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务系统计算机类设备管理办法(共)
税务系统计算机类设备管理办法
发布日期:2011-03-02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
【字体: 大 中 小】 | 保护视力色: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务系统计算机类设备的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提高计算机类设备的使用效率,确保各类计算机类设备的正常运行,结合目前税务系统计算机类设备使用及管理现状,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二条 适用设备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的计算机类设备主要包括:网络通信设备、安全设备、服务器、存储备份设备、PC机、外围设备、税控设备、机房专用设备以及与信息系统运行相关的设备等。
第三条 适用部门及人员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的部门及人员主要包括:全国税务系统各级税务机关和部门,税务系统内正式工作人员、临时借调人员和业务外包合作单位人员。
第四条 适用管理流程。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涉及上述部门和人员对计算机类设备的需求提出及购置、设备实物流转(设备流转、到货验收、入库、出库(领用、借用、设备流转)、收回、报废)、使用管理等流程。
第三章 管理部门岗位及职责
第五条 管理部门。各级税务机关应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确定本级单位计算机类设备管理部门,原则上各级税务机关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负责本单位计算机类设备的管理工作。
税务总局和省税务机关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负责本单位计算机类设备的管理工作,指导下级单位计算机类设备的管理工作;地市及以下税务机关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部署,负责本级机关计算机类设备的管理工作。
各级单位计算机类设备管理部门应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做好设备实物与资产帐务的衔接工作。
第六条 管理岗位。各级税务机关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须设置计算机类设备技术规划岗、设备实物管理岗和设备库存管理岗。岗位设置应与人员相对应,各地可根据本单位计算机类设备管理职责分工和人员配备情况,采取“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等方式来具体安排。
(一)设备技术规划岗。整理、汇总统计本级单位计算机类设备需求,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汇总的用户需求进行需求合理性分析。结合本单位计算机类设备的整体配备情况,对审批通过后的计算机类设备需求,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制定配备设备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指标。
(二)设备实物管理岗。设备实物管理岗负责设备到货、安装、调试,设备实物管理台帐卡片的建立与管理。
负责本级税务机关计算机类设备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状态管理和信息汇总统计等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包含以下方面:网络使用管理、安全设备使用管理、服务器及存储设备使用管理、PC机及外设使用管理、税控设备使用管理、机房专用设备使用管理。
负责本级税务机关计算机类设备实物和台账管理,做好与固定资产管理的衔接工作,定期盘点设备,做到帐物相符。
设备实物管理岗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熟练掌握各类网络、安全、服务器、存储、PC及外设、税控和机房专用设备等相关技术知识的人员担任,地市局及以上单位至少设置2人。
(三)设备库存管理岗。负责对本级税务机关计算机类设备进行入库、出库登记管理、库存设备盘点等库存管理工作。
第四章 设备需求提出及购置
第七条 设备需求提出及汇总分析。各级税务机关应本着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的原则,统筹考虑计算机类设备的配备。各级税务机关如对计算机类设备有需求,日常需求由使用部门负责提出后填写“计算机类设备需求申请单”,项目需求由项目规划部门在立项初期提出,上述需求均需报本级税务机关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按流程审批通过,由设备技术规划岗整理汇总,组织相关人员对汇总的用户需求进行需求合理性分析,报本级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审批。
第八条 技术方案规划制定。设备技术规划岗结合本单位计算机类设备的整体配备情况,对审批通过后的计算机类设备需求,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制定采购设备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指标,报本级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审批。
第九条 设备购置。设备采购技术方案和技术指标报本级税务机关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后,由设备技术规划岗按照政府采购管理流程配合办理采购事宜。第五章 设备实物流转
第十条 设备流转。设备流转包括:计算机类设备流转到下级单位,或计算机类设备流转到本级单位的计算机类设备库存管理部门,或计算机类设备流转到上级单位。
(一)设备流转到下级单位
1.设备从本级单位流转到下级单位前,本级单位设备实物管理岗需填写“计算机类设备流转单”,经审批通过后,方可流转。
2.下级单位接收到流转设备后,办理设备到货验收,参见本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第十一条)。
(二)新购设备流转到本级单位库存管理部门
1.新购设备流转到本级单位库存管理部门前,本级单位设备实物管理岗需填写“计算机类设备流转单”,经审批通过后,方可流转。
2.本级单位库存管理部门接收到新购设备后,办理设备到货验收,参见本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第十一条)。
(三)设备流转到上级单位
1.设备从本级单位流转到上级单位前,上级单位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需向本级单位下发“计算机类设备流转通知”,本级单位接收到“计算机类设备流转通知”后,由本级单位设备实物管理岗填写“计算机类设备流转单”,办理设备向上级单位流转。
2.上级单位接收到流转设备后,办理设备到货验收,参见本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第十一条)。
(四)设备在不同层级单位间发生流转后,设备转出和转入单位的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均应及时向本级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通报,做好相应的固定资产调拨工作,做到帐物相符。
第十一条 设备到货验收。
(一)设备接收单位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的设备实物管理岗负责对到货(购置、流转、租用、受赠)设备按照到货验收方案进行验收,核查设备配置等,设备技术规划岗和设备库存管理岗参与协助完成。
(二)验收合格后,由设备实物管理岗填写“计算机类设备到货验收入库单”。
(三)验收不合格的计算机类设备,属本单位采购的,按照采购合同处理;属从上级单位流转的,应向上级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汇报后处理;属从下级单位流转的,向下级单位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通报后处理;属租用的,向提供租用设备方通报后处理;属外单位捐赠的,向捐赠方通报后处理。
第十二条 设备入库。到货设备验收合格后,凭“计算机类设备到货验收入库单”,由设备库存管理岗办理设备入库手续。
收回设备,由设备库存管理岗开具“计算机类设备收回验收入库单”,并办理设备入库手续,由设备实物管理岗相应修改设备实物管理台账。
第十三条 设备出库
(一)设备领用
1.个人用户或部门用户领用计算机类设备需填写“计算机类设备领用申请单”,经审批通过后,到本级税务机关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经设备实物管理岗办理领用手续。2.设备实物管理岗根据审批通过后的“计算机类设备领用申请单”,分配设备编号,详细准确填写设备实物台账,由领用人或领用部门经办人和设备实物管理岗在“计算机类设备领用申请单”上签字确认后,由设备库存管理岗办理出库手续。
(二)设备流转
在计算机类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随着应用系统部署的重新调整,计算机类设备的部署随之可能出现重新调整,导致设备的安装地点和使用单位发生变化,而产生设备流转。具体办理流程参见本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第十条)。
(三)设备借用
1.凭审批同意的“计算机类设备借用申请单”,设备借用人到本单位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办理借用手续,领取借用设备,参见本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第十三条中“设备领用”部分)。
2.计算机类设备借用期限最长为3个月,借用设备应按期归还。因工作需要到期不能归还需办理续借手续。
第十四条 设备收回
(一)在人员离开单位时,由本单位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负责办理计算机类设备收回工作。设备实物管理岗负责填写“计算机类设备收回验收入库单”,核查设备后,办理设备收回,更新设备实物管理台账;设备库存管理岗凭“计算机类设备收回验收入库单”,核查设备后,办理设备入库。
(二)计算机类设备更换,由本级单位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负责办理原有计算机类设备的收回入库工作。
第十五条 收回设备处置
对于收回入库后仍然可利用设备,可继续办理出库;对于收回入库后不可利用设备,可进行报废处置。
第十六条 设备报废
(一)地市及以上税务机关负责计算机类设备报废的审核工作。区县及以上税务机关负责具体办理对本级单位计算机类设备的报废处理工作。
(二)原则上必须满足以下情况,方可申请设备报废:设备已超过使用年限、因技术原因不能安全有效使用的设备,根据工作需要无法满足业务需求必须淘汰、损毁损坏或故障高发导致维修成本已大于设备自身现有价值。
(三)地市及以上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组织成立设备报废技术鉴定评估小组,对达到报废条件的计算机类设备进行技术鉴定评估,并报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处置。
(四)地市以下税务机关办理计算机类设备报废,由本单位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填写“计算机类设备报废审批单”,报地市税务机关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审批。
(五)在计算机类设备报废处理过程中必须做好设备实物管理台账、固定资产台账与报废设备实物的核对、核销工作,做到帐物相符。
(六)对于报废的计算机类设备存储介质中的程序和数据等信息需由设备使用人妥善处理,防止信息丢失和外泄。对于涉密的报废设备,按照有关保密要求处理。第六章 设备管理
第十七条 设备实物管理
(一)设备实物台账管理
各级税务机关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设备实物管理岗负责计算机类设备实物管理台账维护工作。设备流转、到货验收、入库、出库(领用、借用、设备流转)、收回、报废等流转过程发生后,或设备配置发生变化后,或设备使用人信息(所在部门,职务等)发生变化后,须及时登记更新设备实物管理台账卡片信息。
每半年终了前1个月,设备实物管理岗应对本级税务机关计算机类设备进行汇总统计,向相关部门和领导汇报,并报上一级税务机关。
(二)设备实物盘点
每年年终前1个月,设备实物管理岗应将设备实物管理台账与计算机类设备实物进行核查,做到帐物相符。如有盘盈、盘亏,要查明原因,并按权限报批,作相应处理。核查结束后提交核查报告,分别报相关部门和领导,并由设备实物管理岗对设备实物管理台账作相应修改。
第十八条 设备使用管理
(一)网络、服务器和存储备份等大型计算机类设备,由相关类型设备的管理/监控岗负责管理维护和监控。
(二)用户必须妥善保管使用个人用计算机类设备。
1.个人使用的计算机类设备,未经本级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许可,不得随意调换使用。
2.未经许可,用户不得随意拆装计算机类设备及附属设备。
3.在计算机类设备使用过程中,用户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4.计算机类设备必须用于工作,禁止在计算机中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
5.未经许可,严禁擅自修改计算机类设备的配置参数,如:网络配置参数、防病毒软件配置参数等。6.对于个人用计算机类设备发生遗失或被盗,需向相关部门报告后处理。
7.对于个人用计算机类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软硬件故障,需向本级税务机关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报修,未经许可,个人不得随意拆装修理。
(三)设备使用状态信息管理
设备实物管理岗应及时掌握设备使用状态信息,定期收集汇总如下信息:设备配置变更信息、设备故障信息、设备性能监控及调优信息、系统补丁升级信息等;负责做好设备日常使用状态信息汇总统计和报表制定工作。
1.建立设备实物管理台账卡片
计算机类设备安装验收完毕投入运行后,设备实物管理岗应为该设备建立设备实物管理台账卡片,填写相关表格,保证一机一卡。内容至少应包括:设备编号、设备型号、设备类型、生产厂家、设备来源、采购时间、设备采购金额、所属信息化项目、启用时间、使用手册、随机附带维护工具、设备配置、系统配置规划、设备用途、安装运行的应用系统情况、设备管理/监控岗位人员及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
设备配置、设备用途发生变更或设备升级扩容后,由设备实物管理岗更新设备实物管理台账卡片信息。
2.故障情况收集管理
相关类型设备的管理/监控岗(其工作职责见《税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体系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128号))应定期(每季度)向设备实物管理岗提供全部设备故障情况信息,设备实物管理岗对设备故障信息按照设备品牌、型号、批次等标准分类汇总,掌握设备的故障率和故障分布情况,便于在今后需求制定和采购设备时采取相应策略。
3.资源利用状况信息管理
设备实物管理岗应与相关类型设备的管理/监控岗共享设备性能监控信息,定期(每季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设备资源利用率等信息,提出合理的设备扩容升级或新购需求,以及时满足应用系统对设备资源和性能的需求。
第十九条 相关责任
各相关岗位工作不尽责或造成损失的,由信息化技术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务系统计算机类设备管理办法〉和〈税务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2〕134号)中的《税务系统计算机类设备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1 计算机类设备实物流转管理流程图
第二篇:税务系统计算机类设备管理办法
九江市国家税务局计算机类
设备管理办法
息中心,进行相关维护,并做好维护记录,其他人不得擅自进行处理和维护。故障无法解决的,应及时上报上一级信息中心。
第三篇:《税务系统计算机类设备管理办法》和《税务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务系统计算机类设备管理办法》和《税务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 [2002]134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 为加强税务系统计算机类设备和网络的管理,总局制定了《税务系统计算机类设备管理办法》和《税务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向总局(信息中心)反映。
附件:1.《税务系统计算机类设备管理办法》
2.《税务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办法》
附件1
税务系统计算机类设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随着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级税务机关均配备了大量的计算机设备,各类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转已经成为全国税务系统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为了加强税务系统计算机设备的管理,明确责任,确保各类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行,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计算机设备主要包括各类服务器、PC机、打印机、发票认证用IC卡读写器和扫描仪等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UPS电源、机房空调等各类设备及附属的外转设备。
第二章 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
第三条 各级税务机关信息中心负责本级和下属单位计算机类设备的调拨、验收,协调到货安装、设备管理和维护,负责并管理上级税务机关统一配备和自行配备的计算机设备。
第四条 各级信息中心必须设置计算机设备管理员岗位,设备管理员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的、熟练掌握各类设备维护和系统管理的技术人员担任,其中地市级以上单位必须设置小型机和服务器设备管理员2人以上。
第五条 设备管理员除了负责日常的设备管理维护,还要负责设备到货、安装、验收及设备档案台帐管理等工作。
第六条 各级税务机关信息中心负责本级和下属单位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及技术支持工作。
第三章设备的到货安装及验收
第七条 上级税务机关统一调拨的设备要求各级税务机关信息中心派专人负责协调设备的到货安装及验收,认真核实到货设备的数量、型号及配置,准确清晰的填写设备到货验收单和安装验收报告
第八条 各单位购入的计算机设备和附属设备及总局调拨的设备均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各单位应执行《国家税务局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国税发[2001]28号),并使用(国家税务局系统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信息中心负责及时建立设备档案台帐,设备档案台帐包括生产厂家、设备编号、设备来源、安装地点、时间、启用时间等。
第九条 对于高档次的小型机和服务器设备要求7×24小时不停机运行,机房运行环境应严格满足设备要求。
第四章 设备的日常运行管理及维护
第十条 对新购进的计算机设备,需经设备管理员检测后,方可安装运行,防止由于质量引起的问题和原始病毒的侵害。
第十一条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及时填写设备故障情况及检修记录等。对于高档小型机服务器,要建立值班制度并记录值班日志,值班人员要严格按照值班制度进行职守,定时察看设备的运行状况,严防由于空调故障或环境变化引起的服务器系统宕机,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值班制度的规定坚守岗位,严禁擅离职守。
第十二条 要定期查看服务器的日志文件,掌握服务器的运行情况。
第十三条 要建立计算机设备故障应急措施,设备一旦出现故障要由设备管理员应采取合理的应急处理措施,并详细记录故障情况及故障解决方法和过程,其他人不得擅自进行处理和维护。故障无法解决的,应及时上报上一级信息中心。
第十四条 各级税务机关信息中心或相关职能部门应切实负起责任,严格管理,定期对计算机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尤其对关键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要定期检查运行状况,及时排除故障隐患。
第十五条 对计算机设备进行安装及维护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严禁带电作业,不得在带电情况下进行拆换、插拨零部件等操作。
第十六条 对服务器等关键设备内部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定期进行除尘清洁处理,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第十七条 各级税务机关每年应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计算机设备、附属设备的修理、维护和采购计算机耗材,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十八条 因技术落后、损坏,无零配件或维修费过高确需报废的设备,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及时报损报废;由设备所属单位或使用人提交报废申请;由信息中心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审议,提出技术鉴定报告和意见;
第十九条 设备管理员要定期进行设备台帐与实物的核对,保持帐物一致。
第五章 设备的使用
第二十条 使用人员不得随意拆装计算机设备及附属设备,必须由设备管理维护人员安装配置。
第二十一条 计算机使用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第二十二条 禁止在计算机上安装电子游戏等有关程序。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条 计算机设备的配置参数是系统运行和维护的依据,系统参数应由系统管理员进行规划和设定,并保留2份书面档案进行存档。
第二十四条 应注意账号、密码等资料的管理;特别是服务器系统必须设置系统管理员口令,并定期(1至3个月)或根据需要修改口令,口令要及时密封进行存档。
第二十五条 服务器系统管理员要严格对系统用户和普通用户权限的管理,以保证服务器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第二十六条 各类关键计算机系统要定期对系统文件和数据进行备份,以保证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应用系统和数据。
第二十七条 所有计算机和服务器要尽可能安装实时监控防病毒软件并及时升级,加强防病毒措施,定期检查、及时清除病毒。
第二十八条 禁止在工作机上使用来历不明的磁盘、光盘等存储介质或安装运行游戏,以免感染病毒或木马程序。
第七章 相关责任
第二十九条 设备管理员工作不尽责的,由信息中心给予警告,警告无效或因工作失误造成损失的,应调离设备管理员岗位。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信息中心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2
税务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国税务系统计算机网络的管理,确保各级税务机关计算机网络正常、安全、稳定地运行,根据我国现行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安全管理等有关条例和规定,以及税务系统各项业务对网络系统管理和安全方面的要求,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中的计算机网络是指全国税务系统各级、各地税务机关的内部广域网、局域网和外部因特网;广域网是指连接总局、省区局(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市局和区县局的四级主体广域网及区县以下单位的广域网延伸。
第二章网络建设与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
第四条 全国税务系统网络建设和管理由总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并适时更新,各地遵照执行;总局对于全国性网络建设项目采用统一安排、统筹建设的原则,对各地自建或改建的网络项目采取指导及审批的原则。
第五条 税务系统网络的运行管理由各级税务机关信息中心或相应信息管理部门负责。第六条 总局信息中心负责制订全国税务系统网络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建网的技术标准、网络设备选型及配置标准和网络设备与网络运行的管理办法。总局信息中心全面负责全国性的网络建设和改造项目的规划和组织实施,各地税务局信息中心配合。总局信息中心宏观管理监控全国税务系统的计算机网络,负责总局内部局域网和外部因特网的管理维护;负责总局及省级局网络维护人员的管理、培训及面向全国的技术支持工作。
第七条 各地税务机关信息中心负责在上一级税务机关相关规定的指导下制订本级和下属单位的网络建设规划、建设方案及网络管理办法;实施本级和下属单位计算机网络的建设,负责本单位内部办公网和外部因特网的日常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负责本级和下级单位网络维护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及技术支持工作。
第八条 各级税务机关信息中心除负责本级网络节点的管理、维护工作以外,还应按照下管一级的原则,对所辖下级单位广域网节点的管理维护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并监控下一级网络节点的运行情况。在组建下一级网络时,应充分考虑和税务系统广域主干网的衔接问题。第九条 各级税务机关信息中心必须配备专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管理员应由经过专门培训、业务技术好、工作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担任。各级税务机关应安排必要的经费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
第三章 网络建设
第十条 计算机广域网的建设必须坚持系统开放、通信协议统一、网络结构合理、网络配置规范和网络管理方式一致等原则。各级税务机关进行大规模计算机网络建设和改造时必须先提出需求和可行性报告,报上一级税务机关信息中心后方可立项,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建设和改造方案必须报上一级税务机关信息中心批准。总局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省级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案的审核工作。网络建设或改造完毕后,需经上一级税务机关信息中心及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
第十一条 各级税务机关的地区性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和改造方案应待上级税务机关审批后方可实施,对不履行报审手续或未经审批即行开工,造成资金、设备方面浪费的单位,要追究主管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十二条 各级税务机关建设或改造网络要严格按照总局颁布的税务系统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规划和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来设计和建设。
第四章 网络结构及资源
第十三条 各级税务机关的广域网必须按照总局的统一规划进行建设,不得随意更改网络拓扑结构,不得随意更改路由配置,确需更改的必须报上级机关批准。
第十四条 未经上一级税务机关信息中心的批准不得将其它网络设备接入税务系统的广域网。
第十五条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按照总局信息中心发布的《全国税务系统IP地址分配方案》设置本级单位计算机设备的IP地址及掩码,不得滥用、占用他人地址,各级税务机关在《全国税务系统IP地址分配方案》中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单位及下级单位划分子网。
第十六条 各级税务机关的广域网IP地址的分配或变更均要上报上一级税务机关备案。第十七条 只可在总局及省级税务局与工商、银行等部门进行专网互连,并必须通过国家电子政务专用交换平台进行数据交换以保证税务系统内部网的网络安全。
第十八条 根据国家保密局有关规定,税务系统内部网必须与因特网物理隔离,各类与因特网互联的应用系统,如多元化申报等,目前按规定也必须与内部网络物理隔离。
第五章 网络设备管理及网络运行管理
第十九条 为了便于维护和管理,所有的网络设备均应记帐入册,做好设备报废审核工作,并定期进行设备核定工作。
第二十条 机房必须符合网络设备所要求的工作环境,重点注意电压、接地、防雷电、防水、防火、防尘、防盗、通风、温度、湿度和辐射等,以保证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 与网络及系统安全相关的一切设备和线路统一由信息中心负责安装、维护、连接和设置,未经信息中心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动。
第二十二条 落实网络值班制度,各级税务机关必须安排值班人员进行网络值守,网络值班人员定时巡检网络设备的运行状况,网络出现故障时,应采取合理的应急处理措施;
网络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值班制度的规定坚守岗位,严禁擅离职守;网络值班人员必须认真填写广域网运行情况日志,要定期查看网络服务器的日志文件,掌握各用户对网络的访问情况;认真记录广域网络的运行情况和故障排除情况。
第二十三条 定期检查网络设备及线路的运行情况,包括要定期检查备份线路的工作状况,制定网络故障应急方案,确保各级局域网和广域网正常运行。
第二十四条 做好网络设备的定期维护工作,出现网络故障,要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故障的解决与排除并详细记录故障情况及故障解决方法和过程,其他人不得擅自进行处理和维护。故障无法解决的,应及时上报上一级税务局信息中心。
第二十五条 各级税务机关信息中心或相关管理部门应切实负起责任,严格管理,定期对计算机的网络设置进行检查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并分析故障原因。
第二十六条 各级税务机关每年应安排必要的的经费用于广域网运行及网络设备的修理、维护,确保网络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第六章 网络的使用
第二十七条 各级税务机关信息中心或相关管理部门应做好网络使用人员使用网络的培训工作,网络使用人员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应爱护网线、网卡、网线接口等网络设施,不得随意调整自己的IP地址等网络参数。
第二十八条 网络使用人员上网时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应遵守网络礼仪和网络道德规范。
第二十九条 各级税务机关和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网络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他人权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第三十条 各级税务机关和个人不得利用网络(包括互联网)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一)未经允许,进入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二)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增加的;
(三)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四)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的;
第三十二条 网络系统管理员和用户在网络的使用中,对所发现或发生的涉嫌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应该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处理,应该向调查人员如实提供所需证据。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或事应该予以制止或向信息中心反映、举报。
第七章 网络安全
第三十三条 为了做好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工作,地市以上(含地市)税务机关均应成立由管理机构、信息技术部门、业务部门、其它关键职能部门成立的联合信息安全顾问机构(信息安全委员会)。信息安全委员会负责制定全系统信息安全策略、分配安全责任并协调机构范围的安全策略实施,在业务上对系统的安全工作起指导、顾问和参谋作用。重大安全问题、安全项目由信息安全委员会讨论决定。地市以下税务机关均应成立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各级信息中心在网络安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协助做好网络安全工作。
第三十四条 网络参数是网络运行和维护的依据,网络参数表由网络系统管理员进行规划和设定,并保留二份书面档案进行存档。需使用该参数表时,必须经网络系统管理员同意,并登记领用。网络参数确定需要调整的,须经上级信息中心同意,调整后要及时存档。
第三十五条 网络管理配置口令(含服务器、路由器、RAS拨号访问服务器、交换机等)必须设置,并由网络系统管理员掌握,以防止非法用户对非授权服务和数据的访问,防止非授权用户对数据和文件的使用和修改等。网络系统管理员要定期(1至3个月)或根据需要修改口令,口令要及时密封进行存档。
第三十六条 所有计算机和服务器要尽可能安装实时监控防病毒软件并及时升级,加强网络防病毒措施,定期检查、及时清除网络病毒。
第三十七条 禁止在工作机上使用来历不明的磁盘、光盘等存储介质和安装运行游戏,以免感染病毒或木马程序。
第三十八条 应注意账号、密码等资料的管理;对网络设备的系统文件和关键配置文件要定期进行备份,并妥善保管。
第三十九条 未经安全检查的网络设备、未经采取病毒处理的计算机及其它未经常规安全检查的网络资源不得接入全国税务系统内部网。
第四十条 税务系统网络安全设备的购买、加装和配置坚持统一配置的原则,对所使用的网络安全产品必须通过国家安全部门的认证。
第四十一条 原则上税务系统内部网与外部因特网必须物理隔离,带有涉密信息的计算机不得接入因特网。
第四十二条 全国税务系统网络安全规定另行发布。
第八章 相关责任
第四十三条 计算机使用人员必须对其使用网络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第四十四条 凡是违反上述规定的,应给予当事人严肃的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触犯国家有关规定或法律的由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追究主要领导的有关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有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四篇:计算机类设备管理信息系 统
近年来,随着国税系统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PC、打印机、扫描仪等计算机设备的数量大幅增加。为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类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张店国 税局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组织研发了“计算机设备管理系统”,加强了计算机设备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为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一、系统研发的背景
当前,绝大部分税收征管、政策法规、公文收发、人事管理等业务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而各单位在计算机类设备管理上,却仍然主要依靠管理员手工 填制硬件设备卡、硬件设备台帐等方法,不仅工作量大、程序繁琐,而且纸质资料不容易记录和保存,时间一长经常出现漏记、错记、丢失资料的现象;计算机维 修、调拨、购买,需要填写纸质的申请单,各级进行审批,流转复杂,办理时间长,工作效率低;计算机数量不断增加,分散广,管理难度大,清查困难,计算机管 理员难以及时掌控计算机设备运行、保管情况,给计算机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该局专门成立了计算机设备管理开发小组,组织信息中心人员和各单位设备管理员集中研讨,在充分考虑了日常计算机设备购买、使用、管理、维修、报废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后,明确的系统实现目标和具体的业务需求。在此基础上,组织多名技术人员进行软件开发,经过3个月的开发与测试,终于成 功开发了“计算机类设备管理系统”软件,为计算机等设备的管理提供了一个规范、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
二、系统主要功能
为使系统外观流畅、操作方便,功能齐全、贴近实际,系统采用了PHP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界面美观大方、操作简便,数据存储安全可靠。服务器后 台采用LINUX操作系统,保证管理系统有良好的稳定性,经数据压力测试可允许100名左右的用户同时操作系统中的内容。系统在设计时为了方便操作,采用 了按功能分模块的形式,如同V2.0操作系统一样简单方便,该系统共分为五大功能模块:事务列表、业务申请、设备管理、用户管理、部门管理。
1、事务列表。主要用于在列表框中显示操作人员未完成的事务,显示该事务的状态、事务类型、处理时间、签署意见,操作人员可在操作栏中对该事务进行操作。
2、业务申请。共有六项业务:固定资产申请、固定资产增加、固定资产调拨、固定资产处置申报、设备验收、设备维修。固定资产申请主要用于申请计 算机类设备采购,固定资产增加主要用于计算机类设备到位后登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调拨主要用于在用计算机类设备在各单位之间调拨,固定资产处置申报主要用 于计算机类设备报废审批,设备验收主要用于新购计算机类设备到货后,信息中心进行验收时填报,设备维修申请主要用于计算机类设备的故障维修。上述业务,操 作人员进入相关模块,填写有关电子表格,发送到信息中心即可。
3、设备管理。主要用于显示操作人员所在单位已登记的计算机类设备的明细表,方便设备管理员了解掌握所属单位计算机设备总体情况。
4、用户管理。主要用于系统管理员管理和维护各单位设备管理员信息,根据工作需求,调整变换相关人员。
5、部门管理。主要用于系统管理员管理和维护各单位信息。
三、系统运行成效
经过对“计算机类设备管理系统”几个月来的测试和应用,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1、减轻了基层的日常工作量。各单位设备管理员把纸质资料信息一次性录入系统后,由于后台数据库设在信息中心,可以进行统一管理,信息集中存 储。任何新增设备或修改信息,信息中心都可以第一时间掌握,保证了设备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管理员可以在内网的任意地方登陆系统管理设备。只需按 要求打印设备台帐,不必再填写纸质资料和手工登记设备台帐。目前全区局已录入各种计算机设备135台。
2、提高了设备管理的准确性。计算机类设备信息录入后,设备管理员在需要查询某台设备的资料时可以直接从管理系统中调出相关资料,快捷、方便的查询每台设备的规格型号、购买时间、原价值、SN号等信息,方便日常工作中使用管理。
3、规范了设备管理程序。计算机设备管理内容多,涉及面广,程度复杂。在设备的购买、报修、日常保养方面虽有统一的规定,但执行起来,由于人员 的素质不一样,单位的条件不一样,程序相对复杂,各单位往往怎么方便怎么办理,不便于区局全面掌握计算机管理情况。现在各单位需要购买、报修、调拨计算机 及设备时,管理系统都有相应的电子表格,申请人可以直接填写电子表格,然后直接发送到下一级审批机构审批,不需再进行纸质资料的传递,规范了设备管理步 骤,节省了传递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4、提高了设备维修的效率。过去计算机设备发生故障需要填写纸质报修单,然后报送信息中心维修,有时纸质报修单上对设备故障现象描述不清,导致 信息中心无法快速判断故障原因,而且时间一长大量报修单难以保存。通过该系统,保修人只需填写电子报修单,填写时可以直接调出设备的相关资料,填写完后直 接发送给信息中心。维修人员通过定时查看事务列表,然后根据报修单信息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需要领导批准的维修项目如购买配件等可以发送给主管领导批准再 进行购买、维修。完成后将接受的维修单结案保存界完成了维修,不需要再将纸质报修单发回保修人,节省了工作时间,大大提高了维修工作的效率。
本网讯: 10月9日,秭归县国税局信息中心干部吕宏城历时5个月自行开发的计算机设备管理软件,在该局正式上线运行。
该局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软件运行两个多月以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资产的规范管理。任何一名干部只要在局域网内都能随时登录系统,掌握计算机设备准确信息,在资产管理方面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如果请专业软件公司开发,至少要花费5万元。目前该软件正逐步向所有固定资产管理拓展。
该软件由系统维护、资产登记信息查询、登记卡片采集及维护,登记调拨、维修及报废管理4 部分19个模块组成,依托oracle数据库技术,实现了资产的入库登记、使用、调拨、变更、报废的全方位管理,查询设备是否全新、在用、在修、闲置、损 坏和淘汰待明细状态,明确了计算机管理人员的责任,强化了对计算机设备管理的监督。全局所有干部均可根据自身权限登录系统进行相应的代码维护、人员调整、操作权限变更、信息采集、调拨使用、资产核销情况,方便单位领导掌握所属各部门固定计算机设备使用状况。
该软件的应用,改变了秭归县国税局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的管理采取纸质卡片及Excl(电子表格)管理的传统,解决了对计算机设备的动态管理不够、管理责任不明、使用情况不详等矛盾,使该局的计算机设备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据了解,吕宏城是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毕业的,工程师,是秭归国税信息化建设及征管软件运用第一人。在12 年的国税工作实践中,他先后开发了税务工商户籍比对软件、重点税源税负统计报表查询模块及CTAIS相关数据实用查询软件,其中税务工商户籍比对软件应用 效果曾被《中国税务报》(2002年11月6日税收经济栏目)报道过,他本人先后多次被表彰为宜昌市国税系统先进个人,宜昌市国税系统“计算机应用能 手”、秭归县青年岗位标兵等荣誉称号。背景 由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国税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也 日益完善,服务器、PC 机、打印机、备品备件等计算机类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管 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计算机类设备的管理,对于提高计算机类设 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省国税系统计算机类设备自动化管 理水平不是很高,大多数设备管理办法是设备采购进来以后,将设备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 息登记存档,以后设备档案基本就没人维护。如设备位置变迁、故障情况、检修情况、设 备当前运行状态等信息基本不会体现在设备台帐上,整个设备管理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无法适应全省计算机类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无法及时向各级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报 表、数据信息,为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适时合理的参考。因此,江西省国家税务局决定构 建计算机类设备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该平台,对计算机类设备的需求、购置、验收、入库、出库、维修、报废等流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全省国税系统计算机类设备的管理工作效 率,减少设备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各级部门可及时准确地掌握本级 现有设备的使用、分布状况,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合理配置,物尽所用。系统功能 2 系统功能 《江西省国家税务局计算机类设备管理信息系 统》(以下简称本系统)全程记录设备的 需求、购置、验收、入库、出库、维修、报废及设备相关信息的统计分析等情况,方便跟 踪设备的使用情况和质量情况。本系统不同于一般的设备管理系统,是专门为计算机类设 备管理设计,旨在加强税务系统计算机类设备的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提 高计算机类设备的使用效率,确保各类计算机类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五篇:计算机设备管理规定
计算机设备管理规定
一、设备器材的配备及管理
(一)、征稽局信息中心负责分局计算机及配套器材的选型、购置和分配,统一管理全局计算机设备和有关附件,对各单位计算机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比。
(二)、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应指定专人负责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建立设备档案,登记设备的型号、配置等信息;
记载计算机硬件运行情况和故障次数及原因、维修内容等。(三)、信息中心要保证必要的维修力量和相应的维修资金用于计算机及器材设备的维修,每年对计算机设备及管理工作进行一至两次检查,及时维修硬件故障,解决管理上的问题。
(四)、要加强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每台计算机都要安装防、杀毒软件,并定期升级病毒库。
不得随意使用外来软盘或运行来历不明的软件,发现计算机病毒应迅速与征稽局信息中心取得联系及时解决。三、网络管理
(一)、信息中心负责对微波通讯、帧中继通讯和服务器、集线器等网络设备进行监控,发现异常情况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维护,保证区局主干网络稳定运转。
(二)、信息中心负责对全局每台上网微机安装网卡,设置网关和IP地址,各单位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修改网关、IP地址。
(三)、各单位操作人员对网络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应认真记载其故障现象,及时向信息中心反映。
四、机房管理
(一)、计算机用电不能与其他大功率电动设备共用一相线路,不能在计算机接线插座上连接电扇、空调、电暖器等电器设备。
接线要按照“左零线,右火线,中间地线”的规定,且必须接好地线。(二)、机房要注意防火,配备好防火设施。
(三)、机房内要注意防鼠害,铺设重要设备的电源线、网线要用塑胶套管保护。
(四)、机房内严禁放置复印机。
(五)、室内温度一般要保持在摄氏15—35度,相对湿度为___%—___%。
(六)、机房要按统一规定的要求设计,由专业施工队伍施工,机房建设的设计图纸和使用书须经过征稽局审批。
竣工后,由征稽局信息中心组织专业人员一起验收。(七)、进入机房时,必须换上工作服和工作鞋,机房内严禁带入任何食品,严禁抽烟、吃东西。
(八)、严格实行上机操作制度,认真记录机器运行情况和作业内容,严禁玩电子游戏和进行其他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九)、保证设备清洁卫生,经常清理打扫机器表面,定期用计算机专用清洗剂擦拭。
(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计算机存储、打印的各类保密资料,要严格管理,不得外传,作废的资料、打印的草稿,要及时销毁,并定期作好各种数据的备份工作。(十一)、机器出现故障,应立即关闭电源,保持原状,由专门人员进行维修,并填写故障维修登记卡。
不准擅自拆卸机房内的设备。在离开机房前,必须关好所有机器的电源,盖好防尘罩,关好门窗。11、安装微机或工作站的办公室必须配备UPS电源。开电源顺序为:先开UPS电源,再开显示器,打印机,再开主机电源。关电源顺序为:先关主机电源,再关显示器、打印机,再关UPS电源。
12、征稽征收大厅的工作间,各科、征稽所的工作间,参照机房管理的要求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