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学科团队结题报告(张幼琴)(共)
学科团队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桥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学科教学团队和教研组、备课组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它又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因为它类似于一种民间组织,队员之间不是因为学校组织的安排,而是因为自觉自愿,因为相同的志趣,因为教学的理想共同走到一起,所以它比教研组、备课组更有亲和力、凝聚力。团队成员之间是同事又是朋友,所以教学研究更自主、更自觉,成员之间更团结、更默契。“学科教学研究团队”秉着守住自己、借鉴别人、奉献全部的宗旨,打破了教研组和备课组单纯以学科为单位的组织体系,致力于教师教学个性的张扬与优化。改进传统校本研训的模式,建立教师学科团队,有利于通过各种途径促进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互动与交流,促使教师群体素质的再提高;有利于通过构建相应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能丰富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解决骨干教师建设与培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问题。
基于上述情况,我校提出本课题,旨在立足于小学学科教学,以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生的真实问题为对象,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示范效能发挥为研究主体,通过团队内部的实践反思、同伴合作、专业引领等有效形式,将教学、研究、培训有机整合,使探究、合作、反思、资源共享为主要特征,把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实践型、研究型的学习共同体。并以该团队建设的操作策略,以及团队的整体示范效能,带动和辐射全校教师群体的研训活动,推动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柯桥小学历来十分关注教师队伍的全面优化和师资力量的和谐提升,多年来,学校以创新、前沿的校本教研理念,被评为“省首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省教科研先进集体”、“2012市教科研先进集体”,多次获得县优秀备课组。在积累长期以来校本教研经验和文化的同时,在百年老校的文化浸润和感召下,柯 桥小学蛰伏着一大批个性鲜明、特长多样、风格迥异的“先锋派”教师,他们有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人生目标、情感价值的追求,自2008学年起倾情组建了“学科教学研究团队”,主要基于教师的理想回归、教学风格打造、情感价值再现,以课堂为平台,以“学术研究”为志趣,让教师们在轻松实践与自由探究中寻觅人生的幸福知音。
团队教师们轮班上课、交流反思、互议写文,在宽松、自由的交流空间中,“学科教学研究团队”的活力被激发了,“学科教学团队”的风格在活动中得到提炼,团队活动与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课题组活动有效对接,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学科团队抱团组稿编辑《生本课堂》校刊6期,以鲜明的个性得到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和县内各兄弟学校的好评。
二、课题界定
学科团队:以教学风格为纽带,由个性和知识方面比较相似的教师跨年级跨学科自由组合,并推荐多年来所带班级学科教学质量优秀、学生满意度高、课堂教学风格鲜明的“先锋派教师”为团队的带头人,被命名为“***老师学科教学研究团队”。
目前,我校相继形成“刘发建等语文教学研究团队”、“柴向阳等语文教学研究团队”、“张幼琴等语文教学研究团队”、“周国萍等语文教学研究团队”、“金红梅等数学教学研究团队”、“车贞美等数学教学研究团队”、“李萍等数学教学研究团队”、“周俊友书法教学研究团队”、“沈敏乐音乐教学研究团队”、“俞东林美术教学研究团队”、“潘颖等英语教学研究团队”、“马瑛等科学教学研究团队”、“许国琴等综合实践教学研究团队”、“魏优琴等英语教学研究团队”、“郦彩仙等语文教学研究团队”、“冯燕等语文教学研究团队”和“陆欢君等体育教学研究团队”等15个风格各异的教学团队。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研究内容:以“守住自己的,借鉴别人的”的为指导思想,鼓励教师自发自觉组建“学科团队”,在团队的研究中,发展个性,提升专业技能。以“学科教学研究团队”完善校本培训模式,从文本细读、课堂对话、学习管理、教学写作(课堂记录、故事言说、随笔撰写)、课程设计、课堂观察(听课评课)等方面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预期目标:以组合“学科团队”的方式,实现教师发展由传统的“被动式”向“主动式”发展,由“独立式”向“团队式”发展,整体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通过团队发展,来培养一批有个性有特长的名师。然后在此基础上,赋予“学科团队”新的思维,使团队的独立性、研究性、实践性和行政的服务性得到更全面体现。此外,尝试“学科团队”的“跨边界”性和异质性,增强研究的开放性、互融性。
四、课题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持续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从组建“学科团队”开始,运用各种机制引导教师由传统的“被动式”向“主动式”发展,由“独立式”向“团队式”发展,整体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团队逐步组建阶段(2008年底至2013年12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学校里一些教学经验丰富,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师中具有较高的威望的优秀教师,不管他们有没有荣誉,有没有头衔,只要工作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得到全体教学信任的就行。然后通过他们让其他教师自觉地加入到他们的团队中。2008年10月,首先成立了三个团队:“刘发建语文学科教学团队”、“柴向阳语文学科教学团队”、“金红梅数学学科教学团队”。2009年1月,又成立了七个学科教学团队:“张幼琴语文学科教学团队”、“车贞美数学学科教学团队”、“李萍数学学科教学团队”、“潘颖英语学科教学团队”、“沈敏乐音乐学科教学团队”、“俞东林美术学科教学团队”、“周俊友书法学科教学团队”。2010年5月,又成立了三个学科教学团队:“陆欢君体育学科教学团队” “马瑛科学学科教学团队” “周国萍语文学科教学团队”。2012年,我们又成立了“魏优琴英语学科教学团队”、“陆欢君体育学科教学团队”,2013年成立了“胡建红科学学科教学团队”和“高焕明数学学科教学团队”。
至此,我校的学科教学团队研究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各学科团队互相听课、评课,为青年教师诊课、磨课,教研氛围相当浓厚。
2.团队研究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
以“学科团队”为载体,相继开展“团队赛课”、“团队写作”、“团队课堂观 察”、“团队课堂教学专场”等团队研课活动。各团队在研究课堂教学,提高学科质量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团队的特点开始各自的主题研究。如“刘发建语文学科团队”的“汉字文化”,“金红梅数学学科团队”以“课堂观察”研究数学“生本课堂”,“柴向阳语文学科教学团队”的“探究生本课堂‘123’模式”,“张幼琴语文学科团队”“课堂作业随堂化”为专题,“周俊友书法学科团队”尝试“书法走课制”,“潘颖英语学科团队”重点研究“怎样让复习轻负高效”,“陆欢君体育学科团队”的“体育模块教学”等。各学科教学团队围绕自己的研究主题开展相应的团队研究活动。
3.成果推介阶段(2014年至今)
我校以学科团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其中有个别团队的教学改进、课堂改革成果显著,在区内外得到肯定,学校积极为优秀的教师团队搭建平台进行成果推介。2011年,学校邀请区内外学科教研员、专家为语、数、英、科学科团队老师诊课,打磨各个团队的风格;2012年“金秋柯小”教科节以学科团队为单位开展“团队赛课”,每个团队通过集体备课、磨课、上课、议课,以展示各个团队的教学风格;2013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走进我校,“张幼琴语文学科团队”的张幼琴和郦彩仙老师以“辩课”《夸父追日》形式展示课堂;2013年,学校又为张幼琴语文学科团队、孙纪君美术学科团队搭建了“绍兴市张幼琴生本课堂教研专场”和“绍兴市孙纪君美术生本课堂教研专场”两个平台,在市级层面抱团展示了这两个团队教师在教学改进和课堂教学方面。2014年,学校获得柯桥区优秀教科研先进单位、校本教研特色单位,并做为先进单位在大会上做代表发言,得到全区中小学教科研领导的肯定。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系列的行动研究轨迹记录了我们对“学科团队”教研机制的探索过程,我们的学科团队具有以下特性:
1.研究性:能根据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确立团队近期和长期的研究主题,每个团队一学年须申报一个县级以上课题(教改项目),紧紧围绕本团队研究课题开展研讨活动,保证课题研究有实效。教师的个人研究课题题应与团队研究的方向一致。2.过程性:团队教师的研究过程就是教师个人提高的过程。每学期团队须开展一次教学研讨活动,或主题教研,或团队赛课,或课题研讨等。活动要有主题,要能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团队负责人须在校园园“校本团队”版块中建立本学科团队的网页,并及时把团队活动过程中的材料、图片、信息上传、更新,发挥团队引领作用。
3.学科性:学科团队的研究主题、内容、过程等,都应体现鲜明的学科特点,要研究本学科教学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作为团队研究工作的重要目标。
4.自主性:在同学科团队组合的基础上,更鼓励老师们跨学科的团队组全,以此实现学科交融,挖掘每个老师的内在知识。每一学期,团队负责人可根据本团队的研究主题自主选择、申请、经校长室批准后,组织团队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一次,活动后每位团队老师上交学习反思及体会文章,由团队负责人整理、组稿上传至本团队网页,实现资源共享。
5.实效性:使学科团队建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每学期团队成员可合作撰写案例、论文,整理研究课例等,组织一组较高质量的稿件向校刊《生本课堂》或各类教育教学刊物投稿,努力用教科研成果反映我们的研究。
本课题实施几年来,在打造优秀教研团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形成学校校本研训特色三方面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
1.打造优秀教研团队
学科团队以抱团研究的形式,集合了老师们的优势,彰显了学科教学的特色,形成了我校百花齐放的优势学科教学、特色课堂改进。
张幼琴语文学科团队:课堂作业“随堂化”
张幼琴语文教学研究团队一开始以“课堂作业随堂化”教学改进为研究课题,团队带头人张幼琴老师是学校教科室主任,她发动整个团队老师组成了“研究团队”,引领大家以“课堂作业随堂化”为重点开展研究活动,“课堂作业随堂化“成为其团队内教师课堂教学的标签。2013年3月,绍兴市张幼琴小学语文课堂作业随堂化教研专场在柯桥小学举行,其团队内的张幼琴老师与陈诗文老师共同执教了“随堂作业”视角下的公开课,张幼琴老师作了教改报道,得到特级教师、5 绍兴市小语教研员莫国夫的肯定,张幼琴语文团队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课堂特色,团队老师多次在区市级公开课、研训活动中亮相。2013年6月,张幼琴语文团队的张幼琴老师和郦彩仙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师》“辩课进校园”活动中同课异构《夸父追日》,教学实录全文刊载。
魏优琴英语学科团队:英语教学金牌团队
2011年12月,柯桥小学李若棋等同学获“鲁外杯”绍兴县小学生英语口语团体优胜奖,个人一等奖;2012年5月,朱杨莉等同学获绍兴县首届小学生英语阅读比赛团体优胜奖,四名学生获个人一等奖……2013年12月,王涵之、包依宁等同学获“鲁外杯”绍兴县小学生英语口语团体优胜奖,分获个人讲故事、即兴会话一等奖。这辉煌的“五个团体优胜奖”背后是“魏优琴英语教学团队”的艰辛付出,她们6个人,摒弃“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势,拧成一股绳,共同探索课堂教学改良,精心创设英语文化氛围。2012区规划课题《英语阶段性“生本口语”评价》、2013市教改项目《以“习惯”促进小学生英语听读作业的有效落实》、2014区教改项目《以微信平台拓展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实践研究》等研究,把英语课堂教学与“云课堂”、“微课程”对接,从课堂内的“小老师”到课堂外的“小考官”,从校园内的“英语周”到校园外的“微课程”,在英语学科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质量全区领先。
体艺团队:名师工作室成绩斐然
3年前,我校体育老师陆欢君老师眼光独到,玩起了校园足球,“绿茵小子”足球队随之诞生,陆欢君老师、足球教练王彦培和学校体育教师组成“陆欢君足球小子俱乐部”,带着柯小男甲足球队,征南闯北,把柯桥区校园足球联赛冠军、绍兴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浙江省校园足球联赛(宁绍舟赛区)冠军、浙江省校园足球联赛一等奖统统拿了个遍。此外“沈敏乐音乐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带领“快乐音符”舞蹈团的孩子,原创《茴香豆》、《触摸春天》等四个舞蹈,先后在浙江省、全国艺术舞台上展演,均获得一等奖。由中国书协会员、柯桥区书协副主席周俊友老师领衔的“周俊友书法名师工作室”,以太阳花美术工作室为基地、悉心培养了一大批美术特长生的“俞东林美术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学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挂牌一个,推介一个。今年2月,“娄华军陶艺工作室”、“徐芳书法工作室”、“王国森三棋工作室”、“孙轲弦 6 乐工作室”、“祁芳芳舞蹈工作室”、“朱玲戏曲工作室”、“金月飞合唱工作室”、“章晓明口琴工作室”均挂牌成立。这些名师工作室相继成立,学校的体艺特色也逐渐绽放光彩。
2012年后,省体育特色学校、省校园足球联赛宁绍舟赛区冠军、省中小学舞蹈节一等奖、县“六一”文艺汇演一等奖、县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二、县围棋比赛团体第一……近年多来,柯桥小学在体艺上创造了舞蹈、器乐、美术、书法、足球、田径、乒乓球、围棋、信息学、航模,以及毕业班写作、数学、英语县级竞赛全部团体冠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金红梅等数学教学研究团队”被评为2009绍兴市先进教研团队,“张幼琴等语文教学研究团队”、“俞东林美术教学研究团队”、“魏优琴等英语教学研究团队”等8个团队先后被评为绍兴县优秀教研团队。
2.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课题研究在改变教师教学理念、行走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课堂观察
我们的团队有相同学科的,也有不同学科的,以相同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的老师组合在一起,走进同一年级,以师生之间的观点对话,学生之间的独立学习、合作学习、随堂作业以及学生走进课堂和走出课堂的变化为观察视点,走近学生,开展以关注学生的“学”为观察点的“课堂观察”。
②团队写作
以校本团队形式组稿,突显“学科团队”主题的校刊《生本课堂》已编辑六期,汇集展示了4年来我们在学科团队方面的探索和收获,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阵地,也是各个学科团队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方面的成果展示和推介。此外,在团队进行课堂研究的同时,我们也重视理论层面提炼,学校搭建平台促进学科团队内老师合作写作,如“学科团队最有创意和最有实效的案例评比”,“观课议课出精彩”的老师评课稿评比,团队内老师“课堂观察”评比,毕业班有效复习金点子评比等,推动老师们在团队研训活动后主动写作,积累成功个案。
③团队赛课
每年的“金秋柯小”教科节各学科团队将举行“团队赛课”活动。每个学科团 7 队一起磨课程、磨学生、磨风格,在以团队上课、说课、议课的形式在教科节展示不同团队的教学风格。
④课题研究
每个学科团队围绕学校“生本课堂”的主课题寻找适合自己团队的研究视角成立子课题,如高焕明数学学科研究团队以“‘四环节’教学法数学生本课堂尝试研究”为主题改革课堂结构,冯燕语文学科研究团队以“中段学生小组合作方式研究”为视角改革语文课堂,俞东林美术学科研究团队以“美术作业随堂化探究”改革美术课堂,胡建红科学研究团队以“科学学科中学生长时性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些课题以团队的形式开展、深入,改变了老师们以往单兵独进的教研方式,使老师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
“学科团队”的校本研训方式促进了老师们以“改课”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一方面成长了一批县市乃至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名教师,另一方面以备课组、学科团队抱团发展的的师资队伍得到整体提升。
2013年学校张幼琴老师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课堂教学大奖赛,获一等奖;孙纪君老师获得绍兴市学科带头人称号,上海《小学语文教师》“辩课进校园”走进我校,展示了郦彩仙等10位语文老师在“生本课堂”中的探究体会;应邀选送高焕明、李春芳等老师去温州、萧山执教数学生本课堂公开课,选送余萍等英语老师去上海执教英语生本课堂公开课,选送朱娅娜等去新昌执教“师生共读”公开课,赢得各方赞誉;周国萍获中央电教馆录像课比赛三等奖,陈诗文、郑炜栋、董燕等获“论坛杯”全国生本课堂大奖赛一、二等奖,洪志明、高焕明等老师论文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科研论文二等奖、浙江省论文比赛一、三等奖。学校的“张幼琴语文教学研究团队”、“魏优琴英语教学研究团队”在绍兴市级教研活动中公开展示,团队老师抱团讲座、上课、互动、研讨;五年级语文备课组、高段数学备课组被评为柯桥区优秀备课组,“周俊友书法名师工作室”、“俞东林美术名师工作室”、“沈敏乐音乐名师工作室”等艺术学科团队更是在省内外获得盛誉。这些成功背后是我校“学科团队”特色校本研训的成果。
3.形成校本研训特色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学科团队”校本化研训模式,学校内涵品质、社会美誉度、家长信任度不断提升。仅2013年,《绍兴晚报》整版报道《柯桥小学名校 8 创建成果——“一体两翼三支点”》,《绍兴教育》专访我校洪志明校长,封面人物《“生本教育”的播种者》,全国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刊载我校10000余字生本课堂改革成果及研究课实录,《绍兴县报》专题报道《全国课堂教学一等奖的“底气” 柯桥小学“生本课堂”》,《绍兴晚报》专题报导《百年名校锤炼金牌名师——追寻柯桥区柯桥小学教师成长轨迹》。
学校先后被评为绍兴市柯桥区教科研先进单位、校本培训先进单位、校本研训基地学校,2013年,先后有加拿大高贵林市、浙江省小学语文语用型培训班、江苏、温州、杭州、湖州、宁波、温州、萧山等校长教师参观团慕名来我校考察学习,赢得各方赞誉,他们看百年校史、品校园文化、听特色校本研训模式、看学科团队课堂展示,学校10几个学科团队前来参观考察的校长、教师展示课堂教学。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江苏海门新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吴勇老师说:“柯桥小学是我心仪已久的一所百年名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郁,学校特色鲜明,校本研训有实效„„这些很值得我们在座的各位海门校长学习„„”
七、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和推广价值
学科教学团队和教研组、备课组的确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它又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因为它类似于一种民间组织,队员之间不是因为学校组织的安排,而是因为自觉自愿,因为相同的志趣,因为个人的关系共同走到一起,所以它比教研组、备课组更有亲和力、凝聚力。团队成员之间是同事又是朋友,所以开展工作更便利、更自觉,成员之间更团结、更默契。
本课题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变由学校安排的组织为教师自愿组成的组织,变教师间的同事关系为朋友关系,变学校布置的任务为团队自己的事。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性、自觉性,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学科团队的组织方式值得在中小学中推广。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思考
尽管我们的研究取得以上成果,但我们在研究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团队的发展情况还是参差不齐,需要学校制订一些奖励措施,提高各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争取成为精品团队。
2.缺少专家的引领,研究工作缺少理论上的指导,课题研究的深度还不够,主要还是停留在课堂研究,教师素质的提高方面,理论的总结,经验的推广还不足。
3.我们将继续发挥 “教师学科团队”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更大空间的发展,从而取得教育的成效,推动学校的发展。
4.对团队的主要成员进行有计划培训,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在他们的领导下,涌现出大批的精品团队。
2014年5月
第二篇:小课题结题报告朱运琴
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荆门市漳河新区双喜小学
摘要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本课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内容,调查当前学生写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写字问题成因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写字即做人”的写字教学观,完善了写字教学的实施策略,创新了写字教学评价方式,通过规范双姿和书写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为期一年的课题研究形成成果,并在实际教学中切实提高了写字教学的有效性,令人欣慰。
关键词 写字指导 教学观 教学策略 写字能力 评价方式
一、树立“写字即做人”的写字教学观
写字教学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写字的育人功能,着力引导学生在“认认真真写字”的过程中学习“堂堂正正做人”;通过 “规范写字”养成“行为自律”,学写字就是学做人。古人云:“写字者,写志也”,语文教师在写字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学习毅力和知难而进的学习意志,这些良好的习惯和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乃至其终生都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写字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营造浓郁的写字氛围
良好的写字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诱发孩子的创造动机,提高孩子欣赏水平。我们应该重视写字教学环境的布置,在学生写字
时播放古典音乐烘托气氛,可以在教室中开辟“小小书法家”、“优秀作业”等专栏,通过展示学生作品来激励和鞭策所有孩子们刻苦练字,不仅让孩子们受到美的教育,还为他们搭建起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写字兴趣和信心。
(二)采用丰富多样的写字教学方法
1、讲解形象化、趣味化
写字课上,我们可以随机画几笔简笔画,或用肢体语言形象演示,抑或编织生动有趣的童谣、儿歌来为课堂着上丰富的色彩。如:教写“看”字时,引导学生把手放在齐眉处做远眺的动作。教写“步”字时,板书改字的金文写法“ ”,同时编成儿歌来学习“牙牙学语学走步,左右交替为一步。两个脚丫前后走,大步向前奔未来。”再比如:教学“从”、“比”、“北”这三个字时,请两名学生上台分别表演:两人面朝左面站立,一个跟随一个,为前后相“从”;面向右并肩站立,紧紧挨着,即为“比”;两个人背靠背地站着,即为“北(北字本义为背)”„„这样的写字课丰富多彩,趣味横生,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会在老师的点拨中闪烁出智慧的光芒。
2、渗透字理知识
汉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几乎每一个汉字背后都蕴含着丰富有趣的故事。如果我们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就能充分发挥汉字的人文优势,使学生既写好字,又能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既掌握好构字规律,又受到美感熏陶。如:教学“旦”字时,教师在黑板上勾勒出火红的太阳跳出海面,喻示早晨,太阳刚刚出来。教学“化” 字时,板书它的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个面朝左侧立的人,右边是一个头朝下脚朝上的倒人,这个会意字表示颠倒,即“变化”。教学“和”字时,投影出示汉画像砖上的奏乐场景:三人吹笙,一人吹和(“和”本为形声字,是笙类乐器),三笙一和而成声,由此可以引申为和谐„„在这样内容丰富,妙趣横生的课堂上,汉字充分彰显其独特魅力,学生怎能不萌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热爱?
3、口诀诵读
例如:在指导学生书写“古”字时,教师根据字体特征,间架结构把整个字的书写过程编成口诀边范写边领读:“古古古,古今的古,一笔长横左低右高,二笔长竖竖中线,三笔短竖向左斜,四笔横折棱角分明,五笔短横把口封。”学生边写边念,书写时手口一致、振振有词。写完第一遍,再念诵口诀和范字比对检查:“最宽部位是长横,并列短竖上开下合,三横之间距离匀称,末笔封口竖封横。”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避免了练习的枯燥乏味,还凝聚了学生的写字注意力,渗透了写字要领,从而大大提高写字质量。
4、运用多媒体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而汉字的框架结构、笔画特点又是较为抽象的,汉字的形体美对于初学写字的低年级学生来讲更是难以感知。如:学生易把“莲”字错写为半包围结构走之底;把“落”字错写为左右结构三点水„„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代替老师枯燥乏味的讲解,通过动态演示将汉字的美感生动诠释,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三、切实提高写字能力 1.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
练字先练姿,提笔即练字。写字姿势是否正确,不仅影响写字质量,而且关系到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教师要边示范边指导,要培养学生书写时正确的坐姿和笔姿。要让学生做到写字时“身直、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写字做到三个一,一尺一寸和一拳”。为了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录像、照相机等方法给学生进行拍摄,以此提醒学生,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
正确的姿势是练字基本功,也是写好字的前提和保证。有的老师在各班教室黑板左上方醒目的写着:“肩平、头正、身直、足安”八个大字。每当提笔写字时,要求全体学生对照检查自己坐姿,随后执笔静坐三分钟,学生在静坐中静心。长此以往,逐渐形成写字课常规。通过两次调查对比分析,学生的双姿合格率较课题研究初期有明显提高。
2.教给基本的书写技能(1)基本笔画
基本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写好字,就要先写好点、横、竖、勾、提、撇、捺等基本笔画。每一个笔画都有其自身特点,因此教学中还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让学生规范书写,从小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2)字的偏旁
汉字中的偏旁书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某个偏旁的
书写,就可以将写法运用到带有这些偏旁的其它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更为合理。
(3)字的结构
汉字的结构变化丰富,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左右偏旁高低不同、宽窄有别,要注意具体分类,如: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同等。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长短宽窄也要留心。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特殊结构的字,偏旁的高低、宽窄变化更为丰富,在教学中要根据情况具体指导。
四、创新写字教学评价方式
写字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简单而枯燥。要使学生乐于写字,我们还应积极发现和赏识学生书写中的亮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写字的愿望和信心。研究发现,设立星级考核制度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具体做法如下:对每一堂课、每个学生的写字作品都制定出详细的星级写字标准,从书写正确、姿势正确、结构匀称、字体美观、习惯良好几方面评选“写字小明星”。同时,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写字等级测试,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别颁发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的写字荣誉证书。这种激励性评价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字积极性,认真写字已成为孩子们自身的一种良好习惯。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实现写字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可现实情况每个班一名老师驾驭四、五十名学生,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
异,无法一一进行细致指导。如何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全面提高孩子们的书写水平,这是传统教学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
2、语文教师板书基本功参差不齐,而基本功的强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建议学校配备专职书法教师,为写字教学有效性提供可靠保障。
3、写字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因此建议学校开设家长课堂,把写字教学的相关介绍向家长推广,争取他们的通力配合。
4、如何更充分的发掘写字的育人功能,这是我们课题组后续研究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
课题名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字能力的研究 课题编号: xkt2014666 课题主持人:朱运琴 课题参与者:
第三篇: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我研究的课题是“十一·五” 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子课题的名称是《小学低中年级个性化口语交际及习作能力的培养研究》,子课题由我一人负责实施研究并完成全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的一些问题令人忧虑,许多学生一上口语交际课就无话可说,提起写作文就头疼,就觉得无话可写,就起了一种消极、抗拒、排斥的心理。究其原因,主要在:,小学作文中长期普遍存在的概念化、程序化及抄袭、杜撰等现象;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习作的模式化、评价的功利化等陈旧作文教学观;学生作文缺少灵气,缺少个性,“千人一面、百部一腔”,没有将自己的个性特点融入到作文创作中,也根本没有体会到作文的快乐。
鉴于以上作文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我特别提出此课题,来解决学生浓厚说写兴趣的养成、写作技能的提高、良好写作习惯的形成等问题,从而使我们努力探索“个性化口语交际及作文能力培养”的策略,达到“学生能够明确写作意图、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从生活的需要中写作的目的,力求在师生共同努力下,经历和谐、愉悦、有趣、积极的、向往的过程,构建“有情趣、有灵气、有思想、有个性”的作文教学研究模式。
每一个语文教师有责任尊重每一个富有个性的心灵,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潜能,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必将终身受益。
二、课题实施阶段
时间:2006年9月——2009年6月
课题分三个阶段实施,具体如下:
(一)尝试阶段(2006、9——2006、12)
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初步的语言拓展的训练。
拟定实施计划及落实。
收集实验中的相关材料。
参与实践,写出阶段小结。
呈现学生的活动作品。
写出阶段总结报告。
(二)实验阶段(2007、9——2008、12)
第一阶段(2007、9 ——2007、12)
拓展升华力求写出有情趣、有灵感的作文,努力张扬个性,形成个性作文教学的风格。
第二阶段(2008、3——2008、9)
汇集学生的优秀作品并收集成册。
写课题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2008、9——2008、12)
多角度的、全方位的调动家庭、社会力量扩大写作的范围、营造师生、生生、家长与教师、学生共同协作的氛围。
完成阶段总结报告。
(三)总结阶段(2009、3——2009、6)
成果、材料的汇总。
完成结题报告。理论基础准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中段学生作文特征及9到10岁的心理变化。学习儿童心理学、教育教学论、学习思维科学、心理科学、语文教学理论、作文教学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种知识,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策略
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能够在课内外实践中去努力探索发现,以实现课题研究的真正价值。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生成历程。如何把作文学习变成学生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如何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彰显人性化,人格化,人文化,使作文教学呈现生活化,多元化,个性化,是我们研究的终极目标。为此,只有在教师和教师间、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搭建一座人性的桥梁,在学生和生活、学生和作文之间构筑一个个性的舞台,才能改变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实现我们预设的实验目标。我在研究过程中,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教学。我利用学生好奇、无畏、刚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将自己融入其中去自主地体验人生,感悟人性,塑造个性,以各种形式,营造愉快的富含创造性的作文氛围,让学生喜欢作文,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爱说爱写、想说想写、争说争写,让他们感觉到作文是愉快的。具体实施过程和研究策略:
1、研究的目标
(1)小学低中年级培养个性化口语交际能力及习作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2)使低年级学生写出富有个性化的作文。
(3)通过研究,使教师达到个性化作文的能力。
2、研究的内容
低年级
(1)口语交际课上运用激励机制,采用赏识评价,努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幸福。
(2)语文课上创设表达情境,激发表达愿望。拟订的计划逐步落实到课堂中,自觉的将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设计并推出几节高质量的个性化语文课,促进语言的形成与发展。
(3)举行各种说话活动,分享活动中的快乐。如故事会、朗诵会、古诗文背诵比赛、新闻发布会、演讲擂赛等。
中年级
建立个性化积累素材库
(1)有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如观察乡村、街道的一些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的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鸟、虫鱼鸟兽等。
(2)指导学生为积累素材而进行社会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了解植物的生
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加家务劳动。
(3)写日记记录生活。每天写一篇日记,采用专题形式训练:接龙日记等。
(4)班级建立图书角,扩大课外阅读量。
(5)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狠抓读、说、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书上的话。
开放作文教学
(1)开放教学内容。超越教材,突破固定作文训练。
(2)开放教学过程,课上向学生展示各种资料,丰富见闻。
(3)开放教学途径○读中练写,读写结合。○课前五分钟自由说话。
3、研究实施策略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在研究阶段,翻阅了大量书籍与资料,如《教育学》、《心理学》、《小学生阅读与作文》、《小学语文教学》等。
(2)认真组织实施尝试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在实施该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创造人性氛围,形成个性气质”上,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习作欲望,培养浓厚的写作情趣。(3)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4)搞好作文文化建设,强调“作文与生活”的“八个一”活动。①订(读)一份作文类刊物(比如作文与考试等)
②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中年级)。
③“每日五分钟”人人会用语言汇报一个生活事件,并初步表达自己的看法。(低年级)
④了解一个著名文学家对文学事业贡献的事例。(低年级)
⑤每人创编一个以展示个性为题材的节目。
⑥向校广播站每星期投稿一次。(中年级)
⑦10%的学生会在网上查找相关的习作素材,进一步了解作文与生活经验之间的密切联系。
⑧人人有自己的满意的作品或者个性语言手册。(低年级)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
1、二年级的教材没有要求写话,而是侧重引导学生观察对简单观察方法的指导,比如观察父母看电视的情况、观察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观察教室的一件物品、观察大自然的一个现象、等等。因此我在这一阶段组织了两次这样的实践活动并与学生的口语表达相结合,写出了活动教案和反思。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低年级学生对身边知识的积累(以词语的形式加以运用和表达)在组织活动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活动中学生兴趣浓厚,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大幅度提高。另外还要侧重教给学生如何写好几句具体的恰当的诗化语言(即培养孩子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和类比比喻的语言表达方法,走进大自然。比如看到路边的树木,就可以说:树是大地的儿女,树是人类的伙伴,树是小鸟的家,树是阳光下舞蹈着的精灵等等,这样在训练孩子书面语言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三年级目标要求是不拘形式的写一段话写出真实的见闻和感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培养写作的因果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所以走进日常生活采用例证的教育方法,培育孩子的因果逻辑思维方式,进行专项段的指导(即素描作文)如场面描写、人物外貌描写、对话描写、心里描写、动作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动植物描写等来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教给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
比如如果说这个山多美呀,就包括树美、水美、人文景观美等等各个方面。说小明学习好,就包括小明语文好、数学好、平时考试成绩好、课堂上回答问题好等各个方面。每一个小的方面又可以是一个分观点,可以用更小的实例来支撑,例如说树美可以再从树的疏密、高矮、形状、姿态等各个方面来写,依次类推。比如孩子写山就要使孩子联想到树、水、花、鸟、登山的人、有关山的传说等等一系列事物。如果写上学路上不光要让孩子想到上学路上发生的具体事件,还要让孩子看到上学路上的建筑变化,四季风景、人间万象等等方面,开阔孩子的思维。
在教学中用“读——说——评——赏”的方式,达到“写——评——写”的互动氛围来激发情趣,在适时的指导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3、四年级的作文目标是写篇章,渗透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指导学生尝试运用自己作文中积累的材料,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有趣的新奇的或者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从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特别在作文指导课上,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主要探讨如何有效的进行“先说后写”或者“先写后说”的指导方式。“先写后说”是上指导课前,先使学生尝试写作在前,老师点拨在后,在语言实践中悟出规律,既能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创造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还可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不断增强其学习能力。
“先说后写”是在恰当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使学生尽快缩短从解决问题的起点到解决问题的终点之间距离。对于一些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初次练写的作文、对某一难点、某一片段低中年级的多幅图的看图写话。
五、实验阶段的研究成果回顾:
1、2007年9月20日,学校对学生进行了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诗情写话检测,即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你一定有话可说;能对学过的课文大胆想象;体验生活里发挥你的想象;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把家乡的特点写下来了。(详见测试记录)
2、2008年5月15日,对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作文征集大赛,作文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思想,主题贴近孩子的心灵,力图让孩子们从日常生活中发掘新鲜事物、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要求表达自己真实情感。
有这样的一个题目:《我喜欢——》:抒写真实,打动读者,并进行了这样的提示:“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你喜欢的人物、事物,体贴入微的父母、长辈,循循善诱的老师,朝夕相处的同学,„„有时,即使是一片树叶、一枝铅笔、一张糖纸,也给予我们向上的动力,也让我们无比兴奋。
赛后,通过评阅作文,我们看到了学生能够根据要求进行习作,写出了一篇篇富具个性的作文来。这次竞赛营造了较好的创作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发现了在写作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我们选出了优秀作品以及个别好文章,收集整理编辑在校园的校报上。
3、通过三年来的研究以及在学生习作的有效性上进行的尝试,我也曾获得了些许荣誉:
2006年6月,我被评为双辽市科研优秀教师。
2007年10月,撰写论文被评为双辽市一等奖并在“个性化作文交流会”上交流。
2008年4月,论文被评为国家级一等奖。
2008年8月,论文被评为国家级优秀科研 成果二等奖。
五、课题研究的体会
(1)引导学生习作非一日之功。
让个性化周记这朵芬芳的奇葩开在每个孩子心中(教师就要做到深入孩子生活,知晓他们的经历,洞察他们的心灵世界发现能言善感的内容;要做到及时批改适当点评;要做到有提前量)。
用百字片段引领学生成功作文(捕捉生活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生活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能自主评价修改)。(2)引导学生作文要做好必要的铺垫和积累。
做好习作前的主题渗透,做有效的铺垫。
围绕主题拟写提纲,写好题记。
围绕主题实践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做好必要的积累。
(3)引导学生对作文进行面批。
优化面批时间,当堂面批与课后面批互补。
重视面批后的反馈评价,鼓励学生畅谈面批后的心得体会,提高下次习作的成功指数。
作文是学生真实思想的负载、真实情感的沉淀、真实自我的释放。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也能够坚守学生的那份真,那份实,那么所从事的作文研究将是扎实而有效的,我们的作文教学呈现的将是别有洞天,生机盎然的!
张静洁
2009年12月8日
第四篇:结题报告格式
《琉璃河商周遗址》
课题编号:组 别:第一组课题组长:赵新迪课题成员:关屹垚、刘家驹、徐佳晴、任悦、李佳奥、指导教师:王恕结题时间:结题报告
20100601
2011年3月15日
曾少轩
琉璃河商周遗址
摘要:200字以内
关键词:3-5个词
正文:
一、课题背景说明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访谈研究法 3.问卷调查法 4.实地研究法
四、研究过程
运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如何应用的、做了哪些事
五、结论
得到了哪些结果或收获
六、讨论
创新点或不足、努力方向等
七、参考文献
书籍名称、主编、出版时间等
网络名称、网址、网页内容名称等
八、附件
原始资料(如:学生心得体会、调查问卷)
第五篇: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语文味”回归课堂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高耀飞
一、项目研究背景 1.教育发展背景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已被抬到了空前的高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程少堂老师的教育理论:“上有语文味的语文课”。这一理论让我怦然心动并且心有戚戚焉。是啊,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从此,我认真学习程老师的教育教育理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语文课堂进行改革,努力营造富有“语文味”的课堂,构建充满语文味的教学课堂,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具有语感、情感、美感的特色课堂,实现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目标。
其实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个地区都推出了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堂走向共情,追求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地倾听能力的培养。
比如美国就有专门的《教学创意手册》,其中指出:“倾听的能力包括理解教师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两部分。”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活动。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语文教学应首先把这种基本要素作为培养的目标。教育专家们也提出许多新课题,例如:倾听如何和教学相结合?倾听如何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等等。有鉴于此,本课题试图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综合学习理论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实现教学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为主要宗旨,寻求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出路。所以说在此理论与实践基础上进行“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能力的研究”是有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的。2.学校现状分析
东海县李埝中学是一所偏远的乡镇学校。近几年生源不足,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发展极不均衡。尤其是课堂的倾听能力急需培养。学校的办学宗旨,就以“办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办学指导思想,“适合”不仅是我们学校的教学精髓,也是教育教学核心。在“适合”的指引下,我们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提升育人水平。学校充分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结合学校的特点,确定了语文组课题——《初中语文“语文味”回归课堂教学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语文味”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目标和规格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养成某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指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级的在校学生。“语文课堂”是指在课程标准的规定下进行的语文教学活动。“倾听回归”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我们所说的语文课堂上的学生的倾听能力主 要是指学生要注意倾听老师或者其他同学的谈话并能进行信息反馈的能力。
“语文“语文味”回归课堂教学” 要使课堂焕发出语文味,教师应该自身就有语文味。“腹有诗书气自华”,试想,一个自身语言都贫瘠干涸,安于就事论事,墨守陈规照本宣科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难把课堂变得有滋有味的。但是不少教师对“语文味”回归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不够清晰,对探究这一观念在教学中的价值理解存在偏颇,对它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误解。那么,“回归语文味”就成为课题的关键所在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进行学生倾听现状与需求调研,确立课题研究的依据与原则。研究启动之初,学校课题组根据需要设计了一套学生问卷,确定了学生的倾听行为应包括学生能否认真倾听教师、学生能否倾听伙伴、学生能否倾听家长,理解、沟通家长三个方面。其正向指标是注视对方,边听边想,听而评价,听而补充调整;负向指标:不注视倾听,听候无反应,走神作小动作,做自己的事;拟分析、研究学生倾听现状,形成后续研究的主要思路和具体计划并以学校为主,整合家庭资源,培养学生倾听意识与习惯。
其次,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明白倾听,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一种能力,一种素养,一种品质。在活跃的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要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接下来,就是探讨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方法与规律,优化教师的指导。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倾听环境的建设,比如“课桌环境”和“周边环境”,一个是倾听的标准与要求的制定。
三、解决的问题
1.教师怎样关注学生课堂中的倾听问题,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中不倾听的现象有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呢?
2.学生能否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进行有效的学习训练后,从而使倾听能力得到发展呢?
3.能不能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中的倾听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转变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呢?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搜集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会倾听的案例; 2.分析语文课堂中学生不倾听的原因; 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五、项目实施的过程与方案
(一)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日——2014年5月28日)1.深入分析学校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发现学校的优势、劣势,确定学校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前期调研工作。
2.建立学校课题小组,制订具体实施步骤,健全管理网络。3.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理论知识; 4.围绕《李埝中学和谐教育科研项目实施方案》制订实施细则,做到切实可行;此阶段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法。
(二)实施阶段(2014年6月1日——2014年7月30日)根据第一阶段的探讨和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实施方案,付诸实践。此阶段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
1.全面的分析,形成初步意向,收集整理课题资源,确定有代表性的学习基地(学校各个班集体)和语文学习形式(如进行课堂教学或和老师、专家进行交流探讨关于“倾听话题”的活动)。
2.根据收集的资源,研究其课题的特点来进行分类提炼,结合学校不同年级特点引入课堂实践,从而使学生对“倾听行为”有更深刻和更明确的认识。
3.根据平时的教学以及实践活动所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反思、调整、整理出能使语文课堂更加高效的校本教材。
(三)总结阶段(2014年8月1日——2014年9月28日)根据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创立学生有倾听能力的和谐课堂并进行推广。本阶段主要采取教育经验总结的方法。
1.鼓励教师在教学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多谈心得体会,收集整理案例、反思,编辑校本论文集。2.撰写研究报告。
3.以“初中语文“语文味”回归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活动(如校本语文教材、课例、论文、实验报告等),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和理全面总结,不断反思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 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提升课题研究的内涵。
六、研究的成效
1.初步探索了提高学生倾听能力指导方法
教师的指导方法包括任务驱动、情境诱导、评价反思、视听相融、节奏调节、评价引导。
任务驱动——在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教学行为,教师的辅助教学行为和管理教学行为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看、主动听,如:教师提醒学生:“他的发言正确吗?”注重引导全体学生倾听。
情境诱导——除了要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倾听,还要创设符合学生的生活情趣的动觉情境,刺激学生来倾听。
评价反思——引导学生倾听伙伴。教师可多运用措施,找些方法,研究教师自行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标,以此检验学生倾听的有效度。视听相融——采用口形提示法,用手势动作引起学生注意,促进学生视觉器官与听觉器官的相互配合,综合运用。
节奏调节——当学生不太专心,教师可通过调节语速或停止讲述,提高学生注意力,从而促使学生关注倾听。
评价引导——对学生的发言及时点评、鼓励、引导,促使其他学生也专注倾听,及时对头脑中已形成的信息再加工处理,提高表述的质量。2.绝大多数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观察了解,我们发现学生在现在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听,机械地练,而是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并掌握倾听要求,懂得听什么、怎么听、听得怎么样。通过两年的训练,测试记录反映班级学 生倾听习惯有大幅度提高,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有效倾听。
学生在主动参与倾听的过程中,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不仅敢于发表见解,有时还对教师提出不同意见,甚至评价教师的示范。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学生这样说“我认为”、“我还有一种想法”、“我们小组讨论后觉得”、“我是这样来学的”等等。课堂上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被认可、被欣赏,孩子们积极思考、乐于倾听,要动手、动脑、要竞争,不断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学习方式。有一位孩子的家长说:“以前大人讲话的时候,孩子总是插嘴,现在就能安静地倾听了,孩子说,老师告诉他倾听是一种礼貌。”
3.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一定发展
第一个方面课题研究使教师的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教学行为发生变化。在课题实践研究中,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教师们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其实,教师是学生鲜活的榜样,老师耐心、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能对学生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的倾听,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尊重;教师有效的倾听,能给予学生激励和帮助;教师有效的倾听,更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无须过多的对学生说倾听有如何重要,你的行为就是最好的示范。过去以教代学、先教后学的教学框架被打破了,代之以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倾听兴趣、寻求多形式、多途径方式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第二个方面在课题实践研究中,老师们学会了反思。在教学前、教学时、教学后都能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课题实验教师都深切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对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两年来,课题组老师们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如说课比赛、优质课竞赛、优秀教案评比、录像课比赛)硕果累累,完成教育叙事、观察日记、教学札记百余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教育刊物上都有发表,我们还编辑出版了校本教材,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辅导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也是得到了很多的荣誉。
七、总结与思考
1.通过研究,我们基本上解决了研究之初提出的问题。比如说学生学生“听”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听”的习惯也在逐渐形成。学生对语文课堂中的学习产生兴趣明显提高,大多数学生转变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2.通过研究,我们及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指导倾听策略:比如教学准备阶段策略、任务驱动策略、情境诱导策略、评价反思策略等。我们虽然提炼出这些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及时总结,但是推广还不够,希望通过再实践运用,融入课堂,从而创新出更多的有效策略,让我们的课题研究更具有实效性!
3.通过研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对于科研理论及科 研方法的学习还不够,以后要加强学习;由于课题组的成员都是一线老师,研究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我们要让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这些都等待着我们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好好完善。
4.由于学生自身资质的参差不齐,他们的倾听能力和倾听状态也会有很大差异。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听课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什么时候听。有时候因为能力问题(如听不懂)或心理问题(如对老师反感),他们会自动关闭接收口语信息的通道,故意听不见老师的讲解,这样便产生了心理学所讲的“选择性失聪”现象。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应如何应对,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