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涂料工业的_十二五_回顾及_十三五_展望_一_闫福成(含五篇)

时间:2019-05-14 12:0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汽车涂料工业的_十二五_回顾及_十三五_展望_一_闫福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汽车涂料工业的_十二五_回顾及_十三五_展望_一_闫福成》。

第一篇:中国汽车涂料工业的_十二五_回顾及_十三五_展望_一_闫福成

30卷

第12期 2015年12月

DOI:10.13531/j.cnki.china.coatings.2015.12.001

中 国 涂 料

CHINA COATINGS Vol.30 No.12 December 2015 中国汽车涂料工业的“十二五”回顾及 “十三五”展望(一)

□ 闫福成

(艾仕得涂料系统,上海 201615)摘 要:回顾了“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的概况,引申阐述汽车涂料工业的成就,从政策法规的角度总结了汽车涂料工

业的发展轨迹,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又从汽车涂料和涂装的先进技术层面,对电泳涂料、底漆、中涂和 面漆等各方面作了介绍,并对2016年汽车涂料工业做了展望。

关键词:汽车涂料;政策法规;技术改进;涂料品种

中图分类号:TQ6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2556(2015)12-0001-06 Automotive Coatings in China during the 12 Five-year Plan

th and Prospects in the 13 Five-year Plan(Ⅰ)

YAN Fu-cheng(Axalta Coatings System, Shanghai 201615, China)

th Abstract: Automobile industry in China in 2015 was summarized and achievements for automotive coatings were illustrated.ED paint, primer, surfacer, topcoat and related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were introduced.Automotive coatings in 2016 were forecasted.Key words: automotive coatings, regulations and poli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atings types 1 中国汽车涂装行业在“十二五”期间 的快速发展

1.1 中国汽车工业进入由高速成长转向稳健成长的

新常态

2015年中国的 GDP增长预计为 6.8%,将成为一 个新低的一个增长率。“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开始 由投资促进型增长转向消费拉动型增长的结构调整 中,由粗放型的低端制造业扩张开始向中高端制造

业和创新型经济转型。

中国的汽车工业更是经历了高歌猛进的增长,政策调整下的剧烈波动,和逐渐稳定化的新常态。从 中国汽车制造业60年的历程中,5年仅仅是短暂的一 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从千辆级走到千万辆级。在5 年的时间里,中国汽车年度产量由 1 700万辆跃升到 2 400万辆,乘用车由1 400万辆跃升到2 000万辆。具 体见图1。

“十二行业走势五”回眸

Review of the 1Industrial2

th Five-yeaTrendsr Plan

国 涂 料 第30卷

年份

图1 中国汽车年度产量一览

Fig.1 Annual Output of Automobiles in China 在“十二五”期间,尽管GDP的大趋势清晰可见(图2),中国汽车工业的增速与大的经济环境变化,经济政策驱动,环境政策变化,地区性的经济政策,甚至股市的涨跌都紧密关联,真正成了“惊弓之鸟”。2010年在车辆下乡补贴政策以及购置税减免的刺激 下,在80后独生子女一代进入主体消费群开始购车 和农村购车的驱动下,2010年创造了乘用车64%的增 长奇迹和汽车总量 30%的爆发性增长。随着消费刺 激政策的退出,人们的消费恢复理性,2011年和2012 年中国汽车销售增长率分别为2.5%和4%。2013年 14.87%的增长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其实这一增长主 要出现在2013年下半年特别是9月份开始迅速上升,持续到年底。当时是在一个特殊的“北上广津”等多 个大城市限购限行之时,由此催生的刚性需求推动 了短暂的车市爆发性增长。2014年,乘用车销售稳定 增长,同比增长8.9%;商用车之中客车增长较快,同 比增长7.63%;而货车小幅下降,同比下降7.86%。

创,消费意愿被重挫,汽车销量连续 3个月持续大幅 度下跌,有的车厂甚至跌至几年来的最低水平。直至 9月开始止跌回稳,10月和11月恢复到正常的产销量 和市场气氛。如果能以高于2014年的产销量为结局,已是皆大欢喜。

过去5年中国汽车工业跌宕起伏,但是发展的大 势和脉络清晰,从过去几年的产销趋势可以初步推 断出,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已开始步入一个新的成长 模式——稳健成长的新常态并已连续 7年蝉联全球 第一。

1.2 关于汽车涂装和涂料的一整套环保法规体系在

“十二五”期间建立了起来

汽车涂装是所有工业涂装中最早进行清洁生产 和VOC治理的行业。在“十二五”之前,中国有关汽车 涂装的法规仅仅是在2006年环保部发布的第一版HJ/ T 293—2006《清洁生产标准 汽车制造业(涂装)》和 2009年9月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 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 GB 24409—2009《汽车涂料 中的有害物质限量》国家标准,一项推荐标准和一 项强制标准而已。GB 24409—2009《汽车涂料中的有 害物质限量》对涂料材料的施工 VOC含量上限、4种 重金属的限量和有害健康的溶剂限量做出了明确的 规定。

进入“十二五”时期,伴随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而 产生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

[2]

[1]

年份

重,治理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已经是全社会 的共识。整车涂装作为汽车制造环节中最大的污染 环节之一和能源消耗的重要部分,节能减排的压力 越来越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十二五”期间发布了 图2“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年产量增长率变化 Fig.2 Automobile Industry Increase Rate during th the 12 Five-year Plan 2015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一年,据中汽协 10月 多个关于治理大气污染和汽车涂装的法规和政策。预计,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量可能增长3%。2015年将是 2011年11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发布了《乘用 一个令中国汽车工业难以释怀的一个大喜大悲的年 份,从年初开始产销基本稳定增长,但在4月和5月没 有像往年一样形成放量成长,从6月开始受股灾的重

[3]

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

。该规则自2012

年1月1日开始施行。2012年9月国务院批复了环保部 [4] 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这两部 行业走势“十二五”回眸

th IndustrialReview of tTrendshe 12 Five-year Plan

第12期

闫福成:中国汽车涂料工业的“十二五”回顾及“十三五”展望(一)国家层面的标准和法规都规定了新建机动车制造涂 装项目的技术路线,为必须采用封闭的机械化的涂 装生产线;中涂和面漆应采用水性汽车涂料;水性涂 料等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占总涂料使用量比例 不低于80%;小型乘用车单位涂装面积的挥发性有机 物排放量不高于35 g/m。国务院于2013年9月10日发 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简称“大气十条”或“国十条”),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在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 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完 善涂料、胶黏剂等产品挥发性有机物限值标准,推广 使用水性涂料,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 性有机溶剂。

各省市也开始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工业涂料和 涂装产业发展政策和准入政策,其中无一例外地将针 对汽车涂料和涂装的要求列为重点。广东省于2010年 2

机物含量限值标准。严格控制重点行业表面涂装生 产工艺的环境准入,提高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 使用比例,新建机动车制造涂装项目达到 80%以上,其中小型乘用车单位涂装面积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量控制在20 g/m

以下。天津市于2014年7月31发布并

于2014年8月1日开始实施DB12/524—2014《工业企 [6]

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该标准要求天津

市的小汽车单位涂装面积的 VOC排放限值及现有汽 车制造涂装生产线自2016年1月1日起为45 g/m2,自标 准实施之日起,新建企业执行35 g/m。上海市于2014

年4月下发了重点行业常见 VOC名录,列出了289种 有机物和乙二醇醚系列。2014年12月26日上海市政 府同意发布 DB 31/859—2014《汽车制造业(涂装)大 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本市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7]

更加严格的行业法规陆续密集出台进一步推动

10月22日发布了地方标准 DB 44/816—2010《表面涂 了环保措施的落实。这些行业法规从材料的具体技术 装(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该 指标到VOC含量的要求均进行了规范。2013年9月,工 标准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第Ⅱ时段限值,要求无 论新建的还是现有的汽车涂装生产线单位涂装面积 的VOC排放量限值必须达到不高于20 g/m。2014年2 月《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 2014年工作措施》正式发布。提出北京市将研究制定 工、工业涂装行业等7个主要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大 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研究制定建筑涂料挥发性有

[5]

信部发布 HG/T 4570—2013《汽车用水性涂料》,并 于2014年3月1日起实施,确立了中国汽车用水性涂料 的标准,特别是规定了水性汽车涂料的扣水后 VOC 低于420 g/L。环保部2014年1月13日发布了HJ 2532— 2013《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轻型汽车》。该标准 装,汽车涂料中不得人为添加表1中所列物质。

[8]

[9] 锅炉、包装印刷、家具制造、汽车制造、汽车修理、化 在2014年3月1日执行。该标准要求轻型汽车车身涂

表1 汽车涂料中不得人为添加的物质

Table 1 Materials Forbidden to be Added in the Automotive Coatings 项目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物质

苯,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乙二醇丁醚醋酸酯 汞(Hg),砷(As),铅(Pb),镉(Cd),镝(Sb),六价铬(Cr)

6+ HJ 2532—2013《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轻型汽 车涂料,以遵守客户的标准量体订制的汽车涂料也

车》重申了环境标志汽车所使用的涂料必须符合 GB 纳入了这个标准中。这个标准要求凡是申请使用中 24409—2009《汽车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国家标准 的要求。要求对涂装过程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和处 理。对油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热进行热能回用。许 多汽车制造厂开始要求为其配套的涂料企业出具涂 料符合上述要求的检测报告和保证函。

2014年3月31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HJ/T 2537— 2014《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水性涂料》,并于 2014年7月1日正式实施。它对2005年版的HJ/T 201— 2005标准进行了修订,在这个主要针对消费品产品 的环境标志要求中,第一次将“B2B”供货模式水性汽

[10]

国环境标志的汽车涂料要符合表2技术指标。

2014年11月19日,环境保护部向国家发改委、财 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等 13个部门提供了《环境保 护综合名录(2014年版)》(简称“综合名录”),同时向 社会全文公开,其包括“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 录(2014年版)。名录中显示与涂料行业相关的产品有 48种,其中针对VOC的就有14种,多个涂料产品被列 入这个“两高”名录。其中序号414~417共列出了4类 含有乙二醇醚及醚酯的涂料,分别为含有乙二醇醚 及醚酯的聚酯树脂涂料、丙烯酸酯树脂涂料、聚氨酯

[11]

“十二行业走势五”回眸 th Five-yeaTrendsr Plan Review of the 12Industrial

国 涂 料 第30卷

表2 HJ/T 2537—2014中有关汽车涂料的标准

Table 2 Materials Forbidden to be Added in the Automotive Coatings According to HJ/T 2532—2014 项目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g/L)乙二醇醚及其酯类的总量(乙二醇甲醚、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二 醇乙醚、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mg/kg)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的总量/(mg/kg)卤代烃(以二氯甲烷计)/(mg/kg)可溶性铅/(mg/kg)可溶性镉/(mg/kg)可溶性铬/(mg/kg)可溶性汞/(mg/kg)

汽车涂料

底漆 ≤75

中涂 ≤100 ≤100 ≤100 ≤500 ≤90 ≤75 ≤60 ≤60

面漆 ≤150 树脂涂料和环氧树脂涂料。这一定义将极大地影响 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的水性涂料。因为大部分水 性涂料都在使用一些品种的乙二醇醚这种双极性的 助溶剂,需要尽快完善其替代品使用性能的研究。

2015年环保法规的出台速度更快,措施更为坚 决。2015年1月26日国家财政部与国家税务局联合 发布“关于对电池、涂料征收消费税的通知”“(财税 〔2015〕16号”),宣布自2015年2月1日起对涂料征收消 费税。目前国内大部分汽车涂料企业溶剂型涂料占比 非常大。涂料消费税对于汽车涂料企业的影响是巨大 的,在涂料行业引发的巨大震动,可谓史无前例。

2015年8月29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 防治法》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十条 提出涂料等含挥发性有机物的产品的质量标准,明 确环保要求。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排污许可管理 制度。第三十二条规定:工业涂装企业应当建立记录 生产原料、辅料的使用量、废弃量和去向及其挥发性 有机物含量的台账。同时法律草案制定了迄今为止 最严格的罚则。

2015年更多的地方和行业法规和标准密集出台,2015年3月17日重庆发布了DB 50/577—2015《汽车整

自2015年9月1日开始执行。其他省份如江苏、山东和 河北省相应的汽车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制 定完成,正在履行报批程序。这些新的环保法规的实 施,为中国确立了全球最严格的汽车涂装的 VOC排 放标准。某些情况下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水性紧凑型 涂装工艺流程,仍然无法达标,必须增加末端治理 措施。

2015年6月18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发 布财税(2015)71号“关于印发《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 费试点办法》的通知”。石油化工行业和包装印刷行 业(以下简称试点行业)VOC排污费的征收、使用和管 理,适用本办法。原计划列入的工业涂装行业暂时未 被作为试点行业。但一旦列入可以预计,这个政策法 规会对使用涂料的工业涂装行业带来更为巨大的影 响。它将会加速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登记申报和 检测工作,也会极大地推动工业涂装行业投资 VOC 污染治理,并改变对涂料产品的选择,加速高VOC 排放和高污染性涂料的退出。但是地方政府如北京 和上海还是开始自 2015年10月1日起对涂装行业征 收VOC排污费。2015年12月16日,上海市发展改革 委(市物价局)、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环保局制定了

车制造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2],标准规定 《上海市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实施办法》(简称

“办法”),上海开始试点启动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了重庆市汽车整车制造表面涂装相关作业:包括储

运、混合、搅拌、清洗、涂装、干燥及后处理单元等的 排污收费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实施不同的收费标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2015年7月 准。上海VOC排污收费试点行业共包括石油化工、船

23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 SZJG 50—2015 舶制造、汽车制造、包装印刷、家具制造、电子等12个 《汽车维修业喷漆涂料及排放废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 大类行业中的 71个中小类行业,基本覆盖了本市工 物含量限值》 标准,该标准自2015年8月1日开始执 业VOC重点排放行业。行。2015年8月18日北京市环保局和技术监督局发布 了两项标准DB11/1227—2015《汽车整车制造业(涂装 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和DB 11/1228—2015 [14]

[15] [13]

在2015年这一年里出台了涂料的 VOC消费税和 VOC排放收费这样高强度高密度的政策措施,说明 了国家政策在对待经济发展上的一种坚定的态度:。

以绿色环保发展为导向 这些新的政策和法规为汽 《汽车维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两项标准均 行业走势“十二五”回眸

th IndustrialReview of tTrendshe 12 Five-year Plan

2015年

第12期 闫福成:中国汽车涂料工业的“十二五”回顾及“十三五”展望(一)车涂料和涂装企业的发展画出了清晰的路线图,汽 车涂料企业除了发展低污染、低能耗、低VOC排放的 环境友好型涂料产品,特别是在水性涂料上发力的 同时,也应该支持和发展汽车涂装全过程中的“节能 减排”工作。发展低VOC的环境友好型涂料,进行产 品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节能环保,引导行 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是这些政策的初衷和目标。面 对涂料消费税的落地,面对有待完善的实施细则,面 对政策的具体落实和如何真正体现初衷,以真正达 到控制VOC排放的目的,需要积极应对,及早应对,从而加快企业升级转型的步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增强企业自身在环保方面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 续发展规划,落实环保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 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1.3“十二五”期间汽车涂装和涂料的技术进步

“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的产能得到了极大地 增长,从1 600万辆提高到 3 000万辆,产能接近翻了 一番,这在全球的汽车工业发展上是史无前例的。而 “十二五”期间新建的近百条汽车涂装线都是高产能 的全自动涂装线,并采用了在当期最先进的涂装工 艺技术和环境友好型涂料。这是中国汽车涂装技术 的一次重大飞跃。在“十二五”之前,国内的汽车涂装 线仅有不到 10条线是采用水性面漆涂装的。笔者统 计了2010年到2015年国内汽车涂装的生产线建设的 工艺技术和材料的巨大变化,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先进环保涂装工艺技术的采用。特别是水 性紧凑工艺涂装工艺由“十一五”末期的刚刚起步,到“十二五”期间成为乘用车面漆涂装的主流。在商 用车的涂装线建设中,也开始广泛采用面漆水性涂 装。图3~图8展示了“十一五”和“十二五”乘用车和 卡车用涂料的变化。

水性面漆涂装技术中的各种先进工艺纷纷落户 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建成投产的汽车涂装工厂的 生产线上,水性免中涂工艺,水性三涂一烘工艺,IPP 工艺等紧凑工艺和传统的三涂两烘工艺各放异彩。这些技术的使用,带来汽车涂装 VOC排放的大幅度 降低,涂层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成为中国汽车涂装领 先世界的标志(见图9和图10)。

环保工艺不仅仅只是水性涂料涂装,我们也惊 喜地看到,溶剂型高固体分 3Wet工艺这个被行业内 称作综合节能环保的最佳工艺也在中国的汽车涂装 线上占有一席之地。卡车的溶剂型涂装量大幅度减 少,除了转向水性涂装,也正在转向采用高固体分溶 剂型体系,可以短时间内在低投入的条件下取得大 幅度降低VOC排放的效果,见图11和图12。

紧凑工艺已经作为新的标准工艺广泛应用。紧

2010年 000 000

2015年 增长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50

429 000 000 000 000 10 000 000 000 000

0

图3 乘用车涂装材料的变化

Fig.3 Coatings Materials Change for Passenger Cars

2010年 000 000 1 800 000 1 600 000 1 400 000 1 200 000 1 000 000 800 000 600 000 400 000 200 000

0

2015年 增长

0-10-20-30-40-50

-54

-60

图4 卡车用涂装材料的变化

Fig.4 Coatings Materials Change for Trucks

图5“十一五”末乘用车水性涂装材料比例

Fig.5 Waterborne Coatings Ratio for Passenger Cars at

th

the End of the 11 Five-year Plan

图6“十二五”末乘用车水性涂装材料比例

Fig.6 Waterborne Coatings Ratio for Passenger Cars at

the End of the 12th Five-year Plan

“十二行业走势五”回眸

Review of the 12Industrial

th Five-yeaTrendsr Plan

第二篇:十二五工作简要回顾及十三五工作主要思路

“十二五”工作简要回顾及“十三五”工作主要思路

市水利局

(2015年10月16日)

一、“十二五”主要工作简要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安全水利、生态水利,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充分发挥了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全市水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中,我局先后荣获全省“芙蓉杯”水利建设先进单位、河道管理先进单位、防办能力建设先进单位、应急管理示范单位、水土保持规范管理示范单位及水利建设工作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全市水利建设先进单位、全市综合绩效评估先进集体(一等单位)、优秀领导班子、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及水生态文明先进单位。2011年,桂阳水利局荣获“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嘉禾水务局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现将十二五期间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防汛抗旱坚强有力。全市先后战胜洪涝灾害37年次、干旱灾害3年次,没有溃决一库一坝,没有发生群死群伤,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倒塌房屋、直接经济损失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0.37%、1.75%和17.67%,实现了防汛抗旱减灾“五个确保一条底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水库、塘坝、尾砂库安全,确保矿山、景区安全,确保城市防洪安全,确保重要 交通干线安全;坚决防止发生群死群伤)总目标。完成785座“四无”水电站的清理整顿工作,启动桂东县桥头水等11条重点山洪沟治理,完成安仁渡口大型水闸除险加固;投资10.1亿元完成城市防洪堤防107.42km、壅水水闸12座;投资2.1亿元完成四水治理项目22处,新建堤防42.3km;投资12.58亿元完成资兴市东江水库8 个移民避险集中安置点的移民避险搬迁安置工程,新建移民新村75个,搬迁安置6423户2.2万人;投资1.32亿元完成软硬件平台、预警系统、监测系统、群防群测系统建设和山洪灾害调查评价项目,基本实现山洪灾害自动监测预警全覆盖;成立了市中心城区防洪排涝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组建了6支市级防汛专业队伍和11 支县级服务队伍。

(二)水利建设成效显著。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13.7亿元,投入劳动工日3.45亿个、移动土石方4.75亿方,水利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一是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开工新建莽山大型和江源、沤菜、桃源3座中型以及溪头、来洋洞、三百蹬等8座小型水库,江源、沤菜2座中型水库已建成。相比2010年,新增兴利库容1.91亿m3,增加蓄水量2.87亿m3,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46.3万亩,新增防洪库容1.3亿m3,保护下游人口76万人,恢复和新增效益12.6亿元。同时,启动开展雷溪、观山洞、东波、桐柏山等11座中小型水库新建和茶安、黄口堰2座中型水库扩建前期工作。二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文明、盘江2座中型和75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工程投资13.6 亿元,恢复保护耕地23万亩,保护人口143万人,恢复和新增防洪库容1.6亿m3,恢复和新增防洪效益7.8亿元,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36万亩,恢复和新增兴利库容1.6亿m3,恢复和新增灌溉效益14.6亿元。三是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期间,我市规划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39.02万人。五年来,每年将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列为民生100工程强力推进,全市共投入资金 8.66亿元,其中国家补助5.06亿元,省级补助1.20亿元,市、县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2.4亿元,共兴建工程662处,截至今年年底,可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57.52万人,占计划任务113.3%。四是灌区配套和节水灌溉。开工建设了青山垅、黄岑、莲塘、龙虎洞和长河水库等 5处大中型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完成投资1.3亿元;开工建设了江源-四清联合灌区联通工程,完成投资1亿元;新增(恢复)灌溉面积3.6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0.78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600万公斤,新增节水能力5163万方。五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全市11个县市区先后累计投入资金13.62亿元,实施了7批次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其中小农水专项资金6.5亿元),实现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全覆盖,桂阳、汝城、嘉禾分别于2014、2015年先后开始了第二轮重点县建设,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100万亩,可新增粮食产量6000万公斤。六是农村水电建设。实施76个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完成中央投资水电新农村电气化项目22个,完成小水电代燃料工程5个,共计完成投资9.5285亿元,其中中央投 资3.0018亿元,是“十一五”中央投资的6倍多;新增农村水电装机3.8万千瓦,总装机达到110万千瓦,五年累计发电量160多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了55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500万吨。完成苏仙区、资兴市、桂阳县、汝城县、桂东县等5个县市区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创建程江口、鲤鱼江、龙虎洞水库电站3座全国首批“绿色小水电” 典型培育试点水电站。七是水土保持。争取中央投入5142万元,治理和综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96.1平方公里;争取中央投资5980万元,与发改、林业、畜牧等部门联合实施了2011—2015桂阳县、宜章县石漠化综合治理,综合治理石漠化岩溶地区面积300.3平方公里。八是中小河流治理。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41处,治理河道总长334.37km,其中,新建堤防114.77km、加固堤防38.5km、护岸护坡149.64km、疏浚河道139km,完成总投资7.0亿元。

(三)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全面推进。2012年,我市开始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2013年7月,我市获水利部批准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明确试点期为2014-2016年。几年来,全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大力实施以十大示范项目为重点的水资源保护、雨洪水资源化利用、水环境整治、地热水开发、水效率提升和水景观打造工程,累计完成试点项目建设投资约158亿元,约占试点期计划总投资的86%。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49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124 4 立方米下降到92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50%提高到70%;用水总量控制在22.5亿立方米,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90%,城市供水安全保证率达到100%。“青山为屏、河流为脉、山环水绕、城水相依、林水相亲、水绿相映”的城乡山水格局基本形成,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初见成效。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郴州样本”受到部省关注肯定,在山东省章丘市举办的2015年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培训班上作典型经验交流,中国水利报、中国水利杂志以“林邑之城水文章”进行专题报道。

(四)水利管理提质增效。一是水资源管理更加严格。制定出台《郴州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郴州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编制完成《郴州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体系》,并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三项指标分解到各县市区,将水资源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综合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有序推进水功能区划、取水许可及水资源论证、规费征收及饮用水源保护等水资源管理工作;编制完成《郴州市两型社会示范带“十二五”水资源节约保护规划》、《郴州市水功能区划》、《郴州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管理制度》及《郴州市水资源保护实施方案》,启动编制《郴州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协助完成22家国控水资源实时监控单位自动计量装置安装;明确东江水库等12个省级重要水源地;重点监测主要河流水质检测断面16个,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点53个;完成行政审批项目 5 781件,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609万元。二是水利改革不断深化。制定出台《郴州市加快水利改革实施方案》;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临武县、苏仙区、嘉禾县成立水务局,苏仙区等7个县市区成立水资源管理局,和宜章县等9个县市区成立水土保持局,嘉禾县成为湖南省城乡供水一体化示范县,苏仙区成为全省第一个县级水资源管理局;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水利建设基金财政预算逐年增长到2015年8350万元,建立水利建设融资机制,成立了市本级和汝城、安仁、桂东、嘉禾、苏仙等6个水利融资公司,出台《郴州市本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完善了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2.5%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机制;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出台《关于推进县级水利建设项目管理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成立了11个县区水利建设管理中心,出台《关于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晰水利工程产权,并明确管护责任主体,深化大中型水利工程“两定两费”水管体制改革,39个大中型水管单位8个定性为公益性,31个定性为准公益性,核定编制832人,落实两费(人员经费、工程维修养护经费)2106.65万元,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郴州市小型水库管护员管理暂行办法》及《郴州市小型水库大坝安全巡视检查办法》,建立小型水库管护员制度,落实管护经费,开展水利工程确权划界,水利部门管理的40座大中型水库完成14座,推进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完成了 43座大中型水库注册和244座大中型水库动态监测;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全市共设立196个财政全额拨款的乡镇水利站,落实编制339名,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166个,覆盖灌溉面积104.4万亩,受益村组1553个,受益农户24.4万户,受益人口95.2万人。三是河道管理日趋规范。市、县两级成立河道采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专项整治及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开展 “三禁一清”、“打非治违”和河道砂石开采权有偿出让专项行动,全市共计整合采砂场156家,取缔非法采砂场212家,查处、关停非法河道采砂点95处,非法码头39处,拆除非法采砂船82艘,清理采砂尾堆72.94万方,成功出让52处河道砂石开采权,出让价款7868.5万元,标段控采量626.4万吨;印发河道水库保洁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河道水库保洁联席会议制度,将河道水库保洁工作纳入各地政府“民生100工程”绩效考核范围,设置22个监控点在线监控主要河流、城镇河道主要拦河坝、重要饮用水保护河段;将河道治理与景观建设有机结合,进行水系绿化和提质改造,大力打造西河、郴江、永乐江、武水河、水东江等沿河风光带,全市江、河、湖、库等水岸林木绿化率达92.5%。

(五)特色亮点工作不断创新。一是实现“五个率先”。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县两级水利规划委员会;率先推出小型水库管护员管理办法和安全巡视检查办法;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和进一步加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率 先开展河道水库保洁工作并将其列入“民生100工程”;率先在嘉禾成功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试点。二是创新“五项工作”。创新开展“水利建设年”、“水利建设三年行动”、“双十万” 活动(十万党员干部下农村,十万渠道塘坝大整修)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创新推动莽山水库建设纳入国家层面联系的第一批PPP试点水利项目,成为全国12个社会资本参与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创新实施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动态监管全市在建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创新督促水利建设进度,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强力推进陶家河流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首次采取“逐县逐项目”的方法对全市水利工程建设进度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督办;创新推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民办公助、先建后补”和公开遴选项目村机制。三是深化“五大行动”。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风大提质、监督评议重要岗位和“四型机关”创建活动,在组织开展争项筹资、结对帮扶、重点调研、正能传递和对症施治“五大行动”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悦读、网见、调研、联帮、创星、践诺、增彩、阳光、洁水“九大行动”。

二、“十三五”水利发展主要思路

(一)主要发展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新思路,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决策部署,突出“一个中心”,落实“三大水利”,构筑“水利五网”,为全市经济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撑。

突出“一个中心”:把水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水生态文明建设统揽水利改革发展全局,将生态文明理念切实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各环节。

落实“三大水利”:夯实农村水利,在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灌区建设工程、供水工程中突出节水优先,提高用水效率;拓展城市水利,在城市防洪工程、排涝工程及水源工程中突出资源均衡,用“三条红线”加强水资源配置;注重生态水利,在实施水利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推进山水田林湖系统治理,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构筑“水利五网”:构筑生态网,加快河系河道治理、水土保持、小水电代燃料、湖区沟渠疏浚及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解决水污染和水环境破坏问题;构筑防洪网,加快莽山水库枢纽、病险水库(闸)、中小河流治理、四水治理等项目建设,解决防洪安全和水生态安全问题。构筑灌溉网,加快大中型灌区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解决农业灌溉渠系老化、用水效率低下的问题。构筑供水网,加快城市第二水源、农村安全饮水提质等工程建设,解决供水保证率不足和饮水水质不达标问题。构筑信息网,加快水利数据库、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信息化建设,解决管理水平较低和手段不足的问题。

(二)主要任务指标:到2020年,创建成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郴州中心城区达到50年一遇抗洪标准,各县(市)城区达到20年一遇抗洪标准;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3.8亿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44;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再 生水回用率达到1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4立方米;郴州城区和各县(市)城城镇居民自来水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5%;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93%;工业废污水排放达标率100%;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95%;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率60%;水电站生态基流保证率达到95%;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5%;饮用水水源地水水质达标率100%。

三、2015年主要工作总结

(一)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预计到年底(下同),全市可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1.8亿元、投入劳动工日4801万个、移动土石方8213万方,分别占计划任务的103.6%、109%、100.3%。一是“民生100工程”深入推进。全市建设294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40.7万人,实现了“解决人口最多、建设进度最快、群众受益最大”三个历史之最。建立市本级和9个县市区水质检测中心。开展河道水库保洁志愿者行动,制定《郴州市水利局2015年“民生100工程”河道水库保洁工作实施方案》,安装运行22个保洁监控点的在线监控,落实河道水库保洁工作经费1383.7万元。全面开展湘江、赣江、北江三大水系源头相关河流两岸和青山垅等30座大中型水库为主的水系绿化抚育管护和生态景观提质改造工作。二是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不断提速。全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今年开工建设的27项重大水利项目之一的莽山水库顺利推进。桂阳县桃源水库成功截流,全面完成318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三百磴水库、溪头水库、来洋洞水库,雷溪、观山洞、东波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如期推进。三是水土流失综合 治理步伐加快。完成了桂阳县坡耕地综合治理、汝城县农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临武县三十六湾猴子江小流域、嘉禾县千家洞库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面积15.6平方公里。完成临武县长合河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和桂东县桂东河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中央投资1900万元,综合防治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8平方公里。四是农村水电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投资68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837万元,地方投资5003万元),实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项目4个,小水电带燃料项目1个。五是湘江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按照《郴州市湘江保护协调委员会2015年工作方案》,围绕“控制源头、畅通河道、保障水源、修复生态和建章立制” 5个重点,全面完成19大类107个湘江保护重点项目建设。

(二)争资立项成效显著。争取中、省项目投资计划8.1亿,占目标任务的101.3%。推动莽山水库建设纳入国家层面联系的第一批PPP试点水利项目,成为全国12个社会资本参与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争取中央第一批湖南第一个水系连通工程项目落地我市,共有4个水系连通工程项目进入国家水利部项目库。在实现小农水重点县11个县市区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又成功争取汝城、嘉禾和临武三县入围全国第七批小农水重点县范畴。农电项目新增投资比去年同比增加72%。全省5个革命老区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中,我市临武、桂东两个位列其中。组织东江水库和青山垅水库同时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并顺利通过水利部专家组现场初审。组织编制《湖南省郴州市海绵城市试点实施方案》、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水利投资三年滚动规划、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规划、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开发规划及三十六湾地区陶家河治 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 “十三五”水利规划,为进一步争取中省投资打下坚实基础。

(三)防汛抗旱工作实现重大突破。全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防汛抗旱“五个确保一条底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水库、塘坝、尾砂库安全,确保矿山、景区安全,确保城市防洪安全,确保重要交通干线安全;坚决防止发生群死群伤)总目标,科学调度,快速反应,切实做到“六个加强”,防范了九轮较强降雨过程,取得了“不溃一库一坝、不发生人员伤亡,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的可喜成绩,夺取了防汛抗旱工作全面胜利。成功承办全省“三防”(山洪防御、水库防守、城市防涝)工作座谈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市委书记易鹏飞在会上就我市认真落实防汛责任制全力推进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作经验介绍。贯彻落实全省“三防”工作座谈会精神,成立市中心城区防洪排涝指挥部及其办公室,下发《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四)水利工作管理得到新的加强。全面落实小型水库和重点骨干山塘有专人管护。组织开展全市大中型水库、小一型水库注册工作和全市河湖及水利工程划界确权情况调查工作。组织监督水利工程招标项目60宗,交易金额4.7亿元。投产农村水电站1160处,装机107.28万千瓦,完成发电15亿千瓦时,实现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零发生目标。制定《2015年郴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方案》,召开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座谈会,开展 84个水功能一级区和22个饮用水源区界碑、标志牌的制作和安装,选定53个重要监测点开展水功能区水质检测工作,开展1000人以上集中供水水源地的调查登记和各城镇、饮用水源区范围内入河排污口的调查登记。编制行政执法权权力清单,修定《郴州市水利局自由裁量权标准》。调处水事纠纷2起,补办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手续10个,受理、审批、办结行政审批事项105件,督查检查水土保持审批项目100多个。

(五)亮点特色工作备受关注。一是水生态文明建设被总结为南方山丘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郴州样本”。市委书记易鹏飞在中国水利报、中国水利杂志发表题为“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重在抓住三个根本”的署名文章,市委副书记、市长瞿海就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湘江保护工作接受中省媒体专访。中国水利报、中国水利杂志于9月中下旬派出记者对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集中采访,推出题为“林邑之城水文章”的郴州水生态文明建设专题报道。8月我市还应邀在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培训班上作试点城市典型案例经验介绍,10月上旬省水利厅在我市召开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座谈会,全面推介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水利部规计司、水资源司、综合事业局等司局领导多次来我市调研指导,将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经验总结为南方山丘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郴州样本”。二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被省水利厅称为“郴州经验”。北湖区率先在全省采用“民办公助、群众参与、先建后补”新机制,宜章县采取“自愿申报、公开竞争、专家评审、择优入选”的公开遴选方式产生重点项目村。副市长雷晓达在全省水利建设动员会上代表郴州作了题为《创新机制,建管并重,推动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典 型发言,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代表的高度评价,将我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的做法称为“郴州经验”。三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被省湘保办和省水利厅誉为“郴州特色”。按照“示范引领、重点带动、责任倒逼”的方式,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现了“解决人口最多、建设进度最快、群众受益最大”三个历史之最。以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为示范,引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走规模化、集中化、标准化的良性发展道路;以三十六湾地区陶家河流域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市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劳动竞赛,带动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以三级联动体系(市级领导包县、县级领导包乡、乡级领导包工程)、两督两查(挂牌督查、巡回督导、重点检查、抓抽样核查)和四不两直方式(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为保障,强化责任倒逼机制的落实,推动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四、2016年主要工作打算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治水、建设强水、改革活水、发展兴水”的总要求,以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为总抓手,统筹推进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抓好试点验收工作。2016年,水利部将组织验收第一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要对照实施方案,围绕 “完成投资183亿元,实现25项建设目标体系指标”等试点目标任务,加快试点项目建设进度,精心组织准备,做好经验总结,加强汇报衔接,确保按期验收。

(二)突出抓好防汛抗旱工作。明确一个总目标:“五个确保一条底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水库、塘坝、尾砂库安全,确保矿山、景区安全,确保城市防洪安全,确保重要交通干线安全;坚决防止发生群死群伤);贯彻一条总思路:“防治结合,泄蓄兼筹,建管并重,综合施策”总思路;确定一个总要求:“两保三最”(即保生命、保财产为目标;最有效办法是躲避,最核心标准是不死人,最关键举措是落实责任);全面加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做到兴利与除害结合,防汛与抗旱并举,深入推进防汛抗旱工作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确保生命和用水安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三)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一是续建一批。抓好已开工的莽山、桃源、溪头、来洋洞、三百蹬5座水库工程,“引郴入燕”水系连通和盘江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完成四水治理、山洪沟治理等县级城市防洪项目建设任务;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灌区续建配套、小农水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西河综合治理续建等工程建设。二是新建一批。力争新开工建设茶安、黄口堰、东波、西湖、南湖、桐柏山6座中小型水库和宜章九层楼等4座小二型水库,新开工建设宜章乐水、老坪山水闸;三是储备一批。完成苏仙雷溪、观山洞、汝城团结中型水库前期,启动桂东石磨岭(普乐)大型水库、桂阳石陂中型水库以及汝城九龙江 等10座小型水库前期,抓紧完成规划内13座大中型水闸前期工作,加大水系连通等项目向上争资立项力度。四是保护一批。重点抓好湘江保护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抓好东江湖、青山垅、便江3个国家级和四清、大石、龙虎洞3个省级水利景区建设保护,抓好东江等12个省级重要水源地水质保护。

第三篇:中国女校的回顾及展望

中国女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国女校的历史回顾

一个半世纪,中国女校历经沧桑。中国女校历史的演变表明,不同时代的女子学校,有不同的时代使命,受历史的局限,其办学宗旨、办学形式、课程内容,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但从总体来看,女校在促进女子教育发展、促进男女平等和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一是,女子学校以其特有的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女性人才,特别是为第一代乃至前几代知识女性的成长,充当了母体角色。直至今日活跃在我国政界、科技界、文艺界、工商界的杰出女性,不少人曾在女校受过教育与熏陶。

其二是,女子学校的办学者中,不乏爱国民主人士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在妇女解放思潮的启迪下,他们注重通过教育唤起女性的觉醒,促使新一代摆脱封建纲常礼教,举起男女平等旗帜,投身于妇女解放洪流中去。女校培养的优秀知识女性,在中国近代史的许多重要事件与变革中起到了“酵素”的作用。

其三是,女子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创造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女校办学模式。在女校管理、校风建设、校园文化、课程设置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今天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女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中国女校的现状分析

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今的十几年间,中断了几十年的女子学校在中国大地复出。女校的再度兴起,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一.现状:.女子高等学校

从 1984 年至今的 16 年,中国女子大学呈发展趋势,据《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组提供的数据,截至 2001 年,全国共有女子高校 15 所。基本情况如下:

从办学体制来看:公立 9 所,民办 4 所,民办公助 2 所。

从办学层次来看:大学本科 8 所,大专、高职 7 所。

从所属关系看,全国、省市妇联所属 9 所。大学的女子学院 3 所。独立 3 所。.女子中等职业学校

除了青岛女职、吉林女职等有近百年历史的著名女校外,独立建制的女子职业高中或中专,各省市均有几所(目前暂无精确统计),多系公办建立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近年来也有少数的民办女子职专,如浙江衢州市行知女职,以培养农村实用女性人才为宗旨,办学颇有活力。3 .女子普通中学

“文革”中全国上百所女中全部取消。1981 年上海三女中率先恢复,86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两所女中创建,1994 年第一所私立的马莎女中在广州成立,1996 年民办公助的北京市华夏女中创建。据华夏女子教育研究所不完全统计,截至 2002 年 6 月,全国有 15 所女中,遍布 12 个省市。

从办学体制来看:公立 7 所,私立 7 所,民办公助 1 所。

从办学层次来看:完全中学 7 所,高中 4 所,初中 4 所。

从办学规模来看: 2000 人以上 2 所,1000 人以上 4 所,400 人以上 6 所,200 人以下 3 所。

实际上现有女中多于上述统计,此外尚有一些省市准备兴建。上述情况表明女子中学也呈发展趋势。

二.女校复出的社会背景

女子学校在中国中断二、三十年后再次复出,是偶然还是必然?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对女校复出的背景做些具体分析:.女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时代使命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为我国女校的复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的环境。

占我国人口一半的女性人才资源开发,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新世纪我国经济的腾飞。为新一代女性健康成长提供优质教育,提高女性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是一种强烈的社会需求。.国际国内妇女运动的蓬勃开展,为新型女校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与动力。历史证明,妇女解放运动与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相关。每一次妇女运动的高涨,都为女子教育带来发展机遇。近二十年来国际妇女运动蓬勃发展,尤其是 1995 年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对我国妇女运动影响更为直接和深远,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为女子教育发展提出了战略目标,把女性教育提到可持续发展的新高度。

1995 年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妇女发展纲领性文件——《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 — 2000 年)》。2001 年又颁发了 2001 至 2010 年的第二个妇女发展纲要,纲要提出的新女性素质要求及女性教育的时代使命,为新型女子学校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支持。.女校在中国有深远影响和深厚的社会根基。

几十年销声匿迹的女校,对青年人来说十分陌生,然而在中老年中却没被遗忘。有些早年毕业于女校的学生,更对女校情有独钟,认为“文革”中并未经过科学论证,就把女校包括扬名中外的名校一刀砍掉,是不自然的,她们渴望在今天繁荣似锦的教育百花园中,也有女校艳丽的花朵。因此,各地女校的复出都得到了她们的支持,不少女孩争报女子学校是受到曾在女校就读的前辈的影响。三.女校面临的挑战和改革探索

在今天女子学校的复出与过去的女校不同,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变化的社会环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办女校,不仅压力大、责任大,而且风险大、难度大。面临的挑战最主要的有两个:

一是:社会舆论对女校褒贬不一。

反对者认为:男女分校是不平等、不自然的事物,阻碍学生身心正常的发展。反对在今天恢复女校者的理由是:办女校是复旧,历史倒退。

赞同者则认为,男女合校表面上看来男女平等,但女生在校接受的仍是男性价值观主导的标准,女生离开学校时仍然是“第二性”。并且认为,女校阻碍女生发展的讲法,至今没有拿出证据。

主张今天试办女校者认为,以新的办学理念创建的新型女校,有其存在的现代价值,是不是复旧不能看形式而要看实质。

二是:面对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

无论是新建的女子大学、还是中学,由于没有老校的基础,没有名校的牌子,面对严酷的升学就业压力,在名校林立的大都市都很难立足。尤其是民办学校,要以高声誉赢得社会认可,绝非短短几年即可达到。

面对上述种种挑战,女校的办学者们以冷静的头脑在观念的碰撞中进行思考;以务实的态度进行教育改革的实践;以科学的精神探索新型女校的成功之路。

关于如何办好新型女校,女子中学的办学者们,通过几年的办学实践,逐步取得了一个共识,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女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搞好自身的定位。围绕定位当前还有几个重要问题需要理清。.什么样的办学道路,是当代女校的最佳选择?

从现阶段我国国情和教育改革的进程来看,走特色办学之路是女校唯一的选择,也是最佳的选择。

特色学校不一定是重点校、示范校,但一定是一所成功的学校、有生命力的学校。只有办出当代女校的特色,才能在教育的整体布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确立当代女校的培养目标。

以培养贤妻良母为宗旨的女校,以培养贵族淑女为目标的女校,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变迁而被淘汰。今天,女校承担的历史使命是通过建立与男女合校并驾齐驱的教育、课程与方法,唤起新女性意识的自觉,提高女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变迁对女性多重社会角色的要求,为其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尽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女子学校对本校的培养目标有不同的表述,但必须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四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这一基点上,切实提高女孩的生命质量,才符合时代的要求。.怎样认识当代女校的功能。

教育作为一种工具,通过办女校为女生创造更多受到优质教育的机会,通过教育改变女孩的命运,这无疑是当代女校的一个重要功能。

应该看到女校虽少,但女生却占了学生中一半。如何把握女生教育的规律,针对她们的生理、心理、体能特点去因性施教等一系列重大课题都有待我们去研究。如果我们把当代女校既办成一个教育实体,又办成一个研究女生教育规律的基地,尽管女校数量少,也能发挥很大作用。女校不断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广到男女合校中的女生教育中去,受益的就不仅仅限于女校就读的学生了。

当代女校如果能正确认识并全面发挥上述两大功能,其作用和贡献就将大大超过传统女校了。.如何把握好女校深化改革的着力点。

一是:用“四自”精神进行新女性品格的构建,启迪少女主体意识的觉醒。“四自”教育应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女性道德与心理教育应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二是:培养女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女生学习理科的兴趣与潜能,提高女生的科学素质。

三是:进行女子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女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优化。

中国女校的前景展望

一.当前求发展的三个对策

我国女校不仅数量很少,而且绝大多数是近十来年新建和转制而来的。稚嫩的新建女校,在严峻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有几个亟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是,加强女生教育和女校办学宗旨的宣传力度,争取政府和社会更大的支持。

近年来,教育的公平公正、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中的弱势群体等问题,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这是十分可喜的。但有些问题还需做进一步的思考,如:我国现行的教育中是否还存在性别歧视?女童教育是否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大、中学校中女生的弱势地位能否正视……等等。这些问题能否取得共识直接影响着女性教育的发展,也与女校的生存发展紧密相关。

一些发达国家一直否认本国存在性别歧视。在我国,上个世纪 80 年代以前也不承认女童教育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近二十年来,随着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扩大,教育上的差异日显,政府才深感“女童教育是难中之难”的命题。据 1990 年统计,全国 7 — 11 岁未入学儿童中女童占 81%。1994 年的统计表明,世界各国高等学校中女生平均占 47%,而我国较之少 7.34%。我国科学院女院士、工程院女院士只占 5.3% 和 6.2%。事实表明,法律上、制度上没有性别偏见,不等于决策和操作上的性别平等。从我国国情出发,给女生教育以特殊关注与政策倾斜,支持和鼓励女校办出特色是完全必要的。

二是,女校求得生存发展的关键是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真正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供女生选择。

我国女校起步早,中断时间长,许多著名女校未能延续下来是很大的损失。在国外,虽然自女校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女校利弊的激烈争论,但并未阻止一批优秀女校的存在与发展。美国的威尔斯理女子学院,韩国的梨花女大等校近年来采取与其他一流知名大学联办,学生间可以互转等措施,社会声誉更加提高。印度 SNDT 女子大学,现已发展为有 19 万学生的一流大学。日本、欧美、台湾地区均有不少历史悠久的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办得生气勃勃、颇具特色,以优质教育质量享誉社会。而我国女校新建的居多,办学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无论在规模、质量、师资、效益哪一方面,都与世界一流的女校相距甚远。要实现超越发展,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女校的先进经验尤为重要。

三是,对女校校长和教师进行性别意识的专门培训。

女校有其特殊性。女校的校长、教师不仅要具备一般的教育科学知识,还要学习和掌握女性学的基本知识和有关妇女的法规和政策,以树立社会性别意识、增强性别敏感。只有通过这种专门的培训,办学者和教师才能自觉运用性别视角去审视教育现象,把因材施教与因性施教结合起来,把男女平等的国策具体落实于教育教学过程中。

二.长远求发展的三个生长点

女校作为一种办学模式,能否与男女合校长期共存?这是国内外女校办学者共同关切的问题。我们的看法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校与处于主流地位的男女合校能否共存,要看其有无社会需要,有无现代价值,有无理论支撑。具备上述条件,当代女校就有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生长点。

办女校有没有社会需要?我们的回答是:凡是有现代办学理念,能为社会提供优质女生教育的女校,一定能为社会所认可、社会所需要。

女子学校的存在有无现代价值?社会舆论与理论界对此看法不一,综合现有研究成果,认为女校有存在的现代价值,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办女校为女生增加了选择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女校与男女合校共存,丰富多彩的办学模式可促进教育的繁荣发展。

第二,女校可以创造一种特定文化环境,避免或减少合校中的性别偏见,培养一些主流教育机构难以培养的现代女性品格和独立能力。

第三,女校作为探索女生教育规律的基地,在批判无性别的教育理论,推进性别差异研究由宏观向微观层面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该看到,近些年来国际国内学者们关于女性学、性别差异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这一大好势头。目前,世界已有 163 个女性研究中心,其中 66 个在欧美,89 个在亚洲。我国高校的女性研究中心也已发展到 30 多个。我们要借助这些雄厚的研究力量,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女性学的最新成果,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并且创造性地运用到女子学校的办学实践中去,就会在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下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迷失方向。

综上所述,女子学校的前景是光明的。美好前景的实现还需要我们去不懈的奋争、开拓和创造。

第四篇:2013年中国土地政策回顾及2014年展望

2013年中国土地政策回顾及2014年展望

一、2013年主要土地政策回顾

过去的一年,国土资源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各项政策中贯穿“保发展、保红线、保权益”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体系基本完善

党的十八大要求“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已成为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多年来,国土资源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把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一条主线,作为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平台,会同有关部门,与地方各有关方面一道,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1.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体系

初步形成了横向覆盖土地规划、供应、使用、评价、监管等各领域,纵向覆盖国家、省、市、县等各行政层级的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体系。

2.强化土地使用标准的执行

在供地环节,严格按照国家发布的《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供地,同时不断完善土地使用标准。从土地供应、利用、存量土地挖潜等环节进行了规范,提高了相关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3.促进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

4月,国土资源部印发《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3﹞3号),通过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要政策包括:鼓励和引导原国有土地使用权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市场主体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规范政府储备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规范城镇低效用地补偿,加强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

(二)耕地保护政策向纵深发展

2013年,国土资源系统持续推进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管护措施,尤其着力强化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探索多年的“激励性保护”也有了重大突破;同时,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适应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转变,耕地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有了重大进展。

1.基本农田数据库系统建设加快,耕地保护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速。

2.全面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已成为当前耕地保护的重心。2013年,500个示范县在全国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民参与、整县推进”的新模式,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向新高潮。

3.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有新的突破,激励性保护探索成效显著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精神,按照“十二五”规划关于“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耕地保护补偿试点”要求,国土资源部积极推动有基础、有意愿、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补偿试点从市县扩展到省级,并开始逐步向更大

范围推广。各试点地区结合当地实际,选择补偿和激励的方式也逐渐多样,成效显著。具体试点模式有:对承担耕地保护责任与义务的农民或农民集体进行直接补偿;对农民自发开展的小规模基本农田整治给予补助;对基本农田管护和质量建设给予补助,包括对基本农田管护进行补助、对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给予补助、对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进行补助等。

(三)权益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继续完善

1.加快推进征地改革制度,依法进行土地征收

2013年5月,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严格管理防止违法违规征地的紧急通知》(国土资电发〔2013〕28号),要求处理好“保发展、保红线、保权益”的关系,不得强行实施征地,杜绝暴力征地。征地程序不规范、补偿不到位、安置不落实的地区,必须立即进行整改;存在违法违规强行征地行为地区,要严肃查处;凡整改、查处不到位的地区,不得继续实施征地。

2.加大保障房建设用地供应力度

2013年4月22日,国土资源部印发《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3年行动方案》,落实633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供给,严格目标责任考核。2013年,全国计划改造各类棚户区304万户。截至11月底,已开工323万户,占目标任务的106.2%,超额完成土地供应任务。

3.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整合房屋、林地、草原、土地登记的职责,由一个部门承担。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基本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这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市场体系,保护不动产权利人合法财产权,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截止目前,全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率达到97%。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也在全面推进中。

(四)加强宏观调控,严格土地市场监管

1.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

为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2月26日下发《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17号),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仍处在关键时期,要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文件要求各地区要根据供需情况科学编制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保持合理、稳定的住房用地供应规模。原则上2013年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应不低于过去5年平均实际供应量。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住宅用地供应9.17万公顷,同比增加28.4%,远超近五年同期均值(6.29万公顷)。商品住宅用地供应7.13万公顷,同比增加37.3%,也超过了近五年的同期均值。

2.重申严管“小产权”房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11月22日发布关于坚决遏制违法建设、销售“小产权房”的紧急通知。要求坚决遏制在建、在售“小产权房”行为,建设、销售和购买“小产权房”均不受法律保护。对违法建设、销售的“小产权房”开展一次集中排查摸底,结合实际研究提出分类处理的意见。

3.规范土地储备融资行为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文件理清土地储备业务与融资的关系,切实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为政府供应“净地”提供有效保障,保障土地储备工作规范健康运行。

4.加强建设用地供后监管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建立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加强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全程监管的通知》,决定在总结土地利用动态巡查试点城市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对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情况实行全程监管。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主要包括八方面内容。从建设项目跟踪、信息现场公示、价款缴纳提醒、开竣工预警提醒、开竣工申报、现场核查、闲置土地查处、建立诚信档案八个方面加强监管。

(五)差别化用地政策进一步细化

对不同行业用地,针对其各自特点,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出台差别化的管理政策。出台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用地政策,配合民政部落实保障养老用地的政策,配合国务院关于铁路和公路领域改革,出台盘活铁路用地资源,鼓励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及优先保障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的政策。在用地计划、供地方式、税费减免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管理。

二、土地政策的地方实践

(一)开展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探索

试点模式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对农民自发开展的小规模基本农田整治给予补助。二是对基本农田管护和质量建设给予补助,包括对基本农田管护进行补助、对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给予补助、对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进行补助。三是对承担耕地保护责任与义务的农民或农民集体进行直接补偿。广东省率先在全国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广西在全区范围内推广龙州“小块并大块”的耕地保护补偿模式,采取“先建后补、以补促建”方式,对农民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给予补贴。浙江省和厦门市也进行了相关试点。

(二)探索征收存量土地年租金

杭州市和哈尔滨等市出台了土地年收益征收管理办法,探索对划拨土地使用权出租征收土地年租金,杭州市近十年平均每年收取2000多万左右,2012年土地年收益的征收达历史最高为4134万元。通过征收年租金,政府每年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存量土地收益,加强了对土地二级市场的管理,扩大了有偿使用的范围,避免了国有土地资产流失。弥补土地收益征管的空白,形成一级、二级全面征收覆盖的良好局面。

(三)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东莞市探索集体土地“统筹开发、利益共享”模式,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更多地向农民倾斜。汕头市潮南区在扣除征地补偿费等相关费用后,将土地出让纯收益的20%返还给村集体,10%留存镇政府。广东在“三旧”改造中注重多目标互惠共利,合理分配土地收益。

(四)探索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各类社会事业用地的市场配置

深圳市推进国有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各类社会事业用地的有偿使用,明确划定国有经营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用地的有偿使用范围和供应方式,实施差别化的地价政策。通过协议和招拍挂方式出让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发挥了价格机制的内在约束作用,体现了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的真实市场价值,丰富了土地有偿使用方式,为法律的完善和修改提供政策储备。

(五)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探索创新农民的土地发展权

北京市采取政府主导模式,在海淀区唐家岭地区开展利用集体土地建设城市绿地公园、回迁安置房和公共租赁房。上海市采取集体主导模式,以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为建设主体,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定向用于来沪务工人员等租住。通过试点,增加了农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创新集体土地利用方式。

(六)开展旅游用地试点

桂林、秦皇岛两市开展旅游产业用地试点改革。探索农民利用集体土地参与旅游开发、分享收益的模式,让农民不失地、不失业、不失居,分享旅游业发展成果。

(七)安徽全省开展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

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征地制度,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促进城镇化发展。统筹城乡土地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探索耕地保护新机制,统筹推进耕地保护。

三、对2013年土地政策的评价

总体来看,2013年的土地政策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重审批转向重监管

2013年,国土资源部加强了批后监管,管理工作的重心从重审批转向了重监管。部署建设基本农田数据库,保障基本农田落到实处、低效用地再开发数据库等,加强对试点地区的监管,严格规范试点政策的有效执行。建立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加强土地现状调查和用地管理信息的套合,确保了土地利用监管的准确和高效。

(二)从重增量转向重存量和增量并重

按照统筹增量和存量用地的要求,协调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各项试点,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促进了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已在除西藏、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全面推开,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也已在10个省份开展。这一系列的部署,都对建设用地空间的释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土地管理已从重增量向重存量和增量并重转变。

(三)从重出台政策到重政策效果

从2011年起,每年都对已经实施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后评估。2013年,对国家和我部安排部署的国土资源改革试点进行总结评估,分析改革试点的进展、问题及成效,提出试点成果转化、深化或调整的意见建议。对征地制度改革试点、节约集约用地试点、采矿用地改革试点、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集体土地建设租赁房试点进行评估。

土地政策层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改革试点仅局限于解决一时一地的问题,对制度改革关注不够。

2.改革创新需要从制度层面推进。

四、对未来土地政策基本判断

(一)从基层吸取好的成功做法,上升为政策法律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应充分尊重地方和群众首创精神,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及时上升为政策、制度和法律。当前我国多层次改革试点格局基本形成,国土资源部与相关省区市也联合部署开展了多个领域的改革试点,形成了“全面探索、局部试点、封闭运行、结果可控”的试点运作模式,积累了丰富的试点经验。今后会加强对地方实践探索的总结提升,对其成功的做法上升为政策和法规,固化下来。

(二)推进土地政策的区域化和地方化

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土地政策大都是地方政策。土地政策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地方性。未来土地政策改革的方向,应当按照资源禀赋、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制定区别对待的土地利用战略和土地管理政策。

(三)土地政策将更好地服务于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中国经济结构正处在重大转型期,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引导经济发展、平衡区域利益、增加地区经济发展活力的作用愈发重要。未来土地政策将围绕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真正得以实现。注重土地政策与财税体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相互配合,促进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建立。

(四)2014年土地政策的主要方向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明确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重点和要求,对于全面建立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缓解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工作会议又对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今后城镇化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判断,2014年国土资源部重点关注的政策领域为:

1.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中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第一条就是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在农地流转不断扩大及建设新型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国土资源部将会继续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同时探索新形势下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创新,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政策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限定城市发展边界,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明年国土资源部将会全面推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用地规模实施总量控制和减量供应,加大存量建设用地供应,减少新增建设用地。全面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细化各类用地标准。

3.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要求,2014年,国土资源部将会研究起草《不动产登记条例》、《不动产登记办法》等规章制度,整合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做好国家层面有关不动产登记衔接工作。

4.继续深化征地制度改革

征地制度改革,2014年将会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在全面总结各地征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现行征地制度,缩小征地范围,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着力于建立完善多元保障机制。

5.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

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扩大权能,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切实保障宅基地的用益物权,针对现在农村宅基地在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好宅基地管理制度,同时要探索宅基地上的农民住房的财产性收益的路子。

6.继续深入推进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逐步缩小划拨用地范围,以公平、公开、有偿的方式配置土地资源,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用地有偿使用,清理存量划拨用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针对不同产业、不同用地类型提供不同的有偿使用方式,弥补一次性收取地价款单一方式的不足。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居住用地供应。

以上仅是《2013年中国土地政策蓝皮书》涉及到的部分内容。此外,本书还包括了2013年我部出台的土地规划计划、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政策的回顾评价及展望,同时还对今年我部重点关注的征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管理、农村宅基地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阅读。

第五篇:2010年中国LED产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2010年中国LED产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2011/1/5/8:15来源:LED环球

回顾2010年,中国LED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不管是在政府对LED产业的政策扶持上,还是LED技术的进步上,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游领域:国内企业积极布局上游产业,引发产能过剩疑虑

2010年,中国企业对LED上游领域的投入可以说是不惜重金,年初由于受到LED芯片供货吃紧的影响引发的MOCVD市场大战几乎持续到了年底。3月,三安光电开始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启动芜湖光电产业化项目,计划引进100台MOCVD设备。4月份,三安光电董事会通过决议,向美国维易科精密仪器有限公司(Veeco)订购40台MOCVD,并确保双方约定2010年内交货安装。2010年12月17日,安徽三安收到市政府给予其中15台设备进度补贴款和10台设备定金补贴款合计12552万元。

7月,德豪润达发布的公告显示,德豪润达欲采购130台MOCVD设备,并与2011年底前交货。上述设备采购将在芜湖及扬州建立全新的LED外延片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完善德豪润达的LED产业链。

根据集邦科技(TRENDORCE)旗下研究部门LEDinside最新发表的“2010年中国LED芯片企业行业分析报告”指出,中国在未来几年规划增加的LED设备MOCVD台数超过1200台,其中今年规划增加的MOCVD数量超过300台。随着中国MOCVD设备的大幅增加,LED行业关于LED产能过剩的观点开始流行于整个行业,引发了行业关于LED产能过剩的思考与分析。

对于国内企业的LED上游布局,现在我们无法看到实际的效果,不过随着MOCVD设备的路上上马,相信2010国内企业的MOCVD设备布局对中国乃至全球的LED产业的影响将在2011年得到慢慢的体现。中游封装:国内企业发展不平衡,群龙无首

2010年国内封装产业以国星光电成功登录A股市场为拐点,万润、鸿利、瑞丰、雷曼也积极跟进,掀起了国内封装企业一轮上市热潮。6月份,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星光电”)IPO申请获证监会审核通过。据了解,国星光电目前为中国大陆前三大LED封装企业之一,也是产量最大的SMDLED封装企业(不含外资企业)。

据中国证监会昨日公告,创业板发审委定于11月12日召开2010年第71次、72次工作会议,审核深圳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12月24日,雷曼光电刊登招股意向书,公司拟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68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6700万股,将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交易。12月27-29日,雷曼光电将在深圳上海北京三地进行路演推介,1月4日正式申购。作为国内LED产业中高端民族品牌,雷曼光电为2010年的中国封装企业上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据高工LED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封装产品线中SMD所占比例相比台湾企业仍然偏低。以前100家封装企业为例,SMD月产量基本在60-80KK之间,除了少数几家企业可以达到100KK以上的产量。这个数字是今年台湾前10大封装厂平均月产能的1/10.今年国内封装企业在SMD产能上已经形成三大梯队,第一梯队为以国星光电为首,月产能100-250KK之间,目前这样的企业不超过10家;第二梯队月产能在60-100KK之间,企业数量约占总数的5%;第三梯队月产能在20-40KK之间,企业数量占总数的30%.从产能上看,显然国内封装企业并没有绝对的领先者,相互之间的差距较小。

2010年国内封装行业出现了一窝蜂上马大功率封装项目的景象。目前量产产能普遍在1-3KK/月之间,少数企业可以达到5KK/月。

“垂直整合”是2010年中国乃至全球LED产业热议的话题,无论是从上至下整合还是从下至上的整合,无疑都会对那些专注于封装的企业产生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包括未来的芯片供应和器件封装成本。4月份国内显示屏芯片龙头企业杭州士兰明芯母公司士兰微对外宣布公司计划切入LED芯片的下游封装业务,进一步提升LED业务的盈利水平。同样在这个时候,国内LED芯片大厂三安光电宣布出资4080万元牵手奇瑞汽车做大封装产业。

同时,台湾封装产能约50%转移至大陆,截至2010年三季度,前8大台湾LED封装厂的产品线已基本形成以SMD为主,大功率为辅的结构,其中SMD单月产能超过6000KK,2011年月产能有望突破9500KK,较今年增长51%.前8大封装厂除先进电之外,已经全部在内地开设工厂。其中光宝科技在内地的产能最大,达到750KK/月;其次是亿光电子500KK/月。目前台湾在大陆的封装产能已经占到其全部产能的42.3%,2011年有望突破50%。

下游领域:示范项目主导,亟待标准规范

一轮轮的政策利好,如同波浪般不断推动LED行业发展之潮。日前,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项目(LED道路/隧道照明产品)公布中标入围结果,并进行公示。

为了促进LED半导体技术本土化、成熟化、产业化,紧随LED应用的世界发展趋势,中国政府早在2009年初就由中国科技部推出了“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城市方案,这是中国政府在中央层面对LED第一轮大规模政策扶持。第二轮政策诞生于2010年10年4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即所谓的合同能源管理EMC.意见提出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使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虽然前两轮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缺陷,然而在政策激励下,很多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和重视LED行业的发展潜能,并掀起了一股“LED热”的浪潮。可以说,在当前的中国LED照明的普及过程中,政府发起的示范工程起到主导作用。

然而,成本依然困扰LED照明普及。对与广大老百姓而已,使用高于普通白炽灯数十倍的LED灯具显得格外奢侈。这也是困扰当前LED照明发展的最大障碍。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国内企业在LED上游领域的积极布局,LED芯片价格有望得到大幅下降。同时国内封装企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提高LED灯泡的性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除了价格方面的影响外,相关标准混乱、门槛过低也是瓶颈。行业内LED灯具质量良莠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LED市场推广。在没有大规模的普及LED照明之时,一部分使用过的消费者对LED照明产品的质量提出了质疑。让消费者对此产生了一种排斥心理。同时伴随着高昂的价格。加重了消费者对LED灯具推广中常用的“性价比”的质疑。所以,行业内亟需出台加强版的LED照明标准,以规范市场。

展望2011年,在大规模的MOCVD设备相继上马的推动下,预期LED价格将得到进一步的下降。同时,LED背光市场预计在2011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将全面主导显示领域。这加大了对LED相关产品的需求,拉动LED产业的发展。在全球环保意识高涨下,LED照明已成为许多国家主要发展的政策之一,在国家政策力推动下,将有助于LED照明产值提升。2011年LED照明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预计2011年全球LED照明产值渗透率将突破10%。

下载中国汽车涂料工业的_十二五_回顾及_十三五_展望_一_闫福成(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汽车涂料工业的_十二五_回顾及_十三五_展望_一_闫福成(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