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关于申报2012年度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和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的通知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关于申报2012年度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和文化部科技创新
项目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本部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和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是文化部科研项目,其实施目的是更好地运用高新科技提升文化创新能力,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2012年度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和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继续采取同时申报的方式进行。为了做好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
(一)2012年度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选题是在广泛征集并经专家论证设计基础上产生的(项目名称及要求见附件)。
(二)申报单位要依据《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管理办法(暂行)》(文教科发„2010‟17号)、《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暂行)》(文财务函„2010‟1158号)的相关规定和本通知的要求申报项目。
(三)提升计划立项项目有一定的补助经费支持,同时要求承担单位提供相应配套资金。
二、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
(一)2012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题目自行拟定。为加强文化科技发展的规划性和导向性,保证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工作的合理、有序开展,我司确定了2012年度文 化部科技创新项目重点申报方向,为全国文化系统科研构、科研人员和社会各界有关人士提供研究参考,所列条目均可开展综合性研究或分类研究。申请者应根据自身研究实力、研究基础和文化科技资源优势及事业发展需求自行设计具体题目。
2012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申报主要支持以下领域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
2、传统文化产业提升改造与新兴文化产业培育发展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利用及传承发展
4、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
5、中华文化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增强与提升
6、艺术创作与表演
7、艺术人才培养
(二)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申报主要面向全国文化系统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所做的公益性研究项目(文化基础建设项目除外);系统外单位也可申报,但所申报项目仅为本单位业务发展所做的一般性工作研究,不给予经费支持。
(三)2009、2010和2011年度立项的项目负责人在未结项前,不允许申报本年度项目。
(四)根据2012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专项经费预算情况,本年度有补助经费的项目,经费补助额度平均每项不超过5万元,请各项目承担单位严格根据经费补助额度进行申报,超过经费补助额度的由项目承担单位自筹。
(五)已申报2012年度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建议选题但未被采纳的,可继续申报2012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
三、申报要求
2012年度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和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首次通过文化部科研项目申报平台(以下简称“申报平台”)实行网上统一申报。用户可通过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首页办事大厅栏目或司局子站文化科技司栏目进入,申报平台域名为http://app1.mcprc.gov.cn:8082/cms/。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作为申报部门,负责向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申报本行政区域内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申请项目,文化部各司局、直属单位、原文化部直属高等艺术院校可直接向文化科技司申报。
(二)申报项目均须按照《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申请书》和《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填写说明填写。
(三)项目承担单位操作流程
1、注册。项目承担单位需要在申报平台网站进行注册,注册后获取用户名和密码。
文化部各司局、直属单位、原文化部直属高等艺术院校无需注册,使用系统分配的用户名和初始密码登录进行项目申报。
2、在线填写申请材料。在申报平台网站下载申请书(开题报告)模板,根据申请材料填写说明认真填写,确认无误后上传并在线提交至申报部门,同时将纸质申请书(开题报告)及相关附件一式三份(其中至少一份为原件)寄送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
文化部各司局、直属单位、原文化部直属高等艺术院校直接将电子、纸质材料提交、寄送至文化科技司。
(四)申报部门操作流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使用系统分配的用户名和初始密码登录申报平台网站,受理项目承担单位电子文档,对其上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对有关文件、数据认真核对、审查。同时将加盖公章的纸质材料寄送到文化部文化科技司。
(五)申报平台详细操作流程参见网站内操作手册。
(六)网上申报和纸质材料寄送截止时间为2012年2月29日。由于报送时间相对集中,请各单位做好组织工作,避免网络拥堵;纸质材料寄送以邮戳为准,过期不予受理。
通讯地址:北京朝阳门北大街10号 100020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科技处
联系方式:
1、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
联 系 人:赵一红
联系电话:(010)59881699
电子信箱:yihong5988@163.com
2、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 联 系 人:马鸣远
联系电话:(010)59881679
电子信箱:whbjkskjc@sohu.com
3、申报平台技术咨询:
联 系 人:邢波
联系电话:(010)59881182
电子信箱:xingbo@ccic.gov.cn
附件:2012年度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选题
二○一二年二月六日
附件:
2012年度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选题
题目1:云计算环境下智能化数字文化资源信息采集和资源整合及服务模式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文化信息资源多体系、多系统并存的局面,研究并选用国际上成熟、开放的资源共享协议,解决例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及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等文化工程中出现的信息孤岛问题、网络传输的瓶颈及设备设施的利用问题,协同建设跨地区、跨库、智能化的信息采集和资源整合平台,实现对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的全局管理、监测和统计,构建新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重点研究领域:
1.云计算对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带来的技术支撑,如何提出有效资源整合方案;
2、资源共享协议的研究和选用;
3、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及统一管理、运行模式研究模式;
4、信息采集和资源整合中的元数据定义、智能化设计;
5、云计算如何提高国家文化工程网络及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降低设备闲置率;
6、云计算、新媒体和移动终端技术的融合,如何促进构建新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服务模式。实施主体:
以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为主体,会同拥有文化信息资源的机构和在云计算应用方面有显著成效的专业研发机构承担该项目。
题目2: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文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
整合海量文化信息资源,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址等多媒体信息资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LBS)”技术,建设一个以移动互联网为传播载体的文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以更便捷、更迅速、更精确、跨区域的方式推送给目标受众,实现文化信息的精细化服务。重点研究领域:
1.充分运用“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LBS)”技术,有效提升文化信息地理位置定位的精确度;
2.建设一个以移动互联网为传播载体的文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3.通过移动互联网络为特定地理位置用户主动推送其附近的本地化文化信息;
4.为相关用户提供文化信息导航、互动性自助导游、UGC(用户自主内容上传)、即时评价及为海外用户提供多语种信息等延伸服务。实施主体:
以一个文化服务机构为主体,会同在地理导航系统开发与应用方面有显著成效的企业和专业研究机构承担该项目。
题目3:文化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 研究内容:
依据国内外唯一标识符系统和下一代互联网的最新发展,研究出一套符合我国文化资源信息建设需求的唯一标识符标准规范、体系架构和管理机制,研究该唯一标识符系统的分布式部署、运行方式、系统架构、以及与国内外其他主要信息资源的共享,确保该唯一标识符系统具有开放性、唯一性和永久性,确保该唯一标识符系统符合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并与国际主流技术直接接轨,设计并实现基于唯一标识符系统的示范应用系统,通过互联网为企事业和公众提供试用服务。重点研究领域:
1、唯一标识符体系国际国内现有标准的研究;
2、文化信息资源唯一标识符规范制定;
3、文化信息资源唯一标识符系统体系架构和系统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4、文化信息资源唯一标识符系统运行模式研究;
5、基于唯一标识符技术的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6、基于唯一标识符技术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展示。实施主体:
以一个专业研究机构为主体,会同在唯一标识符技术应用方面有显著成果的文化信息资源单位和企业承担该项目。
题目4:博物馆文物多维展示系统平台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我国博物馆文物的展示需求,调研文物的传统展示方式,分析社会受众的信息获取、接收习惯和接收效果,基于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信息特征,研究文物展示和信息传播过程中通路叠加与全息立体展示的关键技术。研发文物传播展示的空间媒体、影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和移动新媒体5通路叠加多维3D展示系统。重点研究领域:
1、调研文物的传统传播方式和展示手段。
2、分析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接收习惯和对复合信息的接收效果。
3、基于文物历史背景和研究成果,研究文物展示和信息传播过程中通路叠加与全息立体展示的关键技术。
4、研发文物传播展示的空间媒体、影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和移动新媒体5通路叠加多维3D展示系统。5、1至2类重点文物的多维3D展示系统应用示范。实施主体:新媒体创意技术单位与文物博物馆单位联合承担该项目。
题目5: 数字美术馆公共服务平台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
在分析数字美术馆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研究美术作品数字化关键技术,依托美术作品数字资源,构建综合性、可视化、交互性的互动展示及应用服务平台。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面向艺术家、专业人员和大众的美术作品服务(如美术作品展示、交流与研讨、修复支持等)、互动教育的模式与技术等。
重点研究领域:
1、交互与互动模式与技术,包括面向检索的美术作品的自动化工具,面向发布的美术作品及相关信息的聚合,互动模式与互动工作流生成器等。
2、创新平台服务模式,如基于虚拟现实的艺术家虚拟画廊、工作室;支持多媒体交互的网络社群;基于数字图像的美术作品损伤检测与修复技术等。
3、平台的通用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包括支持遗留
系统的集成、各种多媒体格式和多屏显示、美术作品不同的描述方案和元数据模型等。
4、数字美术馆公众服务平台总体解决方案及规范。实施主体:
以美术馆为主体,与现代信息技术部门联合承担该项目。
题目6:模块化主题演艺系统集成技术研发及典型应用 项目内容:
研发供主题剧场等演艺场所使用的舞台装备及关键技术模块,实现主题演艺系统(含:多功能舞台、多维背景,空中、水下等不同表演空间,虚拟现实、音响、灯光、总控台等集成)的构建,满足人们演出表演与娱乐体验的需求 重点研究领域:
1、以模块化为核心,采用基于多学科支撑的表演与娱乐体验技术,研发主题演艺系统;
2、进行相关集成与关键技术的研发,适应主题演艺空间构建、娱乐体验、安全保障等多业务的需求;实现多维背景,特种环境(多功能舞台、虚拟现实、空中、水下)、音响、灯光、总控等功能的集成化与模块化;
3、进行主题演艺领域装备的相关测试(含安全保障)与技术标准化研究;
4、在主体剧场或相关场所开展典型应用。
实施主体:
由舞台装备研发类企业牵头,联合相关单位共同承担。
题目7:舞台恒功率吊杆系统集成技术研发及典型应用 研究内容:
研发供演出场所使用的新型吊杆系统,实现吊杆的智能恒功率控制运行, 促进传统吊杆系统的更新换代。重点研究领域:
1、以恒功率控制为核心,采用基于智能的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研发舞台吊杆系统;
2、进行相关集成与关键技术的研发,适应节能、降噪、安全、维护及演出协同等多业务的需求,实现吊杆的智能恒功率控制运行与集散控制;
3、进行相关测试(含安全保障)研究;
4、在相关演出场所开展示范应用。实施主体:
由产学研用联合体共同承担。
题目8: 现代数码技术在传统织锦工艺流程中的开发应用 研究内容: 本项目是在保持中国传统织锦文化特征的前提下,利用现代数码技术对其工艺流程进行研发和改造。运用现代纺织
CAD软件,将传统织锦的纹样设计、意匠、对卡配色等技术融于其中,如卡色编排、意匠比、图像转换、经纬定值、工艺编排、模拟显示及终端管理等;利用TK212机械龙头和UB2960电子纹板开发研制传统织锦数码提花织机,代替传统织锦的手工织造过程,创新织锦工艺技术,提升传统织锦行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点研究领域:
1、研制织锦行业的CAD纹织设计系统;
2、研发取代手工挑花结本的电子提花系统;
3、用数控技术对传统织锦生产系统进行改造;
4、深化对中国织锦行业文化、工艺研究。实施主体:
以传统织锦研究所及生产企业为主体,会同在计算机开发应用方面有显著成效的高校和专业研究机构承担该项目。
题目9: 黑胎哥窑开片青瓷复烧工艺研究 研究内容:
对哥窑瓷器标本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各时期哥窑的胎釉特征、造型特征、制作工艺、烧成技术;借助理化测试等科技手段重点研究哥窑黑胎开片青瓷的胎与釉的配制成份、配比关系;科学描述哥窑黑胎开片青瓷的烧制工艺中胎釉的
膨胀系数、还原焰和还原程序定义。复烧仿古黑胎开片青瓷.重点研究领域:
1、黑胎哥窑开片青瓷的胎、釉配制成份研究。
2、黑胎哥窑开片青瓷的烧成工艺研究。
3、复烧仿古黑胎开片青瓷.4、黑胎哥窑开片青瓷的造型艺术和文化研究。实施主体:
以一家具有传统青瓷烧制能力的青瓷研究所为主体,会同有科学检测条件和实验设备的硅酸盐研究所承担该项目。
题目10:书画作品防伪认证有效性及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目标:
在研究书画作品防伪认证有效性及遴选防伪检测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研究验证防伪实验室能力验证关键技术,为认证认可和行业主管部门对实验室在书画作品防伪检测能力确认和现场考核奠定技术和服务基础。研究内容:
1、对书画作品“认证有效性”的内涵进行研究,对书画作品防伪认证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与指标参数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2、遴选适用于书画作品防伪检测的相关技术与方法,研究满足认证指标要求的实验室能力验证关键技术,实现规
范的防伪认证识别;
3、研究书画作品认证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及规范;
4、在相关检测实验室进行典型应用。预期成果:
1、提交《书画作品防伪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报告》;
2、提交《书画作品防伪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实施规范》行业标准申请稿;
3、提交《书画作品认证业务规程》行业标准申请稿;
4、提供典型应用案例。实施主体:
由具有书画作品认证技术研发基础和能力的单位牵头,联合认证认可相关单位承担该项目。
题目11:基于深度摄像机的3D游戏与动漫生成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
采用具有深度成像功能的多视点摄像机,对实时人脸表情的获取、人体运动跟踪、人体轮廓与背景的分割、人体姿态和面部表情重建等技术开展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实现低成本人体运动与面部表情同步捕捉系统,并应用于动漫游
戏的3D动画制作流程中,使得模型动画设计制作工作量降低70%。重点研究领域:
1、人体运动数据的实时获取,能够获取多人、360度全方位的运动姿态参数,用于兼容主流的制作软件。
2、人脸及面部表情的实时跟踪分析,包括对人脸的检测与跟踪、人脸特征(如眼睛、嘴唇)的分析。
3、三维动漫游戏模型实时驱动,支持个性化三维人脸实时渲染合成、模型肢体变形、模型脸部表情变形以及模型扩展部位变形。
4、三维场景重建,对实体背景进行全程连续、跨尺度、多视角的同步跟踪,并进行实体场景三维重建。
5、实现低成本的人体运动与面部表情同步捕捉系统,并实际应用于2~3款动漫游戏的制作。实施主体:
以在动漫游戏内容创作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数字文化企业为主体,联合在技术研发方面有优势的科研单位共同承担该项目。
题目12:手机微动漫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
研究面向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微型动漫制作、编辑、传播等关键技术。通过构建基于WEB、WAP的内
容支撑平台以及各种移动客户端组件发送、传播、获取和表现,实现以动画、漫画形式表现的大众文化信息在移动终端设备上的即时分享和充分互动。重点研究领域:
1.手机微动漫平台标准化问题。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漫承载体的格式标准。
2、手机微动漫平台的信息推送模型与效率。研究适用于微动漫平台的信息推送技术,以及大并发量情况下的数据处理技术。
3、手机动漫阅读终端适配技术问题。研究基于虚拟化技术实现终端设备的自动适配,平滑各类终端设备的差异,改进微动漫的表现效果。
4、手机微动漫阅读用户体验问题。研究充分发挥微动漫形式的丰富表现力和即时传播特性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实施主体:
以国内较具权威的动漫研发机构为主体,会同在动漫、移动通讯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有显著成效的机构共同承担该项目。
题目13:基于动漫技术的互动娱乐体验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
以动漫技术的互动娱乐体验系统及立体球幕动漫应用系统的研究为基础,提出构建基于动漫技术的互动娱乐体验
系统的文化主题公园路径和方法,搭建球幕立体投影效果的新型影视展示体验平台。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加强数字文化科技成果与文化、旅游休闲相关产业发展融合与应用,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重点研究领域:
1、互动娱乐相关动漫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2、数字文化互动体验内容及技术研发;
3、互动娱乐体验系统开发及载体建设;
4、立体球幕动漫应用系统软件研发;
5、立体球幕影片制作及播放系统技术研发与应用;实施主体:
以动漫技术相关龙头企业为主体,会同在文化主题公园建设、立体球幕相关影视公司承担该项目。
第二篇: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关于申报2010“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的通知(范文模版)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关于申报2010“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的通知
2010-06-04 14:5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各直属单位,本部各司局:
“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是文化部文化科技司2010年向国家财政申请立项的新增项目。其项目实施目的是增强文化建设中的科技自觉,更好地运用高新科技提升文化创新能力。为了做好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单位要依据《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管理办法》(暂行)(文教科发[2010]17号)和《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近期在文化部网站上公布)的相关规定及“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2010课题指南”和本通知的要求申报项目。
二、“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2010课题指南”分为自行拟定课题和设定课题两大部分。
自行拟定课题涉及5个大类、7个方面的内容,所列7个方面内容涵盖了2010文化科技研究的重点领域和范围,申请人可在相关的范围和方向内自行拟定题目申报。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负责向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申报本行政区域内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申请项目,文化部直属单位可直接向文化科技司申报。
四、申报项目均须按照《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申请书》(以下称申请书)的格式及填写说明填写申请书。
请将申请书、相关附件一式三份(其中一份为原件)和申请书电子版(刻录成光盘)寄送到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并将申请书电子版文件发送到电子信箱。申请书可从文化部网站上下载,网址:
联系人:文化部科技司科技处 赵一红
联系电话:(010)59881699
第三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根据国家科技部2006年1月17日印发的《关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计字[2006]23号)规定,国家科技部门十一五期间,科技计划项目主要有重大专项和五大基本计划项目。
(一)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2006━2020年,国家将按照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的原则,着力实施的14个重大科技专项。
(二)五大基本计划项目是指:
1、国家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基础研究计划是国家设立的以认识世界为驱动的自由探索性基础研究计划与以国家发展和安全战略需求驱动的导向性基础研究计划。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
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原称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3、863计划项目。又称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是解决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术问题,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统筹高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引领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计划项目。
4、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它是是继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之后,由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推出的又一重大国家科技计划。
5、政策引导类计划项目。国家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是国家科技部在对原有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进行调整归并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家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科技兴贸行动专项等。
第四篇: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通知
通科计 〔2012〕12号 通财工贸〔2012〕9号
关于组织申报2012市级
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各县(市)区科技局、财政局,市开发区经发局,市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一中心、三城市”、“实施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和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精神,坚持“支撑主导产业,引领新兴产业”,构建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业为依托、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区域科技创新条件和环境建设,加速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按照“十二五”科技计划体系,现将2012市级科技计划组织申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点
本市级科技计划将继续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和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以海洋工程、船舶及重装备、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节能、智能传感、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新服务业态为重点,在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提升科技公共服务能力、强化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等方面,组织实施一批重点和重大项目。
对科技孵化器、科技园区、科技创新联盟的重点项目及“312”产业人才项目给予优先立项,科技资金适当倾斜。
二、组织方式
1、“瞪羚企业”培育计划项目、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科技计划项目、农村科技创新及产业化项目、科技平台建设项目、科技服务业发展计划项目、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示范项目、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应用研究计划项目、知识产权专项计划项目和市产学研协同创新计划项目按本通知要求组织申报。
2、本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计划、行业知识产权预警研究项目中推进项目招标,产学研协同创新计划项目招标公告附后,其他招标项目和方案将另行发布。
3、重大科技创新专项采取处室推荐、集体讨论、跟踪考察、专家论证的方式组织项目。
4、南通市科技项目库(网址:www.xiexiebang.com)注册(已经完成有效注册的除外),以项目申报用户身份在线填写《科技项目综合信息表》以及所申报计划的项目申报书,必备附件和佐证材料同时上传。具体操作详见项目管理系统申报说明。
3、纸质申报材料统一为A4幅面,包括:《科技项目综合信息表》、《项目申报书》及相关附件和佐证材料。所有申报材料按目录顺序装订成册(纸质封面,平装;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项目一式3份,其他项目一份)。信息表和申报书需在申报系统中生成打印,并与申报系统提交内容一致。
通州区、崇川区、港闸区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属地化推荐的项目,科技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负责申报材料的前置审查,在申报书中共同签署审查推荐意见。其他单位的纸质申报材料由其主管部门或本单位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及单位盖章。
4、进一步强化各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请各科技项目管理部门对2012申报的项目,在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申报单位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的资信状况、有无应结未结项目、主要内容是否已立项、财务数据是否真实等方面进行严肃认真地审查,并形成意见。
5、纸质申报材料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汇总,统一报送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心。地址:南通市科技园1号楼一楼(南通市崇川路58号)。
六、申报时间
1、本科技计划项目采取分次组织,第一次4月15日前;第二次年底前(具体时间另行通知)。第一次项目2012年下半年下达,第二次项目2013年上半年下达。
2、网上申报上传时间:第一次申报3月15日至4月15日。纸质材料受理与网上申报同步进行,逾期不再受理。项目主管部门纸质申报材料汇总报送时间: 第一次,4月16日至19日;第二次,年底(时间另行通知)。逾期不再受理。
招标项目受理时间要求见相关招标公告。
七、其它申报注意事项 1、2012年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起始时间统一填写为2012年7月,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
2、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不收费。
3、以上事项为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共性要求,各专项计划申报要求见附件。
请各单位按照本通知要求,认真做好各类市级专项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组织工作,发现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1)综合业务咨询、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联系电话:85128885;
(2)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科技平台、科技服务业,联系电话:85128875(3)“瞪羚企业”培育,联系电话:85128881;(4)农村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应用研究、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示范,联系电话:85128891;
(5)产学研协同创新(招标)、国际科技合作,联系电话:85128886;
(6)知识产权专项,联系电话:85128868;
(7)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心,联系电话: 85128894。
附件: 1、2012市“瞪羚企业”培育计划项目指南 2、2012市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指南 3、2012市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科技项目指南 4、2012市农村科技创新及产业化项目指南 5、2012市科技平台建设项目指南 6、2012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计划项目指南 7、2012市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示范项目指南 8、2012市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指南 9、2012市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指南 10、2012市知识产权专项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11、2012年南通市产学研协同创新计划项目招标公告
二○一二年二月十六日
主题词:科技
计划
项目
通知
南通市科技局,南通市财政局 2012年2月16日印发 附件1:
2012市“瞪羚企业”培育计划
项目指南
一、支持重点
本计划重点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高科技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壮大一批能够支撑南通未来发展、具有领先优势的新兴产业。
1、重点领域
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作为科技扶持的重点方向。
2、支持对象
列入南通市“瞪羚企业”培育工程的培育企业。对实现“瞪羚企业”培育协议目标的企业择优补助。
二、申报条件
(一)科技项目
1、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高资信等级和相应项目资金筹措能力;
2、单位法定代表人综合素质高;项目技术负责人业务水平高,具备承担项目的能力和水平;项目第一负责人应为申报单位在职人员,具备申报项目领域的研发经历和实绩。
3、申报项目产品应为企业主产品或经项目实施成为企业 主产品,项目技术应形成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标准等自主知识产权。
4、项目完成时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瞪羚企业”实现目标补助
1、企业编制的发展规划科学、合理;
2、企业实现了2011“瞪羚企业”培育协议约定的目标。
三、申报材料
(一)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材料
1、南通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瞪羚企业”培育计划);
2、企业上一及最近一个月财务报表;查新报告。
3、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特殊行业(生产)许可证、专利证书、环评证书、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合作协议等。
(二)企业发展规划补助申报材料
1、“瞪羚企业”发展规划;
2、经审计的企业上一的财务报表;
3、能证明已实现规划目标的其他材料。附件2:
2012市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
科技项目指南
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江海英才计划的意见》及其实施办法明确的重点工作任务,引进和集聚海内外科技领军人才来通创业,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领军人才创业项目尽快实现产业化,推动南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一、支持重点
科技领军人才所实施的创业项目应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技术政策支持重点方向,属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我市新兴产业鼓励发展类产业,以及船舶装备、电子信息、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重点转型升级产业,项目目标产品的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有望形成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
二、申报条件
1.申报企业应为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在我市市区创办注册的科技型企业,其注册实收资本不少于100万元(不含技术入股)。
2.企业法人代表或主要参股人应是符合《南通市江海英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通办发[2010]9号)相关条件,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的创业人才(团队)或获省资 助的高层次创业人才(团队)以及人选国家“千人计划”的人才和院士领衔的创业团队,硕士及以上学位,一般应3年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历,曾在国内外大型企业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关键岗位取得过较突出的业绩或属于某一学科、技术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特殊优秀人才可适当放宽)。
3.创业项目依托的技术成果属于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目标产品或服务能够填补国内空白。
三、组织方式
已创办注册企业的项目,经所在地科技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提交市科技局;拟来通科技领军人才的创业项目可由本人直接通过网络提交材料。申报材料包括:
1、《创业计划书》、《项目申报书》一式三份;
2、相关资格、业绩、科研成果等证明材料复印件一份;
3、有效身份证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及科技领军人才与创业载体签订的合同复印件一份;
4、相关辅助证明材料,包括专利证书以及授权后缴纳年费发票复印件,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复印件和软件所属领域情况说明,成果鉴定证书、查新报告、检测报告及其他证明材料。
上述复印件需经所在地科技部门核实原件后加盖公章。附件3:
2012市生物技术和新医药
科技项目指南
着力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优势显著的创新药物,促进生物催化技术在化工、食品、医药、能源和环境等行业的应用,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和系列化,推动市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专项分为指令性项目和指导性项目。指令性项目市本级财政科技资金给予一定额度的扶持,指导性项目实施资金全额自筹。
一、支持重点
1、技术研发类项目 ⑴新医药
①现代中药。重点支持南通名特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基于南通名医名方的现代中药研制。
②海洋药物。海洋资源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海洋生物活性分子研究开发。
③生物技术药。防控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新型疫苗、小分子干扰核酸(siRNA)新药、干细胞治疗技术及产品等。
④化学新药。重大疾病防治新药开发;大品种药物的新剂型、新工艺和新用途开发;新型释药系统的研究开发。
⑤生物试剂。重大疾病的早期、快速、灵敏、低成本诊断试剂;用于新药研发和临床研究的关键生物试剂。⑥医用材料。面向组织和器官再造、神经修复等临床治疗需要的高技术医用生物材料。
⑦医疗器械。适于基层医疗单位使用的多功能、小型化、智能化数字诊疗仪器设备。
⑵生物技术
①生物基化工产品、发酵产品、酶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②沿海滩涂非粮能源生物产品、生物质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
③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研究与开发、动物新型疫苗研究与开发;
④生物源新兽药和新制剂研究与开发。
2、证书补助类项目
⑴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2/3期临床试验批件的项目。
⑵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证书的项目。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生产批文、并在南通本地域实施生产的项目。
3、产业化项目
符合技术研发类项目研究方向,获得国家生产许可的项目,列入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计划重点扶持。要求为形成生产能力,建设(或扩大建设)符合国家GMP认证的生产设施,在“十二五”期间形成亿元以上产出规模。
二、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是企业的,应具备医药或农药、兽药及相关产业的生产经营资质,产业化项目企业必须获得GMP认证。
2、医院、高校或科研院所应按有关规定具备相应的新药研究开发条件,或国家和省颁布的有关实验动物管理的各项条件。
3、申请证书补助类的项目,按照相关办法执行(另行下发)。
4、申报各类项目应附有关有效文件、批件复印件。
5、指令性项目申报单位须是在市区注册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指导性项目,申报单位可以是市区、各县(市)所属企业及相关单位。
6、鼓励企业与医院、高校或科研机构联合申报、合作开发。附件4:
2012市农村科技创新及产业化项目指南
重点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创新需求,在技术、装备、新品种选育、精深加工及其产业化等方面,进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快转化一批集成配套并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推进农业科技创业链和产业链的形成与延伸,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综合示范效率。
一、重点专项
1、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集成与示范。
研究目标: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园1个,规模面积500亩以上,集聚和展示国内外农业科技新成果。把园区建成资本、技术、设施高度密集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农业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和生态化发展,对周边地区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在全市范围内产生辐射效应。
研究内容:以市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实施基地,围绕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新模式,开展设施农业高效生产技术、工厂化种苗繁育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土壤环境生态修复、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的研究及集成示范。
2、设施蔬菜生态化发展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目标:建立2-3个设施蔬菜种植示范区,每个示范区规模面积200亩以上,示范应用8个以上优质蔬菜新品种、4 种以上高效种植茬口新模式、4个以上优质高产安全栽培新技术。全面提升以单产、质量、效益为标志的设施蔬菜产业水平,其产量、效益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5%以上,节省用工20%以上。
研究内容:设施蔬菜新品种的开发、引进、筛选和推广,高产优质高效设施栽培技术研究,高效种植茬口模式创新与示范,大棚设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大棚设施有关蔬菜品种生产连作障碍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渍化治理等。
二、高效农业关键技术专项
1、新品种选育与地方种质资源创新
研究目标: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品质、高抗逆性、高产或适合高效设施栽培或盐土种植的新品种,在我市以及其他生态适宜地区推广应用,为我市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及沿海开发提供品种支撑;选育出有我市地方特色的特种经济作物、畜禽、水产优良品种,形成配套高效种养技术规范;开展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动植物的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保护、综合评价与应用,重点支持资源分子评价技术并逐步建立南通地方种质资源库。
研究内容:
⑴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应用。围绕我市高效农业发展需求,利用已有农作物优良育种材料,开展基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培育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组合)并进行示范应用。
⑵设施蔬菜(瓜果)新品种引选及配套安全种植技术研究。围绕我市设施蔬菜(瓜果)产业发展需求,广泛搜集和引进优良 种质资源,选育能明显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可替代进口的优质高产抗逆设施专用新品种。
⑶地方特色动、植物种质资源的挖掘与创制研究。搜集我市传统地方特色动植物优异种质资源,开展育性、高品质、抗逆等基因的鉴定、评价和分离研究,发现和创制一批动植物新种质、育种新材料。
2、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针对当前生产中规模养殖与环境、疫病控防与效益相矛盾的现状,通过畜禽、水产品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研究,探索构建适合我市城郊发展的优质、高效、健康、生态养殖技术体系,形成规范。重点支持优质安全高效饲料等投入品的研制与创新、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及设施创制、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快速诊断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⑴畜禽、水产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围绕规模化养殖,开展优质安全高效饲料等投入品的研制、适度规模健康养殖技术以及环境控制等技术研究,集成适度规模健康养殖技术体系。
⑵动物疫病流行机制及防控技术研究。对重大动物疫病尤其是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病源、流行规律、快速诊断、综合防控技术等进行研究,构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技术体系。
⑶优质特色畜禽、水产新品种(系)或配套系引选。围绕城郊型规模养殖业发展,引进或培育适合市场消费习惯的优质畜禽、特色水产新品种(系)或配套系。重点支持具有南通地方特 色的名特优畜禽、水产新品种(配套系)选育。
⑷开展标准化鱼池建设新技术研究。开展成本低、操作性强、稳固的池塘护坡新工艺研究,提升设施档次,促进渔业现代化。
3、农业基础设施与多功能农业装备
研究目标:研究农业装备共性关键技术,研制农业装备与设施实用产品。
研究内容:
⑴农业装备数字化、自动化、可靠性设计、技术研究; ⑵农业装备关键技术与装置研制;
⑶农业装备与设施实用产品研发:包括农林作业动力装备的研制,农林作业装备(包括耕作、施肥、收获等)的研制,仿生智能作业机械研发,设施农业配套关键技术装备研发,生物质集储和加工利用技术装备研发,优势农产品产后处理关键技术装备研发。重点支持小型农林作业设备、设施农业配套关键技术装备和优势农产品产后处理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
4、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技术
研究目标:重点研发主要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精深及清洁生态型加工技术与设备,粮油产后减损及绿色储运技术与设施,鲜活农产品保鲜与物流配送及相应的冷链运输系统技术。
研究内容:粮油精深加工技术研发,蚕蛹、银杏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畜禽肉制品、禽蛋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四青”作物、蔬菜贮运保鲜技术研发、农产品产后减损及绿色贮运技术的 研发。重点支持:
⑴粮油产品等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研究。
⑵蚕蛹、银杏等特种产物的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研究。⑶畜禽肉制品、禽蛋制品精深加工。
⑷“四青“作物、蔬菜的贮运保鲜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
5、沿海特色农业
根据我市滩涂、沿海农业特色,重点开发耐盐碱植物新品种培育及其种植技术、滩涂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浅海养殖新品种及其新养殖模式研究与开发、水产病害防治技术。
⑴耐盐碱经济植物新品种引选及规模化种植技术研究。⑵海参、海水鱼等特色海洋水产品高效生态规模化繁、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
⑶条斑紫菜浅海养殖开发技术。
⑷新型海洋水产集约化养殖系统及配套技术。⑸滩涂经济贝类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的研发。⑹重大水生动物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三、申报要求
1、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计划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在市区注册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科研机构。产业化类项目必须以企业为主体申报,鼓励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或示范村共同申报。
2、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计划项目实施周期一般2 年(新品种选育项目不超过3年)。
3、将在上述各重点专项中选择符合 “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计划”扶持要求的项目,组织强农惠民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计划项目。
附件5: 2012市科技平台建设项目指南
着力围绕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进建设企业研发机构、提升发展创新平台等重点工作,创新管理,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推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专项资金主要支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建设过程中的科研仪器、设备购买,以及科技平台的运行补贴等。
一、项目类型:
1、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以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通过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具有基础性、开放性、专业化特点的面向产业的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面向社会事业的资源共享型公益科技服务平台,为全市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性支撑。主要面向产业集聚明显、要素集中突出的国家和省级园区、基地、创新型乡镇、现代农业科技园等,依托科技服务机构、高校院所以及行业协会,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和优势产业升级,开展研发设计、分析测试、试验验证等系列化的技术服务,新建5个左右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鼓励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和在通高校院所联合市内龙头企业共建平台。对市区已建并通过验收的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绩效考核,考核为优秀的给予运行补贴经费支持。县(市)申报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下达指导性计划。申报条件:申报单位应有较强创新服务的技术力量,拥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服务队伍,新增投资(不含转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研发服务场所独立集中,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2、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针对高技术产业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以应用基础、高技术研究为重点,开展创新性研究,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抢占技术制高点,聚集和培养重点领域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优先支持在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行业骨干企业共建的重点实验室;优先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合作,引进一流创新团队在我市组建的重点实验室。
申报条件:参建企业应为我市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对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具有重要带动作用,拥有较高水平的研发团队,企业上年销售收入不低于3亿元、R&D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参建高校院所需拥有该领域核心技术,有相应的发明专利,有高水平的领军人才,有多名企业骨干担任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实验室新增投资(不含转移资产)不低于500万元,研发场所独立集中,实验室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县(市)申报的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项目下达指导性计划。
3、企业研究院 围绕我市7大战略新兴产业和6大重点支柱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瞄准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研究的领域,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促进重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按照研发设施、人才队伍国内一流的标准,支持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的行业骨干企业,建设引领产业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具有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基础,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业绩突出,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重大研发平台(企业重大研发机构),切实提高产业持续创新能力。
申报条件:申报单位应为我市具有较大规模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院长及创新团队;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上R&D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新增投资(不含转移资产)不低于4000万元,研发场所独立集中,面积不少于4000平方米,财务上能做到独立核算。对条件基本成熟的新建重大研发机构,给予立项和经费支持;对产业方向明确,地方积极性高,基础条件还有待完善的拟建重大研发机构,经论证后,可先挂牌启动建设,建设期满经验收合格后,给予经费支持。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县(市)申报的企业研究院项目下达指导性计划。
4、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鼓励和支持大中型本土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上市后备企业)建设独立的企业研发机构,以提升工程化创新水平。产学研联合组建的优先支持。申报条件:(1)申报单位具有一定技术优势,承担过市级以上科技项目,发明专利不少于1件(或有5件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开发新产品一般不少于2项。(2)拥有一支与主导业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团队,其中高级职称或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不少于5人;建有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3)必须有相对集中的办公和研发场所和研发、工程化试验等设施条件,场所总面积一般不低于500平方米。(4)有稳定的研发经费投入(工程中心建立相对独立的会计核算体制,对研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上年R&D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5)在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基础上,持续不断地创造开发新产品、新成果、新技术,并进行工程化研究,为产业化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6)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完善的配套内部管理制度和开放运行机制,设有5人以上的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活动正常。
市级工程中心建设项目,原则上须经过(县)市、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
县(市)企业申报的项目下达指导性计划。
二、组织方式:
市直单位由主管部门审查推荐,其他单位一律由所在地科技局审查择优推荐。
附件6: 2012年南通市科技服务业发展
计划项目指南
贯彻落实《南通市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行动计划(2012~2014年)》以及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的意见》等文件中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要求,抓住现代服务业整体推进的机遇,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为主线,加快培育一批国内知名的科技服务品牌,加强对各类骨干科技服务机构的培育,扩大其在科技创新中的影响和作用,引导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创新,推动市区科技服务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跨越发展和集聚发展,使科技服务业成为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
支持对象为市区内专业从事科技服务的法人机构,从事业务主要包括提供研发服务外包、技术传播转移推广、科技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技资源服务以及新兴专业技术服务等。
一、支持重点
1、启动科技服务创新示范基地建设
在各类科技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择优支持建设重大科技服务创新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建设,鼓励科技服务机构(企业)进驻产业园,形成科技服务产业相对集中,创新服务能力强,规模效应明显的科技服务产业集聚区;鼓励联合省、市内外优质服务机构与服务资源,围绕行业共性科技服务需求,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建立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科技服务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化科技服务。
2、科技服务机构能力培育
重点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开展专业性和综合性科技服务,包括技术转移与推广、科技信息交流、技术咨询、科技金融、科技评估、科技人才培训等科技服务业务;强化科技咨询服务、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等科技中介机构能力建设,做大做强机构体量;鼓励科技服务机构构建区域性、专业性科技服务联盟;鼓励吸引外地科技服务机构向南通转移;引导培育骨干科技服务型企业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研究规范化、标准化的科技服务模式及标准,探索市场化、规模化发展的科技服务模式。
3、新兴专业技术服务引导
主要支持市区专业从事物联网、云计算、工业设计、IC设计、创意设计等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培育发展南通科技服务业新的业态和领域。
二、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应是市区专业从事科技服务的法人机构和企业,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且比较稳定的科技服务和管理人员队伍;
2、有明确的服务内容和业务拓展目标,科学、可行的实 施方案,高效完善的内部运行管理机制;
3、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和从事相关科技服务的良好业绩,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以往承担市科技计划无不良信用记录;
4、申报单位自筹经费与申请市经费比例不低于2:1;
5、申请专业化技术服务项目还应具备:有与服务相关联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或设备,有一定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或集成创新,服务对象明确,能够形成产业规模和服务品牌。
三、组织方式
市直单位由主管部门审查推荐,其他单位一律由所在地科技局审查择优推荐。
附件7: 2012市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示范
项目指南
围绕南通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社会事业重大工程、公共安全、生命健康及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以应用为导向,以集成创新为重点,组织实施科技惠民项目。
一、民生科技示范工程
1、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与示范。
围绕城市饮用水安全,重点开展长江感应潮河水源可靠性研究,沿江水闸引排控制技术研究,沿江提水工程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河流水质风险控制技术研究;城乡饮用水处理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重金属污染防治和控制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
2、“科技社区”建设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围绕创新型社会管理建设需要,以社区为载体,针对智慧生活、平安生活、低碳生活,集中推进一批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示范和公共事业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扶持建设“新知识普及、新技术示范、新产品应用”的三新“科技社区”,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社区居民。
3、“畅通、高效、安全、绿色”交通关键技术与示范。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引进并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应用技术研究;新老基础设施有效养护的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现代运输组织、物联网等 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智能交通、公众出行服务、公路监测、安全监管、应急指挥、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研究。
4、城市生物质垃圾能源化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开发适合我市秸秆能源利用、有机垃圾处理及能源化、工业有机废渣与废水处理及能源化、生物质液体燃料关键技术。
5、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与示范。
开展绿色建筑集成技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能效测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以建筑工业化为目标的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二、民生领域关键技术研究
1、公共安全。围绕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科技需求,开展: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社会治安打防管控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气象、火灾、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防御及应急技术应用研究。
2、公众健康。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开展相关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为我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慢性疾病社区综合干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老年性疾病诊断与干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残疾人及病后功能康复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恶性肿瘤及传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预防、诊断、综合治疗技术研究;
适合我市城镇社区特点的常见病社区预防与控制适宜技术规范、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研究。
三、申报要求
1、申报指令性社会发展计划(市本级财政资金扶持)项目的单位须是在市区注册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科研机构。各县(市)组织所属单位申报指导性社会发展计划(自筹资金)项目。项目必须有明确的应用示范地或技术应用单位,项目第一负责人须是在职人员,并确保在法定退休年龄前能完成项目任务。
2、“公众健康”以医院为单位,组织研发团队申报。南通市医疗卫生领域科研重点建设专科各限推荐不超过5项,除此之外,南通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各限推荐8项,南通市卫生局系统限推荐15项。
3、上述“民生科技示范工程”中选择符合“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计划”扶持要求项目,组织惠及民生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计划项目。
4、上述“科技社区”建设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申报,必须由街道办事处联合科研机构或企业共同申报,实施期不超过2年,经验收合格后予以授牌。
5、申报指导性计划的项目,请在计划设计书的“计划类别”栏填写“社会发展指导计划”;同意转指导性计划的项目,请在计划设计书的“计划类别”栏填写“同意转指导性计划”,推荐部门在汇总表中备注“转指导性”。
附件8:
2012市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指南
根据南通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将围绕我市新兴产业高端发展的技术创新需求,立足我市对外合作的重点国家和地区,深化国际产学研合作和跨国技术转移,推动建设产业创新国际合作联盟,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国际化进程。现将本计划项目组织申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点及组织方式
1、国际技术转移及引进项目。支持市区企业为引进世界领先技术成果而开展的合作项目。重点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领域产业创新国际合作,优先支持产业联盟凝聚海外优势科研力量,开展重大技术创新合作研发项目。支持对接海外创新资源,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而开展的国际产学研合作和跨国技术转移。
主要面向欧美发达国家及以色列、新加坡、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与我市合作关系密切、创新能力强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全球著名跨国公司,重点在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支持我市企业联合境外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开展合作研发。
2、与外资研发机构合作项目。支持市区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与全球跨国公司在江苏设立的外资研发机构进行合作研发。
3、企业“走出去”研发项目。支持市区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以收购、并购或直接投资等方式设立研发机构,利用境外人才、科研条件和环境等研发资源在境外开展研发活动。
二、申报要求
1、优先支持已经列入市“十二五”科技创新规划纲要、支撑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引领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符合省、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支持领域的合作项目。不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的一般性国际学术交流、人员互访及讲学讲座等活动。
中外合作双方必须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交流实践,并就合作项目已签署合作协议或意向。
2、各项目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本通知所规定的项目支持重点和组织要求,做好项目筛选和审核推荐工作,在申报资料完整性与真实性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关。
三、申报材料
除按要求报送项目信息表、申报书等共性材料以外。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必须提供有效的科技合作协议书复印件及中文版(单位盖章确认),外方情况的相关资料。企业“走出去”研发项目必须提供境外所办机构的合法有效的文件复印件及中文版(单位盖章确认),所聘境外主要科研人员佐证材料。以及与合作项目相关的其他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佐证材料。
附件9:
2012市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指南
以提升我市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重点加强新兴产业的原创突破和跟踪发展前沿,以科技创新引领和驱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一、申报指南
1、电子信息
面向物联网应用的人机交互技术研究,云计算技术及其软件开发应用系统技术研究,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技术研究,智能信号处理与传输技术研究,数据保护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信息科学与材料、生命、化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
2、新材料
功能性纤维与高性能纤维特性机理及制备关键技术的研究,环境友好型新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材料的表征、评价、失效机理与寿命预测研究,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的重大应用技术研究。
3、新能源
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研究,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和能源产出率的技术研究,新一代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技术研究。
4、装备制造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技术研究,微机械系统设计与制造的
应用技术研究,新型船舶及其配套设备部件系统研究,复杂零部件加工制造技术研究,复杂系统协调控制。
5、资源与环境保护
土壤质量调控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水资源保护、水环境质量改善与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技术研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6、海洋
海岸带生态环境变化机制及生态重建技术研究,海洋生物现代养殖模式,海洋产物应用;海洋防腐、防污、防滑机理、方法及材料,船舶焊接、切割及其质量检测自动化装置,船舶设备监控及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等研究。
7、生物技术和新医药
地方重要农作物分子育种技术研究,主要畜禽疫病防治及遗传性状改良研究,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的研究,微生物筛选、功能基因研究,新型生物农药基础研究,微生物肥料,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海洋药物与生物活性分子的研究与开发,南通传统中(成)药防治重大疾病机理、疗效评价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基因工程药物与新型疫苗的构建和表达,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衍生物的发现和作用机理研究。
8、人口与健康
地方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环境有害
物质对健康影响及与常见病关系的研究,再生医学相关生物材料的研究,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基因诊断治疗学应用技术研究。
9、其他
属于《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键技术方向,以加强产业技术创新、突破核心技术、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开展的具有明确产业化应用前景、研究基础好、创新性强的其他应用基础研究(工业)项目。
二、申报要求
1、面向本市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市区相关研发平台。鼓励优秀团队与本地企业联合申报。
2、限额申报,各单位应择优组织推荐申报。南通大学推荐申报数不得超过70项。其它单位推荐申报不得超过10项。
3、有在研市级科技项目的一般不得申报本项目,同一项目负责人限报1个项目,参与他人项目不得超过1项。注重培育青年研究人员,每个团队中35岁以下、博士学位人员不少于30%。
附件10:
2012年南通市知识产权专项计划项目
申报指南
一、支持重点
本支持重点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一)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项目,重点开展知识产权预警研究。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选择若干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建立专利预警机制,形成具有前瞻性、预防性的专利信息采集、分析、判断、加工、运用的工作体系,保障行业和企业健康、安全发展。
1、行业知识产权预警研究。围绕行业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开展专利预警研究,建立符合行业建设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信息库。发布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发展态势报告,促进知识产权系统集成、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防止和应对可能发生的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知识产权纠纷、争端和突发事件。
行业知识产权预警研究项目,拟在征集行业需求信息的基础上,采用招标的形式组织实施,招标办法另行发布。
2、企业知识产权预警研究。围绕企业现有主导产品和技术进行专利预警研究,与国内外专利技术进行分析对比,把握市场发展和竞争对手的脉搏,找准发展方向,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依据。同时对企业新上项目进行专利技术分析,避免重复
研究和重复投入。
(二)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包括专利代理能力建设资助项目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等。
1、专利代理能力建设资助项目。鼓励各区培育和引进专利代理机构,重点资助新建代理机构或新建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专利代理分支机构的开办建设费用,支持专利代理机构培养和引进专利代理人经费开支。
2、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项目。主要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开展专利技术成果的增值开发和转移服务,提升我市知识产权的应用服务能力。
二、申报条件
1、行业知识产权预警研究项目,拟采用招标的形式组织实施,招标办法另行发布。
2、企业知识产权预警研究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市区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或“瞪羚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或知识产权“贯标”合格企业,每个区推荐上报数不超过3个。
3、专利代理能力建设资助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在市区内注册,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从事专利代理服务活动的机构或引进的有资质的专利代理分支机构。
专利代理人培养或引进补助项目的资助对象为专利代理机构或专利分支机构新引进或培养的专利代理人,从事专利代理工作,且工作聘用合同期限达3年以上。
4、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项目的申报单位必须是市区注册,从事专利技术成果转让交易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三、其他事项
1、专利资助和奖励项目(主要包括:专利授权资助,专利示范企业资助,专利代理机构补助,奖励经费资助等)。将按照《南通市专利资助奖励办法(试行)》的规定,另行发文组织实施。
2、专利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项目可根据项目特点,对照本指南所列“2012‘瞪羚企业’培育计划项目指南”、“2012市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科技项目指南”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和《南通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申报。
附件11:
2012年南通市产学研协同创新计划项目
招标公告
为加大技术创新组织力度,集聚和开放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我市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促进公开、公平、公正竞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南通市科技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对有关领域科技项目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招标。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研究机构)等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
一、设立目的
本计划旨在通过紧密产学研合作,促进我市企业积极利用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资源,促进技术转移和联合研发,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鼓励企业提前介入高端科技成果的研发。鼓励有眼光的企业家搜寻一些科研幼苗或实验室的胚胎,通过政策引导,支持企业为主体和高校、科研单位共同研发,为我市培育新兴产业储备一批高端科技成果。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使我市企
业掌握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2、集聚一批行业领军人才来通创新创业,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的技术升级,吸引一批最新成果来通实现产业化。
3、培育孵化一批国家、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通过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孵化一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和转型升级要求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在南通产业化,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二、招标要求及项目类型
投标项目必须具有显著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特征。一是企业必须有紧密联系的技术依托单位,并与之签订针对产品的明确的产学研合作协议或产品(技术)开发协议;
二是企业必须有合作开发项目的经济技术实力和相应的人财物支撑;
三是合作方必须提供研发团队成员的情况及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地位;
四是合作方的技术必须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能提供与项目直接关联的专利、产品标准、相关论文、检测报告、科技成果鉴定证书、获奖证书等佐证材料;
五是项目研发水平处于国内领先,能够带动产业整体技术攀升和突破。
本计划根据资助金额大小分产学研协同创新前瞻性研究项目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化项目两种类型。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前瞻性研究项目。指本市企业实质
性(投入人力、财力、产生阶段性成果)参与高校、科研单位原创性科技项目的前期研发,共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明确协同创新的科技成果在南通产业化。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化项目。指通过技术转移或联合开发的协同创新成果在我市实施产业化,产品已通过中试(已有样品或样机),形成一定经济效益。
三、招标领域
符合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包括:海洋工程、船舶、先进制造及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纺织轻工等。
四、投标人条件
1、凡在南通市通州区、崇川区、港闸区和开发区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2012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条件的企业均可投标。
2、投标人应以一个单位为主体参加投标。投标主体单位若需要其他单位协作完成项目时,应与协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在项目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协作单位作为参标单位参加投标。
3、投标人企业方应资信良好、能够提供必要的配套资金,有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完成的研究力量,并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要求,且以往承担的国家、省科技项目无不良信用记录。
五、评标方式
1、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由市科技局组织对投标项目进行
形式审查。
2、根据评标细则要求,由市科技局组织相关行业专家进行专业评审。
3、现场考察与答辩。根据专业评审结果,对拟中标项目进行现场考察与答辩。现场考察与答辩时除投标企业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外,技术依托单位的研发团队必须参加。
六、招标说明
1、产学研协同创新计划中标项目市财政无偿资助部分科技经费,中标的单位与市科技局签订南通市科技项目合同后,由市财政局拨付科技经费。
2、项目进度与考核指标。①项目执行期一般为2年;②技术指标:项目产品技术性能指标、样品(样机)、中试线、专利、论文、标准等;③经济指标:项目产品的经济效益以及形成的生产线及其规模等(仅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化项目)。
3、招标工作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开始,欲投标单位须到市科技项目管理中心领取《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领取时间为3月5日起到3月16日止的工作日,上午9:00至12:00,下午13:30至17:00止,地点在南通科技园1号楼一楼南通市科技项目管理中心(南通市崇川路58号),邮编:226019。
4、投标地点:投标人应将投标文件密封送达南通市科技项目管理中心。接受投标文件的截止日期为4月16日下午17:00,其后所送达的投标文件恕不接受。
5、开标时间为投标截止后3天内开标(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各投标人代表应按规定参加开标。
开标时间如有变化,招标人将以书面形式通知投标人。联系人及咨询电话 科技成果处联系人:
李 峰 电话:0513-85128886 项目管理中心联系人:
朱季平、刘 华 电话:0513-85128894
第五篇:2011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通知
关于2011年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
各学院、单位:
云南省科技厅已发布了2011年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请各单位按照申报指南的要求,围绕申报指南中各计划的重点资助领域、方向,认真组织好2011年省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现将项目申报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省科技计划项目随时申报、随时受理。省科技计划项目均需通过“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网络申报系统”进行网上申报,需申报项目的老师请与科技处联系。
二、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实行备案核准制,具体要求另行通知。附: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2011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联系人:李武福(5031307)
科技处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2011年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大] [中] [小]
云科计发〔2011〕2号
各有关单位:
2011年,省科技计划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委会精神,围绕《云南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工作部署,以加快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为中心,以支撑全省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省“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认真总结分析“十一五”省科技计划实施绩效的基础上,我厅对省科技计划体系进行了优化完善。“十二五”省科技计划体系由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创新强省计划、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对外科技合作计划和科技富民强县计划等9个科技计划组成。现将2011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印发给你们,请各有关单位根据申报指南,认真组织好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
一、重大科技专项
以培育和发展云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以高新技术重大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为主要任务,以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创新为核心,深化产学研结合,实现技术链支撑产业链,加快培育和发展云南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二五”期间将启动实施生物专项、新能源专项、高端装备制造专项、新能源汽车专项和新材料专项等5个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申报要求另行通知。
二、科技创新强省计划
以加快培育发展云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促进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为目标,以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组织实施市场前景好、经济附加值高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
(一)工业部分 1.选题重点
2011年,重点围绕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产业化创新基地建设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选题,突出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强化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我省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1)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创新基地
铜、锡、铅、锌、铝等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资源高效利用产业化示范。(2)磷化工、煤化工产业化创新基地 磷化工、煤化工资源高效利用产业化示范。(3)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创新基地
机床、交通、电力、烟草、矿冶、化工等行业关键技术应用产业化。(4)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工程
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煤炭、电力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成果应用示范。
2.申报要求
——项目必须具备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技术先进、成熟度和可靠性高,项目示范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突出。
——项目申报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产学研结合,优先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申报的项目。主体申报企业上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项目自筹经费落实,与申请省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5∶1以上。省科技厅原则上以贷款贴息方式资助项目,贴息额度为一年期贷款利息,最高
贴息额度不超过500万元。申请贷款贴息的项目须落实银行贷款(有正式贷款合同),自筹资金落实到位,贷款性质为项目固定资产贷款。
(二)农业部分 1.选题重点
围绕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产业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主要内容:
——农业新品种(系)产业化示范; ——种子种苗高效快繁技术产业化示范; ——高密度设施健康养殖技术产业化示范; ——特色林果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产业化示范; ——林下资源开发产业化示范; ——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产业化示范;
——农产品保鲜贮藏与冷链物流技术产业化示范; ——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产业化示范;
——现代农业药物(含农药与生长调节剂、肥料、兽药、疫苗、农膜等)产业化示范。
2.申报要求
——项目必须具备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示范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突出。
——申报项目所解决的重大关键问题、预期目标、考核指标、预期提交的成果(自主知识产权)及预期市场(应用)前景和竞争力清晰。
——项目申报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产学研结合。提供责、权、利明晰的合作协议。企业上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
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项目自筹经费、银行贷款落实,与申请省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5∶1以上。优先支持申请贷款贴息的项目,贴息额度为一年期贷款利息,最高贴息额度不超过500万元。申请贷款贴息的项目须落实银行贷款(有正式贷款合同),自筹资金落实到位,贷款性质为项目固定资产贷款。
——项目负责人系直接领导或从事项目研究开发的骨干成员,组织协调能力强。
——申请单位从事与申请项目相关的行业、领域,人才、设施、设备等条件能满足项目实施需要。
三、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
以提升云南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围绕云南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开发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较高、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
(一)工业部分 1.选题重点
——先进制造:精密数控机床,电力装备,铁路养护设备,自动化物流系统,大型矿冶、轻化工成套设备,烟草机械设备,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新型农用机械和设备。
——光电子:OLED显示器,红外探测、微光夜视关键元器件及系统。——新材料: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贵金属、非金属材料。——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设备及产品。
——电子信息:金融电子设备,电子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智能交通设备,传感器及关键部件,信息识别设备。
——化工:精细磷化工、煤化工产品。
——节能减排: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减排设备及材料,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成套设备,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新型家用电器产品。2.申报要求
——新产品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以企业为项目申报主体,鼓励产学研结合。申报企业应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研究开发能力,成长性好,上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省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3∶1以上,省科技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二)农业部分 1.选题重点
——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含主要杂粮)新品种选育; ——特色经济林果、园林植物、生物燃料植物新品种选育;
——现代农业药物(含农药与生长调节剂、肥料、兽药、疫苗、农膜等)新产品研发;
——地方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新产品研发。2.申报要求
——新产品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能够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驰名商标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国家绿色或有机食品认证且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质农产品予以优先支持。
——申报项目所解决的重大关键问题、预期目标、考核指标、预期提交 的成果(自主知识产权)及预期市场(应用)前景和竞争力明晰。
——以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项目,应该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申报的项目,须以企业为成果转化主体,提供责、权、利明晰的合作协议。企业应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研究开发能力,成长性好,上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项目自筹经费落实。自筹经费与申请省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3∶1以上。以高校、院所为主申报的新品种选育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1:1以上,自筹经费原则上由合作企业承担。省科技经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对企业自主立项实施,未获得过政府财政经费扶持,开发成功符合省支持条件的重点新产品,可按照省科技厅有关规定申请后补助支持。
(三)社会发展部分 1.选题重点
——针对重大疾病、常见多发病和地方病等预防、治疗、康复,开展中药、天然药物1—6类新药,化学药品1—3类新药,治疗用生物制品1—12类新药,预防用生物制品1—10类新药的临床前预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研究;优先支持与缓释、控释、靶向给药等创新型药物制剂相结合的新药研发。
——具有云南特色、资源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主要原料的国产保健食品、特殊用途化妆品研发。
——国家Ⅲ类医疗器械临床前、临床试验研究。
——医疗、节育、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资源循环利用、公共安全(包括防灾减灾、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等)、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以及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事业、文物保护事业等社会发展领域重点新产品、新设备研发。
2.申报要求
——重点新产品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权属明确,获得相关职能部门认定、批准或许可;
——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申报项目,产学研结合。申报企业应具有研究开发能力,成长性好,上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省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3∶1以上,且自筹经费落实。
——由具有法人资格和研究开发能力的事业单位为主体申报的项目,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省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1∶1以上(有企业参与并出资3:1以上的项目,优先获得支持),且自筹经费落实。
——新药研发项目按照《云南省科技厅关于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社会发展部分)新药研发项目申报受理的管理暂行规定》(云科社发〔2008〕7号)申报。
——保健食品、特殊用途化妆品研发项目按照《云南省科技厅关于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社会发展部分)保健食品、特殊用途化妆品研发项目后补助实施办法(暂行)》(云科社发〔2011〕1号)申报。
四、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以显著提升基础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围绕云南优势学科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开展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为提高云南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方法、技术源泉和人才储备。
(一)选题重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项目(简称NSFC—云南联合基金)
NSFC—云南联合基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设立,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组成部分,由国家基金委负责项目申报。2011年NSFC
—云南联合基金项目按《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要求进行选题,并向国家基金委申报(详见网址http://)。
云南省境内单位申报联合基金项目,已通过专家通讯评审并进入学科专家会议答辩,但未能立项的,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2.重点项目
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兼顾我省特色优势学科发展中的重大创新研究。
重点支持方向为:生物疫苗、特色天然药物、生物育种、花卉新品种培育、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十二五”省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中涉及的以应用为导向的创新性研究;人口与健康(医学、药学)、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新材料、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资源与环境等4大领域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研究。
3.面上项目
重点资助能够形成新的知识增长点,培育特色优势学科,培养和聚集中青年科技人员的创新研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基础研究。
重点支持的学科领域为:在农业、资源与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与矿冶、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基础学科、管理学科等8个领域内进行自主选题申报,积极推动各学科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
(二)申报要求 1.重点项目申报要求
——项目申请人须是云南省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在职科研人员,不受理个人申请项目。
——项目申请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必须主持过国家级科技项目;年龄距法定退休年龄不小于5岁。
——承担在研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以及基础性(公益性)工作专项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或重点项目、承担在研省级重点项目的负责人,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
——依托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的项目优先支持。
——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在1:2以上。2.面上项目申报要求
面上项目实行备案核准制,申报要求另行通知。
五、科技创新人才计划
以增强科技人才储备,提升云南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引进和培养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在各自学科和技术领域内起骨干核心作用、对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重点产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
(一)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 1.遴选名额
2011年省高端科技人才计划遴选10名左右,其中全职或正式调入7名左右,柔性引进3名左右。
2.遴选的重点领域
生物、有色金属深加工、化工、光电子、现代物流、现代农业、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人口与健康等领域。
3.申报要求和受理时间另行通知。
(二)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1.遴选名额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计划选拔40名左右,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计划选拔60名左右。
2.遴选的重点领域
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主要围绕各单位重点学科、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各单位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建设遴选。
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的选拔,重点围绕我省急需的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化工、现代物流、现代农业、节能环保、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产业发展的领域。
3.申报要求和受理时间另行通知。
(三)云南省创新团队 1.遴选名额
2011年省创新团队计划选拔10个左右。2.遴选的重点领域
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化工、现代物流、现代农业、节能环保、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人口与健康等领域。
3.申报要求和受理时间另行通知。
(四)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团队)1.遴选重点
支持国外、省外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团队)带技术(成果)、带项目或带资金来云南创办或联合创办企业,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省科技厅对科技创业人才(团队)实施的项目给予创业资金补助。科技创业人才(团队)所带技术(成果)项目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符合云南省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预期经济效益,项目实施1~2年实现量产,投产3年后年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与云南相关单位或个人联合创办科技型
企业的,科技创业人才(团队)在联合创办企业中的股权比例应不低于10%。
2.申报要求
——凡有志带技术、带项目或带资金到云南创办或联合创办企业的国外、省外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团队)均可申报云南省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团队)认定和创业项目补助,省科技厅对科技创业人才(团队)实施的创业项目经组织评估后给予相应的创业资金补助,补助额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最近二年内在云南成功实现创业的符合上述遴选条件的科技创业项目也可申请云南省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团队)认定及创业项目补助。鼓励各州(市)科技局联合当地招商部门或高新区、经开区、工业园区管理部门向省科技厅推荐申报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团队)认定和创业项目补助。
——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团队)认定实施办法和创业补助项目具体申报要求另行通知。
六、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
以提升云南重点产业、优势学科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目标,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以及地方科技服务能力、科研院所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一)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 1.选题范围
围绕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有色冶金及新材料、磷化工及煤化工、新能源、生物产业等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及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建设认定5个左右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
2.申报要求另行通知。
(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1.选题重点
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以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深化产学研结合,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并具备相应创新条件的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优化布局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2011年,按照《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建设认定2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除符合《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暂行办法》规定条件外,还需满足以下条件:
(1)以企业为主体申报认定的,必须是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盈利企业,企业主导技术(产品)在省内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所申报的补助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
(2)以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为主体申报认定的,必须具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主导技术(产品)在省内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与省内相关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合作企业应当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盈利企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所申报的补助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1.选题重点
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支持我省为重点产业、科技型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的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以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为重点,在技术(设备)共享或协作、文献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创业服务、企业孵化等方面强化服务功能建设,促进一批服务能力较强的公共技术服务机构的形成。
2.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
——申报主体为企业的,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申报主体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其它公共服务机构的,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优先支持产学研联合共建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四)地方科技服务能力建设 1.选题重点
支持州(市)、县(市、区)提升科技管理、科技服务能力。2011年以州(市)、县(市、区)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强化提升科技管理部门为地方经济、科技型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必须是州(市)科技局。
——项目申报与地方党委、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挂钩;与地方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挂钩;与地方科技局科技管理工作业绩挂钩。
(五)创新型企业培育
围绕我省支柱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遴选30户左右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培育形成一批技术创新体系健全、持续创新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及示范性、带动性较强的创新型企业。具体申报程序和要求另行通知。
(六)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
对纳入“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培育计划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据企业的上市工作进展情况,分阶段给予企业相应的上市培育资金补助。
七、社会发展科技计划
以促进我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全社会科学素质的提升为目标,以
民生科技为重点,围绕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势,研究解决云南社会事业发展各相关领域中的共性关键科技问题,提高民生科技水平。
(一)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建设 1.选题重点
——以建设国家重要中药材原料基地为目标,以继续推进云药之乡建设、重要药材品种规范化、规模化种植为重点,对云药之乡主要药材品种进行品质检测,开展重要药材品种引种驯化、良种筛选繁育、GAP规范化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片加工、中药提取先进技术,药材质量控制与提升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
——以促进云南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为目标,开展民族医药资源搜集、整理和评价,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创新,提高健康科学和健康服务水平的研究与示范。
——以提高中药生产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开展中药、民族药提质增效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与示范。
——涉及中药、民族药研究开发的其他重大科技项目。2.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或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力量和相关条件。
——申报项目需明确所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需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可获取的专利、标准、认证、商标、植物新品种认定登记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通过应用示范预期可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等。
——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项目。企业上销售收入原则上达1000万元以上(中药材种植养殖企业达5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事业单位申报的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在1∶1以上,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项目比例在3∶1以上。
(二)社会事业 1.选题重点
——提升重大疾病、常见多发病预防、检测、筛查、诊断、治疗和综合控制水平,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等,发挥显著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及应用;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化研究及应用;适宜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技术、仪器、设备、试剂开发。
——涉及禁毒防艾的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有关果蔬、肉蛋、食用油、食用菌、奶制品等食品安全的简便、快速、高效检测技术、方法研究开发。
——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区水环境监测、预测、预警及综合治理,典型生态脆弱退化区域保护、修复或重建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集成与应用示范。
——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农村及小城镇先进、高效、适用的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废弃物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循环利用目标及建立多种类型的科技示范工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扩大现有水和矿产资源储量的高效勘探、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以提升人居环境和质量为目标的城市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涉及旅游产业、防灾减灾、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文化产业、体育事业、文物保护等社会发展领域的关键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及
应用示范。
2.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或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力量和相关条件。
——申报项目需明确所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需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可获取的专利、标准、认证、植物新品种认定登记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通过应用示范预期可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等。
——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项目。企业上销售收入原则上达10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事业单位申报的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在1∶1以上,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项目比例在3∶1以上。
(三)农业公益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1.选题重点
重点围绕农业公益性、共性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及工程化示范,主要开展:
——农产品安全及质量控制、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大农业、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大畜禽流行疫病预防与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 ——农产品清洁生产及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工程。2.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或企业,具有一定的研发力量和相关条件,具备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
——以事业单位为主申报的项目,应与相关产业部门职能、配套工程等结合;以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项目,应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研究开发能力,并由高校、院所作为技术合作单位。提供责、权、利明晰的合作协议。企业上年销售收入原则上达10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项目自筹经费落实。以事业单位为主申报的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1∶1以上;以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在3∶1以上。
——项目负责人系直接领导或从事项目研究开发的骨干成员,组织协调能力强。
(四)科学普及
2011年,科普工作重点支持重大科普活动、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能力提升(重点打造3-5家省级精品科普教育基地)、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主要指少数民族和沿边地区)科普工作。
申报省级精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项目,申报单位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组织机构建全,科普功能突出,科普工作成效十分突出,且有明确的项目建设内容,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的比例在3:1以上;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科普工作项目各州(市)限推荐1个项目。各地申报项目必须由州(市)科技局推荐。
(五)科研院所技术开发 1.选题重点
各转制科研院所围绕云南省相关行业以及院所确定的“十二五”科技规划和发展目标进行申报,项目分为研究开发及成果转化和科研条件建设两类。具体要求如下:
——研究开发及成果产业化项目。围绕全省相关行业重点发展产业和技术需求,结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发挥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优势,针对相关产业及行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开发及成果产业化示范,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加快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技术转移。
——科研条件建设项目。结合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的研发平台建设,围绕科研院所发展方向、技术升级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确定条件建设项目。重点支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公共科技支撑和服务的能力建设。
2.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为云南省属转制科研院所(含技术开发所)。研究开发项目申报原则上要求与有技术需求且具备相应经济实力的企业相结合,合作企业可以是转制科研院所创办的能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企业,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科研条件建设项目应以转制科研院所内设的研究和技术服务功能室(站)所需提升改善的手段和条件为主,提出相关条件建设内容。研究开发与成果产业化项目经费由科研院所自筹经费、合作企业配套投入与申请资助的研发经费三部分组成,其比例不低于1:3:1,其中合作企业是科研院所自身创办的,其比例不低于1:1;科研条件建设项目的经费为科研院所自筹经费和申请资助的经费组成,其比例不低于1:1。
八、对外科技合作计划
以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合作为目标,以云南重点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为关注重点,开展与国外和省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科技合作,组织重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引进先进、成熟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开展孵化和产业化示范;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和环印度洋周边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技术转移和产品输出。
(一)国际科技合作
抓住科技全球化和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机遇,紧紧围绕我省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充分利用国外科技资源,主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加快提升云南自主创新能力,使云南成为我国中东部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的承载地和走向东南亚、南亚科技合
作的桥梁与平台。
1.选题重点
(1)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国际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与国外合作研发,引进国外先进、成熟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和产业化示范,突破制约我省重点产业和社会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动我省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促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
支持企业与国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研发平台,开展研究与开发。
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借助当地科技资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展发展空间。
(2)为深化与东南亚,拓展与南亚和环印度洋周边国家的合作,支持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输出为重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科技合作。
(3)支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
按照科技部部署,结合我省实际,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发挥好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引领与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产业技术聚集。
2.申报要求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合作渠道畅通,合作方资信可靠,合作文件明确规范;知识产权明晰,成果分享合理;
——其他申报要求,根据项目性质,参照我厅其他计划(如:科技创新强省计划、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社会发展科技计划等计划)规定的条件。
(二)省院省校科技合作
1.选题重点
——聚集国内优秀科技资源,重点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磷化工、煤化工、生物医药等对我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及重大新产品合作研发,以提升我省优势、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
——省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拥有的,能够填补云南空白的先进、成熟重大科技成果在云南转化和产业化示范,能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省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为支撑我省重点产业中的重大工程项目所开展的技术攻关。
——历年支持项目中开发的重大新产品在云南实现产业化。
——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计划在2011年建立10个以上的院士专家工作站。
2.申报要求
——项目必须具备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技术的起点、成熟度和可靠性高,项目示范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突出,能对市场形成有效供给的项目优先支持。
——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主要以企业为主体申报,高校、院所为支撑,鼓励产学研结合,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申报的项目优先支持;以高校、院所为主体申报的,必须有相关企业为依托。企业上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上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省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5∶1以上,且自筹经费落实。
——项目负责人必须是具有协调能力的单位负责人。
——技术成果提供方必须是省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企业。合作各方已参照科技部技术合同示范文本格式签订了规范、合法、有效的技术合同。项目采用的技术已经过中试规模以上的研究试验;相关配套的试验条件、生产基地或关联工程(行动)、配套的生产环境、所需的能源与材料落实。
——中国科学院所属院所作为合作方的需加盖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公章。
——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申请,见《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实施办法》。
九、科技富民强县计划
以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和加快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为目标,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力度,提高县(市)转化推广科技成果能力,提高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能力,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
(一)选题重点
重点围绕县(市、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地方财政增收、农民致富。主要开展:
1.工业部分
——重点围绕矿冶、化工、轻工、机械等领域提质降耗、改善生产条件、增加经济效益,开展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示范。
2.农业部分
——云南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
——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名特优产品深加工; ——边疆、民族、山区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以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二)申报要求
——项目区域特色明显,对产业发展示范带动性强,经济效益显著,能够促进农民增收。
——以企业为主体申报项目,鼓励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企业上年销售收入原则上达500万元以上(申报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项目的企业,销售收入须超过100万元),且实现盈利,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表。
——项目自筹经费落实,与申请科技经费资助的比例在3∶1以上。——云南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项目申报另行通知。
十、认定工作
(一)省级重点实验室认定
按照《云南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告第5号)执行。
(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
按照《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暂行办法》(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告第14号)执行。
(三)国家、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认定
按照科技部有关规定和《云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告第11号)的规定,组织认定国家、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对通过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云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的规定,组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对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30万元的创新能力建设后补助。申报要求另行通知。
(五)自主创新产品认定
云南省自主创新产品是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技术政策和其他相关产业政策,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由我省开发生产并具有明晰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创新程度高,技术水平先进,并能够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产品。云南省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实行全年受理、分批认定和发布制度。2011年认定二批。具体申报要求详见《2011年云南省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的通知》。
(六)省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认定
按照《云南省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告第17号)执行。
(七)省农业科技示范园认定
按照《云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告第12号)执行,优先认定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科技示范园。
(八)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认定
按照《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告第13号)执行,优先认定在企业、农户、市场之间形成利益联结机制的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九)云药之乡认定
按照《云南省云药之乡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告第9号)执行,具体申报事项另行通知。
(十)云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认定
按照《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加强云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管理的工作意见》(云科农发〔2004〕3号)执行。
(十一)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认定
按照《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告第6号)执行。
十一、申报方式
(一)省科技计划项目随时申报、随时受理。已立项的省科技计划项目分批下达。
(二)科技计划项目采取逐级申报的方式,申报项目须经申报单位科技主管部门审查推荐。省政府开展扩权强县试点的石林县、东川区、马龙县、新平县、易门县、宁洱县、永胜县和云县等8个县(区),按照有关规定,可直接向省科技厅申报项目,并抄报所在市科技局。
(三)除备案核准制等有特殊申报要求的项目外,省科技计划项目实行网络申报,申报单位可登陆云南省科技厅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申报。
(四)相关申报材料格式可登陆云南省科技厅网站查阅下载。
二○一一年一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