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泥可行性报告
第二章 项目背景
2.1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将更加严峻。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
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少气的国家,未来能源发展的政策仍是“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提高煤炭利用率、降低污染率,是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的紧迫而现实的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在((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实施洁净煤战略,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是煤炭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重点之一,“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采用先进的洗选技术和设备,改造和建设选煤厂;提高质量和效益;大中小型煤矿都要有配套的选煤厂。在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中,发展目标之一就是:全国原煤入选率要有“十一五”末的3 0%提高到5 0%以上,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主要政策之~就是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具体政策措施是:制定有利于煤炭清洁生产及利用的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在注重生产洁净煤产品的同时,逐步限制直接销售和使用原煤,扩大工业锅炉和窑炉燃用洗选煤、固硫型煤、固硫配煤等清洁燃料的比重。
至2 02 0年我国必须新增5亿千瓦以上的发电装机容量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中7 0%以上是煤电,新增煤电装机容量至少需3.5亿千瓦,2 02 0年我国将有7 0%以上的煤炭产量,即1 5亿多吨煤炭供给火力发电。发展洁净煤技术可以实现以本国资源为主,满足未来能源需求,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同时,以较低的成本保障经济发展和运行,实现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因而,发展洁净煤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费总量,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2.2项目由来
煤泥泛指煤粉含水形成的半固体物,是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产品。根据品种和形成机理的不同,其性质差别非常大,可利用性也有较大的差别。由于煤泥具有高水分、高粘性、高持水性和低热值等诸多不利因素,很难实现工业应用,长期被电力用户拒之门外。随着榆林市洗煤行业的发展,洗煤厂煤泥处理非常困难,在境内的洗煤厂煤泥主要是供给本地砖厂,有的是堆放一段时间后掺拌优质煤,以次充好来出售。但是榆林市砖厂少,用量少,不少煤泥处于废弃状态,这样给榆林市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而且砖厂利周煤泥也是大题小做,浪费煤炭资源
如何将神木县的煤泥加工成优质清洁能源煤?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到目前为止,所有洗煤厂的副产品一煤泥的利用技术一直处于原始用煤状态。由于煤泥由煤炭、矸石与粘土混合组成,一般含固量为72~77%,颗粒直径小于0.Smm,产量约为入洗煤的10~20%。粘结性大,燃烧值较低(一般在2000~3500千卡),含水量较高,长途运输费用高。所以,榆林市大量煤泥一直作为砖厂、水泥厂的原料。不仅热能利用率低,而且对关键造成了污染。根据对榆林市榆阳区、神木的各洗煤厂、煤矿调查,约90%的煤泥就地排放和堆放。煤泥规程形态极不稳定,自流而不成形,遇水即流失,风干即飞扬,作为废料遗弃,其环保问题比洗煤矸石大得多,产生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榆林市煤泥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随着原煤入洗比例的增大,煤泥产量还会逐步增大。
该公司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考察,根据国内外部分企业对煤泥利用技术的改进,把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劣质烟煤泥加工成为优质清洁能源,真正将煤泥变废为宝,做到环保,又高效利用,走高端低碳集约式发展的新路,为榆林市开辟一条能源节约新路。2.3项目建设必要性
2.3.1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中国不可避免地成为能源消费大国。目前,中国不仅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同时,中国主要能源和初级产品的供求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现有资源之所以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储量不足是一大关健因素。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入均占有量少,保障程度低,浪费和破坏严重。现已探明煤炭保有储墨1万亿吨,位居世界第三,但按可供开采的煤炭资源计算,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中,已发现资源量仅占资源总量的1 3%。在尚未利用的资源量中,可供建井利用的精查资源量仅占12%;详查资源量占26%;普查资源量占41%。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能源储量与未来几十年发展需求之间的缺口将越来越大。在传统经济模式下,陕西的煤炭业一直走的是资源能耗型的路子。资源是有限的,而且粗放型的经营实现的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不但是低效的经济,也是违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本项目通过先进的煤泥浮选技术,选出0.Smm以下的低灰分精煤。这样,能够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以此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浪费,节约能源,实现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最大化和资源的持续利用。
2.3.2项目采用煤泥浮选技术进行生产,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2011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出现逆调整,煤炭在生产和消费中所占比重不降反升。按照“十二五’’期间的初步设想,煤炭在一次能,由70%以上逐渐下降到65%左右。根据煤炭行业协会统计, 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35.2亿吨,约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78.6%; 煤炭消费总量35.7亿吨,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72.8%。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同比分别增加2.1和1.9个百分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说:“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状况决定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有所下降,但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会发生改交。同时,为实现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2010)(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92)(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3-2006)6.2.2总图运输有关消防方面的设计考虑 本可研在总平面布置上考虑了消防方面的有以下几点:(1)厂区内道路形成环状道路,道路路宽度大于4m,道路转弯半径不小于8m,满足消防车通行。
(2)厂内按厂房生产火灾危险类别划区管理。6.2.3消防给水
根据规范:厂区内按同一时间的火灾次数为1次按规范室内消防用水量为IOL/S,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5L/S,火灾延续时间按2小时计。火灾时消防贮水量为250m3,消防水池容积按250m3设计。泵房内设置三台固定式室内、外消防水泵,其中两用一备,型号:XBD5/20-IOOG/2,消防管网呈环状布置。
在消防管道上每隔一定距离(小于120m)布置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在建筑内每隔一定距离应设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若于具。6.2.4建筑方面的消防措施
根据规范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划分详见建、构筑物一览表。火灾危险性均为丙类和丁类。(1)防雷与防静电
建筑物设置避雷针,进行防雷保护。所有电器设备均采用节令保护和防静电措施。(2)消防机构
本企业设有防火委员会和义务消防队,厂区设义务消防员,并 专期组织培训,以在紧急时进行自救。6.3劳动安全卫生 6.3.1概述
本项目是由神木县顺腾煤泥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承建,生产规模为年处差煤泥1 0 0万吨,采用浮选工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毒火灾、雷击、触电、机械损伤、坠落跌伤、高温烫伤等。
6.3.2设计依据
(1)《关于生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l-2010)(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4)《选煤厂安全规程》;
(5)《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3.3安全与卫生防护措施
1、职业安全(1)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厂区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对人体健康和安全不利的因素,高大建筑物的引雷效应;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造成的危害;工艺系统中输送机、各类运转设备和电机传动部件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火灾造成的损失及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坠落等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等;电气设备漏电、压力容器超压等均是职业安全的潜在威胁。胶带走廊内的过桥、厂内照碉、地沟、泵房、转动部件的护罩、高位操作平台、提升孔及其它引洞、配电室及长期潮湿生产区等地方是生产过程有潜在危险因素生产部位。
因此必须采取防范措施,以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2)设计上采取的主要防范措施
根据工业场地自然条件急建厂后可能给安全方面带来的危险,拟采取以下安全措施,保证劳动者在劳动中的安全。
a.选煤厂的主要设备类型,均选用技术较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运行可靠设备,以减轻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b.在尽量高的劳动生产率下,合理安排岗位定员。
c.主要工艺设备保持合适的操作空间,主要运输设备两侧,有适当的宽度,横跨设备时设过桥。d.机械的转动部分设置安全防护置。
e.提升孔、检修门、检修孔、排水沟等处设置必要的安全栏杆和活动盖板。
f.较高的设备四周,适当设置安全栏杆和操作平台。g.易产生煤尘处全部采用防爆设备.
h.设备驱动电机设有过载(过流、过热)短路保护。i.在变配电室,厂房主要通道及重要场所设置应急灯,作为事故照明。j.在变配电室,长度大于7m时,均设两个门,且门向外开。k.检修照明采用行灯变压器将280V或220V降至36V侵用。1.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其他电气设备均采用接零保护,所有电气设备不带电金属外壳应与电源中性线可靠连接。m.各配电点设置重复接地,加强接地保护
n.对于高于地面15m的建(构)筑物设置防雷接地装置,并采用带状接闪器防雷。防雷接地、保护接地与工作接零合用接地体,接地体的总接地电阻控制在4欧姆以下。
o.设在非电气专用车间内的电气箱、柜、台装置加锁保护。p.配备必要的检修、维护人员,确保全厂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转。q.各建(构)筑物之间,保持防火规范的防火距离,广场内消防设施安全。
r.所有建(构)筑物的工程设计,均按7度设防。
2、工业安全(l)主要危害因素
选煤厂主要职业危害有:煤泥水、煤尘、噪音、振动、有害气体等。
因此必须采取防范措施,以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2)设计上采取的防范措施 a.根据工业场地自然条件及建厂后可能给工业卫生方面带来的影响,拟采取以下措施,以保证工程投产后能够符合工业卫生要求总平面布置上按功能分区,同时考虑当地主导风向,避免粉尘对下风向区的污染。
b.工业广场内适当进行绿化,以净化和美化环境。
c.建筑物的呆光及通风均依照相应的规程规范设计,各种建筑物间除留有足够的自然采光距离外,对于生产厂房均设有相应的照明设施,原煤系统采用防爆型灯具,多水多尘场所采用防水防尘灯具,一般厂房采用厂照型、配电型灯具。
d.各车间均设有清水管,可对设备、地板进行冲洗,以保持厂内清洁卫生;各车间均设有地漏和排水沟,用以排除缓冲的各种桶、箱、池毒设置了溢流口,并用管道引出;各厂房内的排水沟通过地沟进入集中式池,然后泵入煤泥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不外排。e.在冬季防寒方面,主要车间均设计有相应的集中采暖设施,呆暖热煤为9 5℃热水。
f.在夏季防暑降温方面,由于本地夏无酷暑,本设计采用自然通风约方法。设计中考虑了厂房的层高、门窗和通风通道等,以加强自然通风。
g.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振动等,设计中都考虑了相应的防护措施。落差大的溜槽采取降低角度或采用高分子耐磨材料衬里外加阻尼材料等措施,以减弱摩擦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对振动筛、各类风机等噪音和振动较大的设备均采取防震、降噪措施,使其符合环保有关规定。如振动筛采用橡胶减振弹簧和聚氨酯橡胶筛板。h.在整个生产线上所有机械设备的传动件及传动机械设防护盖或防护罩,以防止机械设备对人体的伤害。企业所有集中控制的机械设备,均设有联络信号和事故报警信号,并在机旁设有控制按钮和瓷插式熔断器,检修时拔下瓷插式熔断器,即可切断该设备的控制回路,从而避免控制盘上的诀操作。为避免生产线上某一设备事故或误操作时,物料的堆积和事故扩大化,所有主机设备均按工艺流程,分段进行了必要的联锁,中途设置了停车按钮,以备事故时停车急用。
i.煤场、煤泥胶带机走廊等易产生煤尘处,可采取设备加罩及通风机通风等措施。必要时还可增设喷水消尘装置。
j.洗煤车间设轴流风机,以保持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的积聚。接触有害、有毒及腐蚀药品的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工作服、手套、胶鞋、眼镜、口罩、防毒面具等劳动保护用品。
k.在噪音较大地方工作的人员,配备必要的消音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品,并设置隔音操作闻。
1.有关操作工、维修工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具。
3、预期效果
由于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职业安全和工业卫生等问题,使安全生产成为可能,并能保障职工的健康。6.3.4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监测机构
根据规范要求,设置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监测管理机构(1-2人),可与环保监测机构相结合。负责职工的身体健康,职工的身体检查、体检档案的保管等。定期的进行作业场所的环境监测。对职工进行安全和工业卫生培训教育。劳动保护和工业安全的设施及教育等经费列入总投资,约1%。
为规范选煤厂的安全生产,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防止和减少事故,根据《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环境保护法》,参照《选煤厂安全规程》进行职业操作。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1)在工程设计时,严格执行国家《工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l-2010)的有关规定。
(2)1程设计中所有机械传动部分均设防护罩,全厂高、低压电器设备均接零保护,并在各车间入户处重复接地。
(3)在生产过程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及规范,对各设备的安全性能定期检查,时机械传动部分安装防护罩,并定期对主要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及培训,要求做到简单故障会及时处理,并制定奖罚措施,以保证正常生产及职工人身安全。
(4)电缆及管道不得设在经常有人通行的地板上。厂房内悬挂的溜槽、管道及电缆的高度不得低于2 m。设备在运转中发生故障,必须停机处理。检修设备或进入机内清理杂物时,必须严格执行停电挂牌制度,并设专人监护。
(5)煤泥场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的职工,必须进行强制的安全培训。未经安全培训合格的职工,不得上岗作业。实习和参观人员在进车间前,必须学习有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6)破碎机必须在密闭状态下工作。破碎机的旋转部件必须设防护罩。不准运转中打开破碎机箱盖。不准操作人员站在破碎机上。破碎机保险销不得用其他金属销代替。大块煤破碎前,必须使用除铁器和进行手选,严防金属和木材等不能破碎的物件进入破碎机内。清理破碎机中的杂物或者进行检修,必须停电并至少有2人在场,1人清理、1人监护。
(7)选煤泥设备必须在密闭状态下进行作业。分选过程中,禁止打开箱盖。扬尘点必须密闭并配有除尘设施。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应当符合规定要求。
(8)清理浮选机(筛孔堵塞)、旋风集尘器和通风管路时,必须执行停电挂牌制度。清理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9)产禁工作人员携带各种火种进厂和在厂内吸烟。在厂内进行电焊作业,必须停止生产。
(10)接触粉尘和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11)为避免职工在作业时身体的某部位误入危险区域或接触有害物质而采取的隔离、屏蔽、安全距离、个人防护等措施或手段。(12)格遵守工厂安全技术总则,车间安全技术规程,岗位安全技术操作等各项规章制度。
第七章 节能
7.1能源消耗情况
7.1.1设计采用的标准和依据
(1)2008年4月1日发布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2006年9月1 5日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关于印发《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的通知;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国办发 [2008] 106号;
(4)2006年9月2 8日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的《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
(5)2006年8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 28号;
(6)《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若干意见》陕政发[2006] 30号;
(7)《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暂行办法》陕发改环资[2011]1531号;
(8)《陕西省节约用水办法》(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91号)。7.1.2节能原则
(l)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现行政策、法规、规范、标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能源应以开发和节约并重的方针,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2)采用先进合理的生产工艺,选用高效节能设备。(3)推广行之有效的“四新节能”技术,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7。1.3能耗指标及分析
一本项目采用先进合理的生产设备,生产中主要能耗为水、电、煤等能源。其中主要为电和煤的消耗。
本项目经估算,年用电量为153.45万kwh,用水量为2.63万t,耗煤210.42t。折标煤341149.55公斤。单位耗能为2.73公斤/吨原煤。项目能耗特点,项目生产以机械加工为主,水耗量很少,项目主要能耗为电和煤,由于设备加工能力大,表现为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低,产品为低能耗产品。
能源消耗详见表7-1。
能源消耗估算表
录7-1
7.2节能措施综述
该项目设计中考虑的主要节能措施包括:
1、建筑节能
根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栎准要求,本项目洗煤车间采用彩钢结构,外墙选用EPS保温板或其它新型高效保温材料,提高建筑外墙的保温、隔热性,减少建筑物的冷热负荷。
2、照明设计
(1)本工程的过道、厂区道路等部位,安装、使用节能灯具,并采用高效灯具、节能型光源,配用高效节能镇流器等,满足规范要求的照度前提下,尽量减小照明灯具的安装功率,并采用声、光控制装置。
(2)安装用电分项计量装置。照明还可选取合理的照度标准值,照明设备适当增加照明分支回路,增设照明开关,采用分区控制方式,以减少不必要的照明。
(3)布线简捷合理,采用放射式供电。母线采用铜芯线穿管敷设,降低线路电损。
(4)电气元件选用节能、高效元件。(5)充分利用自然光,采用高效节能光源和高效灯具。(6)变电室设置要伸入电力负荷中心,尽量减少线路长度,降低损耗,保证电压偏移符合相关国家电气标准。
3、给排水分析
(1)该项目给水管拟采用三型无规共聚丙烯(PP-R),排水管拟采用硬聚氯乙烯(PVC-U)塑料排水管道,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2)设置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在绿地浇洒、冲厕等用水环节尽可能利用雨水,节省水的总用量。
(3)强化设计、施工、管理质量,减少管网的漏失率。注重管材接口,控制管网漏失率小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4)水系及供水设备采用变频设备,降低能耗、提高效率。7.3节能管理
1、健全网络,做到组织落实
企业领导十分重视节能工作,设有明确的分管领导,各级职能部门及班组也设有负责此项工作的负责人和节能管理员,自上而下建立节能降耗的领导和监督网络,对节能降耗工作形成层层有人抓、有人管,处处有人监督的组织保证体系。
2、建章立制,做到制度落实
为使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始终有效、持续的发展,企业应当组织相关科室,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关于水、电、暖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对高耗能设备进行定额管理,制定奖罚制度和
第二篇:洗煤厂煤泥水管理制度
洗煤厂煤泥水管理制度
为保障洗煤厂生产正常运行,实现洗水闭路循环,据本洗煤厂生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煤泥水流程控制
(1)主洗煤车间必须加强对筛板的管理,各筛子司机要严格观察振动筛运转情况,在作业过程中,如发现筛板破损,必须及时更换,以防筛下水出现“跑粗”现象,给浓缩、压滤造成较大负担。
(2)分级旋流器必须保证正常工作,底流口的磨损及时更换(根据分级的粒度调整口径大小)。
2、煤泥水回收设备管理:
(3)对于煤泥水处理的主要设备浓缩机、压滤机岗位司机必须按《浓缩机操作规程》、《压滤机操作规程》严格执行,确保煤泥能够及时回收。
(4)规范药剂添加管理。浓缩机司机根据《絮凝剂制配,添加系统操作规程》添加药剂,以使细煤泥迅速沉淀,保证浓缩机溢流出清水。
(5)加强压滤管理,煤泥全部厂内回收,洗水闭路循环。
A压滤机操作工作经常察看滤液,如发现跑“黑水”就及时采取措施。
B延长压滤开车时间,若浓缩机内有存料,单独开压滤系统,压滤尾煤外运,保证全部洗煤产品质量。
(6)各环节要严格控制,保证洗水浓度小于10g/L,以满足生产需要,如果洗水浓度超过15g/L,浓缩机司机要加大药料,同时加大底流量,在12小时内将浓度降至10g/L以下,化验室要在12小时内再测一次洗水浓度。若仍超标,继续按上述步骤操作,直到洗水浓度小于10g/L。
3、加强用水管理
(7)建立健全用水制度。
全厂用水统一管理,杜绝一切不合理用水,规定生产系统中可以用清水外,其它如打扫卫生等环节,必须使用循环水,避免用水“胀肚”,保证洗水平衡。
(8)正常情况下,401浓缩机作为工作设备,402浓缩池作为事故池,当出现生产事故或其它意外情况时,需排入浓缩池内煤泥时,应将煤泥水排到事故池,严禁外排。
第三篇: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 项目总论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第五章 工厂技术方案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七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章 财务效益、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一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 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总论章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参照下列内容编写。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企业或工程的全称,应和项目建议书所列的名称一致。
§1.1.2 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系指负责项目筹建工作的单位(或称建设单位),应注明单位的全称和总负责人。
§1.1.3 项目主管部门
注明项目所属的主管部门。或所属集团、公司的名称。中外合资项目应注明投资各方所属部门。集团或公司的名称、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国籍。
§1.1.4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1.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如由若干单位协作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应注明各单位的名称及其负责的工程名称、总负责单位和负责人。如与国外咨询机构合作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则应将承担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单位名称、法人代表以及所承担的工程、分工和协作关系等,分别说明。
第四篇:可行性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文
报告正文
一、XXX项目技改单位基本情况
1、技改企业基本介绍
2、企业人员及开发能力
3、企业财务状况
二、XXX项目技改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
1、项目技术改造概述
2、技改成熟性、可靠性
3、技改必要性和紧迫性
4、项目技术国内外发展状况
三、XXX项目产品调研与竞争力分析
1、改造项目用途、需求量未来市场预测
2、技改项目目前在国内主要企业开发、研究改造的情况
3、本项目预计投产期及生产能力
4、本项目国内外市场竞争状况及技术发展前沿水平
5、项目的可替代性及未来市场占有率预测
四、XXX项目实施方案
1、项目技改计划
(1)项目的研发
(2)项目的生产准备
(3)项目的市场开拓
2、技术方案
(1)技改项目完善(新开发)的主要内容
(2)改造的具体方法、流程、项目工艺、技术参数(对比)
五、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预算
(1)前期需要完成的投资
(2)后续投资计划
(3)主要适用方向
2、资金的使用计划
3、资金筹措计划
六、XXX项目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1、产品成本分析
(1)固定资产的投资成本估算
(2)其他投资成本
2、产品售价与盈利预测
3、经济效益分析
4、社会效益和宏观效应
七、风险分析
1、项目技术风险
2、政策风险
3、财务风险
4、管理风险
5、不可预测风险
八、技改项目结论及建议
1、项目结论与建设的可行性
2、项目投资建议
九、附录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内涵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内涵
一、可行性报告的概念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指对经济投资或拟建工程等项目的有关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论证,以确定其是否合理、可行的一种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就是通过周密调查,对经济决策项目和拟建项目合理性、必要性进行分析论证、综合评价,最后进行严格选择,提出最佳方案。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的首要环节,从个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所在。所以,可行性报告成为了金融应用写作中的新兴文体。如今,这一文体已经逐渐成熟,并被推广到了社会的其它领域,成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乃至群众团体广泛应用的一种文书。
二、可行性报告的特点
(一)严格论证性
可行性报告是在一个项目实施之前对其进行的论证和把关,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因此必须严格论证。在论证的过程中不仅要从经济、技术、财务、市场等方面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论证,还要从法律、政策、环境以及社会影响的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论证必须充分透彻,实事求是、合情合理。
(二)缜密的科学性
可行性研究报告不仅要对谋一项目进行定性的分析,还要进行定量的分析。在论证的过场中,更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字、资料、技术性指标、图表,通过介绍、分析、比较等方法增强其科学性。
(三)运用系统分析方法
对于一个项目的论证分析,必须将这一项目置于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中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既要进行围观的分析,又要进行宏观上的分析。有些项目从局部上看是有利的,但从全局着眼,则并非如此。有些项目经济效益好二社会效益差,也有一些项目经济效益差而社会效益好,等等。所有这些都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要结合实际,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取出最佳方案。
此外,可行性报告还具有超前性和有效性的特点。
三、可行性报告的作用
可行性报告是科学决策的依据,有利于保证立项的可行性、先进性,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决策的依据。
任何一个投资项目的成功与否,投资后的效益如何,都将受到社会、技术、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对项目投资从选址到资金、从设备到技术、从环保到利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才能实现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化。
(二)科学管理的依据
项目的开发建设往往耗资巨大,如果设计方案错误,必将造成人力、财力、物力和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任何项目的开发建设都要进行广泛深入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估论证工作,这样才能为项目设计及编制设计计划任务书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助于加强科学管理。
(三)提高效益的手段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用实事和数据说话的,每项内容都要经过深入的分析论证和反复的比较,使结论建立在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上,而决策的科学化正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价值所在。它不仅追求项目本身的收益,还关注社会效益。
(四)项目报批的程序
国家计划发展部门规定,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当地政府和规划部门批拨建设用地,并符合当地的市政规划。法规以及环保要求,也就是说,一个新的建设项目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同意才能“立项”、注册、开工。而立项报批时,必须提交项目协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
一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基本情况: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名称、法定地址、宗旨、经营范围和规模;合营各方名称、注册国家、法定地址和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国籍;企业总投资、注册资本股本额(自有资金额、合营各方出资比例、出资方式、股本交纳期限);合营期限、合营方利润分配及亏损分担比例;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负责人名单;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概况、结论、问题和建议。
(二)产品生产安排及其依据。要说明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和市场预测的情况,以及国内外目前已有的和在建的生产装备能力。
(三)物料供应安排(包括能源和交通运输)及其依据。
(四)项目地址选择及其依据。
(五)技术装备和工艺过程的选择及其依据(包括国内外设备分批交货的安排)。
(六)生产组织安排(包括职工总数、构成、来源和经营管理)及其依据。
(七)环境污染治理和劳动安全保护、卫生设施及其依据。
(八)建设方式、建设进度安排及其依据。
(九)资金筹措及其依据(包括厂房、设备入股计算的依据)。
(十)外汇收支安排及其依据。
(十一)综合分析(包括经济、技术、财务和法律方面的分析)。要采用动态法和风险法(或敏感度分析法)等方法分析项目效益和外汇收支等情况。
(十二)必要的附件。如合营各方的营业执照副本;法定代表人证明书;合营各方的资产、经营情况资料;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
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相关词条:
基本建设程序中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拟建项目作详尽的技术经济分析和多方案比较,提出评价,从而对项目是否合理和可行作出结论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储备一些可供选择的项目,使项目投资决策的基础工作超前;或取消一些不合理、不可行的项目,避免和减少投资决策的失误。
沿用历史 可行性研究作为一种系统方法,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田纳西流域的开发和综合利用中。几十年来,这一方法不断地被充实和完善,扩大到各个建设领域和其他领域,已具备了明显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尤其是70年代以来,它作为工业投资活动中对项目进行鉴别和选择的有效工具,不仅被发达国家广泛运用,而且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所普遍接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银行和其他机构出版了这方面的一系列理论性和实用性著作。中国在总结过去30多年来基本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和借鉴国外经验,于1982年将可行性研究正式纳入了基本建设程序,从而明确了项目投资决策前的研究在程序中的重要地位。这是对原有基本建设程序的一次重大改进。
基本内容不同的国家对可行性研究在项目进展中所处的先后位置和具体内容的规定都不尽相同。有的国家不采用可行性研究而另用别的名称,如苏联用的是技术经济依据书,但重视投资前技术经济分析的思想却是一致的。在中国,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一般要求具备10个方面的内容:①总论。概述项目提出的背景情况、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说明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②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预测国内外需求情况,估计现有工厂生产能力;根据销售预测量和
价格趋势评价产品竞争能力,对拟建规模、产品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③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评述资源储量、品位、成份及开采利用条件;估算原材料和燃料的种类、数量,分析其来源和供应可能性;预计公用设施需用数量、提供方式和提供条件。④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说明建厂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质、地形等条件及该地区的经济现状;根据交通、运输及水、电、气的现状预计其发展趋势;进行厂址比较,提出选择意见。⑤设计方案。提出构成项目的各主要单项工程,比较技术来源和生产方法以及主要技术工艺和设备的选型方案;初步选择全厂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布置方案,并估算土建工程量;初步选择公用辅助设施和厂内外交通运输方式。⑥环境保护。对可能产生污染的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保护环境、治理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初步方案。⑦规划企业组织机构,估算劳动定员和安排人员培训计划。⑧提出实施进度的建议,并用线条图或网络图表示出一个最佳的执行计划安排。⑨投资估算。对主体工程和协作配套工程所需的投资以及生产流动资金进行总的估算;说明资金来源,筹措方法及贷款偿付方式。⑩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评价。从微观和宏观两个不同的角度,运用静态和动态两种方法,参照各种技术经济参数和价格系数,对项目作出全面的评价结论。其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参照上述内容,并结合自身特点加以确定。
编制和审批在中国,可行性研究是根据国民经济长远规划、地区规划和行业规划的要求,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议书进行的。一般采取由主管部门下达计划,或有关部门、建设单位向设计或咨询单位进行委托的方式进行。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要经过有关部门的资格审定,它必须具有工作的独立性,并对工作成果的可靠性、准确性承担责任。大中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别由负责项目建设的地区和部门审批。如发现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原则性错误或基本条件有重大变化时,要由原编制单位进行修改并复审。经过可行性研究证明无必要建设的拟建项目,审定后应予取消。
第五篇:可行性报告
第1章 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总论章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参照下列内容编写。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企业或工程的全称,应和项目建议书所列的名称一致。
§1.1.2 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系指负责项目筹建工作的单位,应注明单位的全称和总负责人。
§1.1.3 项目主管部门
注明项目所属的主管部门。或所属集团、公司的名称。中外合资项目应注明投资各方所属部门。集团或公司的名称、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国籍。
§1.1.4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1.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如由若干单位协作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应注明各单位的名称及其负责的工程名称、总负责单位和负责人。如与国外咨询机构合作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则应将承担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单位名称、法人代表以及所承担的工程、分工和协作关系等,分别说明。
§1.1.6 研究工作依据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为依据的法规、文件、资料、要列出名称、来源、发布日期。并将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这些法规、文件、资料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1)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建设要求所下达的指令性文件;对项目承办单位或可行性研究单位的请示报告的批复文件。
[注:你正浏览的文章由 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整理,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
(2)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3)国家和拟建地区的工业建设政策、法令和法规。
(4)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1.1.7 研究工作概况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简要说明项目在行业中的地位,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生产力布局要求;项目拟建的理由与重要性。
(2)项目发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念。叙述项目的提出及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进展概况,其中包括技术方案的优选原则、厂址选择原则及成果、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制情况、涉外工作的准备及进展情况等等,要求逐一简要说明。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生产规模、厂址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与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本节需将对有关章节的研究结论作简要叙述,并提出最终结论。
§1.2.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1)市场需求量简要分析。
(2)计划销售量、销售方向。
(3)产品定价及销售收入预测。
(4)项目拟建规模。
(5)主要产品及副产品品种和产量。
§1.2.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1)项目投产后需用的主要原料、燃料、主要辅助材料以及动力数量、规格、质量和来源。
(2)需用的主要工业产品和半成品的名称、规格、需用量及来源等。
(3)进口原料、工业品的名称、规格、年用量、来源及必要性。
§1.2.3 厂址
(1)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及必要性
(2)水源及取水条件。
(3)废水、废渣排放堆置条件。
§1.2.4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1)项目范围,即主要的生产设施、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生活设施内容。
(2)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技术。
(3)主要设备的来源,如需向国外引进,则简要说明引进的国别、技术特点、型号等。
§1.2.5 环境保护
(1)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2)主要治理设施及投资。
§1.2.6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1)工厂组织形式和劳动制度。
(2)全厂总定员及各类人员需要量。
(3)劳动力来源。
§1.2.7 项目建设进度
§1.2.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项目所需总投资额。分别说明项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流动资金总额,并按人民币、外币分别列出。
(2)资金来源。贷款额、贷款利率、偿还条件。合资项目要分别列出中、外各方投资额、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
§1.2.9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项目总成本、单位成本。
(2)项目总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3)财务内部收 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盈亏平衡点等指标计算结果。
(4)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换汇成本等指标计算结果。
§1.2.10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章中,可将研究报告各章节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全貌有一个综合了解。
主要技术指标表根据项目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规模、全年生产数、全厂总定员,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年用量及消耗定额、全厂综合能耗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全厂占地面积、全员劳动生产率,年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年总产值、年利税总额、财务内部收益率,借款偿还期,经济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
§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2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的发起过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发展过程、投资者的意向、投资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为此,需将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概况作系统地叙述。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经进行的工作情况及其成果、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等情况。在叙述项目发展概况的同时,应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问题。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说明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分析项目是否符合这些宏观经济要求。
§2.1.2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1)写明项目发起单位或发起人的全称。如为中外合资项目,则要分别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册国家、地址等详细情况。
(2)提出项目的理由及投资意向,如资源丰富、产品市场前景好、出口换汇、该类产品可取得的优惠政策、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等。
§2.2 项目发展概况
项目发展开矿指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前所进行的工作情况。如:调查研究、试制试验、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与审批过程、厂址初选工作以及筹办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1)资源调查,包括原料、水资源、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调查。
(2)市场调查,包括全国性和地区性市场情况调查;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供需趋势调查。
(3)社会公用设施调查,包括运输条件、公用动力供应、生活福利设施等的调查。
(4)拟建地区环境现状资料的调查,包括拟建地区各种主要污染源以及其排放状况,大气、水体、土壤等目前环境质量状况等。说明环境现状资料的取得途径、提供单位、以及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取得的环境现状资料及文件名称。
§2.2.2 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已完成及正在进行的试验试制工作的名称、内容及试验结果。这些实验包括建筑材料的试验、拟采用的新工艺技术的试验。对采用的新工艺技术必须有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证明。
§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1)各个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及厂址位置的初勘、测量、比选等工作情况。
(2)初步选择意见和资料。
(3)遗留问题。
§2.2.4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1)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项目建议书所附资料名称。
(3)审批文件文号及其要点。
§2.3 投资的必要性
一般从企业本身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及项目对宏观经济、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两方面来说明投资的必要性。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1)企业获得的利润情况。
(2)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
(3)扩大生产能力,改变产品结构。
(4)采用新工艺,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
(5)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优越条件和竞争力。
(6)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税收、提高就业率、提高科技水平等。
第3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解决,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的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阐述市场需求预测、价格分析,并确定建设规模。
§3.1 市场调查
§3.1.1 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本产品的主要用 途,可否有替代其他产品的用途,如果产品是工业基本原料,应分别说明本项目产品在主要使用行业的用途及单位消耗量。
产品经济寿命期论述。调查本产品目前处于经济寿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更新换代的可能时间。
§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1)本项目产品国内现有生产能力总量,现有生产能力开工率;主要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利用率。
(2)国内现有生活能力总量在本地区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3)本产品目前在建项目的生产能力及其在地区间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4)已批拟开工建设项目的生产能力,预计投产年月。
(5)在建设项目和已批待开工建设项目,目前虽然没有形成综合生产能力,但却是生产能力的组成部分。
§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1)全国或地区目前的产量总数。
(2)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产量变化情况。
(3)本产品国内保有量与国外有关国家保有量的分析比较,以了解国内保有量是多还是少,说明本产品市场需求满足程度。
(4)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进口量及进口来源,主要来自哪些国家或地区;占国内生产量或销售量的比例;进口产品的价格等。
(5)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出口量及出口去向,占国内生产量的比例;主要向哪些国家或地区出口,出口产品的价格。
§3.1.4 替代产品调查
(1)可替代本产品的产品性能、质量与本产品相比的优缺点。
(2)可替代产品的国内生产能力、产量;可作替代用途的比例;价格分析。
(3)可替代产品进口可能性及价格。
§3.1.5 产品价格调查
(1)产品的定价管理办法,是由国家控制价格,还是由市场定价。
(2)产品销售价格,价格变动趋势,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出现的时间、原因。
§3.1.6 国外市场调查
(1)产品国外的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
(2)国外主要生产厂的生产技术、生产能力、销售量。
(3)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及其变动趋势
(4)我国进口该种产品的主要进口国的生产能力及变化趋势。
§3.2 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和空间商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3.2.1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应对下述各项与市场预测有关的因素加以说明:
(1)本产品的消耗对象。
(2)本产品的消费条件。消费条件因产品特点性能而异,如汽车的消费需要具备相应的道路交通条件;电视机、电冰箱的消费需要有电等等。预测某一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时,应将哪些不具备消费条件的消费领域从消费对象总量中剔除掉。
(3)本产品更新周期的特点,说明本产品有效经济寿命的长短。
(4)可能出现的替代产品,即代用品。
(5)本产品使用中可能产生的新用途。产品所用途的出现,意味着扩大了本产品的消费领域,扩大了市场需求容量。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预测的本产品国内需求量及与现有生产能力的差距。
§3.2.2 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1)替代进口分析。将本产品与目前进口产品从性能、重量、价格、配件、维修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本产品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2)出口可行性分析。如果拟建项目的产品在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具备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的能力,则应考虑国外市场对本产品的需求。
(3)分析国家对该种产品的出口有何限制条件或鼓励措施,该产品进口国的贸易政策,该产品出口流向,出口价格是否有利。
通过以上分析,预测本项目产品可能的替代进口量或出口量。
§3.2.3 价格预测
进行产品价格预测,要考虑产品产量、质量、同类产品目前价格水平,还要分析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国家的物价政策变化、产品全社会供需变化等因素;产品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和可能性;为扩大市场需采用的价格策略等,综合以上因素,预测产品可能的销售价格。
对拟增加出口的产品或替代进口产品,还要参照国际市场价格及变化趋势定价,如产品外销,应附有有关方面承诺外销的意向书。
§3.3 市场推销战略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不可能仍然依靠国家统购包销完成销售额。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适的销售战略,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推销战略进行相应研究。
§3.3.1 推销方式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3.3.2 推销措施
(1)销售和经销机构的建立。
(2)销售网点规划。
(3)广告及宣传计划。
(4)咨询服务和售后维修措施。
§3.3.3 促销价格制度
促销价格制定可根据市场销售预测情况确定,一般用于产品投产初期,以较低价格、同等质量、优良的售后服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投产初期产品以较低价格出售,会对销售收入产生影响,因此价格制定要合理,并应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在一定时期后,可根据产品销售情况逐渐将产品价格提高到一定水平。
§3.3.4 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产品销售费用包括建立销售机构、销售网点、培训销售人员、产品广告宣传、咨询及售后维修服务费用,在可行性研究中,应根据制定的产品销售计划,分别估算产品销售费用。对某些产品,销售费用在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不可忽略不计。
§3.4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4.1 产品方案
(1)列出产品名称。有多种产品时,应逐一列出主产品和主要副产品名称。
(2)产品规格标准。说明产品规格、标准选择依据。
§3.4.2 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又叫设计生产能力,是指项目生产一定质量标准的产品的最大能力。一般用实物单位或标准实物单位来计量。
(1)建设总规模。说明主要产品年产量,主要副产品年产量,主要设备装置。
(2)主要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生产线数量。
(3)说明项目经济规模,不同规模下项目效益与费用的比较分析,说明本项目确定的建设规模的合理性。
(4)如果项目采用分期建设方法,应说明项目总规模、分期建设规模并说明分期建设的起止时期、各期建设的主要内容。
§3.5 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根据确定的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及预测的产品价格,可以估算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可以分别计算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年销售总收入,并计算销售收入和计算期内销售总收入,销售收入一般列表表示。
第4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根据前面部门中关于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的论证和建议,在这一部分中按建议的产品方案和规模来研究资源、原料、燃料、动力等的需求和供应的可靠性;并对可供选择的厂址作进一步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新厂址方案。
§4.1 资源和原材料
§4.1.1 资源评述
资源系指项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资源,如矿藏、森林、生物、土壤、地面或地下水资源等。项目所需资源的来源、数量、运输方式、供应条件以及今后发展和开发趋势等,均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项目在有效期间所需资源及其来源的可靠性,应作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并就下列内容进行说明分析:
(1)项目需用的资源名称、经全国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储量、品位、成分、产地或供应点。
(2)资源品位、成分与需用要求的适应性。
(3)资源开采方式。要说明自行开采、计划供应、市场供应或合资开发等不同方式。
(4)本项目年最大需用量、资源的可能供应量及今后生产发展所需资源扩大供应的可能性。
(5)在已有资源不能满足拟建项目生产规模需求时,提出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进口,调整建设规模或分期建设等。
§4.1.2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1)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及供应。
按项目的生产要求,分别叙述所需的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成分、质量以及年需用量,并分别编制:
①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表。
②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需用量表。
③需进口的原材料表。
说明进口原材料的理由和一旦来源有变化时的应变措施,分析预测原材料国产化前景及分国产化的提高幅度。
对季节性生产的原料,如农、林、水产品等,需说明短期进货数量。
(2)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的供应。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是指生产需用的煤、电、水、汽、气、油等,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需说明生产所需燃料、动力及公用设施的数量和需由项目自建的种类和规模以及可以利用的现有的燃料、动力数量。
①燃料品种的选择,应说明其依据,如执行国家能源政策、适应地区条件、满足生产特殊要求等。分别列出燃料需用量、来源、运输方式,进行燃料成分分析。
②电力最大需用负荷、供电来源及其稳定性、需要自建电力设施和投资估算。
③最大需水量、水源及其供应可能性。是否需增加供水设施。
④热源及供热要求。
⑤其它设施,如油、气、汽需用量、供应量及需要增加设施的情况。
(3)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费用估算。
将主要原材料、零配件和外购燃料动力分别计算费用,其它材料可合并估算。
§4.1.3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生产特定产品的某些原料因尚无生产实践经验;或使用指定的原料而尚无成熟的生产和工艺;或使用缘由的生产方法生产新产品还缺乏必要的生产数据等各种原因,需要对原料进行生产试验,以确定技术参数和消耗指标,测定产品质量,取得主要设备选型的各项数据。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说明:
(1)需要试验的原料名称、试验目的和要求。
(2)试验或试生产方法。
§4.2 建设地区的选择
选择建厂地区,除须符合行业布局、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外,还应考虑资源、区域地质、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四要素。其原则是:
自然条件适合与项目的特定生产需要和排放要求;合理地靠近原料和市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公共政策;运输条件优越;有可供利用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协作条件;土地使用有优惠条件,可不占或少占良田,地质条件符合要求。在作方案比选时,应着重论证所选地区在行业政策上的正确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4.2.1 自然条件
(1)拟建厂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基本情况和区域地质、地震、防洪等历史数据。
(2)水源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分析。包括地面水或地下水量和水质的分析、在枯水期的可能供应量及水质变化、地区今后水源开发和可利用水量增长情况。
(3)气象条件。收集分析地区气温、湿度、降水量、日照、风等资料,对需要增设防风沙、抗高温、改善光照等设施的地区,需进行费用估算。
§4.2.2 基础设施
叙述拟建地区与项目直接有关的公用事业及基础设施的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条件,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中选取最有利的地区。
(1)供电、电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电量及电压;费用及计费方式;供电部门的要求。
(2)供水、水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水量及水质;费用及计算方式;供水部门的要求。
(3)运输。地区内各种运输线路的分布;站库码头的位置和地形;运输费用;运输能力及其发展规划等。
(4)排水。排水条件;容污水能力;当地环保部门对污水排放的要求等。
(5)电讯、供热、供气等公用设施及可利用的种类、容量、技术特征等。
(6)施工条件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供应条件;施工劳动力来源;施工运输条件;施工用动力来源等。
(7)市政建设及生活设施。包括当地的卫生、邮电、文化教育。
§4.2.3 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指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水平及近远期发展规划、与本项目有关的现有企业、技术工人来源等在项目建成后所需社会协作的条件。
§4.2.4 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项目选择建厂地区还应考虑其它特殊的要求。在选择下列地区建厂时应特别慎重,要取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认可。
(1)风景区、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
(2)水土保持禁垦区。
(3)矿山作业等爆破危险区。
(4)有放射污染或有害气体污染严重的地区及传染病、地方病流行或常发区。
(5)军事设防区。
(6)生活饮用水源的卫生防护地带。
(7)民族宗教风俗有特殊要求的地区。
§4.3 厂址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厂址的选择不一定要与建设地区的选择分开,往往是厂址选择与建厂地区的选择合并进行。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相互牵扯地交叉进行的。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如果需要,可以分别叙述。
选择厂址通常是随基本建设程序的各个工作阶段逐步深入的。项目建议书阶段需提出厂址初选意见;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提出具体厂址的推荐建议;进图初步设计阶段时,对厂址的各种条件需作详细勘查和落实,最终确认厂址,标定四周界址。
§4.3.1 厂址多方案比较
建设地区选定以后,就在这个地区内选择若干个可供建厂的地段,作具体分析比较,从中选取一个比较理想的厂址。并编写厂址选择报告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研究报告中仅需叙述选择要点和厂址的主要优缺点。有关选厂所需的调查资料、勘察和测量资料、取舍理由、论证等均应编写入选厂报告内。确定厂址,须作多方案比 较,一般可按下列内容进行。
(1)地形、地貌、地质的比较。
①工厂输出、入交通线、供电、取水、排污等与外界产生直接关系的方位、地形。
②平整土地、防水、防洪、废渣堆置、四邻地物。
(2)占地土地情况的比较。比较占用耕地、林地、荒地、山坡等面积的比例,以尽可能少占耕地、林地为原则,作出占地用地情况的评价。
(3)拆迁情况的比较。包括原有地面建筑物需拆除的数量、原有居民需迁移的人数及拆迁安排等条件和难度的比较。
(4)各项费用的比较。由于各个可供选择地段条件不同,在费用上会产生较大差别,需作多方案比较。
①土地费用。如土地购置、拆迁、场地整治、青苗赔偿以及土方处理等费用比较。
②交通运输整治费。如需要建设或整治的运输线路,转运场站等费用比较。
③基础处理费。如不同工程地质需用不同地基和基础处理的费用比较。
④取水、防洪、排污设施所需费用比较。
⑤抗震所需费用比较。
⑥环境保护、生活设施等费用的比较。
§4.3.2 厂址推荐方案
(1)绘制推荐厂址的位置图。在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标明厂址四周界址、厂址内生产区、生活区、厂外工程、取水点、排污点、堆场、运输线等位置及四邻居民点和主要生产企业的相互位置。说明对生产要求的适应性和合理性。
(2)叙述厂址地貌、地理、地形的优缺点和推荐理由。说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符合建厂要求的理由。
(3)环境条件的分析。
(4)占用土地种类分析:
①占用耕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②占用林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③利用荒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④利用山坡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⑤需要拆迁的面积和估计所需的费用;
⑥推荐厂址的主要技术经济数据。
第5章 工厂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项目应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和工艺流程、重要设备及其相应的总平面布置、主要车间组成及建筑物结构型式等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土建工程量和其它工程量。在这一部分中,除文字叙述外,还应将一些重要数据和指标列表说明,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示意图等。
§5.1 项目组成
凡由本项目投资的厂内、外所有单项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产设施、生产后勤、运输、生活福利设施等,均属项目组成的范围。
各单项工程和配套工程需按其性质加以分类,一般可分为:生产车间或工段;辅助生产车间或配套工程;厂外工程;生产后勤车间或设施;生活福利设施;其它单项工程。
如有自成体系需单独编制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配套工程,如自备热电厂、水厂、铁路、专用线等,应列出工程的名称、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的编号。并将工程的投资列入项目总投资内,分项研究报告列为附件。
§5.2 生产技术方案
生产技术方案系指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工艺技术、生产方法、主要设备、测量自控装备等技术方案。选择技术方案必须考虑:技术是否是先进成熟的;是否适合所用的原料特性;是否符合产品所定的质量标准;能否适应拟建地区现有工业水平;在维修、操作、人员培训等方面是否有不能克服的障碍;所需投入物的规格和质量能否满足生产要求,并与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劳动力来源相适应等。
§5.2.1 产品标准
叙述本项目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质量标准。如国家一级标准、行业标准等。并将选定的标准与国家标准、国际常用标准作比较说明。
§5.2.2 生产方法
使用同一种原料生产同一种产品,如有不同的生产方法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作方案性选择,根据产品用途、质量和成本等因素择优确定。对选定的方法需要说明生产方法的名称及主要特征、选用的理由以及与其它生产方法比较的利弊。
在选用专有技术、专利技术时,应说明取得技术来源、专利号、技术特征,还需说明专利和技术转让费的金额及支付方式。
§5.2.3 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系指投入物经有次序的生产加工成为产出物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和数据,统称为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参数,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结合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各种消耗等要求,选取最佳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只叙述若干主要车间的工艺流程,一般车间可从略。
§5.2.4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主要工艺设备系指工艺流程中的重要设备,应按车间、工段分别叙述所选取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和来源。需要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则应详细论述引进的必要性,引进的必要性,引进方向和选择方案比较。主要设备选型是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合理性的具体表现,必须作多方案比较后,确定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与来源。
(1)按车间、工段编列主要工艺设备一览表。需要引进的设备应单独列表。引进设备还要说明引进必要性、备品备件的来源、国内分交方案,引进设备外汇来源及引进计划。
(2)一般设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不作详细选择,但需按车间参照现有同类型、同规模生产厂所用的一般设备估算本项目应予装备的设备数量,或采用行业中惯用的比例指标推算出本项目,本车间所需一般设备的数量。
(3)全厂计量设施的配置原则和要求。
(4)设备费用估算。主要设备可根据询价、协议意向书中价格等分别估算,一段设备可综合估算。
§5.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单位产品所用材料、燃料、动力等的消耗指标选取的来源有:
(1)现有生产厂的消耗定额高低值的平均数;
(2)同型号设备的实际运转时的消耗值;
(3)通过生产试验测定及分析推算;
(4)设备出厂时的说明或订货合同规定值。可行性研究中,可结合本项目技术方案特征,确定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值;
(5)编制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表。消耗指标不同于前面所列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需用量,消耗指标纯属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或消耗的数量,不包括其它因素如:运输、储存的损耗。消耗指标与所用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有关;同一种设备不同型号的,又同生产管理和操作水平直接有关,因此常被用作企业间衡量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
§5.2.6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确定以后,应就设备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种物料的输入和流向、操作要求等作通盘的研究,选择车间布置方案。车间布置方案要求达到物料流向最经济、操作控制最有利、检测维修最方便。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车间布置简图、主要标准尺寸和技术说明。
非主要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建筑面积、平面尺寸、层高等估算和建筑物特征。
§5.3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3.1 总平面布置原则
总平面布置应根据项目各单项工程、工艺流程、物料投入与产出、废弃物排出以及原材料储存、厂内外交通运输等情况,按厂地的自然条件、生产要求与功能以及行业、专业的设计规范进行安排。达到工艺流程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流送线路最短、货流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总平面布置还应考虑到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线路等外部因素的合理安排。在确定了总平面布置原则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后,需估算厂区场地平整、建、构筑物基础、管沟、路槽地下工程等全厂土石方量,并说明余缺量的走向与来源。
§5.3.2 厂内外运输方案
根据工厂的投入物、产出物与废弃物的总量,按其不同种类、不同运输方式与运输工具分类说明,从运量、运距、运输成本、运输负荷变化以及投资与经常费用等方面加以分析。确定和推荐经济、实用的运输方案。运输方案的确定要包括全厂运输量分析、运输设备选择和厂外、厂内运输方案的说明,其中厂内运输方案要求作到与生产有机配合。
§5.3.3 仓储方案
论述原材料、燃料、主要辅助生产物料主副产品的年周转次数;储存期;储存方式;装卸及搬运方式等方案设想和要求,对用量较大的大宗货物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仓储方案,应专题叙述。
§5.3.4 占地面积及分析
建设项目用地,应遵循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尽量少占耕地,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估算占用土地数量,并分别估算生产区、生活区、原料基地占地面积,计算土地利用系数、生产区场地利用系数、全厂绿化系数、占地用地面积等指标。
在占用土地分析中,还需同时说明需要拆迁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数量、面积、建筑类型;可利用的原有建构筑物的面积,拆迁后原有人员及设施的去向,项目需要支付的赔偿费用。并对可能的不同拆迁方案进行拆迁费用及征地费用的比较。
§5.4 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是指工厂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与结构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仅需对主要生产厂房、重要构筑物以及特殊基础工程作原则性的叙述和方案选择建议,如采取的建筑形式和标准、结构造型、基础类型和需要采用的重要技术措施等。对一般建筑物只作综合说明、估算工程量、选取单位造价指标 等即可。对全厂所有建筑物的工程量,造价以及三材用量。视单项工程的大小,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估算。
§5.4.1 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按生产流程顺次列出主要建筑物名称、建筑面积;建筑形式和标准、建筑材料的选用要求;特殊要求;消防及报警设施选用标准和要求,应遵守的设计规范名称。
对一般建筑物可以列出工程量、建筑面积作综合性说明。
结构设计的依据,主要是建构筑物的结构造型、地基处理方案、建构筑物基础造型及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对需要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有地震烈度确定依据、地震设防标准及设防方案的选择及说明。
§5.4.2 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遇有不良地质条件的项目或重要建构筑物与大型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应进行特殊基础工程设计,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对需要防震动,防腐蚀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以及对基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需作专题研究,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5.4.3 建筑材料
分析拟建地区可以提供的建筑材料名称、规格、运输条件、预制构件的最近供应点和可提供的最大构件规格及制作能力。需由外地供应的应说明主要建筑材料名称及供应点。对项目施工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单独说明,如需说明特殊工程的施工组织与机具、大型或大宗预制构件的来源等。
进行三材用量估算,编制建筑材料用量估算表。
§5.4.4 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生产性建构筑物以车间、工段为单元,分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工程三类、列出工程量、单位造价、造价估算额;非生产性建筑物以功能划分单元,列出工程量、单位造价、造价估算额;零星的建筑物及临时性建筑可合并各项估算造价;厂外工程以工程名称为单元,立项估算。生活区土建工程需要单独估算。
§5.5 其他工程
项目的组成除以上所述的工艺、总图运输、土建工程外,尚有水、电、汽、气等的供给和输送工程、机电修理、化验等辅助生产工程以及生活福利设施等。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对这些工程分别处理,有的需要作技术性的论证或说明,有的只需作工程量与费用的估算。其他工程包括下列内容:
§5.5.1 给排水工程
需说明全厂用水、排水量。根据用水水质要求,进行水质分析,提出净化设施方案,污水排放标准,净水、污水划分系统也要加以说明。
§5.5.2 动力及公用工程
分别提出供电、供热、电讯、采暖通风与制冷、自控仪表、辅助生产设施等工程的设计方案,并进行相应的设备选型分析及估算费用,在动力及公用工程方案比较中,应重视节能措施的应用。
§5.5.3 地震设防
对除土建工程以外的易造成震后次生灾害而需要设防的其他工程,如对重要管线、易燃易爆气、液体储罐、高塔、供电、供水中枢、重要工艺设备等的地震设防方案原则及要求进行说明和分析。
§5.5.4 生活福利设施
根据当地生活福利设施标准及项目总定员,确定项目必须建设的生活福利设施规模、建设标准,说明采用的计算依据,并估算生活福利设施的费用。
第6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6.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6.1.1 项目的地理位置
§6.1.2 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1)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质情况;
(2)江、河、湖、海、水库的水文情况;
(3)气象情况;
§6.1.3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1)
(2)
§6.1.4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1)
(2)
§6.1.5 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1)
(2)
§6.1.6 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1)
(2)
§6.1.7 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6.1.8 交通运输情况;>§6.1.9 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6.2 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 主要污染源
分车间叙述产生污染物的装置、设备、生产线及其投入物、产出品和排出物的品种、数量、排出方式,产生震动和噪声、粉尘、恶臭、有毒气体的装置和车间;易燃、易爆、剧毒物料的运输线路、储存库站位置;放射性物料及放射性废弃物的运输线路、储存和使用场所及其位置。
分析污染物的性质、成分、数量、危害程度。
§6.2.2 主要污染物
(1)主要污染物向厂外排放的性质可分为:烟尘、粉尘、废气、恶臭气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废液、废渣、噪声、放射性物质、振动、电磁波辐射等。
(2)主要污染物所含有害物质分析,列举污染物所含主要有害有毒物质。
(3)排放量。污染物经处理后最终排入周围环境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混合物的数量,注明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质的含量或浓度,并列出国家或地区允许的排放标准。
§6.3 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是指国家及项目所在地区环保部门颁发的标准,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噪声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有关法规、规定等。如地区规定严于国家规定时应执行地区规定;地区没有特定要求的;执行国家规定。个别目前国家和地方尚未制定标准的由可行性研究单位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确定。
§6.4 治理环境的方案
§6.4.1 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防范和减少影响的措施
§6.4.2 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如森林和植被破坏影响野生物、植物繁殖和生存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6.4.3 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如土壤污染、水源枯竭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6.4.4 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量对周围大气、水、土壤的破坏程度及对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污水、废气、废渣、粉尘、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噪声、震动、电磁波等对周围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消声、防震的措施。
§6.4.5 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6.5 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监测布点原则;
监测机构的设置和设备选择;
监测手段和监测目标。
§6.6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对可以量化的环境影响,可将其计算并列入经济评价中现金流量表内进行分析。
§6.7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6.8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建设项目必须确保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和评价。
§6.8.1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1)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2)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振动、噪声等操作者健康影响的分析;
(3)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较大的设备、分布点及其危险程度。
(4)可能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及受害程度。
§6.8.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1)危险系数较大的生产点、拟采取的防护方案及安全检测设施;
(2)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报警、紧急事故处理等安全设施的初步选择方案;
(3)对高温、高噪声、高振动工作环境拟采用的防护、检测和检验设施。
§6.8.3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1)机构设计及人员;
(2)保健人员和保健制度;
(3)日常监测检验人员。
§6.8.4 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7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7.1 企业组织
企业组织机构包括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的划分,其设置主要取决于项目设计方案和企业生产规模。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要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管理的要求,保证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以及全体成员之间能协调一致地配合,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
§7.1.1 企业组织形式
部门、行业不同,生产规模不同,企业组织机构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最通用的形式是采用金字塔式、中层经营管理和基层现场管理等三个层次。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幅度越大,层次越少。中小型项目可采用两级管理;大型项目可采用三级管理。
§7.1.2 企业工作制度
根据各车间和设施的工艺特点和生产需要,可分别采用连续工作制或间断工作制。个别项目采用季节性生产,每年可分为生产期和停产期。
§7.2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7.2.1 劳动定员
一般来说,企业所需人员按其工作岗位和劳动分工不同,可分为四类人员:
(1)工人:是指在基本车间和辅助车间中直接从事工业性生产的工人及厂外运输与厂房建构筑物大修理的工人;
(2)工程技术人员:是指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的人员;
(3)管理与经营人员:是指在企业各职能机构及在各基本车间与辅助车间从事行政、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的人员;
(4)服务人员:是指服务于职工生活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在可行性研究中,分别估算各类人员需用量,并说明其来源,编制劳动定员汇总表。
企业所需人员,有一部分必须参与建设过程、设备安装、调试,对这部分人员的来源及进厂时间要单独说明。
§7.2.2 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分人员类别估算年工资总额,并计算职工年平均工资。
§7.2.3 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1)人员来源分析,需培训的人员总数。
(2)培训方式:
①派往类似厂矿的生产现场和设备制造现场,通过实习培训生产、维修和管理人员,部分生产维修人员可参加本项目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转。
引进国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必要时派往国外生产现场和设备供应厂实习。
②在厂区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按照生产和业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分专业、分工种进行培训。
(3)培训计划。国内培训人员数量、专业、时间、方式和国外培训人员数量、国别、专业、方式、时间及国外培训的必要性。
(4)培训费用。国外培训的,要单独说明外汇来源。
第8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可称为投资时期,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8.1 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8.1.1 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根据项目不同,新项目可以由业主指定项目实施管理机构;改扩建和技改项目可在老企业内专门成立筹建小组,筹建小组的任务是办理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委托手续及签订相应的合同和协议;参加厂址选择;提供设计必需的基础资料;申请或订购设备和材料;负责设备的检验和运输;承担各项生产准备工作。
§8.1.2 资金筹集安排
项目资金的落实包括总投资费用的估算基本符合要求和资金来源有充分的保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编制投资估算,并在考虑了各种可行性的资金渠道的情况下,提出适宜的资金筹措规划方案。在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和明确了总投资费用及其分使用计划之后,即可立即着手筹集资金。
§8.1.3 技术获得与转让
技术获得和转让是实施时期的一个关键要素,选择的技术将涉及到法律、经济、财务和技术等许多方面。当从国外引进专有技术时,与国外供应商的谈判有时需要长的时间,有时还要解决法律问题,例如专利权的限制或者技术转让的限制等。如果技术供应商标的合同责任中含培训,那就应该包括在培训计划中,可行性研究中应包含与项目选择有关的技术获得与转让有关的计划时间和费用。分配给项目详细工程设计的计划时间,将取决于技术种类及其复杂性。
§8.1.4 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在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委托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测工作。要提出设备、材料订货清单和非标准设备制造图纸。勘测精度要与设计阶段相适应,设计阶段的划分可根据不同项目区别对待。大中型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技术复杂或行业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或其中某些采用新工艺技术的车间,可能在施工图设计之前,再增加一个技术设计阶段。
安排大型建设项目的设计进度要充分考虑设备问价和大型设备的预订货时间以及取得设备资料的时间。r>订购设备要考虑设备到达时间和安排顺序。当引进国外设备时,还要考虑到向国外有关公司进行询价、谈判,比选和签订合同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办理各种审批手续所需的时间。
§8.1.5 施工准备
项目初步设计话总概算一旦批准之后,即可着手进行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包括的主要工作内容有:选定施工单位话签订施工合同。
一般时通过投标确定施工单位。此外,还需进行如弟征购和拆迁安排;组织设备和材料订货;完成施工用水、用电和道路等工程;进行临时设施建设和代替临时工程的住宅建设以及报批开工报告等。
§8.1.6 施工和生产准备
(1)施工。施工阶段时项目实施时期的主要阶段。安装大型复杂项目,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图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厂生产系统投产次序安排车间和设施的施工顺序,主体车间及其相应的辅助公用设施的配套要完整。土建施工和设备的验收、发运、运输以及设备的安装都要作出适当的安排,保证合理交叉进行。
(2)生产准备:
①建立管理机构,企业管理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扩大和健全。
②招收和培训职工。对职工的调集、招聘和必要的培训要做出适当的时间安排,使其和生产经营需要相衔接。
③组织收集生产技术资料,制订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
④组织生产物资供应。落实原材料、燃料、协作产品、水、电、汽和其他配合条件,签订有关协议。
⑤组织工具、器具、模具、备品、备件等的计划、制造和订货。
⑥生产前推销。投产前后应制订具体的销售计划,并进行销售市场的准备工作,包括广告宣传、培训销售人员和推销人员等。
§8.1.7 竣工验收
这个阶段通常包括以下各项活动:
(1)生产前检查;
(2)试运转;
(3)负荷试运转;
(4)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建完,并经生产前检查、试运转、带负荷试运转合格后,形成生产能力,能正常生产合格产品时,应及时验收。这时,生产人员进驻现场,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办理移交固定资产手续,交付使用。
国外引进成套设备项目和大型联合企业可安排试生产阶段,试生产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三个月。
建设项目验收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等单位进行初步验收,提出竣工验收报告和竣工决算,系统整理技术资料,提交竣工图。
§8.2 项目实施进度表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分别确定的项目实施各阶段所需时间,编制实施进度表,项目实施进度表有多种表示方法。在我国,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方法是横道图。近年来,网络图在一些行业中也开始应用。
简单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横道图,复杂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网络图。为避免项目实施工程中费用和时间的浪费以及各项作业活动能前后左右的协调配合,利用网络图可以模拟实施项目的各种不同方案进行筛选。
§8.2.1 横道图
横道图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它可适用于各种项目,这种图表可以表示建设项目的计划任务、计划进度和实际记录等具体内容。它是把项目实施计划分为若干项,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各项作业活动,每项工作用一横道表示,横道两端表示该项作业活动的起、止时间;其长度即是完成该作业活动所需时间。
§8.2.2 网络图
对于包括许多相互关联并连续活动的大型复杂的综合建设项目和对实施进度有图书要求的项目,需要适用网络图。应用统筹方法对项目实施进度作出安排。网络的定义是一组节点用一组带方向弧所连接,关键路线法和项目评审技术是应用网络图的两种方法,网络图多用于施工阶段的项目规划与控制。目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些行业也有所应用。
§8.3 项目实施费用
项目实施费用是指项目从筹建开始直到项目鞠躬投产以前整个实施时期的筹建费用。这部分费用应包括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第二部分,即其他建设费用中,项目实施费用按以下各项分别估算。
§8.3.1 建设单位管理费
建设单位管理费是指筹建单位为进行项目筹建、建设、联合试运转、验收总结等工作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不包括应计入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建设单位采购及保管设备、材料所需的费用。可以“单项工程费用”为基础,乘以按照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分别制定的建设单位管理费率计算。
§8.3.2 生产筹备费
生产筹备费是指生产筹备人员费和投产前进厂人员费用。
§8.3.3 生产职工培训费
生产职工培训费用是指项目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之前拟建企业自行培训或委托其他厂矿培训技术人员、工人和管理人员所支出的费用以及生产单位为参加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熟悉工艺流程机械性能等需要提前进厂人员所支出的费用。该项费用可根据规划的培训人员数、提前进厂人数、培训方法、时间和职工培训费定额计算。
§8.3.4 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办公、生活家具购置费是指为保证项目初期正常生产、使用和管理必须购买的办公和生活家具、用具的费用及设计规定必须建设的托儿所、医院、招待所、中小学等的家具、用具费用。该项费用可按有关定额计算。
§8.3.5 勘察设计费
勘察设计费是指:
(1)委托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按规定应支付的费用;
(2)在规定范围内由建设单位进行勘察设计所需的费用。此项费用可按国家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编制。
§8.3.6 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9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分析,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计算项目所需要的投资总额,分析投资的筹措方式,并制定用款计划。
§9.1 项目总投资估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流动资金。
§9.1.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利息组成,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分别估算,并汇总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固定资产投资。根据前述各部分中估算的费用额,估算固定资产投资。
①工程费用。
分为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四项费用,可按主要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公用工程、服务及生活福利设施、厂外工程等分别计算,以人民币、外币分别表示。
主要生产车间是指生产主要产品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指为主要生产车间配套的工程项目。
公用工程是指为本项目生产服务的工程,如循环水场、给排水管网、给水泵站及水池、消防设施、三“废”处理、输变电工程、电信工程、供热电汽线路等。
服务及生活福利工程包括办公楼、试验楼、职工宿舍、食堂、学校等。厂外工程主要是指本项目外围的输水管线、排水系统、高压输变电、物料管线、通讯管线、专用码头、专用公路、铁路专用线、销售仓库、货物转运站等。
②其他费用。
除了将前几章中已估算的费用进行汇总分类外,还应将未估算的费用项目作出详细的估算。其主要费用项目有:①建设单位管理费;②职工培训费;③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④土地征用费;⑤外籍技术人员来华费用;⑥出国人员培训考察费;⑦进口设备材料国内检验费;⑧工程保险费;⑨大件运输措施费;⑩大型吊装机具费;①项目前期工作费;②设计费;③其他费;
第二部分费用估算是,应说明各种费用的取费标准、定额,一般按国家和地区有关规定执行。估算中有外汇费用时,以外币表示。
③预备费。
分为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两部分。分别计算列出,涨价预备费以投资中第一部分费用为基础,按国家计委发布的费率计算,同时需考虑外汇部分的限价因素。
(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按国务院第82号令的有关规定执行。
(3)建设期利息应根据提供的项目实施进度表已研究确定的基本建设投资来源及资金筹措方式、各种贷款的利率及分用款计划表计算得出。当项目投资来源为多种渠道时,应分别计算各种贷款资金的建设期利息。
在可行性研究中,建设期利息均按年计息。利息的计算,分为单利和复利,计息方法及年利率视项目实际情况而定。
利息计算中,假定借款发生当年在年中支用,按半年计息,还款当年也在年中偿还,按半年计息,其余各年按全年计息。按国家规定,建设期利息当年付清。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只用于财务评价,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同时用于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都要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不确定性分析的具体做法,见本书第九章。
§10.5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经济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
项目社会分析方法,除可以定量的以外,还应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内容包括:
§10.5.1 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包括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待业人口带来的社会稳定的效益,改善地区经济结构、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
§10.5.2 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0.5.3 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0.5.4 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10.5.5 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10.5.6 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10.5.7 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可行性研究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对项目的主要社会效益或影响加以说明,供决策者考虑。
第11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1.1 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1.1.1 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
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11.1.2 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11.1.3 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11.1.4 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11.1.5 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11.1.6 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第12章 财务报表
本章所利各表与软件《可研专家》生成各表对应。其中盈亏平衡分析体现在诸多表中没有单列。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删。未添页码请使用者自己填写。在每个表的后面可以按使用者的需要加以强调说明。当然本段文字在最后时刻是要删除掉的,在本文挡中的许多的类似文字都是要在最后删除的。因为这些都是提示性文字。本章是编者增加的-----编者。
(1)基本报表
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2各年损益分配表-------------------------
3自有资金财务现金流量表-------------
4投资者(整体)财务现金流量表----
5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
6资金平衡节余(银行存款)表-------
7资产负债表(缴税偿债分利后)----
8资产负债表(税后偿债分利前)----
9外汇平衡节余累积表-------------------
10投资构成、资金投入与来源计划表-
11注册出资方式比例与出资计划表----------------------------
1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2)辅助报表
1生产销售既定目标------------------------
2进口设备‘原值’估算表---------------
3购买国产设备‘原值’估算表---------
4作价出资设备‘原值’估算表---------
5房屋及建筑物‘原值’估算表---------
6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用汇‘原值’估算表-------------------------
7生产办公设备日生产耗能(外购)指标--
8单位产品原辅材料消耗定额与产品产量计划目标----------------
9各产品原辅材料年消耗计划目标-------
10原辅材料年支出与进项税额既定目标
(一)----------------------
11原辅材料年支出与进项税额既定目标
(二)----------------------
12原辅材料年支出与进项税额既定目标
(三)----------------------
13各产品的原辅材料年进项税额---------
14内销产品年应纳增值税与出口产品抵退税、关税----------------
15各产品的原辅材料(含运费)年支出-
16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资总额估算-
17部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估算表-------
18年经营成本估算表-------------------------
19流动资金估算表----------------------------
20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
21总成本费用与销售税金及附加计算表-
22各产品成本费用价格构成与调整统计分析表-----------------------
(3)敏感分析报表
1一般敏感分析汇总表-----------------------
2特殊敏感分析
(一)-----------------------
3特殊敏感分析
(二)-----------------------
4特殊敏感分析
(三)-----------------------
5特殊敏感分析
(四)-----------------------
6特殊敏感分析
(五)-----------------------
7特殊敏感分析
(六)-----------------------
在以上各个分析方案和目标方案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中,除一般的自有资金、投资者和全投资分析外,还都同时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偿债分析、资产负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