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配套习题集非关税贸易壁垒
配套习题集:第十章 非关税贸易壁垒
[课程导入] 一.10月10日,商务部对2007年化肥关税配额进口总量、分配原则和申请程序进行公告。根据公告,2007年,可分配的化肥关税配额总量分别为:尿素330万吨,磷酸二铵690万吨,复合肥345万吨。关税配额内税率为4%,关税配额外税率为50%。商务部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承诺,凡符合条件的化肥进口单位,均可通过商务部授权的重要工业品进口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或直接向商务部提出申请。
(江苏农业信息网2006-10-26)
二.美国和欧盟相继于2006年在WTO有关会议中提出了关于纺织品、服装、鞋类、旅行类产品的标签问题的提议,对于以上类别产品的永久性和非永久性标签所应该标注的内容提出了要求。此举无疑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面临新的挑战。2006年4月,欧盟向WTO提交议案,讨论关于纺织品、服装和鞋类产品的非关税壁垒问题,主要提及以上产品的标签问题。
纺织服装标签无疑在告知消费者方面有特定的价值,生产商、品牌商、零售商以及产业链中的任何一方都在使用他们作为营销和促销的工具。虽然各国标签的内容并不统一,但是在纺织品和服装类产品上通常很容易看到此类标识:尺寸、原料、保养方式等。在国际贸易普遍发达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这类问题似乎没有存在的必要。而纺织品服装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如果只看到提案有关这些产品本身就太局限了。有关人士认为,标签问题的潜在目的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设置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
(纺织服装周刊,2007-06-07)[资料库] 背景资料
技术贸易壁垒
教材中的技术标准壁垒、安全卫生标准限制以及绿色壁垒都可以称之为技术贸易壁垒。WTO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如下:
各国通过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的产品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疫制度等,对合理配置资源、保护消费者利益、增加规模经济效益等都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国际社会通过共同努力制定的国际技术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由于各国制定不同的产品技术标准、不同的产品认证程序,对于产品由一国进入另一国形成阻碍,特别是技术发展水平高的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较高,必然会阻碍技术发展水平低的发展中间家的产品进入。这样就形成了贸易技术壁垒。更有些国家对国产产品和进口产品 规定不同的检验标准,采取歧视进口产品的政策,与关贸总协定确定的非歧视贸易原则背道而驰。
为了统一各成员方制定技术标准法规及合格评定程序的行为,提高其政策透明度,防止技术标准及合格评定成为阻碍同际贸易发展的障碍。关贸总协定东京回合谈判中,经过各力努力,达成了《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该协议因属于签字才生效的诸边协议,先后接受该协议的仅有40个成员方,限制了它适用的范围与效力。乌拉圭回合在东京回合协议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修改、完善,达成了新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该协议作为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的一部分,对全体成员生效。因而具有了普遍约束力。
一、总则
根据《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的前言,该协议的宗旨是鼓励制定和采用国际标准和认证制度,要求各成员方采取的技术法规及标准不致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协议承认各成员方有权为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而采取技术标准措施,但这些措施的实施不能在不同成员方之间形成歧视,限制国际贸易的发展。
《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第1条规定,协议适用于所有的产品,包括工业品和农产品,但不适用于政府采购行为、卫生与防疫措施。(政府采购和卫生防疫措施WTO有专门条款规定,篇幅关系,不再列举。)
根据协议附件1的规定,该协议所使用的若干专用术语的含义如下:
1.技术法规。指规定产品的特件及其加工生产方法的法律文件,包括要强制执行的行政管理文件。在规定产品加工生产方法时,应该包括或仅仅涉及产品生产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2.标准。指经某一认证机构批准、供共同和反复使用的、非强制性实施的文件,它包括产品的特性及生产加工方法的规定。当它们涉及生产加工方法时,应该包括或仅仅涉及产品加工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方面的要求。可见,“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内涵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技术法规”具有强制执行效力,产品生产者必须受其约束,而“标准”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由生产者自愿接受。
3.合格评定程序。指直接或间接确定产品是否符合技术法规或标准要求的任何程序。一般包括:取样、检测和检查的程序;评估、审核的程序;注册、认证、批准的程序等。
„„
五、发展中国家成员方的特殊待遇
根据《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第12条的规定,各成员方在履行该协议的过程中,应给予发展中国家成员方更优惠的待遇,具体内容包括:
1.各成员方在制定和实施技术法规、标准及评定程序过程中,应考虑发展中国家成员方在经济、贸易方面的特殊需要,以保证其技术法规、标准及评定程序不致给发展中国家成员方出口产品造成不必要的障碍。
2.尽管已存在国际标准、指南或建议.但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技术条件所限,仍可采用自己拟订的、在某些方面与国际标准不符的技术法规、标准或评定程序。
3.为鼓励更多的成员方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评审体制,在制定有关国际协议时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成员方的特殊问题。
4.各成员方应向发展中国家成员方提供技术援助、以帮助它们制定和实施技术法规、标准和评审程序,并不致因此对它们出口产品的扩大造成不必要的障碍。
5.经其一发展中国家成员方请求,“贸易技术壁垒委员会”可以决定免除该国履行《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规定的全部或部分义务,但应同时加以具体说明和时间限制。在作出此类决定时,委员会应充分考虑该发展中国家成员方在制定与实施技术法规、标准和评定程序方面的特殊问题、在发展贸易方面的特殊需要、技术发展的状况及其他可能妨碍其履行该协议义务的因素。
(内容详见《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规则与案例》孔庆峰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4年2月)
[习题库] 名词解释
一.非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是指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非关税壁垒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也称直接的数量限制,是由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的出口。
二.进口配额制
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规定一个数量上或金额上的限额。在规定的期限、限额内,货物允许进口,超过限额则禁止进口,或征收较高的关税甚至罚款后才允许进口。
三.绝对配额
进口国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在限额内允许进口,超过限额则不准进口。绝对配额又分为全球配额,国别配额和进口商配额。
四.关税配额
商品进口绝对数量不加限制,只对配额内的进口商品给予免税、减税或低税的优惠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关税。其特点是把关税和配额结合起来,通过经济手段调节进口水平。
五.“自动”出口配额制
又称为自动出口限制,出口国家或地区迫于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自己规定在一定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额,在规定的配额内自己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进口国以海关统计为标准进行核查。
六.进口许可证制
进口商必须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机构呈交进口申请书和其他文件后,申领的一种允许进口的证件。进口许可证制就是商品进口一定要领取许可证。这是进口国采用的行政管理措施。
七.外汇管制
政府通过颁布法令来管制国际结算、外汇买卖和外汇分配,以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政府通过控制与进出口当事人的外汇买卖和外汇审批来控制进口商品的数量、种类和国别。主要包括三种:数量性外汇管制、成本性外汇管制和混合性外汇管制。
八.进口押金制
进口商在进口时,必须预先按进口商品金额的一定比率和规定的时间,在制定的银行无系存放一笔现金,以增加进口上的进口成本,影响进口商的资金周转,使其不愿进口,从而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九.技术性贸易壁垒
指货物进口国所制定的那些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评定程序所形成的贸易障碍,即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和规定等,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琐的技术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简答题
一.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趋势:日益加强。如非关税壁垒的项目增多,商品范围扩大,受非关税壁垒限制的国家日益增多,对进口的限制作用迅速加强等。
原因:第一,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引起世界经济动荡不安,新贸易保护主义兴起,非关税措施应运而生。第二,关税作用的日益下降使非关税壁垒取而代之成为主要的贸易政策措施。第三,非关税壁垒自身所具备的灵活性,隐藏性等特点也是其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非关税壁垒有哪些特点? 隐蔽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差别性和歧视性,较关税壁垒更能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三.简述非关税贸易壁垒对进口国的经济效应。
首先,关税只影响价格机制,而数量限制是政府强制决定的,完全排除了价格机制。其次,进口数量限制对生产效率和消费者利益同样存在损害,切损害较关税更为严重。此外,由于获得配额或进口许可意味正高额垄断利润,进口商为了得到主管当局的批准颁发,会出现寻租现象。
再次,进口数量限制与关税的另一个重要差别是前者主张了进口国那些生产进口货替代产品的生产者的垄断程度。
最后,进口数量限制与关税之间还有一个明显的可以量化的区别:进口关税以政府财政收入的形式归政府所有,这是国民福利的净增长,而数量限制引起的价格上涨造成的超额收入却归进口商所有,成为其垄断利润,政府无收入或者只有一部分配额拍卖收入。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60年代末期,各种非关税壁垒有800多种,到80年代后期已达到1000多种。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85年报告,被广泛使用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共有22种。90年代初据关贸总协定秘书处统计,在正是官方贸易谈判中出现的非关税壁垒就有40种。根据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从1966年到1986年,进口中受非关税措施影响的份额,美国增加了20%以上,欧共体增加了160%。从1974年到1980年,国际贸易中受到非关税壁垒措施限制的商品比重由40%扩大到48%。(《国际贸易学》范爱军)
材料二:2004年5月13号,美国宣布将对产自中国的棉质裤子、棉织衬衫和内衣裤重新实行配额限制,5月17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称,欧盟要对从中国进口的T恤和麻纱两类产品启动“紧急特保”程序,并就相关问题和中国方面进行正式磋商。为了缓解纺织品争端,中国5月20日宣布从6月1日起大幅度提高74种纺织品的出口关税。在这些产品中,多数产品的税率比原来提高了4倍。然而面对中国的诚意,欧盟委员会5月27号还是启动了对中国进口的T恤和麻纱的“紧急特保”程序。欧盟要求中国将这两类纺织品出口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否则欧盟将单方面采取设限行动。5月30号,就在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为6月1号提高出口关税做准备的时候,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传来消息,从6月1号起,中国对包括亚麻单纱,西服等81种纺织品取消征收出口关税。
材料三:2003年,欧盟曾大大提高农药生产和销售的门槛,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向欧盟出口的中国农药企业。欧盟规定,凡产量大于1吨的所有化学品均须检验注册,每一产品的费用约需8.5万欧元。为了避免重复试验和补偿企业的检验投资,欧盟要求其他企业在同一产品出口时,必须向首次生成测试数据的企业支付知识产权费。中国农药对欧盟的出口曾一度发展很快。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出口欧盟的农药为1.66万吨,比上年增长20%。(《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规则与案例》孔庆峰)结合以上材料以及自己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
1.当今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趋势?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是什么类型的非关税壁垒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各种措施的实施机制。
3.非关税贸易壁垒对于进口国和进口国各有什么影响? 答:第一、三题略。
第二题:材料二属于直接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以自动出口配额制为例,其带有明显的强制性,通常是在进口国的压力下被迫作出。由于自动出口配额属于关贸总协定的灰色区域,他利用总协定的不明确性,不全面性,采取双边的和不透明的隐蔽形式实行贸易限制措施,以逃避总协定的监督。
材料三属于间接性非关税贸易壁垒。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例,其实现一般通过三种形式:第一,由各国的技术法规的差别造成,凡不符合进口国技术法规的产品就不能进口。第二,由各国标准差异造成。第三,由复杂繁琐的商品检验程序形成的技术壁垒。
第二篇:绿色贸易壁垒的案例(绿色关税制度、绿色技术标准)
绿色贸易壁垒的案例(绿色关税制度、绿色技术标准)
绿色关税制度
【案例1】美国对中国铅笔企业反倾销以及中国企业抗辩,这些年来可以算作“一年一度”的例行节目。1993年11月17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盒装铅笔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上海第一铅笔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铅笔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频频抗辩成功,2005年甚至争取到0.15%的“零关税”,2006年涉案的另6家公司在终裁中也拿到了12.37%至26.62%不等的单独税率,而其他所有铅笔企业都面临114.90%的高额关税壁垒。受第一铅笔2005年“零关税”的激励,中国企业积极应诉。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铅笔生产和出口国,每年铅笔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7成左右,出口量则相当于国外总产量的1.5倍以上。庞大的产销数量使得企业市场拓展的余地相当有限,因此维护现有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铅笔企业表示,由于美国每年的反倾销关税不尽相同,上上下下波动很大,使得他们的出口无法形成稳定的预期。而且美国仍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实在很不公平。
【案例2】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规定,所有在美国出售的鱼类都须来自经美方证明未受污染的水域。美国对原油和某些进口石油化工制品课征的进口附加税的税率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3.5美分/桶。1994年,美国环保署规定在美国九大城市出售的汽油中含有的硫、苯等有害物质必须低于一定水平,国内生产商可逐步达到有关标准,而进口汽油必须在1995年1月1日生效起立即达到,否则禁止进口。
【案例3】美国“碳关税”
美国众议院在2009年6月通过了一项征收进口产品“边境调节关税”的法案(即“碳关税”),即对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中国认为,“碳关税”不仅违反了WTO的基本规则,也违背了《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其次,从美国外部分析,“碳关税”主要针对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例,2007年美国进口的“高碳”商品中,11%来自中国。发展中国家由于起步较晚,在产业结构方面相对发达国家一直处于劣势。美国出台这一政策隐含着向发展中国家转嫁温室气体减排责任的目的,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美国在经历了200多年发展之后,其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上游位置,已经淘汰了很多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但却把一部分这样的产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消耗了自身资源、污染了自身环境后,将产品出口到美国,供美国人民消费。在这一体系下,美国出台“碳关税”不仅让发展中国家承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反而要为此买单,使发展中国家的部分产品成本抬高。
绿色技术标准
【案例1】最近,在美国、西欧以及日本等主要国家之间,又展开了设置汽车贸易壁垒的较量,这标志着世界汽车三大市场之间的贸易摩擦又将升级。
由于日本轿车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上长期受到欢迎,日本轿车在美欧市场的份额是美欧轿车在日本市场份额的几倍。欧盟试图通过制订和实施新的汽车排放标准来限制日本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增长,其新的环境保护标准要求,到2008年欧洲市场销售的所有轿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1995年下降25%,这无疑是冲着日本和韩国企业而来的。对此,韩国的汽车企业认为“在技术上难以达到”而反对;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则表示“与欧洲企业共同努力”,但不明确表示届时保证达标。欧盟准备在各成员国一致通过新的排放标准之前,先拿日本和韩国企业开刀,即首先强制要求日韩企业先达标,否则不能向欧洲市场出口。
据分析,由于在欧洲市场上,从日本进口的轿车以高级休闲车和大型轿车为主,其平均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比欧洲当地生产的车要高出近10%。若要达标,日本车就要平均减少31%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日本政府也不示弱,在1999年3月19日,日本政府与欧盟就汽车废气排放标准谈判破裂后,日本立即采取了针锋相对的策略:于1999年4月1日起实施“歧视性”的《节能修正法》新法案。该法案规定,到2010年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不同质量和用途的汽车,必须达到相应的节能标准,以减少汽车的废气排放。具体规定如下:两人(按110 kg计)乘坐时总质量在1t以下的汽油轿车,到2010年要比1995年的相当车型节能17.7%;同期1t~1.249t的轿车,要节能25.7%;1.250t~1.499t的轿车要实现30%以上的节能;1.500t~1.749t以上的轿车,到2010年要比1995年分别实现节能24%和9.7%。由于美国和欧洲生产的轿车在日本市场有近90%属于1.250t以上的范围,即几乎所有的美欧轿车都要在日本市场上受到更加严格的节能要求;而日本车在国内市场由于主要是轻型和微型车,因此受此修正法案的影响就没有外国企业那样大。
美国政府2000年3月向世贸组织提交了一份意见书,该意见书指出,日本单方面提高汽车节能标准是直接阻碍国外汽车进口的不正当行为。要求世贸组织正式调查。
第三篇:论绿色贸易壁垒——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论绿色贸易壁垒——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摘要:欧美金融风暴后,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为保护国内企业利益,欧美国家政府加大贸易管制措施的力度,抵制外国产品的进口与竞争。由于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容易引发贸易争端而不便采用,世界各国开始探索并推行新型的更具隐蔽性的非关税壁垒措施。绿色贸易壁垒便是发达国家近年来采取的最为有效的非关税措施之一,而我国因此遭受的损失也十分巨大。纺织品、食品、机电产品等所有优势出口产品基本都遭遇到欧美的绿色贸易壁垒,其影响甚至已经超出反倾销带来的影响。本文将对绿色壁垒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论述其成因与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和政府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贸易保护 绿色壁垒 环保要求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贸易自由化是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但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对外贸易活动会采取贸易管制措施,这些干预性的贸易管制措施基本可分为关税措施与非关税措施两大类。随着关税措施的实施空间不断降低,非关税措施逐渐成为各国实施贸易战略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世界贸易组织(WTO)研究专家约翰杰克逊说过:人们具有极大的聪明才智,设想出各种各样细致和明确的方法,禁止竞争产品的进口,而任何新创造的措施很快会被推广。【1】当今国际贸易环境中,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应对与日俱增的非关税措施。而在这一过程中,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已成为最易受到非关税措施冲击的群体。
在多边贸易规则的约束下,非关税措施根据各国需要不断变换着表现形式,由传统的非关税措施向新型措施发展演变。绿色贸易措施便是一种新兴的有效的贸易措施。并非所有的绿色贸易措施都称为绿色贸易壁垒,相对而言绿色贸易措施是一个中性用语。具有合法性和合理目的的绿色贸易措施在维护国际贸易秩序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应该给予肯定的,那些具有歧视性和非合理性的并会对国际正常贸易产生扭曲效果的绿色贸易措施才属于本文所称的绿色贸易壁垒的范畴。
从法律规定上看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具体指:进出口国家和拥有单独外贸管辖权的进出口地区的政府或非政府组织以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资源和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为由,而实施的限制或禁止进出口贸易的措施,简称为绿色壁垒。由于绿色贸易措施一般会贯穿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等整个过程,因此经过人为操纵的某些措施逐渐成为各国经常利用的有效的贸易壁垒。
二、绿色壁垒的具体表现形式
绿色壁垒的具体措施一般包括绿色关税、绿色环境标志、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包装、绿色卫生检疫、绿色补贴等六种形式【2】:
1、绿色关税制度,即对一些影响生态平衡、污染环境的进口商品征收进口附加税的制度。这种形式是绿色壁垒的初期表现形式,通常为发达国家所常采用。例如,美国曾对原油和某些进口原油化工制品征收环境进口附加税,税率比国内同类产品要高出3.5美分/桶;瑞典于1991年开始是对石油、煤炭、天然气、汽油等征税。税基根据燃料的平均发热量和含碳量来确定,税率为每公斤排放量0.25克朗。现在随着WTO所倡导的削减关税限制的趋势,绿色关税制度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环境技术标准和法规,即通过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或法规,限制国外产品进入。由于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较高,在某些领域处于垄断地位,因此它们经常以保护环境为名义,通过立法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的环保技术标准来限制国外商品进口。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的绿色技术标准主要集中在陶瓷产品的含铅量、皮革的PCP残留量、烟草中有机氯含量、机电产品和玩具的安全性指标、汽油的含铅量指标、汽车排放标准、纺织品染料指标以及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等方面。如2003年2月,欧盟公布的电子电气方面的双绿指令【3】对电子电器设备的环保处置做出了严格规定,禁止含有有害物质的电子电器产品在欧盟市场出售及使用。
3、环境标志,即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团体按照严格的程序和环境标准,颁发给厂商付印于产品及包装上的一种图形,以向消费者表明产品从研制、开发到生产、使用直至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和环保要求。从1978年德国率先推出蓝色天使计划开始,到目前为止,己有近40个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绿色环境标志,如欧盟的EU制度、日本1989年的生态标志、美国1989年的绿色签章、新西兰1992年的环境选择、北欧国家的白天鹅,还有部分国家在积极的制定当中。民间团体制定的环境标志,如美国的科学证书和绿色签章、瑞典的良好环境等【4】。
4、绿色包装,其本意是要求包装材料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采用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抑或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现在它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制造贸易保护的一种措施。目前,各国在绿色包装方面的规定可以概况为二个方面:第一,对包装材料的使用限制,如对不可降解材料、含有重金属材料、不能循环使用的器皿等的使用都有严格限制。第二,对可循环包装制定强制再循环使用的法规。如许多国家硬性规定啤酒、软性饮料、矿泉水、油漆、洗涤剂等物的包装器皿必须可循环使用或是循环利用。
5、绿色卫生检验检疫制度。其主要对象是食品安全,包括对食品的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是否含有毒素、添加剂、微生物及污染物的检疫。在实践中,绿色卫生检疫己经成为发达国家控制发展中国家食品进口的重要工具。2002年初开始,欧盟对我国出口茶叶实行新的农残检测标准,农残检测种类由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在2002年初,中国出口到欧盟国家的蜂蜜被退回,对方退回的理由是欧盟检出中国的蜂蜜达不到10万吨中不能有1克氯霉素的要求。日本于2006年5月开始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将农业化学品数量从目前的240种提高到734种,暂定农业化学品(包括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最大残留限量值近50 000个,对尚不能确定具体暂定标准而欧美国家也无标准可参照的农业化学品,一律设定为目前国际上最为严格的0101ppm标准, 大幅度提高了进口农产品的门槛。
对产品进行卫生检疫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许多发达国家出于贸易保护的目的,制定过于苛刻的卫生检疫标准,并且执行双重标准,就失去了公平贸易的精神和原则。
6、绿色补贴限制。为保护环境和降低企业成本,发达国家已经逐步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企业因为暂时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所有费用,其政府或对企业提供环境改造和绿色产品研制方面的财政补贴,或者暂不要求企业把所有的环境污染及其治理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该行为在发达国家看来便形成了对产品的隐性环境补贴)。无论是发展中国家政府为扶植民族工业而公开给予的环境补贴,还是隐形的环境补贴,都被发达国家认定为违反WTO的有关原则的措施,需要对其加以限制和实施贸易制裁。如美国曾以绿色补贴为由,对进口自巴西的人造橡胶鞋提出过反补贴诉讼。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基础
(一)社会基础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带来了日趋严重能过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政府开始制定相应的环保法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当今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环保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5】。绿色环保时代的到来已经引起绿色消费在世界范围内的共识。据统计显示,67%的荷兰人、77%的美国人和83%的法国人在购买消费品的时候更愿意优先考虑环保产品,绿色产业和环保商品的市场规模也应声扩大。这种绿色概念的兴起给绿色壁垒的形成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二)国际公约基础
可持续发展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之一【6】。早在《关贸总协定》(GATT)中,便已经设置了环保例外条款,规定各成员国有权以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生命或健康或为养护可用竭的天然资源为理由采取限制贸易的措施,不受GATT规定中其他规则的约束【7】。WTO在其多边贸易协议附件中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例外规则,主要体现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SPS)中。TBT协议在前言中规定:不能阻止任何成员方按其认为合适的水平采取诸如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以及保护环境所必需的措施,只要这些措施不对情况相同的成员方造成武断的或不公正的歧视对待或者不对国际贸易构成变相的限制以及符合本协议的规定。该协议明确将保护环境和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规定为各成员方的一项基本权利。
根据SPS协议规定:缔约方在两大领域有权选择它认为合适的程度来保护其管辖范围内的人民、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只要不是有意或不公正地对待国外相同或类似产品,这两大领域是:动植物携带疾病的传播或输入,以及添加剂污染物、毒素、食物饮料及饲料导致疾病的有机物的含量。该协议在赋予成员方以环境保护的权利的同时,还进一步引入了预防原则:即成员国即使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以预防性为理由而临时采取某种卫生或植物检疫措施,只要该国认为根据本国情况,它们是适当的。这两项协议均赋予了成员方 环保例外权,但对权利的行使缺乏明确的具体规定,尤其是当和其他贸易规范抵触时如何协调的问题,这就比较容易诱发新的贸易壁垒的产生。
另外,由于当前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环保立法和环境保护的标准差异较大,而TBT和SPS协议以及其他国际环境公约【8】在制定时并没有顾及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这种差距,因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更易遭受这种新的绿色壁垒的影响【9】。虽然乌拉圭回合没有就环境与贸易问题达成专门的协议,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发达国家提出的某些不切实际的环保要求及其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的意图, 但在另一方面也为发达国家借保护环境之名实行不受WTO约束的贸易保护主义留下了法规空白,发达国家可以凌驾在国际公约之上提出更苛刻的环保条件、设置绿色壁垒。
(三)政策基础
由于关贸总协定(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WTO)法律框架对各国关税壁垒的约束,关税已经基本失去了贸易保护的作用。同时配额和许可证等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逐步受到限制,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开始更多地利用环境作为其抵制外国产品入境的手段。这主要源于环境保护措施转做为贸易政策所具有的隐蔽性:凡是与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有关的产品都可以成为它的保护对象,而且它覆盖了原料储备、产品生产、产品包装、产品运输、产品销售、消费者使用以及废弃物处理与回收再利用的全部流程。
据统计,目前欧盟己经形成了双层结构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其上层是约300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欧盟指令,下层是上万个技术标准;美国有55种认证体系;日本目前有25种认证体系。这些繁杂而严格的法律、法规和要求,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来说是难以达到或需要很高成本才能达到的,这就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有的自然便成为了发达国家施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工具。
四、绿色壁垒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一)绿色壁垒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影响 绿色壁垒对中国的影响体现在正反两方面:首先,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企业带来的最主要是负面影响。中国做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制定的环境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较低,因此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产业可以大量向我国国内转移,使我国环境进一步恶化。而我国的企业,尤其中小型企业难以支付高昂的环境治理与认证成本。如欧盟在2003年10月的出台的化学品方面的政策《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和许可办法》(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nd Authorization of Chemicals),它要求用统一的注册评估许可体系管理化学品的生产、进口和销售,而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试验费用至少10万欧元。这种苛刻的要求必然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对外出口。
从另一个积极方面来看绿色贸易壁垒,它的出现会促使我国加强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我国在快速发展经济的要求下,在环境保护方面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为突破壁垒的限制,我国政府和企业会侧重发展绿色贸易,逐步解决我国的环境与生产、贸易之间的问题。
(二)我国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第一,从企业自身角度看:
1、要客观的认识绿色措施。并不是所有的绿色措施都是壁垒,有些环保要求和技术标准是符合社会公益的,是合理的,也是企业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诸如三聚氰胺超标的产品是无论如何不能得到消费者谅解的,也不是用绿色壁垒可以解释的。我国企业应从积极的角度出发看待这些合理的措施,逐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这不仅是应对绿色壁垒的需要,更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是我国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具体体现。
2、利用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建立预警机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机制的不完善,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目标市场准入条件的变化不敏感,36%的中国企业面临着不知道对方的标准已经发生改变的情况。很多企业对贸易伙伴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产品认证的信息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道,以至于当贸易伙伴的这些情况发生改变时,仍在按照旧的标准和政策安排出口。因此, 实现信息的有效地收集、进行预先咨询对出口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3、开展国际认证工作。绿色壁垒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各国或国际组织的认证体系。在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获证企业一般能达到注册企业总数的40%左右,而目前我国获得认证企业只占注册企业总数的0.8%左右。未获得对方国家的相关认证是我国出口产品遇到各种障碍的原因。积极应对国外绿色壁垒的一个重要举措便是加强认证工作,做好出口产品的国际质量认证、安全认证、环保认证等,获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通行证。企业要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产品的市场准入管理的不同要求,主动取得相关产品在功能、安全和可靠性方面的国际认证。
在开展国际认证的工作中,企业应着重掌握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体系,并争取获得ISO14000认证。ISO14000标准涉及从原料采购、产品生产、使用及回收处理的全部过程,同时该体系规定:对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任何国家都可以拒绝进口。这就为发达国家实施绿色壁垒提供了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现已有20多个国家直接将它作为国家环境管理体系标准,120多个国家采用ISO14000标准。因此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目前应对绿色壁垒最有效的武器就是ISO14000标准认证。通过ISO14000认证,就意味着获得了进入大部分发达国家市场的通行证。
4、开发绿色产品。绿色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的吸引力和竞争能力,它们既满足了人们对环保的要求,又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目前的国际市场上的绿色产品种类非常丰富,从绿色食品、绿色家电、绿色服装到生态住宅,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领域。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绿色产品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德国每年的绿色产品市场增长率约为6%一8%,美国绿色产品己占国内生产总量的10%左右。目前绿色食品以欧洲各国发展最快,其销售量已占整个食品的3%一5%,年贸易额在140亿美元。德国每年绿色食品销售量高达60亿马克,美国绿色食品年贸易额为60亿美元。而这些绿色食品将大部分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因此,对于积极开发绿色食品的中国企业来讲,其市场空间将是巨大的。
第二,从我国政府的角度着手:
1、政府应该为企业构建一个有效的信息平台,为我国进出口企业提供较完善而系统的信息咨询和指导,帮助企业尽快了解国外市场准入的技术标准和环境要求,跨越绿色壁垒。由于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很难对绿色壁垒信息进行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更无法承担这样的成本。因此政府应利用其资源和资金优势,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包括各种绿色壁垒信息的数据库系统,提供法规信息、企业案例以及专家在线答疑的服务。
2、加快建立健全中国自己的绿色环保措施体系。以制定和实施与国际接轨的检验监测标准为重点,加大监测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通过提高国内认证机构的能力建设促进国际互认。健全本国的环保措施体系,可以引导企业开展生态设计、降低原材料和能量的投入、减少资源配置中的浪费和流失、保护可再生资源;同时建立一套有效的国内环保要求,能够严防其他国家将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我国境内,间接增加我国企业的环境治理成本。
3、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迄今为止,由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技术标准和环境要求还很少,尤其在具有先导性、战略性且竞争激烈的高技术产业领域更是微乎其微。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国只能被动地采纳国际技术标准,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削弱了我国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此,我国应加快技术标准国际化步伐,探索国际标准制定的参与模式,确定参与标准的产业与产品的重点领域。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协同配合将国内标准演化为国际标准,并努力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渗入中国元素。对于某些国际上不合理的技术标准应由政府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寻求解决途径,或采取必要的报复措施,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利益。
【注释】:
【1】[美]约翰杰克逊:《世界贸易体制: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与政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3页。
【2】孔庆峰:《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规则和案例》,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年版,第72页。
【3】即《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的第2002 /96 /EC号指令》(WEEE,于2005年8月13日生效)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第2002 /95 /EC号指令》(ROHS,将于2006年7月1日生效)。
【4】杨树明著:《非关税贸易壁垒法律规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第231页。
【5】方时姣:《中国绿色外贸战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
【6】张锡嘏:《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应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页。
【7】GATT第20条:如果下列措施的实施在条件相同的各国间不会构成任意的或无端的歧视手段,或者不会形成伪装起来的对国际贸易的限制,不得将本协定说成是妨碍任何缔约方采取或实行这些措施(b)为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者(g)关于养护可用竭的天然资源,凡这类措施同限制国内生产和消费一道实施者。
【8】主要包括《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尔塞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
【9】石敏俊:《食品安全、绿色壁垒与农产品贸易争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64页。
第四篇:非高危企业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习题集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专业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一)单选题
1、《安全生产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公布,自()起施行。
A 2002年7月1日 B 2002年10月1日 C 2002年11月1日 D 2002年12月1日 2、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自()起施行。A 2014年8月31日 B 2014年9月1日 C 2014年11月1日
D 2014年12月1日
3、《安全生产法》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A 保障 B 实现 C 促进 D 坚持
4、安全生产工作()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
A 实行和强化 B强化和落实C 坚持和强化 D 强化和坚持
5、安全生产,建立的机制,以下排序正确的是()。a 政府监管 b 行业自律 c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 d 社会监督 e 职工参与 A、caedb B、cabed C、ceabd D、abcde
6、生产经营单位的(),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A 主要负责人 B 总经理 C 投资人 D 分管安全负责人
7、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A 责任 B 职责
C 义务 D 职务
8、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并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规划应当与()相衔接。
A 本地发展规划 B 本地经济规划 C 城乡规划 D 社会发展规划
9、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等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A 支持 B 帮助 C 履行 D 协助
10、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A 全面 B 强化 C 综合 D 具体
11、()应当按照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依法及时制定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适时修订。A 国务院标准化委员会 B 国务院有关部门
C 国家安监总局 D 国务院各个行业管理机构
12、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中,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的职责,新增加的一条是()。
A 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B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C 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D 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13、以下不属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责的是()A 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B 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C 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D 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14、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A 专门 B 专项 C 系统 D 规范
15、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A 建设单位 B 施工单位
C 建设监理单位 D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臵明显的()标志。
A 安全警示 B 禁止进入 C 有毒有害 D 注意安全
17、《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A 大型设备 B 压力管道压力容器 C 安全设备 D 关键性设备
1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A 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B 向行业主管部门报告 C 向从业人员通报 D 向企业相关管理人员通报
19、国家()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A 要求 B 支持 C 鼓励 D 动员
20、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这是从业人员的()。
A 权利 B 责任 C 职责
D 义务
2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状况,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发生()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检查。
A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B 一般生产安全事故
C 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D 生产安全事故
22、对已经依法取得安全生产批准的单位,负责行政审批的部门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A 重新审批
B 撤销原批准 C 予以取缔
D 要求整改
23、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A 廉洁执法B 秉公执法 C 严格执法D 公正执法
24、《安全生产法》规定,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单位有进行安全生产公益宣传教育的义务,有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 行为进行()的权利。
A 公开曝光 B 舆论监督C 批评报道 D 公开报道
25、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的罚款。A 百分之三十 B 百分之四十 C 百分之五十 D 百分之六十
26、生产经营单位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A 二万元以上十万元 B 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 C 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 D 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
27、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该协议无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的罚款。
A 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B 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C 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D 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二)判断题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既适用其规定,又适用本法。()
2、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3、生产经营单位委托法律规定的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由受委托单位负责。()
4、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未经批准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6、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是针对各层领导干部,一般从业人员的安全重点是遵规守纪,杜绝“三违”。()
7、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无论规模大小,都应当设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8、非高位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9、生产经营单位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建议。()
10、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免,应当告知当地政府的部门。()
11、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负有相关培训资质的机构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12、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应当有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13、注册安全工程师按专业分类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人力资源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14、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应当由派遣劳动者单位负责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15、生产经营单位接收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学生实习的,应当由学校对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协助学校对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16、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确定。()
17、《安全生产法》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申报。()
18、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审查结果负责。()
19、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应当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20、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21、《安全生产法》要求,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50米的安全距离。()
22、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以及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作业,应当安排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23、从业人员必须购买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24、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依照规定向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有关负责人不及时处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可以向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25、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对方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26、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抢救,并不得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
27、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要求从业人员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28、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可以在领导批准后,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29、工会在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作出处理。()30、工会有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1、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审查、验收,应当要求接受审查、验收的单位购买其指定品牌或者指定生产、销售单位的安全设备、器材或者其他产品。()
32、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作出书面记录,并由检查人员签字。()
33、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作出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关设施或者设备的决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执行,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34、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规定采取停止供电措施,除有危及生产安全的紧急情形外,应当提前四十八小时通知生产经营单位。()
35、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省级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果负责()
36、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37、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现其所在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时,应当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38、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39、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并定期组织演练。()40、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的等级,有权决定是否向上一级报告。()
41、生产安全事故抢救过程中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42、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生产安全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43、《安全生产法》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并定期在当地生产经营单位公布。()
44、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45、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给予撤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十年内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46、《安全生产法》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没有安全设施设计或者安全设施设计未按照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47、《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臵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48、《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使用应当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49、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承包方、承租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50、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未设有符合紧急疏散需要、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或者锁闭、封堵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出口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51、违反《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拒绝、阻碍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52、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级、撤职的处分,并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一百的罚款。()
53、发生较大事故的,对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除要求其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等责任外,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54、发生重大事故的,对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除要求其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等责任外,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处以一百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55、予以关闭的行政处罚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
56、给予拘留的行政处罚由公安机关依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规定决定。()
57、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未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经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执行措施后,仍不能对受害人给予足额赔偿的,应当继续履行赔偿义务;受害人发现责任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58、安全生产所指的危险物品,不含枪支弹药和管制刀具。()
二、职业病防治法
(一)选择题
1、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 的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A、化学、物理、放射性因素 B、放射性、有毒物质、粉尘 C、化学、物理、生物因素
2、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 的方针。()
A、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 B、行业自律、社会监督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A、职业卫生资格B、职业卫生保护C、岗位津贴
4、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 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A、初步设计 B、可行性论证 C、职业病防护设施施工
5、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资质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A、省级 B、设区的市级 C、县级
6、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采取管理措施,其中不包括。()A、设臵报警装臵 B、配臵现场急救用品 C、对接害人员进行职业病诊断
7、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 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A、一至五名 B、一至三名 C、三名以上
8、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 制定、调整并公布。()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C、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9、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已经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并处 的罚款。()
A、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 B、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 C、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用人单位,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 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A、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B、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C、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11、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未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 的罚款。()
A、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B、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 C、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12、建设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未按照规定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 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建、关闭。()
A、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 B、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C、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13、用人单位应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其结果应当。()
A、定期向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备案 B、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C、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14、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A、用人单位的劳动者 B、新闻单位 C、工会组织
1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法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工作,接受 的监督检查。()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1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 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病统计报告的管理工作,并按照规定上报。()A、卫生行政部门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17、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并妥善安臵。()
A、给予生活补贴 B、提前退休 C、调离原岗位
二、判断题
1、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2、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3、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职业病防治法》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4、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5、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6、存在或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7、国家对从事放射性、有毒、粉尘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
8、用人单位应当设臵或者指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组织,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9、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10、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对有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对所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后果承担责任。()
1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12、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的健康检查资料保密,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不得向用人单位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13、劳动者拒绝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可以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或者解除、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14、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病人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不能诊断为职业病。()
1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未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履行职责,本行政区域出现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直至开除的处分。()
16、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7、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应当认真执行《职业病防治法》,支持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18、劳务派遣用工单位可不履行《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用人单位的义务。()
19、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20、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1、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的用人单位,有权吊销其营业执照。(错)
22、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个人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
23、国内首次使用或者首次进口与职业病危害有关的化学材料,使用单位或者进口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后,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送该化学材料的毒性鉴定以及经有关部门登记注册或者批准进口的文件等资料。()
24、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有关部门收到相关的检举和控告后,应当及时处理。()
25、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6、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臵,设臵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27、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并对知劳动者本人保密。()
28、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严重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可以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第二部分安全管理知识
1、企业安全的教育中的“三级教育”是指:
A、法规教育,生产教育,技术教育 B、学徒教育,上岗教育,带班教育
C、厂级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
D、总经理教育、安全管理人员教育、安全员教育
2、对“事故苗头”应该采取什么态度。A、要重视对“事故苗头”的分析 B、对于“事故苗头”可采取无所谓态度
C、“事故苗头”又不是事故,何必大惊小怪,注意点就是了
3、进入厂区生产现场后,无论何人都 遵守厂纪厂规。A可以 B、必须 C、不一定
4、无视规章制度,明知故犯的行为,往往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
A、物的因素 B、人为因素 C、人和物的综合因素
5、“机械设备带病运转”、“使用安全装臵失灵”,往往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
A、物的因素 B、人为因素 C、管理因素
6、安全生产诸多因素中,通常称为“安全三原则”的内容是。A、整顿整理好工作地点,经常维护保养设备,按照标准操作
B、遵守厂纪厂规,参加安全生产培训,了解本岗位的危险因素
C、持证上岗作业,遵守厂纪厂规,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7、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由 缴纳。A、生产经营单位为职工缴纳 B、生产经营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C、职工缴纳
8、禁止标志是用 色与图形符号构成的,用以表示禁止或制止人们不安全行为的安全信息。A、黄色 B、红色 C、蓝色
9、指令标志是用 与图形符号构成的,用以表示强制人们必须遵守的要求的信息。A、黄色 B、红色 C、蓝色
10、戴好安全帽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物体打击伤害 B、预防日光曝晒 C、保护户头部清洁
11、设臵安全设施和安全装臵的目的是为了。A、提高工作效率 B、保护产品质量 C、保障人身安全
12、使用行灯要有良好的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行灯的安全电压一般不得超过。A、36伏 B、220伏 C、110伏
13、检修设备时,应该挂 安全警示标志牌,以提醒人们注意。
A、注意安全 B、当心触电 C、有人操作,禁止合闸
14、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基准面 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A、10米 B、2米 C、3米
15、发生火灾必须具备 个条件。A、二 B、三 C、四
16、电器设备发生火灾事故时,应该使用 灭火器扑灭火灾。A、干粉灭火器 B、酸碱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17、发生触电事故后,首先应该迅速让触电者脱离电源,如触电者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
A、打“120”呼叫救护车送医院治疗 B、立即采取人工呼吸进行心肺复苏术抢救,为医生抢救做好前期准备。C、立即派车将触电者送往医院让医生抢救。
18、室内空气二氧化碳含量达到 时,就能使人不省人事,呼吸停止甚至死亡。
A、达10% B、达4-5% C、达1%
19、加强从业人员自身 的培养,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这是消除事故人为因素的唯一方法。A、安全素质 B、文化水平C、操作技能
20、在劳动过程中违反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违反工艺技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均属于。A、违反劳动纪律 B、违章操作 C、违法法律法规
21、生产经营单位应该按照规定标准向从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从业人员必须 劳动防护用品。A、正确佩戴使用 B、爱护保管好 C、防止遗失
22、穿工作服必须符合“四禁”要求,即:袖口裤管紧、领口紧、袋口紧和。
A、上身紧 B、襟紧 C、下身紧
23、灭火器上的压力表用红、黄、绿三色表示灭火器的压力情况,当指针指在绿色区域表示 A、正常 B、偏高 C、偏低
24、油锅起火应该使用 的方法扑灭。A.水 B.盖锅盖 C.扔出去
25、烟头中心温度可达,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若乱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A.100~200℃ B.200~300℃ C.700~800℃
26、如果楼层已着火燃烧,但楼梯尚未烧断,火势并不十分猛烈时,可以披上,从楼上快速冲下。
A.干的衣被 B.用水浸湿的衣物 C.塑料或麻的制品
27、电器设备在发生火灾时不应该用 灭火。A.卤代烷 B.水 C.干粉
28、当打开房门闻到燃气气味时,要迅速,以防止引起火灾。
A.打开燃气灶具查找漏气部位 B.打开门窗通风
29、“三违”是指。
A、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B、违反《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C、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拒绝违章指挥
30、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是按 的顺序来的。①、用喷射管的管口对准火焰;②、拔掉保险销;③、按下压把,进行喷射。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31、根据起重作业“ ”的规定吊物下站人或吊物下有人不准吊。
A、五个不准吊 B、八个不准吊 C、十个不准吊
32、如果二楼生产车间发生火灾时,你应该如何紧急脱离现场。
A、跳楼逃离现场 B、打开门窗呼救 C、用牢固的绳子,一头扎在固定的物体上,沿着绳子滑下逃生。
33、根据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通过统计分析55万起事故得出,无伤害或事故苗头:轻伤或微伤:重伤甚至死亡的比例是: 的结论。
A、300:29:1 B、299:29:3 C、300:28:2
34、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可以。
A、认定工伤 B、视同工伤 C、既不能认定也不能视同。
35、从业人员发生事故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天内向所在地的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的申请。A、三十天 B、十五天 C、六十天
36、企业机动车辆要做好 保养,不能带病运行。A、定期保养 B、故障保养 C、例行保养
37、《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其中不包括______。()
A、交通伤害 B、机械伤害 C、起重伤害 D、冒顶片帮
38、事故隐患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______。()
A、环境因素 B、管理上的缺陷 C、防护缺陷 D、重大危险源
39、海因里希最初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五个因素,按照连锁关系顺序正确的是:______。()a遗传及社会环境; b人的缺点; c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d事故; e伤害
A、abcde B、bacde C、acbde D、edcba
40.燃气用具使用完毕后()
A.要关掉灶具阀门,总阀门可以不关B.要关掉总阀门,灶具阀门可以不关 C.首先关掉总阀门,然后关掉灶具阀门 41.解决火险隐患要坚持“三定”,请问“三定”是指()。A.定专人、定时间、定整改措施 B.定时间、定地点、定专人 C.定人、定岗、定编制
42.发现液化石油气灶上的导气管有裂纹,应()。A.用燃着的打火机查找漏气地方B.用着的火柴查找漏气地方C.把肥皂水涂在裂纹处,起泡处就是漏气的 43.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出口的疏散门应()。A.自由开启 B.向外开启 C.向内开启
44.当打开房门闻到燃气气味时,要迅速(),以防止引起火灾。
A.打开燃气灶具查找漏气部位 B.打开门窗通风 45.电器设备在发生火灾时不应该用()灭火。A.卤代烷 B.水 C.干粉
46.油锅起火应该使用()的方法扑灭。A.水 B.盖锅盖 C.扔出去
47.家用电器发生火灾,在没有灭火器的情况下应先()。A.用水扑救
B.用毛毯包裹 C.切断电源
48、火场中防止烟气危害最简单的方法是()。A.跳楼或窗口逃生B.大声呼救C.用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低姿势沿疏散通道逃生 49.发生燃烧的必要条件是()。
A.可燃物,助燃物 B.可燃物,着火源 C.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50.设臵的灭火器铭牌必须朝()。A.外 B.内 C.左 D.右
二、判断题
1、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过程中消除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职业危害、财产损失的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和资产安全。()
2、安全生产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健康,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3、根据安全生产方针的规定,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在组织生产过程中,应当把生产放在第一位。()
4、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因素,管理上的缺陷。()
5、生产经营单位里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物的不安全因素”。()
6、根据分析,造成事故的“人为因素”主要是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两个方面。()
7、在生产过程中,穿拖鞋、凉鞋、高跟鞋、系围巾以及留长发辫而又不将其放入工作帽内的行为属于违章行为。()
8、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安全防护装臵对操作带来不方便,可以不用或拆除。()
9、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就是只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管谁操作,都能达到“安全”、“准确”、“迅速”、“方便”的工作目标。()
10、“三不伤害”是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11、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在一处工作时,只要自己注意安全就可以了,其他人的事不要管。()
12、根据国家规定,安全色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其中黄色引人注目,主要用于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标志。()
13、在检修设备时,应该在电气开关处挂上“禁止合闸”的警示标志。()
14、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内卫从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5、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在生产现场和设备上要做到:“有台必有栏、有洞必有盖、有轴必有套、有轧点必有挡板(杆)、有特危必有连锁”。()
16、车间内的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应立即请安全管理人员来维修。()
17、按照起重作业的有关规定,吊物下面有人不准吊,但吊面站人可以吊。()
18、焊割作业前的有关规定办理“三级动火”手续。进行焊割作业时,必须配备灭火器材,并指派监护人员。()
19、使用长梯时,梯身要牢固,放臵要平稳,上端要扎牢,底脚要防滑,下面有人监护。()
20、实施房屋简单维修时,只要高度注意安全,不戴安全帽和没有系安全带也可以登高作业。()
21、灭火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和化学抑制法。()
22、发生电气设备火灾,如果附近没有灭火器,可以用水扑救。()
23、从业人员享有的安全生产权利规定,在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紧急情况时,有权立即撤离作业现场。()
24、从业人员应当履行的义务是: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义务,服从管理义务,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和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义务。()
25、只要保证安全,非电工也可以拆装、修理电气设备和用具。()
26、企业内机动车驾驶是一项特种作业,根据国家规定未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的人员,不准独立驾驶。()
27、企业内机动车辆在车间门前、道路转弯处时速不得超过10公里。()
28、车辆通过交叉路口时,要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
29、大家都要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中做个好成员。()
30、盛装过易燃易爆物质的容器未经清洗,不准进行切割作业。()
31、乙炔气瓶的瓶体颜色为银色,瓶体上要用大红色书写“乙炔”字样。()
32、在打扫卫生、擦拭电气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是湿抹布去擦拭电气设施,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33、职工有要求用人单位保障职工的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权利。()
34、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专业法律法规(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一、单选题
1、C2、D3、C4、B5、C6、A7、C8、C9、D10、C
11、B12、B13、D14、A15、B16、A17、C18、C19、C20、D
21、A22、B23、B24、B25、B26、D27、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17×
18、×
19、√20、√
21、×
22、×
23、×
24、√
25、×
26、√27×
28、×
29、√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职业病防治法
一、选择题
1、C2、C
3、B
4、B5、B6、C
7、C
8、B9、A10、B11、A
12、A13、C
14、C
15、A16、A17、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第二部分安全生产基础知识答案 一选择题
1、C2、A
3、B
4、B5、A
6、A7、A
8、B
9、C
10、A
11、C
12、A
13、C
14、B
15、B16、A17、B
18、C19、A 20、B21、A22、B23、A
24、B25、C26、B
27、B
28、B
29、A 30、C
31、C
32、C
33、A
34、A
35、A
36、A
37、A
38、B
39、A 40、C
41、A
42、C
43、B
44、B
45、B
46、B
47、B
48、C
49、C 50、A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C)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A、6月9日
B、6月19日
C、6月29日
2.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A)。A、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B、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允许生产经营 C、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批准后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3.《安全生产法》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A)证书,方可上岗作业。A、操作资格 B、许可 C、安全
4.《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C)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A、班组级 B、车间级 C、专门
5.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工伤保险费应由(B)缴纳。
A、从业人员 B、生产经营单位 C、地方财政拨款
6.从业人员经过安全教育培训,了解岗位操作规程,但未遵守而造成事故的,行为人应负(C)责任,有关负责人应负管理责任。A、领导 B、管理 C、直接 7.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B)。
A、特殊社会保障 B、特殊劳动保护 C、特殊劳动保险 8.易燃易爆场所不能穿(B)。
A.纯棉工作服 B.化纤工作服 C.防静电工作服 9.安全带的正确挂扣方法是(B)。
A.低挂高用 B.高挂低用 C.平挂平用
10.下列哪个字母代表劳动防护用品具有防静电的性能?(B)A.fh B.jd C.ny 11.操作旋转机械时佩戴(B)是错误的。A.护发帽 B.手套 C.防异物伤害护目镜
12.从事有害作业的职工,按规定接受职业性健康检查所占用的生产、工作时间,应按(C)处理。
A.病假 B.事假 C.正常出勤
13.依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不能到(C)进行职业病诊断。A.用人单位所在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 B.本人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
C.用人单位所在地和劳动者本人居住地以外职业病诊断医疗机构
14.职工因工作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可以停工留薪,但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C)个月。A.6 B.10 C.12 15.人长时间在(A)分贝的噪声环境中工作就会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伤。A.120 B.100 C.80 16.《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B)。A.意外伤害 B.工伤 C.突发事件
17.《工伤保险条例》所称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各种用工(B)的劳动者。A.方式 合同 B.形式 期限 C.协议 年限 18.皮肤上溅有腐蚀性液体时应(B)。A.用干布抹去 B.用大量清水冲洗 C.用绷带包扎患处,请医生治疗
19.有异物刺入头部或胸部时,以下哪项急救方法不正确?(C)A.快速送往医院救治
B.用毛巾等物将异物固定住,不让其乱动 C.马上拔出,进行止血 20.“一班三检”是指(A)。A.在班前、班中、班后进行安全检查
B.在早、中、晚进行巡回检查 C.每天进行三次安全检查。
21、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的人是生产经营单位的(C)。A、分管安全生产地负责人 B、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 C、主要负责人 D、出资人
22、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A)。A、当班主要负责人 B、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公安部门
23、《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A)。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C、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D、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24、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是指:矿级、工区(车间)级及(B)A、总公司级 B、班组级 C、领导级
25、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命安全的(A)。A、工艺、设备 B、替代产品 C、本质安全的原材料
26、生产经营单位对新录用和老员工,要制定详实的教育和培训计划,经费由(A)安排。
A、生产经营单位 B、县安全生产管理局 C、从业人员 D、政府财政部门
27、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苗头,应立即向(A)报告并撤出不安全的现场。
A、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 B、公安部门 C、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保卫人员
28、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权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C)和强令冒险作业。
A、违章作业 B、工作安排 C、违章指挥 D、合理的工作安排
29、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或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A)人员,给予奖励。A、有关 B、有功 C、主要 D、当事人
30、制定《矿山安全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和促进矿山安全生产,防止矿山事故,保护矿山职工的(D),促进采矿业的发展。
A、就业机会 B、财产安全 C、身体健康 D、人身安全
31、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C)。
A、生产 B、使用 C、生产和使用
32、职业性安全健康监护体检,一线工人周期为(C)一次。A、3年 B、2年 C、1年
33、职工被确定诊断职业病之日起,用人单位应在(A)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A、30 B、60 C、90 D、120
34、职工被确诊职业病的,应当(B)
A、找企业负责人解决 B、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C、自己去医院治疗 D、向法院起诉
35、用人单位应当在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B)和中文警示说明。
A、公告栏 B、警示标识 C、安全标语 D、宣传口号
36、矽肺是由于吸入(C)粉尘引起的。
A、煤尘 B、石棉 C、游离二氧化硅 D、苯
37、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法定责任者是(A)。
A、主要负责人 B、劳动者 C、医疗机构 D、国家
38、(C)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A、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 B、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 C、职业病病人 D、工伤职工
39、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C)。A、用灭火器 B、报警 C、切断电源 40、“三违”行为是指(B)。
A、违反作业规程、违反上级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B、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C、违反技术标准、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41.安全生产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B
A.作用
B.保证
C.依据 D.措施 42.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D
A.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B.质量第一、安全第一 C.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43.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检查
B.监督
C.监理
D.管理
44.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核发放施工许可证时,应当对建设工程是否有()进行审查。
A.安全规章制度B.安全管理机构C.安全生产责任制D.安全施工措施
1.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企业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以技术保密、业务保密等理由拒绝检查。错
2.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作出书面记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这样有利于安全检查不走过场。对
3.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时,可根据情况采用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错
4.生产经营单位对国家明令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落后工艺、设备,可采取加强管理和加强安全教育措施后继续使用。错
5.《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对
6.所有生产经营单位都必须将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报当地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
7.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的职责实施监察。(×,监察机关依照《行政监察法》规定对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的职责实施监察。)
8.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方针是: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9.新建厂房、商场都必须进行“三同时”。(×,新建厂房、商场的安全设施必须进行“三同时”。)
10.特种作业人员未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导致事故的,应追究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人员的责任。(√)
11.城市市民家中应备防震包,包内应有:手电、多功能小刀、结实的绳子、矿泉水、饼干、罐头以及急救药品等。(√)
12.驾驶二轮摩托车必须戴安全头盔,乘坐则不必戴。(×,驾驶与乘坐都需要戴安全头盔)13.“酒后”一般指饮用各种白酒、啤酒和果酒后4小时以内。(×,8小时以内)14.物质的燃点越低、越不容易引起火灾。(×,因为燃点是可燃物开始持续不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所以可燃物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
15.企事业单位需用液化石油气,应该报公安消防部门审批。(√)
16.发生了燃烧就发生了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才是火灾。)
17.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两类危险化学品,不得混合贮存。(√)18.危险化学品用完后就可以将安全标签撕下。(×,在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或包装经过处理并确认其危险性完全消除后,方可撕下。)
19.工会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三同时”审查验收时,只是提出意见,而无权参与、参加验收。(×,工会有权参与并提出意见)
20.从事严重有毒作业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的工种,应适当缩短工作时间,一般每天要实行4至6小时工作制。(√)
21、用人单位在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无权知道干的是什么工种,会产生什么危害因素。(×)
22、劳动者在职业健康检查和相关医学观察期间,由于劳动者受益,产生的费用,应由劳动者自己承担。(×)
23、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和医学观察期间,由于不能再从事原工作,经领导同意,可解除或终止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24、劳动者诊断职业病,如果用人单位不提供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劳动者可向当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25、露天矿山严禁在同一坡面上下双层或多层同时作业。(√)
26、露天爆破时,可以不设避炮掩体,人员利用地形躲在树木、车辆后。(×)
27、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应按规定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
28、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29、矿山从业人员在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从事原工种工作时,可不需接受安全培训。(×)
30、爆破器材应该单一品种专库存放。(√)
31、国家规定,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是职业病防治宣传周。(√)
32、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
33、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的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34、需要停电检修设备时,必须在切断电源处悬挂“停电警示牌”,设人监护,停电牌必须谁挂谁摘,非工作人员禁止合闸。(√)
35、所谓“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36、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在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后,不再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37、生产安全事故按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按事故造成的后果可分为:人身伤亡事故和非人身伤亡事故。(×)
38、工会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
39、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是指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40、高处作业指专门或经常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第五篇:COSCO非危保函(与鉴定书配套)空
非危保函
致: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
宁波中远集装箱船务代理有限公司
船名航次:
提单号:
开航日期:
装港(POL):
目的地(FND):
中文品名:
英文品名:
(送样单位:产品,生产单位: 鉴定书编号:)
提单上要求显示为我司特此证明这批产品(部件)与鉴定书为同一批货物,不属于《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一书中所列的危险品,其包装及装载均符合海上运输要求。
如以上陈述不实而引起在运输途中发生任何问题,承运人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情况需要将货物卸下、销毁或者使之不能为害,而不负任何赔偿责任。我司对承运人因运输此类货物所受到的损害负赔偿责任,而且承运人能保留依照有关法律及海事局有关规定向我司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责任与相关费用由我司承担!
发货人(公章)
鉴定书申请单位:
(公章)
货代公司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