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温施工停工标准
市住建局出台高温施工停工标准温度超过40℃暂停11时至16时露天
高处作业
2014-07-20 23:51:03 本报讯(记者 陈静)高温季节已至,为加强我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市住建局出台加强高温天气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当温度超过40℃无法采取降温措施时,应暂停11时至16时高温时段露天作业和高处作业,预防建筑伤亡事故发生,确保高温季节施工安全。
为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人员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市住建局要求各施工单位妥善安排高温期间施工生产,对从事高温、高湿的露天作业人员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对不适应日晒、高温和高湿作业的人员合理调换工种。要尽量减少高温时段露天作业,严格控制加班加点,减轻劳动强度。当温度超过40℃无法采取降温措施时,应暂停11时至16时高温时段露天作业和高处作业,防止工人因疲倦乏力、劳累过度等导致意外事故发生。因生产工艺要求必须在高温时段工作时,用人单位应合理调整作息时间,及时进行作业人员轮换。
记者在市住建局了解到,根据要求,各施工现场要积极改善劳动作业条件,为职工创造良好的作业和休息环境。要落实防暑降温物品和药品,作业场所应分区多点设置饮水处,提供防暑降温的清凉饮料,备足防暑降温急救药品。工人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要满足防暑降温工作需要。恶劣天气情况下,项目建造师和项目监理应24小时进行现场值班。对防暑降温措施不落实,造成中暑、中毒事故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要予以严肃处理。
第二篇:高温限时停工告知书
高温限时停工告知书
各建设、施工单位:
按照山东省建设厅的部署及要求,为切实确保高温天气建筑施工一线人员人身安全,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建设、施工单位要进一步加强高温天气下施工作业安全防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检查,完善各项防暑降温措施和应急预案,防止中暑问题的发生,保障广大一线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气温达到30℃以上,各工地从中午12点到下午2点30分停工;气温达到35℃以上,各工地从中午11点半到下午3点停工;气温达到37℃以上,各工地从中午10点到下午4点停工。
各建设、施工单位要积极为从业人员创造良好的作业和休息环境,提醒工人多喝水,注意休息,适时使用药物,以防中暑。施工现场必须保证绿豆汤、茶水、开水等防暑降温饮品的充足供应,向作业人员发放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等防中暑药品;工地宿舍、厨房等要采取有效的防蚊蝇措施,并坚持每天对工地上的饮食安全进行全面检查,防止发生食物中毒;适当减少宿舍内居住人数,开窗透气,保持自然通风;施工现场澡堂要全天开放,设置足够的淋浴头,保证冷热水供应;凡遇大风、强降雨、雷电等恶劣天气,一律停止施工,将施工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保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
嘉祥县住建局安监站
二零一一年六月十七日
第三篇:公务员申论专题练习之 高温停工
每日评论:“高温停工”成“画饼”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连日来,高温天气让济南各大医院急诊室的中暑病人激增,多名户外工人中暑身亡,建设部门高温停工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济南市立三院仅31日一天接诊的40例中暑病人中就有11人经抢救无效身亡,山大二院、山东省立医院也出现多起中暑引发的死亡病例。据医院介绍,死者多数为建筑工人。山大二院一名41岁的患者,在一家工地从事混凝土搅拌工作。当晚值班护士说,他被送进来时,全身火烫,她们拿体温表为其测量体温,没过多久,体温表竟爆了。“体温表的极限值是42℃,大部分重度中暑患者的体温都超过了这个温度。”在山大二院的“死亡病人登记”本上因中暑死亡人的部分信息显示,他们当中,有年仅35岁的工人、还有农民工,大部分人的工作单位记录的是“无”,有一位甚至在他死后仍然不知道他的名字„„
今年七月初,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就曾发出紧急通知,明确规定凡气温达到37摄氏度(含)以上的,各工地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停工。为什么还不断有人在停工时段中暑呢?原来发生事故的多是一些小工地。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关学军表示,对于不落实的高温停工规定的企业,他们目前只能采取通报批评,在评优评先、资质升级等方面扣减相应分数等处罚手段,而无法对其进行实质性处罚,这也使高温停工的规定在很多工地成了一纸空文。“没有监管部门,我们只是这么要求,它没有法律法规啊,他要是不执行,我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们可以想象工人在高温下工作的情形,烈日炎炎似火烧,汗流浃背受煎熬,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不言而喻,轻则会引起头晕、虚脱,重则会引起中暑,甚至死亡。为了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发出高温停工规定,显然是政府的人性化关怀,“制度性凉爽”。只是这个美好的规定在现实中却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画饼”,究竟谁之过?
要说企业是为了金钱而置工人的健康于不顾,“追求利润”是其本质,还没有做到道德上自觉的话,那我们政府的“高温停工”命令成为一纸空文,面对高温下工作的工人,难道就不感到羞愧吗?如果说是企业钻了政府政策的空子,那我们政府为什么不把规定搞得细一点、严一点,可操作性强一点呢?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上热岛效应,不少城市深受高温酷暑困扰。但在以人为本的今天,社会越发展,对人的生命健康就应越关注。保护高温天气下工人的健康,应是政府肩负职责的重要内容。为此,政府有责任出台强制措施,确保工人安然度夏,而不是只发个通知了事。“他不听我们也没有办法。”不仅要建立高温预警机制,更应通过完善立法以及完善监管,确保高温天气下公民的休息权、健康权,让预警机制、立法措施、监管机制为公民“防暑降温”。不能把希望寄托于企业所有者的自觉性上,否则就会使善意的规定变成一种虚伪的关怀。其实,最重要的是要给那些违反规定的企业点颜色看看。如果对高温开工者课以巨额罚金,他们还会如此放肆吗?
每日评论:为何没人敢问“高温死人谁负责”
这些年来高温热死人不少,可我们见过谁为此而负责的?而“耽误工期谁负责”倒现实多了,有非常实际的利益和责任。
近日,山东卫视报道说,今年7月30日至8月1日,由于高温肆虐,济南市中心医院等3家医院收治了许多因中暑入院的户外劳动者,其中8人经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
面对如期而至的新闻。我们要坚持追问这样的问题:高温保护为什么成为空谈,法律为何不被遵守,谁来、又拿什么来保护工人免于高温工作的权利,谁又该为工人的死亡承担责任?
当我们追问高温死亡的制度性原因时,这样一个细节让人悲叹———面对8名工人被热死,济南市城建委表示,7月初下发过一个应对高温酷暑天气的紧急通知,规定高温天气下户外作业施工工地须限时停工。但这个通知缺乏强制性。“施工单位如果问,‘如果我耽搁了工期,谁来负责?’我们无法回答。一句“如果耽搁工期谁来负责”,一句“我们无法回答”,把高温保护制度的软弱暴露得淋漓尽致。制度的软弱,就是工人权利的软弱。
耽搁工期谁来负责,城建委说“我们无法回答”———其实,这么简单的问题怎能无法回答呢?一句话就可以将其驳回去:高温热死人,谁来负责?在道义和法律上,“耽误工期谁负责”远远没有“高温死人谁负责”更强有力、更理直气壮。
可是,这么简单的反问,有关部门却没有问出来。一方面,他们可能没把工人的生命放在眼中,对他们来说,避免“高温死人”远远没有避免“耽误工期”更重要,工期带来的利益比人命优先多了。另一方面,在法律缺失的语境中,“高温死人谁负责”可能是一个伪命题,谁负责?没有人会因此负责。这些年来高温热死人不少,可我们见过哪个因此而负责的?而“耽误工期谁负责”倒现实多了,有非常实际的利益和责任。
耽误工期谁负责?工程的大老板们可以使这个问题成为一个问题,没有人敢忽视老板们这样的反问,因为老板们掌握着资源,因为其后有着强势的利益背景,所以,“耽误工期谁负责”是一个很强势的反问,没人敢负这个责任。
可是,高温死人谁负责?工人权利的弱势使这个问题弱不禁风。谁会在意这些工人“卑贱”的生命呢?新闻中的描述让人非常心酸。在那些被高温热死的工人的病历上,“所在单位”一栏均写着“无”,最多只是在职业一栏中写上了“工人”或是“农民工”字样。对一些人来说,那不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只是一个个数字,一个个无足轻重的名字。这样的弱者,他们微弱的声音,“高温死人谁负责”的反问轻如鸿毛。
报道说,山东省五部门2006年联合下发过一个通知,对保障高温下劳动者权益提出了要求———可是五个部门,没有见到一个部门有底气敢问“高温死人谁负责”。
我们虽然有高温保护制度,可并没有一个强大的部门愿意和敢于去强势地执行这一制度,站在工人生命的立场上替工人追问“高温死人谁负责”。于是悲剧不可避免。等一天,哪个部门敢于责问“高温死人谁负责”,并真有人因为高温死人而被追究责任时,我们才可能告别这种热死人的新闻。
第四篇:2014高温补贴标准
2014高温补贴标准
上海
200元/月
6月——9月
目前上海高温费的发放标准是依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本市企业高温季节津贴标准的通知》沪人社综发(2011)43号执行。该《通知》主要内容规定如下:
根据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7]186号)要求,现就调整本市企业高温季节津贴标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企业每年6月至9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季节津贴,标准为每月200元。
二、企业在发放劳动保护性质的高温季节津贴的同时,应继续做好夏季工作现场清凉饮料的供应。
三、有雇工的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参照执行。
江苏
200元/月
6月——9月
根据江苏省人社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关于企业夏季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的通知规定:
企业夏季高温津贴的适用条件和标准企业安排职工在室外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工作的(不含33℃),应当向职工支付夏季高温津贴,具体标准是每人每月200元,支付时间为4个月(6月、7月、8月、9月)。企业按此标准支付的高温津贴,可按照规定税前扣除。
注意: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发放高温费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2013年5月1日起实施的《江苏省劳动合同案例》(修订),单位不按规定发放高温费,属于违法行为。
浙江
一般工作人员每人每月130元
6月——9月
2014年浙江高温费发放时间:4个月(6月—9月)
近日,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夏季防暑降温清凉饮料费标准的通知》,适当提高了职工夏季清凉饮料费发放标准。
企业在职职工夏季清凉饮料费的发放标准为:2014年浙江高温费发放标准: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200元(包括高温下露天作业的工作人员、钢铁厂工人、锅炉工);非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160元;一般工作人员每人每月130元(包括办公室工作人员),高温费最少520元,最多800元。分别比2007年颁布的标准提高了40元、30元、20元。发放时间为4个月(6月—9月),开支列入企业成本费用。
《通知》还要求,用人单位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适当调整夏季高温条件下劳动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广东
150元/月
6月——10月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卫生厅、安监局、国税局、地税局、总工会联合出台《关于高温津贴发放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关于公布我省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其中明确规定了高温津贴发放的额度:每年的6-10月,劳动者从事露天岗位工作以及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标准为150元/月。该办法明确,不论室内室外,符合条件的都可以领取高温津贴。需发放高温津贴但用人单位没有发放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补发,逾期未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同时《通知》对津贴发放额度作出了明确规定,符合高温津贴发放条件的用人单位需发放150元/月的高温津贴。同时对不正常出勤等需按天数折算高温津贴的情形也作出明确,每人每天6.9元。
此外,《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及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高温津贴。用人单位不得因发放高温津贴而降低劳动者工资。
福建
200元/月
5月——9月
根据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关于调整夏季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闽人社文〔2013〕239号)规定,福建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在每年5-9月份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含33℃)的,应当按月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高温津贴的具体发放标准为: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200元;如需按天数折算高温津贴的,每人每天9.2元。2014年福州市夏季高温津贴仍按上述规定执行。
2014福建高温补贴标准:7月1日起,我省开始发放夏季高温津贴。省人社厅消息,经省政府同意,我省夏季高温津贴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200元。
北京
室外和室内高温作业的补贴最低标准分别每人每月180元和120元
6月——8月
市安监局、市卫计委、市人保局、市总工会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其中最突出的内容,是规定自2014年6月起,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调整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80元;在33℃及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高温津贴调整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津贴的发放条件是:用人单位每年6月至8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要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通知指出,高温津贴属于劳动者工资的组成部分,应计入企业工资总额。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也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天津
21元/天
6月——9月
今年本市下发了《关于试行企业高温津贴制度的通知》,首次建立高温津贴制度,规定从今年6月1日起,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含35℃)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含33℃)的,应当在发放防暑降温费的基础上额外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计入工资总额,但不包含在最低工资当中。今年本市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日21元,按日计算,按月发放,且必须以货币形式发放,不得以发放绿豆、清凉饮料等实物形式代替。
2014天津高温补贴标准:35℃下露天工作并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到33℃以下的,21元/天。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醒广大用人单位,高温天气下安排劳动者工作,在发放防暑降温费的基础上,还应当加发高温津贴。
按照本市规定,每年6—9月用人单位应按月或一次性向全部在岗职工发放防暑降温费,今年标准为每月116元,4个月共计464元。这一标准比去年每月提高了10元。
第五篇:高温津贴标准
22省份公布高温津贴标准 北京每月120元居第6 高温天上班有没有相应的高温津贴?是怎么发放的?法晚记者统计发现,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2个省份发放高温津贴。浙江、江苏、上海标准最高,每人每月发200元。
22个省份中,发放高温津贴时间最长的是海南省,从4月至10月,有7个月。重庆、广东、福建3地为5个月。
专家分析,高温津贴发放的标准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比,发放标准高的多属东部地区。
与此相反,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发放高温津贴较低。
专家指出,到目前,我国高温津贴发放还没有统一的全国性标准,在发放方面的强制力度不够,建议统一立法,制定全国性法律。
金额浙苏沪发放标准排前三
高温津贴只针对在高温(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天气露天作业的人员,以及不能有效将工作场所温度降到33℃以下(不含33℃)的单位的劳动者,如建筑工人。
具体的发放标准和发放时长,各省的标准不一。
法晚记者统计发现,从各省份发放高温津贴的金额来看,其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比。
如发放高温津贴排名靠前的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津贴金额每人每月是200元。三省市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位于全国各省市前列。
根据统计,发放金额每月在120元及以上的共有8个省份,记者注意到,其中7省份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的排名均在13名以上的位置,且这8省份多属东部地区。
与此相反,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发放高温津贴较低,甘肃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45元,非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40元,一般工作人员(含行政事业单位)每人每月35元,和此相对应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甘肃省排在31位。
除了按月发放以外,也有按日发放的省份,在这些省份中,记者注意到,从整体来看,仍是东部、中部省份的发放标准高于西部地区。不过在西部省市当中,也有发放较高的省份,如重庆,40℃以上高温工作人员每月最多可领20元/天的津贴。
●专家解析
经济越发达津贴越多
发放高温津贴的标准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等有一定的关系。“要想办事情需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北京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教授冯英说。
冯英告诉记者,在一般情况下,发放相关的津贴标准和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工资增长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都直接相关。
不过,也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当地政府的治理理念、政策偏好等,“一个地方可能更加具备以人为本的观念,倾向对劳动者进行保护,这样一来出台制度就比较积极、及时。”
冯英还表示,发放标准还和当地劳动者的意识有一定关系,比如南方沿海地区,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劳动者权益保护意识比较强,这也会给政府、企业带来压力。
时长7个月海南发放时间最长
众所周知,我国南北方气温差异较大,各地发放高温补贴的时间长短不一,正和我国各地气温差异有关。
法晚记者统计发现,22个省份中,发放高温津贴时间最长的是海南省,为4月至10月,有7个月。
位于赤道附近的海南一年四季都比较热,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也在16℃以上,夏季最高能达38℃以上。
除海南以外,重庆、广东、福建3地发放时间也比较长,为5个月。另外,记者统计发现,发放时长在4个月以上的省份有7个属于南方地区。
除此之外,其他多数省份发放时长都为3个月,而且多为北方地区。如北京每年发放的时间是6、7、8月,这3个月也正是北京比较热的时期。
另外,记者注意到,安徽、新疆和四川发放高温津贴则没有天数的限制,规定以当地气象台公布的气温为准,当地气温露天在35℃、室内不能降低至33℃以下时,就可发高温津贴
●专家解析
各地气温决定发放时长
冯英表示,各地的气温决定了发放时间的长短,高温津贴本来就是因为高温才发放,所以高温持续时间越长,发放的时间也就越长。
比如山城重庆素有“火炉”之称,广东、福建位于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树木常青,自然每年热的月份也比较多。
而北方地区每年比较热的时候基本都在6、7、8月,6月份开始,8月后逐渐转凉。冯英分析说,人的正常温度是36℃左右,外界温度如果超过37℃,人就会感到比较难受,会中暑,超过40℃,人体代谢条件功能等都会受影响。
如果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人体会受到伤害,甚至发生生命危险,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此,针对高温进行劳动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各地高温津贴发放标准及时长
序号 省份 发放金额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排名 时长 1 浙江 200元/月 27359 3 4个月 2 江苏 200元/月 22944 6 4个月 3 上海 200元/月 31813 1 4个月 4 湖南 150元/月 16566 13 3个月 5 广东 150元/月 23898 5 5个月 6 北京 120元/月 29073 2 3个月 7 山东 120元/月 19490 8 4个月 8 江西 120元/月 15481 23 3个月 9 天津 93.8元/月 24293 4 4个月 10 甘肃 45元/月 13063 31 3个月 11 山西 10元/天 15640 20 3个月 12 海南 10元/天 15600 21 7个月 13 河南 10元/天 15900 17 3个月 14 吉林 10元/天 15572 22 未设定时长 15 陕西 10元/天 15695 19 4个月 安徽 不低于10元 15788 18 未设定时长 17 湖北 8元/天 16058 16 3个月 18 宁夏 7元/天 15345 25 3个月 新疆 6—12元/天 13500 30 未设定时长 20 四川 6-10元/天 15461 24 未设定时长 21 重庆 5—20元/天 17532 12 5个月 22 福建 5—8元/天 21718 7 5个月
注:除重庆外,按日发放的省份均是达到一定温度后发放,即:在高温(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天气露天作业,以及不能有效将工作场所温度降到33℃以下(不含33℃)的单位。
●专家建议
强制性差规定执行打折扣
早在1960年,卫生部等部门发布了《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
冯英告诉记者,这个暂行办法颁发年代比较久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0多年了,如今,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暂行办法规定的使用对象、条件等都比较狭窄,针对如何处理高温作业的不利后果也很模糊。2007年,人社部、卫生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其中一个内容就是针对高温津贴发放而制定的: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高温津贴的具体标准由省级政府或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制定。
目前发放高温津贴标准的最直接依据,就是2007年的这一政府文件,但这个文件只是指导性的文件,其规范性层次低、强制性差,不足以约束企业的行为,这就给企业可乘之机,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逃避责任。
另外,文件本身规定不详细,没有明确发放形式及标准,影响了津贴发放的具体实施。最后,劳方力量弱于资方,维权相对来说比较难。劳方明知企业未发高温津贴却不敢声张,要了津贴可能面临被解雇的风险。
统一立法制定全国性法律
冯英直言,应对高温津贴具体发放进行立法。
冯英给出两个建议,一个是制定全国性的法律,由全国统一立法,然后各地出台相关细则。不过她也表示,立法也是有成本的,立法周期相对也较长。
另一方面也可由地方先行试水,出台地方性法规,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再进行统一立法。“地方性的法规约束力也是很强的。”冯英说。
就具体的内容来看,冯英表示,首先对高温天气应明确进行界定,比如确定为自然灾害的一种。
另外,在高温时段是否要强制性停止工作、调整工作时间,即使在高温下仍需工作,发放劳动者高温津贴的标准和发放时间等,都应以法律形式予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