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孩子读了很多书,但还是不会写作怎么办?[推荐]
孩子读了很多书,但还是不会写作怎么办?
很多家长向我反映了一个很普遍的问题,觉得孩子课外读了很多书,但是写作文的时候就是用不上,是不是课外阅读没有用呢?
首先,阅读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个问题我们要想清楚。就阅读来说,它不只是提高阅读分数,也不只是为写作提供素材和词语,它还有其他的乐趣。通过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增加美感,增加善感,增加敏感,可以培养孩子情感的柔软。我们不能只把阅读当作写作的基础,那就降低了它的地位。
其次,我想说几个概念,而这几个概念是需要我们家长朋友理解的。一是“即刻如愿”。想吃苹果,立刻就去洗、吃,愿望满足了。但是有些事情是不能要求这种“即刻如愿”的。比方说农民种地,今天播种不可能明天就能收获,它要有一个等待的过程,这种等待的过程看似是一种煎熬,但却是酝酿成功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等待就没有收获。同样,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今天一学习,不可能明天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今天学习了一个词语,不可能马上就能会用。但是这个过程确实必不可少的,孩子是在积累,在酝酿。如果没有这个“读书不会用”的过程,那孩子是达不到“读书能用”的结果的。简单来说,阅读不能即刻如愿,需要厚积薄发。二是“时间滞延”。我们都有过调整冷热水龙头的经历,当水温较凉,你开始加大热水,但水温并未马上升高,你以为刚才的行为无效,就继续加大热水,结果一会儿出来的水又变得很热。这就是一种时间滞延。同样,我们吃的咸了就喝水,但是喝水之后,咸劲儿并不能马上消除,我们就觉得刚才的喝水没有用,其实到后来,你的咸的感觉会慢慢消失,这就是刚才喝水的功劳,同样也是一种时间滞延。在孩子的学习上同样如此,现在孩子读书不能马上就用上,等过一段时间之后,效果才会出来。如果我们缺乏足够的耐心,认为孩子读书没效果,停止了,反而会落得一个半途而废的结局。所以说,阅读存在“时间滞延”的现象。再次,对孩子的阅读要多方面评价。我们刚才已经说过阅读的功能,它不仅是用在写作文中,还有其他的作用。可能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读书后,他的理解能力增强了,或者他的感情更加细腻了,可能他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变得懂事、坚强、独立了,等等。所以,我们家长要多方面评价孩子的读书效果,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在作文中不能用到好词好句就认为孩子读书没有效果。最后是“消化”。猪八戒吃人参果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猪八戒是怎么吃的?狼吞虎咽,咕噜一声滚下肚子。连味道都没尝出来。
经常有孩子和我说,老师啊!那一本书我一周就看完了。
这里的“看完”是什么意思?一本普通的课外读书,至少也有百页,一周时间看完,他能吸收多少?我想这里的看完,应该是将书本从头到尾翻了一遍,把握个大概,你让他说出主要内容,他也许会说,但阅读积累的关键就是细节的字词句积累。有看书,没思考,有阅读,没吸收。以上几点就是孩子们有看书积累,但用不到的原因。
关于孩子读了很多书不会写作这个问题,又重新回到了写作的基本问题--如何积累。总的说积累可以分成四个层次:(接背面)
第一层:词语的积累。
孩子写作文时,要用准确的词语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渲染气氛,以达到写作的目的。词语的积累靠的是语文课的学习,来自日常生活的信息,还有就是各种课外读物。比如,要描写春天花的颜色,如果能够用上“五颜六色”这个词,就能突出花儿的特点,而这个词的运用就是积累的结果。
第二层:写作技巧的积累
同样的原材料,名厨和主妇做出的菜就不一样。同样一个内容,恰当的表现形式有助于文章内容的体现。比如,倒叙的手法、细节的描写、环境的烘托等等,都是写作时很好的手段,这些技巧的积累,一方面要靠在语文课上教师的讲授,另一方面也要靠自己对作品的品评。第三层:生活经历的积累。
我们写作文都讲选材,新颖的题材来自丰富的生活。比如同样写《记一次参观活动》,甲同学参加过十次这样的活动,而乙同学仅参加过五次,从选材的范围上,乙同学就已落后了许多。生活经历的积累,仅靠读书是不够的,让孩子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见多才能识广。
有这三种积累就能写出作文吗?
能,但写不出好作文。达到这三个层次,作文最多是中游水平,如果没有第四个积累,再努力也仅是在这一水平线上下波动,所以第四个积累是最高层次,也是最难的。这就是:情感的积累。
每个人都有感情,但要写好作文就得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只有这样才会主动地去留意生活、感悟生活,写出的东西才会是发自内心,有真情实感。
第二篇:你读了很多书还是过着不到100块的生活的人生哲理
1接连收到两位姑娘留言刷屏,昨天的十几条,今天的是三十几条,都是年轻的已婚妈妈,孩子还幼小。
专科毕业的A姑娘语无伦次,估计自己都不知道想说什么和想要什么。硕士毕业的B姑娘说不想活了,怀疑自己得了产后抑郁症一把辛酸泪。
A姑娘结婚前有工作,每月3000+的薪水,但怀孕后就待在了家里,理由是需要带孩子。
你读了很多书,还是过着不到100块的生活
夫妻双方出身农村,都读了书上了学不缺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整日还是纠结在经济不宽裕的吵吵闹闹中,夫妻矛盾就上升到了谁不配谁,谁对谁不好,她还上传了几张和老公的合影,大概是为了证明自己也不差。
比如A姑娘喜欢吃番茄,可回到婆家用一个鸡蛋炒三个番茄婆婆都不让。自己和老公去菜场买菜,老公也嫌番茄贵不让买,反而让A姑娘“戒了”番茄。
A姑娘还喜欢吃巧克力,这一更“奢侈”的愿望当然在男人那里也是得不到满足的。
只是,如果自己有3000元薪水可以买多少番茄和巧克力?吃到吐也是本姑娘自己乐意,可结婚后的A姑娘不能吃这些,因为老公和婆婆不高兴。
买衣服都是秒杀返券优惠到100块以下才能出手,还被老公讽刺胖、黑、没有工作能力,等等。我不知道,A姑娘的幼子可不可以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如果不能,那也是A姑娘自己失职。
A姑娘怀疑是高攀了老公?还是遭遇了渣男?其实问题本身不是出在这里。
经济不独立,自己养活不了自己,精神也不独立,不是无力而是无心去改变,这样的女人也没有资格说爱情谈要求,进入婚姻不过是自己选择的一个饭碗,至于碗大还是碗小,就得看你在那个给饭碗的男人眼里值多少钱了。
2如果说是因为自己没有好出身,没有找到好工作,没有人带孩子,才要靠男人的钱养家糊口,那这纯属懒女人的借口。
生活中很多独自打拼努力的姑娘,或许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缺憾,但并不代表不能凭借自己的改变,而去彻底改变原本不济的命运,过得好一点和贵一点。
好多姑娘在打拼生活的路上也伤痕累累,但依旧光芒万丈的原因,就在于那些都是自己成长的代价,而不是男人给的耻辱。
记得有位多金男曾跟我说过这样的话:“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工作,赚多少钱无所谓,必须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至少也应该有一两样能称得上爱好的爱好,她有了价值感和成就感,对男人才会展现女人天性里的温柔和宽容,而男人也会尊重这样的女人,倾其所有斗志昂扬的守护着她。”
不管多大多老,不管父母怎么催,都不要随便对待婚姻,着急生两个孩子,结婚终究不是打牌,重新洗牌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也会伤害到其中的每一个人。
有时候单身反而是一种自信和诚实,真正的幸福不是活成别人那样,而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3B姑娘孩子还不满周岁,目前有份不太忙的工作,月薪2000+,怀孕期间曾经闲置在家就被老公嫌弃过,现在还被要求家庭每笔超过100块的花销都要上报,老公同意了她才能用。
夫妻两地分居几个月才见一次面,用B姑娘的话说,那个男人除了和她算钱,其他什么事情都不做,包括带孩子。
这对夫妻在自己居住的城市里有房、有车、有工作,但也陷在整日算计钱钱钱的尴尬中,以至于为了100块就伤了夫妻感情。
两个人也同样做了父母,却和A姑娘一样,在失职里纠结自己所谓的伤痛,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利益,原生家庭温暖尽失。
B姑娘现在困惑的是要不要做离婚的选择,不想这样憋屈生活,但又没有勇气和能力带着孩子重新开始。
没有人可以做到事事都有绝对选择权,我们都需要在自己暂时没有能力做选择,或是根本没得选的时候先安下心去面对现实,然后通过慢慢改变自己积蓄力量,直到可以做出选择。
所谓选择是在有能力让自己过得更好的时候,没必要纠结痛苦,所谓放弃是在无法改变别人的时候,就只能接受现实改变自己,这不一定就是一种将就,毕竟独立和能力这两件事对于有些女人来,不是说有就能有的。
你暂时没有选择,就不要一直慌不择路,这样反而会误入迷途,让自己套在一环又一环的错误中再也拔不出来。
不是事事都能马上做选择,以为自己过得不好选择一下就能脱胎换骨,以为自己痛苦不堪选择一下就能如常所愿,以为自己是个例外选择一下就能生活精彩,都是很不现实的异想天开。
人生的某些阶段我们根本没得选,只能咬紧牙关在并不是那么光鲜的日子改变自己,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积极应对生活和情感带来的伤痛。
你肯接受现实努力改变你自己,再纠结的无法选择就只会是人生暂时的疾风骤雨。内心强大的人都曾经没得选,所以才背水一战,终是为自己赢得了一个新世界。
A姑娘好B姑娘都是读过书的,原本有独立的能力,也是恋爱过的,原本有经营婚姻的底气,但一位因为不独立被不尊重,一位因为软弱被欺负。
书都白读了,能力都荒废了,底气也跟着散失,即便曾经漂亮过的脸也会在生活的窘迫和情感的折磨下变丑,以后的日子不过都在重复此时的不堪罢了。
读书不是说你有什么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眼面前的社会现实,你还有追求,你还在努力,你还在寻求另外一种可能,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就是为了不遇到不想遇到的人,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趣会思考的人,能够拥有能力远离生活里的渣男和傻。
之所以在女人成长的路上一再强调读书和环境的重要性,就是希望我们在面对残酷社会的时候能多出些选择权,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遇到爱自己的人,拥有温暖的家庭,获取社会价值得到认可和尊重。
而不是只能被别人选择,让工作成为生存之下的无奈之举,让婚姻成为自己的枷锁,让生活沦陷在不到100块的鸡毛蒜皮中。
第三篇: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作文还是写不好
孩子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作文还是写不好?
有很多家长都问过类似的问题:“为什么我家孩子读书也不少,但是一写作文还是没话说或写不好呢?”对于一些家长的这个疑问,黄老师想问问:您的孩子真的会读书吗?也许,他们在选择书籍与读书方法上的不当,导致自己没有在读和写之间沟通一条渠道。
第一,孩子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古人曾经说“开卷有益”,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但必须要在良好的阅读环境前提下。很显然,现在不具备这个条件。为什么古人可以把文字驾驭的那么好,写出那么优美动人或是气势磅礴的文章?很大的原因就是读的书不一样。古人在幼年的时候,靠“
三、百、千”这样的启蒙读物,不仅扎实的掌握了汉字书写和应用方法,且对历史、地理、思想等方面的知识有了很全面的学习,这就是基本功。所以旧时的孩子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阅读障碍”。但现在的启蒙读物是什么呢?我不否定,很多儿童文学读物是非常好的,但悲哀的是,大部分所谓的“儿童文学”,粗制滥造、毫无营养、害人不浅、骗人骗钱。
另外我举一个很普遍的例子:关于“四大名著”。很多家长,到了孩子六年级,甚至初中后,还是让孩子看一些儿童版的四大名著,每次我看到听到这样的情况时都痛心疾首,这真真是在毁灭孩子的阅读能力啊。家长给出的理由,是怕孩子看不懂,或是古代书中有很多封建糟泊。家长的初衷无疑是善良的,但是第一,“四大名著”其实本身就是白话文了,我清楚的记得,自己初读“三国”的时间是小学二升三的暑假,用了三个整天,看完了这本书。其实,孩子的阅读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在于孩子在刚开始阅读时接触的是什么水平的文章。这就像游泳一样,婴儿是天生就会游泳的,但如果长时间没有接触过水,长大后这种本领就丧失了,还要专门再去学习游泳才能恢复这个技能。第二,知识的更新迭代确实是很迅速的,但我们要记住那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这个问题并不明显,谁敢说自己的作文水平胜过《史记》、《资治通鉴》?
而且,我们要知道,没有任何一本书是完美无瑕的,我们总说古代书里面有封建糟泊,那么我请问,一本书里99%是优良传统,另外1%是封建糟泊,一个人连那本书都没认真看过,就因为里面的1%,而忘了那99%,进而否认这本书,这样做,意义何在呢?中外的经典与名著,都是众人、几代人甚至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且经受住了历史长河的检验,方能流传至今,所以,阅读名著,才是真正的“读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那么熟读《猫武士》呢?我不知道能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变化和积极的影响。所以第一个问题出在,孩子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
第二,读得太浮,没有沉下去体验。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请注意这个“破”字,读破的意思就是要把书读熟,要消化。如果没有这个“破”字,只是读书万卷,恐怕杜甫也未必会成为下笔有神的诗圣。语文学习一定要重积累,把真心喜欢的词句,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积累下来,最直白的方法就是摘录,但量绝不可太大,如果这一步没有做,就没有做到读转写的第一步骤,后面的基本都是失败,简言之:要动手。
读书,之所以能够让他感到快乐,是因为里面有几样东西是会让他的内心世界丰富的。浅层的是格局、技法、辞藻等等,深层的是知识、情感、思想等等。浅的和深的,都要吸收一些,要让他想想,读了这本书,你觉得是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和眼界。还是说里面的人物、情节、情感深深打动了你。这样,读了这本书,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是“体验”,而非“随便翻翻”了。比如,有的孩子爱读动物书,读了一小时,茶歇的时候,和他聊聊,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哪个情节,这动物为什么你喜欢,因为长得可爱还是什么?哪句话是这么说的,给妈妈看看,哦,是这句啊,我建议你就把这一句话写一写,或者看了一篇童话,有很多拟人和比喻用得好,就让他说说,哪句最有想象力啊?读书,能这样仔细地咀嚼,那么你就能从中掌握写作的规律,文章中好的语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这样,读和写之间的渠道,不就沟通了吗?
第三,积累书面语言,同样需要到一个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吸收。刚出生的孩子,不会讲话,只能哇哇叫。后来他天天听爸爸妈妈讲话,听周围的人讲话,也就慢慢学会了讲话。印度有两个很小的孩子,被狼叼走,在狼的哺育下长大,后来被猎人抱回来,发现她们只能像狼一样地叫,不会讲话。这说明,人不是天生就会讲话,人的语言,是从一个语言环境中,渐渐学到的。
这是讲的口头语言,作文使用的书面语言也是这样,积累书面语言,同样需要到一个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吸收。这个语言环境到哪里去找?一本本书、一篇篇文章向你敞开着。但是,只是读一读、看一看还不行,记不住,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这就需要做到熟读背诵。文章背得多了,背得熟了,就会在规范的语言环境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病句便可以渐渐地少了,干瘪的语言便可以渐渐地丰满起来。而且,在不知不觉之中,你会受到你所喜爱的那一类文章的熏陶,使你的作文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特点。我们都是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作文的技法明白的“天花乱坠”谋篇布局的技巧“铭记在心”,但看到了个东西,想表达自己的感情,却张口不能言,为何?没词儿呗。同学们如能抓紧记忆的黄金时代,在大脑里储存一二百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古文最好),就不愁肚里没词儿了。
第四,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也是多读而不善写的重要原因。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和知识的营养,这也是多读而不善写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作文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对一个事物,认识透彻,感情充沛,知识丰富,材料充足,便能顺利地写出一篇好作文;反之,对这个事物既没认识,又无感情,知识贫乏,材料不足,是写不出作文的,即使憋出来了,也必定淡如白水,味同嚼蜡。这说明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对于作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的思想和知识从哪里来呢?当然,主要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从实践中来。但是,宇宙是那么广阔,历史是那么悠久,什么事都要事必躬亲是办不到的。如果一个人的视野,只局限于直接见闻,仅仅是从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那点点材料了解世界,那么,他的知识一定很贫乏,认识一定很肤浅,想象力薄弱,感情也不会丰富。这就需要通过读书,吸取知识和思想的营养,积累写作的原料。在读书的过程中,扩大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再提笔作文,自然会是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了。
把读书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写作能力,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沟通读和写之间的渠道是一个“慢功”,不能操之过急。只要在多读的过程中,注意消化吸收积累,给“写”打下坚实的基础,你就能达到一个多读而善写的境界。
第五,任何人的兴趣都来自于自我感知和外在肯定。孩子的兴趣,或者任何人的兴趣都来自于两方面:自我的感知与外在的肯定。像积累这样的事,如果没有很好的“输出口”让他尝到甜头,积下来的用上了,但得不到好评,那他很可能就没有兴趣了。西方管这个叫“任务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法。任务只要适度,不引起反感,就是好的。孩子被赞扬(但这个赞扬不要是泛泛的,不要说“你写的真好”等等,要具体的夸奖,比如说“儿子,你这段比喻的修辞写的真生动,读你笔下的小猫,妈妈感觉都亲眼看见它了”),然后他自己如果能继续做到我说的“破”和“吸”,他自己对文字,文学,文化本身的理解会不断深入,他的参与感和悟透感就会越来越强,到了那个时候,家长们也就不再会为孩子的阅读与写作而担心了。
第四篇:学无忧教育:为什么孩子看了这么多书,还是写不好作文?(写写帮推荐)
中小学个性化辅导:http://www.xiexiebang.com/
为什么孩子看了这么多书,还是写不好作文?
很多家长都问过类似的问题:“为什么我家孩子读书也不少,但是一写作文还是没话说或写不好呢?”
阅读,是学习语文以及一切人文学科的根本,故古文谓学习为“读书”。但是,确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书读得不少,作文却写得不好!难道是读写规律在他们身上不灵验了吗?
也许,他们在选择书籍与读书方法上的不当,导致自己没有在读和写之间沟通一条渠道。
(一)孩子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
古人曾经说“开卷有益”,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但必须要在良好的阅读环境前提下。很显然,现在不具备这个条件。
为什么古人可以把文字驾驭的那么好,写出那么优美动人或是气势磅礴的文章?很大的原因就是读的书不一样。
古人在幼年的时候,不仅扎实的掌握了汉字书写和应用方法,且对历史、地理、思想等方面的知识有了很全面的学习,这就是基本功。所以旧时的孩子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阅读障碍”。但现在的启蒙读物是什么呢?
我不否定,很多儿童文学读物是非常好的,但悲哀的是,大部分所谓的“儿童文学”,粗制滥造、毫无营养、害人不浅、骗人骗钱。
中小学个性化辅导:http://www.xiexiebang.com/
另外我举一个很普遍的例子:关于“四大名著”。很多家长,到了孩子六年级,甚至初中后,还是让孩子看一些儿童版的四大名著,每次我看到听到这样的情况时都痛心疾首,这真真是在毁灭孩子的阅读能力啊。
家长给出的理由,是怕孩子看不懂,或是古代书中有很多封建糟粕。家长的初衷无疑是善良的,但是第一,“四大名著”其实本身就是白话文了,我清楚的记得,自己初读“三国”的时间是小学二升三的暑假,用了三个整天,看完了这本书。
其实,孩子的阅读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在于孩子在刚开始阅读时接触的是什么水平的文章。这就像游泳一样,婴儿是天生就会游泳的,但如果长时间没有接触过水,长大后这种本领就丧失了,还要专门再去学习游泳才能恢复这个技能。
第二,知识的更新迭代确实是很迅速的,但我们要记住那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这个问题并不明显,谁敢说自己的写作水平胜过《史记》、《资治通鉴》?
而且,我们要知道,没有任何一本书是完美无瑕的,我们总说古代书里面有封建糟粕,那么我请问,一本书里99%是优良传统,另外1%是封建糟泊,一个人连那本书都没认真看过,就因为里面的1%,而忘了那99%,进而否认这本书,这样做,意义何在呢?
中外的经典与名著,都是众人、几代人甚至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且经受住了历史长河的检验,方能流传至今,所以,阅读名著,才是真正的“读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那么熟读《猫武士》呢?我不知道能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变化和积极的影响。
所以第一个问题出在,孩子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
中小学个性化辅导:http://www.xiexiebang.com/
(二)读得太浮,没有沉下去体验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请注意这个“破”字,读破的意思就是要把书读熟,要消化。如果没有这个“破”字,只是读书万卷,恐怕杜甫也未必会成为下笔有神的诗圣。
语文学习一定要重积累,把真心喜欢的词句,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积累下来,最直白的方法就是摘录,但量绝不可太大,如果这一步没有做,就没有做到读转写的第一步骤,后面的基本都是失败,简言之:要动手。
读书,之所以能够让他感到快乐,是因为里面有几样东西是会让他的内心世界丰富的。浅层的是格局、技法、辞藻等等;深层的是知识、情感、思想等等。
浅的和深的,都要吸收一些,要让他想想,读了这本书,你觉得是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和眼界。还是说里面的人物、情节、情感深深打动了你。这样,读了这本书,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是“体验”,而非“随便翻翻”了。
比如,有的孩子爱读动物书,读了一小时,茶歇的时候,和他聊聊,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哪个情节,这动物为什么你喜欢,因为长得可爱还是什么?哪句话是这么说的,给妈妈看看,哦,是这句啊,我建议你就把这一句话写一写,或者看了一篇童话,有很多拟人和比喻用得好,就让他说说,哪句最有想象力啊?读书,能这样仔细地咀嚼,那么你就能从中掌握写作的规律,文章中好的语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这样,读和写之间的渠道,不就沟通了吗?
中小学个性化辅导:http://www.xiexiebang.com/
(三)积累书面语言,去语言环境中学习吸收
刚出生的孩子,不会讲话,只能哇哇叫。后来他天天听爸爸妈妈讲话,听周围的人讲话,也就慢慢学会了讲话。印度有两个很小的孩子,被狼叼走,在狼的哺育下长大,后来被猎人抱回来,发现她们只能像狼一样地叫,不会讲话。这说明,人不是天生就会讲话,人的语言,是从一个语言环境中,渐渐学到的。
这是讲的口头语言,作文使用的书面语言也是这样,积累书面语言,同样需要到一个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吸收。这个语言环境到哪里去找?一本本书、一篇篇文章向你敞开着。但是,只是读一读、看一看还不行,记不住,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这就需要做到熟读背诵。文章背得多了,背得熟了,就会在规范的语言环境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病句便可以渐渐地少了,干瘪的语言便可以渐渐地丰满起来。而且,在不知不觉之中,你会受到你所喜爱的那一类文章的熏陶,使你的作文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特点。
我们都是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作文的技法明白的“天花乱坠”谋篇布局的技巧“铭记在心”,但看到了个东西,想表达自己的感情,却张口不能言,为何?没词儿呗。同学们如能抓紧记忆的黄金时代,在大脑里储存一二百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古文最好),就不愁肚里没词儿了。
背诵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因今天只谈和写作的关系,故不展开来说了。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也是多读而不善写的重要原因
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和知识的营养,这也是多读而不善写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作文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对一个事物,认识透彻,感情充沛,知识丰富,材
中小学个性化辅导:http://www.xiexiebang.com/
料充足,便能顺利地写出一篇好作文;反之,对这个事物既没认识,又无感情,知识贫乏,材料不足,是写不出作文的,即使憋出来了,也必定淡如白水,味同嚼蜡。这说明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对于作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的思想和知识从哪里来呢?当然,主要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从实践中来。但是,宇宙是那么广阔,历史是那么悠久,什么事都要事必躬亲是办不到的。如果一个人的视野,只局限于直接见闻,仅仅是从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那点点材料了解世界,那么,他的知识一定很贫乏,认识一定很肤浅,想象力薄弱,感情也不会丰富。这就需要通过读书,吸取知识和思想的营养,积累写作的原料。
在读书的过程中,扩大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再提笔作文,自然会是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了。
把读书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写作能力,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沟通读和写之间的渠道是一个“慢功”,不能操之过急。只要在多读的过程中,注意消化吸收积累,给“写”打下坚实的基础,你就能达到一个多读而善写的境界。
(四)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
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和知识的营养,这也是多读而不善写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作文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对一个事物,认识透彻,感情充沛,知识丰富,材料充足,便能顺利地写出一篇好作文;反之,对这个事物既没认识,又无感情,知识贫乏,材料不足,是写不出作文的,即使憋出来了,也必定淡如白水,味同嚼蜡。这说明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对于作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小学个性化辅导:http://www.xiexiebang.com/
人的思想和知识从哪里来呢?当然,主要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从实践中来。但是,宇宙是那么广阔,历史是那么悠久,什么事都要事必躬亲是办不到的。如果一个人的视野,只局限于直接见闻,仅仅是从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那点点材料了解世界,那么,他的知识一定很贫乏,认识一定很肤浅,想象力薄弱,感情也不会丰富。这就需要通过读书,吸取知识和思想的营养,积累写作的原料。
在读书的过程中,扩大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再提笔作文,自然会是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了。
把读书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写作能力,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沟通读和写之间的渠道是一个“慢功”,不能操之过急。只要在多读的过程中,注意消化吸收积累,给“写”打下坚实的基础,你就能达到一个多读而善写的境界。
(五)任何兴趣都来自于自我感知和外在肯定
孩子的兴趣,或者任何人的兴趣都来自于两方面:自我的感知与外在的肯定。像积累这样的事,如果没有很好的“输出口”让他尝到甜头,积下来的用上了,但得不到好评,那他很可能就没有兴趣了。
西方管这个叫“任务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法。任务只要适度,不引起反感,就是好的。
孩子被赞扬,但这个赞扬不要是泛泛的,不要说“你写的真好”等等,要具体的夸奖,比如说“儿子,你这段比喻的修辞写的真生动,读你笔下的小猫,妈妈感觉都亲眼看见它了”,然后他自己如果能继续做到我说的“破”和“吸”,他自己对文字,中小学个性化辅导:http://www.xiexiebang.com/
文学,文化本身的理解会不断深入,他的参与感和悟透感就会越来越强,到了那个时候,家长们也就不再会为孩子的阅读与写作而担心了。
第五篇:这些绘本,是孩子最好的写作启蒙书!
这些绘本,是孩子最好的写作启蒙书!
米爸说“绘本表达与作文”模式创始人丁丁老师,上周日在绘本学堂“妈妈微课”为我们带来公开课第三讲:绘本是最好的作文书。13个教室、6000+学员同时在线收听,互动环节精彩纷呈。公开课直播之后,绘本学堂推出丁丁老师为好学妈妈度身定做的“绘本表达与作文”系列深度课程(启蒙阶段15次课)。如果你孩子处于“前作文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大班--小学二年级),千万不要错过这样的好课程。报课之前,先领略一下丁丁老师第三讲的精彩实录吧!【前方预警】课程实录干货太多,请细心浏览。讲师微课实录丁丁老师绘本学堂高级讲师教育学硕士,教龄17年的语文老师小学作文教学资深研究者和实践者丁丁老师作文工作室 创始人“绘本表达与作文”模式创始人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 会员原上海三步作文培训中心 教学总监原新民晚报小记者训练营 教学总监原上海徐汇区中文写作专修学校 校长大家晚上好!我是丁丁老师,我们又见面了。今晚是公开课的第三讲,将有三个板块:一是说说为什么我认为绘本是最好的作文书。第二板块是我的绘本作文课程的解读说明。第三板块是互动答疑。接下来开始我们的第一板块:结合前两讲来说说为什么绘本是最好的作文书。丁丁老师绘本表达与作文课第一讲实录:孩子为啥不爱写作,这位老师一语道破!(丁丁老师微课实录)丁丁老师绘本表达与作文课第二讲实录:如何教孩子善表达会写作?问他就对了(!丁丁老师微课第二讲)台湾绘本人郝广才认为“绘本是最好的玩具”。上海师大心理学教授吴念阳觉得“绘本是最好的教科书”。而对于我来说,当绘本和作文相遇,两者会产生奇妙的反应,尤其是对前作文阶段的孩子而言,绘本就成了最好的作文书。第一板块
一、高大上的生活方式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高大上的呢?当然是阅读呀!而绘本就可以帮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使之一种生活方式,我觉得这才是最高大上的、最潮流的。在有些家长固有的观念中,孩子只要进了学校识了字,自然就会读书了。只是这种想法多半会落空。到后来,听说阅读对写作文有帮助时,他们就变得迫切起来,浮躁起来,都恨不得把书塞到孩子的脑袋里去啊。我想这时家长的心理阴影面积该有多大啊!可是我觉得这时阅读习惯的培养有点难了,因为课业负担重,孩子没有多少时间,也没多少兴趣读书,搞不好就像股市熔断机制,可能就要和阅读“熔断”了。更何况,不少家长自己也不怎么读书。连一些喜欢读书的家长现在也变成手机控、电脑控了,也就很难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如果真是这样,家长是不是该亮剑了“剁手”了,赶快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吧。不然等错过了阅读培养的黄金期,真的“熔断”了,那可是很少有逆袭成功的,到时急得跺脚也没有用了。因此,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一定要从娃娃抓起。而今越来越流行的绘本应该成为家长们掌握的武器。试想一下,在家中,角角落落里,只要孩子一伸手就能拿到一本绘本,翻开来,精美的画面扑面而来,赏心悦目。在户外,俯身听着草地上蚂蚁的窃窃私语,坐在小河边欣赏着柳树的风姿,听着它和风的密语。此时,和孩子一起打开随身携带着的绘本,时光也变得摇曳多姿。阳光下,妈妈绘声绘色地给孩子讲着绘本里的精彩故事,那些有趣的情节会在他的童年里生根发芽,温暖着孩子的心灵,影响他的一生。雨天里,孩子抱着绘本聚精会神地读着,时而自言自语,时而开心一笑,惹得窗外的雨也滴滴答答地跟着笑了起来。有时孩子枕着绘本睡着了,嘴角露出了微笑。哦,千万不要叫醒他,因为梦中的他正在绘本的故事中穿越着。你知道吗?很多绘本就是以读书作为主题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的习惯。如《图书馆》、《图书馆狮子》、《图书馆老鼠》、《图书馆的秘密》、《驴子图书馆》、《图书馆女超人》、《请安静,图书馆里有只金丝雀》等等,这些优秀的绘本吸引着孩子走进图书馆,捧起书读起来。此外还有《小红书》、《吃书的狐狸》、《重要书》、《你跑错书了》、《我喜欢书》、《书中书》、《爱书的孩子》、《神奇飞书》、《卢利尤伯伯》、《星期三书店》、《这是一本书》、《如何做一本书》等等,各种和书有关的绘本故事,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吸引着孩子爱上读书。如果孩子还是不喜欢读书,怎么办?别急,还有一本《我讨厌书》的绘本,说的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孩子是怎么喜欢上读书的。这听着是不是很有趣?家长利用绘本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去爱书读书。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久而久之,阅读就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要注意,绘本作文课不是绘本阅读课或欣赏课,就如同学校的阅读课和作文课是两码事。据我观察,目前有的绘本作文课既缺少顶层设计,也没有系统的作文知识支持,基本上都变成了对绘本的阅读和欣赏,这会耽误孩子的写作启蒙。
二、嘿,孩子飞了起来!孩子怎么会飞起来了?当然是说利用绘本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为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童年时期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黄金阶段,何况童年只有一次,错过了就错过了。可是很遗憾,中国儿童的想象力似乎很不妙,看两张新闻报导的截屏就知道了。而要想从小加强孩子想象力的培养,绘本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首先,绘本以图画为主,符合孩子们的阅读心理。图与图之间故事情节的推进、翻转,人物前后不同表现等等,需要孩子进行联想,发挥想象来填补。这正是对想象力的挖掘和培养。其次,很多绘本讲述的是充满想象的童话故事。它们有的是取材于经典的童话故事,如贝妮黛·华兹的《世界经典童话绘本》,其中就包括了部分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有的是绘本作者本人创作的童话故事,如瑞典国宝级绘本大师爱莎·贝斯蔻写和画为一体创作的绘本,如《仲夏花节会》、《小彼得在蓝莓地》等作品,图文并茂,把孩子们带入了充满了想象的奇妙的童话世界里。此外,还有其他很多的以想象力取胜的绘本作品,如《七号梦工厂》、《云朵面包》、《图书馆老鼠》、《七彩下雨天》。我读了都脑洞大开,都恨不得抓着自己脑袋拼命地摇,好把里面的水给晃出来哈。所以,让孩子们沉浸在这些优秀的经典绘本之中,就是种下了想象的种子,日积月累,想象力就会在他们心灵中长出来,让孩子以后写的作文(不管是写实的还想象的),长出想象的翅膀来,在奇思妙想的世界里自由地高飞。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上午作文课上遇到的。我们在讨论身边小事的时候,一位学生说在放学路上她捡到了一架丟在草丛里的四翼玩具飞机。如果我来问你这玩具飞机从哪里来的呢?你怎么回答?大家基本可能都是常规思维,觉得是某个人扔的或丢的。如果展开想象,它可能是蚂蚁丢的、可能是蟑螂停在这的、可能老鼠用来越狱逃跑的等等。结合绘本,通过一番想入非非,编个故事,写作文也变成了有趣的历险。
三、魔鬼藏在细节里通过阅读绘本,注意细节,孩子的观察能力也得以培养,同时加以引导迁移到对生活的观察。这有两种意思:一是对绘本本身的观察。所有的绘本都值得我们细心观察,用心体会,浸润其中,才会感受那句名言的力量:魔鬼在细节中。如果走马观花,随手翻翻,就很难体会观察带来的乐趣,也很难品味绘本之美。如观察《晚安,月亮》就是非常有趣的享受,绘本中前后彩页颜色的变化、时钟针脚的挪动、月亮位置的移动、老鼠的走动,还有钟摆、米糊、画中画等等的变化,无不让人好奇感慨!二是由对绘本的观察,迁移到对生活的观察。我们在观察绘本的同时,可以由此转移到对生活中类似情景的观察,比如《风喜欢和我玩》,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把我们熟视无睹的风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如果我们借着这本绘本来引导孩子观察日常生活里的风:聆听风的絮语,试着与风对话;闻一闻风的气息,品一品风的味道;站在风中,触摸风的温凉。还有那风与花草树木的呢喃,与虫鱼鸟兽的嬉戏……这是多么美的时刻,多么好的观察和想象的时刻!对生活中的风进行观察和想象是非常好的练笔材料。上海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有篇作文题目,叫做《刮大风了》。老师就可以先带着学生一起来欣赏绘本《风喜欢和我玩》,然后引导他们说出生活中对风的印象,同时加以想象,就能写出很漂亮的一篇文章。除了《刮大风了》,我们还可以写《微风的故事》、《微风发疯了》、《风言风语》、《大风,它真疯了》等等。大家都知道上海的暑假常有台风过境,虽然这几年台风常常忘了登陆密码,常放上海人民的鸽子,可是上海作为风情万种的大都市,台风的前哨狂风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骚扰的机会。这时,观察狂风,写写狂风是非常好的机会,不然白白地被骚扰几天也太不值得了。有的绘本直接选取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加以表现,如《大雨哗啦哗啦下》,描绘了夏天的早上,一场大雨突然来袭,人们避之不及的慌乱场面,以及大雨突然停后街道恢复正常的温馨场景,这让高年级学生来读读议议写写,就是一篇非常不错的作文。我在第二讲回答一位家长问题时,特别提到过要写作文要多用动词。而有的绘本就是非常棒的训练材料,如雷蒙·布力格的《雪人》就是其一。一连串的小图连起来如同动画片:躺着、睡觉、醒了、睁开眼、跳下床、拉开、瞧着、擦玻璃、抓起、套上、穿起裤子、跑到妈妈身边、指着外面说、一屁股坐下、穿靴子、戴上帽子、冲出屋子、奔跑、风刮着、帽子被吹掉等等。把这一连串的词连起来,说说写写,就是一篇很不错的小练笔,如果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内容,那就更丰富了。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大人和小孩在读绘本时,翻翻就过去了,不太注意去挖掘这里面的细节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借着这些偏写实的绘本,家长可以指导孩子来观察生活,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都变成观察对象。比如说早上刷牙、妈妈洗衣服吹头发、爸爸刮胡子打游戏、我喂宠物逗它们玩等等,都有一连串的动作可写。此外观察还可以升级,难度加大,如等公交车,公交来前后乘客的不同状态。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观察训练。这也是为什么我在绘本作文课开篇就是观察课,因为这是写作文的基本功啊。
四、它竟然长着嘴巴和笔嘴巴用来说,笔用来写,我想表达的是绘本是非常好的训练孩子口头和书面表达的武器。在一二年级的前作文阶段,利用绘本训练孩子的说话和写话。我们看一下《全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一二年级的说话和写话的表述。(点击看大图)再看苏教版的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有的单元安排了口语交际,如一年级上册中,有做自我介绍、打电话、借东西、传话游戏、讨论问题、听故事讲故事等口头表达的训练,既训练所说的内容,也注意所说的方式、礼貌等方面。同样也介绍一些对写话的要求,二年级的部分单元中开始要求写话,说说写写,做做写写,开始写几句话。清楚了课标的要求和语文教材的对说话写话的安排,我们就可以利用一些优秀的绘本进行合理的编排,来训练孩子讲故事,指导他们说话写话。比如,从说的内容上看,可以从说绘本中的故事迁移到说生活中事情或者自编故事;从指导上看,家长可以先做示范,后慢慢地放手;从说的容量上看,先词后句,连词成句,再连句成段。因此,我在编写绘本作文课时,就是以绘本为立足点,培养观察和想象力,在此基础上锻炼说话和写话。另外,绘本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有的绘本引导孩子写东西。如朵琳·克罗宁的《蚯蚓的日记》、《苍蝇的日记》,国内的《我的日记系列》,分别让蚂蚁、蜻蜓、瓢虫、蟋蟀们写起了日记,这对孩子是多么好的示范呀。有的绘本就是以激发孩子写作而创作的,如《洛克的写作课》、《图书馆老鼠》系列等。读着这样的绘本,引导孩子写观察日记和写作,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我不得不感慨绘本的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
五、故事、故事、故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说的是强化孩子的故事意识。小学和初中主要是写记叙文。把记叙文写得清楚具体,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一般问题不大。而要把记叙文写得有趣,让人读后欲罢不能,由衷地欣赏,那就难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学生写作文时得要有故事意识。故事意识从哪里来呢?从小阅读绘本就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故事意识。1很多绘本的书名本身就很趣味性和故事性。很多优秀绘本的书名看一眼就让人醉了!如我超级喜欢的《风喜欢和我玩》。这个书名非常妙!按常规思维,一般会叫做《我喜欢和风玩》,可作者一反常态,把风放在了前面,一下子就突出风的主动、风的可爱和风的调皮!在这里,我将自己手头上的绘本整理了一番,把其中的一些书名串了起来,编了个小故事,我感觉这么多好玩的书名聚在一起简直就成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让人毫无招架之力,不读不行啊!绘本书名串串烧丁丁老师一个《疯狂星期二》,也是《风需要休息》的日子。我,《雨小孩》在思考《长大了做什么》。迷糊中,《一只非常粗鲁的犀牛》闯了出来,我吓得《向上跌了一跤》,连《天空在脚下》了。这时,我的《一颗超级顽固的牙》竟然尝到了《月亮的味道》,这令我感叹《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于是,《我带着月亮去散步》,还有《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样,来到了《七号梦工厂》,未料里面竟是个《七彩下雨天》。于是,我躲进工厂的《壁橱里冒险》,《和甘伯伯去游河》。我们朝《雨河》出发时,《图书馆狮子》好意提醒我《别让鸽子开巴士》,因为《马路上是危险的》。很快,我们看到了《帽子先生和他的独木舟》。突然《野兽出没的地方》,跑出来《一只会开枪的狮子》,它《狮子大开口》吼道《谁敢嘲笑狮子》,然后对着帽子先生嚷嚷《你看上去好像很好吃》,结果,帽子先生吓得滚进河里《不见了》,只有《小河里的草帽》在漂。好在《十只小鸟过大河》救出了他,《失落的一角里》,帽子先生哭喊道:《这不是我的帽子》!幸运的是,《狮子王》跟着跑出来喊道《嘿,站住》,便拽回了《要飞上天空的狮子》,冲它咆哮着:《大卫,不可以》这样。狮子大卫《尾巴摇摇》辩解着《不是我的错》!谁让《雨小孩》《咬了我的大饼》?所以,现在《我想吃一个小孩》。就在这时,我吓《醒了醒了》,《我爸爸》《我妈妈》,也就是《奇先生妙小姐》,关切地问我《你醒了吗》?哦,原来《仅仅是个梦》,这时《奶奶来了》,她捧着《石头汤》给我喝。而那只《穿靴子的猫》在一旁练习走路。看,它《先左脚再右脚》,准备跟《五岁老奶奶去钓鱼》。这些书名很有趣,有着很强的故事性,刺激着孩子们阅读的欲望,吸引着孩子们读下去。相比较,我们语文书里也有一些引人入胜的题目,但总的来说,四平八稳的居多。因为学校的作文题目要兼顾全体学生,所以难有个性。2绘本的故事情节给孩子以熏陶我觉得绘本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很多绘本以故事情节取胜。它们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让人恨不得一口气读完。有的绘本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带入童话的仙境,如爱莎贝斯蔻的系列故事,像《仲夏花节会》、《奥利去滑雪》、《小彼得在蓝莓地》都是写小主人公在大自然中巧遇精灵,接着发生有趣的故事,最后小主人公又回现实中来。有的绘本情节,另辟蹊径,别开生面,给人一种不寻常感觉。如《公园里的声音》就是这样,它从四个角度来讲述同一个故事。开始不好懂,但多读几遍后就觉得越来越有趣。有的绘本用倒叙法讲故事,如《花婆婆》、《一只与众不同的乌鸦》,到高年级写作文时也可以用倒叙法。当然,因为阅读对象的特点,绘本极少使用倒叙法。此外,有的绘本玩起了书信体,如《妈妈你好吗?》、《亲爱的老师收》(连书的造型都是信封,打开书时就是拆信封);有的绘本先层层铺垫,最后突然剧情反转,产生喜剧效果,如《一头粗鲁的犀牛》;有的绘本故事里面又有故事,如《世界上最大的房子》等等。二是,阅读方式可以让绘本更有故事性。如可以从前往后讲,也可以从后往前讲,还可以从中间往两头讲等等。我特别喜欢横向串读法,第一讲也有提到。这不是比较阅读,而是把不同绘本联系起来,进行穿越式的阅读。如我之前说过的《两只坏蚂蚁》和《蚂蚁和西瓜》。看到西瓜右上角那两只睡懒觉的小蚂蚁没?他俩正是那两只冒险的坏坏的小蚂蚁哦。再如《大雨哗啦哗啦下》、韩国李惠利的《下雨天》、美国彼得·史比尔的《下雨天》,将这三本串起来读,锻炼超强大脑,真是太有趣了。孩子长期大量的阅读绘本,当他以后需要编故事或写作文,甚至长大后搞文学创作,这些故事或多或少,或显或隐、或深或浅地影响着他们。
六、它俩竟是好闺蜜绘本作为最好的教材,和小学语文教材对接,两者成了好闺蜜。1与小学语文教材的形式上对接。当下全国各地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版本很多,如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沪教版等等。这些教材的装帧设计、插图、色彩都强调符合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甚至可以这么说,小学语文教材也有绘本的影子,尤其是低段语文教材。2与小学语文教材的作文教学内容的对接。经过一些选择和合理的编排,绘本都可以与语文教材的习作进行较好的链接。有的教材甚至提供绘本图片让学生写作,如上海的小学语文书中就提供了《父与子》的一幅组图,要求以《一本有趣的书》为题写一篇作文。人教版五年级第六单元的《课外书屋》中选了同一幅图,郑重地推荐学生阅读这本漫画书,而很多老师都是要求学生围绕这幅图来写作文的。在这里,我以手头上的江苏省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教材(简称苏教版)为例,我统计概括出它的三年级习作,两册八个单元共16篇习作,具体内容见图:(点击看大图)针对这16篇作文,我简单地总结了一下,有如下的特点:1.每篇都有范文引路。2.每篇范文都配有插图,力求图文并茂。3.基本每篇习作都提供一套或多套图片,每套图片有单张的或多张的。多套图片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按自己的兴趣、喜好选写。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其实,这三点与绘本有着密切的联系。范文配插图和看图写作,看上去是互逆的,其实是相辅相成的,都离不开图和文字。如果根据绘本进行一些与习作相关的训练,其实就是看图写作。有的绘本,某页会有较多文字,配合着这页图来欣赏,就如同范文配插图了。如《风喜欢和我玩》中的吹泡泡的画面,完全就是为看图说话、写话准备的。而且还有很多孩子喜欢画画,第二讲就有家长提到孩子“画日记”,相当于自己画绘本啦。结合绘本读读画画说说写写,真的是再好不过了!我教过的一位去年暑期一升二的小朋友就是喜欢绘本,经常读写绘结合,写作水平超出同龄人一大截(去年暑期她加入了二升三的作文班)。去年她画了一幅作品参赛获奖并且要发表,我很荣幸地给她配了首小诗。(点击看大图)因此,从培养孩子习作的角度考虑,我觉得选取一些优秀的绘本进行合理系统的编排,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为今后的习作做些有益的铺垫和积累,是非常有必要的。总结一下,绘本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发展孩子的想象力,训练孩子的表达力、强化孩子的故事意识,与语文课本对接等等几方面,与作文产生了奇妙的反应。绘本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最好的作文书了。所以,投资绘本无风险,阅读绘本无需谨慎,包赚不赔收益稳!所以,让你的孩子成为绘本一代吧!第二板块 绘本作文课程的解读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我的绘本表达与作文课。绘本学堂公众号已经推出了绘本作文的课程提纲,想必很多家长已经看到,在这,我给各位再做一个解读:
一、绘本作文课程的特点1按照我的作文教学理念进行系统的编排和设置。如在第二讲中提到的:大语文教育理念、先放后收循序渐进、善观察会想象、写日记大量练笔等等,都体现在我的课程设置中。2绘本为作文服务是最根本的一个特点。我们的绘本作文微课既不是绘本美育课,也不是绘本教养课。尤其要注意的是,它也不是绘本阅读课或欣赏课。虽然它离不开对绘本的阅读和欣赏,但不能喧宾夺主,否则就偏离了方向,丢掉了根本。3它以家长为主要教学对象。课程设置主要是讲如何利用绘本引导孩子去观察和想象,最终让能力迁移到对生活的观察。绘本的选择上,先以偏童话故事的绘本为主,再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如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因此,这个课适合大班和一二年级学生的爸爸妈妈学习,掌握后,可以指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从而实现和三年作文的无缝对接。4倡导家长进行赏识教育,多欣赏多鼓励孩子,因为好作文是夸出来的。5混班教学。启蒙班主要针对大班和一二年级的学生家长。
二、绘本作文课程三阶段的解读阶段教 学 重 点绘本的选择启蒙15次课观察和联想说话要点和训练以童话类的绘本为主预备15次课观察和想象写话要点和训练由童话类向生活写实类的绘本过渡基础15次课发现生活中的一件事把一件事写具体以生活写实类绘本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