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药材高效节水灌溉的涵义
中药材高效节水示范推广技术
什么是中药材高效节水灌溉?
在充分利用降水和土壤水的前提下高效利用灌溉用水,最大限度地满足中药材需水,以获取中药材生产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
一、中药材高效节水示范推广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采用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比例很低,尤其喷、微灌面积在中药材上的运用就不言而喻;节水灌溉设备质量差、配套水平低,技术创新与推广体系不健全;另外,全国有效灌溉面积95%以上的地面灌溉普遍存在着土地平整精度差、田间工程不配套、管理粗放的问题;其次,四是灌溉用水管理技术落后,信息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中药材灌溉上的运用就更加少之又少。
二、我国中药材高效节水示范推广发展情况
我国近年来中药材高效节水灌溉的基本思路是,以提高中药材生产水资源利用率为中心,以增强中药材高效节水灌溉综合能力为重点,针对不同类型区域、不同土壤,因地制宜地推广多种形式中药材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走中国特色的节水农业道路,实现农业节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推广应用了以下技术措施:雨水积蓄利用技术、田间工程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耕作与保墒技术、节水抗旱 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土壤地力墒情监测与信息管理技术。
三、国内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美国新增灌溉面积2亿亩,其中喷灌面积占50%;在此期间,前苏联新增灌溉面积的70%采用喷灌。以色列在推广喷、微灌技术的过程中,研制出多种灌溉兼施肥设备,使肥料与灌溉水混合使用,实现了节水、增产、优质的统一。目前国内外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及运行管理自动化方向发展。
日本早在60年代初,就在旱地灌溉系统中用管道取代斗、农明渠;70年代末又开始用大口径管道取代输水干渠;到80年代中期,日本新建灌溉渠系的大部分都采用管道化。美国约有一半的大型灌区实现了管道化输水。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大型渠灌区渠系管道化,并加快相应大口径塑料管材的开发生产。
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土地平整技术,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这是一项“傻瓜式”的高新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操作简单等特点,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激光控制平地设备由激光发射装置、激光接收装置、控制器、平地铲运设备等四部分构成。激光发射装置被水平安装在矗立于田间的三角支架上,它产生的激光光束被高速旋转的棱镜反射,在田间上方产生一个激光平面,该平面作为平地作业的基准面。激光接收装置则垂直安装在平地铲运设备桅杆上。平地作业时,铲运机具刀口的初始位置一旦被确定,无论田面地形如何起伏,受激光发射和接收系统的控制,控制器始终通过液压升降系统将铲运刀口与平地作业的基准面保持在某一恒定值,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土地平整。
水平畦灌水技术是建立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基础上的一种地面灌溉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起首先在美国应用,随后在许多国家推广。该技术适用于多种粮食作物灌溉,经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田间管理,水平畦田灌溉可以取得与压力灌溉系统相媲美的灌溉效果。其优点是: A.当进地流量已知时,供水量仅由供水时间控制,容易确定适宜的灌水量。B.在适宜的畦田规格、进地流量、土壤入渗条件下,可以实现地面灌溉的小定额灌水。C.可以使田间深层渗漏损失最小,灌溉均匀度有很大改善。D.土地利用率高,便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E.出苗条件、种植环境得到改善,灌溉均匀度的提高使作物生长更均匀,肥料的淋洗损失也得到控制,使作物明显增产。F.有利于防止土壤盐渍化。
四、推广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意义
节水灌溉是以节约农业用水为中心的高效技术措施,它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内涵。其核心是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通过采用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适宜的农业技术和用水管理等技术措施,充分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利用率、水的生产效率及效益,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我国是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建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 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而且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占国土面积50%以上的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农业干旱缺水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大,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使农业成了用水大户,灌溉效率低下,用水浪费严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约为43%,单方水粮食生产率只有1.0公斤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70——80%、单方水粮食生产率2.0公斤以上的水平。通过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途径之一,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微灌等节水工程技术;农田保蓄水技术、节水耕作栽培技术等节水农业技术措施。其技术优点:
(1)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
(2)改变了传统的劳作方式,大幅度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五、我国现代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1)喷灌 喷灌比漫灌节水30%,主要用于黄芪、黄芩等药 材育苗的灌溉,适合区域化控制,具有增产、提高耕地利用率等优点,但运行能耗较高,蒸发损失较大及水资源的限制。
(2)微灌 微灌属于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能够仅对作物需水部位提供所需水量,由”浇地”转换为”浇作物”。微灌用于设施农业和经济作物,适应所有地形和土壤,具有节水、增产效应,灌水均匀,至少可比喷灌节水50%。微灌很容易实现水肥一体化。但微灌对水质及日常系统维护要求较高。
(3)滴灌 滴灌则是近年来出现的最先进的灌溉技术。美国、澳大利亚1998年开始对果树、草坪实施地下滴灌研究试验,以色列2004年6月在新疆石河子开始棉田地下滴灌试验。我国则自1996年起,分别在北京、天津、江苏、新疆,对速生林、果树、草坪、城市绿化植物实施地下滴灌,均获成功。地下滴灌的蒸发量极小,能完全不受风的影响,可实施立体精确定位水肥灌溉。水的利用率高达0.98,理论上水的损失微乎其微。设施损耗少,免受紫外线辐射的影响,不易老化。
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其中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是该技术体系的核心,已相对成熟并得到普及,其它技术相对薄弱,急需加强研究 开发和推广应用。
(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
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
(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水技术。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等,提高灌溉效率。
渠道防渗技术:采用混凝土护面、浆砌石衬砌、塑料薄膜等多种方法进行防渗处理,与土渠相比,渠道防渗可减少渗漏损失60%——90%,并加快了输水速度。
管道输水技术:用塑料或混凝土等管道输水代替土渠输水,可大大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输配水的利用率可提高到95%。另外还能有效提高输水速度,减少渠道占地。
地面灌溉技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地面灌溉仍将是我国主要灌溉方式。地面灌溉并非“大水漫灌”,只要在土地平整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灌溉技术并加强管理,其田间水利用率可以达到70%以上。
(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
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目前,农艺节水技术已基本普及,但 生物节水技术尚待进一步开发。如采用保水剂拌种包衣,能使土壤在降水或灌溉后吸收相当自身重量数百倍至上千倍的水分,在土壤水分缺乏时将所含的水分慢慢释放出,供作物吸收利用,遇降水或灌水时还可再吸水膨胀,重复发挥作用。
(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
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其中,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采用高标准的测量设备,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灌区水情,如水库、河流、渠道的水位、流量以及抽水水泵运行情况等,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和计算机处理,实现科学配水。
七、我区常用的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一)选用抗旱品种
选用抗旱品种是提高农作物抗旱的基本措施之一,是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全球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仍将会是农业生产长期人类面临的主要气候因子,而选育抗旱强的优良作物品种,是增强农业抗旱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二)改进耕作技术
耕作是农业生产中运用最广泛、做基础的农业技术措施,对改善土壤理化结构,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性能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改革耕作制度、改进耕作技术是提高农业抗旱保墒的一项主要技术措施。
1、夏深翻
在北方夏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晒垡,纳雨增墒,熟化土壤,消灭杂草,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一般耕作深度30——50cm为宜,并达到细、碎、平,上虚下实的目的。
2、免耕法
采用免耕机械,达到少动土,减少了水分蒸发,提高了雨水利用率的目的。其原理是保持了原耕层不变,提高了贮水量
3、深松法
是指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使雨水渗透到深层土壤,增加土壤储水能力。深松是打破犁底层,增加雨水入渗能力,加深耕层,改善土壤结构。深松能促使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蓄水保肥性能;深松能调节土壤耕层的固、液,气三相比例,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达到了蓄水保墒,增强地力,抗旱抗涝的作用。
(三)化学抗旱技术应用
要大力推广运用药剂拌种、抗旱种衣剂、抗旱蒸腾剂和土壤保水剂等,以此增加作物的抗旱能力。
(四)改进施肥技术
要大力提倡使用农家肥,圈肥、厩肥等有机肥,努力做到有机与无机肥料的搭配合理使用,切实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黄芪苗期节水灌溉
八、我县中药材高效节水示范推广技术
(一)黄芪高效节水示范推广技术
在加大各种农业抗旱技术综合运用的前提下,在田间管理上应做到:
1、在春季黄芪播种后,要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轻轻碾压一遍,苗期如遇到天气不太干旱的情况下,要节约用水,尽可能的减少灌水次数。由于灌水量太大,不但会造成地温下降,造成黄芪生长不良,随着黄芪的生长,蓄水量会随之增加,但不是越多越好,只要能满足黄芪正常生长发育,如果田间积水,反而会造成生长不良,病害蔓延。
2、中耕除草 中耕不但能铲除田间杂草,减少肥分损失,提高土壤温度,促进黄芪生长,而且能切断土壤中的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达到抗旱保墒的目的。
3、加强渠道管护,减少渠道渗漏
灌水前,要提前做田间的毛、斗渠的维修补漏工作,减少渠道渗漏,最大限度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4、提高喷灌的运用
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运用农业喷灌技术,是现阶段提高黄芪高效节水灌溉的一项主要措施。它具有用水量少、灌溉均匀的特点,特别在水源不能到达的山地、塬地、台地以及田面凸凹不平的川地,是一个更为有效的节水灌溉措施,它不但大大提高了水的使用效率,而且便于人为控制田间灌水量,确保田间 灌水均匀,同时,减少大水漫灌给黄芪等部分中药材造成病虫害的损失。
5、抢墒播种 不论是黄芪育苗或是移栽,在适宜的播期内,抢墒播种是提高种子种苗出苗率的有效措施,它既可以减少因灌水给黄芪增加的生产成本,又可以节约用水,而且可以减少因灌水不当给黄芪造成出苗断垄而增加补种、补植的生产成本。
6、农用抗旱剂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已生产出了多种型号的农用抗旱剂,其主要作用是在作物生长期内,根据气候干旱情况,喷洒在作物表面的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抗旱剂,它具有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不受条件限制等因素,但它的抗旱作用是有限的、短期,不能完全代替人工灌溉,只是一种辅助的抗旱作用而已。
第二篇:搞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
搞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造福革命老区人民群众
曹海雄 欧阳田方 钟平云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南部,全县辖19个乡镇309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其中农村人口33.62万,是井冈山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罗霄山脉连片扶贫开发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0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9.16万亩,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试点县、粮食产能核心县和产粮大县。2011年以来,我县积极抢抓列入全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重点县的机遇,将高效节水灌溉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工程、水利建设的示范工程和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来抓,积极整合涉水项目和资金投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3406万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080亩,改善灌溉面积20952亩,新增灌溉面积4759亩,新增节水能力340万方,新增粮食产能6955吨/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304万元/年,增加经济收入759万元/年,项目区人均增收349元/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广大老区人民进一步享受到了水利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坚持领导和部门齐抓,最大力量推动工程实施
坚持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列入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强化领导、统一调度、强力推进。一是领导高位推动,基础工程重点抓。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的高规格工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亲自深入基层督促检查,亲自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具体问题,形成了领导抓、抓领导,重点抓、抓重点的工作格局。二是部门协调联动,示范工程精心抓。统筹调度发改、财政、水利、国土、农业开发和项目乡镇等单位,明确任务分工,注重协调配合,把工程规划设计、涉水项目整合、建设资金调度、项目建设监管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开展了“谁英雄、谁好汉,项目建设比比看”竞赛活动,以目标倒逼责任落实,以时间倒逼工程进度,以质量倒逼工程管理,形成了齐心协力推进项目建设的良好局面。三是广泛宣传发动,民生工程全力抓。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织水利部门和项目乡镇干部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广泛宣传项目建设的思路举措、建设成效,引导群众转变用水观念,支持工程建设,赢得了群众对水源取水、水量调度、工程占地、青苗补偿、交通运输等工作的全力支持和配合,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水利建设的浓厚氛围。
坚持争取与整合并重,最大投入保障工程建设
注重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整合项目为途径,以规范管理为保障,切实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大力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一是科学制定项目规划。科学的规划是最大的节约。我县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坚持规划先行,2008年完成了《汝城县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报告》编制,2011年编制了《湖南省汝城县农田水利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为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注重规划引领,以科学规划争取项目资金,以科学规划指导项目建设,以科学规划提升项目效益。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为争取“小农水建设重点县”创造了良好条件。项目实施根据规划意见,按照“集中连片、项目对接、优势互补”思路,确定了群众建设意愿强烈、项目资金相对集中、地处重点粮食产区的田庄、土桥、卢阳、泉水、大坪、井坡等6个乡镇作为三年实施方案建设区。项目区既是粮食主产区,又是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区,也是农开、国土等部门项目资金集中区,确保了农田水利建设的科学合理、统筹推进,避免了效率低下、重复建设。二是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按照“统一规划、项目管理、渠道不变、各计其功”的原则,出台了《汝城县整合资金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坚持以规划整合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不断提高涉农涉水资金的使用效率。2011年以来,在项目区范围内,共整合土地整理、农业开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
1.3亿元,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18个,其中完成了田庄乡项目区5个村的微喷灌、低压管灌4570亩,土桥项目区15个村的低压管灌15608亩。三是严格规范项目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坚持用机制加强项目管理,用机制保障资金安全,用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充分调动项目所在地群众参与工程管理的积极性,聘请当地的村干部和党员代表作为项目监督员,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通过严格监管,确保了资金使用合理、工程质量优良、人民群众满意。
坚持管理与建设同步,最大程度发挥工程效益
坚持把建设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夯实了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又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增强了农业产业发展后劲,形成了水利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的生动局面。一是注重与水管体制改革相结合,加强水利设施管理。明晰产权归属和建立管护制度是工程效益发挥及工程长期高效运行的根本保障。工程建成验收后,县水利部门将工程设施和设备移交给乡镇人民政府,由乡镇水管站代表乡镇进行产权管理。运行管理根据土地使用情况,分别建立了以供水干管为纽带的协会制管理和以土地流转片区为单位的企业内部专业管理机制。用水户协会按规定出台了相关的章程、制度、水价及收缴办法,明确协会负责人员,由用水户代表大会制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制度、经营管护方案及用水分配方案。目前,我县田庄乡、土桥镇共成立了5个用水协会,聘请当地群众负责协会区域内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土地流转片由农业龙头企业负责实施企业化管理。通过明晰产权、完善机制、加强管理,逐步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水利要求的有山区特色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注重与节水农业推广相结合,放大示范工程效应。一方面,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减少了渠道及田间输水损失,提升了工程输水
能力,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另一方面,通过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大降低了作物灌溉用水。高效节水项目实施,既达到了减少劳动强度、减少水量损失、减少放水时间和提高老百姓收入、提高劳动效率、提高水利用率“三减少、三提高”的目的,又进一步转变了群众的用水观念,增强了群众的节水意识。三是注重与产业基地建设相结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特色产业培育要求,我县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工程建设的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由于生产条件的改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吸引了众多农业企业投资,促进了全县规模农业、特色农业发展。田庄乡项目区引进广东粤旺农业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设绿色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2061亩,搭建钢架塑料大棚521个,成为了湖南省大棚数量最多、建设标准最高、设施最完善的钢架塑料大棚蔬菜基地。卢阳镇规划的项目区在工程建设前,已经吸引了广东松茂集团、浙江松阳青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规划建设全国一流的万亩有机生态茶园,目前已完成茶叶种植6300亩。项目实施以来,高效节水项目区共引进现代农业企业9家,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个,完成土地流转和示范基地建设2.3万亩,带动发展茶叶、蔬菜、优质稻等面积近5万亩,成为了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引擎。
第三篇:高效节水灌溉总结
邓州市2011年节水灌溉增效项目工作总结
邓州地处河南省西南部,辖28个乡镇办区,592个行政村,172万人,耕地面积244万亩,是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丹江口水库库区市,省第一批22个中央财政支持小农水重点县之一,“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原创地。2010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68.5亿元,同比增长4.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455元,同比增长13.1%。全市现有中小型水库18座,总蓄水量4472万立方米;大型灌区1处——引丹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50万亩,实灌44.3万亩;中小型自流灌区15处;机电灌站54处;塘堰坝3139座;机电井22532眼;有效灌溉面积160.2万亩,旱保田面积65.6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2.51万亩。
一、项目基本建设情况
邓州市2010年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由河南省水利厅于2010年12月20日以豫水农【2010】80号文件批复实施,批复总投资200万元,新打机井25眼,建设护井工程25处,铺设PVC-U管35600m,PE管4000m,地埋电缆6km,土方开挖2.22万m;喷灌工程干管铺设φ90PVC-U管7200m,支管铺设φ75PVC-U管28400m,安装喷头1200套;微灌工程φ32PE管4000m,安装241T旋转喷头7800只,配套射频IC卡控制系统,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6万亩。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标准,确保节灌工程建设质量
我市按国家、省、市对节水灌溉工作的具体要求,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不断强化打井抗旱、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坚持规划高起点,科技高含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效益高产出的原则,确定我市节水灌溉工作的总体思路:以中央、省,发展节水灌溉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建设农业强市为目标,坚持打井抗旱与节水灌溉相结合,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统筹规划,沿路开发,集中连片,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全面推进,为我市建设效益型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全市对节灌项目区建设本着当年投资,当年建成,当年效益,搞好节灌技术,建好项目区,实现高收入的要求,并在省水利厅、市水利局业务技术指导下,较好地完成了每个项目区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实行新机制,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是集建、管、用一体的综合经济行为,各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必须有一些地方政策做保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项目建设优在建,重在管。我市对节水灌溉水源工程采取承包、租赁或拍卖等形式,宜卖则卖,宜包则包。对可以拍卖的机井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按工程造价的10%竞价拍卖;对无人购买的机井,每眼机井安排0.5亩的护井田,以田养井,用于机井管理补贴。管护人负责机井的日常管理、养护、维修,使机井和配套设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用政策调动广大农民和社会方方面面投资打井搞节水灌溉的积极性,收到了好效果。
(三)、推广节水灌溉,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按照发展节水农业的要求,我们坚持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大力推广移动式灌溉技术,这种灌水方式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田间,并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它的主要特点:
1、节水效果明显,水的利用率可达85—90,一般情况下,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节水44。
2、作物增产幅度大,一般可达25以上,其原因是取消了农渠、主渠、田间灌水沟及畦埂喷水沟,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产环境。
3、减少田间工作量,作物实行喷灌免去了田间水渠建设和平整土地的用工。并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它还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投资低、对地块大小和形状适应性强,一户或联户均可使用的优点,是目前较适合我市市情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通过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建设,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尚未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很多村民对节水灌溉意识不强,没有把节水摆到应有的位置给予重视;二是现有的节水灌溉面积中单项措施多,大多数工程标准低,科技含量不高;三是节水的政策法规不健全,还没有走上法制化、正规化的轨道;四是节水灌溉所用的材料、设备品种少,规格不全,工作可靠性、耐久性等较低,运行一段时期后容易出现问题;五是节水灌溉多渠道资金投入不足,主要还是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
在普及节水灌溉工作中,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条件允许的地方,能快尽量快,早实施早受益,多发展多受益。要增强紧迫感,克服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思想。但是,在强调发展速度的时候,始终要把效益摆在第一位,效益是目的,有效益的工作才有生命力,才能使群众的积极性持续长久。效益好与差,要听群众的反映,要在实践中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能只看一二年。如果一套喷灌设备只用三四年就坏了,滴灌设备使用三五年就出现堵塞、塑料管老化而报废,经济上是否合算就值得考虑。一个地方每年能发展多少节水灌溉工程,除了主观努力外,还受资金、技术、经验、材料设备供应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推广节水灌溉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切忌“急功近利”,片面追求速度,提高指标,强迫命令,一哄而起。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一下建议:
1、节水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政府强调节水比较多的是从宏观上考虑水资源供需矛
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粮食产量。但对于节水实施者 农民来说,由于节水的增产和产生的经济效益有限,水费标准又不可能定的很高,农民关心的往往与政府有所不同,可能对节水带来的其他效益更感兴趣。例如,对管道输水和喷灌,农民反映说:土渠输水地面灌溉,渗漏加跑水,几个小时水还进不了地,现在闸一合,水就进地了,节省了电费,缩短了浇地周期。人工工日也相应缩短了,节水的效益比较多地体现为社会效益,政府应当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优惠扶持。
2.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节水灌溉省下来的水能否用于扩大灌溉面积,增加产量,涉及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问题。在水资源较充沛,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的地方,这样做可以。但在地下水严重超采,或河流上游水资源过度开发,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的地方,省下的水首先应当满足保护生态环境所需。如果从眼前和局部利益出发,盲目扩大灌溉面积,增加作物产量,只能是“竭泽而渔”。发展节水灌溉,既要讲究经济效益,又要兼顾生态效益。要站得更高些,考虑更长远些,把维持当前农业生
产与下个世纪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
3.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
抓节水灌溉,首先要抓工程措施,这是搞好灌区节水的物质保障条件。如果一个灌区土地高低不平、渠系不健全、建筑物闸门破损、缺少量水设施,到处跑水、漏水、渗水,要想提高水的利用率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只重视工程措施,忽视管理措施,节水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当前在一些地方存在着重工程节水,轻管理节水;重渠道防渗管道输水,轻田间节水管理的倾向,节水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责任制不落实。
项目区实施节水灌溉后,具有增产、节水、节能、节地、节劳等效益。因此工程实施后,实行合理灌溉,改善水土条件,使光、热、水、土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对农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产增收等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实施节水灌溉后,灌溉用水量大大减少而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是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方向和可持续利用方向的重要途径。同时节水灌溉配套工程的建设,给项目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交通、电力等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改善了项目区的人民的居住环境,推动社会进步。
第四篇: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具体要求
附件
1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具体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的要求,财政部、水利部决定,在第三批重点县中安排100个县,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集中开展高效节水(喷灌、微灌及管灌)灌溉试点(以下简称试点县)。具体要求如下:
一、选择条件
试点县名单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分配的名额,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择优确定。试点县除符合重点县所要求的各项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节水灌溉需求迫切
试点县应是农业灌溉用水紧张、对节水灌溉需求迫切的县,县委、县政府对高效节水灌溉工作高度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工程预期效益显著。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粮食主产区。
(二)节水灌溉规划完善
试点县应具有由专业单位(水利科研院校、规划设计单位等)编制的节水灌溉发展规划,或在已有的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中完善高效节水灌溉规划内容,规划深度要落实到自然村,发展规模适 1
度,可操作性强,并与相关规划相衔接。
(三)基础条件良好
高效节水灌溉有一定基础和规模,计划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区域具备适合规模发展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的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发展喷微灌的集中连片面积一般不低于3000亩,且有稳定可靠的水源保障。项目区农业种植结构应尽量统一。规模化经营程度高,农业管理水平较高。项目区交通便利、动力供应可靠。
(四)具有相应投入能力
试点县应具备相应的财政资金投入能力和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能够保证工程建设所需资金要求。
(五)具有相应的建设管理能力
节水灌溉基础工作扎实,县乡两级技术力量较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健全,具备较强的工程运行管理和技术服务能力,能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和建后服务工作。
二、建设目标与任务
每县平均每年新增高标准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不少于2万亩,其中,喷、微灌面积不得少于新增高效节水灌溉总面积的50﹪。经三年建设,各县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应达6万亩以上。项目区灌溉用水利用系数达到0.8以上;项目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合格率须达100%。
三、管理要求
试点县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完善方案,保证高效节水灌
溉工程能真正建好、管好、发挥好引导带动作用。
(一)试点县要建立统一领导、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将工作任务落在实处。
(二)省、市、县要落实相应资金,试点县人民政府要提出资金整合方案,积极整合项目资金。
(三)试点县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程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制定相应政策。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加强对项目区用水合作组织和群众的培训指导,确保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可持续运行。
(四)试点县要重视工作总结,及时跟踪工程建设管理情况,总结建设管理经验;项目建成后要及时分析项目效益、存在问题、推广价值,提出工作建议。
(五)为鼓励各县抓好高效节水灌溉工作,财政部、水利部将建立奖惩机制,对试点县的建设管理进行抽查考评,抽查考评情况与本省(区、市)下一资金安排挂钩。
四、建设要求
(一)项目区要切实遵循“布局合理,集中连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科学设计、科学施工、科学管理。
(二)项目区规划应符合县域水利规划、农业区划等相关规划要求,兼顾当地水利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以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进当地水利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
(三)工程建设标准要严格按照《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实行。严格按照有关建设程序规定组织实施,注意严把工程材料、设备和施工质量关,加强工程监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五、补助标准
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以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投入为主,中央财政对每个试点县除安排重点县补助资金800万元外,再增加补助700万元,省级财政对每县补助规模原则上不低于800万元,市、县财政也要努力增加投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严格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335号)执行。
六、建设方案编制要求
试点县除按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1—2013年)编写提纲”编制三年建设方案,还应在三年建设方案中增加或突出以下内容:
(一)在“基本情况”中,说明本县现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和3000亩以上连片地块情况等;
(二)在“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情况”中,根据本县农田水利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说明高效节水灌溉规划情况,并确定建设任务;
(三)在“建设目标与任务”中,进一步完善重点县建设目标,确定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的重点区域(细化到自然村),分类说明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等;
(四)在“资金筹措与资金整合”中,制定更加详细可行的资金整合方案;
(五)在“保障措施”中,制定详细的工程建设、技术指导措施,建立健全工程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建立管理养护资金筹措使用机制,确保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可持续运行。
第五篇: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汇报材料
云南天宝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
汇报材料
一、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云南天宝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属中台合资企业,成立于2005年,是由北京天宝祥茶业有限公司出资49%和台湾天宝祥茶业有限公司出资51%合资组建的股份制有限公司,投资项目包括高品质乌龙茶的种植、加工和销售,山嵛菜的种植、深加工及销售;纯生态的家禽、家畜的养殖,农业技术的开发和成果的转让,后续持续开发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山庄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600万美元,公司注册资本80万美元,庄园占地面积3000余亩,现有员工70人。
公司位于大理州漾濞县苍山西镇花椒园村,基地海拔2300米,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水资源充沛、土壤肥沃,是有机种植乌龙茶的理想区域。且该地方早期没有农药和化有的污染,是进行生态农业种植的绝佳这地。
二、项目现有水利建设情况
公司现已种植乌龙茶1000亩,所有的种植地块全部铺设了口径为80mm、50mm的地下管道、基地高点用钢筋混泥土浇注永久性抗旱水塘4座,容积为12000立方米,在基地低点修建蓄水池6座,容积约为100000立方米,该部分投资约200万元。
园区内架设有抗旱用抽水电力系统,配有抽水设备,该部分投资约20万元。
从小水井铺设口径为80mm的引水管道一条,在水源修建俩个容积为300立方米的蓄水池,共投资约 30万元。从附近上水井水源架设一条长约8000米,口径为80mm及25mm的饮用水管道各一条,在水源修建俩个容积为2000立方米的蓄水池,共投资约 50万元。从基地上游岔河铺设一条口径为80mm,长约2000米的引水管到基地中心低点蓄水池,投资约10万元,部分投资约为90万元。
现目前为止,公司在灌溉系统方面已投资300多万元,引水和蓄水工程,抽水抗旱工程和自动喷灌工程已基本具备,可实现旱季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有效维持周边环境的温度。
三、后续拟投资项目
公司计划在现有种植面积1000亩的基地上,再发展乌龙茶种植面积1500亩。对原有种植基地的灌溉设施进行进一步完善,朝更节约用水,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方向发展,新发展种植的1500亩茶园,进行详细规划,按照高效节水标准进行操作,计划后续投资600万元进行该项目的进行。
四、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公司计划开发有机生态茶园总面积2500亩,总投资600万美元,分十年实施,2011年正式产茶,预计到2020年为产出高峰期,亩产值约为15000元,年产值约3800万元。
(二)生态效益
随着有机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及配套的高效节水项目的完成,将推动全县有机茶产业的优质、高效发展,对改善项目实施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大面积茶园管理的种植,将促进和提高现有森林覆盖率,可保持“青山绿水”的地貌,有利于保护大浪坝地区的水土保持,有利于美化、绿化环境,有利于增加地表植被,有利于提高经济作物的高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