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平衡实施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

时间:2019-05-14 13:1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镇江市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平衡实施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镇江市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平衡实施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

第一篇:镇江市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平衡实施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

镇江市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 总量平衡实施意见(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严格控制建设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规范总量平衡工作,根据《江苏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平衡方案审核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 市、区两级环保部门负责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开发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的内设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具体负责相关审核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部门(下称总量部门)负责建设项目平衡方案可行性审查;开发建设项目环评管理部门(下称开发部门)负责在环评批复中确定核准排污总量;环境统计部门负责市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工作。

第三条 本实施意见所指主要污染物为列入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刚性约束指标和列入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规划中的考核指标,主要为COD、SO2,太湖流域增加总磷、总氮指标。

第四条 总量平衡类别

(一)环保部、省环保厅审批的建设项目;

(二)市、区环保部门审批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项目。

第六条 总量平衡原则

(一)部、省审批建设项目

1、地域原则

建设项目新增排污指标原则上在各区范围内平衡,区内不能平衡的,可申请在市内范围平衡;建设项目所在地排放总量与建设项目申请总量及总量平衡项目削减量叠加后,不得超过上年环境统计排放总量。

2、点对点原则

作为总量平衡指标的来源必须是明确的具体削减项目,原则上不列入减排计划。对于累计减排量超过减排目标的部分,可作为总量平衡指标的来源,并在进行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考核时,扣除该部分减排量。

3、同步削减原则

作为总量平衡指标来源的项目必须是在本年度内已完成或者能够完成的削减项目。

4、列入环境统计原则

建设项目中改、扩建项目原有排放量一律以上年度环境统计数为准;作为总量平衡指标来源的项目必须是列入上年度环境统计的企业所实施的减排项目。

5、太湖流域有偿原则

太湖流域建设项目必须按照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的有关规定办理申购手续。

(二)市审批建设项目

1、总量备案的建设项目 对于排放废水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且污水处理厂有能力处理、仅排放生活污水的COD、总磷、总氮总量,对于使用清洁能源的SO2总量,由开发部门审核相关材料后直接审批。

2、总量平衡的建设项目

对于非上述情况的建设项目,按照部、省审批的建设项目总量平衡原则予以平衡。

第七条 总量平衡重点

(一)是否符合国家、省有关总量控制规定;

(二)是否符合减排要求;

(三)是否符合重点流域区域规划要求;

(四)平衡项目是否列入环境统计。第八条 管理程序

(一)审核

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送审稿等材料经开发部门受理后,相关材料同时送及总量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及时通报环境统计部门。

1、部、省审批项目

企业向所在区环保局(分局)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送审稿)、“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指标申请表”(一式四份)、用于平衡指标的减排项目工程进度证明或排污权交易的相关材料,区环保局(分局)依据企业上述材料5个工作日内出具关于该项目总量平衡方案意见,说明该项目实施后对本区域完成减排任务的影响并确认“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指标申请表”;对于达到省环保厅申请总量指标“点供”要求的建设项目,区环保局(分局)应提供本区域“十一五”期间总量减排目标及完成情况的书面材料并说明该项目建成后对本区域总量减排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市环保局总量部门在收到上述材料5个工作日内出具总量平衡意见。

2、市审批项目

企业向所在区环保局(分局)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送审稿)、“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指标申请表”(一式三份)、用于平衡指标的减排项目工程进度证明或排污权交易的相关材料,区环保局(分局)依据企业上述材料5个工作日内出具关于该项目总量平衡方案意见,说明该项目实施后对本区域完成减排任务的影响并确认“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指标申请表”,市环保局总量部门在收到上述材料5个工作日内出具总量平衡意见。

出具的总量平衡意见作为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总量平衡内容的依据。

(二)核定

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时,作为总量平衡方案指标来源的减排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为验收内容之一。

(三)日常管理

开发部门应建立项目新增量和削减项目台帐,并对所批准的建设项目总量平衡方案归档,在项目验收时对照实际排放总量对项目审批新增排放总量进行修正,每月将相关材料通报总量部门和环境统计部门。

环境监察部门定期核定排污单位的排放量,报环境统计部门汇总统计。第二条 本实施意见适用于镇江市、区环保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新增排污指标的审核,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环保部门可以参照执行。

第二篇: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核定材料目录

附件1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核定材料目录

1、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确认书原件(一式五份);

2、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意见原件(一份);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报批版(一份);

4、建设项目执行环境标准原件(一份);

5、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文件(针对按规定需要进行排污权交易的建设项目)。

第三篇: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

为规范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根据《“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国办发〔2014〕23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

(一)本办法适用于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不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审核与管理。主要污染物是指国家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十二五”期间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沿海地级及以上城市总氮和地方实施总量控制的特征污染物参照本办法执行。

(二)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排放主要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下简称环评文件)审批前,须取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三)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应与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相挂钩,对未完成上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的地区或企业,暂停新增相关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

(四)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应包含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内容,明确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施规模、资源能源消耗情况、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管要求等,提出总量指标及替代削减方案,列出详细测算依据等,并附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的有关总量指标、替代削减方案的初审意见。

二、审核程序

(一)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按照环评审批权限实行分级管理。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初审意见。省级及地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由下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初审意见。与国家签订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的中央企业建设项目,中央企业须同时出具总量指标、替代削减方案的初审意见。

(二)环评文件受理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内设总量控制、污染防治管理机构自收到环评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环评文件中总量控制内容及初审意见进行审核,出具审核意见。

(三)环评文件作出审批决定前,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发生变化的,须重新提出总量指标、替代削减方案及相关文件,按有关程序重新进行审核。

三、指标来源

(一)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应来源于本五年规划期前建成投运的企事业单位(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不受五年规划期限制)采取减排措施并稳定达到排放标准后形成的“可替代总量指标”。实行排污权交易的地区,建设项目可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取总量指标。集中供热或企业内以新带老等建设项目的总量指标,可从拟替代关停的现有企业或设施可形成的削减量中预支,替代削减方案须在建设项目试生产前落实到位。

“可替代总量指标”为企事业单位本五年规划期基准年排放量(须按总量减排核算规定校核)与采取减排措施后正常工况下年排放量的差值。

(二)火电建设项目(含其他行业自备电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应来源于本行业,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部分、垃圾焚烧发电厂及生物质发电厂的总量指标可来源于其他行业。火电机组“可替代总量指标”原则上不得用于其他行业建设项目。造纸、印染等建设项目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应来源于工业企业。农业源“可替代总量指标”不得用于工业类建设项目。

(三)本五年规划期前已通过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不再建设的,已核定的总量指标(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取的除外)和替代削减方案不得再用于其他建设项目;重新报批或重新审核的,原核定的总量指标及替代削减方案可继续使用。

(四)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跨行政区替代,须调入企业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调出企业确认,并经调出方与调入方所在地共同的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环评文件审批后,由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总量指标跨区域替代方案函告调入地和调出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五)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主要大气污染物“可替代总量指标”交易到其他区域,重点区域不得接受其他区域主要大气污染物“可替代总量指标”。环境质量未达到要求的地区,不得接受其他地区相关污染物“可替代总量指标”,具体实施范围由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

四、指标审核

(一)火电、钢铁、水泥、造纸、印染行业建设项目所需替代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采用绩效方法核定。其他行业依照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烟气量等予以核定。

(二)用于建设项目的“可替代总量指标”不得低于建设项目所需替代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上一环境空气质量年平均浓度不达标的城市、水环境质量未达到要求的市县,相关污染物应按照建设项目所需替代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2倍进行削减替代(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的除外);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不达标的城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四项污染物均需进行2倍削减替代(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的除外)。地方有更严格倍量替代要求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五、监督管理

(一)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按照本办法规定建立健全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制度,从严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各地区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二)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实际排放量超过许可排放量的,或替代削减方案未落实的,不予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并依法处罚。

(三)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建立行政区内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平台,记录建设项目名称、编号、总量指标、替代削减方案及“三同时”验收后实际排放量等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市、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此平台下开展相关审核工作。实行排污权交易的地区,还应记录排污权交易等相关信息。

(四)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于每季度初10个工作日内将上一季度的火电、钢铁、水泥、造纸、印染行业逐个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信息,及行政区内其他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汇总情况上报环境保护部。

(五)加强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替代削减方案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作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日常督查和定期核查的重要内容,结果纳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替代方案未落实的,由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有关地方和单位限期整改。

(六)严禁重复使用“可替代总量指标”。以欺骗、谎报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替代削减方案审核意见,视为无效,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六、附则

(一)本办法由环境保护部负责解释。

(二)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核定技术方法

一、火电机组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指标核定

火电机组所需替代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指标采用绩效方法核定,平均发电小时数原则上按5500小时取值。计算公式为:

Mi=(CAPi×5500+Di/1000)×GPSi×10-3(1)

式中:Mi为第i台机组所需替代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吨/年;CAPi为第i台机组的装机容量,兆瓦;

GPSi为第i台机组的排放绩效值,克/千瓦时。

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部分折算成发电量,用等效发电量表示。

2重点地区为《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14号)中确定的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执行范围同步调整。

注:*重点地区范围同表1。

燃油、燃气机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绩效值,根据建设项目所用燃料对应的单位发电量烟气排放情况及允许排放浓度限值予以核定。

二、钢铁企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指标核定

钢铁企业所需替代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指标,根据相应生产线产量规模,采用绩效方法核定。

三、水泥企业氮氧化物总量指标核定

水泥企业所需替代的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指标,根据熟料生产规模,采用绩效方法核定,绩效值按1千克/吨熟料取值。重点地区(范围同表1)绩效值按0.8千克/吨熟料取值。

四、造纸及纸制品企业主要水污染物总量指标核定

造纸及纸制品企业所需替代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指标,根据机制纸及纸板(浆)生产规模,采用绩效方法核定。有地方排放标准的,按照地方排放标准对应的绩效值核定。

五、印染企业主要水污染物总量指标核定

印染企业所需替代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指标,根据印染布等主要产品生产规模,采用绩效方法核定。有地方排放标准的,按照地方排放标准对应的绩效值核定。

第四篇:郑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工作的通知

郑环办„2008‟15号

郑州市环境保护局

关于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核定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环保局,郑州高新区、经济开发区、航空港区环保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确保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按照省政府“把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性条件”的要求,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准入关,切实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新增量,根据《河南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工作的通知》(豫环文„2007‟390号)有关规定,现就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在全市实行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先行核定制度

凡涉及排放主要污染物(指COD和SO2,下同)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报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版)时,必须向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提交该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文件,否则环保部门不予审批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二、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核定工作必须由环保部门污染物总量控制机构负责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的有关规定,对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实行分级核定。

(一)省环保局审批的建设项目

1.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核定工作,由项目所在地的县(市)、上街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航空港区环保部门提出初步核查意见报市局总量办,市局总量办商相关处室提出初步核定意见报省局总量办,省局总量办认定后出具核定文件。

2.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核定工作,由项目所在地的县(市)、上街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航空港区环保部门提出初步核定意见报市局总量办,市局总量办商相关处室认定后向省环保局出具核定文件。

(二)市环保局审批的建设项目

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COD超过10吨/年(含)、SO2 超过20吨/年(含)的建设项目,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核定工作,由项目所在地的县(市)、上街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航空港区环保部门提出初步核定意见报市局总量办,市局总量办商相关处认定后出具总量核定文件。

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COD超过2吨/年(含)但小于10吨/年、SO2超过5吨/年(含)但小于20吨/年的建设项目,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核定工作,由项目所在地的县

(市)、上街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航空港区环保部门提出初步核定意见报市局总量办,市局总量办给予认定备案。

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COD 2吨/年以下、SO2 5吨/年以下的建设项目,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核定工作,由项目所在地的县(市)、上街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航空港区环保部门出具核定文件。

(三)县(市)、区环保局审批的建设项目

各县(市)、区环保局审批的建设项目,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核定工作,参照本通知的规定执行。

三、核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要求

(一)核定的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满足地方污染减排责任目标的要求。

(二)建设单位在报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送审版)时向环保部门总量控制机构提出核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申请。

(三)各级环保部门总量控制机构核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时,要依照国发„2007‟36号批转执行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以及《“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环发„2007‟124号)、《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试行)》(环发„2007‟183号)等规定和省、市出台的相关配套办法,进行分析核定:

1.对项目所在地的减排目标任务、污染物排放总量、存量、新增量和各项措施的减排量进行分析,分析污染减排趋势和建设项目投运会否影响当地污染减排目标的完成;

2.分析项目对所在县(市)、区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的影响情况;

3.结合环境统计、污染减排数据库数据信息,分析环评文件提出的项目总量控制指标的解决途径的合理性;

4.综合上述分析结果,给出项目总量申请指标同意与否的核定结论。

四、建设项目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各级环保部门不得出具污染物总量核定文件

(一)经过分析证明建设项目新增排污量影响当地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的完成;

(二)建设项目所在行政区上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未完成,且当年污染减排进展未达到整改要求的;

(三)建设项目所在行政区被“区域限批”且尚未被解除的;

(四)建设项目所在行政区未按照国家和省、市政府有关规定(包括区域内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要求)按期关闭、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能力和设施,以及淘汰后出现明显污染反弹的;

(五)建设项目投资主体有环境违法行为,并被列入环境违法黑名单或挂牌督办等,且未退出黑名单或未被摘牌的;

(六)建设项目投资主体现有生产设施排放的主要污染物超总量控制指标,或者建设项目投资主体未按要求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能力,或者未履行已经作出的承诺淘汰其现有生产能力的。

五、加强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工作的落实 各县(市)、区环保部门和市环保局相关处室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工作。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文件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重要依据,项目投运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能满足核定总量的项目不得通过竣工环保验收。

各级环保部门应把已经核定的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纳入当地污染减排计划中进行控制;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时要认真核定项目实际排放总量、区域淘汰关闭落后产能的主要污染物削减量,并将其最终排放量纳入环境统计、污染减排数据库进行管理。

二○○八年二月二十日

第五篇:关于实行建设项目环保管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核制度的通知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文件

粤环„2008‟69号

关于实行建设项目环保管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前置审核制度的通知

各市、县(区)环保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我局从进一步规范环评管理、严格环保准入、提高行政效能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省政府《广东省“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粤府„2007‟99号)和《广东省2008年省政府工作要点》(粤府„2008‟16号)中关于加强总量前置审核的有关规定,决定对按规定由我局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实行环保管理主要污染物排 — 1—

放总量前置审核制度。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凡排放纳入国家总量控制的主要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确认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以下简称“总量指标”),是我局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进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前置条件,对未取得总量指标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分配的总量指标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和验收。

实行总量前置审核的建设项目也包括产业转移工业园、重污染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基地等区域开发项目。

二、建设单位向我局报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应附有建设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印发的“十一五”总量减排工作方案,以及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同意分配建设项目所需总量指标的证明。对未附有相关证明或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不符合总量指标要求的,我局不予审批。

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出具的总量指标证明,应在准确核定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当地上总量指标余量以及本已审批项目分配总量等基础上,明确建设项目的总量来源,并分配具体的排放指标。若总量余量不足的,应当在审查意见中明确该项目总量指标的来源;如需实施关停辖区内其它项目等区域削减措施以调剂总量指标的,应提交关停企业名录清单和相关证明材料。

三、项目建成后,主要污染物实际排放总量超过环评批复时— 2 —

核定的总量指标的,我局原则上不予通过验收。确需增加总量指标的,由当地环保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总量余量允许范围内予以调剂解决,并必须明确调剂总量指标的来源;如需实施关停辖区内其它项目等区域削减措施以调剂总量指标的,应提交关停企业名录清单和相关证明材料。

对于涉及淘汰关停小火电、小水泥、小钢铁等落后产能的建设项目,试生产或验收申请报告中应提供证明材料说明有关落实情况。对未按要求落实关停淘汰落后产能的项目,各级环保部门不予受理试生产及验收申请,建设项目不得投入试生产或生产。

四、根据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要求,各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应在规定时限内向我局上报总量减排计划方案以及各季度的减排季报表和报表。逾期未报的,视为未完成季度和污染物总量任务,我局将暂缓受理该市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直至上报总量统计报表为止。

五、对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总量控制指标,或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大气环境或纳污水体达不到功能区划要求,又无污染物总量区域削减措施的地区,暂停审批该地区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

六、各级环保部门也应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省政府《广东省“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粤府„2007‟99号)和 — 3—

《广东省2008年省政府工作要点》(粤府„2008‟16号)的要求,对负责管理的建设项目实行总量前置审核制度。各地可参照本通知要求,尽快制定和实施本地总量前置审核具体规定,通过严格环境准入,促进和推动总量减排工作。

七、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

二○○八年六月三十日

主题词:环保建设项目审批管理通知

抄送:环境保护部。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办公室2008年7月1日印发— 5 —

下载镇江市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平衡实施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镇江市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平衡实施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