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投资打三折退休教师养老靠啥(精)
投资打三折 退休教师养老靠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温饱之余有了理财的需要。
理财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会有不同的理财目标,比如买房、结婚、生子、孩子教育、改善家居、旅游、退休养老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制订不同的理财规划;而即使面临同样的目标,每个人又因为家庭结构、收入高低及生活水平的不同,也需要制订不同的目标执行计划。
理财,需要科学规划;家庭资产,需要合理配置。而这一切,都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
《赢家周刊》与中国平安合作开辟“家庭理财配置”版面,我们请沪上多家精英理财团队的专业理财师为读者朋友量身定制家庭理财规划。
[读者点评]
[在上期《新上海人如何盘活两地多套房产》的文章中,私企工作的李女士夫妇年近四
十、收入一般。作为新上海人,在上海和老家拥有三套房产。在全国楼市普遍低迷的今天,他们如何安排手中这些 “烫手的”不动产成了最伤脑筋的事情。]
虞慧瑾:李女士夫妇可将出租房产的租金收入用来在学区附近租房,居住一段时间作为过渡,而老家房产出售的资金,可在股市选择绩优含权低价小盘股建仓,待股价除权填权后获利出局。然后,在学区附近购置房产,退掉租用房。待8年后,孩子出国读书,可卖掉一套房子用来支付高额的学费,这是一条很好的规划。
毛易倍:由于是来沪不久的新上海人,且又在私人企业工作,想拥有更多保障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短时间内买了包括人寿、重疾、医疗等多种商业保险,单保费每年要交1万多元,是不是必要值得商榷。尤其是重疾险和没有具体说明的医疗保险,是不是有重复。毕竟,李女士一家的收入并不算太高,未来还有孩子上学的经济重担在肩。
邱艺兵:上期“保险规划”中讲到一个“保险的保险”的概念,其实就是保险头上套保险。但是仔细想想还是搞不懂,先前投的是什么保险?不保疾病、不保意外身故、不保残疾,那保什么?还有什么投保的价值?再说了,投保人都死了,继续投这份保险还有何意义?保险师的意图真是看不懂。
家庭情况
刘先生是教师,现已退休独自在家。现居住房产是2006年浦东动迁房,刘先生将不多的积蓄花在装修、家用电器上,目前尚欠四万元的亲戚借款。此外,他还有一套40平方米的老公房给女儿、女婿居住。
女儿是工人,已婚,丈夫在民营企业打工,育有一女。夫妻双方收入一般,勉强够家庭开支。因小夫妻工作单位离居住地较远,目前孩子寄养在外公家,每月向刘先生支付500元生活费。
刘先生退休收入2000元人民币/月,同时小辈补贴500元人民币/月。刘先生自身家庭生活花费及郊县农村人情往来费用一直是花费大头,每月大约1000元左右。基本上一年结余一万元人民币左右。刘先生享有国家医疗保险,目前身体尚可。
■家庭资产及投资情况
刘先生自住房产价值60万元左右,尚有一室户公房住宅,目前估值32万元,以上房产均无抵押负债。2007年7月,刘先生在邻居朋友的建议下购买了股票型基金,根据不同人的建议先后选择了大约10只基金,共计投资13万元,还用将近10万元投资了大致8只股票。目前市值剩余3成左右。
■理财目标
1、尚有4万元装修欠款,想1年内还清。
2、想知道如何挽回基金、股票的亏损。
3、如何及时合理安排养老资金。
(单位:万元)
家庭资产负债表家庭资产 家庭负债
活期及现金 1 房屋贷款 0定期存款 0 其他贷款 4基金 3.5股票 3房产(自用)50房产(投资)35合计 92.5 合计 4家庭资产净值 88.5流动资产比率 4% 负债比率: 4%固定资产比率 96%
[理财师手记]
老年人不该为投资搭上健康
在做这个案例的时候,我心情有些沉重,不得不再老生常谈到收益与风险二字,希望各位读者、特别是老年读者了解:当您面对一个高于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投资产品时,不管向您推荐的冠之以什么专家或大师,都必须明白无误地告诉自己,在可能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一定也有可能赔上您的本钱。因为天下根本没有免费的午餐!同时,我也想对上了年纪的朋友们劝上一句:除非是职业投资家,一旦您的年龄超过50岁,建议您离开所有能够可能一年内赚上10%的投资项目,因为这样的投资项目也可能让您亏损50%甚至更多。
如果您真的想过把瘾,那么请以随时做好全亏损的准备,拿出您可以基本不影响未来生活需要的资金进行尝试,纯粹把这当成退休消遣。每每看到有些老人因为股市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时候,我就想劝戒上有高堂的年轻人,为了老人们的健康,一定要劝戒他们慎入股市。
■理财建议与规划
对刘先生来说,及早付清装修欠款4万元是当务之急。在与刘先生沟通时,他也多次提到了股票、基金被套之苦,多年积蓄的20余万元急剧缩水三分之二,仅剩6万元左右。他一再表示,如股票、基金解套一定首先偿还欠款。
刘先生10万元购买了的股票有8只股票,且种类繁多,蓝筹、概念、小盘股。基金一共投资了13万人民币,共有10余只,基本是股票型或者偏股型基金。刘先生对资本市场的了解不多,一旦投资发生损失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与承受能力。
完成刘先生的理财目标,建议作如下安排:
逐步清空现有股票账户
一年内还清欠款,对于刘先生目前的收支情况来讲,可能有些免为其难。每年不多的储蓄剩余无法凑足4万元的欠款。因此,动用部分套牢的股票、基金资产可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根据刘先生的投资情况想要在短期内完全解套,可能性不大。因为,目前全球范围内经济基本面饱受创伤,中国股市也由牛转熊,前途不明。同时,由于很多单纯依靠炒作的股票在6100点时的高价格可能在今后若干年都无法达到,有些更有退市的风险。虽然个别股票也可能横空出世,再次疯炒,但是老年人投资的对象不是大起大落的股票!这不是老年人应该承受的风险。考虑到刘先生目前独立操作投资的能力有限,建议在今后的时间内以逐步清空股票账户。
对于未来操作,我给大家一个相对简单易懂的买卖方法,供各位老年朋友们参考:
可以将手中股票进行分两类:国有央企蓝筹股为甲类,剩余部分归为乙类。如果各位对这两类的鉴别方法不能掌握,可以随便问一下各位证券交易所的顾问。分类完毕后,将甲类的股票换成ETF180指数基金,乙类股票逐步清空,抛出的时机基本在每次股票反弹的时候。由于这样操作简化了投资方法,ETF指数基金代替刘先生投资的各类大盘蓝筹,而只要相信中国未来,中国股市就一定会有突破前期高点的那一天,同样ETF产品可以实现替代投资人及时筛选主流蓝筹股票的功能,充分享受到中国崛起的成果。而清空乙类股票则积极规避概念类股票的大幅波动甚至是退市的风险。
当然,这个办法因人而异,仅适合于那些实在没有投资依据的老年投资人解决一些当前的的财务困境。
基金账户不要盲目斩仓
刘先生的股票、基金账户目前亏损也十分惊人,但是因为基金的专业投资背景与普通投资人投资思路完全不同,因此暂时的亏损仅代表目前国内基金普遍缺乏投资对冲工具的尴尬现实,并不完全是投资策略问题。基金基本上都能长期跑赢普通个人投资者,因此在没有急需套现的条件下,建议各位亏损的基民还是要给基金经理们一些时间,不要盲目斩仓。
盼子女独立,卖掉老房养老
俗话说“手上有粮,心里不慌”。由于刘先生目前基本没有太多积蓄,因此这方面的担忧比较大。
根据刘先生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收入积累有限,同时收入又没有足够的多余资金用于储备医疗、养老开支。因此,及时准备好足够的养老基金确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从资产情况上分析,刘先生房产比例过大,最有可能盘活的资产就是房产了。虽然小刘夫妇目前收入较低,居住在父亲名下房产可能也能被中国传统家庭所包容,但在目前情况下已经影响到父亲的养老。因此,小刘夫妻尽早解决自身住房问题是关键。笔者认为,以牺牲父亲养老生活标准来保证小辈自身生活,实在不是对老人负责任的表现。廉租房或者租住能承担得起的房子是刘先生女儿、女婿应该立即去做的事情。
当然,如果未来政策可行,倒按揭也是解决刘先生目前困境的一个办法。所谓“倒按揭”,就是百姓把自己的房子抵押给银行,可以选择一次性获得贷款用于养老,或者按月获得贷款用于养老。老人去世后,房产归银行所有。“倒按揭”发展最成熟的要数美国。在美国,很多老人没有子女,有的虽然有子女,子女却无力或不愿承担赡养义务,而大多数美国人又不热衷于储蓄,因此退休后生活很容易陷入拮据。而“倒按揭”则正可以解决有房老人们的养老问题。一年前,上海一户人家已有过试点,但具体实施还要看国家政策何时推动。
[保险规划]
老年人最缺什么?
中国老年人有两大特点:第一、省吃俭用、舍不得花钱;第二、有病扛着、怕给子女添负担。原因很简单,老年人最缺钱。
每月我都要去银行还房贷,都会看到长长的队伍里,多是些白发苍苍的老人等着领取养老金。略微留心了一下,发现大部分人领取的养老金在1000到2000元左右,退休收入不多。但是,多次观察以后发现,不少老年人手头还留有一笔钱,并没有想象中这么缺钱,大家就是喜欢早点把钱拿到手里安心。
为什么呢?其实,他们最缺的还是“信心”——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退休后的收入来源很单一,主要还是依靠社保养老金。所以,手里有再多的钱也不敢花,因为未来要用钱的日子还长着呢。于是就产生一种“用掉一块少一块”的心理感受。
写到这里,我是要借本案例刘先生的担忧来提醒现在还在工作还有收入的人们,我们的将来是可以通过规划来准备的,是可以过得很有信心的。现代养老规划主要有三大支柱:社保、企业和个人。社保提供的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保障,人人都有,分配平均。企业方面能够提供的养老保障主要是企业年金,但是目前实施的企业数量很少。目前养老规划的主要支柱还靠个人,商业性的个人养老年金产品可以为将来提供持续、稳定、源源不断的收入来源,为将来构筑起一条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这就是“信心”的基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