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家"无人工厂"调查:机器换人还有多远?

时间:2019-05-14 12:5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内首家"无人工厂"调查:机器换人还有多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内首家"无人工厂"调查:机器换人还有多远?》。

第一篇:国内首家"无人工厂"调查:机器换人还有多远?

国内首家“无人工厂”调查:机器换人还有多远?

在“世界工厂”东莞,首家“无人工厂”揭开了一幅未来制造的图景:所有的工序都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电脑加工设备、无人运输车和自动化仓库设备来操作,技术人员则自如地坐在计算机旁,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实时监控着车间的生产信息。

车间的革命:“机器换人”换出产品效益

晚上8点,在广东东莞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的打磨车间,60台机器手正日夜无休地打磨一个个手机中框结构件。它们被分成10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由一条自动传送带上下料,这个过程不再需要任何人力,每条线只有3名工人负责看线和检查。

在几个月之前,完成这些工序还需要650名工人。长盈精密公司总经理助理罗卫强告诉记者,一台机器手可以替代6至8名工人,现在,打磨车间还有60名工人,未来将减少到20人。

颇有意味的是,在这个“无人车间”的隔壁,便是传统的人工车间。如今,它已废弃,四下漆黑,老式的人工打磨设备上已结有蛛网。

这是“机器换人”计划的第一步。长盈精密公司董事长陈奇星说,未来两年上岗的机器手将增加到1000台,“机器换人”计划完成后,整个中后台操作人员将不超过200人,80%的工序实现无人化。

在其位于东莞市大朗镇的数控机床车间,现在还有2000多名工人忙碌其间。“两年后,这些人要么离开,要么会被分流到其他岗位上,这个车间也将实现无人化。”罗卫强说。

与许多熟工相比,刚上线的机器手只能算是个“新手”,但其生产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却远超熟工、能手。挂在车间墙上的生产线数据对比显示,机器手上岗以来,产品不良率从超过25%降至不到5%,而产能从每月每人8000多件提高到2.1万件。

“不能简单地把‘机器换人’看成是解决用工难的办法,而是工业制造自动化、精密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和产品品质提高的体现。”陈奇星说。

自动化进程遭遇“钱紧”“技穷”

这家企业只是“世界工厂”的一个缩影。东莞市计划到2016年完成“机器换人”应用项目1000-1500个。今年初,广东省提出3年累计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

然而,不少有意实施机器换人的企业却遭遇“钱紧”和“技穷”两大障碍。

罗卫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套机器手需要18万元,目前一个工人的年用工成本约6万元,而在不同工序上“机器换人”的替代率不同,有的工序在现阶段进行“机器换人”并不划算。

而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则苦于资金瓶颈而难有进展。记者调研了解到,目前动作复杂程度高、精准化程度高的机器人设备主要靠进口,仅机器手每台约20万元,如果整个配套设备都进口,一个台组则需45万元。

东莞市政府收到的500个申请“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累计投入需45亿元,有的一个企业的自动化升级投入就高达数亿元。“现在制造业企业本身就比较困难,很难拿出这么大笔资金进行自动化改造。”东莞市经信局技术科科长刘庆堂说。

除了资金,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是很多有意向进行“机器换人”企业的最大障碍。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科教局局长邓国军说,全流程自动化改造不是简单地从国外买回几台机器人就可以实现的,还要求企业有应用研发的人才和能力。

以长盈精密为例,该公司有一个50人团队专门进行机器换人生产线的匹配实验和研发,还有600多人的技术工人队伍,可以对机器人生产线进行维护、修理。此外,企业还计划对一部分工人进行技能培训以适应新的岗位需求。

“无人工厂”启示录

“无人工厂”实质上是工业制造智能化、高端化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无人车间”“无人工厂”将会出现。

记者蹲点调研发现,“无人工厂”的出现及其应用难题对“中国智造”有三点启示。

启示一:工业化水平较高地区应围绕“机器换人”推动产业创新升级、自动化进程,营造“全链条”生态环境。

邓国军说,要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创新和自有品牌,就必须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考虑到包括机器人技术发明家、企业创业家、产业资本家、应用先行者、基地服务员和产业组织者6大人群。

“我们对人才的渴求远超过对资金的需求。”一些企业主对记者说。为了吸引人才,东莞市松山湖基地还提供100套人才公寓给予创新团队免费入住。

启示二:积极应对“机器换人”过程中的“减人”“增人”现象,减的是可重复工种的普工,增的是适配专业的新技术工人。

推动机器换人计划的多家企业负责人坦言,未来对于只进行重复劳动的普工的需求肯定要下降,但专业的技术工人需求会大幅提高;此外,企业因为自动化水平提高带来效益提高,需要扩大再生产,会新增岗位需求。

启示三:培育、扶持自动化标杆型、示范型企业,形成行业拉动效应。

目前,在东莞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规模以上企业还不到10家,企业规模普遍还偏小,缺乏产业组织者和行业龙头企业。这也是国内其他机器人产业园区共同遭遇的瓶颈。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升温,和过去不少新兴产业一样,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机器人热”,大大小小产业园区不断涌现。从事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李群自动化公司总监谭军民说,“要与国际机器人巨头企业竞争,还得集中资金和人才力量,培植几家标杆企业,这样我们的民族机器人产业才有国际竞争力,‘机器换人’计划和工业智能化才能推广普及。”

第二篇:浙江工业企业“机器换人”情况调查

浙江工业企业“机器换人”情况调查

招工难、用工贵问题一直是困扰我省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突出问题之一。近年来,省内外部分先行企业通过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来代替繁重的手工操作(以下简称“机器换人”),不仅缓解了劳动力短缺压力,而且实现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201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机器换人”工作摆到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的首要位置,作出了全面推进“机器换人”的工作部署。最近,省经信委政研室在全省范围内对企业“机器换人”的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涉及通用设备、纺织、汽摩配、金属加工、电子通信、电器机械、医药制造等多个领域,实地调研了制造企业10余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567家企业的情形进行摸底,共收回有效问卷515份。

“机器换人”的原因及成效

当前,我省工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综合考虑发展阶段、装备水平、劳动力成本等多重因素,“机器换人”的条件基本成熟。对于企业来说,是否开展“机器换人”取决于对诸多因素的综合考量。问卷调查表明,促使企业开展“机器换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用工难、用工贵。在参加调研的515家企业中,高达77.7%的企业表示存在用工缺口,其中有30%的企业用工缺口率在10%至20%之间,7.3%的企业缺口率在20%至30%之间。从短缺工种来看,74.3%的企业缺少熟练工人,25.7%的企业缺少普通工人。近年来,企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从2005年到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每个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由14847元/年增加到41370元/年,年均增长15.8%,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国前列。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也反映,2012年一线员工的年平均工资达4万元左右,近三年一线员工年平均工资增幅达10%至15%。用工成本增加迫使部分盈利能力不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得不用机器来替代人工。在515家被调查企业中,高达75.7%的企业把“用工成本高”列为开展“机器换人”的首要原因。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在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操作水平是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手工操作比自动化生产更容易出现产品瑕疵,从而在客观上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功能和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问卷调查表明,有高达68.5%的企业主动开展“机器换人”的原因,是因为“产品质量要求提高”。

行业准入标准提高。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落实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新要求,国家加快调整主要行业准入标准。绝大多数新的行业准入标准都对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的工艺、装备水平等提出明确要求,如规定“应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节能环保的设备,主要设备参数应实现在线检测和自动控制”等。30.1%的被调查企业表示,行业准入标准提高是开展“机器换人”的重要原因。

政策激励。各级政府采取的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政策的激励作用也不可忽视。问卷调查表明,大约有28.7%的企业因财税优惠政策而开展“机器换人”工作。此外,还有接近4%的企业开展“机器换人” 是基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安全生产率等其它原因。

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对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前后生产经营情况变化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机器换人”在以下方面促进了企业“提质增效”。

降低了用工及生产经营成本。生产一线员工比重大是当前浙江省制造企业人员构成的重要特征,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中,一线员工人数占到了企业职工人数的73.4%。据已经完成“机器换人”的企业反映,“机器换人”有助于大幅减少一线员工、优化企业人员结构。开展机器换人后,有61.5%的企业减少一线员工超过10%。以此推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减少用工70万人以上,仅2013年一年就可节省用工成本290亿元以上。调查还显示,68.9%的开展“机器换人”企业生产成本下降5%以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意味着企业利润增加1个百分点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劳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是企业反映开展“机器换人” 后出现的明显变化之一。据统计,有27.3%的企业“机器换人” 后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以上; 有16.6%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至30%;有29%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20%。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后,伴随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还有产品生产周期的缩短。据对已经开展“机器换人”企业的统计,接受调查企业中有51.7%表示企业生产周期缩短10%以上。

提升了产品品质质量。由于机器操作具有手工操作难以企及的精度和准度,因而“机器换人”在提升企业产品品质质量方面的作用也十分明显。如位于嘉兴的晋亿公司引进德国库卡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后,机械手的定位误差不超过0.1厘米,企业产品不良率降低30%以上。晋亿公司并不是个例,调查结果显示,在已经开展“机器换人”的企业中,24.8%的企业产品优质品率提高20%以上,12.9%的企业产品优质品率提高15%至20%,6.6%的企业产品优质品率提高10%至15%,23.7%的企业产品优质品率提高5%至10%,30.3%的企业产品优质品率提高5%以内。

减少了能源消耗。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可以有效调节设备合理进行,从而大幅降低能源消耗。通过对浙江晨丰灯头有限公司的调查发现,企业采用多工位连续模冲压设备和玻璃一次熔化工艺技术后,用电减少40%。在问卷调查企业中,高达86.3%的企业表示开展“机器换人”后能耗下降,其中14.7%的企业能耗降低超过20%,11.1%的企业能耗降低15%至20%,9.5%的企业能耗降低10%至15%;20.5%的企业能耗降低5%至10%;30.5%的企业能耗降低5%以内。可见,“机器换人”是破解浙江省能耗约束、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

减少了生产事故。“机器换人”后,许多具有危险性的操作开始由机器承担,因而极大地减少了安全生产事故。以五金加工知名集聚区海宁盐官镇为例,以往每年发生手轧断等工伤事故100多起,开展“机器换人” 后现在已下降到20多起。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超过三分之一认为开展“机器换人”后生产事故降幅较大,近20%的企业表示安全生产事故降幅明显,其他被调查企业认为安全生产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对一线工人的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淘汰了落后生产设备。开展“机器换人”一个较为直接的影响是,企业落后生产设备的淘汰速度明显加快。这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节能减排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规模开展“机器换人”,被调查企业中生产设备水平处于行业领先的企业数增加到248家,比开展“机器换人”前增加165家,装备水平明显提升的企业数占比由原先的21.8% 提高到65.3%。

企业开展“机器换人”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当前浙江省工业企业对于“机器换人” 工作总体上积极性较高,特别是部分企业取得的巨大成效,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不同企业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对于部分企业尤其是大量中小企业而言,要开展“机器换人”仍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成本较高。成本是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被调查企业中,约有71.1%的企业认为,当前开展“机器换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成本太高。具体来看,一是投入成本高。据对已经完成“机器换人”改造企业的调查,有超过一半的企业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因而“机器换人”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加之近年来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上升,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利息支出增幅达21.2%,今年前四个月融资成本仍在高位振荡。因此,企业要开展“机器换人”,必须突破当前信贷资金总体偏紧、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制约因素。二是设立专门运营维护机构开支大。上马的新技术装备,需要培养专门的操作运营和日常维护人员,这笔成本对很多企业来说难以承受。三是资金投入回收周期长。调查显示,已经完成“机器换人”改造企业中回收期在4年以上的企业比重高达36.8%。四是部分装备性价比不高。由于部分机器装备只是对某些环节人力的简单替代,导致装备性价比不高,用工仍比用机器便宜。

满足企业迫切需求的装备供给不足。调查结果显示,有38.6%的企业开展“机器换人”还面临着买不到本企业所需的“机器换人”设备的困境。究其原因,一是“工业机器人”产业尚不发达。我国机器人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但发展步伐缓慢,到2010年全国工业机器人只有14978台。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将是制约浙江省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的重要因素。二是通用技术装备供给不足。目前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多被用于搬运、装卸领域,虽在汽车、工程机械、石油化工等少数行业的应用正在深化,但其作为通用装备的作用远未发挥,智能化、数字化的的价值还未充分挖掘出来。三是“机器换人”后的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企业开展“机器换人”除了对“工业机器人”的巨大需求外,还有对第三方设备服务的巨大需求。在需要开展“机器换人”的企业中,部分已拥有国际先进的单机设备,但设备维护及各种设备系统化的服务尚难以满足需求。

企业自主进行系统化改造能力不足。自主研发设备是颇受企业推崇的“机器换人”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浙江省许多企业并不具备自研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的能力。这一状况也在问卷调查中得到了体现,有35.3%的企业把自身没有能力研发“机器换人”所需的设备作为目前制约企业进行“机器换人”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应该说,企业的这种反映是与浙江省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的实际相符。据统计,目前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有科技活动,不到19.8%的企业有科技活动机构。

综合运用“机器换人”政策激励的能力不足。调查显示,企业对现有的相关优惠政策缺乏了解。目前各级政府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已经不少。但企业缺乏足够了解。在515家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中,了解进口设备免税政策、设备购置增值税抵扣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相关政策的企业占40%左右; 了解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优惠政策的企业比例更低,分别只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26.4%和31.1%。在具体政策运用上,企业对相关条件和规则不熟悉,政策运用能力较弱。另外,缺乏具有直接针对性的政策,以及相关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不够,也是影响企业综合运用各种优惠政策的重要因素。

此外,企业还提出了新设备培训和维修服务方面存在的需求和困难,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面临的繁琐审批等问题提出了意见。

全面推进企业“机器换人”的建议

“机器换人” 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在全省全面推进“机器换人”这一惠企利民的工作,当务之急需要从营造氛围、强化推力入手,切实把“机器换人”转变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才能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推进。

创新对企业“机器换人”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是现阶段推进企业“机器换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借鉴国内外经验,进一步创新鼓励企业“机器换人”的税收政策。一是参照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对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在现行规定的折旧年限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折旧年限。二是参照国家鼓励外商投资项目采购国产设备的政策,允许地税管理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购买省产设备,其购买省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购置设备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三是适当扩大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范围,可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领域的研发活动纳入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应纳税所得额范围。四是合理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计核范围,通过改进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可允许将中小企业购买技术、发明专利的经费支出和消化吸收的经费支出纳入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范围。

用足用好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的已有政策。加大对现有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加强企业综合运用现有政策的能力。一是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做到应减则减、应免尽免,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和设备改造。二是落实设备购置增值税抵扣政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或者自制机器设备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按规定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三是落实进口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免税政策。对从事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所需、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设备,在规定范围内免征进口关税;对国内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而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按照相关规定享受进口税收优惠。四是落实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优惠政策。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按规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五是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六是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强化金融机构对企业“机器换人”的支持。金融支持是推进企业“机器换人”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衔接,鼓励银行加大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股权质押、仓单质押、排污权质押、商标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专利权抵押等担保方式;定期组织重点“机器换人”项目推介、银企洽谈等活动,推进银企互动合作。二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办法,更好地激励和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加大对企业“机器换人”项目的融资担保服务力度。三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企业采用设备融资租赁、股权融资、发行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筹集“机器换人”项目资金;积极利用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信托等融资工具,引导浙江省民间资本参与企业“机器换人”项目。加快探索建立“机器换人”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企业“机器换人”离不开完善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完善审批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寓管理于服务,为全面推进“机器换人”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把机器人产业提升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加快调查研究和制定出台全省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举措。以“机器换人”对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和引导装备制造企业集中力量开发出一批企业急需的工业机器人,为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提供设备保障。二是探索成立产业技术服务联盟。结合广大中小企业开展“机器换人” 过程中的大量个性化需求,抓紧培育发展一批能够为企业“机器换人”提供方案设计、设备采购、装备开发、安装维护等专业服务的产业技术服务联盟。三是重视现代产业工业队伍建设。针对企业实施“机器换人” 后对一线工人提出的新要求,加快培训一批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操作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

第三篇:东莞企业“机器换人”问题调查

东莞企业“机器换人”问题调查

一、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机器换人”这个话题对于普罗大众已不再陌生。去年以来,东莞市鼓励企业“机器换人”,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今年年初,市政府更发布了《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其中一个重要的创新性举措就是深化 “机器换人”专项行动。目前,全市已经有数百家企业在实施“机器换人”计划中尝到甜头。为了能深入了解东莞企业“机器换人”实施的具体情况,我们特开展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此次“东莞企业机器换人问题调查”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了解目前东莞企业“机器换人”的基本情况

2、实施“机器换人”的好处和弊端

3、影响我市贯彻落实“机器换人”行动的因素

(二)项目执行情况

本次调查历时一个月(2015.7.20—2015.8.20),调查的范围是东莞市区,被访者定义为在东莞市居住或工作时间超过一年的居民。调查方法为在网上发布问卷调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传播。截止8月15日,收到的有效问卷总共为185份。

(三)被访者基本情况

在185个有效样本中,男性为122个,女性为63个,男女比率约为2:1。被访者年龄大体集中在55岁以下人群中,其中35岁以下的占51.9%,36-45岁的占29.2%,46-55岁的被访者占14.1%。

被访者职业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个体工商业者(28.1%)、一般职工职员(26.5%)和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21.6%)。

三、调查结果

(一)目前东莞企业“机器换人”的基本情况

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的办法,东莞已经开始实施自2014年起连续3年每年拿出2亿元支持企业“机器换人”的专项计划。今年年初,东莞市政府更发布了《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其中一个重要的创新性举措就是加速开启“机器换人”时代、深化“机器换人”专项行动,以促进“机器换人工”、“自动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数字”来实现企业的提质增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截至今年一季度,东莞经信局已经收到“机器换人”专项资金有效申报项目505个,总投资42.6亿元。根据初步统计,这些项目完工后,预计可减少用工3.4万人,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2.5%,平均合格率从89.3%上升至96.6%。受访者普遍认为此次政府不但各项政策及时到位,支持的力度也比较大。

(二)实施“机器换人”的好处

1、解决企业“用工难、用工荒”问题

作为制造业名城的东莞企业类型多为劳动密集型。近些年,“用工荒”“用工贵”问题一直困扰着劳动密集型企业,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波动,持续的经营压力之下,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很多企业开始尝试“机器换人”——用机器人或者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劳作,从而减少用工。“机器换人”一方面让企业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则促使企业将节约的资金投入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领域,进而推动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的转变和创新。

2、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生产稳定性

企业实施机器自动化生产后,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得到改善,生产效率会大大提高,从而有能力承接更多的订单,这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三)实施“机器换人”的弊端

1、引进机器一次性新增的投入成本以及后期维护成本高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随着机器换人日趋走热,部分传统的轻工业承受的经营压力也越大越大,一方面是机器的购买费用以及后期维护费用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近年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导致经营利润越来越低,这让一向依靠薄利多销的传统轻工业经营更加困难。

东莞智能装备尤其是工业机器人本地研发制造能力不足,市场被德国、日本等国外品牌占据。少数能生产工业机器人的本地企业,也面临关键产业零部件依赖进口的瓶颈。这造成了企业在进行机器换人时,投资巨大。企业投入的成本回收可能需要3—5年,很多小微企业缺乏资金实力。

2、机器生产缺乏灵活性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虽然机器换人提高了生产效率,但缺乏弹性。之前依靠人工,如果遇到经济形势不好,订单不佳,可以通过放假或者裁员减少生产、节省开支,弹性较大;如果实现了机器自动化生产,遇到经济不景气订单不足的情况时,就会出现产能闲置等问题。另外,机器换人对电力资源的依赖性特别强,而这些机器在工作日内一般不能关停,每年夏季用电高峰的限电措施更是制约了许多企业的生产。

3、实现“机器换人”所占的机会成本大

“机器换人”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硬件的更新,也需要提供软件的个性化定制,需要有足够的技工和研发人员提供支撑。东莞市鞋机商会会长王精文说:“自动化生产不是上一台新机器,就能从1000个用工削减到300个用工,而是先减到900,再到800、700„„要花好几年。”由于考虑到当中的机会成本,使得一些企业宁愿转移到缅甸等国家,也不愿实现机器换人。

4、“机器换人”会造成失业率上升

三、建议

(一)引进设备,促进减员增效

加强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加大设备和技术投入,通过引进和利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和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等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进一步减少企业生产用工总量,优化工业工艺技术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优质率,全面提高企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强化服务,加大推广力度

支持和鼓励第三方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大力开展企业“机器换人”推广应用工作,为企业提供改造方案、设备采购、设备租赁、金融服务、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多方面服务,加大“机器换人”推广的深度和广度。

(三)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水平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支持“机器换人”应用企业自主研发专用装备,并在行业中示范推广,带动提升行业装备技术和制造水平升级。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发中心等建设,开展重点领域、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改造升级。

(四)对外合作,增强技术支撑

鼓励企业开展对外合作,通过合作研发或委托开发,加强先进技术和人才引进。推动应用企业与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企业组成技术联盟,共同攻克关键技术,完善标准体系,进一步强化“机器换人”装备和技术支撑。

(五)“两化”融合,探索改造路径

推进“机器换人”和“两化融合”相结合,以“机器换人”为切入点,推动“两化”深入融合,促进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加大信息化投入,打造智能制造生产系统,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智能制造”和“智慧制造”

五、参考文献 附件:调查问卷

第四篇:国内“机器换人”热潮席卷城市地区盘点

国内“机器换人”热潮席卷城市地区盘点

1.东莞

广东省近日发布了《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下称《规划》),提出要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升级改造。《规划》中明确将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机器人产业,并实施“机器人应用”计划。

东莞作为中国制造的典型城市,每年的市政府一号文件总是备受瞩目,而“机器人”已经连续两年出现在了文件的显要位置,这显然释放出了某些重要信号。

市经信局调研员梁经昌表示,促进“机器换人”,也是我市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智能装备制造示范实验区”和“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的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目前,市经信局已专门成立了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和“机器换人”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而我市推行“机器换人”三年行动计划和专项扶持政策也正在制定当中。

除了导向性的政策,还有真金白银的扶持。2013年起,东莞市政府决定每年拿出2亿元鼓励企业“机器换人”。

2.佛山

作为珠三角的另一个制造业大市,佛山的家电、陶瓷、五金、模具等产业均在中国制造中占有重要分量。“机器人的生产和应用对佛山来讲意义重大。”上月底,在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科技厅和网信办联合主办的“粤创粤新”广东创新驱动发展主题大型网络采风活动现场,佛山市市长鲁毅说,佛山大概需要两万台(套)机器人,目前仅有3000套,这意味着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3.惠州

近日,惠州市就该如何持续创新,怎样走上智能化生产道路以及在“挤压式竞争”中应如何提高盈利能力等问题召开大型骨干企业座谈会和“三高”(即高科技、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代表座谈会,听取企业上半年运行情况和下半年工作计划,提出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和瓶颈,并对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和技术改造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多家企业代表畅所欲言,分享经验,提出下一步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建议。

4.温州

省经信委本月26日发布文件透露,温州在去年工业投资和“机器换人”技改工作考评中,首次被评为一等奖,将获得48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和48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奖励。

市经信委总工程师郑柳伟介绍,这是温州第一次在该类考评中获得一等奖。谈到得奖理由时,他说:“全市去年技术改造投资完成541.8亿元,同比增长56.1%,增速居全省第一,取得较大突破。同时标准厂房与小微园建设,也成为全省示范。”除温州外,嘉兴与宁波也同获一等奖,杭州等3个城市获二等奖,湖州市等5个城市获三等奖。

郑柳伟还表示,在“机器换人”工业技改上,将以永嘉泵阀、乐清电气两个省级行业“机器换人”机制创新试点为契机,通过召开现场会、互看互学等方式,积极推进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

5.扬州

将培育50项智能生产线示范

提升全市互联网经济发展水平,是今年市经信委打造扬州工业经济升级版的一个重要抓手。对此,市经信委将加快制定我市互联网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

去年,经过不懈努力,市经信委促成了市政府与省电信合作共建“中国·扬州云计算中心”。“扬州云计算中心建成,将会为华东地区、江苏省内某些行业领域,以至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提供大数据分析。”市经信委人士介绍说,比如通过对某个时段扬州人上网点击视频的种类和频率,判断出扬州人这个时间段到底是喜欢看电视剧、电影,还是搞笑短片,这些都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出来,有助于电商企业发现商机。

据悉,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已经吸引了江苏凤凰出版传媒以及本市汇银电商、爬山虎科技等企业入驻;未来还将吸引阿里、百度等更多的IT巨头入驻加盟。

记者注意到,针对提升我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市经信委今年首次提出实施“机器换人”行动。

“发展互联网经济,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新一轮转型发展的主导战略。”市经信委主任尤在晶说,“我们力争在3-5年内,将我市建成一个在全国有影响的互联网经济新兴名城。”

6.湖州

我市积极出台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加快“机器换人”。据介绍,我市设立了“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机器换人”应用项目、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等,支持开展应用示范、产需对接推广、宣传培训。同时扶持第三方服务机构,第三方服务服务机构为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提供技术、金融、人才方面服务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建设行业公共服务体系,对“机器换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全市性“机器换人”推广、对接、培训等公共服务项目给予资助。

此外,我市还积极培育“机器换人”服务机构组织,推动成立电梯行业“机器换人”相关产业联盟、标准联盟、产业协会等,建立行业协同创新和互利合作的运作机制,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加强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应用企业和服务机构的沟通交流,支持和保障“机器换人”有效实施。

7.绍兴

近年来,绍兴多方探索政策创新,在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实施流动人口“同城化”待遇,并先后出台9个引进人才方面的政策。但最关键的短板--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型未能真正突破,使得从业者素质很难提升,融入城市步伐阻滞,严重桎梏了城市活力。

只有城市经济才能集聚高素质城市人口。以上海为例,2005年,该市仅15%的技术工人年薪达到4万元,但舞台灯光师的年薪已高达15万元。金融、物流、中介、休闲等服务业发展催生出大量高薪岗位,即便物流中转一线操作岗位中的桥吊司机、报关员、单证员、结算员等辅助人员,以及美容美发师、营养配餐师等岗位工资,也普遍超过制造业企业,这正是大城市之魅。

一方面要使“换下来”的工人加速成长为知识型生产者,奠定大城市人口基石;另一方面要开拓更多高薪、体面的岗位,让高素质人口加速集聚。这就要求绍兴向深圳、杭州、苏州等城市学习,加快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的转型,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一手抓大城市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完成城市化路径的切换与升级,否则,即便城市框架拉得再大,留下的仍只能是一地鸡毛。

8.四川华蓥市

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老工业基地四川省广安华蓥市,在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同时,加大政策、资金扶持,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智能化改造,引导劳动密集型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机器换人”步伐,用先进技术装备替换相对落后的工艺设备,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机融合。

9.江苏南通海安县

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机器换人”,以“智能车”、“智能仓库”建设,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县发改委透露,截至12月20日,该县智能化设备投入总量已超过30亿元,增幅超过25%。

联发集团是一家传统密集型劳动生产企业,企业投资1.66亿元,引进国际最为先进的喷气织机和自动穿梭机。其中,一台穿梭机就可抵28名工人。

海安县今年将投入资金的起点由原来的500万元放宽至200万元。同时,加大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品、新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纺织业升级改

造项目中新生产性设备的奖励幅度。凡是进口设备、零地技改设备和单台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设备,其奖励标准在原来基础上再提高2-5个百分点。

10.深圳

深圳:已启动5次产业扶持计划

今年以来,深圳市先后启动了5次产业扶持计划。此前已有深圳市金奥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佳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受惠该政策红利。

通过深圳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资助,大大缓解了企业在上马产业化项目时的资金压力,使企业实现了轻装发展。

据统计,今年4月、6月,深圳市发改委针对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先后公示了两批扶持项目名单,共有13家企业榜上有名。

其中包括深圳市金奥博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无人化乳化炸药生产线”建设项目、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深圳工业机器人伺服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等。

代表企业:大族激光、雷柏科技、连硕自动化、远荣机器人、威远精密、福之岛、大族电机、橙子自动化、思普瑞机器人、友和达自动化、荣德机器人、升泰瑞达、柳溪机器人、泰科盛自动化、技鼎智能装备、恒科通机器人、瑞众机器人、莱恩精机(深圳)、日东、添力越科技、时纬自动化、杨森精密、盛泰奇、仁信自动化、博美德、舜源自动化、美斯图自动、世宗自动化、易天自动化、中智物联、鑫信腾科技、吉阳自动化、盛昌智能科技(深圳)等。

12.广州

广州:投7亿元支持机器人

在日前印发的《广州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5-2017年)》中提出,2015年至2017年,广州将安排3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工业转型升级,其中,7亿元支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发展,重点支持机器人零部件攻关、整机制造、系统集成及示范应用。

代表企业:达意隆、万世德、瑞松、佳研、明珞装备、松兴、中设机器、盛研、艾芳科、远能、普华灵动、井源等。

13.天津

推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既是一项国家重大战略,也是天津制造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强有力的国家政策,为天津高端装备的发展以及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上届天津国际机器人展上记者采访了广州数控、沈阳新松、安徽埃夫特、铭赛机器人、新时达

也有人说,机器人时代的到来将会造成大范围失业,“天津市机器人联盟”秘书长梅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了不同的看法:“机器换人”是天津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提高效率和提升产品质量的需要。然而'机器换人'不等于“失业”,事实相反,机器人工程师将成为天津最稀缺的人才。当下,机器人革命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天津也将在未来几年迎来机器换人高峰。在这样的背景下,天津要想领跑这场'全国机器人大赛',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团队,培养技术人才是关键所在。“

随着天津国际机器人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整个产业的研发、生产、操作、保养乃至于回收,都将产生更多的、也是附加值更高的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壮大,对人的需求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强了,对人的素质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

14.宁波

制造业要实现”机器换人“,工业机器人静待爆发

谢月娣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制造业作为宁波的支柱产业,存在大而不强的情况,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宁波制造业将实现”机器换人“。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指出,随着人工成本的上涨、工作环境的改变和多元化的市场竞争,各企业面临着重重压力。金融危机以来,依靠传统劳动密集型来维系的”中国制造“已难以为继,而工业机器人产业是一个快速成长中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此前也表示,人力成本的逐年上涨,将刺激制造业对机器人的需求。工信部计划出台相关指导意见,从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应用示范等方面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15.洛阳

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鼓励企业实施智能生产的同时,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另一主攻方向被形象地称为”机器换人“计划。

该计划将鼓励传统装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利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技术,结合企业自身工艺技术装备,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尤其是在劳动强度大、危险程度高和对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高的冲压、锻造、喷涂、焊接、民爆、物流等行业选择一批龙头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应用示范推广工程,推动我市本地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应用和产业化。

”目前,我市已建立30户重点培育企业动态管理库,通过政策引导和要素资源配置,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该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有计划地用2年至3年时间重点培育德平机械、沃德福等10家系统集成及机器人开发生产重点企业,鸿元轴承、汇德工装等机器人专用轴承、工装夹具等10家配套件生产企业,以及新思路、诚冠自动控制等10家控制系统研发及生产企业,努力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型企业支撑、中小企业快速提升跟进、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

16.中山市

中山市政府也正越来越重视大力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竞争力、有市场前景的工业机器人。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本体、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应用。积极利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生产和运行效率,促进工业领域的产业升级。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在工业机器人用量大的家电、五金等行业开展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示范。

同时,中山还正加快推进智能化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上的嵌入式应用,提高工业产品信息化率。突破无线通讯、智能路由、智能安全监控、人机交互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具有互联网后台支撑的智能家居产品体系,引导传统家电家居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17.厦门

厦门从行业切入,厦门的制造业正在迎来自动化、智能化的一轮浪潮。如今,平板显示、计算机及通信设备、输配电及控制设备、LED照明、汽车工程机械、水暖厨卫等产业已为厦门积攒了包括天马微电子、戴尔、联想、宸鸿、ABB、金龙、路达等一大批先进制造企业。以先进制造业的市场需求为最大催化剂,厦门已开启了新一轮的技术创新。

”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后,我们的生产工艺时效由原来的76小时提升到48小时,产能由原先的6万平方米/月提升到现在10万平方米/月。“厦门强力巨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余涛说,自2009年引入自动化设备以来,强力巨彩已经建成自动化生产线81条,累计投入超3亿元。

”厦门推动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条件已逐步成熟,已经成长起了一批有实力的机器人相关企业,在市场需求方面也潜力无限。“李波说,根据民盟厦门市委的调研,目前,厦门市机器人产业尚处于培育期,规模较小,但成长较快。在李波看来,厦门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关键是找准定位,应该瞄准厦门产业特色的智能制造,中短期建议重点发展拥有技术、资金、工程师优势的本土集成商,特别是结合厦门市的平板显示、现代照明、水暖厨卫等产业的工艺,开发对应的工业机器人,形成具有厦门产业特色的机器人集成产业。

18.杭州萧山

浙江省经信委公布了10个2015年”机器换人“分行业推进试点工作,包括了新昌县轴承行业、嘉兴市南湖区制冷家电及其零部件行业、乐清市电气行业、金华市汽摩配行业、诸暨市袜业、永嘉县泵阀行业、江山市木门家具行业、东阳市磁性材料行业、杭州市萧山市汽车关键零部件行业和丽水市合成革行业。浙江针对30个工业行业、567家企业开展的机器换人专项问卷调查显示,75.7%的企业把”用工成本高“列为开展机器换人的首要原因,38.1%的企业表示对机器换人”迫切需要“,61.5%的企业通过机器换人至少减少了10%的一线员工。

作为成功入选浙江省”机器换人“分行业试点的诸暨袜业,未来将享受到浙江省财政厅给予的1000万元财政补助,用于推进袜业产业”机器换人“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中着重介绍杭州萧山”机器换人“热潮,作为杭州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萧山区提出2015年要奋力夺取转型升级、新型城市化和生态文明三大主线新胜利,尤其聚焦工业主战场,以”两化融合“和”腾笼换鸟"两个省级试点为抓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萧山正在积极打造一个总规划面积2.37平方公里的机器人小镇。5月28日,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与浙江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研究院、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签署相关合作协议。此次签约,也成为萧山机器人小镇发展的催化剂,预计将在5年内形成一个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及人才引进为一体的机器人技术产业链。

下载国内首家"无人工厂"调查:机器换人还有多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内首家"无人工厂"调查:机器换人还有多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