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根据国家及技防有关部门规定,委托上海帝特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对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门急诊大楼进行安全防范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要求如下:
一、系统符合标准.(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视频监控改造工程)招标文件 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94 《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20815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 GB 5039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A 308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T 36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二、工程项目的内容和目的要求:
根据施工图纸勘察和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实际情况,需在监控中心新装22寸彩色液晶监视器10台,每台监视器通过视频解码器显示实时监控图像,重新安装中心机房电视墙。需新装16路数字硬盘录象机4台,将新装的视频系统画面全部显示到视频监控系统中,通过光纤将门急诊大楼64路数字视频信号传输到住院大楼的监控中心, 所有画面都传输到监控中心, 通过视频解码器和视频管理服务器使所有的图像均可在电视墙上方便的切换和显示。新增加的摄像机分布根据技防办以及相关文件要求,主要针对门急诊大楼的进出通道,电梯出入口,及容易造成犯罪分子有机可乘重点地段以及发生医患纠纷的场所进行重点监控。门急诊大楼出入口设置实时监控,监视人员的出入。图像要求清晰可辨。
视频监控系统能充分发挥其特有职能,为安全运营提供强大的支持功能,能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便于有效处理及制止事态漫延,并为日后提供查询录像
资料,以保障正常运营次序及完善各项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
监控系统可同时进行多路录像,录像参数可根据不同要求进行设置。录像具备回放功能,回放能够达到实时并且不影响录像;并可通过数据库,实现历史图像存储与查询。
监控系统应采用标准化、规格化、通用化设备,具备信号丢失报警功能。录像,在监控中心通过硬盘录像机进行操作。系统录像格式可用通用播放软件进行回放。录像资料的调用必须设置权限,只有授权用户才能采集、存储、拷贝录像资料。
通过硬盘录像机对所有记录图像进行回访,录像资料保存时间不低于30天。
终端采用16路硬盘录像机4台,采用视频解码器和视频管理服务器对图像进行切换显示,并配置10台22寸和2台40寸液晶显示器。
三、建设工期:2013年8月30日前完成系统改造建设并通过验收投入试运行。
四、工程投资额约为:69.6638万元
五、工程建成后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系统建成后: 有效的记录门急诊大楼出入口行人进出时间及行人人员面部特征,过道监控能监控行人动态,摄像机可对偏僻地区进行监控防范。能在预防和打击犯罪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旦发生案情,能为公安侦察破案提供有效线索。
门急诊大楼出入口监控必须达到能清楚的监控并能识别出入人员面部特征。室内的主通道监控基本实现覆盖。
终端采用硬盘录像机录像,所有视频信号均录像,录像格式全部为数字格式,录像保存时间为30天。
采用视频解码器和视频管理服务器切换显示在22寸监视器和40寸液晶显示器上。
公章:
年 月 日
第二篇:医院设计任务书
某综合医院设计任务书初稿
一、项目名称和规模
1、XXX综合医院新建工程
2、建设用地:446.7亩
3、建筑面积:41500㎡
4、病床设计:500床
二、项目主要技术资料
1、用地面积:446.7亩
2、建筑面积:41500㎡
3、规模:按国家二级医院规模,500床位,日门诊人数约1500人次(按一般综合医院其门(急)诊数量与编制床位数比值的3:1计算)
4、投资总额:
5、容积率:
6、建筑密度:
7、绿地率:不低于35%
8、停车位:设地上地下停车,机动停车位100㎡/个
三、设计原则
(一)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体现民族特色。
(二)符合国家城市规划的要求。
(三)要以“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为指导思想。
四、设计内容以及要求 总体规划布局
按门诊部、急诊部、住院部、医技部、后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部、院内生活用房等七项设施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约41500㎡
(一)急诊建筑面积:1245㎡
(二)门诊建筑面积:6225㎡
(三)住院部建筑面积:16185㎡
(四)医技部建筑面积:11205㎡
(五)后勤保障系统建筑面积:3320㎡
(六)行政管理部建筑面积:1160㎡
(七)院内生活用房建筑面积;1160㎡、注:
①其各部门的建筑面积是按一般综合医院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计算得到
②各部门的建筑面积只要约等于以上所给面积指标即可 各部门设计要点
(一)门急诊部
1、门诊部需设置各科门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产科、五官科、口腔科、皮肤科、神经科、中医科等),公用部门(挂号、收费、门诊药房、门诊办公、视教等),医技科室(抽血、化验等)。
2、急诊部必须配备抢救室、诊查室、治疗室、观察室(宜设抢救监护室)、护士室、值班更衣室、洗污室、杂物室、医技科室的一些必备功能用房等。另外可以单独设置或利用门诊部的一些服务设施。
3、门诊部要靠近医院的交通入口,且有一定的绿化防护距离,并设置门诊部出入口。
4、急诊部须单独设置出入口,位置在门诊部出入口附近,容易找。
5、儿科,产科必须单独设置门诊部出入口,并自成一区。结核,肠道,肝类等传染科必须单独设置出入口,且单独成一区。
6、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儿科及传染科可分别设置医疗室外,还要设置门诊总治疗室。
7、病人卫生间与医护人员卫生间宜分开设置,卫生间宜设置前室,病人卫生间的蹲位数可按病人全日门诊人次计算。男卫生间,每120人设大便器一个,小便器2个。女卫生间每75人设大便器1个。
(二)住院部
1、护理单元的规模
护理单元的床位数为30—50床,一个护理单元适宜为同一病科或性质相近的病床数较少的可合并为一护理单元,传染病科应独
2、护理单元配备用房
1)必须配备的:病房,重病房,病人盥洗,浴室,厕所,配餐室,污洗室,库房,护士站,医生办公室,治疗室,男女值班室,医护卫生间。2)可根据需要配备的:重点监护病房,病人活动室,换药室,换药室,视教室、小化验室。
3、病房
1)病床单排布置不超过3床,双排布置不超过6床。重点护理病房适宜靠近护士室,不超过4床,重病房(抢救室)
宜靠近护士室,不超过2床。2)病房门净宽不应小于1.1米。
4、护理单元盥洗室和浴厕。
5、儿科病房护理单元
1)设置在四层或以下,应该配置配奶室和奶具消毒室,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儿童活动室,母亲陪住室。2)应设隔离病房和专用厕所,每病房不多于2床。3)房间的分隔应该采用玻璃隔断,浴室,厕所设施应该适合儿童使用。
6、妇产科病房
1)2)待产室临进产房,适宜设置专用厕所。3)一般产房尺寸适宜为4.2×5.1米,剖腹产为5.4×5.1米,婴儿室应该临近产房区和产休室,适宜朝南,设置观察窗。
(三)医技部
1、需设置的功能用房有
影像诊断、放射治疗、手术中心、中心检验、功能检查、理疗康复、ICU、核医学、人工肾(血液透析)、药剂科、高压氧舱、研究用房等。注:
①医技部是医院发展变化快的部门,需要考虑其后期的发展问题。
(四)后勤保障系统
1、需设置的功能用房有
中心供应、营养厨房、中心仓库、洗衣房、中心供养室、中心吸引、医疗器械修理、汽车库、太平间、污水处理站、焚毁炉、变配电房、空调机房以及其他设备用房。
(五)行政办公
1、需设置的功能用房有
院长办公室、接待、会议、医教、质检、医务、护理、财务、总务、文秘、人事、档案、电话训等。
(六)院内生活用房
1、需设置的功能用房有
医生宿舍、职工食堂、幼托设施、商店、俱乐部等。
(七)预防保健用房
预防保健用房可以根据条件设置。
第三篇:医院基础资料和设计任务书
基础资料和设计任务书
总体规划及设计主要依据:
1:建设目标:本着“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的宗旨,最终将其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现代化的综合性中医院。
2:规模设置:拟建住院病床200张,急诊、日门诊量设定为1500-2000人次/天,最高峰日门诊量可达2500人次/天。
总体设计理念:
1:拟在用地内建设一座以医疗、康复、评估为一体,突出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为病人提供最佳诊疗环境和专业技术特色,充分体现舒适、方便、安全和重视人文关怀的特色,同时为职工提供最佳工作环境的现代化、数字化、高端综合医院。
2:建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医院。整体设计要充分注重节能环保,充分利用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相关系,处理好医院之间的环境关系,注意避免污染,强调自然采光、通风,为患者创造宜人的绿色环境的室内外环境。满足LEED认证级以上的绿色设计标准。
3:建成后的建筑物功能分区合理明确,科学合理地安排功能布局和工作流程,各科室之间的联系最大可能地运用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候诊时间,避免公共服务空间拥挤现象,高度尊重患者隐私权,方便病人就诊和医务人员办公,并便于医院之间的对外服务的运营管理。医院设计要符合JCI国际联合评审规范和要求。
4:医院的外观设计能反映出医疗服务的高科技特征,把握时代特征和环境协调两大主题,建材的选取简洁、美观、实用、易于维护保养、经久耐用,并能为医院树立国际化高端医院的形象。同时,医院设计要体现中国园林特色,将现代化和传统风格有机地结合起来。
5:3000㎡的中医传统疗法中心要有相对独立的出入口。
设计标准要求
基于国内医院建筑设计相关规范和美国建筑师学会《医疗建筑设计与施工指南(2006年版)》(Guidelines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ealth Care Facilities),符合JCI联合评审委员会的医院标准,并符合LEED认证级以上级别的绿色设计标准,广东省中医院项目设计应符合以下标准:
1.急诊区
占总建筑面积的5%
急诊区是现代化医院的工作前沿,急诊患者最需要得到及时的抢救和良好的服务,这不仅体现医院的服务水准,更能显示医院的医疗水平。急诊区要尽可能就地解决急诊患者的检查和治疗,尽快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抢救,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就诊环境。同时,通过合理利用适当位置的公共空间,为意外情况所致大量伤患提供紧急救助。
急诊区应考虑现代急救医学的特点,单独设置出入口,自成一区,急救车辆可直达急诊部,同时考虑与医院门诊、医技等各相关科室的便捷互动,共享资源和提高医疗效率。医院内设置直升机停机坪,用于航空急救。
急诊区应包括分诊/接诊处,急诊诊疗区,急诊留观区,以及医务人员辅助用房。
入口:明确标示、有屋顶的水平入口。(1)救护车和车流必须可以从公共道路直接驶入急诊入口。(2)入口和机动车道必须有明确标识。(3)无障碍,方便行人和轮椅和从救护车转移病人。
接待、分诊和控制站(1)接待、分诊和控制站的位置必须能够允许工作人员观察和控制进入治疗区、行人和救护车入口以及公众等候区的通道。(2)分诊必须进行特别的考虑。分诊的设计和通风必须减少医护人员、病人和家属暴露在空气传染疾病之下。
候诊室。候诊室内提供接待、控制和公众等候区,并且带有卫生间、饮水机和电话。 急诊留观病房:为临时留观急诊患者所设,主要收治临床诊断已经基本明确而暂时不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诊断暂时不明确而需要进一步观察的患者、诊断明确而经短暂治疗即可康复的患者。观察室包括观察床区域、输液躺椅、治疗室。急诊留观病房全部为单人病房。
急诊ICU: 急诊ICU为单人病房。
急救设备储存空间。必须为医疗/急救材料供应和设备,例如通风设备、去纤颤器、夹板等提供充足的空间。储存空间必须位于员工控制范围内,但不得位于人流通道上。
护士站具有对讲机、电话和内部通话系统。
2.门诊区
占总建筑面积的25%
日门诊量按2000人/天计算。靠近医院主交通入口处就近设置门诊部,合理组织交通流线,处理好门诊部内各部门的相互关系,缩短病人的就诊时间,避免往返迂回,防止交叉感染,最大限度提高医院的运转速度和优化医院的就医流程。门诊包括门诊诊室、护士站、候诊区、治疗室等功能房间。设计应充分考虑各个学科的接诊方式、国际国内的先进就诊流程及医护内部通道等相关因素进行建筑设计。治疗室主要进行门诊患者的简单治疗,按照清洁污染分离的原则设置。辅助区域主要功能为医疗保障,由医护人员的休息室、卫生间、库房、污洗室等构成。辅助区域内的房间单元可以考虑按照楼层或诊区配置,合理共享。
门诊包括全科、妇科、产科、儿科、外科、内科、口腔科、妇科肿瘤、美容外科、麻醉科、中医科、产后恢复科、耳鼻喉/眼科、体检中心等。
门诊就医需要预先电话预约,到达医院后由大厅服务台统一接待、引导就医。
医生诊疗室均为单间,充分尊重隐私。
各门诊区域内不再单独设立检查室,普通检查功能在诊疗室完成。 医生更衣休息及办公区域在每层统一设置。
妇科及儿科门诊需设立专门的独立休息室以满足婴儿护理、哺乳的要求。 儿科门诊需设置隔离的感染门诊。
各门诊区域设置卫生间,卫生间为单人独立卫生间。卫生间面积要满足放置婴儿护理台、残疾人辅助设备等辅助设施的需求。
美容科需要设置独立的咨询室。
护士站为护士工作区,不再另外设置护士办公室。
各种门诊辅助房间(治疗室,处置室等)在每层统一设置,每层各门诊科室共用。
医院门诊就医需要预先电话预约,同时间内等候人数较少所以各门诊科室等候区域不
宜过大。
专业医疗保险办公室,满足国际客户需求。 满足救护车及大巴停车位5辆和急诊病人过度。 门诊各科室都需要护士站。 每层设置收费台。
体检中心:主要提供体检服务,内部可以设置必要的小型检查设备,但应最大程度共享医院的医疗资源。满足50人次/日的体检需求。3.医技区 占总建筑面积的10% 医技部的布局应本着方便各相关科室使用的原则,并应最大限度的提高使用效率。科室内布局应满足医疗设备的使用要求,体现科学合理的使用流程,并为科室发展预留必要的发展空间。
3.1:放射诊疗科:包括接诊候诊区、工作区、医务人员值班休息室、储片室等 3.2:功能检查
:包括肺功能室、脑电图室、内窥镜、心功能检查等。3.3:检验科
检验科对临床标本进行分析,并作出解释和应用。包括候诊区、标本处理、病人采样厕所、常规、生化、免疫、氨基酸、分子生物学、天平室、仪器室、消毒、库房、办公室、值班室、更衣/厕所、污洗室、血库等。
设计考虑样品收集和处理设施。
血液收集区必须有工作台、病人就座空间以及洗手站。血样和粪样收集室必须配有抽水马桶和洗手台。
工作区:设计考虑实验室工作台,带显微镜、合适的化学品分析仪、孵化器、离心机,负压排风罩等等。工作区域必须有洗涤槽,并满足真空、气体、新风、电等方面要求。
细菌室:配备负压操作台。
其他设计考虑事项:化学品安全设施、污染样本最终消毒设施和设备、放射性材料等危险品处理。
辅助区域:(1)行政区域。必须提供行政区域,包括文员工作、归档和记录保存的办公室和空间。(2)血液储存冷藏设施。必须提供输血用的血液的冷藏设施。血液储存冰箱必须安装温度监视和警报信号。(3)必须为试剂、标准品、补给品和污染样本显微镜载片等等提供储存设施,包括冷藏设施。
医务人员辅助区。必须提供休息室、储物柜和卫生间设施,其位置必须方便男女实验室人员的使用。这些设施可以位于实验室区域之外,并与其它部门共用。3.4:手术室
手术中心设置手术室4间。
手术中心任务是面向全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高水平的综合手术治疗、骨科手术、心脏手术、生殖健康手术等医疗服务。同时承担院内外各项相关的教学及科研工作,管理上统一调配。手术部自成一区,与外科护理单元就近设置,同时合理组织医疗路线,在需要时可方便、快捷地直通的介入治疗科、ICU、病理科、中心供应室、血库等功能科室。手术室的平面布置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区要求。
布局:手术室的位置和排列必须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手术室。设计必须便于手术套间指定区域内病人、医务人员进出的交通。必须有明确的标识指出手术室的服装要求。
手术室的净面积按国际标准不得低于40平方米。建有与手术室控制站进行紧急通话的系统。必须提供能够同时观察四片的X光片观片灯箱。
手术区域的交通必须满足洁污分流。 满足微创手术的设计需要。
满足净化层流洁净手术室的空间高度和相应设备机床面积,注意避震防吵音。
4.住院部 占总建筑面积的35% 共200个床位,每个护理单元
床全部采用单人病房,每间病房内设置一间卫生间。病房内均设置独立的卫浴,要求无障碍设计,洗浴盥洗间和卫生间彼此隔离。基本的配套家具应包括壁橱(储物和悬挂衣物)、床头柜、陪床沙发、电视、电话、信息网络等,单人病房增加冰箱配备。设有中心供氧、吸氧。热水供应系统医护值班室,公共卫生间、污染间洁污病床电梯、工作电梯。护士站设在便于观察病人活动的位置,职工专用通道与病患及家属通道分开。各住院区域设背景音乐。住院部根据病房的实际情况采用独立分体空调(尽可能采用冷热两用型)。
4.1 标准病房
所有病房均为单人病房,每间病房内设置一间卫生间。病房内设置灌洗台。
4.2 产科病房
4.2.1 产科病房
配备镇痛水疗池(如:Jacuzzi)的卫浴设施。4.2.2 产房
家庭化产房(LDR/LDRP)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4.2.3 新生儿室
所有的新生儿室的位置必须方便产后护理中心和产科设施的使用。新生儿室的设置必须能避免无关行人的来往。新生儿室之间不应直接相通。
必须提供存放急救推车和设备的充分措施。必须提供污染废品的卫生存放和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工作区和每个新生儿室间须通过屏风或窗进行视觉控制。应考虑配制婴儿奶粉需求及其辅助空间。
4.2.4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必须有明确标示的入口和接待区供家属使用,本区的设置必须保证医护人员能够看到进入该室的人士,并与之保持目光接触。
在多床位病房,婴儿病床间隔至少必须2.44米。
在多床位病房,每张病床的位置必须距离自动洗手台6米以内。采用单床位病房时,必须在每个婴儿护理室提供一个自动洗手台。
采取有效手段控制空气传播感染。
4.3儿科病房
家属附属设施要求。规划如果指明可以允许父母与儿童同宿的话,则必须提供卫生、厕所、住宿和个人物品安排。
设施要求。房间内必须有洗手台、储存设施以及供书写用的桌子、台子或架子空间。考虑儿童需要设置多功能用房。服务小儿及青少年病人的区域内部或其附近必须建造多功能或独立房间,供就餐、教育和适当的玩耍及娱乐之用,同时必须为身体受限的病人提供便利通道和设备。
护士站应设在便于观察儿童活动的位置。
4.4 ICU
考虑到家属等候时间长、住宿的需求;医务人员24小时工作/值班,辅助设施必须全面舒适;考虑重症监护病人的隐私、氛围及美感等方面。
位置必须考虑与急诊室、呼吸治疗科、检验科、放射科等其他科室的联系。 急救无障碍,急救设备到达路线最短。 护士站应设在便于观察病人活动的位置。
保证有足够面积的库房,确保所需的走廊宽度不能被设备和存货占用。
5.行政管理 占总建筑面积的10%
与医疗区域相隔,考虑集体办公,适当独立。包括办公室、病案室、计算机控制中心、安全监
控中心、食堂、教育培训设施等。
电话交换中心:满足无线对讲,程控交换。食堂
职工餐厅:能同时提供200名职工就餐。 病人家属餐厅:能同时提供100名家属就餐。 厨房部:满足供应500人量饮食
6.地下室
6.1太平间
可以从外部入口进入,其位置必须避免通过公共区域运送遗体。尸体存放必须保证温度的充分控制。
6.2影像学
MRI:核磁共振成像室的面积按50平方米,控制室按8平方米,电脑房按12平方米。CT: 电脑断层扫描室。其位置便于使用病人用卫生间。本控制室必须有一个可以看到病人全身的观察窗。控制装置与设备重心之间的角度必须使控制器操作人员可以看到病人的头部。控制室的位置必须方便拍片处理。
6.3药剂科
包括门诊发药、住院发药、中药房、配液中心、药库值班室、西药库、中药库、办公室、污洗室、男女卫生间等。
配液中心:提供一个无菌工作区域,配有设计用于产品保护的层流工作站。 发药:考虑患者信息和药理信息对应及信息电子化。 库房:大宗储存空间,现用药物储存空间,冷藏储存空间,挥发性液体和酒精储存空间(符合相关的防火安全条例),麻醉剂和受控药物的安全储存空间,材料和设备的储存空间。
药品发放必须有
接收药房的药物、分类总结、物资控制的区域; 工作台和工作空间,供自动和手动配药活动使用;
现场配药区域,带洗涤槽和充足的台面空间,共药物制备之用; 检查和记录药物的区域;
推车的暂时存放、交换和物品补充区域; 配药柜台区域的药物和人员安全措施。
6.4中心供应
包括工作室/净化区域、生产流水线:准备/包装、消毒供应/推车生产线、员工区、设备间。6.5:停车场
满足停车200辆以上
7.服务区域
服务区域:被服清洗、耗材管理、环境服务、工程服务和维护、零售门卫等相关配套用房。
8.供配电要求:
医院要双回路电源和后备应急电源:按规范要求设计,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一般设备用地电负荷为二级负荷,消防设备,事故照明、重要的医疗科室,医疗设备为一级负荷。
9.弱电系统:
消防自动报警及控制系统 保安监视系统 办公医疗教育化系统 楼宇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 停车自动监控计费系统 电话100门
10.空调系统 考虑节能环保要求,手术室、ICU、NICU等系统要独立控制。
第四篇:设计任务书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1.项目名称
秦汉新城新丝路国际城地下主通道工程 2.项目地址
陕西西咸新区秦汉******* 3.项目业主
4.项目规模
地下主通道位于地下9.5米,主要为方便道路车辆直接进入地下车库负二层以及串联多个单体建筑的地下车库。
项目分为地下主通道一个,地下主通道与地下车库的链接通道一个,地下车库出入口(双向)一个,地下车库入口两个,地下车库出口两个。
地下主通道全长640米,宽14米,地下通道出口B、D,入口A、C,地下车库连接通道F宽度均为7米,地下通道出入口(双向)宽度为8米,出入口及车库连接通道的全长约700米。
综合管廊***km、配套监控中心1座 1.1.2工程建设背景
陕西西咸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管理委员会是副省级党政领导机构。随着新区开发建设各项工作的快速推进,开发区初期设立的管理机构将不断完善和扩充,工作人员和办公设备将逐步增加。解决秦汉新城管委会各个行政职能部门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是大势所趋,是实际需要。本项目建成后,能够为秦汉新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提供一个现代化的办公条件。
1.1.3项目地理位置
秦汉新城是陕西省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重新规划成立的西咸新区管委会的五个组团之一,总面积29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
用地50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区面积104平方公里。新区位于西咸新区核心区域,地理区位优越,文化资源丰富。按照总体功能定位,秦汉新城将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展示区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生态田园示范新城。1.1.4项目设计过程
1.2编制依据
1.延安市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延安新区综合管廊工程设寸委托书(2014年03月)2.《延安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3.《延安市新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延安市新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澳大利亚PDI国际设计有限公司,2014年03月
5、《延安市新区北区(一期)市政综合管线专项规划》初步盛果,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2013年04月
6、《延安市新区北区道路工程中央环线路K0+000~K5+905.874详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长安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公路院,2014年04月 1.3基础资料
1.4主要设计规范 1.4.1文件编制规定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给水排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细则》 1.4.2采用的主要标准与规范 1.4.2.1给排水专业采用规范及标准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埋地钢质管道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GB/T50538-2010); 《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4-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83-2011); 《工业设备及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726-2011); 《09系列给水排水图集(第二册、第三册)》(陕09S2、陕09S3); 1.4.2.2电气和自动控制专业采用规范及标准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S221-2005);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 《城市地下通信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ECSl65-2004);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
《电气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29-200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1996); 《阻火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GB/T19666-2005);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93;: 《地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CECS45-92);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S-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 89-2012);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74-200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16-98);1.4.2.3建筑、结构专业采用规范及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夏热冬冷地区共建筑节能设计设计标准》(GB50016-200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矩形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5:2002); 《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B50204-201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1.4.2.4暖通专业采用规范及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2013);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工艺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5—2010); 《动力专业标准图集室外热力管道安装》(2007年合订本); 《热水管道直埋敷设》(05R410); 1.5设计目的和原则 1.5.1设计目的
1、满足西咸新区城市建设现代化需要,提高城市建设标准,按照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建设战略,为促进西咸新区按城市总体规划逐步实施打下基础。
2、为配合西咸新区的开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生态新区,以城市道路下部空间综合利用为核心.围绕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内兰池大道以北、秦汉大道以西、兰池二路以南、秦苑四路以东区域市政公用管线布局,对起步区综合管廊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选择,推动起步区的开发建设的进程,形成和城市规划相协调,城市道路下部空间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具有超前性、综合性、合理性、实用性的国内一流综合管廊系统。
3、根据西咸新区的发展情况,科学确定建设规模,选择和推荐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工程方案。
4、为下一步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依据。1.5.2设计原则 1.5.2设计原则
1、根据西咸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依据西咸新区总体规划、西咸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的专业规划,并结合西咸新区实际现状情况,全面论述西咸新区综合管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实施方案、建设位置和路线,并对工程设计方案、进度计划、技术经济条件等进行必要的方案论证
2、充分论证综合管廊纳入的管线,合理确定横断面。
3、综合管廊布置原则地下管线综合规划是综合管廊设计的基础和依据、综
合管廊内的线路设计应符合城市各种管线布局的基本要求,并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综合管廊作为不同种类地下管线的载体,在规划布局时,应协调平衡,尽可能收纳较多的管线,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应当从城市全局出发,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结合城市的发展合理布置、统筹安排,充分合理利用资源。
(2)综合管廊的规划不仅要满足服务区域现阶段的实际需求,而且要充分考虑起步区的长远发展,在管廊内合理预留发展空间和远期规划管线敷设空间,减少或避免城可道路的重复开挖。
(3)综合管廊的规划压与城币道路交通、城市居住区、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热力工程、燃气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等相协调。应在上述各亏项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综合管廊设计。
(4)综合管廊的设计应以城市管线综合规划为基础,结合路网规划建设,在充分调查、了解、研究、掌握所服务片区、小区的实际需求的前提下,科学预测发展趋势、结合考虑经济性,进行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及建设。
4、本期工程建筑设计在实用的基础上力求新颖、美观,并与城币总体规划的城币景观风格协调。
5、总体方案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投资。
6、设备及仪表的选型直接关系到运行的可靠性,本次设计依据实用、优质和先进的原则,对关键设备或国内产品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下.采用进口设备:在质量可靠、性能良好、技术先进的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国内设备或合资设备,以降低工程的直接投资和今后的维护费用。
7、贯彻节约能源的方针,设计中选用节能型设备,力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6设计范围和内容 1.6.1设计范围
1.6.2设计内容
进行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新丝路国际城基地范围内秦义南路、兰义路、东西十路三条市政路的道路、雨水、污水、给水、中水、电力管沟、交通、照明和地下主通道的土建、支护、照明、通风等。具体内容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含概算书)、施工图设计等
1、综合管廊土建、配套的出入口、投料口、管线出仓口及通风、消防、排水、配电、照明和监控设施。
2、综合管廊内给水管、中水管、电力电缆支架、通讯管束和出仓管。供热管和回水管预留管位和出仓管、预留主管安装用钢制预埋件。
3、综合管廊配套的监控中心1座,占地面积***,内设变配电站1栋、监控室1栋、门卫1栋,总建筑面积****。
4、综合管廊外道路沿途预留的市政给水管、中水管、供热管、回水管、电力电缆套管和通讯管柬预留支管和阀门井、沿途市政消火栓和路口过路干管。1.7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综合管廊有利于延安新区先行区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开放的现代综合管线体系。
综合管廊是市政管线综合的现代化标志、由于所有管线的集中敷设一在沟内安装自动监控系统后可以集中高效管理各专业管线,使先行区基础设施管理更具现代化,从而体现先行区高水平、高起点的特点。
2、建设综合管廊扩克了币政道路下可敷设管线的空间,提高了地下空间的利用率,节省了土地资源。
随着科技的目新月异,产品的更新换代,在市政管线建设中将不断地注入新的元素。而市政道路有限的宽厦将不能满足管线布置的需要。以往国内一般的市政道路管线布置基本按照常规的单一横向方式布置,随着管线专业及数量的增多,即使在车行道下布置管线管位,管线布置也越发困难。特别是城市主干道,由于主干道是城区区域发展首要建设的内客,也是区域发展专业主管线必经之路,各种的大型管线将从主干道经过,管位的布置尤为艰难。为解决管位问题,市政管线综合应从单一的横向布置转为寻求竖向立体布置作为补充形式的多形式布置方式。综合管廊从应用方式上可认为是传统横向布置方式的有效补充.是竖向立体布置具体体现。因此,通过构筑综合管廊作为管线的载体,能够充分利用地下立体空间放置各种专业的管线、减少车行道下敷设管线数量。
3、建设综合管廊可大大减少币政地下管线维护过程中对城市芡通和币民生活的影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誉措。
由于雨政设施的建设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且城币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币政管线也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建成,市政管线的增减、更换和维护也是自身专业发展建设和使用的需要。对于一般的管线直埋方式,如需更新和维护,需要路面的反复开挖,势必大大影响城市交通、市民生活和市容环境,而对于路面结构的反复开挖,势必造成市政建设资金的浪费,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建设综合管廊将各类管线均集中设置在一条管廊内.消除了通信、电力等系统在城市上空布下的道道蛛网及地面上竖立的电线杆、高压塔等,综合管廊构筑一个可供管线方便安装、维护、扩容的地下通道,避免了路面的反复开挖,降低了路面的维护保养
费用,确保了道路交通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能够使地下管线得到实时监控,对地下管线能够得到很好的管理,对损坏管线的维修工作可以在综合管廊内部完成,保证市政管线稳定、高效地运转。
4、综合管廊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
随着城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美的城市环境,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综合管廊的建设可使道路在5 0年内不会因地下管线维修、扩容而造成的道路重复开挖而造成的“黑色污染”。避免“马路拉链”对街道景观的破坏。综合管廊建设将推荐合理的系统布局、经济美观、顶上覆土绿化的结构形式,以达到与环境和谐统一,为城可亍整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并对改善城市空间、优化功能环境提供有益的帮助,进而改善投资环境。
5、综合管廊增加城市的综合防灾抗灾能力
城市中的各种市政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不仅对维护城币功能的正常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城市防灾抗灾能力的提高,有着深远的意义。
城市中的各种市政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不仅对维护城币功能的正常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城市防灾抗灾能力的提高,有着深远的意义。
市政管线设置于综合管廊内,对管线加了一些混凝土保护层。可抵御地震、台风、冰冻、侵蚀等多种自然灾害。在预留适度人员通行空间条件下,设置人防功能,并与周边人防工程相连接,非常状态下可发挥空袭、减少人民财产损失的功劳。
按传统直埋式管道施工,易发生由于不均匀地基沉降而引起的管道错位、撕裂等事故。位于地震带附近的城市,如发生地震:各种市政管线会遭到毁灭性破坏。如将各种管线设置在缘合管廊内,因综合管廓整体刚性度大,有有利于抗震,能将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也可以避免因管道直埋而出现管道不均匀沉降的现象。
据资料介绍,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所有直埋式市政管线受损严重,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才基本恢复。而综合管廊内的管线完好无损,只是墙面出现裂缝等问题,不影响管线正常运转。
6、综合管廊可提高管线的使用寿命,符合节约社会的要求。
敷设在综合管廊内的管线不再受地下水、土壤的腐蚀,且完全避免外部因素的破坏,使用寿命大大延长.目前国外一些综合管廊内的管线使用寿命己达到一百多年,避免了经常换管和检修,从另一个角度节约了资源,符合节约社会的要求。
因此,在**********建设综合管廊是必要的。
1.8主要结论
第二章城市概况和建设任务
2.1区域位置、城市性质、历史沿革、经济发展 2.1.1城市区域位置
2.1.2城市性质和人口
2.1.3城市历史沿革
2.1.4经济发展
2.2自然条件
2.2.1气象
建设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春季干旱,夏季炎热,秋凉湿润,冬季少雨,四季分明。常年气象资料如下:
气温:年平均气温
13.1℃
极端最高气温
41.6℃
极端最低气温
-20.8℃
一月份平均气温
1.8℃
七月份平均气温
26.8℃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
488.8mm 日最大降水量
54.8mm 风向:常年主导风向
东北风 冬季平均风速
1.8m/s
夏季平均风速
2.2m/s 年最大风速
1.9 m/s 基本风压:
380N/㎡ 湿度: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72% 年平均相对湿度
68% 最大积雪厚度
22cm 最大冻土深度
45cm平均无霜期
212天
太阳总辐射
113.18千卡/cm2 项目建设地无特别恶劣天气,根据施工需要,合理安排工期,可满足项目建设需要。2.2.2水文
河流主要有清峪河,境内流长约54公里,最大流量790m³/s,最小流量40m³/s。
2.2.3地形地貌
项目建设地地形平坦,除基础工程建设外,无其他较大挖方和填方,适合该项目建设。2.2.4地质概况
本项目建设地地貌属一级冲积平原,地基土按岩性成因及物理力学性质特点划分如下:
1、人工填土:土质不均,堆积时间短,不宜作天然持力层;
2、黄土状:属高压缩性土,可塑-软塑,饱和含水最高,承载力低;
3、粉质粘士:是良好的持力层;
4、黄土;
5、古土壤;
6、粉质粘土。2.2.4.1地质构造
2.2.4.2地震
2.2.4.3地层
2.2.4.4地下水
2.2.4.5不良地质作用 2.2.5自然资源
2.3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2.4*****控制性详规概况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公路,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公路。规划区面积88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
在产业布局上,将与西安、咸阳两市核心区错位发展,按照“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新型城市理念进行规划建设。新区建设引入“现代田园城市”新理念,将一改“摊大饼”模式,按照“核心区+组团”的模式打造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将整个西咸新区划分为泾河新城、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和沣东新城五大组团。涵盖泾阳县泾干镇、永乐镇、高庄镇、崇文乡、太平镇;渭城区底张镇、北杜镇、周陵镇、正阳镇、窑店镇、渭城镇;秦都区双照镇、钓台镇、陈阳寨街道、沣东街道以及兴平市东部地区。
空港新城:规划范围141平方公里,主体功能是建设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空港交通枢纽和临空产业园区。以临空产业为主,重点发展空港物流、飞机维修、国际商贸、现代服务业等产业。
沣东新城:规划范围 161平方公里,其中遗址保护区面积13.3平方公里。主体功能是建设西部地区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和体育会展中心。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研发和孵化、体育、会展商务、文化旅游等产业。
秦汉新城:规划范围302平方公里,其中遗址保护区面积104平方公里。主体功能区是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展示区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生态田园示范新城。以生态、文化和商业为主,重点发展秦汉历史文化旅游、金融商贸、都市农业等产业。
沣西新城:规划范围143平方公里,其中遗址保护区8.6平方公里。主体功能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兴产业基地和综合服务副中心。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物联网、新材料、生物医药,以及行政商务、都市农业等产业。
泾河新城:规划范围146平方公里。主体功能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统
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循环经济园区,以低碳产业为主,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业、测绘、新能源、食品加工和现代农业等产业。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示意图
根据规划,到2020年西咸新区城市人口将达到236万人,其中泾河新城47万,空港新城27万,秦汉新城42万,沣西新城53万,沣东新城67万。西咸新区范围内,共规划了47个居住区,每个居住区大约5万人。新区规划居住地面积6588公倾,其中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将占新区住房总面积的30%。
在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上,遵照兼顾区域、分类配置、分级均衡的原则,规划了28个体育场馆,沿渭河景观带还将建设若干大型市民体育建身场所,结合社
区建设,配套居民健身设施。同时,新区内医疗设施的布局,也分为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站三级,共布置综合医院2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6处,社区卫生站180处。2.5*****市政综合管线专项规划概况
2.6*****市政设施实施概况
2.7国内综合管廊建设概况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第一条综合管廊设置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下。1992年上海浦东大开发,在张杨路着手建设国内第一条现代化的综合管廊,项目投资达3个亿,全长11.125km。现先后建有济南市泉城路综合管廊、上海安亭新镇综合管廊、上海松江新城综合管廊、上海世博会园区综合管廊、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广州亚运城综合管廊、厦门集美新城核心区、厦门平潭综合实验区坛西大道、河北石家庄市、昆明市、宁波市、武汉市、合肥市、无锡市、苏州市、南京市、成都市、四川省绵阳市、达州市、西安市、青岛市、珠海横琴新区等地均建造有综合管廊,为本项目提供了设计和建设经验。2.7.1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
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长度19km,于2003年建成,容纳管线10KV电力、通信、给水管、热水管、中水管入沟,断面形式采用双仓断面及部分采用单仑断面。2.7.2上海世博园综合管廊
2.7.3广州亚运城综合管廊
广州亚运城综合管廊长8.68公里,于2010年建成,容纳管线110kV和IOKV电力通信、给水管、热水管、中水管入沟,断面形式采用双仓断面及部分采用单仓断面。
2.7.4珠海横琴新区综合管廊
横琴新区建设综合管廊总长33.5公里,纳入综合管廊的的管线包括小于等于DN1200给水管、中水管、通信管、220kV电力电缆、供热管(冷凝水管)、垃圾真空管。
2.7.5石家庄正定新区综合管廊
石家庄正定新区建设综合管廊总长25公里,纳入综合管廊的管线DN600给水管、中水管、通信管、电力电缆、DN1000供热管和回水管。
2.7.6青岛华贯路综合管廊
青岛市高新区华贯路建设综合管廊总长7.80公里,于2014年03月建成,纳入综合管廊的的管线DN400给水管、DN200中水管、通信管、10kv和110kv电力电缆、DN600供热管和回水管。
第三章工程方案论证
3.1综合管廊平面位置论证 3.1.1*****实施道路
3.1.2综合管廊平面位置
3.2综合管廊纳入管线论证
3.3综合管廊横断面选择
3.4综合管廊外顶覆土深度
综合管廊最小覆土应考虑雨水支管、燃气管线(支管)、供热管、给水管等从综合管廊上方穿越的情况,以及绿化种植等要求,控制最小覆土不小于2.0米,局部需要穿线井的地方覆土不小于0.7米控制,结构设计中需充分考虑覆土厚度。3.5主要管道管材选择
本工程给水管和中水管用量较大,绝大部分管道敷设在综合管廊,部分管道需横穿中央环线。
管材选择应从工程规模、管径、工作压力、工程地质、地形、外荷载状况、施工条件、工程工期、敷设位置和节约投资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
钢管(SP)、球墨铸铁管(DIP)、聚乙烯管(PE)都是城市给水工程中输水管线普遍采用的管材,这些管材各自都有具有优势的适用范围,也有各自的缺陷。钢管
使用范围很广,但防腐要求高,防腐工程质量直接关系着输水工程的寿命;球墨铸铁管中小口径得到广泛使用;PE管水力特性好,小管径经济优势明显,大管径不经济。
1、城市配水管常用管材(1)钢管Steel pipe(SP)钢管是一种在各行业广泛应用管材,具有长久的应用历史,丰富的使用经验。钢管分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有缝管)两大类。按断面形状又可分为圆管和异形管,广泛应用的是圆形钢管。无缝钢管:是用钢锭或实心管坯经穿孔制成毛管,然后经热轧、冷轧或冷拨制成,规格用外径×壁厚毫米数表示,分热;Le冷轧(拨)无缝钢管两类;焊接钢管:也叫焊管,是用钢板或钢带经过弯曲成型,然后经焊接制成,按焊缝形式分为直缝焊管和螺旋焊管。
城市供水用钢管通常选用Q235(中国普通碳素钢标准号)钢板制作,它的强度高,具有良好的韧性,管材及管件易加工。当内壁采用水泥砂浆衬里时,其水力计算粗糙系数n值一般取0.013(曼宁公式)。
(2)球墨铸铁管Ductile iron pipe(DIP)铸铁管包括灰口铸铁管(GCIP)和延展性铸铁管(DCIP)。灰铁中,片状石墨对铁基质产生“割裂”作用,使之脆裂。近年多数城市供水企业已经不用灰口铸铁管。球墨铸铁是一种铁、碳、硅的合金,其中碳以球状游离石墨存在,消除对铁基质的“割裂”作用。延性铸铁管(DIP)包括退火球墨铸铁管、铸态球墨铸铁管由于没有退火工序,性能不及经退火的球墨铸铁管,已逐渐退出市场。
第四章工程设计
4.1设计原则
(1)综合管廊的平面线性基本与所在道路的平面线形平行,但综合管廊平面线形的转折角必须符合各类管线平面转折要求。
(2)综合管廊的纵坡应考虑综合管廊内部自流排水的需要,其最小纵坡应不小于3‰:其最大纵坡应符合各类管线敷设方便,一般控制为15%,特殊情况除外。
(3)综合管廊的最小埋深应根据路面结构厚度,必要的覆土厚度以及横向埋管的安金空间等因素确定。
(4)综合管廊断面空间应能满足各类管线的敷设空间、维修空间以扩容的需要:断面形式与各类管线的布置应满足综合管廊安全运行的要求。
(5)综合管廊特殊断面的空间应满足各类管线的出仓口、通风口、人员出入。、卸料口等孔口以及集水井的断面尺寸的要求。
(6)综合管廊内的缆线一般布置在支架上,支架的宽度与纵向净空能满足缆线敷设及维修需要,支架的跨度应根据计算以及实际施工经验确定:大口径的管道一般安装在专墩或支架上。4.2综合管廊平、纵断面设计
4.2.1平面设计
4.2.2纵断面设计
4.3综合管廊横断面设计
4.4综合管廊附属工程设计
4.4.1消防设计
4.4.2投料口
4.4.3逃生孔
4.4.4区段出入口
4.4.5管线出仓口
4.4.6通风口
4.4.7排水系统
4.4.8人行和检修通道
4.4.9标识系统
4.5综合管廊内管线和出仓管线设计
4.5.1给水管设计
4.5.2中水设计
4.5.3供热管和回水管
4.6综合管廊通风设计
4.6.1设计依据
4.6.2设计内容
4.6.3设计原则
4.6.4设计参数
4.6.5综合管廊通风系统设计
4.6.6通风系统工艺控制
4.7综合管廊结构设计
4.7.1设计原则
4.7.2工程设计条件
4.7.3设计依据
4.7.4主要结构参数
4.7.5工程材料
4.7.6结构设计计算
4.7.7结构措施
4.7.8地基处理
4.7.9基坑工程
4.8综合管廊电气设计
4.8.1工程概况
4.8.2供电电源
4.8.3供配电系统
4.8.4电力计量及功率因素补偿
4.8.5主要设备选型
4.8.6综合管廊动力及控制
4.8.7综合管廊照明
综合管廊内应设置正常照明及应急照明。
正常照明灯具光源采用三基色直管防水防尘荧光灯,吸顶安装,其防护等级位IP54,并具有防外力冲撞的防护措施。正常照明普通段照度要求不小于10lx,投料。及防火分区门等区域应加强照明,其照度提高到100lx。
每段防火分区内的照明灯具应实现多地控制,防火分区门及投料口处设置按钮盒手动控制,并通过监控系统现场控制站实现远程控制。
综合管廊应急照明设置疏散照明,疏散照明包括疏散通道安全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灯,安全照明照麦要求不小于5lx,疏散指示灯照度要求不小于0.5lx。疏散指示灯安装在综合管廊人行通道两侧,安全出口标志灯设置在人员出入口、进料口及各防火门处。疏散通道照明、疏散指示、出口标志应采用专项回路单独供电。疏散照明灯具均附带后蓄电池..应急时闻不小于30min。4.8.8综合管廊动力及照明电缆通道
4.8.9防雷接地
4.8.10节能措施
4.9综合管廊自控设计
4.9.1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4.9.2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组成
4.9.3自动控制系统
4.9.4在线检测仪表
4.9.5视频监控系统
4.9.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9.7网络系统设计
4.10监控中心设计
4.10.1建筑设计
4.10.2结构设计
4.10.3自控设计
4.10.4给排水和采暖设计
第五章主要工程量
5.1综合管廊工艺主要工程量表
5.2给水管线工程量
5.3中水管线工程量
5.4供热管和回水管线工程量
5.5通风工程量
5.6电气工程量
5.7自控系统工程量
5.8车辆配置
第六章消防统计
6.1采用的规范
6.2设计范围
6.3综合管廊消防系统设计
6.4综合管廊监控中心消防系统设计
第七章环境保护
7.1环境保护
7.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第八章建设管理模式、人员编制及建设进度安排
8.1综合管廊建设管廊模式
8.1.1综合管廊的建设管理模式原则
8.1.2综合管廊建设及管廊现状
8.1.3建设进度安排
第九章工程概算
9.1工程投资
9.2编制依据
9.3其他说明
9.4资金筹措
第十章结论、存在问题及建议
10.1结论
10.2存在问题
10.3建议
10.4下阶段需要的主要文件和资料
第五篇:设计任务书
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苯―甲苯
精馏分离板式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80000吨/年 操作周期
7200小时/年
进料组成25%(质量分率,下同)塔顶产品组成 ≥97%
塔底产品组成 ≤1%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力
自
选(表压)进料热状态
自
选
单板压降:
≯0.7 kPa
3、设备型式
自选
4、厂
址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及提馏段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
(2)塔板的流体力学校核
(3)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4)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设计结果汇总
5、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
6、设计评述
三、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塔的工艺计算.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苯―甲苯
精馏分离板式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90000吨/年 操作周期
7200小时/年
进料组成25%(质量分率,下同)塔顶产品组成 ≥97%
塔底产品组成 ≤1%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力
自
选(表压)进料热状态
自
选
单板压降:
≯0.7 kPa
3、设备型式
自选
4、厂
址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及提馏段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
(2)塔板的流体力学校核
(3)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4)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设计结果汇总
5、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
6、设计评述
三、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塔的工艺计算.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苯―甲苯
精馏分离板式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100000吨/年 操作周期
7200小时/年
进料组成25%(质量分率,下同)塔顶产品组成 ≥97%
塔底产品组成 ≤1%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力
自
选(表压)进料热状态
自
选
单板压降:
≯0.7 kPa
3、设备型式
自选
4、厂
址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及提馏段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
(2)塔板的流体力学校核
(3)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4)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设计结果汇总
5、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
6、设计评述
三、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塔的工艺计算.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填料吸收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水吸收二氧化硫
填料吸收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混合气(空气、SO2)处理量:
2400Nm3/h 进塔混合气中含丙酮:
5%(V%)相对湿度:
70%; 温度:
35℃
SO2回收率:
96%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强:
常压操作
3、设备型式
自选
4、厂
址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的确定
(2)填料层高度计算
(3)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
5、设计结果汇总
6、工艺流程图及换热器工艺条件图
7、设计评述
四、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塔的工艺计算.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88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干燥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硫酸钾干燥器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20000吨/年(以干燥产品计)操作周期
300天/年
进料湿含量
14%(湿基)
出口湿含量
1%(湿基)
2、操作条件
干燥介质
湿空气
离开预热器温度
80℃
气体出口温度
自
选
热源
饱和蒸气,压力自选
物料进口温度
30℃
操作压力
常压
颗粒平均粒径
200μm
3、设备型式
流化床干燥器
4、厂
址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硫化床层底面积的确定
(2)干燥器的宽度、长度和高度的确定及结构设计
4、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
5、设计结果汇总
6、工艺流程图及换热器工艺条件图
7、设计评述
四、参考资料
1.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3.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4.化工设备设计全书编辑委员会编.干燥设备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年 5.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年
6.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多程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二.设计原始数据
1、煤油
处理量(10t/h)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60℃)
2、冷却水
进口温度(自选)出口温度(50℃)
允许的压降:不大于105Pa 三.设计任务
1、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面积、换热管、壳体、管板、封头、隔板及接管等。
2、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条件图(A1#图)。
3、设计结果汇总
4、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的有关问题的讨论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参考资料
1.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2.尾范英郎(日)等,徐忠权译.热交换设计手册,1981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4.卢焕章等.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魏崇关,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9.库潘.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10.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国家标准GB150-98)
11.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标准释义(国家标准GB150-9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钢制管壳换热器(GB151-98),国家技术监督局
13.化工设备图册-热交换器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多程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二.设计原始数据
1、煤油
处理量(15t/h)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60℃)
2、冷却水
进口温度(自选)出口温度(50℃)
允许的压降:不大于105Pa 三.设计任务
1、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面积、换热管、壳体、管板、封头、隔板及接管等。
2、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条件图(A1#图)。
3、设计结果汇总
4、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的有关问题的讨论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参考资料
1.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2.尾范英郎(日)等,徐忠权译.热交换设计手册,1981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4.卢焕章等.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魏崇关,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9.库潘.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10.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国家标准GB150-98)
11.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标准释义(国家标准GB150-9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钢制管壳换热器(GB151-98),国家技术监督局
13.化工设备图册-热交换器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多程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二.设计原始数据
1、煤油
处理量(20t/h)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60℃)
2、冷却水
进口温度(自选)出口温度(50℃)
允许的压降:不大于105Pa 三.设计任务
1、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面积、换热管、壳体、管板、封头、隔板及接管等。
2、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条件图(A1#图)。
3、设计结果汇总
4、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的有关问题的讨论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参考资料
1.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2.尾范英郎(日)等,徐忠权译.热交换设计手册,1981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4.卢焕章等.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魏崇关,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9.库潘.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10.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国家标准GB150-98)
11.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标准释义(国家标准GB150-9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钢制管壳换热器(GB151-98),国家技术监督局
13.化工设备图册-热交换器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正戊烷冷凝器的设计
二、设计条件
1.处理量能力:2.5×104t/a
2.设计型式:立式列管式换热器 3.操作条件:(1)正戊烷:冷凝温度为51.7℃,冷凝液于饱和液体下离开冷凝器;
(2)冷却介质:地下水,流量为7000kg/h,入口温度:30℃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
(4)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h连续进行。三.设计任务
1、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面积、换热管、壳体、管板、封头、隔板及接管等。
2、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条件图(A1#图)。
3、设计结果汇总
4、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的有关问题的讨论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参考资料
1.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2.尾范英郎(日)等,徐忠权译.热交换设计手册,1981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4.卢焕章等.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魏崇关,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9.库潘.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10.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国家标准GB150-98)
11.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标准释义(国家标准GB150-9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钢制管壳换热器(GB151-98),国家技术监督局
13.化工设备图册-热交换器
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苯-氯苯分离过程板式精馏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20000吨/年 操作周期
7200小时/年
进料组成38%(质量分率,下同)塔顶产品组成 ≤0.2% 塔底产品组成 ≥99.8%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力
4kpa(表压)进料热状态
自选
塔底加热蒸气压力 0.5Mpa(表压)单板压降:
≯0.7 kPa
3、设备型式
浮阀塔(F1型)
4、厂
址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及提馏段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
(2)塔板的流体力学校核
(3)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4)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设计结果汇总
5、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
6、设计评述
三、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塔的工艺计算.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蒸发装置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N aOH水溶液
蒸发装置的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4000吨/年 操作周期
7200小时/年
进料组成8%(质量分率,下同)产品组成 25%
2、操作条件
加料方式:
三效并流加料
原料液温度:
第一效沸点温度
各效蒸发器中溶液的平均密度:ρ1=1014kg/m3,ρ2=1060kg/m3,ρ3=1239kg/m
3加热蒸汽压强:
500kPa(绝压),冷凝器压强为
kPa(绝压)
各效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K1=1500W/(m2·K),K2=1000W/(m2·K),K3=600W/(m2·K)各效蒸发器中液面的高度:
1.5m
各效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均在饱和温度下排出。假设各效传热面积相等,并忽略热损失。
3、设备型式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4、厂
址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加热室和分离室 的直径和高度的确定
(2)加热管与中央环循管的规格、长度及排列方式的确定
(3)接管尺寸的确定
4、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
5、设计结果汇总
6、工艺流程图及换热器工艺条件图
7、设计评述
四、参考资料
1.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3.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4.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年
5.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