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趋势

时间:2019-05-14 12:5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趋势》。

第一篇: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趋势

2012级 经管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人力01班 张从明 2012082234 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趋势

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不纳入预算管理,由地方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它是国家预算资金的必要补充,具有分散性、自主性、专用性的特点。我国预算外资金形成于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政府职能和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而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的滞后和政策、管理手段的缺位,造成预算外资金游离于政府控制之外,并一再膨胀,既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分散了国家财力,又滋生了腐败现象。近年来随着“收入两条线”管理改革的实行,逐步缩小了资金规模,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但仍缺乏具体有效的法规制度以及运行机制的保障,财政管理尚未完全到位。因此,正确认识并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缺位,仍是财政管理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历史发展

我国预算外资金由来已久,解放伊始就存在。1958年,我国对财政体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财权大幅度下放,国家财政部明确提出了预算外资金的概念,从此,预算外资金就基本上形成了三大块,即由地方财政部门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和国营企业管理的三个部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改变以往过分集中的经济体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措施,预算外资金的项目迅速增加,规模迅速扩大。针对预算外资金的膨胀,1993年国家财政部对预算外资金作了一次大的调整,国有企业折旧基金和税后留用资金不再作为预算外资金 2012级 经管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人力01班 张从明 2012082234 管理,因而,预算外资金口径及其范围缩小了。1996年,中央开始对预算外资金进行治理整顿,将13项数额较大的政府性基金(收费)纳入预算,并将地方财政按规定收取的各项费、附加纳入预算,不再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1997年底,财政部会同国家经贸委、计委、审计署、监察部和纠风办联合发布了《关于第一批取消的各种基金(附加、收费)项目的通知》,首批取消了217项预算外资金项目。由此可见,预算外资金范围界定的变化是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分不开的。

预算外资金虽然对缓解财政支出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预算外资金项目繁多、数额巨大、管理不规范和监督不力等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问题,它扩大了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造成苦乐不均,冲击收入分配,脱离财政监管,加剧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消费基金双膨胀,其消极作用显而易见。2007年6月27日,审计署公布了2006年度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其中,预算外资金在管理、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财政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预算外资金(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罚没收入)大幅度增加,目前有大约3000—4000亿元,成为预算内资金的重要补充,对减轻财政负担、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和监督,预算外资金的筹措、分配使用上不断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部门弄虚作假,大量隐瞒财政收入;一些部门和单位擅自设立基金(包括各种专项资金及附加)、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或随意扩大基金征收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预算外资金收 2012级 经管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人力01班 张从明 2012082234 支混乱,滥发钱物、挥霍浪费、投机牟利、搞计划外投资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甚至私设“小金库”或贪污私分。

由于预算外资金规模巨大,又游离于财政预算之外,容易被随意支配和滥用,不仅助长了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集资等歪风,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而且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加剧了消费基金和固定资产投资膨胀。

按照现行预算法的规定,财政超收收入的使用可以由政府自行决定,全国人大可以对超收收入的使用提出要求,但不具有强制性。因此,不少地方的预算外收入如何使用,常常是地方的领导人说了算。由于来得容易、用着方便、缺乏监管,致使本来应用于调节收入分配、解决民生问题的预算外资金,成了谁都想吃一口的“唐僧肉”,背离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和初衷。

二、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未来趋势

(一)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正确认识

由于观念、体制以及管理手段上存在缺陷,预算外资金管理一直以来是财政会计工作中的难点,预算外资金的迅速增长,给本地区的财政会计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比如预算外资金的迅速膨胀加剧了财政困难,削弱了财政的调控能力;扰乱了财政分配秩序;预算外资金使用比例较混乱,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乱收滥支不利于转换政府职能等。由于这些原因,有些人主张立刻取消预算外资金,根据国家预算的统一性原则,建立统一的财政预算,统一掌握财政资金。但是我认为在目前的财政预算体制下,还不可以马上取消预算外资金,而是应该正确认识其性质和地位,并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当前财政会计工作 2012级 经管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人力01班 张从明 2012082234 中的问题,继而循序渐进地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并最终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

1、预算外资金作为对现行财政体制的补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预算外资金的快速增长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不能通过简单的取消就能解决问题。预算外资金的快速增长,其根本原因其实是在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财权和事权的不统一。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中央放权让利,地方权限得到了扩大,在下放财权的同时,却没有下放相应的事权,造成财权和事权相脱节。预算外资金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特有范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家财政预算将走向规范化、统一化,预算外资金最终必将萎缩甚至消亡。而如果在当前急于取消预算外资金,由于利益驱动,原预算外资金的拥有主体还将以新的办法、新的名目取得预算外收入。

2、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好方法。对于预算外资金膨胀的问题,比较务实的做法是,以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为目标,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控制规模,健全管理,加强监督;而从长远看,则要科学地划分财政收入,合理地划分财政支出范围,实现财权和事权的统一,消除预算外资金存在的制度原因,从而逐步取消财政资金的“双轨制”,建立统一的政府预算。

(二)、当前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预算外资金加速膨胀的原因是多样的,有单位、监督机构和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原因。正确认识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 2012级 经管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人力01班 张从明 2012082234 的问题,有助于切合实际,找到妥善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办法。总的来说,当前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1、单位对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和性质认识不清。长期以来,在预算外资金问题上,由于性质不明、概念不清,制度不全,从而产生了三种错误观念。第一种观念认为预算外资金是单位自行组织、自行提取的、所有权理应属单位;第二种观念认为,既然预算外资金是单位组织的收入,那么政府无权调控,更不能上缴财政预算外专户;第三种观念认为,预算外资金是单位的自有资金,因此,可不受财政、财务制度的约束,可以任意地自由支配使用。在这些错误的观念引导下,预算外资金的使用容易出现违规现象。

2、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目前预算外资金的监督检查普遍存在着重收入轻支出的现象,一味强调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缴存比例,忽视了支出上存在的问题。虽然财政在拨付资金时,根据用款单位上报的用款计划进行了核定,但财政资金划出以后,用款单位怎样使用、用到什么地方都不得而知。事实上有的单位常常以事业发展、专项经费为名申请拨款,但实际上多用于人头经费,事业发展无从谈起,资金使用效益十分低下。这种监督管理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讲是走了过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可以从近几年审计查处的一些单位擅自扩大行政开支范围、乱发津贴、私费公付等问题中得到印证。同时由于收费经费化,资金支出向个人倾斜,使部门间存在分配不公、苦乐不均的问题。从更深层次看,它还造成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降低了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效率。2012级 经管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人力01班 张从明 2012082234

3、资金征缴模式陈旧、征缴程序不科学。尽管近几年各地都积极推行预算外资金“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管体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区仍处于自存自缴的状态。而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户的存在,给个别单位截留预算内外收入、坐收坐支预算内外资金提供了可能。另外,由于征缴程序不严密、不科学,也容易导致部分资金逃避财政监督,形成资金体外循环。如一些地方出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省、地(州、市)、县(市、区)三级预算收入,应按比例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但其具体征管模式是,由地县基层单位负责收缴资金,由省级部门归集资金、报批手续,待审批后,再由省级部门按比例逐级返还原单位,然后各自缴入国库。这种方法虽有利于资金到位,但对按级次入库的资金,由于征缴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又没有必要的财政监督手段,容易形成既不解缴当地国库,又不纳入专户储存的体外循环资金。

4、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缺位影响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落实。根据财政部《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行政主管机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集中一部分管理费。但该办法对管理费的收取方式、标准、票据使用、支出范围及资金管理都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目前,一些地方迫于强大的财政压力,不得不要求预算部门自行解决一些财政支出,因此一些主管部门就以各种名义向下属单位收取管理费。由于没有具体的政策规定,一些单位超标准收费、使用不合法票据以及白条收费,进而逃避专户管理、违规投资基建,甚至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时有发生。此外,一些国家收 2012级 经管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人力01班 张从明 2012082234 费命令取消,但由于没有及时理顺和解决相关的单位经费,致使一些旨在建立政府与民间良性关系、规范行政行为、减轻企业负担的国家政策无法落到实处。

(三)、加强和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对策

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我们在财政会计工作中,应该围绕财政综合预算的总体目标,在各方面加强管理,逐步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管。

1、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其实,从理论上讲,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力的重要组成分,是国家财政性资金;从形式来看,预算外资金是一部分社会产品价值的转移,是凭借政府的职权参与国民收入和再分配所取得的资金,如果没有国家法律法规授予的权力,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可能取得预算外收入。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形式来看,都必须把预算外资金所有权、调控权、管理权分别归还于国家、政府、财政。

2、加强票据管理,从源头上把关。要完善票据管理模式,使用新的票据管理软件,通过控制、管理、电脑缴销和银行联网的方式进行票据管理,把票据管理与资金管理科学有效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验旧换新,票款同行”,进一步规范预算外资金征管行为,有效地防止收入不进专户和截留,隐瞒收入等现象。但目前财政预算外专户还没有使用票据管理软件,并且只有一个人操作,对于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缺乏力度。

3、积极借助科技手段以及高效、智能的网络管理系统,彻底改 2012级 经管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人力01班 张从明 2012082234 革预算外资金收缴制度。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首先是堵塞收入方面的漏洞,做到应收尽收。由于所有收费通过银行代收,不仅便于财政性资金集中纳入财政管理,增强财政调控能力,使财政专户发挥“准国库”的功能,而且通过银行代收,还构建了财政部门与执收单位间高效的收费票据领购、核销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财政部门对执收单位收取预算外资金的监控力度,有力地遏止了自立收费项目、自定收费标准等乱收费行为。

4、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各级财政首先要将国家明确规定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不折不扣地全部纳入预管管理,相应支出通过预算予以安排。其次对有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单位必须自下而上地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并将其纳入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和财政的综合预算;预算外收入要全部纳入专户管理,相应支出由财政统筹安排,要逐步改变按照收入比例提取经费的作法,要按照部门预算的统一要求核定经费支出,实行“预算制”,进而促进执收执罚部门依法行政。

5、强化综合预算管理,逐步推行“阳光工程”。严格预算管理,认真编制年度综合收支预算,统筹考虑预算内外收支,将预算内外资金捆绑一起,支出按定额统筹安排,作为预算内资金的补充,以弥补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不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整体效益。用于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和福利等方面支出,应严格执行财政部门核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在条件成熟情况下,逐步推行“阳光工程”,统一各部门、单位奖金、福利发放标准,做到透明化。2012级 经管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人力01班 张从明 2012082234

6、建立健全财政法制体系。近年来尽管我国出台了大量的财政法规,但相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而言仍处滞后状态,加之财政法规层次较低,财政法律、法规之间,以及同其他法律之间在涉及财政经费投入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冲突和矛盾,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

7、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提高预算外资金管理效率。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难度大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单位原有权力、利益调整,而且涉及单位性质、经费供给以及内部减员等现实问题。

建立公共财政收入征管体系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真正的综合财政预算,是将预算内外资金统一安排使用,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最终取消预算外资金。根据国务院转发财政部深化收支两条线的改革意见,目前我国总体上是依照与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程度,采取逐步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做法。近年一些地方已经取消了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并全面推行政府非税收入银行代收管理办法,这对建立公共财政收入征管体系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然而,规范和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地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试点,正确认识财政会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找到相应的方法和对策,才能使预算外资金管理实现规范化和法制化,直至最终实现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目标。

第二篇:我国模具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2012年我国模具产业市场发展前景调查分析

行业:制造机械 信息来源:中华机械网 发布时间:2012-02-09 打印 转发 关闭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被称为“工业之母”。75%的粗加工工业产品零件、50%的精加工零件由模具成型,绝大部分塑料制品也由模具成型。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模具涉及机械、汽车、轻工、电子、化工、冶金、建材等各个行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秘书长罗百辉介绍,模具工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模具产业发展迅速,模具工业已从过去依赖进口的附属产业走向独立的新型产业。世界模具生产中心也正在向我国转移,我国已成为模具生产和消费大国,模具企业新增投资中,加工设备的投入要占80%。据统计,2010年我国模具总销售额达到112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4%以上,而全国的模具设备市场已超过40亿元以上,而且每年还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这说明我国模具行业在后危机时期获得了较好的恢复性增长,增长速度又重新迈上了二位数。

目前我国模具生产总量虽然已位居世界前列,模具企业众多,依据2008年我国工业普查资料,全国共有模具生产企业厂、点约3万个,从业人员近100万人,其中模具制造行业主营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全国共有28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但模具设计制造水平在总体上要比德、美等国家落后,具体表现为:技术含量低的模具已供过于求,而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高档模具还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诸如精密、复杂的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轿车覆盖件模具、电子接插件等电子产品模具等高档模具仍有很大一部分依靠进口。而上海市模具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德普先生在其《中国模具工业的现状和发展》一文中也曾指出中国模具落后的9个原因。

一是总量供不应求,缺少中高档模具;

二是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进出口结构不够合理;

三是模具产品水平低于国际水平,生产周期却高于国际水平;

四是开发能力较差,经济效益欠佳;

五是国家对模具工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

六是人才严重不足,科研开发及技术攻关投入太少;

七是工艺装备水平不高,配套性不好,利用率低;

八是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程度低,协作能力差;

九是模具材料及模具相关技术落后。

面对问题与不足,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副秘书长王金玲认为,中国的模具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共享资源,实现技术水平的飞跃。她表示,如果企业分工明确,实施行业自律和建立价格体系进行公平竞争,而不是互相压价,恶性竞争,就可以集中力量解决某一领域的问题,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可降低产品开发难度。如果企业能够共享研发成果,就会减少巨额投资,而且研发速度也会有所提升。

中国的模具制造作为一个产业起步的时间不算早,但是经过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如今也初具规模,并且涌现了一些具有竞争力的模具制造企业,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模具工业最为发达、科技含量最高的区域。

专家预测,随着全球加工业重心加快向我国转移,这一地区有可能在10年内发展成为世界模具生产中心。但是无可否认,对于整个中国模具制造业而言,应当充分利用中国模具业迅速崛起的契机,通过提供相关服务达到整合资源,互相配套的目的。这样才有可能使模具业走出目前的不利境地。

工业要发展,模具须先行。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秦柯表示,模具是工业生产中极其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特殊基础工艺装备。由于模具生产过程集精密制造、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和绿色制造为一体,因此既是高新技术载体,又是高新技术产品。由于使用模具批量生产制件具有的高生产效率、高一致性、低耗能耗材,以及有较高的精度和复杂程度,因此已越来越被国民经济各工业生产部门所重视。

绝大多数模具都是针对特定用户单件生产的,因此模具企业与一般工业产品企业相比,数量多、规模小,多为中小企业。模具产品技术含量较高,活化劳动比重大,增值率高,生产周期较长,因而模具制造行业就有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均衡生产和企业管理难度大、对特定用户有特殊的依赖性、增值税负重、企业资金积累慢以及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由于模具产品品种繁多,大小十分悬殊,要求各异,因此模具企业发展适于“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行业发展适合于集聚生产和集群式发展,以建立较强的协作配套体系。这也是模具行业的重要特点之一。秦柯表示,过去模具的生产加工主要依赖钳工,或以钳工为核心的粗放型作坊式的生产管理模式,现在则逐渐被以技术为依托、以设计为中心的集约型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所替代;模具产品的传统概念也正被模具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概念所替代,比如智能模具等。

“十五”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模具行业投入较大,企业装备水平和实力有了很大提高,生产技术长足进步,CAD/CAM技术已经普及;热流道技术和多工位级进冲压技术得到较好推广;CAE、CAPP、PLM、ERP等数字化技术已有部分企业开始采用,并收到较好效果;高速加工、并行工程、逆向工程、虚拟制造、无图生产和标准化生产已在一些重点骨干企业实施。

技术的进步促使模具产品水平近年来也有了很大提高,向高端发展趋向较为明显。一些模具产品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单套模具重量达到120吨的巨型模具,加工精度达到0.3~0.5μm的超精模具,使用寿命达到3亿~4亿次的长寿命模具,能与2500次/分钟高速冲床配套的高速精密冲压模具,实现多料、多工序成形的多功能复合模具,能实现智能控制的复杂模具等等。

但从模具产需情况看,中低档模具已供过于求,而以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为主要代表的高技术含量模具自给率还较低,只有60%左右,有很大一部分仍依靠进口。目前模具总销售额中塑料模具占比最大,约占45%;冲压模具约占37%;铸造模具约占9%;其他各类模具共计约9%。

2010年模具行业的运行特点说明行业过去5年的结构调整已取得了成效,从协会了解的情况来看,可以明显看到大型、精密、高效、高性能模具为主要代表的中高档模具比例继续上升,产品水平有较大提升。在2010年第13届国际模具技术及设备展览会上,获得“精模奖”的模具共有181项,其中一等奖55项、二等奖64项,不但数量上比以前有较大增加,而且水平也有较大提高,达到国际水平的项目越来越多,创新明显,专利增多。模具进出口平均单价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也反映了我国模具行业总体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的情况。

2010年我国人均塑料消费量约为46公斤,仅为发达国家的1/3,这预示着“十二五”期间我国塑料制品行业仍将会保持高速发展;在“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的必然趋势下,工程塑料制品业在“十二五”期间预计也会维持年均15%的市场增长率。由此可以想见,在模具总量中占比最高的塑料模具,“十二五”期间也将会以较高的增长速度发展。

此外作为模具使用量最大的汽车行业,预计“十二五”期间将会以年均10%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加上我国庞大的机动车保有量2009年底为1.86亿辆,其中汽车7619.3万辆,摩托车9453万辆所带动的维修配件市场和出口市场,我国汽车零部件也将在1.5万亿元的庞大市场基础上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由此预计“十二五”期间汽车模具的年均增速不会低于10%,包括汽车轮胎模具在内的橡胶模具年均增速将达到10%以上。

电子及信息产业也是模具的大用户,“十二五”预计将有20%左右的年均增速。

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医疗器械、建材等行业也将为模具带来庞大的市场。例如医疗器械,目前我国只占全球2%的份额,药品与医疗器械消费比只有2.5∶1,而发达国家是1∶1;美国在医用塑料方面的人均年消耗费用为300美元,而中国只有30元人民币,可见发展潜力之大。

在国际市场方面,由于工业发达国家人工成本的持续提高,迫使他们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不断把模具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我国这样有较好技术基础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跨国公司到我国来采购模具的趋势尚在发展之中,国际新兴市场的开拓也大有可为。但市场在发展中对模具的要求日益提高。比如汽车轻量化、智能成形、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航空航天、生物医学、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都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的发展重点,围绕这些重点所需的模具自然也是模具行业的发展重点,其中有许多是需要新开发的,许多技术有待突破。要以此为突破口带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我国模具使用寿命低精冲模寿命一般只有国外先进水平的1/3左右,生产周期长,质量可靠性与稳定性较差等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问题下一步亟待解决。与此同时,我国在研发能力、人员素质、对模具设计制造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造成在模具新领域的开拓和新产品的开发上较慢,高技术含量模具的比例比国外也要低得多国外约为60%左右,国内不足40%。

模具出口突破1亿美元我们用了10多年时间,从1亿美元发展到10亿美元用了7年时间,现在出口已接近20亿美元了,可以说我国模具行业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但底数大了,要实现“十二五”五年出口翻番的目标,必须积极培育出口基地和重点出口企业。当然扩大外贸,发展出口,不单是为了达到40亿美元的出口目标,而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一任务的完成来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来促进我国的模具技术及行业综合水平的提高。

中国民营模具企业管理思考

目前我国民营模具企业规模不大,如何坚持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专业化生产道路?在王金玲看来,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技术、资金、设备等条件,确定企业的产品和市场定位,集中力量逐步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在我国模具行业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占有很大的比重。据不完全统计,仅浙江省的民营模具企业就有6000多家,一年的模具产值高达60亿元人民币。随着模具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装备条件的改善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国内外模具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民营模具企业的经营管理,王金玲提出有五个问题值得在实践中研究探索。

第一,民营模具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需要改革。

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变化的。过去这些模具企业的生产设备是几台普通的车、铣、刨、钻床,老虎钳加砂轮机,一个钳工师傅带几个徒弟,实行从头到尾的“包工制”。欧、美等国家模具企业大部分也是30~50人的小企业,但CAD/CAM应用水平高,数控加工设备多,模具零部件的精度靠先进的加工设备保证,工人严格按工艺操作,每个模具零件的加工都很到位,最后钳工的装修工作量很小,一个50人左右的模具厂,装配钳工一般只有2~3人。模具企业要发展,硬件是关键。国内很多企业为了迅速发展,购买了很多先进昂贵的设备。投入很多,但不一定会有人用。先进设备的使用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了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还要有足够的订单,否则进口设备会被闲置成为“累赘”。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模具企业没有必要投入太多成本在购买设备上,设备够用就可以。CAD/CAM应用好的模具企业,可以从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对现有的包工式的生产管理模式逐步进行改革。目前很多企业在购买ERP系统,但是这些企业都是具备一定规模的模具企业,例如南京南汽模具装备有限公司、苏州汇众模塑有限公司等,并不是所有的模具企业都需要这样的系统。无锡国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就曾学习外资企业先进管理理念,结合企业实际,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联合开发,研制出以PDM为核心的CAD、CAE、CAM、CAT的C4P集成系统,进一步实现了CAD、PDM、ERP的集成,提高模具设计与制造的速度和控制能力,提高产品的研发能力。

第二,民营企业的家庭式管理方式和用人机制需要改革。

过去靠艰苦创业积累资金,买设备,建厂房,有了一定的规模,这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到现在许多企业仍然是老公当总经理,太太当董事长或总会计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新环境,面对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设备条件的改善,面对企业规模的扩大,再沿用过去的“家族式管理”和“任人惟亲”的用人机制,看来已经是过时了。因此私营企业也要“任人惟贤”,“惟才是用”。要让有才能的人负责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营销管理。要真正做到,只要有本事,只要能为企业创效益,不是亲属也要“委以重任”。商场如战场,把有经营管理才能、有技术本领的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让他“在其位,谋其政”企业才能办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模具企业如何把人才留住,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人才不流动,“一潭死水”,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和作用的发挥。但人才流动过于频繁,“朝秦暮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不利于员工经验、技能的积累和企业的发展。从当前情况看,模具企业的经理、厂长,应该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上动脑筋,想办法,把真正有本事的人留住。

第三,模具企业要坚持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专业化生产道路。

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技术、资金、设备等条件,准确确立自己的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是当前模具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我国模具企业多数是自产自配的工模具车间分厂,专业模具厂也大多数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为了达到经营的目的,什么样的模具订单都可能接。外资模具企业大多围绕汽车、电子、医疗等产业的模具需求,确定自己的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每个模具厂家都有自己的优势技术和产品,并都采取专业化的生产方式。许多小企业,由于坚持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专业化生产之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王金玲秘书长认为,现在国内模具企业的发展要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不要盲目发展,也不要注重形式主义,要做“小而专、小而精”的企业。

第四,模具企业要在做强的基础上适当做大。

这些企业,过去都是靠自己一点一滴地积累,今年买几台设备,明年盖几间厂房,逐步滚动发展起来的。但现在时代不同了,现在是商务信息时代,互联网已走进千家万户,可为什么只是被年轻人接受,而不被中年企业家认可,为什么不利用电子商务来进行与国际性的接轨呢,让我们的企业老板不出家门就能接到国内外订单,让老外或想和你合作的厂家在网上就能找到你,何乐不为呢?我们整个台州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对网络的意识还是很薄弱,这是阻碍我们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我们要打破这个绊脚石,我们的企业老板就应该开始学习计算机,掌握互联网,这是成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捷径。

第五,注重联盟的力量。

在竞争日趋同质化的今天,产品的配套服务是企业软实力的体现,模具企业更要注重销售人员培训,注重售后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创造美誉度,巩固开发市场。进入一个地域前应更多地了解市场。很多外资模具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前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科学的数据作基础,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跟风。他们企业的选址、价格的设置都非常的科学,由此可见,成功的企业不是跟着感觉走,而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

中国很多企业喜欢单打独斗,但在当下的竞争环境下,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的能力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扩大生产,要规模化,就要构筑全球化的网络,扬长避短,与供应商、渠道商、同行联盟。这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已在目前产业集群模具产业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印证。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企业做得很好,例如葡萄牙的模具企业,通过和波音公司的合作,借此提升整个国家模具品牌的传播力,同样,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也是可以借鉴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让国外出订单和图纸,由我国模具企业来完成设计及加工制作的具体操作,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理念,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改造,努力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国内模具制造企业相比外资模具企业的优势主要还是体现在成本优势上,但这种优势会越来越不明显。国内模具企业的劣势主要体现在管理水平的落后、技术水平的落后、生产设备的落后、人才培训机制的落后等。近年来随着模具企业对先进设备的引用、先进观念的实施使得自身发展速度大大提高,但还存在不足。国内的模具企业多数存在安于现状的想法,并没有意识到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还必须不断学习,坚持创新。这就要求企业快速、标准化并且制造流行。而要达到这些就需要企业能够建立快速的反应链,进行企业的优化管理,并能以客户为导向实现对市场的敏锐把握,练好内功,达到内外兼修。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新农村建设,中国的模具市场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随着我们在寻求差异化的路上不断创新,中国模具的价值和影响力将会不断增强。

模具制造信息化智能化路径解析

模具行业发展最关键的还是用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模具工业的制造技术水平。目前,CAD/CAE/CAM技术、快速模型制造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使模具的设计制造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另外,数控精密高效加工设备在模具的开发和制造水平的应用,如五轴加工机床、高速铣等也大大提高了模具行业的发展水平。

企业的信息化是指企业如何与周围环境条件相协调、开发并利用好信息资源,使生产经营活动借助信息的及时处理、顺畅流通而高质量、高效率的运作。对模具制造行业而言,其信息化内容主要包括模具制造的数字化、集成化、柔性化、智能化、制造过程的虚拟化以及制造过程的网络化和全球化。

众所周知,模具企业多数是中小型企业,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从手工作坊式的企业成长而来,在国内模具行业目前仍有许多模具企业采用作坊式的的管理方式,在模具的交货期、成本、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层出不穷,因此使订单延期或者丢失订单失去客户的情况屡见不鲜。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落后的企业管理手段和水平,使模具企业中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只能忙于应付,企业投巨资引进的CAD//CAE/CAM系统和高档数控加工设备也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率和水平,因此多数模具制造企业缺乏与其生产硬件相当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当然这些问题也已经引起了许多旨在进军国际模具市场的国内模具企业经营者的高度重视。毫无疑问,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已成为我国模具制造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因此,模具制造企业要想进一步提高其管理水平,具备快速反应和及时调整的能力,没有一套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是很难做到的。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模具制造企业的集成化管理,是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与其他制造行业不同的是模具是典型的按订单进行单件生产的行业,每一个订单或者说每一个模具都需要与客户进行详细的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沟通,否则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损失难以估计。因此,从本质上说,模具产品是模具企业的最重要的活动对象,而生产过程是从属于模具产品并且随着模具产品的发展而变化。这样一来,模具企业信息化的根本则转化为模具本身的信息化。

而采用模具制造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共享的、一致的、忠实的进程监控平台。在信息化系统中,通过项目计划与进程监控,可以对模具的整个生命周期从确定订单到模型设计、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首次试模一直到模具修改并按时交货进行实时管理。处在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可以直接在该系统中反馈模具生产的实际进度,系统忠实地监控该项目进程的每一个任务,当某一控制点出现延期时,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邮件给相关人员,以便及早发现并予以解决。而且,对于一些关键任务,还可以让系统提前预警,以使有关人员及早准备和安排。而且模具制造企业推广信息化在提高其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产品品质等方面有着意想不到的收益。

通过国内一些模具企业的信息化实际进程可以了解到,模具制造信息化如果能与管理改进有效结合,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把企业的管理人员从繁杂的、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对高层管理人员而言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关注企业的发展方向,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开拓广泛的市场。市场人员则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客户资源的管理,寻找新的客户。技术主管可以有时间关注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强行业内技术的交流,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主管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进一步提高工效,提升质量和降低成本,并不断改善。因此,模具企业应该把握住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便利与机遇,结合自身特点为己所用,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优先发展智能模具。何谓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模具?所谓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分析、决策和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智能模具也是有感知、分析、决策和控制功能的,具有传感、温控功能的冲压模具、压铸模具,具有温控功能、注塑参数及模内流动状态等智能控制手段制造的注塑模具等等都是智能模具。

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秘书长罗百辉曾指出,随着我国低成本人力资源难以为继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自动化和智能化制造必然要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智能模具也必将随之快速发展。用智能模具生产产品可使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更加节材、实现自动化生产和绿色制造。因此,智能模具虽然目前总量还不多,但却代表着模具技术新的发展方向,在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智能模具发展好了,必然会对促进整个模具行业水平的快速提升起到有力的带动作用,因而,在行业发展中优先发展智能模具尤为必要。

1、为新兴战略性产业服务的智能化模具:为节能环保产业服务的节能环保型模具。这类模具主要有为汽车节能减排轻量化服务的模具、通过注塑参数及模内流动状态等智能控制手段制造的高光无痕及模内装配装饰模具、叠层模具和旋转模具、多色多料注塑模具、多层共挤复合模具、多功能复合高效模具、LED新光源配套模具和高效节能电机矽钢片冲压模具等。

2、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服务的具有传感等功能的精密、超精密模具。这类模具主要有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多腔多注射头引线框架精密橡塑封装模具、电子元器件和接插件高精密高速多工位级进模、新一代电子元器件高效多列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复合高效成形模、新一代电子产品塑料零件智能成形模具、高精密多层导光板模具和物联网传感器超精密模具等。

3、为生物产业服务的医疗器械精密超精密模具。这类模具主要为通过塑料注塑参数及模内流动状态等智能控制手段制造精密超精密医疗器械注塑模具、生物及医疗产业尖端元件金属不锈钢等粉末注射模、生物芯片模具等。

4、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服务的智能化模具。这类模具主要有为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配套的大型精密冲压模具、为重型锻压设备配套的精密锻压模具、为清洁高效铸造设备配套的大型温控精密铸造模具、为非金属成型设备配套的大型精密塑料模具和高等级子午线轮胎及巨型工程胎模具、为大型数控折弯机和智能折弯机配套的大型精密数控可调试无压痕折弯模和智能折弯模具、航空航天及国防工业特殊材料成形模具及快速模具、用于航空航天及国防工业的特殊铸锻模具和特种有色金属冲压模具、动车组齿轮箱模具和超高速>300公里/小时精密轴承模具、军工产品的光学非球面镜片和特种镜片成形模具、塑料金属等材料超薄超精和微特零件的成形模具、为高端制造服务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快速高效智能成形模具等等。

5、为新能源产业服务的模具。这类模具主要有兆瓦级风力发电机新型浆叶模具和主轴模具及电机模具等。

6、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服务的模具。这类模具主要有新能源汽车电池模具、新能源汽车变速装置模具、新能源汽车以塑代钢和轻金属代钢模具、节能型汽车混合动力装置模具、汽车覆盖件热成形模具及多工位自动化冲压模具等。

据罗百辉介绍,“十二五”期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模具制造装备发展总目标是以发展智能化模具来带动高效、精密、高性能模具总体水平的提高,以满足“智能制造”配套要求来带动模具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总体水平的提高,使智能模具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为我国模具行业到2020年步入世界模具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为:

1、以智能化模具为主要代表的高效、精密、高性能模具的水平,中长期目标是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二五”期末首先要使智能化模具水平能基本满足智能制造所需。具体目标为:汽车零部件多工位自动化冲压模具占其全部冲压模具的比例从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十二五”期末的20%左右,进而达到30%左右的中长期目标;具有智能功能的热流道注塑模具占全部注塑模具的比例从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十二五”期末的40%左右,进而达到60%左右的中长期目标。

2、以智能化模具为主要代表的高效、精密、高性能模具占模具总量的比例从目前的约35%,达到“十二五”期末的40%以上,进而达到50%以上的中长期目标。

3、不断缩短模具生产周期、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和稳定性,首先达到“十二五”期末生产周期比现在缩短20%~30%,使用寿命比现在提高20%~30%,用模具制造精细化来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4、不断提高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十二五”期末使生产高效、精密、高性能模具的企业基本实现CAD/CAM/CAE/PDM一体化,并有40%以上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

5、模具自动化生产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尚处于试验实践阶段,到“十二五”期末争取有5家以上的模具企业可实现模具自动化生产,并在模具智能网络化制造技术、管理方面有重大突破。

三项重大工程

1、智能化冲压模具创新工程该工程主要内容集中在冲压模具的智能化上,工程目标是迅速提升这类模具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模具的智能化控制来实现产品的智能化生产,从而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适应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尤其是要适应智能制造的需要。

2、智能化型腔模具创新工程该工程主要内容集中在型腔模具的智能化上,工程目标是迅速提升该类模具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模具的智能化控制来实现产品的智能化生产,从而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适应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尤其是要适应智能制造的需要。

3、智能化模具产业化工程项目为使模具装备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必要组织实施智能化模具产业化工程项目来推进智能化模具的发展。智能化模具产业化工程主要是以一些技术先进、实力雄厚、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骨干企业为依托,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将智能化模具方面的创新成果应用于实际产品之中进行研发,并通过企业技术改造来实现智能模具的产业化,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完成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配套服务的重大任务。

“百变模具”研制成功

从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传来喜讯,该校以宋爱平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经过两年科技攻关,终于研制出杆系柔性成形新型模具。此套模具因为可以方便、快速地重构成百种形式的模具成形面,可以替代若干套模具。

据介绍,制造汽车、船舶、航天、航空、军工等产品中板料覆盖件时,需要大量的冲压成形模具。传统模具通常成本很高,且制造周期长。现在有了此类“百变”模具,便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与制造周期,并减少模具材料消耗,降低产品成本,特别适用于中小批量的曲面板件成形加工。

快速原型制模只需三天

模具制造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以前制造一个模具需要3个月左右,而南汽集团新技术造出模具只需3天。据了解,南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最近研发的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利用激光扫描,机器中的液体材料在三天之内可以把模型拷贝出来。这套技术价值40万美金,在华南汽集团就拥有4台。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将更多地运用到第二代,第三代名爵汽车的研究制造上。

第三篇: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前言

高速公路被誉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桥梁,是发展现代交通业的必经之路,而中国在这条路上,则迈出了非同寻常的一个个令人赞叹的脚印。我国公路从建国初的几万公里到目前的400万公里,高速公路从1984年兴建到1988年底通车的第一条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到目前拥有总里程7.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这其中的发展历程留下了几代人艰苦奋斗的足迹,凝结了无数公路建设者们的辛勤汗水。作为一名学生和未来的公路工作的从事者,我觉得我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些公路发展的历史,更要清楚地看清现状,和探讨公路事业发展的未来,这非常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开展公路方面的学习、科研和施工工作。

第一章 高速公路概念

1.1高速公路的概念和定义

公路是指联接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之间,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道路称公路。高速公路属于高等级公路。其建设情况反映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乃至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世界各国的高速公路没有统一的标准,命名也不尽相同。各国尽管对高速公路的命名不同,但都是专指有4车道以上、两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公路。此外,有不少国家对部分控制出入口、非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直达干线也称为高速公路。国际道路联合会在历年的统计年报中,把直达干线也列入高速公路范畴。从定义可以看出,一般来讲高速公路应符合下列4个条件:(1)只供汽车高速行驶;(2)设有多车道、中央分隔带,将往返交通完全隔开;(3)设有平面、立体交叉口;(4)全线封闭,出入口控制,只准汽车在规定的一些立体交叉口进出公路。

第二章世界公路发展情况

2.1世界公路发展的四个阶段

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目前世界各国的公路总长度约2000万公里,约80个国家和地区修建了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26万公里左右(此数据不太准确),其中美国、中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国高速公路里程约占世界高速公路里程的80%以上。

回顾历史,国外发达国家公路的发展大致都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现正处于第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到本世纪30年代,是各国公路的普及阶段。这期间随着汽车的大量使用,大多是在原有乡村大道的基础上,按照汽车行驶的要求进行改建与加铺路面,构成基本的道路网,达到大部分城市都能通行汽车的要求。

第二阶段从30年代到50年代,是各国公路的改善阶段。这期间由于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公路交通改善需求增长很快,各国除进一步改善公路条件外,开始考虑城市间、地区间公路有效连接,着手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的规划,英、美、德、法等国都相继提出了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干线公路发展规划,并通过立法,从法律和资金来源方面给予保障。

第三阶段从50年代到80年代,是各国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高速发展阶段。这期间各国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规划的实施与建设,并基本形成道路使用者税费体系作为公路建设资金来源的筹资模式,日本等国为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还通过组建“建设公团”修建收费道路来促进高等级公路发展。各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干线公路网,为公路运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是各国公路提高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综合发展阶段。这期间各国在已经建成发达的公路网络的基础上,维护改造已有的路桥设施和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系统,重点解决车流合理导向、车辆运行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以提高公路网综合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此外各国还特别重视公路环境设施的建设,在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和生态进行保护,如通过居民区的路段建设防噪墙等以减小汽车行驶噪音影响,又如设置鱼类和其他动物等专用通道,保证公路沿线动物的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小知识:截止2007年统计时美国是世界上拥有高速公路最多的国家,拥有约9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加拿大修建了1.65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居世界第三位;德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为1.1万多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其中德国1932年建成的波恩至科隆高速公路,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法国目前拥有1万多公里高速公路,位居世界第五位;意大利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为6300多公里;英国为3000多公里;日本已修建了60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目前,美国拥有约10万公里高速公路,居世界第一。如果按照规划建设,未来两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第三章我国公路发展现状

3.1 我国公路现状

对于拥有13亿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国家而言,交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我国政府始终把发展交通运输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政府已形成的理念是“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老百姓已形成的理念是“要想富,先修路”。

一是我国公路建设规模快速增长。到2009 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86.08 万公里,比2008 年末增加13.07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1227万公里,国道15.85 万公里,省道26.60 万公里,县道51.95 万公里,乡道101.96 万公里,专用公路6.72 万公里,村道183.00 万公里。

2009年4月中国34个省市区高速公路建设情况表

2009 年中国公路建设投资也显著增长。全社会完成公路建设投资9668.75 亿元,其中公路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21.35 亿元,路网建设完成投资3214.51 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132.88 亿元。“十五”(2001年—2005年)的5年间,全社会共完成公路交通建设投资1.98万亿元,年均增长18.7%,是“九五”期间的完成投资的2.2倍,超过了建国至2000年51年的总和。“十一五”前四年公路建设总投资达2.85万亿元,已经超过“十五”投资总和的1.44倍。

2010年高速公路高速发展,4万亿投资计划显示了强大的威力。交通运输部提供的数据显示,较09年上半年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共完成投资情况同比增长40.4%,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627亿元,同比增长49%。沿海建设完成投资297亿元,同比增长5.8%。并且,交通部首次对外公布了未来30年高速公路网络建设规划。发布的这份名为《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明确,未来30年内,中国高速公路网络将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布局方案,建设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和18条东西横线,形成“7918”网状格局,通车总里程约达8.5万公里。高速公路的高速发展必将拉动2010年的重卡自卸车、载货车和牵引车的市场销量增长。

交通部近日在北京举行了2011年交通工作会议。会议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五年新增63.9万公里。

高速公路由“十五”期末的4.1万公里发展到7.4万公里,新增3.3万公里。而2010年全年新增高速公路9200公里左右,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近一倍。

二是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从1988 年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到2010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4 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

三是农村公路建设稳步推进。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公路只有59 万公里,到2010年底,全国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345万公里。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2.7%,东中部地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4%,西部地区建制村通公路率达到98%。

四是桥隧建设举世瞩目。我国相继建成一批深水基础、大跨径、施工难度高的大桥或特大桥。2007 年,又有两座世界一流的桥梁建成通车,一座是36 公里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一座是世界上首座跨径超过1000 米的斜拉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这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已由桥梁大国步入桥梁强国。在隧道建设方面,我国相继建成了中梁山、六盘山等一批(特)长隧道。2007 年,总长18 公里秦岭终南山隧道建成,是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隧道。

第四章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规划

4.1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规划

4.1.1规划方案

交通部自2001年开始组织编制《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并于2004年底经国务院审议通过。根据《国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规划》,2010 年公路里程预计达到370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 万公里(原计划);2020 年公路网总规模达到420 万公里,高速公路将达到10万公里(原计划。按我国经济发展需求计算,届时高速公路总规模按4 车道算应达到12—13万公里左右)。根据交通部《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络相结合布局方案,我国2020 年前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大通道,由7 条首都反射线、9 条南北纵向线和18 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 网”,总规模约8.5 万公里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其中:主线6.8 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他路线约

1.7 万公里,至2010 年规划建成5-5.5 万公里(原计划),完成60%-65%。国家高速公路规划已经明确的路线在内蒙古境内有10条主线、2条联络线、1条城市绕城环线和1条机场联接线,总里程6000公里。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明确说明:“国家高速公路网是按法定程序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速公路网络。它并不是未来我国所有高速公路的总和。各省(市、自治区)围绕这个规划,还要规划修建连接国家高速公路网或主要用于地方发展需要的高速公路”。交通部于2005年2月下发《关于印发省(自治区、直辖市)高速公路规划指导意见的通知》(交规划发[2005]41号),要求各省(区、市)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各地区的高速公路规划。

4.1.2发展趋势

路桥行业一直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方向标,从1988年大陆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到现在,中国高速公路一直保持着快速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据交通部最新公布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从2005年起到2020年,国家将斥资两万亿元,新建5.1万公里高速公路,使我国国家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5万公里,这还不包括约4万公里左右的地方高速公路。未

来高速公路建设将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如果单靠国家来筹措解决显然是不现实的,必须寻找新的融资途径。高速公路公司股票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使中国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适应了公路投资发展的需要。但这仍然不能满足公路建设的资金需求。目前,资本市场上外资及社会闲置资金充足,如能有效利用这些外资和民间资本,将为高速公路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第五章我国公路市场发展分析及机遇

5.1我国公路市场发展分析

5.1.1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差距

虽然今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初步缓解了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但总体来说,我国高速公路发展仍然仍处于滞后于交通需求的状态。

第一,我国高速公路总量明显偏少。美国、加拿大国土面积与中国差不多,但高速公路已分别达到了10万公里和1.9万公里。法国国土面积仅为中国的1/17,而高速公路已达9000公里。日本国土面积很小,高速公路已达7265公里。即使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也有不小差距。

第二,高速公路未形成网络。一般来说,高速公路具有通行能力大、行车速度快、运输效益高等特点,能够形成快速、高效、安全的运输通道。我国现有的高速公路是根据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大部分项目里程较短,分布零散,没有形成长距离的运输通道,更未形成高速公路网络,因此高速公路应有的特点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难以体现。

第三,高速公路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在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干线公路上,交通拥挤情况十分严重,阻碍了商品流通和经济。

5.1.2依据国际经验,我国高速公路行业将在未来20年保持快速增长。

依据美国高速公路网发展的经验,高速公路形成网络的过程中,将同步带来车流量高速增长的时期,其后车流量增长基本与GDP的增长同步。因此,从2010年末我国完成5.5万公里,实现“东网、中联、西通”的目标,基本贯通“7918网”中的“五射两纵七横”14条主干线路开始,到2020年我国完成“7918网”所规划的所有8.5万公里的高速公路里程里的这段时间,我国高速公路都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从我国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发展来看,客货周转量在过去25年里的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基本与我国经济发展相一致,说明随着经济增长,公路客货周转量保持同步增长基本是没有问题的。

“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趋势,预计GDP年均增长7.5—8.5%。经济总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进程将以制造业规模快速扩张为主要特征,对能源、原材料需求大幅增加,市场活力增强,物流和人流加快,必然使“十二五”期间公路客货运输需求保持持续增长势头。

从长期来看,普遍预测,我国在2050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超过美国。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高速公路行业必将分享国民经济的增长。

第六章 现阶段高速公路建设情况总结

50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回顾我国公路发展历程,对比世界公路发展趋势,可以认为,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

展时期。但是,由于基础十分薄弱,我国公路建设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公路技术等级看,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还有20多万公里等外公路,等外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14.4%,西部地区更高,达到21.8%,技术等级构成仍不理想。从行政区划分布看,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公路发展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总的来看,东部地区公路密度较大,高等级公路的比例也较高,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中、西部地区水平。

因此,展望未来,近期的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公路建设的大力投入,为逐步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按照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需求,重点提高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公路技术等级,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扶持西部地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本世纪末以至下世纪初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重点,公路行业的前景明朗,大有可为。

附录一:国家高速公路规划“7918”网

1、首都放射线7条:

北京-上海、北京-台北、北京-港澳、北京-昆明、北京-拉萨、北京-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

2、南北纵向线9条:

鹤岗-大连、沈阳-海口、长春-深圳、济南-广州、大庆-广州、二连浩特-广州、包头-茂名、兰州-海口、重庆-昆明。

3、东西横向线18条:

绥芬河-满洲里、珲春-乌兰浩特、丹东-锡林浩特、荣成-乌海、青岛-银川、青岛-兰州、连云港-霍尔果斯、南京-洛阳、上海-西安、上海-成都、上海-重庆、杭州-瑞丽、上海-昆明、福州-银川、泉州-南宁、厦门-成都、汕头-昆明、广州-昆明。

此外,规划方案还包括:

辽中环线、成渝环线、海南环线、珠三角环线、杭州湾环线共5条地区性环线,2段并行线和30余段联络线。

附录二:五射两纵七横14条路

北京-上海、北京-福州、北京-港澳、北京-昆明、北京-哈尔滨,沈阳-海口、包头-茂名,青岛-银川、南京-洛阳、上海-西安、上海-重庆、上海-昆明、福州-银川、广州-昆明。

第四篇:浅谈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推荐)

浅谈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

【摘 要】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活动。我国古代自孔子时期

就开始了教育的发展,随后而来的官学到私学,中国的教育发展同国外一

样,先后经历了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的种种历程,这其中,有传承,有改

变,也有新的发展。当今社会,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新的方式,不断变换的引导着教育发展多

元化的趋势。本文旨在对教育发展历程的总结中,对于我国教育现状提出

了一些解决的方式并提出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指出创新并且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也能更好的继承教育的发展,不断前进。

【关键词】科技创新教育现状发展历程未来教育

绪 论

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风靡于而今世界的各个角落时,随其而来的是各个国家或者说整个社会对于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产业的一种深切关注,因为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一种代表性的表现形式,而教育事业作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一种前提条件,这样的社会境况对于它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会。

传统意义上认为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而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在我国,对于教育的关注,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潮流性的话题,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这就意味着,教育这一话题也随之有着深远的历史,随着文化的前进,不断地更新变革。近些年,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我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教育制度、体制、方式等多方面也在与时俱进。今天,我们能看到一些详细的,优质的教育①① 百度百科

方案,正是我们的教育成熟的结晶,当然这之中还有许多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的东西和要素,需要我们用很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一在变化发展中前行的伟大事业。

社会发展背景不同,各个区域的教育状况和形式也不尽然相同,以我国为实例,在我国古代,原本没有文字的产生,人们从远古时期的打猎,到刀耕火种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进步,不仅表现在劳动分工上,更重要的是,人们学会了,用文字去记录信息,也正是由于文字的出现,为日益繁复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造成了产生学校的现实需要,因为要掌握文字和由文字保存下来的社会经验,就更加需要专门的指导和学习,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也就随之而起。

一、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状况

我国素来有“教育大国”的称号,孔夫子的名号已经响彻国内外,然而对于我国现今教育问题发展的局面,我们却要为此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无论是素质教育阶段还是大学教育都似乎进入到一种比较尴尬的局面。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愿意用习惯性的眼光来审视教育,认为教育之重在于“教”,所以“填鸭式教学”才得以成为普遍现象生存于传统的意识形态中。而当教育成为一种义务在大众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各种关于教育的言论便出现于社会舆论中。

1、传统教育方式的发展状况

当下,我国的课堂教学,从小学到大学,甚至是研究生,虽然一直在强调启发式、研究式,但实际上主要的还是灌输式占据主流,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的,课下是闲散的,造成了无所大收获的局面。纵观我国的教学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自主式的学习方式已经推广多年,但是传统教育模式,即填鸭式得教学模式或多或少的束缚了青年学生的创新型发展思维,大多数学生局限于传统思维的教条式发展,不懂得举一反三,不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滞后性使我们的教育呈现一种完全的制度化,模式化,少了活力和动力,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存在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之路上的一个顽固的绊脚石。我国基础教育过程中,总是在追求教育教学质量,通过集中式教学,采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教育办学质量,这极大的限制了学生自身的特质,忽略了素质教育的问题,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四十五分钟只有老师发挥光热的身影,却没有学生的发展空间,长此以往,在学生的世界中,会错误的认为老师会安排好一切,他们只是原封不动的将老师所教的东西复制到自己的笔记中,形成一种对老师的依赖,所以会出现很多这样的结果,比如,老师进行了一节课堂测验,只是将自己所讲的东西进行了一个形式的转变,即“换汤不换药”,可是学生却会茫然的不知所措,觉得老师没讲过,自己不会答。

2、教育发展区域间不平衡以及“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由于地区间经济状况的不同,导致办学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造成了不同地区学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不同;而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也使得学生接受到的教育有所不同。虽然教育只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基于不公平入学条件毕业出来的学生,社会很难区分其真实水准,从而导致就业竞争的不公平。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似乎存在“品牌劣势”某沿海城市在举办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时,甚至打出“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谢绝入内”的标语,严重破坏了就业竞争的公平性。还有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发达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的高考招生分数远低于其他省区,这势必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公。

二、针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所需要做出的改变

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在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改革也成了一个必然的趋势,教育改革开始在关注个人的自身价值以及全面发展的问题,并且在现代教育的影响下,传统教学的方式从教师指导和教学的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弊端,由此革新教学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被重视。

1、针对于教学方式的改革

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出现是教育改革中一个很好的举措,我们可以在新教材中找到很多具有现实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并且会留给学生自主创新的空间,以此类练习来展示学生的思考创新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实际操作平台,使学生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以实践过程展现出来;这就尊重了学生,还给了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社会讲求的是全面的人才,这需要学生除了学习以外,还要能够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彰显自己的个性优点,这样既可以为服务于社会,同时可以使个人价值得到体现。新课标的改革也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如果主体失去了前进的兴趣,那么向导说再多做再多都是徒劳,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应该给学生自由,尊重他们,学生之间由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会有参差不齐的水平,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老师不应该只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必须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潜在能力和能否有效将老师所讲的内容消化。给他们自由

发挥的空间,才会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某方面上的突出能力显现出来,使学生受到鼓励,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才可得到加强。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是教育改革中很关键的一步。

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能否很好的交流也是教育改革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关键环节,课本上的东西往往只是一种范例,作为老师,应该运用一些技巧性的教学新方法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而学生,也应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无论是在课内外,都应扩大自己的视野,不让自己完全被课本所束缚,并且是否能将所学的东西运用的实际生活中也是学生是否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实践创新的一个能力的体现。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思多问,老师多启发多方式的解决学生思想中的疑难杂症,学生老师共同合作,整理经验,才会达到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得到“共赢”的结果。

2、如何促进不同区域教育发展的协调性以及改变“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在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边远山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拉近地区教育的距离,使东、西部地区以及城乡之间教育经费的投入处于一个相对协调的状态,而在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中,这也是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帮助,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在三级教育上生均投入相差过大,导致了教育投资内部结构的不合理,这就需要一定的调整,而且对于技术教育的投入也应有一定的力度,而不应该只是一味的增强高等教育的投入。

三、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综合国力的较量已经发展成为经济实力的较量。我们可以认知到,面对今天的信息化社会,创新型人才已经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所要培养的重要对象,创新对于任何一种事物或者机制来说,都是促使其历史车轮源源不断向前迈进的动力。

1、发展创新型人才

在世界上,经济实力的较量就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纵观世界上的各个发达国家以及综合能力强劲的大国,教育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项长期任务。不能否认的是,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能够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的创新体系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保障,只有当文化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实力增强,才能够在国际上的综合能力竞争中脱颖而出。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型人才正以前所未有的时代需求推进着国家的自主创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说,创新型人才必须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具备良好的献身精神和进取意识、强烈的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等可贵的创新品

质。具备了这样一种品质,才能够有为求真知、求新知而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大无畏勇气,才能构成创新型人才的强大精神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所以,发展和壮大教育事业就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必须做好的长期工作。

2、网络教育的发展以及多媒体的运用

如今,站在时代前沿的我们这一代人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突飞猛进的时代,网络教育走进社会大众的视野,逐渐的也似乎成为了未来全球化形势下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已经明确的认识到当人类进入网络教育时期,教育的对象,教育的组织形式以及教育的目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的,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必须得到转型。只有教学方式和受教育的对象的接收方式相吻合,孩子们才能够得到更大的收获,获得更好的教育。①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化的时代,而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教育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近年来,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重视。由于多媒体能够形象、直观、大容量反映教学内容的特点,从而使课堂教学能够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真正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在当前的生活中,我们已经或多或少的接触到一些有关网络教育的知识,但我们所能认知到的只是局域性的,面对未来的世界,我们还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了解网络教育的深层体系,从而知道我们的教育走向一种具有时代性的方向中。

3、发展现代教育,构建新型教学机构

所谓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就是其中的时代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应对改革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时代的特点进行改革,使之顺应潮流。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做到培养出来的人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同时师资力量包括校长都要具有应对具有时代特征的同学的能力,课程和教材内容的设定更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和特征。

对于现代教育来说,需要的是以个人的吸收能力为基础的,人不单单再是传统观念所认为的生产主体,更重要的是要发展个人的潜力,并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急需解决的任务。目前世界各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普遍提出:要大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要以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作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要以国际化、信息化为背景重新制定改革方略;要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要充分认识教师素质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积极倡导和①②马和民,吴瑞君.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30)

曹青阳.教育现代化与教育情报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8)

探索教育转型与具体教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对于教育改革的成功进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机构,培育和创造未来教育的新型模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机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对于教育将会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

结 论

对于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一个重要体现。要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就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做大文章,既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又要积极陶冶文化素养;既要努力增加知识积累与储备,又要积极加强品德修养;既要努力锻炼强健体魄,又要积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在教育这条无尽无止的大路上,我们必须坚守好绝对的心理素质,披荆斩棘的前进着,前方的道路永远是光明且充满阻碍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毫不松懈的在这条改革之路上不断努力前行,才能看到最终的阳光灿烂。

21世纪是我们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世纪,是寄托我们美好梦想的知识经济时代。当跨进这一崭新的历史时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既充满了机遇,又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既有高科技的挑战,同时又会面临着生态破坏、道德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①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教育必须肩负起培养新型人才的重任。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更加告诉我们,未来的教育发展,将会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前进,未来需要新型人才,需要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来贡献于社会,造福于世界,以一个迅速适应新的发展模式的身份参加的教育过程以及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将个人价值以及能力发展到最大化。以一个发展的眼光来关注教育事业,使其朝着一个融合理想与现实意义的方向有节奏性的前进!

①丁刚.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M].北京:教育学科出版社,2000(100)

第五篇:我国日光温室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课程小论文

我国日光温室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作者:*** 指导教师:***(***业大学*学院 20**级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1班 合肥 23****6)

摘要:本文对中国日光温室产业的起源历史与现状、历史性贡献、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前景等做了简单的探讨,通过与国外先进的日光温室技术的对比显现出国内日光温室技术的现状,并进一步明确了日光温室产业的历史地位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日光温室 发展历史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origins of Chinese solar greenhouse industry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of the main problems, prospects, and so do a simple discussion with foreign advanced technology contrast Greenhouse Greenhouse technology showing the status of domestic and further defined the greenhouse industry, historical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Keywords:Greenhouse History Development Status Trends

1、绪论

日光温室是80 年代在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蔬菜栽培设施, 它兼有塑料大棚和加温温室的优点, 可以在不加温或少量加温的条件下在北方越冬生产果菜类, 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在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持的由14 个省市组成的技术协作推广网的推动下, 发展很快, 到2012年初, 全国日光温室已发展到27万亩, 日光温室的大量发展使我国北方城镇冬春季鲜菜供应状况有了很大改观, 同时节约了大量煤炭资源, 免除了大气污染, 减轻了“ 南菜北运”的运输压力。它的发展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使北方许多农村变“冬闲” 为“冬忙” , 农民收人有了很大提高, 在一些地区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日光温室产业作为我国设施农业产业中的主体,近年来已成为农业种植业中效益最高的产业,它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蔬菜淡季供应、增加农民收入、节约能源、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安置就业、避免温室加温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稳定社会等均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我国日光温室产业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

[键入文字]

课程小论文

2.1我国日光温室产业的发展的历史

我国日光温室发展可以分为初创时期、大规模发展初期、全面提升与发展期和现代化发展期4个阶段。

日光温室初创时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辽宁省海城市感王镇和瓦房店市复州城镇开始利用日光温室生产冬春鲜细蔬菜。直到20世纪30 年代后期传到鞍山郊区。这一时期日光温室主要是土木结构玻璃温室,山墙和后墙用土垒成或用草泥垛成,后屋面用柁和檩构成屋架,柁下用柱支撑,3m一柁,故3m一开间;屋架上用秫秸和草泥覆盖,前屋面玻璃覆盖,晚间用纸被、草苫保温。这一生产方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

日光温室大规模发展初期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末期。这一时期首先是从辽宁省海城市感王镇和瓦房店市复州城镇的农家庭院开始的,逐渐发展到农田。此时的日光温室结构主要采用竹木结构,拱圆形或一坡一立式,典型结构有海城感王式、瓦房店琴弦式和鞍1型日光温室,日光温室前屋面覆盖材料开始由玻璃改为塑料薄膜,其中海城感王式和鞍1型日光温室被称为第一代普通型日光温室,到20世纪80末期,已推广第一代普通型日光温室2万km2。

全面提升与发展期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直到本世纪初期。这一时期大面积推广第一代和第二代节能型日光温室,其中前期大面积推广了以瓦房店琴弦式为代表的第一代节能型日光温室,各地在这种类型的基础上研发出其他适于当地的类型;后期大面积推广了以辽沈1型为代表的第二代型节能型日光温室,同样各地在这种类型的基础上研发出其他适于当地的类型。这一时期使日光温室实现了两个飞跃,一是面积上的飞跃!全国推广面积达到50 万hm,其中日光温室发源地辽宁约10万hm2;二是日光温室结构性能和配套技术上的飞跃,实现在最低气温-25c地区少加温生产喜温果菜并获得高产突破。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鲜细菜供应问题,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成为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

2.2我国日光温室产业的发展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日光温室为主体的设施园艺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03年底,全国含小拱棚的园艺设施面积已达250余万公顷,其中大型连栋温室仅有700公顷左右,而日光温室面积达60余万公顷左右,占温室和大棚等大型设施总面积的50%左右,东北地区约占整个温室和大棚面积的80%左右。温室和大棚等大型设施占世界设施农业生产面积的85%以上。目前日光温室总面积的95%以上仍以生产蔬菜为主,但近年来日光温室果树、花卉等种植业及养殖业也在快速发展"。日光温室发源地辽宁省的设施园艺面积22.5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4%,而设施蔬菜面积20.1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8%。

目前我国生产上应用的日光温室类型多样,即普通日光温室、第一代节能型日光温室、第二代节能型日光温室、第三代节能型日光温室同时存在。其中仍以竹木结构普通型日光温室居多,第一代和第二代节能型日光温室大约占35%--45%,第三代节能型日光温室甚少,不加温温室类型占总量的95%以上。第二代和第三代节能型日光温室的保温、加温、放风、灌溉、施肥等环境调控设施设备不断完[键入文字]

课程小论文

善,热风加温系统$电动卷帘保温系统、放风系统、滴灌系统等开始广泛应用,个别温室开始了简单的环境自动监测与控制。

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种类已超过100种。西甜瓜、山野菜以及国外珍稀蔬菜和南方蔬菜的种植已经超过80种,形成了冬春茬、春夏茬、秋冬茬、春茬、秋茬、秋冬春夏周年生产茬等栽培制度。日光温室果树栽培种类主要有葡萄、草莓、大樱桃、桃、李、杏等。日光温室花卉栽培种类主要有百合、月季、非洲菊、菊花、杜鹃、大花惠兰以及其他盆花等。

目前每平方米日光温室的平均造价15--100 元,生产成本为7--30元,纯收益5--25元。据辽宁调查结果,造价最高日光温室的收益最高,造价最低日光温室的收益最低,也就是说,投资少,温室性能不,效益也低。

3、我国日光温室产业的发展趋势

3.1 发展方向

3.1.1 以经济效益为中,!因地制宜,发展日光温室生产多样性与专业化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气候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及市场千差万别,因此,日光温室发展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这一原则包含市场、环境和效益等方面!即)需要遵循市场规律、环境适宜和经济产投比高原则。当然日光温室生产布局需要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对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进行调查和科学评价后加以确定,日光温室发展需要根据各种作物对环境和技术的要求,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实行专业化生产和多样性生产的结合,专业化生产是要突出特色、打出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多样性生产是要适应地区环境、技术、社会经济等特点,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就全国而言,要实行包括养殖在内的养殖种类、种植种类、经营方式、种植茬口等的多样化,而就一个生产区域和生产单位而言应实行专业化,当然,一个地区究竟如何发展,需要在研究的基础上来确定,就温室类型而言,从宏观角度看,根据目前一些研究和生产实践的结果,在最低气温-20c以下的我国北方大面积地区,不应大面积发展大型连栋温室,而应以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主

3.1.2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日光温室生产的产业化和现代化

近20年来我国日光温室生产面积不断扩大,生产技术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最低气温-20c条件下基本不加温可以生产喜温果菜,开创了世界高寒地区不加温生产喜温果菜的先例。但是,我国的设施生产水平还很低,距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差甚远。然而,日光温室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目前一家一户的小规模作坊式生产经营方式很难全面提升其生产整体水平,因此,有必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日光温室的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这是未来5~15年内我国设施农业领域的核心问题。3.2 发展研究重点

以替代耕地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农业能源短缺为核心,以节能、节水、清洁、安全、优质、高效、高产人工营养介质栽培技术为关键,以实现无区域限制优质和无害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工厂化生产为目标。重点开展如下10个方面研究。

①现代日光温室结构优化及环境控制技术重点研究现代日光温室的全季节自动化环境控制技术。

[键入文字]

课程小论文

②日光温室园艺作物专用品种引进与选育,以抗逆、优质、高产为核心、重点创制一批耐低温、高温、弱光、抗病、优质、高产园艺作物育种材料、并选育一批优良专用品种。

③日光温室园艺作物有害生物安全控制关键技术,以对日光温室园艺作物危害严重、安全性影响较大的病虫害为主要控制对象,兼顾其他病虫,重点研究设施蔬菜有害生物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组建设施蔬菜有害生物安全控制技术体系。

④主要日光温室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及相关因子的信息采集与模拟模型

⑤基于作物生长发育模型的日光温室园艺作物专家管理系统研制

⑥日光温室园艺作物优质、安全、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

⑦日光温室园艺作物土壤可持续利用及水肥精准管理核心技术

⑧基于植物诱导抗性机制的日光温室园艺作物抗逆调控技术

⑨日光温室主要园艺作物优质栽培基础与技术研究

⑩日光温室蔬菜低成本新型无土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参考文献 潘景泉.我国日光温室的发展:【学位论文】,新疆:石河子农学院学报,1996 2 李天来.我国日光温室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学位论文】,沈阳: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 3 肖林刚,王彦,邹平,史慧锋,曹新伟.温室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 4 张真和,李建伟.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态势及问题探讨【J】,中国蔬菜,1999 5 周绪元,王献杰,李晓晖.日光温室蔬菜发展及现代化初探【J】,山东蔬菜,2001 6 郜庆炉,梁云娟,段爱旺.日光温室内光照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学位论文】,农业工程学报,2003 7 刘建,周长吉.日光温室结构优化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学位论文】,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 8 陈青云.日光温室的实践与理论【学位论文】,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 9 郭举国,李忠宁,郑芳芳.日光温室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兰州:甘肃林业出版社,2009 10 全国日光温室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沈召开 温室园艺,2005 张福墁.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提升我国设施园艺现代化水平【J】沈阳: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 12 李天来.论我国日光温室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战略性调整【学位论文】北京:农业工程学报,2003 13 王宏丽,李凯,代亚丽,李良晨.节能日光温室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学位论文】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 14 申茂向,何革华,张平.荷兰设施农业的考察与中国工厂化农业建设的思考【J】农业工程学报,2000

[键入文字]

课程小论文 李保明,施正香.设施农业工程工艺与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15--344

[键入文字]

下载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 农村经济......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公金Q1041学号:100306008姓名:陶驰我国保险业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By 陶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经济时期。加入WTO以后,我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

    OLED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OLED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前言: “绿色照明”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对节约电能、保护环境的照明系统的形象性说法。绿色照明的科学定义为:绿色照明是指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采......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对策 08级会计2班 js0842233 赵玥 【摘要】融资困难是当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这一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不仅关系到中小企业......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机遇及未来趋势分析(精选合集)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机遇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中药都以其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

    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的历史及未来发展

    海洋调查与观测课程考核论文 题目: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的历史及未来发展 姓名:学号: 分数: 2010年4月25日 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的历史及未来发展 摘 要: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的世界第......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具有“三高”、“三新”的特点。“三高”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具有“三高”、“三新”的特点。“三高”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