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禁止干部公款出国旅游须抓实“五个环节”
[廉政时评]制止干部公款出国旅游须抓实“五个环节”
3月2日在京召开的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因公出国(境)团组活动情况核查评估暂行办法》、《因公出国(境)团组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和《建立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长效机制的意见》等三个管理办法,直接针对一些党政干部以公务为名,巧立名目公款出国(境)旅游,耗费国家资财,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问题,可谓是精确打击,直指目标。但是,利用公款出国旅游的问题,各国都有,几乎成了腐败顽疾。要从根本上制止,必须重拳出击,抓实“五个环节”:
一是统一管理。各级党委政府可在政策研究室或目标督查办设立公款出国事项统一管理办公室,负责辖区内公款出国事项的立项、收集、论证、审核和报批,做到“一个口子进出”。本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组织的公款出国事项,应报上一级党委政府公款出国事项统管办审批。
二是严格审批。凡需公款出国考察、学习、交流或参加相关会议的,一般要提前一年,至少半年报出国计划(个别紧急会议等事项除外),党委政府公款出国事项统一管理办公室每季度要对接到的申请进行归类、疏理,并根据工作需要抽调人大、政协专委、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财政部门及相关行业权威等对申请事项进行论证、初核,再将确需出国的事项、单位、人员、时间、线路、经费概算及理由等登记造册,呈报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审签。
三是信息公开。党委政府出国统管办在接到公款出国申请后,要及时采取信息发布等形式,通过党政网、政务简报、有线电视等途径,将接到的出国事项申请,逐项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将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作为初核评审的参考因素之一,予以研究考虑。初审后,对群众实名反映情况或提出置疑,而未被采纳的,要予以书面、当面或电话回复,做好解释疏通工作。
四是严格监督。党委政府出国事项统管办要加强对公款出国的人员和单位的监督管理,出国人员返回后,要及时向党委政府出国事项统管办报告,并在规定时限内上交书面的情况汇报。财政部门要严格审核出国人员的经费报销,按照出国申请书所标注的线路及事项进行审核,并严格遵守财务管理规定,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一律不予报销。
五是严厉查处。纪检监察机关要继续认真履行执法纠风的监督检查职能,加强与党委政府公款出国事项统管办的沟通协调,坚决查处违反规定组织和参与公款出国(境)旅游的案件。要严肃追究公款出国(境)旅游团组负责人的党纪、政纪责任,对情节恶劣、影响较大的案件,还要公开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