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盖投标专用章的标书是无效还是合格
加盖投标专用章的标书是无效还是合格?
■ 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研究 严格约束条件 规范使用投标专用章
招标采购单位如要禁止企业使用投标专用章,在招标文件中除规定“需加盖投标单位公章”之类的表述外,还须界定招标文件对“公章”含义的理解,并特别指出“不包含投标专用章等企业专用章”。
投标文件如要使用投标专用章,在招标文件未禁止的前提下,应在投标文件中以授权书或者声明书表明投标专用章的法律效力等同于投标人公章,且该授权书或者声明书必须加盖单位公章并经过公证。
笔者在参加政府采购招投标的具体公证工作中,碰到过一些因为投标文件未加盖“投标单位公章”而是加盖投标单位“投标专用章”的情形。在招标文件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这种加盖“投标专用章”的投标文件是作为无效标书还是作为合格的投标文件处理,往往引发评委激烈的讨论,投标人也会极力辩解。那么,投标专用章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如果有,效力又有多大呢?
何为公章?法律缺乏严格界定
谈到投标专用章,首先得谈谈我国的印章制度。印章在我国的商周时期便开始使用,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早已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就是如此历史悠久、被广泛使用,且具有非常深刻复杂的法律意义的一个物件,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制定一部专业的法律对其加以规范,相关管理规定多散见在其他法律条文中。国务院1999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短短二十七条,也不过仅仅是规定了印章的形式,对印章的效能及其法律效力均未提及。
公章,顾名思义就是机关、团体使用的印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申请企业法人开业登记的单位,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企业即告成立。企业法人凭据《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可以刻制公章、开立银行账户、签订合同,进行经营活动。”据此,公章的概念就相对清晰了:公司公章是公司处理内外部事务的印鉴,公司对外的正式信函、文件、报告等文件使用公章,加盖了公章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就企业对外一般活动而言,公章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起到了代表企业真实意思表达的证明作用。企业使用的公章应在工商或者公安部门备案。
在实践中,企业在备案企业公章的同时,往往会把“财务专用章”甚至“合同专用章”一同备案,于是,“专用章”出现了。和公章的权威性相对应,财务专用章以及合同专用章是企业分别用于处理其财务事务和合同事务所使用的印章。
与合同专用章稍有不同,财务专用章一般还需要在银行预留印鉴,其使用严格程度并不亚于企业公章,在某些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下,其效力甚至强于公章,而公章则不能替代其使用。
这两个印章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法律法规条文上,都或多或少有了相对完善的规范,对外使用的效力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篇:本案是无效婚姻还是构成重婚罪?
本案是无效婚姻还是构成重婚罪?
2009年8月,陈某提出与吴某离婚的诉讼请求,吴某则提起刑事自诉,状告陈某犯重婚罪。自诉人吴某诉称,其于2002年10月20日与被告人陈某登记结婚,同年生育一子陈某某。2006年5月自诉人发现被告人与兰某某同居生活,自诉人多次找被告人和兰某某,说明自己是被告人的合法妻子。但被告人陈某与兰某某却于2007年6月25日公然登记结婚。自诉人吴某的诉讼代理人提出:被告人陈某的行为,符合重婚罪的四个要件,已构成重婚罪,要求依照《刑法》、《婚姻法》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陈某辩称,其与吴某的结婚属无效婚姻,因当时被告人尚不到法定结婚年龄,向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出生年月日材料不真实,因而其行为不构成重婚罪。经本院审理查明:被告陈某与吴某及兰某某的两吴结婚证都是用虚假结婚证明材料领取。2002年10月20日,年仅18周岁的陈某采取提供虚假身份证明的方法与比他大3岁的吴某领取了结婚证,二人结婚后一直居住在一起,二人结婚之事亲戚朋友都知道,并于同年生育一子陈某某。2006年5月,被告人陈某与兰某某相识,以夫妻名义先后长期在出租房非法同居。2007年6月25日,被告陈某又用虚假证明材料与兰某某登记结婚。
余婧婚姻家庭律师团队专业律师分析:
律师认为以重婚罪对被告人陈某定罪判刑是有充分法律依据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前述《批复》,事实婚姻仍可作为重婚罪的构成要件;同时,按照《批复》,陈、兰的行为属于“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形态的重婚行为,符合重婚罪的构成要件。重婚行为构成的前提是,符合婚姻法规定的法律婚或者事实婚的形态,只有在确定其为一种婚姻的条件下,才能进而认定其为一种非法的婚姻关系。
更多问题可以搜索:余婧婚姻家庭律师网
第三篇:中外合作企业股权转让未经审批,股权转让协议是无效还是未生效?
中外合作企业股权转让未经审批,股权转让协议是无效还是未生效?
问题: 中外合作企业股权转让未经审批,股权转让协议是无效还是未生效?
解答:我国中外合作企业法规定中外合作企业股权转让必须审批。合同法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是否能根据此两条规定就可以得出中外合作企业股权转让未经审批的就绝对无效呢?最高院司法解释规定: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者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可看出,未经批准的中外合作企业股权转让合同只是未生效,并不是无效。
本文摘自北京唐湘凌律师编著的《公司并购法律精解与百案评析》(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广州市仙源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与广东中大中鑫投资策划有限公司、广州远兴房产有限公司、中国投资集团国际理财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案”为点评案例分析了该问题。欲进一步详细了解该问题,建议阅读参考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公司并购法律精解与百案评析》。该书主编唐湘凌律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硕士学位,从事法律职业十余年,北京市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他们律师所的团队在该领域有丰富经验,该领域的法律问题可以与他们探讨交流、委托处理该领域法律事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38号;电话***,邮箱:lawyernew@163.com)。
法律分析: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股权转让合同未经审批是否有效?关于此种合同的效力问题,主要有无效和未生效两种主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九条对此类合同的效力则有更明确的解释,即:“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者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因此,《股权转让及项目合作合同》成立未生效。由于该合同未生效的原因是未经批准,而批准的前提是当事人报批,促成合同生效的报批义务在合同成立时即应产生,否则,当事人可肆意通过不办理或不协助办理报批手续而恶意阻止合同生效,显然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八条规定:经批准才能生效的合同成立后,有义务办理申请批准手续的一方当事人未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办理申请批准的,属于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三)项规定的“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判决相对人自己办理有关手续。
北京公司法专业律师团
我们努力做中国最专业的公司法专业律师 联系人:唐湘凌 律师
电话:186-0190-0636(北京)邮箱:lawyernew@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