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农业机械推广许可管理办法
新疆农业机械推广许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农机产品质量和农机装备水平,维护农业机械使用者及生产者、销售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新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业机械推广许可,是指在自治区境内生产和销售的涉及人身安全的农业机械产品,应当由通过农机鉴定能力认定的机构(以下简称农机鉴定机构)对其适应性、可靠性、安全性进行鉴定,取得自治区农机管理部门颁发的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后方可进行推广和销售。
在自治区境外已通过省级以上农机鉴定并取得推广鉴定证书的农业机械产品进入我区推广和销售,应当经农机鉴定机构进行技术资料审查,办理推广许可认可登记手续,取得自治区农机管理部门颁发的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后方可进行推广和销售。
第三条 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机械管理、鉴定、生产、推广、销售等活动,应当遵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本办法。
第四条 自治区农机管理部门负责对新疆境内生产和销售的农机产品以及境外未取得农机推广鉴定证书进入新疆推广销售的农机产品进行推广鉴定,对合格者颁发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
对在境外已取得农机推广鉴定证书进入新疆推广和销售的农机产品进行技术资料审查,对合格者颁发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
第五条 制定并定期调整、发布农机推广鉴定产品种类指南,公布推广鉴定大纲。
农机推广鉴定工作应当严格执行产品的技术标准(国家、行业或企业标准)。
第六条 农机产品的推广鉴定和推广许可的审批工作要坚持公正、公开、科学、高效的原则,接受农业机械使用者、生产者、销售者和社会的监督。
第二章 农业机械推广许可的申请和受理
第七条 申请农业机械推广许可的产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或新产品鉴定的产品或者属于定型产品;
(二)列入自治区农机推广鉴定产品种类指南或计划;
(三)未列入自治区农机推广鉴定产品种类指南或计划的产品,企业自愿申请进行推广许可的,应当向自治区农机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推广鉴定。
第八条 申请农业机械推广许可的农业机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应当向农机鉴定机构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三份:
(一)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申请表;
(二)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企业);
(四)申报产品铭牌复印件;
(五)产品企业标准(企业执行标准);
(六)产品使用说明书(须有维汉两种文字);
(七)产品“三包”规定;
(八)产品外观彩色照片;
(九)产品注册商标复印件(有商标的提供)。
委托他人代理申请的,还应当提交农业机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签署的授权委托书。
第九条 农机鉴定机构应当自收到企业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合格者予以受理,并书面通知企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退还企业全部申请材料。
第十条 农机鉴定机构应当在决定受理后与企业确定试验鉴定时间,组织人员按鉴定大纲抽取或确认样机,审核相应的技术文件。
第十一条 鉴定用样机由申请者提供,并按期送到指定试验地点。鉴定结束后,样机由申请者自行处理。
第十二条 农机推广鉴定费用执行自治区物价部门审批的收费标准收取,由申请者承担。
第十三条 推广鉴定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生产条件审查。审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工装能否满足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是否齐全、产品质量检验能力是否能满足要求等;
(二)性能试验与安全检查。按鉴定大纲要求对申请推广鉴定的产品进行性能检测和安全检查;
(三)适用性和可靠性试验。按照鉴定大纲要求进行适用性和可靠性试验;
(四)使用说明书和“三包”凭证审查。审查企业有无“三包”服务规定,产品使用说明书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具有维汉两种文字,有无产品的安全使用说明等。
第十四条 企业同时申请二种以上产品的推广鉴定时,相同鉴定内容不重复进行;同一企业在不同产地生产的同一产品应当分别进行鉴定。
第十五条
同一企业的系列产品在申请推广鉴定时,至少选用两个型号的产品进行试验,在推广鉴定报告中须注明系列产品的型号。
第十六条 农机鉴定机构应当在计划时间内完成推广鉴定并自鉴定结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企业出具鉴定报告。在企业无异议后将鉴定报告和有关申请推广许可材料报送自治区农机管理部门。
第十七条 申请者对鉴定结果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鉴定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原鉴定机构申请复检一次。也可直接向自治区农机管理部门申请复议。
第三章 农业机械推广认可登记的申请和受理
第十八条 申请办理农业机械推广认可登记的农业机械生产者或销售者应当向农机鉴定机构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三份:
(一)农业机械推广认可登记申请书;
(二)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须加盖发放部门公章);
(三)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复印件(须加盖发放部门公章);
(四)推广鉴定报告复印件(须加盖发放部门公章);
(五)产品铭牌复印件;
(六)随机技术文件及资料(包括维、汉两种文字使用说明书、三包规定、出厂合格证、装箱清单);
第十九条 农机鉴定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合格者予以受理,并书面通知企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退还全部申请材料。
第二十条 农机鉴定机构受理农业机械推广认可登记申请后,对农业机械产品在新疆境内的适应性做出技术评价,对农机推广鉴定证书等相关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于决定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审核结论书面告知企业,并在企业无异议后将技术评价报告和有关申请材料报送自治区农机管理部门。
第二十一条 申请者对审核结论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审核结论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原鉴定机构申请复审一次,也可直接向自治区农机管理部门申请复议。
第四章 农业机械推广许可
第二十二条 自治区农机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鉴定报告或认可登记审核结论及其相关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完成审查工作。对审查合格者,颁发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
审查内容包括:材料是否全面真实准确;鉴定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申请企业取得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后,应当将该产品推广许可证标识(证章)粘贴于农业机械产品上进行推广和销售。
第二十三条 自治区农机管理部门定期在新疆农机网等指定媒体上公布取得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的农机产品目录。农机鉴定机构同时发布相应的鉴定检测结果。
第二十四条 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和标识(证章)有效期为四年。有效期满后企业应当重新进行农业机械推广许可申请。
第二十五条 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及其标识(证章)由自治区农机管理部门统一印制。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自治区农机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对取得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的农机产品的销售、推广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违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管理条例》或本办法规定的,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 农机鉴定机构应当严格依照鉴定大纲进行农机推广鉴定,并对鉴定结果承担责任。
第二十八条
取得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的产品商标、企业名称和生产地点发生改变的,生产或销售企业应当凭相关证明文件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变更换证;改变产品结构、型式和生产条件的,应当重新申请推广鉴定或推广认可登记。
第二十九条 取得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治区农机管理部门收回和注销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和标识(证章),并予公告:
(一)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或出现集中的质量投诉,生产者在规定期限内不能解决的;
(二)产品商标、企业名称和生产地点发生改变未申请变更的;
(三)改变产品结构、型式和生产条件而未重新申请推广鉴定或未重新申请农机推广认可登记的;
(四)在质量监督抽查或市场质量监督检查中有严重质量问题的;
(五)国家、自治区明令淘汰的;
(六)通过欺诈、贿赂等手段获取鉴定结果或证书的;
(七)涂改、转让、超范围使用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和标识(证章)的。
第六章 罚 则
第三十条 农机鉴定机构不按照规定进行鉴定、伪造鉴定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由自治区农机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单位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取消其鉴定资格;给农业机械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一条 从事农机鉴定、审查工作的人员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自治区农机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对于伪造、冒用、使用过期的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及其标识(证章)的,以及没有取得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进行推广和销售的,由县级以上农业机械管理部门依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对于拟申请列入自治区支持推广农机产品目录的农机产品,在取得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后,还应当结合新疆的自然、经济条件和生产实际进行机具选型和先进性评价。
机具选型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由农机鉴定机构进行选型鉴定,二是采取质量跟踪调查方法,三是采取用户调查的方法,即对农机产品的使用情况在全疆范围内选择不同区域的至少10个用户或者是至少三个地州农机管理部门的反馈或调查意见。
先进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有关技术经济性能指标对比分析,二是采取专家评议。
通过以上程序最终选定相对比较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农业机械产品列入自治区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农机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农业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文号】农机发[2005]7号 【发布日期】2005-08-01 【生效日期】2005-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农业部
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
(农机发[200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机管理局(办公室、中心)、财政厅(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有关规定,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
农 业 部
财 政 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五年八月一日
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保护农业机械使用者、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推广农业新技术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的原则,确定、公布《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并定期进行调整。
第三条 适于全国推广的农机产品列入《目录》。省级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和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参照《目录》,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和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对《目录》进行必要的调整补充,形成省级人民政府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
第四条 列入《目录》的农机产品应当符合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通过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的试验鉴定。
第五条 列入《目录》的产品,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国家促进农业机械化的财政补贴、金融扶持等优惠政策支持。
第六条 《目录》的制定、公布和调整,应当公开、公正、科学、高效,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二章 目录的内容和形式
第七条 《目录》每三年公布一次,期间如有调整,按以农业部公告的形式公布。
第八条 列入《目录》中的农业机械分成农用动力、耕耘和整地、种植和施肥、田间管理和植保、收获、脱粒清选烘干和贮存、农产品初加工、排灌、畜牧、其他机械等十类。
第九条 列入《目录》中的产品信息应包括产品名称、牌号、型号,主要性能指标、适用范围以及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三章 目录的提出与审定
第十条 生产企业每年9月30日前自愿向注册地所属或一个主销省(区、市)的省级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产品列入《目录》的申请,并提供以下资料:
①申报书;②营业执照复印件;③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证书及鉴定报告复印件。
第十一条 农业部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上公告各省(区、市)负责受理申请的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受理机构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邮编、联系人等情况。
第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企业的申报,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审核,并审议产品推广应用和投诉情况后,对企业申报的产品逐个提出是否推荐的建议,于每年10月20日前将企业申报材料连同各省(区、市)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上报农业部。
第十三条 农业部委托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会同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对各省(区、市)上报的产品进行汇总和初审,于每年11月20日前提出《目录》草案或调整建议。
初审的主要内容为:①申报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特别是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证书是否真实有效;②是否有集中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投诉;③产品推广应用范围是否适当等。
第十四条 农业部组织专家组,对《目录》草案或调整建议进行综合审议,于11月底前形成《目录》或调整建议公示稿。审议的主要内容是:
①产品的先进性;②产品的适用性及范围;③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④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及价格;⑤其它相关情况。
第十五条 《目录》审查专家组由农业机械管理、生产、推广、鉴定、科研、销售等方面的专家和农业专家组成。
第十六条 农业部通过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对《目录》或调整建议公示稿进行公示,时间为10个工作日。
第十七条 农业部整理公示结果,对其中争议较大,社会反映问题较多的企业或产品,进行调查核实,对《目录》或调整建议做必要的修改后,送财政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签。
第四章 目录的公布与调整
第十八条 《目录》由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三年期前一年的12月底联合公布。农业部在征求财政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意见后,于三年期间每年的12月底公布《目录》调整公告。《目录》和调整公告以文本形式公布,并在三个部委网站上予以公开。
第十九条 《目录》的调整包括增补、变更和取消等情形。
第二十条 《目录》公布后,依企业申请按本办法规定增补产品。
第二十一条 列入《目录》产品的商标、企业名称、地址等产品相关信息发生改变的,其生产企业应当凭相关证明文件向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证书发放单位申请变更后再申请《目录》变更。
第二十二条 列入《目录》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取消:
(一)在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或市场质量监督检查中不合格的;
(二)在省级以上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质量调查中发现企业有生产条件改变、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或质量隐患、不履行服务承诺等情形的;
(三)经省级以上消费者协会和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机构报告,有在使用中出现重大质量事故,使用者集中投诉率高等情形的;
(四)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
第二十三条 列入《目录》的产品,因质量问题出现人身伤亡事故,或试验鉴定证书失效的,由农业部调查核实后立即通告取消。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四条 农业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列入《目录》的产品实施检查,发现与《目录》不符的,责令整改,属于本办法第二十二条所列情形的,取消列入《目录》的资格。
第二十五条 伪造、假冒《目录》产品的,由县级以上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规行为,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二十六条 从事农机试验鉴定、《目录》审查及检查监督等工作的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给农业机械生产者、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依照本办法,制定省级人民政府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农业机械推广存在问题探究
农业机械推广存在问题探究
此文系我代写,稿费未付,携稿潜逃,强烈谴责此种诈骗行为,必有报应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逐渐走向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较快,并且需要加快推广步伐,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从而达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推广水平还不完善,对我国农业发产生了制约,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机械推广水平。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析农业机械推广的相关问题,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业机械推广;存在问题
前言:
我国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标志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较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有助于我国农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不成熟,一部分农民还没有接受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同时,我国农业设备发展不完善,存在结构不合理,数量少和机型小等问题。小型机械设备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现代化农业的生产要求。另外,小型农业机械的工作范围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此外,我国农业机械服务系统的完善程度不高,其服务水平无法适应我国农业化水平,对我国农业走向市场化产生了制约。1我国农业机械推广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我国农业机械的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农业发展对机械化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必须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其次,我国发展农村的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产力水平决定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有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再次,农民要提高收入就必须推广农业机械化。推广农业机械化水平可以大大节约劳动时间,农民可以有更长的时间从事其他工作,这样农业结构的科学化程度更高。同时,农业运输机械的推广有助于商品销售渠道的多样化,基本上不会受到交通对农产品销售的限制,有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最后,促使我国经济结构更加协调。对农业机械的推广,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升,有助于其他产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增强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合理性。总之,我国农业机械推广是非常必要的。2我国农业机械推广存在问题分析
现阶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推广水平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分析,才能更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我国农业机械推广水平。
(1)推广员专业知识比较欠缺。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推广队伍年轻人员比较缺乏,他们的年龄普遍比较大,他们以前掌握的农业机械推广知识已经过时,却又不知道如何获取新知识,对农业机械的推广造成了制约。因此无法达到预期的推广作用。在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农业机械化跟新速度较快,需要更加先进的农业机械推广知识,在这方面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
(2)农业机械推广技术存在不足之处。现阶段,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对农作物的收割和种植比较重视,并没有实行农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也没有将机械化应用于农作物产后的深加工过程。例如:农民在种植和收割小麦时,是通过机械操作的。但是并没有通过机械化秸秆还田,可以看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不成熟。针对这一问题,农业机械推广部门已经有所认识,需要采取措施完善农业机械的功能,保证农作物整个种植过程机械化。用下图可以表示小麦和水稻的传统生产和机械化生产的区别。
(3)农民无能力购买先进程度较高的农业机械。近些年,我国农民的收入已经不断提高,但是农民需要医疗,教育等方面投入也逐渐加大,因此,面对先进农业机械的高昂价格,他们并没经济能力购买。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农业机械推广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4)受到农作物生产地理条件的制约。我国农业主要的种植区域是东部平原。平原地形可以进行大面积种植,农业机械的应用量也比较大。但是在我国高原和山地等地区。因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对农业机械的推广受到了影响,因此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也逐渐降低。特别有的农村地区比较偏远,劳动力价格不高,农业机械数量也比较多。但是这些地方发展农业是不适合的,因此这些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受到了制约。
(5)缺乏农业机械的科学管理。目前,在我国农业机械管理方面,存在管理比较混乱的现象。农业机械在农忙季节的使用率比较高,但是如果无法保证农业机械安排的科学性。受到农业机械设备的工作量大和强度高的影响,在农业机械在作业中经常出现问题,对农业机械功能的正常发挥产生了阻碍。总之,缺乏农业机械的科学管理,会影响农业机械设备作用的发挥。3我国农业推广对策探析
基于我国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科学有效的对策,提升我国农业机械的推广水平。以下具体探析我国农业推广对策。
(1)重视人们思想观念的提升。农业机械化思想观念的提升对农业机械推广非常重要。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提升最重要的一点是摆脱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宣传,讲座和教育,让人们更深刻的理解农业机械化的好处,从而接受机械化农业生产,这样农业机械推广更加顺利。
(2)对农业补贴机制加强完善。我国农村收入水平普遍比较低,他们在生活中需要支付的面也比较广,限制了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针对以上这些,完善的农业补贴机制的建立非常重要,可以在农业机械购买方面加强财政投入。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财政补贴水平还不高,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不断健全农业补贴机制,提高人们的农业机械支付水平。
(3)增强农业机械创新。我国农业机械的创新对我国农业机械发展非常重要,可以淘汰落后的农业机械,加强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加强对农业机械的创新。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农业实际生产水平,加强对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不断补充新型农业产生机械,保证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推动我国农民农业增产增收,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民收入。
(4)加强对农业机械推广体系的健全。根据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形势,农业机械的先进性更高。以前的农业推广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现在农业机械推广要求。因此对农业推广体系的更新非常必要。现在需要建立能够倾听农民心声的农业机械推广模式,按照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需要,推广适合他们的农业机械。
(5)加强对农业机械推广员的教育。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和机械更新速度较快。农业机械推广知识的更新非常必要,因此加强对农业机械推广员的教育和培训意义重大,可以定期举办宣传讲座活动,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水平。总结: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加强对农业机械的推广,才有助于实现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保证我国农民的增收。但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推广还存在问题,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提高农业机械推广水平。文章首先分析我国农业机械推广的必要性,再从分析我国农业机械推广存在问题,最后探析我国农业机械推广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农业机械推广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参考文献:
[1]杨秀伦.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南方农业,2015,v.927:189-190.[2]王荣.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前景分析与策略探究[J].中国外资,2013,No.28203:70.[3]武志宏.关于农业机械推广的综合探讨[J].河北农机,2013,No.18202:56-57.[4]那国才,陆军.水稻收割机械推广应用问题漫谈[J].中国农业信息,2013,No.15107:171.[5]赵完璧.农业机械管理中的问题探究[J].北京农业,2013,No.54512:208.
第四篇:新形势下农业机械推广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业的发展是切实关系到社会经济水平进步及稳定的重要因素,其中农业机械的广泛运用是能够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对比发达国家,农业机械的使用率普遍还是偏低。在新形势下,为促进农业的经济效益发挥,研究农业机械的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着重阐述新形势下农业机械的推广途径,为关心这一课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新形势;推广
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各个方面均已进入自动化、智能化的体系中。作为关系到全社会民生问题的农业问题,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生产效率,也要不断朝自动化方向发展,广泛地推广农业机械,能够切实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周期中的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民收益,并且能够解放一部分农民劳动力进行其他行业的劳作,最终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增强我国在世界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1农业机械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推广工作不够专业
在农业机械的实际推广过程中,由于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大多受教育程度限制,本身对于农业机械的作用、功能、经济效益及具体的使用方法阐述、传播不清楚,力度不够,导致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不能保质保量地展开和进行,且农业推广工作者近年来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引进不到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匮乏,最终使得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不专业,推广理念落后,工作效率偏低,无法完成正常的推广工作。
1.2农民的购买能力不足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广大农民群体的收入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人员基数过大,导致仍然有大部分农民的生活水平一般,农民没有多余的钱财购买农业机械,进行农耕中的自动化投资。现代化农业机械的租赁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竞争相对较小,以致大多数农民不会选择使用租赁的农业机械,最终仍然是以自身的劳动力为主要输出,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
1.3相关工作的经费有限
在农业机械的具体推广工作中,由于相关部门对于部分地区的农业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农业机械的推广经费少,无法展开切实有效的工作,草草略过,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农业器械的推广工作中,应该加大其工作经费额度,使得在具体工作中可以展开行之有效的策略,多次市场教育和宣传,必定能打动一部分有能力的农民群体,进而再由农业大户带头,在区域范围内进行有效推广。
2农业机械推广策略
2.1提高专业水平和思想意识
提高从事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影响到农业机械最终普及率的重要因素。在推广普及工作中,与农民最先接触的是推广人员。因此,推广人员的专业性也是农民在潜意识中判断其机械效用的标准之一。建议相关企业部门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结构,不断更新新鲜血液,引进了解现代化科技的人才进行推广,才能切实有效地打动农民群体,并且在前期起到一个良好的宣传推广作用,提高农民的思想意识,从接受现代化机械开始到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
2.2完善农业机械的推广体系
按照以往的传统推广经验,目前的工作模式主要是建立各省市的农业机械推广总站,并由总站负责总指挥,向各乡镇的农业机械推广站传达宣传指令和工作要点,进而展开具体的推广工作。这种竖向的农业机械推广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大打折扣,农村的实际情况与传达的统一途径有偏差,无法调动农民对农业机械的好奇心和热情,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效率需求。因此,在新形势下,应该积极建立起农民与农业机械生产单位之间的联系纽带,通过农业机械生产单位的营销活动等,找准农民的需求点,最终做好对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
2.3加强示范基地的建设
在具体的农业机械宣传推广工作中,单单依靠口述的宣传是无法使农民信服的,更不可能一次投入太多的钱财自行购买机械进行试验。因此,在推广工作中,应该积极建立示范基地,具体操作可以选取部分区域,引入现代化农业机械进行耕作,邀请农民进行参观考察,切实看到农业机械的效率及带来的效益,通过实际成果来说服农民,进而起到对农业机械的宣传推广作用。
2.4建立农业机械的补贴机制
由于在现阶段,农民对于农业机械的购买能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增强太多,很多人在一开始对农业机械就望而却步,因此在前期的推广工作中,可以建立农业机械的补贴制度,购买固定的机械给予一部分补贴,激发农民的购买热情和使用频率,并且可以起到超强的带动作用。
3结语
在新形势下,通过提高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健全推广的体系,加强示范基地的建设和展示功能以及农业机械的补贴机制,不断激发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认可和使用热情,最终提高全社会的农业运行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切实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稳定性,增强国际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叶民田.浅谈农业机械的推广[J].科研农业机械,2014(8):18-20.
第五篇:取水许可管理办法
《取水许可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16-02-22 阅读次数:102 来源:sladmin 【打印】 【关闭】(2008年4月9日水利部令第34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15年12月16日水利部令第47号《水利部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改)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取水许可管理,规范取水的申请、审批和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取水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事取水许可管理活动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水利部负责全国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水利部所属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和水利部规定的管理权限,负责所管辖范围内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分级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
流域内批准取水的总耗水量不得超过国家批准的本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行政区域内批准取水的总水量,不得超过流域管理机构或者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可供本行政区域取用的水量。
第二章
取水的申请和受理
第五条
实行政府审批制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应当在报送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前,提出取水申请。
纳入政府核准项目目录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应当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前,提出取水申请。纳入政府备案项目目录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不列入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应当在取水工程开工前,提出取水申请。
第六条
申请取水并需要设置入河排污口的,申请人在提出取水申请的同时,应当按照《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一并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
第七条
直接取用其他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退水或者排水的,应当依法办理取水许可申请。
第八条
需要申请取水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应当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要求,自行或者委托有关单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其中,取水量较少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可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但应当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
不需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情形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的格式及填报要求,由水利部规定。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进行审查,并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作为审批取水申请的技术依据。
第十条
《取水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四项所称的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包括:
(一)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法定身份证明文件;
(二)有利害关系第三者的承诺书或者其他文件;
(三)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四)不需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应当提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
(五)利用已批准的入河排污口退水的,应当出具具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的同意文件。
第十一条
申请人应当向具有审批权限的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申请利用多种水源,且各种水源的取水审批机关不同的,应当向其中最高一级审批机关提出申请。
申请在地下水限制开采区开采利用地下水的,应当向取水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取水许可权限属于流域管理机构的,应当向取水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其中,取水口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应当分别向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二条
取水许可权限属于流域管理机构的,接受申请材料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并连同全部申请材料转报流域管理机构。申请利用多种水源,且各种水源的取水审批机关为不同流域管理机构的,接受申请材料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同时分别转报有关流域管理机构。
初审意见应当包括建议审批水量、取水和退水的水质指标要求,以及申请取水项目所在水系本行政区域已审批取水许可总量、水功能区水质状况等内容。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取水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四条
《取水条例》第四条规定的为保障矿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产安全必须进行临时应急取(排)水的以及为消除对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临时应急取水的,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危险排除或者事后10日内,将取水情况报取水口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五条
《取水条例》第四条规定的为农业抗旱和维护生态与环境必须临时应急取水的,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开始取水前向取水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提出申请,经其同意后方可取水;涉及到跨行政区域的,须经共同的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后方可取水。
第三章 取水许可的审查和决定
第十六条
申请在地下水限制开采区开采利用地下水的,由取水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其中,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的大型建设项目取用地下水限制开采区地下水的,由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审批。
第十七条
取水审批机关审批的取水总量,不得超过本流域或者本行政区域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
在审批的取水总量已经达到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的流域和行政区域,不得再审批新增取水。
第十八条
取水审批机关应当根据本流域或者本行政区域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按照统筹协调、综合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核定申请人的取水量。所核定的取水量不得超过按照行业用水定额核定的取水量。
第十九条
取水审批机关在审查取水申请过程中,需要征求取水口所在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意见的,被征求意见的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并转送取水审批机关。第二十条
《取水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不予批准的情形包括:
(一)因取水造成水量减少可能使取水口所在水域达不到水功能区水质标准的;
(二)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入河排污口的;
(三)退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浓度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
(四)退水可能使排入水域达不到水功能区水质标准的;
(五)退水不符合排入水域限制排污总量控制要求的;
(六)退水不符合地下水回补要求的。
第二十一条
取水审批机关决定批准取水申请的,应当签发取水申请批准文件。取水申请批准文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水源地水量水质状况,取水用途,取水量及其对应的保证率;
(二)退水地点、退水量和退水水质要求;
(三)用水定额及有关节水要求;
(四)计量设施的要求;
(五)特殊情况下的取水限制措施;
(六)蓄水工程或者水力发电工程的水量调度和合理下泄流量的要求;
(七)申请核发取水许可证的事项;
(八)其他注意事项。
申请利用多种水源,且各种水源的取水审批机关为不同流域管理机构的,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应当联合签发取水申请批准文件。
第二十二条
未取得取水许可申请批准文件的,申请人不得兴建取水工程或者设施;需由国家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项目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核准该建设项目。
第四章 取水许可证的发放和公告
第二十三条
取水工程或者设施建成并试运行满30日的,申请人应当向取水审批机关报送以下材料,申请核发取水许可证:
(一)建设项目的批准或者核准文件;
(二)取水申请批准文件;
(三)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的建设和试运行情况;
(四)取水计量设施的计量认证情况;
(五)节水设施的建设和试运行情况;
(六)污水处理措施落实情况;
(七)试运行期间的取水、退水监测结果。
拦河闸坝等蓄水工程,还应当提交经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批准的蓄水调度运行方案。
地下水取水工程,还应当提交包括成井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水质分析报告等内容的施工报告。
取水申请批准文件由不同流域管理机构联合签发的,申请人可以向其中任何一个流域管理机构报送材料。
第二十四条
取水审批机关应当自收到前条规定的有关材料后20日内,对取水工程或者设施进行现场核验,出具验收意见;对验收合格的,应当核发取水许可证。
取水申请批准文件由不同流域管理机构联合签发的,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应当联合核验取水工程或者设施;对验收合格的,应当联合核发取水许可证。第二十五条
同一申请人申请取用多种水源的,经统一审批后,取水审批机关应当区分不同的水源,分别核发取水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
取水审批机关在核发取水许可证时,应当同时明确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并书面通知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的有关事项。
第二十七条
按照《取水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向原取水审批机关提出延续取水申请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延续取水申请书;
(二)原取水申请批准文件和取水许可证。
取水审批机关应当对原批准的取水量、实际取水量、节水水平和退水水质状况以及取水单位或者个人所在行业的平均用水水平、当地水资源供需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估,在取水许可证届满前决定是否批准延续。批准延续的,应当核发新的取水许可证;不批准延续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八条
在取水许可证有效期限内,取水单位或者个人需要变更其名称(姓名)的或者因取水权转让需要办理取水权变更手续的,应当持法定身份证明文件和有关取水权转让的批准文件,向原取水审批机关提出变更申请。取水审批机关审查同意的,应当核发新的取水许可证;其中,仅变更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名称(姓名)的,可以在原取水许可证上注明。
第二十九条
在取水许可证有效期限内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重新提出取水申请:
(一)取水量或者取水用途发生改变的(因取水权转让引起的取水量改变的情形除外);
(二)取水水源或者取水地点发生改变的;
(三)退水地点、退水量或者退水方式发生改变的;
(四)退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及污水处理措施发生变化的。
第三十条
连续停止取水满2年的,由原取水审批机关注销取水许可证。由于不可抗力或者进行重大技术改造等原因造成停止取水满2年且取水许可证有效期尚未届满的,经原取水审批机关同意,可以保留取水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
取水审批机关应当于每年的1月31日前向社会公告其上一新发放取水许可证以及注销和吊销取水许可证的情况。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流域管理机构审批的取水,可以委托其所属管理机构或者取水口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日常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取水,可以委托其所属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或者下级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日常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向其报送本行政区域下一取水计划建议。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流域管理机构规定的时间,按水系向所在流域管理机构报送本行政区域该水系下一取水计划建议。
第三十四条
流域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和取水计划,并报水利部备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下达的水量分配方案和取水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水量分配方案和取水计划,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备案。第三十五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每年的12月31日前向取水审批机关报送其本的取水情况总结(表)和下一的取水计划建议(表)。
水力发电工程,还应当报送其下一发电计划。
公共供水工程,还应当附具供水范围内重要用水户下一用水需求计划。
取水情况总结(表)和取水计划建议(表)的格式及填报要求,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制定。
第三十六条
取水审批机关应当于每年的1月31日前向取水单位或者个人下达当年取水计划。
取水审批机关下达的取水计划的取水总量不得超过取水许可证批准的取水量,并应当明确可能依法采取的限制措施。
第三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经验收合格后、开始取水前30日内,向取水审批机关提出其该的取水计划建议。取水审批机关批准后,应当及时向取水单位或者个人下达取水计划。
第三十八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取水计划取水。因扩大生产等特殊原因需要调整取水计划的,应当报经原取水审批机关同意。
第三十九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取水审批机关下达的取水计划核定的退水量,在规定的退水地点退水。
因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任,致使退水量减少的,取水审批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期满无正当理由不改正的,取水审批机关可以根据取水计划核定的应当退水量相应核减其取水量。
第四十条 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商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单位,根据流域下一水量分配方案和预测来水量、水库蓄水量,按照总量控制、丰增枯减、以丰补枯的原则,统筹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制订本流域重要水系的水量调度计划或者枯水时段的调度方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下达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水量调度计划,制订本行政区域的水量调度计划或者枯水时段的调度方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备案。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所辖范围内的水量调度工作。
蓄水工程或者水力发电工程,应当服从下达的调度计划或者调度方案,确保下泄流量达到规定的控制指标。
第四十二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安装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技术标准要求的计量设施,对取水量和退水量进行计量,并定期进行检定或者核准,保证计量设施正常使用和量值的准确、可靠。
利用闸坝等水工建筑物系数或者泵站开机时间、电表度数计算水量的,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率定。
第四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取水设施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取(退)水量:
(一)未安装取(退)水计量设施的;
(二)取(退)水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者不能正常运行的;
(三)取水单位或者个人拒不提供或者伪造取(退)水数据资料的。第四十四条
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应当按月或者按季抄录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实际取水量、退水量或者实际发电量,一式二份,双方签字认可,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和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各持一份。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拒绝签字的,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应当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到现场查验,记录存档,并当场留置一份给取水单位或者个人。
第四十五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根据国家技术标准对用水情况进行水平衡测试,改进用水工艺或者方法,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再生水利用率。
第四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流域管理机构的要求,定期报送由其负责监督管理的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取用水情况;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将由其所属管理机构负责监督管理的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取用水情况抄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的2月25日前向流域管理机构报送本行政区域相关水系上一保有的、新发放的和吊销的取水许可证数量以及审批的取水总量等取水审批的情况。
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按流域水系分区建立取水许可登记簿,于每年的4月15日前向水利部报送本流域水系分区取水审批情况和取水许可证发放情况。
第六章 罚
则
第四十八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取水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九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取水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十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取水审批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一)擅自停止使用节水设施的;
(二)擅自停止使用取退水计量设施的;
(三)不按规定提供取水、退水计量资料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4年6月9日水利部发布的《取水许可申请审批程序规定》(水利部令第4号)、1996年7月29日水利部发布的《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6号)以及1995年12月23日水利部发布并经1997年12月23日水利部修正的《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水政资[1995]485号、水政资[1997]525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