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婴儿出生死亡报告制度
婴儿出生死亡报告制度
一、持《生育服务证》的产妇应到获准施行分娩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分娩。
二、分娩手术施术机构应建立分娩手术档案并按要求填写《分娩手术登记表》。
三、新生婴儿在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死亡的,施术机构要出具死亡证明并于24小时内通知同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计生部门接通知后要立即调查核实如实填写《自然流产、死产、急症接产个案审查认定书》。同时死亡婴儿父母应持证明在48小时内向乡计生办报告。
四、新生婴儿在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死亡的,其父母或家人应在48小时内向乡镇、社区人口计划生育部门报告。同时计生部门要到婴儿死亡地点核实认定并填写《自然流产、死产、急症接产个案审查认定书》。
第二篇:出生缺陷、孕产妇死亡、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出生缺陷、孕产妇死亡、围产儿
死亡报告制度
1、孕产妇死亡,科室必须及时汇报,由医院主持死亡病例讨论。孕产妇死亡由医院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死胎、死产、活产新生儿死亡按照市区卫生局有关规定,科室如实填具报卡,经医院审核上报。
3、出生缺陷由科室填具报卡,经医院审核上报。
4、孕产妇、新生儿死亡、出生缺陷报卡由专人负责。
5、医院定期分析孕产妇、新生儿死亡、出生缺陷,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并及时调整医院工作。
第三篇:新生儿、婴儿死亡制度
临沂市新生儿、婴儿死亡申报制度
一、各级卫生医疗保健机构必须据实出具新生儿、婴儿《死亡证明》。出具证明时,应当有两名以上医务人员签名,并经科室负责人审查签字。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负责将新生儿、婴儿死亡情况向同级人口计生管理部门通报,死亡一人,及时通报一人。
二、新生儿、婴儿父母应当在孩子死亡48小时内申报,农村居民向所在行政村申报,由村计生主任负责在2小时内上报乡镇计生办;城镇居民,向所在单位或社区申报,被报告单位在当日报所属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
三、新生儿、婴儿在卫生医疗保健机构死亡的,当事人应当提交新生儿、婴儿《死亡证明》,人口计生管理部门要认真调查核实证件的真实性。
四、新生儿、婴儿在卫生医疗保健机构以外地点死亡的,乡镇计生办应当在接受报告后1个工作日内,组成2人以上调查小组,赴现场勘验、调查,做好相关证明、证据的收集。
五、乡镇计生办应当建立新生儿、婴儿死亡档案。并按照要求准确上报区人口局。对溺婴等非正常性死亡以及弃婴等恶性案件要在第一时间内上报区人口局。
六、农村的已婚育龄群众弄虚作假、谎报新生儿、婴儿死亡,收回其《生育保健服务证》,是干部职工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追究党政纪责任;当事人溺婴、弃婴的,人口计生管理部门注销其生育登记,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本区卫生医疗保健机构出具虚假新生儿、婴儿《死亡证明》的由区人口局或卫生局按各自职责权限,依法处罚。
八、各乡镇、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有义务申报本单位职工新生婴儿死亡情况。取得分娩资格的各级卫生医疗保健机构必须协助人口计生管理部门落实新生儿、婴儿死亡申报制度。
第四篇:出生缺陷、孕产妇死亡、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新生儿出生缺陷
报告制度
1、孕产妇死亡,科室必须及时汇报,由医院主持死亡病例讨论。孕产妇死亡由医院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死胎、死产、活产新生儿死亡按照市区卫生局有关规定,科室如实填具报卡,经医院审核上报。
3、出生缺陷由科室填具报卡,经医院审核上报。
4、孕产妇、新生儿死亡、出生缺陷报卡由专人负责。
5、医院定期分析孕产妇、新生儿死亡、出生缺陷,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并及时调整医院工作。
第五篇:新生儿出生、死亡登记报告制度
新生儿出生、死亡登记报告制度
一、妇产科和妇幼管理人员要如实填写新生出生性别,同时,详细填写孕妇姓名和所属乡(镇)、村(居)及生育证明,对未持有生育证的,要及时通报孕妇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核查,按时上报,不得弄虚作假。
二、妇产科和孕产妇管理科要建立孕期保健、产期保健、分娩登记,并及时打印出生医学证明。
三、凡出生婴儿,在我院死亡的,不论是否足月分娩,实行双向报告制度。取生育证夫妻应向所管辖的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报告;助产医生应向本单位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报告,助产单位应当及时出具死亡证明,并在8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孕妇所属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
四、新生儿在我院死亡的,必须由二人以上医生签字出具死亡证明,由其父母将死亡证明及时送所属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和公安部门备案,妇产科必须要作好档案登记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