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组路修建报告
关于 县 乡 村 组通组路建设的报告
局:
村 组位于======乡的西北部,=====的北部,为同一条通组路连通的两个少数民族村民小组,人口居住集中,共有226人,耕地168亩。承担该===组群众生产生活的公路为自通村公路终点起原仓库门口,宽2.2米,长1KM的砂石路。
该通组公路修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几十年来,经过 组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共同投资投劳,相继对该通组路进行了加宽、修保坎、铺砂石等维护工作,才幸得以艰难维持现有能通农用车的交通状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该通组公路已远远不能满足两组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尤其该公路 房屋门口段坎高(达十米)、路窄(紧为2.2米)、路基不稳(常年垮塌),严重影响了两组群众的生产生活,尤其是客运安全和砂石、砖瓦、肥料等的运输,给两组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不便和安全隐患。
为解决两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交通需求,经两组人民会议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一是对 房屋门口处路段进行改道,将原来从 门口的公路改走洞口塘水坝坝口沿人行道至杨通勋房屋拐角处,然后直线占用0.4亩农田至对面通村公路。
工程概算:
土方开挖1400m³,浆砌石保坎宽0.6米、高2.5米、长180米,土方清运填方量800m³,宽4米、高2米、拱内直径2米过水拱桥2座,占用正板村大树脚组农田0.4亩补偿费用1.6万元(4万元每亩)。
土方开挖费用:1400×14元/m³=19600元;
土方清运填方费用:800m³×10元/m³=8000元;
浆砌石保坎:180米×0.6米×2.5米×280元/m³=75600元;
2座过水小拱桥:预计11000元;
农田占用补偿:0.4×4万元/亩=16000万元
共计:130200元。
经费来源:因村级财力不足以维持村级运转,无力支持,为确保两组通组路建设,一是采取群众自筹,两个组在现有人口基础上,一致达成按每人200元标准群众自筹资金45200元;二是采取两组群众降低报酬投工投劳(防止有劳动力而不愿参加免费劳动),节省劳动成本,预计节省劳动力资金8000元;三是采取积极向上级项目部门申请项目资金支持。
存在困难: 组通组公路修建经费紧缺,亟待上级各部门通过项目大力支持,目前资金缺口达77000元,组226名群众急盼贵局予以项目支持。
村 组
二O一四年五月四日
第二篇:关于请求修建水泥硬化路的报告
关于请求水泥硬化桐木冲至石坪路段的报告
县政府、县交通局:
中源、皮叶两村依山带水,毗邻相连,两村道路是沟通黄土矿乡、瓦屋塘乡最平坦最便捷的交通要道。多年来,在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下,两村支部、村委会积极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倾村级财力,至2007年,两村均修建了通村公路,水泥硬化路面分别延伸至桐木冲组和石坪组。但桐木冲至石坪之间有不足1.5公里的路段至今尚未进行水泥路面便化。近两年来,经县发改委、民宗局等单位大力扶持,路面已基本平整,但由于是泥砂路面,一旦大雨,即坑坑坷坷、破烂不堪,需绕行牛栏冲村,但该村公路坡高、路陡、急弯多,不仅给两乡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同时交通安全也存在严重隐患。对此,县交通部门高度重视,不止一次到现场查看,并表态要尽快将桐木冲至石坪路段进行水泥硬化,以确保两乡人民交通安全便捷,促进两乡经济快速发展。值此,特恳请县政府、县交通部门批准同意,使黄土矿乡中源村桐木冲组至瓦屋塘乡皮叶村石坪组路段水泥硬化项目尽快开工。特此报告,敬呈批准。
黄土矿乡中源村
瓦屋塘乡皮叶村
2011年4月16日
第三篇:村组公路建设报告(本站推荐)
六苴镇人民政府
关于农村村组公路建设情况的报告
大姚县交通局:
按照大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村组公路建设情况统计上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镇安排人员对全镇年初至今村组公路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统计,现将我镇村组公路建设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全镇公路建设的基本概况
(一)建设情况。我镇位于大姚县西北部,距县城45公里,全镇辖8个村委会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400余人,镇域面积267.9平方公里。2006年全镇财政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72元,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于一体的 “农业小镇、财政穷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立足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镇域经济的发展环境,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大村组公路修建力度,通过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和全镇人民的艰苦努力,全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公路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6年底,全镇境内有镇村、村组公路共条,31个村民小组通车,总里程达公里(其中:沥青路1条30公里,弹石路1条5公里,-1-
泥土路19条共88公里),占计划通车里程的%,有%的人口居住村落尚未通车。通车里程短、技术等级低、路面质量差、通达能力和抗灾能力弱的交通状况,严重制约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㈡资金情况。我镇乡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由县财政、交通等部门统一管理使用;村组公路建设资金主要靠上级拨款,极少部分靠群众自筹,由镇、村统一管理和监督使用,资金的作用和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㈢管护情况。目前,六苴到新街路段主要由县上管护,镇村路段和村组路段,基本由各村、组投工投劳进行维护,由于缺乏管护专项资金和责任人,造成管理养护不到位,乡村道路时好时坏,特别是雨季损毁严重。
二、全镇公路建设及管理工作经验
“十五”期间,镇党委、政府以“消除死角、形成网络、提高等级、确保畅通”为目标,按照“县镇公路为龙头、镇村公路为骨架、村组公路为网络”的总体思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快镇、村、组公路网络建设,积极探索镇、村、组、户“四位一体”的管理养护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主要经验和做法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地方财政紧张、配套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广泛宣传发动,切实抓好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进一步调动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消除“等、靠、要”思想,形成干部群众
“齐上阵、抓建设”的热潮。以石房村为例,五年间通过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修通村委会至金碧镇吴家湾的村组路(驿道)近20公里,在全镇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抓住2003年地震恢复重建的历史机遇,加强项目论证、储备和上报工作,将“争资金、跑项目”作为增强公路建设后劲、打牢交通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努力,修通了六苴至外期地的弹石路4.5公里。
三是抓好财源建设,拓宽筹资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争取上级列项扶持的同时,培植新税源,历行节约,增收节支,努力为财政增长创造条件,增强筹集公路建设资金的能力。
四是按照“修管并举、用养结合”的方针和“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建立镇村公路管护制度,层层落实养护责任;同时加强对公民爱路护路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爱路护路意识,减少人为损坏公路行为的发生。
三、公路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若要富,先修路”的思想,己在广大群众中达成共识,修通公路的村委会其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目前在村村通公路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对于村组公路的管理养护问题,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妥善解决。
1、缺乏村组公路的建设资金。镇域的大部分村组地处边远山区,支柱产业单一,经济比较落后,加之地广人稀、地形复杂,村、组、户之间跨径长,路基改造的土石方工程量大,公路建设工程造价较高,建设管理任务艰巨,单靠通过群众一事一议进行捐资集资和投工投劳无力解决。
2、无村组公路专项养护资金。没有资金投入成为全镇农村公路养护的最大难题,有时有钱建设但无钱养护,同时无专门管护人员,致使责、权、利不明确,村组公路的正常养护工作难以开展,形成了重建轻养的不良局面。
四、对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乡镇增设公路管理机构。对于村组公路的管理及养护工作,目前由于乡镇一级无专门管理机构,致使县交通局与乡镇之间的业务联系基本上处于脱节与半脱节状态,造成村组公路重建轻管现象尤为突出。乡镇成立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配1至2名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明确工作分工,重建轻管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解决。
2、加大村组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充分考虑贫困山区经济落后的实际情况,在项目安排和扶持资金上给予倾斜,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减少地方配套资金的筹措压力,确保今后农村公路建设顺利进行。
3、加大村组公路养护投入力度。在县级政府的统一组织下,把交通管理部门正式验收合格的村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到县级公路养护管理体系中,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建养并重、保护环境的原则,建立养护运行机制,每年下拨补助一定的养护经费,使农村公路做到有人管、有人养,以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五、2006年群众集资修建公路的情况
2006年,镇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发动石房村民投工投劳,修通石房村委会长地沟小组至下独家村小组的村组路6.5公里。
在下步的公路建设及管理养护工作中,我镇将继续按照“目标不变、任务不减”的公路建设要求,结合产业发展,通过争取列项扶持、民修公助、民修企助(铜矿负责出资,政府落实养护)等措施,积极探索全镇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努力解决建设难、管理难、养护难的状况,促进全镇公路建设事业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二○○八年九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修建基耕路计划书
一、倡议书
倡议书:
在国泰民安的大好形势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为使浦联村的村民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我浦联村的村民及相关人员自愿组织起来把村中主干道修建成水泥路(长4.6千米、宽4米、3.3米、3米不等,厚20公分)。
由于我们年轻识浅,工作经验不足,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等原因。我们急需各级领导、社会人士、全体村民和相关人员给以各方面的支持。现在我们代表全体村民向所有关心支持浦联村发展的人士倡议:
一、希望全体村民各尽所能,各司其职。积极主动的关心支持修路这一关乎浦联村百年大计的工程。
二.希望大家团结一致,群策群力。为我们出谋划策,做好关乎浦联村后代儿女的工程。
三.希望关心浦联村发展的各级领导给予我们大力支持。
四.希望从浦联村出去的各种人员(公职人员,嫁出去的女儿,搬出去的儿子)给予我们全力支持。
五.希望关心支持农村发展的爱心人士给予大力支持。
此致
敬礼
红桥乡浦联村自然村村民
2010年 月 日
二、实施步骤
(一)规划
从原贮木场到基耕路,从基耕路到原球场两段,共1.3千米,修成宽4米厚20公分的水泥路。
从基耕路到小龙洞,从红桥完小背后的坟塘到苹果园,从原村子中间到球场,三段长1714米,宽3米,厚20公分的水泥路。
整条基耕路修成1050米,宽3.3米,厚20公分的水泥路。
(二)、浦联村主干道的修建预算
名称
数量
单位
单价
合价
水泥
897.4
5吨
380元/吨341031、00元
沙
1491.16
立方米
70元/立方米104381、2元
碎石
2374.8
立方米
60元/立方米142488、00元
人工
3357.86
工日
34.7元/工日116752、79元
机械
2761.
4立方米
48.22元/立方米133154、7元
石块
276
1立方米
50元/立方米138050、00元
合计
975856.00元
(三)、资金来源
1、有县财政奖补“一事一议”资金10万元。
2、浦江赠送浦联村修路资金5万元。
3、浦联村519人每人捐资10元 合计:5190元。
4、共119户,每户捐石头一车,每车合70元=8330元。
5、共119户,每户捐沙子一车,每车合50元=5950元。
6、每家10个工,每个工50元,有119户 合计:5950元
7、浦联村在外工作人员及红桥村委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预计43人,约合人民币
15000元。(人均最低捐资300元)。
8、浦联村的退休老干部9人,共捐资1500元(人均150元)。
合计:240799元
(四)、领导人员名单
1、筹备、计划、外援支持组:浦理双、浦理云、钟国强、邹桂顺、徐兴明、浦理智、浦理胜、浦理勋、浦理升、浦理开。
2、领导小组:邹桂发、浦理朝、徐顺峰、浦永志(党员)、李富艳(妇女)。
3、实施组:浦理朝、徐顺峰、浦理孝、郑永云、王正兵、浦理祥、贺顺云、邹桂林、张应明、徐涛、徐兴旺、徐顺东、彭德兵、浦理勇、浦永军、段青华、浦永荣、浦理成。
4、监督组:王德元、谢龙、徐兴和、浦理彬、徐兴龙。
5、财务人员:徐顺峰。
(五)、各小组职责:
1、筹备、计划、外援支持组
领导小组在修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由筹备、计划、外援支持组给予具体的指导、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2、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完成修路计划,资金的筹备、实施方案,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3、实施组
具体落实领导小组的实施方案。(包括路基的协调工作;材料的管理;使用修路进程中出现的矛盾调解、解决)。
4、监督组
监督管理资金的使用,质量把关。
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与村民的争议,给予具体的解决。(如:村民集资的沙子的数量、质量,工日的长短,工价高低等)。
5、财务人员
具体登记好收支情况,以便各级人员查记、询问。并对收支情况作出实际、合理的解释。要做到没有领导小组的签字不使用一分钱。保管好各种单据。
(六)立公碑
等浦联村主干道水泥路修建完工。按捐建金额,从高到底的顺序排列。择其恰当之处树立公碑,以记其事。
第五篇:公路修建报告
一、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XX村地处XX县东南部,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村,**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人,**户,林地面积**万亩,稻田面积**亩,总体呈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格局。是全县重点重点林区乡和边远贫困山区乡。
**乡小城镇建设始于1999年,通过多年的发展,小城镇范围大幅度扩展,城区面积扩大到100余亩,常居人口达1600余人,基本具备小城镇各项功能,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近几年,随着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居民迅速增加,城镇显得尤为拥挤,住房吃紧,公共用地越来越少,将老区实施提质扩容,建设**大道既是形势所迫,又是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集镇老区与外面是隔离的,老区与新建的客运、货运码头没有道路相通,因此常住老区的近600余名居民的生产、生活物资带来无法用车辆运出、运进,只有靠搬运,给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二)由于没有道路相通,老区的生活垃圾根本没有办法处理,广大居民只有将垃圾倒在潇水河里,这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的污染,每当河水上涨时,垃圾漂浮在水面上一片连一片,整个**河象臭水沟似的,既影响环境又严重影响市容市貌。
(三)我乡是山区乡,群众大多居住在半山腰上,他们不通电、不通路、人畜饮水困难、生产、生活环境十分艰苦、恶劣,要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投资又非常大,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们搬迁到集镇来居住。
(四)我乡是全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和旅游景点等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弘扬和挖掘民族文化,展示民俗风情,开发旅游景点,我乡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将**大道建设成集少数民族文化,民俗风情、饮食和食宿于一体的旅游街,对我县的旅游产业发展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建设地址
**乡客运集镇至**乡人民政府大门。
三、建设内容及技术规程
(一)道路建设:**大道全长1200米,宽6米,道路用砂石混合铺垫,水泥砼路面,硬化厚度为20厘米。
(二)下水管道:**大道设置下水道340米,口径为80厘米。
(三)绿 化 带:**大道靠河沿线绿化,长度为290米,宽为2米。
(四)码头建设:在原码头设计一处宽为10米的客运码头。
(五)其他设施:在**大道沿线提供方便的水、电设施,在桩号208处建一座望江亭,面积为25平方米。
四、资金预算及资金来源
经初步预算,工程总投资约需**万元,由于乡内经济基础薄弱,尽力筹资**万元,另外,经过多方努力,得到其他部门支持资金**万元,尚差**万元,希望通过土地转让及门面出售获取资金予以解决。
现将经济分析如下:
1、资金投入**万元
①工程建设**万元
②房屋拆迁补偿费用,过渡安置费用**万元
③土地补偿费用**万元
2、资金来源
门面出售款**万元
3、收支节余为**万元
4、筹资渠道:
①请求县**局帮助解决经费**万元;
②请求县**委帮助解决资金**万元;
③请求县**局帮助解决码头建设资金**万元;
④乡自筹资金**万元。
五、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计划自**年6月动工,至**年8月全面竣工并交付投入使用。
六、社会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可水泥砼路面0.6公里,预计规划建设用地18000平方米,门面61个,每个门面宽为4米、深为12米,道路宽为6米,靠河边有2米宽的绿化带,建成后可安置居民400余人,并将老区和新区联为一体,成为**乡城镇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社会效益明显。
七、组织管理
为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乡人民政府成立了**大道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长**担任,副乡长**、财政所长**同志担任副组长,成员有**、**、**。
项目法人:**乡人民政府乡长**
道路工程由县财政局负责监管,乡政府具体实施。
1、工程管理措施
该项目由乡里统一领导,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认真执行各项决定,保证按期完工。
2、财务管理措施
项目资金到位后,由乡里设立专账,落实专人管理,使资金真正发挥效益。
对工程所需材料及工具落实专人管理,购领履行签字手续,建立物料专账,节约用料,杜绝流失。
八、竣工验收
该工程竣工后,先由本乡人民政府自行检查,然后申报县里有关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