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妇女权益保障若干规定

时间:2019-05-14 11:3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南省妇女权益保障若干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南省妇女权益保障若干规定》。

第一篇:海南省妇女权益保障若干规定

海南省妇女权益保障若干规定

(2008年11月28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

过)

第一条 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妇女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备人员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做好妇女权益保障工作。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组织实施本规定,负责协调、指导、督促本行政区域内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以及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检查、督促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的贯彻实施;

(二)研究、决定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的重大事项,参与涉及保障妇女权益重大问题的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的制定;

(三)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做好妇女权益保障工作;

(四)督促有关部门依法查处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

(五)表彰、奖励在妇女权益保障工作中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

(六)其他应当由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履行的职责。

第四条 本省各级妇女联合会代表和维护妇女的利益,协助国家机关检查、监督、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实施,干预、制止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做好保障妇女权益的其他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权益受到侵害的妇女提供救助。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个人依法设立公益基金,募集社会捐助,为权益受侵害的妇女提供帮助。鼓励和支持妇女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成员。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应当有妇女成员。

第七条 县级以上各级国家机关的领导成员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干部。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领导成员中,应当有少数民族妇女干部。

第八条 各级国家机关决定重大事项和制定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各项制度,涉及妇女权益的重大问题时,应当征求同级妇女联合会的意见,有关国家机关不采纳同级妇女联合会意见的,应当说明不采纳的理由。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设立助学基金、奖学金;鼓励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采取减交、免交、缓交学费、杂费等措施,帮助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残疾女学生完成学业。

第十条 各类学校不得拒收符合入学条件的专门学校结业、解除劳动教养及刑满释放的女性青少年入学,或者在接收其入学时附加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的劳动安排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关于妇女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特殊保护规定。妇女在孕期或者哺乳期不适应原工作岗位的,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调整该期间的工作岗位或者改善相应的工作条件。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原工资收入。孕期妇女经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证明有习惯性流产史、严重的妊娠综合症、妊娠合并症等可能影响正常生育的,本人提出申请,用人单位应当批准其产前假。产假期满后,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可以给予哺乳假至婴儿一周岁止;经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证明患有产后严重影响母婴身体健康疾病的,本人提出申请,用人单位应当批准其哺乳假。产前假、哺乳假不影响晋级、晋职、晋升工资、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计算工龄,休假期间工资按不低于本人工资收入的百分之八十计发。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干部职工退休制度,不得作出歧视妇女的规定。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大对妇女重大疾病救助和生育保障的经费投入,为城乡贫困妇女提供必要的医疗和生育救助。用人单位应当每年组织女职工进行一次妇科病和乳腺病普查。普查费用由所在单位支付。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定期组织农村妇女进行妇科病和乳腺病的普查。

第十四条 夫妻双方对夫妻共有财产享有平等的所有权,不因无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少或者其他原因受限制或者剥夺。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处分夫妻共有财产和女方享有的家庭共有财产的份额,必须征得女方同意。

第十五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结婚、离婚、丧偶为由,强迫或者阻挠农村妇女迁移户籍。

第十六条 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民大会决议、村规民约和股份制章程等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对涉及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营组织收益分配、股权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分配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的内容,应当坚持男女平等原则,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其合法权益。在农村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过程中,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拖欠、剥夺妇女依法应当获得的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用。

第十七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承包期内,妇女结婚,新居住地集体经济组织应当解决其承包土地;结婚妇女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离婚或者丧偶的妇女及由其抚养的子女,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承包期内,因结婚男方到女方家落户的,夫妻双方及其子女享有与居住地集体经济组织其他成员平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男方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妇女与其配偶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其未成年子女可以随父或者随母户籍所在地落户。在农村落户的未成年子女享有与所在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等的权益。

第十八条 农村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宅基地使用权。因结婚男方到女方落户、妇女离婚后在原居住地生活且无住房,申请建房符合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安排宅基地,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依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予以批准。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符合生育规定的农村纯女户家庭成员享有与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他成员平等的权益。

第二十条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在分配遗产时,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中,在同等条件下,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妇女应当给予照顾。

第二十一条 离婚妇女和丧偶妇女有权处分个人所有的财产,有权携带个人所有的财产再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二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派出所、司法所、基层妇联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重视和保护妇女财产所有权,对侵害妇女财产所有权的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劝阻和制止。

第二十三条 电影、电视、音像制品、广播、报纸、书刊、网络等传播媒介所设各项栏目或者所刊登的各类作品中不得含有贬低损害女性人格的内容。

禁止以任何形式宣扬妇女的个人隐私,或者捏造事实丑化妇女的人格。

禁止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妇女的名誉。

第二十四条 妇女的人身自由权不受侵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妇女人身自由;

(二)非法搜查妇女的身体;

(三)胁迫或者诱骗女性未成年人乞讨等摧残其身心健康的行为;

(四)其它侵害妇女人身自由权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权向单位和有关机关投诉。

第二十六条 禁止对妇女实施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有关部门和组织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预防、制止家庭暴力的有关规定,建立对家庭暴力的举报、控告和救助请求受理机制,并做好回访工作。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妇女请求相关部门和组织提供证据材料的,有关部门和组织应当提供。

第二十七条 禁止下列侵犯妇女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一)遗弃、残害、溺死女婴;

(二)虐待或者遗弃生育女婴、残疾婴儿的妇女和不育、已做绝育手术的妇女;

(三)虐待或者遗弃病、残妇女、老年妇女和其他丧失劳动能力的妇女;

(四)以迷信、暴力等手段残害妇女;

(五)其它损害妇女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禁止干涉丧偶、离婚妇女的婚姻自由。

第二十九条 夫妻离婚时,对子女直接抚养发生争议,有下列情形之一,子女随母亲生活无不利影响的,应当优先考虑女方的要求:

(一)子女未满2周岁的;

(二)女方已做绝育手术或者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三)子女要求随母生活的;

(四)男方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五)男方有赌博、吸毒等恶习的;

(六)男方丧失行为能力或者有其他情形不宜担任监护人的。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侵害妇女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处理;造成财产或者其他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妇女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妇女组织和有关部门投诉,或者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二条 对严重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和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侵害妇女权益事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可以向有关部门发出督促执行书。有关部门应当自接到督促执行书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依法处理并作出答复。逾期不作出答复也不处理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可以建议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其改正,并可以建议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必须及时处理,不得推诿。未能及时处理的,由其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条规定的,由教育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对主要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由劳动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1995年4月21日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篇:妇女权益保障法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2008年11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 6 号

2008年11月14日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任何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第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妇女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促进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妇女权益保障工作。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文化、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维护妇女权益保障工作。

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指导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做好妇女权益保障工作。

第五条 各级妇女联合会代表和维护各族各界妇女的利益,协助国家机关检查、监督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反映妇女的意愿和要求,提出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意见和建议。

第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予以保障。

第二章 政治权利

第七条 在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

第八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培养、选拔和任用妇女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妇女干部,领导班子成员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干部。

嘎查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应当有女性成员。

第九条 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公共政策和决定重大事项时,对涉及妇女权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本级妇女联合会的意见。

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制定内部规章制度时,对涉及妇女权益的问题,应当听取本单位妇女工作机构或者妇女代表的意见。

第三章 文化教育权益

第十条 适龄女性儿童少年的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迫其辍学。

学校应当采取措施,解决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就学存在的实际困难,保证贫困、残疾和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以户籍为由限制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入学。

第十一条 学校不得提高女学生的录取标准;除国家规定的特殊专业外,不得限制女学生的录取比例;对少数民族女学生应当给予照顾。

学校应当在学生中加强男女平等的教育,禁止歧视女学生;根据女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课内外活动、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保障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女学生的救助工作。

第十三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行业组织在评定专业技术职务、派出留学、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不得限制女性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妇女接受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为其从事生产经营和劳动就业提供帮助。

第四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

录用女职工时,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少数民族妇女。

公务员考录,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少数民族妇女。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在录用女职工时,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不得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怀孕、生育、哺乳等内容。

用人单位应当与职工方平等协商,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的专项集体合同或者在集体合同中规定保护女职工权益的内容。

第十七条 女职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依法受到特殊保护。用人单位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不得安排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禁止的劳动。

用人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降低其工资或者取消福利待遇,影响其调资、晋职、晋级和评定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不得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延长女职工的工作时间;确需延长女职工工作时间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在机构变动和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时,不得以性别为由作出歧视女职工的规定。

嘎查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中女性成员的补贴标准应当与男性成员相同。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展社会救助和福利事业,保证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妇女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生育保险社会统筹制度。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职工生育保险的有关规定,按时足额交纳生育保险费,保证女职工的生育保险待遇。未参加生育保险的单位,应当按规定承担女职工生育医疗等费用。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生育救济制度,对农村牧区贫困孕产妇和城镇低保户中的孕产妇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基层妇幼保健事业。

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妇幼保健站、苏木乡镇卫生院应当将妇科病的检查和防治纳入工作规划,定期为农村牧区和街道妇女进行妇科普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每年免费为女职工进行妇科检查。

第五章 财产权益

第二十三条 妇女对家庭共有财产享有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其他家庭成员不得限制或者剥夺。

离婚和丧偶妇女有权自主处分个人所有和继承的财产,任何人不得干涉。

第二十四条 嘎查村民委员会、嘎查村民会议、嘎查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或者制定的村规民约,不得有歧视妇女、侵害妇女财产权益的内容。

第二十五条 妇女在农村牧区土地(草场)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拖欠、剥夺妇女依法获得的土地(草场)征收或者征用补偿的费用。

第二十六条 土地(草场)承包期内,农村牧区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草场)的,原集体经济组织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草场);农村牧区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草场)的,原居住地的集体经济组织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草场)。

第二十七条 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时,不得侵害妇女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八条 农村牧区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宅基地使用权。妇女结婚、男方到女方落户,或者妇女离婚后仍在原居住地生活且无住房,要求建房且符合法定条件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批给宅基地。

第六章 人身权利

第二十九条 妇女的人身自由、生命健康权和人格权不受侵犯。禁止下列行为:

(一)遗弃、残害、贩卖女婴;

(二)强迫引诱女童进行乞讨;

(三)歧视、虐待生育女婴或者无生育能力妇女;

(四)歧视、虐待、遗弃老年妇女和病残、弱智、患精神病妇女;

(五)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或者进行淫秽表演;

(六)组织、强迫、利用妇女借征婚、结婚之名骗取财物;

(七)利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妇女的人格尊严;

(八)其他侵害妇女权利的行为。

第三十条 禁止对女性儿童少年的性侵害。法定监护人以及学校、幼儿园等其他负有监护责任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对女性儿童少年的监护职责。

第三十一条 禁止违背妇女本人意愿,以语言、文字、图片、电子信息、肢体动作等方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权向单位和有关机关投诉,有关单位和机关应当及时受理。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宣传教育,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的性骚扰。

第三十二条 严禁利用超声技术和其它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被遗弃女婴和女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公安机关出具证明,当地民政部门安置。

第三十四条 要尊重违法犯罪妇女的人格尊严,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七章 婚姻家庭权益

第三十五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妇女婚姻自由的行为。

丧偶、离异妇女再婚的,任何人不得干涉。

第三十六条 夫妻离婚时,其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因男方重婚、与他人同居或者实施家庭暴力等导致离婚的,受害妇女有权提出损害赔偿请求。

第三十七条 夫妻离婚后,男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侵犯女方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第三十八条 家庭成员有赡养老年妇女的义务。老年妇女依法享有的财产,任何人不得侵占和剥夺。

第三十九条 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嘎查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经济困难的受害妇女诉讼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给予法律援助。

第四十一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不予处理或者处理不当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妇女联合会可以要求其上级主管机关调查处理。

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妇女联合会对严重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可以向有关部门发出督促执行书,有关部门应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依法处理并作出答复;逾期不作出处理也不答复的,可建议有关部门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侵害女学生接受教育权利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对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规定,侵害女职工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所作决定或者制定村规民约有歧视妇女、侵害妇女财产权益内容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责令其改正,并对主要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规定,侵害农村牧区妇女在土地(草场)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分配、宅基地等方面合法权益的,可以通过协商解决,或者由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调解;受害人可以依法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侵害妇女人身、生命健康、婚姻家庭权利,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造成财产损失或者精神伤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侵害妇女合法权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九章 附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妇女权益保障法

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4年12月30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8年1月19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本办法的规定,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妇女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时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监测统计、评估督查工作。

第四条 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立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在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方面的主要职责是:

(一)协调、督促和指导有关部门做好妇女合法权益保障工作;

(二)组织宣传有关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检查、督促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

(三)研究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重大事项,参与制定和修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法规、规章和政策;

(四)受理对侵害妇女合法权益行为的投诉、举报,督促有关部门查处;

(五)办理政府交办的其他需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处理的工作。

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由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负责人组成,人民政府负责人兼任主任,其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同级妇女联合会。工作经费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妇女权益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妇女权益保障工作。

第五条 地方各级妇女联合会依照法律、法规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代表和维护妇女利益,做好维护妇女权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为妇女联合会依法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条件。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残疾人联合会等社会团体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第六条 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政治权利

第七条 制定涉及妇女权益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时,应当听取妇女组织的意见。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检查涉及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时,执

法检查组中应当吸收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妇女代表参加,并可以邀请妇女联合会或者其他妇女组织的人员参加相关工作。

第八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中,妇女所占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逐步达到百分之三十;县(市、区)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中,妇女所占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女性。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应当有一名以上女性成员。村民代表会议、居民代表会议中妇女代表候选人的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三十。

第九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有一名以上女性领导成员,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女性领导成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有一名以上女性领导成员。

设区的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直属机构的正职领导中应当有一定数量的女性。

第十条 职工代表大会中女代表的比例,应当与本单位女职工所占的比例相适应。女性相对集中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有一定数量的女性管理人员。

第十一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

有关部门应当制定规划、采取措施,逐步建立完善有利于实现性别平等的选拔任用女干部的机制。

各级妇女联合会以及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等妇女组织,可以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推荐女干部,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重视其推荐意见。

第三章 文化教育权益

第十二条 学校应当保障女性在入学、升学、授予学位、就业推荐等方面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学校在招生时,应当执行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不得歧视女性,除特殊专业外,不得提高女性的录取标准。

第十三条 学校应当根据女性青少年的特点进行心理、生理、卫生保健、女性自我保护教育,并在教育方式、管理制度、设施配置等方面采取措施,保障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人身安全。

第十四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统筹安排流动人口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入学,有关学校不得以户籍为由拒收。

第十五条 政府、社会、学校逐步建立完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扶困助学制度,帮助贫困、残疾女学生完成学业。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保障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城乡妇女的需要,重视和加强对妇女进行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妇女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

在政府补贴的专项培训中,应当保证妇女占适当的比例。

第四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第十七条 除国家明确规定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外,各单位在招收、录用职工时,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接收符合条件的女性。

各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得含有歧视女性的内容。

第十八条 女职工二十五人以上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订立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生育、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在孕期、产期、哺乳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单方解除与女职工的劳动(聘用)合同,变

更女职工工作岗位应当征得女职工同意。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劳动(聘用)合同期限届满的,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聘用)合同,劳动(聘用)合同应当延续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不得强迫女职工提前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提前或者延期退休,不得降低其退休待遇。

对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女性的退(离)休年龄和待遇,应当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重视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必须贯彻实施国家生育保险制度,参加生育保险,并按规定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女职工人数较多的用人单位,可以在生育保险费的缴费比例等方面给予优惠。

用人单位不得截留女职工报销的生育保险费用。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规划,加大对妇女生育保障的经费投入,推行住院分娩,为农村的贫困孕产妇和城镇低保户中的孕产妇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其住院分娩的费用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至少每两年组织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次妇女病普查。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女职工定期健康检查制度,按照规定组织女职工参加妇女病、乳腺病普查普治,并建立女职工健康档案。

第五章 财产权益

第二十四条 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财产权利不受其收入状况的影响。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男女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享有知情权,一方有权了解财产状况,另一方不得隐瞒。

第二十五条 其他共有人出卖、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夫妻共有财产和家庭共同共有财产,应当征得女性共有人同意。

夫妻对共有的不动产以及船舶、机动车等需要登记的动产可以联名登记。所有权人要求联名登记的,有关部门应当予以支持。

第二十六条 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农村土地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在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或者讨论决定土地权益等事项时,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股权分配、土地征收补偿费使用分配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依法享有的与男子平等的权益。

在农村土地征收补偿过程中,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拖欠、剥夺妇女依法应当获得的土地征收补偿费用。

第二十七条 任何人不得剥夺丧偶妇女的合法遗产继承权,不得阻止其带产改嫁。

第六章 人身权利

第二十八条 公安机关应当组织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应当做好被解救妇女的善后安置工作;妇女联合会应当协助和配合做好被解救妇女的有关工作。

第二十九条 禁止组织、胁迫、引诱、容留、雇用妇女在任何场所或者利用互联网进行淫秽表演或者提供色情服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为上述行为提供场所或者其他便利条件。

第三十条 禁止组织、胁迫、诱骗、容留女性未成年人参与、表演、观看恐怖、残忍、淫秽、色情或者其他违反社会公德、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节目和活动。

禁止组织、胁迫、诱骗、利用女性未成年人、女性残疾人从事街头乞讨等损害其身心健康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禁止任何人利用与女性儿童少年的教养关系对其实施性侵害。父母和其他负有监护责任的单位、人员应当依法履行对女性儿童少年的监护职责,学校、幼儿园应当承担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

第三十二条 禁止违背妇女意愿,以含有淫秽色情内容的语言、文字、图片、电子信息、肢体动作等形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

用人单位和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应当通过建立适当的环境、制定必要的调查投诉制度等措施,预防和制止对妇女的性骚扰。

受害妇女有权向用人单位和有关部门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三条 广告、商标、展览橱窗、商品名称、包装、装潢及其他媒介中不得含有歧视或者侮辱妇女的内容。

第三十四条 超市、商场等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检查、搜查女性身体。

第七章 婚姻家庭权益

第三十五条 不得干涉妇女的结婚、离婚自主权。夫妻在离婚诉讼期间,男方及其亲属不得侵犯和限制女方的人身自由,不得侵犯女方的居住权。

夫妻关系被依法解除后,任何人不得干扰女方的正常生活;不得阻挠其对子女的探望权。第三十六条 夫妻离婚后,女方取得的房屋所有权需要办理不动产变更登记手续的,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离婚证明或者生效法律文书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十七条 禁止对妇女实施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应当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范围,积极开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家庭和睦。

第三十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有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或者指定妇女庇护场所,为遭受家庭暴力暂时不能归家的受害妇女提供庇护和其他临时性救助。妇女庇护场所不受侵犯,禁止任何人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庇护场所。

第三十九条 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受理家庭暴力案件,及时制止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并对施暴者予以批评、训诫;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触犯刑律的,依法立案侦查。

民政部门应当依托救助管理机构开展家庭暴力救助工作,为请求临时救助的受害妇女提供庇护和其他必要的临时性救助。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为受害妇女提供法律帮助;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应当积极参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做好调解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的培训。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发现家庭暴力行为,应当在救治同时做好诊疗记录,并协助公安机关调查。

妇女组织应当为受害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并在受害妇女需要申请伤情鉴定、临时救助、提起诉讼时提供帮助。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应当及时予以劝阻,参与对家庭暴力案件的调解,并根据受害妇女的请求,出具相关证明或者提供帮助。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受害妇女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四十条 育龄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夫妻双方都有权选择可靠的、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对严重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和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侵害妇女权益事件,应当向有关部门发出建议书或者督促执行书。有关部门应当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处理并作出答复。逾期不处理也不答复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可以建议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第四十二条 对有经济困难需要法律援助的妇女,法律援助机构应当给予优先帮助,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人民法院对有经济困难需要司法救助的妇女,应当提供司法救助,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有关学校拒收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组织、胁迫、诱骗女性未成年人表演恐怖、残忍、淫秽、色情节目,或者组织、胁迫、诱骗、利用女性未成年人、女性残疾人从事街头乞讨等损害其身心健康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广告、商标、展览橱窗、商品名称、包装、装潢及其他媒介中含有歧视或者侮辱妇女内容的,由工商、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1995年3月1日起施行。1984年10月31日江苏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江苏省关于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同时废止。

第四篇:妇女权益保障考察报告

文章标题:妇女权益保障考察报告

2004年11月,我团赴加拿大考察,加拿大在妇女的权益保障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成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加拿大妇女运动自上个世纪末兴起以来,经历了近百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加拿大在赢得妇女平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正如加拿大国务秘书、妇女事物及多元文化部长希

拉?法因斯通在1995年世妇会上的发言中所说的那样:“在加拿大,正象在全世界一样,妇女自己一直是转变妇女生活的推动力量”。相对于其它西方世界的女权运动,加拿大的妇女运动更多的是通过持续不断地向政府施加温和的压力,迫使其修改歧视妇女的法律。她们将自己的论辩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求助于人们的常识、正义和良知,力图用教育的方法改变人们对妇女的态度,而不是采取公众游行或其他过激的行为来达到目的。加拿大的女性在改善自身的环境,逐渐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一步步将男女平等的进程向前推进。加拿大的妇女权益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健全;

《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是加拿大宪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宪章》第15款从宪法上保障妇女和其它弱使势人群在法律面前或根据法律享有平等的权利,禁止以性别为理由的歧视。按照《宪章》第24款,宪法权利遭到侵害的任何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以便得到适当而公正的补偿。加拿大最高法院对《宪章》第15款的解释涵括禁止制度性的或有消极影响的歧视和直接歧视。联邦和各省的所有法律均受这些保障的约束。自1985年以来,联邦所有立法倡议均需经过联邦司法部的审查以确保同《宪章》精神保持一致。加拿大各级辖区也一直在审查和修正同《宪章》相抵触的歧视性条款。

离婚法规定只有联邦政府对离婚拥有裁决权。1985年颁布的《离婚法》在涉及离婚和监护孩子的权利上并不存在以性别为理由的歧视。对孩子的监护是以最有利于孩子的原则来决定的。

家庭法涉及同居关系、继承及财产等方面。加拿大联邦和省政府共同分担家庭法的责任。联邦政府对结婚和离婚资格拥有裁决权;而省政府对涉及婚姻仪式、分居及财产分割等事务负有责任。联邦和省级政府规定,同居关系也可能要负起抚养义务,并且也有可能得到某些社会津贴。大部分省已取消了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在法律上的区别。加拿大妇女在继承土地或其他财产方面不存在任何以性别为基础的障碍。为确保婚姻破裂之后夫妇双方平等地分享家庭积累财产的全部或一部分,某些法规还限制未征得配偶同意擅自处置家庭财产,尤其是在婚姻破裂之后。

在保护就业妇女的权利方面,加拿大有较为完备的政策和立法。比如《失业保险法》、《加拿大劳工法典》都规定,妇女有权请产假而不受罚,产假通常是十七个星期。对从事某些特殊工种的人还可以请到24周的父母假,其中大部份是在银行、运输或通讯公司以及联邦政府机构工作的职员。上述权利是无薪假期。之外,失业保险计划则提供15个星期的福利金给母亲和10个星期的父母福利金给带初生儿的亲生父母或养父母。

1986年国会通过的《就业公平待遇法》适用于联邦政府控制的满100个雇员的企业。它努力确保弱势群体在劳动市场的公平参与,包括消除妨碍妇女的历史性和制度性障碍。

加拿大每个辖区都有自己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法,其标准平等适用于妇女和男性。

二、强调教育对改善妇女地位的作用;

男女平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善妇女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加拿大是世界经济和教育均比较发达的国家,已经基本普及了12年义务教育,18至21岁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的入学率达到55,仅次于美国政府。加拿大政府规定,所有的加拿大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子女,只要年龄在5-19岁之间,都能够享受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班(Grade12)的免费教育,其中6-16岁之间的儿童少年,无论其是否有身体残疾或智力障碍,完成这期间的教育后相当于中学毕业,且这是义务教育,也就是说,这期间拥有居民或公民身份的学生是不必支付学费的,而所收杂费也非常便宜。此外,加拿大大力强调和宣传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倡导终身学习是个人的一项任务,努力为公民提供不间断的、多种的、适宜各自要求的学习机会,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公民广泛创造接受教育的机会。加拿大的教育按照学习阶段,可分为学前教育、中学教育、专上教育;按照学校性质可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按照学习形式可分为社区教育、函授教育、远程教育等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为肩负社会和家庭双重重担的女性提供了接受不同层次教育的良好机会和条件。

目前,在所有15岁以上的妇女中,40有高中以上学历,10以上的妇女持有大学学历。在加拿大的全日制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中,女生的比例分别为的54、46和42;在非全日制学生中,女性所占的比例更高,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分别为63、43和42。

联邦、省及地区各政府还一起携手力求消除在课程安排、教科书、就业辅导工作中对妇女的各种成见和性别角色的刻板观念,并鼓励妇女和女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科研和技术的研究中。加拿大工业部开展的“加拿大奖学金项目”旨在确认和鼓励优秀的大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及其他有关学科,其奖学金在男女之间几乎是平等分配的。妇女部还曾制作了一个录像片《提高青年人的声音》,向人们揭示了社会如何限制女童的教育选择从而最终限制其职业抱负,强调了女童教育的重要性。

三、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承认妇女的家庭劳动,实现经济平等;

加拿大倡导在世界范围内保护妇女作为劳动者的权利,推动在教育、培训、就业和其他各种工作中的平等。

几十年来,加拿大的妇女越来越多的加入到有酬的劳动力行列。目前,妇女在加拿大所有有酬劳动力中几乎占一半。而且随着妇女教育水平的提高,她们加入劳动大军行列的可能性也就更大,妇女在加拿大劳动力市场中的比率逐渐增加,由1975年的36增加到现在的45。打破传统清一色男性职业领域的妇女人数也在升高。例如,妇女在所有医生、牙医及其他健康专业人员中所占的比例从1982年的18上升到27;担任管理和行政职务的妇女也有了明显增长,从1981年的27上升到40。加拿大统计局的数字表明,妇女以快于男性三倍的速度创办她们自己的企业,并且通常更能获得成功。

但是加拿大劳动力市场的性别隔离依然严重。在工作类别上,妇女所做的工作大都集中在一些低收入的所谓“女人的工作”,如:秘书、推销员、服务员、或搞教育和育婴工作。而且妇女有余找不到全日制的就业岗位,大量妇女只得从事非全日制的工作。目前,在所有非全日制工作人员中,妇女占了70。这必然导致在所有行业门类中,妇女的收入低于男性的收入。做全日制工作的妇女平均所赚的钱是全日制男人的72。妇女的贫困率是男性的1.33倍。同工同酬法律在联邦阶层已实行了十多年。大部份的加拿大职工都受省定法令的保护,一些省也在尝试制定工资平等的法律。这些法律的制定是基于对工作的衡量,包括对工种所需的技术技能、责任以及工作环境的衡量。

加拿大妇女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的重要表现是在家庭地位中的性别差异逐渐取消,正确处理了有报酬工作和支撑家庭、机构、社会和经济的无报酬工作之间的关系。将工作与家庭责任成功地结合起来是加拿大政府实现妇女经济平等目标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目前,加拿大妇女在各个年龄段的总劳动力中占45,其中77的年龄在25-44这一年龄段,他们最有可能碰到照顾儿童和老人的家庭负担。虽然随着妇女受教育水平和挣钱能力的提高,家务劳动的分担更为公平,但是不管妇女工作状况如何,他们依然承担着大部分家务劳动(65.5)。据加拿大统计局估计,无偿的家务劳动对加拿大经济的贡献每年可达3188亿美元。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无偿的家务劳动中意味着投入有偿的劳动时间的减少,这不能不是造成妇女经济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建立反对妇女暴力的干预和救助体系;

在世界各国,妇女都面临着街头暴力,以及更为普遍的家庭的暴力。在加拿大,来自各行各业的妇女本着真正以基层为着眼点的精神成功地使对妇女和儿童施暴成为公共议事日程中的一个优先关注目标。她们成功地使人们意识到对妇女施暴问题不仅仅是妇女的问题,而且是每个人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对妇女施暴,既反映了妇女在社会的结构性和制度性上的不平等,同时又是导致社会、政治和经济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妇女施暴使妇女不能过自主的生活,不能摆脱恐惧和强制,而且还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代价。来自政府和非政府的无数报告曾表明在加拿大对妇女施暴的发生率是很高的,并认为妇女在社会各个领域获得平等前,她们的安全无从得到保障。

为此联邦政府投资专项资金1.36亿美元用于解决对妇女的暴力、虐待儿童及老人等问题。其目标主要有;提高公共意识,增强预防行动;加强联邦立法框架;加强干预和预防服务;加强建设面向受害者的紧急庇护所;促进全国性的协调和信息交流活动;建立关于家庭暴力存在范围的信息库,等等。

联邦政府的努力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主要有:

发行了一套关于社区安全的资料和一个录像。这套资料含有社区以及如何组织、收集资料以及提出解决对妇女施暴问题行动指南的信息和手段。这实质上是一个采取社区行动的“入门”指南;

设立庇护所500余个,能满足约20受虐妇女的需求。庇护所的设立在公众教育和提高社区对家庭暴力问题的意识上起了重要作用;

卫生部为第一线的卫生服务人员和卫生教育人员进行培训,并为其提供参考资料,提高卫生专业人士对家庭暴力问题的意识和敏感性。还与社会与人文科学研究会就家庭暴力和对妇女施暴建立了5个研究中心,其目标是促进社区工作者、研究者、决策者及其有关方面的合作,并推进关于家庭暴力和对妇女施暴问题的以行动为取向的研究。

此外,在世界上率先对有关妇女暴力的情况作了全国性的调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由加拿大提议的《消除对妇女暴力的宣言》。

反对对妇女的暴力活动还得到加拿大男性的支持,每年12月6日的全加拿大反对对妇女施暴的纪念与行动日,就是世界上男性致力于结束男性对妇女施暴的最有影响的活动组织---“白带行动”所倡议的。

此外,加拿大在妇女的计划生育与生育健康,妇女在传媒中的形象,加强妇女问题的研究等方面都加大了投资和关注的力度。

加拿大始终把妇女权力作为人权来尊重,认为妇女的权利与问题是人权和社会问题,并且坚持1993年维也纳人权会议上通过的决议:妇女和女童的人权是人权的一个普遍的、不可剥夺的、内在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强调所有加拿大人均有责任缔造一个更为公平的社会。

现在加拿大有70多个国家级妇女组织,上千个省、地区和地方的妇女团体。捍卫妇女地位全国行动委员会是加拿大560多个妇女团体的总机构,代表着三百多万妇女。为捍卫妇女权利运动作出着自己的努力。

《妇女权益保障考察报告》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妇女权益保障考察报告。

第五篇:关于妇女权益保障情况汇报

关于妇女权益保障情况汇报

市民政局

(20xx年x月)

妇女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围绕妇女参政议政和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等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对维护妇女正当社会权益和正当权利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一、着力培养和提高农村妇女的参政议政意识

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既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也是妇女政治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广大农村妇女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为动员和鼓励广大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真正实现政治上的男女平等,市民政局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大力宣传,提高认识,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参政议政。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离不开妇女的参与、妇女的智慧和妇女的创新。在每次换届选举前,各级民政部门都会通过电视、广播、宣传车等多种媒体,积极引导教育妇女干部正确看待和估价自己,时刻保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扩大妇女民主参与的渠道,提高妇女民主参与的水平。各村以妇代会为主,组织农村妇女广泛参与经济建设,动员全村妇女骨干和妇女代表积极商讨如何开展各项中心工作、如何进一步带活集体经济等村中大事,营造良好的参政议政氛围。

1(二)加强培训,树立典型,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当前,基层党委、政府组织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培训,但专门针对妇女参政议政的培训还不多见。在历次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前,各级民政部门都要会同组织、妇联等部门进行关于妇女参政的教育培训,把“有文化、有素质、懂技术、会经营、热心公共事务”的妇女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专题培训,如政治理论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农村行政管理培训等,进一步提高她们发展经济的能力,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使她们有机会、有能力、有信心参与社会事务和民主管理的竞争。对优秀的妇女进行宣传,开展表彰活动,通过优秀代表再辐射至全村,使更多的妇女向榜样看齐,鼓励广大妇女要积极投身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 以自身努力和奉献来赢得社会认可,从而为有效参选参政奠定良好基础。

(三)重点培养,积极任用,营造有利于妇女参政议政的社会氛围。市民政局十分重视妇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想方设法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参政环境:一是在进行“选举委员会”成员的提名时,应当让男女比例达到和谐,至少确保有一名妇女为选举委员会的成员;二是选举村民代表时,贯彻男女平等的思想,让农村妇女能够在参政议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在选举女候选人时,教育引导村民从大局出发,正确行使自己手中的民主权利,把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实事的妇女选进村支两委班子,保证男不占女位。同时,积极引导农村中优秀的妇女、致富能手、受教育程度较高、各方面综合素质较高的妇女参

与到竞选上来。四是对于已选进村两委的女干部应引导她们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对于那些工作得力、群众满意的女干部,大力宣扬,并进行表彰,树立好榜样作用。

20xx年我市进行了第x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情况有了一定改善,对村级组织建设,她们有了从忽视到重视、从冷漠到热情的转变。全市xx个村民委员会有xx个村民委员会完成了换届选举,选出村委会主任xx人,其中女性xx人,占x%;选出村委会副主任、委员共计xx人,其中女性xx人,占xx%,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所占比例较往届均有所增加。

二、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预防和遏制家庭暴力

近年来,家庭暴力事件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由于受到几千年陈旧封建思想的影响,传统婚姻家庭中的女人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很多家庭父权、夫权思想严重。有些丈夫将妻子视为私有财产和附属物,轻者随意打骂,重则摧残;一些妇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封建传统意识浓厚,不能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由于受“家丑不可外扬”思想影响。受害者认为家庭暴力是家里的“丑事”,不敢也不愿意寻求帮助,使家庭暴力存在了较大的隐蔽性。一些受害人往往顾及面子,不愿求助于社会,即使希望有关部门干预,也只想通过教育来制止丈夫的施暴行为,这反而导致家庭暴力的升级。

2001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施,“禁止家庭暴力”被明确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法律条文

中,这意味着家庭暴力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被人们锁广泛关注,而且将作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涉入法律调整的范围。2005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强调多部门合作解决家庭暴力问题,明确了政府各部门的责任,为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政府部门干预家庭暴力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有效地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在预防和遏制家庭暴力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

(一)教育引导家庭暴力受害人向所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单位进行举报,有效发挥居(村)委会在化解家庭矛盾方面的作用,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争取在事态还没有完全恶化的情况下得到协调解决。

(二)要求市级和县区民政部门救助管理机构开展家庭暴力救助工作,为遭受家庭暴力暂时不能归家的妇女提供庇护和其他必要的临时性救助;会同司法、卫生、妇联等有关方面建立工作协调机制,为接受庇护的妇女提供法律服务、医疗救治、心理咨询。”

(三)在婚姻登记工作中,指导各县市区民政部门加强《婚姻法》宣传工作。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项中将实施家庭暴力等情况列入了离婚的法定要件之中,实施家庭暴力等行为的,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这项规定使离婚的理由相对法定化,也具有了更大的可操作性,对一些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前来办理离婚登记业务的当事人进行帮助,使尽快得到救助和解放。

下载海南省妇女权益保障若干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南省妇女权益保障若干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政治权利 第三章 文化教育权益 第四章 劳动权益 第五章 财产权......

    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

    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而制......

    妇女权益保障法律讲座

    妇女权益保障法律讲座————————山西清泽律师事务所王永生律师主讲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十七年来,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取得了重大进步,妇女的实际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但妇女就业......

    妇女权益保障法常识

    妇女权益保障法常识 1.《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基本原则是哪些? 答:《妇女权益保障法》贯彻了以下三项基本原则(1)男女权利平等的原则;(2)保护妇女的特殊权益和对妇女的权益实行特殊保......

    妇女权益保障法 上课

    《妇女权益保障法》 讲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立法当时所依赖的社会条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妇女权益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妇女权益保障法已不完全适应社会主......

    哈尔滨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

    哈尔滨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 哈尔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号 《哈尔滨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业经哈尔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

    江苏妇女权益保障条例

    江苏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 2018-04-02 17:04:00 来源:江苏人大网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3号 《江苏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已由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

    维护妇女权益 保障一方平安

    维护妇女权益保障一方平安 ——花园社区维权纪实 沙河办事处花园社区共住居民:1247户,3475人,社区居民由各个阶层混合人群组成。社区环境好,条件优越,居住离退休人员占社区总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