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林改后林权纠纷处理的对策及建议
浅析林改后林权纠纷处理的对策及建议
摘要:中国林改工作虽在2009年就结束了,但遗留问题不少,在文章中,笔者就其中的林权纠纷处理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就化解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针对立法的不足提出了修改完善法规的建议,以期为基层同行办理类似案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关键词:林权纠纷;处理对策;行为性质;修改依据
2007年至2009年,我国集中进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项改革对农民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是,当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之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的情况比较复杂,所以林改工作虽结束了,但遗留问题不少,如存在错漏登记、重复登记情况,争议地未确权登记发证等问题。为此,处理林权纠纷就成为近几年基层矛盾纠纷排查的重点。笔者作为县级政府法制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办理林改后发生的林权争议案件中,发现林权争议案件在处理方式、适用依据、行为性质等方面有探讨的必要性,本文就此作如下思考,以期为基层同行处理林权争议提供参考意见,如有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对未登记发证的林地纠纷的处理
林改时未颁发林权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争议地,二是遗漏登记的林地。对前一种,因在林改时有明确规定,对争议地调处不成的暂不予颁发林权证。但在林改结束后应依法对存在争议的林地进行行政处理。争议地是因存在争议而权属不明,实践中我们在处理这类争议时,就需要依据《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的规定启动行政确权程序,由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受理确权申请、进行调查取证和组织调解,调解成功的以调解结案,如调解不成,则向人民政府报送处理意见,由人民政府依法作出行政确权决定书,待行政确权决定书生效后由林业部门依此登记发证。而对后一类即遗漏登记的,因不存在权属争议,权利人可直接依据《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向林业部门申请登记,经林业部门审核登记后填发林权证即可解决问题,并不需要启动政府行政确权程序解决此类问题。在实践中,有人认为林改工作早就结束了,对这两类案件可不予理睬,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违法的。
二、对已颁发林权证的林地纠纷的处理。
在实践中,对处理方式争议比较多的就是在林改时已经颁发林权证的这部分争议,有人认为应按权属争议由政府行政确权予以处理,有人认为应按林权登记纠纷处理,笔者认为应具体案件具体分析,不能笼统的下结论。
林权证争议主要是这两种,一种是重复发证,即对同一宗林地,同时填发林权证给两方当事人,从而引发争议。另一种是错误发证,本该甲方,却错误登记发证给了乙方。对这两种争议主张按权属争议解决的主要依据是《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授权林业部依法颁发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书(以下简称林权证),是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和《贵州省林地管理条例》第十九条“尚未取得林权证或者对林权证有争议的,下列材料可以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处理林地权属争议的证明材料: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山林权证书、土地所有权证、土地使用权证、各级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使用土地的文件;”之规定,认为已经颁发的林权证是政府行政确权的证据,对重复发证和错误发证的林权争议就应由政府行政确权予以解决。笔者认为,这里的林权争议处理规定不适合林改时重复发证林权争议的处理,理由是双方发生争议的起因是政府就同一宗地向双方都颁发了林权证,这时的林权证是存在争议的,就不应该被作为证据来处理争议。上述法规规定的林权证被用作证据使用应理解为是林改前取得的,用林改时取得的林权证为证据处理因该证而引发的争议,无论采信哪一方的林权证为证据都有不公正之嫌。当然,处理这种争议也不适合启动行政确权程序,行政确权程序不仅程序繁琐,而且当事人复议或诉讼成本高。笔者认为便捷的处理途径是依据《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七条“发现林权证错、漏登记的或者遗失、损坏的,有关林权权利人可以到原林权登记机关申请更正或者补办。”之规定,由权利人向原林权登记机关申请更正登记,原林权登记机关启动更正登记程序就可以解决。当事人对更正登记行为不服的可以在当地申请复议或进行诉讼,弥补了权属争议复议前置的弊端,且在本地复议或诉讼能为当事人节约救济成本。有人认为林权证盖的是县人民政府的林权证专用章,县级林业部门无权以更正、补办登记程序解决错漏登记发证的林地纠纷。这种观点笔者不赞同。依据《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二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履行林权登记职责。”之规定,林权登记是法规授权给林业部门的职责,授权执法的法律责任由林业部门自己承担,依此林业部门当然有权对林权登记纠纷进行处理。同时这里的林权登记也理所当然包括更正、补办登记在内。在林权证上,每一宗林地的登记表都盖的是林业部门的公章及法定代表人的印鉴章,这也说明林权登记是林业部门的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对因登记引发的纠纷应允许林业部门自行核实查证后予以纠正,并不需要县级人民政府启动行政确权程序,作出一份行政确权决定书再来证明自己颁发的林权证的法律效力,这无异于自己做自己案件的法官,其公正性可想而知。也有人主张对错误颁发的林权证采取由县政府直接注销的办法予以纠正,这种操作方式显然是错误的。依据《贵州省林地管理条例》规定,林权登记包括初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所谓注销登记只适用于林地被依法占用、征用或者因其他原因造成林地灭失的情况,而对错误登记颁发的林权证必须要经过撤销后才能注销,直接注销不仅于法无据,而且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当然,对县人民政府合法颁发的林权证确实不服的,应向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而不能再向县政府申请行政确权,颁发林权证已经是县政府对林权的认可,是依法作出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利害关系人对此不服的有权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法对此类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复议的范畴也是有明确规定的。
三、对颁发林权证行为性质的认识
林权证是由权利人申请,经林权登记机关审核,准予林权登记的权属凭证。这是笔者对林权证性质的理解。而在实践中,对颁发林权证行为性质的认识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颁发林权证是一种行政确认,即政府对林权人合法拥有林地权属的认可;另一种观点认为颁发林权证是依申请颁发的,这是一种行政许可行为,即许可林权人在林地上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笔者倾向于后一种主张。在实践中,林业部门确实是依据权利人的申请,在受理权属登记申请后,经现场勘界等程序进行审查,对权属清楚的作出准予登记的决定,并颁发林权证,相反对权属不清的则不予登记,不予颁发林权证。这一过程恰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二条规定的“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的概念是相符的。而行政确认是在权属不清的情况下需要由政府作出裁决,以明确权属,待权属明确后予以颁发林权证,这显然与林权登记许可所不同。因此。笔者主张林权登记行为是行政许可,对此不服的可直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而不受行政确权复议前置的限制;还可直接依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申请撤销林权证。如把林权证当做是一种行政确认,这不仅要受复议前置的限制,在现有规范林权纠纷处理的法律法规中还找不到行政机关可直接撤销林权证的法律依据,这些都是阻碍有效快捷处理林权证争议的因素。
四、修改完善处理林权争议法律法规的建议
作为基层的一名政府法制工作者,在办理林权争议案时深感我国规范林权争议处理立法的滞后与不足,甚至有些法条之间还存在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处理林权纠纷的合法性。如笔者主张的错发、漏发林权证争议不按权属争议而依据《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规定的更正、补办程序处理这类争议,但关于林权的更正、补办登记只有《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作了规定,而且只有一条即“第十七条发现林权证错、漏登记的或者遗失、损坏的,有关林权权利人可以到原林权登记机关申请更正或者补办。”规定,具体怎样更正、怎样补办未作规定,使实践操作困难。另外,作为处理林权争议主要依据的《林木和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还是1996年就出台的,之后一直未作任何修改。而在这15年里,林权纠纷形式多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允许集体林权流转后,因流转引发的争议也在逐步攀升,有时甚至出现林权争议处理无据可查的情况,急需修改完善。如第二十二条“当事人对人民政府作出的林权争议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出申诉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规定就与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不一致,该规定是不服处理决定的可以在复议和诉讼中选择,但行政复议法规定的是必须复议前置;对林权登记到底是行政确认还是行政许可无明确规定,各地理解不一;对争议处理的期间也未作规定,实践中一件争议长期得不到处理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特建议立法机关加大对林权纠纷调处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力度,为基层有效解决林权纠纷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这既是规范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权、确保公平公正处理林权争议的需要,也是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公民的权益之所需。参考文献:
[1]《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第六条和第十七条 [2]《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二条和第十七条 [3]《贵州省林地管理条例》第十九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二条
[5]应松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2 [6]汪永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9
第二篇:处理林权纠纷申请书
处理林权纠纷申请书
随州林业局:
申请人:王家朋(鹏),男,1956年12月18日出生,汉族,农民,随县人,现住随县三里岗镇伏岭村二组(原称四组),电话:***。
被申请人:王家永,男,现年50岁,汉族,农民,随县人,现住随县三里岗镇伏岭村二组,电话:***。申请内容:依法撤销1991年1月1日曾都区林业局三里岗镇林木林地责任承包领导小组下发给王家永林证编号为:0002586。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是三里岗镇伏岭村四组的老居民(后村级合并称为二组),1981年随着农村改革开发,原三里岗公社集体大队(后称伏岭村)为我办理了林权证,编号为:随林证NO187792号,四至界线为:东:山岗;南:洼小田角直上;西:山脚边;南:大栗树脊埂,为自留山,此后该片山场及林木一直由我看管和所有。一九九八年政府组织村、组农民换证期间,王家永串通组会计:王家勇将我的随林证NO187792号林权证办理在被申请人王家永名下(即为重复办证)。因1998年我患有风湿病在厉山镇李先忠“风湿病专科”门诊处住院治疗,王家永乘机串通组长及会计所为。1991年春季住院回家后发现我的自留山的林权证已办理到王家永名下,我找到王家永问清情况,他说:我们到换山场,(即我的房子旁边是王家永的山场,王家永的房子旁是我的自留山场)。事实上,1991年1月1日林权证办下来后,王家永不同意互换山场,又口称:“我有林权证,你那片自留山属于我的了,我是合法的,你要你的自留山去找政府。”事后我多次与王家永为山场林权发生纠纷打架,被申请人属于侵权行为。2009年至今我无数次找村委会及镇林业部门处理,镇政府、林业站、司法所及村委会组织了四次调解工作,四次调解均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1991年1月1日曾都区三里岗镇林木林地责任承包领导小组下发给王家永所争的山场,证号为:0002586,已产生了法律意义的确权,而1981年12月7日原随县人民政府下发给我的:随林证NO187792号林权证仍然产生法律意义上的确权(两个林权证为一个山场),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先的林权证没有依法撤销,在后的林权证不能生效。对此,应依法予以撤销王家永的1999年1月1日原曾都区三里岗镇人民政府下发的NO:0002586号林权证。依法保护我的合法权益。
原曾都区下发的林权证,现随县林业局无权撤销,对此,请求随州市林业局行政机关依法撤销王家永的NO:0002586号林权证,确认我的随林证NO187792号合法有效。
此致
申请人:王家朋(鹏)
2012年11月12日
第三篇:资源林场林权纠纷现状与对策
资源林场林权纠纷现状与对策
摘 要:资源林场是资源县的林业生产单位,在生态立县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该场林权纠纷多,笔者从事林权纠纷调解多年,对此进行了总结,以与同行共同学习。
关键词:林权纠纷;现状;对策
广西很多国有林场,每年都有林权纠纷案件发生。资源林场在近年来是如此,这些纠纷单纯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已经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我们要开拓新的思路,用新的技术手段相结合,才是山林纠纷调解工作的方向。
一、资源林场基本情况
资源县资源林场总面积10.3万亩,以公益林为主,主要树种为杉木。位于N25°51′34″,E110°35′06″,年平均日照1 013~1 680 h之间,年平均积温4 750°,年降雨量为1 773 mm,极端最高温度为38.3℃,极端最低温度为-8.4℃,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平均霜期80 d,年平均风速3.2 m/s,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东南坡向,坡度18~32°,海拔550 m左右,土层厚度80~130 cm,土壤为红壤。
二、国有林场林权纠纷的成因
山林纠纷的成因多种多样,但近年来资源林场山林纠纷有上升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有:
1.土地增值,村民人为造成的纠纷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项工业区、安居工程、公路建设等征地项目的增加,山林土地不断升值,国有林场周围的村民为了自身利益,千方百计争夺国有林场林地。有的故意篡改山界林权协议四至界置地名;有的干脆不承认当年签订的山界林权协议。有的则通过在自家林地种植毛竹,以毛竹不断地扩大而以“谁造谁有”为借口变成私自的山林面积。一些国有林场由于面积大,管理人员对林场边界管理不到位,结果造成一些林地被占用几年,最后发现时,以事实“管业”为借口占有国有林场土地。解决山林权纠纷主要依靠地方的乡镇政府干部参与调解,若调解不成,部分村民往往采取挖路、拦车、阻碍国有林场木材运输、集体上访等极端的做法,在进行依法查处时,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使国有林场林地纠纷得不到依法处理,迫使国有林场做出让步。
2.国有土地证表述原因造成纠纷
因为年代较久,国有土地使用证上的小地名不明确,界线表述不清、界线地名、人证物证难以考证等问题引起纠纷。国有林场在组建之初,由于当时的人力、物力以及技术等问题,有个别地方手续不完备、划界不清楚、文字表述不清;有的地形图所用的附图比例尺为1:5万或更小,参考价值小,再加上有部分作为四向界置的标志物如大石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或灭失,有些小路由于近年很少人养殖耕牛,没有人割草,也少有人行走而长满了灌木,而当年参与划定界置的人基本上已经去世,人证物证均再难以考证,从而引起纠纷。
3.国有林场林权保护法律不明确
我国林业在发展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然而,在林权纠纷方面仍然有不足之处。一是我国现行的林业法律法规不完善,在法律规范上还存在盲区和空白点,确权标准不统一。二是一些村规民约没有可实施性。如一些村规民约“在林区的农田上管一丈五,下管一丈”,在当时为了农业生长的发展,避免农田附近的山林长得太高而留出的空地,而林区的农田大多“退耕还林”等,实际上已不存在上述情况,现已不适应现时期林业发展的需要,与现在的政策要求以及实际情况不太吻合而亟须修订完善。
4.政府领导干部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严重,打击力度不够
有些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上存在问题,有极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按理林场和群众是双方当事人,作为政府的工作人员是以中间人的身份,按“公平、公正”的原则来调解,但有些政府调解部门,则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由,在调解上偏向群众。
政府相关执法机关对涉林案件打击不力,纵容了“山林纠纷”的发生。由于他们听说是“山林纠纷”,一般都怕惹事。有些村民以召?_重大会议为时机,不断挑事,而政府为了维稳,使纠纷问题拖延,纵容这种行为。由于矛盾得不到上级部门的制止和及时处理,林场很多纠纷林地处于“冻结状态”。
三、对策与建议
1.重视群众思想政治工作
国有林场对山林纠纷调处工作要派专人负责,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各级政府部门完善各级调处机构,重点抓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对群众的思想进行疏导,让群众懂得知法并能遵纪守法,不要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害他人的利益。
2.加强专业技术队伍的培训
作为山林纠纷调处部门的技术人员,不但要有较强的技术能力,更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要加强培训。如我们在调处一则纠纷时,群众无理取闹,林场认为是林场的,他们说是他们的,最后让对方拿不出证据;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则找到营林档案,查阅出是哪年种的,然后对杉木年龄进行鉴定,两者相吻合,对方才知道没理,没与国有林场进行争执,可见专业知识对调解的重要性。
3.加强与执法机关联合执法
国有林场要加强与政府相关执法机关联合执法,加大对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强硬侵权、滥砍滥行为,要坚决制止与打击。各个林地纠纷问题,要及时调处。同时要加强政府执法机关的执行力度,发现一起调处一起,处理一起。
四、结语
国有林场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我国生态修复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全国各地国有林场改革完成后,将提升人民生活福祉,促进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与国有林场的合作,及时化解各种纠纷。国有林场林权纠纷涉及范围广,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是现阶段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调整新思路,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造成巨大破坏,为“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阳桂平,肖振才,蒋紫艳等,香榧嫁接试验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7(1),14.
第四篇:关于xxx村林权纠纷调解的处理决定
关于xxx村xx林权纠纷调解的处理决定
申请人:xxx镇xxx村x组黄伟,男,汉族。
被申请人:xxx镇xxx村x组村民xxx。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因林权产生争议,申请人申请确权。进行了必要和细致的调查取证,并于2010年8月2日进行了调解、听证,经过调解达成一致协议,现作出处理决定:
申请人诉称:三组黄家沟与八角大田相交处应属于申请人所有,并出具林权证证明。
被申请人:黄家沟与八角大田处从父辈起就属于刘家的土地,应属于申请人所有。未出示相关证明。
经过调解,双方达成以下以下协议:
1、黄家沟与八角大田处应归黄伟所有。
2、xx向xx补偿其所种植苗木花费共计200元。
3、双方从达成协议之日起,此协议生效。
二○一○年八月九日
第五篇:喜迎林改春风 化解国有林场林权纠纷
喜迎林改春风 化解国有林场林权纠纷
古问为黄礼祥
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林业建设中起着骨干、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当前涉及国有林场的林权纠纷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与正常的经营活动。林权改革某种意义说是继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第二次革命”,因其明晰了林地的产权,达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这一目的,必能推进我国林业新的一次大飞跃。对于国有林场来说,其意义一样重大,因为全面推进林权改革,为全面化解涉及国有林场的林权纠纷迎来了新的契机。国有林场可以借林改这次机会,对所涉及的林权纠纷进行全面解决,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笔者就国有林场林权纠纷的主要特征、成因及对策做些初步的探讨。
一、国有林场林权纠纷的主要特征
国有林场林权纠纷的主要特征有着许多共同点。一是纠纷发生的普遍性和主体多样性。存在林权纠纷的国有林场比例较高,涉及纠纷的林地分布较广、范围较大、利益关系较复杂,许多还是跨行政地域间的纠纷。二是林权纠纷具长期性和矛盾的激烈性。许多因林权纠纷引起的矛盾激化后呈升级发展的趋势,并因此而引起其他系列纠纷,导致纠纷的长期不能解决。第三,林权纠纷的群体性。林权纠纷涉及面广、人多、群体共同参与的特点。实践中,针对国有林场林权纠纷的利益方,出于人身保护和法不责众、人多势众、地方主义等的心理,组织或煽动群众闹事上访,有些则发展为纠纷方之间的群体对抗。第四,林权纠纷的复杂性。林权纠纷成因复杂,包括历史的、政策的、利益的和宗族等其他的因素,有的旧纠纷未解决又衍生出新的纠纷。第五,国有林场在林权纠纷中的弱势地位。国有林场的
1正常经营常需周边农村和当地政府的支持,而利益上却不一致。这一现实使国有林场在林权纠纷时中处于弱势地位。
二、林权纠纷的成因分析
1、林业产值的提高及利益意识的唤醒
近年来,随时林业改革的深入,各项支农林业政策的落实,林业经营环境的改善等,使之前一直是低价值的林地和森林资源升值,投资林业能大有作为,唤醒了林业经营的利益意识。
2、林政档案等相关资料的不完善
一是涉及纠纷的林地是因无证或者凭证未来附地形图,对四至界线无表述或表述不清,或是采用当地范围笼统的土名。二是因相关合同或协议的缺失或不完善。三是原核发林权证时,因各方面原因造成的资料表述不清或前后项矛盾。四是重证或凭证时内容与协议不符。
3、人为因素
许多涉及国有林场的林权纠纷源于人为因素。例如,对涉及纠纷地名的争议;对原合同或原协议的变更、终止或否认,或政府部门行政的不当干预等。
4、林地流转、征占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
第一存在承包程序不规范的情况。第二,国有林场给到村组的承包款项后,村委并没有直接发放到农民的手上。第三,许多村组在发包、转让林地给国有林场过程中,违反民主议定原则。第四,国有林场与村组林地的承包合同内容不严密、不完善和不合理。甚至出现当时只有口头协议而没有书面合同的情况。第五,还有因各种农民经营等的客观原因形成的在国有林场林地周边的“插花地”情况。
三、建议与对策
对于涉及到国有林场的林权纠纷,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借林改之机妥善处理好旧的林权纠纷。
林权纠纷调处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既要把握政策,照顾历史,又要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化解矛盾。因此,要妥善处理好旧的林权纠纷。对于纠纷,国有林场对外要积极主动地与当地有关部门多沟通、多汇报,取得地方领导及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群众的理解。对于已发生、涉及到国有林场的林地或林木,先易后难,逐个突破,要千方百计处理好并完善相关手续。对内要做好经费保障,并重视林政工作队伍建设。
2、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规范资源流转工作
要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强林业执法工作,防止林权纠纷中出现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并将林权纠纷处理结果落到实处。此外,要依法进行林地承包或流转,做好相关配套服务。
3、全面推进林权改革 预防新的林权纠纷
国有林场要通过这次林权改革重新发证和林改的的良机,明晰产权,完善林政档案,使每一块林地都能做到产权清晰。加强林政档案的管理,更正旧林权证或林权档案中的错漏或不清之处;实现林权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古问为:广东省九连山林场场长、党委书记,林业高级工程师,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毕业
黄礼祥:林业工程师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毕业
邮编:***@139.com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