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标准
黑龙江省计划生育技术基本标准
按照《黑龙江省计划生育技术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符合本标准。
一、开展下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具备的条件:
1、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宫内节育器取出术;
2、孕10周以内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宫腔镜技术不得用于终止妊娠手术);
3、避孕、节育、生育的健康教育、知情选择、指导、咨询和随访。
(一)医疗保健机构部门设置
应设置计划生育门诊(接诊室和检查室)、咨询室、宣教室、门诊计划生育手术室、术后休息室。
(二)工作用房要求
1、布局合理,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的规定。环境应符合建筑安全要求和消防要求;保障水电供应,并具备温控设施和空气净化设施。
2、计划生育门诊:面积≥15平方米,具备非触摸式洗手设施,诊查区域应相对私密。检查室每天应开展空气消毒。
2.1.咨询室:环境温馨,私密,便于交流。
2.2.宣教室:面积、设施、宣教内容与功能任务相匹配。2.3.门诊手术区域:
妇产科手术室属于一般手术室,应同其他门诊手术室要求相同,如果是洁净手术室应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的要求。手术室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并要求有实质性隔断。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应设置:
2.3.1.手术间使用面积不得少于15平方米; 2.3.2.准备室;
2.3.3.刷手间或刷手处; 2.3.4.更衣室或更衣处;
2.3.5.术后观察室:设床位1~3张; 2.3.6.污物处理区域。
2.4.药物流产观察室:设置观察床,数量与功能任务相匹配。2.5.功能分区要求:
无菌区:手术间、刷手间或刷手处。
清洁区:更衣室或更衣处、术后观察室,如手术室设浴室或厕所应在清洁区的外端。
缓冲区: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污染区:污物处理。
(三)基本装备要求
1、妇科检查床、妇科手术床、手术包、器械台、器械柜、人工流产负压吸引器、会阴冲洗器具、筛网、大小量杯、其它妇科检查条件(窥阴器、一次性防护垫、消毒手套、棉签、载玻片、生理盐水、长镊、宫颈刮片、10%氢氯化钾、润滑剂、消毒剂等必备器材);
2、基本急救条件: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注射器、输液器、吸氧设备、电动吸引器、常用急救药品、手电筒、导尿包等;
3、常规临床检验条件:常规生化、血尿常规、阴道分泌物检测;
4、放射检查条件;
5、心电检查条件;
6、病理检查条件或与其他医院病理检查科建立合作关系。
7、B型超声仪;
8、清洗消毒、灭菌和污物处理条件:
8.1.手术室必须具备动态的空气消毒装置,可适当安装紫外线灯做为辅助消毒;
8.2.中心供应室(或手术室)应具备清洁、超声清洗、酶洗设备;
9、卫生宣教条件:宣教资料、模型、避孕药具、插图、宣传版、放录像等设施;
10、卫生咨询条件:应配备桌椅、模型、宣传资料、避孕药具等。有条件的可设热线电话、电脑及相应查询软件等;
11、转送疑难、危重症病人的必需设备及药品。
以上设备应运行良好,专业检验合格。
(四)工作人员要求
1、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计划生育门诊在编人员不得少于3人,其中妇产科临床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人,护理人员不少于1人;设计划生育病房的根据床位数配备医护人员。
2、计划生育门诊应设负责人,由从事妇产科专业并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执业医师承担。
3、护士应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4、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技术人员应相对固定,在同一机构计划生育手术的岗位上连续时间不得低于半年。
5、申请从事计划生育手术的技术人员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在妇产科或外科工作1年及以上。
6、已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专业人员,每三年应再次进行资格审核,期间应接受相关知识、技能的继续教育不少于18学时。
7、从事计划生育手术的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 7.1.有关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法律、法规知识; 7.2.计划生育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 7.3.计划生育手术的基本操作; 7.4.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
8、医务人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和知情选择权,与受术者签定手术知情同意书,并尊重病人的隐私权。
(五)制度规章
1、门诊工作制度;
2、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3、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4、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卫基妇发„2003‟32号);
5、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6、手术室工作制度;
7、药品管理制度(包括常用、特殊、急救药品);
8、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制度;
9、仪器管理制度;
10、消毒隔离制度;
11、患者知情选择查对制度;
12、高危手术管理制度;
13、转诊制度;
14、并发症评审制度;
15、信息登记、统计、质控、上报制度;
16、计划生育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17、计划生育并发症及死亡病例评审制度;
18、各类登记、处方、病历书写制度;
19、随访工作制度; 20、宣传教育制度;
21、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22、技术考核制度
(六)工作职责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提供经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
2、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文件,进行专业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及时组织病例讨论和并发症评审;
3、禁止进行非医疗需要的性别鉴定及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术;
4、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活动;
5、负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料的登记、统计、上报;
6、接受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妇幼保健机构的管理及督导;
7、及时向所辖区卫生行政部门上报机构和人员变动情况;
8、提供转诊和急救服务;
9、负责计划生育手术高危病例的及时转诊,对于传染性疾病患者应转诊到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接受计划生育手术服务。
二、开展下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的医疗保健机构除具备上述条件之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孕7周以内的药物流产;
2、孕10-14周钳刮术;
3、应用麻醉镇痛技术实施负压吸宫术;
4、中期妊娠引产术;
5、孕10-16周药物引产术;
6、缓释系统避孕技术;
7、各种男性绝育术、女性绝育术;
8、男性绝育术后的复通术、女性绝育术后的复通术;
9、腹腔镜、宫腔镜等节育技术服务。
(一)部门设置
开展上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的医疗保健机构须是区县级或二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内应具备以下部门设置:
1、应设置计划生育门诊(室)、宣教场所、门诊计划生育手术室、计划生育病房及分娩室、病房手术室。应设诊疗室、咨询室、开展药物流产应设置门诊药物流产观察室。
2、凡承担应用麻醉镇痛技术实施负压吸宫术服务的二、三级医疗保健机构,应设置麻醉科和术后观察室。
3、承担中期妊娠引产术、各种男、女性绝育术、高危节育手术、高危病例抢救等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具备血库或输血科。开展中期引产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取得助产技术服务资质。
4、药物流产应在具备抢救条件,如急诊刮宫、给氧、输液、输血(如无输血条件的单位必须有就近转院条件)的区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进行。
(二)工作用房要求
1、布局合理,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的规定。环境应符合建筑安全要求和消防要求;保障水电供应,并具备温控设施和空气净化设施。
2、计划生育门诊诊室:面积≥12平方米,具备专用流动水洗手设备。
3、咨询室:环境温馨,私密,便于交流。
4、宣教室:面积、设施与功能任务相匹配。
5、门诊手术区域:
计划生育手术室属于一般洁净手术室,应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需具备温控设备条件。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应设置:
5.1.手术间使用面积不得少于15平方米,开展麻醉镇痛技术实施负压吸宫术的手术间不得少于20平方米,设隔离手术间一间;
5.2.准备室;
5.3.刷手间或刷手处; 5.4.更衣室或更衣处;
5.5.术后休息室:设床位1~3张; 5.6.污物处理区域:
5.7.应用麻醉镇痛技术实施负压吸宫术服务的,应设置术后观察室。
6、计划生育病房:床位数与功能任务相匹配。中期引产分娩室可以设在产房;应用麻醉镇痛技术实施负压吸宫术服务的,在大手术室施术应设置术后恢复室。
7、药物流产观察室:设置观察床,数量与功能任务相匹配。
8、功能分区要求
无菌区:手术室、刷手间或刷手处
清洁区:准备室、更衣室或更衣处、术后观察室,如手术室设浴室或厕所应在清洁区的外端。
缓冲区: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污染区:污物处理
(三)基本装备要求
1、职业防护条件:防水隔离衣、护目镜、鞋套、手套、帽子等;
2、承担中期妊娠引产术的医疗保健机构还应具备:会阴冲洗设备、正常产产包、侧切缝合包、导尿包、产后刮宫包、内诊检查包、静脉切开包、静脉穿刺包、宫颈检查器械。
3、承担应用麻醉镇痛技术实施负压吸宫术服务的手术室应具备以下设备:
(1)麻醉机(2)喉镜
(3)人工气道(应具备气管导管、其他如口、鼻咽通气道等)
(4)供氧设备:如中心供氧、氧气瓶,面罩(5)吸引器和吸痰管(6)心电监护仪(7)血氧饱和度监测仪
(8)自动测压装置(或血压计)(9)除颤器
4、根据功能任务配置:腹腔镜、宫腔镜及其相应的灭菌设备。
5、根据功能任务相应配置开腹手术、抢救、监护等条件。以上设备应运行良好,专业检验合格。
(四)工作人员要求
1、从事应用麻醉镇痛技术实施负压吸宫术的施术人员应具备高年(3年以上)主治医师及以上职务任职资格。
2、实施麻醉的施术人员应具有高年(3年以上)主治医师任职资格,通过双腔减压无痛人流术的培训考核,取得上岗证书,并能独立承担全麻操作、能娴熟进行心肺复苏和对病人进行术前评估、术中、术后全程监护。
(五)制度规章 用血管理制度。
(六)工作职责:
1、承担下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计划生育手术疑难病例的转诊、会诊,提供急救服务;
2、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诊断、治疗;
3、高危范围内的计划生育手术及高危病例的抢救;
4、计划生育技术的临床科研,推广适宜技术;
5、避孕、节育、生育的健康教育、指导、咨询和随访;
6、承担对下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以及专业人员的培训任务;
7、提供符合要求的人员组成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家组。
第二篇:助产技术服务基本标准
助产技术服务基本标准
助产技术服务基本标准(二级)
一、规模及设置
(一)产科
1、床位:市级≥30张、县级≥20张。
2、产科门诊
(1)面积:市级≥80M、县级≥60M。
(2)房屋设置:
①设水池、候诊场所;
②面积≥12M的诊室,市级≥3间、县级≥2间;
③围保门诊分设,面积≥12M
;
④高危孕产妇门诊:设有高危孕产妇转诊系统及咨询热线;
⑤优生、母乳喂养咨询、乳腺保健、产后康复等科室。
3、病房
(1)分娩区:分娩区总面积:市级≥150M,县级≥100M
。设缓冲间、待产室、分娩室、刷手消毒间、隔离分娩间、污物处理间、更衣间等。待产室与分娩室相通。分娩室面积:市级≥60M、县级≥40M
;瓷砖墙面,瓷砖或水磨石地面,有倾斜度及下水道易刷洗;有足够的电源接口;2
222
2有上下水道;光线充足,有空气消毒设施。分娩室应有调温、控湿设备,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以50--60%为宜,新生儿微环境温度在30--32℃。
(2)母婴同室病房:市级≥15间、县级≥10间,室内安静、清洁、通风、日照好,便于消毒;每床占地≥5M
;婴儿床占地≥1M,有调温设备,室内安静、清洁、通风、舒适、日照好、色调温馨,每床应配备夜用灯。设置新生儿沐浴室,室内应有保暖和热水供应设施。应设有隔离病房。
(3)高危新生儿监护中心(室)面积:市级≥80M、县级≥600M。
(二)宣教室(专用)≥40M
。有妇幼保健知识系列宣传版面,开展孕产妇、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教育。
222 1
(三)总体设置
1、突出“母亲安全、儿童优先”,具体体现以人为本、维护权益,突出个性化、关怀、温馨的人文服务模式。
2、产科服务项目分布位置标志醒目、便于群众认知。
3、设有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并保持24小时畅通。
(四)专业人员
1、助产工作应由2名以上获得助产技术资格的执业医师、助产士承担,并有儿科医师参与;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考核合格证并在产房工作的护士可作为助产士。
产科应有6名以上医生,护士与助产士之和应不少于10名;科室至少有一名副主任医师,门诊至少有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专业人才梯队合理;
产科医生、助产(护理)专业人员总数:市级≥20人、县级≥15人。
产科医师助产(护)士之比为1∶3,助产护师以上占护理人员的50%。
2、助产技术人员应具有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医学专业学历,取得医师执业资格或护士执业资格;
3、助产技术人员应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接生,经考核合格,获得从事助产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4、助产技术人员每年应接受助产技术业务培训,培训应不少于30学时,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课程。
5、助产技术人员脱离助产专业岗位2年以上者,需重新接受助产技术岗前培训与考核,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6、分娩室实行24小时负责制,负责全产程的母婴监测及医疗保健任务。
7、建立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分工负责制度:
妇产科医生:所有助产相关技术;
助产士:正常产程的观察和处理;
儿科医生:参加新生儿日常查房及异常新生儿抢救、危重儿分娩等。
8、实施剖宫产术应由具备妇产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决定,手术责任医师应具备妇产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二、必备设备
1、分娩室设备
1.1基本设施:检查床、待产床、产床、婴儿床、照明灯、鹅颈灯、应急灯、敷料柜、器械台、推车(担架)、急救药品柜(内放急救设备药品)、紫外线灯、常规消毒设备、刷手与污物处理设备、污物桶、调温控湿设备、通讯设备。
1.2诊断测量用具类: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婴儿磅砰、软尺、婴儿身长测量器、骨盆测量器、多普勒胎心仪、胎心监护仪、集血器、量杯、磅秤、时钟、消毒手套。
1.3治疗器械类:注射器、开口器、舌垫(压舌板)、电动吸引器、胎头吸引器、产钳、产包、导尿包、侧切缝合包、刮宫包、内诊包、静脉切开包、输液泵、输液架、沙袋、上下叶拉钩、宫颈钳、卵圆钳、刮匙、氧源及吸氧装置、新生儿气管插管设备(新生儿气管导管、气管内导管、新生儿复苏囊、给氧面罩、新生儿喉镜、新生儿低压吸引器)、脐静脉插管包、新生儿保温复苏台。
2.手术室设备:
2.1按无菌手术室基本要求配置。
2.2产科专用器具:婴儿磅秤、身长测量器、多普勒胎心仪、产科集血器、剖宫产手术包、妇产科手术包、新生儿及成人气管插管全套设备、脐静脉插管包、新生儿保温复苏台、新生儿复苏气囊及粘液管产钳。
3.其它设备
医院应具备B超、心电图机、床旁X光机、蓝光箱、新生儿暖箱、电冰箱、恒温箱、健康教育基本设备和材料及产后康复设施。医院应能开展血、尿、便常规、血小板、红细胞压积、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乙肝五项、HIV/梅毒/淋病检查、纤维蛋白原、3P试验、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应有测定血型、配血、输血、(或血浆代替品)条件、有效消毒设施、供氧设备、抢救监护条件、急救车、急救电话等。
以上设备要定时检查维修,应保证在功能状态,要随时可及、随时能够投入抢救、有固定的供血途径。
三、药品
1、分娩室应具备下列药品:宫缩剂、心血管系统药物、解痉药、降压药、升压药、镇静药、利尿药、止血药、补容剂、纠酸药、麻醉药、其它必备药品。
2、手术室应常备药品:同分娩室药品
以上药品要求:在有效期内、规范摆放、安全保存、随时可得、方便使用。
四、技术
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作为助产技术服务的转诊机构,应接收并处理下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的转诊病人,并参加下级机构的会议,对一级助产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除了掌握一级助产技术所包括的全部技术外,还应能开展以下技术:
1、各种难产诊疗技术:头盆不称和产程异常的诊断鉴别诊断技术、胎盘残留刮宫术、会阴/阴道或宫颈复杂裂伤修补术、产钳术、内倒转术、臀位牵引术、剖宫产术、静脉切开术、子宫次全切或全切术等技术;实施剖宫产术必须严格按照医学指征进行,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预,降低剖宫产率。
2、各种催、引产手术的技术、方法和并发症的处理;
3、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抢救;
4、产科危急重症的快速诊断、初步抢救以及转诊,如,心脑肺复苏、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抢救、呼吸、肝脏和肾脏衰竭的抢救、各种休克抢救、子痫的抢救、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诊治、羊水栓塞急救、肺栓塞急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预防与诊治等;
5、各种麻醉技术及麻醉意外处理等。
(五)工作制度和规范
应根据本机构功能和职责、建立健全以下工作制度:
1、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具体内容参照卫生部授权中华医学会发布的妇产科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
2、产科质量管理制度;
3、产科医务人员职责分工及管理制度;
4、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5、产科转诊、急救制度;
6、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
7、孕产妇死亡评审及婴儿死亡评审制度;
8、产科信息管理制度;
9、人员培训制度;
10、产科病例书写规范;
11、母乳喂养工作制度;
12、剖宫产术前讨论,术后审核制度;
13、接受转诊及反馈制度;
14、产科三级查房制度;
15、产科抢救用血管理制度。助产技术服务基本标准(一级)
一级助产技术包括正常分娩服务,不应开展剖宫产术、产钳术、臀位接生、内倒转术、毁胎术等技术。因交通不便无法转诊的个别情况除外。
乡镇卫生院原则上为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条件较好的中心卫生院经验收合格后可为二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
(一)业务用房
1、产科门诊。有妇产科门诊诊断室、妇科检查室各一间,面积不少于25M。
2、分娩区:分娩区总面积应在40M
以上,相对独立,远离污染源,分娩区与外界之间应有缓冲区,缓冲区内有更衣、换鞋处。分娩区内应设有待产室和分娩室。
待产室应设待产床1张。分娩室面积不少于12M,地面、墙壁天花板应便于清洁和消毒,光线充足,室内应有调温设备,应设电源接口和流水洗手设施。
3、母婴同室区:每组母婴床使用面积不少于5M,有调温设备,室内安静,清洁,通风,日照好,温度适宜。
4、孕期保健室:在门诊至少设置一间孕期保健宣教室,有1名从事妇女保健工作的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悬挂孕产期保健和科学育儿的彩图,备有宣传资料。
(二)必备设备
1、基本设施:检查床、待产床、照明灯、敷料灯、器械台推车、(担架)、急救药品柜(内放急救设备药品)、紫外线灯,常规消毒设备,刷手与污物处理设备,污物桶、调温设备。
222、诊断测量用具类:体重计、听诊器,血压 计、体温计、婴儿磅秤、软尺、盆测量器、多普勒胎心仪(或筒式、额头式听诊器)、集血器、量杯、磅秤、时钟、消毒手套。
3、治疗器械类:注射器、开口器、舌垫(压舌板)、电动吸引器、胎头吸引器、产包、导尿包、侧切缝合包、刮宫包、内诊包、氧源及吸氧装置、新生儿气管导管、吸痰管、新生儿复苏囊、新生儿保温用品、给氧面罩、新生儿喉镜、输液器、输液架、沙袋、上下叶拉钩、宫颈钳、卵圆钳、刮匙。
4、其它设备:医院(卫生院)应具备B超、心电图机、X光机、健康教育基本设备和材料,应能开展血、尿、便常规、乙肝五项、血小板、红细胞压积、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等检查,应有测定血型条件。
以上设备要定时检查维修,应保证在功能状态,要随时可及、随时能够投入抢救。
(三)药品:宫缩剂、心血管系统药物、解痉药、降压药、升压药、镇静药、利尿药、止血药、补容剂、纠酸药、麻醉药、其它必备药品。
以上药品要求:在有效期内,规范摆放、安全保存,随时可得、方便使用。
(四)助产相关技术
1、产前检查:及时筛查高危孕妇和胎儿,给予保健指导,及时转诊;
2、产程中母婴监测技术:提供全程护理、监测产程进展、正确绘制产程图、母婴生命体征检查、胎心听诊、羊水异常的识别等;
3、正常分娩四个产程及新生儿处理;
4、常用助产技术:包括催产素的使用、常规阴道分娩接生、人工破膜、人工剥离胎盘术、胎盘残留刮宫术、会阴侧切和简单裂伤缝合、胎头吸引术等;
5、产妇及胎(婴)儿危险因素识别,紧急处理及转诊;
6、难产的识别、紧急处理及转诊;
7、产科出血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正确测量及估计出血量的方法,以及处理与转诊;
8、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及转诊;
9、正确的消毒和隔离技术;
10、母乳喂养适宜技术;
11、健康教育及咨询指导技术。
(五)人员
1、助产工作应由2名以上获得助产技术资格的执业医师(乡镇卫生院可以放宽至助理执业医师)、助产士承担,并有儿科医师参与;取得助产资格并在产房工作的护士可作为助产士。
2、助产技术人员应具有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医学专业学历,取得医师执业资格或护士执业资格。
3、从事助产技术的人员必须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4、助产技术人员每年应接受助产技术业务培训,培训应不少于20学时。
5、助产技术人员脱离助产专业岗位2年以上者,需重新接受助产技术岗前培训与考核,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6、分娩室实行24小时负责制,接产时必须由2名以上助产技术人员在场,进分娩室负责抢救危重新生儿。
7、建立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分工负责制度。
妇产科医生:所有助产相关技术;
助产士:正常产程的观察和处理;
儿科医生:参加新生儿日常查房及异常新生儿抢救。
(六)工作制度和规范
1、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内容参照卫生部授权中华医学会发布的妇产科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
2、产科质量管理制度;
3、产科医务人员职责分工及管理制度;
4、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5、产科转诊、急救制度;
6、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
7、孕产妇死亡评审及婴儿死亡评审制度;
8、产科信息管理制度;
9、人员培训制度;
0、产科病例书写规范;
11、母乳喂养工作制度;
12、其他临床医疗规范和管理制度,包括值班及交接班制度,消毒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差错防范制度,急救药品管理制度,查房制度等。
第三篇:助产技术服务基本标准
助产技术服务基本标准(一级)
一级助产技术包括正常分娩服务,不应开展剖宫产术、产钳术、臀位接生、内倒转术、毁胎术等技术。因交通不便无法转诊的个别情况除外。
乡镇卫生院原则上为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条件较好的中心卫生院经验收合格后可为二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
(一)业务用房
1、产科门诊。有妇产科门诊诊断室、妇科检查室各一间,面积不少于25M。
2、分娩区:分娩区总面积应在40M以上,相对独立,远离污染源,分娩区与外界之间应有缓冲区,缓冲区内有更衣、换鞋处。分娩区内应设有待产室和分娩室。待产室应设待产床1张。分娩室面积不少于12M,地面、墙壁天花板应便于清洁和消毒,光线充足,室内应有调温设备,应设电源接口和流水洗手设施。
3、母婴同室区:每组母婴床使用面积不少于5M,有调温设备,室内安静,清洁,通风,日照好,温度适宜。
4、孕期保健室:在门诊至少设置一间孕期保健宣教室,有1名从事妇女保健工作的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悬挂孕产期保健和科学育儿的彩图,备有宣传资料。
(二)必备设备
1、基本设施:检查床、待产床、照明灯、敷料灯、器械台推车、(担架)、急救药品柜(内放急救设备药品)、紫外线灯,常规消毒设备,刷手与污物处理设备,污物桶、调温设备。、诊断测量用具类:体重计、听诊器,血压 计、体温计、婴儿磅秤、软尺、盆测量器、多普勒胎心仪(或筒式、额头式听诊器)、集血器、量杯、磅秤、时钟、消毒手套。
3、治疗器械类:注射器、开口器、舌垫(压舌板)、电动吸引器、胎头吸引器、产包、导尿包、侧切缝合包、刮宫包、内诊包、氧源及吸氧装置、新生儿气管导管、吸痰管、新生儿复苏囊、新生儿保温用品、给氧面罩、新生儿喉镜、输液器、输液架、沙袋、上下叶拉钩、宫颈钳、卵圆钳、刮匙。
4、其它设备:医院(卫生院)应具备B超、心电图机、X光机、健康教育基本设备和材料,应能开展血、尿、便常规、乙肝五项、血小板、红细胞压积、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等检查,应有测定血型条件。
以上设备要定时检查维修,应保证在功能状态,要随时可及、随时能够投入抢救。2222
(三)药品:宫缩剂、心血管系统药物、解痉药、降压药、升压药、镇静药、利尿药、止血药、补容剂、纠酸药、麻醉药、其它必备药品。
以上药品要求:在有效期内,规范摆放、安全保存,随时可得、方便使用。
(四)助产相关技术
1、产前检查:及时筛查高危孕妇和胎儿,给予保健指导,及时转诊;
2、产程中母婴监测技术:提供全程护理、监测产程进展、正确绘制产程图、母婴生命体征检查、胎心听诊、羊水异常的识别等;
3、正常分娩四个产程及新生儿处理;
4、常用助产技术:包括催产素的使用、常规阴道分娩接生、人工破膜、人工剥离胎盘术、胎盘残留刮宫术、会阴侧切和简单裂伤缝合、胎头吸引术等;
5、产妇及胎(婴)儿危险因素识别,紧急处理及转诊;
6、难产的识别、紧急处理及转诊;
7、产科出血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正确测量及估计出血量的方法,以及处理与转诊;
8、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及转诊;
9、正确的消毒和隔离技术;
10、母乳喂养适宜技术;
11、健康教育及咨询指导技术。
(五)人员
1、助产工作应由2名以上获得助产技术资格的执业医师(乡镇卫生院可以放宽至助理执业医师)、助产士承担,并有儿科医师参与;取得助产资格并在产房工作的护士可作为助产士。
2、助产技术人员应具有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医学专业学历,取得医师执业资格或护士执业资格。
3、从事助产技术的人员必须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4、助产技术人员每年应接受助产技术业务培训,培训应不少于20学时。
5、助产技术人员脱离助产专业岗位2年以上者,需重新接受助产技术岗前培训与考核,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6、分娩室实行24小时负责制,接产时必须由2名以上助产技术人员在场,进分娩室负责抢救危重新生儿。
7、建立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分工负责制度。
妇产科医生:所有助产相关技术;
助产士:正常产程的观察和处理;
儿科医生:参加新生儿日常查房及异常新生儿抢救。
(六)工作制度和规范
1、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内容参照卫生部授权中华医学会发布的妇产科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
2、产科质量管理制度;
3、产科医务人员职责分工及管理制度;
4、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5、产科转诊、急救制度;
6、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
7、孕产妇死亡评审及婴儿死亡评审制度;
8、产科信息管理制度;
9、人员培训制度;
0、产科病例书写规范;
11、母乳喂养工作制度;
12、其他临床医疗规范和管理制度,包括值班及交接班制度,消毒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差错防范制度,急救药品管理制度,查房制度等。
第四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成都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条件
(试行)
根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执业准入基本条件。按相应的条件、职责和任务分二级,应用麻醉镇痛技术终止早期妊娠吸宫,因其特殊要求,单独制定基本标准。
一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条件
《一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条件》适用于申请开展基本计划生育服务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级计划生育技术:终止早期妊娠(负压吸宫),安取宫内节育器。
一、机构条件
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含妇产科或计划生育。
二、人员配备
技术人员配备2—4名。其中至少有一名医师,具备执业医师资格(乡镇卫生院可为执业助理医师),持有执业医师证(妇产科或计划生育),并取得《母婴保健专项技术合格证》,合格证在有效期内,具体项目与机构申请许可的项目一致。
护士具备执业护士资格。
三、工作场所和工作用房基本要求 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上,设有门诊、手术区、术后休息室等。
(一)门诊
独立设置诊断室,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负责计划生育咨询、避孕节育医学检查工作。
(二)门诊手术区
1.三区划分有明确的标志和物理隔断,由外向内依次设: 非限制区:手术病人入室区、工作人员更衣更鞋区、术后休息间、卫生间、污物间(用后物品处理间)等;
半限制区:办公室(区)、清洁库房;
限 制 区:洗手间(区)、手术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或无菌物品存放柜)。
手术室,面积16平方米以上,设一张手术床,双通道出入(有条件的设置单独的污物通道);如设置两张手术床,则面积大于20平方米。水磨石或地砖地面,墙面和天花板及边角光滑便于清洁消毒;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活动门。手术区远离茅厕、垃圾堆、畜厩、污水沟等污染源5米以上。
四、基本设备
(一)诊断室
1.诊断桌、椅、检查台、妇科检查床。
2.妇科检查用品:清洁臀垫、手套、窥阴器、冲洗及消毒用品;生理盐水、载玻片、棉签、宫颈刮片及试剂等。3.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登记表册、病历等。
(二)门诊手术间
妇科手术床(一张)、会阴冲洗设备、单头冷光手术灯、空气消毒设施、无菌物品器械柜、移动器械台、电动吸引器、手术圆凳、污物桶、筛网、量杯、污物桶及污物处理设备、取暖和降温设施、放置宫内节育器包和人工流产包(各2个以上,包括布类、器械)
(三)必备抢救设施和药品
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注射器、输液器具氧气瓶(袋)、急救药品箱(柜)。
急救药品:缩宫素注射液、米索前列醇片、卡前列甲酯栓、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或琥珀碱明胶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去氧(去甲)肾上腺素、地西泮注射液、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等。
五、规章制度
1.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各科室工作制度。
2.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手术常规》和受术者知情同意签字制度。3.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各种登记制度,使用全市统一的病历登记本。
4.抢救、会诊、转诊及登记制度。5.差错事故报告、登记、讨论制度。6.定期消毒及登记制度。
以上制度都有相应的组织保证措施
六、技术要求
1.严格掌握手术禁忌症和适应症。
2.按照规范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监护。
二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条件
《二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条件》适用于申请开展基本计划生育服务的二级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未评等级的县级医疗机构等。二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终止早期妊娠(负压吸宫、药物流产),安取宫内节育器、输卵(精)管绝育术、皮下埋置避孕术、终止中期妊娠手术、输卵(精)管吻合术。
一、机构条件
1.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含妇产科或计划生育。2.具有成都市血液中心批准的临床用血资格
3.如申请开展终止中期妊娠手术的机构,尚需同时取得《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许可证》(助产技术)资格。
二、人员配备
技术人员至少配备4名,其中至少有2名医师,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持有执业医师证(妇产科或计划生育,男扎可以为泌尿外科),并取得《母婴保健专项技术合格证》(计划生育),合格证在有效期内,具体项目与机构申请许可的项目一致。
护士具备执业护士资格。
三、工作场所和工作用房基本要求
(一)门诊
独立设置诊断室,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负责计划生育咨询、避孕节育医学检查工作。
(二)门诊手术区
1.三区划分有明确的标志和物理隔断,由外向内依次设: 非限制区:手术病人入室区、工作人员更衣更鞋区、术后休息间、卫生间、污物间(用后物品处理间)等;
半限制区:办公室(区)、清洁库房;
限 制 区:洗手间(区)、手术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或无菌物品存放柜)。
手术室布局流程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设一张手术床,面积16平方米以上。如设置两张手术床,则面积大于20平方米。水磨石或地砖地面,墙面和天花板及边角光滑便于清洁消毒;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活动门,有纱窗。手术区远离茅厕、垃圾堆、畜厩、污水沟等污染源5米以上。
(三)开展节育术手术,需有住院标准消毒手术间。
(四)开展终止中期妊娠手术,需有产房。
四、基本设备
(一)诊断室
1.诊断桌、椅、检查台、妇科检查床。
2.妇科检查用品:清洁臀垫、手套、窥阴器、冲洗及消毒用品;生理盐水、载玻片、棉签、宫颈刮片及试剂等。
3.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登记表册、病历等。
(二)门诊手术间
妇科手术床(一张)、会阴冲洗设备、单头冷光手术灯、空气消毒设施、无菌物品器械柜、移动器械台、电动吸引器、手术圆凳、污物桶、筛网、量杯、污物桶及污物处理设备、取暖和降温设施、放置宫内节育器包和人工流产包(各2个以上,包括布类、器械)
(三)必备抢救设施和药品
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注射器、输液器具氧气瓶(袋)、急救药品箱(柜),开展无痛人流应具备相应气管插等心肺复苏设备。急救药品:缩宫素注射液、米索前列醇片、卡前列甲酯栓、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或琥珀碱明胶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去氧(去甲)肾上腺素、地西泮注射液、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等。
(四)住院消毒手术间:面积大于20平方米,布局和设置符合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室内应有调温、控湿设备,足够的电源接口,便于使用。
(五)住院产房:要求同助产技术基本条件中产房的要求。
五、规章制度
1.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各科室工作制度。
2.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手术常规》和受术者知情同意签字制度。
3.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各种登记制度,使用全市统一的病历登记本。
4.抢救、会诊、转诊及登记制度。5.差错事故报告、登记、讨论制度。6.定期消毒及登记制度。
以上制度都有相应的组织保证措施
六、技术要求
1.按照国家计生委、卫生部手术分级管理要求开展相应手术。
2.严格掌握手术禁忌症和适应症。
3.按照规范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监护。
应用麻醉镇痛技术开展终止早期妊娠负压吸宫的
基本条件
《应用麻醉镇痛技术开展终止早期妊娠负压吸宫的基本条件》适用于申请开展应用麻醉镇痛技术开展终止早期妊娠负压吸宫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在符合《二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并同时符合以下要求:
一、人员配备
(一)施术医师
至少2名医师,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持有执业医师证,并取得《母婴保健专项技术合格证》(计划生育),合格证在有效期内。其中至少1名医师取得副主任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
(二)麻醉医师
至少1名以上专职麻醉医师,持有麻醉专业执业医师证书。能独立承担全身麻醉,能对受术者进行术中全程监护,术后麻醉恢复期的监护。能独立处置术中、术后突发的麻醉意外的抢救。
(三)护理人员 至少2名以上,取得护理执业资格,熟悉抢救药品的使用,能配合麻醉医师进行急救。
二、设备要求
除常规计划生育技术常规设备外,尚需以下设备:
(一)麻醉机(简易呼吸囊、面罩)
(二)喉镜
(三)人工气道(气管导管、口咽通气道、喉罩、鼻咽通气道)
(四)供氧设备(中心供氧或氧气瓶)
(五)吸痰器(或负压吸引器)、吸痰管
(六)心电监护仪(必含氧饱和度监测)
(七)自动测血压装置(或血压计)
(八)心脏除颤仪
三、麻醉药物和抢救药品要求
(一)麻醉药品
麻醉药品储备和使用应符合国家麻醉药品的相关规定。不推荐吸入麻醉制剂。建议静脉麻醉药和镇痛药物联合使用。推荐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不推荐使用氯胺酮、地西泮和哌替啶。
(二)抢救药品 除常规抢救药品外,尚需配备纳洛酮、氟马西尼、10%葡萄糖酸钙、麻黄碱、去甲肾上腺素、硝酸甘油、氧化琥珀胆碱、氨茶碱、甘露醇、50%葡萄糖等
四、规章制度 1.术前麻醉评估制度。
2.严格执行麻醉受术者知情同意签字制度。3.严格执行术前禁食、禁饮制度。
4.严格执行术中麻醉监护制度,严禁1名麻师同时监护多台手术。
5.严格执行麻醉术后评估制度。以上制度都有相应的组织保证措施
五、技术要求
1.按照国家计生委、卫生部手术和麻醉分级管理要求开展相应手术。
2.严格掌握手术禁忌症和适应症。
3.按照规范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监护。4.具备心肺复苏急救预案。
第五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范文)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是指公民实行计划生育时,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指导下,了解自身的健康检查结果和常用避孕节育方法的作用机理、适应证、禁忌证、优缺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负责任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避孕节育方法。包括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在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时要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劳动强度及其所处的生理时期,指导公民选择适宜的避孕节育方法,并为其提供安全、有效、规范的技术服务。对于已生育子女的夫妻,提倡选择以长效为主的避孕方法等。
2001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行国家指导与个人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国家保障公民获得适宜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权利,向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
免费提供的技术服务项目包括发放避孕药具;孕情、环情检查;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人工终止妊娠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
“向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设立专项经费予以保障,具体结算标准和结算形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国家向城市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城市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接受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的,其费用解决途径为:参加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和其它相关社会保险的,由社会保险基金统筹支付;未参加上述保险的公民,由所在单位或地方财政负担。具体办法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
对西部困难地区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