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戈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12:1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补戈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补戈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研报告》。

第一篇:补戈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研报告

补戈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研报告

利用假期,我进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此次活动的地点是我的家乡补戈村。补戈村位于白岩乡西南部,是白岩乡的南大门,交通便利,其地势东部高、西部低,属于山地地形。东接白岩村、桥六村,南邻植木村,西与马颈坳接壤,北部与毛坪相交,全村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1人,261户,劳动力616人,苗族157人,土家族731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的74%。全村总面积 6.26平方公里.其中稻田面积612亩,早地360亩,山林面积3844.5亩.主要物产有椪柑、板栗、苗木林,是全乡的首富村

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了解基层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做法,近几年我国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在农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传播科学文化和现代文明;三是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几年前,补戈村给人的印象是乱七八糟。道路破烂,房屋凌乱,村容村貌难置可否;垃圾横道,荒狗满街,村风村纪一塌糊涂。一. 补戈村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近几年,补戈村在上级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将美化环境与发展经济有机结合,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大力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补戈村立足本村实际,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瞄准市场,因地制宜,积极引导村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培育特色产业。

一确保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到农户

积极解决农村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对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和政策、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实行公示制。做好农村五保户补助资金的发放,粮食直补款的发放等。

二、强化设施建设,夯实远教基础。

一是通讯设施覆盖全村,实现通信无盲区。白岩、紫新、毛坪、雅沙4座移动通讯塔、两座联通通讯塔、两座电信塔相继开通投入使用,手机信号覆盖全村,基本实现通讯无盲区;二是农村生活用电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白岩乡境内110千伏高压线路改造工作已完工,村农网改造已经完成。三是修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今年计划修建两座新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目前已完成选址和三通一平工作,保证远教办公场地标准化、规范化。

三、强化干部管理,提高干部素质。

一是完善远教管理学用制度。制定出台《白岩乡远教管理学用规章制度》的干部必读条例,内容包括干部作风、工作效能、遵守纪律等十三大项四十小项。二是加大督查力度。组建督查组,每星期对干部下村、干部驻乡等到岗到位情况分别督查三次,对督查不到位的,将对督查组进行现金处罚,被督查人员工作不到位的,除现金处罚外,并记旷工一次。三是实行工作销号制。针对每次布置的工作任务,完成工作情况在每周星期一干部例会进行通报,做到奖罚分明。

四、以远教为依托,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远教平台加强学习,强化红星视频学用,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药材、柑积和蔬菜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得到发展和巩固。一是药材开发进一步夯实。依托湘泉制药,成立了吉首市亿利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推行“支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药材种植,目前檀木园艺场种植的药材有丹参、吴茱萸、黄柏、金银花等10余个品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作社每年还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机会。二是碰柑产业不断壮大。成立了“白岩柑积协会”,加大开发和培管指导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提升果实品质,在补戈村建立100亩修剪示范片。三是公害蔬菜产业进一步巩固。利用气候环境和交通便利优势,着力抓好补戈村的无公害商品菜开发,农户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开发面积已达800余亩,已纳入全市“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四是积极招商引资。湖南吉首港王生态科技观光示范园建在该市白岩乡补戈村,总投资为1300万元。生态科技示范园占地320多亩,其中包括科技果园、科技花园、科技示范区、特种动物养殖区、特色作物区、科技农业示范区及科技示范园绿色走廊、药材基地。另外还有旅游景点、餐饮娱乐设施等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预计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150万元,可解决100多人再就业,实现农民增收。

补戈村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一)硬化通村道路

吉首市白岩乡补戈村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村道硬化资金缺口和质量监管问题,让村民自己决定村道硬化事宜,并把硬化工程筹资权、资金监管权、材料采购权、工程质量监督权等都交给村民自己监督。在实际操作中,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将村道硬化任务分解到组到户,调动村民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变“要我修路”为“我要修路”,整个村道硬化工期中村民主动投工投劳240余个。

(二)重视基础教育,完善完小 2005年底,建设项目相继完工,经上级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完善了各项配套设施建设,进行了校园美化、亮化和绿化。高4层、使用面积达到1095m2的综合楼内设立了艺体室、美术室、电脑室、远程室、教工之家等多功能室。食堂内200m2的用餐大厅洁净、敞亮,4层楼高的学生寝室窗明几净。

(三)加强文娱建设,倡导健康生活

向全村开放校属篮球场和乒乓球台。

(四)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居住环境

依村民居住情况设立垃圾堆放点,并设专人对村主干道进行定期护理,修通自来水,重建村卫生所,拆除村委旧房建成新门店。

(五)加大绿化面积,改善村容村貌

道路两旁栽种绿化树木,村容村貌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推动了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二. 补戈村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补戈村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村民心中的美好愿望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文化建设欠缺

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对农村的文化教育投入,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学习的机会。适时的为村民免费提供一些技术培训,开展一些体育,文娱活动丰富农民的生活。

(二)农民增收渠道不广

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补戈村村民的收入是比较单一的。因此,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引进新品种,扩大桃、李等农作物种植面积,积极扶持大棚蔬菜等特色产品的种植,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土地产出效率。

(三)农业生产条件仍然比较落后

补戈村的农业生产条件还是比较落后的,尚不具备有效预防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基础设备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重点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争取对土地、道路、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进行集中处理。

(四)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不够到位

现在,在村民的思想中仍然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以及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针对这一问题,村委可以通过扎实开展村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村级党组织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来提高广大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使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不安于现状,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三. 结束语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未来的补戈村应该是一个新农村的面貌:生产有了很好的发展,村民的生活很宽裕,我们的村容很整洁,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我们的经济来源是现代农业,更符合市场要求,我们的旅游肯定会上一个很大的台阶,村里村外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社会实践匆匆结束了,让我收获最多的是,学会了如何去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去做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新农村建设是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才可以实现的。让我明白:在校大学生只有不断的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住脚,驶向成功的彼岸。在今后的军校学习生活中,我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刻苦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调研

根据学校寒假实践活动安排,我采取入村串户,走访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对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等各个问题进行了仔细的调查研究,结合各位领导调研情况,形成了如何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调研报告,现汇报如下:

(一)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全镇有308国道,济青高速,济青铁路穿镇而过,各村至少有一条通村公路,全镇50%以上村间街道已水泥硬化;人畜饮水工程还亟待改善,水利设施破毁严重。固定电话、电视卫星接收设备,闭路电视、移动电话信号履盖全镇。

(二)农村相关惠民政策有效落实:符合政策的老、弱、病、残等丧失劳动能力的城镇、农村部分人员,通过民政部门给予每人每月发放低保金、大米等解决了温饱问题。2009年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以上。多年努力,教育通过了“两基”验收,学校的素质教育不断得到提高,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在村民重视后代教育同时,农村生育观念逐年转变。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2008年,村“两委”换届后,全镇22个村村两委组织健全,各村党支部狠抓自身建设成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作风扎实、群众信服的干部队伍,坚持按照“五个好”来把党组织建设好,始终坚持“五村、两规范”的要求,大胆谋划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早日致富路子。但个别村仍村组织主要领导之间仍存在一定矛盾。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经调查表明,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因

素依然很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的新问题和情况亟待解决。

(一)群众的思想意识落后。群众的科学发展意识不高,“靠天吃饭”的思想严重,迷信思想没完全消除,创业干劲不足,有能力的富裕农户帮扶奉献精神不高,对政府存在依赖性强,法制意识淡薄,对政策理解不透,居半知半解群众较多,执意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妊娠期躲避现象尚有少数发生。

(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程度低,农民生活水平参差不齐,经营科技含量不够高,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特色产业和生态产品太少,规模还不大,全镇群众大多数还以传统粮食种植为主要收入,增收路子窄,增收难度大。

(三)交通特别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土地承包到户后,水利设施没有得到及时维修,再加上人为破坏严重,各村人畜饮水、抗旱井许多需重新维修,新打,灌溉渠道也需大量维修或重建。部分村居住分散,一条通村路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一半以上的村间街道也未硬化。

(四)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技能低。在思想上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创新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稍有文化的村民绝大部分外出务工,青壮劳动力素质剧降,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接受新事物、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受到阻碍,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党员老龄化现象严重,无法起到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且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年青村民基本是常年外出务工,培养新的年青入党积极分子和有作为的农村后备干部工作难度加大;二是干部创新意识不强,部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停留于行政式,思想僵化,工作被动;三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大多农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又疏于学习,对发展农村经济能力不强;四是农村干部待遇仍然偏低,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三、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后主要任务:

在认真分析以上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镇镇情和各村村情,要促进我镇新农村建设上举步伐,必须破解制约镇村经济发展瓶颈,提高生产力,拓宽农民增收路子,改善基础设施,千方百计提高群众素质,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此,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思路和“当年启动、三年见效、五年变样”的目标,将新农村建设分阶段有序推进。

(一)突出农民增收,加快经济全面发展。

加大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致富本领,提高农民素质,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力度,使80%的农户参加过实用技术培训,每户农民掌握1门以上的实用技术。

三是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网络,完善农业服务中心的服务、信息共享、科技资料供应的功能,充分发挥农村“八大员”作用,建立乡级远程科技培训系统,90%的村通远程科技培训点,95%的大户通电脑宽带网络。建立包括流通在内的各类特色农产品协会,80%的农户有参加各类协会,协会成为农业产业化和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载体。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实施“沃土工程”,测土配肥,增加土地肥力,提高粮食单产,85%的耕地实现耕种收机械化,60%的农产品有一定的科技含量。

四是狠抓招商引资,强化项目带动。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五是借助我镇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事业。提高旅游品位,带动我镇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镇财政和农民收入。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加快中心村的规划编制。编制要科学、有特色、重实效。

二是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切实加强耕地保护,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利水电改造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商品粮基地等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改善农村旧环境,展示农村新面貌。

一是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开展“整治村镇卫生、优化人居环境”主题活动,实施“一建三清四改”(建沼气池,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工程,治理脏乱差,优化人居环境

二是改善农村综合治理环境。完善综治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创建工作,建立各种防控体系,健全群众矛盾调处机制,历史遗留矛盾逐年解决,越级上访、重复上访、集体上访和重大群体性事件明显减少,农村安定稳定和谐。村民知法懂法,违法现象逐年下降。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事故全面减少

三是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文明示范户”、“文明示范村”、“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孝敬公婆好媳妇”等评定活动;抓移风易俗,自觉执行火化,红白喜事从简,不赌博不打架斗殴,倡导文明新风尚;开展诚信创建活动,普及农村信用小额贷款。

四是加快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完善乡文化中心站的运作,健全村级文化俱乐部、“三校”、户代表议事室、多功能室(政策知情室、村民议政室、宣传教育室、文化娱乐室)、电影放映点、体育健身点的建设。

五是健全农村商业便民服务网络。鼓励供销合作社、邮政系统和其他商贸企业,逐步延伸网络到各自然村设置代销站、点,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安全放心便捷的生产生活资料、农资、报刊书籍及各类便民代办服务,使群众足不出户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商业网络带来的便捷和服务。

六是优化居住生态环境。实施绿化工程,保护田园风光,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绿化;亮化村落,新建新村建设工程要配套路灯,村庄主干道力争安装路灯;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农户门前无杂物堆放,家中干净明亮整洁。

(四)抓基层打基础,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以“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为载体,实施“六健全一深化”,建立健全民主选举制度、民主议事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民主理财制度、党内民主集中制度,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和农村工作机制创新。

一是加强班子建设。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镇村两级党组织要实现 “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继续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党员继续实行“党员底线管理”,对干部实行群众评议制度;“两委”班子做到工作规范化、村务工作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

二是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完善村帐乡托管、委托招投标制度,大力推行“户代表会议制度”和重大村务决策群众听证制度,村务财务按要求公开到位。

三是加强村民自治管理。引导成立多种协会,健全落实《村规民约》,健全完善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一事一议”制度。

第三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村是**市重要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早在1929年该村就有200多人参加历史闻名的上梅第二次民众暴动,为建立**特别支部做出重大贡献。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686户、2594人、1290个劳动力,其中外出务工人员460人,占总劳动力的35.66%,高中以上文化的140人、初中652人、小学1214人。耕地面积5845亩、山林地面积25000亩。2005年粮食总产量269.9万公斤,生产总值910万元,人均纯收入3050元。村财年固定收入14万元左右,集体债务己基本偿还。在本市的老区村中该村的经济发展属于中上或较好的水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给回潭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机遇。回潭地处“闽北经济开发区”的腹地,它与正在开发建设的浦南、武邵、宁武三条高速公路的五夫、兴田、将口等处互通口,以及横南铁路的将口站、兴田站都只有几个公里之距离,实属商家必争之地。

回潭人长期保持了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村风文明,村民素质较好,民心稳定,干群关系密切,多年来全村没有出现过恶性案件,实现五年来全村没有在押人员。

二、当前发展现状与分析1、2006年的经济生产情况

全村的主要产业:(1)种植业以粮食、烟叶为主,今年种植烟叶面积近1000亩(目前为全市最大的烟叶村之一),平均亩产值约1500元,水稻面积4800多亩。此外,经济作物有竹荪、莲子、蔬菜等;(2)加工业。大米加工厂年加工稻谷量达2000万斤以上,其中多半数靠吸收周边乡、村的原料;(3)矿产业。萤石矿年上交村财3.5万元,上交镇财13.5万元;(4)改山造田520亩,现租赁给南平延潭公司作为育苗基地,每年村财收取租金5.5万元;(5)服务业。组建种烟专业劳服公司、机械耕作服务队、汽车运输队等;(6)积极转移剩余劳力。全年外出劳务约达500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38、76%,全年可得劳务收入200万元以上。从目前农民生活水平排比来看,较富裕的约有137户,占20%;较贫困的约有205户,占30%。

2、回潭村2005农户收支典型调查对比表

单位:户、人、万元类型户数人口劳动力种养

业收

入加工

业收

入劳务

收入其它

收入总收入合计生产

费总

支出占总

产值

%全年

总支

出占总

收入

%资本积累率 %食品费用(元)占%平均/人

(元)教育费用

(元)占%医疗费用

(元)占%人均

(元)衣着费用

(元)占%人均

(元)富裕型10432123.715011.31.9187.555.7929.76111.659.5340.5663405.041542280001.5230001.5535328001.75554贫困型10

3293.5301.640.765.91.5225.75.3690.19.52020045.963145007.636006.111221003.5065.6

(紧接上表)

文化娱乐(元)占

%人均(元)交通费

用(元)占

%人均

(元)人情往来(元)占

%人均

(元)通讯费用(元)占

%人均

(元)100000.53233251001.32331276006.82954471002.510956501.102014502.54526004.481000

从上表对比可以看出,贫困户与富裕户之间的差别在于:(1)

家庭劳动力少或素质差异大。从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同样的10户人家,富裕户每个劳力负担人口为1:2;而贫困户每个劳力负担人口则为1:3.5;富裕户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的生产总值为89273元/年(如果扣除其中的一个富裕大户,较有代表性的数额为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生产总值为20818元/年);而贫困户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的生产总值才6583元/年;(2)贫困户只靠单一性的低、小、粗的种养方式,参与工副业生产的能力也很缺乏,年收入的90%都用于当年的生活开支,资本积累率才9.5%,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而富裕户的资本积累率为40.5%。这就可以看出:贫困户将继续处于贫困线上的艰苦奋斗,而富裕户则将如虎添翼(他们已基本完成原始积累),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笔者认为这就是农村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3)从食品支出、教育费用、医疗费用、衣着消费的支出比例也可看出问题。富裕户组的食品总支出66340元,其恩格尔系数是5.04%,平均为1342元/年、人;而贫困组的食品总支出20200元,其恩格尔系数是45.9%,平均只有631元/年、人。教育费用总支出:富裕组28000元,占净收入的1.3%,平均651元/年、人;而贫困组的总支出4500元,却占净收入的7.6%,平均才140.6元/年、人。医疗费用支出:富裕组23000元,占净收入的1.5%,人均535元/年、人;贫困组的支出3600元,占净收入的6.1%,人均112元/年、人。衣着费用总支出:富裕组32800元,占净收入的1.75%,平均554元/年、人;贫困组2100元,占年净收入的3.5%,平均65.6元/年、人。文化娱乐费用总支出:富裕组10000元,占年净收入的0.53%,平均233元/年、人;贫困组650元,占净收入的1.1%,平均20元/年、人。交通费用总支出:富裕组25100元,占净收入的1.3%,平均223元/年、人;贫困组1450元,占净收入的2.5%,平均45元/年、人。人情往来费用:富裕组127600元,占净收入的6.8%,平均2954元/年、人;贫困组2600元,占净收入的4.4%,平均81元/年、人。通讯费用总支出:富裕组47100元,占净收入的2.5%,平均1095元/年、人;贫困组则基本为零支出。由此可见,当前老区农村的贫困农户,他们由于经济总量的收入低,所以在生活食品支出、教育费用投入、医疗费用支出、衣着费用支出、文化娱乐支出、交通费用支出等方面,虽然支出总量占自己净收入的比例都比富裕组高,但生活质量却比富裕组要低得多。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人情交往(公共关系)、通讯工具等要素,富裕组的投入占到其净收入的9.3%,而贫困组则几乎等于零。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构想

回潭是建阳市委列入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9个试点村之一。村两委领导班子文化素质较高,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能团结战斗的队伍。

依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具体规划如下:

1、生产发展: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初步规划要求到2010年,即用五年的时间,实现全村生产总值翻一翻,达到1820万元。

2、生活宽裕:要求以统一的恩格尔系数计算,食品费用支出占纯收入的30%,要达到1800元/年、人。其公式为:1800除以30%=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比2005年翻一翻。

3、乡风文明:坚持以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准则。全村上下从党支部做起,广泛开展持之以恒的深入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广大干部、积极分子骨干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学校、公共活动场所为阵地,广泛声张正气,抑制邪气,使之成为全社会自觉的言行准则。

4、村容整洁: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原则。必须坚持尊重民意、农民是投入主体、政府是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原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原则。不紧迫不行,急于求成或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或搞劳民伤财更不行。

5、管理民主:回潭是个大村,有大几百户、大几千人口,村党支部书记说:“我们对财务支出,村务活动都坚持了公开、公正、民主的原则”。他又说:“对待村民的事情,只要是依法办事、依靠明确的制度办事,大家也就没有什么异议了,好办事了。不然就会出乱子,就不能有序地工作,党支部、村两委就不能在群众中起核心作用”。我们认为只要村干部有这种见解和行为,管理民主也就一定会做得很好的了。

四、主要措施

调研组进村时,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就拿出了一份他们自己编写的《回潭村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根据回潭村的实际情况,同时根据村民的需求,今后五年回潭村必需围绕以下几点计划展开工作:

(一)增加村民收入。每年以13.5%的速度递增。主要措施如下:

第四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村是**市重要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早在1929年该村就有200多人参加历史闻名的上梅第二次民众暴动,为建立**特别支部做出重大贡献。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686户、2594人、1290个劳动力,其中外出务工人员460人,占总劳动力的35.66,高中以上文化的140人、初中652人、小学1214人。耕地面积5845亩、山林地面积25000亩。2005年粮食总产量269.9万公斤,生产总值910万元,人均纯收入3050元。村财年固定收入14万元左右,集体债务己基本偿还。在本市的老区村中该村的经济发展属于中上或较好的水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给回潭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机遇。回潭地处“闽北经济开发区”的腹地,它与正在开发建设的浦南、武邵、宁武三条高速公路的五夫、兴田、将口等处互通口,以及横南铁路的将口站、兴田站都只有几个公里之距离,实属商家必争之地。

回潭人长期保持了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村风文明,村民素质较好,民心稳定,干群关系密切,多年来全村没有出现过恶性案件,实现五年来全村没有在押人员。

二、当前发展现状与分析1、2006年的经济生产情况

全村的主要产业:(1)种植业以粮食、烟叶为主,今年种植烟叶面积近1000亩(目前为全市最大的烟叶村之一),平均亩产值约1500元,水稻面积4800多亩。此外,经济作物有竹荪、莲子、蔬菜等;(2)加工业。大米加工厂年加工稻谷量达2000万斤以上,其中多半数靠吸收周边乡、村的原料;(3)矿产业。萤石矿年上交村财3.5万元,上交镇财13.5万元;(4)改山造田520亩,现租赁给南平延潭公司作为育苗基地,每年村财收取租金5.5万元;(5)服务业。组建种烟专业劳服公司、机械耕作服务队、汽车运输队等;(6)积极转移剩余劳力。全年外出劳务约达500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38、76,全年可得劳务收入200万元以上。从目前农民生活水平排比来看,较富裕的约有137户,占20;较贫困的约有205户,占30。

2、回潭村2005农户收支典型调查对比表

单位:户、人、万元类型户数人口劳动力种养

业收

入加工

业收

入劳务

收入其它

收入总收入合计生产

费总

支出占总

产值

全年

总支

出占总

收入

资本积累率食品费用(元)占平均/人

(元)教育费用

(元)占医疗费用

(元)占人均

(元)衣着费用

(元)占人均

(元)富裕型10432123.715011.31.9187.555.7929.76111.659.5340.5663405.041542280001.5230001.5535328001.75554贫困型10

3293.5301.640.765.91.5225.75.3690.19.52020045.963145007.636006.111221003.5065.6

(紧接上表)

文化娱乐(元)占

人均(元)交通费

用(元)占

人均

(元)人情往来(元)占

人均

(元)通讯费用(元)占

人均

(元)100000.53233251001.32331276006.82954471002.510956501.102014502.54526004.481000

从上表对比可以看出,贫困户与富裕户之间的差别在于:(1)家庭劳动力少或素质差异大。从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同样的10户人家,富裕户每个劳力负担人口为1:2;而贫困户每个劳力负担人口则为1:3.5;富裕户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的生产总值为89273元/年(如果扣除其中的一个富裕大户,较有代表性的数额为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生产总值为20818元/年);而贫困户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的生产总值才6583元/年;(2)贫困户只靠单一性的低、小、粗的种养方式,参与工副业生产的能力也很缺乏,年收入的90都用于当年的生活开支,资本积累率才9.5,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而富裕户的资本积累率为40.5。这就可以看出:贫困户将继续处于贫困线上的艰苦奋斗,而富裕户则将如虎添翼(他们已基本完成原始积累),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笔者认为这就是农村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3)从食品支出、教育费用、医疗费用、衣着消费的支出比例也可看出问题。富裕户组的食品总支出66340元,其恩格尔系数是5.04,平均为1342元/年、人;而贫困组的食品总支出20200元,其恩格尔系数是45.9,平均只有631元/年、人。教育费用总支出:富裕组28000元,占净收入的1.3,平均651元/年、人;而贫困组的总支出4500元,却占净收入的7.6,平均才140.6元/年、人。医疗

费用支出:富裕组23000元,占净收入的1.5,人均535元/年、人;贫困组的支出3600元,占净收入的6.1,人均112元/年、人。衣着费用总支出:富裕组32800元,占净收入的1.75,平均554元/年、人;贫困组2100元,占年净收入的3.5,平均65.6元/年、人。文化娱乐费用总支出:富裕组10000元,占年净收入的0.53,平均233元/年、人;贫困组650元,占净收入的1.1,平均20元/年、人。交通费用总支出:富裕组25100元,占净收入的1.3,平均223元/年、人;贫困组1450元,占净收入的2.5,平均45元/年、人。人情往来费用:富裕组127600元,占净收入的6.8,平均2954元/年、人;贫困组2600元,占净收入的4.4,平均81元/年、人。通讯费用总支出:富裕组47100元,占净收入的2.5,平均1095元/年、人;贫困组则基本为零支出。由此可见,当前老区农村的贫困农户,他们由于经济总量的收入低,所以在生活食品支出、教育费用投入、医疗费用支出、衣着费用支出、文化娱乐支出、交通费用支出等方面,虽然支出总量占自己净收入的比例都比富裕组高,但生活质量却比富裕组要低得多。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人情交往(公共关系)、通讯工具等要素,富裕组的投入占到其净收入的9.3,而贫困组则几乎等于零。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构想

回潭是建阳市委列入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9个试点村之一。村两委领导班子文化素质较高,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能团结战斗的队伍。

依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具体规划如下:

1、生产发展: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初步规划要求到2010年,即用五年的时间,实现全村生产总值翻一翻,达到1820万元。

2、生活宽裕:要求以统一的恩格尔系数计算,食品费用支出占纯收入的30,要达到1800元/年、人。其公式为:1800除以30=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比2005年翻一翻。

3、乡风文明:坚持以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准则。全村上下从党支部做起,广泛开展持之以恒的深入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广大干部、积极分子骨干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学校、公共活动场所为阵地,广泛声张正气,抑制邪气,使之成为全社会自觉的言行准则。

4、村容整洁: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原则。必须坚持尊重民意、农民是投入主体、政府是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原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原则。不紧迫不行,急于求成或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或搞劳民伤财更不行。

5、管理民主:回潭是个大村,有大几百户、大几千人口,村党支部书记说:“我们对财务支出,村务活动都坚持了公开、公正、民主的原则”。他又说:“对待村民的事情,只要是依法办事、依靠明确的制度办事,大家也就没有什么异议了,好办事了。不然就会出乱子,就不能有序地工作,党支部、村两委就不能在群众中起核心作用”。我们认为只要村干部有这种见解和行为,管理民主也就一定会做得很好的了。

四、主要措施

调研组进村时,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就拿出了一份他们自己编写的《回潭村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根据回潭村的实际情况,同时根据村民的需求,今后五年回潭村必需围绕以下几点计划展开工作:

(一)增加村民收入。每年以13.5的速度递增。主要措施如下:

1、加快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烤烟,力争到2010年达到5000担。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同时扩大经济作物莲子、竹荪、木耳和其它食用菌生产。

2、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强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造就一批具有中等专业技术的人才队伍。同时做到有组织、有领导地向当地或外地二、三产业的转移。

3、注重发挥区位优势。在贯通东西南北的三条高速公路即将畅通的有利时机,在不污染环境、保护资源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吸纳引进两、三家劳动密集型企业,以解决村民的当地就业问题,增加村民收入。

(二)确保民富村也富。增加村集体财政收入,以确保公共事业举办力度。借鉴华西经验,改变目前的小农生产状态,提高生产的组织程度。坚持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与法则,运用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将农业逐步推向产业化、专业化、现代化。积极稳妥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财实力。

(三)加强公益事业建设。目前确定的共有五项:(1)通过五到七年的努力,将后门山一百多亩山地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管理有序的新型农村公园;(2)争取上级支持,在三年内将古娄山建设成为一个村民健身活动的体育公园;(3)新街道延伸工种,搞好河滨居民小区建设;(4)建设一个设备完全、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广场,提高村民素质,丰富文化生活;(5)加强环境卫生建设。五年内要建设一个较大型的垃圾堆放点、35个垃圾池、配备6名卫生保洁员。同时,每年必须种植3000棵绿化树苗,五年后每条路和空坪、荒地都将是绿树成排成林,风景优美。

(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齐抓共管。

1、组织一个精神文明建设监督小组,建设一支能歌善舞的文艺队,为宣传新农村建设新思想服务;

2、建设一支综合治理队伍,为村平安、稳定、团结服务;

3、建设一支党员义务服务队,为老弱病残服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共产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

4、由妇女主任牵头,组建几支妇女服务队。例如:扦秧队、采烟队、采茶队、计生服务队等,将全村“留守妇女”充分调动起来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五)加强民主管理,加快民主进程。

1、确实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和权利,让村民代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出谋出力;

2、加强民主监督小组建设,确实把敢说敢做、敢为百姓说公道话的人纳入民主监督小组;

3、加强财务管理,提高村务财务透明度,每月或每季公开一次财务收支情况,诚心诚意让群众监督。

总之,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刚刚开始,村基础相对薄弱,要实现上述五年目标,必须依靠全体村民共同努力,还要根据村民的需求和意愿,经过艰苦奋斗、不断努力,把建设具有本村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办好。

[1]

第五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2007-12-12 19:16:1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镇党委、政府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高标准地制定了伍峪坪村建设长期和近期总体规划。为了了解掌握伍峪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力于近日对伍峪坪村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通过现场察看、与村组干部座谈和深入农户走访等形式扎实

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伍峪坪村座落在鄂陕交界,上津古城北麓的“三叉”地带,上湖路、郧漫路、上槐路穿境而过,因其区位独特,商贸发展迅速,民营工业不断崛起,新农村建设基础雄厚,成为上津镇的“副中心”,2005年被湖北省列为新农村建设1000个示范村行列。全村总人口3234人,796户,12个自然组,版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496亩,全村总收入千万元,人均纯收入2500元。

二、发展现状:

根据上津镇“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伍峪坪村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该村迅速掀起建设热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居民生活区上等级形成规模。04至05年按村庄规划,在郧漫路和三叉路口集中迁移80户,统一规划建房,一律明清仿古,砖木混凝土结构三层。

二是农村基础建设发展迅速,基本

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讯、通电视”等“五通”。组级公路拓宽,维修杨家坡——矛盾沟15公里;新修干沟一组4公里,玉皇滩天沟洞河西路公里;八里堰渠道维修投资42000元,新做堰头,渠道水泥加固800米;人畜饮水工程,因皂素厂污染,政府拨款32000元新解决200户吃水问题;全村农网改造现在已基本实现电力全村通;电讯铺盖率达50左右,有线电视已达60左右。

三是工业园区迅速崛起,带动地方经济飞速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三大战略的实施,区域内玉皇滩电站亿万元工程上马,红卫堤延伸工程开始,金钱河大桥开建,集镇中心区饱和向北开发,使伍峪坪村迎来建设发展的高潮。村委会一班人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扩大招商引资,动员村民进厂打工。随着中天、百科、山东、宏盛四个皂素厂落户,陈家荣砖场、十漫高速砂料场、黄龙湾石料场不断兴起,拉动了地方经济

发展,每年有效输入当地富裕劳动力1000多人,同时工业园区建设也为商贸经济带来滚滚财源。

四是石咀子集贸市场初步成形。伍峪坪村的三叉路口位于金钱河与伍峪河的冲击扇区,地势开阔,用水方便,郧漫路、上湖路、上槐路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且紧联集镇,是古镇未来发展的拓展区,随着红卫堤延伸工程启动,80户居民聚集落户,三叉路口饭庄、旅社、商店、建材、家电、汽车维修等50多家个体经商户镶嵌周围,一个集地域商品展销和土特产展销的鄂陕边界边贸市场初步成形。

五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转移致富能力不断增强。伍峪坪村人多地少(耕地面积人均不足5分),村委决心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带领群众转移致富:在沙盘——王家湾公路沿线建蔬菜基地100亩,充实集贸市场;在渡口背后杨家坡,退耕还林100亩,发展山羊500多只,利用王家湾和伍峪坪充足阳光和水源发

展水稻,香料烟、黄姜等产业;利用郧漫路散居户发展庭院、果园经济……

三、存在问题:

一是饮水问题:由于工业污染,水管老化,有些地点无水源,70农户饮水问题仍未解决。如:1组、3组、4组、5组、6组、7组、10组水源欠缺,1组、2组、3组、4组水质污染,解决办是:新铺管道,净化水质。

二是用电问题:虽然全村电线已通,但有些组电力电压达不到标准,无法使用。如1、10、11组有线电视也不能开通,解决办法是:增加变压器台区,铺架高压线路。

三是环境污染、卫生垃圾问题:三叉路口、集贸市场、镇中、新农村是人口聚集地带,无公厕和垃圾箱,大量垃圾无处堆放,加之工厂较多,污染严重。

四是主干道硬化、绿化和路灯问题:大桥至新农村尚未硬化、绿化,没有安装路灯,三叉路口至王家湾、石咀子至道班也需要绿化,民房“三化一通”

还未达标。

五是农业生产发展不平衡,产业调整无项目。该村土地少(人平不足5分)水田无法灌溉,原八里堰老渠几乎毁了,致使伍峪坪大片良田荒芜。

六是村活动中心建设迟缓,无村房,文化设施较落后,卫生所急需扩建。

四、发展建议:

1、广泛吸引外资,发展民营企业,在砖厂以东建千亩工业园开发区。

2、迁建加油站,在原址建交通大转盘,使三叉路口真正成为上津的交通枢纽;延伸红卫堤至伍峪坪河口两岸,建河堤桥、崖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下载补戈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补戈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镇党委、政府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镇党委、政府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农业、农村、农民这一问题是政府关心的重点,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中国的改革第一步源起于“三农”,中国未来的成败,也必将取决于“三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学院:楷体,三号,粗体 班级:楷体,三号,粗体作者姓名:楷体,三号,粗体调查时间:2011年2月24日 调查地点:鞍山市千山区宁远镇 调查目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建立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系列材料 三板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调 研 报 告三板桥镇位于普安县城西部,拥有土地面积62.24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1个居民社区,62个村民组,共居......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摸清和掌握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所具备的优势,根据党校学习安排,就新农村建设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很多群众都过上了安稳、幸福的日子。如今,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掀起了建设新农村的热潮,农村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生机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二)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要“对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