项目推进中可能存在的瓶颈、障碍点及解决建议;6.下一阶段具体工作计划安排。
二、诊断报告的要求 1.抓住主要矛盾
对于调研和评估发现的诸多问题,应结合组织中短期的发展目标及当前的工作重点,找出关键的问题。充分运用80!20原则,实现集中精力办火事的目标。
2.探究病因、对症下药
对于调研和评估发现的问题和差距,一定要深入分析原因,从能力建设和机制建设的角度提出改进方向,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标本兼治。从而实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现代化管理初期目标。
2.4管理体系分析与策划
组织完成现状调研、评估与诊断之后,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分析和策划,量身设计出既符合标准基本要求、又体现个性特点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2.4,1分析策划阶段的主要工作
一、确定两化融合方针
两化融合方针应从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出发,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围绕获取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主题,兼顾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既体现企业领导层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的期望和要求,又满足标准对两化融合方针的框架,同时还应满足企业未来几年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两化融合方针是决策层管理理念的体现和诊释,必须由领导亲自参与制定。
1.战略一致性
两化融合涉及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服务于企业全局创新和升级发展。因此,组织应将两化融合提升到战略高度,并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及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提出两化融合方针。
2.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两化融合是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变革,作为这种变革的行动纲领,两化融合方针应明确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从而为两化融合目标的制定提供框架。
3.动态调整
两化融合方针应随着企业发展战略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修订和赋予新的内涵。
二、识别新型能力的需求 1.确定如何获取 I'}c持可持续竞争优势
基于对自身调研、评估的结果,考虑政策导向、市场需求、行业竞争态势、技术发展趋势、业界标杆水平、合作伙伴等外部因素,运用swort优劣势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价值链分析、标杆对比等适宜的工具,识别出组织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最有可能或最有必要争取市场竞争优势的方向(如成本、研发、服务、营销等)。
2。确定打造信息化环境下能力的需求及其优先级
为了在某一领域争取竞争优势,基于组织的发展战略、自身现有的软硬件基础与行业标杆水平的差距,以及可投入的资源等内部因素,确定自身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最有必要通过信息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同步创新和持续改进以及数据的开发利用,来增强或创新的能力(如提高材料利用率的能力、整合产业链降低采购及仓储运输成本的能力、实现数字化产品及工艺设计缩短新产品上市周期的能力、改善用户体验的能力、B2BB2Co2o等网络营销能力)。
三、确定两化融合目标
两化融合目标应基于企业的两化融合方针和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的分析,为管理体系制定可量化的目标。策划方法可参考下图。
两化融合目标按时间可分为中长期两化融合目标、两化融合目标和短期两化融合目标;按层次可分为企业两化融合目标、各部门两化融合目标以及班组和个人的两化融合目标;按项目可分为企业的总的两化融合目标、项目两化融合目标和专门课题的两化融合目标。要制定合理的企业两化融合目标,首先要明确企业存在什么问题,知道企业的强项和弱项,针对目前现状和市场未来的前景来制定企业目标。
1.找出企业目前的弱项和存在问题。可以通过调研诊断结果、两化融合水平自评结果、工作总结、生产经营分析、财务分析等等来发现企业的问题,找出企业的弱项,从而找出可以从两化融合角度解决的问题。
2.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确定问题的范围。在一个企业中也许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是,那些是重要的,必须解决的,我们需要考虑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是否将其制定在企业两化融合目标当中,同时考虑这些问题所影响的时间、人员以及资源配置情况。从而,将那些对企业影响大的问题找出来制定两化融合目标。
3.由所存在的问题引导出两化融合目标。依据企业存在的问题制定的两化融合目标才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才能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比如:我们发现研发项目周期很长,转产过程中职责不清,对技术人员激励不足等问题,据此我们可制定出“建立工程设计系统,创新人员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提高创新能力,新产品技术准备周期缩短1/3,设计差错减少20%',的两化融合目标。
4,为了使企业两化融合目标便于实施并真正起到作用,我们制定的两化融合目标必须满足以下要求;Cl>两化融合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只有这样,两化融合目标是否完成或完成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得到有效地评价,也才能对其完成的好坏进行考核。
C2)两化融合目标应有一定的挑战性,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目标,往往难以有激励作用,过分保守,就失去了制定两化融合目标的意义。
C3)两化融合目标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一味的提出过高要求就变成了形式主义。
S.企业两化融合目标一经制定,就要考虑如何进行实施,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展开,从而使两化融合目标纵到底横到边,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将两化融合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各级人员,使两化融合目标更具有操作性,同时,各部门、各级人员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两化融合目标,知道了努力的方向,明白了应该干什么,什么时候干,怎样去干,干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以确保两化融合目标的完成。两化融合目标层层展开以后,各级目标的实现也就保证了企业总两化融合目标的实现。
6两化融合目标展开后,具体负责实施的部门及负责人,对每项两化融合目标应编制实施计划或实施方案。在活动计划书或措施计划表中,应详细列出实现该项两化融合目标存在的问题、当前的状况、必须采取的措施、将要达到的目标、什么时间完成、谁负责执行等等。从而使两化融合目标的实现步骤一目了然,以确保其实现。
四、确定实现两化融合目标必需的过程、相应的职责、所需的资源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的识别和确定,就是要建立标准要求与企业实际活动之间的对应关系。《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是在总结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两化融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的一套模式化的管理方法。要想导入这套管理方法,首先要在充分理解该标准提出的管理原则和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将标准4}8章提出的模式化方法与企业管理现状进行对照,明确标准相应的条款对应于本企业的哪些活动;然后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的要求,并结合本企业主要过程和活动的梳理,确定每一过程的输入、输出和控制要求,以及各过程之间的联系和接口,包括相应的流程职责、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在识别和确定过程中应注意: 1.考虑信息化环境下的过程设计与优化。过程的确定并不只是将现有的活动直接形成文件加以固化,而是要基于现有的以及准备建设的信息技术手段(信息化系统、设施及工业自动化装备等),分析与之相关的业务流程、组织架构、职责分工、资源配置等是否/如何(注:前者针对优化、后者针对设计)与之匹配,是否/如何发挥该信息技术手段的最大价值。
2.关注创新引领、推动管理变革。两化融合创造价值的源泉在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通过技术与管理的匹配、融合,激发企业深层次的管理变革,不断提高自身管理现代化的水平。因此在过程确定时,要充分考虑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3,开放协作,拓宽发展之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为企业带来了开放的机会和创新的潜能。对于创新突破阶段的组织,在过程设计时可以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动态组织网络和价值网络,如整合产业链、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五、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评测与改进方法
确定的评测与改进方法就是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原则和管理思想,将标准第8章提出的模式化方法与企业管理现状进行对照,明确标准相应的条款对应于本企业的哪些活动;然后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的要求,并结合本企业主要过程和活动的梳理,确定每一过程的输入、输出和控制要求,以及各过程之间的联系和接口,包括相应的流程职责、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在识别和确定过程中应注意;1针对过程建立监控和纠偏机制。为了确保某一过程的有效运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应在过程内部设置必要的监控点、建立必要的监控机制,以便在发现问题后及时纠偏(如培训效果评价、系统运行维护质量检查、项目进度监控和阶段验收等)。
2,针对过程网络建立系统性的监控和纠偏机制。通过评估诊断、数据分析、考核、内审、管理评审等手段,对体系运行进行整体地评价和监控,确保及时发现问题、纠正体系运行的偏差。
3.建立自我完善机制。通过目标的不断提升,以及针对监控导致问题的原因举一反三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从而确保体系的持续改进、逐步提高体系的整体运行绩效。
2.4.2分析策划阶段的注意事项
一、深刻理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管理原则和指导思想
九项管理原则等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而标准4}8章的管理方法是在此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因此切忌舍本逐末只关注标准4}8章的要求。
二、运用系统的管理方法
为提升两化融合的实效性,必须确定和管理相互关联的一系列两化融合相关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以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过程,并推动其协调运转和渗透融合。系统方法可从全局的角度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整体运行进行全面管理,有助于提高打造符合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的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稳定性。
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应用系统方法时,应强调: l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管理;2.明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整体与局部的分解关系以及分工协作机制;3.运用信息化环境下的系统集成手段实现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全面管理;4全面分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采取措施实现全局优化。
三、运用过程管理方法
过程方法就是要沿着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这条主线,确定相应过程,确保其持续受控,避免与目标相关的必要过程未被划入管理范畴,以及实现两化融合的相关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没有进行有效匹配和规范。
在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应用过程方法的通常模式是: 1明确过程的输入和输出;2.确定过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3明确过程绩效,加强过程考核;4.确定关键的过程并监测、分析和持续改进过程。
四、继承、融合与发展
在策划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时,应注意企业现有的管理状况,不能抛开组织原有的管理方式,脱离实际另搞一套,而应结合现有条件策划建立;同时要与企业既有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安全、能源等管理体系相协调;另外要根据两化融合方针及目标要求,以体系建立为契机,探索对企业原有的管理方式进行变革。
2.5文件编写与发布 2.5.1体系文件的作用
编写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是组织贯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重要工作。文件编写的优劣直接关系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的实际效果。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若过于随意,则不便于评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标准的符合性;体系文件若过于程式化,不与组织的实际相联系,则可能导致标准要求与组织的实际运行脱节,形成两张皮的现象。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一个文件化的体系,因此,体系文件在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是文件化管理体系的体现;2.可以固化过程设计和过程优化的结果;3.可以沟通意图、确保理解;统一行动、确保执行;4.有助于提供适宜的培训、传播和保护经验;5有助于过程的可重复性(不同人做同一件事);6为评价体系提供依据;7有助于提供客观证据和实现可追溯性。2.5.2文件编写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由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是由多层次和多种类文件构成,同时要求反映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系统特征。因此,在编制体系文件时,应根据两化融合工作对各个管理环节的影响、渗透情况和人员等因素统筹策划,确保体系文件各层次之间、文件与文件之间结构合理、接口明确、协调一致、相互支持。
二、适宜性原则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的形式和内容,应充分考虑本组织实施两化融合的需求和特点,与本组织的战略发展、机构规模、经营运作特点、自身管理经验及组织人员的素质相适应,避免盲目套用或照搬其他组织的文件。应当提请注意的是:尽管是同类型的组织,但在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硬件设施、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等方面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编写体系文件时,必须注意与组织的实际情况相适宜。
三、法规性原则
在体系文件编写时,应明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是组织实施两化融合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是组织内必须执行的法规性文件。
四、符合性原则(证实性原则)对于寻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或对外声明符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的组织,其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首先应符合标准要求,其次才是实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要做到”)。因此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应能为内外部审核提供以下方面的依据: 1.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要求(文件化管理体系覆盖到了要求标准规定的所有方面,并与要求标准的规定相一致);2建立了方针、识别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需求、确定了目标;3.必要的过程和活动均有相应的程序予以规定和控制(不一定是程序文件);4,建立了持续改进机制。
2.5.3文件编写的方法和要求
一、文件编写的方法
1.结合过程设计和过程优化,对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识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和所包含的子过程,对每个过程确定其输入、输出、活动内容和控制及评价方法,并以文件的形式将其固化下来。识别和确定时应明确5W1H一一一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何时(}'Jhen)、何地(Where)、谁来做(Who)、如何做如何监控和评价
2文件编写应充分考虑与组织现有管理体系的整合。
3.除标准要求必须形成文件的以外,组织科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对某一过程是否需要制订文件,即使不形成文件也应通过交流或培训,使相关人员了解过程控制的方法和要求。
4.应根据过程的复杂程度、现有人员能力满足过程所需能力的程度、以及对该过程的管理力度等确定文件的详细程度。5文件和记录的审批、分发、使用、保持等管理应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效率和效果,并力求便捷、高效。
二、文件编写的要求
1.应事先明确文件结构框架,列出文件清单;z.必须落实文件编写的职责,落实到部门,必要时落实到人;3.文件归口管理部门和文件编写人员应掌握文件的编写方法、内容、格式等;4,文件内容必须符合选定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组织的实际,具有可操作
2.5.4文件编写的组织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在编写前统筹策划,做好必需的准备工作,大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组织准备
文件编写人员应由接受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培训,了解标准要求和组织具体情况的人员承担;编写人员应来自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所涉及的相关管理部门,并应经组织的主管领导授权。必要时可组成文件编写小组。
二、研究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结构及相关事项,具体包括: 1.研究确定本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的适用范围;2.完善组织结构,确定标准所要求的各项管理职责在组织各部门间的分配;3研究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咨询方应依据组织的规模、活动及过程的复杂程度等因素提出体系文件结构的建议,企业内部应组织各方面人员对咨询方提出的建议进行评审,确保文件内容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行业特色。
三、其他工作
1.收集组织内现有的、涉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的文件和资料,并依据标准的各项要求分类,如:文件管理、管理职责、基础保障、实施过程、评测与改进等,还应收集与两化融合相关的标准或政策文件;2.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号规则;3.统一各层次文件的格式和文体,包括统一字体和字号等文字输入要求,以方便文件主管部门的汇编。2.5.5体系文件编写
一、管理手册
1。管理手册编制的基本要求
Cl)“管理手册”是规定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文件。所有决定贯彻执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组织均应编制管理手册,实施和保持管理手册所规定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手册是审核的依据,对外用以证明组织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符合所选定的体系标准的要求。
cz>管理手册应覆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所有要求,也可以说,管理手册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在组织的体现。管理手册的结构、详略程度和编制方法与一个组织的类型、规模及产品或过程的复杂程度有关。
C3)管理手册可以或引用包括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如文件控制、记录控制等各项活动有关的文件;包括或引用组织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如管理评审、实施过程、评测与改进等控制文件。管理手册没有必要重复程序文件的细节,也可以直接引用这些文件的目录,以免管理手册篇幅太长。
(4)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可以单独成册描述,也可将程序文件合并到手册中。(5)管理手册内容的顺序最好与《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条款的顺序吻合,这样写层次清楚,有利于组织自身检查和认定机构文件初审时检查手册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有些组织根据自身特点,管理手册和标准的顺序可以不一致,可以编制一个条款对照表以便于对手册的评价。
2.一体化管理手册
一体化管理体系是通过对不同体系的类似管理过程进行整合优化,以及相互补充完善形成的综合管理体系。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需要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出发,综合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思想,借鉴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形成一个能够覆盖企业整体管理需要的体系。
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单位可能己建立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等多种管理体系,在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时应考虑到组织已有的管理体系,如果单独建立体系未必是最佳选择,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可能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一体化管理体系涉及面更广,可能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均一定程度的纳入。
二、程序文件编写的基本要求
1.《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规定必须形成文件的程序有5处,即文件控制程序(4.2.2)、记录控制程序(4.2.3)、策划控制程序(7.2)、内部审核控制程序(6.4),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8.7.2)2.一般来说,组织应将自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的主要过程形成程序文件,如:基础保障,实施过程,评估与诊断,管理评审等过程。对于规模大、机构层次多、产品过程复杂的组织,更应根据过程管理的需要,多形成一些程序文件。
3,程序文件的范围及详细程度应取决于两化融合活动的复杂程度、所用的方法以及所涉及的人员的技能、素质和培训程度。但一般来说不应涉及纯技术性细节。
4文件化的程序应简练、明确、易懂。另外程序文件应统一编号,标明版本号,以便于识别。
三、作业文件
作业文件通常指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实施细则等。作业文件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如果某个过程或活动不详细地规定技术性细节、操作步骤或管理细节则此过程的要求就不能得到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编制作业文件,由此可见一个过程是否需要编制作业文件或者应编写多少个作业文件要取决于该组织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特别是实施过程的复杂程度和从事各项活动人员的素质。
作业文件是一种操作性极强的文件,只要操作者严格按作业文件规定步骤及过程参数要求去实施就能实现过程的预期目标。
四、记录
记录是用于证实过程和体系运行符合策划的要求的见证性文件,是一种特殊的文件。记录表格一旦填入实际内容即转为记录,不允许随意更改。
1《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标准中明确要求应保存的记录包括11项:培训、技能和经验、激励以及所采取其他措施的记录(s.3)、策划输入的记录(7.2.2)、策划更改及其评审结果和采取必要措施的记录(7.2.5)、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实施前的沟通记录(C 7.3.2)、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实施过程中控制措施的记录('7.3.3)、技术实现过程中技术获取的记录(C 7.4.2)、技术实现过程中监督控制的记录(C 7.4.2)、监视盒测量计划实施的记录(8.3)、内部审核的记录(8.4)、管理评审的记录(8.5)、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记录(8.7.2)2.除了上述11项纪录,组织在体系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记录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考虑其见证作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应以少而满足需求为原则,能够准确地反映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效果。
3.记录可以用文字报告、报表、图片、音视频信息、电子数据等各种形式体现。2.5.6文件的审查和发布
一、文件审查的目的
确保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的符合性、适宜性、充分性和可操作性。
二、文件审查的内容
文件编写完成之后,应由该过程的归口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过程涉及的所有部门参加审查,审查内容包括过程要实现的预期目标是否明确;过程的输入、输出和所需资源、职责分工和接口界面、交接标准是否明确;新形成文件的过程是否比原来的做法更优化等。
三、文件的批准发布
1.文件审查通过后,交指定的授权人批准正式发布。文件审批权限应在按《文件控制程序》中予以规定。
2.文件批准发布的日期与正式生效的日期要留有一定的时间。
四、文件的定期评价
文件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组织文件的再评价(如在管理评审之前),以确保文件对内外部变化的持续充分性和适宜性。
第三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保持和改进
3.1体系试运行 3.1.1体系试运行的准备
一、文件发布与正式实施之间留有一定时间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伴随着企业管理的改进与变革,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文件则是贯彻落实领导层战略意图的工具。体系文件不可避免地会对原有的职责、流程、管理习惯等进行优化和调整,会增加一些工作流程或工作要求,也会影响到一些部门和岗位间的既有利益(如果新的体系规定没有上述调整,也侧I:}1说明体系策划是不成功的,等于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为了保证体系平稳过渡、并真正全面贯彻实施,因此必须要在体系文件发布后、正式实施前留有一段过渡期。
二、体系文件的培训
文件使用培训时可以按流程、分职能、分层次组织,宜采用按流程的组织方式,重点培训与本部门、本岗位直接相关的文件,以及需要本部门、本岗位配合实施的文件。
通过体系试运行前的全员文件培训,一方面是让员工了解启动动员会上领导层战略意图和部署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也是让全体员工形成从上到下的统一认识,真正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提升到公司战略高度上来。
有条件时,在分层培训的基础上,还应组织全员参加的文件发布、体系试运行动员大会,由公司领导进行部署和动员。
3.1.2体系试运]行
一、全面实施
即使经过文件培训,难免还有认识不到位、习惯不能马上转变等情况,对此公司领导及贯标工作小组务必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必要时,公司领导应有“削足适履,的决心。切忌一开始就打退堂鼓,也不要一开始就考虑修改文件。务必要保证一定时间的试运行,到试运行结束后再来评价体系文件是否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
二、做好记录
体系运行体现在执行文件、填写并保留记录,因此试运行阶段务必注意保存相关记录。
3.1.3体系运行的日常监控和考核
体系试运行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明确职责、开展监控、组织考核。在以往的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中,往往存在一种情况,那就是认为体系文件编写完成后,贯标工作就基本完成、只待认定了。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源于以认定为导向的贯标思想。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组织应建立体系运行期间实施日常监控的机制,包括明确职责和权限、配备人员、明确监控方式和频次、根据监控结果实施考核、定期向领导层汇报监控及考核情况等。
3.1.4体系文件充分性、适宜性的评价和必要的优化调整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及附录的基础和实施指南,提供的是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论,其中的模式化管理方法也只是最基本的要求,组织应在这个平台上进一步丰富和发挥。
试运行的目的就是要对新策划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磨合,对具体的两化融合工作要实施动态匹配和调整,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同样也要进行动态匹配和调整。文件批准发布之后,并非一成不变,文件的完善和优化本身也是一种持续改进。
根据一段时间的试运行结果(一般在3个月以上),由贯标工作小组组织对在试运行期间发现的不适用的体系文件、表格进行调整,以便能更好的符合实际需求和体系要求。
3.2内部审核
3.2.1内部审核的目的和意义 组织在体系文件发布后,就开始执行文件,即进入体系的实施阶段。但体系实施得怎么样?效果如何?组织应该及时评价,以确保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而内部审核是进行体系评价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3.2.2内部审核的策划
内部审核的策划包括确定审核的目的、范围、准则、频次和时机、内审的组织和程序、内审的一般步骤、内审的路线和方法等。
一、明确内部审核的目的 组织内部审核的目的可能是: 1.组织在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初期,依据管理体系标准来评价组织自身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2.验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能否接受认定审核;3.作为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手段或例行的内部审核;4.作为外部审核前的准备。
二、确定内部审核的范围
内部审核的范围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覆盖的哪些业务流程、部门进行审核。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立初期的内审应是全面的审核,审核范围应包括手册覆盖的所有业务流程、部门。
三、明确内部审核的准则 组织内审的准则包括: 1.组织选定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2.组织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3.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确定内部审核的频次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必须进行内部审核。审核的频次应根据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的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每年两次为宜,如果规定每年进行一次,应规定两次审核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
五、正确安排内部审核的时机
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立初期的内部审核应安排在文件实施三个月以后进行,如果文件基本未实施,则不应安排内部审核;2.按业务流程、按部门的内部审核,根据发现问题的情况每年可安排1~2次;3。为外部审核做准备的内部审核,通常安排在外审前一个月进行,要留有采取纠正措施、进行整改的时间。
六、内部审核的组织和程序
组织在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时,就应对内部审核做好策划,对内审进行总体安排和组织管理时,有几个环节需要加以重视。
1.确定归口管理部门
内部审核是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需要一个常设机构来负责管理,而不能由一个临时性机构来管理此项工作。这些职能机构可能还有许多其他的管理工作,但内审工作应是此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确保圆满完成。
2聘任内审员
内部审核需要一批合格、称职的内部审核员。组织应选择一批熟悉组织的业务、了解信息化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学历和工作经验、有交流表达能力和正直的人员来担任,并对其进行培训。所有经过培训的内审员应由组织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正式授权,赋予进行审核的职责和权限。
3.内部审核需要有一套正规的程序
内部审核需要有一套正规的做法。《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应明确内部审核的目的、范围、执行者的职责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七、内部审核的一般步骤
l确定审核方案,编制内审计划;2编制本次内审实施计划;3.审核准备;4审核的实施;5.编写审核报告;6.纠正措施的跟踪报告
八、审核的路线和方法
实际审核的路线和方法可以有下列3种: 1.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
自上而下的方法是指先到信息比较集中的部门了解总的情况,选择一批样本,然后到使用这些样本的部门去调查。
自下而上的方法是指先在许多部门调查研究,选择一批样本,然后到归口管理部门去审核。
2.正向和逆向的审核方法
正向审核是指按业务形成的顺序,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地审核。对每个过程的审核,也是从输入到输出,从做什么、谁做、用什么(硬件)做、用什么方法(程序、规范、作业文件)做,到绩效评价来进行审核。
逆向审核是指反顺序的审核,通常在体系运行的结果中找出某一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逆向追溯,找出症结所在。
3.按过程审核和按部门审核的方法
按过程审核是指按体系过程安排审核日程,审核员围绕某一体系过程的各项要求到各相关部门审核。
按部门审核是指按部门来安排日程,到某一部门就把与该部门所有的体系过程要求都审核完。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应采用按过程审核的方法,按部门等其他审核方式为辅。在审核中可正向逆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3.2.3内部审核的准备
一、制定计划
内部审核有滚动式审核和集中式审核两种方式。一般应确定内审方案,编制一份内审计划,每次内审应编制内审实施计划。内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内审管理部门编制,内审实施计划由审核组长负责编制。
1.滚动式审核
按策划安排,对一个或几个部门或过程进行一次审核,逐月开展,在一年内把所有部门,所有过程都覆盖至少一次,最好覆盖两次。对较重要的或问题较多部门的审核的频次可适当增加。
2.集中式审核
采取一年1}2次集中式的内审方式,即在几天内把组织各过程、各部门都审核完。
二、组成审核组
在进行内部审核前,由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长及审核员,组成审核组。在选择审核组长和审核员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1.审核员应经过培训合格,由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授权;2.审核员应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即不能审核本部门的工作;3.审核员对被审核部门的业务专业知识应有一定了解,但不强调一定是这方面的专家;4.如果有好几名审核员,则应考虑他们在工作中能否协调配合,团结合作;5.审核组长应比审核员有较多的审核经验;6.审核组长应有组织管理整个审核工作的能力。
三、收集有关文件
外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有一个文件初审的阶段。认定机构初审文件后如认为文件不符合要求,可要求受审核方修改甚至重新编写并试行,防止因为文件严重不合格而终止审核。内部审核员是在本组织已经建立了文件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的,往往不对已有的文件重新进行审核,但可提出修改意见。所以内部审核时,要求内审员重点收集与受审核部门两化融合工作有关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文件。以有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工作手册、合同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对程序文件等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发现有不符合标准或法律、法规要求的问题,可以提出,由文件主管部门负责研究,需要时进行更改。
除上述文件外,还可对受审核部门重要的记录加以预先审阅。
四、编写检查表
检查表是内审员进行内部审核时的工具,主要起备忘录的作用。它不必要向受审核方展示。但审核员编完检查表后应请审核组长审定,以便检查有无遗漏或重复,由审核组长进行总的协调。
i检查表的作用
cz>按检查表的要求进行审核可使审核目标始终保持明确;ca)保持审核进度;(3)明确与审核目标有关的样本;C4)使审核程序规范化;CS)作为审核记录存档。2检查表的设计
l>设计检查表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2)对照标准和手册的要求;
3)选择典型的业务流程问题;
4)结合受审核部门的特点;
5)抽样应有代表性,分层抽样,随机抽3~5个,最多12个;
C6)时间要留有余地;
t7)检查表应有可操作性;
(8)按部门进行审核时,要覆盖该部门职责涉及的所有过程,主要过程细查,相关过程要覆盖。
五、通知受审核部门并确定审核时间
虽然在内部审核计划中已规定了审核的时间安排,但审核组长还是应在审核前2~3日发出通知,使各部门能早日安排好工作,做好接受审核的准备。
3.2.4内部审核的实施
一、首次会议
由审核组长主持,参加人员应包括组织领导层、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和审核组成员。首次会议的目的是向受审核方介绍此次审核的目的和安排。审核组长讲话内容: 1审核的目的和审核范围;2审核的准则;3审核组成员;4审核的日期以及审核的日程安排;5,简要介绍实施审核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序: 6在审核组和受审核方之间建立正式联系;7.澄清审核计划中不明确或需调整的内容。
首次会议应是正规的会议,审核组长可以请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讲话。讲话的中心意思是说明这次内审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门正确对待审核,有不合格项一定要采取纠正措施等。首次会议应做好记录及出席人签到等工作。首次会议的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
二、现场审核
首次会议后立即转入现场审核。现场审核是审核员寻找客观证据的过程,是整个审核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审核员应认真做好记录。
1.审核组长要控制审核的全过程
(1)控制审核计划,审核计划不能随意更改:(2)控制审核进度,注意按计划完成审核任务;(3)控制气氛,不要使受审核人过于紧张;(4>控制审核的客观性,以审核证据和审核发现为依据,防止凭主观想象;
(5)控制审核纪律,不在现场宣布不合格项,不在审核现场说三道四;
(6)组织开好审核组会议,包括每天的审核组会议和审核组总结会议;(7)控制审核结果,不合格项及审核结论应由审核组讨论确定。2,审核组在审核中应注意的事项
(1)要相信样本、选择样本要有代表性,应由审核员随机抽样;
(2)要依靠检查表,若要偏离检查表,必须小心谨慎;(3)要从问题的各种表现形式去寻找审核证据;
(4)当发现不合格时,要调查研究到必要的深度;
(5)与被审核方负责人共同确认事实;
(6)始终保持客观、公正和礼貌。3.审核技巧(1)审核提问的技巧
下面举例介绍了常用的提问方式: a.开放型提问
需要多获得信息时使用。方法:针对某体系要素或某业务提出一个范围较大的题目,以便被审核方人员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打开话题,系统地介绍情况。如:您怎么做的,出现某种情况您怎么办,或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等。
b封闭型提问
方法:是,否:有,没有。c.开放型提问和封闭型提问相结合
通常,根据审核的需要一般采用开放型提问和封闭型提问相结合的方法。常用提问用语:怎么样、什么、何时、谁、为什么、请告诉我等。
2)审核中聆听的技巧 a.聆听时的表情
审核员在聆听时的表情会直接影响对方的谈话情绪。b.审核员首先应明确自己并非“钦差大臣”;c.审核员应给人一种诚恳服务,虚心请教,与人为善的印象;d.审核员应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以便随时调整自己在聆听时的表情;e.为了不打断对方的谈话,审核员可利用表情替代插话提问。f.聆听时的插话
按照“多听少说”的原则,审核员在聆听时尽量不要插话,必要的插话通常出现在以下情况:当对方谈话吞吞吐吐,欲言不语,情绪紧张,似有顾虑时,审核员应及时插话进行开导;当谈话对方滔滔不绝,离题太远时,为控制谈话方向,审核员可插话;当审核员对某重要细节没有听清楚或不理解时,可插话。
g.聆听时的记录
当多位审核员同时在场,可指定专人作为重点记录者,便于负责提问的审核员集中精力考虑提问和控制谈话方向。
审核员不仅必须记录可能导致提出不合格项的信息,对某些做得较理想的两化融合工作也应做记录。
<3)审核中观察的技巧 观察和提问是审核中不可分开的调查方法。a.观察的目的性
为了达到每次审核的特定目的,在察看现场、查阅文件、检查实物时也应有的放矢地进行。
当观察制造车间时,先看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是否有自动化生产线及覆盖情况,对计算机辅助制造应用情况,生产作业计划的自动编制情况;当观察采购管理时,采购信息化管理的范围和业务内容,供应商信息管理情况,采购业务中电子商务应用情况,入场物流和原材料库存管理信息化水平;观察产品开发时,对数字化产品模式或原理样机的构建情况,产品性能和功能的数值化验证情况,产品综合设计与优化的情况,产品智能化设计的情况。
b逆顺序观察法
逆顺序观察法是指按业务流程先后次序的逆向顺序进行观察。例如:观察一个业务流程时,先从装配车间的自动化制造看起,了解生产信息化监控情况,一直到生产作业指令的下达,生产计划的自动编排情况;观察一个工厂时,先了解公司的整体信息化情况,然后按销售、制造、采购、工艺设计、产品开发、人力、设备、财务等反顺序进行观察。
逆顺序观察的特点,一是先看最终结果可获得总体印象,再看前道环节时容易理解;二是先从输出端发现问题,再看前道环节时可突出重点寻找问题的根源。
c.再次复查
所谓再次复查是指为了证实被审核对象状况的真实性,对已审核项目出其不意地再次复查。
d.“声东击西”
所谓“声东击西”是指为了观察被审核对象的真实状况,临时改变原计划安排的检查内容,以证实其检查时与不检查时的状态是否一样。此方法在运用中应尽量不暴露审核人员的真实意图,也不宜在每次审核中都重复采用。
4.收集审核证据
审核证据是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应注意:(1)实际审核中,什么是审核证据,什么不是审核证据。
C2)能被证实的信息可以成为审核证据,不能证实的信息,或主观分析、推断、臆测要发生的事不能成为审核证据。
C3)被审核活动的执行人、对被审核的业务流程负有责任的人的谈话可以成为审核证据,而传闻、陪同人员或其他与被审核的业务流程无关人员的谈话不能成为审核证据。
C4)现行有效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中的规定和记录可以成为证明当前发生的两化融合工作的审核证据,而己作废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中的规定和经擅自修改过的记录不能成为证明当前发生的两化融合工作的证据。
C5>审核证据可以是定性的,如员工对两化融合认识;也可以是定量的,如关键指标或自动化生产设备占比等。
三、确定不合格项和编写不合格报告 I,不合格的类型
l)体系性不合格: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与有关的法律、法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不符合。例如一家公司在两化融合推进过程中,未编制规定策划机制的程序文件。公司在进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时,对策划职责和权限没有明确。
2)实施性不合格:未按文件规定实施。例如某公司规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过程的输出需要进行系统评审。但策划责任人因进度问题,没有组织有关专家和职能代表评审。
3)效果性不合格:有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确实实施了,但由于实施不够认真或对不合格的真正原因没有找到,纠正措施实施后未能达到规定要求,这种不合格称为效果性不合格。
4)在第三方审核时,为了对受审核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做出评定以便决定通过认定与否,常将不合格分为严重和一般两类。
5)还有一类问题虽未构成不合格项,但有变成不合格项的趋势,或判定为不合格项证据暂时不足。这类问题可作为“观察项”口头向受审核方提出,引起注意。对观察项不编写任何书面报告发给受审核方,但审核组应保留一份口头提出的观察项的记录。
2不合格报告的内容 不合格报告应有如下内容: a.受审核部门及负责人姓名;b.审核员姓名;c审核准则;d,不合格事实的描述;e.不合格类型及程度;f.不合格原因;g,建议采取的纠正措施;h.纠正措施认可及批准;i纠正措施完成情况;J.纠正措施验证。3.编写不合格报告注意事项
1)不合格事实的描述应力求具体,例如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何人执行此事或在场,发现了什么现象以及有些关键的细节如图号、文件或记录编号、数量、设备名称等均应写入。但与不合格无关的事不能写入,以便使描述简明扼要。
C2)不符合程度的判定应准确。凡属于系统性不合格,即体系某个过程未进行控制;区域性不合格,即区域所涉及的体系过程均未加以控制、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故等属于严重不符合。而偶然发生的局部的轻微的不合格则为一般不合格。
C3)不符合体系标准或体系文件的哪个具体条款应力求判定确切。如果判定得不准确,纠正措施的方向就会产生偏差。不合格的判别原则:以事实为依据、就近不就远、由表及里、该细则细、合理不合法以法为准。
不合格项经审核组确定后,由审核员编写不合格报告。
四、审核结果的汇总分析
审核组长应对不合格项进行汇总分析。汇总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发现的不合格项进行汇总分析,编制不合格项分布表,汇总不合格项的总数,在审核报告中进行分析。
2.从发展的历史和趋势来分析。
3.从这两次内审之间该部门对业务流程、技术的影响来分析。
第三篇:两化融合所需上传材料
(可上传文件类型为:jpg、jpeg、png、doc、docx、xls、xlsx、pdf、rar、zip,最高不超过50MB,如需上传多个文件,请压缩打包成zip或rar文件后上传。)
一、贯标启动
1.召开贯标工作启动会。
注:请上传活动通知、纪要、新闻、会议材料、照片等证明材料。
2.制定贯标工作实施方案。
注:请上传贯标工作实施方案。
3.是否聘请贯标咨询服务机构?
是
否
4.组建贯标工作组织体系。
注:请上传贯标工作组织体系架构和组成等。
二、现状调研及诊断
1.完成企业两化融合现状评估。
注:请上传两化融合现状评估报告。
2.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相关现状调研及差距分析。
注:请上传相关报告等证明材料。
三、体系分析策划
1.完成贯标范围与边界策划。
注:1000字以内。
2.完成体系文件策划。
注:请上传拟编写的文件列表及预计编写完成时间等材料。
3.开展其他相关活动。
是
否
四、文件编写及发布
1.完成体系文件编写工作。
注:请上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清单、记录清单、以及管理手册及必要的程序文件,或其他证明文件或记录。
2.完成体系文件评审修订工作。
注:请上传文件清单中所有文件的评审签字记录、评审会议纪要,或其他评审修订过程的证明文件或记录。
3.完成体系文件审批发布。
注:请上传经最高管理者签发的发布实施通知或发布令,或其他审批发布的证明文件或记录。
五、体系试运行
1.开展体系试运行 体系试运行开始时间:
注:请上传体系试运行的证明文件或记录。
六、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1.完成内部审核工作。
注:请上传内部审核计划和审核报告,或内部审核的其他证明文件或记录。
2.完成管理评审工作。
注:请上传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或管理评审的其他证明文件或记录。
第四篇:两化融合贯标项目实施方案
两化融合贯标项目实施方案
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项目目标
为了确保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并确保贯标不走形式,落到实处,实质性支撑两化融合创新工作的成效,需要确保本次贯标工作实现以下目标:
第一:推广并提升对两化深度融合的认识:认识到XXX企业战略及对未来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要,认识到信息化、互联网+环境下XXX企业所需要的新型能力;借助贯标机会,对主要创新部门、自动化部门开展两化融合相关培训,提升各环节的认识水平;积极争取两化融合及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各项专项资金的支持;
第二:建立有效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在XXX企业范围内,策划并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明确XXX企业两化融合的范围与边界、两化融合的方针与目标,策划并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编写并协助审核通过两化融合管理手册,重点针对移动互联的两化融合的优秀做法及其他遴选出来的两化融合先进做法,协助相关业务环节形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等相关文档资料。
第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推进:根据XXX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目标要求,制订与之匹配的技术方案、进度安排、实施方案等,确保企业战略落地及实施。
第四: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试运行:在遴选出来的相关领域挖掘出XXX
企业的新型能力,并划定贯标边界与范围推进管理体系的实施,完成体系试运行、内部审核、管理审核,根据审核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第五:对新型能力的打造成果进行监测与考评:根据贯标要求及贯标过程中明确的两化融合方针与目标,对相关的新型能力(如MES支撑下的数字化生产管控能力)的打造效果进行测评和考核,确保达到贯标形成的短期的两化融合目标考核要求;
第六:确保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评定;通过与咨询机构、评定结构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本次贯标结果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
2.公司两化融合贯标组织及主要参与部门
根据工信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及相关的评定规范,为确保贯标效果,本次贯标将建立以XXX公司总经理为最高管理者的两化融合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该组织在公司内部需要以正式文件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
1、两化融合领导小组
主要包括:
1)总经理,担任最高管理者
2)负责两化融合工作的副总经理,担任管理者代表,领导小组组长 3)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根据确定的贯标范围,邀请相关部门的主管领导担任本次贯标领导小组的副组长
2、两化融合工作小组
两化融合工作小组向两化融合领导小组汇报,主要成员包括:
1)信息自动化运营部主任,工作小组组长,贯标项目总监,负责贯标项目
落地;
2)管理体系贯标项目经理,可以选择体系部门或信息部门,负责贯标项目计划、执行、检查等具体工作;
3)管理体系贯标专职人员(内审员),2名,可以选择信息化、自动化及体系管理部门的骨干,主要负责调研、策划、文件编写、审核过程中的协调;
4)工作小组的其他成员: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信息与自动化运营部、办公室、企划或综合管理部(负责规划及业务考核的部门)、设备管理部、技术中心、生产中心等根据需要选择1名主要负责人参与贯标工作小组;
以上人员建议在项目正式启动之前与各部门沟通完毕,并共同参加项目启动会议。
3.XXX企业两化融合贯标主要工作任务及进度安排
1、xx年x月,完成贯标咨询方案及咨询服务机构选型;
2、xx年x月上旬,建立企业内部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领导小组、工作小组。邀请贯标咨询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确定贯标组织、职责及人员;
3、xx年x月上旬,启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项目,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项目启动会议。
4、xx年x月下半月,两化融合现状调研,为管理体系相关方针、目标的确定与文件编写提供基础;同时完成贯标标准培训、文件编写培训;
5、xx年x月下半月,由贯标咨询机构主导,制订两化融合贯标实施方案;策划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架构及文件体系,成立文件编写小组,组织文件编写培训;
6、xx年x月1日-31日,完成管理手册、主要程序文件的编写,并选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试运行环节,组织实施培训;由贯标咨询机构主导,策划和挖掘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
7、xx年x月1日-x月30日,围绕试运行环节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各项活动,按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明确的管理职责、基础保障、实施过程及评测与改进过程,组织相关部门严格执行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完成三个月试运行相关的贯标活动;
8、xx年x月1日-x月5日,制订企业内部评审计划,选定内部审核员并经最高管理者审批后发文;组织进行内部评审并针对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9、xx年x月8日-x月9日,制订企业管理评审计划,组织对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
10、xx年x月10日-x月31日,在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平台”上提交企业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申请材料,选定工信部认证的外审机构,动员企业各相关环节准备评审相关记录,积极支持外部专家的现场评审阶段的各项工作,配合外审机构的评审专家完成两个阶段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外部审核;
11、xx年x月1日-x月31日,根据外审专家提出的要求和建议进行整改,再次在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平台”上提交修订好的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申请材料,确保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评定。
第五篇: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价激励管理
制度
两化融合是指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是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融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企业转型,产品升级的重要措施,是企业打造新型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为鼓励公司全员积极参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切实做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不断运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方法促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相互创新和不断优化,从而持续打造企业的新型能力,特制定公司制度。
本制度所称两化融合最佳实践是指团队或个人在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领域运用两化融合的思想方法,实施的两化融合相关建设活动(包含但不限于软件开发、流程优化、机构变革、应用新技术、系统优化改造等)。此活动能够达成实效,具备较高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本制度所称两化融合最佳应用是指在自动化和信息化系统应用方面(信息化系统应用、数据管理、数据开发和应用等)取得明显成效的活动。
两化融合管理推进组负责申报的两化融合项目的收集,汇总,初步审核;负责两化融合项目评比的组织和实施;负责两化融合最佳实践和两化融合最佳应用档案的建立、保存、销毁等;负责组织最佳实践项目和最佳应用项目的宣讲和培训。
财务部负责两化融合激励资金的预算管理。
人力资源部负责将获奖项目的团队成员纳入公司核心技术人才进行管理,并优先选送他们到国内外考察、进修、学习;优先选送参加在职工程硕士培养;在晋升、择优升级、人才选拔、职务评聘等方面,优先考虑获奖职工。
项目实施单位负责建立两化融合项目的过程档案;负责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负责提报项目评比申请和审核材料。每季度第一个月份,项目实施单位推荐或实施团队自主申报两化融合项目,并向两化融合管理推进组提交《公司两化融合项目评比申请表》及其他附件。
每季度第二个月份,两化融合管理推进组对提报的两化融合项目进行初审,并形成《公司两化融合项目初审报告》,初审通过的项目报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审核。
每季度第三个月份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对初审通过的两化融合项目进行现场评审,并形成《公司两化融合项目审核表》,确定获奖名单。
所提报的项目只能申请本评比项目一次,获奖与否都不能二次申请; 所提报的材料须能够有效证明项目实施是按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 所提报的项目,必须明确项目实施所打造的新型能力; 所提报的项目,必须明确项目实施后的成效或作用。
每季度第三月份,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组织在全公司范围内,对本季度获奖的两化融合项目进行培训和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