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室安全
生物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
一、生物有机化学基本安全知识
(一)实验室的特点
1)实验室人员较多,人员层次不同,安全意识各异。
2)实验涉及的设备以及实验操作种类繁多,尝试性、创新性实验较多,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产物性质往往缺乏了解。
3)实验人员课题各异,实验用化学品种类众多,大多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
4)实验室往往存放试剂、闲置设备较多,实验室空间相对拥挤。
(二)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
1)燃烧。主要包括:加热失控燃烧;用电设备及静电引起的易燃、易爆物质的燃烧;碱金属及其氢化物、金属有机物、金属磷化物、金属碳化物、金属粉末、无机氧化物、过氧化物、氧化性无机酸等遇水引起的燃烧;压缩气体泄漏引起的燃烧等。
2)爆炸。包括可燃性气体、可燃性粉末达到爆炸极限引起的爆炸;易爆性化学物质引起的爆炸;压力容器引起的爆炸等。
3)中毒或窒息。包括防护失当、误食、毒气泄漏等引起的中毒或窒息。4)化学品灼伤。腐蚀性化学品接触皮肤引起的灼伤。
5)烫伤、冻伤、割伤:实验过程中皮肤接触加热装置引起烫伤;低温物质(液氮、液氨、干冰)防护不当引起冻伤;玻璃仪器搭建及尖锐器械引起割伤。
6)触电。由于使用电器不当或电路故障引起。
(三)实验室基本要求
1)进入实验室前要先熟悉实验室的安全防护要求,实验室的常用灭火工具及使用方法;实验室所在楼层消防设备、报警装置及逃生通道。2)进入实验室要穿工作服、戴防护镜、手套等;夏天禁止穿短裤、裙子及拖鞋进入实验室。
3)禁止在实验室内抽烟、进食、使用燃烧型蚊香、睡觉等与实验无关的活动;禁止在实验室内堆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禁止在实验室内追逐、打闹;禁止带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
4)保持实验室台面整洁、地面干燥,及时清理废旧物品,保证通道通畅,便于实验室人员进出及紧急请况下逃生。
5)实验过程中人员不得脱岗,操作危险性、安全性隐患较大或非常规实验时需有2人同时在场。
(四)实验室门窗、水电安全知识
1)实验室应常开窗通风;开窗后注意窗台物品的稳定,以免吹落。2)门口不要堆积大量物品堵塞通道。
3)最后离开实验室的人注意检查是否关好窗、锁好门。
4)用水时注意水压的变化;特别注意回流、蒸馏接口皮管的牢固程度。
5)加热回流反应不能过夜。
6)不得在水槽中堆放物品,以免堵塞下水口。7)不得往水槽倒实验废液(试剂)等。
8)实验室用电总容量应与配电箱一致;仪器设备的功率应与电源、插座功率相匹配;禁止在实验室乱拉、乱接电线。9)多个大功率仪器不得共用一个接线板。
10)空调必须用专用插座,不得通过接线板连接使用。
11)电脑、空调、饮水机等不得开机过夜;较长时间离开实验室时,必须关闭电源。
12)实验室使用封闭电炉应该在电炉底部垫放防火隔热垫板,周围禁放易燃、易爆危险品。
13)制冷设备(冰箱、冰柜、低温反应浴、低温循环泵等)及时清理进气口。
14)注意各种实验电器的使用寿命,寿命到了及时更换。
(五)实验室防火安全知识 1)实验室预防火灾基本操作常识
① 实验室严禁用明火,定期检查加热设备的控温效果。②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加热有机溶剂。
③ 金属钠、钾及其它金属试剂严禁与水接触,反应完后及时用醇类处理。
④不得在冰箱内储存低沸点溶剂如:乙醚、丙酮、石油醚、苯等。⑤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不能用烘箱直接烘烤丙酮、醇类等低沸点溶剂洗过的玻璃仪器。2)实验室常用灭火设备
沙箱、灭火毯、石棉布、灭火器。3)实验室灭火方法 ① 对在容器中(如烧杯、烧瓶,漏斗等)发生的局部小火,可用石棉网、石棉布、表面皿或木块等盖灭。
②有机溶剂在桌面或地面上蔓延燃烧时,可撒上细沙或用灭火毯、石棉布覆盖扑灭。
③ 对钠、钾等金属着火,通常用干燥的细沙覆盖。严禁用水和CCl4灭火器灭火,否则会导致猛烈的爆炸,也不能用CO2灭火器。④ 若衣服着火,立即脱掉衣物。一般小火可用湿毛巾,灭火毯或石棉布等包裹使火熄灭。若火势较大,可就近用水龙头浇灭,必要时可就地卧倒打滚。
⑤ 在反应过程中,若因冲料、渗漏、油浴着火等引起反应体系着火时。有效的扑灭方法是用几层灭火毯包住着火部位,隔绝空气使其熄灭,必要时使用灭火器。
(六)实验室基本操作安全知识
1)实验室严禁一切明火;热源随用随插;加热套和搅拌调压器归零后方可插电源。
2)常开通风,排除实验室内有机溶剂蒸气和有毒气体;加料及实验后处理操作最好在通风橱里进行;危险较大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
3)进行分液、结晶等操作时应远离热源,所用溶剂不可过热,摇晃不要用力过猛;实验前要检查好玻璃仪器,不能用破损仪器操作。4)处理无水试剂时,一定要先用干燥剂预干燥,再加入钠丝以免溶剂里面的含水量过大,生成大量氢气,溶剂冲出体系、着火。5)久置的醚类如乙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等溶剂,一定不要震动,使用前要加入还原剂,除掉生成的过氧化物。蒸馏时切忌蒸得太干,以免过氧化物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
6)加热和滴加溶剂不宜过快,以防剧烈反应喷料。有三氯化铝、氢化铝锂、硼氢化钠等参与的反应水解时应谨慎,防止放热喷料。
二、生物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试剂安全知识
(一)试剂的采购及储存 1.化学品采购安全知识
1)剧毒、易制毒、易制爆等危险化学品,麻醉和精神类药品需经系领导在申请单上签字盖章,交到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试剂与药品管理办公室。由设实处试剂办负责向公安机关办理申购手续后统一采购。2)一般化学品应在导师审查同意后从具有化学品经营许可资质的公司购买。
2.化学品保存安全知识 1)化学品存放一般原则
① 所有化学品和配制试剂应标签清晰。配制的试剂和反应产物等应标明名称、浓度或纯度、责任人、日期等信息。
② 存放化学品的场所必须干燥、通风、远离热源和火源。③ 实验室严禁存放大桶试剂和大量易燃、易爆品试剂及强氧化剂。④化学品应密封、分类存放,切勿将不相容的、相互作用会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品混放。
⑤实验室要建立并及时更新化学品台帐,及时清理无名、废旧化学品。2)化学危险品存放安全知识
① 剧毒化学品、麻醉类和精神类药品需存放在不易移动的保险柜或带
双锁的冰箱内,实行“双人领取、双人运输、双人使用、双人双锁保管”的五双制度,并做好使用记录。
②易爆品应与易燃品、氧化剂隔离存放,最好保存在防爆试剂柜或防爆冰箱内。
③ 腐蚀品应放在防腐蚀试剂柜的最下层或下层垫防腐托盘置于普通试剂柜的最下层。
④还原剂、有机物等不能与氧化剂、硫酸、硝酸混放。
⑤强酸(尤其是硫酸),不能与强氧化剂的盐类(如:高锰酸钾、氯酸钾等)混放;遇酸可产生有害气体的盐类(如:氰化钾、硫化钠、亚硝酸钠、氯化钠、亚硫酸钠等)不能与酸混放。
⑥ 易产生有毒气体(烟雾)或难闻刺激气味的化学品应存放在有通风吸收装置的试剂柜内或储存在密闭容器(干燥器)内,再放在试剂柜内。
⑦ 金属钠、钾等碱金属应贮存在装有煤油容器中,放在远离水源的地方;黄磷、汞应贮存于水中。
⑧ 易水解的试剂(如:醋酸酐、乙酰氯、二氯亚砜等)不能与水溶液、酸、碱等混放。
⑨ 卤素(氟、氯、溴、碘)不能与氨、酸及有机物混放。⑩ 氨不能与卤素、汞、次氯酸、酸等接触。
(二)试剂使用安全知识 1.易燃试剂使用安全知识
易燃液体:乙醚、石油醚、苯、甲苯、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丙酮、乙醛、氯乙烷、二硫化碳等沸点较低、易挥发的试剂,遇明火易燃烧;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会发生爆炸。
易燃固体:硝化棉、萘、樟脑、硫黄、红磷、镁粉、锌粉、铝粉等着火点低,易点燃,其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一定浓度会激烈燃烧或爆炸。
自燃品:白磷与空气接触易缓慢氧化而自燃。
遇水燃烧物:钾、钠、碳化钙、磷化钙、硅化镁、氢化钠等与水激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并放出大量热量。2.易爆试剂使用安全知识
气体及低沸点溶剂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浓度会引起爆炸;如:氢气、乙烯、乙炔、一氧化碳、水煤气和氨气等可燃性气体;乙醚、丙酮、乙酸乙酯、苯、乙醇等可燃性溶剂。过氧化物、高氯酸盐、叠氮及重氮化物、炔化银、炔化铜、三硝基甲苯、硝化甘油、硝化纤维、苦味酸、雷汞等易爆物质,受震动或受热可能发生爆炸。
强氧化剂(过氧化钠、过氧化钡、过硫酸盐、硝酸盐、高锰酸盐、重铬酸盐、氯酸盐)与还原剂接触易发生爆炸。保存时应跟酸类、易燃物、还原剂分开,存放于阴凉通风处。3.剧毒试剂使用安全知识
剧毒化学品包括有毒气体、无机毒品及有机毒品。常见的有毒气体包 括卤素、氢氰酸、氟化氢、溴化氢、氯化氢、二氧化硫、硫化氢、光气、氨、一氧化碳等。常见无机毒品包括氰化物及氢氰酸、黄磷、Cr、As、Cd、Pb、Hg等相关化合物;常用有机毒品包括烷基化试剂、苯胺及苯胺衍生物、芳香硝基化合物、生物碱等。严格执行领用及保管制度。
4.易制毒及毒麻品使用安全知识
熟悉哪些化学品属于易制毒化学品及毒、麻品,具体领用流程见北医网页®校内信息® 试剂平台®管控化学品。严格执行领用及保管制度。5.腐蚀性试剂使用安全知识
腐蚀性物质:三氟乙酸、液氮、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醋酸等物质会灼伤皮肤;务必带手套操作,不要让皮肤与之接触,尤其防止溅入眼中。强lewis酸和酰氯 如:AlCl3、PCl3、PCl5、BBr3、草酰氯、二氯亚砜、三氯氧磷、乙酰氯及苯甲酰氯等与水剧烈反应,处理时只能慢慢将其加入到水或碱液中。6.金属试剂使用安全知识
金属钠、钾、金属氢化物(氢化钠、氢化钾、氢化钙等)、氢化锂铝、硼氢化钠、氨基钠、烷基金属试剂切忌加入大量水后处理。
(三)废旧试剂处理安全知识
1)废旧试剂要分类回收,集中处理,每个回收桶要贴上标签,如:常用溶剂、卤代烃、无机试剂等,交医学部试剂办集中无害化处理。2)不要将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液体混装。3)对于SOCl2、PCl5、PCl3或酰氯,要先处理后再倒入废液桶。
三、生物有机化学实验室常见事故处理知识
1、实验室常备医药箱
1)医用酒精、碘酒、红药水、紫药水、止血粉、创口贴、烫伤油膏(或万花油)、1%硼酸溶液或2%醋酸溶液、1%碳酸氢钠溶液、20%硫代硫酸钠溶液等。
2)医用镊子、剪刀,纱布,药棉、绷带等。
2、化学灼伤及外伤的急救处理
1)眼睛灼伤或掉进异物,立即用大量水彻底冲洗,急救后立即送往医院检查治疗。实验室内应备有专用洗眼水龙头。2)皮肤灼伤
①酸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以免皮肤深度受伤,再用稀NaHCO3溶液或稀氨水浸洗,最后用水洗。
②碱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1%硼酸或2%HAc溶液浸洗,最后用水洗。
③ 溴灼伤:被溴灼伤后的伤口一般不易愈合,必须严加防范。一旦溴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Na2S2O3溶液冲洗,再用大量水冲洗干净,包上消毒纱布后就医。
④烫伤:一旦被火焰、蒸汽、红热的玻璃、铁器等烫伤时,立即将伤处用大量水冲淋或浸泡,可在伤处涂些烫伤膏或万花油后包扎送医院治疗。
⑤割伤:先取出伤口处的玻璃碎屑等异物,用水洗净伤口,挤出一点血,涂上红汞水后用消毒纱布包扎或贴上“创口贴”。若严重割伤大 量出血,应先止血,用绷带盖住伤口直接施压,立即送医院治疗。
3、常见化学试剂中毒应急处理
实验中若感觉咽喉灼痛,出现嘴唇脱色或发绀,胃部痉挛或恶心呕吐、心悸头痛等症状时,则可能系中毒所致。视中毒原因施以不同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1)强碱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误服后直接用1%的醋酸水溶液将患部洗至中性。迅速饮服500毫升稀的食用醋(1份食用醋加4份水)或鲜橘子汁将其稀释。2)强酸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误服后立刻饮服200毫升氧化镁悬浮液,或者氢氧化铝凝胶、牛奶或水等东西,然后,再服大量打溶的鸡蛋作缓和剂或送医治疗。3)有机磷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误食后用催吐剂催吐或用自来水洗胃等方法将其除去。沾在皮肤、头发或指甲等地方的有机磷,要彻底把它洗去。4)重金属盐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硫酸铜中毒后,将0.3~1.0克亚铁氰化钾溶解于一杯水中饮服。也可饮服适量肥皂水或碳酸钠溶液。硝酸银中毒后,将3~4茶匙食盐溶解于一杯水中饮服。然后,服用催吐剂,接着用大量水吞服30克硫酸镁泻药。钡盐中毒后,将30克硫酸钠溶解于200毫升水中饮服或洗胃。铅中毒后,饮服10%的右旋糖酐水溶液(按每公斤体重10~20毫升计)或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水溶液,至每公斤体重达10毫升为止。汞中毒后,先饮食脱脂牛奶以缓解胃的吸收,然后,立刻饮 服二巯基丙醇溶液及30克硫酸钠溶于200毫升水制成的泻剂。砷中毒后,使患者立刻呕吐,然后,饮食500毫升牛奶。再用温水洗胃。5)吸入有毒气体的应急处理方法
吸入有毒气体或有毒物质的蒸气中毒后,立即转移至室外,解开衣领和钮扣,呼吸新鲜空气。对休克者应施以人工呼吸,立即送医院急救。6)部分有机试剂中毒应急处理方法
误食有机试剂如:醛酮、胺类、酚类、烃类后立刻饮食大量水或牛奶以减少胃对毒品的吸收,接着用洗胃或催吐等方法,使吞食的毒品排出体外,然后服下泻药。误服甲醇后,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洗胃。为了防止酸中毒,每隔2~3小时,吞服5~15克碳酸氢钠。同时为了阻止甲醇的代谢,在3~4日内,每隔2小时,以平均每公斤体重0.5毫升的数量,饮50度以上的白酒。
四、生物有机化学类实验室高温、高压、高转速设备使用安全知识
(一)高温类设备使用安全知识
高温设备主要包括电炉、烘箱、烤箱、马弗炉等,使用时注意: 1)设备功率较大,应使用与设备功率相匹配的电源插座,防止过载引起火灾。
2)设备的隔热层易损坏导致外层温度很高,易引发火灾,应常常检查设备是否完好,设备周围勿放易燃、易爆化学品。
3)设备不可长时间加热,不可运转过夜,控温不好的设备立即停用。4)电烘箱一般只用加热烘干玻璃仪器、金属制品或加热不分解、无腐蚀性的化合物;严禁直接烘烤刚刚用低沸点溶剂如丙酮、醇类洗过 的仪器、易燃易爆、腐蚀性化学品。
5)马弗炉断电后应等其降温后再开启炉门,以免炸膛或器皿炸裂。
(二)高压类设备使用安全知识
化学类实验室高压设备主要包括:高压钢瓶、高压反应釜、反应器等,高压反应釜、反应器的使用见高温高压设备类。高压钢瓶的使用应注意:
1)钢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
2)可燃性气瓶应与氧气瓶分开存放,氢气瓶应放在远离实验室的专用小屋内,用铜管将氢气引入实验室。
3)在钢瓶上装上配套的减压阀;不可把气瓶内气体用光,一般应保持0.05MPa表压以上的残留压力,以防重新充气时发生危险。4)钢瓶须定期送检,一般气瓶每三年检查一次,装腐蚀性气体的钢瓶每两年检查一次。
(三)高温高压设备使用安全知识
化学类实验室使用的高温高压设备主要是高压反应釜,除遵循高温、高压设备使用安全外使用时应注意:
1)检查高压设备安全阀和压力是否正常,如遇异常立即停止实验。2)在高温、高压设备压力未恢复正常前,切勿开启设备。3)在高温、高压设备温度未恢复正常前,切勿开启设备。4)开启式,带上防护用具,不要面对开启处,以防热气烫伤。5)取物品时,应带隔热手套。
(四)高转速类设备使用安全知识 实验室常用的高转速设备是高速离心机,使用时应注意: 1)仔细阅读说明书后再操作。
2)应将离心管均匀摆放,以免离心机运转不平衡。3)确认盖好盖后再通电源开机。
4)实验结束后,先关闭电源,在设备完全停止运转后再打开设备,取出离心管。
北京大学药学院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
目 录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附录四附录五
实验室安全总则 实验室个体防护 实验室消防安全 实验室水电安全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放射安全 实验动物安全管理细则 实验室废弃物品的处置 实验室事故应急措施 药学院安全管理制度 药学院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药学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医学部实验室管理办法
医学部特殊仪器设备安全使用指导
第一章
实验室安全总则[1]
凡准备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须经过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通过药学院实验室安全培训考试,取得《北京大学药学院实验室工作准入证》(研究生需同时取得《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室科研工作准入证》)后,方可进入药学院实验室工作。
1、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进入实验室应了解本实验室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应急处理办法。熟悉本实验室水、电总开关位置,需要时使用者可及时关好相应开关。
3、应熟悉洗眼器、紧急喷淋装置以及急救箱等实验室安全应急设施的位置及使用方法。熟悉实验室及所在楼层的烟雾报警器、手动报警器、应急灯等消防设施的位置及性能。熟悉灭火器种类、摆放位置及使用方法。熟悉安全疏散出口和自己所在位置的疏散方向。
4、实验人员应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使用前,应确认其使用范围、有效期和完好性。
5、对于特殊岗位和特种设备,需经过相应的培训,方可上岗。
6、禁止在实验室、办公室过夜留宿;禁止在实验室、办公室私拉电线、违章安装用电设备(如电炉等)。
7、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食;禁止独自一人在实验室里做危险性强、安全隐患大的实验;禁止在实验室放置与实验无关的物品;禁止在楼道内堆放任何物品。
8、禁止在非放射性实验室使用放射性同位素。
9、保持实验室整洁和地面干燥,及时清理废旧物品,保持消防通道 畅通。
10、禁止往下水口、卫生间垃圾桶倾倒或丢弃实验室废弃物,实验室废弃物必须按医学部和药学院规定进行收集和处理。
11、实验进行中操作者不得随意离开实验室,具有安全保障和仪器运行可靠的实验可短时间离开,但离开时必须委托他人暂时代管实验。
12、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实验用品;临时离开实验室,应随手锁门;最后离开实验室者,必须检查仪器设备、水、电、气、门窗等是否关闭。
13、发现安全隐患或发生实验室事故,应及时采取措施,并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
第二章
实验室个体防护[2]、[3]、[4]
一、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1、安全眼镜
在实验室里要配戴有侧面防护挡片的安全眼镜(如下图)。其目的是保护眼睛免受由于接触悬浮微粒、化学溅出物质、碎片和尘埃而受到伤害。
2、护目镜
在使用刺激和损害眼睛的腐蚀性液体、溶液或其他有害物质时,应一直带上护目镜(如下图)。护目镜应该佩戴在常规眼镜或隐性眼镜外面。
当有潜在爆炸的反应、使用或混合强腐蚀性和强酸性溶液时,必须在佩戴安全眼镜或护目镜的同时佩戴面罩(如下图)。
二、呼吸道的防护
根据实验室条件和所做实验内容需要,选择佩戴适用的防护口罩、过滤式面罩呼吸器、正压呼吸面罩,保护呼吸系统。
三、皮肤及身体的防护
1、手套
不同类型的手套提供不同的保护程度,根据所使用的化学物质,选择不同的合成材料制成的手套。丁基橡胶制作的手套可防酸或碱性化学试剂;由氰基橡胶制作的手套,除可用来防酸或防碱外,还可防御醚类或酮类有机溶剂;由聚乙烯醇材料制作的手套可防御烃类及卤代烃类有机溶剂;内层涂有聚氯丁二烯橡胶材料的手套可在-50~120 ℃的温度下使用,适用于低温或加热条件时的防护;在高温情况下应使用绝缘手套。
2、围裙和实验室服装
结实的橡胶围裙可以用来防强酸和碱。一般情况下,建议使用乙烯基围裙。布质实验室服装主要用来保护衣服,实验室用服装不能用易燃化纤材料制作。
3、鞋
在化学实验室不准穿拖鞋、凉鞋。洗刷地板上溢撒的危险化学试剂时,应穿防护鞋(或靴)。第三章
实验室消防安全
一、实验室消防常识[1][7]
(一)实验室常见火灾隐患
1、电器设备过载,线路老化、短路;
2、随意使用明火,电器设备使用不规范;
3、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存放与使用不规范;
4、实验操作不当;
5、消防通道不畅、废旧物品未及时清理。
(二)实验室预防火灾基本常识
1、电气设备用电不得过载;发现电路老化、短路及时报修更换。
2、实验室严禁用明火,规范使用电气设备。不得在冰箱内储存低沸点溶剂如:乙醚、丙酮、石油醚、苯等;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不得用烘箱直接烘烤丙酮等低沸点溶剂洗过的玻璃仪器;定期检查加热设备的控温效果;不得在电烤箱等加热设备四周堆放易燃杂物;加热设备不能运转过夜,使用时要有专人看管。
3、规范存放使用易燃易爆化学试剂药品。化学试剂分类存放在专用试剂柜,使用恰当的安全容器妥善保存,以满足实验要求为准,不宜过多存放。如钾、钠保存在煤油中,白磷保存在水中。实验室中碱金属、碱土金属等遇水燃烧的物质,需要妥善保管,并由专人管理。
4、规范实验操作。如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加热有机溶剂;金属钠、钾及其它金属试剂严禁与水接触,反应完后及时用醇类处理;实验中不能研磨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其混合物;减压操作时,禁止使用平底瓶;加压操作时,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实验结束后立即关闭气体阀门和电器开关,尽量清除或减少可燃、易燃物质。
二、火灾的扑救[1][7][10]
(一)救火原则及方法
1、救火原则
实验室万一发生火灾,要保持镇静,立即切断电源及燃气源,并根据起火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灭火措施。扑救时应遵循先控制、后消灭,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2、救火方法
火灾的发展分为初起、发展和猛烈扩展三个阶段。其中初起阶段持续5-10min。实践证明,该阶段是最容易灭火的阶段,所以一旦出现事故,实验人员应首先保持冷静,立即组织人员,根据火灾的轻重、燃烧物的性质、周围的环境和现有的条件,采用相应的手段灭火。初期火势不大,应迅速利用实验室内的灭火器材(沙箱、灭火毯、石棉布、灭火器等)或其他措施控制和扑救。在灭火的同时,要迅速移走易燃、易爆物品,以防火势蔓延。注意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1)对在容器中(如烧杯、烧瓶,漏斗等)发生的局部小火,可用石棉网、表面皿或木块等盖灭。
(2)有机溶剂在桌面或地面上蔓延燃烧时,可撒上细沙或用灭火毯扑灭。
(3)对钠、钾等金属着火,通常用干燥的细沙覆盖。严禁用水和CCl4灭火器灭火,否则会导致猛烈的爆炸,也不能用CO2灭火器。(4)若衣服着火,立即脱除衣物。一般小火可用湿毛巾,灭火毯等包裹使火熄灭。若火势较大,可就近用水龙头浇灭,必要时可就地卧 倒打滚。
(5)在反应过程中,若因冲料、渗漏、油浴着火等引起反应体系着火时,有效的扑灭方法是用几层灭火毯包住着火部位,隔绝空气使其熄灭,必要时使用灭火器。
(6)实验室仪器设备用电或线路发生故障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现场电源,并组织人员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二)灭火器
1、火灾类型
按照不同物质发生的火灾,火灾大体分为四种类型:
(1)A类火灾为固体可燃材料的火灾,包括木材、布料、纸张、橡胶以及塑料等。
(2)B类火灾为易燃可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油脂类火灾。(3)C类火灾为带电电气设备火灾。
(4)D类火灾为部分可燃金属,如镁、钠、钾及其合金等火灾。
2、常用灭火器种类
灭火器的种类很多,常用的主要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
(1)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药学院各楼配备此种灭火器)可普遍用于固体(A类)、液体(B类)及电器(C类)的初起火灾,但不能扑救金属燃烧(D类)火灾。
(2)二氧化碳灭火器
以高压气瓶内储存的二氧化碳气体作为灭火剂进行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痕迹,适用于图书、档案、精密仪 器的火灾,它不导电也适宜于扑救带电的低压电器设备和油类火灾,但不可用它扑救钾、钠、镁、铝等物质火灾。(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措施。首先,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8.5 %时,会使人血压升高,呼吸困难;当含量达到 20 %时,人就会呼吸衰弱,严重者可窒息死亡。所以,在狭窄的空间使用后应迅速撤离或带呼吸器。其次,因为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射距离较短,逆风使用可使灭火剂很快被吹散而影响灭火。因此,要注意勿逆风使用。此外,二氧化碳出后迅速排出气体并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热量。因此,使用中注意防止冻伤)。
(3)泡沫灭火器
适用于扑救一般B类火灾,如油制品、油脂等火灾,也可适用于A类火灾,但不能扑救B类火灾中的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火灾;也不能扑救C类和D类火灾。
3、灭火器使用方法:
所有的手提式灭火器都几乎按照以下方式操作。(1)拔出灭火器手柄上的保险销。
(2)打开灭火器上的管口或者胶管,将其对准火焰的底部。(3)握紧灭火器上的手柄往下压,灭火剂即可喷出。(4)灭火时,将灭火器的喷嘴对准火苗根部来回挥动。
(三)逃生自救
熟悉逃生路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将会事半功倍。
1、当突然发生火灾时,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如果火势大,立 刻离开有危险发生的地区。同时拉响距离你最近的火灾报警器。
2、冷静寻找就近安全疏散通道撤离。若在楼上,应选择沿楼梯往下跑,禁止乘坐电梯(因为这时的电梯电源随时有可能被切断,并且电梯通道往往在发生火灾时首先成为烟雾的袭击部位而成烟道)。若被火挡住,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门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3、要保护呼吸系统。在浓烟中避难逃生,要尽量放低身体,并用湿毛巾、衣服、布类等物品捂住嘴鼻(湿毛巾折叠8层为宜),以避免烟雾熏人导致昏迷或者中毒和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软组织窒息致死的危险。
4、不要盲目跳楼,可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起来,紧拴在门窗框和重物上,顺势滑下。
5、当被大火围困又没有其他办法可自救时,应退居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还可向门窗上浇水,延缓火势蔓延,并向窗外伸出衣物或抛出物件发出求救信号或呼喊,等待救援。
6、如果身上着了火,千万不可奔跑或拍打,应迅速撕脱衣物,或通过用水、就地打滚、覆盖厚重衣物等方式压灭火苗。
第四章
实验室水电安全
一、用电安全[1][7][10]
1、防止触电
(1)不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
(2)所有电器的金属外壳都应保护接地。(3)实验时,应先连接好电路后再接通电源。实验结束时,先切断电源再拆线路。
(4)修理或安装电器时,应先切断电源。
2、防止引起火灾
(1)实验室电路容量、插座等应满足仪器设备的功率需求;大功率的用电设备需单独拉线。
(2)电线的安全用电量应大于用电功率。
(3)存在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场所,应避免产生电火花或静电。电器接触点(如电插头)接触不良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4)化学实验室严禁一切明火;热源随用随插。
(5)不得擅自拆、改电气线路、修理电器设备;不得乱拉、乱接电源线;多个大功率仪器不得共用一个接线板;接线板不得串接、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
(6)发生电器火灾时,首先尽快拉闸断电。在无法断电的情况下应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等不导电灭火剂来扑灭火焰,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等导电液体灭火。
3、用电设备使用安全
(1)电器设备应有良好的散热环境,远离热源和可燃物品,确保电器设备接地、接零良好。
(2)使用电器设备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注意事项安装放置,按操作规程操作。在电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不正常声响、发生过热现象或发出异味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员,进行 检查。
(3)加热电器设备使用时必须要有专人看管,用完要注意关机后再切断电源开关。加热设备不能运转过夜。电脑、空调和饮水机等一律不得开机过夜。
(4)加热套和搅拌调压器归零后方可插电源。
(5)电器设备的保险烧断时,应先查明烧断原因,排除故障后,再按原负荷选用适宜的保险丝进行更换,不得随意加入或用其它金属线代替。
(6)电烤箱等加热设备四周禁止堆放易燃杂物,以免引起火灾。(7)注意保持电线和电器设备的干燥,防止线路和设备受潮漏电。(8)实验室内不应有裸露的电线头;电源开关箱内,不准堆放物品,以免触电或燃烧。
(9)注意电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寿命到了须及时更换。
二、用水安全[1][10]
1.用水时注意水压的变化;特别注意回流、蒸馏装置接口皮管的牢固程度。
2.加热回流反应不能过夜。
3.不得向水槽中丢弃沸石、棉签等杂物,以免堵塞下水口。4.水龙头或水管漏水、下水道堵塞时,应及时联系报修、疏通。5.杜绝自来水龙头打开而无人监管的现象。
6.定期检查冷却水装置的连接胶管接口和老化情况,及时更换,以防漏水。7.需在无人状态下用水时,要做好预防措施及停水、漏水的应急准备。
8.了解实验室自来水各级阀门的位置。
第五章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
一、危险化学品分类[5]
目前,我国主要依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这两个国家标准,将危险化学品分为九大类,分别是:①爆炸品;②气体;③易燃液体;④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⑤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⑥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⑦放射性物质;⑧腐蚀性物质;⑨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二、化学物品采购[6]
1、剧毒、易制毒、易制爆等危险化学品,麻醉和精神类药品需经系领导在申请单上签字盖章,交到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试剂与药品管理办公室。由设实处试剂办负责向公安机关办理申购手续后统一采购。
2、一般化学物品应在医学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的“实验用品在线询购系统”上,从具有化学品经营许可资质的公司购买。
三、化学物品贮存[1]
1、一般原则
(1)所有化学品和配制试剂应标签清晰。配制的试剂和反应产物等应标明名称、浓度或纯度、责任人、日期等信息。
(2)存放化学品的场所必须干燥、通风、远离热源和火源。(3)实验室严禁存放大桶试剂和大量易燃、易爆品试剂及强氧化剂。(4)化学品应密封、分类存放,切勿将不相容的、相互作用会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品混放。
(5)实验室要建立并及时更新化学品台帐,及时清理无名、废旧化学品。
2、危险品分类存放要求
(1)剧毒化学品、麻醉类和精神类药品需存放在不易移动的保险柜或带双锁的冰箱内,实行“双人领取、双人运输、双人使用、双人双锁保管”的五双制度,并做好使用记录。
(2)易爆品应与易燃品、氧化剂隔离存放,最好保存在防爆试剂柜或防爆冰箱内(普通冰箱的温度调节阀及门阀在操作时经常会产生火花,可能引燃挥发的易燃液体蒸气,因此易燃且具有挥发性的液体禁止存放于普通冰箱中)。
(3)腐蚀品应放在防腐蚀试剂柜的最下层或下层垫防腐托盘置于普通试剂柜的最下层。
(4)还原剂、有机物等不能与氧化剂、硫酸、硝酸混放。
(5)强酸(尤其是硫酸),不能与强氧化剂的盐类(如:高锰酸钾、氯酸钾等)混放;遇酸可产生有害气体的盐类(如:氰化钾、硫化钠、亚硝酸钠、氯化钠、亚硫酸钠等)不能与酸混放。
(6)易产生有毒气体(烟雾)或难闻刺激气味的化学品,应存放在有通风吸收装置的试剂柜内或储存在密闭容器(干燥器)再放在试剂柜内。(7)金属钠、钾等碱金属应贮存在装有煤油容器中,放在远离水源的地方;白磷、汞应贮存于水中。
(8)易水解的试剂(如:醋酸酐、乙酰氯、二氯亚砜等)不能与水溶液、酸、碱等混放。
(9)卤素(氟、氯、溴、碘)不能与氨、酸及有机物混放。(10)氨不能与卤素、汞、次氯酸、酸等接触。
四、化学品使用[1]
1、实验之前应先阅读使用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了解化学品特性,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严格按实验规程进行操作,在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尽量少用,或用危险性低的物质替代危险性高的物质。
3、使用化学品时,不能直接接触药品、品尝药品味道、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嗅闻药品的气味。
4、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易燃有机物。
5、实验人员应配带防护眼镜、穿着合身的棉质白色工作服及采取其他防护措施,并保持工作环境通风良好。
第六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7]
实验室生物安全主要是指那些用以防止实验室使用或研究的自然生物、人工培育生物无意暴露或意外释放的防护原则、技术以及实践。
一、病原微生物分类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1、危险度I级(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2、危险度Ⅱ级(个体危险中等,群体危险低)
病原体能够对人或动物致病,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区、牲畜或环境不易造成严重危害。实验室暴露也许会引起严重感染,但对感染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并且疾病传播的危险有限。
3、危险度Ⅲ级(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低)
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但一般不会由感染个体向其他个体传播,并且对感染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4、危险度Ⅳ级(个体和群体的危险均高)
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并且很容易发生个体之间的直接或间接传播。对感染一般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内容
1、各生物实验室应结合本实验室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
2、在进入实验室前,各生物实验室对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要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
3、各生物实验室应制订针对本实验室紧急情况的应急方案。
三、实验室准入规定
1、张贴警告标志。如果实验涉及危险度高于II级的微生物时,在实验室入口处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如下图所示)。
2、经实验室安全培训并通过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其他人员不能进入。
3、与实验无关的动物不能带入实验室。
三、实验室工作区
1、实验室保持干净整洁,不应在实验室内摆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2、在实验室不能进食、饮水、吸烟,并应在明显位置张贴“禁止进食”、“禁止饮水”、“禁止吸烟”等标志。实验室工作区内的任何地方都不得储存食品及饮料。
3、所有受污染的材料、样品和培养物在废弃或清洁再利用之前,必须清除污染。高压灭菌是清除污染的首选方法,利用消毒剂和化学试剂除去、杀灭微生物的替代方法也可以采用。
4、每日工作完毕,所有操作台面、离心机、加样枪、试管架等必须擦拭、消毒。
5、在没有人员进出时,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状态。
四、实验操作规范
1、实验人员必须先熟悉实验所涉及内容的相关安全知识。
2、进行任何涉及危险材料的实验均须采用安全设备,在实验前应检查安全设备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如有问题应及时修理,修好之前不要急于做实验。
3、在进行所有样本、培养物的相关操作时都应戴手套。当手套被污染时应立即脱掉,清洗双手,更换新手套。
4、切勿用戴手套的手触摸皮肤,特别是眼、鼻、口或其他暴露的黏 膜。禁止戴着手套在实验室来回走动或将手套带出实验室。
5、切勿将液体、标签等实验物品放入口中或舔舐。
6、所有样本、培养物和废弃物应以安全的方式处理和处置,并进行安全有效的保存。样本、培养物或废弃物要进行废弃处理,必须经高压灭菌等有效方式消除污染后方可处理。
7、任何有形成气溶胶可能性的操作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里进行。所有的实验步骤都应尽可能使气溶胶或气雾的形成控制在最低程度。有害气溶胶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8、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移液器。
9、在实验中应尽可能减少利器的使用,应尽可能使用替代品。包括针头、玻璃、一次性手术刀在内的利器应在使用后立即放置在耐扎容器中。尖利物容器应在内容物达到三分之二前更换。
10、任何实验室事故或异常情况,无论大小都必须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并及时处置,处置完成后应将处理过程详细记录并存档。
第七章
实验室放射安全[4]、[8]
能够放出射线的物质,叫做放射性物质。一般指放射性核素或由其标记的化合物等。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对人体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射线作用于人体的途径有两种:
1、内照射因医疗的需要或被动原因,放射性核素经过静脉、皮肤、口腔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对人体产生照射,叫做内照射。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出于治疗目的,利用射线杀死肿瘤细胞,属目的性内照射;如果是被动进入,就需要服药阻止其吸收,并加速其排出体外,以减 少不必要的射线损伤。
2、外照射射线作用于人体的另一种途径是放射源在人体体外,对人体产生照射,称为外照射。包括出于诊断和治疗目的接受X射线或γ射线等医学检查或治疗,以及放射性工作中接受的外照射或者事故原因等被动遭受的外照射。
α射线的电离能力大、射程短、致伤集中,它进入机体内照射的危害最大,β、γ射线次之。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体外照射危害性最大,α、β次之。
射线对机体组织的原子激发和电离作用,可使机体内起重要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如DNA、蛋白质、生物膜中的脂质大分子等)遭到破坏,诱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导致细胞功能损伤。机体受照剂量较大(1Gy以上)时,可造成细胞大量死亡,组织器官功能失代偿,而表现为一系列全身症状。人体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受到大剂量照射可引起急性放射病。依据受照剂量的大小,又可分为以骨髓造血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的骨髓型急性放射病(1-10Gy)、以胃肠道损伤为基本病变的肠型急性放射病(10-50Gy)和以脑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的脑型急性放射病(50Gy以上)。急性放射病是由大剂量急性照射所引起,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只有在发生意外放射性事故或核爆炸时,才可能发生。
人体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过剂量限值的照射,达到一定累积剂量后,可以引起慢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通常与造血组织损伤相联系。人体受到过量照射以后,也可以造成局部器官的病变。
放射性实验室是指从事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和封闭型放射性工作的实验室和场所,所操作的和接触的放射性物质会辐射出对人体具有直接影响和危害的射线。在进行放射性物质或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时,需要遵循《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CB 18871-2002),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环境保护部门批准的医学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实验场所为医药卫生分析中心同位素实验室(以下简称同位素室)和基础医学院放射医学教研室。同位素室是医学部建立的同位素实验公共服务平台。医学部所有教学、科研实验室涉及的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均应在有资质的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完成,医学部其他实验室在未经上级主管部门许可的情况下,严格禁止开展放射性同位素实验。
第八章
实验动物安全管理细则[9]
一、实验动物的购置
1、实验室应根据所开实验的需要,确定所要购置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并由专人登记,不准谎报、隐瞒。
2、实验动物必须由专门的合法单位培育,并达到医学实验的要求,不许捕获野生动物来替代实验动物,严禁经不明、不正当的途径购置。
3、所购置的实验动物必须从实验要求出发,经过有关部门的检疫,合格后方可购置,禁止因贪图小利而购置不合格的动物。
4、实验动物在运输中应严格遵守运输规定,由专人负责运输全
程,需要长途运输时,要处理好动物的饮食、粪便的排放等问题。
二、实验动物的育养及动物房的管理
1、所有购置的动物应安置在动物房进行育养,动物房必须配备适合动物生长的饲料、器具等,饲料、器具应严格按照饲养的要求购买。
2、实验室要选派一名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管理动物房,动物的育养由熟知业务知识、细致而具有育养经验的专人主管。
3、实验动物应分类饲养,同种动物可按年龄、雌雄和有无染毒等进行饲养,并按要求做好标记。
4、在饲养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动物的健康状况,定期检查,做好记录,一旦发现动物发病,应立即隔离,甚至进行焚烧、销毁。
5、每天清点实验动物,并定期清扫动物的粪便,保持动物房的清洁。
6、实验室应组织育养人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防止人畜共患性疾病在人身上发病,如果发现疾病,要及时进行医治。
三、实验动物的领用
1、需根据实验要求领取实验动物,由专人登记好种类、数量及用途。
2、实验人员抓取动物时要按照育养人员的要求去做,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戴好手套等,防止被动物抓伤、咬伤。
3、实验人员在使用实验动物的过程中,必须认真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要爱护、珍惜实验动物,不准随意浪费。
四、实验动物的焚烧、销毁
1、实验结束后,实验动物的尸体要统一收集,并到指定的放置地点去焚烧,严禁随便乱放、乱扔。
2、实验后存活的动物要按规定处死并销毁,不准私自带离实验室另作别用。
3、感染疾病的动物应视疾病的类型严格进行处置,防止疾病的发展和蔓延。
五、实验动物的后续处理
1、实验室如发现有剩余的实验动物,不得随意处理,应交回动物房进行处置。
2、对违反本细则的有关人员,由有关主管部门视情节的轻重给予处罚。
第九章
实验室废弃物品的处置[6]
医学部实验室废弃物分为危险化学废物、生物性废物和放射性废物三类。药学院实验室禁止开展放射性实验,实验室废弃物主要为危险化学废物(包括①一般化学废液;②剧毒化学废液;③空化学试剂瓶)、生物性废物(包括①病理性废物,如动物尸体等;②感染性废物,如一次性手套等;③损伤性废物,如注射器针头、破裂玻璃器皿等),必须按医学部和药学院的规定进行收集和处理,严禁把任何实验室废弃物丢弃到卫生间垃圾桶或排放到排水系统。
一、危险化学废物的处置
(一)危险化学废物回收的规范要求
1、一般化学废液
(1)一般化学废液分三类废液收集桶收集和存放,即:含卤有机物废液、一般有机物废液、无机物废液。
(2)上述三类废液收集桶是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统一配置,并分三类印制标签。每个废液收集桶上应贴有对应的标签,标明回收废液的类别。实验过程中将废液(含废旧液体试剂)按分类要求倒入对应的收集桶,并在桶体标签上认真填写主要废液成分。
(3)倒入废液前应仔细查看该废液桶的标签,确认倒入后不会与桶中已有的化学物质发生异常反应(如产生有毒挥发性气体、剧烈放热等),否则应单独暂存于其它容器中,并贴上标签。(4)不可将剧毒物质倒入上述三类废液收集桶。
(5)一般化学废液收集桶中的废液不应超过容器最大容量的90%,收集废液后应随时盖紧盖子,存放于实验室较阴凉并远离火源和热源的位置。
(6)化学固体废物应及时装瓶,贴好标签,标注主要成分。废旧固体化学试剂在原瓶内存放,保持原有标签,必要时注明是废弃试剂。积存到一定量后装入纸箱,交医学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实验室管理办公室集中回收处理。
2、剧毒化学废液
(1)实验室产生的剧毒废液,暂存在单独的容器中,不可将几种剧毒物质废液混在一个容器中,按剧毒试剂管理的规定进行妥善保管。拟处理时,填写《剧毒化学废液登记表》,与医学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
实验室管理办公室直接联系回收处理事宜。
(2)过期或由于其他原因不再使用的废旧剧毒化学试剂应原瓶存放,保持原有标签并醒目地标注其为废弃剧毒试剂,与医学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实验室管理办公室直接联系回收处理事宜。
3、空化学试剂瓶
禁止将空化学试剂瓶丢弃到普通垃圾里,需装入结实的纸箱,积存一满箱后,盖严箱盖,交医学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实验室管理办公室集中回收处理。
(二)危险化学废物处置流程
1、到医学部西北区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免费领取废液收集桶和《危险废物》分类标签。
2、待废液收集桶收满后,在收集容桶外加贴《危险废物》标签,注明“主要成分”、“地址”、“电话”、“联系人”等信息标签。
3、登录医学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的“实验用品在线询购系统”-“废液回收”,按类别填写相关内容后,网上登记申请后,下载打印《北京大学医学部危险化学废物回收清单》
4、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工作人员每周四到药学院各楼集中回收化学废弃物,根据打印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危险化学废物回收清单》点验清运。学院师生需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将化学废物送至楼下,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工作人员现场核对清单及标签内容、清点数量,合格后直接装车回收。点验不合格或超过指定时间段,一律不予回收。
5、每周四药学院各楼化学废物回收时间段:
36(1)重点实验室和细胞楼:上午10:00——11:00(2)药学楼:下午2:00——3:00(3)卫生楼:下午3:30——4:30
6、除每周一次的固定集中回收废试剂时间外,实验室如产生的废试剂过多,可提前在“实验用品在线询购系统”上填写提交废试剂回收信息单,并给医学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实验室管理办公室打电话申请提前收取。
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实验室管理办公室联系电话:82801313 /82801485
二、生物性废物的处置
1、到医学部危险物品处置场(地址:西北区生理楼西侧平房)领取“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和“利器盒”(动物部只收取成本费,不用带卡,只填写经费卡号即可)。
2、将动物尸体、实验用一次性手套、口罩等医用废弃物分类装入“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并按包装提示填写单位、时间、物品名称、数量、重量,送至医学部医用废弃物暂存房,填写冻存登记。
3、实验人员将一次性注射针头、注射器、手术刀等装入“利器盒”(一次性使用,不可重复利用),装满后封口,送至医学部医用废弃物暂存房,登记。
医用废弃物暂存房联系电话:82802533、82805532
4、破裂玻璃器皿的处置
对实验室破裂玻璃器皿,请实验人员用防扎漏包装将其包裹好,在包
裹外贴标签注明“破裂玻璃器皿”,并与本楼保洁员说明情况,请保洁员帮助清运。
第十章
实验室事故应急措施[1][7][10]
一、药学院各实验室应配备的药品和用品
1、消毒剂:碘酒、75%的卫生酒精棉球等。
2、外伤药:龙胆紫药水、止血粉等。
3、烫伤药:烫伤油膏等。
4、治疗用品:药棉、纱布、创可贴、剪刀、镊子等。
药学院在药学楼、卫生楼、国重楼门卫配有急救箱(不提供创可贴,由各实验室自备)
二、割伤紧急处理方法
若伤口里有异物,应先用消过毒的镊子取出来,挤出一点血,在伤口上擦龙胆紫药水,消毒后用止血粉外敷,再用纱布包扎。伤口较大、流血较多时,可用纱布压住伤口止血,并立即送医务室或医院治疗。
三、烫伤紧急处理方法
一旦被火焰、蒸汽、红热的玻璃、铁器等烫伤时,立即将伤处用大量水冲淋或浸泡,可在伤处涂些烫伤膏或万花油后包扎送医院治疗。禁止采用冰敷的方式治疗烫伤,冰会损伤已经破损的皮肤导致伤口恶化。不要弄破水泡,以防感染。
四、腐蚀物品灼伤的急救方法
1、硫酸、发烟硫酸、硝酸、发烟硝酸、氢碘酸、氢溴酸、氯磺酸触及皮肤时,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持续冲洗,随后用 2%~5%碳酸氢
钠溶液冲洗,最后用清水冲洗。如灼伤严重及时送医院救治。注意事项:氢氟酸能腐烂指甲、骨头,滴在皮肤上,会形成难以治愈的烧伤。皮肤若被其灼伤后,先用大量水冲洗20分钟以上,再用冰冷的饱和硫酸镁溶液或70%酒精浸洗30分钟以上;或用大量水冲洗后,用肥皂水或2%~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用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局部可用松软膏或紫草油软膏及硫酸镁糊剂外敷。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灼伤皮肤时,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l%硼酸溶液或2%乙酸溶液浸洗,最后用清水洗。
3、三氯化磷、三溴化磷、五氯化磷、五溴化磷、溴触及皮肤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5分钟以上,再送往医院救治。磷烧伤也可用湿毛巾包裹,或用1%硝酸银或1%硫酸钠冲洗15分钟后进行包扎。禁用油质敷料,以防磷吸收引起中毒。溴灼伤,用水冲洗后,可用1体积25%氨水、1体积松节油和10体积95%的酒精混合液涂敷。
4、盐酸、磷酸、偏磷酸、焦磷酸、乙酸、乙酸酐、氢氧化铵、次磷酸、氟硅酸、亚磷酸、煤焦酚触及皮肤时,立即用清水冲洗。
5、无水三氯化铝、无水三溴化铝触及皮肤时,可先干拭,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
6、甲醛触及皮肤时,可先用水冲洗后,再用酒精擦洗,最后涂以甘油。
7、碘触及皮肤时,可用淀粉物质(如米饭等)涂擦,这样可以减轻疼痛,也能褪色。
8、溴灼伤是很危险的。被溴灼伤后的伤口一般不易愈合,必须严加
防范。凡用溴时都必须预先配置好适量的20%硫代硫酸钠溶液备用。一旦有溴沾到皮肤上,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冲洗,再用大量水冲洗干净,包上消毒纱布后就医。
注意事项:在受上述灼伤后,若创面起水泡,均不宜把水泡挑破。
五、化学冻伤应急处理方法:
化学冻伤应迅速脱离低温环境和冰冻物体,将冻伤部位用40℃(不要超过此温度)温水浸泡20~30分钟,水温要稳定,将冻结物融化后脱下或剪开。在对冻伤部位进行复温的同时,尽快就医。对于心跳呼吸骤停者要施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严禁用火烤、雪搓、冷水浸泡或猛力捶打等方式作用于冻伤部位。
六、化学药品中毒时应急处理方法
实验中若感觉咽喉灼痛,出现嘴唇脱色或发绀,胃部痉挛或恶心呕吐、心悸头痛等症状时,则可能系中毒所致。视中毒原因施以不同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1、一般的应急处理方法(1)误服后的应急处理方法
为了降低胃中药品的浓度,缓延毒物被人体吸收的速度并保护胃粘膜,可饮用如下任一种东西:如牛奶、打溶的蛋、面粉、淀粉或土豆泥的悬浮液以及水等。如果一时弄不到上述东西,可于500毫升蒸馏水中,加入约50克活性炭,用前再添加400毫升蒸馏水(一般10-15克活性炭,大约可吸收1克毒物),并把它充分摇动润湿,给患者分次少量吞服进行引吐或导泻。同时迅速送医院治疗。
40(2)吸入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1)立刻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服,放松身体。2)呼吸能力减弱时,要马上进行人工呼吸,并尽快送医院急救。
2、无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1)强酸(致命剂量1毫升)
误服后立刻饮服200毫升氧化镁悬浮液或者氢氧化铝凝胶、牛奶及水等东西,迅速把毒物稀释。然后再服大量打溶的鸡蛋作缓和剂,送医治疗。因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不要使用。(2)强碱(致命剂量1克)
误服后直接用1%的醋酸水溶液将患部洗至中性。迅速饮服500毫升稀的食用醋(1份食用醋加4份水)或鲜橘子汁将其稀释。(3)氨气
立刻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然后,给其输氧。进入眼睛时,将患者躺下,用水洗涤角膜至少5分钟。其后,再用稀醋酸或稀硼酸溶液洗涤。(4)卤素气
把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吸入氯气时,给患者嗅1∶1的乙醚与乙醇的混合蒸气;若吸入溴气时,则给其嗅稀氨水。(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气体
把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进入眼睛时,用大量水洗涤,并要洗漱咽喉。
(6)砷(致命剂量0.1克)
使患者立刻呕吐,然后饮食500毫升牛奶。再用2-4升温水洗胃,每次用200毫升。
(7)汞(致命剂量70毫克)
先饮食脱脂牛奶以缓解胃的吸收,然后,立刻饮服二巯基丙醇溶液及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作泻剂。(8)铅(致命剂量0.5克)
保持患者每分钟排尿量0.5-1毫升,至连续1-2小时以上。饮服10%的右旋醣酐水溶液(按每公斤体重10-20毫升计)。或者,以每分钟1毫升的速度,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水溶液,至每公斤体重达10毫升为止。
(9)镉(致命剂量10毫克)、锑(致命剂量100毫克)
使患者呕吐。
(10)钡(致命剂量1克)
将30克硫酸钠溶解于200毫升水中口服,或洗胃导出。(11)硝酸银
将3-4茶匙食盐溶解于一酒杯水中饮服。然后,服用催吐剂,或者进行洗胃或饮牛奶。接着用大量水吞服30克硫酸镁泻药。
3、有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误食有机试剂如:醛酮、胺类、酚类、烃类后立刻饮食大量水或牛奶以减少胃对毒品的吸收,接着用洗胃或催吐等方法,使吞食的毒品排出体外,然后服下泻药。
(1)甲醇(致命剂量30-60毫升)
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洗胃。然后,把患者转移到暗房,以抑制二氧化碳的结合能力。为了防止酸中毒,每隔2-3小时,经口每次吞服5-15克碳酸氢钠。同时为了阻止甲醇的代谢,在3-4日内,每隔2小时,以平均每公斤体重0.5毫升的数量,饮50度以上的白酒。(2)乙醇(致命剂量300毫升)
用自来水洗胃,除去未吸收的乙醇。然后,一点点地吞服4克碳酸氢钠。
(3)酚类化合物(致命剂量2克)
1)吞食的情况:马上给患者饮自来水、牛奶或吞食活性炭,以减缓毒物被吸收的程度,接着反复洗胃或催吐,然后,再饮服60毫升蓖麻油及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不可饮服矿物油或用乙醇洗胃。
2)烧伤皮肤的情况:先用乙醇擦去酚类物质,然后用肥皂水及水洗涤。(4)乙二醇
用洗胃、服催吐剂或泻药等方法,除去吞食的乙二醇。然后,静脉注射10毫升10%的葡萄糖酸钙,使其生成草酸钙沉淀。同时,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聚乙二醇及丙二醇均为无害物质。(5)乙醛(致命剂量5克)、丙酮
用洗胃或服催吐剂等方法,除去吞食的药品。随后服下泻药。呼吸困难时要输氧。丙酮不会引起严重中毒。(6)苯胺(致命剂量1克)
如果苯胺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把其洗擦除净。若吞食时,用催吐剂、洗胃及服泻药等方法把它除去。(7)三硝基甲苯(致命剂量1克)
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尽量把它彻底洗去。若吞食时,可进行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将其大部分排除之后,才服泻药。(8)有机磷(致命剂量0.02-1克)
万一吞食,用催吐剂催吐,或用自来水洗胃等方法将其除去。沾在皮肤、头发或指甲等地方的有机磷,要彻底把它洗去。(9)甲醛(致命剂量60毫升)
万一吞食,立刻饮食大量牛奶,接着用洗胃或催吐等方法,使吞食的甲醛排出体外,然后服下泻药。有可能的话,可服用1%的碳酸铵水溶液。
(10)二硫化碳
吞食时,给患者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将患者躺下并加保暖,保持通风良好。
(11)一氧化碳(致命剂量1克)
清除火源。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使其躺下。为了使其减少氧气的消耗量,加保暖。
七、触电救护
1、尽快让触电人员脱离电源。应立即关闭电源或拔掉电源插头。若无法及时找到或断开电源,可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绝缘物挑开电线;不得直接触碰带电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体。
2、实施急救并求医。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迅速将其移到通风干燥的地方仰卧。若触电者呼吸、心跳均停止,应在保持触电者气道通畅的基础上,立即交替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急救措施,同时 立 即 拨 打“120”,尽快将触电者送往医院,途中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术。主要参考资料
1.《浙江大学安全手册 》
2.《化学物质及实验室安全手册》(加州大学)
3.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与管理/郑春龙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8 4.《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技术管理/范宪周,孟宪敏主编.-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7 5.高校实验室化学安全与防护/冯建跃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9(2013.11重印)6.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7.大学实验室安全基础/黄凯,张志强,李恩敬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 8.北京大学医学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管理实施细则 9.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的安全管理细则
10.东南大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学习网http://safe.seu.deu.cn/
附录一
北京大学药学院安全管理制度
药学院是医学部一级防火区,重点防火单位,全院师生员工都要高度重视安全保卫工作,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层层负责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1、学院院长、书记,系、室、所、中心主任(所长)及书记是本单位的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行政工作的院,系、室、所、中心领导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
2、各房间必须设有安全员(含学生实验室)。研究生实验室实行学院-系室-PI-研究生分级负责制,即研究生向导师负责,导师向系、室、所、中心负责,系、室、所、中心向学院负责。要做到严格管理,整洁有序,清洁卫生,无安全隐患。
3、学院全体师生员工要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及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内所有的公共设施,由药学院统一管理,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和挪为他用,非实验室设施不准放置在实验室。实验室需装修、改造等建设时,须向学院提交申请,超过五万元投资额的实验室建设项目,应填写《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室建设审批表》,经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4、实验室操作必须注意安全,要严格按照校保卫处制定的“实验室安全防火制度”和实验安全的有关规程进行,要做到人人会正确使用消防灭火器材。发现问题要及时拨打医学部报警求助热线“1110”。
5、实验室各类危化品、易制毒化学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放射品的购置、使用、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及医学部相关管理规定执行,46 使用化学危险品要明确专人负责管理;在实验室不准放置过量的试剂及药品,未开封的易燃、易爆、有毒试剂存放不能超过三日量,使用过的试剂及药品须分类回收,严格按程序进行回收处理。
6、实验动物要严格按照《医学部实验动物的安全管理细则》购置、领用、育养、管理。实验人员在使用实验动物的过程中,必须认真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要爱护、珍惜实验动物;实验结束后,必须按规定进行后续处理。
7、实验室精密和贵重仪器的管理严格实行专人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内的一切设施损坏赔偿制度,赔偿金额按《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室损坏、丢失设备赔偿细则》执行。
8、禁止将废弃试剂、药品及浓酸、浓碱、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倒入下水道及垃圾道,以防堵塞、腐蚀、污染管道或引起火灾。
9、禁止在实验台、药品柜、试剂架、墙壁等设施上进行涂抹、油漆、刻画、粘贴,安装锁具的门、台、柜等要保存好原始钥匙,禁止随意拆、撬、改装。未经院许可不准安装防盗门、外挂门锁等。
10、禁止在实验室、办公室过夜留宿;禁止在实验室、办公室私拉电线、违章安装用电设备(如电炉等)。
11、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食;禁止独自一人在实验室里做危险性强、安全隐患大的实验;禁止在实验室放置与实验无关的物品;禁止在楼道内堆放任何物品。
12、严格执行学院门禁管理有关规定,晚上12:00以后离开的师生要在门卫进行登记,实行下班前5分钟检查制度,离开实验室、办公
室时要关好水、电、门、窗。
13、严格执行学院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所有研究生、本科生和外来工作人员通过学院组织实验室安全准入考试并签订安全承诺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各实验室。
14、公共财产搬出药学院所属单位须有书面申请并由系、室、所、中心主任签字,经院办备案后方可放行。
15、所有实验室、办公室不准私自出租。
16、节假日实行院、系两级安全值班制度。
以上各条也适用于我院各办公室及院属公共场所。
附录二
北京大学药学院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确保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的学生、外来工作人员的安全,使即将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本科生或外来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能掌握本实验室基本安全知识,了解基本情况,懂得重要设施设备操作规程及应急处理措施等,以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学院特制定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药学院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主要包含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安全知识考核和签订安全承诺书等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1.考核内容
1.1学院安全知识手册
为药学类实验室一般性安全知识,由学院院办组织编写。1.2 专业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
为各专业实验室特定安全知识,以系室为单位,按照实验室的类别(如生物有机化学实验室、生物无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实验室、药物化学实验室、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药理学实验室、药剂学实验室)制定。
1.3 学校、学院有关安全管理制度 2.安全培训
各导师或导师委托本课题组的一位老师或高年级研究生,向即将进入本实验室工作的研究生、本科生或外来工作人员,介绍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包括 ①性质、功能、运行情况;②潜在危险;③可能出现的49 最严重的安全问题等。同时,根据学院安全手册、相关专业实验室的培训大纲组织安全培训。3.考核形式
考试题库由药学类实验室一般性安全知识与各专业实验室特定安全知识组成,分别由院办、各系室负责制定,每两年更新一次。考试由学院统一组织,考试合格后,具有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实验工作的资格。
4.签订《北京大学药学院实验室工作安全承诺书》
承诺书一式两份,分别由承诺人保管一份,学院存档一份。5.颁发《北京大学药学院实验室工作准入证》
按学院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后,由院办颁发药学院实验室工作准入证,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工作。6.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即将进入药学院实验室的研究生、本科生和外来工作人员。已通过医学部安全准入考试的研究生,也需参加学院安全准入考试,获得医学部及药学院两级准入证,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本制度执行办法经2014年7月8日药学院2014年第9次院办公会讨论通过,自2014年9月起试行。
第二篇:实验室安全
通识类安全知识点
1.在进行电子线路板焊接后的剪脚工序时,剪脚面应背离身体特别是脸部,防止被剪下引脚弹伤。
2.在电器仪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不正常声响,局部温升或嗅到绝缘漆过热产生的焦味,应马上报告。
3.遇到停电停水等情况,实验室人员必须检查电源和水源是否关闭,避免重新来电来水时发生相关安全事故。
4.有关涉密的文件、资料的制作、保管的电脑不允许上网。
5.仪器设备用电或线路发生故障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现场电源,将人员疏散,并组织人员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6.仪表测量,若待测量大小不明时,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量。7.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工作前应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并通过考核。8.为了防止盗窃事件的发生,临时离开实验室必须关门。
9.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措施多种多样:进行器材锻炼时一定要有人保护;向前摔倒时顺势作前滚翻,不要用手撑地;向后摔倒时,让身体自然倒地,不要用手撑地,顺势作后滚翻。
10.所有电气设备,按照电力技术规范有关规定,设备类型与使用环境相一致,并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1.使用精密仪器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细心谨慎,避免因粗心大意而损坏仪器。如发现仪器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教师,及时排除故障。使用后必须自觉填写登记本。
12.使用激光扫描仪预览和扫描资料时,必须盖上扫描仪盖子。13.实验室内严禁吸烟、饮食,或把食具带进实验室。实验完毕,必须洗净双手。
14.实验室地面出现溢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使用完水源后忘记关闭水龙头,尤其停水时忘关水龙头,因此离开实验室时要认真检查。
15.实验室不得乱拉电线,套接接线板。
16.实验室安全与卫生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布置、卫生、水电安全、冰箱与烘箱使用管理、危险品使用与保管、化学与生物废弃物(气、液、固态物)的处置、排污管理、气体钢瓶安全、放射性安全等。
17.实验室安全与卫生工作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18.实验进行前要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9.实验过程中用到自制的非标设备时,禁止私拉乱接电线,要请专业电气工程师按照标准安全的连接,同时报请实验室管理员批准。
20.实验过程中如发生事故,应冷静妥善地处理,尽量把事故解决在萌芽状态。如较为严重,有危及人身安全可能时,应及时撤离现场,并通知邻近实验室工作人员迅速撤离,尽快报警。
21.煤气用后一定关好,如发现实验室内有煤气味应立即开窗、自然通风,并且此时禁止使用明火。
22.漏电保护器既可用来保护人身安全,还可用来对低压系统或设备的绝缘状况起到监督作用;漏电保护器安装点以后的线路应是对地绝缘的,线路应是对地绝缘良好。
23.抗菌剂不能够杀死微生物,只能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24.禁止在实验室吃、喝、化妆、存放人类食物和饮料 25.进行电器维修必须先关掉电源再进行修理 26.节假日或假期在实验室做实验必须经导师批准,并报院系备案。
27.高校实验室科研教学活动中产生和排放的废气、废液、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等污染物,应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申报登记、收集、运输和处置。严禁把废气、废液、废渣和废弃化学品等污染物直接向外界排放。
28.高校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操作不慎、粗心大意、设施老化、缺少防护设施等。
29.凡进行有危险性的实验,应先检查防护措施,确证防护妥当后,才可进行实验。30.发生各类案件时应立即报案,妥善保护案发现场,若有人受伤,在救人时应尽可能记住现场破坏前的情况(如手机拍照等)。
31.对容易产生静电的场所,要保持地面潮湿,或者铺设导电性能好的地面;工作人员要穿防静电的衣服和鞋靴,静电及时导人大地,防止静电积聚,产生火花。
32.大型仪器使用中,应注意仪器设备的接地、电磁辐射、网络等安全事项,避免事故发生。33.初次进入实验室的操作人员应了解实验室具体的潜在危险,认真阅读、理解安全手册和操作手册。
34.不准在实验室打闹,不准随意攀登吊车、墙梯或者其它设备,不准在吊车吊运物体运行线上行走或停留。
35.不能用铁柄毛刷清扫电源开关和用湿布擦电源开关。
36.不得在冰箱、烘箱等加热、产热设备附近放置纸板、化学试剂、气体钢瓶等物品。37.避雷针、避雷网、消雷器是用于防止直击雷的保护装置。
38.搬动风扇、照明灯和移动电焊机等电气设备时,应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39.为避免线路负荷过大,而引起火灾,功率1000瓦以上的设备不得共用一个接线板。40.对于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有绝缘性能的木棍棒挑开和隔绝电流,如果触电者的衣服干燥,又没有紧缠住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带电体;但救护人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他的鞋。
41.实验室内应使用空气开关并配备必要的漏电保护器;电气设备应配备足够的用电功率和电线,不得超负荷用电;电气设备和大型仪器须接地良好,对电线老化等隐患要定期检查并及时排除。
42.当手、脚或身体沾湿或站在潮湿的地板上时,切勿启动电源开关和触摸电气用具。
43.在实验室同时使用多种电气设备时,其总用电量和分线用电量均应小于设计容量。44.不使用绝缘损坏或接地不良的电气设备。
45.进行电气维修必须先关掉电源,在设置告知牌后,方可进行。46.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时,一律认为有电,不能盲目触及。
47.当断线落地或大电流从接地装置流入大地时,若人站在附近则可能在两脚之间产生跨步电压。
48.一定强度的电场,磁场,电磁场都可能对人有损害。
49.在遇到高压电线断落地面时,导线断落点20米内,禁止人员进入。如果不慎在此范围内,应背朝电线断落点,采用单脚跳或双脚并跳,撤离现场。
50.计算机使用完毕后,应将显示器的电源关闭,以避免电源接通,产生瞬间的冲击电流。51.为了预防电击(触电),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须接地,最好是埋设接地电阻很小专用地线。
52.在照明电路上可以不用安装漏电保护器。
53.化学类实验室原则上不得使用明火电炉。确须使用明火电炉进行实验的,须向实验室与设备处申报,经审核批准备案后,方可使用。
54.各院系要加强对剧毒、有害、特殊化学药品的管理,建立严格的领取、发放、登记和主管领导审批制度。
55.实验结束后,应该打扫卫生、整理或运走废弃的试样或物品。
56.国家秘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磁介质、光盘等各类物品。磁介质载体包括计算机硬盘、软盘和录音带、录像带等。
57.禁止邮寄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出境,禁止非法携运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出境。
58.实验室应保持整洁有序,不准喧哗、打闹、抽烟。
59.实验结束后,要关闭设备,断开电源,并将有关实验用品整理好。
60.从事特种作业(如电工、焊工、辐射、病原微生物等)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通过考核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才能上岗。
61.实验室内禁止抽烟、进食。
62.发现被盗或人为破坏,应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保卫处。
63.实验室发生非火灾类事故,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和学校保卫处,设立警戒区并撤离无关人员,以减轻潜在危害。
64.化学废液要回收并集中存放,不可倒入下水道。
65.学生进入实验室首先要了解实验室的安全注意事项。
66.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拆卸实验仪器和设备。
67.实验进行前要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68.实验仪器使用时要有人在场,不得擅自离开。
69.离开实验室前应检查门、窗、水龙头是否关好,通风设备、饮水设施、计算机、空调等是否已切断电源。
70.不能将实验室易燃易爆物品带出实验室。
71.有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实验室禁止使用明火。72.实验室内不得停放自行车、电动车、汽车。
73.在使用高压灭菌锅、烤箱等高压加热设备时,必须有人值守。
74.实验室气体钢瓶必须用铁链、钢瓶柜等固定,以防止倾倒引发安全事故。
75.实验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及时送学校废弃物中转站,最后由学校联系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处理。
76.空调电源必须单独拉线,不得使用接线板。
77.实验室应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挂到墙上或便于取阅的地方。78.实验室门口应挂上写有安全责任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的牌子。
79.废弃的放射源,必须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联系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收贮,不得私自处理。
80.实验室人员必须定期检查设备、水电线路、门窗等是否完好,如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维修。
81.普通实验室内,不得私自饲养实验动物。82.不得堵塞实验室逃生通道。
83.实验室钥匙的配发由实验室负责人管理,不得私自配置钥匙或借给他人使用。
84.除非特殊需要并采取一定的安全保护措施,否则空调、计算机、饮水机等不得无人开机过夜。
85.不得带着实验防护手套开门、翻阅书籍、使用电脑。
86.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后,必须及时报告管理人员,并详细登记。87.实验室冰箱内不得混放容易产生放热反应的化学品。
88.易燃、易爆气体和助燃气体(氧气等)的钢瓶不得混放在一起,并应远离热源和火源,保持通风。
89.上网信息的保密管理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
90.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网络新闻组上发布、谈论和传播国家秘密信息。
91.与工作无关的外来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92.实验室内彼此保持安静,不得进行娱乐活动。
93.烘箱、微波炉、电磁炉、饮水加热器、灭菌锅等高热能电器设备的放置地点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同时,规范操作,避免饮水加热器、灭菌锅等无水干烧。
94.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逐级安全责任制,贯彻执行“谁使用,谁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工作原则。
95.应增强信息安全的意识,注意保护教学科研活动中实验技术参数、观测数据、实验分析结果及新的科学发现等资料。96.要加强实验室排污处理装置(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做到达标排放。实验废弃物不得倒入自来水下水道或普通垃圾箱等处。
97.实验室必须妥善保管消防器材和防盗装置,并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不得移作它用,周围禁止堆放杂物。
98.各学院每季度组织有关人员对实验室进行安全与卫生管理的例行检查,记录检查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并限时整改。每次检查结束后须将检查结果形成报告,上报实验室处。
99.实验室如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向所在学院和实验室负责人、保卫处、实验室处报告,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对安全隐患隐瞒不报或拖延上报的,学校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100.涉及生物安全性的动物实验,都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
101.离开实验室时,实验服不得穿着外出,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更不能携带回家。102.未经指导教师许可,不得搬弄仪器、设备,以及擅自开始实验。实验时,应注意安全,按要求操作,如发现异常立即停止。
103.实验室的接线板远离可能有水的位置和高温环境。
104.红外灯、紫外灯不得安装在木柜或纸箱中使用。105.电炉、烘箱等用电设备在使用中,使用人员不得离开。
106.使用电子门禁的大楼和实验室,应对各类人员设置相应的级别,对于门禁卡丢失、人员调动或离校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办理报失或移交手续。
107.涉辐人员必须持有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合格证书,并佩带个人剂量计进行实验。108.涉源单位产生放射性废源废物要及时送贮(一般3个月内),按规定处置,不得直接排入下水道或混装到普通垃圾中。109.所有操作或接触放射性核素的实验室人员应接受放射性基础知识、相关技术和放射性防护的指导和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并佩戴个人专用的辐射剂量计。
110.同位素实验室和使用固定放射源实验室要在明显位置张贴放射警示标志。定期检测放射污染情况,严防射线污染超标。
111.实验室应对仪器设备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校验和检修。
112.电气设备和大型仪器须接地良好,对电线老化等隐患要定期检查并及时排除。
113.用手搬运重物时,应先以半蹲姿势,抓牢重物,然后用腿肌出力站起,切勿弯腰,以防伤及背部和腰。
114.人工呼吸的方法是捏紧伤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紧贴伤者的口向口内吹气,时间约为2秒钟,吹气完毕后,立即松开伤者的鼻孔,让他自行呼气,时间约3秒钟。如此以每分钟约12次的速度进行。
115.胸外心脏挤压法:救护者跪在触电者一侧或骑跪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迭,手掌根部放在伤者心窝上方、胸骨下,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挤压后迅速松开,胸部自动复原,血液充满心脏,以每分钟60次速度进行。
116.心脏骤停者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摩术,同时拨打120。现场抢救成功的心肺复苏患者或重症患者,如昏迷、惊厥、休克、深度青紫等,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117.护送病人时,应取掉口中异物,采用平卧位,头部稍低,保持呼吸畅通。
118.急救时伤口包扎松劲适度,不可过紧或过松,以防滑脱或压迫神经和血管,影响远端血液循环,甚至造成肢体坏死。
119.实施急救的顺序:若有呼吸心跳停止的,先行复苏,然后是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或脱臼复位(固定)、搬运。
120.火或热水等引起的小面积烧伤、烫伤,必须用冷水冲洗30分钟以上,然后用烧伤膏涂抹,切不可用牙膏、酱油、盐等覆盖。121.突发性不可抗拒的雷电、水灾、地震、房屋垮塌等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后,应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马上组织疏散、抢救现场工作人员或进行人员自助自救,以确保人员的人身安全,作好善后工作。
122.实验中遇到一般割伤,应立即取出伤口内的异物,保持伤口干净,并用酒精棉清除伤口周围的污物,涂上外伤膏或消炎粉。
123.实验中遇到严重割伤,可在伤口上部10cm处用沙布扎紧,减慢流血,并立即送医院。124.实验中遇到一般烫伤和烧伤,不要弄破水泡,在伤口处用95%的酒精轻涂伤口,涂上烫伤膏或涂一层凡士林油,再用纱布包扎。
125.如溴滴落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1体积25%的氨水,1体积松节油和10体积(75%)酒精混合液涂敷;也可先用苯甘油除去溴,然后用水冲洗。
126.如遇刺激性及神经性中毒,先服牛奶或鸡蛋白使之缓和,再服用硫酸铜溶液(30g溶于一杯水中)催吐。也可以用手指伸入喉部催吐后,立即送往医院。
127.如遇呼吸道吸进有毒气体、蒸气、烟雾而引起呼吸系统中毒时,应立即将病人移至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领,使之温暖和安静,切勿随便进行人工呼吸。
128.因吸入少量氯气、溴蒸气而中毒,可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不可进行人工呼吸。
129.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不能直接拉触电者,应用木棒或其它绝缘物将人与带电体分离。
130.雷电发生时,如果作业人员孤立处于暴露区时,应该立即双手抱膝下蹲,向前弯曲。
131.触电紧急救护时,首先应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132.危险废弃物是指有潜在的生物危险、可燃易燃、腐蚀、有毒、放射性的对人环境有害的一切废弃物。
133.在清洁、维修仪器时,应先断电并确保无人能开启仪器。134.安全事故处理应本着先人后物的原则,果断地、坚决地快速处置。
135.做实验时要爱护实验设备,同时注意自身的安全,避免发生事故。
136.要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做到地面、桌面、设备三整洁,减少安全隐患。
137.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火灾、爆炸、中毒、灼伤、病原微生物感染、辐照和机电伤人等。
138.因实验室特殊要求,细胞培养房内用的气体钢瓶可用小推车等形式进行固定。139.针头、玻璃、一次性手术刀等利器应在使用后放在耐扎容器中,尖利物容器应在内容物达到三分之二前进行置换处置。
140.使用过的实验服脱下后,不得与日常衣服放在一起,也不得放在洁净区域。
141.及时淘汰老化、性能不稳又具有安全隐患的仪器设备(如冰箱10年以上,烘箱12年以上)。
142.早晨、中饭、晚上等几个人员稀少的时间段,要特别注意随手关门,确保实验室财产和个人物品的安全。
143.教师应学习研究有关实验室安全的知识,同时在理论教学和实验中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实验操作,教会学生在突发事故发生时如何自我保护、相互救援、安全撤离。
144.在实验室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应迅速组织、指挥,切断事故源,尽量阻止事态蔓延、保护现场;及时有序地疏散学生等人员,对现场已受伤人员作好自助自救、保护人身及财产。
145.接触化学危险品、剧毒以及致病微生物等的仪器设备和器皿,必须有明确醒目的标记。使用后及时清洁,特别是维修保养或移至到其他场地前,必须进行彻底的净化。
146.饮水加热器、灭菌锅等不可以无水干烧。147.测试数据应进行异地备份。
148.使用U盘拷贝资料,应先对U盘杀毒,防止病毒感染。
149.加强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建立病毒防护系统并不断加以更新,重要的数据资料应定期进行备份。
150.发生病原微生物被盗、被抢、丢失、泄漏,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和实验室的设立单位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报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由实验室的设立单位或者承运单位、保藏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51.有毒实验废弃物应明确专人负责,使用专用容器和醒目标识,将重金属、氰化物、溴化乙啶(EB)及其结合物进行分类收集,专人管理,定期回收,统一处理。
152.进行较剧烈的体育锻炼如球类比赛、快速跑、健美操等,运动后应多补充一些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
153.在体育锻炼时或体育锻炼后即刻,立即测10秒钟的心率和脉搏,就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最好不要超过25次/10秒。
154.爆炸物品在发生爆炸时的特点有:反应速度极快,通常在万分之一秒以内即可完成;释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气体。
155.火灾发生时,湿毛巾折叠8层为宜,其烟雾浓度消除率可达60%。156.火灾蔓延的途径是: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157.扑救易燃液体火灾时,应用灭火器。
158.扑灭电器火灾不宜使用泡沫灭火器。
159.实验大楼安全出口的疏散门应向外开启。160.影响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混合物的温度、压力;混合物的含氧量容器的大小。161.下列选项中属于防爆的措施有: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化学品泄漏、控制可燃物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消除火源、安装检测和报警装置。
162.窒息灭火法是将氧气浓度降低至最低限度,以防止火势继续扩大。其主要工具是二氧化碳灭火器。
163.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燃烧因缺乏或隔绝氧气而熄灭,这种方法称作窒息灭火法。
164.实验室仪器设备用电或线路发生故障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现场电源,并组织人员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165.如果实验出现火情,要立即停止加热,移开可燃物,切断电源,用灭火器灭火。
166.实验大楼因出现火情发生浓烟已穿入实验室内时,应沿地面匍匐前进,当逃到门口时,不要站立开门。
167.实验室发生火警、火灾时,应立即采取措施灭火,并报保卫处或119。168.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冻伤。
169.消防队在扑救火灾时,有权根据灭火的需要,拆除或者破损临近火灾现场的建筑。170.液体着火时,应用灭火器灭火,不能用水扑救或其它物品扑打。171.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172.实验室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参加实验人员要熟悉其存放位置及使用方法并掌握有关的灭火知识。
173.实验室必须配备符合本室要求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要放置在明显或便于拿取的位置。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把消防器材移作它用。174.爆炸是指物质瞬间突然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能量(光能、热能、机械能)并伴有巨大声响的现象。
175.实验室一旦发生起火,不要惊慌失措,应利用消防器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扑灭火灾。
176.当可燃烧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应将灭火剂的喷流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向前快速推进,直至火焰扑灭。
177.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时,应从容器的一侧上部向容器中喷射但注意不能将喷流直接喷射在燃烧液面上,防止灭火剂的冲力将可燃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势。
178.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途径,然后疏散火势中压力容器或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不能疏散的部署水枪进行冷却保护。
179.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火灾时,必须配戴防护面具。
180.火灾发生后,穿过浓烟逃生时,必须尽量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181.火灾发生后,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去。
182.火灾发生后,当所有的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时,应立即退回室内,用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183.隔离灭火法是将可燃物与引火源或氧气隔离开来,可防止火势继续扩大。184.冷却灭火法是将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以下,停止燃烧反应。
185.水具有导电性,不宜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不能扑救遇水燃烧物质或非水溶性燃烧液体的火灾。
186.灭火器按其移动形式可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187.在熟睡时,听到火警信号后正确的做法是:
1、用手试一试门是否热,如是冷的,可开门逃生;
2、准备好湿毛巾;
3、切勿随意跳楼,自制救生绳索后再设法安全着落;
4、利用自然条件作为救生滑道。
188.在室外灭火时,应站在上风位置。
189.灭火的四种方法是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
190.单位消防安全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组织管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燃气和电气的检查管理(包括防雷、防静电);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内容。
191.火灾对实验室构成的威胁最为严重,最为直接。应加强对火灾三要素(易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的控制。
192.实验室常用的灭火方法:用水灭火、砂土灭火、灭火器。
193.实验大楼因出现火情发生浓烟时应迅速离开,当浓烟已穿入实验室内时,要沿地面匍匐前进,因地面层新鲜空气较多,不易中毒而窒息,有利于逃生。当逃到门口时,千万不要站立开门,以避免被大量浓烟熏倒。
194.实验室内出现火情逃到室外走廊时,要尽量做到随手关门,这样一来可阻挡火势随人运动而迅速蔓延,增加逃生的有效时间。
195.实验大楼出现火情时千万不要乘电梯,因为电梯可能因火停电或失控,同时又因“烟囱效应”,电梯井常常成为浓烟的流通道。
196.实验室内出现火情,若被困在室内时,应迅速打开水龙头,将所有可盛水的容器装满水,并把毛巾打湿。用湿毛巾捂嘴,可以遮住部分浓烟不被吸入。
197.实验室灭火的方法要针对起因选用合适的方法。一般小火可用湿布、石棉布或沙子覆盖燃烧物即可灭火。198.电气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199.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大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可以采取尽量隔离的方式来防止实验室火灾的发生。
200.正确选用劳动防护用品是保证企业员工劳动过程中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企业选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前提是符合标准。
201.在体育锻炼时或体育锻炼后即刻,立即测10秒钟的心率和脉搏,就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最好不要超过多少25次/10秒。
202.在使用设备时,如果发现设备工作异常,停机并报告相关负责人员。203.在实验室中,应放在第一位的是实验安全。
204.在进行电子线路板焊接后的剪脚工序时应戴上防护眼镜。
205.在安全检查中,应当对查出的隐患的整改落实进行复查,以实现安全检查工作的闭环。206.诱发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劳动组织管理的缺陷、不良的工作环境、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207.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构成失火罪。208.因实验需要拉接电源线,不得任意放置于通道上,以免因绝缘破损造成短路或影响通行。
209.一般无特殊情况,每个人的晨脉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运动锻炼后,第二天晨脉不变,说明身体状况良好或运动量合适;如果体育锻炼后,第二天的晨脉较以前增加多少5次/分以上,说明前一天的活动量偏大,应适当调整运动量。
210.防爆措施有: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化学品泄漏,消除火源、安装检测和报警装置。211.我国消防宣传活动日是每年11月9日。
212.为避免误食有毒的化学药品,使用化学药品后须先洗净双手方能进食。
213.使用办公自动化设备时,不得在没有保密措施的传真机、计算机上传输或者处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未经原确定密级的国家机关、单位批准,不得复制国家秘密的信息;不得使用手机、无线话筒传达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传输信息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214.实验室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应该上墙或便于取阅的地方。215.实验室的插座距地面的高度一般不低于0.3米。
216.师生进入实验室工作,一定要搞清楚电源总开关、水源总开关等位置,有异常情况,要关闭相应的总开关。
217.如果实验出现火情,要立即停止加热,移开可燃物,切断电源,用灭火器灭火。218.如发现安全防护装置损坏,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修理。
219.清除工作场所散布的有害尘埃时,应使用吸尘器。220.普通塑料、有机玻璃制品的加热温度不能超过60℃。
221.某从业人员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掌握了岗位操作规程,但因未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事故,则该行为人应负直接责任。
222.节假日期间,仍然需要进入实验室工作的师生,要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做实验时必须要有人在场,并且在实验完成离开时负责,锁好门窗,以防火灾和爆炸、溢水等事故。
223.含碱性洗涤剂的水可以清洗掉水果蔬菜表面的农药。
224.对于实验室的微波炉,微波炉开启后,会产生很强的电磁辐射,操作人员应远离;严禁将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对密闭压力容器使用微波炉加热时应注意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
225.对实验室安全检查的重点是:清除污染和废弃物处置情况、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可燃易燃性、可传染性、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的使用和存放。
226.爆炸性混合物燃爆最强烈的浓度是爆炸反应当量浓度。227.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压力急剧升高。
228.按照产生的原因和性质,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229.CO是无味。
230.在遇到高压电线断落地面时,导线断落点20米内,禁止人员进入。231.进行照明设施的接电操作,应采取的防触电措施为切断电源。
232.一般居民住宅、办公场所,若以防止触电为主要目的时,应选用漏电动作电流30mA的漏电保护开关。
233.发生触电事故的危险电压一般是65伏以上。
234.实验室、宿舍禁止使用电热水壶、热得快。一般电热水壶的功率为800W以上。235.静电电压最高可达上万伏,放电时易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火灾。
236.金属梯子不适于带电作业的工作场所。
237.电线插座损坏时,既不美观也不方便工作,并造成:吸潮漏电、空气开关跳闸、触电伤害。
238.国内民用照明电路电压为交流电压220伏。
239.人体在电磁场作用下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原因是电磁波辐射。240.雷电放电具有电流大,电压高的特点。
241.车间内的插座距地面的高度一般不低于0.3米。
242.漏电保护器对双手碰到两相电线(此时人体作为负载,已触电)不起作用。243.实验室存放化学易燃物品的冰箱(冰柜),一般使用年限为10年.244.实验室使用的烘箱、箱式电阻炉(马弗炉)、油浴设备等加热设备,一般使用年限为12年。
245.使用办公自动化设备时,不得在没有保密措施的传真机、计算机上传输或者处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传输信息不得涉及国家秘密;未经原确定密级的国家机关、单位批准,不得复制国家秘密的信息;不得使用手机、无线话筒传达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
246.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识别标志。
247.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校、(院)系、实验室三级管理。
248.购买剧毒药品应:向学校保卫处申请并批准备案、经过公安局审批、通过正常渠道在指定的化学危险品商店购买。
249.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
250.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251.化学药品存放室要有防盗设施,保持通风,试剂存放应按不同类别分类存放。
252.生物实验中的一次性手套及沾染EB致癌物质的物品,应统一收集和处理。253.实验室内固定电源插座未经允许不得拆装、改线。
254.实验室钥匙不得私自配置或给他人使用。钥匙的配发、管理由实验室主任负责。
255.废弃的有害固体药品,应收集起来由专业公司处理。
256.实验室、办公室等用电场所如需增加电器设备,须经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并由学校指派电工安装。
257.将放射性垃圾放入专用容器收集、包装、储存,由专业部门统一回收处理,严禁放射性垃圾放入非放射性垃圾,放射性垃圾和非放射性垃圾必须分开放置。
258.易燃液体加热时可以用水浴加热,并有人看管。
259.药品中毒的途径:呼吸器官吸入、由皮肤渗入、吞入。
260.易燃、易爆物品和杂物等应该堆放在单独通风的实验室内。
261.加热和蒸馏有易燃试剂的实验时,不能用明火。
262.实验室内的浓酸、浓碱处理,一般可先中和后倾倒,并用大量的水冲洗管道。
263.实验室内的汞蒸气会造成人员慢性中毒,为了减少汞液面的蒸发,可在汞液面上覆盖甘油,效果最好。
264.在铣削中清理切屑时,应使用毛刷。
265.止血方法中,止血带止血法不作为首选应用。
266.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脏停止跳动,应先竭力采用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方法进行施救。
267.被电击的人能否获救,关键在于:能否尽快脱离电源和施行紧急救护。268.发现燃气泄漏,正确做法是迅速关阀门,打开门窗。
269.有异物刺人头部或胸部时,应快速送往医院救治,用毛巾等物将异物固定住,不让其乱动。
270.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内容包括: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和规程,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设要求。
271.使用离心机时:必须盖紧盖子、液体不能超过离心管2/
3、每次使用后要清洁离心机腔。
272.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分四级,四级(BSL-4)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最高。273.实验室常用于皮肤或普通实验器械的消毒液有75%乙醇。
274.根据卫生部规定,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按危害程度可分为四类,其中第一类危害程度最高。
275.根据农业部规定,动物病原微生物按危害程度可分为四类,其中第一类危害程度最高。
276.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性,指的是涉及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实验。
277.目前实验动物中,比较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是出血热病。
278.涉及生物安全性的动物实验,必须在BSL-1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279.最早提出“在校学生每天平均要有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国家领导人是毛泽东。
280.傍晚锻炼结束与睡觉的间隔时间要在1小时时间以上,否则会影响夜间的休息。281.医学研究表明,心血管的发病率和心肌劳损的发生率均在早上4-6时最高,所以,为了避免这一“危险”时段。
282.为防止肌肉痉挛,夏季进行长时间的运动时,要注意补充盐份;冬季锻炼时,要注意保暖。283.每次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一般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
284.运动中腹痛多数在中长跑时产生,主要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开始运动过于剧烈,或者跑的过快,内脏器官尚没有达到竞赛状态,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腹痛。
285.一般准备活动主要是一些全身性身体练习,主要包括慢跑、踢腿、弯腰等。
电气类安全知识点
1.预防电击(触电)的一条重要措施是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要有效接地。可靠的接地点是:专门埋设地下、保证接地电阻很小专用地线。
2.使用电气设备时,由于维护不及时,当导电粉尘或纤维进入时可导致短路事故。3.设备或线路的确认无电,应以正常的验电工具作为根据。
4.移动式电动工具及其开关板(箱)的电源线必须采用铜芯橡皮绝缘护套或铜芯聚氯乙烯绝缘护套软线。
5.长期搁置不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在使用前必须测量绝缘电阻,要求手持电动工具带电部分与外壳之间绝缘电阻不低于0.5MΩ。
6.对于高压电容器,实验结束后或闲置时,双电极短接(串接合适电阻进行放电)最合适。
7.实验室用电的注意事项:实验前先检查用电设备,再接通电源;实验结束后,先关仪器设备,再关闭电源;工作人员离开实验室或遇突然断电,应关闭电源,尤其要关闭加热电器的电源开关;不得将供电线任意放在通道上,以免因绝缘破损造成短路。
8.停电检修时,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开关或刀闸的操作把手上,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标示牌。
9.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应:戴防护手套、使用漏电保护器、穿绝缘鞋。10.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之前,一律认为有电。11.电路实验中:电压源不能短路,电流源能短路。
12.使用电烙铁应注意:不能乱甩焊锡、及时放回烙铁架,用完及时切断电源、周围不得放置易燃物品。
13.万用表使用完后,应将切换旋钮放在交流电压最高档。
14.因实验需要拉接电源线不得任意放置于通道上,以免因绝缘破损造成短路或影响通行。15.电分强电和弱电,弱电开关等元件不可用在强电电路。
16.在需要带电操作的低电压电路实验时,单手操作比双手操作安全。
17.强电实验时,实验人员必须3人以上。
18.雷电由于瞬间的强大电流释放巨大能量,不仅会伤及人员,还会损坏设备,甚至引起火灾。室内防止雷电灾害的最主要的一项措施是在较高建筑的顶端及露天的配电设施要装避雷装置。
19.在进行电子线路板焊接后的剪脚工序时应戴上防护眼镜。
20.电气设备的外壳应有保护性接地措施。
21.为防止静电火花引起事故,凡是用来加工、贮存、运输各种易燃气、液、粉体的金属设备、非导电材料都必须可靠接地。
22.摩擦是产生静电的一种主要原因,尤其在干燥的环境中,人体的活动和物体的移动都会产生很强的静电。静电在突然释放的时会对人体或设备造成损伤,人体接触对静电敏感设备时提前释放自己身体中积累的电荷,例如带静电防护手环、使用静电防护毯是防止静电事故的主要办法。
23.静电的电量虽然不大,但其放电时产生的静电火花有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比较常见的是放电时瞬间的电流造成精密实验仪器损坏,正确的预防措施有: 适当提高工作场所的湿度、进行特殊危险实验时,操作人员应先接触设置在安全区内的金属接地棒,以消除人体电位、计算机进行维护时,使用防静电毯。
24.禁止非电工改接电气线路,禁止乱拉临时用电线路、做电气类实验时应该2人及以上在场、从工作现场清除易燃易爆材料是预防电气火灾的基本措施。
25.为了减少电击(触电)事故对人体的损伤,经常用到电流型漏电保护开关,其保护指标设置为≤30mAS。其正确含义:流经人体的电流(以毫安为单位)和时间(以秒为单位)的乘积小于30。例如电流为30mA则持续的时间必须小于1秒。
26.安全电压是指保证不会对人体产生致命危险的电压值,工业中使用的安全电压是36V以下。
27.漏电保护器既可用来保护人身安全,还可用来对低压系统或设备的对地绝缘状况起到监督作用。
28.工作地点相对湿度大于75%时,属于危险、易触电环境。29.单相三芯线电缆中的红线代表火线。
30.安装使用漏电保护器,是属于基本安全措施。31.低压电笔一般适用于500V以下的交流电压。
32.引发电气火灾的初始原因是线路或设备过电流运行。
33.测量绝缘电阻可用兆欧表。
35.自耦电源变压器的输出端指示电压为零时未必是安全的(如果输入端火线和零线未按要求接,变压器付边会有高压)。
36.交流电路断电后,内部的电容可能会:电死人、用仪表测量电容值时,会损坏仪表,有高电压。
37.引发电气火灾的初始原因是绝缘老化或破坏。38.影响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电流的大小、触电电流经人体的途径、电流的频率、人体电阻。
39.动力配电线五线制U、V、W、零线、地线的色标分别为:黄、绿、红、蓝、双色线。40.长期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操作者会疲劳无力。
41.三相电闸闭合后或三相空气开关闭合后,三相电机嗡嗡响、不转或转速很慢。原因是缺相。
42.泡沫灭火器不适于扑灭电器火灾。
43.电源电压高于电容耐压时,会引起电容爆裂而伤害到人。
44.实验时,电源变压器付边输出被短路,会出现电源变压器有异味、电源变压器冒烟、电源变压器发热现象,直至烧毁。
45.在有电阻、电容、电感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是几十伏,电容或电感的电压可以超过百伏。46.电线接地时,人体距离接地点越近,跨步电压越高;距离越远,跨步电压越低。一般情况下距离接地体20m 以外,跨步电压可看成是零。
47.造成电气火灾的原因有可能是:电热器具使用不当、过负荷、漏电、短路。
48.在有人触电时借助符合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可采用借助工具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切断电源、挑拉电源线、割断电源线等方法使触电人员脱离低压电源。
49.在已停用的设备,一经合闸即有造成人身触电危险、设备损坏或引起总漏电保护器动作的开关、刀闸;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开关、刀闸; 一经合闸会使两个电源系统并列或引起反送电的开关、刀闸等情况下,开关、刀闸的操作手柄上须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50.运行中的电气设备有:一经操作即有电压的电气设备、一部分带有电压的电气设备、全部带有电压的电气设备。
51.引发电气火灾的最主要的初始原因:电热器挨近可燃物、电路接触不良、线路或设备过电流运行。
52.以下行为是用电不当,容易引起火灾的有:用纸、布等可燃物做灯罩、电器旁边堆放杂物、电熨斗使用后直接放在木地板上。
53.电火花和电弧、过负荷、接触电阻热、短路均可能引起电气设备火灾。
54.使用供电延长线应注意下列各项:不得任意放置於通道上,以免因绝缘破损造成短路;插座不足时,不能连续串接, 以免造成超载或接触不良;插座不足时,不能连续分接,以免造成超载或接触不良。
55.使用电钻或手持电动工具时应注意:在使用时,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电机进线应装有接地或接零的装置;所有的导线必须是坚韧耐用的软胶皮线。在导线进入电机的壳体处,应用胶皮圈加以保护,以防电线的绝缘层被磨损;所有的导电部分必须有良好的绝缘。
56.使用大功率电器会造成以下那些后果:会使电力线路负荷太重而发生跳闸事故、电灯变暗、长期使用会使电线因长期超负荷输电而老化极易引发火灾。
57.禁止非电工改接电气线路,禁止乱拉临时用电线路;实验室建设时要全面地规划电气需求,正确地设计方案,容量留有余地是预防电气火灾最重要的基本措施。
58.摩擦是产生静电一种主要主要原因,尤其在干燥的环境中,人体的活动和物体的移动都会产生很强的静电。静电在突然释放的时候会对人体或设备造成损伤。防止静电事故的主要办法:人体接触对静电敏感设备时提前释放自己身体中积累的电荷,例如带静电防 护手环、使用静电防护毯;增加空气中的湿度,降低静电产生的条件;在重要场合铺设防静电地板。
59.静电的电量虽然不大,但其放电时产生的静电火花会有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比较常见的是放电时瞬间的电流造成精密实验仪器损坏,正确的预防措施有:进行特殊危险实验时,操作人员应先接触设置在安全区内的金属接地棒,以消除人体电位;计算机进行维护时,先将手触摸其他金属导电体,然后再拆机;尽量穿不宜产生静电的工作服,不要在易产生静电的场所梳理头发;适当的提高工作场所的湿度。
60.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可带电灭火的器材有:四氯化碳、干粉、二氧化碳、1211。61.电气火灾的火源主要有形式:电热高温(在导体中的大电流、或电磁材料中的磁损耗、或绝缘介质中的电损耗产生的热量导致的高温)、电火花。
62.连接电气设备的开关需安装在火线上。
63.打开含有高压变压器或电容器的电子仪器的盖子是危险的。
64.电动工具的电源引线必须保证接地可靠。
65.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在使用中付边不许开路,电压互感器在使用中付边不许短路。66.电动工具应定期检修。
67.在电气类开放性实验或科研实验室,必须二人以上方可开展实验。68.为了防止触电可采用绝缘、防护、隔离等技术措施以保障安全。69.漏电保护器对两相触电(人体双手触及两相电源),不起保护作用。
70.在进行电子线路板焊接后的剪脚工序时,剪脚面应背离身体特别是脸部,防止被剪下引脚弹伤。
71.重复接地是指零线上的一处或多处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再连接,可提高线路的安全性。72.用电安全的基本要素有:电气绝缘良好、保证安全距离、线路与插座容量与设备功率相适宜、不使用三无产品。
73.高压实验中的安全距离:10kV是0.7m;66kV是1.5m;220kV是3m。74.50毫安的工频电流就可以使人遭到致命电击。
75.电路谐振时,电容的电压可以是电源电压的几倍。
76.在遇到高压电线断落地面时,导线断落点20米内,禁止人员进入。如果不慎在此范围内,应背朝电线断落点,采用单脚跳或双脚并跳,撤离现场。
77.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使用手持式或移动式电动工具时,必须采用有防爆措施的电动工具。
78.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开关和刀闸的操作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79.在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持电动工具时,为保证安全,应该装设漏电保护器。80.在距离线路或变压器较近,有可能误攀登的建筑物上,必须挂有“禁止攀登,有电危险”的标示牌。
81.在潮湿或高温或有导电灰尘的场所,实验时应该降低电压供电。82.遇有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救火。
83.移动某些非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时(如电风扇,照明灯),必须切断电源。
84.为了预防电击(触电),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须接地,最好是埋设接地电阻很小专用地线。
85.为了防止触电可采用绝缘,防护,隔离等技术措施以保障安全。
86.为避免线路负荷过大,而引起火灾,功率1000瓦以上的设备不得共用一个接线板。87.使用钳形电流表时,应注意钳形电流表的量程。测量时戴绝缘手套,站在绝缘垫上,不得触及其它设备,以防短路或接地。
88.实验之前要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正确。经教师检查同意后方可接通电源。
89.实验室内应使用空气开关并配备必要的漏电保护器;电气设备应配备足够的用电功率和电线,不得超负荷用电;电气设备和大型仪器须接地良好,对电线老化等隐患要定期检查并及时排除。90.实验室内电气设备及线路设施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用电规程和设备的要求实施,不许乱接、乱拉电线,墙上电源未经允许,不得拆装、改线。
91.实验室内的电线、开关、灯头、插头、插座等一切电器用具,要经常检查是否完好,有无漏电、潮湿、霉烂等情况。一旦有问题应立即报修。
92.实验室禁止私拉乱接电线,实验过程中自制非标设备时,应报请实验室管理人员批准,然后请电气专业人员按照标准安全的连接。
93.湿手不能触摸带电的电器,不能用湿布擦拭使用中的电器。
94.身边有人严重触电,应当首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紧急抢救如人工呼吸,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120 或110。
95.如果得知有人触电,实验指导教师应以最快速度拉断实验室总电闸门。如果实验指导教师距离实验室总电闸门较远,则应该告知距离实验室总电闸门最近的同学,尽快拉断实验室总电闸门。
96.如果得知附近的同学触电,应立即告知老师和其他同学,但决不可立即触碰已触电同学,以免伤亡事故扩大。
97.体触电,双手触电致死比单手触电致死的概率要大得多。
98.雷击时,如果作业人员孤立处于暴露区并感到头发竖起时,应该立即双膝下蹲,向前弯曲,双手抱膝。
99.静电有三大特点:一是电压高;二是静电感应突出;三是尖端放电现象严重。100.静电可以引起爆炸、电气绝缘和电子元器件击穿。
101.接线时,要用合格的电源线,电源插头、插座。电源线接头要用绝缘胶布包好。102.接电路元器件时,主要应关注元器件的耐压和能承受的功率。103.凡在潮湿工作场所或在金属容器内使用手提式电动用具或照明灯时,安全电压应采用
12V。
104.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使触电人脱离电源,然后进行急救,如在高处,要做好防止坠落的措施。
105.发现有人触电,不能直接接触触电者,应用木棒或其它绝缘物将电源线挑开,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06.对于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有绝缘性能的木棍棒挑开和隔绝电流,如果触电者的衣服干燥,又没有紧缠住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带电体;但救护人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他的鞋。
107.短路是指电气线路中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或大地,在未通过负载或电阻很小的情况下相碰,造成电气回路中电流大量增加的现象。
108.短路电流使短路处甚至使整个电路过热,会使导线的绝缘层燃烧起来,并引燃周围建筑物内的可燃物。
109.电气设备和大型仪器须接地良好,对电线老化等隐患要定期检查并及时排除。110.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应注意:
1、电气设备可能带电,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2、某些电气设备充有大量的油,可能发生喷油甚至爆炸。
11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两种类型:即电击和电伤。
112.电加热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使用和监督,离开时要切断电源。
113.电击(触电)通常指因为人体接触带电的线路或设备而受到伤害的事故。为了避免电击(触电)事故的发生,设备须可靠接地和人体对地绝缘。
114.电分强电和弱电,弱电开关等元件不能用在强电电路。
115.当手、脚或身体沾湿或站在潮湿的地板上时,切勿启动电源开关和触摸电器用具。116.当电气设备发生火灾后,如果可能应当先断电后灭火。117.触电事故是因电流流过人体而造成的。
118.不应用双手同时触及电器,防止触电时电流通过心脏。119.不使用绝缘损坏或接地不良的电气设备。
化学安全知识点 1.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和常规操作
实验开始前必须认真预习,理清实验思路,仔细检查仪器是否有破损,掌握正确使用仪器的要点,弄清水、电、气的管线开关和标记,保持清醒头脑,避免违规操作,了解实验中使用药品的性能和有可能引起的危害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化学药品前,应明确药品在实验中的作用,掌握药品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等)和化学性质,了解药品的毒性,了解药品对人体的侵入途径和危险特性,了解中毒后的急救措施。
在实验内容设计过程中,要尽量选择无公害、无毒或低毒的物品做实验。
领取剧毒物品时,必须双人领用(其中一人必须是实验室的教师)。2.3.4.使用剧毒化学品时,必须有两人操作,并在学校剧毒化学品实验使用登记表上记录用途、使用量和剩余量等信息。
剧毒物品使用完或残存物处理完的空瓶,应交回学校后勤技术物资服务中心。
搬运剧毒化学品后,应该用流动的水洗手。5.实验室应该只保存满足日常使用量的化学品,大量的化学品应储存在专门指定的房间或建筑物内;化学品应按类别摆放,注意不相容的化学品应分开摆放。化学药品库中的一般药品应按有机、无机两大类,有机试剂再细分类存放。
量大的试剂应存放在试剂库内。实验室不可以存放大桶有机试剂。在普通冰箱中不可以存放有机溶剂。6.7.8.9.10.活泼金属应浸泡在煤油里,并密封避光保存。
11.化学药品存放室要有防盗设施,保持通风,试剂存放应按不同类别分类存放。
12.化学品存放应注意的事项包括:废弃化学品容器要定点存放并按期处理,各类化学品必须分类存放,化学品仓库内要保持通风并控制温度,叉车进入化学品仓库必须装设防火罩。
13.冰箱内禁止存放危险化学物品,如果确需存放,则必须注意容器绝对密封,严防泄漏。
14.处理使用后的废液时,不明的废液不可混合收集存;
禁止将水以外的任何物质倒入下水道,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处理人员危险。
15.处理使用后的废液时,不明的废液不可混合收集存;
禁止将水以外的任何物质倒入下水道,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处理人员危险。
16.处置实验过程产生的剧毒药品废液,妥善保管、不得随意丢弃、掩埋、集中保存,统一处理。
17.用过的废洗液,应作为废液交相关部门统一处理。18.实验完成后,废弃物及废液应分类收集后,送中转站暂存,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19.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物应分类集中处理,不得任意排放;对未知废料不得任意混合。酸、碱或有毒物品溅落时,应及时清理及除毒。
20.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有毒、带菌、腐蚀性的废气、废水和废物,集中统一处理放射性废物,谨防污染环境。
21.发生化学事故后,对有毒的衣物应及时进行无毒化处理。
22.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喷雾剂,氧化性气体,加压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可自燃液体,自燃自热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液体,氧化性固体,有机过氧化物,腐蚀性物质。
23.化学危险物品应当分类、分项存放,相互之间保持安全距离;遇火、遇潮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在露天、潮湿、漏雨或低洼容易积水的地点存;防护和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在同一仓库或同一储存室存放。
24.化学性爆炸亦可称为瞬间燃烧。
25.易燃、易爆物品和杂物等应该堆放在单独通风的房间内。
26.安装在危险品仓库的灯具应该是防爆型的。27.发生爆炸的基本因素:温度、压力和着火源。
28.易燃化学试剂存放和使用时,要求单独存放于阴凉通风处;存放在冰箱中时,要使用防爆冰箱;远离火源。
29.易燃类液体的特点是:闪点在25℃以下的液体,闪点越低,越易燃烧、极易挥发成气体、遇明火即燃烧。
30.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实验室禁止使用明火,如需加热可使用封闭式电炉、加热套或可加热磁力搅拌器。
31.易燃、易爆物品要放在远离实验室的阴凉通风处,在实验室内保存的少量易燃易爆试剂要严格管理。
32.易燃、易挥发的溶剂不得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应选用水浴加热器,不得用明火直接加热。
33.闪点越低,越容易燃烧。闪点在-4℃以上的溶剂是:甲醇、乙醇、乙腈。
34.一般将闪点在25℃以下的化学试剂列入易燃化学试剂,它们多是极易挥发的液体。
35.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遇到火种时,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可发生如此现象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36.从消防观点来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
37.存放自燃性试剂时,须单独储存于通风、阴凉、干燥处,并远离明火及热源,防止太阳直射。
38.可燃性化学品应保存于阴凉、通风且远离火源处;易燃性化学品应置于防火柜中。
39.在易燃、易爆、易灼烧及有静电发生的场所,不可以使用化纤防护用品。
40.存有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实验室禁止使用明火。
41.使用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正确的操作是: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不可猛烈撞击,加热时应使用水浴或油浴。
42.化学泡沫灭火器可扑救一般油质品、油脂等的火灾,但不能扑救醇、酯、醚、酮等引起的火灾和带电设备的火灾。
43.用泡沫灭火剂扑灭油罐火灾时,如果火势很大,有时并不能将火完全扑灭,会发生闷燃引起爆炸。
44.据统计,火灾中死亡的人有
80%以上属于烟气窒息致死。
45.剧毒物品必须保管,储存在带双锁的铁皮保险柜。保管人员应做到:日清月结、帐物相符、手续齐全。
46.化学品的毒性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消化道吸收及呼吸道吸收等三种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正确的预防措施是:实验过程中移取强酸、强碱溶液应带防酸碱手套;实验场所严禁携带食物;禁止用饮料瓶装化学药品,防止误食;称取粉末状的有毒药品时,要带口罩防止吸入。
47.危险化学品的急性毒性表述中,半致死量
LD50代表导致一半受试动物死亡的量。
48.表示危险化学品的急性毒性的LD50的单位是mg/kg。
49.对于一些吸入或食入少量即能中毒至死的化学试剂,生物试验中致死量(LD50)在50mg/kg以下的称为剧毒化学试剂,氰化钾、三氧化二砷、氯化汞是剧毒化学试剂。
50.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实行分类管理和许可制度。
51.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该向上风方向疏散。52.新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适用于危险化学品使用、运输、生产、储存、经营的安全管理。
53.能相互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废液,不得倒入同一收集桶中。若某种废液倒入收集桶会发生危险,则应单独暂存于一容器中,并贴上标签。
54.在实验室内一切有可能产生毒性蒸气的工作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并有良好的排风设备。
55.盛装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和受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的包装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56.产生有害废气的实验室必须按规定安装通风和排风设施,必要时须安装废气吸收系统,保持通风和空气新鲜。
57.易燃、易爆气体和助燃气体(氧气等)需分开存放,并远离热源和火源。
58.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和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59.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
60.公安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管理,负责发放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和准购证,负责审查核发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实施监督,并负责前述事项的监督检查。
61.购买剧毒化学品应通过保卫处审批,由后勤集团技术物资服务中心报公安部门批准后,实行采购、双人领用。
62.使用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63.各实验室在运送化学废弃物到各校区临时收集中转仓库之前,不得堆放在走廊、过道以及其它公共区域。
64.严格执行剧毒品“五双”管理制度,即使实验在进行中,也必须在取出实验使用量后立即存入保险柜,做好记录,严防疏漏。
65.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安装通风装置,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大楼和实验室应有“严禁烟火”的警示牌,配置必要的消防、冲淋、洗眼、报警和逃生设施。
66.化学危险物品应当分类、分项存放,还原性试剂与氧化剂、酸与碱类腐蚀剂等不得混放,相互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67.遇火、遇潮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在露天、潮湿、漏雨或低洼容易积水的地点存放。
68.受阳光照射易燃烧、易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和桶装、罐装等易燃液体、气体应当在阴凉通风的地点存放。
69.在容器中倾倒易燃化学品时,应保持一定速度,不可过快,避免产生静电。
70.发生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误售、误用后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而触犯刑律的,否则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71.学生在使用剧毒物品时,必须由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场指导。72.对剧毒品采取必要的保安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发现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73.凡进行有危险性的实验,应先检查防护措施,确证防护妥当后,才可进行实验。
74.当有人呼吸系统中毒时,应迅速使中毒者离开现场,移到通风良好的环境,令中毒者呼吸新鲜空气,情况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75.急性中毒发生时,救护人员在抢救前要做好自身呼吸系统和皮肤的防护,以免自身中毒、使事故扩大。
76.有毒化学品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其危险性越大。77.有毒实验废弃物应明确专人负责,使用专用容器和醒目标识,将重金属、氰化物、溴化乙啶(EB)及其结合物进行分类收集,专人管理,定期回收,统一处理。
78.一氧化碳泄漏,应先施行通风,以驱散一氧化碳气体,并切断一氧化碳泄漏源。
79.由于金属络合剂能与毒物中的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化合物,随尿液排出体外,故发生金属及其盐类中毒时,可采用各种金属络合剂解毒。
80.有机溶剂能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
81.属于易燃液体的是:乙醇、苯、二硫化碳。
82.甲醇、乙醇、乙酸丁酯、石油醚、丙酮和甲苯属易燃类液体。
83.受震或受热可能发生爆炸的是:过氧化物、高氯酸盐和乙炔铜。
84.强氧化剂与有机物、镁粉、铝粉、锌粉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85.三硝基甲苯是会发生爆炸的物质。86.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75%。87.乙烯的爆炸极限是:3.1%~32%。88.乙炔的爆炸极限是:2.2%~81%。89.苯的爆炸极限是:1.4%~7.1%。90.乙醚的爆炸极限是:1.9%~48%。91.丙酮的爆炸极限是:3%~11%。92.乙醇的爆炸极限是:4.3%~19%。93.汽油的爆炸极限是:7.6%~1.4%。
94.毒物在科研生产中以气体、蒸气、烟、尘、雾等形态存在,其中气体、蒸气为分子状态,可直接进入人体肺泡。
95.氮氧化物主要伤害人体的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和肺泡。
96.氯气急性中毒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不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
97.金属汞(Hg)具有高毒性,常温下会慢慢挥发
98.按毒性从大到小排序:苯、甲醛、甲苯、丙酮。99.HCN无色,气味为苦杏仁味,剧毒。100.101.102.103.104.乙二醇、硫化氢、甲醛有毒。
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和氯气属有毒气体。硫酸钡不属于剧毒物。氯化钾不属于危险化学品。
轻度铅中毒症状为头晕、头痛、失眠、无力、腹痛、腹胀、便秘等。
铅被加热到400℃以上就有大量铅蒸汽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为氧化铅,形成烟尘,易被人体吸入,造成铅中毒。
Hg中毒会引起失眠、多梦、抑郁、胸闷、心悸、多汗、恶心、牙龈出血。
CO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后,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致使血携氧能力下降,同时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却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3600倍,且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影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阻碍了氧的释放,导致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
CO急性中毒应立即吸氧,以缓解机体缺氧、排出毒物。
实验室的药品和设备一定要标明其名称,以免误化学实验室原则不得使用明火电炉。105.106.107.108.109.用。
110.111.如果在试验过程中,闻到烧焦的气味,应立即关机,并报告相关负责人员。
在实验室不允许口尝鉴定试剂和未知物。
通常有害药品经呼吸器官、消化器官或皮肤吸入112.113.体内,引起中毒。因此,切忌口尝、鼻嗅及用手触摸药品。
114.115.不得使用过期、未经检验和不合格的气体钢瓶。
生产、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生产、储存和使用场所设置报警装置。
通风控制措施就是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最高容许浓度。
为避免皮肤受到化学品伤害,可通过穿防毒衣,戴防护手套,穿雨衣、雨鞋等方法进行防护。
含碱性洗涤剂的水可以清洗掉水果蔬菜表面的农116.117.118.药。
119.实验中,进行高温操作时,必须佩戴防高温手套。
简单辨认有味的化学药品的正确方法是:将瓶口远离鼻子,用手在瓶口上方扇动,稍闻其味即可。打开塑料瓶的化学品时,不要过于用力挤压,否则可能导致液体溢出或迸溅到身体上;分清标签,认真阅读标签,按标签使用;公用化学品从专用柜里取出,使用时注意保持标签的完整,用后放回专用试剂柜。
取用试剂时,不能用手接触试剂,以免危害健康和沾污试剂,瓶塞应倒置桌面上,以免弄脏,取用试剂后,立即盖严,将试剂瓶放回原处,标签朝外,要用干净的药匙取固体试剂,用过的药匙要洗净擦干才能再用。
取用有毒、有恶臭味的试剂时,要在通风橱中操作;使用完毕后,将瓶塞蜡封,或用生料带将瓶口封120.121.122.123.严。
124.天气较热时,打开腐蚀性液体试剂瓶,应该用毛巾先包住塞子。
取用腐蚀和刺激性药品时,须带上橡皮手套和防护眼镜; 倾倒时,切勿直对容器口俯视;吸取时,应该使用橡皮球;开启有毒气体容器时,应带防毒用具。
在作业场所液化气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面罩。125.126.127.涉及有毒试剂的操作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做好应急救援预案,了解试剂毒性,在通风橱中操作,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器具。
涉及有毒试剂的使用时,应首先了解试剂毒性,做好应急救援预案;操作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在通风橱中操作,并严格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器具。
使用强氧化剂时环境温度不宜过高,通风应良好,并不要与有机物或还原性物质共同使用。
万一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可用防毒面具、防毒口罩和捂湿毛巾等方法防止通过呼吸道造成伤害。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管口不应朝向人。128.129.130.131.132.打开封闭管或紧密塞着的容器时,注意其内部是否有压力,容器口不得对人,避免发生喷液或爆炸事故。
回流和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烧瓶容量的 2/3。
离心操作时,为防液体溢出,离心管中样品装量不能超过离心管体积的2/3。133.134.135.普通塑料和有机玻璃制品的加热温度不能超过60℃。
在蒸馏低沸点有机化合物时,应采取热水浴方法加热。
减压蒸馏时应采用锥形瓶或圆底烧瓶作为接收瓶和反应瓶。
加热易燃液体实验时,用水浴加热必须有人看气体钢瓶使用后,必须关闭阀门。136.137.138.管。
139.140.冷凝冷却系统上连接用的橡胶管必须用铁丝等固定住,以防止因水压过高而造成管子脱落。
对含有悬浮物质的溶液加热时,应加沸石或玻璃珠,以避免爆沸现象产生。
在进行萃取或洗涤操作时,为了防止物质高度浓缩而导致内部压力过大,产生爆炸,应该注意及时排出产生的气体。
在实验室进行有机合成时,放热反应不能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进行;对反应物进行加热时,也不能将玻璃容器密闭。
装有易燃液体的器皿,不可置于日光下。141.142.143.144.145.实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实验仪器在夜间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连续运转,如果必须在夜间使用,应严格检查实验仪器的漏电保护装置及空气开关等工作正常。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根部。
处理化学液体时,必须佩带防护面罩保护面部。146.147.148.实验室内的浓酸、浓碱处理,一般要先中和后倾倒,并用大量的水冲洗管道。
对于无机酸类废液,实验室可以收集后,进行如下处理:将废酸慢慢倒入过量的含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中(或用废碱)互相中和,再用大量水冲洗。
非一次性防护手套脱下前必须冲洗干净,而一次性手套时须从后向前把里面翻出来脱下后再扔掉。对沾染过有毒物质的仪器和用具,实验完毕应立即采取适当方法处理,以破坏或消除其毒性。
危险化学品用完后不可以将安全标签撕下。149.150.151.152.153.不慎将化学试剂弄到衣物和身体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0-15分钟。
一般无机酸、碱液和稀硫酸不慎滴在皮肤上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水直接冲洗。
处理强碱烧伤的方法是:立即用1%~2%的醋酸冲洗,用大量水冲洗;先进行应急处理,再去医院处理。
试剂或异物溅入眼内,溴:大量水洗,再用1%NaHCO3溶液洗;酸:大量水洗,用1~2%NaHCO3溶液洗;碱:大量水洗,再以1%硼酸溶液洗。154.155.156.酸灼伤的处理方法,其顺序为:以1~2%NaHCO3溶液洗,立即用大量水洗,送医院。
溴灼伤处理方法,其顺序为:立即用大量水洗,用乙醇擦至灼伤处为白色,送医院。157.当不慎把大量浓硫酸滴在皮肤上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以吸水性强的纸或布吸去后,再用水冲洗。
当不慎把少量浓硫酸滴在皮肤上(在皮肤上没形成挂液)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水直接冲洗。
158.当被烧伤时,正确的急救方法应该是以最快的速度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
创伤伤口内有玻璃碎片等大块异物时,应在去医院尽快取出。
对于重金属盐中毒者,可先喝一杯含有几克MgSO4的水溶液,然后立即就医。
误吸入溴蒸气、氯气等有毒气体时,立即吸入少量酒精和乙醚的混合蒸气,以便解毒, 同时应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再送医院。
皮肤若被低温(如固体二氧化碳、液氮)冻伤,应用温水慢慢恢复体温。
配制稀硫酸溶液的正确制备方法是:在搅拌条件下,将浓硫酸缓慢加于水中。
五氧化二磷、五硫化磷和五氯化磷,引起的皮肤灼伤禁用水洗。黄磷自燃应如何扑救:用雾状水灭火或用泥土覆盖。
容器中的溶剂或易燃化学品发生燃烧时,应采用灭火器灭火或加砂子灭火。
溶剂溅出并燃烧时,应马上用石棉布盖住燃烧处,尽快移去临近的其它溶剂,关闭热源和电源,再灭火。
使用碱金属引起燃烧时,应马上用石棉布盖砂子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盖住燃烧处,尽快移去临近其它溶剂,关闭热源和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
168.当有水银(汞)溅失时,应收集水银,用硫磺粉盖上,并统一处理。
金属钠着火时,应采用干砂灭火。
铝粉、保险粉自燃时,应采用干砂灭火。169.170.171.玻璃器皿容易破碎,为避免造成割伤,应该注意:装配时不可用力过猛,用力处不可远离连接部位,不能口径不合而勉强连接;玻璃折断面需烧圆滑,不能有棱角。
把玻璃管或温度计插入橡皮塞或软木塞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可在玻璃管上沾些水或涂上甘油等作润滑剂,一手拿着塞子,一手拿着玻璃管一端(两只手尽量靠近),边旋转边慢慢地把玻璃管插入塞子中、橡皮塞等钻孔时,打出的孔比管径略小,可用圆锉把孔锉一下,适当扩大孔径。
172.往玻璃管上套橡皮管(塞)时,管端应烧圆滑,可以使用薄壁玻管。
为了防止在开启或关闭玻璃容器时发生危险,磨口玻璃塞不适宜作为盛放具有爆炸危险性物质的玻璃容器的瓶塞。
浓碱撒在地面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拖把擦净;浓碱撒在桌面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用抹布擦干净;浓碱撒在地面上,用大量水冲洗,再用拖把擦净。
对于氢氧化钠、氨水等废液可以进行如下处理:用6mol/L盐酸水溶液中和,再用大量水冲洗。173.174.175.176.强酸溅入眼内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彻底冲洗,冲洗时必须将上下眼睑拉开,水不要流经未伤的眼睛,不可直接冲击眼球。
眼部碱灼伤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彻底冲洗,冲洗时必须将上下眼睑拉开,水不要流经未伤的眼睛,不可直接冲击眼球,然后可用2%~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
有关氧化性、腐蚀性和毒害性等化学试剂的使用 177. 1.使用浓盐酸,须在应该在通风橱内操作,以避免腐蚀性气体氯化氢的影响。
2.实验中出现硫化氢、氟化氢、氯化氢等,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
3.从化学品柜中取用硫酸、氢氟酸、盐酸和氢氧化钠试剂瓶时,正确的方法是:硫酸和盐酸同一次取用,氢氟酸、氢氧化钠分别单独取用,并立即置于通风橱中,以备相关实验使用。
4.盐酸、甲醛溶液、乙醚等易挥发试剂应分类存放在干燥通风处。
5.过氧化酸、硝酸铵、硝酸钾、高氯酸及其盐、重铬酸及其盐、高锰酸及其盐、过氧化苯甲酸、五氧化二磷等是强氧化剂,使用时应注意:通风要良好,环境温度不要高于30℃,不要加热,不要与有机物或还原性物质共同使用。
6.实验室内使用乙炔气时,室内不可有明火,不可有产生电火花的电器。
7.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容易产生爆炸或燃烧的化学品是K、Na、Ca、Li、AlH3和电石。
8.乙炔金属盐、环氧乙烷、偶氮氧化物等都属于易燃和易爆的化学试剂,处理时应该特别小心。
9.室温较高时,有些试剂如氨水等,打开瓶塞的瞬间气液流易冲出,应先将试剂瓶在冷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打开瓶塞。
10.当强碱溶液溅出时,可先用大量的水稀释后再处理。11.有些固体化学试剂(如硫化磷、赤磷、镁粉等)与氧化剂接触或在空气中受热、受冲击或磨擦能引起急剧燃烧,甚至爆炸。使用这些化学试剂时,要注意周围环境湿度不要太高、周围温度一般不要超过30℃,最好在20℃以下,不要与强氧化剂接触。
12.重铬酸钾洗液浸泡玻璃器皿时,不可以将手直接插入洗液缸里取放器皿,取放器皿应戴上专用手套,但仍不能在洗液里的时间过长;从洗液中捞出器皿后,立即放进清洗杯,避免洗液滴落在洗液缸外等处;然后,用水连同手套一起清洗。
13.氢氟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危害性,皮肤接触氢氟酸后可出现疼痛及灼伤,随时间疼痛渐剧,皮肤下组织被破坏,这种破坏会传播到骨骼。氢氟酸蒸气溶于眼球内的液体中会对人的视力造成永久损害,使用氢氟酸一定要戴防护手套,注意不要接触氢氟酸蒸汽,工作结束后要注意用水冲洗手套、器皿等,不能有任何残余留下。
14.2,4-二硝基苯甲醚、萘、二硝基萘等可升华固体药品燃烧时,应首先采用灭火器灭火;火灭后还要不断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雾水;进而,采用水灭火,并不断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雾水,至可燃物完全冷却。
15.过硫酸盐、五氧化二磷和三氯化磷需要放在密封的干燥器内。
16.卤化银、浓硝酸和过氧化氢需在棕色瓶中或用黑纸包裹,置于低温阴凉处。
17.硫酸亚铁、高锰酸钾、亚硫酸钠放在棕色瓶内保藏。18.乙醚与高氯酸、苯与过氧化氢、丙酮与硝基化合物须分开保存。
19.有些固体化学试剂接触空气即能发生强烈氧化作用,如黄磷,要保存在水中。20.白磷可以与水直接接触。
21.SnCl2、FeSO4、Na2SO3与空气接触易逐渐被氧化,须密封保存。
22.混合或相互接触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而着火、爆炸的是:(亚、次)氯酸盐和酸、CrO3和可燃物、KMnO4和可燃物。
23.丙酮、乙醇都有较强的挥发性和易燃性,二者都不能在任何有明火的地方使用;丙酮会对肝脏和大脑造成损害,因此避免吸入丙酮气体;强酸强碱等不能与身体接触。
24.乙醚、酒精、丙酮、二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易燃,实验室不得存放过多,切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集聚引起火灾。
25.不能将乙醚等易挥发品放入普通冰箱,否则由于挥发气体不断溢出,而普通冰箱启动时有电火花出现,就有可能引起火灾。
26.乙醚长时间与空气接触可以形成羟乙基过氧化氢,成为一种具有猛烈爆炸性的物质。因此,在蒸馏乙醚时不能将液体蒸干。
27.金属钾、钠和煤油彼此混合时,不容易引起火灾。28.KBr、NaBr水溶液不会灼伤皮肤。
29.苯乙烯、乙酸乙烯酯应在防爆冰箱里存放。
30.混合时,会生成高敏感、不稳定或者具有爆炸性物质的是:烯烃和空气、氯酸盐和铵盐,亚硝酸盐和铵盐。
31.三氧化铬的硫酸溶液与有机物混合,可能爆炸;硝酸氨与活性炭混合可能燃烧;高氯酸与金属盐混合可能爆炸。
32.苯乙烯贮存于空气中易发生爆炸。33.高氯酸与乙醇混溶时易发生爆炸。
34.Cl2和CO作用生成的光气毒性比Cl2大。35.乙醚、氯仿、笑气(N2O)具有麻醉作用。
36.汞及其化合物、砷及其无机化合物、黄磷、碘甲烷、甲基丙烯酸甲酯、氰化物等具有剧毒性。
37.苯、三硝基甲苯、二硫化碳、丙烯腈、四氯化碳、甲醛、苯胺、氯丙烯、溴甲烷、环氧氯丙烷、光气、一氧化碳等具有高毒性。
38.苯乙烯、甲醇、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苯酚等具有中等毒性。39.丙酮、氢氧化钠、氨等具有低毒性。40.磷化物(Ca3P2、Zn3P2等)有毒,遇水生成H3P,其在空气中能自燃。
41.铬化合物中六价Cr毒性最大,有强刺激性,引起蛋白变性,干扰酶系统。
42.SO2易溶于水,大量吸入会引起喉水肿,肺水肿、窒息。
43.HCN进入机体,抑制呼吸酶作用,造成细胞内窒息,从而引起组织中毒性缺氧,全身性中毒症状。
44.汞、苯、铬酸盐和氰化物属于对人体具有极度危害的物质。
45.避免四氢化铝与水接触,以免发生危险。46.硝酸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须做必要防护。
47.用于有机玻璃粘合的三氯甲烷(氯仿),使用时应注意:不可接触人体。
48.70%乙醇、2%碘酊和0.2%-0.5%的洗必泰是实验室常用于皮肤或普通实验器械的消毒液。
49.苯属于高毒类化学品,短期接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痹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会对血液造成极大伤害,引起慢性中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是致癌物质。
50.丙酮属于低毒类化学品,它的闪点只有-18℃,具有高度易燃性;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并对黏膜有刺激作用;它的沸点只有56℃,极易挥发。
51.对于含汞、砷、锑、铋等离子的废液,实验室可以先进行如下处理:控制酸度0.3mol/L[H+],使其生成硫化物沉淀。
52.对于含氰废液可以进行处理:加入氢氧化钠使pH值10以上,加入过量的高锰酸钾(3%)溶液,使CN根氧化分解。CN根含量高时,可加入过量的次氯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
53.对于含氟废液可以进行如下处理:加入石灰使生成氟化钙沉淀。
54.实验室内的浓酸、浓碱如果不经处理,沿下水道流走,对管道会产生很强的腐蚀,又造成环境的污染。
第三篇:实验室安全学
第一章:绪论
实验室安全学的重要性:实验室是探索新的科学规律、开发新的技术和装备、发现新材料、新功能的主要场所,有各种电器、仪器、各种机械设备、化学材料、多种气体等,这些装备和材料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多种不安全因素,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健康和公共安全,因此开设实验室安全学。发生事故后,严重影响实验进程;对人身安全: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对国家财产:会造成国家财产重大损失;对将来的工作:会对将来的工作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实验室常见的事故类型:分为:火灾、爆炸、电击、中毒、射线伤害、其他安全问题。
1火灾分为电气火灾、化学药品火灾、其他(吸烟)等。
2爆炸:可燃气体爆炸、化学药品爆炸、氧化剂活泼金属爆炸、高压容器爆炸
3电击:供配电系统电击、雷电电击、静电电击
4中毒:化学药品中毒氰化钾、氰化钠等、有毒气体中毒例:氯气、CO2、氟气等、有毒金属中毒Pb等
5射线伤害分为放射性核辐射等、其他射线(X射线、紫外线)等
6其他安全问题如:粉尘、噪音、机械设备、微生物、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
实验室安全学学习目的:保护人的安全与健康,避免物质财产的损失,保障技术功能和环境的安全。这就使安全科学的目的从单纯着眼于人而扩展到人一机-环境的安全性。第二章:燃烧、火灾与爆炸 ㈠燃烧篇
1燃烧的必要条件及防火的基本原理
A燃烧必需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可燃物烧凡是能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2)助燃物具有较强氧化性能,能与可燃物发生化学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或助燃剂。(3)着火源具有一定温度和热量、能引起可燃物质着火的能源称为着火源。B防火基本理论:防火:采取措施防止火灾发生。防止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同时存在并避免它们的相互作用,这是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是防火技术措施的根据。防止火灾发生是避免火灾危害的根本和最有效的方法。
2燃烧类型按照燃烧的特性不同,燃烧可分为自燃、闪燃和着火(燃烧)三种类型 ⑴自燃和自燃点。
①自燃和自燃点的定义: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着火的现象称为自燃。引起物质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温度(引燃温度),简称自燃点。
②自燃的类型,根据促使可燃物质升温的热量的来源的不同,自燃可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两类:
a、受热自燃,可燃物质由于外部加热,温度升高到自燃点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受热自燃。
b、本身自燃,可燃物质由于本身的化学、物理或生物作用等产生的热量,使温度升高到自燃点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本身自燃,简称自燃;
⑵闪点可燃液体因环境温度缘故,有可燃蒸汽蒸发出来,积存在液面上,液面上少量蒸汽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一闪即灭(延续时间少于5s)的燃烧现象(短暂的燃烧过程)叫做闪燃。可燃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闪燃是可燃液体发生着火的前奏,也是危险的警告。
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一般来说,沸点越低的可燃液体,闪点越低,越容易引起火灾。
⑶燃点: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着火点或燃点。物质的燃点低于该物质的自燃点。不同的可燃物质处在相同火源条件下,燃点低的物质首先着火。燃点越低的物质,火灾的危险性越大。㈡火灾:火灾是失去控制并对人身和财产造成危害的燃烧现象,它是一种事故。火灾是实验室中发生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事故。
火灾发生的条件为:阴燃、轰然 阴燃一种只在气固相界面处的燃烧反应,而没有气相火焰的燃烧现象。轰然室内发生火灾后、第一、第二着火物形成火势足够大引起室内绝大多数可燃物热解、汽化、其浓度达到着火极限形成全室气相火焰的现象。特点:
a氧化反应速度小、温度低、传播慢;
b可以在较低的氧气浓度环境中传播;
c产生较多的烟、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
d阴燃蔓延速度随氧气浓度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浓度可转变为有焰燃烧。
①火灾的发生条件: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及火源;燃烧反应产生的热量大于燃烧反应必须消耗的热量;燃烧不可控制。
②发展过程:火灾的的发展一般经历由小到大,由阴燃、起火、蔓延、扩大成灾的过程。
1)酝酿期(初期):有阴燃和冒烟;
2)发展期:一般指引燃第二着火物到轰然之间,火苗窜起,火势扩大;
3)全盛期:发生轰然到火势衰减之前,全面着火,形成火灾;
4)衰灭期:灭火见效或燃尽后,火势衰落、熄灭。
火灾过程与房间的开口状况密切相关,火灾初期影响不大;火灾发展期,氧气消耗量增大,没有开口供氧不足,限制火势发展,是灭火的好时机。
③火灾种类:根据可燃物质种类及其燃烧特性,火灾种类分为五类:
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B类火灾:指可燃液体,如汽油、煤油、乙醇、丙酮等燃烧的火灾。
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甲烷、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5.E类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④防火基本措施防火技术措施
(1)严格管理可燃物质
(2)降低助燃物的浓度 当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在15%以下时,一般可燃物质将停止燃烧,在使用和储存可燃物质时,用中性或惰性气体覆盖其表面使之与空气隔离,可防止其氧化燃烧(3)消除火源或与火(或热体)可靠隔离
(4)选择耐火阻燃材料 在有些情况下,选择耐火阻燃材料,对预防火灾产生是十分简单和有效的。
㈢爆炸类型:按爆炸的性质分三大类: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核爆炸
(1)物理性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如温度、压力、体积等变化)引起的爆炸。其特征是爆炸前后,爆炸物质的化学成分及性质均不变化。
(2)化学性爆炸是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反应,形成新物质,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特点:是反应速度快,发出大量的热量,同时产生具有强大威力的冲击波。化学性爆炸可分为简单分解爆炸、复杂分解爆炸、可燃性混合物爆炸(实验室最常见)。
(3)核爆炸。由原子核发生裂变反应或核聚变反应所引起的爆炸。
①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汽、薄雾、粉尘或纤维)与空气(氧气或氧化剂)均匀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时,遇明火或一定的引爆能量立即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爆炸浓度极限)。形成爆炸性化合物的最低浓度叫做爆炸浓度下限,最高浓度叫做爆炸浓度上限,上、下限之间叫做爆炸浓度范围。
②最小着火能量:爆炸性混合物的引爆需要一定的着火能量,每一种爆炸性混合物,都有一个引起爆炸的最小着火能量,低于最小着火能量,混合物就不会爆炸。最小着火能量越低的物质越容易被引爆
③粉尘爆炸特点:a、粉尘混合物爆炸时,燃烧不完全;b、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c、爆炸的感应期较长;可达数十秒,为气体的数十倍;d、点火起始能量大。达10J数量级,为气体的近百倍;e、会产生两种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爆炸物自身分解毒气;f、粉尘混合物的爆炸下限不是固定的,与分散度、湿度、氧气含量等有关;j、粉尘的密度比气体大因此爆炸时能量也大,造成的破坏也大。
④防暴基本措施a、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b、控制可燃物质的浓度 c、隔绝空气d、保持系统正压 e、设置气体检测装置 f、消除和控制明火、电弧、高温热体和其他能量
第三章:灭火与逃生 常用灭火器与灭火剂
水灭火介质;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用水灭火具有简单、易得、价廉、有效等优点。它具有吸热降温,吸热延时,降氧熄燃,冲散燃烧物,降低可燃液体浓度的作用。用水灭火时,其形态有:直流水、开花水和雾状水。
卤族元素灭火剂:卤族元素灭火剂系指分子中含有卤族元素的一系列碳卤化合物。常用的 卤族元素灭火剂为卤代烷。
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是由灭火基料和少量防潮剂、流动促进剂及结块防止剂等混合成的固体粉末。
蒸汽灭火剂:蒸汽灭火是用它来冲淡火区的可燃气体,降低空气中氧的含量,从而阻止燃烧,达到灭火目的。
二氧化碳灭火剂:二氧化碳是应用最早灭火效果良好的气体灭火剂。
泡沫灭火剂:泡沫是一种常用的灭火剂,是扑灭B类和A类火灾的有效介质。它分为化学泡沫灭火剂和空气泡沫灭火剂两种,空气泡沫又称为机械空气泡沫。
烟雾灭火器与烟雾灭火剂:烟雾自动灭火器由发烟器、浮漂、滑道三部分组成。
氮气灭火剂
轻金属灭火剂:轻金属灭火剂按灭火剂的状态和成分分为两种:一种是粉状轻金属灭火剂;第二种是三甲氧基硼氧六环液体灭火剂(即7150灭火剂)。
7150灭火剂:7150灭火剂的主要成分为三甲氧基硼氧六环,分子式为(CH:O):B:03,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灭火器的选择
⑴灭火器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①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 ②灭火器的灭火有效程度; ③对保护物品污损程度; ④设置点的环境温度;
⑤使用灭火器人员的素质;
⑥根据不同灭火机理选择不同类型的灭火器;
⑦)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应尽量选用操作方法相同的灭火器; ⑧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应选用灭火剂相容的灭火器。
⑴灭火器的选用:灭火器的选用应按照火灾类别和不同的灭火机理来选择。
①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②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因为醇、醛、酮、醚、酪等极性溶剂与化学泡沫接触时,泡沫的水分会迅速被吸收,使泡沫很快消失,这样就不能起到灭火的作用。
③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于粉、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④扑救带电火灾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
⑤扑救A、B、C类火灾和带电火灾应先用磷酸铵盐于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⑥扑救D类火灾的灭水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对D类火灾,即金属燃烧的火灾,国外多采用粉状石墨灭火器和灭金属火灾的专用干粉灭火器。国内最近已研制出轻金属于粉灭火剂,并获得国家专利,即将投入批量生产。火灾逃生十决:第一诀:逃生预演,临危不乱。
第二诀: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第三诀:通道出口,畅通无阻。
第四诀:扑灭小火,惠及他人。
第五诀: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第六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第七诀: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第八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第九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第十诀: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第十一诀:缓晃轻抛,寻求援助。
第十二诀: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第十三诀:跳楼有术,虽损求生。
第四章:电气安全与防范措施
电器危害的特点:a非直观性b途经广c能量范围广,能量谱密度分布也多种多样d作用时间长短不一e不同危害之间的关联性
电气火灾的起因:1.接触不良2.过电流3.异常电压升高4.不稳定的短路或接地故障5.不稳定的短路或接地故障6.操作不当7.设计或安装错误8.雷击 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 1.设备及电器用品选取
尽量选择无油或少油设备,因为不管是什么油,受高温后都会分解为气体,即使自身不会燃烧,也有爆炸的危险。
选择开关电器,应考虑在操作时的电弧问题。另外,应该选择有防误操作的配电设备,以避免因误操作产生电弧而引发火灾。
要注意选用质量合格的设备、元件及各种电气用具和用品,防止因使用假、冒、伪、劣产品而引发电气火灾。2.线路选取
电气线路应有足够的耐压水平和绝缘电阻,以防止绝缘被击穿而发生短路,或因为漏电电流产生发热而使引发火灾。3.系统保护
合理选择系统保护,包括各种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剩余电流保护等,是防止电气火灾的重要措施。
4.提高施工质量
电气系统安装时,一定要保证质量。特别是要注意电气连接一定要牢固可靠,许多电气火灾都是由于电气连接处的故障引起的。5.正确使用电气设备
对于电热设备,一定要保证其良好的散热环境。不要乱拉电线、插座板,避免插座负荷过大产生严重发热而引发火灾。
遇到意外停电时,一定要注意关闭电源开关,如果记不清有哪些开关需要关闭,可关闭总电源开关,以免重新来电后,因现场无人看管,电气设备重新工作而引发火灾。6.加强检修
平时要加强对电气设备和线路的检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供配电系统的电击与防护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防避直击雷都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作为接闪器,然后通过良好的接地装置迅速而安全把它送回大地。简洁接触电击防护: 第五章:实验室压力容器安全
压力容器的定义:容器器壁两边存在一定压力差的所有密闭容器,均可称作压力容器。气瓶的定义:通常指在环境温度(-40~60℃)下使用,公称压力1.0-30Mpa,公称容积0.4-3000L,盛装永久性气体、液化气体或混合气体的无缝、焊接密闭容器。实验室常用气瓶颜色及标识 气瓶的安全使用及管理
第六章:化学危险品与辐射安全
化学危险品的定义:有些物质进入人体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与机体组织和体液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甚至危及生命。这些物质称为毒性物质,简称毒物。
分类:1.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粉尘、烟尘、烟雾、蒸汽、气体5种类型;
2.按其生物作用可分为: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致突变性、致畸胎性等9种;
3.按其所损害的生物系统可分为:神经毒性、血液毒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全身毒性5种类型。有些毒性物质有一种毒性作用,有些则有多种毒性作用。
4.对于毒性物质,目前最常用的是把化学性质、用途和生物作用结合起来的分类方法,这种方法把毒性物质分为以下8种类型:
(1)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迄今人们已知的元素有109种,在地球上稳定存在的有95种,其中80种是金属和类金属元素,再加上其化合物,所以这是毒物数量最多的一类。(2)卤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如氟、氯、溴、碘等及其化合物。
(3)强酸和碱性物质如H2SO4、HNO3、HCl、HF、NaOH、KOH、NH4OH等。(4)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NOx、NCl3、CO、COCl2等。(5)窒息性惰性气体He、Ne、Ar、Kr、Xe。
(6)有机毒物按化学结构可进一步分为脂肪烃类、芳香烃类、脂环烃类、卤代烃类、氨基及硝基烃化合物、醇类、醚类、醛类、酮类、酸类、腈类、杂环类等。
(7)农药类毒物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氟、有机氮、有机硫、有机汞、有机锡等。(8)染料及中间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毒性物质的定义 常见的毒性物质
1.刺激性气体(1)氯气(Cl2)(2)光气(COCl2)(3)氟气(F)(4)氮氧化物(NOx)(5)二氧化硫(SO2)
2.窒息性气体(1)一氧化碳(CO)(2)氰化氢(HCN)(3)硫化氢(H2S)3.金属及其化合物(1)汞(Hg)(2)铅(Pb)(3)铬(Cr)
4.有机化合物(1)苯(C6H6)(2)硝基苯(C6H6NO2)和苯胺(C6H6NH2)(3)有机氟化物(4)有机磷农药
防止毒害的措施:
1.替代或排除有毒或高毒物料 2.采用危害小的制备工艺,减少毒害的工艺可以是原料结构的改变和工艺条件的变迁。3.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由于条件限制不能使毒物浓度降低到国家安全标准时,可以采用隔离操作措施。
4.通风排毒实验室中,除采用自然通风外,常采用机械排风。5.个人防护佩戴合适的个人保护器具,辐射分类:
减少辐射防护措施 辐射的个人防护
第四篇:实验室安全
关于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探讨
摘要:“安全”是化学实验室最重要的问题。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实验室安全才能有效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本文主要从实验室安全制度建设、安全意识的树立、全面学习安全知识以及统筹规划完善实验室安全建设四个方面对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安全建设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实验室不仅是科研工作的主要基地,更是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摇篮[1]。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由于在化学实验中经常涉及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强腐蚀性试剂、玻璃器皿以及电子仪器设备等,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烧伤、触电等安全事故,因此,化学实验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2]。那么,如何消除化学实验室及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有效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实验室安全制度建设、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感、学习安全知识以及统筹规划,不断完善实验室安全建设四个方面对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
一、制定并落实实验室安全制度
实验室的安全离不开实验室的管理,而实验室安全制度的制定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3],为此,我校化学实验中心从实验守则到安全规范建立了完善的安全制度,具体的实验室制度有《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规则》(以下简称《实验室规则》)、《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学生实验守则》(以下简称《学生实验守则》)、《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安全预案》(以下简称《安全预案》)、《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安全规范》(以下简称《安全规范》)、以及《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借用实验室安全责任协议》。《实验室规则》和《学生实验守则》分别对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室的行为做了严格规定,《安全规范》分别从穿着规定、饮食规定、药品领用、存储及操作相关规定、用电安全相关规定、压力容器安全规定、环境卫生、安全防护(防火、防爆、防灼伤、防辐射)以及“三废”处理(废气、废液、废渣)方面做了详细具体的要求、说明;《安全预案》包括一般伤害处理、中毒的急救措施、触电事故的急救措施、火情处理、有毒、易燃气体和液体泄漏处理等。这些安全制度的制定为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建立了安全依据和安全行为准则。
实验室制定安全制度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安全制度的落实。为此,实验中心制定了严格的检查制度,由专门负责人进行定期和随机检查,检查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是否到位,并经常进行实验室安全自检,消除不安全环境和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环境指仪器设备,化学药品处于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指进入实验室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研究表明,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不安全环境和不安全行为[4]。
实验室若存在安全隐患,则立即整改,然后接受再次检查直至消除隐患。另外,为了使安全工作落实到个人,实验中心制定了签订安全责任书制度。在实验教学、本科论文实验、大学生创新研究实验环节,每一名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均需有相应的教师负责其安全,并由师生共同签订安全责任书,保障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位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教师。
二、树立并强化“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感
师生共同树立、强化“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可提高安全工作的主动性,使安全工作事半功倍[5]。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一般都比较了解不安全环境和不安全行为所带来的危害,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但是在长期工作中,有时会疏于安全工作,因此,教师和管理人员要树立全程安全意识,即在教学、科研以及日常实验室工作中时刻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心,切实落实好实验室安全的每一项工作。
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很少涉及实验室安全方面的知识,不能充分认识到不安全行为带来的危害以及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意识淡薄,因此,教师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应首先强调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介绍实验室安全制度,讲解具体的不安全行为及带来的危害,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为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方式,可以结合实例讲解由于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安全事故,观看相关视频组织学生讨论不安全因素,模拟不安全行为让学生进行指正,邀请专业安全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讲座,组织消防演习等。这些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增强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深刻认识。
三、学习安全知识,建立考试制度
学生是实验室的主要主人之一。学生在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的同时,还需掌握丰富全面的安全知识,才能在实验时做到真正的安全。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教师要从实验室安全常识、化学危险品、消防安全、用电安全四个方面为学生讲解安全知识。1.实验室安全常识
学生在开展实验之前,教师要首先介绍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布局,包括水、电、通风设施的开关;化学药品、防护用具、灭火器等的存放位置;安全出口以及实验室的基本标识等。另外,教师还要讲解实验室的相关制度,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安全守则和常识。2.药品安全知识
化学实验中需用到大量的化学药品,部分药品易燃、易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正确取放、使用药品是实验室安全的重点之一。药品安全知识包括药品的安全取用、存放以及药品紧急处理方案。教师在讲解药品安全知识时,可结合具体的实例。关于实验药品的紧急处理不能是简单的纸上谈兵,而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多次练习,并且定期演练,这样才能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做到不慌不乱、沉着应对的效果。3.消防安全
化学药品中部分有机试剂易燃易爆,无机硝酸盐类是助燃剂,因此,预防火灾是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安全工作,并且由于药品多、种类繁杂,对火灾的处理也尤为复杂。教师在讲解消防知识时应首先介绍灭火的不同方法,讲解不同种类灭火器的灭火原理、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由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真正掌握灭火器的使用;其次,教师对化学试剂进行分类,讲解不同类别的化学试剂引起火灾的消防处理方案,结合实例进行讲解。比如无水乙醇、环己烷等有机试剂,可选择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硝酸盐类需根据着火原因选择不同灭火器。教师还应强调在灭火的同时切断电源,注意自身安全,同时,告知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员,从安全出口有序撤离现场。学校还针对学生进行定期的消防演习,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消防措施和撤离现场方案。4.用电安全 化学实验室除了试剂药品外,还有很多电子仪器设备。学生在使用这些仪器时,存在用电安全隐患。教师应强调使用电子仪器时,手保持干燥,避免溶液洒到设备上,并且在连接不同仪器的线路时要遵守规则,由教师检查合格后才可通电。比如实验“交流电桥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需要连接电源、电阻箱、耳机等多个仪器,线路复杂,对于这样的实验,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验进程,及时检查线路连接情况,避免意外的发生。遇到触电情况,则应首先切断电源,并且不可随意触碰触电人员,需立即联系教师、专业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救助。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安全知识,化学实验中心在网站上建立了安全知识数据库,设立包括药品安全、防火、用电安全、逃生等在内的多项内容,方便学生全面学习安全知识,并且,为了督促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规定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在线安全知识考试,题目随机抽取,限时答题,合格后才可进入实验室,不合格者需进行重新学习、补考合格后才允许进入实验室。
学生学习安全知识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现场模拟,定期演习,观看视频,听取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总之,对于安全知识的学习,不但要融入脑中,更重要的是要见于行动。
四、统筹规划,做好实验室安全建设
实验室的安全离不开安全建设[6],因此,在建立并落实实验室安全制度、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掌握安全知识的同时,需要学校统筹规划,不断完善实验室安全建设。除此之外,实验室还应根据不同功能区和实验过程中使用及产生化学药品的不同合理规划设计实验室。只有统筹规划,考虑到实验室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保障实验室的安全,使教学和科研活动正常运转。
五、结语
化学实验室是师生开展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保障实验室的安全才能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安全必须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完善实验室的安全建设,才能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环境,为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参考文献
[1] 张琼,全练琴.高校环境实验室安全管理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227.[2] 郭雪飞.如何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J].广东化工,2015,42,218.[3] 胡小明,曹云丽.影响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化工时刊,2009,23,67.[4] 张旺喜,马丽,凌秀菊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安全问题浅谈[J].广东化工,2013,40,236.[5] 何国梅.化学实验教学中安全教育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182.[6] 梁建国,于燕梅.高校化工实验室技术安全环境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2 9.
第五篇:实验室安全
七、实验动物使用安全
八、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
九、放射性核辐射性安全防护
十六、作物遗传改良实验室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