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做好惠州市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做好惠州市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和融入城镇工作的意见》(粤人社发〔2011〕306号)精神,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粤发〔2011〕17号),进一步推进我市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异地务工人员共享惠州改革发展成果,引导和激励异地务工人员热爱惠州、建设惠州、扎根惠州、融入惠州,现就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制定意见如下:
一、积分制入户城镇的对象与条件
(一)积分制入户城镇政策适用的对象。在我市务工的农村户籍人员和城镇户籍人员均适用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政策。
(二)积分计算和申请入户条件。
(1)积分指标和分值按省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和融入城镇工作的意见》(粤人社发〔2011〕306号)的规定执行。对参与积分并达到一定分值的人员,可凭积分享受相关公共服务,积分达到规定分值时,可申请入户城镇,具体政策各县(区)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市的指标制定。
(2)原则上积满50分的人员可申请入户城镇,具体入户分值各县(区)人民政府可根据当年入户计划和异地务工人员积分排名情况确定。入户异地务工人员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迁(16周岁以上全日制学校在校学生可凭就读学校证明申请随迁)。
二、申请人必须提供的材料
(一)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学历(学位、职业资格、职称)证书、本地社保或地税部门出具的缴纳社会保险缴费清单;
(二)已婚者提供结婚证、配偶的身份证与户口本、计划生育证明、子女出生医学证明;
(三)随迁子女超过16岁的附在校学生的学校证明;
(四)未婚者提供未婚证和计划生育证明;
(五)户籍证明(外省户籍人员);
(六)计算积分的其他材料; 以上材料提供原件并复印一式二份。
(七)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证书)复印件一式二份;
(八)填写《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城镇申请表》(见附件)一式二份。
三、积分制入户操作办理的程序
(一)用人单位申请。企业核实异地务工人员的申请材料及情况,符合条件的按管辖关系由用人单位负责人或申请人本人到市或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会事务)局办理。
(二)个人申请。异地务工人员个人填写《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城镇申请表》一式两份,提供规定的相关材料,并经所在用人单位核实后,由申请人本人到市或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会事务)局办理。
(三)市或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会事务)局审核(惠城区和仲恺高新区所辖企业的异地务工人员由区审核后再报市复核)。
(四)市或县(区)公安部门凭《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城镇申请表》及下列材料(查原件交复印件一份)审批入户手续:
1、本人身份证、户口本;
2、已婚者提供计划生育证明,未婚者提供未婚证明和计划生育证明;
3、有随迁人员的,须提交结婚证、配偶的身份证、随迁子女的出生证;
4、户籍证明(外省户籍人员)。
用人单位可以设立户籍集体户头,为异地务工人员入户城镇提供落户便利。
四、保障措施
(一)优化办理手续。积分指标中涉及的证明材料需要审核,能通过信息系统验证的,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划生育、公安等相关部门要向受理部门开放信息系统验证功能,由受理部门直接审核;尚未能通过信息系统审核的,由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后向受理部门直接反馈结果。市内需要跨县(区)、跨部门配合审核入户证明材料的,各县(区)、各部门要予以配合,尽量减少申请入户人员需提供的证明材料。在办理积分制入户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公益性机构的收费要严格按国家政策规定执行。
(二)推行信息化管理。各县(区)要开发积分制入户信息服务平台,共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教育、计划生育等相关部门有关数据资源,实行网上查询、审核、积分计算、排名、公示等“一条龙”服务,要确保市统一指标积分全市互认和接续,市将进一步完善“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城镇数据库信息系统”,并在市直、惠城区、仲恺高新区率先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系统功能,向全市其它县、区推广运用。
(三)提供落户便利。各县(区)要放宽集体户设置条件,企业、社区居委会均可设立集体户,具体条件由各县(区)设定。入户城镇的异地务工人员可落户在政府提供的长期租赁房或公共租赁房,或与亲戚朋友搭户。符合入户条件的人员(含入集体户的人员),可申请其符合条件的随迁人员同时办理入户手续,受理部门应予以一并办理。
五、几点要求
(一)积极推进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各县(区)要统筹安排,落实积分制入户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积极扶持面向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招生的民办学校。公办学位紧张的地区应实行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凭积分制入读公办学校制度,并按人口增长需求合理规划学校建设增加学位。
(二)逐步将异地务工人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各县(区)要创造条件,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镇居住的异地务工人员逐步纳入以公共租赁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按异地务工人员占本地常住人口的比例,划出一定数量的保障房,通过积分制保障异地务工人员平等享受住房保障待遇。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出资建设异地务工人员公寓,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即通过由政府长期整体租赁的方式,将其纳入统一公共租赁房管理。
(三)进一步扩大异地务工人员社会保险覆盖面。各级政府要确保用人单位依法将异地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范围,重点推进异地务工人员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工作,尽快实现异地务工人员工伤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进一步提高保险待遇。尽快制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新农保的衔接办法,完善外省户籍在我市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政策。
(四)把异地务工人员纳入社区服务管理。支持社区在计划生育、卫生防疫、居住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服务。鼓励异地务工人员参与社区自治管理,增强异地务工人员的社区成员意识,提高异地务工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能力。进一步规范社区居委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保障异地务工人员依法享有民主政治权利。
(五)加强对异地务工人员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健全面向基层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在异地务工人员聚集地区设立法律服务联系点、咨询点,开通法律咨询热线。建立异地务工人员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简化异地务工人员法律援助事项办理程序。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异地务工人员权益维护联动调处机制,指导和帮助异地务工人员通过劳动监察、劳动仲裁、法律援助等多种途径维护合法权益。
(六)建立目标管理和督查机制。市对各地目标任务、信息化管理等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各县(区)要根据市下达的计划任务,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入户计划。清理造成异地务工人员学习、生活、工作不便的有关政策,不得以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先决条件。
(七)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各县(区)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刊登、播放公益广告,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社区、企业、异地务工人员聚集地讲解有关政策,要制作、发放城镇公共服务指南,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工作、生活、权益保障、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指引。要着力营造有利于异地务工人员融入城镇的良好社会氛围。本意见自发文之日起执行,以前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附件:惠州市异地务工人员积分指标及分值表.doc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市发展改革局 市 教 育 局 市 公 安 局 市 民 政 局 市 司 法 局 市 财 政 局 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市 农 业 局 市 文 广 新 局 市 卫 生 局 市人口计划生育局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八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惠州市异地务工人员
来源:
时间: 2012-05-21
第二篇:珠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手续办事指南
珠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手续办事指南
2011-02-28 来源:
一、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的基本条件:
(一)凡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且已办理《广东省居住证》或《暂住证》、纳入就业登记、缴纳社会保险、身体健康、无严重犯罪记录和无违法生育(含无违法收养子女,下同)记录的外来务工人员,均为积分制入户实施办法的适用对象。
(二)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基准分值满80分可申请入户本市(其中男性50周岁以上、女性40周岁以上者,必须同时具备在本市累计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满10年以上的条件,年龄计算至申请入户之日),其结婚满五年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随迁人员必须无严重犯罪记录和无违法生育记录。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可根据当年入户计划指标和实际需要,调整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基准分值,并向社会公布。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珠海市的计划指标数,由市发改局根据省当年下达本市计划指标情况,会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向社会公布。
二、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须提供的材料,(一)、(二)项必须全部提供,(三)、(四)项根据个人情况提供,对相关辅证材料有异议的,经办机构可要求申请人提供有关单位验证证明:
(一)《珠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申请表》原件(申请落户用人单位集体户口的,在用人单位意见处写明“同意落户单位集体户口”,并加盖公章);
(二)申请入户人员的个人资料:
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正反两面复印,符合随迁条件且已办理身份证的提供随迁人员身份证原件及正反两面复印件);
2、本市公安部门核发的广东省居住证(暂住证)原件及复印件(正反两面复印)及本市公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原件;
3、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户口薄复印主页及个人页,符合随迁条件的提供随迁人员户口薄主页及个人页原件及复印件);
4、计生的证明材料:
①已复审的《珠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计划生育情况审核表》原件(《审核表》可在镇(街)、村(居)办事窗口免费索取,或上珠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公众网站:http:// →
1网上办事指南→表格下载);
②已婚者须提供《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有未成年子女的,提供符合随迁条件的未成年子女的《出生医学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①本人户籍地公安派出所和本市公安部门出具的无严重犯罪记录的证明原件,符合随迁条件的人员提供随迁人员户籍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无严重犯罪记录证明原件;
②本人户籍地公安派出所和本市公安部门出具的有无违法犯罪记录的证明原件,其中需证明是否受过劳动教养或刑事处罚;
③本市公安部门出具的本人有无受过治安处罚的证明原件;
6、在本省其他地市参保的人员,提供本人本省其他地市社保经办机构或地税部门出具的社会保险缴费明细帐、单原件(重复参保的,不累积计分);
7、珠海市三甲医院出具的健康状况证明原件(招工体检);
(三)个人素质方面提供的辅证:(按就高不就地的原则计分,不累计加分)
1、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无需提供;
2、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国家级一、二类职业技能竞赛或广东省、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举办或其与有关行业联合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近五年内有效,从申请入户之日计算前五年)获奖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获得国家部委及以上单位或广东省省委省政府、本省其他地级以上市市委市政府、珠海市市委市政府表彰、嘉奖或授予的荣誉证书(近五年内有效,从申请入户之日计算前五年)原件及复印件;
(四)奖励加分方面提供的辅证:
1、未婚者提供户籍地相关部门的证明原件;
2、申请人落户自有房产的提供个人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
3、社会服务方面(近五年内有效,从申请入户之日计算前五年):
①参加献血的提供本人捐献证明原件;
②参加义工、青年志愿者服务的提供志愿者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原件;
③慈善捐赠的提供捐赠证明原件,接收捐赠的单位必须是政府认定的慈善组织;
4、卫生防疫方面:
①按岗位要求办理从业健康合格证的提供健康证的原件及复印件;
②子女自觉参加计划免疫的,提供本市卫生部门出具的防疫证明原件;
③自觉参加妇幼保健(具体项目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实施)的,提供《珠海市孕产妇系统管理保健手册》及《珠海市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手册》原件及复印件;若手册丢失的,前往初次建卡的医院,通过回查分娩病历及“珠海市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监测电子信息系统”,找到原始资料后由该医院出具相应证明;
④婚前按有关规定参加婚检的,提供由婚检单位加盖公章及医生手写签名的《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原件及复印件;若证明遗失的,前往原婚检的医院复印并加盖医院公章注明“与原件相符”;
三、申请积分入户手续的程序:
1、每年3月1日至5月31日,申请人达到积分入户基准分值以上的,携带入户申请表连同相关辅证材料向市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申请人也可以通过网上申请后打印申请表并携带相关辅证材料交至市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申请时间以经办机构打印受理回执时间为准;
2、每年8月31日后将确定积分排名的名单通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进行公示。在公示期内,公示有异议的,经办机构进行核实,情况属实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公示无异议的,公示期满后,申请人可通过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站或12333咨询热线,查询积分入户结果。
3、申请人应当在公布积分入户人员名单之日起30天内凭受理回执和本人身份证到受理申请的经办机构领取《珠海市入户指标卡》,持《珠海市入户指标卡》和《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以及随迁人员相关证件原件和复印件,到市公安部门办理《准予迁入证明》回户籍地公安部门办理户籍关系迁移手续后,凭《户口迁移证》、《准予迁入证明》和《珠海市入户指标卡》到市公安部门办理常住户口入户手续。
4、逾期未领取《珠海市入户指标卡》的,视为自动放弃入户指标。入户指标按积分排名名单顺序依次递补。
5、因当年入户计划指标使用完毕原因,使已确定积分排名的申请人当年未能入户,或者因申请人逾期未领取《珠海市入户指标卡》而放弃入户指标的,申请人应当在公布积分入户人员名单之日起60天内,凭受理回执到经办机构取回申请材料。申请人逾期未取回的申请材料由经办机构自行处
理。
注:
1、办理上述事项的文件依据:
《关于印发珠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实施办法的通知》(珠人社〔2010〕248号)
2、受理部门:单位所属市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3、网址:http:///page/index.htm4、市属和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地址及咨询电话:
5、无严重犯罪记录,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近五年内,从申请入户之日计算前五年)证明材料:
第三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
粤府办[2010]32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农民工入户城镇的工作部署,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决定》(粤发[2010]1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粤发[2008]4号),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开展全省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通过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着力完善配套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解决“三农”问题,使广大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争取2010-2012年,全省引导180万名左右的本省户籍农民工及其随迁人员入户城镇。
二、建立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的指标体系
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是指通过科学设置和确定积分指标体系,对农民工入户城镇的条件进行指标量化,并对每项指标赋予一定分值,当指标累计积分达到规定分值时,农民工即可申请入户城镇。
(一)适用对象。在本省城镇务工的本省户籍农村劳动力,凡已办理《广东省居住证》、纳入就业登记、缴纳社会保险的,均可申请纳入积分登记(在市内就业的本市户籍农民工申请纳入积分登记管理,各地可以给予办理《广东省居住证》,并加注特殊标识)。符合积分入户条件的农民工,可选择在就业地镇(街)或产权房屋所在地镇(街)申请入户,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二)积分指标和分值。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的积分指标由省统一指标和各市自定指标两部分构成(见附件)。省统一指标包括个人素质、参保情况、社会贡献及减分指标;各市的自定指标应当包括就业、居住、投资纳税等情况,具体指标和分值可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政策设定。省统一指标全省互认、流通和接续。原则上农民工积满60分可申请入户,具体入户分值由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年入户计划和农民工积分排名情况确定。
(三)入户管理。按照总量控制、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稳妥有序的原则,确定农民工入户城镇的规模。农民工入户城镇计划指标重点向中小城市和县城、中心镇倾斜。每年年初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公安厅将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计划指标下达各市,各市在年底前将办理情况上报省相关主管部门。具体办理程序和管理办法由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制定。
三、实施引导农民工落户县城、中心镇的优惠政策
(一)积分优惠。农民工落户县城或中心镇,应当按照不超过个人实际总积分的50%给予积分奖励。具体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
(二)社会保险优惠。农民工落户县城或中心镇,并在入户地参加了社会保险的,可由当地政府给予一定期限的社会保险补贴,具体办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
四、推行农民工城市居民居住证制度
对达到入户城镇积分条件,愿意入户但不愿意交出所承包的土地、林地的农民工,实行农民工城市居民居住证制度。农民工城市居民居住证在《广东省居住证》上作相应的标识,有效期最长为3年。农民工城市居民居住证持证人除享有《广东省居住证》持证人享有的权益和公共服务外,还可在居住地享有下列权益和公共服务:
(一)其子女可享受户籍居民子女同等的义务教育待遇;
(二)其子女可在居住地参加高考;
(三)其子女可在居住地参军入伍;
(四)创办企业的,可享受户籍居民同等补贴扶持政策,所办企业可以申请各级科技项目资助资金;
(五)按规定申请廉租住房或公共租赁房;
(六)申请社会救助;
(七)按规定免费享受就业援助等公共就业服务;
(八)按规定办理乘车优待证;
(九)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权益和公共服务。
五、加快配套制度改革
(一)积极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各级政府要将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纳入当地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义务教育总体规划,扩大公办学校资源。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主要招收农民工子女的民办学校,在用地、贷款和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加快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服务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农民工子女凭积分入读公办学校制度。
(二)加快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将农民工居住问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建设规划,加大住房保障投入力度,为农民工提供农民工公寓及其他住房救助保障服务。用人单位对农民工自行安排居住场所的,可以给予一定的租金补助;招用农民工较多的用人单位,可在符合城乡规划并依法取得的企业用地范围内按规定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在农民工密集地区建设农民工居住小区。
(三)探索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置换城镇户籍办法。户籍在城镇周边地区、在城镇稳定就业5年以上、有自己产权住所的农民工,积分未达到入户条件,但自愿将承包地(耕地和林地)交回发包方,自愿将宅基地(房屋)使用权交回原居住地的行政村或集体经济组织的,可直接申请入户城镇。城镇周边地区的具体范围由当地政府确定。
(四)落实城乡计划生育政策衔接。已婚育龄女农民工在入户城镇前已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且已怀孕的,入户城镇后可生育第二个子女。属于农村计划生育奖励对象的农民工入户城镇后,按迁入地城镇居民奖励待遇执行。
(五)落实城乡社会保险制度衔接。农民工入户城镇后,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的衔接;应退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同时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生育保险,并享受相关待遇;原按农民工政策参加失业保险的,应当转按城镇职工政策参保,入户前在入户地所属统筹地区连续参加失业保险的缴费年限计算为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的缴费年限。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领导,建立目标管理和督查制度,确保任务目标落实。将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情况纳入广东省实践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省政府每年将对各地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省、市、县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工作。
(二)建立积分制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各地要整合资源,加强农民工积分制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开发统一管理软件,与公安机关警务综合信息系统流动人口管理子系统对接。
(三)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各级政府要改革办事程序,简化手续,整合资源,设置专门窗口,开辟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便利服务。允许一定规模的企业设立户籍集体户头,其他的可由当地政府指定户籍代管机构,为农民工入户城镇提供落户便利。
(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广泛宣传积分制对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实现全社会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意义,重点宣传通过积分制享受当地公共服务、入户城镇的典型,引导和鼓励农民工通过积分制入户城镇、融入城镇。
七、附则
(一)符合《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居住证持证人在同一居住地连续居住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七年、有固定住所、稳定就业、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依法纳税并无犯罪记录的”,可直接申请入户。
(二)外省户籍农民工入户我省城镇按照《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公安厅关于做好优秀农民工入户城镇工作的意见》(粤劳社发[2008]13号)以及现行其他相关政策执行。
(三)本意见将根据国家和省户籍改革进程适时调整。国家和省户籍改革有新规定的,按照新规定执行。
附件:广东省农民工积分指导指标及分值表.doc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六月七日
第四篇:广州市农民工及非本市十城区居民户口的城镇户籍人员积分制入户办法实施细则
广州市农民工及非本市十城区居民户口的城镇户籍人员积分制入户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为推进落实我市积分制入户管理制度,根据《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粤府〔2010〕32号)、《广州市农民工及非本市十城区居民户口的城镇户籍人员积分制办法(试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已在我市就业的非本市城镇户籍外来人员及农民工,除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有犯罪记录、未办理广东省居住证(增城、从化市户籍人员除外)、未缴纳社会保险、未签订一年期及以上劳动合同五种情况之一的人员外,可按本实施细则申请积分制入户。
第三条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广州市入户积分制办法的组织实施,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的积分入户工作,拟定积分制入户计划指标总量,将积分入户计划统一纳入全市户籍人口机械增长计划管理。负责发布重点发展行业和政策导向区域目录。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积分制入户工作,组织、协调和指导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并负责积分制入户的审核;同时负责审核社保缴纳情况并出具社保缴费历史明细表,审核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并出具鉴定证明,审核技校学生毕业证书,审核毕业证书和专业技术执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所列专业或工种是否属紧缺工种、是否属重点发展行业、审核申请人就业、居住地所在地是否属政策导向区域等工作。
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具体负责积分制入户的申请受理、材料申报、资料录入和资格初审等工作。
公安部门负责审核户口簿、身份证、广东省居住证,审核有无犯罪情况并出具证明,办理入户手续。
人口计生部门负责计划生育情况的审核并出具证明。
国土房管部门负责出具房地产权登记情况证明。
教育部门负责学历证书(不含技工学校毕业证书)的审核并出具学历验证证明。
卫生部门负责献血相关资料审核并出具证明。
民政部门负责义工服务情况以及慈善捐助情况审核并出具证明。
团市委负责青年志愿服务情况审核并出具证明。
工商部门负责投资情况审核并出具证明。
市科信局负责推进积分制入户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税务部门负责纳税情况审核并出具证明。
财政部门负责保障积分制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
监察机关负责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违法违纪问题进行查处。
市人民政府其他各有关职能部门及其所在区、街(镇)的分支机构、派出机构和其他相关组织机构,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做好积分制入户工作。
第四条推进积分制入户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善积分制入户网上报名、网上审核资料、网上排名、公示等功能,实现积分制入户管理工作信息化、网络化。
第五条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设立积分制入户申请受理窗口,统一受理积分制入户申请。
第六条申请积分制入户人员可于每年1月1日至5月31日以及8月1日至10月31日,到就业地的各区积分制入户受理窗口递交申请材料。
申请人需按规定填写申请表格,提供户口簿和身份证的原件及复印件、未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广东省居住证(含原广州市暂住证)、社会保险缴费历史明细表、一年期及以上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等材料,同时提供相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作为积分计算凭证(具体可参考《积分制入户申请应提供的材料及负责部门一览表》,见附件)。
第七条各区积分制入户受理窗口接收申请材料并出具收件回执。经确认资料无误后,按照《广州市农民工及非本市十城区居民户口的城镇户籍人员积分制入户指标及分值表》的设定进行初审,初审积分达到85分的,在7个工作日内出具受理回执。若初审积分未达到85分的,则将申请材料退回申请人,并出具不受理回执。
第八条各区积分制入户受理窗口应及时将初审后符合申请条件人员的资料录入市积分制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积分档案,并出具初审意见后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复审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照积分高低对申请人进行排名,积分相同情况下,按在我市连续办理广东省居住证(含原广州市暂住证)的时间长短确定入户排名,如积分依然相同,则按办理社保的时间长短确定入户排名。
第九条市发展改革委每年初拟定积分制入户指标总量,于当年3月31日前通过广州市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根据入户排名和积分制入户指标,于每年7月31日和11月30日前分两批在广州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网站公布入户人员名单。
积分排名未进入入户名单的,可向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申请继续轮候;个人信息有更新的,应及时向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提交相关资料,经审核属实的,可报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调整个人累计积分。连续两年未申请继续轮候的,视为自动放弃申请。
第十一条入户人员名单在广州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可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举报或投诉,经核查确实存在问题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经查实的,永久取消申请人申请资格。空缺的入户名额按照积分排名递补。
第十二条经公示无异议的,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签发入户卡,申请人凭入户卡到公安部门办理落户手续。
第十三条本细则将根据国家、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进程适时调整。
第十四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试行两年。
第十五条本细则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五篇:关于做好广州市农民工及非本市十城区居民户口的城镇户籍人员申请积分制入户计划生育情况审核的通知
穗计生发„2010‟62号
关于做好广州市农民工及非本市十城区
居民户口的城镇户籍人员申请积分制入户
计划生育情况审核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人口计生局:
为做好我市农民工及非本市十城区居民户口的城镇户籍人员申请积分入户工作,根据市政府发出的《印发广州市农民工及非本市十城区居民户口的城镇户籍人员积分制入户办法(试行)的通知》(穗府办„2010‟8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我市申请积分入户人员计划生育情况审核工作通知如下:
一、积分入户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一式两份填妥《广州市积分制入户计划生育审核表》(见附件1,下简称《审核表》),经申请人(已婚者包含配偶)户籍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人口计生部门加盖公章后送迁入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人口计生部门审核。
二、申请人递交《审核表》的同时应该出示本人身份证、居住证、结婚证(已婚人员提供)、户口簿(含配偶、子女)、《婚育证明》或《广东计划生育服务证》原件和复印件以及递交《审核表》前最近一年的孕情检查证明(已婚未育、现孕、生育后未满一年、未婚、离异、丧偶者除外)。迁入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人口计生部门对核对无误的复印件应该作为审核资料附件归档。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审核通过:
(一)有超生行为的;
(二)有非婚生育行为的;
(三)非法收养(含抱养)子女的;
(四)其他不符合政策生育情形的;
(五)已婚申请人或者其配偶不按规定参加孕情检查的。
四、符合生育政策已经生育(含收养)2个及以上子女的申请人尚未按照《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三款规定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应在其夫妇一方落实长效措施后再行审核。
五、申请人应如实申报其计划生育情况,提交相关证明资料。如故意隐瞒事实,经查实后不再予以审核。
六、《审核表》审核通过后有效期6个月。
七、《审核表》由各区人口计生局按照附件一的格式自行印制,并放置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政务服务大厅(中心),方便群众索取;同时将《审核表》的电子版放在所属网站上,供有需要的群众下载。
附件:
1、《广州市积分制入户计划生育审核表》
2、《印发广州市农民工及非本市十城区居民户口的城镇人员积分制入户办法(试行)的通知》(穗府办„2010‟82号)
3、《印发关于广州市农民工及非本市十城区居民户口的城镇户籍人员积分制入户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穗发改社„2010‟101号)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