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灾后农村过渡房建设和发展养兔业的调查报告
关于灾后农村过渡房建设和发展养兔业的调查报告
2008年7月14—16日,受遵道志愿者联盟委派,分别到遵道镇秦家坎村14、12组,以此两组为例,对灾后农村过渡房建设和发展养兔业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秦家坎村14、12组均位于遵道镇边缘,离镇8公里左右,与土门镇接壤,交通不便,被当地干部群众戏称为“金三角”、“三不管地带”。
14组有农户89户,259人,人均耕地0.7亩,土地肥沃,灌溉条件较好,农民以种植业为主,喜养猪,多数家庭年出栏20头左右,部分青壮劳动力到龙蟒集团、磷矿等本地企业或外地打工。农民重视房屋建设,有余钱多数投入家庭装修、庭院整治或添置家具。原庭院占地面积为180—250平方,均由国土资源部门颁证。农户基本没什么积蓄。地震后,房屋几乎全部毁坏,只有2户房屋没倒塌,但已成危房,部分农户有局部猪圈、厨房残留,经修整后可继续使用。目前80%左右群众住简易棚,其中有30户用本地在外发展的房地产商捐助的棚布盖顶;有约5户已建过渡房,一般40平方左右。
12组有农户108户,约300人,人均耕地约1亩,农业生产条件和家庭收入投入方向与14组基本相同,养猪规模略小,有几户小规模养兔。原庭院占地面积普遍比14组多,有约一半的农户均达到或超过300平方,并由国土资源部门颁证。农户除到龙蟒集团、磷矿等本地企业或外地打工外,部分中老年农民走村窜户收破烂,总体经济收入比14组略强,部分农户有积蓄。地震对农房毁坏更严重,只有一户危房未倒塌,厨房、猪圈经修整后可使用的极少。群众基本上都住简易棚,普遍面积较小,质量较差,与一般所谓“过渡房”基本要求相差甚远。
两个组的群众对永久性住房建设抱有很高期望值,因各新闻媒体和当地干部的宣传,群众都知道并接受今后的永久性住房将统一规划,并统一安排卫生、医疗、文化等相关公用设施。
二、农户对过渡房建设和发展养兔业的意见
14组:多数群众对建能使用3—5年的过渡房表现积极,除条件较好或急用的几户已完成建设外,有的正在建设,有的即将建设。但农户普遍反映目前最缺乏资金,如果投入2000元左右建设过渡房,等完成验收后再拨付国家救助款,绝大多数没法先期垫付资金。有金家发、金发训、王开全等青壮年表示可加入统一组织的施工队。
因组上干部提议把更多的资金用于今后的永久房建设,并有关于永久性住房建设即将启动的传闻,12组农户对过渡房建设积极性普遍较小,基本上都是打算对付着住下,稻谷收成后用稻草盖顶,冬天再加围布抵御寒冷。
两个组的农户对发展养兔兴趣较大,表示只要有技术指导和成兔收购保证,可小规模发展;如有组织、机构愿意资助部分或全部种兔则更好。
三、过渡房成本分析
经14组部分群众讨论,可利用残余旧木料做主体结构如柱子、檩条、椽子。盖顶材料用彩钢瓦成本太高;石棉瓦太重,除不环保外,不防余震;一种叫“彩花防水布”的材料比较便宜,每平方约6元,强度较好,能够防水,如果盖上稻草基本能够用上三五年。墙体则采用本地普遍使用的竹胶板。
(一)唐显安将建过渡房预计费用
农户唐显安简易棚面积约45平方,与十多位村民共同商讨,如果建成过渡房,需彩花防水布300元(包括接头、压边等),竹胶板做墙1100元,木条子220元,抓钉、钉子80元,墙体周边围花胶布300元,其他机动费用100元。以上几项合计2100元。
(二)金发训已建成过渡房
农户金发训已经建成质量较好过渡房3间,约40平方,总计费用2030元,包括竹胶板做墙1000元(20张,每张20元),木条子300元,抓钉、钉子130元,顶棚布400元,墙体周边围花胶布300元。
(三)刘期富已基本建成的过渡房
农户刘期富已基本建成42平方过渡房,用石棉瓦盖顶,未做墙,已经花去近2000元。
(四)简易房盖作为过渡房预计
在12组,与组长刘永俄德商讨,估计大小、质量均较好多简易房大约花费1000元,如果改建为过渡房,将增加1000投入。此数据与上述几例总造价基本吻合。
以上几个分析样本均不包括工钱。建40平方左右过渡房,在材料完全备齐,且主人已完成场地平整等准备工作,主人一家参加帮工的基础上,大约需15个工,按每个工40元计算(目前小工约50元每天,愿意参加施工队的人员表示可只收40元),约需工钱600元。
四、几点工作建议
(一)关于过渡房建设
1、确立工作指导思想
过渡房建设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尽量尊重农户意见,既适用、节约、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又尽可能做到美观大方;大灾过后,群众孤立无助,生活相当艰苦,应尽快推进建设进度,使群众安居而后乐业;群众经济已相当困难,即使少少部分有积蓄的群众也不愿意拿出更多的钱投入,因此应允许不同规格、不同样式存在,已经建好多给予认可,家庭经济条件一直较差的允许建得简陋一些,过渡房毕竟说“过渡”性质;重视五保户、困难户、缺劳户、子女没法照顾的老弱户过渡房建设,对其进行特别支持;与相关方面衔接,尽快落实补助到位。
2、尽可能进行适当规划。因群众在自家庭院生活多年,同时要兼顾养猪、晾晒、堆放粮食杂物等,在外界补助资金没有太大吸引力的情况下,建成规划相对整齐的过渡房可能性较小,因此,可根据农户各自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引导条件成熟的农户短距离离开原屋基,进入相对集中规划的新小区。
3、与绵竹市、遵道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尽快大致弄清永久性住房建设计划进度,使过渡房建设相关工作顺应情况变化,及时进行适当调整。
4、充分发挥村组干部作用,逐家逐户弄清情况,研究解决办法,提高过渡房建设整体推进速度;根据农户具体情况,研究补助金发放办法,解决大部分群众无法垫资建设问题。
5、组织施工队伍很有必要,但是否由施工队统一施工,则尊重群众意愿。
(二)关于发展养兔业问题
鉴于两个组的群众都对发展养兔有较大兴趣,建议可尽快联系落实有实力、信誉好的公司或机构前往考察,基本条件是必须进行技术支持和按市场价格浮动或事先议定价格收购成兔。
(三)其他事项
1、两个多月以来,镇、村各级干部均投入绝大部分精力救灾,自己家中也严重受灾,因此直接到农户院中、家中机会较少,部分群众反映不了解上面文件政策精神,建议向镇领导反馈此信息,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予关注。
2、部分40岁左右的中青年男性体力较好,有的还掌握了熟练的技术,但因学历较低,没有相关的工作上岗证明,无法到建筑企业或本地工厂打工自救,希望利用已有资源,向相关部门或企业联系。
志愿者
黄绍桂 二〇〇八年七月十七日
第二篇:关于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的调查报告
指导教师:魏国靖
参与学生:高一1,2,3,5,6班郭吉权吴翔赵彦奇濮鹏飞韩阳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结合今年全省农村五件实事和全市农村七件实事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临泽县农业资源开发局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后认为:在临泽县农村发展沼气建设,能取得较为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切实改善农村、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和快速崛起目标,加快我县农民致富步伐。
一、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的必要性 大力开展以沼气、秸秆气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能源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较为实用的有效方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那种“柴草堆满间,煮饭满屋烟,熏黑四面墙,灰尘扫不完”的做饭方式已经落后,秸秆作为传统燃料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随地焚烧秸秆的现象日趋严重,这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空气。同时,农村的院子都比较大,除了堆放农具,农忙时利用很短时间以外,绝大部分时间闲置下来;农村还有养殖家畜家禽的习惯,人畜的粪便就堆放在院前院后,生活污水也都随意排放,这样极不卫生,严重影响环境,还有利于疾病的传播。兴办沼气,大力发展农村庭院经济,把沼气池与院落、厨房、厕所、温室、菜地、果树、畜禽养殖进行综合配置,在庭院中养猪、养禽、种菜、种果、种花结合起来。农户早晚就可照料,老少都可上阵,将人畜粪便转化成有机肥料和燃料,改变了农村灶屋柴禾遍地、烟熏火燎的生活状况。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按每户100平方米的庭院土地得到高效发展,等于实现了临泽县3.7万亩土地的深度开发。这是以传播再生能源技术为 突破口,综合利用生物资源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在农村实践“三个代表”,真诚为农民服务办实事的切实体现;是在与环境协调中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科学之路。
二、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的有利条件 临泽县为甘肃首批对外开放县、甘肃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试点县之一。临泽县总面积22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94平方公里,辖14个镇、8个乡、2个场,总人口1147万,其中农业人口93万人。是江苏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年产粮食86.7万吨,油料7.4万吨,耕地面积1294平方公里,果园11.42万亩,森林覆盖率11.8%,生猪饲养量89万头,大牲畜24.5万头。秸秆资源和粪便资源极为丰富,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一池三改”沼气建设极为有利:
1、临泽县年产秸杆80万吨,粪便210万吨,秸秆资源粪便资源极为丰富。临泽县平均气温13.7℃,气候条件适合沼气的产生。
2、临泽县农村的建设规划较好,院落都比较大,一般
农户都有一百平方米左右的可利用空间。交通方便,规划整齐,易于推广示范。
3、临泽县的多种经营基础好,像板桥镇的葡萄、沙河镇和倪家营乡的养牛等,庭院经济有一定基础。
4、临泽县有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肉类加工厂年屠宰生猪100万头,冷冻厂年屠宰生猪20万头,临泽果汁厂年产各类浓缩果汁近万吨,对“猪——沼——菜”、“猪——沼——果”等生态模式的产品有较强的消化能力,可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进一步扩大沼气推广示范的影响。
5、推广沼气在临泽县有40年的历史,大部分老沼气池正在使用中,效果良好,群众比较了解,反应热烈,干部认识较高,便于推广。
6、当地政府重视沼气建设,推广和管理机构健全,技术先进,为沼气实施和跟踪服务提供有利条件。
三、投资估算
1、沼气池建设工程每池需1174元。其中砖6方×37元=222元,水泥1.5吨×320元=480元,中砂4方×18元=72元,石子2方×50元=100元,需人工10个工日×30元=300元。
2、改厨每户需380元。其中沼气灶1个×150元=150元,沼气灯2个×35元=70元,净化器1个×60元=60元,管网50米×2元=100元。
3、改圈、改厕等设施每户需1112元。其中砖8方×37元=296元,水泥1吨×320元=320元,沙6方×16元=96元,水泥行条、瓦片等100元,人工10个工作日×30元=300元。总计每池约需2666元。
四、经济效益分析
1、每池可年产沼气250—300立方米,可正常充足供应照明、做饭等生活需要。
2、沼气户年均化肥农药用量比无沼气户减少20%左右,节约开支200元。
3、沼气户每亩粮食产量比无沼气户提高20%以上,增收100元。
五、社会效益
1、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2、改变了农村面貌,促进农两个文明建设。
3、减少环境污染,保持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4、发展沼气建设,能促进临泽县上万户农民自发采用沼气综合利用模式,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千万元。
近年来,临泽县农村能源建设更有长足发展,两次被评为甘肃沼气建设和农村能源建设先进集体,农村沼气技术推广获农业部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二等奖。县农村能源机构健全,指导和管理措施完善,技术力量较强,为沼气提供了有力保证。目前,临泽县沼气建设的发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普及面不广,普及率只有11.1%。其次,大部分沼气属于农民开发与生态家园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广大农民迫切需要提高技术档次和综合利用能力。在农村推广沼气建设是未来农村能源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切合农村具体实际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调研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
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调研
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
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调研
调查人员:***
调查时间:
1.调查概述
1.1 调查背景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了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个标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五年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推动社会主义发展中起到了重大作用。那么作为与人民生活密不可分的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又如何呢?作为****大学的一名农村学子,在学校的倡导下,我在****展开了调查,以了解普通老百姓心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1.2 调查目的此次调研的目的是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了解来自最基层人民的心声,从而通过各方面的研究,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适当的建议,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出一份力。
1.了解当地人民经常参与的文化活动。
2.了解当地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
3.了解传统文化和新文化对村民的影响程度。
4.了解村民对文化建设事业未来发展的构想。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由本人随机选择村民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30份,收回30份,回收率达100%;
3.调查结果分析
3.1对村级干部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部分
所在村的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该村是一个行政面积较小(19平方公里)的平原农村,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为5000元左右,有点偏低,收入来源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农户数1229,人口8135,其中约10%外出务工,村民人均文化水平为初中以下。
第二部分
文化建设状况:
据村长的问卷显示,该村的文化设施很不完善,只有祠堂、电影院和老年活动室各一个,没有图书室。村民们平时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主要为看电视、打牌、打麻将、烧香拜佛。至于村里举办的文化活动,只有一个村民农业技能培训,据村长透露,参加的人数还不多。该村的文化建设投入经费大概占该村总的财政支出的10%--30%,相对于该村的现状来看,这个支出额还是不小了。当谈及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时,村长表示,由于当地的特殊性,上级政策的可行性并不高,因此上级政府对当地的文化发展作用并不明显,这受当地文化的限制,也受当地农民收入的限制,而且农村文化管理
体制也不完善。村长还表示,当地的业余文化活动最需要政府资金、物力的支持,而政府在这方面的努力似乎并不令人十分满意。村里的文艺性活动主要由农民自发组织,促进当地特色文化品牌化的发展过程中也由当地村民起了主导作用。另外,当地的文化产业对当地产生的影响不深,但也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至于当地潜在的文化产业,该村有尝试挖掘,不过效益不佳。而上级的政策中,也没有关于文化发展建设的,村里也没有。
基于以上村长的答复,我认为该村的文化建设还未受到上级和村级的重视,宣传力度不够,建设投资更是不足,村民们积极性也不佳。因此,该村村委应主动向上级提出要求,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该村文化产业建设的发展。
3.2 对部分村民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构显示,有80%的村民的年收入在20000元以下,年收入超过35000的只有3.3%,说明该村的经济水平还有待提高;文化程度基本都是初中,这说明该村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还有待提高;收入来源是种植农作物和养殖业,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该村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村生产方式改进影响并不如意。
文化建设方面来说,只有20%不到的村民使用过村里的文化设施或参加文化活动。虽然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大多数村民都知道村里有这样的文化设施和活动,但因为没时间、没兴趣,绝大部分村民都不会去参加。其次最主要的原因是村干部和村民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
就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因来看,村里的文化设施建设还是比较完善的,说明政府部门以及村级干部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视的,同时也投注了非常大的金钱和精力下去。调查还显示,村民对于文化建设不了解、不清楚比例较高,达五分之一之多。而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加强,村民对于本村的事务越来越重视,对于文化建设的热情也有越来越强烈,这从只有10%村民对于自己的文化生活满意度达到很满意就可得知。
在调查村民如何处理生活中,多数村民,还是非常贯彻和谐社会的理念的,对于盗窃、赌博、黄色文化、封建迷信是抱着厌恶的态度的,希望生活在和谐社会的。
据调查,本村90%的村民对于政府和共产党的政策是持支持态度的,并且非常关心社会新闻和政府腐败问题动向的。
4.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该村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不算太大,是由于存在的问题相当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部分政策落实由困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某些干部的官僚主义倾向严重,没有真正做到位村民服务
三)农村封建迷信思想还较为严重,邪教势力越演越烈,社会恶习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四)高等教育发展不够,人才培养方式欠缺,发展后劲不足
五)受交通限制,经济发展的结构仍然比较单一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建议有以下几方面:
1.完善村民监督机制,加强管理,同时要鼓励举报违规行为,确保政策的落实实施,促进全村发展。
2.对干部进行教育和培训,消除干部的官僚作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3.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摒弃封建迷信,坚决取缔一切邪教组织,防止邪教势力蔓延,消除社会恶习,树立新风。
4.鼓励教育发展,培养人才,奖励大学生,同时帮助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的上学问题,鼓励大学生回乡发展,促进家乡发展。
5.发展交通运输,大力引进外资,合理的规划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总的来说,在近五年的建设后,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各个方面还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