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淤地坝工程河南地方标准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
河南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根据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申报2016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15]236号)要求,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监测监督站于2015年12月提交了“《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地方标准修订计划任务书”,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16]127号),将《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列入《2016年度第一批河南省地方标准修订计划》。1.2 承担单位
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监测监督站。1.3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孙觅博,戚世森,王银山,杜晓晓,陈相龙,高翔,雷振华。1.4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
付瑞杰,轩慎民,吕仲祥,易善亮,白建峰,杨东英,苏航,李鹏,黄山,王相谦,张彬,李承骏,闫志强,王海涛,任春萍,蔡能博,李松涛,李秀菊,田振女,孙缔英,孟春丽,魏磊,孟博霞,郭涌,程晋亮,景晶,付扬戬。2 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发[2012]9号)、《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号)、《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部令第9号)、《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6号)、《河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7号、《河南省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豫水建[2014]7号)等有关法规规定,水利工程实行政府部门监督、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勘测设计和施工单位保证的质量管理体制。河南省各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在工程建设期间实施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监督职权,进行质量监督。各级质量监督机构代表政府行使监督职能,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强制性监督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质量。
河南省是全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 域的省份,土地面积16.7万km2,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监测监督站(以下简称省质监站),是受河南省水利厅委托对全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专职机构。主要职责是:归口管理全省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指导省辖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工作;对河南省人民政府或其委托河南省水利厅组建项目法人的水利工程及河南省水利厅指定的其他水利工程实施质量监督;参加受监督水利工程的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监督水利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项目种类繁多,不仅包括水利水电本身的枢纽工程、输水工程等,还包括为运行管理服务的房屋建筑工程、专用输电线路工程、桥梁码头工程、专用公路及专用铁路工程等等。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 176-2007),将工程外观质量定义为通过检查和必要的量测所反映的工程外表质量。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外观质量评定主要依据《评定规程》中附录A《水利水电工程外观质量评定办法》,将水利水电工程按工程类型划分为枢纽工程、堤防工程、引水(渠道)工程和其他工程4类。对堤防工程、引水(渠道)及其建筑物工程规定了具体的外观质量评定项目、质量等级、赋分标准及其中检查、检测项目的质量标准; 对枢纽工程规定了外观质量评定项目、质量等级、赋分标准,但未规定检查、检测项目的质量标准;对于其他工程,仅规定了有关水工建筑物单位工程中的房屋建筑分部工程外观质量评定项目及好、一般、差的质量等级,但未规定评定项目的质量标准。可见,现行水利水电工程外观质量分级标准、评定项目、质量标准等不够系统、完整,操作性不强,给实际评定工作带来不便,不同的人评定尺度难以统一,影响评定工作的客观公正性。
所以,为规范河南省的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加强对河南省水利工程外观质量,统一河南省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方式,规范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工作,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维护水利建设工程各方及用户的合法权益,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等有关法规规章规定,以及有关规范、规程、建设标准等,结合我省水利工程外观质量工作实际,制定《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是十分必要的。3 主要起草过程
2015年11月成立标准编写小组,结合省内外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工作实际和经验,2017年4月完成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2017年4月下旬,邀请水利系统内专家对编制的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评审。
2017年5月,根据水利系统内专家的评审意见,编写小组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完善,报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编制原则与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4.1标准编制原则与依据
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实施指南,以及相关技术规范进行修订。4.2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是在遵循《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发[2012]9号)、《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号)、《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部令第9号)、《河南省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豫水建[2014]7号)等相关法规规章规定的前提下编制,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无不相符合之处;对于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关条文已直接引入文本,成为本标准的内容,也无相抵触之处。
5 主要条款的说明:(本条内容引用标准原文编号)术语和定义
SL 176和DB41/T 129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程外观质量检测
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和规定的检测程序、方法,在工程现场采用检查、量测等技术手段确定建设工程外表质量特性的活动。
3.2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
为水利工程实体质量和外观质量提供检测服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按规定取得相应检测资质并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担检测业务,对社会出具公正性检测数据或检测结论的社会中介机构。
3.3 检测人员
具备相应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知识和能力,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管理或行业自律管理的规定取得执业资格,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从事检测技术管理和检测操作人员的总称。
3.4 检测设备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在检测工作中对检测结果作出判断所使用的符合计量认证规定的计量器具设备及辅助器 材的总称。基本规定
4.1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取得省级及以上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应资质等级证书,并在其资质许可范围内从事相应的检测业务。
4.2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4.3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开展质量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并对检测数据、检测结论和检测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4.4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在检测完成后应及时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经检测人员、审核人员、授权签字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检测专用章后生效。
4.5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开展诚信管理,在水利行业守规则,讲诚信,规范诚信行为,遵守检测程序,做到检测数据结论客观、真实、规范。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的制定和分类 5.1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制订和确认原则 5.1.1 水利工程项目划分确认后,项目法人(现场管理机构)应及时组织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根据工程特点和相关技术标准,按照本标准类型各项目所列质量标准提出工程项目的外观质量评定标准。5.1.2 本标准中有明确规定的项目,按本规定执行,外观质量标准不再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确认。
5.1.3 本标准中未列出而工程中既明显又较重要的外观质量项目,项目法人应组织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按相关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结合本标准的工程类型研究制订质量标准及标准分,报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监测监督站(以下简称“省质监站”)确认后,作为本标准的补充,在河南水利网(www.xiexiebang.com)工程质量监督专栏上公布,其他工程可直接使用。
5.2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分类
5.2.1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按工程类型分为枢纽工程、堤防工程、引水(渠道)工程、其他工程4类。
5.2.2 水利工程的其他工程外观质量评定主要包括水利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外观质量评定和水利工程专业公路外观质量评定。
5.3 外观质量评定标准
5.3.1 枢纽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按表1的规定。5.3.2 堤防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按表2的规定。堤防工程较大交叉连接建筑物外观质量评定标准按表3的规定。
5.3.3 引水(渠道)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按表
3、表4的规定。5.3.4 水利工程房屋建筑项目划分为分部工程时,外观质量评定标准按表5的规定;项目划分为单位工程时,执行GB 50300和GB/T 50375。
5.3.5 水利工程专业公路项目划分为分部工程时,外观质量评定标准按表6的规定;项目划分为单位工程时,执行JTG F80/1。水利工程外观质量检测
6.1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包括工程实体质量检测和工程外观质量检测。
6.2 外观质量检测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对工程外部尺寸、表面平整度、轮廓线、立面垂直度、大角方正等进行的量测。
6.3 大型水利工程、省重点工程、省管工程以及大型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项目法人应委托具有水利工程检测甲级资质证书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其他水利工程项目,项目法人应委托具有水利工程检测乙级以上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单位的检测范围不应超越计量认证的检测能力。
6.4 单位工程完工后,项目法人应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单位到工程现场,根据水利部令第36号、SL 734等有关规范规程、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工程项目划分 和外观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编制工程质量检测方案。工程质量检测方案宜包括实体质量和外观质量,检测数量和部位应有代表性和可追溯性。项目法人应将工程质量检测方案报质量监督机构批准后执行。
6.5 单位工程未完成,涉及到工程蓄水、过水验收时,个别工程部位将被淹没,项目法人应提前组织有关人员按规定进行淹没范围的工程外观质量检测工作,并拍摄有关影像资料,作为单位工程外观质量评定的依据。
6.6 质量检测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检测依据、检测方法、检测内容、检测仪器设备、检测部位、检测数量等。
6.7 检测单位在检测完成后应按照水利部令第36号和合同及有关标准及时、准确地向委托方提交质量检测报告,并对质量检测报告负责。
6.8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检测单位出具虚假质量检测报告,不得篡改或者伪造质量检测报告。
6.9 项目法人应在外观质量评定前5个工作日,将检测报告报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6.10 外观质量抽检,应成立由1名评定组成员负责、参建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现场检测小组,现场对检测报告中的检测项目进行复测。质量监督人员列席外观质量评定时,应重点监督现场检测工作。6.11 抽测数量应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不少于25%,且所抽测的各检测项目抽测总数不少于10个点;现场检测小组应做好现场检测记录工作,详见《单位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检测记录表》(附录A),并标明抽检的部位、高程或桩号;现场检测小组参加人员均应在现场检测记录表上签字。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的组织和程序 7.1 外观质量评定组织
7.1.1 外观质量评定由项目法人组织,外观质量评定组由项目法人、监理、设计、施工及工程运行管理等单位持有外观质量评定证书的人员和从省外观质量评定专家库中抽取的专家共同组成。从省外观质量评定专家库中抽取的专家不少于3人;若某参建单位中无符合条件的人员,则该单位不作为外观质量评定组成员;评定组总人数一般不应少于5人,大型工程不宜少于7人(如该单位工程由2个或以上施工单位完成,则施工单位各派1人参加;若该单位工程由分包单位施工,则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各派1人参加)。
7.1.2 外观质量评定,项目法人应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质量监督机构,质量监督机构应派员列席外观质量评定会议。
7.1.3 质量监督机构派员列席外观质量评定会议时,应按DB41/T 1297有关要求,对外观质量评定组参建各方人员 资格、是否从省外观质量评定专家库中抽取专家以及评定的程序、内容等进行监督,同时抽查工程质量检测资料。
7.2 外观质量评定程序
7.2.1 项目法人按要求组建外观质量评定组,宣读评定组成员名单;评定组推举1名成员为组长,负责安排(领导)评定工作。
7.2.2 项目法人向外观质量评定组介绍单位工程建设有关情况。
7.2.3 外观质量评定组成员熟悉外观质量评定标准及有关设计图纸、文件。
7.2.4 外观质量评定组现场检查和检测,对检查项目进行现场打分,对检测项目的抽检数据做好记录(附录A)。
7.2.5 统计外观质量评定得分。
7.2.6 讨论并通过外观质量评定工作报告。7.3 检查项目评定
7.3.1 评定组成员按照外观质量评定标准对检查项目进行全面检查,枢纽工程、堤防工程、引水(渠道)工程按等级填写检查项目外观质量现场评定表(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不得离开现场后凭印象评定,评定组成员在各自的检查项目外观质量现场评定表上签名后,交给组长进行汇总。7.3.2 各检查项目外观质量等级的评定得分计算 a)根据外观质量评定组成员评定的检查项目质量等级,计算评定组成员各检查项目评定得分(评定组成员各检查项目评定得分=各项标准分×评定组成员评定等级);
b)将评定组成员各检查项目评定得分进行统计汇总(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计算各检查项目平均分;
c)计算各检查项目评定的得分率(各检查项目得分率=各项平均分÷各项标准分);
d)根据各检查项目评定的得分率确定各检查项目的评定级别;
e)评定组成员在统计汇总表上签名(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
f)按照各检查项目的评定级别将对应的得分填写在外观质量评定表中(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
7.4 检测项目评定
7.4.1 各检测项目外观质量评定等级分为四级,各级标准得分见检测项目外观质量等级与标准得分表(表7)。
7.4.2 检测项目合格率的确定,采取检测报告结论与现场抽检的检测结果相比较,且“就低不就高”的原则。
a)当所抽检的检测项目的合格率大于或等于检测报告中该项目合格率时,采用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中的合 格率。
b)当所抽检的检测项目的合格率小于检测报告中该检测项目合格率时,采用现场抽检项目的合格率。
7.4.3 按照《检测项目外观质量等级与标准得分》确定检测项目等级,将对应的得分填写在外观质量评定表中(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
7.5 统计外观质量评定得分
7.5.1 外观质量评定组对已填好的外观质量评定表进行统计,计算出“实得分”、“应得分”。
7.5.2 外观质量得分率计算见公式(1)。
外观质量得分率=(实得分÷应得分)×100%(1)外观质量得分率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7.5.3 当一个单位工程中包含有枢纽、堤防、引水(渠道)、其他等多种类型的分部工程时,且各类型工程的外观质量得分率均不低于70%,取各工程类型的外观质量得分率的权重值作为该单位工程的外观质量得分率,见公式(2)。
外观质量得分率=(a×m/i + b×n/i + c×l/i + d×k/i)×100%(2)式中:
a---枢纽工程外观质量得分率; b---堤防工程外观质量得分率; c---引水(渠道)工程外观质量得分率; d---房屋建筑外观质量等分率; m---枢纽工程分部工程个数; n---堤防工程分部工程个数; l---引水(渠道)工程分部工程个数; k---房屋建筑分部工程个数;
i---单位工程分部工程总数。i=m+n+l+k
(不包括评价分部工程)7.5.4 当单位工程只作为评价项目时,其所属分部工程的外观质量得分率均应达到70%及其以上才能够进行评价验收。
7.5.5 外观质量评定组成员签名。外观质量得分率计算完成后,外观质量评定组成员对评定情况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在评定表内签名。
7.6 房屋建筑工程外观质量评定
7.6.1 房屋建筑工程划分为单元工程时的外观质量评定。房屋建筑工程作为一个或多个单元工程划分在水利工程的分部工程中,单位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时,对该分部工程中房屋建筑单元工程进行必要的量测、检查,量测、检查结果纳入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相应检测项目中评价。7.6.2 房屋建筑工程划分为分部工程时的外观质量评定。房屋建筑作为一个或多个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外观质量评定时,应分别进行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水利工程专用公路外观质量评定和水利工程房屋建筑外观质量评定,并分别计算得分率。
7.6.3 水利工程房屋建筑外观质量评定等级分为四级,各级标准得分见(表
8、表9)。
7.6.4 水利工程房屋建筑外观质量评定程序、检查项目评定、检测项目评定、评定得分统计同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见表5和附录N、附录O、附录P)。
7.6.5 房屋建筑工程划分为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对水利工程中独立的、规模较大的房屋建筑工程作为单位工程,工程质量评定应执行GB 50300、GB/T 50375。
7.7 水利工程专用公路外观质量评定
7.7.1 水利工程专用公路外观质量评定,执行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程序,使用《水利工程专用公路外观质量评定表》(表6)。
7.7.2 水利工程专用公路划分为单元工程的外观质量评定。专用公路作为一个或多个单元工程划分在水利工程的分部工程中,单位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时,对专用公路单元工程进行必要的量测、检查,量测、检查结果纳入水利工程外 观质量评定相应检测项目中评定。
7.7.3 水利工程专用公路划分为分部工程时的外观质量评定。专用公路作为一个或多个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外观质量评定时,依据《水利工程专用公路外观质量评定标准》,按照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程序进行(见表6和附录Q、附录R、附录S)。单位工程外观质量得分率应按水利工程和专用公路的权重进行计算。
7.7.4 水利工程专用公路划分为单位工程时的外观质量评定。执行JTG F80/1进行评定。
7.8 外观质量评定工作报告
7.8.1 外观质量评定工作组应根据评定情况形成外观质量评定工作报告,作为外观质量评定成果。
7.8.2 外观质量评定工作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b)c)d)e)f)g)单位工程建设内容;
外观质量评定程序(评定组人员组成); 检查项目外观质量现场评定表; 检测项目现场检测记录表; 外观质量现场评定汇总表; 外观质量评定表; 外观质量评定结果。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结论核定 8.1 单位工程外观质量评定结束后,项目法人应在单位工程评定验收前将外观质量评定工作报告报质量监督机构。
8.2 质量监督机构应对外观质量评定工作报告进行审查,并核定外观质量评定结论。
8.3 质量监督机构在核定外观质量评定结论时,应重点核查以下内容: a)作;
b)c)d)正确。
8.4 当质量监督机构核定意见与项目法人一致时,可在核定栏内填写:“同意外观质量评定结论”;质量监督机构对外观质量评定有异议时,应责成项目法人组织外观质量评定组成员进一步研究,并将研究结果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定;当双方对质量结论仍然有分歧意见时,应报上一级质量监督机构协调解决。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
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向水利系统内从事水利工程质量监 项目法人是否按规定程序开展外观质量评定工外观质量评定组的组建是否满足要求; 是否按批准的检测方案进行了检测;
外观质量评定得分率的统计计算方法及结论是否督、施工、科研、设计、高校等专家征求意见,各位专家对本标准无重大意见分歧。根据审查意见,编写小组进行了修改完善——详见《河南省地方标准征求意见汇总表》,完成本标准送审稿。作为推荐性或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
建议《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实施。贯彻标准的措施建议
本标准归口单位成立技术专家组,举办培训班,组织参与质量监督的相关人员和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人员集中学习本标准的内容和方法。各市县建立完善推广本标准的制度或实施方案,促使标准得以贯彻落实。参考文献
标准编写小组
2017年5月27日
第二篇: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 管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印发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11]1703号)有关规定,结合淤地坝工程特点,制 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地方建设的淤地坝 工程,其它投资渠道建设的淤地坝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 划》为指导,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为重点,兼顾其它水土流失严 重的地区,坚持以小流域(片)为单元,建设骨干坝、中、小型淤地坝 台理配置建设功能互补作用相济的小流域坝系。
第四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投入由中央,地方和受益区群众共同承 担。各地应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地方建设资金,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受益区群众投劳参与工程建设。
第五条 淤地坝建设实行分级管理,各级水利水保部门要按照职 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主要负责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的规划编制、监督检查、技术指导和培训、小流域坝系考核评估等工作。省、市级水利水保部门负责组织本辖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前 期工作文件编制(审查)、建设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组织和指导 工程建设实施。
县级水利水土保持部门作为工程建设单位具体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要成立由县级人民政府主管领导负责的淤地坝工程建设组织领导机构。
第二章 前期工作
第六条 黄委会和有关省(自治区)编制《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按权限报有关部门审批,各省(自治区)水利水保部门根据《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坶规划》确定的实施范围、建设重点和有关政策,组织编制省级《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重点明确近期建设任务、布局和措施等按权限审批后报水利部门。
第七条 省级水利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省级《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组织各地以小流域(片)为单位,编制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单坝工程初步设计。
第八条 小流域坝系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单坝初步设计编制应符合国家有关规程、规范要求。坝系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明确淤地坝工程的数量、布局、规模、投资和建设时序,单坝工程初步设计应达到施工要求。
第九条 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项目区选择应符台以下原则:(一)水土流失严重,亟待进行治理;
(二)县级政府将淤地坝安全度汛纳人当地防汛管理体系。(三)治理程度达到30%以上,且已纳人近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 的小流域;
(四)水土保持机构健全,技术力量有保证;
(五)当地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高,投劳有保障。
下游影响范围有居民、学校、工矿、交通等重要设施的区域不得修建淤地坝。
第十条 小流域坝系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和骨干坝初步设计编制单位必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丙级以上资质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乙级以上资质 ;中小型淤地坝初步设计编制单位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丙级以上资质或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丙级以上资质。骨干坝和中小型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前期工作承担单位资质要求与单坝工程初步设计相同。
承担小流域坝系和单坝工程前期工作的规划设计单位,对所采用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十一条 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单坝工程的审批程序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省级水利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投资改革体制、转变政府职能的有关原则和要求确定。
第三章计划和资金管理
第十四章 根据淤地坝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审批情况和和建设计划申报要求,省级水利、发展改革部门在向水利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的中央补助投资建设计划中,应明确淤地坝工程建设任务与规模。
第十三条 列人中央补助投资建议计划的淤地坝工程建设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已批复该淤地工皿工程所在的小流域工皿系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有关部门审查审批;
(二)地方配套资金、群众投劳承诺、以及建后管护责任已落实;
(三)具备工程施工的基本条件。
第十四条 淤地坝工程投资在中央分省(自治区)切换下达地方中央投资计划中安排。中央投资规模计划下达后,省级水利、发展改革部门应及时将工程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分解落实到具体坝系和单坝工程。同时,将计划下达文件抄送相关部委及黄委审核备案。
在中央下达的省级淤地坝工程建设总任务和补助投资总规模内,各具体单坝中央投资补助额度由省级发展改革,水利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五条 省级分解投资计划应明确淤地坝工程类型、数量、总投资、投资、所在坝系、坝名、资金来源及工作要求等事项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出资及其他资金来源责任并确保纳人计划的淤地坝工程已按规定履行完各项建设管理程序。
第十六条 淤地坝工程中央补助投资优先安排地方投资落实、建后管护到位、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
第十七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要严格按照省级分解投资计划和批 复的初步设计组织实施不得随意变更计划和设计。因特殊情况确需对单坝工程计划任务、位置、规模、概算投资等进行调整时,建设单位须按程序上报,经原审批单位审批。
第十八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资金必须设立专账并严格按照批准 的工程建设内窖和规模使用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
推行资金使用县级报账制项目开工建设后可向承建单位拨付一 定此例的预付资金其余资金根据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经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和验收台格后分期拨付。
第十九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资金只能用于主体工程建设所需的各项支出,土地占有、搬迁及淹没损失补偿费用不得列入工程建设投资。
第二十条 淤地坝工程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经费由各 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筹集落实。单坝工程初步设计工作经费根据有关定额标准,列人淤地坝工程建设投资计划。各地在水土保持工程省级建设投资中提取的不超过工程总投资2%的项目管理经费,可用于淤地坝工程建设审查论证、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检查和考核评估、竣工验收等支出 不足部分由各地另行安排。
第二十一条 各级水利水保部门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的监管。定期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司题应及时责成责任单位纠正。建设单位对己完工项目要及时进行竣工财务决算,自觉 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审计。
第二十二条 淤地坝建设引起的土地占用、搬迁及淹没损失,其补(赔)偿由工程所在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解决。
第四章 建设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地要根据淤地坝工程建设特点,健全和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各项制度,创新建设管理机制,实行先建机制、后建工程。
淤地坝工程施工单项合同总估算价在规定限额以上的必须进行施工招标,采用公开招标的费用占项目合同金额的比例过大的工程,项目审批部门在审批项目时作出认定,可进行邀请招标。
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招投标的有关规定和程序,择优选择有相应资质、专业化的施工单位承担淤地工贝工程建设。骨干坝由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或水工太坝工程专业承包三级以上资质的施工单位承建。严禁对工程施工进行转包、违法分包。
第二十四条 淤地坝建设全面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建设单位应按照工程建设有关程序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
第二十五条 承担监理工作的单位应具有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资质。骨干坝的监理单位应由具有水利工程丙级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乙级以上监理资质的单位承担。监理单位不得与施工单位和建筑材料、设备供应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第二十六条 监理单位应依据《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和监理合同开展监理工作,组建现场监理机构,实行皇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开展监理工作,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进行严格控制。
对骨干坝、中型坝的放水洞、卧管、溢洪道等关键部位和隐蔽工程的施工应实行旁站监理。
第二十七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应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全面推行工程建设公示制度。工程实施前,建设单位要以单坝或坝系为单位,把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任务、中央投资规模、地方配套投资、建后管护责任落实等主要内客向工程所在地群众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第二十八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实行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台的管理体制。
(一)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设计、施工、监理合同应明确工程质量标准的标准和责任。建设单位须向施工现场派出至少1名驻坦技术员,负责施工技术指导与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
(二)施工单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从组织、制度、方案、措施等方面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制定和落实岗位质量责任制,配备质检员、材料员和施工技术员,建立健全施工档案,执行初检。复检和终检的施工质量“三检制”,自觉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单位等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质量检查,发生质量事故要及时报告并认真处理;
(三)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设计和施工等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发现质量问题要责成责任单位及时整改,问题严重的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整改建议。对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应提请有关部门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
(四)淤地坝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对淤地坝质量负终身责任,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将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各地根据实际,结合已有水文站点、水土保持试验站、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站点等分布情况和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特点,开展坝系或单坝的效益监测内容主要有:
(一)水沙监测:监测小流域水温现象、坡面与沟道侵蚀活动、坝系水沙变化及淤积等情况;
(二)坝体监测:包括坝体变形和渗流,主要有表面变形、裂缝接缝、坝坡位移、渗流量等;
(三)效益监测:包括工程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第三十条 按照《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管理数据库管理办法》要求,省级水利水保部门要做好淤地坝数据库管理工作。
第三十一条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省级水利部门应及时向水利部报送淤地坝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并抄送黄委。
各地要按照《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险情灾情划分标准和重大险情灾情信息报送办法》、《黄土高原淤地坝安全运用和除险加固责任书》等要求,及时逐级上报有关淤地坝防汛动态信息,并于每年9月10日前向黄委报送淤地工贝防汛工作总结和除险加固动态信息报表,并抄送黄委。
第五章 竣工验收
第三十二条 淤地坝工程竣工验收包括坝系工程总体验收和单坝竣工验收。坝系公司整体验收由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单坝竣工验收由初步设计审批部门负责组织。
单坝竣工验收在工程完工并经建设单位全面自验后进行。单坝验收重点是工程建设任务与工程质量核查,同时资金使用管理和档案资料等进行验收。
坝系工程整体验收主要是对单坝验收结果及坝系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核查。整体验收工作应在坝系内所有单坦完成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完成,验收结果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和黄委会备核。未按期完成坝系整体验收的,省级水利水保部门应说明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和验收计划,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抄送黄委。
第三十三条 淤地坝工程验收的依据是已下达的工程建设计划,已批准的坝系可行性研究报告、单项工程初步设计、设计变更文件以及相关技术规范和相关的管理规定等进行。
第三十四条
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需提交验收申请报告,自验报告、监理报告、质量监督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审计报告、施工记录及相关合同等,有监测内容的坝系需提供监测评价报告。第三十五条 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工程建设任务及投资是否按计划完成;
(二)工程建设内窖和质量是否符台设计要求,是否符合技术规范;
(三)资金是否足额到位,使用是否符台有关规章制度;
(四)是否落实防汛安全责任制,是否制定应急预案;
(五)档案资料是否完整;
(六)工程运用管护责任主体是否落实。
第三十六条 通过验收的淤地坝工程由验收组织部门发给验收鉴定证书。对验收不合格的 验收组要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限期整改,经复验合格后,补发验收鉴定证书。
管护责任不落实的工程,不得通过验收。没经验收的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第三十七条 各地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及时督促和组织开展淤地坝竣工验收工作。具体验收管理办法由省级水利部门商发展改革部门制定。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 省级水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本辖区淤地坝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每年检查不少于1次。检查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前期工作、投资落实、建设管理、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运行管护及防汛责任落实情况等。
第三十九条 水利部组织黄委不定期对淤地坝工程建设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淤地坝工程竣工验收结果进行随机抽查。监督检查结果将作为中央投资计划安排的依据。
第七章 运行管理
第四十条 各省(自治区)应按照“建管用、责权利”相结合和“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地推行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台作制经营和护坝田等有效方式,明确和落实淤地坝运行管护责任及工程维修管护经费。对未落实淤地坝管护责任的县,暂停安排下淤地坝建设计划。
第四十一条 骨干坝的运行管理原则上由县级或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中小型淤地坝由乡(镇)人民政府或村民委员会负责。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淤地坝运行管护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十二条 淤地坝工程管护应明确划定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其范围的确定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规定。禁止在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打井、取土、修坟等危害工程安全的活动。
第四十三条 各地应将淤地坝管护经费纳人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同时从淤地坝收益提成。中央财政补助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等渠道筹措淤地坝管护资金,保障维修费用及管护人员报酬。
第四十四条 各级水利水保部门应按照淤地坝工程管理有关规定技术规范,严禁淤地坝蓄水运用,加强淤地坝安全运用管理。
第四十五条 各地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对病险淤地坝进行除险加固。对不能及时除险加固的淤地坝,要严格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工程影响范围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十六条 对淤积面积已达到或超过设计淤积高程,并投入正常生产运用的淤地坝,不得安排坝体加高工程建设。各地可比照小型水库降等、报废、销号等方法,积极试点探索淤地坝的有效管理措施。
第四十七条 淤地坝防汛工作参照小型水库防汛安全的程序和 要求,纳入当地防汛管理体系,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安全运行。库客10万方以上的淤地坝工程要逐坝明确防汛行政和技术责任人,并在当地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十八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淤地坝防汛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从组织领导、责任落实、资金保证、人员组织、预案编制、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督导做好淤地坝防汛工作。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商同级相关部门制定本省(区)的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细则。第五十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坦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2004-05-20
本站5月20日讯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于近日颁布执行,此办法共分十章,全文如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联合印发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以及有关政策和规定,结合淤地坝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区由中央安排投资建设的淤地坝专项工程。其他投资渠道建设的淤地坝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为指导,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按坝系安排实施。
第四条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要负责项目前期工作技术审查、工程建设技术指导与培训,以及工程实施的监督、检查验收。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淤地坝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
有淤地坝工程建设任务的,要分级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负责的淤地坝工程建设组织领导机构。
第五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参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管理。建设单位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建,原则上由县级水利水土保持部门作为工程建设单位。第二章 前期工作
第六条 淤地坝工程前期工作包括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两个阶段。前期工作实行合同管理,由建设单位选择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
第七条 黄河水利委员会依据《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及重点支流规划,提出淤地坝工程建设近期实施方案,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近期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前期工作。
第八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小流域为单元按坝系进行编制;初步设计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按单坝进行编制,达到施工要求,并落实工程管护责任。
第九条 淤地坝工程可行性研究和骨干坝初步设计编制单位必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丙级以上资质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乙级以上资质;中小型淤地坝初步设计编制单位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丙级以上资质或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丙级以上资质。
第十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初审,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审查后,由省级计划主管部门会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的审查意见审批,批复文件同时抄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
第十一条 初步设计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级计划主管部门负责审查批复,其中库容在100万方以上的骨干坝初步设计在审批前须先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批复文件抄送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第十二条 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的投资概(估)算编制,执行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算定额》。
第十三条 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经费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筹集落实。初步设计工作经费根据有关定额标准,列入淤地坝工程建设投资计划。第三章 计划管理 第十四条 申报中央投资计划的淤地坝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有省级计划主管部门对小流域坝系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
2、单坝工程的初步设计审批文件,且属于省级计划主管部门已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范围内;
3、地方配套资金、群众投劳承诺文件,以及建后管护责任落实文件;
4、具备工程施工的基本条件。
第十五条 省级计划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批复,以及上淤地坝工程项目实施情况,联合编制省级建议计划,于每年12月底前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同时抄送黄河水利委员会。
第十六条 中央投资计划下达后,省级计划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在一个月内将计划下达到建设单位。
第十七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要严格按照中央下达的投资计划和批准的初步设计组织实施,不得随意变更计划和设计。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对单坝工程位置、建设规模、概算等进行调整时,建设单位须经设计单位同意后,按程序上报原审批单位审批。
第十八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全面推行工程建设公示制度。工程实施前,建设单位要以单坝或坝系为单位,把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任务、中央投资规模、地方配套投资、所需群众投劳数量、建后管护责任单位等主要内容向工程所在地群众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第十九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实行季报和年报逐级报送制度。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统计工作,每季度第一个月上旬报送上季度工程建设进度,每年1月报送上工程建设情况及工作总结。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将统计等情况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抄送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将各省情况汇总并分析后报水利部。
第二十条 黄河水利委员会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淤地坝工程管理数据库,实行信息化管理,及时准确地反映淤地坝前期项目储备及工程进展情况。第四章 招投标管理
第二十一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要按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水利部第14号令)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招标投标制。
第二十二条 骨干坝的施工和所有淤地坝工程的监理必须通过招投标择优确定施工及监理单位。其中库容在100万方以上的骨干坝须由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或水工大坝工程专业承包三级以上资质的施工单位承建。
第二十三条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监理招标工作由建设单位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进行。严禁对工程施工和监理进行转包、违法分包。
第二十四条 招标投标工作须按有关规定在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下进行。建设单位应在发布招标公告10日前,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拟招标项目的招标报告,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派监督员参加开标评标会议。第五章 工程监理
第二十五条 淤地坝建设必须全面实行工程建设监理,监理工作按照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水建管[2003]79号)执行。
第二十六条 承担监理工作的单位不得与建设单位有行政隶属关系,且必须具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资格和能力。其中骨干坝的监理应由具有水利工程丙级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乙级以上监理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二十七条 监理单位应依据监理合同开展监理工作,选派足够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人员组成现场监理机构,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开展监理工作。
对骨干坝关键部位和隐蔽工程必须实行旁站监理。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为监理单位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第六章 质量管理
第二十九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实行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要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在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的合同中,必须有工程质量条款,明确质量标准和责任,以及每座工程的质量责任人。
第三十一条 施工单位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从组织、制度、方案、措施等方面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制定和完善岗位质量责任制,认真执行初检、复检和终检的施工质量“三检制”,自觉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单位等部门的质量检查。发生质量事故要及时报告,并严肃认真处理。
第三十二条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管理机构,依照《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水建[1997]339号)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全面负责辖区内淤地坝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十三条 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监理、设计和施工等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责成责任单位加以纠正,问题严重的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整改建议,并监督责任单位执行;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要提请有关部门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淤地坝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责任制。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要对所建设的淤地坝质量负终身责任,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将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第七章 资金管理
第三十五条 淤地坝工程由中央、地方、群众共同投资或投工建设。地方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工程计划,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应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专项列支。
第三十六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资金必须设立专账,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借口滞留和挪用。
中小型淤地坝原则上实行资金使用报账制度,根据工程建设进度,经监理单位同意,建设单位验收合格后在建设单位报账支付。骨干坝严格按照招标合同等规定支付工程建设费用。
第三十七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资金的开支范围: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物料、材料采购及运杂费;直接用于工程建设的机械作业费用和劳务费用;有关科研和监测等独立费用。核定的建设管理等独立费用,只能用于工程勘测、设计、建设监理、质量监督、检查验收等所发生的支出。
第三十八条 各级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定期对资金的拨付、到位、配套、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设单位对已完工项目要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审计。
第三十九条 淤地坝建设引起的土地占用、搬迁及淹没损失,其补(赔)偿由工程所在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解决。
第四十条 建设单位和各级主管部门要按时逐级上报财务、基建统计报表。第八章 竣工验收
第四十一条 淤地坝工程验收包括单坝工程和小流域坝系工程验收。单坝工程验收分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坝系工程验收分初验和终验。第四十二条 验收工作分级负责。单坝工程的中间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单坝完工一年内,在建设单位全面自验的基础上组织竣工验收。
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的骨干坝竣工验收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计划主管部门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报黄河水利委员会。100万立方米以下的骨干坝及中小型淤地坝竣工验收由地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结果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十三条 小流域坝系工程验收,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初验,黄河水利委员会会同省级计划、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终验,验收结果报水利部。
第四十四条 工程验收的依据是已下达的工程建设计划,已批准的坝系可行性研究报告、单项工程初步设计、设计变更文件、技术规范和相关的管理规定。建设单位需提交竣工验收报告、监理报告、中间验收文件、施工记录、合同文本、监测评价报告及工程竣工财务决算。
骨干坝和坝系验收,建设单位还需提交工程审计报告和质量监督部门的质量评价报告。
第四十五条 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1、工程建设任务及投资是否按计划完成;
2、工程建设内容和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达到规定标准;
3、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使用是否符合有关规章制度;
4、档案资料是否完整;
5、工程管护责任主体是否落实。
第四十六条 验收合格的工程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发给合格证书。对未实行工程建设公示制度、管护责任主体未落实的工程,不得通过验收。
对验收不合格的工程,由验收组提出处理意见,限期处理,经复验合格后,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补发合格证书。第九章 运行管理
第四十七条 各省(区)应按照建管用、责权利相结合和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制订并出台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地积极推行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等方式,明确工程经营使用权,落实工程运行管护责任。
第四十八条 骨干坝的运行管理原则上由县或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中、小型淤地坝由乡(镇)人民政府或村民委员会负责。各级水利水保部门负责淤地坝运行管护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十九条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回收的资金要设立专账,专户储存,建立工程管护维修基金,用于本辖区淤地坝的运行维护、监测等。
第五十条 淤地坝的防汛工作纳入当地防汛管理体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落实责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淤地坝防汛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运行管护责任主体搞好淤地坝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第五十一条 淤地坝工程管护要明确划定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其范围的确定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规定。第十章 监测工作
第五十二条 为科学评价淤地坝工程建设成效,为规划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淤地坝监测工作。
第五十三条 监测工作以省(区)为单位编制监测实施方案,按拟开展监测的典型小流域坝系编制初步设计,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后,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开展监测工作。
监测实施方案及初步设计应由具有水土保持监测乙级资质单位编制。第五十四条 监测站点布设应与区域水文站、水土保持试验站等站点相结合,根据水土流失类型区和小流域坝系规模、水沙条件等合理确定。
第五十五条 监测机构和监测技术人员须取得《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和《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上岗证书》。
第五十六条 淤地坝监测内容主要有:
1、水沙监测:监测小流域水文气象、坡面与沟道耦合侵蚀动态、坝系水沙变化及淤积等情况。
2、坝体监测:包括坝体变形和渗流,主要有表面变形、裂缝接缝、岸坡位移、渗流量、渗流压力浸润线位置等。
3、效益监测:包括工程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五十七条 监测工作所需投资根据《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列入工程建设总投资,并在省级计划主管部门审批的坝系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明确,以省(区)为单位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第五十八条 监测单位应定期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监测单位报送经整理、分析、汇编的监测成果及评价报告,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按向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报送有关监测成果。第十一章 附则
第五十九条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商省级计划主管部门制订本省(区)淤地坝建设管理细则。
第六十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六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二○○四年五月九日
第四篇:加大淤地坝工程建设力度扎实推进山西水土保持工作
.加大淤地坝工程建设力度 扎实推进山西水土保持工作
梁 滨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省份。黄河流域涉及山西省10市81县,总面积9.74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90 %,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76万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5 515 t/km2,多年平均入黄泥沙3.66亿t,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长期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一届接一届抓,一任接一任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2007年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做出了加强水利建设、实施兴水战略的重大决策,其中,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被列为重点实施的六大水利工程之一。同时山西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投入的历史性机遇,认真组织实施一系列水保生态建设工程,有力推动了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1 山西水土保持工作进展情况
通过加大工作力度,精心组织实施,山西省水土保持工作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1 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
1..两年来,山西省紧紧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黄河水保生态工程等一批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积极调整生态建设布局,逐步丰富和完善大流域建设的治理方略、组织形式、运作机制、技术路线和政策保障措施,逐步由小流域治理向集中连片的大流域治理推进。到目前,全省已初步构建起永定河上游、三川河流域、湫水河流域、汾河上游、偏关平鲁右玉片、县川河流域、桃河流域、昕水河流域、小浪底三门峡水库上游等九大水土保持示范区基本架构。九大示范区总面积4万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6 %,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2万km2,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30 %。目前,山西省每年以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万hm2以上的速度推进,确保了水土流失年治理度达到3 %以上。1.2 生态修复力度不断加大
山西省各级政府对生态修复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积极探索、典型引导、示范推广,现有6个市、91个县出台了有关生态修复的政策,91个县和全省所有的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区均开展了封育保护工作,每年完成生态修复面积73.33万hm2以上,生态修复面积累计达到2.45万km2,占到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25 %。山西省右玉、中阳等县成为全国生态修复的样板县。通过封育治理,不仅使山西省生态建设成果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而且这一办法的实施,将会进一步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封育区域内的植被得到较快的恢复。2007年8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对全省不同地域分期实施封山、禁牧1..作出了明确规定。
1.3 民营水保扶持政策继续完善
这几年,山西省在继续巩固户包、拍卖“四荒”治理的基础上,不断引入市场机制,用政策引导、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等手段,大力发展民营水保大户。2005年8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民营水保大户的资金扶持办法》,明确规定国家水保项目的投资可以直接补助农户;采取先干后补的方式,省政府每年安排
500万元资金择优扶持民营水保大户。此后,太原、阳泉、朔州、长治、临汾、晋城、晋中、运城等8个市也相应出台了民营水保大户资金扶持办法。两年来全省共有900多户民营水保大户得到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和帮助。大户资金扶持办法的出台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治理“四荒”、建设秀美山川的积极性,对推进全省“四荒”地治理进度,进一步提高“四荒”地治理质量和效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山西省
33.33 hm2以上的大户发展到4 000多户,承包或购买的“四荒”总面积达到100多万hm2,已累计投入资金8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万hm2。民营水保大户已经成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1.4 水保生态补偿工作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山西省在水保生态补偿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2007年全省实施兴水战略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从煤炭基金中提取12亿元用于全省的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大同和阳泉作为全国煤炭补偿机制试点市,在建立矿区水保预防监测体系,进行水土流失动态预测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为建立水保生态补偿机制提1..供了理论依据。左云县确立了“开发地下黑色宝库,建设地上绿色银行”的煤农经济发展方针;柳林县也出台了《关于实行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建设双百里绿色长廊的实施意见》。这些煤炭重点县推行的“以工补农,以黑补绿”、“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等模式,为山西省煤炭生产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样板。2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成效和做法
自2003年该项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国家每年对山西省的投资达到了6 000多万元。三年来,山西省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做了大量组织发动和技术服务工作,工程建设取得很大进展,新建淤地坝900余座,并建成一批高标准的坝系,目前,山西省大、中、小型淤地坝已累计达到4万多座。大规模的淤地坝建设,使过去的一些老坝系得到配套完善,有效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同时,淤地坝直接拦蓄坡面汇入沟道的泥沙,有效减少了沟道的入黄泥沙量。据测算,建成的4万多座淤地坝已经拦蓄泥沙21亿t,为下游减少河道清淤费用58亿元。有的淤地坝还结合乡村道路建设,以坝代桥,连通了沟道两岸的村庄;有的淤地坝通过蓄水提灌,发展了水浇地;有的淤地坝发展了蓄水养殖、旅游业等。淤地坝工程也因此被群众誉为“民心工程”、“致富工程”。实践证明,国家加大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力度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在淤地坝建设过程中,山西省也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整合项目建设资金
为了把坝系工程建成各项措施配置合理、单项工程精致美观、整1..体效益突出的高效精品工程,山西在坝系建设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建设坝系工程的做法。这些做法以淤地坝建设为基础,政府集中整合水利、林业、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等各项资金和民间资本,联合攻坚,协调作战,做到项目资金整体使用,各部门工程建设各有侧重,充分发挥了坝系建设的整体效益,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2.2 推行“护坝田”管护制度
淤地坝工程能不能安全运行并长期发挥效益,管护工作非常重要。临汾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淤地坝管护办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行护坝田制度,加强淤地坝工程管理的意见》,很快在全省得到推广。“护坝田”制度推行的是“一田三专”管护模式,即以护坝田为龙头,采用专项资金、专项管理、专业队伍的方式对淤地坝进行管护。目前,全省50 %有淤地坝建设任务的县都落实了“护坝田”管护制度,收到了很好的管护效果。2.3 推行“四项承诺”保障制度
为确保淤地坝建设实现“前期工作高标准、工程建设高质量、运行管护高效益”的目标,要求项目立项前,项目县政府要将淤地坝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纳入整个县域经济发展计划中,并在整合各种社会力量、落实地方配套资金、营造良好施工环境、落实工程管护等四个方面作出承诺。因此,项目实施以来,一些县政府把淤地坝项目的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积极出面协调解决工程占地、淹没、青苗补偿等问题,积极推行“护坝田”管护模式和承包、1..拍卖、租赁、股份等管护形式,做到管理从建设开始,有效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积极推进以淤地坝建设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作
经过多年努力,山西省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万多km2,平均每年减少土壤流失1.18亿t。但是,山西省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到国土总面积的69 %,荒漠化面积占到国土总面积的10.4 %,人均森林面积和林地占有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0 %和38 %。为此,省政府在2006年召开的全省第十一次小流域治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今后一段时期,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突出抓好以淤地坝建设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作。3.1 把工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
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山高坡陡,梁峁起伏,沟壑纵横,仅黄河流域沟长大于1 km的沟道就有4万多条,主要分布在全省44条沿黄一级支流和晋西北的入黄支沟。2006年,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同志及水利专家进行了长时间、大范围的调研,在对全省水资源状况有了总体把握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于2007年3月作出实施兴水战略的决定,把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确定为全省六大兴水工程之一,提出“十一五”期间在全省10市67县建设1万座淤地坝、新造5.33万hm2沟坝地的奋斗目标。据测算,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共需投资25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将投入12亿元。通过大力建设淤地坝工程,力争使这些地区的人均沟坝地达到3分,在沟道条件好的地方达到0.033 hm2。3.2 全力以赴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1..山西省淤地坝建设任务重、时间紧、分布面广、技术性强,必须坚持科学、严谨、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有关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前期工作。严格遵守项目立项审批制度及水利部制定的一系列标准规范,严把设计审批关,切实从前期工作开始抓精品工程建设。
二是抓好综合配套。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坝系规划和建设,干支沟、上下游统一规划,大、中、小坝结合,建成有骨干控制、节节拦蓄的沟道坝系工程。同时,有计划地加强坡面工程建设,科学合理地配套其他水土保持措施,在流域中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三是抓好工程建设质量。切实把工程质量责任落实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精心选择符合要求且技术过硬的施工队伍施工,加强工程监理和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四是抓好工程建后管护。大力推行淤地坝“护坝田”制度,积极探索其他管护方式,如采取提留岁修基金、创办实体、股份合作等形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管护机制,实现以坝养坝。
3.3 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在大规模开展全省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的同时,山西还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全省九大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进度。同时,山西还要不断强化水保预防监督工作。加大1..对铁路、公路、矿产等开发建设项目的执法力度,坚决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落实“三同时”制度,把水土流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我们将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遏制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做出积极不懈的努力,为构建人水和谐的新山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注:本文系山西省省委常委、副省长梁滨于2007年9月7日在黄河中游水保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本刊略有删节。)
1.
第五篇: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目录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目录
DL/T 5113.1-2005第1部分:土建工程
DL/T 5113.3-2012第2部分锅炉机组
DL/T 5113.3-2012第3部分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
DL/T 5113.3-2012第4部分水力机械辅助设备安装工程
DL/T 5113.32012第5部分 发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
DL/T 5113.3第6部分:升压变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
DL/T 5113.3第7部分焊接
DL/T 5113.3-2012第8部分水工碾压混凝土工程
DL/T 5113.3-2012第10部分 沥青混凝土工程
DL/T 5113.3-2012第11部分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