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我县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每年都有各种自然灾害不同程度发生。为进一步完善救灾工作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机制,增强救灾工作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工作原则。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救灾工作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的原则。坚持“政府负责、部门分工、密切配合、社会动员”的救灾工作机制,共同完成救灾工作任务。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马山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洪涝、干旱、风雹、低温、地震、地质、生物灾害以及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应急处置。
二、自然灾害的分级标准
根据国务院的分类标准,及按照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性质,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规定其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一)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灾害(Ⅰ级):
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江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或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
2、特大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影响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3、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或发生在人口较稠密区7.0级以上地震。
4、因山体崩塌、滑坡等灾害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或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
5、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森林火灾或造成严重影响和财产损失的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超过1000公顷、火场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火灾。
6、产生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的自然灾害。
(二)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重大灾害(Ⅱ级):
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或江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或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
2、暴雨、冰雹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干旱、低温等气象灾害。
3、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稠密区4.0级-7.0级地震。
4、因山体崩塌、滑坡等灾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或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
5、因蝗虫、稻飞虱、水稻螟虫等大面积成灾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生物灾害;新传入的有害生物发生、流行,对农业和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的生物灾害。
6、连续燃烧超过72小时没有得到控制的森林火灾。或受害森林面积在3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火灾;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的森林火灾。
7、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自然灾害。
(三)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较大灾害(Ⅲ级):
1、江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出现较大险情;或水库发生垮坝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较大险情。
2、暴雨、冰雹等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较重影响的高温、干旱、低温等气象灾害。
3、造成一定数量人员伤亡(死亡人员在50人以下)和经济损失的一般破坏性地震。
4、因山体崩塌、滑坡等灾害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
5、因蝗虫、稻飞虱、水稻螟虫等大面积成灾并造成较重经济损失的生物灾害;新传入的有害生物发生、流行,对农业和林业生产造成较大威胁的生物灾害。
6、连续燃烧超过18小时、受害森林面积较大、火场难以控制的森林火灾;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发生严重人员伤亡的森林火灾。
7、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自然灾害。
(四)未达到较大灾害划分标准的均为一般灾害(Ⅳ级)。
三、救灾应急指挥机构
(一)成立县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
县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县人武部部长、武警马山中队中队长担任。
成员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贸局、县规划建设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水利局、县气象局、县地震局、县公安局、县物价局、县卫生局、县粮食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教育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广播电视局、县供电公司、县工商局、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县环保局、县信息办、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电信局、县供销联社、县工商联、县红十字会、各乡(镇)政府、县人武部、武警马山中队。
(二)应急指挥机构职责
1、县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是全县抗灾救灾工作的指挥、协调机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全县的抗灾救灾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解决全县抗灾救灾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若干个工作组。
2、县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设在县民政局,负责收集、掌握、上报灾情信息;提出组织召开县救灾领导小组会议建议,制定救灾工作方案,传达县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指令并监督落实;收集各工作组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及时向县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办公室电话:6822022,传真:6825831。
3、县抗灾救工作组及职责
(1)查灾核灾报灾组
组长单位:县民政局
成员单位:县水利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县气象局、县地震局、县交通局、县林业局、各乡(镇)政府。
主要职责:负责调查、核实、上报灾情,组织专家或有关人员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并写出评估报告。
(2)灾民生活保障组
组长单位:县民政局
成员单位:县财政局、县粮食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贸局、县物价局、县供销联社、各乡(镇)政府。
主要职责:指导、协调灾区做好灾民生活应急救灾工作,包括急需救济物资的组织、调拨、供应和管理工作。
(3)紧急转移安置组
组长单位:县公安局、县交通局
成员单位:县民政局、县教育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局、县卫生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各乡(镇)政府、县人武部、武警马山中队。
主要职责:及时准确掌握灾民及物资需转移安置情况,组织灾民和物资的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设施恢复和生产自救组
组长单位:县农业局、县规划建设局
成员单位: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县规划建设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林业局、县经贸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教育局、县广播电视局、县供电公司、县信息办、县电信局、县人武部、武警马山中队、中国人民银行马山支行、各(乡)镇政府。
主要职责:指导、协调灾区抢修恢复生活、生产等设施,帮助灾区尽快恢复工农业生产,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5)应急资金保障组
组长单位:县财政局
成员单位:县民政局、县经贸局、县水利局、县交通局、中国人民银行马山支行、各乡(镇)政府。
主要职责:负责救灾应急资金准备和争取上级支持;做好救灾应急资金、捐赠资金的分配、下拨工作,指导、督促灾区做好救灾应急资金的使用、发放工作。
(6)卫生防疫组
组长单位:县卫生局 成员单位:县农业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药监局。
主要职责:组织医疗防疫队伍进入灾区,组建灾区临时医院或医疗所,抢救、治疗和转运伤病员,实施灾区疫情监测,开展饮用水、食品等卫生监督、检测;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和环境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向灾区提供急需药品和医疗器械;及时做好人畜共患疫病的紧急免疫和场所消毒工作。
(7)安全保卫组
组长单位:县公安局
成员单位:县公安局、各乡(镇)政府、县人武部、武警马山中队。
主要职责:指导、督促灾区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稳定社会秩序;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性治安事件,加强对党政机关、金融、电力、通信、新闻等要害部门的安全保卫,视情况在灾区实施交通管制;严厉打击盗窃、抢劫以及哄抢救灾物资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人民财物安全和社会稳定。
(8)救灾款物捐赠接收组
组长单位:县民政局
成员单位:县委统战部、县工商局、县工商联、县广播电视局、县经贸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红十字会、各乡(镇)政府。
主要职责:根据灾情需要,做好国内外提供救灾援助资金、物资的接收和分配工作。
(9)新闻宣传组
组长单位:县委宣传部
成员单位:县水利局、县农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广播电视局、县民政局、县信息办、各乡(镇)政府。
主要职责:负责宣传和报道灾害救助工作,按规定向公众发布灾情及救灾工作等有关信息,负责回答有关灾情的询问。灾情的宣传报道应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0)监督检查组
组长单位:县监察局
成员单位:县审计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各乡(镇)政府。
主要职责:负责对各乡(镇)政府、各部门履行灾害救助职责、工作效能等情况以及救灾资金、物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反本应急预案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违法违纪人员责任。
四、应急救助程序
(一)自然灾害预测与预警。气象、地震、水利、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灾害预报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作出科学预测,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预警。预警信息包括自然灾害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根据国务院规定,预警级别依据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地向县人民政府报告特别重大、重大、较大自然灾害的有关情况,县人民政府向南宁市人民政府报告特别重大、重大自然灾害的有关情况,并根据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和紧急程度,发布、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
(二)灾情的搜集和报告。灾害发生后,当地人民政府在1小时内必须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灾害性质、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单位和个人可通过110、120、122、119、12345等电话及时向县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由县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有关规定向县委、县人民政府报告。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自然灾害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越级向上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报告。
(三)先期处置。自然灾害发生后,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要立即采取措施,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
事发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较大自然灾害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进行处置。
(四)应急响应。本应急预案启动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凡遇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或重大自然灾害,县政府应向南宁市人民政府请求启动相关预案,受灾的乡(镇)政府应急预案也同时启动;较大自然灾害由县政府启动本应急预案;一般性自然灾害由受灾的乡(镇)政府根据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县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接到灾情报告后,即召集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突发性自然灾害进行综合评估,当判明发生灾害为较大灾害以上时,经县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启动本预案或相关专项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如下决定:
1、对灾害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作出具体的救灾指示,责成县直有关部门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县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依据本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迅速开展工作,并立即抽调人员奔赴灾区开展救灾工作。
3、调集专业处置力量和抢险救援物资增援,必要时请求武警马山中队给予支援。
4、县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赴现场指挥。
5、及时向南宁市人民政府报告灾情,对需要市政府支持、帮助的事项提出明确的建议。
6、及时传达落实市人民政府的有关指示,同时,加强与灾害发生地有关方面的联系,掌握灾情,抓好督办落实。
县直各职能部门接到县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指令后,立即按本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本部门应急预案的要求,研究部署各种行动方案,做好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人员、物资、资金到位。县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五)应急保障
1、应急队伍保障。交通、电力、通信、水利、农业、林业、消防、卫生、地震等部门和武警马山中队要建立不同类型的紧急救援队伍。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紧急救援演练,灾害发生后要及时赶赴灾区实施紧急救援,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2、交通、通讯、电力保障。预案启动后,交通、通讯、电力部门要通过抢修、维护和加固等措施,保证灾区交通、通讯畅通和电力供应。同时交通部门要为紧急救援工作组织调度车、船等必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
3、物资保障。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范围和实际需要储备适量的救灾物资。民政和水利部门要利用现有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储备充足的灾民生活和抗洪抢险救灾物资,并建立紧急情况下救灾物资采购和调运制度。经贸和粮食部门要建立救灾应急所需的方便食品、饮用水、粮食等救灾物资采购和供应机制,保证货源充足、质量合格、价格合理。卫生和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储备、采购应急所需的药品、疫苗、医疗器械等。农业、林业部门负责有关应急农林生产种子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工作。必要时,可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
4、灾民基本生活保障。预案启动后,民政部门要及时为转移的灾民提供临时住所、应急食品、衣被等生活必需物资,确保灾民得到妥善安置。
5、医疗保障。预案启动后,卫生部门要根据需要,及时组织医疗队深入灾区,帮助灾区对因灾伤病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组织实施疾病控制和卫生防疫工作。
6、社会治安保障。预案启动后,公安部门、县人武部、武警马山中队要根据需要,帮助地方政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电力、金融、广播电视等重点目标的安全,维护社会治安,保证灾区社会稳定。
7、应急资金保障。救灾应急资金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分级负责的原则,通过财政补助,部门支持,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解决。民政部门根据灾情,及时制定紧急救助方案,并做好应急救助资金的发放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救灾应急资金的拨付工作。
(六)应急结束。当突发自然灾害对人员、财产、环境的危害已基本控制和消除,由县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宣布应急结束。
(七)信息发布。新闻部门按照县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及时进行灾情及救灾工作的宣传报道,负责向公众发布灾情及救灾工作等有关信息,协助回答国内外有关灾情的询问。重大灾情宣传报道按有关规定执行。
五、灾后生活安排与恢复重建
(一)善后处理。事发地乡(镇)政府或县政府有关部门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自然灾害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及时调拨救助资金和物资。有关部门要做好疾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监管机构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二)调查与评估。县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要会同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对自然灾害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县人民政府作出报告,特别重大、重大自然灾害由县人民政府协助市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调查评估,并由县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府作出报告。
(三)恢复重建。恢复重建工作由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需要自治区或市政府援助的,由县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府提出请求,按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需要县人民政府援助的,由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向县人民政府提出请求,按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四)灾后救济
1、灾区政府要尽快组织灾民返回家园,并制定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各项措施。
2、各级民政部门要协助灾区政府千方百计解决灾民口粮问题。一是搞好互助互济,无灾或轻灾的村、户要援助重灾的村、户;二是以工代赈项目的劳务要优先安排给受灾群众,用劳动收入购粮;三是灾区政府要组织灾民外出打工,通过劳务输出解决部分口粮问题。对灾区五保户、特困户、困难烈军属、无自救能力的灾民给予口粮救济。对缺少衣被的灾民要通过社会捐赠和政府救济等多种渠道解决,并做好捐赠资金和物资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3、民政、财政、规划建设、发展和改革部门要把修复和重建灾民住房作为灾后救助工作的重点,搞好整体规划,灾后立即组织实施。修复和重建灾民住房要采取灾民自筹、互济、政府补贴和对口支援等办法解决。
4、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修复损毁校舍,补充教学设施,努力恢复学校正常教学。校舍无法修复的,要安排临时教室,使学生不因受灾而失学。
5、经贸部门要组织工商企业灾后重建,尽快恢复生产。
6、农业部门要组织灾民开展抗灾自救工作,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产,发展多种经营,提高自我救助能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六、附则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县直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预案,结合实际制定本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紧急救援演练。
(二)本预案原则上每两年进行一次修订、完善,必要时及时修订;由县民政局负责解释。
(三)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本预案所指特大自然灾害是指强风、暴雨、洪涝、雷电及其他因素引发的特大自然灾害。
(一)特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及职责: 校园特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特大自然灾害的应急指挥、协调、抢险、救援等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
总指挥:
组 员 : 各班班主任。
1、通讯联络组:负责事故的报警、报告及各方面的联络沟通。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抢险处置情况。
2、警戒保卫组:负责组织人员有序疏散,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交通,劝退围观人员。
3、抢险救灾组:负责人员、财产的抢救和安置。
4、医疗救护组:负责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置。
5、物资保障组:负责及时提供灭火器材、救灾物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6、善后处理组:负责事故伤亡人员亲属的安抚、慰问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善后事宜,进行或配合进行事故调查,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报告程序
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如有人员受伤,校医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2、校特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向县教育局安全科等科室报告。
3、灾害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立即通知各工作小组到位,按照预案规定职责开展工作。
4、信息通讯组立即与伤亡学生的家长或伤亡教师的家属联系。应急处理程序:
1、灾情发生前:
(1)领导小组和各工作小组就位,进入应急工作状态。(2)物资保障组和抢险救灾组和对抢险物资、工具、用品(如雨具、手电、绳索、铁线、铁锹、食品、药品等)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备足和性能良好。
(3)抢险救灾组检查、消除各类建筑物、场所安全隐患。搬离高处各类可移动物品,加固或移走指示牌、雨棚、线杆、花木等可能倾倒物品;检查和关闭所有门窗,疏通沟渠、地漏等排水设施。
(4)信息通讯组公布并畅通紧急联系电话,随时关注电台、气象台站有关预报信息,及时向师生通报强风、雷电等灾情进展情况或及时报警。
(5)对灾害可能威胁师生生活的,必须组织转移安置,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吃、穿、住、医等必要生活条件得到保障。
(6)警戒保卫组进行警戒巡逻,维护学校秩序。
2、灾情发生时:
(1)抢险救灾组在保证安全情况下进行巡查。(2)随时救援危险境地人员。
3、灾情发生后:
(1)领导小组立即研究部署救灾工作和应急措施,经确定后由有关部门迅速实施。
(2)各工作小组立即检查、核实受灾情况,统计、汇总相关信息,及时上报校特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3)按照预案向教育局应急救援中心和相关部门按损失大小、困难程度、救助情况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如实报告灾情。
(4)医疗救护组对伤亡人员进行抢救和处置,按照预案报告、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5)警戒保卫组设置警戒区域,加强巡逻执勤,维护现场秩序。(6)物资保障组迅速组织救灾款物,确保及时到位。(7)抢险救灾组对受损建筑物和相关设施进行紧急抢修。(8)医疗救护组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发生。
(三)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善后处理组做好相关善后处理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小学
第三篇: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本预案所指特大自然灾害是指台风、强热带风暴、暴雨、洪涝及地质等因素引发的特大自然灾害。
一、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学校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见首页)
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应急工作原则: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分级负责、综合协调、快速高效。
二、应急反应行动
1、灾情发生后,及时召集有关人员初步研究判断灾害等级,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并开始启动特大灾害救灾工作。
2、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救灾工作和应急措施,经确定后由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实施,确保救灾款物迅速、及时到位。
3、视灾情需要,以学校名义向上级报告灾情,申请给予救灾资金和物资支持。
三、紧急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队伍主要由学校教工组成。
灾害对师生生活造成威胁时,必须组织转移安置,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紧急转移安置不受条件、范围及程序限制,直接组织力量从速实施;转移安置以就近、安全为原则,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临时安置与长期安置相结合,确保灾民吃、穿、住、医等必要生活条件得到妥善安排。
四、有关事务处理
1、调查核实灾民受灾情况,按损失大小、困难程度、救助情况分门别类、登记造册,逐级上报。
2、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发生。3、宣传救灾工作成效和典型事迹,促进互助互济,弘扬社会良好风尚。
第四篇:绵阳市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的通知
发文单位:绵阳市人民政府 文
号:绵府发[2003]168号 发布日期:2003-11-5 执行日期:2003-11-5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科创区、经开区、农科区、仙海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绵阳市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试行)》,已经市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审定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0三年十一月五日
绵阳市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试行)
为提高救灾工作应急反应能力,及时、高效地做好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政府综合协调,部门相互配合和衔接,共同完成救灾应急任务。
(二)适应范围。救灾应急预案适用于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冰雹灾、病虫灾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反应。
二、灾害预警和灾情报告
(一)灾害预警。气象、地震、水利、农业、林业、国土资源等灾害预报部门及时发出预警,预测灾害的发生趋势及可能对特定区域内的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或损失的程度。地震灾害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布临震应急预警;洪涝灾害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预警;重大、特大森林火灾由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发布预警;地质灾害由市国土资源局发布预警。
(二)建议对策。救灾、气象、地震、水利、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根据自然灾害预测预警及时向市政府提出应对建议和措施或制定针对性应急方案。
(三)报告灾情。自然灾害发生后,当地人民政府必须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初步灾情并迅速组织有关部门调查核实灾情。发生特大灾害的,可以越级向上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报告。灾情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灾害后果,采取的措施,生产、生活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立即向政府主管领导报告,根据灾害等级由各级人民政府确定救灾应急预案的启动时机。特殊情况下,上级人民政府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政府启动预案。
三、灾害等级的划分和预案启动的条件及方式
(一)灾害等级划分。
1、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特大灾害:
(1)农作物绝收面积1.5万公顷以上;
(2)倒塌房屋8千间以上;
(3)因灾死亡8人(含8人)以上;
(4)大牲畜死亡3万头以上;
(5)鱼类损失300万公斤以上;
(6)森林火灾、虫灾受灾面积在800公顷以上;
(7)人口稠密或较稠密区发生6级和6级以上严重破坏性地震;
(8)直接经济损失4000万元以上,社会影响极大。
2、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重大灾害:
(1)农作物绝收面积8千-1.5万公顷;
(2)倒塌房屋5千-8千间;
(3)因灾死亡5人(含5人)以上、8人以下;
(4)大牲畜死亡1-3万头;
(5)鱼类损失80万-300万公斤;
(6)人口稠密或较稠密区发生5级以上6级以下严重破坏性地震;
(7)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4000万元以下,社会影响很大。
3、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较大灾害:
(1)农作物绝收面积4千-8千公顷;
(2)倒塌房屋2千-5千间;
(3)因灾死亡2人(含2人)以上、5人以下;
(4)大牲畜死亡5千-1万头;
(5)鱼类损失在30-80万公斤;
(6)人口稠密或较稠密区发生5级以下破坏性地震;
(7)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社会影响较大。
4、未达到较大灾害划分标准的均为一般性灾害。
(二)预案启动条件。凡遇重大灾害、特大灾害,市政府救灾应急预案启动,受灾的县(市、区)政府预案也同时启动。其他灾害由受灾的乡(镇)政府根据灾害情况启动预案。
(三)预案启动的方式。市级预案由市政府颁布实施。地震灾害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按程序实施运行;洪涝灾害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程序实施运行。森林火灾由市护林防火指挥部按程序实施运行。县(市、区)、乡(镇)预案由本级政府颁布实施。
四、应急反应机构
(一)应急组织机构由指挥决策机构、综合协调机构和具体工作机构组成。指挥决策机构有: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市护林防火指挥部。综合协调机构:各指挥部办公室。其他重大灾害,由有关部门成立临时指挥部。
(二)救灾指挥部的人员组成及职能。救灾指挥部人员组成:指挥长由市人民政府主管副市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担任;成员由市政府救灾办、市计委、市经贸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局、市建委、市卫生局、市药监局、市教育局、市地震局、市政策粮食局、绵阳电业局、中国电信绵阳分公司、市邮政局、市信产局、成都铁路分局绵阳火车站、市气象局、绵阳民航管理局、绵阳飞行学院、市广播电视局、市外侨办、绵阳军分区、武警绵阳市支队、武警绵阳市消防支队、市委宣传部、市红十字会等部门领导同志组成,组成人员名单另行文通知。
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分别由市政府救灾办、市民政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地震局、市国土资源局和承担主要救灾职责单位同意参加。其主要职责:
1、向各工作组传达指挥部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
2、收集各工作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3、负责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发布;
4、及时收集、评估灾情,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5、协调救灾工作过程中的职能交叉;
6、协调跨县(市、区)救灾工作;
7、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办公室可分为若干个工作组,具体工作组可分为:预测预报、人员抢救、工程抢险、转移安置、交通恢复、生活保障、物资保障、通讯保障、宣传劝员、恢复重建等。
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市救灾办:综合组织、协调全市救灾工作。
市民政局:组织核查报告灾情。申请、管理、分配救灾款物;组织指导救灾捐赠;组织转移安置灾民;负责灾民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负责市级救灾物资的组织调拨和供应工作。
市水利局:承担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全市防汛、抢险工作,做好水位监测,分析预测未来水位量以及可能出现的险情,特制定对易发生险情的河流、水库、池塘要采取紧急处置措施,排除险情,防止灾害扩展,负责内河交通安全,救助打捞和灾后水利、供水等设施的修复。
市计委:负责救灾救济计划制定。把救灾救济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重大救灾基建项目,协调有关方面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
市林业局:承担市护林防火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指挥、监督、检查全市森林防火、防灾工作。负责指导帮助灾后林业生产自救和恢复。
市财政局:做好救灾救济资金的预算,增加救灾救济投入,负责及时安排救灾抢险物资的补助资金和灾民生活救济补助资金,保证救灾救济资金及时到位。
市交通局:负责救灾应急交通运输工作。负责转移安置灾民和财产所需的车辆、船只等交通工具,组织救灾物资的运输,负责灾中被毁道路、桥梁交通管制及其灾后中断的道路、桥梁的修复。
市建委:负责城镇规划和工程建设的管理。制定各类房屋建筑及工程设施和市政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标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负责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房屋建筑震灾调查和损失评估。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防灾预案,建立群测群防的监测体系,协助抢险救灾,协调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
市农业局:负责指导灾民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生产工作,及时对农业损失调查的评估。组织指导灾民搞好抢种和补种以及转移期间牲畜安置饲料供应工作,做好灾区种苗供应和动植物病的防治工作。
市卫生局:负责灾区防病治病和卫生防疫工作。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护,及时检查检测灾区饮用水源、食品,搞好卫生监督,报告、发布疫情信息。组织本市和协调灾区医疗单位赶赴灾区,迅速抢救伤病员,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灾区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对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情、疾病的传播、蔓延。
市药监局:负责协调、组织向灾区提供所需的药品、医疗器械和病症防治经费、药品,器械的管理、使用和救灾药品的质量监督。
市教育局:负责组织转移安置受灾学校,作好灾后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工作,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灾后校舍恢复重建。
成都铁路分局绵阳火车站:负责救灾物资的铁路运输、调度工作。
市气象局:负责对灾区气候的预报,特别是灾害性气候的预报和监测,及时发布气象预报和提供气象资料,为防灾抗灾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市地震局:承担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地震现场强余震监视和震情分析会商,及时提供震情发展趋势。组织地震现场灾害调查、灾害损失评估和科学考察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灾区的社会治安工作。指导和协助灾区公安机关维护治安秩序,组织公安干警、武警加强灾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特别是党政机关、金融单位、大型企业、商场等重要部门加强防卫,发布灾区社会治安管理措施等,预防和打击趁灾打劫、扰乱救灾秩序等违法犯罪活动,做好交通疏导,交通管制以及救灾物资牵引等工作。
市信产局:负责保障应急频率的使用,搞好灾区无线电监听监测工作,维护空中电波秩序,视情实行局部空中管制。
中国电信绵阳分公司:负责抢险通讯的保障工作。尽快修复被毁的通讯设施,启动应急通讯系统,优先保障灾害现场指挥部与市指挥部通讯联络畅通,架设临时专用线路,尽快恢复民用通信,做好灾后通讯设施抢修工作。
市邮政局:负责灾区邮路的畅通,保证灾区邮件的投递。
绵阳电业局:负责组织指挥灾区电力设施的抢修工作。组织抢修队伍,协助灾区电力主管部门尽快恢复破坏的送、发、配电设施和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保障灾区电力供应。
市粮食局:负责救灾粮的调拨和供应的组织、协调工作。
市广播电视局:负责灾后广播、电视系统的抢修、恢复工作。
市外侨办:负责国际、国内政府、民间组织及港澳捐赠活动的协调、联络工作。
市民航管理局:负责国际组织捐助物资的运输和救灾物资的航空运输工作。
绵阳飞行学院:负责对灾区救灾物资的空投。
绵阳军分区:负责协调、组织驻绵部队和民兵的抢险救灾工作。应急预案启动后,迅速调集驻绵部队、武警、民兵赶赴灾区、抢救、转移被困人员。协助有关部门工程抢险,并在受灾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及时调整抢救、抢险队伍到最紧要地方投入抢险救灾。
武警绵阳市支队:负责协调指挥驻绵武警部队的抢险救灾工作。加强对首脑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储备仓库、救灾物资集散地、监狱等重要目标的警戒。
武警绵阳市消防支队:负责组织、指挥全市消防部队的抢险救灾工作。
市委宣传部:依据救灾指挥部提供的情况和部署,按照省和市防灾减灾应急宣传预案、宣传提供和灾情报导统一口径,及时向公众发布灾情等有关信息,做好宣传指导工作,传播救灾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抗灾和减灾意识,鼓励、动员民众战胜灾害,重建家园,及时平息灾害谣传或误传,安定民心。
市保险机构:组织灾区保险机构尽快查勘灾情,为已投保的受灾单位和个人理赔。
市监察局、市审计局:负责对救灾款物使用的审计和监督。对救灾款物接收、使用和发放实行审计和监督,对违反违纪问题及时查处,保证救灾款物及时足额到位。
市委宣传部、市外侨办、民政局、经贸委、旅游局、绵阳海关、绵阳检验检疫局、新闻出版局等部门:在经救灾指挥部批准和征得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同意后,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灾情、呼吁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团体提供援助,提出紧急救灾物资种类、数量及需援助款额,同时要认真负责的做好涉外工作,除军呈禁区和由市指挥部确定的特殊区域外,一般地区可以允许外国专家和救灾人员到现场考察和救灾,是否允许外国新闻记者到现场采访应根据有关规定和具体决定执行。上述人员来绵阳接待工作,由对口单位接待。申请来绵救灾人员、专家及新闻记者的有关手续,由外事、新闻出版部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予以办理,处于灾区的外资企业的外国人员由对口管理部门安置,应邀来绵工作的学者、外宾、外商及海外人士、留学生由邀请单位负责安置,境外来绵的旅游者由旅游部门负责安置。
市红十字会:经请示批准向对口的国际组织发出提供救灾援助呼吁和急需药品等物资种类、数量;接受并管理和分配境内外红十字会和国际社会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提供的紧急援助。
其它救灾紧急事项由救灾指挥部根据情况指定有关部门负责。
五、救援准备
(一)救援人员的组成。
紧急救援队伍主要由受灾地区的干部和群众组成。重大灾害由绵阳军分区协调驻地部队和武警部队及民兵参加抢险救灾,市卫生局和市红十字会组织医疗队参加抢救伤病员。驻军及武警部队在参加抢险救灾时,经请示上级同意后,可动用部分部队车、船、通讯等装备。
(二)救援物资的储备。
紧急救援物资包括抢险物资和救助物资两大部分。抢险物资主要包括抢修水利设施、抢修道路、抢修电力、抢修通讯、抢救伤员、卫生防疫药品和其它紧急抢险所需的物资。救助物资包括粮食、方便食品、帐蓬、衣被、饮用水和其他生存性救助所需物资等。救援物资由水利、交通、通信、建设、卫生、电力等部门储备和筹集;救助物资由民政、粮食、供销社等部门储备和筹集。
(三)地震灾害预警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布临震应急预警;洪涝灾害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预警。地质灾害由市国土资源局发布预警。
六、应急反应行动
(一)转移安置和组织。
发生突发性灾害对人的居住和生活造成威胁时,必须进行转移安置,转移安置在农村一航由县(市)或乡级政府组织实施,在城市由市政府或区政府组织实施。安置地点一般采取就近安置。安置方式可采取投亲靠友、借住公房、搭建帐篷等。由政府发出转移安置通知或进行动员,安排运输力量,按指定的路线进行转移,保证转移安置地和灾区的社会治安。保障转移安置后灾民的生活,解决饮水、食品、衣物的调集和发放。在灾区要防止多次生灾害,如火灾、疫情等的发生。对转移安置灾民情况进行登记。转移安置情况及需解决的困难要及时逐级上报。
(二)灾情的搜集和报告。
灾情发生后,县(市、区)乡(镇)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核查统计汇总灾害损失情况,并逐级上报。加强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移动通讯手段,及时做好灾情的搜集和报告工作。
(三)紧急救援行动。
1、协调军队进行紧急抢救、抢险工作;
2、组织卫生系统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
3、水利、交通、电力、电信等部门进行抢修道路、设施和线路;气象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消雹作业;
4、灾区急需的救援物资,紧急状态下采取征用或采购的办法,灾后由政府有关部门结算。救灾物资运输的道路、工具、经费,救灾物资的安全、保管、登记、发放、使用按有关规定办理;
5、救灾捐赠的组织。根据灾区的急需情况确定捐赠物资的品种、数量,通过政府发文或新闻媒介,发动社会力量向灾区捐款捐物。民政部门和红十字会分别按有关规定负责管理捐赠款物的接收、分配、运输、发放工作。市级重点接收省外和要省及其兄弟市、州及境外捐赠,市内各县(市、区)之间捐赠由捐赠方直接捐给受赠方。
(四)处理好有关事务。
根据灾情,市政府领导带队赴灾区慰问和指导救灾工作,必要时可在灾区建立前方指挥部。以市政府名义向省政府报告灾情,并申请给予救灾资金和物资支持。重大灾情的宣传报道按有关规定执行。发挥新闻单位的媒体宣传作用,宣传救灾工作成效和典型事迹,促进互助互济,稳定灾区社会秩序。
七、附则
(一)预案的宣传教育和训练练习。预案制定后,要变为社会和群众的行动,要向社会进行宣传,使广大群众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增强救灾的时效性,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重点地区、重点部门要进行演练,比如,紧急避难、灾民的转移安置、伤病员的抢救等。
(二)不同灾害的救灾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发布。涉及全市性的不同灾害救灾应急预案分别由市级有关部门制定。
(三)各县(市、区)和乡镇要参照市级预案,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四)本预案由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某县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某县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作者:安全文化… 文章来源:安全文化网 点击数:1467 更新时间:2006-1-18
为提高救灾工作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救灾工作,根据《 省自然灾害救济工作规定》和《 市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原则和适用范围
(一)工作原则: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分级负责、综合协调、快速高效。
(二)适用范围:台风、强热带风暴、暴雨、洪涝、地震及地质等因素引发的特大自然灾害。
二、特大自然灾害的确定
自然灾害等级划分标准按《xx市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执行,其中一次性灾害造成的后果符合下列10项中的6项可列为特大自然灾害:
(一)受灾人-口占县属常住人口50%以上,并有10%以上受灾人口需要紧急转移安置;
(二)因灾死亡100人以上(地震灾害死亡1000人以上);
(三)倒塌房屋占县属房屋3%以上;
(四)损坏房屋占县属房屋30%以上;
(五)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50%以上;
(六)损失粮食占县属上一年粮食总产量30%以上;
(七)全县交通瘫痪、通讯中断,停电2天或设施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
(八)7.0和7.0级以上严重破坏性地震;
(九)直接经济损失占县属上一年国民经济总收入30%以上;(十)造成国内较大影响。
三、组织领导及有关部门职责
发生特大自然灾害,县政府统一领导和组织指挥当地政府救灾,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
县委宣传部:负责做好救灾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
县发展计划局:负责重大救灾基建项目的审批上报,协调落实建设资金;做好救灾粮储备、调拨和供应的组织、协调工作。
县经济贸易局:协调邮电、通信、电力、商业、物资、医药等部门的抢险救灾工作。
县教育局:负责组织指挥做好灾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灾后校舍恢复重建;负责对学生进行防灾减灾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灾区的社会治安工作。
县民政局:组织、协调救灾工作;核定和报告全县灾情;组织转移、安置、慰问灾民;负责困难灾民吃、穿、住、医等生活救助; 申请、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确保救灾款物专款专用,及时、足额发放;组织指导救灾捐赠;储备救助物资。
县财政局:负责县级财政救灾资金的预算安排、组织资金分配和资金拨付,对救灾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救灾款及时到位。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组织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界定地质灾害治理责任,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建立群测群防的监测体系,协助抢险救灾,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协调、指导和监督。
县建设局:负责城镇规划和工程建设的管理,制定各类房屋建筑及工程设施和市政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标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工程设计施工等管理工作。
县交通局: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受灾中断的省道、县道及内河航道的修复工作。
县电信局:负责保障相关无线电通信业务频率的正常使用,对出现的有害无线电干扰予以查处。
县水务局:承担县“三防”总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全县“三防”及水利工程抢险工作,在抗御特大洪水期间对水库实施联合调度,负责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储备抢险物资。承担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地震现场强余震监测,分析地震发展趋势,提出强余震防范对策,协调震区与邻县的监测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地震现场地震灾害调查,确定地震烈度,灾害损失评估,提出救灾意见,参与制定震区恢复重建计划。
县农业局:负责指导灾后农业生产自救,做好灾区动物疫病监测和防疫工作。
县卫生局:负责调度卫生技术力量,抢救受灾伤病员,做好灾区防疫工作,监督和防止灾区疫情、疾病的传播、蔓延。
县广播电视局:负责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工作。
县物价局:负责灾区物价监控,根据情况依法采取有关价格干预等措施,维护市场物价秩序;并运用价格调节基金等调控手段,维护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
县气象局:负责发布天气预报、警报,为防灾抗灾救灾提供服务。组织对重大气象灾害的调查、评估、鉴定工作。县供电局:负责对损坏电力设施的恢复及电力调度工作,以确保灾区电力供应。
县武装部:负责组织协调驻紫金部队和民兵预备役的抢险救灾工作。
县武警中队: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协助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维护灾区社会秩序等工作。
四、应急反应行动
(一)灾害预警。气象、水利、国土资源、地震等灾害预报部门及时发出预警,预测灾害将对特定区域内的群众生命财产造成较大威胁或损失。
(二)应急决策基本程序
1、有关部门接到灾情报告后,及时召集关人员初步研究判断灾害等级。属特大灾害的,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县“三防”总指挥部及分管县领导报告,并通报县武装部作战值班室,特大灾害救灾工作开始启动。
2、县政府召开县“三防”总指挥部或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救灾工作和应急措施,经确定后由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实施,确保救灾款物迅速、及时到位。
3、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县政府组成联合工作组或委托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组,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
4、工作组及时向县政府汇报地方救灾工作情况,县政府视灾情及救灾进展情况研究部署救灾复产和灾民救助工作。
5、视灾情需要,以县政府名义向市政府报告灾情,申请给予救灾资金和物资支持。(三)紧急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队伍主要由受灾地区的干部和群众组成。重大灾害由县武装部根据地方政府提出的支援需求,动用部队及民兵预备役兵力装备投入抢险救灾。必要时请求上级政府,争取兵力援助。县卫生局和红十字会组织医疗队参加抢救伤病员。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抢修道路桥梁、电力设施和通信线路。
(四)转移安置行动
灾害对人的居住和生活造成威胁时,必须组织转移安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紧急转移安置不受条件、范围及程序限制,直接由当地政府组织力量从速实施;边远地区或来不及报告政府的情况下,村委会或村委会干部应积极组织群众转移,并想方设法尽快报告当地政府。转移安置以就近、安全为原则,集
中安置与分散安置,临时安置与长期安置相结合,确保灾民吃、穿、住、医等必要生活条件得到妥善安排。
(五)有关事务处理
l、维护灾区的社会治安,保持正常社会秩序。
2、调查核实灾民受灾情况,按损失大小、困难程度、救助情况分门别类、登记造册,逐级上报。
3、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发生。
4、维护灾区市场秩序,保持物价平稳,保障生活、生产物资供给。
5、宣传救灾工作成效和典型事迹,促进互助互济,弘扬社会良好风尚。
五、预案的宣传教育和训练演习
各镇要制定相应的救灾应急预案,明确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救灾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组织救援和转移安置灾民等工作要切合实际,详实具体,方便操作。要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紧急转移安置演练活动,增强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干部群众紧急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