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三峡库区地质灾害 (滑坡、崩塌、危岩和塌岸)防治规划 (2010-2020年)编制大纲

时间:2019-05-14 12:2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三峡库区地质灾害 (滑坡、崩塌、危岩和塌岸)防治规划 (2010-2020年)编制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三峡库区地质灾害 (滑坡、崩塌、危岩和塌岸)防治规划 (2010-2020年)编制大纲》。

第一篇: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三峡库区地质灾害 (滑坡、崩塌、危岩和塌岸)防治规划 (2010-2020年)编制大纲

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危岩和塌岸)防治规划

(2010-2020年)编制大纲

0.前言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经过三峡工程全体建设者和库区及移民安臵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至2009年底,三峡工程初步建设任务将基本完成,目前已具备了并全面发挥设计的防洪、发电、航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巨大综合效益的能力。三峡工程建设,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随着三峡工程建成运行,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步显露。这些问题,有的是在三峡工程论证和设计中预见到需要在运行后加以解决的,有的是在工程建设期已经认识到但当时难以有效解决的,有的是当前社会济经发展对三峡工程运行管理提出的新要求。随着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对三峡工程及库区主要功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战略定位有了重大调整和提升。因此,启动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是中央在认真总结国内外大型工程运行管理经验及教训后,针对三峡工程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确保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可持续发挥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三峡移民工作要“努力使库区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库区”。温家宝总理强调,需要解决库区生态环境、地质灾害防治、移民安稳致富三个重大问题。为了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2008年9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对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进行了部署,确定由国务院三峡办、会同发 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提出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方案,报国务院审批。2009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务院三峡办上报的《关于开展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请示》。

2008年10月,国务院三峡办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了规划调研,并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三峡水库可持续利用综合规划研究报告》基础上,编制了《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纲要》(讨论稿),经修改后,于2009年3月16日组织院士、专家进行了咨询研讨,通过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提出了《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纲要》(审议稿)。

2009年3月26日,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对《规划大纲》(审议稿)进行审议,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国家有关部门,湖北省、重庆市、湖南省、江西省等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等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提出了书面意见。在认真吸收上述意见基础上,对《规划大纲》(审议稿)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提出了《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大纲》(送审稿)。

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温家宝总理提出库区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之一。2009年5月22日,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承担三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滑坡、崩塌体、危岩体防治和塌岸防护部分的编制工作。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立即召集湖北、重庆两省市三峡地防办、国土资源厅(国土房管局)认真讨论了规划大纲的编制,部署了规划编制工作,并委托湖北、重庆两省市承担各自辖区内区县、省市地质灾害规划的编制工作。在两省市规划的基础上,由指挥部和两省市一起汇总、编制全库区规划。

为了统一全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指挥部依据三峡建委办公室下发的《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纲要》,在两省市有关工作的基础上,2 结合库区实际情况,编制了本规划编制工作大纲。1.三峡库区后续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长江三峡库区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复杂,环境容量有限,暴雨、洪水频繁,历来是地质灾害多发区。特别是三峡工程建设以来,受其影响,地质灾害隐患点明显增多,地质灾害灾险情发生频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国家各部委的大力支持。自2001年7月国务院决定安排专项资金启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来,按照国土资源部编制完成、国务院批准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要求,三峡库区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由两省市负责基本完成。

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成效显著,按期满足了三峡工程135米、156米和175米试验性蓄水要求,使库区百余座移民城镇和大量复建设施的地质安全得到加强,有效保护了库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改善了库区群众生存环境,发挥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根据国内外已建水库的经验,新建水库蓄水至高水位初期3年-5年内将集中产生新生滑坡、塌岸和部分老滑坡的重活并伴有相应的入江涌浪灾害。综合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库区地质灾害情况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从2008年9月28日开始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全库区发生新老滑坡变形200余起,塌岸百余处,不稳定库岸近30公里,涌浪灾害已逐步显现,直接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移民安稳致富、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对潜在地质灾害进行勘察、研究、监测、防治和对已治理工程的维护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后续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峡工程是唯一由全国人大通过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它的建成和投入运行极大地改变了长江流域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产生了巨大综合效益,对长江流域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作用。随着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对三 峡工程及库区主要功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战略定位有了重大调整和提升。新形势下,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妥善解决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问题,不仅是进一步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而且也是保护国家战略水资源,以生态可持续性支持三峡工程综合效益持续发展和流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进一步对库区地质灾害全面持久地防治,大规模减轻库区地质环境承载压力,全面提升地质灾害减灾防灾的保障能力,使移民和库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从而支撑三峡工程长久持续发挥综合效益和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规划编制依据

(1)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指挥部承担“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中滑坡、崩塌体、危岩体和塌岸部分的编制工作委托函(三峡后续办函[2009]18号)。

(2)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大纲》(2009年5月)。

(3)国土资源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2001年10月)。(4)国土资源部《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崩塌、滑坡、塌岸)》(2003年12月)。

(5)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城镇塌岸处理规划报告》(2002年2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水法》、《防洪法》、《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河道管理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令、条例、办法。

(7)地质灾害防治有关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的规范、技术标准和有关费用定额。

(8)二期、三期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监测 的成果资料。

(9)地质灾害防治后续规划规前调查成果资料。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3.1指导思想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综合采取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等措施。对涉及群众人居安全的,应以搬迁避让为主;对确需工程治理的,要充分勘查论证和进行多方案比选;要全面加强监测预警,整体提升库区监测预警预报的水平和应急处臵的能力,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充分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稳致富相结合,充分考虑规模化土地资源、水库资源保护和航运安全以及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全面妥善处理前期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遗留问题,控制移民城集镇规模,减轻库区城集镇地质环境承载压力。

要构建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库区应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不利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移民安稳致富、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及库区和谐稳定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2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确保安全,关注民生,安稳致富

从人民生存和长远发展出发,地质灾害防治尽量考虑搬迁避让,确保安全。

搬迁避让要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稳致富进行。通过搬迁避让,进一步改善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社会保障和就业能力建设,增强移民群众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可同时达到脱贫、改善环境和安稳致富的综合效果。

要解决库区二期、三期地质灾害搬迁安置遗留问题,为构建长期和谐稳定新型库区创造有利条件。库区因地质灾害而进行的搬迁避让,要与库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相结合,与生态屏障区人口减载规划、生态迁移安臵相结合,进行有序实施。

(2)因地制宜,保障发展。地质灾害防治与库区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库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为移民安稳致富创造条件,提供地质保障。

(3)保护土地,保护环境。有效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为库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特别应加强对库区原本稀少的规模化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缓解库区人多地少的矛盾。

(4)限制城集镇扩大对地质环境容量的需求。对位于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内的移民迁建县城、集镇,进行地质环境容量评价,合理限制其人口和发展规划,限制建筑物密度和高度。

(5)加强工程治理。通过工程治理,全面消除已发现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保护受其威胁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长江干支流航运航道安全和公路交通安全。对已建防治工程进行必要的后期维护和效果监测,确保发挥防治效益。

(6)加强监测预警。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各类监测方法的科技含量与自动化程度,完善监测机构和设施建设,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

(7)加强应急处臵能力建设。建立区县、省市和国家主管部门的库区地质灾害应急处臵队伍,全面加强应急调查、勘查、应急监测预警预报、应急搬迁避让转移、应急抢险救灾、应急工程治理、应急装备设备等应急能力建设和经费保障。

(8)针对性地加强科学研究,全面提升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水平和能力。

(9)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动态管理、适时调整。在蓄水后新的条 6 件下,应对库区潜在的地灾威胁区全面排查,幵与前期防治规划相衔接,制定防治措施。按轻重缓急,分期实施。

由于高水位蓄水后,要产生新的滑坡并诱发部分老滑坡复活和新的塌岸产生,对此,目前规划不能包容。因此决定了规划的时限性和动态性,对规划需适时调整才能达到经济高效。4.规划范围、规划对象和保护对象

规划范围为移民安置区和生态屏障区。

生态屏障区是指坝前175m土地征用线至第一道山脊线的区域。规划对象包括滑坡体、崩滑体、危岩体、塌岸岸段。

保护对象是受上述灾害地质体威胁和危害的人群、建筑、设施、规模化土地、交通运输和长江干支流航运。

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规划实施起始年为2010年,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15年,远期为2020年。5.规划目标

(1)规划范围内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交通航运安全的地质灾害得到有效防治,库区可持续发展得到可靠的地质保障,规模化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搬迁避让群众得到妥善安臵,生产有着落,生活有保障。(3)监测预警预报、应急处臵能力得到全面建设和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全面覆盖,预警及时,应急处置达到及时有效,资金保障及时到位。

(4)库区重大地质灾害问题的研究和认识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有所突破。

(5)地质灾害防治综合措施总体有效,移民安置区和生态屏障区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工程建设安全得到保障。6.规划任务和规划内容

6.1依据地质环境容量编制移民迁建城集镇的发展规模、方案和建议。科学分析移民迁建城集镇地质环境容易,对库区城集镇发展规模、建筑物密度和高度等提出控制方案和建议。

6.2全面进行规划前的地质灾害调查和勘查,为规划编制提供依据。6.2.1 规前调(勘)查项目的选择

由于后三峡规划范围扩大,需对新的规划范围内的滑坡、崩塌、危岩和不稳定库岸进行全面排查。在此基础上初步选定需防治的进行规前调查和规前勘查。对于明显属于不需防治的,则不进入调(勘)查范围。属于二期和三期已规划为工程治理、搬迁避让和专业监测的,不进入本次规前调(勘)查范围。

6.2.2 规前调查的工作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

规前调查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参照《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调(勘)查总体设计》(2003年9月)(以下简称调(勘)查总体设计)中“规划阶段调(勘)查技术标准”执行。由于时间紧迫,此次全部为规前调查,暂不投入勘探工程。崩塌、滑坡、危岩体的规前调查(包括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监测预警),参照《调(勘)查总体设计》之5.2执行。塌岸按5.3 执行。

6.2.3规前调查成果

(1)、提交单体滑坡、崩塌、危岩、塌岸段的规划阶段地质调查报告,包括文字报告、平面图、剖面图、实物指标调查成果和照片。

(2)、按区县提交《××区县后续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阶段滑坡、崩塌、危岩、塌岸地质调查报告》,包括文字报告、平面分布图、分类汇总统计表等。具体要求规定(包括电子成果)按《调(勘)查总体设计》之9.2“预期成果”的有关规定执行。

区县调查报告提纲按照指挥部于2003年下发的《三峡库区三期地质 灾害防治××区(县)滑坡、崩塌、危岩、塌岸规划调(勘)查报告提纲》执行。

6.2.4 规前调查工作进度安排

6月中下旬,各区县完成规前调查,为7月完成省市规划和全库区规划(初稿)打下基础。8月上旬、中旬指挥部组织专家组对规前调查成果进行核查。今后根据需要在规划实施前或年度计划之前进行必要的规前勘查。

6.3 编制滑坡、崩塌、危岩、塌岸工程治理规划

(1)、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长江三峡库区城集镇塌岸处理规划》总体框架的基础上,根据规前调查成果,提出规划范围内需要工程治理的项目名称、地理位臵、坐标、灾害地质体规模、稳定状态、影响对象及经济损失、经费估算等。

其中塌岸防护要综合考虑塌岸灾害对土地资源、航道安全等的危害和库容保护,结合消落带整治、岸线综合利用和城市景观建设,确定需要处理的库岸范围,提出治理方案。城市塌岸防护和规模化土地保护可考虑修筑大堤。

(2)对于二、三期规划为搬迁避让、专业监测预警、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的项目中如今符合工程治理标准的,列入工程治理规划。

(3)对二、三期规划工程治理遗留问题进行全面清理,对其中需工程治理的根据当前规划原则,纳入本次规划,解决其遗留问题。主要清理一下内容:

1)、与三期设计技术要求相比,二期安全储备不足的项目; 2)、二、三期未彻底治理、尚需继续治理的项目,包括半拉子工程、隐患工程,175米蓄水后已出现险情或可能出现险情需继续治理的工程治理项目;

3)、因涉及移民迁建区安全、地方已自行治理且符合规划条件的应归 9 垫投资项目(如渝增、鄂增项目);

4)、因为投资缺口等原因,评估后将工程治理改为监测预警、搬迁避让或改变治理方式的确需工程治理的项目;

5)、进入三期工程治理规划、因资金缺口而省市无法实施的三期非应急工程治理项目。

(4)工程治理规划中需列支施工期监测、竣工后效果监测、竣工后工程维护费等。包括二、三期已竣工的工程治理项目。

6.4 编制滑坡、崩塌、危岩、塌岸搬迁避让项目规划。

(1)、提出需搬迁避让处理灾害地质体的名称、地理位臵、坐标、灾害地质体规模、稳定状态、影响对象及经济损失、需搬迁户数、人数、实物指标、估算所需经费。

(2)、对于实施搬迁后灾害地质体仍对长江航运或公路、铁路交通运输构成威胁危害的,则仍需要程治理,在规划中标注,同时进入工程治理项目规划。

(3)、全面清理二期、三期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遗留问题,纳入本次规划(单列)。

(4)搬迁避让安臵规划,按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规定,由水利部长江委编制。

其内容应包括搬迁安臵点选址和地质安全评价,采取多渠道安臵,搬迁去向以进城集镇、集中居民点为主,要切实考虑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便利条件。地灾搬迁群众的补偿标准、后扶政策等按三峡库区移民同等对待。

6.5 编制滑坡、崩塌、危岩、塌岸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规划。(1)、对库区各区县级地质灾害监测站、省市地质环境总站、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重点站)当前已建和拥有的全库区GPS控制网、RS监测网、局域网、广域网、信息系统、监测仪器设备、通讯工具、交通工具、宣传培训等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评价。10 在此基础上,编制十年监测规划,全面提升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保护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编制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和专业监测预警的规划。

提出灾害地质体的名称、地理位臵、坐标、灾害地质体规模、稳定状态,影响对象及经济损失等。估算所需经费。

对于其中危害性大的重要灾害地质点,实施专业监测,提出专业监测预警项目名单。

对于二期、三期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项目进行调整,将需进入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的项目调入上述规划,将升级为专业监测预警的项目纳入专业监测预警名单。以区县为单位整合形成统一的后续监测预警规划和项目名单,保留二期、三期监测预警项目在统计表中备注标示。

3)全面建立新规划范围内的三级群测群防监测网和专业监测网。由于规划范围的扩大,有一些原不属于三峡库区的乡镇纳入规划范围,需对这些乡镇、村组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和专业监测网。

同时,需建立新纳入规划的群测群防监测点和专业监测点,需对已损坏的二、三期群测群防监测点和专业监测点进行必要维修和重建。

6.6 编制三峡库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规划

已建水库统计表明,高水位蓄水初期,库区会有一定数量的老滑坡的复活、新滑坡的产生、塌岸并伴有涌浪灾害,且具有突发性。由于突发性崩塌、滑坡发生时间、空间难以准确预测,因此,对库区突发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应急处臵极为关键。

分别以区县、省(市)和全库区为单位,编制本辖区三峡库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规划。规划内容包括应急机构、应急队伍、应急管理、应急预案、应急处臵程序、应急监测预报、应急搬迁转移、应急抢险救灾、应急调查勘查、应急工程治理、应急预警指挥系统、应急装备与应急能力建设、应急经费、应急保障等。

6.7提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研究框架、研究方向和需针对性研究的三峡库区重大地质灾害问题,全面提升库区地质灾害防科技水平和能力。按比例估算科研经费。7.规划防治措施分类及划分

对进入规划的崩塌、滑坡、危岩和库岸,规划采用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监测预警、不需防治四种处理措施,其划分标准如下:

7.1工程治理的

(1)经过规前调勘查稳定性预测评价为不稳定,对重点保护对象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崩塌、滑坡、危岩,无法搬迁避让、不能搬迁避让的,经过工程治理的必要性和经济技术可行性方案对比论证后认为必需进行工程治理的;

(2)稳定性预测评价为水库蓄水后稳定性差的(预测蓄水后要产生塌岸的),对重点保护对象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库岸,经过工程治理的必要性和经济技术可行性对比论证后认为必须进行工程防护的;

(3)二期、三期规划和本期规划列为搬迁避让的,但对长江航运、公路铁路交通构成威胁和危害的。

(4)二期三期规划为监测预警的,经过监测后,认定其稳定性恶化并符合上述工程治理条件的。

7.2搬迁避让的

(1)稳定性预测评价为不稳定的滑坡、崩塌、危岩或稳定性差的库岸,并对居民构成威胁和危害的,首先规划为搬迁避让。若该灾害地质体失稳对长江航运、交通运输构成威胁和危害,则同时进入工程治理规划。

(2)二期三期规划为监测预警的,经过监测后,认定其稳定性恶化并符合上述搬迁避让条件的。

7.3监测预警的

稳定性评价为潜在不稳定的崩塌、滑坡、危岩或库岸,初步认为有可 能属于隐患,今后有可能对保护对象构成威胁,经分析论证后,可以暂不进行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通过监测预警进行防范的。

7.4不需防治的

(1)稳定性评价为稳定或基本稳定的崩塌滑坡危岩体和库岸;(2)移民迁建线(177米)以上,无人居住且无重要设施并构不成危害的;

规划工程治理的灾害地质体的稳定性评价标准,按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极确定防治工程等级,按工程等级确定治理工程的最小安全系数。具体按《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2004年)执行。8.经费估算

三峡库区后三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期限10年,概、估算主要包括:规划前期经费、工程治理经费、监测经费、应急处臵经费、二三期已建工程经费、科研经费六部分。

(1)规划经费包括:规划调勘查、区县、省市、国家规划编制、年度规划编制。

(2)工程治理经费:按《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2002]116号文。

(3)监测经费包括:监测预警工程设计、监测预警工程建设、网络维护运行、仪器设备更新、监测预警运行监测、监测数据汇总入库、处理分析、预警预报、信息上报发布、科普宣传、技术培新、监测工程维护、县级站交通、运行管理。

(4)应急处臵经费包括:应急调勘查、应急监测、应急搬迁转移、应急工程治理、应急抢险设备及能力建设预备金。

(5)二三期已建工程经费包括:已建工程的维护、已建工程的效果监测。

(6)科研费。8.1 主要编制依据

(1)国家或部门的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2)《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2002]116号文;(3)《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2002]116号文;(4)《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2006]116号文;

(5)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发布的《工程勘察计收费标准》;

(6)调勘查设计文件、图纸和水利工程设计计算工程量的规定。8.2 基础价格

(1)人工概估算单价:根据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算编制规定》中河道工程费用指标计算,施工津贴按3.5元/天计取。其它津贴按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执行。

(2)主要材料概估算单价:根据定额管理站发布的各(县)区2009年第二季度价格水平确定。主要材料价格若发生变化,其材料价差计算税金后列入独立费用中的其它项目之后。

8.3 取费标准

(1)其他直接费:取直接费的2%(包括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其他费用);

(2)现场经费:土方工程取直接费的4%,石方工程取6%,模板工程取6%,混凝土工程取6%,钻灌锚固工程取7%;

(3)间接费:土方工程取直接工程费的4%,石方工程取6%,模板工程取6%,混凝土工程取4%,钻灌锚固工程取7%;

(4)企业利润:取直接工程费与间接费之和的7%;(5)其它工程:取工程直接费的5%;(6)税金:

建设项目在市区的:取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与企业利润之和的3.41%;

建设项目在县城镇的:取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与企业利润之和的3.35%;

建设项目在市区和县城镇以外的:取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与企业利润之和的3.22%;

8.4 临时工程

其他临时工程:按1-4部分建安工作量之和的0.5-1%计取(不包括其它临时工程)。

8.5 独立费用(1)建设项目管理费

由于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可能较多、分散,建设项目管理费可能不适宜按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规定计取。因此,建议按区县为项目主体计算建设项目管理费。

(2)工程建设监理费

根据国家物价局、建设部[1992]价费定479号文规定按工程概估算(1-4部分)的百分比计算。

(3)项目科研、设计费

工程科学研究试验费按建安工作量的0.2%计算,设计费按国家发改委计价字[2002]10号文规定计算。

(4)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费

参照当地有关标准编制,已征土地不再计算征地费。(5)其它

定额编制管理费:按建安工作量的0.13%计列。工程质量监督费:按建安工作量的0.1%计列。(6)监测费(包括施工监测和效果监测)可参照滑坡监测进行计算。8.6 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按5%计列,价差预备费不计列。8.7 概估算编制要求

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概算编制要求和表格按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参照河道工程编制不作资金流计算。

9.规划报告提纲

前言(区县、省市地质灾害二期三期防治工作概况及完成情况,后续规划组织、进程及编制审查情况)

1.(区县、省市)三峡库区气象、水文、水库运行、移民迁建 1.1 行政区概况 1.2 气候、气象和水文 1.3 水库运行及移民迁建

2.(区县、省市)库区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概况 2.1 库区地质环境 2.1.1 地形地貌 2.1.2地层岩性 2.1.3 地质构造 2.1.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2.1.5 水文地质

2.2(区县、省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概况及发育规律 2.2.1库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

2.2.2 二期三期规划范围内地质灾害概况 2.2.3 本次规划范围内地质灾害概况(1)本次规划规前调查情况及成果统计

(2)本次规划范围内地质灾害概况(与二期、三期规划一起进行 分类汇总统计)

分类包括:数量、规模(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分布:涉水、不涉水;城集镇、农村、公路、航运等。2.2.4 库区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及复活诱发因素 3 前期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 3.1 二期规划及实施情况 3.2 三期规划及实施情况

3.3(区县、省市)二期、三期规划实施情况分类统计

按照工程治理、搬迁避让、专业监测、群测群防分类统计,均附项目明细表(按照统一格式,作为附表)。3.4 存在问题 库区后续地质灾害防治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意义 5 规划编制依据 6规划防治目标 7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规划范围、保护对象和防治对象 9 规划任务与内容 规划防治措施分类及划分标准 11 滑坡、崩塌、危岩和塌岸防治规划 11.1 规划总数、分布特征及影响对象

11.1.1规划总数、分布特征(涉水、不涉水、城集镇、农村、公路、航运),影响对象(综述)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11.1.2 新进入规划总数、总方量(库岸总长度)、分布特征(涉水、不涉水、城集镇、农村、公路、航运)及影响对象(综述)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11.1.3 二期规划进入本规划的总数、总方量(库岸总长度)、分布特征(涉水、不涉水、城集镇、农村、公路、航运)及影响对象(综述)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11.1.4 三期规划进入本规划总数、总方量(库岸总长度)、分布特征(涉水、不涉水、城集镇、农村、公路、航运)及影响对象(综述)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11.2 滑坡、崩塌、危岩和塌岸工程治理规划

11.2.1规划总数、总方量(库岸总长度)、分布特征(涉水、不涉水、城集镇、农村、公路、航运),影响对象(综述)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11.2.2 新进入规划总数、总方量(库岸总长度)、分布特征(涉水、不涉水、城集镇、农村、公路、航运),影响对象(综述)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11.2.3 二期规划项目进入本规划的总数、总方量(库岸总长度)、分布特征(涉水、不涉水、城集镇、农村、公路、航运),影响对象(综述)

(1)二期已经治理但需要加固的项目(包括二期安全储备不足项目、出现变形项目等)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2)二期搬迁避让项目需纳入治理的项目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3)二期监测预警需纳入治理的项目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11.2.4 三期规划项目进入本规划的总数、总方量(库岸总长度)、18 分布特征(涉水、不涉水、城集镇、农村、公路、航运),影响对象(综述)

(1)三期已经治理但需要补充加固的项目(包括三期安全储备不足项目、出现变形项目等)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2)三期规划工程治理后改搬迁项目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3)三期规划工程治理后改监测项目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4)三期规划工程治理后因无资金无法实施的项目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5)三期规划工程治理后被取消的项目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6)三期搬迁避让项目需纳入治理的项目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7)三期监测预警需纳入治理的项目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11.2.5 施工期监测和效果监测(1)施工期监测(2)效果监测规划 11.2.6 工程后期维护(1)、已建工程维护(2)、规划拟建工程维护

11.3 滑坡、崩塌、危岩和塌岸搬迁避让规划

11.3.1规划总数、总规模(方量或库岸总长度)、分布特征(涉水、19 不涉水、城集镇、农村、公路、航运),影响对象,搬迁总人数(综述)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11.3.2 新进入规划总数、总方量(库岸总长度)、分布特征(涉水、不涉水、城集镇、农村、公路、航运),影响对象,搬迁总人数(综述)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11.3.3 二期规划项目纳入本规搬迁划的总数、总方量(库岸总长度)、分布特征(涉水、不涉水、城集镇、农村、公路、航运),影响对象,搬迁总人数(综述)

(1)二期规划为搬迁避让项目中因遗留问题等纳入本搬迁规划的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2)二期规划为工程治理项目纳入本搬迁规划的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3)二期规划为监测预警项目纳入本搬迁规划的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11.3.4 三期规划项目进入本搬迁规划的总数、总方量、分布特征(涉水、不涉水、城集镇、农村、公路、航运),影响对象(综述)

(1)三期规划为搬迁避让因遗留问题等纳入本搬迁规划的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2)三期规划工程治理项目纳入本搬迁规划的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3)三期规划监测预警项目纳入本搬迁规划的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11.3.5搬迁避让安臵规划,包括安臵点初步选址,安臵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搬迁避让群众享受移民后期政策扶持资金测算 11.4 监测预警规划

11.4.1 监测预警项目规划 11.4.1.1 监测预警项目综述

(1)总数,总体积(库岸总长度)、分布特征、影响对象和人数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2)新进入规划数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3)调整后保留的二期项目数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4)调整后保留的三期项目数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11.4.1.2 专业监测预警项目规划(1)选点原则(2)主要监测内容

(3)专业监测总数,总体积(库岸总长度)、分布特征、影响对象和设计人数 1)综述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2)新规划数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3)二期专业监测点保留数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4)三期专业监测点保留数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11.4.1.3 群测群防监测预警项目规划(1)选点原则

21(2)主要监测内容

(3)群测群防监测总数,总体积(库岸总长度)、分布特征、影响对象和设计人数 1)综述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2)新规划数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3)二期监测点保留数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4)三期监测点保留数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11.4.2 专业监测网点建设与补充 11.4.2.1 GPS三级监测网点建设与补充(1)A级基准网(2)B级控制网(3)C级监测网 11.4.2.2 RS(遥感)监测 11.4.2.3 综合立体监测网建设

(1)钻孔倾斜仪监测孔(新建、恢复与补充)(2)推力监测孔(新建、恢复与补充)(3)地下水监测孔(新建、恢复与补充)(4)相对位移监测孔(新建、恢复与补充)11.4.3 群测群防监测网点建设与补充 11.4.3.1新建点(1)建点内容(2)建点数量

①、滑坡、崩塌、危岩

②、塌岸

③、合计 11.4.3.2需补充点

11.4.4 三级监测站能力建设与补充

11.4.4.1 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能力建设与补充(1)库区三级监测站计算机网络(2)信息系统软件和硬件建设(3)网络运行

11.4.4.2 区县级地质环境监测站(26个)能力建设与补充(1)监测仪器与设备(2)监测预警通讯(3)监测预警交通(4)监测人员装备与更新(5)工作(办公)设备设施

11.4.4.3 省市地质环境总站能力建设与补充(1)监测仪器与设备(2)监测预警通讯(3)监测预警交通(4)监测人员装备与更新(5)监测工作设施

11.4.4.4 三峡地质灾害监测中心能力建设与补充(1)监测仪器与设备(2)监测预警通讯(3)监测预警交通(4)监测人员装备与更新(5)监测工作设施

11.4.5 地质模型、预报模型与预报判据的建立与补充

23(1)新增专业监测点的地质模型、预报模型与预报判据的建立(2)二期保留专业监测点的地质模型、预报模型与预报判据的建立

(3)群测群防监测点(二期和三期)地质模型与预报判据的建立

11.4.6 培训、宣传、总结表彰、工作交流、学术研讨、现场考察 11.5 三峡库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规划 11.5.1 应急机构与应急队伍建设 11.5.2 应急管理

(1)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更新(2)应急处臵程序的编制与颁布 11.5.3 应急监测预警预报与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11.5.3.1应急监测预警队伍 11.5.3.2应急监测预警设备和仪器(1)应急监测预警指挥车系统(2)应急监测预警单兵系统(3)应急监测预警设备和仪器

(4)应急监测预警信息传输、远程决策与远程指挥 11.5.3.3应急监测预警工作程序的制定 11.5.4 应急搬迁转移 11.5.5 应急抢险救灾 11.5.6 应急调查勘察 11.5.7 应急工程治理

11.5.8 应急装备与应急能力建设 11.5.9 应急经费 11.5.10 应急保障

11.6 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建设

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竣工验收等建立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化、规范化管理。11.7 科研框架规划

11.7.1 后三峡科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7.2 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

11.7.3 后三峡科研需针对性解决地质灾害防治重大科技问题 11.7.3 后三峡科研方向与框架 12 经费估算

12.1 经费估算定额和标准 12.2 分类经费估算 13 规划实施 13.1年度计划 13.2保证措施 14 防治综合效益 15 有关问题和建议 附表(另汇编成册)

附表一 三峡库区后续工作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程治理崩塌、滑坡。危岩和塌岸)明细总表

附表二 三峡库区后续工作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搬迁避让崩塌、滑坡。危岩和塌岸)明细总表

附表三 三峡库区后续工作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监测预警崩塌、滑坡。危岩和塌岸)明细总表

附表四 三峡库区后续工作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塌岸处臵明细总表

下载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三峡库区地质灾害 (滑坡、崩塌、危岩和塌岸)防治规划 (2010-2020年)编制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三峡库区地质灾害 (滑坡、崩塌、危岩和塌岸)防治规划 (2010-2020年)编制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