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鹿湖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凤凰山自行车营地及自行车系统设计
天鹿湖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凤凰山自行车营地及自行车系统设计
【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对天鹿湖森林公园的前期调研和总体规划设计,对公园西部凤凰山片区规划休闲游览的自行车系统和山地自行车赛道,并对龙坑自行车主题营地进行整体景观设计和自行车俱乐部、自行车服务中心的建筑设计。【关键词】:森林公园 自行车 营地 俱乐部
【Abstract】:Base on the early research and overall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the Tianlu Lake forest park, planned a cycling system for leisure and tours, designed a mountain bike track.At the same time, chose Longkeng as the basic of bicycle camp and deeply worked for the landscape design besides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including cycling club and cycling services center.【Key】:Forest Park Bicycle Camp Cycling club 第一部分:项目背景和现状分析评价 1.1 森林公园的背景和概况
天鹿湖森林公园是萝岗区建区以来建立的第一个森林公园,也是广州市区至帽峰山之间的一块绿色宝地,区位条件优越,森林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建设天鹿湖森林公园,开办有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不仅可以完善广州市的森林生态旅游网络,丰富旅游内容,为市民提供一处登山保健、休闲娱乐、科普科教的场所,而且更有利于萝岗区的生态文化区域建 设和经济发展,并对广州申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凤凰山野外拓展区位于森林公园西南部,北靠天鹿湖(水口水库),用地范围包括、璋坑、龙坑、蓍茅墩、黄鳝田和凤凰山东面山地,以及天鹿湖水库南面山地,总面积为342.5hm2,占公园总面积的38.9%。区内地形变化多样,分布有沟谷、水库、平地等,西部边界上的凤凰山,海拔为377.4m,为公园最高峰。规划将建成以“湿地 • 科教 • 拓展”为主题的景区。1.2 总体规划的片区规划
凤凰山野外拓展区将结合该区景观资源较为丰富的特点,强调户外运动和生态教育的特色,将为广州地区的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和中青年的野外拓展提供场地,并计划在整个片区发展自行车休闲观光系统,优先发展两个景点,分别是璋坑生态农庄和龙坑自行车营地,其中自行车营地及自行车俱乐部,占地面积为
5.8公顷,主要提供自行车租赁等服务,满足游客骑车、运动、娱乐的需求,并且展示关于自行车运动的知识,形成以“自行车”为主题的园区。1.3 凤凰山野外拓展区资源评价
A 水系:区内有黄鳝田小型水库一座,水域面积2.6平方公里,集雨面积0.5平方公里。公园内地下水资源丰富,溪涧众多,主要溪流有璋坑溪、龙坑溪,自南向北流入天鹿湖,长约1.0km。溪沟宽1~3m,水深0.5~0.8m,平均流量1.1m3/s,溪水清澈。
B 地形:凤凰山位于森林公园西与天河区凤凰山森林公园交界处,海拔373m,为公园最高点,该片区海拔多在150~300m 之间,坡度变化较大,地貌情况较为丰富。
C 植被:凤凰山片区的北部主要以黧蒴林、大叶相思林为主,还有较大面积的混交阔叶林,而南部主要以桉树林为主,在北部还有局部的荔枝林、久树林和竹林。其中,部分的黧蒴林和桉树林面临更替的阶段。
总结:凤凰山的景观资源和地文、水文资源都较好,适合开展有一定难度和趣味的户外运动。
第二部分:自行车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2.1 旅游市场策划
自行车在我国一般只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而存在,而近十年来,由于我国大力发展自行车运动,自行车运动已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喜爱并热衷的一项运动。广东走在全国的前沿,仅在广州市有超过两万名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据不完全统计,广州的高校自行车俱乐部有55个,依托高校优势,在年轻人群体中有广泛的自行车运动基础。每一个大型运动会的召开,都将会极大的推动当地的自行车运动,如九运会的深圳、十运会的南京和奥运会的北京,明年将在广州举行的亚运会也势必促进广州自行车运动的发展。
目前,广州只有少数由自行车爱好者自己开发出来的运动场地,如滨江路、大夫山森林公园、大学城和科学城等地,而这些场地都是利用现有的交通道路,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同时,非专业的自行车运动场地极大的影响和限制了自行车爱好者的热情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广州市区修建一处专业的自行车运动场地已是迫在眉睫。
2.2 客源分析
目前,天鹿湖森林公园有46%的中青年游客比例,并且有将近40%的游客进行户外运动,这里已经成为广州户外运动的场所,其中在凤凰山片区,已经自发形成了一定规模山地自行车运动,每年都有几次自行车爱好者自行组织的竞技比赛。
2.3 赛道可行性分析
目前凤凰山的山地车道是利用原有山路形成的,由于没有经过规划,赛道的趣味性和专业性不够,并没有充分利用凤凰山片区地形变化大的特点,而且有个别的地段较为危险。通过对道路剖面的分析,我们结合对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的国际标准,选择赛道不同的通过界面,有树林、田野、草地和村庄,非人工化路面的长度占总路段的比例大于85%。根据对高度、坡度和植被的分析,公路休闲线路选取了相对平整的地形,而山地自行车道则侧重于地形的变化和赛道的难度,地形高差达六十米,最大坡度在25%左右。综上所述,场地的情况满足自行车休闲运动的要求和山地自行车竞技比赛的要求。
第三部分 自行车系统和赛道设计 3.1 自行车系统的道路规划
在现状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凤凰山野外拓展区的自行车系统进行了规划。在原有的道路基础上,完善自行车道的网络,形成自行车道路的系统,其中,利用片区内主园路是公路休闲自行车游览线路,而依据地形另外开辟的是山地自行车赛道。
休闲自行车游览线路结合凤凰山的园内主干路设计,在公路上设置专门的自行车道或设计与公路平行的自行车车道,能够方便地到达片区内的各个主要景点并观赏沿途景观;而山地自行车比赛线路则单独设计,能够有能力举办国际型的比赛和平时作为山地自行车爱好者的训练场地。
3.2 自行车系统的赛道设计和赛事种类
山地自行车赛道的设计严格遵循国际自行车协会的山地自行车比赛要求,设置不同的赛道供大家选择,赛道选择不同的路线或组合,距离长度不等,有不同的难度和趣味,可满足不同山地自行车赛事的需要,如山地车越野赛、山地车速降赛和双人弯道赛。
赛道的剖面设计按照国际比赛的要求在赛道和观众区之间增加缓冲地带,赛道以泥土和细石铺面为主,赛道和缓冲区范围内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对可能伤害运动员和车辆的山石进行处理,赛道宽度2.5米至3米,为单向循环的赛道。3.3 自行车系统的站点设施设计
自行车赛道站点设计,依据功能的不同分为赛事服务站、休息点和观景台,服务距离为300到500米。这些站点都会提供停放自行车的车架,并与步道系统相连接,游客可以转换为徒步登山的方式进行游览。
概念:简单的折板造型,每种折板对应不同的功能,如凉亭、停车、平台、路牌等等,采用1.5m*3m的模块,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可能性,对于功能和面积的大小并没有严格的限制,每个站点可以通过各自场地的需要,因地制宜去选择相应的形式和规模。主要材料选择玻璃、钢材和木材。
赛事服务站:主要在比赛时为运动员提供服务的站点,平时可以作为普通的休息点。
观景台:主要是在沿线设置一些可以观景的空间,使自行车系统和公园的景点紧密联系。
休息点:主要是提供休息和停留的场地,并且提供公园游览的信息和导游牌。
3.4 自行车系统标识设计
自行车系统的标识设计主要提供赛道的指引和警示,并且提供公园的信息咨询导游。标识系统主要分为两种,一类是具有明显提醒的赛道指示牌,用的是醒目的红色,另一类是蓝色和橙色赛道的信息和景点标志。同时,还进行了赛道指示牌、公园信息牌和景点导游牌的设计。
第四部分 龙坑自行车营地设计 4.1 基地历史和现状
自行车营地的选址在凤凰山片区北部的龙坑村,占地面积约5.8公顷,这里靠近凤凰山片区的主入口和北部的水口水库,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山谷。在历史上,龙坑村曾经有村民居住,后来因为发展为采石场,地形受到比较大的破坏,场地中,原有一条作为村民生活水源的龙坑溪,现在在场地当中的一段也受到破坏。目前,场地中有若干违章建筑,大约有百分之五十的场地裸露沙石,没有植被,而其他范围的植被现状还是较好。4.2 设计理念恢复龙坑溪
目前基地三面环山,基地四周高中心低,处理好场地的排水是重中之重,因此恢复龙坑溪的排水泄洪功能,并利用龙坑溪创造湿地景观,是对基地的生态贡献。
龙坑溪的汇水范围为23.85公顷,通过收集当地的水文资料,计算出龙坑溪的径流量,为了让场地的水能够通过龙坑溪排走,现在龙坑溪通过基地的溪段设计剖面为深度0.8到1米,宽度1.5米到3米。场地处理和设计
目前的场地有若干不同标高的台地,大概的情况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为了能够顺应地形,并且使得场地的排水能够汇集到龙坑溪中,通过对不同台地的推敲和变化得出现有的一个折线性的设计形态,希望能够顺应场地的地形,尊重原有的等高线肌理,形成西南高,东北低的场地处理。
4.3 景观设计 功能分区:主要分成入口服务区、龙坑溪自然湿地景观区、中心展览景观区、自行车俱乐部广场区和BMX小轮车运动区。自行车服务中心靠近营地主入口和停车场,方便游客使用;龙坑溪自然景观区位于营地东部地势较低地区,与营地内折线型的景观设计形成鲜明对比;自行车俱乐部位于营地南部景观和视野较好
位置,同时拥有较大面积的入口广场和阶梯广场,成为交流和活动的开放空间;在自行车服务中心和自行车俱乐部之间形成一个室外展览的步行空间,与俱乐部中的展厅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展览序列。流线分析: 在营地中有三种不同的流线,第一种是步行的流线,步行的流线与展览空间结合,在步行游览中能够参观到最新的自行车运动和文化的展示;第二种是自行车的流线,考虑到自行车爱好者车不离身的特点,专门在营地中设计了一条无障碍的自行车流线,自行车可以到达营地中主要的位置;第三种是游览的流线,在这条相对自由的流线中,设置了三个自行车的停车点,可以让游客在步行和自行车之间转换,尽兴的对营地进行游览。植物规划:对整个区域进行林分改造,采用本地树种加景观树种形成生态景观林的理念,对整个龙坑自行车营地片区的植被群落进行规划和搭配设计,使之形成垂直的层次和水平优美的林冠线,并且搭配不同花期花色的乡土景观树种,形成丰富的四季变化植被景观。
第五部分 建筑单体设计 5.1 自行车俱乐部设计
目标: 作为广州地区的青少年自行车体育俱乐部的基地,假期作为夏令营活动的场地。平时作为广州自行车协会或俱乐部活动场地,为自行车爱好者提供交流空间。不定时举行自行车竞技比赛,为比赛提供专业的服务和电视转播的设施。
概念:为了和场地更好的结合,形成真正的融于景观的建筑,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折纸理念,通过对场地中几条景观控制线的呼应和延伸,形成建筑的轮廓,并按照台地的设计标高要求拉伸建筑的体量,使得建筑的外部实体体量和建筑的内部虚体空间形成拓扑关系,屋顶也通过折板的形式螺旋上升,将场地中的景观延伸至屋顶。
功能:交流、办公、展览、餐饮
总建筑面积:2876平米
特色: 交流空间:在两个主要的条形体量中形成中庭式的交流空间,为自行车爱好者的交流和切磋提供场所。室内外的展览空间:俱乐部的室内展览空间主要做平面的展览,与建筑外的展览空间形成一个从自行车服务中心到自行车俱乐部的展览序列,作为一个宣传自行车文化和运动的场地。屋面平台:从入口处可以通过楼梯直接登上入口层的屋面平台,这里可以眺望整个自行车营地的全景,并且可以作为一个室外活动的空间。赛时和平时的功能转变:俱乐部平时作为广州各协会组织的办公场地,到每年的竞技比赛时可以作为赛事主委会的临时办公地点,有裁判室、签到室、运动员休息室等,并且有专门的供电视台进行赛事转播的电视转播间。
5.2 自行车服务中心设计
功能:自行车租赁、修理+自行车商店 更衣 保管 问询
总建筑面积:1084平米
特色: 功能独立:自行车租赁部分独立于服务中心,分成四个面积一样的部分,便于经营和管理。流线区分:为了解决人流的问题,利用建筑南北方向的高差形成一二层不同的入口,并通过内部和外部的楼梯对不同的活动人流进行疏导,使得建筑的流线和营地景观的流线统一且不会混乱。
5.3 建筑结构
建筑采用钢混结构,造价经济。由框架结构、屋顶结构和表皮结构组成。其中钢筋混凝土的圆柱和横梁组成承受荷载的主体框架结构、屋顶系统既可以成为上人平台,也可以成为绿化的种植屋面。特别进行设计的是表皮系统,表皮系统有木条的百叶、钢的格栅和玻璃组成,形成和周围场地竹类相统一的竹节肌理,一方面百叶和格栅提供建筑的遮阳,并保持整个建筑的开敞和通风;另一方面,表皮的肌理由于不同的层次的组成形成不同的肌理图案,并在夜景中的灯光形成点阵的效果,为建筑的外观增色不少。
第二篇:高校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规划设计研究
[导读]高校校园环境有一定的特殊性,自行车停放设施应与校园环境相协调统一,并有效保持校园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摘要】高校校园环境有一定的特殊性,自行车停放设施应与校园环境相协调统一,并有效保持校园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本文在分析自行车停放、师生行为模式、道路系统和景观现状的基础上,以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为例,研究了自行车停放设施规划设计的内容和原则,从而提出了停放设施的布局形式与景观、建筑、绿化、人的行为模式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关键词】高校校园;自行车设施;设计研究
The Research of The Bicycle Park Facilities Design in University ——For Huangjiahu Area in Wuhan Unviersity of Secience and Technology Ye Yun,Li Yi-fei,Luo Bin
【Abstract】The University environment has certain special.Bicycle's Parking facilities should coordinate with university campus environment and also keep the continuous and integrity of campus.Basing on the analyzing bicycle parking、behavio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road system and landscaping, this article research the content and rules of bicycle park facilities design and then advance it's layout and the design method of landscape、architecture、virescence、the person's behavior together for Huangjiahu area in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ey words】University;Bicycle Facilities;Design Research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国家存亡和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对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一个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师生员工的有效交流、性情熏陶、精神潜移默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从校园的发展历史看,城市发展、机动车辆的增长、特别是自行车大规模的无序使用和停放,对校园造成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了校园内使用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1.当前高校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现状和原因
自行车交通主要表现特征为瞬时性,上下课时为高峰期;活动流线为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间。一些高校由于前期设计的忽视瞬间流量过大等原因,往往造成这些区域没有足够的停车场地,于是自行车随意侵入人行道、车行道,人流、车流混杂在一起,宿舍楼、食堂前横七竖
八、混乱不堪,特别是雨雪天自行车被淋得透湿,更不用说管理上的混乱。容易丢失了。在校园交通干道上,自行车常会在两边停放,占去了3~4米的空间,严重影响车辆的通行速度和能力,在存取自行车时对交通的影响更大。在设置人行道的干道两侧,也常常占用人行道从而影响交通,同时,对行人的安全也造成影响。
现代高校一般是以院系为单位组织教学,特别是主教学楼,往往容纳学生数以千计,入口通常是自行车集中停放的场所,而这些场所往往由于停车设施的不足或停车位置不合理造成混乱不堪的状态。
与此同时,停车设施的造型设计一般也比较简陋,通常没考虑到与校园建筑、景观、人文环境的协调。
对于以上情况,经分析通常主要由以下原因形成: 首先是自行车数目庞大与停车空间的矛盾:不同的学校,由于各种原因,自行车数量有很大的不同,一些老牌学校如清华、北大在建校之初并没有考虑到如此大量的自行车的存取,并且,学校的超速发展使得这部分区域没有足够的停车场,使得自行车停放问题无法妥善解决;或因为校园功能不合理,造成停车空间的不足〔1〕。还有的由于院系教学空间的分配不均匀及各院系拥有车辆的比例不均匀,导致校园停车场地的缺乏。也有的因为设计上不合理:一部分原因是百年老校在建立之初没有考虑到如今的现状,另外一些新建高校,在规划设计时未认真研究静态交通问题而将精力过多集中于景观规划和建筑单体,在具体选址布局时,将其远离学生活动区域不符合景观要求造成停车的混乱。
综上所述,自行车停放设施设计并不是一个造型问题就能解决,应该将其看做一个系统。从景观、规划、师生行为模式、道路交通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2.自行车设施一体化设计的内容
2.1停车场地位置的确定。随着高校的发展,自行车数量越来越多,因为自行车灵活机动难于管理,学生又喜欢就近停放,因此食堂、教学楼、宿舍楼前经常成为自行车的“海洋”,而车棚又往往存在“雨天不够用,晴天很少用”的现象,停车场布局不合理容易造成学生乱放破坏整个校园景观和交通。因此,要根据学生行为模式、心理特点、校园景观整体性、功能布局及道路交通和自行车数合理布局。
2.2停放设施形式。目前的停放设施形式多单
一、简单;其功能主要是遮阳避雨、防盗,与校园景观也不协调,但满足以上功能的设施可能不仅仅是停车棚,还有其它很多种形式。比如适当距离内学生上课,雨天是不骑车的,那只解决晴天遮阳的问题即可。林荫停车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通常停车设施有车棚、车架、地下停车场、林荫停车场及遮阳棚等多种形式。停车设施在满足基本功能基础上,一定要和校园景观协调,为校园增添光彩。
2.3与校园景观的关系。校园景观通常由建筑、道路、树木、小品、广场节点等组成,体现了校园的风貌,对师生精神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好的自行车停放设施应该是从校园里自然生长出来的,成为校园亮丽的风景线,而不是像瘤子一样嵌在校园。
2.4与动态交通及行为模式的关系。
自行车停放设施的设计将影响动、静态交通,如果不合理致使自行车被乱停放将使交通受阻,骑行者也十分烦恼。同时了解师生在不同地域的行为模式将十分有利于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3.武科大黄家湖校区自行车停放设施设计
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占地2000余亩,在校师生2万余人,整个校园为现代风格。围绕着内湖分为南北两个生活区,中心地带为主教学楼和各学院的教学办公楼。生活区到教学区的距离大多超过800米。因校区刚刚落成,一些绿化、景观、还未完工,对于自行车停放设施的设计在前期规划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到使用时师生觉得不便才提到议事日程,然而一些场地已被种上绿化或铺上广场砖。高峰期的人流大得令人感叹,于是自行车停放问题就一一出现,一方面学校还没有提供足够的停放设施供其集中停放,另一方面,不少同学在抱怨自己的“爱车”遭受日晒雨淋时,不顾校园环境的整齐,将自行车随意在楼前一放了之。而困扰师生的自行车被盗问题也让人防不胜防。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提供足够的自行车停放设施,并且能够适应学生活动的流线,有效地规范停车方式,保证停车车辆的安全,同时为校园景观增添亮丽的色彩则是此次设计的目的所在。
目前,黄家湖校区校园自行车停放有如下特点:南苑生活区的干道约7m宽,但平时特别是高峰期两边基本上停满了自行车,宽的道路占去了2.4米,剩下的4.6米宽根本无法满足车行,更何况高峰期,成千上万的学生通向食堂、宿舍,交通拥堵不堪,南苑生活区在设计初期就将部分宿舍一层架空用作停车场地,周末及夜晚学生一般将其入库,但白天基本上是占满了道路,致使道路停车场化。因为学生上课时喜欢就近停放,各个教学楼入口处的广场及道路基本上停满了车辆,各个院系师生人数不均,停车的比例也不均匀。可怕的是主教学楼的三个区可容纳学生人数有几千人且该主楼是校园的入口形象之一,宽大的广场整洁漂亮。但高峰时,所停车辆有一千多,学校派多名保安在此维持秩序。校园里不仅缺少自行车停放设施,同样缺少机动车停车位,教师乘坐的校车或私家车大多占用路边或建筑入口的重地,和自行车互相打架。从学生的行为模式来说,因为主要是上课、食堂就餐、寝室休息、图书馆阅览、休闲娱乐、社团活动、外校交往等活动。他们大都骑自行车,所表现的特征瞬间车流量大、停车设施严重不足、雨天不够、晴天乱停;学生外出进城活动,在校门口也没有适当的停车设施供其使用周转,所建教师宿舍楼目前还未分配给员工,教师入住后,自行车停放设施会更加不够,并对校园外部空间造成更大的压力。为了确定自行车停放的准确数量,我们除了了解每个区教学楼入住人数外,还现场观察各个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的车辆数量及停车方式。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年级段学生拥有自行车数量,得知目前在校学生只有28.4%的人拥有自行车;而拥有自行车的,上课占60.1%,就餐占56.4%,外出学校占26.4%。另外通过调查,虽然目前只有28.4%的同学拥有自行车,但学生的购车欲望平均将达到60%,且随着学校建设的逐步发展,自行车数量必将大大增加。那我们根据购车意愿结合每栋楼学生人数,就可得出周围所停车的总数量。
另外,对于停放地点的选择,近90%的学生将选择建筑物前或两旁靠近入口处,同时,如果学校大门口有停车棚,将有60%的学生外出时愿意将车停放在其内。故在学校大门口附近设计大型停车棚很有必要性。调查不同时间段自行车停车情况可知,南区食堂自行车停放数量较大、更替速度快、停放时间短;而各个教学区的自行车停放数量不均。(其中教一楼数量特大)。上下课之间的停放数量更替并不明显。南区学生和教职工宿舍有架空层,可停放大量自行车和私家车,而北区宿舍部分一楼有1.3米的挑出空间,部分学生将自行车停放在此,基本能满足防盗、防晒、防雨的要求,但宿舍进出要经过门房,自行车进出不便,许多学生将自行车停放在宿舍空地上,无序的停放给其它同学带来不便。食堂附近没有多余的空地,这样自行车直接占用机动车道。停车设施基本没有,更不用说整体规划了。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确立了停放设施设计的目标:即建立具有时代特色、人文特色、地理环境特色的景观停车设施。在设计中,尽量体现人文特征,提升文化内涵和特色,满足师生自行车停放及遮阴蔽雨的基本需求,维持停放秩序,保证自行车停放的安全性,强调生态适应性和对学校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完善,尽可能不破坏原有绿地,在调研数据的支持下,不盲目设置停放设施、建筑物加建、绿地树阵等各种综合停放方式解决,以校园原有景观为设计基础,以不影响原有建筑景观的艺术效果为基本条件,争取新的自行车停放设施能够成为校园新的风景线。拟采取以下措施:对于自行车停留时间长,停留量大,周边场地有条件的设置自行车棚,周边没有场地条件的,在原有绿地上种植树阵,设置自行车架,形成生态的自行车停放点;而对于自行车停留时间短,停留量大,根据周边场地情况以设计车架为主,少量或不设自行车棚的方式解决;周边停放场地较少,如建筑物允许像北区宿舍,在原有建筑加设挑檐做为自行车架。
校园入口目前没有自行车棚,但随着校区建设的发展,校区范围逐渐扩大,自行车数量必将大大增加,如果学生在这里转乘,停放时间不会很短,所以这里设置车棚较为合理,车棚掩映于绿树丛中,以较粗厚的工字钢和有机玻璃片组成,半圆形状现代的造型。主教学楼前广场停放较多,且停放时间短,学生雨天一般不会骑车上课,故为了不影响主教学楼的立面形象,主要采用了种植树阵,然后在树下设置车架的停放方式,这样既不影响建筑美观又方便停车,把自行车停放设施与环境较好的结合在一起,不仅环保而且还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教学楼上课时间停车数量大,但雨天骑自行车的同学并不多,所以在教学楼前较大的广场设置车架,车棚则设置于树林中。从校园主干道上看并不能被轻易发现。下雨天,半边车棚基本可以满足需要。食堂作为师生的一个主要生活区域,就餐时间人流量大,自行车停放数量较多,但是停放时间较短,更替频繁。在就餐时间,有近30辆工作人员的自行车长时间停放。根据这些特点,在设计方案时主要以车架停放为主,在车架旁边种植高大树木,起到防晒作用,同时也设计少量车棚,主要供工作人员使用。
南区宿舍底层为架空层,基本能满足停车需要;而北区情况较为混乱,停车设施数量严重不足,故在北
一、北八宿舍入口处自行车停放较集中的位置占用一小片绿地设置车棚,并采用植草砖铺地,减少对绿化的影响。对于二层出挑部分则采用“加檐”处理,以满足停放自行车的防晒、防雨要求。前提是建议在门房出入口增设坡度或开放侧边铁门,方便学生进出。北
四、北五的架空层也有用武之地尽量用来停车。为了使停车设施与校园形象有较好的吻合关系,使之成为校园亮点,车棚的形式可打破常理的钢架玻璃片的,适当采用拉膜结构,增加飘逸感和动感,车架的形式可采用曲形、折形等等。4.结语
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属于静态交通的一个方面,不仅仅是一个造型问题,其与校园动态交通、景观,人的行为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即从一体化的角度重点研究了停放设施的影响因素,并以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为例,对上述策略进行检验应用,希望在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为营建我们美丽的校园出一点智慧。参考文献
〔1〕王英杰 普通高等学校校园静态交通系统设计研究〔D〕2006.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硕士论文.〔文章编号〕1006-7619(2009)03-26-184 〔作者简介〕叶云(1969.2-),男,助理讲师。
第三篇:2014西工大数模A题:西安市经开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设计
A题西安市经开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设计
(请认真阅读“竞赛注意事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各级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都进入了持续高速增长时期,但由此所引发的道路拥堵、空气污染也引起了政府以及百姓的极大关注。众所周知,建立快速、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居民居住地和交通站点通常都有一段距离,这段不远的距离以及现实存在的公共交通拥挤现象则使居民乘坐公共交通的意愿降低,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已被证明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现象。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是指在某个区域内,隔一定距离规划出一些停放自行车的租赁点(如地铁出口、城市中心等人员密集的地方),一个租赁点放置一定数量的自行车,很多的自行车租赁点共同组成一个网络以形成一个服务系统,居民可以在任意租赁点租、还车辆,费用全免(某些城市收取少量的超时费用,但目的只是用来提高自行车的利用率,不以盈利为目的),根据租赁点自行车的使用频率,避免部分租赁点的自行车短缺或堆积现象发生,将通过调度专用车进行合理调度,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对车辆需求,提高车辆利用率(系统有自动报警功能。如果租赁点停车率达到上下限,例如小于20%或大于90%,该站点将在系统中显示为红色,并按停放率高低排序,就近对接,实现最短距离、最快捷的车辆调度)。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纳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有助于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公共交通服务网络趋于更加完善。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济南、郑州、武汉、无锡、佛山、西安等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正在逐步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它是国内新兴起的一个行业。
西安市经开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于2011年4月开始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建成租赁点30个(附件1),自行车总量达到850辆。目前正在筹备第三期建设,请你根据以下信息
(1)租赁点设置。租赁点通常设在地铁出口、城市中心等人员密集的地方,根据经开区车辆需求调查、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有关部门事先确定了100个位置作为备选租赁点,前期的30个租赁点在其中选出,第三期需要建设一定数目的租赁站点,位置亦在其中选出;
(2)由于需求及位置限制,每个租赁点能够放置的车辆数目有限,不能超过40辆;为了更好满足居民对车辆的租赁要求、简化调度、提高车辆使用率,通常车辆总数至少应超出需求量的10%;
(3)附件2列出了各个租赁点(或备选租赁点)在不同时间段的车辆需求情况。为了简化问题,附件2将实时观测到的数据归结到3个车辆使用需求最多的时间段,并进行了平均(可以认为每天的需求量不变);
(4)居民可以在任意一个租赁点还车,在某个租赁点还车的概率与租车点和还车点的距离成反比,且假设居民的骑行距离不超过2km;
(5)假设车辆调度只在附件2中车辆需要最多的时间段进行,经开区目前用于运送公共自行车的调度车有2辆,每辆每次可运50辆自行车,调度车平均时速30km/h,每辆自行车装(或卸)平均耗时1min;
(6)假设建设一个租赁服务网点需要50000元,在使用周期内,购买、养护一辆自行车需要1000元。
完成如下问题
(1)根据目前经开区网点自行车需求情况等信息,若要求调度平均耗时尽 量少,请针对已有的30个租赁点设计最优车辆分配方案、调度方案,并给出完成调度所耗费的时间。
(2)假设经开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三期建设准备投入建设经费200万元,据此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新增租赁点数目、位置以及合适的放置车辆数目。
(3)针对问题(2),进一步研究,如果要求在150min内完成调度,是否需 要增加调度车辆(购置调度车辆费用由其它项目经费解决,不包含在三期建设提供的200万元经费中间)?并给出该情形下的自行车调度方案。
附加问:(如有时间,参赛者可以选作,在评阅时作为附加分参考)
(4)经开区计划建设公共自行车借还在线查询网站(参考神木县公共自行 车网站或其它类似网站),实现借还数据的实时更新。届时,自行车调度专员需要根据系统实时数据进行实时调度。如果要求站点自行车数量超过90%就必须下架一部分车,站点自行车数量不足20%时,就要补车,保证用户任何时间都能取车还车。请考虑动态的车辆调度方案设计,给出此时的自行车调度模型并模拟计算。
附件:
1.经开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位置信息
2.经开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各时段需求信息
3.新增网点待选点信息
第四篇: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试卷及答案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试卷及答案
学号:姓名:专业层次: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物流技术的革新、物流人才需求等信息属于(D)。
A.计划信息
C.统计信息B.控制及作业信息 D.支持信息
2.下列对物流与信息流的描述错误的是(C)。
A.信息流的传递速度远远高于物流的传递速度
B.信息流的传递载体所占空间小,而物流的传递载体所占空间大
C.物流仅仅是实现物体的空间位移,不伴随运输载体的空间位移
D.信息流是一种非实物化的传递方式
3.下列开发方法中哪一种是迄今为止应用最普遍、最成熟的一种开发方法?(A)
A.生命周期法
C.原型法B.面向对象方法 D.CASE方法
4.在旧系统停止运行的那一个时刻就立即启用新系统,老系统完全被新系统取代的切换方法是(A)。
A.直接切换法
B.并行切换法 D.分阶段并行切换法 C.分阶段切换法
5.MRP是(A)的英文缩写。
A.物料需求计划
C.管理信息系统B.制造资源计划 D.企业资源计划
6.下列文件不属于系统分析成果的是(B)。
A.系统规划报告
B.可行性研究报告 D.数据字典 C.系统模块层次图(H图)
7.生命周期法的特点之一是(C)。
A.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是非劳动密集型的B.系统开发时间短
C.对用户需求的变更能做出迅速响应
D.适合大型复杂系统
8.数据流图的基本成分有(C)。
A.数据流、数据加工、决策树、决策表
B.数据流、功能模块、数据加工、数据存储
C.数据流、数据加工、数据存储、外部项
D.数据流、数据加工、功能模块、外部项
9.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A)。
A.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B.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C.选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
D.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
10.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C)。
A.用户的决策方针
C.系统设计说明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B.用户的分析方案 D.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11.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12.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控制复杂性的基本方法是代码行度量法和McCabe度
量法。
13.结构化分析采用了结构化分析方法/SA方法的层次分解和抽象,找出各个部分之间的数据接口,以剖析一个大型复杂系统。这种方法实际上也就是传统的的思想。
14.数据流程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和解决数据流通中的问题,即数据流通不畅、前后数据不匹配、数据处理过程不合理等。
15.可行性分析包括的内容是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可行性和运行可行性。
16.数据流程图的特点是概括性、抽象性 和。
17.代码是一组或者一个有序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代码设计是指将系统中具有某些共同属性或者特征信息归并在一起,并利用一些便于计算机或者人进行识别的符号来表示各种信息。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8.物流节点:所谓物流节点,又称物流据点,是指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节
点处,是 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
19.物流中心:是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以下要求:主要面向社
会服务;物流功能齐全;信息网络完善;辐射范围大;品种少,批量大;储存、吞吐能力强;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
20.物流系统仿真分析
21.物流组织:物流组织是指专门从事物流经营和管理活动的组织机构,既包括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和运作部门、企业间的物流联盟组织,也包括从事物流及其中介
服务的部门、企业以及政府物流管理机构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2.试述物流网络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按经济区域建立网络;
(2)以城市为中心布局网络;
(3)要在商、物分离的基础上形成网络;
(4)建设信息化的物流网络。
23.物流中心规划设计的内容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物流中心是指处于枢纽或重要地位、具有较完善的物流环节,并能实现物流集
散和控制一体化运作的物流据点,也是物流节点的重要代表。规划设计物流中心
时,应着重物流中心的布局与选址、规模设计、节点规划设计、软硬件设备系统的规划、结构规划、组织节点、信息系统规划以及政策环境规划设计。
影响物流中心合理规划的因素很多,在进行规划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为:区
域经济发展状况;交通运输网及物流节点现状;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
续发展。
24.请简述国际多式联运的基本构成要件。
(1)必须具有一份多式联运合同;
(2)必须使用一份全程多式联运单证;
(3)必须是至少两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连续运输;
(4)必须是国际间的货物运输;
(5)必须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货物运输的全程负责。
25.试述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点包括哪些方面?
物流系统分析就是针对各种物流系统网络的规划和设计而进行的不可或缺的调查、分析、研究过程,可以说物流系统分析是物流系统规划和设计的最重要
组成部分,任何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方案的最终选择都依赖于物流系统分析这一过
程的可靠和准确。包括以下几个重点方面:
(1)目的和目标。物流系统分析的首要任务实充分了解建立物流系统的目的和要求,确定物流系统的构成和范围。(2分)
(2)方案选择。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收集各种相关信息、数据和资料,根
据目的和目标,制定各种可行的备选方案,从中做出比较和选择。(2分)
(3)建立模型。模型时对实际系统描述的抽象,可以使复杂问题变得易于处
理,特别是在一个新的系统的分析中,可以借助模型求得该物流系统设计所需要的各种参数和各种制约条件,预测不同方案的利弊,以利于分析比较。(2分)
(4)费用和效益比较。费用可以理解为某方案实施的实际经济支出,效益是
达到目的所得到的经济效果。一般而言,某方案效益 >费用,是可行方案;费用 >
效益,是不可取方案。(2分)
(5)物流系统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物流系统分析的一个很重要内容,也是做
出方案优先顺序选择的重要依据。评价标准是根据物流系统的具体情况而定的,但对于费用与效益的比较是基本评价手段。(2分)
26.设计物流系统组织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⑴物流服务项目:要体现进行物流系统化组织设计的基本宗旨,设立了解、预测并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物流及物流链管理项目。⑵物流基础设施:将货物集散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物流控制中心的职能与物流基础设施紧密地融为一体,是建立和完善物流系统网络系统的关键所在。⑶不同层次物流系统化涉及的物流范围、对象、特点等均不同,但第三方物流网络却往往具有一般性特点
五、综合应用题(第一题7份,第二题8分 共15分)
27.物流系统设计模型应遵循的一般准则
参考答案:用数学方法建模的同时求解算法来开发综合物流系统规划不一定能完全成功,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三个基本准则(Napolitano,1997)。
第一个准则是在进行方案分析前保证模型有效。常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历史数据和资料使方案结果有效;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直觉和简单的常识使结果合法。对输入数据进行改变的灵敏度分析对检测模型的有效性非常必要,同时任何主要结论和决策必须在模型合法后才能给出。
第二个准则是必须注意物流系统模型得出的解不是最后的答案。必须用专门的知识判断,用常识来修改最后结果。其中的原因是由于所选模型的最优解并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实,加上整个系统很复杂且可能用的是启发式方法,容易导致次优解。通常用现有模型的软件包是比较省时和省力的。节省的时间和费用足以弥补其不准确性。
最后一个准则是建立物流系统设计模型可能并不是解决系统设计问题的最好方法。有些情况下,建模所需费用可能超过相关的利润。还有一些情况下,通过简单的经验方法就可以解决仓库选址、规模确定及分配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候选地址的数量有限或从合同或其他合法原因得出的系统约束限制了运输的可得性及保管方式,也就限制了解的范围,因此,可能不必建模就可以得到答案。
28.什么是系统评价?为什么要组织对物流系统进行评价?
系统综合评价就是根据系统确定的目的,在系统调查和系统可行 性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就各种系统规划和设 计方案能够满足的程度与为之消耗和占用的各种资源,进行评审,并选择出技术 上先进、经济上合理,事实上可行的最优或最满意的最优方案。系统评价是系统决策的重要依据,没有正确的评价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决 策。系统评价即是物流系统规划和
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流系统决策十分 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评价本身也是一种决策形式。有的时候,物流系统评价和 物流系统决策被当作同义词使用。
2.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构建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是物流系统评价中的主要内容,构建评价 指标体系应该遵循科学性、系统优化、通用可比、实用性和目标导向等原则。在 选择评价参数时,应注意物流生产率、物流质量两个方面,通常采取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生产计划和控制作为特征值指标,可通过经济方法和工程方法对物流 特征值进行衡量。对物流系统综合评价可通过成本效益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 合评价等方法,借助一定的评价模型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