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实习报告
题目:浅谈医院检验科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所在系:
班级:08级医学检验技术班 学号: 学生:dina
二0一一年五月四日
浅谈医院检验科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人民的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医疗服务的理解和要求越来越高, 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所以医疗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就检验科的工作性质而言, 是较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科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第二章第十条: 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其住院病历、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等。所以检验报告单的质量是检验科的生命所在。检验人员对患者的标本进行各种项目的分析和检测,而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举证倒置的出台, 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检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笔者就如何防范与处理医院检验科医疗纠纷进行以下总结: 1.优质服务, 做好“ 重点” 防范
《医院文明用语规范》人手一册加强医务人员语言修养,用语文明,态度和蔼,消灭影响医患关系的服务忌语,做到“三个良好”,即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服务态度良好。重点防范以下具有纠纷倾向的患者, 包括技术要求高、心理特殊、检查费用高等患者。具有纠纷倾向的医务人员, 包括综合素质欠佳、责任心不够强、服务态度差者。具有纠纷倾向的时间段,包括工作人员少, 独立处理问题的时间段,如交接班,值班的时间,节假日时间。具有纠纷倾向的常用检验项目等。检验科的重点就是检验质量问题,比如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及时性, 项目收费的合理性等, 检验科必须有证据证明各项操作是规范的、结果的报告是及时的、收费是合理的。
2.宣传教育为主,提高检验人员的法律意识,把相关法律规范落到实处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的定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从事医疗活动,即使出现难以避免的人身损害,也不构成医疗事故。因此,检验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条例》和有关的法律、法规。例如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某些部门和地方规范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对医院检验科的工作既是压力又是促进规范化建设的机遇和动力。如何提高检验质量,密切与临床关系,共同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强化检验科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保护意识是检验科今后工作的重要部分,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和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3.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实验室管理者应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同时应根据实验室开展的各类实验项目,结合最新版的《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与最新检验技术,制定与实验室适应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制操作手册。实验室工作按照标准化程序运转,医技人员执行标准化操作,这是预防与减少检
验医疗纠纷非常重要的一环。规范的操作规程是检验科工作的根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所称的医疗事故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了操作规程, 而规范的操作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无误的根本。所以, 我们不但要建立严格的SOP(操作规程)文件(内容包括标本采集、运送、贮存的要求。实验方法、原理、步骤、试剂和仪器、实验工作条件、标准物、干扰物影响、分析物参考值、质控措施等等), 而且还应当严格地去执行。这一全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操作规程的严格实施是举证的重要依据。
4.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
室内质控是提高检验质量的基础,每次测定标本的时候都要用已知的定值物来监控本次测定结果的质量,只有所得的质控结果在规定的范围内,所测定的临床标本结果才可靠,否则必须先校正好仪器,再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对于无定值质控物的检测项目,要注意试验的反应曲线,以及结果的精密度是否良好。室间质评是衡量本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存在的差距,是对检测实验室结果准确性的一个综合评价指标,检验人员要认真对待,争取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室内、室间质量控制并做好记录, 有项目失控时应做好失控分析、失控纠正措施和记录。优良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成绩,是发生纠纷时进行举证的重要参考依据。5.严格标本采集、送检和保管
合格的检测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基础。临床标本的采集,通常是由护士或临床医生来实施,检验科以前很少关注,而只管检测,但常会发生临床标本因采集方法不正确,而得到错误的检验结果。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检验科应该主动地、经常地指导临床工作者,有条件的还可以提供标本采集和保存的有关知识手册,便于临床检索。通过这些工作力争临床能够提供良好的达标的送检标本,避免因标本质量不合格而重复采集标本,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为了避免检验结果的有误,检验标本至少保留3天。尤其是定性类检测的标本,如肝炎、艾滋病等病原体指标的测定,阳性结果的标本至少要保存7-10天,以便在患者对检测结果有疑问时,能够重新取出标本进行测定。6.应重视检验结果的原始记录
各种检测项目的结果是有法律效力的。医疗工作存在高风险和不可预测性, 而使原始记录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假若某个医务人员因更改结果而引发医疗纠纷, 如果检验人员没有做好原始记录, 就会出现责任不清等问题而招来麻烦。所以各项目结果的原始记录要认真记录, 如仪器型号、试剂批号、有效期、阴阳性对照, 标本接收等等, 这也是检验工作的一部分, 是反映检验质量管理的直接证据。因此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使其规范化、科学化, 举证责任势在必行, 至关重要。7.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 有客观的、主观的, 也有人为的如标本采集错误,名字张冠李戴;标本留取的时间不正确;或
者采集后放置时间过长;或者用错采集管等等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而引起医疗纠纷。因此, 在报告单上必须注明本结果仅对所测标本负责。接收标本时, 对不合格的标本应退回。当检测结果不符时, 要与临床进行必要的沟通联系并建议复查。由于标本放置过长有些化学成分变化较大, 对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 要按要求正确保存。检验报告单要书写清楚, 对结果描述要科学严谨。报告单上检验者的签名最好用手工签写, 核对无误后再发出报告为妥。
8.重视对可疑报告的复查
临床检验中,对于数值类的检测报告,如血液常规、生化项目等的检测,结果特别异常的,首先要与临床医生联系,若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合,必须重新检测该标本;如再次测定的结果与前次无明显的差异,则把这两次的测定结果一起反馈给临床医生,并在复查的结果报告单上注明复查结果,以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必要时重新抽血进行复查。若结果与前次相差较大,表明自己工作中存在失误或仪器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后,才能发出检验报告。
9.加强工作责任心 ,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沟通
检验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部分。提高检验质量是检验科工作的重点, 为临床科室提供快速、准确的检验结果是我们检验工作者的职责。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对每一份标本, 我们都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对待, 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也常遇到临床医师指责我们检验科工作服务不到位, 结果不准确等现象。这时我们
一方面先检查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好,另一方面检验人员应不断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将各项检验的目的、用途、意义、对结果的分析和解释等整理出来,发给临床医生;在检验结果异常时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核实结果是否与患者病情吻合;与临床医生定期交流,交换意见,及时将临床反馈的信息认真加以总结,以不断改进检验质量。如果是我们的工作未做好, 则应虚心听取及时改进。对阳性指征结果要为患者保密, 不泄露患者隐私。10.完善检验报告单的书写
形式上,检验报告应该遵循《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做到完整、准确、及时。切忌涂改、伪造检验报告。对于报告复核过程中,需要修改的地方,不能涂抹,而应该将错误的内容用横线删除,保留字迹清晰可辨,再将正确的内容书写在旁边。内容上,检验报告的描述应该力求科学、客观、严谨,最好注明“仅对所检测的标本负责”。对于所检测的结果都要逐一认真登记,以便在报告单发生丢失时,能及时给予补报。重点防范检验报告单的质量, 避免检验报告医疗纠纷。重点做好“三查三对”工作, 即查对患者姓名床号、标本类型及检验项目。认真核查检验报告, 并且详细登记,实行签字负责制。每天无论普通患者还是急诊患者,为防止申请单、标本和检验结果的遗失,做好每个环节的时间记录, 记录随着标本一起传送的措施。送检标本要记录标本送人时间年、月、日、时、分、科别、姓名、号、床号、标本类型、检验项目等, 送检人和接收人签字。检验结果偏高或偏低, 时阴时阳
或结果难以解释的报告, 不轻易发出, 应与临床科联系, 说明情况并认真复查后方可发出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标本结果及签收人的姓名和处理情况。急诊标本及时处理, 及时电话通知, 做到以内发出报告。标本检测后保留, 以备复查及核对。11.加强交流,共同进步
加强行业间关于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的交流、沟通,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及时总结过往及其他地方发生的检验相关医疗事故及纠纷的经验及教训,建立检验科常见医疗事故及纠纷常发原因境况数据库,通过真实事例总结正错处理方式,提出正确的处理建议。加强检验从业人员的相关学习训练,从而避免发生类似的医疗事故及纠纷,不让悲剧重演,从而切实保护患者及检验从业人员。
总之,正确防范检验工作中的医疗纠纷,需要检验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改进服务态度,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增强工作中的自我防护意识,努力做好这些,可以有效预防检验工作中医疗纠纷的发生。
第二篇:最新 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一、论文选题说明
该选题表是某重点大学多名在校教师多年指导毕业论文的总结,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写作论文。
另外,在论文写作、格式规范以及论文答辩等等方面有困难的同学,请仔细看这些题目,看几个后你就会有所收获。这些题目写作以及答辩都比较容易!
二、论文参考题目
1.面向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医学检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2.浅析加强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 3.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
4.医学检验本科教育的现状分析和改革实践 5.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方式探讨 6.提高医学检验质量的措施探析 7.浅谈医学检验的质量保证措施 8.指导论文企鹅舞衣衣漆久吧漆久叁
9.加强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医学检验工作的思考 10.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医学检验常见问题探析
1.论文辅导交流扣扣群搜,苟且文学社 12.医学检验与检查互认过程中注意事项分析 13.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实施现状分析 14.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15.使用Excel2007快速建立医学检验报告系统 16.改革现有教学模式以提高医学检验质量 17.PBL与循证思维相结合构建医学检验教学新方法 18.浅谈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9.浅谈分子生物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20.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学科有效合作探讨 21.医学检验学生临床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22.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3.中国高职院校与美国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科教育课程设置的对比 24.影响医学检验的因素与改进措施
25.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人才专业英语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26.医学检验高职教育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27.高等职业教育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初探 28.分析医学检验中的伦理原则 29.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方式探讨 30.医学检验高职教育发展初探
31.医学检验与临床协作管理体系的应用分析 32.关于医学检验与临床课堂改革的探讨
33.面向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医学检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34.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转变的教育教学改革
35.医学检验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及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36.医学检验的发展
37.五年制医学检验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教学改革 38.加强对医学检验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39.Internet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40.如何提高妇科医学检验质量分析 41.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的新变化
42.医学检验本科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43.试论医学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及措施 44.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45.医学检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效果 46.从法律关系上探讨医学检验行为的规范化
47.医学检验本科生实习期实践全面质量控制过程的意义
48.关于数字图像处理在运动目标检测和医学检验中若干应用的研究 49.谈从技术与管理看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 50.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误差因素及其预防
51.引导医学检验本科生开展科研实践的必要性及措施
52.医学检验的科学研究应走转化医学之路——祝贺“中国长江医学论坛”获奖论文在本刊刊登
53.系科合一模式下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优势探讨 54.医学检验专业进行检验仪器技能培养的探索 55.医学检验成人教育在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中的探讨 56.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57.医学检验本科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58.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防护的探讨 59.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 60.初探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
61.浅谈在医学检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检验质量控制意识 62.SPSS11.0 for Windows在医学检验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63.医学检验成人大专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转轨的初步设想 64.医学检验检测系统应用前的性能评价
65.试论提高少数民族中专生医学检验教育水平的方法 66.传染病医院医学检验实习生的实习管理及培养 67.医学检验中的若干伦理问题及对策
68.关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转变的思考 69.高职院校医学检验课程改革 70.医学检验中的伦理原则探讨 71.加强医学检验实习生素质培养初探 72.浅析医学检验分析前的注意事项及质量保证 73.浅析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 74.对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75.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研究 76.区域医学检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77.医学检验的全过程管理
78.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医学检验高职人才的最佳结合点 79.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80.浅谈医学检验流程的重要性 81.浅谈医学检验与临床的关系 82.浅谈由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
83.SPSS 10.0 for Windows在医学检验领域中的应用 84.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 85.基层医学检验工作的现状与构想
86.医学检验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87.如何提高医学工作者医学检验素质 88.提高医学检验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探讨 89.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 90.浅谈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 91.现代医学检验中寄生虫检验发展现状与趋势 92.完善考核机制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质量 93.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与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 94.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操作技能考核的总结与思考 95.浅议医学检验中的伦理原则
96.医学检验专业英语课程“听说”新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97.竞赛激励式教学方式在医学检验实习中的应用 98.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99.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100.医学检验工作中分析前与分析后质量管理 101.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 102.医学检验标准化操作实例分析
103.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设想 104.医学检验本科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与研究 105.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106.串口通讯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107.应用型四年制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标准的初步探究 108.边防部队医疗单位医学检验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09.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10.浅谈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
111.湖南省部分乡镇卫生院医学检验调查现状分析与思考 112.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13.医学检验在临床中的地位及作用
114.新形势下高等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115.信息技术在医学检验技能大赛创新中的应用 116.医学检验本科教学应用转化医学理念的思考 117.医学检验短信平台的开发与实践 118.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119.医学检验综合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120.医学检验临床实习教学规范化管理的探讨 121.如何提高医学检验在临床诊疗中的地位 122.双师制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23.紧抓活力环节,促进医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 124.我国医学检验队伍的现状与对策 125.浅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培养
126.中专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127.实验室管理如何实现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 128.医学检验人员身心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29.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130.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 131.医学检验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132.医学检验标本收集运送车的研制
133.常熟市医学检验区域化集成平台的建立与应用 134.浅谈创新思维和问题意识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培养 135.医学检验的有关问题探讨 136.浅谈医学检验流程的重要性 137.浅谈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 138.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
139.医学检验高职教育实践能力培训的研究与实践 140.国际互联网在医学检验教育中的综合应用 141.临床医学检验环节的质量控制分析
142.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教学模式探析 143.浅谈如何在县级基层医院开展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 144.医学检验仪器学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45.对目前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 146.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发展道路 147.医学检验实习生的带教体会
148.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149.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150.加强实验课教学改革培养合格医学检验人才 151.加强医学检验人员敬业精神教育的思考
152.面向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医学检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153.浅析加强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 154.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
155.医学检验本科教育的现状分析和改革实践 156.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方式探讨 157.提高医学检验质量的措施探析 158.浅谈医学检验的质量保证措施
159.加强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医学检验工作的思考 160.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61.医学检验常见问题探析
162.医学检验与检查互认过程中注意事项分析 163.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实施现状分析 164.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165.使用Excel2007快速建立医学检验报告系统 166.改革现有教学模式以提高医学检验质量 167.试论二十一世纪医学检验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168.面向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资格考试内容改革研究 169.戴明环教学法在医学检验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
170.注重在《临床基础检验学》课程中培养医学检验学生的实验能力 171.中职医学检验教育和检验科关系的探索与体会 172.浅述医学检验流程的重要性 173.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74.军队基层医院医学检验卫勤训练探讨
175.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对专业认知状况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176.基于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 177.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178.医学检验专业改制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79.平战结合便携式医学检验箱的研制 180.医学检验本科学生的实习带教体会
181.医学检验报告查询系统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开发与应用 182.开放实验室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83.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与措施 184.浅谈医学检验中的伦理
185.野战条件下医学检验的开展现状与对策 186.探索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成效 187.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成效 188.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应注意的问题
189.医学检验临床实习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190.关于提高医学检验教学质量的思考
191.浅谈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显微镜的使用与保管 192.医学检验本科毕业生调查分析 193.医学检验在职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 194.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素质教育新模式的探讨 195.医学检验品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196.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197.医学检验教学工作的特点与教师能力培养 198.谈医学检验本科与高职专科教育的区别 199.医学检验高职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200.医学检验系本科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探讨 201.医学检验风险管理系统研究 202.如何做好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203.医学检验工作中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204.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探析 205.带教中职医学检验实习生的教学体会 206.医学检验工作与临床协作发展探讨 207.县级妇幼保健院医学检验现状与对策 208.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进展
209.多模式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培养 210.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211.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在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12.发展循证检验医学提高医学检验质量 213.影响医学检验结果的分析前因素
214.以问题为导向学习教学法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探索及应用 215.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分析前质量管理
216.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 217.医学检验仪器的质量安全
218.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前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情况调查研究 219.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问题与对策 220.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21.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要素的分析 222.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基地现状分析与建设 223.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研究
224.临床医学检验免疫实验室实习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25.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26.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提高分析
227.做好医学检验实习生专题讲座的探讨 228.建设医学检验本科特色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229.高校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230.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231.上海市医学检验人员培训现状调查研究 232.浅议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 233.高职高专医学检验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234.医学检验人员医学伦理教育的探讨 235.生物安全防护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236.医学检验本科生带教实习中的几点体会
237.2011~2013年济南市医学检验人员身心健康状况调查 238.我校计算机教学在医学检验专业方面的应用初探 239.高职医学检验“项目导向”教学的探讨与思考
240.高职医学检验学生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分析及教育效果评价 241.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评价与考核 242.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掌上设备在医学检验教育中的应用
243.凝炼检验专业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南方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244.浅谈医学检验本科毕业论文的可持续性发展 245.中等医学检验教育现状与改革趋势 246.医学检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247.医学检验本科生实习前的防护教育 248.医学检验本科生输血医学带教体会
249.中等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调研报告 250.全自动医学检验分析仪控制系统Petri网建模应用研究 251.医学检验专业成人教育毕业生对课程设置意见的调查分析 252.建立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253.提升医学检验仪器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254.医学检验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255.医学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 256.浅析医学检验实验室中的生物安全防护对策 257.建设特色医学检验实验示范中心的探索 258.医学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
259.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60.医学检验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探讨 261.实习医生应该掌握的医学检验理论与实践能力 262.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 263.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 264.论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如何适应社会需求
265.构建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培训体系的规划与设计思路 266.医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实习带教的探索与实践 267.microRNA检测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进展 268.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评价体系的构建 269.美国高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特点及启示 270.试论医学检验卫生检验方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实践 271.医学检验人员职业疲劳的相关因素分析 272.微机联网在医学检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273.XX医学检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274.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业与考研状况的调查分析 275.医学检验本科食品理化检验课程建设的体会 276.学习共同体在高职医学检验英语教学中的构建 277.在医学检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检验质量控制意识 278.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 279.医学检验专业开展系科结合模式教学的体会 280.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与改进 281.医学检验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初探
282.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 283.医学检验人员身心健康状况的调查 284.医学检验主干课程群的改革与建设
285.医学检验学生自我防护知识的调查和防护教育 286.关于医学检验大专班教学和实习的思考 287.浅谈医学检验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与培养 288.丰台区妇幼保健院医学检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89.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应用与进展 290.小讲课在医学检验实习带教中的作用
291.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292.以就业为导向的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特色专业方向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93.医学检验专业如何应对执业资格考试的教学改革探讨 294.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矛盾及对策 295.基层医院制作批量医学检验报告单的方法 296.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297.对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探讨 298.分子生物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299.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师综合化项目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 300.试论如何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的效果
301.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培养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 302.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的带教体会
303.医学检验专科教育的现状分析和改革实践 304.医学检验专业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305.理科类医学检验专业综合应用型实验教学模式建立与实践 306.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新生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307.浅谈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 308.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 309.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预防医源性感染教育的探索 310.医学检验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311.猪血标本在医学检验实验课中的应用 312.实验室信息系统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313.关于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的探讨
314.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的思考 315.医学检验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概述 316.医学检验实习生临床检验基础学带教体会
317.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带教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318.构建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医学检验实验中心 319.创建医学检验专业本科课程PBL教学新模式 320.医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实习带教的探索与实践 321.M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322.化学实验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323.OSCE在医学检验专业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324.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325.WPBL教学法在医学检验专业不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26.医学检验专业卫生理化检验课程体系建设 327.河南省医学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调查分析 328.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329.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临床体液实习教学的研究 330.浅谈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 331.医工交叉学科《医学检验仪器》的教学研究
332.医学检验高职教育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就业导向适应性的研究与实践 333.加强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医学检验工作的思考 334.流式细胞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35.门诊医学检验过程中的“时效”分析 336.关于开展社区卫生医学检验工作的探讨 337.以就业为导向的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特色专业方向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338.浅议提高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做法 339.我国医学检验职业教育师资现状调研与建设策略 340.医学检验实习生的临床实习带教体会 341.加强医学检验实习生素质培养初探
342.建立基于建构主义观的医学检验研究性教学体系 343.利用计算机加强对医学检验实习生的管理 344.论医学检验实习生与医疗纠纷可能性的关系 345.医学检验实习生综合管理办法及保证措施 346.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对病案管理的新要求 347.医学检验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思路 348.医学检验仪器分析的教学改革
349.医学检验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350.医学检验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351.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初探 352.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中等医学检验人才 353.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中的全面素质教育浅议 354.线性回归在医学检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355.用于医学检验的多处理机系统
356.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 357.医学检验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探 358.探讨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相关因素 359.高职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的若干思考
360.建立县域医院间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体系的探讨 361.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若干问题 362.妇幼保健院医学检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63.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的带教探究
364.242例医学检验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操作考核结果分析 365.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366.医学检验教学与临床差距的思考及对策
367.新形式下医学检验专业预实习培训模式改革的研究 368.基层部队医学检验工作开展状况与卫生士官人才培养 369.浅谈医学检验专业
370.浅谈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71.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教学质量与培养状况调研分析 372.医学检验专业化学课教与学初探
373.基于导师制的医学检验专业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
374.加强各实习医院的联系完成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实习教学任务 375.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办学特色的思考 376.病例教学在医学检验教学改革中的设计与应用 377.带教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的几点体会 378.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初探 379.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380.建立“三位一体”中等医学检验教育模式的探讨 381.866医院船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382.医学检验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383.对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的带教体会 384.对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转变的再认识
385.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实践 386.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387.医学检验专业虚拟临床教学实验室的构建
388.关于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试卷分析方法的初步探讨 389.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质量的探讨
390.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医学检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391.实验室信息系统在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价值 392.基于网络环境的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技能培养模式 393.对高校医学检验专业办学模式的探讨
394.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索 395.第十四届全国医学检验教育教学研讨会通知 396.医学检验系成人本科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397.医学检验综合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398.利用酶标仪改进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
399.医学检验专业卫生检验方向毕业生自我评价调查分析 400.医学检验专业卫生检验方向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401.医学检验人员自身感染和预防
402.医学检验专业开展本科生科技创新的思考
403.浅谈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专业《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的建议 404.医学检验服务支撑平台在区域医联体中的作用 405.W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体会 406.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407.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的分析
408.探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新路子——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409.专科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建立 410.如何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资格考试应试能力 411.加强本科生科研促进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 412.miRNA检测技术进展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413.中医诊断与医学检验的关系 414.医学检验中的测量不确定度
415.浅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 416.医学检验临床实习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417.我国检验医学的现状与未来
418.高职医学检验教育如何体现“高职”特色 419.高职医学检验教育如何体现“高职”特色 420.研究性学习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421.研究性学习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 422.医学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应急处理措施 423.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市场作用及发展前景分析 424.探析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425.浅谈医学检验实验室人员安全与防护 426.医学检验专业英语课堂中的任务设计 427.浅析高职医学检验技术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428.中医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几点措施 429.浅谈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误区 430.医学检验领域能力验证计划的比较 431.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误差因素及其预防 432.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推进医学检验实践教学 433.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434.对中职卫校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学教学内容与部分相关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分析
435.医学检验专业卫生统计学教学例题研究 436.医学检验专业进行质量控制技能集训的体会 437.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 438.医学检验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439.医学检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思考 440.单招高职教育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与课程改革 441.试论中等医学检验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44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100304*医学检验 443.大型公立医院创建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可行性研究 444.Access快速开发医学检验报告系统
445.医学检验工作者对医学检验专业状况认知的问卷调查与思考 446.PBL教学法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探讨及路径选择
447.中职院校合作模式探究——某中职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院校合作模式开发
448.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探析 449.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450.浅析医学检验仪器故障 451.谈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 452.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管理
453.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索 454.对建立我国医学检验溯源体系的探讨 455.条形码技术在医学检验信息网络系统中的应用 456.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索 457.专业认证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研究 458.基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模式下的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研究 459.医学检验专业临床生物分子学实践教学的探讨 460.我国大陆医学检验教育规模与美国及台湾地区之比较 461.构建医学检验专业实习与就业管理体系 462.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
463.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教学改革探讨 464.双语教学在医学检验专业课的探讨
465.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毕业生质量评价 466.我国医学检验事业发展现状
第三篇: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根据学院学籍管理条例,高职班的学生实习结束后须提交一篇毕业论文。
一、毕业论文的要求
(一)要求查阅相关文献 5~10篇。
(二)毕业论文格式
1、标题:题目简要、明确,不宜过长。
2、中文摘要(100~250字),中文关键词(3~5个)。
3、前言:主要包括选题的依据,对本课题研究现状的简述,本文的立意和研究的角度。
4、正文:要求论点明确、结构合理、条理清楚、内容完整、资料详实并与论点相结合,同时要做到文字通顺,引文规范。论文正文字数在 3000 字左右。
5、参考文献格式
著作: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起止页码。
论文:作者、论文篇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6、其它注意事项
(1)统一使用A4纸,每页40行,每行40字。
(2)正文用小4号字,大标题用4号字,摘要、关键词、注释用5号字,英文摘要、关键词用5号字;
7、毕业论文由学院医学技术一系汇总,装订成册,汇编目录,封面。
二、选题
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标志着毕业论文和科学研究的正式开始,在整个论文写作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题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选题要体现医学检验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中对能力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达到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目的。
(二)选题应符合检验医学学科的理论发展,解决学科建设、学科发展的理论 1
或方法问题,解决应用性研究中的某个理论或方法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题目贴切,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
(四)选题应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学生可自己拟定题目,并且可跨学科交叉选择课题。
(五)课题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当,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够完成。
(六)选题参考
1、某年~某年某医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2、某年~某年某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3、某年~某年某医院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4、某年~某年某医院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5、xx例真菌性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
6、不动杆菌属的耐药性分析
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8、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9、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及其药物敏感度分析
10、亚胺培南耐药非发酵菌流行趋势及耐药谱分析
11、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12、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1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丙二醛及一氧化氮的关系
14、PCR技术在输血安全中的应用
15、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下的镜检标本筛选
16、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室间质量控制的建立和应用
17、大量输血对某些生化代谢指标的影响
18、口服抗凝剂治疗中凝血时间监测范围的探讨
19、D-二聚体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0、外周血CA125,CA153和CEA的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21、孕妇产前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2、五分类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可信性分析
23、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镜检结果比较
24、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临床意义
25、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
26、化学发光法免疫法与ELISA法检测血清AFP的比较
27、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假阳性问题的分析
28、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29、严重贫血对APTT、PT结果的影响
30、同一实验室不同仪器间检测结果的比对
31、微生物检测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结果的影响
32、微生物检测标本分析中质量控制对结果的影响
33、血球分析仪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34、DIC常用检测指标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35、严重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分析
36、ELISA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37、血培养分级报告在血流感染中应用
38、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39、影响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的因素
40、标本保存条件对部分生化项目分析的影响
4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规律的新认识
42、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影响因素的探讨
43、成年妇女阴道酵母样真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44、干化学法对尿液检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45、老年男性尿路感染的调查
46、ABO血型系统鉴定错误的原因分析
47、健康人末梢血与静脉血测定Hb结果对比分析
48、冠心病患者白细胞总数的变化
49、动脉粥样硬化与CRP的关系
50、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数的变化
51、CRP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52、急性化脓性炎症白细胞质与量的变化
53、甲亢患者血脂的变化
54、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变化
55、尿沉渣红细胞多形性的分析
56、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变化及意义
57、阴道炎病原体的分析
58、血糖检测对脑血栓诊断的意义
59、医源性感染原因分析
60、尿淀粉酶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意义
61、术后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的变化
三、指导老师
1、指导老师以实习医院带教老师为主,学院教师共同指导。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完成论文的撰写。
2、学院指导老师
生物化学检验:徐惠萍、周红辉微生物检验:陈 静 临 床 检 验:章英寄生虫检验:陶建华 免疫学检验:吴秀珍、李剑平
3、学院医学技术一系(检验系)联系电话0791-8272141
四、答辩要求
(一)学生在毕业论文完成后,论文电子版发至医学技术一系邮箱
(jyx20091225@163.com),由系部收集,整理。学生进行答辩。答辩前系部将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毕业实习成绩不及格、论文不符合要求者,不得参与答辩。
(二)答辩开始前 , 答辩小组应组织毕业论文的验收和评阅工作。答辩委员会先对毕业论文进行评阅,评阅教师着重评阅毕业论文的质量与水平。
(三)答辩小组根据课题涉及的内容及要求,在答辩时进行提问。答辩时间:学生报告5~10分钟,提问和回答问题 5 分钟。
(四)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及答辩情况进行书面评价,由答辩小组评定成绩并签字。
五、成绩评定要求
评分标准:按《医学技术一系学生毕业论文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医学技术一系
2009年12月
第四篇:医学检验材料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生化检验辅导:胆道疾病的临床意义
正常时肝细胞内ALT、AST的一部分可通过肝细胞膜到肝窦状隙而进入血液,一部分通过溶酶体分泌进入毛细胆管排人小肠,故当各种原因引起胆道梗阻时,后部分酶反流入血,可致ALT中度升高,梗阻缓解后l~2周即可恢复正常。
2012年医学检验知识讲解:精液检查的要求
如果取精液检查,应在检查前5天内不排精。一般收集精液,可以用自慰取得,用避孕套通过性交时收集也可以。精液取到后应盛放在干燥、清洁的瓶内,并立即送检。
精液是体液的一种。因此,很多性病可以通过精液传染给对方。艾滋病病人的精液含有艾滋病的病毒,因此可以通过性交传染给对方。肛交是一种危险的性行为,因为肛门附近的组织比较容易受伤害,如果有伤口破裂,那么带有艾滋病病毒的精液就可以通过伤口传染给被肛交的一方。这也是为什么同性恋的男性比较容易得艾滋病的原因。只要有体液的交流,异性恋的性行为也是可以传播性病的。
医生为了鉴定男性生育能力,常嘱男方作精液检查,正常精液颜色为灰白色或乳白色。如节欲时间长者,可呈淡黄色,若出现鲜红色。暗红色,则提示患者有炎症或生殖道损伤。每次排精量为2~6毫升,常受排精次数与频率的影响。新鲜精液呈稠厚胶冻状,1小时之内应液化为稀薄的液体,用一根小玻璃棒插入精液中再提起,所形成的精液丝长度一般不超过2厘米,否则视为异常。精液呈弱碱性,PH值为7.2~7.8.正常精子数应超过2000万/毫升。排精后1小时内活动精》=50%.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精子活动力分为四级:0级:不活动;1级:精子原地摆动;2级:有中等的前向运动;3级:前向运动活跃,快速直线运动。正常的精子活动力为2~3级的精子》=40%~50%.精子形态:畸形精子小于50%.分析男性生育能力不能单从精液的一项指标定论,应对精子数量、活力、活动率、液化时间、畸形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能力分析。
2012年医学检验知识讲解:精液常规检查
精液由精子和精浆组成,其中精子占10%,其余为精浆。它除了含有水、果糖、蛋白质和脂肪外,还含有多种酶类和无机盐。精液中含有锌元素。
精子由睾丸产生。精浆由前列腺、精囊腺和尿道球腺分泌产生。精浆里含有果糖和蛋白质,是精子的营养物质。另外,精浆中还含有前列腺素和一些酶类物质。正常的精液呈乳白色、淡黄色或者无色,每毫升为精液中的精子数一般在6千万至2亿个。有活动能力的精子占总数的60%以上。畸形精子应总数的10%以下。在室温下精子活动力持续3-4小时。
精液是碱性,女性生殖器内部则为酸性。因此,精液进入女性内部,就会被中和。
有生育力的正常男性一次射精最为2-6毫升,平均3.5ml.一次射精量与射精频度呈负相关。若禁欲5-7天射精量仍少于2毫升,视为精液减少;若不射精,称为无精液症(aspermia)。精浆是精子活动的介质,并可中和阴道的酸性分泌物,以免影响精子活力。精液量减少(精浆不足)不利于精通过阴道进入子宫和输卵管,影响受精。若一次射精量超过8毫升,精子被稀释,也不利于生育。此可因垂体前叶促性腺素的分泌功能亢进,使雄激素的水平升高所致亦可见于禁欲时间过长者。
精液内含有一种可与青霉素相媲美的抗菌物质———精液胞浆素。专家们指出,精液胞浆素是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蛋白质,此物质一旦进入细胞内部,就可以阻止核糖核酸的合成,从而杀死细菌。从实验室培养中观察到,精液胞浆素能杀死葡萄球茵、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
精液呈灰白色,自行液化后为半透明的乳白色,久未射精者可略显浅黄色。凡精液呈鲜红、淡红、暗红或酱油色并含有大量红细胞者称为血精,可能由于前列腺和精非特异性炎症、生殖系结核、肿瘤或结石所致黄色或棕色脓性精液见于前列腺炎和精囊炎。对于普通的健康男性,如果没有不洁的性行为,或者性病,精液是什么颜色,形状,根本是无关紧要的。男性疾病不是从表面研究精液,就可以诊断出来的。精液中的精子和女性的卵子结合,用来繁衍后代,这就是精液的唯一的功能。因此,如果吞食了精液,是绝对不可能导致女人怀孕的。对于单身男性来说,如果连对象也没有,根本就没有必要担心自己的精液问题,完全就是庸人自扰。如果结婚一年以后,女方仍然没有怀孕,那时才是应该看医生,找出不孕的原因。
有些男性,受到一些封建迷信的宣传,所以对于自己的精液特别重视。古人因为愚昧无知,所以有“一滴精,十滴血”,“精尽人亡”之类的错误说法。这是完全没有科学根据的。古代太监,因为睾丸被割掉,连一个精子都没有。有些太监还很长寿。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精液根本就不是所谓男性的精华所在。精液也绝对不是什么美容佳品。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生化检验基础辅导:m-AST的意义
m-AST可协助判断肝实质损害的严重程度。
当急性肝炎病变严重累及线粒体时,AST/ALT比值升高,此时应注意是否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可达2.0.在Reye综合征、妊娠脂肪肝、心肌梗死、做导管肝动脉栓塞术后,m-AST也可升高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临检基础辅导:肾前性少尿
肾前性少尿: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肾血流量不足,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所致;如①肾缺血: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过敏、失血过多、心力衰竭、肾动脉栓塞、肿瘤压迫等。②血液浓缩:严重腹泻、呕吐、大面积烧伤、高热等。③血容量减低:重症肝病、低蛋白血症引起全身水肿。④应激状态:严重创伤、感染(如败血症)等。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临检基础辅导:病理性多尿
1)内分泌疾病:如尿崩症,指抗利尿激素(ADH)严重分泌不足或缺乏(中枢性尿崩症),或肾脏对ADH不敏感或灵敏度减低(肾源性尿崩症),患者24h尿量可多达5~15L,尿比密常为1.005以下,尿渗透压在50~200mmol/L之间。多尿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2)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DM)引起的多尿,主要机制是渗透性利尿所致,患者尿比密、尿渗透压均增高。
3)肾脏性疾病:如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肾小管酸中毒Ⅰ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失钾性肾病等。肾小管破坏致肾浓缩功能逐渐减退均可引起多尿。肾性多尿常具有昼夜尿量的比例失常、夜尿量增多的特点,即昼夜间尿量比《2:1.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生化检验辅导:其他疾病的临床意义
ALT广泛存在于各组织中,机体器官有实质性损害时,ALT均可增高。如急性心肌梗死、右心功能不全、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或阿米巴性肝脓疡等疾病、疟疾、血吸虫病,外伤、手术等均可造成血清ALT和AST增高。
某些化学药物如异菸肼、氯丙嗪、利福平、环磷酰胺和某些抗生素等也可引起血清ALT增高,所以ALT单项增高,需要结合病情综合分析。
2012年医学检验知识讲解:血清学试验的应用
血清学试验在医学和兽医学领域已广泛应用,可直接或间接从传染病、寄生虫病、肿瘤、自身免疫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感染组织、血清、体液中检出相应的抗原或抗体,从而作出确切诊断。对传染病来说,几乎没有不能用血清学试验确诊的疾病。实验室只要备有各种诊断试剂盒和相应的设备,即可对多种疾病作出确切诊断。在动物疫病的群体检疫、疫苗免疫效果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中,也已广泛应用了血清学试验以检测抗原或抗体。血清学试验还广泛应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超微定量、物种及微生物鉴定和分型等方面。此外,血清学试验也用于基因分离,克隆筛选,表达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和纯化等,已经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血液检验辅导:嗜酸性粒细胞的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起源于骨髓内CFU-s。经过单向嗜酸性祖细胞(CFU-EO)阶段,在有关生成素诱导下逐步分化,成熟为嗜酸性粒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少见,仅为0.5-5%.嗜酸性粒细胞有微弱的吞噬作用,但基本是无杀菌力,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嗜石破天惊生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与释放其活性物质,吞噬其释出颗粒,并分泌组胺酶发破坏组胺,从而起到限制过敏反应的作用。此外,实验症明它还参加与对嚅虫的免疫反应。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至少有六大来源:
①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而来的组胺(histamine); ②由补体而来的C3AC5A、C567,其中以C5a最为重要; ③从致敏淋巴细胞而来的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 ④从寄生虫而来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⑤从某些细菌而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 ⑥从肿瘤细胞而来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以上务因素均可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由于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百分率很低,故经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换算而来的绝对值误差较大,因此,在临床上需在了解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时,应采用直接计数法。
2012年医学检验知识讲解:血清学试验的概念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的抗体之间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它既可以发生在体内,也可以发生在体外。在体内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是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作用。体外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主要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用于免疫学诊断。因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所以将体外发生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称为血清学反应或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鉴定、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诊断和监测。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临检基础知识辅导:尿红细胞形态分析的临床意义
1.畸形红细胞标准
Birech报告畸形红细胞分类 红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异常多样,归为以下7种[6]:①酵母菌样红细胞:在红细胞外膜有小泡突出或细胞呈霉菌孢子样改变。②炸面包卷样红细胞:红细胞膜呈明显的内外两圈、四周肥厚、形似炸面包卷。③古钱样红细胞:形似中国古钱币。④膜缺损红细胞:红细胞膜不完整,部分血红蛋白(Hb)丢失。⑤大红细胞:细胞体增大,中心淡,无双盘凹陷感。⑥小红细胞:胞体小,外膜增厚,折光增强。⑦手镯样红细胞:胞体较大,呈明显内外两层膜改变。
黄锋先等关于畸形红细胞分类 ①面包圈样红细胞。②古钱样红细胞。③红细胞膜呈颗粒样、串珠样。④红细胞大小不等,大者为正常的1~2倍,小者为其1/2,颜色变浅。⑤残碎红细胞。⑥芽孢样红细胞。⑦棘状样红细胞。⑧其他形状,如细胞膜破裂成各种形状,马蹄形、月牙型等。其他如红细胞呈锯齿型、固缩型、大小一致的均称均一型。
2.均一型红细胞标准
红细胞大小一致,变化均一,图相在两种以内,多数为正常及桑椹样红细胞,部分可出现影子红细胞。此型多属于非肾小球性血尿。
3.混合型红细胞标准
根据畸形和均一型红细胞所占比例的不同,可分为畸形为主的混合型红细胞血尿(畸形红细胞》50%)和以均一型红细胞为主的混合型红细胞血尿(均一型红细胞所占》50%)两种。
4.判定界限
畸形红细胞占80%以上为肾小球性血尿;畸形红细胞《20%,均一型红细胞》80%以上为非肾小球性血尿;畸形红细胞》20%、《80%,为混合型血尿。
5.畸形红细胞形态变化与肾小球性血尿
畸形红细胞各种变化形状分为7~8种。肾小球性血尿,绝大多数为畸形红细胞,占80%以上;非肾小球性血尿绝大多数为均一型红细胞,占80%以上;以及以畸形红细胞为主(》50%)的混合型和以均一型红细胞为主(》50%)的混合型。以上畸形红细胞、均一型红细胞和混合型红细胞3型结果均有趋向性,不存在可逆行,当然结合临床症状观察更为客观。
畸形红细胞的形成:一般认为,红细胞通过肾小球基底膜时受损和经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漏出时受挤压而变形,同时还与尿渗透压、pH等因素有关。因此来自肾脏的红细胞,除外形发生图相变化外,其体积的大小也有显著性差异。采用显微镜观察检查尿内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对诊断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血尿和鉴别诊断是有一定价值和临床意义的。棘形、靶形红细胞的出现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质量管理与控制辅导:如何制定允许总误差
(1)Tonks于1963年从理论上研究此问题,提出根据参考值与参考值范围而设定,其公式是:
允许总误差(%)=(1/4)[(参考值上界-参考值下界)/参考值均值]100%
(2)目前国际上常推荐根据生物学变异制定不精密度标准。生物学变异或称生理变异(CVB),包括个体内变异(CVI)和个体间变异(CVG),也就是所说的生理波动。生物学变异可用来导出临床实验室检测项目的不精密度、不准确度和总误差的分析质量。体内和个体间变异分量表达为变异系数(分别为CVI和CVG)
2012医学检验考试质量管理与控制辅导:准确度的总误差概念
测定结果与真值的差异是随机误差(BE)和系统误差(SE)的总和,即总误差(TE)。也可用TE=1.96s+Bias表示(95%允许误差限)。所选用的检测方法的总误差必须在临床可接受的水平范围内(也就是允许总误差,TEa)。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临检基础辅导:精液的精子活动率检测
【正常参考值】正常精子活力一般在Ⅲ级(活动较好,有中速运动,但波形运动的较多)以上,射精后1小时内有Ⅲ级以上活动能力的精于应》0.60.【临床意义】如果0级(死精子,无活动能力,加温后仍不活动)和Ⅰ级(活动不良,精子原地旋转、摆动或抖动,运动迟缓)精子在0.40以上,常为男性不育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临床检验技师综合辅导:酶的作用机理
一、酶作用在于降低反应活化能
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必须超过一定的能阈,成为活化的状态,才能发生变化,形成产物。这种提高低能分子达到活化状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催化剂的作用,主要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以致相同的能量能使更多的分子活化,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
酶能显著地降低活化能,故能表现为高度的催化效率。例如前述的H2O2酶的例子,可以显著地看出,酶能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反应速度增高千百万倍以上。
二、中间复合物学说
目前一般认为,酶催化某一反应时,首先在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结合生成酶-底物复合物,此复合物再进行分解而释放出酶,同时生成一种或数种产物,此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ES的形成,改变了原来反应的途径,可使底物的活化能大大降低,从而使反应加速。
三、酶作用高效率的机理
详细机制仍不太清楚,主要有下列四种因素: 1.趋近效应和定向效应
酶可以将它的底物结合在它的活性部位由于化学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若在反应系统的某一局部区域,底物浓度增高,则反应速度也随之提高,此外,酶与底物间的靠近具有一定的取向,这样反应物分子才被作用,大大增加了ES复合物进入活化状态的机率。2.张力作用
底物的结合可诱导酶分子构象发生变化,比底物大得多的酶分子的三、四级结构的变化,也可对底物产生张力作用,使底物扭曲,促进ES进入活性状态。
3.酸碱催化作用
酶的活性中心具有某些氨基酸残基的R基团,这些基团往往是良好的质子供体或受体,在水溶液中这些广义的酸性基团或广义的碱性基团对许多化学反应是有力的催化剂。
4.共价催化作用
某些酶能与底物形成极不稳定的、共价结合的ES复合物,这些复合物比无酶存在时更容易进行化学反应。
例如:无酶催化的反应 RX+H2O→ROH+Hx 慢 有酶存在时 RX+E桹H→ROH+EX快 EX+H2O→E桹H+HX快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临床检验技师综合辅导:蛋白质的变性
天然蛋白质的严密结构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如酶失去催化活力,激素丧失活性称之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变性蛋白质只有空间构象的破坏,一般认为蛋白质变性本质是次级键,二硫键的破坏,并不涉及一级结构的变化。
变性蛋白质和天然蛋白质最明显的区别是溶解度降低,同时蛋白质的粘度增加,结晶性破坏,生物学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分解。
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可分为物理和化学因素两类。物理因素可以是加热、加压、脱水、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超声波的作用等;化学因素有强酸、强碱、尿素、重金属盐、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等。在临床医学上,变性因素常被应用于消毒及灭菌。反之,注意防止蛋白质变性就能有效地保存蛋白质制剂。
变性并非是不可逆的变化,当变性程度较轻时,如去除变性因素,有的蛋白质仍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来的构象及功能,变性的可逆变化称为复性。例如,前述的核糖核酸酶中四对二硫键及其氢键。在β巯基乙醇和8M尿素作用下,发生变性,失去生物学活性,变性后如经过透析去除尿素,β-巯基乙醇,并设法使疏基氧化成二硫键,酶蛋白又可恢复其原来的构象,生物学活性也几乎全部恢复,此称变性核糖核酸酶的复性。许多蛋白质变性时被破坏严重,不能恢复,称为不可逆性变性。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血液检验辅导:异型淋巴细胞
在传染性单核增多症、病毒性肺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感染或过敏原则刺激下,可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Downey将其按形态特征分为三型:
1型(空泡型):最多见。胞体比正常淋巴细胞稍大,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圆形、肾形或分叶状、常偏位。染色质粗糙,呈粗网状或小块状,排列不规则。胞质丰富,染深蓝色,含空泡或呈泡沫状。Ⅱ型(幼稚型):胞体较大,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致呈网状排列,可见1~2个至发生母细胞化的结果。
Ⅲ型(不规则型):胞体较大,外形常不规则,可有多数足。核形状及结构与1型相同或更不殊途同归,染色质较粗糙致密。胞质量丰富,染色淡蓝或灰蓝色,有透明感,边缘处着色较深蓝色。可有少数空泡。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生化检验辅导:胎儿血型的预测
羊水中存在ABH(O)血型物质,故可在妊娠期预测胎儿的血型,以便对母体胎儿血型不合者进行围生期监护、治疗和对新生儿的作好抢救准备。
一、ABH分泌型血型的预测
本试验是根据羊中分泌的血型物质可将相应抗血清中抗体中和原理设计的。将羊水与0.2毫升最适稀释度的抗A抗B抗H血清0.2毫升分别混匀,冯分作用10min后,便血型物质将抗体中和完全,再于各管加入相对应的2%标准A型,B型,O型红细胞悬液各0.2ml,充分混匀。置室温30min,低速离心1分钟观察有无凝集。
本试验最关键的部分是要选择好抗血清的最适稀释度。即选择抗血清与2%标准红细胞悬液恰能产生4+凝集的最高稀释度,这样才能在加入羊水后将相应抗体中和掉不再出现4+凝集。通常是将抗血清0.2ml用生理盐水做1:1-1:256倍比稀释后,将2%A,B,O型标准红细胞加入0.2ml混匀,置室温1小时后观察结果,以出现4+凝块的最高稀释度定为最适稀释度。实验中要注意控制温度,以免由于抗血清中冷凝集素未被完全吸收而造成结果判断错误。
二、ABH(O)血型酶的测定
羊水ABH血型物质的测定,无法预测非分泌型胎儿的血型。已知由A基因产生的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能将N-乙酰氨基半乳联接在H物质末端的半乳糖上,形成A血型物质,B基因产生的D-半乳糖转移酶将D-半乳糖联接在H物质末端的半乳糖上,形成B血型物质。当有糖供体、二价锰离子与O型红细胞共同孵育时,羊水中的转移酶可在红细胞膜上合亿A或B物质,利用血型测定的方法可检测埋分泌型胎儿的血型。这时有严重ABO同种免疫史的孕妇非分泌型的胎儿血型鉴定提供了可能,也为在位于ABO基因部位的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提供了可能,而可不必考虑胎儿是否为分泌型。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临检基础知识辅导:精液的男性生育力指数测定
【计算公式】
I=M(N×V)/(A×106)式中I为男性生育力指数;M为活动精子百分率;N为每毫升的精子数;V为精子运动的速度;A为畸形精子的百分率。【正常参考值】
正常人生育力指数》1.【临床意义】
1.生育指数为0,表明完全无生育能力。
2.生育指数为0-1之间,表明有不同程度的生育障碍。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血液检验复习辅导:HIV-抗体常见检测方法
目前作为诊断手段使用的检测主要包括抗HIV病毒抗体检测、病毒培养、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其中对病毒抗体的检测是最常规使用的方法,这不但是由于这类检测特异性、敏感性较高,方法相对简便、成熟,更重要的原因是HIV抗体在病毒感染后除早期短暂的“窗口期”外的整个生命期间长期稳定地存在并可被检测到。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当抗体检测无法满足HIV感染诊断的需要时,病毒分离及测定、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可作为辅助手段使用,这包括对非典型血清学反应样品的诊断、HIV感染的窗口期诊断、新生儿早期诊断和对特殊样品的诊断。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血液检验复习辅导:HIV-抗体确认实验
免疫印迹试验(WB)、条带免疫试验(LIATEKHIVⅢ)、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A)及免疫荧光试验(IFA)。国内常用的确认试验方法是WB.(一)免疫印迹实验(WB)
免疫印迹实验是广泛用于许多传染病诊断的实验方法,就HIV的病原学诊断而言,它是首选的用以确认HIV抗体的确认实验方法,WB的检测结果常常被作为鉴别其他检验方法优劣的“金标准”。
确认试验流程:
有HIV-1/2混合型和单一的HIV-1或HIV-2型。先用HIV-1/2混合型试剂进行检测,如果呈阴性反应,则报告HIV抗体阴性;如果呈阳性反应,则报告HIV-1抗体阳性;如果不满足阳性标准,则判为HIV抗体检测结果不确定。如果出现HIV-2型的特异性指示条带,需用HIV-2型免疫印迹试剂再做HIV-2的抗体确认试验,呈阴性反应,报告HIV-2抗体阴性;呈阳性反应则报告HIV-2抗体血清学阳性,并将样品送国家参比实验室进行核酸序列分析,WB的敏感性一般不低于初筛实验,但它的特异性很高,这主要是基于HIV不同抗原组分的分离以及浓缩和纯化,能够检测针对不同抗原成分的抗体,因而能够用WB方法鉴别初筛实验的准确性。从WB确认试验结果看出,初筛试验尽管选择质量较好的试剂,如第三代ELISA,仍会有假阳性出现,必须通过确认试验才能得出准确结果。
(二)免疫荧光实验(IFA)
IFA法经济、简便、快速,曾被FDA推荐用于WB不确定样品的诊断。但需要昂贵的荧光显微镜,需要受过良好训练的技术人员、观察和解释结果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结果不宜长期保存,IFA不宜在一般的实验室开展和应用。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临检基础知识辅导:重视血常规的复检工作
目前血细胞分析仪己经普及到县医院或卫生院,这对提高血细胞常规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起促进作用。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血细胞分析仪还是一个过筛工具,至今最先进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还不能完全取代人工检查,仍然有部分标本需要复检。据我所知有的医院有了血细胞分析仪,把人工操作的工具、试剂全丢弃,基本上不再复检了。有的单位即使复检,也没有复检标准,随心所欲,其复检率只有百分之几,这显然是不负责任的。现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一、为什么要复检?考试用书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理虽有不同,但它的各种项目的阈值是人设定的,而且是固定的,可是病人血细胞变化是千姿百态,有部分细胞难以识别或认错干扰其它细胞计数,如有核红细胞可影响白细胞计数;细胞碎片、血小板聚集可影响血小板计数等。尤其是白细胞形态学分类与血细胞分析仪的白细胞分类有本质上的不同,三分群仅仅是根据细胞大小来分而己,即使先进的五分类也与形态学也有很大差异,又如中性粒细胞毒性病变、变异淋巴细胞、疟原虫等临床需要的指标无法显示;有的幼稚细胞、有核红细胞也不能区分;各参数之间有时还存在互相干扰。总之,血细胞分析仪的结果仅仅是属于过筛而己,不能完全代替人工镜检。
根据1987年我赴日本考察时,日本对三分群仪器白细胞分类是不收费的,而且每一例仍然需要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重新分类后才能报告。1989年Coulter公司制定了复检标准,调查了11个床位及性质不同的医疗单位,它们均使用该公司的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根据该公司的复检标准,其复检率为15%~60%,平均为40%,使手工分类减少40~85%,平均减少了60%,也就是说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好好为40%需要分类的病人服务。
最近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报告,他们用SysmexXE-2100(五分类)仪器的总复检率为32.3%.再次证明当前最先进血细胞分析仪也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检查。
由于没有复检而产生的漏检白血病、异常淋巴细胞、疟原虫,还有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降低等己引起的医疗纠纷,应该引起我们深思。
二、复检内涵尚待统一
有人认为“复检”就是要在镜下重新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而己,这是偏面的。复检内涵应包据:
1、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的全部结果进行评估,必要时包括原标本重查,或重新用人工复查等。因此血常规手工操作不能丢;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临检基础知识辅导:精液检查的具备条件
受检者,经历一段经常排精过程后,禁房事5-7天(上次排精到取标本间隔时间至少不得少于100小时);备大口有盖清洁干燥容器一个,以手淫方式获取精液,一次全部射入容器,盖上盖,记录标本离体时间;贴身保温,30分钟内送到化验室,并向检验员提供标本取出时间。精液常规观察:精液总容量(毫升),精子活动情况,精子密度(个/毫升),精液液化时间(标本取出到精液液化的时间),不动精子(个/高倍视野)等。见不动精子,须染色方可区分:不活动的精子、死精子、未成熟精子等。
找不到精子必须离心后检验,仍然找不到精子;方可报告无精。经三次取样化验,结果仍然找不到精子方可确认无精子症。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免疫检验辅导:血浆的鉴别方法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血细胞悬浊于其中。人体含有2750-3300毫升血浆,约占血液总体积的55%.血浆的绝大部分是水(体积的90%),其中溶解的物质主要是血浆蛋白,还包括葡萄糖、无机盐离子、激素以及二氧化碳。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同时也是运输分泌产物的主要媒介。
将新鲜血液离心,使血细胞沉降,上层淡黄色清液即是血浆。血浆与血清的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免疫检验辅导:血浆的主要作用
提供基本营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物、脂类物质、核酸衍生物等,是细胞生长必须的物质。
提供激素和各种生长因子: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类固醇激素(雌二醇、睾酮、孕酮)等。生长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等。
提供结合蛋白:结合蛋白作用是携带重要地低分子量物质,如白蛋白携带维生素、脂肪、以及激素等,转铁蛋白携带铁。结合蛋白在细胞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提供促接触和伸展因子使细胞贴壁免受机械损伤。对培养中的细胞起到某些保护作用:有一些细胞,如内皮细胞、骨髓样细胞可以释放蛋白酶,血清中含有抗蛋白酶成分,起到中和作用。这种作用是偶然发现的,现在则有目的的使用血清来终止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因为胰蛋白酶已经被广泛用于贴壁细胞的消化传代。血清蛋白形成了血清的粘度,可以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损伤,特别是在悬浮培养搅拌时,粘度起到重要作用。血清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离子,他们在代谢解毒中起重要作用,如SeO3,硒等。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生化检验辅导:离心技术的工具
离心机(centrifuge)是实施离心技术的装置。离心机的种类很多,按照使用目的,可两类,即制备型离心机和分析型离心机。前者主要用于分离生物材料,每次分离样品的容量比较大,后者则主要用于研究纯品大分子物质,包括某些颗粒体如核蛋白体等物质的性质,每次分析的样品容量很小,根据待测物质在离心场中的行为(可用离心机中的光学系统连续地监测),能推断其纯度、形状和相对分子质量等性质。两类离心机由于用途不同,故其主要结构也有差异。通常所使用的离心机根据转子转速大小的不同可分为普通离心机、高速离心机和超速离心机三类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生化检验辅导:离心技术的概况
离心技术是利用物体高速旋转时产生强大的离心力,使置于旋转体中的悬浮颗粒发生沉降或漂浮,从而使某些颗粒达到浓缩或与其他颗粒分离之目的。这里的悬浮颗粒往往是指制成悬浮状态的细胞、细胞器、病毒和生物大分子等。离心机转子高速旋转时,当悬浮颗粒密度大于周围介质密度时,颗粒离开轴心方向移动,发生沉降;如果颗粒密度低于周围介质的密度时,则颗粒朝向轴心方向移动而发生漂浮。常用的离心机有多种类型,一般低速离心机的最高转速不超过6000rpm,高速离心机在25000rpm以下,超速离心机的最高速度达30000rpm以上。
根据离心原理,可设计多种离心方法,常见下列三大类型:
1.差速离心法。通过逐步增加相对离心力,使一个非均相混合液内形状不同的大小颗粒分步沉淀。
2.密度梯度离心法。离心前,离心管内先装入分离介质(如蔗糖、甘油等),使形成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介质,然后加入样品进行离心,具体又可分为:
1)速度区带离心法。离心前,离心管内先装入蔗糖、甘油、CsCl、Percoll等密度梯度介质,待分离样品铺在梯度液的顶部,离心管底部或梯度层中间,同梯度液一起离心,利用各颗粒在梯度液中沉降速度或漂浮速度的不同,使具有不同沉降速度的颗粒处于不同密度的梯度层内,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本法可分离各种细胞、病毒、染色体、脂蛋白、DNA和RNA等生物样品。
2)预制梯度等密度离心法。要求在离心前预先配制管底浓而管顶稀的密度梯度介质,常用介质有蔗糖、CsCl、Cs2SO4等,待分离样品一般铺在梯度液顶上,如需挟在梯度液中间或管底部,则需调节样品液密度。离心后,不同密度的样品颗粒到达与自身密度相等的梯度层,即达到等密度的位置而获得分离。
3)自成梯度等密度离心法。某些密度介质经过离心后会自成梯度,例Percoll,可迅速形成梯度,CsCl、Cs2SO4和三碘甲酰葡萄糖胺经长时间离心后也可产生稳定的梯度。需要离心分离的样品可和梯度介质先均匀混合,离心开始后,梯度介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逐渐形成管底浓而管顶稀的密度梯度,与此同时,可以带动原来混合的样品颗粒也发生重新分布,到达与其自身密度相等的梯度层里,即达到等密度的位置而获得分离。
3.沉降平衡离心法。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浮力密度差别进行分离,所用的介质起始密度约等于被分离物质的密度,介质在离心过程中形成密度梯度,被分离物质沉降或上浮到达与之密度相等的介质区域中停留并形成区带。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生化检验辅导:离心技术的概况
离心技术是利用物体高速旋转时产生强大的离心力,使置于旋转体中的悬浮颗粒发生沉降或漂浮,从而使某些颗粒达到浓缩或与其他颗粒分离之目的。这里的悬浮颗粒往往是指制成悬浮状态的细胞、细胞器、病毒和生物大分子等。离心机转子高速旋转时,当悬浮颗粒密度大于周围介质密度时,颗粒离开轴心方向移动,发生沉降;如果颗粒密度低于周围介质的密度时,则颗粒朝向轴心方向移动而发生漂浮。常用的离心机有多种类型,一般低速离心机的最高转速不超过6000rpm,高速离心机在25000rpm以下,超速离心机的最高速度达30000rpm以上。
根据离心原理,可设计多种离心方法,常见下列三大类型:
1.差速离心法。通过逐步增加相对离心力,使一个非均相混合液内形状不同的大小颗粒分步沉淀。
2.密度梯度离心法。离心前,离心管内先装入分离介质(如蔗糖、甘油等),使形成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介质,然后加入样品进行离心,具体又可分为:
1)速度区带离心法。离心前,离心管内先装入蔗糖、甘油、CsCl、Percoll等密度梯度介质,待分离样品铺在梯度液的顶部,离心管底部或梯度层中间,同梯度液一起离心,利用各颗粒在梯度液中沉降速度或漂浮速度的不同,使具有不同沉降速度的颗粒处于不同密度的梯度层内,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本法可分离各种细胞、病毒、染色体、脂蛋白、DNA和RNA等生物样品。
2)预制梯度等密度离心法。要求在离心前预先配制管底浓而管顶稀的密度梯度介质,常用介质有蔗糖、CsCl、Cs2SO4等,待分离样品一般铺在梯度液顶上,如需挟在梯度液中间或管底部,则需调节样品液密度。离心后,不同密度的样品颗粒到达与自身密度相等的梯度层,即达到等密度的位置而获得分离。
3)自成梯度等密度离心法。某些密度介质经过离心后会自成梯度,例Percoll,可迅速形成梯度,CsCl、Cs2SO4和三碘甲酰葡萄糖胺经长时间离心后也可产生稳定的梯度。需要离心分离的样品可和梯度介质先均匀混合,离心开始后,梯度介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逐渐形成管底浓而管顶稀的密度梯度,与此同时,可以带动原来混合的样品颗粒也发生重新分布,到达与其自身密度相等的梯度层里,即达到等密度的位置而获得分离。
3.沉降平衡离心法。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浮力密度差别进行分离,所用的介质起始密度约等于被分离物质的密度,介质在离心过程中形成密度梯度,被分离物质沉降或上浮到达与之密度相等的介质区域中停留并形成区带。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生化检验辅导: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方法
一、抗凝剂的配制
首先推荐使用市场上有售的专用采血针,愿意自己配制抗凝采血针的用户,可以用0.9%NS50ml+肝素钠针剂2支(12500U)配制成肝素稀释液备用,并做好无菌储藏。每抽血气前,用2ml注射器抽取肝素稀释液2ml,完全湿润整个针管后弃去肝素液,残留在针头及针管头部死腔内的肝素液即可起到抗凝作用。抗凝剂少了会使血液凝集,堵塞血气分析仪的流路系统,抗凝剂多了会影响血气和离子的检测结果,大剂量的抗凝剂会严重使离子钙偏低,误导临床。
二、采血方法的选择
成人:用肝素化的玻璃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穿刺,采血部位首选桡动脉,次选股动脉
小儿:
1、首选用颞浅动脉或头皮小动脉,严格消毒后,用肝素化的5号头皮针连接2ml注射器,待动脉血流至注射器乳头时,立即用小止血钳分别夹住头皮针塑料软管首尾两端(约0.5ml血),然后拔出针头立即混匀送检。
2、用肝素化的注射器穿刺,采血部位首选小儿桡动脉,小婴儿可用颞浅动脉取血,取完血一定要密封。
3、因技术条件限制,不能反复动脉穿刺时,早产儿与小婴儿可在足后跟用肝素化毛细管采取动脉化毛细血管的血亦可。动脉化毛细血管采血,用不超过42~45℃的湿巾热敷采血部位皮肤5~15分钟,使血液增加,血流加速,达到动脉化,然后穿刺,穿刺要深,使血流快速自动流出,弃去第一滴血,不能挤压,用肝素化的毛细管吸取(建议采用厂家配套提供的专用毛细管),吸满后一定要密封,混匀后立即送检。未充分动脉化的毛细管血的PO2偏低,对PH、PCO2和HCO3—的测定结果影响不明显。
三、采血后处理
采血后针尖或毛细吸血管两端立即用橡皮帽或橡皮泥封住,防止空气气泡进入,并立即充分混匀达到抗凝目的,并立即送检,从采血到送检不宜超过20分钟,以免血细胞代谢耗氧,使PO2和PH值下降PCO2升高。若不能立即测定,应将血气标本保存在2~8℃容器内,但即使这样待测时间也不宜超过2小时。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生化检验辅导:VC影响血糖尿糖检测
解放军总医院检验中心主任丛玉隆指出,维生素c(vc)可以还原尿糖检测试剂中的酶,会导致尿糖检测的结果失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服用维生素要谨慎。
第一次遇到尿糖检测失真是在1984年,丛玉隆还是医院检验科的检验员。一天晚上急诊科一患者化验的结果是血糖8毫克。急诊医生一看检验报告马上产生疑问:怎么会是8毫克?人的正常血糖最低是80毫克,如果真是8毫克,那这个人早就死了。于是检验科再次对病人的血样化验,结果还是8毫克,丛玉隆仔细检查了检验程序和检验设备,都没发现问题,但检验结果确实与病人实际病情不符。丛玉隆再仔细检查后,发现在抽取病人血样时,患者正输着vc,结果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是患者血样中含有的大量vc还原了检验试剂中的酶,干扰了病人的血糖检验结果。
vc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丛玉隆再次做了试验,一组人一天吃3片vc(每片100毫克),第二天检测结果是每毫升尿含vc30毫克。一组人一天吃6片vc,第二天尿含vc90毫克。一组人一天吃了9片vc,第二天尿含vc是300毫克。丛玉隆说,假如一个糖尿病人,没吃vc以前的尿糖是2个加号,吃了9片vc后,就可能是1个加号,甚至会出现阴性结果。
丛玉隆进行的另一个实验证实,给健康人静脉推注vc2000毫克,然后在不同时间段取尿,30分钟后尿含vc600多毫克、1小时500多毫克、5小时后含几十毫克(正常值),说明静脉使用大剂量vc对糖尿病人的尿糖检查干扰更大。试验也证明5个小时以后,使用vc的病人每毫升尿含vc几十毫克,已经属于正常值,不再干扰检验结果。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生化检验辅导:血磷测定的参考值
参考值:血清磷:0.81~1.45mmol/L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生化检验辅导:血磷的测定方法
血清无机磷的测定方法一般有磷钼酸法、染料法和酶法。
磷钼酸法是血清中无机磷与钼酸盐结合形成磷钼酸化合物,再用还原剂将其还原成钼蓝进行比色测定。
染料法如孔雀绿直接显色测定法。虽非常敏感,但影响因素多,显色不稳定,重复性也较差,不能用于常规检验。
酶法是一个偶联反应,参与反应的酶有糖原磷酸化酶、葡萄糖磷酸变位酶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反应中使NADP+还原成NADPH,形成NADPH在340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该方法不受有机磷酸酯的干扰。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生化检验辅导:火焰分光光度法的仪器
原始的火焰光度计由雾化器、火焰燃烧嘴、滤光片和光电池检测器组成。现代的火焰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框图(见图)示意出:试样溶液经雾化后喷入火焰,溶剂在火焰中蒸发,盐粒熔融,转化为蒸气,离解成原子(部分电离),再由火焰高温激发发光,发射的光经切光器调制,并由单色器(通常是光栅)分光,选择待测波长谱线,经光电转换和电信号放大后检出。反射镜起聚光作用。
火焰光度法常用的火焰是在大气恒压下经化学反应而燃烧的。不同的燃料气体和助燃气组分,及其配比,称助/燃比,决定该化学火焰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和化学作用性质(见表)。这是火焰光度法应用中要选择的关键条件。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生化检验辅导:火焰分光光度法的简史
1859年R.W.本生利用本生灯进行焰色反应,就是火焰分光光度法的起源,用此法发现了许多新元素。1928年瑞典植物生理学家H.G.龙德加德用火焰光谱法研究植物新陈代谢作用中微量元素的定量变化,并使用了参考元素技术。由于当时使用照相方法记录谱线,致使准确定量分析工作较为繁琐。1935年制成第一台火焰光谱光电直读光度计,以及后来W.吉尔伯特制作的直接注入式燃烧器的使用,使得火焰光度法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生化检验辅导:火焰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火焰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方法简单迅速,组分影响较小,取样量小,用一份溶液即可进行多种元素分析,每毫升10微克浓度的钠溶液也可测定。此法不仅可作为一个光化学分析方法独立使用,而且可作为一个有特色的光检测器,与气相色谱仪联用,或作为一种试样原子化装置,用于原子吸收光谱法中。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血液检验复习辅导:骨髓标本的采集选择
骨髓标本的采集选择
骨髓标本大部分采用穿刺法吸取。骨髓穿刺部位选择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骨髓腔中红骨髓丰富;②穿刺部位应浅表、易定位;③应避开重要脏器。临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包括胸骨、棘突、髂骨、胫骨等处。髂骨后上棘此处骨皮质薄,骨髓腔大,进针容易,骨髓液丰富,被血液稀释的可能性小,故为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血液检验复习辅导:骨髓涂片的检查
骨髓涂片的检查
(1)普通光镜低倍镜检验: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估计巨核细胞系统增生情况;观察涂片边缘、尾部、骨髓小粒周围,有无体积较大或成堆分布的异常细胞。
(2)油镜:选择满意的片膜段,观察200~500个细胞,按细胞的种类、发育阶段分别计算,并计算它们各自的百分率;仔细观察各系统的增生程度和各阶段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血液检验复习辅导:骨髓象的分析与报告
骨髓象的分析与报告
包括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例、粒系统细胞改变、红系统细胞改变、巨核系统细胞改变、淋巴系统细胞改变、单核系统细胞改变和其他血细胞改变。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综合知识辅导:均相酶免疫测定
均相酶免疫测定:属于竞争结合分析方法。
①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EMIT):了解其基本原理,反应后酶活力大小与标本中的半抗原量呈一定的比例,从酶活力的测定结果就可推算出标本中半抗原的量。
②克隆酶供体免疫分析:DNA重组技术可分别合成某种功能酶(如β-D半乳糖苷酶)分子的两个片段,大片段称为酶受体(EA),小分子称作酶供体(ED),两者单独均无酶活性,一定条件下结合形成四聚体方具酶活性。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综合知识辅导:异相酶免疫测定
异相酶免疫测定:又分为液相和固相酶免疫测定。
①液相酶免疫测定:其测定灵敏度与放射免疫方法相近,近年有取代放射免疫方法的趋势。②固相酶免疫测定:如常用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012年医学检验考试生化检验辅导:肝硬化的临床意义
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血清ALT可轻度增高或正常,失代偿期ALT可持续升高。胆汁淤积性肝硬化ALT活性较高可与黄疸平行,AST升高不及ALT显著。肝硬化病变累及线粒体时,多数AST升高程度超过ALT。
2012年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辅导:尿的方法学评价
尿色和透明度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尿透明度还易受某些盐类结晶的影响。临床应用仅作参考
2012年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辅导:尿的质量控制
1.使用新鲜尿尿放置时间过长,盐类结晶析出、尿胆原转变为尿胆素、细菌增殖和腐败、尿素分解,均可使尿颜色加深、混浊度增高。2.防止污染。
2012年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辅导:尿的生理性变化
(1)代谢产物:生理性影响尿颜色主要是尿色素、尿胆素(URB)、尿胆原(URO)等。
(2)饮水及尿量:大量饮水、尿量多则尿色淡;尿色深见于尿量少、饮水少或运动、出汗、水分丢失。
(3)药物的影响:如服用核黄素、呋喃唑酮、痢特灵、黄连素、牛黄、阿的平使尿呈黄色或深黄色;番泻叶、山道年等使尿呈橙色或橙黄色;酚红、番泻叶、芦荟、氨基匹林、磺胺药等使尿呈红色或红褐色。
(4)盐类结晶及酸碱度:生理性尿混浊的主要原因是含有较多的盐类,常见有:①尿酸盐结晶:在浓缩的酸性尿遇冷时,可有淡红色结晶析出。②磷酸盐或碳酸盐结晶:尿呈碱性或中性时,可析出灰白色结晶。
2012年医学检验免疫检验考试辅导: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物效应
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物效应:TNF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杀伤或抑制作用,敏感性因肿瘤细胞类型而异;TNF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病毒介导的细胞病变的发展,对RNA病毒和D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TNF能够增强T细胞产生以IL-2为主的淋巴因子,提高IL-2R的表达水平,促进T细胞增殖;还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产生抗体;TNF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趋化作用,并使之活化和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TNF可刺激成骨细胞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诱导成骨细胞吸收骨质、使软骨细胞进行软骨更新,抑制软骨形成。
2012年医学检验免疫检验考试辅导:肿瘤坏死因子的应用研究
肿瘤坏死因子的应用研究:由于TNF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TNF疗法的研究已被许多国家开展。动物实验和临床经验表明,TNF对某些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副作用大,建立合理的用药方案及治疗措施,可望降低用量,减轻副作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012年医学检验血液检验辅导:红细胞镰变试验
(1)原理:在低氧分压条件下,HbS转变为还原状态后溶解度降低,从而聚合成短棒状凝胶使红细胞变形,呈镰刀状。
结果:阴性,无镰变细胞。
(2)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镰状细胞贫血(HbS病),HbBart、HbI病可见少量镰状细胞。
2012年医学检验知识辅导:埃希菌属的常规检验项目
CDC将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列为常规检测项目
EHEC的血清型》50种,最具代表性的是O157:H7.在北美许多地区,O157:H7占肠道分离病原菌的第二或第三位,是从血便中分离到的最常见的病原菌,分离率占血便的40%,6、7、8三个月O157:H7感染的发生率最高。且0157是4岁以下儿童急性肾功衰的主要病原菌,所以CDC提出应将大肠埃希氏菌0157:H7列为常规检测项目。
2012年医学检验知识辅导:埃希菌属的肠道感染
埃希菌属的肠道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有下列五个病原群。(1)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引起霍乱样肠毒素腹泻(水泻)。(2)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主要引起婴儿腹泻。(3)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可侵入结肠黏膜上皮,引起志贺样腹泻(粘液脓血便)。(4)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又称产志贺样毒素(VT)大肠埃希菌(SLTEC或UTEC),其中O157:H7可引起出血性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临床特征为严重的腹痛、痉挛,反复出血性腹泻,伴发热、呕吐等。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5)肠粘附(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AggEC):也是新近报道的一种能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2012年医学检验临床检验技师考试综合辅导资料:埃希菌属的概念
埃希菌属包括5个种,即大肠埃希菌、蟑螂埃希菌、弗格森埃希菌、赫尔曼埃希菌和伤口埃希菌。临床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大多数菌株是人类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
2012年医学检验临床检验技师考试综合辅导资料:肠杆菌科的鉴定
(1)初步鉴定:原则是:①确定肠杆菌科的细菌,应采用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及氧化酶试验与弧菌科和非发酵菌加以鉴别;②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群,多采用苯丙氨酸脱氨酶和葡萄糖酸盐试验,将肠杆菌科的细菌分为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葡萄糖酸盐利用试验阳性和两者均为阴性反应三个类群;③选择生化反应进行属种鉴别。
将选择培养基或鉴别培养基上的可疑菌落分别接种克氏双糖铁琼脂(KIA)和尿素-靛基质-动力(MIU)复合培养基管中,并根据其六项反应结果,将细菌初步定属。
(2)最后鉴定:肠杆菌科各属细菌的最后鉴定是根据生化反应的结果定属、种,或再用诊断血清做凝集反应才能作出最后判断。
2012年医学检验免疫检验考试辅导:细胞因子的类型
细胞因子分类按其作用大致可分为免疫调节因子和免疫调控因子两大类。主要的细胞因子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家族、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转化因子家族以及其他细胞因子等。
2012年医学检验免疫检验考试辅导:细胞因子共同特性
(1)化学性质大都为糖蛋白。
(2)细胞因子可以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
(3)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不同类型的细胞可产生一种或几种相同的细胞因子。
2012年医学检验血液检验复习指导:血象特点
血液检验复习指导血象:血红蛋白、红细胞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轻度贫血时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红细胞体积减小,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时红细胞可呈环状,并有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一般正常。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2012年医学检验免疫检验考试辅导:单向扩散试验
单向扩散试验:琼脂内混入抗体,待测抗原从局部向琼脂内自由扩散,如抗原和相应抗体结合,则形成沉淀环。
1、试管法:将一定量的抗体混入0.7%琼脂糖溶液中,注入小试管内,上层加抗原溶液使待测抗原在凝胶中自由扩散,在抗原抗体比例恰当位置形成沉淀环。
2、平板法:是将抗体或抗血清混入0.9%琼脂糖内,未凝固前倾注成平板,然后在上打孔,将抗原加入孔中,放37℃让其自由扩散,24~48h后可见孔周围出现沉淀环,测定环的直径或面积计算标本中待测抗原的浓度。有两种计算方法:l)Mancini曲线:适用大分子抗原的和长时间扩散(》48h)的结果,沉淀环直径的平方与抗原浓度呈线性关系c/d2=k.(其中c为抗原浓度 d为沉淀环直径 k为常数)
3、单向扩散试验检测时的注意点:
(1)抗血清必须特异性强、效价高、亲和力强,在良好条件下保存。(2)每次测定都必须作标准曲线。
(3)每次测定时必须用质控血清作质控。
(4)注意双环现象(出现了两种抗原性相同成分)。
(5)应用单克隆抗体测量多态性抗原时,测定值偏低;用多克隆抗体测量单克隆病时,测定值偏高
2012年医学检验免疫检验考试辅导:双向扩散试验
双向扩散试验:在琼脂内抗原和抗体各自向对方扩散,在最恰当的比例处形成抗原抗体沉淀线,根据沉淀线的位置、形状以及对比关系,可对抗原或抗体作出定性分析。双向扩散试验也分为试管法和平板法。
1、试管法:在含有抗原的溶液和含有抗体琼脂中间,加一层普通琼脂,让下层抗体和上层抗原向中间自由扩散,在抗原、抗体浓度最适时形成沉淀线。
2、平板法:
是在琼脂板上相距3~5mm打一对孔,或者梅花孔、双排孔、三角孔等。在相应孔中加入抗原或抗体,待其自由扩散后,抗原、抗体形成可见的沉淀线。根据沉淀线的位置可作如下分析:①抗原、抗体是否存在及其相对含量。一般沉淀线靠近抗原孔,提示抗体量大,沉淀线靠近抗体孔,提示抗原量大。
②抗原、抗体相对分子量的分析;抗原或抗体在琼脂内自由扩散,其速度受分子量影响。分子量小者,扩散快,反之较慢。由于慢者扩散圈小,局部浓度较大,形成沉淀线弯向分子量大的一方。如若两者分子量相等,则形成直线。
③抗原性质的分析,受检的抗原性质可能完全相同、部分相同、完全不同,沉淀弧可分别出现完全融合、部分融合、不融合三种情况;
④抗体效价的滴定。抗体效价是抗原、抗体经过自由扩散形成沉淀线,出现沉淀线的最高抗体稀释度为该抗体的效价。
2012年医学检验血液检验复习指导:酸化甘油溶血试验
(1)原理:当甘油存在于低渗溶液氯化钠磷酸缓冲液时,可阻止其中的水快速进入红细胞内,使溶血过程缓慢。但甘油与膜脂质又有亲和性,可使膜脂质减少。当红细胞膜蛋白及膜脂质有缺陷时,它们在pH6.85甘油缓冲液中比正常红细胞溶解速度快,导致红细胞悬液的吸光度降至50%的时间(AGLT50)明显缩短。
参考值:AGLT50大于l800s(30min)
(2)临床意义:减少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25~150s)、肾功能衰竭、慢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贫和妊娠妇女。
2012年医学检验血液检验复习指导:红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1.红细胞膜的组成与结构:红细胞膜含脂类40%,蛋白质50%,碳水化合物10%.膜的主要蛋白有主体蛋白和外周蛋白。后者包括收缩蛋白、肌动蛋白、锚蛋白和区带(4.1~4.5)等,即骨架系统,起支架作用,对维持红细胞的形状、稳定性和变形性有重要作用。膜的主要脂类为磷脂和胆固醇,起屏障和保持内环境稳定性作用。
2.红细胞膜的功能:屏障作用和可变性;半透性;免疫性;受体特性:激素类受体、递质类受体、丙种球蛋白受体、病毒受体、EP0受体和铁蛋白受体等。
3.影响红细胞膜稳定的因索:红细胞能量代谢紊乱;红细胞膜有遗传性缺陷;酶缺陷。
2012年医学检验血液检验辅导:血红蛋白病的定义与分类
血红蛋白病的定义与分类:血红蛋白病是一组由于生成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α、β、γ、δ)的结构异常或合成肽链速率的改变,而引起血红蛋白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血红蛋白病多为遗传性,如:因控制遗传的珠蛋白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的结构性血红蛋白病;因指导珠蛋白合成速率的遗传基因缺陷所致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或称海洋性贫血。另外,也可见获得性血红蛋白病。通常是由接触或误服化学药物所致。
常见的结构性血红蛋白病是因合成的珠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改变而引起血红蛋白功能或理、化性质异常的疾病,如:引起血红蛋白异常聚合的HbS病;不稳定血红蛋白症、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常见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为α或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也有多种基因异常导致的血红蛋白病,如HbE、Hb Constant Spring、Hb Lepore等。
2012年医学检验临床检验技师辅导:溶血空斑形成试验
溶血空斑形成试验:经典的溶血斑试验用于检测实验动物抗体形成细胞的功能,其原理是将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小鼠,4天后取出脾细胞,加入SRBC及补体,混合在温热的琼脂溶液中,浇在平皿内或玻片上,使成一蒲层,置37℃温育。由于脾细胞内的抗体生成细胞可释放抗SRBC抗体,使其周围的SRBC致敏,在补体参与下导致SRBC溶血,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圆形透明溶血区而成为溶血空斑(plaque)。
每一个空斑表示一个抗体形成细胞,空斑大小表示抗体生成细胞产生抗体的多少。这种直接法所测的细胞为IgM生成细胞,其他类型Ig由于溶血效应较低,不能直接检测,可用间接检测法,即在小鼠脾细胞和SRBC混合时,再加抗鼠Ig抗体(如兔抗鼠Ig),使抗体生成细胞所产生的IgG或IgA与抗Ig抗体结合成复合物,此时能活化补体导致溶血,称间接空斑试验。但是上述直接和间接空斑形成试验都只能检测抗红细胞抗体的产生细胞,而且需要事先免疫,难以检测人类的抗体产生情况。如果用一定方法将SRBC用其它抗原包被,则可检查与该抗原相应的抗体产生细胞,这种非红细胞抗体溶血空斑试验称为空斑形成试验,它的应用范围较大。
现在常用的为SPA-SRBC溶血空斑试验。SBA能与人及多数哺乳动物IgG的Fc段呈非特异性结合,利用这一特征,首先将SPA包被SRBC,然后进行溶血空斑测定,可提高敏感度和应用范围。在该测试系统中,加入抗人Ig抗体,可与受检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复合物上的Fc段可与连接在SRBC上的SPA结合,同时激活补体,使SRBC溶解形成空斑。此法可用于检测人类外周血中的IgG产生细胞,与抗体的特异性无关。用抗IgA、IgG或IgM抗体包被SRBC,可测定相应免疫球蛋白的产生细胞,这种试验称为反相空斑形成试验。
2012年医学检验临床检验技师辅导:淋巴细胞分离
1.纯淋巴细胞群的采集:利用单核细胞在37℃和Ca2+存在时,能主动粘附在玻璃、塑料、尼龙毛、棉花纤维或葡聚糖凝胶的特性,从单个核细胞悬液中除去单核细胞,从而获得纯淋巴细胞群。主要的方法有:①粘附贴壁法;②吸附柱过滤法;③磁铁吸引法。
2.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离原则:根据相应细胞的特性和不同的标志加以选择性纯化。根据细胞的特性和标志选择纯化所需细胞的方法是阳性选择法,而选择性去除不要的细胞,仅留下所需的细胞为阴性选择。常用的方法包括:①E花环沉降法;②尼龙毛柱分离法;③亲和板结合分离法;④磁性微球分离法及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2012年医学检验生化检验辅导:锌的生理功能
(1)锌可以作为多种酶的功能成分或激活剂;
(2)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核酸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3)增强免疫及吞噬细胞的功能;(4)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的作用。
2012年医学检验生化检验辅导:锌的吸收排泄
锌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吸收,运送至肝和全身。从粪便、尿、汗、头发、及乳汁排泄。可以测定血锌或发锌判断体内含锌情况。
2012年医学检验生化检验辅导:锌的含量分布
锌是体内含量仅次于铁的微量元素。锌在在正常成人体内含量为2~2.5g,男性略高于女性,视网膜、前列腺、胰腺浓度最高;肌肉内储锌占全身锌的62%,骨占28%。血锌:80%存在于红细胞,约18%的锌分布于血浆。
2012年医学检验技师临检基础知识讲解:输血传播性疾病的概述
常见的有:乙型、丙型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疟疾,弓形体病等。献血者有EB病毒感染,黑热病、丝虫病、回归热感染时,均有可能通过输血传播。此外,如血液被细菌污染,可使受血者由此引起菌血症,严重者可致败血症。在由输血引起的疾病中,以肝炎和艾滋病危害性最大。
2012年医学检验技师临检基础知识讲解:常见输血的不良反应
1.免疫性
溶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荨麻疹、非心源性肺水肿、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后紫癜、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或血浆蛋白的同种(异体)免疫等。
2.非免疫性
高热(有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理化性溶血、空气栓塞、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钾中毒、血液酸化、高血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血栓性静脉炎、疾病传播(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疟疾,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2012医学检验临床检验技师辅导:淋病奈瑟菌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淋病奈瑟菌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淋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性接触直接侵袭感染泌尿生殖道,口咽部及肛门直肠的黏膜。如单纯性淋病、盆腔炎、淋菌型结膜炎。
2012年医学检验临床检验技师辅导: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本菌的形态与脑膜炎奈瑟菌很相似。在脓汁标本中,此菌通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而在慢性淋病时常位于细胞外。从患者体内新分离的菌株可有荚膜和菌毛,经人工培养后,呈卵圆形或球形,排列不规则。无芽胞和鞭毛。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须在含有血液、血清或多种氨基酸和无机盐类物质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国内常用血液琼脂、巧克力琼脂、EPV琼脂等培养基。初次分离时,须置5%~10à2条件下才能生长。
(3)生化反应:可发酵葡萄糖、产酸,但不酵解麦芽糖(常借此与脑膜炎奈瑟菌相鉴别)。氧化酶和触酶试验均阳性。主要有三种抗原:菌毛蛋白抗原、脂多糖抗原和外膜蛋白抗原。对外界抵抗力极低。
2012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免疫检验考试辅导:淋巴细胞保存与活力的测定
1.淋巴细胞的保存技术
(1)短期保存技术:将分离的细胞用适量含10%~20%灭活小牛血清的Hanks、Tc-199、RPMIl640或其他培养液稀释重悬。短期保存可置于4℃保存。
(2)长期保存技术:液氮深低温(-196℃)环境保存细胞,加入二甲亚砜作为保护剂。
2.活力测定:最简便常用的为台盼蓝染色法。台盼蓝又称锥蓝,是一种阴离子型染料,这种染料不能透过活细胞正常完整的细胞膜,故活细胞不着色,但死亡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可使染料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死细胞着色呈蓝色,通过死亡细胞与活细胞的百分比可反映细胞活力。
2012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生化检验辅导:治疗药物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指应用一定的分析技术测定体液中药物的浓度,以药代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和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使临床给药个体化,科学化、合理化。
无论是药物的治疗作用还是不良反应,从本质上说都是通过药物和靶位受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当药物在体内达到分布平衡后,虽然血液和靶位的药物浓度往往并不相等,但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间存在相关性。故检测相对易采集的血药浓度,替代心、脑、肾等难以取样的靶位药物浓度的可行性基础
2012年医学检验技师辅导:水与钠的代谢紊乱
水与钠的代谢紊乱:等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水过多。
一、等渗性缺水
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是外科病人最易发生的。水和钠成比例的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的沲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病因:常见的有: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大量呕吐和肠瘘等;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肠梗阻和烧伤等。
(二)临床表现:少尿、畏食、恶心、乏力、舌干燥、眼窝下陷、皮肤干燥、松弛,但不口渴。当丧失体液达体重的5%(相当于丧失细胞外液20%)时,出现血容量不足症状;当丧失体液达体重的6%~7%时,可出现严重休克,当体液的丧失主要是胃液时,可伴发代谢性碱中毒征象。
(三)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查有血液浓缩表现,尿比重增高,但血Na+和Cl-浓度仍在正常范围内。
(四)治疗 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给予等渗盐水,并注意补充血容量(包括晶体和胶体)纠正体克。可根据临床表现估计补液量,也可根据血细胞比容(hct,正常值:男0.48,女0.42)来计箅。
补液量(l)=hct上升值/hct正常值×体重(kg)×0.2
二、低渗性缺水
(一)病因: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丧失,②大创面慢性渗液;③肾排钠过多。
(二)临床表现:常见症状若头晕、视光模糊、软弱无力、脉纳速,甚至神志不清,肌痉挛性疼痛、腱反射减弱、昏迷等。
1、轻度缺钠:乏力、头晕、手足麻木、口渴不明显。
2、中度缺钠:除上述症状外,尚有恶心、呕吐、脉细速、血压不稳或下降、浅静脉萎陷。
3、重度缺钠:病人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搐、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木僵,甚至昏迷。常发生休克。
(三)诊断:①依据病史及表现;②尿Na+和Cl-下明显减少;③血清钠低于135mmol/L;④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非蛋白氮和尿素氮均有增高;⑤尿比重常在1.010以下。
(四)治疗:①积极处理病因;②采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静脉输注。
三、高渗性缺水
(-)病因:①摄人水不足,如食管癌吞咽困难,病危病人给水不足等;②水分丧失过多,如高热大汗、烧伤暴露疗法、糖尿病昏迷等。
(二)临床表现
1、轻度缺水 除口渴外,无其他症状,缺水量为体重的2%~4%.2、中度缺水 极度口渴、乏力、尿少、尿比重高;唇干舌燥、皮肤弹性差、眼窝下陷,常出现烦躁。缺水量为体重的4%~6%.3、重度缺水 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缺水量超过体重的6%.(三)诊断:①依据病史及表现;②尿比重增高;③血清钠在150mmol/l以上;④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轻度增高。
(四)治疗:①尽早去除病因;②补充水分,不能经口补充者,可以经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或0.45%氯化钠溶液;③因血液浓缩,体内总钠量仍有减少,故补水的同时应适当的补充钠盐;④尿量达40ml/h后应补充钾盐;⑤经补液后酸中毒仍未能完全纠正者,应给碳酸氢钠。
四、水过多(—)临床表现
1、急性水中毒:脑细胞肿胀或脑组织水肿致以颅内压增高,引起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头晕、失语、精神错乱、定向力失常、嗜睡、躁动、惊厥、谵妄、甚至昏迷。有时可发生脑疝。
2、慢性水中毒:软弱乏力、恶心、呕吐、嗜睡等,但往往被原有疾病所掩盖。病人体重明显增加,皮肤苍白而湿润。有时唾液及泪液增多,一般无凹陷性水肿。
(二)诊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血浆蛋白量均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
(三)治疗:预防重于治疗。对容易发生抗利尿激素增多的疼痛、失血、休克、创伤和大手术者以及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应严格限制人水量。对水中毒病人,应立即停止水分的摄人;程度严重者,除禁水外,用利尿剂,一般用渗透性利尿剂(甘露醇或山梨醇)静脉快速滴注,也可静脉注射袢利尿剂(速尿和利尿酸),尚可静脉滴注5%氯化钠溶液。
医学检验临床检验技师辅导:铁染色与代谢的检查特点
铁染色显示细胞外铁增多,铁粒幼细胞百分数增加、铁颗粒增多变粗;如幼红细胞铁颗粒在6个以上(正常少于4个),围绕并靠近核排列成环状或半环称此为环形铁粒幼细胞,占幼红细胞15%以上,为本病特征和重要诊断依据。
医学检验临床检验技师辅导:T细胞表面标志检测
1.特异性抗原检测:用单克隆抗体检测T细胞表面抗原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用标记抗体染色,如免疫荧光法、酶免疫法、ABC法及免疫金银染色法;另一类用抗体致敏的红细胞作花环试验。
2.特异性受体的检测原理:T细胞表面有特异性绵羊红细胞(E)受体,当人的T细胞与绵羊红细胞悬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置4℃至少2小时或过夜,T细胞表面的E受体可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玫瑰花样的花环,称为活性E(Ea)花环。检测Ea花环形成细胞可反映受检者的细胞免疫水平。
3.T细胞亚群检测:见第二十二章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
医学检验临床检验技师辅导:B细胞表面标志检测
B细胞具有多种特异性抗原和受体,据此建立了相应的检测方法,一般用以研究B细胞各分化发育阶段的特性,也可藉以鉴定和计数各阶段B细胞在人外周血和淋巴样组织的分布以及疾病时的变化动态,为临床提供诊治相关疾病的有用信息。
1.B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B细胞表面有CD19、CD20、CD21、CD22和CD29等分化抗原,其中有些系全部B细胞所共有,而有些仅活化B细胞所特有,据此可用相应的CD系列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荧光免疫法、酶免疫组化或ABC法加以检测。
2.SmIg的检测:大多采用间接荧光免疫法或包括ABC法在内的酶免疫组化法,关键是选用高效价、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荧光或酶标记的多价抗人Ig抗体,也可分别用各种类型的Ig,即IgM、IgG、IgA、IgE等抗血清,检测带有各种类型Ig的B细胞,在人外周血中以带有SmIgM的细胞数为最多。B细胞经荧光标记的抗Ig抗体染色,细胞膜表面呈现的荧光着色可有不同的形式,开始均匀分布呈环状,其后集中在某些部位呈斑点状,然后又可集在一个部位呈帽状,最后可被吞饮入胞浆直至荧光消失。这一现象是由于淋巴细胞膜由双层类脂组成,上嵌有蛋白分子,在体温条件下,膜呈半液体状,而镶嵌物能在其中移动。当SmIg抗体发生结合时,由于抗血清为双价,使SmIg出现交联现象,这种抗原与抗体结合物可连成斑点和帽状,时间过长,帽状结合物可脱落或被吞饮而消失,因此染色后,观察时间不能超过30min,或在染色时加叠氮钠防止帽状物形成或被吞饮。
2012年医学检验技师辅导:水与钠的代谢紊乱
一、等渗性缺水
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是外科病人最易发生的。水和钠成比例的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的沲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病因:常见的有: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大量呕吐和肠瘘等;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肠梗阻和烧伤等。
(二)临床表现:少尿、畏食、恶心、乏力、舌干燥、眼窝下陷、皮肤干燥、松弛,但不口渴。当丧失体液达体重的5%(相当于丧失细胞外液20%)时,出现血容量不足症状;当丧失体液达体重的6%~7%时,可出现严重休克,当体液的丧失主要是胃液时,可伴发代谢性碱中毒征象。
(三)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查有血液浓缩表现,尿比重增高,但血Na+和Cl-浓度仍在正常范围内。
(四)治疗 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给予等渗盐水,并注意补充血容量(包括晶体和胶体)纠正体克。可根据临床表现估计补液量,也可根据血细胞比容(hct,正常值:男0.48,女0.42)来计箅。
补液量(l)=hct上升值/hct正常值×体重(kg)×0.2
二、低渗性缺水
(一)病因: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丧失,②大创面慢性渗液;③肾排钠过多。
(二)临床表现:常见症状若头晕、视光模糊、软弱无力、脉纳速,甚至神志不清,肌痉挛性疼痛、腱反射减弱、昏迷等。
1、轻度缺钠:乏力、头晕、手足麻木、口渴不明显。
2、中度缺钠:除上述症状外,尚有恶心、呕吐、脉细速、血压不稳或下降、浅静脉萎陷。
3、重度缺钠:病人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搐、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木僵,甚至昏迷。常发生休克。
(三)诊断:①依据病史及表现;②尿Na+和Cl-下明显减少;③血清钠低于135mmol/L;④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非蛋白氮和尿素氮均有增高;⑤尿比重常在1.010以下。
(四)治疗:①积极处理病因;②采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静脉输注。
三、高渗性缺水
(-)病因:①摄人水不足,如食管癌吞咽困难,病危病人给水不足等;②水分丧失过多,如高热大汗、烧伤暴露疗法、糖尿病昏迷等。
(二)临床表现
1、轻度缺水 除口渴外,无其他症状,缺水量为体重的2%~4%.2、中度缺水 极度口渴、乏力、尿少、尿比重高;唇干舌燥、皮肤弹性差、眼窝下陷,常出现烦躁。缺水量为体重的4%~6%.3、重度缺水 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缺水量超过体重的6%.(三)诊断:①依据病史及表现;②尿比重增高;③血清钠在150mmol/l以上;④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轻度增高。
(四)治疗:①尽早去除病因;②补充水分,不能经口补充者,可以经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或0.45%氯化钠溶液;③因血液浓缩,体内总钠量仍有减少,故补水的同时应适当的补充钠盐;④尿量达40ml/h后应补充钾盐;⑤经补液后酸中毒仍未能完全纠正者,应给碳酸氢钠。
四、水过多(—)临床表现
1、急性水中毒:脑细胞肿胀或脑组织水肿致以颅内压增高,引起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头晕、失语、精神错乱、定向力失常、嗜睡、躁动、惊厥、谵妄、甚至昏迷。有时可发生脑疝。
2、慢性水中毒:软弱乏力、恶心、呕吐、嗜睡等,但往往被原有疾病所掩盖。病人体重明显增加,皮肤苍白而湿润。有时唾液及泪液增多,一般无凹陷性水肿。
(二)诊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血浆蛋白量均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
(三)治疗:预防重于治疗。对容易发生抗利尿激素增多的疼痛、失血、休克、创伤和大手术者以及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应严格限制人水量。对水中毒病人,应立即停止水分的摄人;程度严重者,除禁水外,用利尿剂,一般用渗透性利尿剂(甘露醇或山梨醇)静脉快速滴注,也可静脉注射袢利尿剂(速尿和利尿酸),尚可静脉滴注5%氯化钠溶液。
2012年医学检验技师辅导: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
(1)概念:是由多种原因致造血干细胞减少或功能异常,从而引起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一种获得性疾病。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与造血干细胞受损、造血微环境损伤及免疫介导有关。
(2)血象与骨髓象特点: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可有小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极低,血小板计数早期减少。骨髓各穿刺部位大多增生不良,白细胞常低于2×109/L,粒细胞显著减少,多为淋巴细胞,骨髓巨核细胞减少。骨髓活检对再障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②一般无肝、脾肿大;③骨髓至少1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④能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等;⑤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2012年医学检验技师辅导:胆碱酯酶肝病的检测意义
人体组织中有两种胆碱酯酶,一种是分布在红细胞和神经组织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又称真性胆碱酯酶);另一种是广泛分布于血浆及许多非神经组织中的假性胆碱酯酶(非特异性胆碱酯酶),我们一般称假性胆碱酯酶(CHE)。CHE是一种生物酶,具有降解胆碱酯并在自主神经系统和肌肉运动系统中起神经传递的功能,它存在于血清、肝、大脑、肾、肠及胰中,对其检测常被用于有机磷中毒患者的辅助诊断。由于CHE是由肝脏生成后分泌入血的,所以它还能反映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程度。因此,胆碱酯酶是一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的肝功能检测指标。
1、急性肝炎 此组患者的ALT均》200U/L,血清CHE降低者有17例,占的比例是65%,比有关文献报道的比例高,我们可以将CHE的测定作为一项急性肝炎有价值的辅助酶学指标。
2、肝硬化 此组患者肝脏的功能性细胞减少,使蛋白质合成降低,故其CHE均降低。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肝硬化病例的ALT等一般肝功能指征不高或无明显异常,而CHE明显降低,提示CHE对肝硬化的诊断和病情观察是一项有特色的指征之一。
3、肝癌 本组患者的CHE明显降低,其下降幅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呈正相关,而ALT的升高与肝组织病理无固定关系。
4、大三阳与小三阳 临床上大、小三阳患者区别在于病毒的复制不同。大三阳患者血清中能同时检测出HBsAg、HBeAg、抗HBC,提示急慢性的HBV感染,而且有病毒复制;小三阳患者血清中能检测出HBsAg、抗HBe、抗HBC,提示HBV在肝细胞内复制极低或停止。CHE在大三阳组的32例中有4例降低,约占13%,在小三阳组的38例中只有2例降低,因此,我们认为临床上区别大、小三阳患者,不能预示其肝脏功能改变的程度。
CHE在肝脏受损时活力下降,是肝脏病变后唯一下降的酶,特别是蛋白质合成受损时的肝病,其降低幅度与血清白蛋白大致平行。因此,CHE在肝病的诊断及治疗中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检测指标。
2011年医学检验辅导之血象与骨髓象特点
血象与骨髓象特点是检验技师要求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①血象:为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片上细胞呈两种红细胞并存的“双形性”,这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点彩红细胞可增多。获得性原发性者可出现中性粒细胞颗粒减少、Pelger样核异常和少量幼稚粒细胞。
②骨髓象:红细胞系明显增生,以中幼红细胞为主,有的细胞呈巨幼样改变、双核或核固缩,胞浆常缺少血红蛋白或有空泡。
收集细菌培养标本首先应注意无菌的原则,其次还应注意:
(1)细菌培养标本应在抗生素治疗前收集,并及时送检。
(2)血培养成人抽血5~10ml,儿童3~5ml,注入规定培养瓶。
(3)尿标本收集前应清洁外阴部,留中段尿2~3ml于无菌小瓶中。
(4)胸腹水、脓、分泌物应收集于无菌小瓶或无菌试管内。
(5)厌氧培养的标本应避免与氧接触,并及时送检。
1.血象:血液呈暗紫色,红细胞数增多([7.0~10.0)×1012/L],血红蛋白增高(180g~240g/L),红细胞比容增高(0.54~0.80),网织红细胞百分率不增多。红细胞形态正常,可轻度大小不均,嗜多色和嗜碱点彩红细胞增多,偶见有核红细胞。白细胞数增高(12~15)×109/L,少数患者可达50×109/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核左移,嗜酸及嗜碱性粒细胞稍多,血片可见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血小板增高,可达(400~500)×109/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增高。
2.骨髓象:偶有“干抽”现象,髓液为深红色,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三系均增生,以红系增生为显著。巨核细胞增多,可成堆出现。各系各阶段比值及形态大致正常。骨髓铁减少或消失。
全血容量增加(为正常的150%~300%),红细胞容量增加(>32ml/kg),血液比重增加(1.075~1.080),全血粘度增加(比正常高5~6倍)。血清维生素B12增高(>900μg/ml),血沉减慢,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清铁正常或减低,未饱和铁结合力正常或增高。
第五篇:【医学毕业论文】 医学毕业论文
如何写一份详细毕业论文方案内容呢!那么现在大家有眼福咯!首先一起来了解学习以下医学毕业论文范文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写作哦!
最新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以善恶两极为基本思想而诞生的西医学,以攻击和应急见长 止痛 截肢 输血、抗感染等方法,在战争中发展 较好地服务于战争 伤IZl感染控制了就能防止败血症 止痛了就能提枪再战 用不着追求把病治好。但在和平时期,疾病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感染性疾病降低,而影响人类健康的生活习惯病增多 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障碍症候群 过敏性疾病、胶原病、不孕症等 这些疾病并无明确的攻击对象,对此西医学只能对症处理,而以阴阳哲学为基本思想而诞生的中医学,善于攻补兼施和调节身体平衡.能发挥较好的防治或改善作用。
许多化学药品的副作用让人望而生畏,重者致畸致死,就是临床常用的皮质激素,治疗剂量便可引起高血糖(药源性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 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少儿发育延缓 皮炎、忧郁症、易感染症等 其副作用能引发医源性疾病,不仅加重了医疗费和医护工作量,也降低了人类的健康水平。于是人们开始关注中医药,因为中药来源于自然.始为食物 几千年甚至几十万年来 经历了无数人体检验常规使用l副作用很轻微或没有。
人的自然寿命,也称 天寿,约120岁。人的一生中,对多数人来说 健康是瞬间,未病(未来可成为疾病的非健康状态)是常态 疾患是病态。西医学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对肿瘤、溃疡 坏死等组织发生的器质性病变进行定量与可视化诊断方面.而对未病和机能疾病基本上无所作为。如对易疲劳、易感冒、易怒急跺等 西医检查往往无异常发现.而中医学善于诊治。器质性疾病大多数从机能性疾病和未病逐渐演变而来。治疗未病的成本最低.而效力最高,所以古人说: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在~ 些国人高喊废除中医的时候,发达国家悄然掀起了未病学,未病已成为日文中的固定词语。
良相如同良医.治病如同治国。中医方法论也是中国人的治世方略。中医学的基本思想是 阴阳平衡 理论,认为健康就是阴阳处于平衡状态,即身体的机能既不亢奋也不抑制.物质既不过多也不过少。疾病就是平衡失调状态.而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平衡高明的治世之道也在于维护社会的平衡和谐:
中医学整体观念 的通俗说法就是顾全大局,统筹兼顾,一盘棋思想;治未病 就是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来;辩证施治 是中医治疗的基本特点,主张不忙于应付症状,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本质(体质)上解决问题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是处理一切问题的基本原则;扶正固本,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积极防治效果;三因制宜.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就是承认特殊性.灵活机动地采取适合实际情况的最佳方案 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就是发挥政党或团体集体的力量,以实现革命性的变化。
当然 认识中医学需要实践和时间。中医学文献多是古典,不容易理解。就本人的经历而言,虽然本科学的是中医,但相信中医是在临床实践上解决了疑难病症之时,而基本读懂中医则是获得西医博士之后。只有在诊疗中体会了治好或被治好疑难病症之乐 施政或处事中体会了中医方法论之妙.才能深刻了解中医学的丰富内涵。
中医发展应当与时俱进.需要借鉴西医和其他学科。中医学的发展还存在很多课题 但有一点是肯很定的 那就是随着世界的需求与交流.中医学智慧一旦被关广泛认知,将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京都名师论文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最顶级的论文工作平台,致力于为全国各类客户提供论文指导、发表论文服务,以提供高品质医学论文服务为己任,是全国唯一一家依托北京各大高校学术资源、设置在北京大学校内的论文发表服务机构。一直以来,京都名师论文网致力于对高品质医学毕业论文,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的传承与传播,对中国高品质原创论文事业的推动,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对象为自2008年3月~2009年9月间在我院普外科经过腹股沟斜疝、直疝手术的患者168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6.0plusmn;1.5)岁,病程10天~30年,平均(3.4plusmn;0.5年)。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84例,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病情、发病时间上,经统计学检验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gt;0.05)。
1.2 手术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或局部麻醉,切口选择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沿腹外斜肌纤维方向切开,将腹外斜肌腱膜从其下方的腹内斜肌浅面充分游离,游离精索,精索下端游离至显露耻骨结节2cm,上端游离疝囊至腹膜外脂肪处。检查疝环内口大小,及腹股沟管后壁情况确定疝的最终分型,对对照组84例患者将疝行高位结扎,缝合提睾肌后,将平片置入精索后,精索由补片上端开口通过,把补片的下端圆角缝合固定在距耻骨缘1.5~2cm的耻骨面的腱膜组织上二针以上,补片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作间断缝合;再将腹外斜肌腱上叶往上牵开,补片的上侧叶缘与其下的腹内斜肌或腹内斜肌腱膜作间断缝合,补片上端开口缝合1~2针,缝合腹外肌腱膜、重建外环,缝合皮下组织、皮肤。对观察组84例患者,如腹股沟疝囊过大可在距离疝囊颈3~5cm处,缝扎并离断疝囊再将成型后的疝囊或能直接内翻疝囊底部与伞状填充物尖端缝合固定一针,再将尖端朝向腹腔方向自环口塞入,其底部与内环口边缘平齐,并缝合4~8针固定,嘱病人咳嗽,以填充物不弹出为度。再同法放入平片,并完成手术。
1.3 统计学处理 各指标均以均数plusmn;标准差(xplusmn;s)表示,分类资料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Plt;0.05表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全获随访,随访6~2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反应。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5plusmn;9)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39plusmn;8)min,经X2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两组术后疼痛轻微,均末使用止痛剂。
对照组84例患者术后复发5例:其中切口感染2例、阴囊积液2例、局部硬结异物感1例,发生率5.9%;观察组术后复发3例:其中切口下积液1例、阴囊积液1例、局部硬结异物感1例,发生率为3.6%;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经X2检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gt;0.05)。
3、讨论
3.1 不同手术类型临床效果分析 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容易复发。传统的手术方法有Bassini法,McVay法,Haslsted法,等等。这些方法较为繁杂,并且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使病人术后产生伤口剧烈疼痛,恢复时间长,而且术后复发率较高。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的无张力疝修补术,使疝的治疗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目前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患者有张力的传统的疝修补已逐渐被无张力修补术所替代,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方法有缝线张力,和在不同解剖层次上缝合的缺点,更由于修补材料的新发展和对腹股沟解剖的新认识[3]。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兴起的较为广泛使用的两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式。
3.2 疝气修补术的注意事项 随着新材料的研制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大力推广,使疝修补手术术后疼痛减轻,手术时间进一步缩短,术后并发症减少,使疝手术进一步作为门诊手术成为可能。为进一步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和医疗资源的浪费提供保障。修补手术后疼痛轻、康复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一、医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法律素质是当前医疗市场的需要,医疗行业是一项服务于患者的高风险职业,疾病种类多,情况复杂,转归又难以预测。医护人员需要应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满足患者不断提升的健康需要。所以必须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既维护患者的权益不受侵犯,也维护医护人员自身的权利,只有时刻将法律意识贯穿整个医疗过程,才能确保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患矛盾、纠纷。
1、培养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是构建和谐医疗关系的需要。和谐医疗关系的构建是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医患纠纷上升幅度十分明显,令人担忧和警惕的是,在目前的医疗纠纷中通过正常途径解决的不多,许多纠纷演变成了冲突事件,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显示,90%的受访医生对自己的职业环境不满意。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培养医学生的法律素质,采取医学与法学相结合的方法,是医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构建和谐医疗关系的良策。
2、培养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是完善和优化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的需要。医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骨干力量,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下,对人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医学生应当具备更高层次、全方位的知识能力,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相应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法律素质是现代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必须学习法律基础课,掌握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努力完善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成长为不致被淘汰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专门人才。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的本领。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各项建设事业、对外交往,都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学法、不懂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将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培养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是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医学生学习法律基础课,懂得基本的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法律知识,有助于了解并充分认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了解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特色及其规律,进一步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自觉地积极投身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