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芦溪县宏顺养猪场养猪产业扶贫项目计划书
芦溪县宏顺养猪场 养猪产业扶贫项目计划书
发展牲猪养殖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项目之一,是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举措。芦溪县宏顺养猪场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成功的管理经验,计划实施“养猪产业扶贫项目”,并制订本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实施地点和名称
项目实施地点为芦溪镇葛溪村,芦溪县宏顺养殖场具体实施。
二、项目实施的背景和条件
(一)项目的背景
1、项目名称:养猪产业扶贫项目。
2、项目建设单位:芦溪县宏顺养猪场。
3、项目实施负责人:李志忠(项目实施单位法人代表)
4、项目实施期限:5年。
(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1、项目建设区土地资源丰富,可用于扩建猪舍空地3000余平方米。
2、区位优势,交通发达,项目距县城仅7.5公里,距沪昆高速收费站1.5公里,交通发达,通讯便捷,网络全覆盖。
3、宏顺养猪场办场近10余年,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管理经验,与县畜牧局一直建立了良好的技术服务联系机制,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4、猪场规划布局合理,现有办公楼1栋(包括生活区、接待室、药品储存室、技术防疫室于一体),种猪舍2栋,保育舍1栋,有肥舍4栋,隔离舍1栋,场地达7000余平方米,栏舍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年出栏肥猪1000头以上。
5、场内配套设施齐全,均能满足养殖需要。
6、场内已建有5座沼气池,共计容易180立方米,所有猪尿粪进行无害化发酵处理,并产生沼气,再次利用。
三、项目建设基本内容
宏顺养猪场近期存栏400余头,其中能繁母猪40头,年产值178万元,项目建设的基本内容:
1、新增能繁母猪70头,向本场周边农户提供优良猪源,实行品种改良。
2、每年出栏肉猪1500头,向农户提供优良仔猪1000余头。
3、为周边农户无偿提供牲猪养殖防疫技术指导,使牲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4、可向猪场周边10多户农民输送清洁能源和沼液肥。
5、帮助周边农户品种改良,统一销售,根据本场多年建立的销售渠道,促使效益最大化。
四、项目估算及筹资方案
(一)项目资金概算:经概算,总共投资50万元。
1、自筹资金20万,购买种母猪70头需投入14万元。
2、扩建种猪舍、保育舍各1栋,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新建50立方沼气池一座,需投入18万元。
3、建立一个100立方米的沼液,沼渣集中池,实行雨污分离,购进干湿分离机1台,使沼液、沼渣干湿分离,需资金8万元。
4、产床20套,限位栏50套,需投入10万元。
(二)项目资金筹集
1、项目实施的宏顺养殖场自筹10万元;
2、实行股份制吸引资金5万元;
3、申请低息贷款10万元;
4、请求上级政府支持资金25万元;
五、项目实施的预期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现有能繁母猪40头,再新增70头,共计达110头母猪,预订收入达100余万元。
2、年出栏肥猪1500余头,向周边农户提供优良仔猪1000余头,预计收入100万元。
3、项目周边农户全部接上沼气,不仅改变了环境卫生,每年还可节约3万余元燃气费。
4、周边全部用沼液,沼渣代替以往施用的化肥,用上有机肥后不但明显改善了土质,还可节约开支5万元以上。
(二)生态效益
宏顺养殖场还建有5座沼气池,共计容量200立方米,全场每栋猪舍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发酵处理,没有造成直接环境污染。其沼气被喻为现代清洁能源,农户节省燃煤气的开支,杜绝了氟的危害,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净了空气,农户用上了有机肥,优化了农村土地、环境、生态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三)社会效益
发展牲猪养殖产业:一是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条例为社会提供安全,放心的肉品,满足市场要求;二是吸纳了社会失业人员,使其增加收入,生活稳定、社会和谐。
六、项目扶贫带动模式与方法
(一)扶贫模式
养猪产业扶贫模式主要通过防疫技术指导,为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做到牲猪品种统一,销售统一及其防疫,疫苗的统一购进。帮助农户建立家庭猪场,使其做到从规范养殖、规范经营、项目实施后,可覆盖周边所有有意向的农户。
(二)扶贫方法
1、优惠为农户提供优良种猪和仔猪,从而做到统一品种改良。
2、无偿定期不定期提供防疫和养殖技术:一是宏顺养殖场上门提供技术指导,二是根据本场多年的管理模式和成功的防疫经验培训一些养殖技术防疫人员,三是联系县或镇的防疫部门提供一些技术支援。
3、根据每位农户的家庭情况不同,直接给予一些提供猪源的优惠条件,对于贫困农户给予适当的无偿资金扶持。
4、根据本场多年的销售网络,为项目周边养猪农户提供多条销售渠道,为农户提供一些优惠比较大的、质量好的饲料、药品以及疫苗,促使每位农户的效益最大化。
七、养猪产业扶贫的保障措施
养猪产业扶贫项目,要有过硬的保障措施,方能顺利地实施。
1、组织保障:由于本项目是在芦溪镇葛溪村实施,葛溪村委会派出分管农业的村干部具体抓项目的实施。帮助协调关系和上下联系。
2、技术保障:一是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二是请进专家集中开办技术培训班;三是与县、镇技术专家现场服务指导机制。
3、经费保障:按照项目概算资金和筹资方法,积极筹集资金。
2015年3月20日
第二篇:贵溪市青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项目计划书(范文模版)
产业化扶贫资金项目
资 料 汇 编
编制单位:贵溪市青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编制时间:二〇一五年一月
目 录
1、项目计划书
2、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情况表
3、扶贫承诺书
4、扶贫协议
5、产业扶贫资金使用计划
6、基地建设照片
7、合作社相关附件 贵溪市青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
项目计划书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有利条件
一、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雷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经出具规模,打造标准化蔬菜基地、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和高效水产养殖基地是雷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农业发展的重要机遇。雷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集聚内一大批具有现代种养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当地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目前农村仍有一批经济较为贫困的农户,由于缺乏资金、技术等因素,难以利用当地优势发展蔬菜种植、水稻种植、水产养殖摆脱贫困,因此,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入股、技术合作、科技培训等手段将贫困户吸纳到合作社中来,帮助贫困户农户实行脱贫致富,促进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
二、项目建设优势分析
1、政策环境好
项目建设的思路是把增加贫困户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提高基地设施化水平和标准化操作作为建设内容,通过 扶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从而实现带动贫困农户增收,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扶贫政策和资金扶持范围。同时蔬菜产业是贵溪市重点扶持的六大农业优势重点产业之一,雷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是重点打造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园区内建设蔬菜基地完全符合当地政策扶持的范围。
2、发展基础好
贵溪市雷溪乡是传统的蔬菜基地,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业投入力度,雷溪已经全面完成了园田化建设进程,初步形成了“田成块、渠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项目建设标准;特别是随着鹰潭市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大,雷溪乡成为鹰潭市最大的蔬菜基地,非常适合发展商品蔬菜基地建设。目前,雷溪乡在园区范围内建设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农村信息化服务中心、农资网络服务中心,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技术保障好
合作社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建立了一整套的技术管理制度,并配备了健全的技术队伍。与鹰潭市、贵溪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建立了技术咨询或合作关系;每月技术人员到基地指导4-8天;合作社还成为贵溪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蔬菜专业示范基地。
第二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雷溪乡概况
雷溪乡位于贵溪市郊,东邻流口镇,南连塘湾、金屯镇,西接罗河镇,北与雄石毗邻,行政区域面积44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53个村小组,总人口19668人。雷溪交通便利,距市区仅9公里,贵塘公路纵横南北,直抵320国道。通信基础设施健全,程控电话光缆布满全乡各村,实现村村通,中国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分别在境内设立基站,无线通讯网络便利。
雷溪属丘陵河川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西溪及排洪港由南向北分别纵贯西部境边和境东。年平均气温18.20℃。无霜期约262天,年降水量1833毫米,土壤多属红壤及冲渍水稻土,宜林宜耕矿藏资源十分丰富。共有耕地17182亩,是贵溪市商品蔬菜生产的主要基地,蔬菜种植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蔬菜生产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
按照“田成方、渠成网、路成线、林成行、排灌分离”的项目建设标准,在贵塘公路沿线两侧土地,1.2万亩的耕地上进行土地整理和园田化建设,共涉及6个村委会,4个市属农场,24个村小组。整个项目包括:主、支排洪渠建设,机耕道、桥梁建设,机耕道及耕作桥梁建设以及整个园区600公顷的土地平整,70000余米的U型灌溉渠道铺设,支排水沟开挖,梯田埂及排灌管道的架设等内容。项目实施后有利于解决园区内的内涝问题,实行排灌分离、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机械化耕作水平,进行土地平整,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形成生态农业格局。
二、雷溪村贫困户情况
雷溪村地处雷溪乡政府西北部,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农业发展基础薄弱,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发展上作了一些尝试,其中,水稻种植、蔬菜基地、水产养殖等有一定基础,在这次扶贫开发中拟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进行扶持。
全村共有贫困户68户,贫困人口109人,本项目带动农户33户54人。多数贫困户是因为因病致贫,丧失了农村劳动能力。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全面发展”为指导;以群众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以搞好农村产业扶贫为主线,坚持防止返贫与巩固提高相结合,产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程度,努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力争综合实力增强,加快全村脱贫致富步伐。
二、指导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的原则;
2、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增强贫困群体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原则;
3、坚持项目覆盖大多数贫困群众,促进项目区贫困群众实现解决温饱、巩固温饱的原则;
4、坚持产业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群众自愿、自主经营的原则;
6、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中心的原则;
7、坚持效益优先、目标优先的原则;
8、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万元,其中申请扶贫资金50万元,其他资金50万元。
一、蔬菜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基地原为当地能人黄丽华等发起,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贵溪市青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规模200余亩,主要种植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白菜等蔬菜,基地常年务工人员10-20人;经往年测算,每亩平均增收在4500-65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建设规模:300亩
建设内容:搭建钢架蔬菜大棚,配备滴灌、喷灌设施等 运行模式: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或者以财政补助的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负责基地种植、销售经营管理。收益按照股份进行分成。
资金需求:55万元
二、绿色大米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水稻种植是雷溪村传统,种植技术较为简单农民易于掌握;去年全村种植1800余亩,每亩比种植一般水稻平均增收300元;经济效益明显,有技术和市场保障。
建设规模:500亩
建设内容:农民技术培训、引进新品种,购置大型机械设备。运行模式:以散户种植为主。合作社实现统一育秧、统一供 应种子、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使用机械、统一价格进行回收。
资金需求:基础设施建设25万元。
三、水产养殖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目前合作社拥有水面200多亩,已经全部按照标准化养殖水面进行养殖,每年可以实现水产品产量达到120吨,实现销售700多万元。
建设规模:260亩
建设内容:技术培训及鱼塘改造
运行模式:小面积通过生态模式养殖,需要雇佣贫困户劳动力打草养鱼,支付贫困户工资。
资金需求:20万元。
第五章 项目的实施方式、项目管理和工作进度
一、项目实施方式
以合作社为项目的实施主体,通过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实施。
1、农户最初以财政补助的资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份入股合作社,吸收经培训合格的社员参与生产和管理,合作社每年以入股金额进行保底分红。
2、对有种植条件和养殖条件和能力的贫困户采取分散种植、养殖的办法,由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按照采购成本在资源的基础上分发给贫困户,合作社在种植、养殖技术上进行培训和技术推广,贫困户生产的产品由合作社统一进行销售。
3、基地雇佣贫困户用工,提高贫困户现金收入标准。
二、资金管理
1、严格遵循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用活用好项目资金,2、财政资金使用实行报账制。
三、建设管理
1、合作社监事会进行全方位监督;
2、建立群众监督制度。①是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对所有项目的资金、物资、工程管理、投工投劳等都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②是充分发挥群众监测评价的职能,加强过程群众监督,对工程建设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纠正;③是制定乡规民约,建立工 程管护制度。
四、建设进度
整个项目建设分一年实施,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结束。具体工期如下:2015年1月,与贫困户积极开展沟通,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参与项目建设方案;利用晴好天气,开展鱼塘改造工作;2015年2-3月,利用春节期间,开展农民种养技术培训;2015年3-12月开展田间、水面管理;2016年1月,做好项目检查、考评和验收工作。
第六章 资金筹措方案及财政扶贫资金用途
一、项目资金筹措
项目需要筹措资金100万元,其中:申请产业扶贫资金50万元,合作社成员投资入股以及争取相关部门项目资金扶持50万元。
二、财政扶贫资金用途
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折合成每个贫困人口股金,用于合作社入股。股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蔬菜钢架大棚、鱼塘改造、大型收割机、插秧机等设备购置。
2、用于合作社统一购买农业生产资料。
3、用于农民专业技术培训所需的费用开支。
第七章 项目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完成后将为项目村的受益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每亩钢架大棚每年可以种植蔬菜四茬,每茬产量在1吨以上,每年可以实现产量4吨。每吨价格按2400元计算,每年每亩产值达到9600元,新增40亩钢架大棚,可以新增产值40多万元;水稻种植每亩可以新增收入200元,500亩水稻可以实现新增收入10万元,水面每年支付给人工工资15万元以上。项目可以新增收入65万元,按54个贫困人口计算,当年可以实现新增收入1.1万元,完全可以实现脱贫指标。
二、社会效益
规划项目的实施,从农民群众出发,针对贫困农民缺资金、少技术、市场经济转变观念等原因,使他们靠扶贫项目,发挥他们的自我创造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达到脱贫致富目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三、生态效益
项目的实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项目村的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农村产业项目的成功发展是能否致富增收,也是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的大事,是党的温暖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按照乡政府负总责,村“两委”具体抓落实的要求,合作社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发展规划,把责任落实到人,措施到位,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做好服务,强化管理
根据农村产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积极主动向乡、村两级汇报,主动请求协调做好服务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产业项目的管理。
三、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用好扶贫资金。扶贫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报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