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保部核安全总工程师刘华:重视核安全监管体系 推进核工业自主创新(范文)
环保部核安全总工程师刘华:重视核安全监管体系 推进核工业自主创新
新华网北京6月15日电 发展核能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核工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近日,由清华大学和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办的“核安全文化校园行”系列讲座第六场在清华大学举行。环境保护部核安全总工程师、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刘华为学生们做了一场题为“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持续提升核安全水平”的讲座,针对我国核能开发利用现状及核安全监管情况作了深入讲解,并分析了我国宣传推广核安全文化、坚持核工业自主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核工业具备广阔发展前景
核能作为世界三大电力支柱之一,有着广阔的利用空间和发展前景。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预测数据,2030年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27吉瓦,比目前增长一倍。刘华首先对我国核工业发展概况进行简要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大陆运行的核电机组30台,总装机容量2831万千瓦,在建的核电机组24台,其数量在世界上是最多的”。自195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出了中国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至今,60年来,我国核工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科研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刘华表示,当前形势下,我国核电厂总体运行情况良好,核电机组运行指标稳步提升。同时我国建立了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拥有的完整核科技工业体系。可以说,核能的开发利用能够有效缓解当前煤炭作为燃料产生的污染问题及水电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未来核工业的发展具备广阔发展前景。
保障核安全就是保障国家安全
发展核能必须要重视核安全,刘华表示,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体国家安全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关环境安全,更事关公众利益。因此必须对核设施、核活动、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质等采取必要和充分的监控、保护以及各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防止造成事故,对公众和环境产生不可接受的放射性危害。刘华以历史上几次重大核事故的产生原因和后果为例,对核事故进行了深入解读。他强调,核事故具有事故突发性、处理复杂性、后果严重性和公众敏感性的特点。“核工业发展没有绝对安全,只有相对安全,但随着人类认识水平和企业技术不断提高、国家监管能力的不断提升,并从历次核事故和事件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举一反三,进行安全改进,核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证”。针对目前社会公众对核问题比较敏感的现状,刘华也做了客观理性的分析。他介绍,根据国家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2015年全国核电运行报告提供的数据,2015年,我国各运行核电厂严格控制机组的运行风险,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表中1级或1级以上的运行事件。在世界核营运者协会(WANO)综合排名中,中国运行机组各项性能指标均处于全球核电机组的中上水平,部分机组和安全指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我国已建立起一整套核安全监管体系,并已将核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体系,作为《国家安全法》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对核安全的战略定位,以多项核安全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维护核安全。
坚持核工业 “走出去”的创新之路
现阶段,我国奉行“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其内涵核心为“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这是国际社会和中国核安全发展经验的总结。刘华表示,我国将继续加强本国核安全,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发言结束后,刘华也针对同学们的提问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针对当前我国核工业的发展现状,刘华非常自豪:“目前,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HPR1000)、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CAP1400示范工程以及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高温气冷堆都体现了我国核能自主创新技术发展的显著成就。未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必将带动中国核工业不断进步,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针对未来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前景问题,刘华强调,一定要坚持核工业“走出去”的创新之路。“当前,我国的核工业发展亟待建立自主创新的完整体系。核工业想要‘走出去’,一是要持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核安全,要让我国核电安全监管理念和制度同步走出去。二是要坚持接轨国际,推进国际合作的举措,最重要是要发展自主创新技术。多管齐下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引领核能持续健康发展”。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一集)二 加强安全体系 推进全球核安全
微专题二 加强安全体系 推进全球核安全
【背景材料】
2016年第四届核安全峰会美国东部时间3月31日在华盛顿开幕。本届核峰会进一步凝聚了核安全国际共识,进一步推动了核安全能力建设,进一步推进了核安全国际合作,对后峰会时代的核安全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向峰会提交了《中国核安全领域进展报告》,详尽介绍了中国在国家核示范中心建设和运营、强化核材料和放射性材料管理、打击核材料非法贩运、提升核应急水平、加强涉核网络安全、建立辐射环境监测体系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全面阐述中国的政策主张,宣布中国加强本国核安全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的举措。峰会发表政治性公报和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打击核恐怖主义全球倡议、防扩散全球伙伴计划核安全工作的5份“行动计划”。文件体现了中国的“核安全观”理念,彰显中国在国际核安全事业上的引领作用和大国担当。这次峰会以“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为主题,共有52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峰会发表的《2016年核安全峰会公报》表示,自2010年以来历届核安全峰会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上述威胁的认识,并为增进核安全采取了许多切实、深远、持久的措施。历届核安全峰会还通过进一步批准和实施核安全国际法律文书等措施,在国家、区域及全球层面强化了核安全体系。4月1日,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闭幕。【考点链接】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峰会发表的《2016年核安全峰会公报》,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上述威胁的认识,并为增进核安全采取了许多切实、深远、持久的措施,在国家、区域及全球层面强化了核安全体系。这说明,共同利益是国家之间合作的基础。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近年来,随着核能、核技术的广泛应用,核材料安全风险上升,核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与安全,妨碍世界的共同发展。确保核武器和核材料的安全、减少核扩散,是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这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3.国家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打击恐怖主义必须摒弃双重标准。无论恐怖活动打着什么旗号、针对哪个国家、采取何种手段,都要坚决予以打击。
4.国际关系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关系,形式上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各国要根据安理会决议,协同好国际、地区和国内层面的行动,加强合作,坚决遏制恐怖势力蔓延的势头。
5.联合国坚持以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金合作与发展为宗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构建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也要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
6.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近年来,我国以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为指导,全面推进核安全工作,在国家核安全示范中心建设、加强涉核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符合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7.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习近平在讲话中围绕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全面阐述中国政策主张,并宣布中国加强本国核安全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的举措。这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国际社会的核安全认识不断提高,任务、职责逐渐定向,达成诸多管理措施。但各国对核材料、核设施的管理仍存漏洞,致使核灾难幽灵徘徊不散,难以高枕无忧。全球核安全峰会正是为应对这一威胁而召开的。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中国奉行“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其内涵核心为“四个并重”,即“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它是现阶段中国倡导的核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要树立整体的观点。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国核安全观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持久性,有助于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有助于提升全球核安全水平,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4.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注重量的积累。保障核安全不能一蹴而就,要做长期的努力。特别是2010年华盛顿峰会以来,中国积极采取措施增强国家核安全能力,不断完善有关法规和监管体系,大力加强人员培训,并保持着良好的核安全记录。
5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核能的发现不仅可以给人类带来取之不尽的新能源,也给世界带来了毁灭性的武器。随之而来的核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中美核安全合作联合声明,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建成运行。
6.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目前,世界现存大量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核材料,足以制造出超过十万枚核炸弹。这些物资一旦落入恐怖主义分子之手,就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要对核材料和核技术实现有效的保护。【跟踪试题】
1.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发表的《2016年核安全峰会公报》,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上述威胁的认识,并为增进核安全采取了许多切实、深远、持久的措施,在国家、区域及全球层面强化了核安全体系。各国加强核安全合作的基础是
A.各方存在共同的利益
B.各方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C.各方有共同的经济政治制度
D.各方对国际形势持相同意见
2.近年来,随着核能、核技术的广泛应用,核材料安全风险上升,核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与安全,妨碍世界的共同发展。确保核武器和核材料的安全、减少核扩散,是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上述材料蕴含的主要信息有
①当今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 ③恐怖主义成为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④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④
3.打击恐怖主义必须摒弃双重标准。无论恐怖活动打着什么旗号、针对哪个国家、采取何种手段,都要坚决予以打击。下列对恐怖主义认识正确的是
A.恐怖主义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
B.恐怖主义源于经济的落后
C.恐怖主义属于国家行为
D.恐怖主义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4.各国要根据安理会决议,协同好国际、地区和国内层面的行动,加强合作,坚决遏制恐怖势力蔓延的势头。材料主要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是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文化关系
D.军事关系
5.构建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要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这是因为联合国的宗旨是 ①协调国与国之间的各项行动 ②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③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④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近年来,我国以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为指导,全面推进核安全工作,在国家核安全示范中心建设、加强涉核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表明中国
①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搞对抗、不搞冲突 ②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③支持联合国的一切工作 ④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习近平在峰会讲话中围绕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全面阐述中国政策主张,并宣布中国加强本国核安全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的举措。此举体现了中国坚持 A.求同存异思想,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B.合作共赢理念,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C.和平共处原则,主导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D.开放包容态度,顺应多极化发展的潮流
8.当前,国际社会的核安全认识不断提高,任务、职责逐渐定向,达成诸多管理措施。但各国对核材料、核设施的管理仍存漏洞,致使核灾难幽灵徘徊不散,难以高枕无忧。全球核安全峰会正是为应对这一威胁而召开的。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材料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意识的能动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规律具有客观性 9.中国奉行“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其内涵核心为“四个并重”,即“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它是现阶段中国倡导的核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运用了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强调了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中国核安全观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持久性,有助于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有助于提升全球核安全水平,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因而,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这说明
A.整体的功能一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影响到部分 C.部分统率整体,整体服从和服务于部分 D.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11.保障核安全不能一蹴而就,要做长期的努力。特别是2010年华盛顿峰会以来,中国积极采取措施增强国家核安全能力,不断完善有关法规和监管体系,大力加强人员培训,并保持着良好的核安全记录。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④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
A.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2.核能的发现不仅可以给人类带来取之不尽的新能源,也给世界带来了毁灭性的武器。随之而来的核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这启示我们
A.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要将理想付诸行动
D.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13.目前,世界现存大量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核材料,足以制造出超过十万枚核炸弹。这些物资一旦落入恐怖主义分子之手,就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要对核材料和核技术实现有效的保护。由此可见
A.矛盾双方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 B.矛盾双方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
C.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14.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核安全离不开每一个区域的安全。作为地区重要国家,中国也在充分发挥地区作用,努力为本地区搭建一个可靠的核安全治理环境。中、日、韩三国将建立合作框架,承诺在地区核安全标准、区域应急响应机制和监管能力等领域开展合作行动。从自身到国际,从合作到分享,在参与构建国际核安全体系进程中,中国始终与世界同行。加强核安全是一个持续进程。核能事业发展不停步,加强核安全的努力就不能停止。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核领域全球治理,同各国携手合作,构建“核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材料二 2016年1月14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和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声明指出,中国奉行“性、协调、并进”核安全观,其内涵核心为“四个并重”,即“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它是现阶段中国倡导的核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国际社会和中国核安全发展经验的总结。声明的发布,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确保核安全的高度重视。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行业从业人员的核安全文化素养,提升全社会的核安全文化认知水平,对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促进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构建“核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市场经济有关知识,说明如何促进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可持续发展。【参考答案】 1.A 2.D 3.D 4.A 5.A 6.A 7.B 8.C 9.B 10.D 11.C 12.A 13.D
14.(1)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构建“核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有利于消除核恐怖主义根源,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加强国家之间在和平与安全领域合作,是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构建“核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稳定的、和平的国际环境。构建“核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④各国严格履行核安全国际义务,构建“核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符合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2)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宏观调控,为促进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②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按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既重视经济功能也重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③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重视人文关怀。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核安全文化素养,为促进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撑。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建立和完善我国核与辐射安全法律制度,强化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保障人民健康和环境安全。⑤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总结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的实践经验,借鉴国际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核能核技术利用安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