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实施细则&资助经费管理办法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2:0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实施细则&资助经费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实施细则&资助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篇: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实施细则&资助经费管理办法

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更好地执行《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切实做好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实施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以下简称“基金”)主要用于资助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适度向人才培养基地和少数民族学生倾斜。

第三条 基金的组织实施,要贯彻“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

第四条 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决定基金项目实施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第五条 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基金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申请与评审

第六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的在校二年级本科生在导师指导下,均可向基金管理委员会提出本基金项目资助申请。

1.诚实、守信,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成绩优秀或学有专长。

第七条 项目组额定人员一般为3人,最多不超过5人,除项目申请人外,其他项目组成员可以是在校其他年级的本科生。

第八条 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每年四月上旬下发基金资助项目申请通知,申请者按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实事求是地填报《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申请书》,交所在学院办公室。第九条 《申请书》主要包括申请人及项目组成员简历、申请人对研究项目简要说明(包括立论依据、研究目标、主要内容、研究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进度、已有工作基础、经费预算等)、指导教师简况及其对项目指导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等内容。

第十条 学院学术委员会对项目申请进行初审,签署意见后报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一条 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于每年六月上旬,组织专家组对项目申请进行评审。

第十二条 专家组成员应以科学、公正的态度参加评审工作,不得以任何方式为项目申请个人谋取利益。

第十三条 专家组应根据基金评审标准,对项目申请进行认真评审,提出评审意见。评审意见要充分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第十四条 基金评审标准要力求全面,突出重点,便于操作。

第十五条 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根据专家组评审结果,提出资助方案,报基金管理委员会批准执行。

第十六条 基金资助项目执行期一般为15个月,从项目批准当年的7月至次年的9月。

第三章 经费的使用与实施管理

第十七条 项目资助经费主要用于项目调研、购买图书资料及实验耗材、测试分析、复印打印等开支。

第十八条 基金资助项目经费使用严格履行报批手续,由项目主持人申请,指导教师签字,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并单独立帐登记后,财务处审批报帐。第十九条 项目主持人应于项目批准当年的年底,向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提交项目研究进展报告,报告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情况。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根据项目执行情况核拨下半年经费。

第二十条 项目结束后,项目主持人应填写《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项目总结报告》,交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估。

第二十一条 经基金管理委员会组织考评合格以上的项目成果,视同主持人及项目组成员完成当年学年论文。

第二十二条 学校每年印制《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项目优秀成果论文集》。受资助项目的研究结果发表的论文、专著以及其他形式公开发布的成果,须注明“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资助”字样。

第二十三条 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按学校岗位考核要求,计入教学工作量。论文发表后,按学校规定享受科研奖励津贴时,指导教师若为第二作者视为第一作者。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行。第二十五条 本细则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使本科生尽早地得到科研训练,提高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本科生综合素质,加强我校厚基础、宽口径、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开拓精神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根据《内蒙古大学关于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管理工作的特点,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基金是由学校设立用于开展本科生科学研究训练的专项资金。基金主要来源于学校教学经费预算拨款,也接受企业或社会赞助。

第三条 设立“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对基金重要事项和基金项目资助经费进行管理。管理委员会由分管校长,教务处、科技处、财务处领导和专家学者组成,设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管理委员会的具体职责是:审定基金评审专家组人员组成;批准各类项目的资助金额;研究决定基金实施中的重要问题。

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基金项目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第四条 实施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制度是本科生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各学院要加强对本单位学生申请和实施基金资助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五条 基金项目资助经费是指基金直接用于资助本科生科学研究项目的经费。

第二章 项目资助经费的申请和审批

第六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在校二年级本科生均可向基金管理委员会提出项目资助申请,按规定如实填写《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申请书》。1.诚实、守信,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成绩优秀或学有专长;

第七条 申请资助的项目必须有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职责是: 1.指导申请人选择课题和组成项目研究小组;

2.指导申请人形成项目研究思路,包括立项依据、已有基础和条件、研究目标、主要内容、研究的主要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研究进度和成果形式等,填写《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申请书》;

3.指导课题组如何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包括资料查阅、分析整理、实验调研、论文撰写等,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真正含义,得到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4.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作风和学术道德品质。

第八条 项目资助申请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初评并签署意见后,报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第九条 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所提出的申请项目进行评审,确定项目的资助额度,并报基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由办公室下达经费额度。

第十条 基金资助项目执行期一般为15个月,从项目批准当年的7月到次年的9月。

第十一条 项目资助经费分两次拨付,首次拨付50%。项目执行半年时,项目主持人应向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提交项目研究进展报告,接受中期检查。中期检查合格者,拨付剩余经费;中期检查不合格者,终止项目资助。

第三章 项目资助经费的开支、管理与监督

第十二条 项目资助经费的具体开支范围: 1.项目调研费; 2.图书资料、实验耗材费; 3.测试分析费; 4.复印、打印费。

第十三条 项目资助经费按“专款专用、按计划开支、项目结束后决算”的原则进行管理,不得以任何名义截留、挪用。

第十四条 基金由财务处单独立帐,教务处和财务处共同管理。第十五条 基金资助项目经费使用严格履行报批手续,由项目主持人申请,指导教师签字,办公室审核并单独立帐登记后,财务处审批报帐。

第十六条 办公室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对违反本办法及有关财务制度的行为视其情节轻重进行处理,并报告管理委员会。

第十七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编制项目经费决算表,填写《项目总结报告》,提出项目验收申请,接受项目验收。基金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估。评估结果为合格以上者,可视同完成当年学年论文。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的实施细则由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制定,经基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二篇:贵州大学研究生培养经费管理办法

贵州大学

研究生培养经费管理办法

为了合理使用研究生培养经费, 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加强研究生培养经费的管理, 规范研究生培养经费的使用程序, 切实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结合学校实际, 制定本办法。

一、经费管理

(一)学校研究生培养经费是指各培养单位(学院)直接支配的研究生培养经费,包括两类:第一类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和定向招生的研究生培养经费,经费来源于国家拨款;第二类为自筹和委托培养研究生培养经费,经费来源于自费和委托单位所交的委培费。

(二)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和定向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研究生院每年从研究生教育经费预算中, 按本办法规定的使用额度划拨到研究生所属学院, 由学院审批, 各学位点导师实额使用。

(三)自筹和委托培养研究生的培养经费, 由研究生院每年从自筹和委托培养研究生所交学费中, 按38.5%比例划拨到学院, 1.5%留在研究生院作研究生培养基金,用于研究生公共课程建设、优秀导师奖励、研究生管理奖励、研究生精品课程奖励、实验课程建设、研究生助管经费等。

(四)学院再按本办法规定的使用额度进行审批, 并分配给各学位点导师使用。划拨到学院的38.5%经费中,各培养单位可适当留一定的经费作为研究生管理经费,但必须保证用于研究生本人培养经费不低于自筹和委托培养研究生所交学费的35%。

二、经费使用额度

(一)非定向和定向研究生培养经费使用额度

1.哲、经、法、文、史、管科类非定向和定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经费使用

额度为生均7000元,其中第一、二学年培养费各2000元,第三学年学位论文答辩费3000元;理、工、农科类非定向和定向表示研究生的培养费使用额度为生均8000元,其中第一、二学年培养费各2500元,第三学年学位论文答辩费3000元。

2.哲、经、法、文、史、管科类非定向和定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经费使用额度为生均3700元,其中第一、二学年培养费各900元,第三学年学位论文答辩费1900元;理、工、农科类统招和定向表示研究生的培养费使用额度为生均4100元,其中第一、二学年培养费各1100元,第三学年学位论文答辩费1900元。

(二)委托和自筹研究生培养经费使用额度

各学科委托和自筹博士、硕士研究生每年的培养经费使用额度应不低于其所所交学费的38.5%(含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费),保证直接用于研究生本人培养经费不低于35%。

三、经费使用原则和范围

(一)经费使用原则

研究生培养经费必须以节俭高效为原则,严格依据各硕士点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使用,直接用于研究生课程教学和科研活动。

(二)经费使用范围

(1)教学科研所必须的器材和耗材;

(2)必须的调研出差、教学实习;

(3)导师带领下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会议;

(4)教学科研所必须的资料、书刊等;

(5)研究生院组织的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等;

(6)研究生发表论文需交的版面费;

(7)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制作及复印费用;

(8)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所涉及的一切费用。

四、购置器材、书籍的有关手续

(一)使用培养经费购置器材,应按学校规定,由校资产处办理相关手续;

(二)使用培养经费购置书籍,应归所在学院资料室,由所在学院资料室办理登记、借用手续。

五、经费使用程序

(一)研究生院按每年上半年在校生人数,分将应拨款金额划拨到相关培养单位,由各培养单位领导签字向财务处借款。

各学院根据经费使用原则和计划,按学位点填写请款单,由研究生院审批后向计财处请款,按本办法规定的使用范围和规定额度使用;

(二)培养经费使用后的所有票据交各学院分管院长审核签字,汇总后报校计财处办理结算培养经费手续。对无手续或不符合本办法规定培养经费使用范围和额度的用款,各级审核人应拒绝签字,校计财处不予结算。

六、研究生院每学年向研究生调查一次各学院研究生培养经费使用情况,如果

研究生反映培养经费使用有问题,计财处、研究生院将对研究生培养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确实有违反研究生培养经费使用的单位,研究生院将向全校通报,并对其今后研究生培养经费使用实行严审。

七、本办法自2005年4月15日起执行,原《贵州大学关于研究生培养经费使

用和管理办法》(校发[2003]64号)停止执行。

八、本办法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贵州大学

二00五年三月十五日

第三篇:西南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条例

西南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条例

(修订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地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特设立西南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简称本科生创新基金)。

第二条 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的主要来源:

1.学校划拨专项经费,每年30万元。

2.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等捐赠或资助的经费。

第三条 设立本科生创新基金遵循的原则是:“培养能力、鼓励创新、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资助项目遵循的程序是:“自由申请、公平立项、择优资助、规范管理”。

第二章 资助范围

第四条 本科生创新基金重点资助学术思想新颖、目的意义明确、立论根据充足、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合理、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具备的项目。具体资助范围为:

1.小发明、小创作、小设计等项目;

2.开放实验室或实习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创新性实验项目; 3.有关教师科研课题中的子项目; 4.专业性研究及创新研究项目; 5.社会调研项目;

6.其他有价值的研究与实践项目。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五条 凡我校2-3年级(以实际完成时间为准,1-2年级第二学期申请)全日制本科学生均可申请资助。要求申请者必须品学兼优、学有余力,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和坚强的毅力。

第六条 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项目小组,但个人不得一次同时在不同项目之间交叉申报。

第七条 按时完成项目的人员或研究小组成员在项目完成后如果仍然符合申请条件可以再次申请,但未完成项目的所有人员不得再次申请。

第八条 申请资助的课题要求在一年内完成,一般不得延期结题。

第四章 申报及评审

第九条 项目申报时间:每学年10月上旬;评审答辩时间:10月中下旬;公布评审结果时间:11月上旬。特殊情况可不受此限制。

第十条 项目申报及评审程序:

1.申请者须填写《西南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申报书》(简称《申报书》),并一式三份,提交所在学院。

2.学院学术委员会对申请项目按本办法要求进行初步评审筛选,对拟推荐的项目提出具体的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教务处。

3.对跨学院的项目,经有关学院主管领导同意后,由第一申请者所在学院申报;学院教学秘书对拟推荐项目登记备案,于 10月15日之前报教务处,逾期不予受理。4.10月下旬由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学院报送的申请项目进行审核后报主管校长批准,由学校公布立项项目,并下达立项通知。

第五章 经费及使用

第十一条 对于立项的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的资助额度为:凡自然科学类重大课题资助4000元/项、重点课题资助2500元/项、一般课题资助1000元/项;凡人文社科类项目重大课题资助2500元/项、重点课题资助1000元/项、一般课题资助800元/项;指导教师每指导一项重大课题津贴为500元、重点课题400元、一般课题200元,如多人指导经费总额不变,协商分配。

第十二条 各学院、教务处负责项目的管理,经费使用由各学院、财务处、教务处监督和管理。

第十三条 项目支出范围为:图书资料费、差旅费、实验耗材费。此经费不得购置任何设备,如确属需要,需经教务处批准。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不得提取项目管理费,项目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也不得提取任何酬金。

第十五条 项目进行期间,教务处定期抽查项目进展情况。在研究过程中改变项目研究方向和内容者,应当事先征得教务处同意;对不按申请书设计的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无故延期或中止研究者,视其情节,给予批评或者撤项。

第十六条 项目负责人因公出国、健康状况等原因需要延期,应事先向教务处提交书面申请。负责人因私出国、提前毕业、退学等原因造成研究中止的,由所在单位追回课题经费。

第六章 实施及管理

第十七条 西南大学本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由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管理,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实验管理科。

第十八条 申请人在接到批准项目立项的通知后,应在一周内与教务处签订《西南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合同书》,并由教务处核拨项目资助经费。不按时签订合同者按自动放弃处理。

第十九条 项目经学校批准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应按项目申报书规定的时间和内容启动研究工作,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完成时间一般在一年以内,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半。

第二十条 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必须有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必须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及以上学位的讲师担任。

第二十一条 各项目在启动研究后的6个月内向教务处递交《西南大学本科生科技

创新基金项目中期进度报告表》,对不按时递交中期进度报告者或无明显进展的项目,将停止资助。

第二十二条 在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或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在一定范围内组织一次学术报告会,交流和汇报研究成果。

第二十三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按合同规定时间向教务处提交《西南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结题报告书》、研究论文及成果实物等。

第二十四条

教务处负责组织专家对已完成的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检查、验收,组织对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的答辩,评定奖级。对通过的项目结合本年级的《培养方案》,给学生记相应的创新学分。

第二十五条 学校将对本科生科技创新优秀成果以及有实用价值的成果进行推广,并推荐申请专利。

第二十六条 各学院要加强对学生项目的管理,如该院有无特殊原因而终止项目或不按期完成课题的学生,学校将取消该学院的下一项目申请资格。

第二十七条 由西南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的项目所取得的项目知识产权归西南大学。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四篇:江苏大学学生留学交流经费资助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江苏大学学生留学交流经费

资助管理办法》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江苏大学学生留学交流经费资助管理办法》已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江苏大学

2013年6月27日

江苏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3年6月28日印发

江苏大学学生留学交流经费资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推进和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推动和鼓励我校学生赴海外学习,根据《江苏大学关于推进国际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江大校〔2010〕359号)规定,学校特设立学生留学交流经费。为了做好经费的规范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经费首次投入500万元,用于资助我校学生赴海外留学交流或参加出国类外语考试。以后每年视实际情况追加投入。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赴海外学习包括赴海外公费或自费留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到境外学校(或经过学校认证的教育机构)进行交流学习、实习、实践(含专业实习、社会调研、文化交流、课程学习、假期带薪实习等)。

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的出国类外语考试包括雅思、托福、GRE、GMAT、德福/DSH、法语TEF/TCF、日语等级考试、韩国语能力考试等。

第二章

申请条件

第五条 取得我校学籍的中国籍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第六条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组织观念强。

第七条 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校学习期间无违法违纪行为。

第八条 积极参加海外学习或出国类外语考试,获得学校资助后乐于为学校开展海外学习和出国类考试项目服务。第九条

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三好学生、校长奖学金、校三好标兵、江苏大学十佳青年学生、江苏大学励志之星等奖项、荣誉者,优先获得资助。

第三章

赴海外学习资助标准

第十条 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当年赴海外留学,资助标准如下:

(一)赴全球排名300名以内的学校,或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或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的Social Sciences类别排名前200名的学科,攻读上一级学位的,学校资助每人30000元;攻读同一级学位的,学校资助每人10000元。

(二)赴全球排名300名以外的学校,或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以外的学科,或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的Social Sciences类别排名前200名以外的学科,攻读上一级学位的,学校资助每人6000元;攻读同一级学位的,学校资助每人2000元。

(三)学生赴日本留学,如能获得大学OFFER并入学,资助同本条

(一)或

(二);如果仅赴日本就读语言学校,资助同本《办法》第十四条;如获得就读语言学校资助后,当年获得大学OFFER并入学,学校就差额部分另行资助。

(四)以学生申请资助时最新的《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作为留学学校全球排名标准;以学生申请资助时最新一期的ESI国际学科排名作为学科排名标准;以学生申请资助时最新的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的Social Sciences类别排名作为文科类学科排名标准。第十一条 学生应邀参加在海外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的,符合第九条条件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资助会议费及国际旅费(以15000元为上限),其他学生学校资助10000元。

第十二条 学生参加在海外举行的“三国三校”国际学术研讨会,资助标准如下:

(一)经选拔的参会学生的国际旅费等相关费用全部由学校承担。

(二)自费参加的学生资助同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三条 学生到中国教育部认可的境外学校(或经过学校认证的教育机构)进行学年(学期)交流学习以及参加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项目,符合第九条条件者,学校资助每人10000元,获得校、院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校资助每人5000元,其他学生学校资助每人3000元。

第十四条 学生参加学校推荐的境外实习、实践项目(含专业实习、社会调研、文化交流、课程学习等),符合第九条条件者,学校资助每人5000元,获得校、院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校资助每人3000元,其他学生学校资助每人2000元。

第十五条 学生到境外参加学校推荐的假期带薪实习,符合第九条条件者,学校资助每人3000元,获得校、院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校资助每人2000元,其他学生学校资助每人1000元。

第十六条 一年级学生(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赴海外学习,以选拔时间的当学年获得的奖项、荣誉作为资助标准。其他学生以选拔时间的上学年获得的奖项、荣誉作为资助标准。第十七条 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获得一次资助,毕业当年赴海外留学者可增加1次资助。

第四章 参加出国类外语考试资助标准 第十八条 在校期间获得相应的出国外语类考试成绩,报销标准如下:

(一)雅思成绩6.5分及以上、托福成绩85分及以上、新GRE319分及以上、GMAT 600分及以上、德福4级或DSH二级及以上、法语TEF699分及以上、TCF380分及以上、日语等级考试2级及以上、韩国语能力考试9级及以上的学生,报销全部考试报名费用。

(二)雅思6分、托福79分—84分、新GRE300分—318分、GMAT580分—599分、德福3级或DSH一级、法语TEF300分—698分、TCF300分—379分、日语3级、韩语8级的学生,学校报销一半考试报名费用;报销后再次参加考试,如达到本条

(一)标准,学校就差额部分另行资助。

第十九条 其他语种能力测试报销办法参照上一条款。第二十条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出国外语类考试只能获得一次全额考试报名费资助。

第五章 申请程序

第二十一条 学生到学生工作处申请资助须提供以下相关证明材料:

(一)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当年赴海外留学,离校前提供留学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原件、是否获得留学学校奖学金等有关证明;待学生在海外学校报到注册后,提交报到注册证明材料。

(二)学生应邀参加在海外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的,提供邀请函原件和做学术报告证明、在校期间获奖证书原件。

(三)学生参加在海外举行的“三国三校”会议,到境外友好学校(或经过学校认证的教育机构)进行交流学习,到境外实习、实践(含专业实习、社会调研、文化交流、游学等)以及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项目,到境外参加暑期带薪实习,提供入选通知原件、有关获奖证书原件。

(四)学生参加出国外语类考试,并取得相应考试成绩,提供成绩单原件。

第二十二条 学生工作处根据评选条件进行审核。第二十三条 学生工作处将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名单、银行卡号及资助金额函告财务处,由财务处将资助款项一次性划入学生的银行卡内。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学生留学交流经费资助审核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每季度结束后的7个工作日内将审核结果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 学生工作处负责对经费进行管理,专款专用。

第二十六条

在校生在海外学习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将根据情况扣除部分或全额资助款项:

(一)学习成绩出现大幅度下降。

(二)违法违纪。

(三)逾期不归。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没有列举但确需资助的情况按照相近条款,报学校批准后执行。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其他与学生国际化资助有关的文件、制度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篇: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附件1: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 实施与管理办法(2012年)

1、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

项目实施与管理办法

一、实施目的

实施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以下简称“创新计划”)项目,为研究生提供科研机会与条件,促进其开展系统、规范的科研训练,发挥创新优势,发掘创新潜能,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和科学创新水平。

二、申报对象

1、全省普通高校全日制学术型在读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和一、二年级博士研究生,基本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并取得合格成绩者;

2、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申报对象主要为博士研究生;

3、同等条件下,非定向、非自筹经费研究生以及撰写学位论文无相应研究课题的研究生可优先申报;

4、已承担江苏省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者不得申报。

三、申报条件

1、申报者具有较好的科研素质与基本条件。

2、申报者所在学校、学科及其指导教师积极支持其创新课题研究工作,所在高校能够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和配套资助。

3、项目选题或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或围绕重大理论和学科前沿问题,申报者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申报项目应是研究生独立设计的课题,可以与学位论文选题一致,也可以与学位论文不同的选题。对与学位论文选题不一致的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申请者所在学校应通过组建跨学科导师组等措施,积极支持课题研究,切实加以指导。

4、项目设计科学、规范,论证客观、充分,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清晰,可行性强,且理论、实验、方法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课题可优先申报。

5、项目实施年限一般为1年,项目结题后,项目承担人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四、项目管理

1、创新计划项目由符合申报对象要求的研究生申请、学科推荐、学校按限额申报,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对专家评审通过的项目进行审核批准后,立项公布。

2、立项项目分省立省资助和省立校资助两类,省立省资助项目按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类别,由省教育厅给予不同额度的经费资助,培养单位应给予不低于1∶1的经费配套,省立校资助项目由培养单位给予相应的经费资助。

3、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办)委托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创新计划项目日常管理,包括配套经费和省立校资助项目经费的落实和使用管理、项目进展的监督检查,以及结题总结工作等。

4、项目申请者承担项目研究课题后应按照研究计划和有关要求认真完成研究任务,并承担与项目有关的学术与法律责任。

5、项目指导教师应将项目实施作为重要的培养指导职责,遵循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规律,按照省教育厅《关于进 一步加强全省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意见》(苏教科„2012‟1号)的要求,认真负责地进行指导,通过项目实施对申请者进行严格规范的科研训练。

6、项目课题研究计划需要进行较大调整时,须由项目申请人提出,导师(或导师组)签署意见,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报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办)备案。如项目承担者的指导教师调离本单位的,所在单位要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明确新的指导教师,保证项目研究工作继续进行。

7、项目承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所在单位应当及时提出终止项目资助,报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办)批准:(1)不再是本单位研究生的;(2)不能继续开展研究工作的;(3)在科学研究中有剽窃他人科学研究成果或弄虚作假等其它不端行为的。对不如实报告情况的培养单位,取消其下一次申报创新计划项目的资格。

8、实行课题结题评价制度和承担项目情况总结制度。项目实施完成后,项目承担人应及时填写《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结题报告书》(一式二份),附导师与两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本专业专家(其中一位须为校外专家;博士生项目至少有一位具有正高职称和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专家)的评审意见,报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结题。培养单位于2012年12月向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办)书面报告本项目开展和结题情况,并作为2013申报项目的重要依据。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办)不定期对培养单位项目实施进展、结题工作进行抽查。

9、项目发表的论文、专著和学位论文、申请专利等成 果,均应标注“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及项目批准号,未标注的不得作为结题评价材料。

10、项目承担人所在单位要加强对项目经费(含配套经费)的使用管理,保证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包括:资料费(含与项目研究相关的打印、复印费,图书等文献资料的购臵费),消耗材料费,为完成项目参加的学术会议费、必需的调研差旅费,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著作出版费及成果鉴定费等。资助经费不得用于购臵设备及与研究项目无关的开支。对未按要求完成项目任务的,追回资助经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11、对于创新计划项目研究中的突出创新成果,培养单位要以《成果要报》的形式,及时报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办),在“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页上宣传报道。重大研究成果需要进行鉴定的,由项目承担人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会同科技部门组织鉴定。对于取得重要突破、重要发明和获得部、省以上科研成果奖励的,省教育厅视情况予以表彰奖励。

2、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项目实施与管理办法

一、实施目的

通过评选表彰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强化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阶段的培养指导工作,加强优秀学位论文的培育,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不断探索与完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

二、申报对象

省内普通高校、科研院所、军队院校和省委党校等研究生培养单位均可组织申报。

参加评选的学位论文应为规定时间段内在省内各学位授予单位相应学位授权学科(不含军事学科)已答辩通过并已解密的学位论文。

三、申报条件

1、申报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应具有明确的、较为突出的创新点。

2、申报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应在培养单位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中,择优推荐。

3、学位论文答辩前已获得副高级以上职称(含副高级)的作者所撰写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不参与申报。

四、评审程序

1、培养单位研究确定拟申报论文;对拟申报论文进行通讯评审,评审专家不少于5人,其中外校专家不少于2人,此前进行过外审或内审的论文,其评审专家可以纳入计算;对拟申报论文在本单位公示七天;公示无异议后,按分配限额向省教育厅申报。

2、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对评审通过的论文,进行审核、公示、批准、公布。

五、项目管理

1、申报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的论文作者、指导教师及申报单位,均应对论文的科学真实性与学术规范性作出承诺。

2、对经查实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对以不正当方式干扰学位论文评审的,均实行“一票否决”,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所在单位下一次申报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资格。

3、对获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省教育厅将给予一定奖励,培养单位亦应给予优秀论文作者及其指导教师一定奖励。

4、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的,应优先推荐参加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

3、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项目实施与管理办法

一、实施目的

通过评选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进一步加强我省研究生课程建设,构建研究生教育优秀课程体系,在我省研究生培养单位间实行优秀研究生课程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共享,促进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创新,全面提升我省研究生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申报对象

全省研究生培养单位中所有列入博士、硕士研究生(含专业学位)教学计划、经过一轮以上教学实践检验、被评为本单位优秀课程的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均可申报省优秀研究生课程项目。

三、申报条件

1、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较好地体现研究生教育的特点。课程内容较好地反映本领域的前沿及发展趋势,较好地反映本领域各种主要学术思想观点和流派特点,具有一定的学科覆盖面。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学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或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有利于学生拓宽学术视野,进入学术前沿。

2、课程任课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高级技术职务,政治素质好,教书育人责任心强;科研能力强,有比较突出的科研成果;课程改革与建设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学术民主作风好,能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3、课程有一套完整的、较好体现培养目标要求的选用或自编教材(包括教材讲义、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和教 学课件)。

4、课程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先进,促进学生自主性、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成效明显,促进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科研实践能力、激发创造力成效明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综合素质提高成效明显。

5、课程具有相应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实践教学条件,正常开展实验实习、调查研究、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较好效果。

6、课程教学手段先进,积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建设成果丰富,积极创造条件使用外语或双语进行教学。具有实行课程开放的条件。

7、课程教学效果好,深受研究生欢迎。

8、申报单位在经费资助、开放管理等方面积极支持课程建设与改革。

四、项目管理

1、省教育厅对申报的优秀课程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专家评审通过的进行审核批准并公布。

2、对获得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的,由省教育厅给予资助,各培养单位应给予不低于1∶1的经费配套。资助经费由各单位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监督使用,主要用于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和课程开放所涉及的网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

3、所有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均作为开放式课程对全省研究生开放,并在半年内将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主讲教师、参考书目等上网并及时更新。

4、省优秀研究生课程称号的有效期为5年。8

4、江苏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

特色活动项目实施与管理办法

一、实施目的

“江苏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是按一定学科领域建立的面向全省研究生的创新培养与学术交流平台。“创新中心”以牵头高校为依托,省内相关高校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相关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大学科技园、重点研究基地、实践基地以及研究生教育资源,通过组织研究生开展创新实践与学术交流活动,开拓研究生的创新视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加强研究生的创新训练,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并以此推动省内研究生培养单位、相关学科实现研究生培养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机制的形成,不断提高我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二、项目范围

“创新中心”面向相关学科的省内研究生有计划地开展以下项目:

1、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术会议或学术沙龙,可扩大到“长三角”区域,办成专门项目;

2、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或专题研修班;

3、组织著名专家学者讲学;

4、组织研究生短期访学、交流;

5、实施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和优秀博士论文培育计划,协调研究生科研的跨校合作与联合指导;

6、开展研究生导师培训;

7、其他。

三、项目管理

1、各培养单位严格按限额申报。

2、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中心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对评审通过的特色活动项目给予专项经费资助,按一次性核拨。

3、省教育厅委托“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的研究生管理职能部门对特色活动项目进行日常管理,包括经费的使用管理、活动进展的监督检查、活动总结工作等。

4、“创新中心”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务实工作,特别在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提高学术交流成效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对建设不力、成绩不明显的“创新中心”,将撤消其称号。

5、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项目实施与管理办法

一、实施目的

通过设立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引导研究生指导教师、教学及管理人员紧紧围绕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成长规律,在认真总结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深入研究,勇于创新,产出高水平、有特色、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研究生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教育水平,并积极发挥优秀成果的示范、辐射作用。

二、申报条件

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面向全省普通高校、省委党校等研究生培养单位申报。申报条件为:

1、符合新时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研究解决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先进性;

2、具有良好的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富有创新性,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有重要促进作用;

3、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思路清晰,有整体的研究与实施方案,有明确的预期成果;

4、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较好的推广价值;

5、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研究力量,在经费和条件保障等方面有保证。

6、课题申报主持人具有高级职称,有丰富的研究生培 养、管理经验,有较好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

根据课题的综合性、前瞻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分为一般课题和重点课题两类申报与立项。立项课题又分为省立省资助项目和省立校资助项目两种。

支持和鼓励整合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含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单位),联合申报重点课题,以促进全省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交流与合作。联合申请的项目需明确主持学校及项目负责人。

三、申报选题

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主要按照国家有关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和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的有关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结合我省和本单位的实际,确定申报选题。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选题要点》供申报选题参考。

四、申报与遴选

1、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按照学校类型实行限额申报。

2、申报单位须填写《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申报表》,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论证评审、审核批准并公布。

五、项目管理

1、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建设周期一般为两年。重点课题经审核同意后可适当延长,原则上不超过3年。

2、省教育厅对省立省资助项目按照课题类别给予一定 的经费资助,主持人所在培养单位应给予不低于1∶1的经费配套。省立校资助项目由所在单位给予相应的经费资助。

3、省教育厅以项目管理的形式组织课题项目的实施,负责组织遴选、立项建设和成果验收。立项建设单位负责项目过程管理,保证项目经费投入,加强课题项目的日常管理与指导,督促检查项目进展情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并及时推广具有重要价值的教改研究成果,具体工作由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职能部门承担。培养单位每年向省教育厅研究生处(省学位办)书面上报上课题结题情况,对未能上报、管理不善、研究不力的培养单位,在下一轮申报立项时不予支持。

4、对于课题项目的优秀成果,培养单位要以《成果要报》的形式,及时报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办),在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页上宣传、介绍。对课题项目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特别突出,在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重大作用的,省教育厅将积极予以推广和表彰。13

6、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

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以下简称“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由企业申请设立、出资建设并引入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下的研究生团队开展技术研发的机构,是规模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我省高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创新实践基地。为促进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规范有效运行,特制订本办法。

一、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主要任务

(一)技术研发。企业将技术需求凝炼为相应的研究课题,通过研究生工作站,委托给相关高校的研究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技术研发;或组织企业自身研发队伍与高校研究生团队合作研发,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升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技术、推广新工艺、推出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效益。研究生团队在完成企业研发任务的同时,可在工作站开展前沿性、创新性、理论性相关科研课题研究。

(二)人才培养培训。研究生工作站所在企业积极为研究生团队提供研究设施和实践指导等条件,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促进优秀高层次创新人才成长;高校研究生团队可根据需要,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开展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

二、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申报与审批

(一)申报条件

设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主要侧重电子信息、现代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科技农业、化工、纺织等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支柱产业领域,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与节能环 保技术等科学持续发展急需的领域。

1、企业作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主体,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具有技术创新的迫切需求和明确的产品研发方向,已承担县级以上科技项目;

(2)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县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或具有相关技术研发工程实验条件;

(3)具有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的良好基础;(4)具有保证研究生团队进站后必需的生活及文体活动条件、研究生工作站运行管理的具体制度和办法以及保证研究生工作站正常运行的专项经费。

2、进站高校及相关学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并有支持本校研究生团队及其导师进站工作的制度、政策、经费;

(2)合作学科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为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并已形成配套的学科群;

(3)合作学科(学科群)具有相关的校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项目,取得一定的应用技术成果或发明专利;

(4)合作学科(学科群)具有能胜任企业研发任务的研究生团队及指导教师,并具有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丰富经验。

(二)审批程序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以企业为主,会同相关高校联合申报。企业可根据研发需要选择一校或多校(包括省外高校)合作,申报前双方要加强对接交流,形成研发方向共识,达 成合作协议,明确技术成果产权归属。申报内容包括:合作双方的基本情况及合作协议,五年内拟研发的主要课题,进站研究生团队的人数,进站研究生的工作经费、生活资助、基本研究工作生活条件和管理制度。申报单位须填写《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审批表》,经县、市级科技主管部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教育厅批准。

省教育厅设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负责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评审与遴选工作,遴选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正式批准并授牌。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有效期五年,期满经考核合格确认后继续生效。

三、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管理

(一)省教育厅是全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主管部门,在省政府领导下,会同经贸、科技、财政等部门,负责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相关政策、方案的制定,重要事项的协调,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批准与期满考核,组织指导高校与企业对接、进站等工作。坚持把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作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举措,纳入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重要内容,积极推进研究生工作站与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省研究生创新活动与学术交流中心建设的有机结合。

(二)有关市县政府要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由分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协调机制,负责协调落实有关要求,制定配套政策,组织所在地企业与高校对接,指导设站企业加强对工作站的经费支持与日常管理,并定期进行考核;优先将研究生工作站研发项目列入市县级科技计划,根据项目研究进展和阶段目标实现情况给予 相应的经费支持,优先推荐申报上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奖励;对设站企业立项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进行优先布局,对合作研发成效显著、为企业技术进步作出贡献的研究生团队给予表彰奖励。

(三)设站企业是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与管理主体,应成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正副主任由企业负责人和合作高校院(系)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高校研究生导师。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制订本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企业与高校合作计划及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经费,遴选进站研究生团队,保障进站导师和研究生必需的科研、生活条件,为进站工作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提供不低于每人每月1200元、600元的在站生活补助,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配备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工作站的日常运行管理。设站企业要积极创新研究生工作站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建设效益。

(四)有关高校要以合作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契机,大力推进高校科研与企业实践的结合。积极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生团队进站工作,把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作为提升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选派富有技术研发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对研究生研发团队开展技术指导;聘请符合条件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研究生导师,充实导师队伍,优化队伍结构;将教师进站指导纳入个人工作量核算,把指导研究生解决企业难题和作出的贡献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将在研究生工作站的科研实践和科研业绩作为研究生科研考核内容,认定科研工作量和科研成果;积极推进相关管 理工作向研究生工作站延伸,配合设站企业做好本校在站导师和研究生团队的管理工作。

四、附则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下载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实施细则&资助经费管理办法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实施细则&资助经费管理办法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