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查显示:个人征信系统社会关注程度与期望值不断提高但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调查显示:个人征信系统社会关注程度与期望值 不断提高 但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随着我国征信事业的逐步发展,个人征信系统的应用成效正不断体现、真正起到了为商业银行扶优限劣、防范风险,为司法部门调查取证、为交易双方了解资信状况、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调查发现,社会公众对个人信用的关注程度较高,对征信系统有较高期望,征信宣传覆盖面需进一步扩大;但与此同时在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部分公民的切身利益,在当前维权意识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极易引发纠纷,甚至涉及法律诉讼,因此急需引起关注以待进一步完善解决。
一、调查样本及问卷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向相结合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通化辖区查询本人信用报告的个人与部分金融机构,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8份,回收率为89.3%。问卷内容包括查询者年龄、学历、职业等基本情况,还包括查询者的查询原因、采集个人信息是否需要征得本人同意,如何查询信用报告、信用报告对个人的重要程度、认为哪些信息应纳入信用报告等内容,调查显示:个人 征信系统使用率大幅上升,社会公众对征信系统关注程度和期望值不断提高,但征信宣传覆盖层面仍需进一步扩大,具体表现为:
(一)信用报告的查询数量与关注程度得到明显提高 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通化全辖人民银行受理本人查询个人信用报告499次,比去年、前年分别增加308与462人次,增幅分别为161.3与1248.6个百分点。在信用报告查询者中,95%的查询者表示在金融机构受理信贷申请后会主动查询个人信用报告,75%的查询者表示今后每年至少查询一次信用报告;48%的查询者查询原因是“办理信贷业务前,想了解本人信用状况”,80%的查询者认为个人信用报告已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经济活动中,并开始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每个人的经济行为;由此可见:个人征信系统的查询数量与关注程度得到明显提高。
(二)个人信用状况较受潜在融资需求人群关注 调查显示,66%的查询者年龄在30岁~50岁之间。在此范围内,71%的查询者查询原因是“办理购房、买车、给他人担保过程等信贷业务过程中,主动想了解本人信用状况”。这主要是因为此类人群正处于收入稳定增长时期,有购买房产、汽车等大额耐用消费品或创业的需要,有较强的潜在的融资需求,因此较关注个人信用状况。
(三)社会公众对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望值较高 调查显示,32%的查询者认为应将手机、电话等恶意欠费信息纳入征信系统,28%的查询者认为应将企业税费缴纳、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信息纳入征信系统,14%的查询者认为应将交通违法方面的信息纳入征信系统。这表明社会公众对征信系统寄予很高期望,征信系统应适时扩大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范围。
(四)征信宣传广度、深度应进一步扩大
在对通化辖区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员调查显示:92%的调查对象表示了解征信系统;在非金融企(事)业单位工作或是从事个体工商业的人中,不到35%的查询原因是“通过征信宣传活动了解到征信报告后来查询”,52%的查询者表示未参加过人民银行组织的征信宣传活动。这反映出金融从业人员对征信系统具有较多了解,而无金融从业经历的社会公众对征信系统的了解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征信宣传覆盖层面仍需进一步扩大。
二、当前个人征信系统运行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信用信息失真、不准确现象时有发生 受到个人征信系统数据更新频率较低、银行工作人员操作错误以及数据接口程序设计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导致个人信用报告中可能出现错误信息。例如,部分客户已提前还清贷款,但因数据未及时更新,导致信息失真;又如,有的客户并没有发生某笔贷款,但信用报告中却显示存在。当客户 遇到此类问题时,到银行办理贷款业务之时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个人征信系统数据更新不及时,降低了查询结果的可用性
有时由于征信系统中数据未能及时更新,导致查询显示结果与实际业务发生的时间差较大,容易引起异议的发生,如农行客户王某几个月前就还清了本息的借款,到现在查出来还存在借款未还清的记录。与此同时,银行在受理业务时,还得要求客户提供还清借款本息的凭据。一方面,影响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客户不理解,易发生误会。
(三)加强对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规范查询系统信息 各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基层行信息管理人员系统管理制度、办法、规定贯彻执行的培训,使基层行信息管理人员即能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又能熟悉系统管理制度、办法,并在实际工作中向社会公众做好正确地解释和严格执行有关办法,以维护信贷征信系统在社会公众中形象和确保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四)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尚未被部分公众知晓 由于个人征信系统建设时间不长,加之部分公众对征信还缺乏必要了解,导致知情权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一旦由于自己的疏忽或系统错误出现负面信息,而自己又不知晓,将对今后继续办理贷款业务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例如,通化工 4 行客户李女士直到前往银行办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才发现,自己在江苏南京还存在一笔贷款,贷款已连续逾期近20期,结果被银行拒贷。
(五)征信法律法规或制度缺失或滞后
征信系统建设直接涉及到公民信息隐私安全等问题,必须以法律、法规作为制度保障,而目前我国有关征信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尚未制定《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这使得构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基础薄弱,影响了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工作与个人征信系统的推广效率。
三、相关建议
(一)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数据质量。一是应在各金融机构内部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将系统运行中出现在的新问题、新情况向其上级行和当地人民银行反馈,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二是应在各金融机构内部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和协调机制,落实专人负责数据质量,在数据登录、数据纠错等环节确保信贷数据的准确性。
(二)加快个人征信法规制度建设,拓展征信系统应用范围。个人征信系统在建设诚信社会,推动社会诚信体制和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建议有关部门择机制定《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 规,对征信管理主体及职能、信息披露共享及个人隐私保护等两个方面内容进行规范。
(三)明确信息提供主体的义务。各信息提供主体应及时、准确提供客户信息,快速、有效更正已确认的错误信息,同时建议规定金融机构在为客户办理业务时,口头告知客户在征信活动中所拥有的权利,以便有效维护客户合法权益。
(四)明确界定信息采集范围。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征信体系建设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对个人征信系统信息的采集范围和提供主体进行明确界定,为开展个人信用信息的搜集、保存、评级、服务等业务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
(五)赋予人民银行对征信的监督处罚权利。允许人民银行依法监督管理各信息提供主体和信息使用主体的行为,对提供不真实信息、违规使用信息等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以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和规范使用。
第二篇:对个人征信系统运行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浅议个人征信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罗海环 摘 要:个人征信系统自2006年正式全国联网运行以来,在推动各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开展和提高银行业务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个人征信系统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个人征信系统运行的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初浅的建议。关键词:征信;数据质量;告知义务;信贷市场
一、个人征信系统运行的基本情况
2004年初人民银行加快了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的建设,2006年1月正式全国联网运行,截至2008年年末,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已达6.4,其中1.09亿人有信贷记录。个人征信系统运行被公认为不仅有力推动了各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开展,并且提高了银行业务的风险防范能力。目前,银行业各金融机构已将查询个人征信系统作为审办信贷业务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个人征信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个人征信系统在规范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提高社会诚信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个人征信系统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第一,信息数据缺乏准确性。一是信息核实不尽力,如有的银行未审核信息提供者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就制作信用报告,有的银行在报送个人信用信息前未尽核实义务将已经偿还贷款的信息作为未偿还信息报送或将未发生的贷款信息上报。二是信息收集不完整,信息片面、不完整或者存在重大遗漏导致不能全面反映信用情况,可能使人对消费者的信用状况产生重大误解,造成对个人信用权的侵犯。三是信息更新不及时,没有及时将相关信息采集到征信系统中,不良信
用数据经过法定期不及时删除,不能实现实时跟踪,难以反映最新信用状况。
第二,未尽提醒和告知义务。部分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对客户逾期还款还息,没有尽到提醒和告知义务。比如,有的银行系统升级,自动扣款账号发生变化,未妥善衔接,也没有及时通知客户,而形成逾期;有的银行加息后也未及时通知借款人,自动还款账户金额不足也没有得到银行的及时提醒,导致客户出现逾期记录。上述情况发生,客户往往会认为是由于银行没有尽到提醒告知或催缴义务而造成自己出现违约记录,而要求对记录进行修改。
第三,信贷业务不规范。信贷市场的某些不规范也是造成近年来征信涉诉案件发生的原因之一。通过个人征信系统及时识破骗贷企图的案例已有数起。例如,某银行就通过经常核对个人征信系统中的客户社保信息,发现了多起伪造身份证、虚假单位证明的恶意欺诈事件。这些事件暴露出信贷市场不规范,银行贷款发放审核不严,使不法分子实施诈骗有了可乘之机。突出表现在,银行过分信赖其他公司对贷款人资信材料的把关审核和对贷款款项用途的监督,应当由银行相关人员亲自进行的家访、审核和款项用途监督往往流于形式。
三、改进意见
第一,加强征信资料权威性、系统性。建立相关法律制度,使目前分散在工商、质检、海关、金融等大量征信信息资料收集到人民银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从数量、质量上满足征信体系建设的需要,政府部门要加大各部门信息和数据流动、公开,减少信息资源浪费。
第二,建立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使个人及家庭收入状况透明,增加对消费者信用记录的基础数据,为居民个人信用记录采集开辟绿色通道。
第三,高度重视数据质量,加快征信法制建设。各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是数据库的生命线,是征信体系建设成败的关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完善。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征信法》,制定信用信息征集统一规范及标准,明确数据采集的范围和内容,以督促各金融机构加强数据采集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并确立央行征信管理的地位和职责,赋予其检查监督征信业的权利。
第四,建立信息变更及时告知机制,充分保障个人知情权。各金融机构要提高人性化服务意识,尽到提醒和告知服务,把方案制定得更完善,让个人方便获得告知而且实际收到告知,同时也方便反馈信息,建立起良好的联系沟通渠道,形成信息及时告知机制,充分保障个人知情权。
第五,规范信贷市场,推进征信宣传教育。只有有效的执法机制,法律规章的效力才能充分发挥。央行应继续加强信贷征信市场的监管,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信贷业务市场,促使各金融机构合法经营,严格审贷,尽到应尽的亲自家访、审核和款项用途监督等义务,营造公平竞争、有序服务的征信环境。
第六,推进征信宣传教育。在各高校开设征信知识课程,提高大学生对征信的认知度并积极参与,培养他们遵纪守法、信守承诺、尊重合同、欠债还钱的意识,并提醒大家珍惜自己的信用,比如身份证不要轻易借给别人办事情,及时查询个人信用记录等,为征信系统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第七,加强征信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征信业是一个新型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量的日益膨胀,对征信从业人员的综合性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业务人员。有关部门应增加以征信产品和服务为主题的各类培训。
第八,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要为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完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不应直接参与个人信用管理公司的经营,而是建立起一种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
第九,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为了使惩罚机制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要实现处罚形式的转变,将法律制裁和道德审判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理的失信惩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