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庄煤矿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范文

时间:2019-05-14 12:1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庞庄煤矿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庞庄煤矿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范文》。

第一篇:庞庄煤矿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范文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矿井概述

1.1.1矿区地理位置、范围

庞庄煤矿位于徐州市西北方向九里区境内,距市中心13km。主井地理座标为东经117°06′19″,北纬34°20′24″,井囗标高+37.5m。

井田范围:东自21煤露头起;西至夹河工业广场及第17勘探线为界与夹河矿为邻;南部边界分三段:

(1)、东段(铁路煤柱以东):以F3断层与王庄煤矿相邻。(2)、中段(铁路煤柱至11勘探线):以F47断层为界,断层以南隶属拾屯煤矿。

(3)、西段(第11至第15勘探线):各煤层-270m水平以浅急倾斜部分划归拾屯矿。

北以F1断层与张小楼井相邻。井田东西长约6.24km、南北宽3km,面积约18.72km2。

1.1.2地形、地貌

庞庄井田为古黄河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冲积层东北薄、西北厚,平均厚度76.0m,区内地势较平坦,略显西北高、东西低的趋势。地表标高+35m~+42m,坡度约为两千分之一。由于几十年的煤炭开采活动,使地表形成大面积塌陷并积水成塘,塌陷区水深可达5m~6m。

矿区东南由寒武、奥陶纪石灰岩构成为数不多的低山丘陵,大致呈NE60°方向延伸。自西向东为大、小孤山、霸王山、九里山、琵琶山。其中以九里山最高,山顶绝对标高为+173.2m。1.1.3交通条件

徐州市地处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动脉的交汇点,本井田有矿区专用铁路,东与京沪铁路茅村站、西与陇海铁路夹河寨站相联接。

徐丰公路从矿门口通过,可与苏北、皖北、鲁南、豫东各县相通。

矿区东北有京杭大运河穿过,经徐州煤港贯通南北。因此,庞庄煤矿水、陆交通运输条件极为便利。(见交通示意图1-1)

图1—1 交通示意图

1.1.4气象

根据徐州气象资料,本区属南温带鲁南气候区,具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气候的过渡性,区内气候日照充足,年降雨量充沛,冬寒干燥,夏热多雨,春秋季短,并有寒潮、霜冻、冰雹、旱风等自然灾害。

本区由于地处中纬度副热带和暧温带的过渡 区,因此,降水有集中性高,年变化大的特点。平均年降水量841.9mm,最大1297.0mm(1958年);最小500.6mm(1988年)。夏季平均雨量(6~8月)466.03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5%,其中以7、8两月雨量最多,形成了冬干、春秋旱频繁、盛夏常发生旱涝急转,易涝、易旱的气候特点。蒸发量:1440mm/年,全年以偏东风为多,年平均风速3.2m/S,最大风速24.3m/S(1959年6月)。年平均气温14.13°C。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0.6°C,7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7.4°C。冻土深度为29cm。历年平均初霜期为10月下旬,终霜期4月上旬。1.1.5水文

井田内地表水体主要为塌陷区积水,其次有拾新河和拾屯河。(1)、塌陷区积水

积水区常年水位+34.3m;雨季最高水位+36.25m(1982年7月22日)。(2)、拾屯河:从矿区南部露头自西向东入丁万河,全长13Km。为季节性河流。

(3)、拾新河:1977年12月铜山县在矿区中部自西北向东南人工开挖而成,常年积水,水深5~6m,河床不连续且与塌陷区积水连成一片。

除上述地表水体外,尚有零星的鱼塘和纵横交错的排水沟渠分布。因此,矿区地表水系较为发育。

1.1.6地震

徐州地区地震烈度为7度,根据1956年科学出版社资料,徐州地区地震记录始于公元522年,讫于1937年,即1415年间发生地震21次。其中破坏性地震占了3~7次。影响较大的有1502年10月17日地震,坏城垣民舍;1668年7月25日山东莒县郯城8.5级地震,1937年8月1日山东渮泽7级地震。

本区属华北地震区,距郯庐断裂约100km,该断裂带为一长期活动的强地震带。

1.2井田地质特征

庞庄井田位于九里山向斜的中段,总体上为一个不对称的复式向斜构造,即由二个背斜,三个向斜组成,西北翼被F1断层切割,破坏了构造的完整性,地层形状沿走向和倾向均有变化。从1956年至1999年间,由124煤田地质勘探队、169煤田地质勘探队、徐州矿务局地质勘探队、安徽煤田地质物探队、西安煤科分院在本区进行多期地质勘探及物探工作,共施工钻孔 232个,工程 量78756.58m。完成地震测线17条,总测长26.44km。瞬变电磁法勘探线46条,施测物理点601个。1.2.1以往勘探的情况

1956年原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124队在徐州九里山地区进行普查找矿时,施工钻孔34个,总工程 量5360.06m。发现了九里山煤田。

1957~1963年江苏省煤炭工业局煤田地质勘探169队在本区进行勘 探 工作,共施工97个钻孔,总工程量27119.73m,并分别于1958年7月提 交了《拾屯矿区 精查报告 》(包括王庄、东城、庞庄、桃园、拾屯及邓庄六个井田),1959年10月提交了《拾屯矿区深部补充 勘探 报告 》,1962年9月提交了《东城-庞庄煤矿地质勘探最终报告补充资料 》,1963年6月提交了《王庄煤矿地质勘探最终补充报告》,1963年7月提交了《拾桃井田地质勘探最终报告(精查)》,同时在拾桃方案设计研究时将拾桃井田的拾屯区划归庞庄煤矿,桃园区划归夹河煤矿。

1978~1982年,徐州矿务局地质勘探队在本井田深部进行勘探,共施工钻孔99个,总工程量45556.76m,于1982年提交了《庞庄煤矿补充勘探报告》。

1986年,徐州矿务局地勘队在第5勘探线深部进行生产勘探,共施工钻孔 2个,总工程 量720.02m,严密地控制了F1断层产状要素,为顶水采煤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1991年安徽煤田地质物测队对庞庄井田深部进行了二维地震勘探。其范围 :第13勘探线至第17勘探线之间,-370m水平以下至F1断层,面积2.31Km2,完成 地震 测线17条,测线总长度26.44Km。并于同年10月提交了《徐州矿务局庞庄煤矿深部水平地震开发勘探报告》。

1999年10月,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对庞庄井田深部的庞 4断层与F1断层之间区域进行瞬变电磁法勘探工作,查明庞

4、、庞4-

1、F1-

1、F1断层的含水层分布情况,推断、核实上述断层位置及含水破碎带宽度,并查明-800m以下的太原组石灰系及奥陶系灰岩水的水力联系。完成测线46条,施测了601个物理点,于2000年2月提交了《庞庄煤矿庞

4、、庞4-

1、及F1-1断层带含水性探测成果报告》。

1.2.2区域地质构造简况

徐州煤田位于中朝准地台山东隆起区的南端,徐州复背斜的西端。若按地质力学划分:是秦岭东西向构造带的北支和新华夏第二隆起带的交汇部位,其东侧紧邻郯庐大断裂。故本区是几个大构造带的交汇地,构造复杂。区内盖层发育,属北方型。中生代印支--燕山运动对本区影响甚大,使本区地层发生褶皱、断裂并伴有岩浆活动。

徐州复背斜由多个相间排列的背、向斜组成。自东南向西北分别是:棠张集向斜、大许家背斜、贾汪向斜、徐州背斜、闸河向斜、肖县背斜、九里山向斜等。每一个背、向斜由更次一级的背、向斜组成复式背、向斜。就单一褶曲而言,一般北翼较缓,南翼较陡,局部直立甚至倒转,并伴生有与褶曲轴大致平行的高角度逆断层、逆掩断层出观。

区域地层沉积缺失奥陶系上统、志留系、泥盆系及石炭系下统,除震旦系与寒武系、奥陶系与石炭系呈假整合接触关系,第四系与其它各时代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外,其它各地层皆呈整合接触关系。

徐州地区的岩浆岩活动大致分为三期:即晚元古代未的辉绿岩类侵入,燕山中~晚期的中酸性-中基性岩浆岩活动、燕山晚期~喜山期的基性-超基性岩浆岩活动。在徐州复背斜的分布大体沿桃山集-徐州-贾汪一线以东出露的全为基性岩;该线以西出露的主要为中性-中酸性-酸性火成岩,这正是利国铁矿和斑井铜矿的成矿母岩。本井田的太原组地层及邻区的垞城矿太原组地层亦见有煌斑岩、辉绿岩类的岩墙、岩脉侵入,而井田西北部的张集矿则见有大面积的中酸性火成岩。

1.2.3井田地层

井田内无基岩出露,现据区外露头所见及钻孔揭露资料,将井田地层自下而上简述如下:

(1)、寒武系(€)井田钻孔未见,仅在矿区外围群山有出露。主要分布于徐州复背斜的轴部,与下伏地层震旦系(Z)呈假整合接触。下部以砂页岩为主,夹薄层状灰岩;中、上部则由中~厚层状灰岩组成。

(2)、奥陶系(O)仅见于少数钻孔,是徐州复背斜构造的两翼主要地层组成部分。也是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区内只发育有下统和中统,上统缺失。其中:

奥陶系下统(O1):与下伏地层寒武系呈整合接触关系。

下部由中厚层竹叶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页片状泥质灰岩、钙质白云岩及厚层状灰岩组成。上部的马家沟组则由中厚层~巨厚层的豹皮状灰岩组成,顶部夹有紫灰色薄层钙质白云岩,厚450~530m,平均484m。

奥陶系中统阁庄组(O2g):厚65.2~70.9m平均68m。由青灰色~黄灰~灰色薄~中厚层钙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组成。

(3)、石炭系(C)系地层仅发育有中统和上统,下统缺失。

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本组地层厚17.8~42.7m,平均27m,假整合于奥陶系之上。是在奥陶系中统之后地壳整体长期上升、剥蚀夷平的基础上广泛海侵的浅海相沉积。其岩性自下而上为:

下部:为紫色、灰绿色页岩(相当于华北山西式铁矿层位),含铁不均匀,厚度较小,一般在6m左右,系本组与下伏奥陶系之分界标志层。中部:为浅灰色铝土质页岩,厚度多小于5m。

上部:浅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含黄铁矿,夹透镜状页岩,厚约16m。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本组地层厚124.0~208.2m,平均156.0m。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整合于本溪组之上,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主要有灰白~灰黑的灰岩、页岩、砂质页岩组成,夹极不稳定~稳定薄煤7~10层,可采者两层。各层石灰岩中常含有丰富的蜓科、腕足类及海百合化石。

(4)、二迭系(P)区内二迭系地层沉积有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现分述如下:

1、二迭系下统山西组(P11 s)

本组地层厚96.5~145.4m,平均113.0m。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整合于太原组地层之上,为近海河湖沼泽相沉积。主要由灰色页岩、砂质页岩、灰色粉砂岩及石英砂岩组成。中、下部以石英砂岩为主,其次为深灰~灰白色页岩、砂质页岩组成。夹稳定~极不稳定的薄~中厚煤层4~6层,其中7煤为稳定可采煤层,8、9煤为局部可采煤层。各煤层上、下的页岩中常含有保存较为完整的植物化石,常见有栉羊齿、楔叶木、轮木、丁氏蕨等。

2、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2 x)本组厚:170.7~299.0m,平均217.0m,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整合于山西组地层之上,为内陆湖泊沼泽相沉积。主要由灰绿~深灰色砂质页岩组成,上部以灰色为主,下部以深灰色为主。自上而下夹数层杂色页岩。含煤6~9层,其中1、2煤可采。

本组下部的煤层附近地层中常保存有较为完整的植物化石:辨轮木、轮木、芦木、大羽羊齿、柯特木和丁氏蕨等。

3、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1 s)

厚3.9~269.2m,平均250m,整合于下石盒子组之上。为炎热气候下内陆河湖相沉积。以杂色、灰绿色,灰色砂页岩、页岩为主夹灰绿色、浅灰色细~中粒砂岩,中下部时夹有煤线及炭页岩,底部为灰~灰白色石英长石粗粒含砾砂岩,间夹灰色,杂色页岩。为本组与下统下石盒子组分界标志层,产烟叶大羽羊齿、剑形瓣轮木等化石。

(5)、第四系(Q)区内厚度52.7~124.0m,平均76.0m,不整合于各地层之上,主要由砾石、砂礓、粘土、亚粘土、粉砂土和腐植土组成。井田范围内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厚。1.2.4含煤地层

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有三个含煤组:石炭系太原组、二迭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1.2.5构造情况

庞庄井田位于九里山向斜的中段,总体上为一不对称的复式向斜构造;即由2个背斜、3个向斜组成;大中型断裂亦较为发育,受褶曲构造的影响,地层产状沿走向和倾向上均有变化,一般为8~l0°;东南翼较陡,西北翼相对较缓;在12勘探线以西的浅部或煤层露头产状可达60°以上,局部近乎直立。由于西北翼被F1断层切割,其构造的完整性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1.3煤层特征

1.3.1含煤概况

本区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有3个含煤组: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2)、山西组(P1s1),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煤系地层平均总厚度486m,含煤20层,可采和局部可采仅7层,可采煤层的厚度为11.65m,含煤率为2.40%。其中:

下石盒子组地层平均厚度217.0m,含煤6~9层,可采和局部可采2层,可采煤层平均厚度3.16m,含煤率为1.46%。

山西组地层平均厚度113.0m,含煤4~6层,可采和局部可采3层,可采煤层平均厚度6.62m,含煤率为5.86%。

太原组地层平均厚度156.0m,含煤7~10层,可采和局部可采2层,可采煤层平均厚度1.87m,含煤率为1.20%。1.3.2煤质

(1)、煤的工业指标 本报告在煤质方面除了收集洗煤厂几个主要指标外,另在生产中采取了少数煤样进行化验分析,现将化验结果列表如下:(见表1-

1、表1一2)

从上列数表的煤质化验资料统计结果看出:

水份:各煤层均属低水份煤,且自上而下逐渐减少。

灰份:下石盒子组的1煤、2煤属偏高的中灰煤。山西组的7煤、8煤、9煤属低灰煤。太原组的20煤、21煤属偏低的中灰煤。其精煤的灰份均小于10%,可见易选。

硫份:下石盒子组煤层与山西组煤层属特低硫煤。太原组煤层属富硫煤或高硫煤。磷份:下石盒子组煤层与山西组煤层属特低磷煤。太原组煤层未做磷份分析。发热量:除1煤外,其余煤层分析煤样的分析基弹筒发热量(Qdrr)都在25.0J/Kg以上;可燃基弹筒发热量(Qdrr)都在33.44J/Kg左右,且自上而下有逐步增大趋势。

挥发份:各煤层均大于37%,且自上而下有增高趋势。

元素分析:

化验果中元素分的化规不甚显。

成各组变律明

(2)、煤的物理特征:

1煤:半亮~半暗型,树脂~沥青光泽,条带状结构,鳞片状或块状构造,褐黑色,质地较松软,裂隙较发育,有时被方解石脉充填。

2煤:半亮~半暗型,树脂~沥青光泽,条带状似均一结构,鳞片状或块状构造,褐黑色,质地较松软,外生裂隙较多,多为方解石脉充填,并有少量黄铁矿星点。

7煤:半亮~半暗型,树脂~玻璃光泽,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色黑性脆,裂隙较发育,并有方解石脉充填。

9煤:半光亮~半暗型,玻璃~树脂状光泽,内生、外生裂隙都较发育,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

20煤:半亮至光亮型,色黑性脆,玻璃~树脂光泽,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内生裂隙发育,含浸染状黄铁矿。

21煤:半亮至光亮型,玻璃~树脂光泽,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内生裂隙发育,下部含泥砂;质硬,灰分高,俗称砂岩煤。

(3)、煤的工业牌号

本区各煤层工业牌号系按1958年4月国家技术委员会规定的分类表划分原则确定的。先后三次地质报告确定的结果相同,见表1—3。

图1—2 地质综合柱状图

第二篇:近代西方政治制度概述及特征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概述及特征(陈艳)背景知识:

资产阶级代议制:

又称议会制或国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 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 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第三篇:关于报送《庞庄煤矿张小楼井95211工作面启封方案》的报告

关于报送《庞庄煤矿张小楼井95211工作面

自燃火区启封方案》的报告

集团公司:

我矿张小楼井95211工作面回收期间因发火于2012年7月19日封闭,工作面剩余支架51架未拆除,为安全拆除剩余支架,需对95211工作面自燃火区启封。经矿安全办公会研究制定了《庞庄煤矿张小楼井95211工作面自燃火区启封方案》,现随文上报。当否,请批示。

特此报告。

附:《庞庄煤矿张小楼井95211工作面自燃火区启封方案》

二O一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上诉人平昌才与被上诉人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庞庄煤矿劳动争议一案

上诉人平昌才与被上诉人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庞庄煤矿

劳动争议一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徐民三终字第510号

民事判决书

上诉人(原审原告)平昌才

委托代理人李明珠,江苏浩然风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庞庄煤矿。

委托代理人胡清泉,该矿干部。

委托代理人韩顺明,该矿干部。

上诉人平昌才因与被上诉人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庞庄煤矿劳动争议一案,不服徐州市九里区人民法院(2009)九民一初字第0604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09年11月6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平昌才及其委托代理人李明珠,被上诉人委托代理人胡清泉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经审理查明,平昌才原系庞庄煤矿职工,1988年11月24日因旷工被除名。平昌才在庞庄煤矿工作期间,尚无缴纳社会保险的强制性规定,庞庄煤矿未为平昌才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2009年8月,平昌才向徐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该委以本案不具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二款

(三)项规定的受理条件为由,决定不予受理。

平昌才遂诉至原审法院称,1982年我被招用为庞庄煤矿采煤工,大约在1992年井下作业时,被放炮震落的煤矸石等将身体掩埋,被工友及时救出,身体表面无大的损伤,精神上受到刺激,后来下井就不由自主的浑身乱抖,无法正常工作,工区领导认为没有明显的伤处,不同意报工伤,也不同意进行精神病方面的检查、治疗,只同意放假。开始庞庄煤矿每月还支付工资(生活费)、粮票,后来就不发了。当我多次询问催要时,工区领导说,等矿上研究后再定。不得已,2009年7月20日,我以书面形式通知庞庄煤矿解除劳动合同。请求判令庞庄煤矿:

1、支付工资(或生活费、赔偿款)120960元,经济补偿金30250元,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18900元。

2、出具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庞庄煤矿辩称,1、平昌才因为长期旷工于1988年11月24日就被我矿除名,因此不存在诉状中1992年还在我矿井下工作的事实。

2、我矿没有收到平昌才2009年7月20日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申请。

3、平昌才的起诉和仲裁已经超出了诉讼时效。请求驳回平昌才的诉讼请求。

原审法院审理过程中,平昌才为支持其主张提交:

1、庞庄煤矿1986年1月向平昌才发放的工作证;1983年5月迁入庞庄矿的户口登记表;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2、特快专递邮件详情单;证明平昌才2009年7月20日寄给庞庄煤矿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庞庄煤矿质证认为:

1、工作证是复印件,不予质证。

2、户口登记表与本案无关。

3、特快专递的真实性无异议,但是我矿确实未收到该申请,即使收到了也不能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依据。

庞庄煤矿为支持其抗辩主张提交:

1、庞矿劳1988(155)号关于对王继强等26名长期旷工工人的处理决定,证明在1988年11月24日平昌才已被除名。

2、1988年7月、9月、11月的工资账单,证明平昌才在矿上工作期间长期旷工。平昌才经质证认为:

1、处理决定系庞庄煤矿单方制作,没有显示经过工会同意和教育的过程,没有送达给平昌才,处理决定对平昌才无效。

2、工资的账单明细表是矿方单方制作的,没有任何标志记录平昌才旷工事实,工资结算表不代表工作考核表,不能证明平昌才旷工。

原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平昌才主张1992年仍在庞庄煤矿工作并在井下发生工伤,之后一段时间庞庄煤矿每月支付其工资(生活费)和粮票,但未提交证据证实,不予采信。平昌才虽否认知道1988年11月24日的除名决定,但无证据证实其后仍在庞庄煤矿上班。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实际上于1988年11月24日后已经终止,平昌才于2009年8月24日申请仲裁和2009年9月1日提起诉讼已经超过法定仲裁期限和诉讼时效。遂判决:驳回平昌才的诉讼请求。

上诉人平昌才不服上述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称,1、原审判决认定上诉人被除名没有依据,被上诉人提供的除名决定没有证明存在旷工事实的其他证据予以佐证,没有体现“经批评教育无效”的过程,也无证据证实除名决定已书面通知本人并记入本人档案,可以看出除名决定是虚假的,退一步讲,即使除名决定是真实的,也由于不符合法律规定而无效。

2、原审判决举证责任分配不当。劳动者的工作年限的举证责任应由被上诉人承担。

3、被上诉人不能证明上诉人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书面通知,上诉人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本案没有超过时效。请求改判支持上诉人在一审过程中的诉讼请求。

被上诉人庞庄煤矿答辩称,1、1988年11月24日上诉人就被我矿除名,至今上诉人起诉超过了20年的诉讼时效。

2、上诉人在上诉状中提到批评教育、送达等程序,因为已经超过20年,企业没有必要将证据保留到现在。

3、根据江苏省劳动局(2008)29号文件,考勤表保存时间是2年,超过2年的证据应该由上诉人提供。

经当事人确认,本案争议焦点为平昌才要求庞庄煤矿支付工资(或生活费、赔偿款)120960元、经济补偿金30250元、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18900元,及出具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的诉讼请求应否得到支持。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庞庄煤矿提供1988年12月、1989年1月、1989年2月三个月的工资帐,证明除名之后被上诉人就没有给上诉人支付工资。平昌才质证认为:

1、工资

帐应该由财务主管盖章。

2、已超过举证时限。

本院认为,关于在庞庄煤矿的工作情况,平昌才在诉状中的陈述是工作至1992年时受到工伤。在一审庭审过程中回答问题“你1988年7月、9月、11月这三个月领过工资没?你那三个月上班了没?”时答:“忘了,可能上了”。回答问题“1988年11月以后你领过工资没”答:“记不清了”。回答问题“1988年11月以后你找没找过劳动部门或者矿上要求上班或(解决)工资问题”时答:“找过,他们让我等着,一直等到现在。”在二审庭审过程中,又陈述工作至1992年。在二级法院庭审过程中,其前后陈述不一。其主张1988年之后被上诉人向其发放工资,但被上诉人提供的证据证实工资账册中并没有向其发放工资的记载,平昌才虽对该证据提出异议,但并没有提供相应的反驳证据。上诉人陈述其多次找被上诉人要求解决,但未能提供证据予以证实。且在长达近20年的时间里,平昌才一直等待被上诉人处理而不通过行政、司法等救济途径主张权利,显然有违常理。综上,比较双方的陈述及证据情况,结合上诉人将近20年没有向被上诉人主张权利的事实,被上诉人的主张显然较上诉人的主张更为可信。根据优势证据规则,本院对上诉人的主张不予采信,上诉人的上诉请求,本院不予支持。原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人的诉讼请求并无不当,本院予以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判长单 雪 晴

审判员岳涛

代理审判员崔 金 城

二0 0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书记员周曙

下载庞庄煤矿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庞庄煤矿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