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诈骗案受害人能否依据判决书中追赃内容以执行主体身份立案
诈骗罪受害人能否依据刑事判决书中追赃
内容以执行主体身份立案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孙某因涉嫌诈骗被害人尚某8万元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2010年12月22日作出被告人孙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8万元的刑事判决。该判决生效后,经院长发现程序进入再审,2012年9月26日法院作出再审判决,判决主文:“
1、维持本院(2010)龙刑初字第243号刑事判决,即原审被告人孙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8万元。
2、依法追缴被告人孙某犯罪所得赃款8万元,到案后,依法返还被害人。”2012年10月29日,被害人尚某依据该刑事判决主文第二项内容即“依法追缴被告人孙某犯罪所得赃款8万元,到案后,依法返还被害人。”向法院申请执行立案。
二、分歧:
关于此案能否立案,形成了以下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法院不能立案。主要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下文称《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该规定为法院立案执行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该规定并没有明确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包括追赃部分内容。《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下文称《执行规定》)第2条关于“执行机构负责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规定中也没有将此类文书列入执行机构执行范围。另外,本案中刑事判决并没有明确被害人的主体身份,该判决主文第二项仅表明法院对犯罪有关财物的态度和处理原则,而非确定一种具体的刑罚,也非对当事人民事权益的具体裁判,不具有执行的效力。因此法院依据被害人申请立案执行目前没有法律依据。
第二种意见认为,应予立案,立案后由执行机构负责执行。主要理由:《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这里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包括刑事判决中追赃部分的内容,《执行规定》虽然没有明确此类案件属于执行机构负责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的范围,但可以适用该规定第2条第6项即“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兜底条款的规定,因此法院立案并由执行机构负责执行是有法律依据的。
第三种意见认为,本案应由受害人尚某对被告人孙某提起民事诉讼,待民事判决生效后由尚某申请执行。
三、评析:
笔者认为,该类案件的处理应按照第一种意见处理。理由是实际上,诈骗罪在量刑时,被告人是否及时赔偿受害人的损失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对于这种无法追赃所导致的受害人损失,不能以罚金抵偿受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