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指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5-2(2012.3.6)(会签稿)(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13:1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指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5-2(2012.3.6)(会签稿)(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指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5-2(2012.3.6)(会签稿)(最终版)》。

第一篇: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指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5-2(2012.3.6)(会签稿)(最终版)

关于印发《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办法(试行)

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环保局:

为规范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工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豫政办【2011】144号)有关规定,我厅组织制定了《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三月六日

可用于企业扩大规模或进行排污权交易。

第九条 对于超过控制排放量的地方,不分配下年度主要污染物预支增量。

第四章 总减排量管理

第十条

总减排量,是在一定时期内削减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存量和增量,各地必须完成的最低削减量。

第十一条

各地应当根据总减排量,制定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实施方案,明确工程减排和结构减排措施,落实减排责任。

第十二条 总减排量按照国家总量减排核算细则进行考核。

造纸、印染、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实行全口径污染物排放量统计。

第十三条

实行总减排量减排措施进度月调度、季通报、定期督导制度。每月5日前,各市环境保护局向省环境保护厅上报上月污染减排措施进度表;每季度,省环境保护厅通报各地减排措施进度情况;省环境保护厅定期组织对各地减排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对污染减排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地方实行减排预警。

第五章

预支增量管理

第十四条 预支增量,是在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允许增加但不得突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第十五条 水主要污染物预支增量包括工业和生活两部分,大气主要污染物预支增量包括电力和非电行业两部分。

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排污总量,必须从各地年度预支增量指标

中支出。工业项目所需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从各地年度工业预支增量指标中支出;生活类项目所需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从各地年度生活类预支增量指标中支出。火电行业所需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从火电行业预支增量指标中支出;非电行业所需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从各地年度非电行业预支增量指标中支出。

钢铁、造纸、印染、化工等重点行业所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当地预支增量指标中支出,从全省行业内替代;火电项目所需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全省火电行业预支增量指标中支出,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五大电力集团从集团内部替代,其他火电企业从全省火电行业内替代。

第十六条 预支增量指标实行分级审核管理。省环境保护厅负责核准火电、钢铁、造纸、印染、化工等行业和国家审批的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各市环境保护局负责除省环境保护厅核准外的建设项目所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准;各县(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初始审查。

第十七条 所有建设项目所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必须通过网上核准,同时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各级环保部门按照管理权限,核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同时申请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各级环境保护总量管理部门在受理建设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申请后,环境影响登记表3个工作日内、环境影响报告表5个工作日内、环境影响报告书10个工作日内提出核准与否的意

第二篇: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核定材料目录

附件1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核定材料目录

1、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确认书原件(一式五份);

2、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意见原件(一份);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报批版(一份);

4、建设项目执行环境标准原件(一份);

5、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文件(针对按规定需要进行排污权交易的建设项目)。

第三篇:陕西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办法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

关于印发《陕西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办法》的通知

陕环发〔2012〕58号

来源:总量处日期:2012/9/4 15:54:58

各设区市环保局、杨凌示范区环保局、西咸新区规划土地环保局:

为了加强我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污染减排工作。结合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省厅制定了《陕西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六月十三日

陕西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陕西省《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新、改、扩建设项目排污指标(总量指标)许可,依照《陕西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暂行办法》(陕环发〔2012〕40号)执行。

在本省辖区内向环境排放大气与水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城镇污水处理厂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已投入试生产试运行或投入生产运行的排污单位的排放许可管理适用本办法。

其他排污单位排污许可管理由各(设区)市级环保局参照本办法执行。

固废与辐射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依照相关法律规定执行。

第三条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的核发:

(一)各设区市污水处理厂。

(二)装机容量在20万千瓦以上的火力发电厂。

(三)上市企业。

第四条 除第3条以外的排污许可证发放,由各(设区)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职责核发,核发结果应报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以便建立统一的省级数据平台。

第五条 排污许可分为总量审批和排污许可证颁发。排污许可证分为排污许可证和临时排污许可证两类。

第六条 本办法的排污许可因子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烟粉尘等。

第七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遵循公开、公正、严格、细致的原则做好本辖区的排污许可管理工作。

第八条 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和受理程序依照《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行政许可申请受理与决定送达制度》执行。

第九条 新(改、扩)建项目在试运行前30日向具有核发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领临时排污许可证,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30个工作日内申请换发排污许可证。

第十条 排污单位申领排污许可证,须提交申请报告和发证机关认可的技术支撑单位出具的核查报告。排污单位申领临时排污许可证,须提交申请报告并附总量审批文件。

第十一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受理后20个工作日内作出许可证决定。

第十二条 排污单位符合下列条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排污许可证:

(一)生产装置和工艺及污染治理设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

(二)排污口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三)污染物达标排放达到总量控制的要求。

(四)排污口安装有在线监测仪器,并通过有效性审核。

第十三条 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包括正本和副本,排污许可证的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效力。正本载明下列第(一)、(三)、(五)、(八)项内容,副本载明下列各项内容:

(一)持证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

(二)主要生产设备和产品、主要污染防治设施及其处理能力。

(三)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强度)控制指标和允许排放总量。

(四)排污口位置,污染物排放方式与去向。

(五)本证的有效期限。

(六)本证的年检时间、年检记录。

(七)违法、违章记录。

(八)发证机关和发证时间。

第十四条排污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临时排污许可证有效期不超过一年,限期治理期间临时排污许可证有效期与限期治理期限相同。

第十五条 排污单位在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内须到发证机关进行年审,年审结果记入排污许可证副本。年审提供以下资料:

(一)企业生产经营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报告。

(二)市级以上监测部门监测报告或经有效性审核的在线监测数据。

(三)发证机关下一级环保部门准予年审或不予年审的意见。

第十六条符合以下条件的通过年审:

(一)产能、规模、工艺等未发生明显变化。

(二)上主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三)无其它环境违法行为。

第十七条存在以下问题的不能通过年审:

(一)超标或超总量排放主要污染物的。

(二)产能、规模、工艺等发生明显变化。

(三)存在环境违法行为且未整改完毕的。

第十八条排污单位应在排污许可证到期前30日向发证机关申请换证。排污单位发生资产重组、产权变更、法人变更等情况的,应在变更后30日内向发证机关申请变更排污许可证。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吊销其排污许可证:

(一)以不正当行为获取的排污许可证。

(二)经限期治理仍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

(三)发生重特大污染事故或生态破坏的。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发证机关注销其排污许可证:

(一)排污许可证有效期满未申请延续的。

(二)因停产、转产或其他原因不再排放污染物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排污许可证申请表、排污许可证、临时排污许可证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式、统一编号。

第二十二条排污许可证和临时排污许可证的正本应悬挂于主要办公场所或主要生产经营场所。

第二十三条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全省排污许可证审批及发放数据平台,将结果在网上公布。

第二十四条排污许可证和临时排污许可证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或出售。无证和超标超量排污等违法排污行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

为规范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根据《“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国办发〔2014〕23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

(一)本办法适用于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不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审核与管理。主要污染物是指国家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十二五”期间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沿海地级及以上城市总氮和地方实施总量控制的特征污染物参照本办法执行。

(二)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排放主要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下简称环评文件)审批前,须取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三)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应与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相挂钩,对未完成上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的地区或企业,暂停新增相关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

(四)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应包含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内容,明确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施规模、资源能源消耗情况、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管要求等,提出总量指标及替代削减方案,列出详细测算依据等,并附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的有关总量指标、替代削减方案的初审意见。

二、审核程序

(一)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按照环评审批权限实行分级管理。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初审意见。省级及地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由下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初审意见。与国家签订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的中央企业建设项目,中央企业须同时出具总量指标、替代削减方案的初审意见。

(二)环评文件受理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内设总量控制、污染防治管理机构自收到环评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环评文件中总量控制内容及初审意见进行审核,出具审核意见。

(三)环评文件作出审批决定前,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发生变化的,须重新提出总量指标、替代削减方案及相关文件,按有关程序重新进行审核。

三、指标来源

(一)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应来源于本五年规划期前建成投运的企事业单位(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不受五年规划期限制)采取减排措施并稳定达到排放标准后形成的“可替代总量指标”。实行排污权交易的地区,建设项目可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取总量指标。集中供热或企业内以新带老等建设项目的总量指标,可从拟替代关停的现有企业或设施可形成的削减量中预支,替代削减方案须在建设项目试生产前落实到位。

“可替代总量指标”为企事业单位本五年规划期基准年排放量(须按总量减排核算规定校核)与采取减排措施后正常工况下年排放量的差值。

(二)火电建设项目(含其他行业自备电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应来源于本行业,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部分、垃圾焚烧发电厂及生物质发电厂的总量指标可来源于其他行业。火电机组“可替代总量指标”原则上不得用于其他行业建设项目。造纸、印染等建设项目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应来源于工业企业。农业源“可替代总量指标”不得用于工业类建设项目。

(三)本五年规划期前已通过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不再建设的,已核定的总量指标(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取的除外)和替代削减方案不得再用于其他建设项目;重新报批或重新审核的,原核定的总量指标及替代削减方案可继续使用。

(四)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跨行政区替代,须调入企业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调出企业确认,并经调出方与调入方所在地共同的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环评文件审批后,由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总量指标跨区域替代方案函告调入地和调出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五)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主要大气污染物“可替代总量指标”交易到其他区域,重点区域不得接受其他区域主要大气污染物“可替代总量指标”。环境质量未达到要求的地区,不得接受其他地区相关污染物“可替代总量指标”,具体实施范围由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

四、指标审核

(一)火电、钢铁、水泥、造纸、印染行业建设项目所需替代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采用绩效方法核定。其他行业依照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烟气量等予以核定。

(二)用于建设项目的“可替代总量指标”不得低于建设项目所需替代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上一环境空气质量年平均浓度不达标的城市、水环境质量未达到要求的市县,相关污染物应按照建设项目所需替代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2倍进行削减替代(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的除外);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不达标的城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四项污染物均需进行2倍削减替代(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的除外)。地方有更严格倍量替代要求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五、监督管理

(一)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按照本办法规定建立健全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制度,从严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各地区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二)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实际排放量超过许可排放量的,或替代削减方案未落实的,不予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并依法处罚。

(三)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建立行政区内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平台,记录建设项目名称、编号、总量指标、替代削减方案及“三同时”验收后实际排放量等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市、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此平台下开展相关审核工作。实行排污权交易的地区,还应记录排污权交易等相关信息。

(四)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于每季度初10个工作日内将上一季度的火电、钢铁、水泥、造纸、印染行业逐个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信息,及行政区内其他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汇总情况上报环境保护部。

(五)加强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替代削减方案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作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日常督查和定期核查的重要内容,结果纳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替代方案未落实的,由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有关地方和单位限期整改。

(六)严禁重复使用“可替代总量指标”。以欺骗、谎报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替代削减方案审核意见,视为无效,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六、附则

(一)本办法由环境保护部负责解释。

(二)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核定技术方法

一、火电机组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指标核定

火电机组所需替代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指标采用绩效方法核定,平均发电小时数原则上按5500小时取值。计算公式为:

Mi=(CAPi×5500+Di/1000)×GPSi×10-3(1)

式中:Mi为第i台机组所需替代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吨/年;CAPi为第i台机组的装机容量,兆瓦;

GPSi为第i台机组的排放绩效值,克/千瓦时。

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部分折算成发电量,用等效发电量表示。

2重点地区为《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14号)中确定的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执行范围同步调整。

注:*重点地区范围同表1。

燃油、燃气机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绩效值,根据建设项目所用燃料对应的单位发电量烟气排放情况及允许排放浓度限值予以核定。

二、钢铁企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指标核定

钢铁企业所需替代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指标,根据相应生产线产量规模,采用绩效方法核定。

三、水泥企业氮氧化物总量指标核定

水泥企业所需替代的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指标,根据熟料生产规模,采用绩效方法核定,绩效值按1千克/吨熟料取值。重点地区(范围同表1)绩效值按0.8千克/吨熟料取值。

四、造纸及纸制品企业主要水污染物总量指标核定

造纸及纸制品企业所需替代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指标,根据机制纸及纸板(浆)生产规模,采用绩效方法核定。有地方排放标准的,按照地方排放标准对应的绩效值核定。

五、印染企业主要水污染物总量指标核定

印染企业所需替代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指标,根据印染布等主要产品生产规模,采用绩效方法核定。有地方排放标准的,按照地方排放标准对应的绩效值核定。

第五篇:镇江市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平衡实施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

镇江市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 总量平衡实施意见(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严格控制建设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规范总量平衡工作,根据《江苏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平衡方案审核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 市、区两级环保部门负责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开发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的内设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具体负责相关审核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部门(下称总量部门)负责建设项目平衡方案可行性审查;开发建设项目环评管理部门(下称开发部门)负责在环评批复中确定核准排污总量;环境统计部门负责市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工作。

第三条 本实施意见所指主要污染物为列入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刚性约束指标和列入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规划中的考核指标,主要为COD、SO2,太湖流域增加总磷、总氮指标。

第四条 总量平衡类别

(一)环保部、省环保厅审批的建设项目;

(二)市、区环保部门审批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项目。

第六条 总量平衡原则

(一)部、省审批建设项目

1、地域原则

建设项目新增排污指标原则上在各区范围内平衡,区内不能平衡的,可申请在市内范围平衡;建设项目所在地排放总量与建设项目申请总量及总量平衡项目削减量叠加后,不得超过上年环境统计排放总量。

2、点对点原则

作为总量平衡指标的来源必须是明确的具体削减项目,原则上不列入减排计划。对于累计减排量超过减排目标的部分,可作为总量平衡指标的来源,并在进行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考核时,扣除该部分减排量。

3、同步削减原则

作为总量平衡指标来源的项目必须是在本内已完成或者能够完成的削减项目。

4、列入环境统计原则

建设项目中改、扩建项目原有排放量一律以上环境统计数为准;作为总量平衡指标来源的项目必须是列入上环境统计的企业所实施的减排项目。

5、太湖流域有偿原则

太湖流域建设项目必须按照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的有关规定办理申购手续。

(二)市审批建设项目

1、总量备案的建设项目 对于排放废水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且污水处理厂有能力处理、仅排放生活污水的COD、总磷、总氮总量,对于使用清洁能源的SO2总量,由开发部门审核相关材料后直接审批。

2、总量平衡的建设项目

对于非上述情况的建设项目,按照部、省审批的建设项目总量平衡原则予以平衡。

第七条 总量平衡重点

(一)是否符合国家、省有关总量控制规定;

(二)是否符合减排要求;

(三)是否符合重点流域区域规划要求;

(四)平衡项目是否列入环境统计。第八条 管理程序

(一)审核

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送审稿等材料经开发部门受理后,相关材料同时送及总量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及时通报环境统计部门。

1、部、省审批项目

企业向所在区环保局(分局)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送审稿)、“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指标申请表”(一式四份)、用于平衡指标的减排项目工程进度证明或排污权交易的相关材料,区环保局(分局)依据企业上述材料5个工作日内出具关于该项目总量平衡方案意见,说明该项目实施后对本区域完成减排任务的影响并确认“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指标申请表”;对于达到省环保厅申请总量指标“点供”要求的建设项目,区环保局(分局)应提供本区域“十一五”期间总量减排目标及完成情况的书面材料并说明该项目建成后对本区域总量减排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市环保局总量部门在收到上述材料5个工作日内出具总量平衡意见。

2、市审批项目

企业向所在区环保局(分局)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送审稿)、“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指标申请表”(一式三份)、用于平衡指标的减排项目工程进度证明或排污权交易的相关材料,区环保局(分局)依据企业上述材料5个工作日内出具关于该项目总量平衡方案意见,说明该项目实施后对本区域完成减排任务的影响并确认“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指标申请表”,市环保局总量部门在收到上述材料5个工作日内出具总量平衡意见。

出具的总量平衡意见作为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总量平衡内容的依据。

(二)核定

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时,作为总量平衡方案指标来源的减排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为验收内容之一。

(三)日常管理

开发部门应建立项目新增量和削减项目台帐,并对所批准的建设项目总量平衡方案归档,在项目验收时对照实际排放总量对项目审批新增排放总量进行修正,每月将相关材料通报总量部门和环境统计部门。

环境监察部门定期核定排污单位的排放量,报环境统计部门汇总统计。第二条 本实施意见适用于镇江市、区环保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新增排污指标的审核,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环保部门可以参照执行。

下载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指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5-2(2012.3.6)(会签稿)(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指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5-2(2012.3.6)(会签稿)(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