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家庄市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统筹实施细则
石家庄市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统
筹实施细则
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石家庄市工伤保险社会统筹实施方案》和河北省劳动保障厅、人事厅、民政厅、财政厅《关于做好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冀劳社„2006‟31号)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从2006年7月1日起,我市行政区域内除依照和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外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和《石家庄市工伤保险社会统筹实施方案》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工作人员(含流动人员和聘用人员)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并缴纳工伤保险费。民间非营利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二、县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工作。石家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石家庄市机关事业社会保险局和县(市)、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分别具体承办市属及以上和县(市)、区属及以下用人单位工伤保险业务。
三、经办机构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河北省4部门关于工伤保险费率问题的通知》(市劳社„2004‟48号)规定,确定用人单位缴费费率。
四、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全部工作人员工资总额乘以缴费费率之积。难以确认工资总额的用人单位,按照石家庄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为基数,缴纳工伤保险费。工作人员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五、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
六、用人单位应于每月15日至25日向经办机构申报应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数额,经办机构应即时审核。用人单位应当于核定后5日内以货币形式全额缴纳工伤保险费。
七、工伤保险费由经办机构按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有关规定征收。
工伤保险基金存入同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八、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项目按照《石家庄市工伤保险社会统筹实施方案》规定执行。
九、设立工伤保险调剂金。县(市)、区每季度按照工伤保险费征缴额的10%上缴市经办机构,用于全市工伤保险基金调剂使用。
十、建立工伤保险储备金制度。工伤保险储备金由经办机构按照当年征缴工伤保险费总额的10%提取,全市滚存总额不超过全市当年工伤保险费征缴额的30%。县(市)、区提取的储备金上缴市经办机构,由市经办机构统一管理和使用。
十一、用人单位工作人员发生事故伤害后,用人单位对一般事故伤害应在事故发生后72小时内向所属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经办机构报告;重大伤亡事故应在事故发生24小时内向所属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经办机构报告,同时要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市经办机构报告。
十二、用人单位工作人员工伤认定按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和《石家庄市工伤保险社会统筹实施方案》等有关规定执行。用人单位应自工作人员发生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其中市属以上用人单位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县(市)、区属用人单位向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由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组织工伤认定调查,并提出认定意见,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人员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在工伤人员受伤之日起1年内,按第二款有关规定可以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十三、用人单位工作人员劳动能力鉴定按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和《石家庄市劳动能力鉴定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工作人员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应当在停工留薪期满后15日内由用人单位、工伤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其中县(市)、区属用人单位工伤人员向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报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
十四、工伤人员治疗工伤应当前往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先到就近医疗机构抢救。
在非协议医疗机构急救时,用人单位应自救治之日起3日内向经办机构报告,并在工作人员脱离危险后转入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就医。
工伤人员需转院治疗或者到外地就医的,由工伤医疗服务机构出具证明,并经经办机构批准。
十五、工伤人员治疗工伤所需的医疗费用,暂由用人单位垫付,认定工伤后,符合规定的,由用人单位到经办机构报销。
十六、用人单位工作人员工伤保险待遇按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和《石家庄市工伤保险社会统筹实施方案》等有关规定执行。
十七、工伤人员的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从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结论的次月起开始计发,因工(视同因工)死亡人员的供养亲属抚恤金从工作人员因工死亡的次月开始计发。
十八、用人单位或者工伤人员及其直系亲属应当在接到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或因工(视同因工)死亡认定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到经办机构申请享受相关工伤保险待遇。
十九、用人单位和工伤人员或因工死亡人员直系亲属因工伤待遇发生争议的,按照国家有关劳动争议的规定处理。
二十、申请工伤认定的用人单位、工伤人员或其直系亲属对市劳动保障局作出工伤认定结论不服,或者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费率不服以及工伤人员、其直系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二
十一、本细则自2006年7月1日起执行。
第二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动员会讲话
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
保险动员会讲话
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动员会讲话2007-02-06 12:26:
43同志们: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委联合通知,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市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也要参加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成为我市继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之后,又一个覆盖除机关公务员以外广覆盖社会保险,它标志着我市社会保障工作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工作会议,目的就是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能够如期全
面启动,集中力量打一场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的攻坚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我市工伤保险工作现状
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于2004年1月1日颁布实施,我市也于2004年10月1日启动了涵盖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工伤保险制度改革。两年来,我们以各级各类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为重点努力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工伤保险参保从无到有,覆盖面逐步扩大。到目前为止,全市工伤认定117例,劳动能力鉴定1137人次,参保企业700多户,参保职工达到13万多人,保费收入600多万元。为近百名工伤亡职工及其供养亲属及时足额支付了各项工伤保险待遇,使工伤职工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为工亡职工供养亲属进行了及时补偿并对其日后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像益海粮油工业公司职工于振华不幸工亡,其家在家村,父母体弱多病,还有两个孩子,一个刚上小学,一个还不到三岁,沉重 的打击使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处于破碎的边缘。事故发生后,我们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对其工伤进行了及认定,并确认其父母、两个孩子为其供养对象,将工亡补助金及时支付,根据《条例》及我市实施办法的规定标准,为其父母发放伤残抚恤金直至死亡,为其子女发放伤残抚恤金直至年满十八岁。这种情况我市不止一个两个,《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市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参加了工伤保险,单位的事故风险得到了分散,职工的权益得到了保障。但是对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而言,长期以来,由于政策不明确,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职工的工伤政策没有专门、统一的规定,缺乏正常的待遇支付渠道等种种原因,这此用人单位的职工发后工伤
以后,没人管,确定工伤没有标准,单位补偿没依据等问题比较突出,职工权益难以保障。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工伤保险的覆盖面还很窄,广大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尚处于工伤保险保障之外;对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职工来说,他们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落实不能很好地解决,不能得到应得的社会保障权利,不能安心工作;对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来说,增加了单位运行风险,影响事业及业务的发展。现在,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了。日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及财政部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36号),《通知》明确规定“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其工伤范围、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标准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并要求“不属于财政
拨款支持范围或没有经常性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统酬地区的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所需费用在社会保障费中列支”。这样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有了政策依据。单位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后,职工工伤认定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劳动能力鉴定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工伤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将职工的工伤问题交由社会管理,单位只须照章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不再负担应由社会负担的事情,有助于单位更好地集中人力、财力和精力搞好事业发展,同时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拓宽了工伤保险筹资渠道,增强了工伤保险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说,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是利国、利民、利社会的大事,是党和国家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三、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全力攻坚,依法参保
(一)解放思想,加强领导。事业
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负责人,一定要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一方面是员工的合法权益,单位必须予以维护,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有助于减轻单位负担和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树立信心,克服计划经济时期留下的陈旧思想,充分认识到参加工伤保险的重大意义,将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列为本单位的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二)明确任务,及时参保
我市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工作从今年10月份启动,根据《通知》要求应参保的单位,务必于10月底前到劳动保障局一楼社保服务大厅办理参保手续,并从10月份开始缴费。对拒不参保的单位,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予以严厉查处,强制参保。
最后,就《工伤保险条例》的法律地位及的立法精神,我做几点说明:
(一)工伤保险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及将来实施的女工生育保险一样,是国家强制推行的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商业保险不同,具有强制性、非营利性。对于保障职工权益,促进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二)《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精神包括基本宗旨和基本原则两个方面,它是《工伤保险条例》的灵魂,贯穿于《条例》各方面的内容之中。
第一,基本宗旨。《条例》的基本宗旨有三个:一是保障权益;二是促进预防和康复;三是分散风险。即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这三个宗旨是我们开展工伤保险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做好工伤保险工作的落脚点。
第二、基本原则。一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
则。《条例》既从根本上、制度上充分维护和保障广大职工的基本权益,又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出发,不搞“超水平”保障。二是倡导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原则。工伤保险,就其本身的涵义来说,只是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受伤或职业病,导致残疾或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从国家社会获得医疗保障和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强调的是工作时间和工作原因,但条例从倡导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出发,把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也视为工伤,以鼓励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行为。三是切实维护和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的原则。四是权利与义务相适应的原则。工伤保险作为一项社会保险,要遵循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适应的原则,用人单位要享受工伤保险权利,必须履行参保缴费义务,应参保未参保单位,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条例责令改正;未参保期间发生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按照《条
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五是无责任补偿原则。是指发生工伤事故时,无论职工有无责任,工伤职工都应依法得到救治和补偿。六是以支定收,收支平衡原则。工伤保险在基金管理上首先考虑的是保障参保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在满足工伤职工合理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基金铁征收。
同志们,让我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已任,带着对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及其职工的深厚感情,齐心合力,开拓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繁荣进步,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第三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动员会讲话
同志们: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委联合通知,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市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也要参加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成为我市继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之后,又一个覆盖除机关公务员以外广覆盖社会保险,它标志着我市社会保障工作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工作会议,目的就是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能够如期全面启动,集中力量打一场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的攻坚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我市工伤保险工作现状
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于2004年1月1日颁布实施,我市也于2004年10月1日启动了涵盖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工伤保险制度改革。两年来,我们以各级各类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为重点努力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工伤保险参保从无到有,覆盖面逐步扩大。到目前为止,全市工伤认定117例,劳动能力鉴定1137人次,参保企业700多户,参保职工达到13万多人,保费收入600多万元。为近百名工伤亡职工及其供养亲属及时足额支付了各项工伤保险待遇,使工伤职工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为工亡职工供养亲属进行了及时补偿并对其日后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像益海粮油工业公司职工于振华不幸工亡,其家在家村,父母体弱多病,还有两个孩子,一个刚上小学,一个还不到三岁,沉重的打击使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处于破碎的边缘。事故发生后,我们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对其工伤进行了及认定,并确认其父母、两个孩子为其供养对象,将工亡补助金及时支付,根据《条例》及我市实施办法的规定标准,为其父母发放伤残抚恤金直至死亡,为其子女发放伤残抚恤金直至年满十八岁。这种情况我市不止一个两个,《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市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参加了工伤保险,单位的事故风险得到了分散,职工的权益得到了保障。但是对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而言,长期以来,由于政策不明确,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职工的工伤政策没有专门、统一的规定,缺乏正常的待遇支付渠道等种种原因,这此用人单位的职工发后工伤以后,没人管,确定工伤没有标准,单位补偿没依据等问题比较突出,职工权益难以保障。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工伤保险的覆盖面还很窄,广大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尚处于工伤保险保障之外;对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职工来说,他们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落实不能很好地解决,不能得到应得的社会保障权利,不能安心工作;对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来说,增加了单位运行风险,影响事业及业务的发展。现在,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了。日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及财政部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36号),《通知》明确规定“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其工伤范围、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标准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并要求“不属于财政拨款支持范围或没有经常性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统酬地区的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所需费用在社会保障费中列支”。这样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有了政策依据。单位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后,职工工伤认定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劳动能力鉴定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工伤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将职工的工伤问题交由社会管理,单位只须照章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不再负担应由社会负担的事情,有助于单位更好地集中人力、财力和精力搞好事业发展,同时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拓宽了工伤保险筹资渠道,增强了工伤保险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说,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是利国、利民、利社会的大事,是党和国家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三、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全力攻坚,依法参保
(一)解放思想,加强领导。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负责人,一定要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一方面是员工的合法权益,单位必须予以维护,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有助于减轻单位负担和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树立信心,克服计划经济时期留下的陈旧思想,充分认识到参加工伤保险的重大意义,将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列为本单位的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二)明确任务,及时参保
我市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工作从今年10月份启动,根据《通知》要求应参保的单位,务必于10月底前到劳动保障局一楼社保服务大厅办理参保手续,并从10月份开始缴费。对拒不参保的单位,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予以严厉查处,强制参保。
最后,就《工伤保险条例》的法律地位及的立法精神,我做几点说明:
(一)工伤保险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及将来实施的女工生育保险一样,是国家强制推行的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商业保险不同,具有强制性、非营利性。对于保障职工权益,促进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二)《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精神包括基本宗旨和基本原则两个方面,它是《工伤保险条例》的灵魂,贯穿于《条例》各方面的内容之中。
第一,基本宗旨。《条例》的基本宗旨有三个:一是保障权益;二是促进预防和康复;三是分散风险。即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这三个宗旨是我们开展工伤保险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做好工伤保险工作的落脚点。
第二、基本原则。一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条例》既从根本上、制度上充分维护和保障广大职工的基本权益,又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出发,不搞“超水平”保障。二是倡导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原则。工伤保险,就其本身的涵义来说,只是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受伤或职业病,导致残疾或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从国家社会获得医疗保障和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强调的是工作时间和工作原因,但条例从倡导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出发,把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也视为工伤,以鼓励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行为。三是切实维护和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的原则。四是权利与义务相适应的原则。工伤保险作为一项社会保险,要遵循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适应的原则,用人单位要享受工伤保险权利,必须履行参保缴费义务,应参保未参保单位,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条例责令改正;未参保期间发生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按照《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五是无责任补偿原则。是指发生工伤事故时,无论职工有无责任,工伤职工都应依法得到救治和补偿。六是以支定收,收支平衡原则。工伤保险在基金管理上首先考虑的是保障参保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在满足工伤职工合理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基金铁征收。
同志们,让我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已任,带着对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及其职工的深厚感情,齐心合力,开拓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繁荣进步,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第四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实施意见》
颁发部门】: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成都市人事
局 成都市民政局 成都市财政局
【法律文号】:成劳社发[2006]141号【颁布日期】:2006-12-21 【执行日期】:2007-1-1
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成都市人事局 成都市民政局 成都市财政局
成劳社发[2006]141号
转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四部门贯彻《事业单位、民间非营
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人事局、民政局、财政局,市属有关单位:
现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人事厅、民政厅、财政厅《关于贯彻<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川劳社发[2006]20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转发你们。同时,根据《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切实做好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川劳社函[2006]411号)精神,结合我市工伤保险工作实际,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提出如下贯彻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我市所属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不含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下同)按属地原则,到颁发登记证书的部门所对应的同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工伤保险登记。已参加社会保险的在原参加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工伤保险登记。
二、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行业风险程度按照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卫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工伤保险费率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3]29号)确定的工伤保险行业风险分类表确定。基准费率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和浮动档次的通知》(成劳社发[2004]3号)确定基准费率。费率浮动办法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工伤保险费率实行浮动的通知》(成劳社发[2005]156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职工受到伤害后的工伤认定管辖。五城区及高新区内,在省、市人事、民政部门进行登记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及中央驻蓉单位,以及在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工伤保险登记的,其职工工伤认定由市劳动保障局受理、认定。
在区(市)县人事、民政部门进行登记或已在区(市)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参加工伤保险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职工工伤认定,由市劳动保障局委托登记地、参保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认定;
五城区及高新区以外的中央驻蓉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以及在省、市人事、民政部门登记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其职工工伤认定,由市劳动保障局委托其单位住所地劳
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认定;
四、单位、工伤职工或者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职工工伤认定申请,应按照《工伤认定办法》(劳动保障部17号令)的规定和《工伤认定申请表》填表说明的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外,还应提交单位的登记证书复印件,事业单位还应提交单位不属于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证明材料。
五、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29日期间职工工伤问题尚未处理的,按《实施意见》的规定处理,其工伤认定可在本通知下发执行之日起一年内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认定,待遇按原渠道解决,逾期不再受理。
六、本通知从二OO七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第五篇:。仲裁申诉书.-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
仲裁申诉书
申诉人:,男,汉族,1967年8月10日生,农民。
现住河北省唐山丰润区丰润镇卢各庄村831号。
委托代理人:,女,汉族,1965年4月30生,农民,现住址同上,申诉人与
委托代理人之间系夫妻关系。
被申诉人:丰润区丰润镇卢各庄村村民委员会主任:
仲裁请求
1、请求依法裁决被申诉人支付申诉人丧葬费8550元,工亡补助金79800元。共计88350元。
2、本案仲裁费用由被申诉人负担。
事实与理由
郑连月(系郑长洲之父)系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卢各庄村村民,现年70岁,自2000年以来,受雇于卢各庄村委会,从事看骨灰祠堂工作。全天24小时上班,2007年2月10日晚,在上班途中,被车撞死亡,肇事车辆逃跑,现尸体已被火化。但鉴于卢各庄村委会的特殊现状,一直未形成统一的意见给予赔偿。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直不近亲属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6个月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丧葬,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唐山市工伤保险办法》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中领取56个月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综上所述,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有关部门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一条的规定,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执行,村民委员会属于村民自治的非营利的民间组织。故而郑连月死亡,其近亲属可以申请丧葬费,死亡补助金共计88350元。望判如所请。
此致
丰润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申诉人:郑长洲
2007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